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45420A - 一种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作为n-型掺杂剂的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作为n-型掺杂剂的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45420A
CN110845420A CN201911075567.4A CN201911075567A CN110845420A CN 110845420 A CN110845420 A CN 110845420A CN 201911075567 A CN201911075567 A CN 201911075567A CN 110845420 A CN110845420 A CN 11084542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ormula
compound
compound shown
product
rea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75567.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刘熙
李彩婷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yi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Wuyi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yi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Wuyi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1075567.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845420A/zh
Publication of CN11084542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4542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235/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3-diazole or hydrogenated 1,3-diazole rings,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 C07D235/0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1,3-diazole or hydrogenated 1,3-diazole rings, condensed with other rings condensed with carbocyclic rings or ring systems
    • C07D235/04Benzimidazoles; Hydrogenated benzimidazoles
    • C07D235/18Benzimidazoles; Hydrogenated benzimidazoles with aryl radicals directly attached in position 2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30/00Organic devices sensitive to infrared radiation, light, electromagnetic radiation of shorter wavelength or corpuscular radiation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85/00Organic materials used in the body or electrodes of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85/60Organic compounds having low molecular weight
    • H10K85/649Aromatic compounds comprising a hetero atom
    • H10K85/657Polycyclic condensed heteroaromatic hydrocarbons
    • H10K85/6572Polycyclic condensed heteroaromatic hydrocarbons comprising only nitrogen in the heteroaromatic polycondensed ring system, e.g. phenanthroline or carbazole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EREDUCTION OF GREENHOUSE GAS [GHG] EMISSIONS, RELATED TO ENERGY GENERATION, TRANSMISSION OR DISTRIBUTION
    • Y02E10/00Energy generation through renewable energy sources
    • Y02E10/50Photovoltaic [PV] energy
    • Y02E10/549Organic PV cell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P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OR PROCESSING OF GOODS
    • Y02P70/00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in the production process for final industrial or consumer products
    • Y02P70/50Manufacturing or production processes characterised by the final manufactured product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Spectroscopy & Molecular Phys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作为n‑型掺杂剂的应用,化合物的结构式如式(Ⅰ)所示,本发明的化合物可以作为n‑型掺杂剂,用作n‑型掺杂剂掺杂有机聚合物后可以改变有机聚合物的吸光性能。本发明的n‑型掺杂剂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制备条件温和,使用的原料常见且便宜,制备方法成本低。

Description

一种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作为n-型掺杂剂的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掺杂有机电子传输材料的掺杂剂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作为n-型掺杂剂的应用。
背景技术
有机半导体是一类新兴的材料,目前已经被广泛的应用于有机发光二极管、有机场效应晶体管、有机太阳能电池以及钙钛矿太阳能电池等半导体光伏器件中。使用掺杂剂对有机半导体材料进行有效的掺杂可以提高材料的导电性和载流子浓度,但是现有的掺杂剂材料种类较少,且掺杂剂主要用于改善有机半导体材料的导电性能,目前公开的对于可以改善有机半导体材料其他性能的掺杂剂还比较少且性能并不理想。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而提供一种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作为n-型掺杂剂的应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为:一种化合物,所述化合物的结构式如式(Ⅰ)所示:
发明人经过研究制备获得了如式(Ⅰ)所示的化合物,并且经过研究发现如式(Ⅰ)所示的化合物可以作为n-型掺杂剂,如式(Ⅰ)所示的化合物用作n-型掺杂剂掺杂有机聚合物后可以改变有机聚合物的吸光性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如式(Ⅰ)所示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惰性气体氛围下将式(Ⅱ)所示的化合物和式(Ⅲ)所示的化合物混合均匀以羧酸为催化剂进行超声反应,超声反应后收集产物即得到如式(Ⅰ)所示的化合物;
其中,式(Ⅱ)所示的化合物结构式如下:
Figure BDA0002261082130000022
式(Ⅲ)所示的化合物结构式如下:
Figure BDA0002261082130000023
上述制备方法工艺简单,成本低,不需要严格的温度条件,反应条件温和,制备得到的产物经纯化后得到的式(Ⅰ)所示的化合物的产率达到了40%。
优选地,所述羧酸为甲酸、乙酸或者丙酸。
进一步地,所述式(Ⅱ)所示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在惰性气体氛围下将式(Ⅳ)所示的化合物溶解在四氢呋喃、丙酮或者二氧六环中得到溶液A,在-78℃~10℃下将三氯氧膦(POCl3)和N,N-二甲基甲酰胺(DMF)溶解在溶液A中得到反应体系B,在20℃-30℃下将反应体系B搅拌反应后于70℃~120℃下进行加热回流反应,收集产物即得到式(Ⅱ)所示的化合物;
式(Ⅳ)所示的化合物结构式如下:
进一步地,所述式(Ⅳ)所示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惰性气体氛围下将苯胺、溴辛烷(C8H17Br)和碳酸钾溶解于有机溶剂中进行加热回流反应,加热回流反应后收集产物即得到式(Ⅳ)所示的化合物。
如图2(a)和图2(c)所示,上述方法以苯胺、溴辛烷、碳酸钾和丙酮为原料,先加热回流制备得到式(Ⅳ)所示的化合物,再由式(Ⅳ)所示的化合物制备获得式(Ⅱ)所示的化合物,再用于制备式(Ⅰ)所示的化合物,使得上述方法使用的原料便宜,节约了制备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式(Ⅳ)所示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中,有机溶剂为丙酮。
进一步地,所述式(Ⅱ)所示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中,在常温下将反应体系B搅拌反应0.5~1小时后进行加热回流反应12~24小时,收集产物的方式为除去溶剂后过硅胶柱收集产物即得到式(Ⅱ)所示的化合物;
所述式(Ⅳ)所示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中,苯胺和溴辛烷的用量摩尔比为1:2,加热回流的反应时间为12~24小时,收集产物的方式为除去溶剂后过硅胶柱收集产物即得到式(Ⅳ)所示的化合物。
进一步地,所述式(Ⅲ)所示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惰性气体氛围下将式(Ⅴ)所示的化合物溶解在硫酸水溶液中,于70℃~120℃下搅拌反应后收集产物即得到式(Ⅲ)所示的化合物;
式(Ⅴ)所示的化合物结构式如下:
Figure BDA0002261082130000041
进一步地,所述式(Ⅲ)所示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中,搅拌反应的温度为80℃。
进一步地,所述式(Ⅴ)所示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惰性气体氛围下将式(Ⅵ)所示的化合物分散于强碱水溶液中得到反应体系C,将反应体系C于90℃~120℃加热回流反应并冷却至20℃~30℃后加入硫酸二甲酯(MeSO4)得到反应体系D,将反应体系D于90℃~120℃加热回流反应后收集产物得到所述式(Ⅴ)所示的化合物;
式(Ⅵ)所示的化合物结构式如下:
Figure BDA0002261082130000051
进一步地,所述式(Ⅵ)所示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惰性气体氛围下将邻苯二胺溶解于吡啶中得到反应体系E,在0℃下向反应体系E中加入对甲苯磺酰氯(TsCl),10℃~30℃下搅拌反应后收集产物得到式(Ⅵ)所示的化合物。
如图2(b)和图2(c)所示,上述方法以邻苯二胺和对甲苯磺酰氯为原料反应先制备得到式(Ⅵ)所示的化合物,然后将式(Ⅵ)所示的化合物制备得到的式(Ⅴ)所示的化合物,在将式(Ⅴ)所示的化合物制备得到式(Ⅲ)所示的化合物,然后将式(Ⅲ)所示的化合物用于制备式(Ⅰ)所示的化合物,使得上述方法以邻苯二胺和对甲苯磺酰氯作为原料经过一系列反应就可以制备得到式(Ⅰ)所示的化合物,原料成本低。
进一步地,所述式(Ⅲ)所示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中,80℃下搅拌反应的时间为5小时,收集产物的方式为除去溶剂后过硅胶柱收集产物即得到式(Ⅲ)所示的化合物;
所述式(Ⅴ)所示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中,反应体系C加热回流反应的时间为30分钟,反应体系D加热回流反应的时间为2小时,收集产物的方式为除去溶剂后过硅胶柱收集产物即得到式(Ⅴ)所示的化合物,所述强碱水溶液为氢氧化钠水溶液、氢氧化钾水溶液或者氢氧化锂水溶液;
所述式(Ⅵ)所示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中,常温下搅拌反应的时间为24小时,收集产物的方式为除去溶剂后过硅胶柱收集产物即得到式(Ⅵ)所示的化合物。
进一步地,所述方法在惰性气体氛围下将式(Ⅱ)所示的化合物和式(Ⅲ)所示的化合物混合均匀以乙酸为催化剂进行超声反应,超声反应后除去溶剂并过硅胶柱收集产物即得到式(Ⅰ)所示的化合物,超声反应的时间为20~40分钟,式(Ⅱ)所示的化合物和式(Ⅲ)所示的化合物的用量摩尔比为1:1。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如式(Ⅰ)所示的化合物作为n型掺杂剂的用途。
发明人经过研究发现如式(Ⅰ)所示的化合物可以用作n型掺杂剂,且用作n-型掺杂剂掺杂有机聚合物后可以改变有机聚合物的吸光性能。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吸光材料,所述吸光材料通过将如式(Ⅰ)所示的化合物作为n型掺杂剂掺杂于窄带隙共轭聚合物得到。
上述吸光材料通过将如式(Ⅰ)所示的化合物作为n型掺杂剂掺杂于窄带隙共轭聚合物得到,上述吸光材料与相应的窄带隙共轭聚合物相比,其吸光性能得到了改善。
优选地,所述窄带隙共轭聚合物为聚双二辛基正十二烷基取代萘二甲酸酐交替联噻吩(N2200)。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提供了一种n-型掺杂剂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的化合物可以作为n-型掺杂剂,用作n-型掺杂剂掺杂有机聚合物后可以改变有机聚合物的吸光性能。本发明的n-型掺杂剂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制备条件温和,使用的原料常见且便宜,制备方法成本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的n-型掺杂剂化合物的结构式。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的n-型掺杂剂化合物制备流程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的n-型掺杂剂化合物的核磁氢谱图,其中(a)为氢谱图,(b)为氢谱结构解析对照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的n-型掺杂剂化合物对作为n-型掺杂剂的应用效果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好的说明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下面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1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n-型掺杂剂化合物,所述化合物的结构式如式(Ⅰ)所示:
Figure BDA0002261082130000071
本实施例的n-型掺杂剂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在氮气保护下,将10g的苯胺、62g的溴辛烷和45g的碳酸钾溶解于150毫升的丙酮中,加热回流反应24小时,反应结束后除去溶剂,硅胶柱纯化得到化合物M1;
(2)在氮气保护下,将15g的化合物M1溶解于100毫升的四氢呋喃中,在0℃下加入新配置的三氯氧膦和N,N-二甲基甲酰胺溶液,20℃~30℃搅拌1小时后,再于70℃~120℃加热回流反应24小时,反应结束后除去溶剂,硅胶柱纯化得到化合物M2;
(3)在氮气保护下,将10g的邻苯二胺溶解于100毫升的吡啶中,在0℃下加入30g的对甲苯磺酰氯,10℃~30℃搅拌反应24小时,反应结束后除去溶剂,硅胶柱纯化得到化合物M3;
(4)在氮气保护下,将20g的化合物M3分散于100毫升氢氧化钠水溶液中,于90℃~120℃加热回流30分钟,冷却至20℃~30℃后加入30毫升硫酸二甲酯,于90℃~120℃加热回流搅拌反应2小时,反应结束后除去溶剂,硅胶柱纯化得到化合物M4;
(5)在氮气保护下,将10g的化合物M4溶解于50毫升硫酸中,加热至80℃搅拌反应5小时,反应结束后除去溶剂,硅胶柱纯化得到化合物M5;
(6)在氮气保护下,将1.73g的化合物M2和0.68g的化合物M5混合均匀后加入0.2毫升乙酸作为催化剂,超声反应30分钟,反应结束后除去溶剂,硅胶柱纯化得到产物,即所述n-型掺杂剂化合物。
最终产物即中间产物的定性分析实验及结果
本实施例制备方法的步骤(6)硅胶柱纯化后得到的产物0.93g,产率为40%,对得到的产物进行核磁共振检测,H谱图如图3(a)所示,对氢谱图位移响应的分析与结构的对照结果图3(b)所示。产物的H谱图位移响应的分析确定步骤(6)得到的产物的结构式如式(Ⅰ)所示:
Figure BDA0002261082130000091
本实施例的制备方法的步骤(1)得到25g化合物M1,产率为75%,步骤(2)得到12g化合物M2,产率为80%,步骤(3)得到33g化合物M3,产率为78%,步骤(4)得到18g化合物M4,产率为90%,步骤(5)得到1.5g化合物M5,产率为50%。
对化合物M1、化合物M2、化合物M3、化合物M4和化合物M5进行核磁分析。
结果为:化合物M1的特征谱如下:1H NMR(600MHz,CDCl3)δ7.17(t,J=7.8Hz,2H),6.60(dd,J=15.6,7.8Hz,3H),3.26–3.18(m,4H),1.54(d,J=9.8Hz,6H),1.27(dd,J=14.4,7.6Hz,24H),0.87(t,J=6.9Hz,6H)。
化合物M2的特征谱如下:1H NMR(500MHz,CDCl3)δ9.69(s,1H),7.68(d,J=8.9Hz,2H),6.65(d,J=8.4Hz,2H),3.39–3.22(m,4H),1.66–1.54(m,4H),1.32–1.14(m,20H),0.93–0.79(m,6H)。
化合物M3的特征谱如下:1H NMR(500MHz,CDCl3)δ7.61–7.54(m,4H),7.22(d,J=8.0Hz,4H),7.04(dd,J=6.0,3.5Hz,2H),6.96(dd,J=5.9,3.6Hz,2H),6.81(s,2H),2.39(s,6H)。
化合物M4的特征谱如下:1H NMR(500MHz,CDCl3)δ7.73(d,J=8.3Hz,4H),7.34(d,J=8.1Hz,4H),7.26–7.22(m,2H),6.91(dd,J=5.9,3.6Hz,2H),3.21(s,6H),2.46(s,6H)。
化合物M5的特征谱如下:1H NMR(500MHz,CDCl3)δ6.73(s,2H),6.61(d,J=5.9,3.6Hz,2H),6.46(dd,J=5.9,3.6Hz,2H),2.64(s,6H).
定性分析后确认对应的结构式如表1所示。
表1 中间产物的结构式及代号
Figure BDA0002261082130000101
Figure BDA0002261082130000111
实施例2
作为本发明实施例的一种吸光材料,所述吸光材料通过将实施例1如式(Ⅰ)所示的化合物作为n型掺杂剂掺杂于聚双二辛基正十二烷基取代萘二甲酸酐交替联噻吩(N2200)得到,式(Ⅰ)所示的化合物和N2200的重量比为1:50,吸光材料的制备方法为式(Ⅰ)所示的化合物和聚合物N2200搅拌3~5小时。
聚双二辛基正十二烷基取代萘二甲酸酐交替联噻吩(N2200)的结构式如下:
Figure BDA0002261082130000112
将本实施例的吸光材料和N2200旋涂成膜后,进行吸收光谱测试。本实施例的吸光材料与N2200的吸收光谱图如图4所示,本实施例的吸光材料与N2200相比吸光性能发生了改变,N2200是目前非常有潜力的n-型有机半导体材料,在有机光电领域有广泛应用,实施例1如式(Ⅰ)所示的化合物作为n型掺杂剂可以改善N2200的吸光性能。
最后所应当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本发明保护范围的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发明作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技术方案的实质和范围。

Claims (10)

1.一种化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化合物的结构式如式(Ⅰ)所示:
Figure FDA0002261082120000011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惰性气体氛围下将式(Ⅱ)所示的化合物和式(Ⅲ)所示的化合物混合均匀以羧酸为催化剂进行超声反应,超声反应后收集产物即得到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
其中,式(Ⅱ)所示的化合物结构式如下:
Figure FDA0002261082120000012
式(Ⅲ)所示的化合物结构式如下:
Figure FDA0002261082120000013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式(Ⅱ)所示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依次包括以下步骤:在惰性气体氛围下将式(Ⅳ)所示的化合物溶解在四氢呋喃、丙酮或者二氧六环中得到溶液A,在-78℃~10℃下将三氯氧膦和N,N-二甲基甲酰胺溶解在溶液A中得到反应体系B,在20℃~30℃下将反应体系B搅拌反应后于70℃~120℃下进行加热回流反应,收集产物即得到式(Ⅱ)所示的化合物;
式(Ⅳ)所示的化合物结构式如下:
Figure FDA0002261082120000021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式(Ⅳ)所示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惰性气体氛围下将苯胺、溴辛烷和碳酸钾溶解于有机溶剂中进行加热回流反应,加热回流反应后收集产物即得到式(Ⅳ)所示的化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式(Ⅱ)所示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中,在常温下将反应体系B搅拌反应0.5~1小时后进行加热回流反应12~24小时,收集产物的方式为除去溶剂后过硅胶柱收集产物即得到式(Ⅱ)所示的化合物;
所述式(Ⅳ)所示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中,苯胺和溴辛烷的用量摩尔比为1:2,加热回流的反应时间为12~24小时,收集产物的方式为除去溶剂后过硅胶柱收集产物即得到式(Ⅳ)所示的化合物。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式(Ⅲ)所示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惰性气体氛围下将式(Ⅴ)所示的化合物溶解在硫酸水溶液中,于70℃~120℃下搅拌反应后收集产物即得到式(Ⅲ)所示的化合物;
式(Ⅴ)所示的化合物结构式如下:
Figure FDA0002261082120000031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式(Ⅴ)所示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惰性气体氛围下将式(Ⅵ)所示的化合物分散于强碱水溶液中得到反应体系C,将反应体系C于90℃~120℃加热回流反应并冷却至20℃~30℃后加入硫酸二甲酯得到反应体系D,将反应体系D于90℃~120℃加热回流反应后收集产物得到所述式(Ⅴ)所示的化合物;
式(Ⅵ)所示的化合物结构式如下:
Figure FDA0002261082120000032
所述式(Ⅵ)所示的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在惰性气体氛围下将邻苯二胺溶解于吡啶中得到反应体系E,在0℃下向反应体系E中加入对甲苯磺酰氯,10℃~30℃下搅拌反应后收集产物得到式(Ⅵ)所示的化合物。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在惰性气体氛围下将式(Ⅱ)所示的化合物和式(Ⅲ)所示的化合物混合均匀以乙酸为催化剂进行超声反应,超声反应后除去溶剂并过硅胶柱收集产物即得到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超声反应的时间为20~40分钟,式(Ⅱ)所示的化合物和式(Ⅲ)所示的化合物的用量摩尔比为1:1。
9.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作为n型掺杂剂的用途。
10.一种吸光材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吸光材料通过将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化合物作为n型掺杂剂掺杂于窄带隙共轭聚合物得到。
CN201911075567.4A 2019-11-05 2019-11-05 一种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作为n-型掺杂剂的应用 Pending CN11084542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75567.4A CN110845420A (zh) 2019-11-05 2019-11-05 一种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作为n-型掺杂剂的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75567.4A CN110845420A (zh) 2019-11-05 2019-11-05 一种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作为n-型掺杂剂的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45420A true CN110845420A (zh) 2020-02-28

Family

ID=69599954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75567.4A Pending CN110845420A (zh) 2019-11-05 2019-11-05 一种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作为n-型掺杂剂的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845420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98815A1 (zh) * 2021-03-23 2022-09-29 五邑大学 一种羰基聚合物及其合成方法与应用
CN117070116A (zh) * 2023-09-28 2023-11-17 青岛恩泽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防闪锈剂的长效防锈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31315A (zh) * 2012-05-21 2012-10-17 南通市华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n,n`二甲基环己二胺的生产方法
CN106117123A (zh) * 2016-06-28 2016-11-16 西南石油大学 苯乙烯吡啶盐荧光单体及其聚合物的制备与应用
CN106409665A (zh) * 2015-07-31 2017-02-15 剑桥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掺杂有机半导体的方法和掺杂组合物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2731315A (zh) * 2012-05-21 2012-10-17 南通市华峰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一种n,n`二甲基环己二胺的生产方法
CN106409665A (zh) * 2015-07-31 2017-02-15 剑桥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掺杂有机半导体的方法和掺杂组合物
CN106117123A (zh) * 2016-06-28 2016-11-16 西南石油大学 苯乙烯吡啶盐荧光单体及其聚合物的制备与应用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BENJAMIN D. NAAB ET AL.: "Mechanistic Study on the Solution-Phase n-Doping of 1,3-Dimethyl-2-aryl-2,3-dihydro-1H-benzoimidazole Derivatives", 《JOURNAL OF THE AMERICAN CHEMICAL SOCIETY》 *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198815A1 (zh) * 2021-03-23 2022-09-29 五邑大学 一种羰基聚合物及其合成方法与应用
CN117070116A (zh) * 2023-09-28 2023-11-17 青岛恩泽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防闪锈剂的长效防锈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7070116B (zh) * 2023-09-28 2024-03-01 青岛恩泽化工有限公司 一种含有防闪锈剂的长效防锈涂料及其制备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2552524B (zh) 一种离子型氢键有机框架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845420A (zh) 一种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作为n-型掺杂剂的应用
CN105085910B (zh) 本质阻燃生物基苯并噁嗪树脂及其制备方法
CN113087923B (zh) 一种吖嗪连接的苯并三噻吩基共价有机框架材料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796581B (zh) 一种含有低聚乙二醇侧链结构的窄带共轭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269432A (zh) 一种新型二维共价有机框架材料及其制备和应用
CN106892790B (zh) 一种利用微通道反应装置制备氘代苯胺类化合物的方法
CN110283586B (zh) 一种近红外荧光染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1072073A (zh) 一种Ni单原子掺杂四氧化三钴纳米材料的制备方法及其产品和应用
CN114106029A (zh) 一种含硼氮配位键的有机分子及其制备方法
CN104607251B (zh) 含有混合价态Cu的框架化合物催化剂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5330679A (zh) 吸附孔雀石绿染料的荧光配位聚合物材料及其热合成方法
CN101591292B (zh) N-烃基-3,4-苝二羧酸单酰亚胺的合成方法
CN110590853B (zh) 一种具有阴离子识别功能的含脲基团铂吡啶基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3248691B (zh) 一种联噻吩线性有机共轭聚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261210B (zh) 一种硼掺杂共价三嗪有机聚合物可见光光催化剂及其制备与应用
CN109438235A (zh) 1,2-环己二甲酸二季戊四醇酯基锌金属醇盐的制备方法
CN111056999A (zh) 一种2-氯-4-氨基吡啶的制备方法
CN111151262A (zh) 一种Mn-Cu2O改性光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2321525B (zh) 一种一步法合成3,4-双(4’-氨基呋咱-3’-基)氧化呋咱的方法
CN115611912B (zh) 一种近红外稠环芳烃分子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028809B (zh) 一种吡嗪稠和噻吩酰亚胺基n型聚合物半导体材料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8822303B (zh) 一种具有荧光性能的有机硼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6316936A (zh) 一种镉氨力农荧光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14456115A (zh) 一种3,6-二氨基-1,8-萘二甲酰亚胺系列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2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