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70367A - 通信系统 - Google Patents

通信系统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70367A
CN110870367A CN201880044701.1A CN201880044701A CN110870367A CN 110870367 A CN110870367 A CN 110870367A CN 201880044701 A CN201880044701 A CN 201880044701A CN 110870367 A CN110870367 A CN 1108703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oadcast channel
beacon
beacon signal
frequency band
communic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44701.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小林浩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lps Alpin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lps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lps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lps Electric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8703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70367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80Services using short range communication, e.g. near-field communication [NFC], radio-frequency identification [RFID] or low energy communic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3827Portable transceivers
    • H04B1/385Transceivers carried on the body, e.g. in helme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4/00Ser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Facilities therefor
    • H04W4/20Services signaling; Auxiliary data signalling, i.e. transmitting data via a non-traffic channel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terminal or device properties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1/00Alarms responsive to a single specified undesired or abnormal condition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08B21/18Status alarms
    • G08B21/182Level alarms, e.g. alarms responsive to variables exceeding a threshold
    • GPHYSICS
    • G08SIGNALLING
    • G08BSIGNALLING OR CALLING SYSTEMS; ORDER TELEGRAPHS; ALARM SYSTEMS
    • G08B25/00Alarm systems in which the location of the alarm condition is signalled to a central station, e.g. fire or police telegraphic systems
    • G08B25/01Alarm systems in which the location of the alarm condition is signalled to a central station, e.g. fire or police telegraphic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mission medium
    • G08B25/10Alarm systems in which the location of the alarm condition is signalled to a central station, e.g. fire or police telegraphic system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mission medium using wireless transmission syste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00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ne of groups H04B3/00 - H04B13/00; Details of transmission systems not characterised by the medium used for transmission
    • H04B1/38Transceivers, i.e. devices in which transmitter and receiver form a structural unit and in which at least one part is used for functions of transmitting and receiving
    • H04B1/3827Portable transceivers
    • H04B1/385Transceivers carried on the body, e.g. in helmets
    • H04B2001/3866Transceivers carried on the body, e.g. in helmets carried on the head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84/00Network topologies
    • H04W84/18Self-organising networks, e.g. ad-hoc networks or sensor network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 Alarm Systems (AREA)

Abstract

公开了通信系统,包含:第1信标,与第1机械的设置位置建立对应地配置,以不属于第1频带的第1广播信道发送第1信标信号;和移动通信设备,移动通信设备在正接收第1信标信号的状况下给定条件成立时,以不属于第1频带且与第1广播信道不同的广播信道进行第1通信。

Description

通信系统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通信系统。
背景技术
已知一种头盔警报设备,通过对工作人员所戴的警报接收用头盔发送危险信号来对工作人员传递警报。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JP特开2008-276632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在上述那样的现有技术中,在周边存在其他通信系统的环境下,难以减低通信时与其他通信系统的干扰的可能性。例如,在Bluetooth(注册商标)LE(Low Energy)(以下简记为“BLE”)中,虽然能使用广播信道进行通信,但若在周边存在使用相同广播信道的通信系统,则干扰的可能性变高。
为此,在1个方面中,本发明目的在于,在周边存在其他通信系统的环境下,减低通信时与其他通信系统的干扰的可能性。
用于解决课题的手段
在1个方面中,提供通信系统,包含:第1信标,对以包含至少1个广播信道所涉及的频率的第1频带进行通信的第1机械,与该第1机械的设置位置建立对应地配置,以不属于所述第1频带的第1广播信道发送第1信标信号;和
移动通信设备,
所述移动通信设备在正接收到所述第1信标信号的状况下给定条件成立时,以不属于所述第1频带且与所述第1广播信道不同的广播信道进行第1通信。
发明效果
在1个侧面中,根据本发明,在周边存在其他通信系统的环境下,能减低通信时与其他通信系统的干扰的可能性。
附图说明
图1是应用通信系统1的工作场所3的概略的俯视图。
图2是概略性地示出警报系统500的基本结构的图。
图3是示出可穿戴设备15的统合模块150的干扰防止功能的一例的功能框图。
图4是示出利用信道信息存储部610内的利用信道信息的一例的图。
图5A是伴随工作人员的移动的利用广播信道的动态的变化例的说明图。
图5B是伴随工作人员的移动的利用广播信道的动态的变化例的说明图。
图5C是伴随工作人员的移动的利用广播信道的动态的变化例的说明图。
图6是示出由可穿戴设备15实现的处理的一例的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来详细说明各实施例。
图1是应用通信系统1的工作场所3的概略的俯视图。
在图1所示的示例中,在工作场所3,在不同的位置设有4个信标11、12、13、14。具体地,工作场所3具有4个区域31~34,在区域31~34分别设有信标11~14。因此,信标11与区域31对应,信标12与区域32对应,以下同样。
4个信标11、12、13、14具有基于BLE的通信功能。在图1中,与4个信标11、12、13、14的各自建立对应地标记固定分配给4个信标11、12、13、14的各自的广播信道(37ch~39ch)。信标11~14能与位于对应的区域内的通信设备(例如,后述的可穿戴设备15)进行基于BLE的通信。
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一例,4个信标11、12、13、14分别按照给定周期发送信标信号。这时,信标11~14使用分配给各自的广播信道来发送信标信号。另外,分配给4个信标11、12、13、14的各自的广播信道虽然不会动态地变化,但可以在整修等时变更。
另外,在图1所示的示例中,在工作场所3,4个机器人21、22、23、24配置在不同的设置位置。具体地,在工作场所3的区域31~34分别设有机器人21~24。因此,机器人21与区域31对应,机器人22与区域32对应,以下同样。这样,4个信标11、12、13、14分别与4个机器人21、22、23、24各自的设置位置建立对应而设。例如,4个信标11、12、13、14分别配置在相对于4个机器人21、22、23、24各自的设置位置给定距离内。给定距离例如设为基于BLE的电波的传播距离(能通信的距离)以下。4个信标11、12、13、14分别实质上具有以信标信号通知4个机器人21、22、23、24各自的设置位置的功能。
例如,4个信标11、12、13、14也可以分别直接设于4个机器人21、22、23、24的各自。例如,信标11也可以直接设于对应的机器人21。相关的结构适合4个机器人21、22、23、24以其设置位置变化的方式而可动的情况。在4个机器人21、22、23、24可动的情况下,4个信标11、12、13、14也能和对应的机器人的移动一起移动。
4个机器人21、22、23、24具有BLE以外的通信功能(例如,SS(spread spectrum,扩频)通信功能)。4个机器人21、22、23、24分别在至少2个种类的频带进行通信,1个广播信道所涉及的频率属于该频带。例如是如下状况:4个机器人21、22、23、24中使用的某频带A包含例如2480MHz(39ch),但不含2402Hz(37ch)、2426Hz(38ch),另外,4个机器人21、22、23、24中使用的其他频带B包含例如2402Hz(37ch),但不含2480MHz(39ch)、2426Hz(38ch)。在该情况下,广播信道的39ch属于频带A,广播信道的37ch属于频带B。
在图1中,与4个机器人21、22、23、24分别建立对应地标记属于在4个机器人21、22、23、24的各自中使用的频带的广播信道(37ch~39ch)。机器人21~24能与位于对应的区域内的通信设备进行通信。另外,工作场所3中的信标的数量、机器人的数量是任意的,配置也是任意的。
在图1所示的示例中,通信系统1包含4个信标11、12、13、14和可穿戴设备15(移动通信设备的一例)。在图1中,以3个位置P1~P3示意性地示出可穿戴设备15伴随保持其的工作人员的移动而移动的样子。
可穿戴设备15例如被在工作场所3内工作的工作人员持有或保持。持有或保持的形态是任意的,例如可穿戴设备15可以保持在工作人员所戴的头盔上。可穿戴设备15具有基于BLE的通信功能。以下,所谓工作人员,只要没有特别提及,就是指持有或保持可穿戴设备15的工作人员。
在本实施例中,作为一例,可穿戴设备15是能基于光学地得到的测定信号来测定工作人员的生物体信息的装置。能光学地测定的生物体信息是任意的,是生物体(例如人)的血氧浓度等。
接下来,参照图2来说明装入通信系统1的警报系统500。
图2是概略性地示出警报系统500的基本结构的图。
警报系统500包含可穿戴设备15、便携终端510、便携终端511和服务器502。
便携终端510由工作人员(用户)持有。便携终端511被周边的成员(例如,其他工作人员)持有。所谓周边的成员,是存在于相同的工作场所3的成员。
可穿戴设备15基于能从测定信号估计的工作人员的状态来判断是否需要警报。例如,可穿戴设备15在工作人员的脉搏中检测到异常的情况下,生成警报请求。在该情况下,通信模块159以广播信道发送警报请求。若以广播信道发送了警报请求,可穿戴设备15的周边的便携终端(工作人员的便携终端510、便携终端511)就能接收到警报请求(参照箭头R40以及箭头R41)。便携终端510在接收到警报请求时,向服务器502发送警报请求(参照箭头R42)。另外,向服务器502的发送可以通过基于LTE(Long Term Evolution,长期演进)的通信来实现。由此,服务器502侧的监视者、周边的成员能迅速地注意到工作人员的异常,采取治疗等必要的措施。另外,同样地,周边的成员的便携终端511也是可以在通过广播信道接收到警报请求时,向服务器502发送警报请求。
然而,若在工作场所3内实现相关的警报系统500,则根据警报请求的发送所用的频率,会有在与机器人21~24那样的其他通信系统中使用的电波之间产生干扰、给机器人21~24的动作带来影响的可能性。特别在以广播信道执行箭头R40、箭头R41所涉及的通信的结构中,由于广播信道属于机器人21~24中使用的频带,因此,干扰成为问题。
另外,在相关的警报系统500中,警报请求迅速发送到便携终端510、周边的成员的便携终端511是有用的。即,关于箭头R40、箭头R41所示的通信,以不存在干扰等障碍的方式实现是有用的。关于这一点,由于在工作场所3存在机器人21~24,因此关于箭头R40、箭头R41所示的通信,产生在与机器人21~24中使用的电波之间干扰的可能性。
以下,说明能减低相关的干扰的可能性的干扰防止功能所关联的结构。
图3是示出与可穿戴设备15的统合模块150中的干扰防止功能关联的结构的一例的功能框图。
统合模块150包含警报请求产生部600、广播信道决定部602和利用信道信息存储部610。警报请求产生部600以及广播信道决定部602能通过可穿戴设备15的CPU(centralprocessing unit,中央处理器)执行存储器内的1个以上的程序来实现。另外,利用信道信息存储部610能通过可穿戴设备15的存储装置(未图示)来实现。
在满足给定条件的情况下,警报请求产生部600生成警报请求。在本实施例中,在基于测定信号检测到工作人员的异常的情况下,警报请求产生部600生成警报请求。例如在工作人员的脉搏中检测到异常的情况下,警报请求产生部600生成警报请求。
广播信道决定部602基于利用信道信息存储部610内的信息(以下,称作“利用信道信息”)来决定经由通信模块159发送警报请求时的广播信道(以下,也称作“利用广播信道”)。
根据工作场所3内的多个信标11、12、13、14(参照图1)各自的广播信道,预先确定利用信道信息。在利用信道信息中,在某一个广播信道中,将如下那样广播信道作为利用广播信道而建立对应:以被分配该一个广播信道的信标为基准而与分配给该信标的广播信道不同,不属于与该信标建立对应的在机器人中使用的频带。例如,在图1所示的示例中,例如对信标11分配37ch,将信标11建立对应的机器人21使用内置38ch的频带,因此,在以37ch接收的信标信号中,确定39ch作为利用广播信道。
图4是示出利用信道信息存储部610内的利用信道信息的一例的图。利用信道信息的形态是任意的,例如在图4所示的示例中,利用信道信息以分配给各信标的广播信道与利用广播信道的关系来表现。
广播信道决定部602根据接收信标信号时的广播信道来决定利用广播信道。在图4所示的示例中,广播信道决定部602在以37ch接收到信标信号的情况下,决定利用39ch作为广播信道。广播信道决定部602在以38ch接收到信标信号的情况下,决定利用37ch作为广播信道。广播信道决定部602在以39ch接收到信标信号的情况下,决定利用38ch作为广播信道。通信模块159使用由广播信道决定部602决定的利用广播信道来发送警报请求。
这样,根据本实施例,根据接收到信标信号时的广播信道,基于利用信道信息来决定不属于在附近的机器人中使用的频带的利用广播信道。因此,在存在工作场所3内的其他通信系统(例如,机器人21等)的环境下,能减低通信时与其他通信系统的干扰的可能性。
接下来,再次参照图1,并参照图5A到图5C,来说明伴随工作场所3内的可穿戴设备15的移动的利用广播信道的变化例。
在此,如图1所示,在机器人21中使用的频带包含38ch,在机器人22中使用的频带包含39ch,在机器人23中使用的频带包含39ch,在机器人24中使用的频带包含37ch。另外,对4个信标11、12、13、14分别分配比对应的机器人所涉及的频带中所含的广播信道仅小一个的广播信道。另外,将比37ch仅小一个的广播信道设为39ch。具体地,对信标11分配37ch,对信标12分配38ch,对信标13分配38ch,对信标14分配39ch。在该情况下,如图4所示,利用信道信息被确定为比接收的信标信号所涉及的广播信道仅小一个的广播信道作为利用广播信道。
图5A到图5C是工作场所3内的可穿戴设备15的各位置P1~P3处的广播信道的利用状况的说明图,图5A示出可穿戴设备15的位置P1处的利用状况,图5B示出可穿戴设备15的位置P2处的利用状况,图5C示出可穿戴设备15的位置P3处的利用状况。在图5A到图5C中,在上侧示意性地与工作人员S一起示出同区域内的信标和机器人,在下侧示出广播信道的利用状况。作为广播信道的利用状况,示出了37ch、38ch以及39ch的利用状况,在37ch、38ch、39ch的各个中,下侧的括号内的数字表示作为信标11~14、机器人21~24以及可穿戴设备15的某一个的利用设备的参照符号。另外,关于机器人21~24,所谓广播信道的利用状况,是指广播信道属于所使用的频带。
如图1以及图5A所示,在可穿戴设备15处于区域31内的位置P1时,可穿戴设备15成为从信标11接收信标信号的状况。即,成为以37ch接收信标信号的状况。因此,在相关的状况下,在产生警报请求时,广播信道决定部602如图5A示意性地示出的那样,将39ch决定利用作为广播信道。39ch不属于在区域31中的机器人21中使用的频带。因此,在来自可穿戴设备15的警报请求的通信时减低了产生与其他通信系统的干扰的可能性。
同样地,如图1以及图5B所示,在可穿戴设备15处于区域34内的位置P2时,可穿戴设备15成为从信标14接收信标信号的状况。即,成为以39ch接收信标信号的状况。因此,在相关的状况下发生警报请求时,广播信道决定部602如图5B示意性地所示,决定利用38ch作为广播信道。38ch不属于在区域34中的机器人24中使用的频带。因此,减低了来自可穿戴设备15的警报请求的通信时产生与其他通信系统的干扰的可能性。
同样地,如图1以及图5C所示,在可穿戴设备15位于区域32内的位置P3时,可穿戴设备15成为从信标12接收信标信号的状况。即,成为以38ch接收信标信号的状况。因此,在相关的状况下发生警报请求时,广播信道决定部602如图5C示意性地所示,决定利用37ch作为广播信道。37ch不属于在区域32中的机器人22中使用的频带。因此,减低了来自可穿戴设备15的警报请求的通信时产生与其他通信系统的干扰的可能性。
这样,在本实施例中,伴随工作场所3内的可穿戴设备15的移动而可穿戴设备15的利用广播信道从39ch向37ch动态地变化。由此,即使是在工作场所3内工作人员S移动的情况,也能减低来自可穿戴设备15的警报请求的通信时产生与其他通信系统的干扰的可能性。
图6是示出由可穿戴设备15实现的处理的一例的概略的流程图。图6所示的处理例如按照给定周期执行。
在步骤S900中,广播信道决定部602判定从前次的周期起到本次周期为止是否接收到信标信号。在判定结果为“是”的情况下,前进到步骤S902,在这以外的情况下,前进到步骤S930。
在步骤S902中,广播信道决定部602判定是否仅以37ch接收到。在判定结果为“是”的情况下,前进到步骤S904,在这以外的情况下,前进到步骤S908。
在步骤S904中,广播信道决定部602将第1计数器C1仅递增“1”。第1计数器C1表示37ch下的信标信号的连续的接收次数。第1计数器C1的初始值是“0”。
在步骤S906中,广播信道决定部602将第2计数器C2以及第3计数器C3重置成或维持在“0”。第2计数器C2表示38ch下的信标信号的连续的接收次数。第2计数器C2的初始值为“0”。第3计数器C3表示39ch下的信标信号的连续的接收次数。第3计数器C3的初始值为“0”。
在步骤S908中,广播信道决定部602判定是否仅以38ch接收到。在判定结果为“是”的情况下,前进到步骤S910,在这以外的情况下,前进到步骤S914。
在步骤S910中,广播信道决定部602将第2计数器C2递增“1”。
在步骤S912中,广播信道决定部602将第1计数器C1以及第3计数器C3重置成或维持在“0”。
在步骤S914中,广播信道决定部602判定是否仅以39ch接收到。在判定结果为“是”的情况下,前进到步骤S916,在这以外的情况下,前进到步骤S920。
在步骤S916中,广播信道决定部602将第3计数器C3仅递增“1”。
在步骤S918中,广播信道决定部602将第1计数器C1以及第2计数器C2重置成或维持在“0”。
在步骤S920中,广播信道决定部602将第1计数器C1~第3计数器C3当中的与接收到的广播信道相应的计数器仅递增“1”,将其他计数器重置成或维持在“0”。
在步骤S922中,广播信道决定部602判定在第1计数器C1~第3计数器C3当中是否有计数器值为给定值N以上的计数器。广播信道决定部602判定是否连续给定次数N以上并以相同广播信道接收到信标信号。在判定结果为“是”的情况下,前进到步骤S924,在这以外的情况下,前进到步骤S930。
在步骤S924中,广播信道决定部602基于计数器值为给定值N以上的计数器和利用信道信息来决定利用广播信道的本次值。例如,在计数器值为给定值N以上的计数器是第1计数器C1时,意味着在37ch中信标信号连续接收到给定次数N以上。因此,广播信道决定部602基于利用信道信息,决定39ch作为利用广播信道的本次值。另外,在计数器值为给定值N以上的计数器有多个时,可以使计数器值最大的计数器优先。
另外,在步骤S922中的判定结果为“否”且未经过步骤S924的情况下,广播信道决定部602将利用广播信道的本次值维持在前次值(即,利用广播信道成为本次值←前次值)。另外,在初次的处理时,广播信道决定部602可以基于计数器值为“1”的计数器来决定利用广播信道的本次值。
在步骤S930中,警报请求产生部600取得测定信号。
在步骤S932中,警报请求产生部600基于测定信号来判定是否检测到工作人员的异常。在判定结果为“是”的情况下,前进到步骤S934,在这以外的情况下,直接结束。
在步骤S934中,警报请求产生部600将警报请求的发送指示给到通信模块159。在该情况下,通信模块159使用利用广播信道的本次值来发送警报请求。
根据图6所示的处理,能在以相同广播信道连续接收到给定次数N以上信标信号的情况下切换利用广播信道。由此,即使是可穿戴设备15位于能同时接收2个信标信号那样的位置的情况,也能决定干扰的可能性低的利用广播信道。
另外,在本实施例中,4个机器人21、22、23、24当中的以某频带(这里称作“第1频带”)进行通信的机器人是第1机械的一例,以与该第1频带不同的频带(这里称作“第2频带”)进行通信的机器人是第2机械的一例。另外,信标11~14当中的与4个机器人21、22、23、24当中以第1频带进行通信的机器人的设置位置建立对应的信标是第1信标的一例,该信标发送的信标信号是第1信标信号的一例。同样地,与4个机器人21、22、23、24当中以第2频带进行通信的机器人的设置位置建立对应的信标是第2信标的一例,该信标发送的信标信号是第2信标信号的一例。另外,37ch、38ch以及39ch当中的不属于第1频带的广播信道是第1广播信道的一例,37ch、38ch以及39ch当中的不属于第2频带的广播信道是第2广播信道的一例。
以上,详述了各实施例,但并不限定于特定的实施例,在记载于权利要求书所记载的范围内能进行种种变形以及变更。另外,还能将前述的实施例的结构要素全部或多个进行组合。
例如在上述的实施例中,作为工作场所3内的其他通信系统的一例而例示了机器人21、22、23、24,但其他通信系统是任意的。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例中,通信系统1装入工作场所3内的警报系统500,但在警报系统以外的系统中也能使用。例如,可以对来自可穿戴设备15的与警报请求不同的信息的发送应用本发明。
本专利申请基于在2017年7月14日申请的日本专利申请第2017-138153号来主张其优先权,日本专利申请第2017-138153号的全部内容援引到本申请中。
符号说明
1 通信系统
3 工作场所
11 信标
12 信标
13 信标
14 信标
15 可穿戴设备
20 发光部
21 机器人
22 机器人
23 机器人
24 机器人
30 受光部
31 区域
32 区域
33 区域
34 区域
500 警报系统
502 服务器
510 便携终端
511 便携终端
600 警报请求产生部
602 广播信道决定部
610 利用信道信息存储部。

Claims (4)

1.一种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包含:
第1信标,对以包含至少1个广播信道所涉及的频率的第1频带进行通信的第1机械,与该第1机械的设置位置建立对应地配置,以不属于所述第1频带的第1广播信道发送第1信标信号;和
移动通信设备,
所述移动通信设备在正接收到所述第1信标信号的状况下给定条件成立时,以不属于所述第1频带且与所述第1广播信道不同的广播信道进行第1通信。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通信系统还包含:
第2信标,对以包含至少1个广播信道所涉及的频率且与所述第1频带不同的第2频带进行通信的第2机械,与该第2机械的设置位置建立对应地配置,以不属于所述第2频带的第2广播信道发送第2信标信号,
所述移动通信设备在正接收到所述第2信标信号的状况下所述给定条件成立时,以不属于所述第2频带且与所述第2广播信道不同的广播信道进行第2通信。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信标以及所述第2信标周期性地分别发送所述第1信标信号以及所述第2信标信号,
正接收所述第1信标信号的状况是连续接收到给定次数以上所述第1信标信号的状况,
正接收所述第2信标信号的状况是连续接收到所述给定次数以上所述第2信标信号的状况。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通信系统,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机械以所述设置位置发生变化的方式可动,
所述第1信标与所述第1机械一起可动。
CN201880044701.1A 2017-07-14 2018-04-25 通信系统 Withdrawn CN110870367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38153 2017-07-14
JP2017-138153 2017-07-14
PCT/JP2018/016789 WO2019012782A1 (ja) 2017-07-14 2018-04-25 通信システム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70367A true CN110870367A (zh) 2020-03-06

Family

ID=6500164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44701.1A Withdrawn CN110870367A (zh) 2017-07-14 2018-04-25 通信系统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0779150B2 (zh)
EP (1) EP3654712A4 (zh)
JP (1) JP6801104B2 (zh)
CN (1) CN110870367A (zh)
WO (1) WO2019012782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149715B2 (ja) * 2018-02-05 2022-10-07 キヤノン株式会社 通信機器及びその制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17480537A (zh) * 2021-06-18 2024-01-30 赛因托鲁株式会社 传感器装置、系统以及发送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925425B2 (ja) * 2003-02-18 2007-06-06 Kddi株式会社 無線マルチホップネットワークの構成方法
JP2008276632A (ja) 2007-05-02 2008-11-13 Tanizawa Seisakusho Ltd ヘルメット警報設備
JP5106275B2 (ja) * 2008-06-30 2012-12-26 株式会社東芝 無線通信装置及び無線通信方法
GB2479177A (en) * 2010-03-31 2011-10-05 Sony Corp Reducing interference to the reception of television signals from mobile communication devices
JP5261512B2 (ja) * 2011-02-01 2013-08-14 Necアクセステクニカ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無線lanアクセスポイント、チャネル選択方法およびチャネル選択プログラム
US20180082565A1 (en) * 2013-01-31 2018-03-22 Precyse Technologies, Inc. Method of controlling location monitoring and reporting
JP6713729B2 (ja) * 2015-05-18 2020-06-24 株式会社イーアールアイ 情報配信システム及び情報配信機器
TWI558121B (zh) * 2015-05-21 2016-11-11 金寶電子工業股份有限公司 燈標裝置的自動識別方法
JP6199420B2 (ja) 2016-02-02 2017-09-20 アンリツ株式会社 ジッタ耐力測定装置およびジッタ耐力測定方法
JP6376150B2 (ja) * 2016-02-10 2018-08-22 カシオ計算機株式会社 無線通信装置、無線通信方法、及びプログラム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137543A1 (en) 2020-04-30
JPWO2019012782A1 (ja) 2020-04-23
US10779150B2 (en) 2020-09-15
JP6801104B2 (ja) 2020-12-16
WO2019012782A1 (ja) 2019-01-17
EP3654712A1 (en) 2020-05-20
EP3654712A4 (en) 2021-04-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3172479B1 (en) Personal wearable system that detects hazardous voltages and indicates direction of the source
EP2499758A4 (en) SYSTEM AND METHOD FOR AVOIDING COEXISTENCE INTERFERENCE IN FDM / TDM HYBRID SOLUTION
US20180368193A1 (en) System,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received signal strength indicator (rssi) based authentication
JP2017135750A5 (ja) 移動体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および移動端末
MY195440A (en) User Equipment and Base Station
EP4250624A2 (en) Communication method and apparatus using beamforming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KR101611177B1 (ko) 근거리 무선통신을 이용한 거리측정용 단말기
CN110870367A (zh) 通信系统
KR20150054335A (ko) 다중 송수신 기반 간섭 회피 방법 및 장치
WO2017160026A3 (ko)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액세스 포인트를 이용한 위치 추정 방법 및 장치
FI3767996T3 (fi) Viestintälaite ja viestintämenetelmä
JP5484540B2 (ja) 中継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US20180343596A1 (en) Radio frequency mapping using mobile monitoring devices
JP5274387B2 (ja) センサネットワークシステムおよびセンサ装置
EP2866470A1 (en) Private audio streaming at point of sale
JP2017059933A (ja) 通信システム、基地局及びアンテナ制御方法
JP7374408B2 (ja) 位置推定システム
WO2011070370A1 (en) Proximity monitoring
US11777624B2 (en) Display system
WO2020149054A1 (ja) 位置検出用の信号受信装置、位置検出システム、および、位置検出用の受信強度検出方法
EP3646043B1 (en) A portable device for monitoring a subject and detecting a source of interference
KR102469496B1 (ko) 블루투스 저전력 프로토콜의 채널상태정보를 바탕으로한 인체감지기법 및 이를 이용한 인체감지시스템
JP7118695B2 (ja) 生体情報モニタリングシステム
KR20220153037A (ko) 개인 보호 장비 통신 시스템들 및 방법들
KR20170027582A (ko) 단말 장치 및 단말 장치의 위치 측정에 관한 정보를 저장하는 서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3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