CN110884141A - 模压结合方法 - Google Patents

模压结合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84141A
CN110884141A CN201811057103.6A CN201811057103A CN110884141A CN 110884141 A CN110884141 A CN 110884141A CN 201811057103 A CN201811057103 A CN 201811057103A CN 110884141 A CN110884141 A CN 1108841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lank
mold
bonding
clamping force
bonding metho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105710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884141B (zh
Inventor
陈法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JUGANG MACHINERY CO Ltd
King Steel Machiner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JUGA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JUGANG MACHINERY CO Ltd filed Critical JUGANG MACHINER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105710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884141B/zh
Publication of CN1108841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8414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8841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841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5/00Joining or sealing of preformed parts, e.g. welding of plastics materials; Apparatus therefor
    • B29C65/02Joining or sealing of preformed parts, e.g. welding of plastics materials; Apparatus therefor by heating, with or without pressur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9WORKING OF PLASTICS; WORKING OF SUBSTANCES IN A PLASTIC STATE IN GENERAL
    • B29CSHAP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SHAPING OF MATERIAL IN A PLASTIC STA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FTER-TREATMENT OF THE SHAPED PRODUCTS, e.g. REPAIRING
    • B29C66/00General aspects of processes or apparatus for joining preformed parts
    • B29C66/40General aspects of joining substantially flat articles, e.g. plates, sheets or web-like materials; Making flat seams in tubular or hollow articles; Joining single elements to substantially flat surfaces
    • B29C66/41Joining substantially flat articles ; Making flat seams in tubular or hollow articles
    • B29C66/45Joining of substantially the whole surface of the articl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Lining Or Joining Of Plastics Or The Like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所提供的模压结合方法,是将由组分相异的高分子原料预先成型的第一胚体与第二胚体,共置在一模具的同一模室空间中,并在所述模具合模后,使所述模具所受的合模力作用在所述第一胚体与所述第二胚体上,同时将一热能经由所述模具传递至所述模室中,使所述第一胚体的温度达到热变形温度以上,并使所述第二胚体受一由所述第二胚体往所述第一胚体方向的结合压力,从而在所述热能、所述合模力与所述结合压力的共同作用下,使未施用黏着剂的所述第一胚体与所述第二胚体彼此直接结合。

Description

模压结合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提供一种模压结合方法,属于高分子加工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如中国台湾公告号第551049号专利前案所揭示,以黏着剂黏着物品是常识,广泛地应用在高分子加工技术领域中,然而以黏着剂进行黏着结合的技术手段,除需耗费黏着剂的成本外,还需施行相应的涂胶程序与干燥程序,在资源的有效利用与制造成本上也存在负面影响。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模压结合方法,不是以黏着剂黏接物品,而是以热能及压力驱使不同物品间直接结合。
为达成上述目的,本发明的模压结合方法,是:
包含下述步骤:
a.以相异组成的高分子原料分别成型一第一胚体与一第二胚体,其中:相异组成指的是第一胚体与第二胚体各自的原料组分不同;
b.将不施用黏着剂的所述第一胚体与所述第二胚体,共置在一模具的一模室中,并使所述第一胚体位于自身一侧面的一第一结合面,与所述第二胚体位于自身一侧面的一第二结合面,彼此相向;
c.以一合模力关闭所述模具以封闭所述模室,使所述第一结合面与所述第二结合面彼此相向贴接,同时受所述合模力的作用;
d.将一热能经由所述模具传递至所述模室中,以提高所述第一胚体的温度至其热变形温度以上,并使所述第二胚体受一由所述第二胚体往所述第一胚体方向的结合压力;
e.所述第二结合面与所述第一结合面,在所述结合压力与所述合模力的作用下,相向紧密靠贴,并在所述热能的作用下,使所述第一胚体与所述第二胚体对应于所述第一结合面与所述第二结合面的部位,彼此直接结合;
f.对所述模具进行冷却,使所述模室中已相互结合的所述第一胚体与所述第二胚体冷却定型。
本方法将相异组成由高分子原料预先成型的第一胚体与第二胚体,共置于一模具的同一模室空间中,并在该模具合模后,使该模具所受的合模力作用在该第一胚体与该第二胚体上,同时将一热能经由该模具传递至该模室中,使该第一胚体达到热变形温度以上的温度,并使该第二胚体受一由该第二胚体往该第一胚体方向的结合压力,从而在该热能、该合模力与该结合压力的共同作用下,使未施用黏着剂的该第一胚体与该第二胚体直接结合。
上述方法以该第一胚体具有热塑性为佳,且以经发泡成型为更佳,例如EVA、PU或TPU等,然而并不局限于此;该第二胚体的原料组成上,主要成分与该第一胚体的原料主要成分,可相同也可互异,较佳的,该第二胚体是具有较佳耐磨性质的橡胶或与其相类似的高分子物。
接着,为使该第一胚体与该第二胚体间的结合紧实,应使该热能将该第一胚体的温度升高至熔点温度以上,但低于热裂解温度。
另外,该第二胚体可仅与该第一胚体的局部相邻贴接。
更进一步地,该结合压力可根据该第一胚体与该第二胚体的结合状态而作调整,这是本发明所属技术领域中具有常识的人可以依据本发明所揭示的技术内容,以通常的方法即可完成,例如,该结合压力可与该合模力同一,而使该第一胚体与该第二胚体的整体均受到相同的外力作用,相反也可使该结合压力大于该合模力,从而使该第二胚体及该第一胚体位于该合模压力作用方向的局部所受的力度,大于该第一胚体的其他部位所受的合模力。
而当该结合压力大于该合模力时,除可对该第二胚体施加更大的外力外,同时对该第一胚体的局部也造成更大的压缩程度,与此同时,当该第一胚体为发泡成型物品时,可使该第一胚体的不同部位分受到该合模力与该结合压力的作用,而具有不同程度的压缩,造成不同部位间的密度差。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一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的另一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在本发明一较佳实施例中所提供的模压结合方法,包含下述步骤:
a.取用已预先成型为适当形状的一第一胚体11与一第二胚体12,该第一胚体11是由预设EVA原料组成经由发泡成型的板片状物品,而该第二胚体12则是由预设橡胶原料组成经由热压成型且尚未硫化架桥的板片状物品,该第二胚体12的体积须小于该第一胚体11。
b.将该第一胚体11与该第二胚体12共同置入已开启的一模具21的同一模室22空间中,该模室22是用于提供与预设最终成型物品形状相同的空间形状,如图2所示,该第一胚体11与该第二胚体12在置入该模室22时,使该第一胚体11位于自身一侧面111上的一第一结合面111a,与该第二胚体12位于自身一侧面121上的一第二结合面121a彼此相向,其中,该第一结合面111a仅是该第一胚体一侧面111的一部分,而该第二结合面121a则是该第二胚体一侧面121的全部,并使该第二结合面121a的面积小于该第一结合面111a的面积,同时使该第一结合面111a与该第二结合面121a上均不施用黏着剂,以使该第一胚体11与该第二胚体12直接接触。
c.关闭该模具21以封闭该模室22,同时将该第一胚体11与该第二胚体12封存在该模室22空间中,并且对该模具21施加一适当力度的合模力S1,除维持该模具21的关闭状态以确保该模室22形状的完整外,并使该合模力S1经由该模具21作用在该第一胚体11与该第二胚体22上,从而使该第一结合面111a与该第二结合面121a彼此相向地紧密贴接。
d.以该合模力S1对该模具21持续作用,并以加热板、加热流道等高分子加工技术中常见的热交换技术,将一热能供给该模具21,以提高该模具22内部温度,该热能的供给是将该第一胚体11的温度提高至其变形温度以上,乃至于达到熔点温度,但以不达到会使该第一胚体11损坏的热裂解温度为限;
在加热的同时,更使该第二胚体12受有一结合压力S2的作用,该结合压力S2的作用方向是由该第二胚体12往该第一胚体11方向,更具体来说,该结合压力S2是垂直于该第二结合面121a的作用力,并使其力度大于该合模力S1的力度。
e.该第一胚体11与该第二胚体12在该合模力S1与该结合压力S2的交互作用下,维持该第一结合面111a与该第二结合面121a彼此相向且紧密贴接的状态,同时凭借该热能的供给,使该第一胚体11与该第二胚体12在该第一结合面与该第二结合面彼此贴接的部位上,相互地直接结合,从而使该第一胚体11与该第二胚体12不需凭借黏着剂的作用即可在该模室22中相互结合,并凭借该模室22将其模制成与预设最终成型物品相同的形状。
f.以流体冷却等高分子加工技术中常见的热交换技术,对该模具21进行降温,使位于该模室22中已相互结合的该第一胚体11、该第二胚体12同时受到降温作用而冷却定型,使得在该e步骤中已成型的物品形状继续维持。
凭借上述步骤的实施,该模压结合方法不需黏着剂即可完成相异物品间的结合,相对于已知技术,其具有节省黏着剂成本及无需进行黏着剂涂附施用的作业,在经济及效率上更佳,同时,凭借该模具21对胚体进行第二次成型加工的作业,不需进行高分子发泡,在尺寸稳定性方面可以获得最佳的效果,在稳定尺寸的同时完成了不同胚体间的结合,且该模压结合方法令不同物品胚体间的结合,除了该第一胚体可以获得该热能作用外,位于同一空间中的该第二胚体也受到该热能作用,加上该第二胚体在该步骤a时,是尚未进行交联的橡胶物品,因此,在该步骤e的结合及赋形程序进行时,除该第一胚体可对该第二胚体提供结合作用外,该第二胚体也可对该第一胚体提供结合作用,且在交互结合的同时,该结合压力S2更可对该次结合提供压力,使该第一胚体11与该第二胚体12对应于该些结合面的部位彼此熔接,从而获得更佳的结合功效。
更佳的,该第一胚体11是已预先成型的EVA发泡物品,各个部位的密度基本一致,而该合模力更是经由该模具,无差别地作用在位于该模室中的物品,而在该结合压力的介入下,受到该结合压力作用的部位,将受到比其他部位更大的压力,因此,在冷却定型后,受该结合压力作用的部位,其密度较其他部位更大,因此,该模压结合方法既可不使用黏着剂就能结合不同物品,还可使所模制成型的物品的不同部位具有不同密度,从而获得更佳的功效。
最后着重说明,在上述实施例中,该结合压力大于该合模力的作用,可使成型物品的各个部位具有不同密度,因此,在没有不同密度产品的需求时,可使该结合压力与该合模力相等,就是无需额外对该第二胚体提供外力,只要以该合模力作为该结合压力的来源。
另外,为使受到该结合压力作用的部位的密度比较一致,在施加该结合压力时,须以渐进累加的方式,逐渐增大所需的压力强度,避免瞬间施加过大强度的结合压力,造成局部应力残留,避免对成型产品的质量造成不良影响。
以上所述是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其所运用的技术原理,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任何基于本发明技术方案基础上的等效变换、简单替换等显而易见的改变,均属于本发明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2)

1.一种模压结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包含下述步骤:
a.以相异组成的高分子原料分别成型一第一胚体与一第二胚体,其中:相异组成指的是第一胚体与第二胚体各自的原料组分不同;
b.将不施用黏着剂的所述第一胚体与所述第二胚体,共置在一模具的一模室中,并使所述第一胚体位于自身一侧面的一第一结合面,与所述第二胚体位于自身一侧面的一第二结合面,彼此相向;
c.以一合模力关闭所述模具以封闭所述模室,使所述第一结合面与所述第二结合面彼此相向贴接,同时受所述合模力的作用;
d.将一热能经由所述模具传递至所述模室中,以提高所述第一胚体的温度至其热变形温度以上,并使所述第二胚体受一由所述第二胚体往所述第一胚体方向的结合压力;
e.所述第二结合面与所述第一结合面,在所述结合压力与所述合模力的作用下,相向紧密靠贴,并在所述热能的作用下,使所述第一胚体与所述第二胚体对应于所述第一结合面与所述第二结合面的部位,彼此直接结合;
f.对所述模具进行冷却,使所述模室中已相互结合的所述第一胚体与所述第二胚体冷却定型。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压结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在该步骤e中使所述第一胚体的温度介于熔点温度与热裂解温度之间。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模压结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胚体是热塑性的发泡成型物品。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压结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压力与所述合模力同一。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模压结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压力不同于所述合模力,并使所述结合压力大于所述合模力。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模压结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对所述第二胚体所施加的所述结合压力的力度是渐强增加的。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模压结合方法,其特征在于,当增加所述结合压力的力度达到预设的一最大值时,应维持该最大值在一预设的时间。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模压结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结合压力的作用时间短于所述合模力的作用时间。
9.如权利要求1至8任一项所述的模压结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胚体的结合面是所述第一胚体一侧面的一部分。
10.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模压结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胚体的结合面是所述第二胚体一侧面的全部。
11.如权利要求9所述的模压结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胚体是橡胶。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模压结合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胚体在该步骤a中尚未交联。
CN201811057103.6A 2018-09-11 2018-09-11 模压结合方法 Active CN11088414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57103.6A CN110884141B (zh) 2018-09-11 2018-09-11 模压结合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1057103.6A CN110884141B (zh) 2018-09-11 2018-09-11 模压结合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84141A true CN110884141A (zh) 2020-03-17
CN110884141B CN110884141B (zh) 2021-10-22

Family

ID=6974551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1057103.6A Active CN110884141B (zh) 2018-09-11 2018-09-11 模压结合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884141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380067Y (zh) * 1999-06-21 2000-05-31 杨国男 橡胶底与eva面层合成式鞋底
CN102712112A (zh) * 2010-01-20 2012-10-03 凯希特许有限公司 具有较高和较低密度区域的泡沫伤口插入物、伤口敷料以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380067Y (zh) * 1999-06-21 2000-05-31 杨国男 橡胶底与eva面层合成式鞋底
CN102712112A (zh) * 2010-01-20 2012-10-03 凯希特许有限公司 具有较高和较低密度区域的泡沫伤口插入物、伤口敷料以及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84141B (zh) 2021-10-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04684A (zh) 模内装饰注塑成型方法及模内装饰注塑成型用模具
CN105768345A (zh) 一种模内一体成型鞋底及其制作工艺
TWI658968B (zh) 具三維曲面的裝置熱塑貼膜方法
CN113478858A (zh) 一种大内径橡胶o型密封圈的分段硫化模压成型方法
CN110884141B (zh) 模压结合方法
TWI802588B (zh) 模壓結合方法
KR20150017845A (ko) 알루미늄 박막이 부착된 차량용 천연소재 내장재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13134936A (zh) 可伸缩模具结构以及其发泡制备方法
CN207581655U (zh) 一种3d玻璃热弯机的压模结构
CN105082559A (zh) 复合材料外壳的成型方法
CN205695996U (zh) 一种模内一体成型鞋底
TWI499499B (zh)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composite shell
KR101969807B1 (ko) 다이어프램 제조방법
JP2003326576A (ja) シート貼り射出圧縮成形方法及びその成形装置
CN219114581U (zh) 一种树脂压缩成形机
KR101341878B1 (ko) 브로워 성형 장치
CN212498800U (zh) 一种注塑件快速脱模结构
AU2006100019A4 (en) Moulding Thermoplastic Materials
CN104068564B (zh) 一种鞋底和鞋面的压合方法
CN1233946C (zh) 一种软密封蝶阀的阀体的制作方法
CN112238646B (zh) 一种热压和冷压组合一体式机构
JP5356452B2 (ja) 溶融微細転写成形方法及び溶融微細転写成形装置
CN216760553U (zh) 用于筒状工件绝热层的热压成型模具
CN213383045U (zh) 用超声波融合料盘装置
CN216330018U (zh) 超薄膜片加热成型模装置及气动压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