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44736B - 电梯平衡载救援装置、电梯及电梯平衡载救援方法 - Google Patents

电梯平衡载救援装置、电梯及电梯平衡载救援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44736B
CN110844736B CN201810948685.0A CN201810948685A CN110844736B CN 110844736 B CN110844736 B CN 110844736B CN 201810948685 A CN201810948685 A CN 201810948685A CN 110844736 B CN110844736 B CN 11084473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vator
wheel
clamping
balanced load
transmission shaf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948685.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844736A (zh
Inventor
李青
亢凯
王声誉
白贺斌
李建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Otis Elevator Co
Original Assignee
Otis Elevator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Otis Elevator Co filed Critical Otis Elevator Co
Priority to CN201810948685.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844736B/zh
Priority to US16/545,346 priority patent/US11492232B2/en
Priority to ES19192672T priority patent/ES2931778T3/es
Priority to EP19192672.4A priority patent/EP3613694B1/en
Publication of CN11084473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4473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84473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4473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2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responsive to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 B66B5/021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responsive to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the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being independent of the system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2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responsive to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 B66B5/027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responsive to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to permit passengers to leave an elevator car in case of failure, e.g. moving the car to a reference floor or unlocking the doo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7/00Hoistway equipment
    • B66B17/12Counterpois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5/00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 B66B5/02Applications of checking, fault-correcting, or safety devices in elevators responsive to abnormal operating conditions

Landscapes

  • Maintenance And Inspection Apparatuses For Elevator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提供一种电梯平衡载救援装置、电梯及电梯平衡载救援方法。该电梯平衡载救援装置包括:夹持轮组,其包括相互配合的主动轮与从动轮;其中,夹持轮组具有夹紧位置与释放位置;在夹紧位置时,主动轮与从动轮相向运动至夹持住连接在电梯轿厢与电梯对重之间的曳引带;在释放位置时,主动轮与从动轮背向运动至释放曳引带;传动轴,其第一端连接至夹持轮组的主动轮,并将力矩传递至主动轮;以及蓄能装置,其关联至传动轴;其中,蓄能装置用于储存机械能;以及将机械能转换成力矩并传递至传动轴。根据本申请的电梯平衡载救援装置、电梯及电梯平衡载救援方法救援高效且适用性强。

Description

电梯平衡载救援装置、电梯及电梯平衡载救援方法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电梯领域,更具体而言,本申请涉及一种电梯平衡载救援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作为改善乘客在楼层间的行走或缩短乘客步行距离的工具,乘客运输装置在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作为示例,尤为常见的是通常用于商厦楼层间的自动扶梯、升降电梯以及通常用于大型机场的自动人行道。
对于升降电梯而言,其通常需要设置专用的井道、在井道内运行的轿厢以及与轿厢形成平衡的对重。在驱动装置的驱动下,曳引带带动轿厢与对重升降运动,从而将乘客运送至指定楼层。
在此过程中,若升降电梯发生故障并卡设在楼层之间时,则乘客无法安全有效地撤离轿厢。在此类意外情形下,需要提供足够的安全措施以保障梯内乘客能够顺利离开轿厢。
目前,如果轿厢与对重有重量差,则释放曳引机抱闸时,轿厢可以移动,则可以按常规的释放抱闸方式进行救援;若轿厢与对重达成平衡,则可以选择在电梯井道内的限速器上悬挂重物,从而使将电梯轿厢下行至邻近楼层,以便乘客可以安全离开。此种救援方式需要对应的机械设备在机房与井道内多次交替工作,这将极大地耗费时间与劳动力。此外,若轿厢恰好因故停靠在阻碍机械设备进入井道的位置时,将无法实施此种救援方式。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救援高效且适用性强的电梯平衡载救援装置,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旨在提供一种救援高效且适用性强的电梯平衡载救援装置。
本申请还旨在提供一种具有救援高效且适用性强的电梯平衡载救援装置的电梯。
本申请还旨在提供一种救援高效且适用性强的电梯平衡载救援方法。
为实现本申请的目的,根据本申请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电梯平衡载救援装置,其包括:夹持轮组,其包括相互配合的主动轮与从动轮;其中,所述夹持轮组具有夹紧位置与释放位置;在夹紧位置时,所述主动轮与所述从动轮相向运动至夹持住连接在电梯轿厢与电梯对重之间的曳引带;在释放位置时,所述主动轮与所述从动轮背向运动至释放曳引带;传动轴,其第一端连接至所述夹持轮组的主动轮,并将力矩传递至所述主动轮;以及蓄能装置,其关联至所述传动轴;其中,所述蓄能装置用于储存机械能;以及将机械能转换成力矩并传递至所述传动轴。
可选地,所述蓄能装置包括:环绕所述传动轴布置的扭簧;套设在所述扭簧外侧的套管;以及连接至所述套管的棘轮组件;其中,所述扭簧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传动轴与所述套管,所述棘轮组件的旋转运动经由所述套管传递至所述扭簧,并转换成所述扭簧的弹性能,所述扭簧的弹性能传递至所述传动轴,并转换成所述传动轴的旋转运动。
可选地,所述扭簧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传动轴的第一端,所述扭簧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套管;且所述套管与所述传动轴的第一端之间存在运动间隙。
可选地,所述传动轴上设置定位凸起,所述扭簧的第一端缠绕所述定位凸起;且/或所述套管朝向所述传动轴的一端设置安装槽,所述扭簧的第二端卡设在所述安装槽中。
可选地,所述棘轮组件包括:内周设置棘齿的棘轮;以及具有棘爪的滚轮;所述棘爪与棘齿配合;其中,所述滚轮连接至所述套管,并能够相对于所述棘轮旋转运动;且所述棘轮被固定。
可选地,还包括驱动柄,所述驱动柄经由所述棘轮组件连接至套管;在所述驱动柄沿第一方向旋转时,所述滚轮相对所述棘轮发生旋转,并带动套管旋转;在所述驱动柄沿背离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旋转时,所述滚轮上的棘爪限制所述滚轮相对所述棘轮发生旋转。
可选地,还包括基部框架,所述棘轮被固定至基部框架。
可选地,还包括张紧装置,其关联至所述夹持轮组的主动轮与从动轮;其中,在夹紧位置时,所述张紧装置将所述主动轮与所述从动轮张紧至夹持曳引带;在释放位置时,所述张紧装置将所述主动轮与所述从动轮解除张紧至释放曳引带。
可选地,所述张紧装置包括连接在所述主动轮与从动轮之间的连杆机构。
可选地,所述夹持轮组的主动轮和/或从动轮的表层由非金属材料制成。
可选地,还包括基部框架,所述夹持轮组、所述传动轴及所述蓄能装置连接至所述基部框架。
可选地,所述基部框架的两端安装在电梯机房内的机器梁或机器底座上。
可选地,所述夹持轮组靠近所述基部框架的一端布置;或所述夹持轮组布置在所述基部框架的中部。
可选地,还包括接入电梯电路的安全开关,其关联至所述夹持轮组;所述安全开关在所述夹持轮组的主动轮与从动轮夹持住曳引带时断开电梯的电源。
可选地,所述夹持轮组具有夹持一条或多条曳引带的宽度。
可选地,所述夹持轮组布置在电梯轿厢上方或电梯对重上方。
为实现本申请的目的,根据本申请的又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电梯,其包括一组或多组如前所述的电梯平衡载救援装置。
可选地,多组所述电梯平衡载救援装置沿竖直方向分别布置在电梯机房内。
可选地,多组所述电梯平衡载救援装置的夹持轮组分别布置在电梯轿厢上方和/电梯对重上方。
为实现本申请的目的,根据本申请的再一个方面,还提供一种电梯平衡载救援方法,其用于电梯平衡载救援装置,所述电梯平衡载救援装置包括:具有主动轮和从动轮来用于夹持和释放曳引带的夹持轮组,用于储存和传递能量的蓄能装置和用于连接所述蓄能装置与所述夹持轮组的传动轴;其中,在救援模式下,该方法包括:所述电梯的曳引机抱闸断电闭合,使电梯轿厢与电梯对重锁定静止,且所述夹持轮组受控夹持住曳引带;所述蓄能装置受控地储存机械能,并将机械能转换成力矩并传递至所述传动轴,所述传动轴受驱来将力矩传递至所述主动轮;释放所述电梯的曳引机抱闸,使所述主动轮带动所述从动轮及曳引带运动,进而带动电梯轿厢与电梯对重运动。
可选地,在所述蓄能装置包括扭簧、套管及棘轮组件时,所述方法还包括:在所述滚轮沿第一方向相对所述棘轮发生旋转运动时,所述滚轮的旋转运动经由所述套管传递至所述扭簧,并转换成所述扭簧的弹性能,所述扭簧的弹性能传递至所述传动轴,并转换成所述传动轴的旋转运动;在所述滚轮沿背离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旋转时,所述滚轮上的棘爪限制所述滚轮相对所述棘轮发生旋转;所述套管、扭簧及传动轴保持当前状态。
可选地,在所述电梯平衡载救援装置包括接入电梯电路并关联至所述夹持轮组的安全开关时,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安全开关在所述夹持轮组的主动轮与从动轮夹持住曳引带时断开电梯的电源。
根据本申请的电梯平衡载救援装置、电梯及电梯平衡载救援方法,通过夹持轮组、传动轴与蓄能装置的配合布置,一方面减少了救援时间与救援所需投入的人力;另一方面其更为容易安装至电梯系统中,适用性强;且无需在井道内实施救援行为,使得救援工作更为便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申请的电梯平衡载救援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一视角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的电梯平衡载救援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第二视角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的电梯平衡载救援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蓄能装置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的电梯平衡载救援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套管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的电梯平衡载救援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棘轮组件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的电梯平衡载救援装置的另一个实施例的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的电梯平衡载救援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工作过程示意图一。
图8是本申请的电梯平衡载救援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工作过程示意图二。
图9是本申请的电梯平衡载救援装置的一个实施例的工作过程示意图三。
具体实施方式
本申请在此结合附图提供了电梯平衡载救援装置的实施例。参见图1及图2,其示出了一种电梯平衡载救援装置。该电梯平衡载救援装置100包括夹持轮组110、传动轴120以及蓄能装置。
其中,夹持轮组110包括相互配合的主动轮111与从动轮112,二者分别设置在连接电梯轿厢与电梯对重之间的曳引带210的两侧。在使用过程中,该夹持轮组110具有夹紧位置与释放位置:在夹紧位置时,主动轮111与从动轮112相向运动至夹持住曳引带210。此时,在主动轮111受驱转动时,可以通过摩擦力带动从动轮112及曳引带210一并运动,进而使曳引带牵引电梯轿厢及电梯对重运动,以便电梯轿厢被提升或下送至合适的楼层来撤离乘客或者进行维修。而在释放位置时,主动轮111则与从动轮112背向运动至释放曳引带210。此时该套电梯平衡载救援装置与电梯系统保持分离状态,不会对电梯系统常规运行造成任何干扰。
此外,该传动轴120的第一端连接至夹持轮组110的主动轮111,且其另一端关联至蓄能装置,以便并将力矩从蓄能装置传递至主动轮111,实现对主动轮111或整个夹持轮组110的驱动。而关联至传动轴120的蓄能装置则用于储存机械能;以及将机械能转换成力矩并传递至传动轴120。
在此种布置下,通过前述夹持轮组110、传动轴120与蓄能装置的配合布置,该电梯平衡载救援装置一方面减少了救援时间与救援所需投入的人力;另一方面其更为容易安装至电梯系统中,适用性强;且无需在井道内实施救援行为,使得救援工作更为便捷。
如下将结合附图来描述该电梯平衡载救援装置100中的各种零部件及其连接布置关系。
首先,参见图3至图5,在图示的实施例中,该蓄能装置包括:扭簧130、套管140与棘轮组件150。其中,扭簧130环绕传动轴120布置,套管140套设在扭簧130外侧,并连接至棘轮组件150。其中,扭簧130两端分别连接传动轴120与套管140,从而使得棘轮组件150的旋转运动经由套管140传递至扭簧130,并转换成扭簧130的弹性能,扭簧130的弹性能传递至传动轴120,并转换成传动轴120的旋转运动。
可选地,扭簧130的第一端可以连接至传动轴120的第一端,且扭簧130的第二端可以连接至套管140;且套管140与传动轴120的第一端之间存在运动间隙。由此提供了一种三者间的连接方式,且运动间隙的存在为扭簧130受压旋转时所附带的轴向伸缩运动提供了位移空间。更具体而言,传动轴120上可以设置定位凸起121,扭簧130的第一端缠绕定位凸起121;且套管140朝向传动轴120的一端可以设置安装槽141,扭簧130的第二端卡设在安装槽141中。由此提供了一种三者间更为具体的连接方式,确保整套蓄能装置的稳定高效。
可选地,作为一种具体的实现形式,该棘轮组件150包括:内周设置棘齿151a的棘轮151;以及具有棘爪152a的滚轮152;且该棘爪152a与棘齿151a配合。在此种布置下,滚轮152连接至套管140,并能够相对于棘轮151旋转运动;且棘轮151被连接至固定位置,以提供运动基准,例如,在该救援装置包括基部框架170时,棘轮151被固定至基部框架170。此时,在棘爪152a未限制棘齿151a的方向上,滚轮150在受力时可相对于棘轮151正常运动;而在棘爪152a限制棘齿151a的方向上,滚轮150即便在受力的情况下也无法相对于棘轮151发生运动。
当然,作为机械领域内一种成熟的机构,在前述实施方式的教示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应当想到对其作出轻微改型同样能实现其限制单向运动进而储能的功能。例如,可将棘轮设置成外周具有棘齿,并在棘轮外侧设置带有棘爪的滚动环等等。这些轻微改型同样应被纳入本申请的教示范围内。
转而参见图2,该电梯平衡载救援装置100还包括驱动柄160,驱动柄160经由棘轮组件150连接至套管140,如此可以通过旋转驱动柄来更为方便地为蓄能装置储能及驱动夹持轮组。具体而言,在驱动柄160沿第一方向旋转时,滚轮152相对棘轮151发生旋转,并带动套管140旋转;在驱动柄160沿背离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旋转时,滚轮152上的棘爪152a限制滚轮152相对棘轮151发生旋转。更具体而言,该驱动柄160被配置成具有垂直于传动轴的旋转柄以及从旋转柄的末端延伸突出的手持柄,使得操作更为便利。
此外,可选地,该电梯平衡载救援装置100还包括张紧装置180,其关联至夹持轮组110的主动轮111与从动轮112。其中,在夹紧位置时,张紧装置180将主动轮111与从动轮112张紧至夹持曳引带210,以便拖拽曳引带;而在释放位置时,张紧装置180将主动轮111与从动轮112解除张紧至释放曳引带210,从而不会影响电梯系统的正常工作。作为一种具体的实现形式,该张紧装置180可包括连接在主动轮111与从动轮112之间的连杆机构。
更具体而言,此处所述的张紧装置180可以将主动轮111与从动轮112从两端压紧至夹持曳引带,也可以将主动轮111与从动轮112从两端拉紧至夹持曳引带;相似地,该张紧装置180可以将主动轮111与从动轮112从夹持曳引带的状态拉离至释放曳引带,也可以将主动轮111与从动轮112从夹持曳引带的状态推离至释放曳引带,只要其可以实现张紧与解除张紧的效果即可。
另一方面,可选地,夹持轮组110的主动轮111与从动轮112的表层也可由非金属材料制成,例如聚亚安酯制成,从而在二者夹持曳引带时为其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以免曳引带被过度磨损。再一方面,可选地,该电梯平衡载救援装置100还包括基部框架170。此时,夹持轮组110、传动轴120及蓄能装置均得以悬挂在基部框架170上方或下方。更具体而言,在使用状态下,电梯平衡载救援装置100通过基部框架170的两端安装在电梯机房内的机器梁220或机器底座上,由此得以实现整套装置的架设。此种布置形式使得该电梯平衡载救援装置既可以长期安装在此处,与电梯系统作为整体销售或使用,提高救援效率;也可以在需要应用时临时架设该电梯平衡载救援装置,从而降低电梯采购成本,且同样具有十分出色的安装与救援效率。
另外,可选地,夹持轮组110可以靠近基部框架170的一端布置;也可布置在基部框架170的中部。同样可选地,夹持轮组110具有夹持一条或多条曳引带210的宽度。此外,可选地,夹持轮组110布置在电梯轿厢上方或电梯对重上方。这些均取决于不同型号电梯在井道内的具体布置,以及所需提供的夹持力度等。在本申请的教示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或调整这些特征。
再者,该电梯平衡载救援装置100还包括接入电梯电路的安全开关190,其关联至夹持轮组110;安全开关190在夹持轮组110的主动轮111与从动轮112夹持住曳引带210时断开电梯的电源。从而确保在实施救援工作前以彻底断绝电梯系统的电源,杜绝发生其他安全事故的可能性。
另外,在此还提供一种电梯的实施例。该电梯可以包括一组或多组前述任意实施例或其组合中的电梯平衡载救援装置,故也具有相应的技术效果。
参见图6,当该电梯具有多组前述任意实施例或其组合中的电梯平衡载救援装置时,相比于单套电梯平衡载救援装置而言,其能够提供更大的力矩,从而驱动更为沉重的轿厢与对重。当然,在理想状态下,也可以通过提高蓄能装置的储能容量或者具体至提高扭簧所能承受的力矩来达成同样的效果。但在实际情况中,此种方式对单一蓄能装置或扭簧提出了极高的要求,可能会导致成本的大幅增加,故叠加使用多套电梯平衡载救援装置相比之下可能具有更好的成本效益与性能。
更具体而言,可选地,在此种布置下,多组电梯平衡载救援装置100沿竖直方向分别布置在电梯机房内。同样可选地,多组电梯平衡载救援装置100的夹持轮组110分别布置在电梯轿厢上方和/电梯对重上方。这些均取决于不同型号电梯在井道内的具体布置等。在本申请的教示下,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根据实际情况来选择或调整这些特征。
此外,虽然图中未示出,在此还提供一种电梯平衡载救援方法的实施例。该救援方法可应用于前述任意实施例或其组合中的电梯平衡载救援装置;其也可以用于其他电梯平衡载救援装置,只要该电梯平衡载救援装置包括:具有主动轮和从动轮来用于夹持和释放曳引带的夹持轮组,用于储存和传递能量的蓄能装置和用于连接所述蓄能装置与所述夹持轮组的传动轴。
具体而言,在救援模式下,该方法包括:电梯的曳引机抱闸断电闭合,使电梯轿厢与电梯对重锁定静止,且夹持轮组110受控夹持住电梯轿厢与电梯对重之间的曳引带210;随后,蓄能装置受控地储存机械能,并将机械能转换成力矩并传递至传动轴120,传动轴120受驱来将力矩传递至主动轮111;此后,释放所述电梯的曳引机抱闸,使主动轮111带动从动轮112及曳引带210运动,进而带动电梯轿厢与电梯对重运动。由此实现了在意外状态下对电梯曳引带的牵引作用,从而可将电梯轿厢牵引至邻近楼层,以便乘客安全离开。
作为一种更具体的救援方法,在蓄能装置包括扭簧130、套管140及棘轮组件150时,该方法还可包括:在滚轮152沿第一方向相对棘轮151发生旋转运动时,滚轮152的旋转运动经由套管140传递至扭簧130,并转换成扭簧130的弹性能,扭簧130的弹性能传递至传动轴120,并转换成传动轴120的旋转运动;在滚轮152沿背离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旋转时,滚轮152上的棘爪152a限制滚轮152相对棘轮151发生旋转;套管140、扭簧130及传动轴120保持当前状态。由此实现了分段执行电梯平衡载救援装置的救援动作。例如,在第一方向旋转装置时,其可以牵引被夹持的曳引带,而当向第二方向旋转装置时,则不会执行任何牵引动作。
可选地,在电梯平衡载救援装置100包括接入电梯电路并关联至夹持轮组110的安全开关190时,所述方法还包括:安全开关190在夹持轮组110的主动轮111与从动轮112夹持住曳引带210时断开电梯的电源。由此可确保在实施救援工作前以彻底断绝电梯系统的电源,杜绝发生其他安全事故的可能性。
参见图7至9,其示出了本申请的电梯平衡载救援装置的一个工作过程。
图7示出了电梯平衡载救援装置100的非工作状态。张紧装置180将夹持轮组110的主动轮111与从动轮112拉至释放位置,从而不会夹持电梯轿厢与电梯对重之间的曳引带。此时,即便电梯平衡载救援装置100中的蓄能装置开始旋转蓄能并驱动主动轮111,其也不会对曳引带造成任何牵引效果,因此能保障电梯系统的正常运转。
图8及图9示出了电梯平衡载救援装置100的工作状态。张紧装置180将夹持轮组110的主动轮111与从动轮112压至夹紧位置,从而夹持住曳引带。随后,通过驱动柄160正向旋转棘轮组件150,并经由套管140来给扭簧130蓄能。此时,由于电梯的曳引机抱闸的作用,故曳引带暂时无法被夹持轮组所带动,故此时机械能将以弹性能的形式暂时地储存在扭簧130中。随后,当电梯的曳引机抱闸释放后,扭簧130所积蓄的弹性能将传递至传动轴120来促使其旋转,进而促使主动轮111带动从动轮112和曳引带旋转,最终便于曳引带来牵引电梯轿厢和对重,实现将电梯轿厢牵引至所需楼层。
以上例子主要说明了本申请的电梯平衡载救援装置、电梯及电梯平衡载救援方法。尽管只对其中一些本申请的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但是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应当了解,本申请可以在不偏离其主旨与范围内以许多其它的形式实施。因此,所展示的例子与实施方式被视为示意性的而非限制性的,在不脱离如所附各权利要求所定义的本申请精神及范围的情况下,本申请可能涵盖各种的修改与替换。

Claims (20)

1.一种电梯平衡载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夹持轮组,其包括相互配合的主动轮与从动轮;其中,所述夹持轮组具有夹紧位置与释放位置;在夹紧位置时,所述主动轮与所述从动轮相向运动至夹持住连接在电梯轿厢与电梯对重之间的曳引带;在释放位置时,所述主动轮与所述从动轮背向运动至释放曳引带;
传动轴,其第一端连接至所述夹持轮组的主动轮,并将力矩传递至所述主动轮;以及
蓄能装置,其关联至所述传动轴;其中,所述蓄能装置用于储存机械能;以及将机械能转换成力矩并传递至所述传动轴;
其中,所述蓄能装置包括:环绕所述传动轴布置的扭簧;套设在所述扭簧外侧的套管;以及连接至所述套管的棘轮组件;其中,所述扭簧两端分别连接所述传动轴与所述套管,所述棘轮组件的旋转运动经由所述套管传递至所述扭簧,并转换成所述扭簧的弹性能,所述扭簧的弹性能传递至所述传动轴,并转换成所述传动轴的旋转运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平衡载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扭簧的第一端连接至所述传动轴的第一端,所述扭簧的第二端连接至所述套管;且所述套管与所述传动轴的第一端之间存在运动间隙。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梯平衡载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传动轴上设置定位凸起,所述扭簧的第一端缠绕所述定位凸起;且/或所述套管朝向所述传动轴的一端设置安装槽,所述扭簧的第二端卡设在所述安装槽中。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梯平衡载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棘轮组件包括:内周设置棘齿的棘轮;以及具有棘爪的滚轮;所述棘爪与棘齿配合;其中,所述滚轮连接至所述套管,并能够相对于所述棘轮旋转运动;且所述棘轮被固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平衡载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驱动柄,所述驱动柄经由所述棘轮组件连接至套管;在所述驱动柄沿第一方向旋转时,所述滚轮相对所述棘轮发生旋转,并带动套管旋转;在所述驱动柄沿背离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旋转时,所述滚轮上的棘爪限制所述滚轮相对所述棘轮发生旋转。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梯平衡载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基部框架,所述棘轮被固定至基部框架。
7.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平衡载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张紧装置,其关联至所述夹持轮组的主动轮与从动轮;其中,在夹紧位置时,所述张紧装置将所述主动轮与所述从动轮张紧至夹持曳引带;在释放位置时,所述张紧装置将所述主动轮与所述从动轮解除张紧至释放曳引带。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电梯平衡载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张紧装置包括连接在所述主动轮与从动轮之间的连杆机构。
9.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平衡载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轮组的主动轮和/或从动轮的表层由非金属材料制成。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5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平衡载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基部框架,所述夹持轮组、所述传动轴及所述蓄能装置连接至所述基部框架。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梯平衡载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基部框架的两端安装在电梯机房内的机器梁或机器底座上。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电梯平衡载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轮组靠近所述基部框架的一端布置;或所述夹持轮组布置在所述基部框架的中部。
13.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平衡载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接入电梯电路的安全开关,其关联至所述夹持轮组;所述安全开关在所述夹持轮组的主动轮与从动轮夹持住曳引带时断开电梯的电源。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平衡载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轮组具有夹持一条或多条曳引带的宽度。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6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平衡载救援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夹持轮组布置在电梯轿厢上方或电梯对重上方。
16.一种电梯,其特征在于,包括:一组或多组如权利要求1至15任意一项所述的电梯平衡载救援装置。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多组所述电梯平衡载救援装置沿竖直方向分别布置在电梯机房内。
18.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电梯,其特征在于,多组所述电梯平衡载救援装置的夹持轮组分别布置在电梯轿厢上方和/或电梯对重上方。
19.一种电梯平衡载救援方法,其用于电梯平衡载救援装置,所述电梯平衡载救援装置包括:具有主动轮和从动轮来用于夹持和释放曳引带的夹持轮组,用于储存和传递能量的蓄能装置和用于连接所述蓄能装置与所述夹持轮组的传动轴;其特征在于,在救援模式下,包括:
所述电梯的曳引机抱闸断电闭合,使电梯轿厢与电梯对重锁定静止,且所述夹持轮组受控夹持住曳引带;
所述蓄能装置受控地储存机械能,并将机械能转换成力矩并传递至所述传动轴,所述传动轴受驱来将力矩传递至所述主动轮;
释放所述电梯的曳引机抱闸,使所述主动轮带动所述从动轮及曳引带运动,进而带动电梯轿厢与电梯对重运动;
其中,在所述蓄能装置包括扭簧、套管及棘轮组件时,所述方法还包括:
在所述棘轮组件的滚轮沿第一方向相对所述棘轮组件的棘轮发生旋转运动时,所述滚轮的旋转运动经由所述套管传递至所述扭簧,并转换成所述扭簧的弹性能,所述扭簧的弹性能传递至所述传动轴,并转换成所述传动轴的旋转运动;
在所述滚轮沿背离第一方向的第二方向旋转时,所述滚轮上的棘爪限制所述滚轮相对所述棘轮发生旋转;所述套管、扭簧及传动轴保持当前状态。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电梯平衡载救援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电梯平衡载救援装置包括接入电梯电路并关联至所述夹持轮组的安全开关时,所述方法还包括:所述安全开关在所述夹持轮组的主动轮与从动轮夹持住曳引带时断开电梯的电源。
CN201810948685.0A 2018-08-20 2018-08-20 电梯平衡载救援装置、电梯及电梯平衡载救援方法 Active CN11084473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4)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48685.0A CN110844736B (zh) 2018-08-20 2018-08-20 电梯平衡载救援装置、电梯及电梯平衡载救援方法
US16/545,346 US11492232B2 (en) 2018-08-20 2019-08-20 Elevator balance weight rescue device, an elevator and an elevator balance weight rescue method
ES19192672T ES2931778T3 (es) 2018-08-20 2019-08-20 Dispositivo de rescate de carga equilibrada para ascensor, ascensor y método de rescate de carga equilibrada para ascensor
EP19192672.4A EP3613694B1 (en) 2018-08-20 2019-08-20 Elevator balanced-load rescue device, elevator and elevator balanced-load rescue method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948685.0A CN110844736B (zh) 2018-08-20 2018-08-20 电梯平衡载救援装置、电梯及电梯平衡载救援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44736A CN110844736A (zh) 2020-02-28
CN110844736B true CN110844736B (zh) 2022-08-23

Family

ID=6765953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948685.0A Active CN110844736B (zh) 2018-08-20 2018-08-20 电梯平衡载救援装置、电梯及电梯平衡载救援方法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11492232B2 (zh)
EP (1) EP3613694B1 (zh)
CN (1) CN110844736B (zh)
ES (1) ES2931778T3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78845A (en) * 1997-07-17 1999-03-09 Wang; Chiou Nan Auxiliary emergency escape device of elevator
CN201485153U (zh) * 2009-08-15 2010-05-26 巨人通力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的手动救援装置
CN102092614A (zh) * 2011-03-28 2011-06-15 江南嘉捷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无机房电梯停电救援装置
CN202558402U (zh) * 2012-02-14 2012-11-28 江苏蒙哥马利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无机房电梯的紧急救援装置
WO2013035174A1 (ja) * 2011-09-07 2013-03-1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装置
DE102011118544A1 (de) * 2011-11-15 2013-05-16 Michael Geisenhofer Hilfsantrieb für Fahrkörbe von Aufzugsanlagen

Family Cites Families (1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3523187A1 (de) * 1985-06-28 1987-01-08 Rainer Boll Gebaeudeaufzug
US6116380A (en) 1998-12-08 2000-09-12 Wang; Chiu Nan Elevator provided with emergency escape
US6464041B1 (en) 2001-04-17 2002-10-15 Yung-Hsin Chen Emergency lifting or lowering device of an elevator
JP2003312954A (ja) 2002-04-18 2003-11-06 Toshiba Elevator Co Ltd エレベータ巻上機の人力駆動装置
WO2004067428A1 (ja) 2003-01-28 2004-08-12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エレベータ装置
US6739431B1 (en) * 2003-03-13 2004-05-25 Jiun Jyh Wang Elevator escape device
US7614481B2 (en) 2004-04-27 2009-11-10 Mitsubishi Denki Kabushiki Kaisha Elevator apparatus including a safety control portion that detects an abnormality
US7316297B2 (en) 2005-05-27 2008-01-08 Chiu Nan Wang Elevator escape device
US7392885B2 (en) 2006-08-14 2008-07-01 Chiu Nan Wang Emergency escape apparatus for elevator
EP2477924B1 (de) 2009-09-14 2014-10-29 Inventio AG Einrichtung zum manuellen lösen einer antriebsbremse in einer aufzugsanlage
DE102010009357B4 (de) 2010-02-25 2012-02-16 Konecranes Plc Seilzug mit Notbremseinrichtung
JP5861252B2 (ja) 2010-12-09 2016-02-16 株式会社明電舎 エレベータ巻上機の非常救出装置
US10093515B2 (en) 2014-04-09 2018-10-09 Mitsubishi Electric Corporation Elevator apparatus
CN205222331U (zh) 2015-11-25 2016-05-11 波士顿电梯(苏州)有限公司 电梯紧急手动救援装置
CN110002317A (zh) * 2019-05-08 2019-07-12 李洪英 电梯主机、抱闸坏后电动提拉轿厢救援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878845A (en) * 1997-07-17 1999-03-09 Wang; Chiou Nan Auxiliary emergency escape device of elevator
CN201485153U (zh) * 2009-08-15 2010-05-26 巨人通力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电梯的手动救援装置
CN102092614A (zh) * 2011-03-28 2011-06-15 江南嘉捷电梯股份有限公司 无机房电梯停电救援装置
WO2013035174A1 (ja) * 2011-09-07 2013-03-14 三菱電機株式会社 エレベータ装置
DE102011118544A1 (de) * 2011-11-15 2013-05-16 Michael Geisenhofer Hilfsantrieb für Fahrkörbe von Aufzugsanlagen
CN202558402U (zh) * 2012-02-14 2012-11-28 江苏蒙哥马利电梯有限公司 一种无机房电梯的紧急救援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613694A2 (en) 2020-02-26
CN110844736A (zh) 2020-02-28
EP3613694A3 (en) 2020-03-11
ES2931778T3 (es) 2023-01-02
US11492232B2 (en) 2022-11-08
US20200055699A1 (en) 2020-02-20
EP3613694B1 (en) 2022-11-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EP1250280B1 (en) Method for braking a traction sheave elevator
EP1591406B1 (en)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changing the rope of a traction sheave elevator
JPH06255949A (ja) 自走式エレベータ
CN1199839C (zh) 用于电梯乘客应急撤离的方法和装置
JP2009196793A (ja) 乗客コンベア用非常制動装置
KR20180088297A (ko) 엘리베이터 종단을 위한 순응성 전단 층
CN104692270A (zh) 双绳爬升式提升机
CA2326503C (en) Method for braking a traction sheave elevator, and traction sheave elevator
CN110844736B (zh) 电梯平衡载救援装置、电梯及电梯平衡载救援方法
US4496136A (en) Hoist
JPS6353117B2 (zh)
CN100465081C (zh) 电梯辅助自救的确保系统
CN212315407U (zh) 一种绞车卷筒用阻尼装置
RU2783014C1 (ru) Устройство для натяжения каната, сходящего с удаленно расположенного барабана
WO2002053485A1 (fr) Dispositif de frein d'urgence pour ascenseur
JP5709679B2 (ja) エレベータ巻上げ機の人力駆動装置
CN201351101Y (zh) 双键脚蹬吊篮提升机
WO2018179182A1 (ja) エレベータ装置
EP4071101A1 (en) Cable tensioning capstan assembly with independently rotatable flange
RU2778949C1 (ru) Лебедка с усовершенствованным механизмом натяжения каната
CN204588571U (zh) 双绳爬升式提升机
JP2024059239A (ja) ロープグラブ機構をブレーキとして用いる自走式昇降装置
JP2009166951A (ja) エレベータかご救出装置
JP2003252552A (ja) 駆動装置のブレーキ装置
EP3533745A1 (en) Method and arrangement for installing an elevator hoisting rop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