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35388A - 一种丁苯吡胶乳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丁苯吡胶乳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35388A
CN110835388A CN201911149558.5A CN201911149558A CN110835388A CN 110835388 A CN110835388 A CN 110835388A CN 201911149558 A CN201911149558 A CN 201911149558A CN 110835388 A CN110835388 A CN 11083538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sodium
styrene
butadiene
raw material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4955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李春玉
张传亮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ibo Aogut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ibo Aogut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ibo Aogut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Zibo Aogut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14955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835388A/zh
Publication of CN11083538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35388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F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OBTAINED BY REACTIONS ONLY INVOLVING CARBON-TO-CARBON UNSATURATED BONDS
    • C08F236/0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at least one having two or mor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 C08F236/02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at least one having two or mor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the radical having only two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 C08F236/04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at least one having two or mor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the radical having only two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conjugated
    • C08F236/10Copolymers of compounds having one or more unsaturated aliphatic radicals, at least one having two or more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the radical having only two carbon-to-carbon double bonds conjugated with vinyl-aromatic monomer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Addition Polymer Or Copolymer, Post-Treatments, Or Chemical Modifications (AREA)
  • Polymerisation Method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丁苯吡胶乳,由以下原料制成:丁二烯、苯乙烯、2‑乙烯基吡啶、乳化剂、引发剂、分子量调节剂、扩散剂、除氧剂、终止剂、电解质、软水;其中,乳化剂为:十二烷基硫酸钠、硬脂酸钾、歧化松香酸钾、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引发剂为:过氧化氢蒎烷、次硫酸氢钠甲醛、硫酸亚铁。制备方法:(1)称取各原料;(2)加入软水、乳化剂、扩散剂、电解质、次硫酸氢钠甲醛、硫酸亚铁和除氧剂,搅拌均匀并抽真空;(3)加入苯乙烯、丁二烯、过氧化氢蒎烷反应;(4)补加2‑乙烯基吡啶;(5)加入分子量调节剂;(6)加入终止剂,即得。本发明将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与四元复合乳化体系搭配,极大地提高了丁苯吡胶乳的各项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丁苯吡胶乳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化合物技术领域,更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丁苯吡胶乳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丁苯吡乳胶由于吡啶环上的极性氮原子可以与RF树脂及纤维上的有机基团反应,形成氢健与偶极子的结合,使得丁苯吡乳胶与合成纤维的粘合性显著优于天然胶乳和其他合成胶乳,从而被广泛用作轮胎、胶管、胶带等橡胶制品的骨架材料,成为世界范围内普遍采用的橡胶与纤维粘合的关键材料,具有不可替代性。丁苯吡乳胶的品质优劣决定了浸胶骨架材料与橡胶制品结合性能的好坏。
丁苯吡胶乳(VPL)的组分由聚合单体、乳化剂、无机盐、分子量调节剂、引发剂、脱盐水组成。聚合单体即丁二烯(Bd)、苯乙烯(St)、2-乙烯基吡啶(2-VP);乳化剂通常使用阴离子乳化剂如歧化松香酸钾、脂肪酸钾,以及非离子乳化剂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同时使用助乳化剂如扩散剂NF等;无机盐多用氯化钾、磷酸钾等;分子量调节剂多用叔十二碳硫醇。聚合反应按引发剂的类型可分为热法反应和冷法反应,热法聚合所用的引发剂多为过硫酸盐,冷法聚合多用有机过氧化物-还原剂组成的引发体系如过氧化氢蒎烷-硫酸亚铁。按反应温度可分为高温聚合和低温聚合,高温聚合的反应温度在50-60℃,低温聚合的反应温度在6-10℃,二者相比,高温聚合的反应时间较短,单体转化率较高,但聚合物的橡胶性能不及冷法聚合物;低温聚合的反应时间较长,但聚合物的橡胶性能较好,这种差别在纤维帘线、帘布和线绳耐老化性上得以显现。
其中,非离子乳化剂烷基酚聚氧乙烯醚(APEO)由于性质稳定、耐酸碱和成本低等特征,广泛用于纺织助剂,包括前处理剂、染色、印花以及后整理剂,以APEO作为润湿、渗透、乳化、增溶和洗涤作用的重要原料。但是由于APEO的毒性、刺激性、生物降解性和对水生物的毒性,欧盟2003/53/EC法规规定,从2005年1月17日开始在纺织品上限制使用烷基酚聚氧乙烯醚,引起助剂界的广泛关注,各助剂厂也陆续推出无APEO的助剂。
但是,目前推出的无APEO的助剂用以制备丁苯吡胶乳时大多存在凝胶率高、成本相对较高的缺点,并且生产的丁苯吡乳胶具有粘结力不够强、易分解和机械稳定性差的不足。
因此,如何提高丁苯吡胶乳的综合性能是本领域技术人员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丁苯吡胶乳及其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丁苯吡胶乳,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丁二烯50~80份、苯乙烯15~30份、2-乙烯基吡啶5~20份、乳化剂1.3~8.5份、引发剂0.16~1.60份、分子量调节剂0.1~1.0份、扩散剂0.1~1.0份、除氧剂0.05~1.0份、终止剂0.05~1.0份、电解质0.05~0.6份、软水140~150份;其中,乳化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十二烷基硫酸钠0.3~2.0份、硬脂酸钾0.5~2.5份、歧化松香酸钾0.5~2.5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0~1.5份;引发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过氧化氢蒎烷0.05~0.5份、次硫酸氢钠甲醛0.1~0.8份、硫酸亚铁0.01~0.30份。
优选地,丁二烯60~70份、苯乙烯15~20份、2-乙烯基吡啶10~20份、乳化剂2.8~5.5份、引发剂0.41~1.05份、分子量调节剂0.2~0.4份、扩散剂0.3~0.8份、除氧剂0.05~0.08份、终止剂0.05~1.0份、电解质0.2~0.5份、软水143~148份;其中,乳化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十二烷基硫酸钠0.8~1.0份、硬脂酸钾1.0~2.0份、歧化松香酸钾0.5~1.5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0.5~1.0份;引发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过氧化氢蒎烷0.2~0.5份、次硫酸氢钠甲醛0.2~0.5份、硫酸亚铁0.01~0.05份。
更优选地,丁二烯70份、苯乙烯15份、2-乙烯基吡啶15份、乳化剂4.0份、引发剂1.05份、分子量调节剂0.3份、扩散剂0.5份、除氧剂0.08份、终止剂0.05份、电解质0.4份、软水145份;其中,乳化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十二烷基硫酸钠0.8份、硬脂酸钾1.5份、歧化松香酸钾1.0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0.7份;引发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过氧化氢蒎烷0.5份、次硫酸氢钠甲醛0.5份、硫酸亚铁0.05份。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在于:
采用合成阴离子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阴离子羧酸盐乳化剂硬脂酸钾和歧化松香酸钾、非离子乳化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FEO)组成的四元复合乳化体系代替原有乳化剂,采用过氧化氢蒎烷、次硫酸氢钠甲醛和硫酸亚铁组成的引发体系代替原有的单一的过硫酸盐引发剂,大大提高了丁苯吡胶乳的化学稳定性和机械稳定性。
进一步,上述分子量调节剂为正十二烷基硫醇、叔十二烷基硫醇、辛基硫醇、正十四烷基硫醇中的任一种或几种的混合。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分子量调节剂能够有效控制胶乳的分子量,减少链转移、支化等副反应,避免形成较多的交联结构,改善聚合物性能。
进一步,上述扩散剂为萘磺酸与甲醛缩合的钠盐或烷基萘磺酸与甲醛缩合的钠盐,优选为亚甲基二萘磺酸钠。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扩散剂能够协助乳化剂起增溶作用,可使胶乳颗粒稳定地分散在溶液中,避免出现大颗粒。
进一步,上述除氧剂为连二亚硫酸钠。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除氧剂可消除助剂配制和聚合操作过程时带入聚合体系的氧的阻聚作用。
进一步,上述终止剂为乙酸异丙基羟胺和多硫化钠的混合物;更进一步,混合物中乙酸异丙基羟胺和多硫化钠的质量比为2:1。。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终止剂不会产生亚硝基胺,更加环保。
进一步,上述电解质为氯化钾或磷酸钾,优选为氯化钾。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在于,本发明电解质能够降低乳化剂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减小胶乳粘度,提高胶乳的流动性,利于散热。
本发明还提供了上述丁苯吡胶乳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按上述丁苯吡胶乳的重量份数称取各原料;
(2)向聚合釜中加入软水、十二烷基硫酸钠、歧化松香酸钾、硬脂酸钾、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扩散剂、电解质、次硫酸氢钠甲醛、硫酸亚铁和除氧剂,搅拌(30min以上)均匀并抽真空;
(3)继续加入苯乙烯、丁二烯,然后一次性加入过氧化氢蒎烷开始反应;
(4)当体系固含量达到8%~12%(优选为10%)时,开始连续均匀补加2-乙烯基吡啶,继续反应;
(5)当体系固含量达到32%~36%(优选为35%)时补加完毕,加入分子量调节剂,继续反应;
(6)当体系固含量达到40%~43%(优选为42%)时,加入终止剂,即得丁苯吡胶乳。
进一步,步骤(3)~(5)中,反应的温度为10~40℃,优选为15~25℃,更优选为15℃;反应的压力为0.20~0.25MPa。
采用上述进一步的有益效果在于,反应温度越高,反应压力越大,同时反应速度越快,但是胶乳各项指标及性能偏差;虽然低温聚合的反应时间较长,但聚合物的橡胶性能较好。经过试验发现,聚合温度为15℃时能在较短的反应时间内得到较好的橡胶性能,提高了胶乳的机械稳定性及化学稳定性,使丁苯吡胶乳的粘合力有较大提升。
经由上述的技术方案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丁苯吡胶乳及其制备方法,有益效果如下:
1、本发明采用合成阴离子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阴离子羧酸盐乳化剂硬脂酸钾和歧化松香酸钾、非离子乳化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FEO)组成的四元复合乳化体系代替原有乳化剂,使用无毒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FEO)替代了有毒的烷基酚聚氧乙烯醚(APEO),保证了生产过程和产品的安全性;
2、本发明采用过氧化氢蒎烷、次硫酸氢钠甲醛和硫酸亚铁组成的引发体系代替原有的单一的过硫酸盐引发剂,减少了链转移、支化等副反应,改善了聚合物性能,有利于丁苯吡胶乳粘接力的提升;
3、本发明将以上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与四元复合乳化体系搭配,并结合其他助剂,极大地提高了丁苯吡胶乳的稳定性及其pH值的稳定性;
4、本发明使用乙酸异丙基羟胺和多硫化钠的组合做终止剂,不产生亚硝基胺,更加环保;
5、本发明产品采用在中低温条件下半连续的工艺制备,在提高反应速度的同时能够提高丁苯吡胶乳的化学稳定性和机械稳定性,有利于丁苯吡胶乳粘接力的提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丁苯吡胶乳,由以下重量的原料制成:丁二烯80kg、苯乙烯10kg、2-乙烯基吡啶10kg、乳化剂1.3kg(其中,十二烷基硫酸钠0.3kg、硬脂酸钾0.5kg、歧化松香酸钾0.5kg)、引发剂0.16kg(其中,过氧化氢蒎烷0.05kg、次硫酸氢钠甲醛0.1kg、硫酸亚铁0.01kg)、叔十二烷基硫醇0.1kg、亚甲基二萘磺酸钠0.1kg、连二亚硫酸钠0.05kg、乙酸异丙基羟胺和多硫化钠的混合物0.05kg、氯化钾0.05kg、软水140kg。
制备方法:
(1)按以上重量称取原料;
(2)向聚合釜中加入软水、十二烷基硫酸钠、歧化松香酸钾、硬脂酸钾、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亚甲基二萘磺酸钠、氯化钾、次硫酸氢钠甲醛、硫酸亚铁和连二亚硫酸钠,搅拌均匀并抽真空;
(3)继续加入苯乙烯、丁二烯,控制温度为20℃,压力为0.22MPa,然后加入过氧化氢蒎烷开始反应;
(4)当体系固含量达到8%时,开始连续均匀补加2-乙烯基吡啶,继续反应;
(5)当体系固含量达到32%时补加完毕,加入叔十二烷基硫醇,继续反应;
(6)当体系固含量达到40%时,加入乙酸异丙基羟胺和多硫化钠的混合物,即得丁苯吡胶乳成品。
实施例2
丁苯吡胶乳,由以下重量的原料制成:丁二烯60kg、苯乙烯25kg、2-乙烯基吡啶15kg、乳化剂4.2kg(其中,十二烷基硫酸钠1.6kg、硬脂酸钾1.3kg、歧化松香酸钾1.0kg、脂肪醇聚氧乙烯醚0.3kg)、引发剂0.31kg(其中,过氧化氢蒎烷0.15kg、次硫酸氢钠甲醛0.15kg、硫酸亚铁0.01kg)、辛基硫醇0.2kg、亚甲基二萘磺酸钠0.3kg、连二亚硫酸钠0.05kg、乙酸异丙基羟胺和多硫化钠的混合物0.05kg、氯化钾0.2kg、软水143kg。
制备方法:
(1)按以上重量称取原料;
(2)向聚合釜中加入软水、十二烷基硫酸钠、歧化松香酸钾、硬脂酸钾、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亚甲基二萘磺酸钠、氯化钾、次硫酸氢钠甲醛、硫酸亚铁和连二亚硫酸钠,搅拌均匀并抽真空;
(3)继续加入苯乙烯、丁二烯,控制温度为20℃,压力为0.22MPa,然后加入过氧化氢蒎烷开始反应;
(4)当体系固含量达到8%时,开始连续均匀补加2-乙烯基吡啶,继续反应;
(5)当体系固含量达到32%时补加完毕,加入辛基硫醇,继续反应;
(6)当体系固含量达到40%时,加入乙酸异丙基羟胺和多硫化钠的混合物,即得丁苯吡胶乳成品。
实施例3
丁苯吡胶乳,由以下重量的原料制成:丁二烯70kg、苯乙烯15kg、2-乙烯基吡啶15kg、乳化剂4.4kg(其中,十二烷基硫酸钠1.3kg、硬脂酸钾1.1kg、歧化松香酸钾1.5kg、脂肪醇聚氧乙烯醚0.5kg)、引发剂0.81kg(其中,过氧化氢蒎烷0.40kg、次硫酸氢钠甲醛0.40kg、硫酸亚铁0.01kg)、正十二烷基硫醇0.3kg、亚甲基二萘磺酸钠0.5kg、连二亚硫酸钠0.08kg、乙酸异丙基羟胺和多硫化钠的混合物0.05kg、氯化钾0.4kg、软水145kg。
制备方法:
(1)按以上重量称取原料;
(2)向聚合釜中加入软水、十二烷基硫酸钠、歧化松香酸钾、硬脂酸钾、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亚甲基二萘磺酸钠、氯化钾、次硫酸氢钠甲醛、硫酸亚铁和连二亚硫酸钠,搅拌均匀并抽真空;
(3)继续加入苯乙烯、丁二烯,控制温度为15℃,压力为0.20MPa,然后加入过氧化氢蒎烷开始反应;
(4)当体系固含量达到10%时,开始连续均匀补加2-乙烯基吡啶,继续反应;
(5)当体系固含量达到35%时补加完毕,加入正十二烷基硫醇,继续反应;
(6)当体系固含量达到42%时,加入乙酸异丙基羟胺和多硫化钠的混合物,即得丁苯吡胶乳成品。
实施例4
丁苯吡胶乳,由以下重量的原料制成:丁二烯70kg、苯乙烯20kg、2-乙烯基吡啶10kg、乳化剂4.6kg(其中,十二烷基硫酸钠1.1kg、硬脂酸钾0.6kg、歧化松香酸钾2.1kg、脂肪醇聚氧乙烯醚0.8kg)、引发剂0.95kg(其中,过氧化氢蒎烷0.4kg、次硫酸氢钠甲醛0.5kg、硫酸亚铁0.05kg)、正十四烷基硫醇0.4kg、亚甲基二萘磺酸钠0.8kg、连二亚硫酸钠0.08kg、乙酸异丙基羟胺和多硫化钠的混合物1.0kg、磷酸钾0.5kg、软水148kg。
制备方法:
(1)按以上重量称取原料;
(2)向聚合釜中加入软水、十二烷基硫酸钠、歧化松香酸钾、硬脂酸钾、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亚甲基二萘磺酸钠、磷酸钾、次硫酸氢钠甲醛、硫酸亚铁和连二亚硫酸钠,搅拌均匀并抽真空;
(3)继续加入苯乙烯、丁二烯,控制温度为25℃,压力为0.20MPa,然后加入过氧化氢蒎烷开始反应;
(4)当体系固含量达到8%时,开始连续均匀补加2-乙烯基吡啶,继续反应;
(5)当体系固含量达到32%时补加完毕,加入正十四烷基硫醇,继续反应;
(6)当体系固含量达到40%时,加入乙酸异丙基羟胺和多硫化钠的混合物,即得丁苯吡胶乳成品。
实施例5
丁苯吡胶乳,由以下重量的原料制成:丁二烯50kg、苯乙烯30kg、2-乙烯基吡啶20kg、乳化剂8.5kg(其中,十二烷基硫酸钠2.0kg、硬脂酸钾2.5kg、歧化松香酸钾2.5kg、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5kg)、引发剂1.60kg(其中,过氧化氢蒎烷0.5kg、次硫酸氢钠甲醛0.8kg、硫酸亚铁0.30kg)、正十四烷基硫醇1.0kg、亚甲基二萘磺酸钠1.0kg、连二亚硫酸钠1.0kg、乙酸异丙基羟胺和多硫化钠的混合物1.0kg、磷酸钾0.6kg、软水150kg。
制备方法:
(1)按以上重量称取原料;
(2)向聚合釜中加入软水、十二烷基硫酸钠、歧化松香酸钾、硬脂酸钾、脂肪醇聚氧乙烯醚、亚甲基二萘磺酸钠、磷酸钾、次硫酸氢钠甲醛、硫酸亚铁和连二亚硫酸钠,搅拌均匀并抽真空;
(3)继续加入苯乙烯、丁二烯,控制温度为40℃,压力为0.25MPa,然后加入过氧化氢蒎烷开始反应;
(4)当体系固含量达到12%时,开始连续均匀补加2-乙烯基吡啶,继续反应;
(5)当体系固含量达到36%时补加完毕,加入正十四烷基硫醇,继续反应;
(6)当体系固含量达到43%时,加入乙酸异丙基羟胺和多硫化钠的混合物,即得丁苯吡胶乳成品。
对比例
丁苯吡胶乳,由以下重量的原料制成:丁二烯70kg、苯乙烯15kg、2-乙烯基吡啶15kg、乳化剂4.5kg(其中,十二烷基硫酸钠0.7kg、硬脂酸钾1.7kg、歧化松香酸钾1.3kg、壬基酚氧乙烯醚NP-100.8kg)、引发剂(过硫酸钾)0.5kg、正十二烷基硫醇0.3kg、亚甲基二萘磺酸钠0.5kg、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0.05kg、氯化钾0.6kg、软水150kg。
制备方法:
(1)按以上重量称取原料;
(2)向聚合釜中加入软水、十二烷基硫酸钠、歧化松香酸钾、硬脂酸钾、壬基酚氧乙烯醚NP-10、亚甲基二萘磺酸钠、氯化钾,搅拌均匀并抽真空;
(3)继续加入苯乙烯、丁二烯,控制温度为50℃,压力为0.40MPa,然后加入过硫酸钾开始反应;
(4)当体系固含量达到10%时,开始连续均匀补加2-乙烯基吡啶,继续反应;
(5)当体系固含量达到35%时补加完毕,加入正十二烷基硫醇,继续反应;
(6)当体系固含量达到42%时,加入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钠,即得丁苯吡胶乳成品。
性能检测
按照SH/T 1149-2006的规定,各取实施例1~5和对比例制得的丁苯吡胶乳成品,分别对其总固物含量TSC(SH/T 1154-2011)、pH值(SH/T 1150-2011)、粘度(SH/T 1152-2014)、表面张力(SH/T 1156-2014)、机械稳定性(SH/T 1151-1992(2009))、化学稳定性(按照配制RFL检测其中凝固物的方法进行)、粘合力(按GB/T2942-2009方法,测量单根帘线从硫化橡胶块中抽出所需要的力,此粘合力是作用于帘线-橡胶界面上的剪切力值,两端橡胶块与中间连接的帘线结构构成形似字母“H”型)进行检测,结果如表1所示。
表1实施例1~5和对比例丁苯吡胶乳成品性能检测结果
Figure BDA0002283156710000111
由表1可知,本发明实施例1~5制得的丁苯吡胶乳成品在TSC、pH、粘度、表面张力、机械稳定性、化学稳定性和粘合力等方面,均优于对比例(现有技术),其中,实施例3为最优实施例。
以上试验说明:
1、本发明采用合成阴离子乳化剂十二烷基硫酸钠、阴离子羧酸盐乳化剂硬脂酸钾和歧化松香酸钾、非离子乳化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FEO)组成的四元复合乳化体系代替原有乳化剂,使用无毒的脂肪醇聚氧乙烯醚(FEO)替代了有毒的烷基酚聚氧乙烯醚(APEO),保证了生产过程和产品的安全性;
2、本发明采用过氧化氢蒎烷、次硫酸氢钠甲醛和硫酸亚铁组成的引发体系代替原有的单一的过硫酸盐引发剂,减少了链转移、支化等副反应,改善了聚合物性能,有利于丁苯吡胶乳粘接力的提升;
3、本发明将以上氧化还原引发体系与四元复合乳化体系搭配,并结合其他助剂,极大地提高了丁苯吡胶乳的稳定性及其pH值的稳定性;
4、本发明使用乙酸异丙基羟胺和多硫化钠的组合做终止剂,不产生亚硝基胺,更加环保;
5、本发明产品采用在中低温条件下半连续的工艺制备,在提高反应速度的同时能够提高丁苯吡胶乳的化学稳定性和机械稳定性,有利于丁苯吡胶乳粘接力的提升。
对所公开的实施例的上述说明,使本领域专业技术人员能够实现或使用本发明。对这些实施例的多种修改对本领域的专业技术人员来说将是显而易见的,本文中所定义的一般原理可以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或范围的情况下,在其它实施例中实现。因此,本发明将不会被限制于本文所示的这些实施例,而是要符合与本文所公开的原理和新颖特点相一致的最宽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丁苯吡胶乳,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丁二烯50~80份、苯乙烯15~30份、2-乙烯基吡啶5~20份、乳化剂1.3~8.5份、引发剂0.16~1.60份、分子量调节剂0.1~1.0份、扩散剂0.1~1.0份、除氧剂0.05~1.0份、终止剂0.05~1.0份、电解质0.05~0.6份、软水140~150份;
所述乳化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十二烷基硫酸钠0.3~2.0份、硬脂酸钾0.5~2.5份、歧化松香酸钾0.5~2.5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0~1.5份;
所述引发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过氧化氢蒎烷0.05~0.5份、次硫酸氢钠甲醛0.1~0.8份、硫酸亚铁0.01~0.3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丁苯吡胶乳,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丁二烯60~70份、苯乙烯15~20份、2-乙烯基吡啶10~20份、乳化剂2.8~5.5份、引发剂0.41~1.05份、分子量调节剂0.2~0.4份、扩散剂0.3~0.8份、除氧剂0.05~0.08份、终止剂0.05~1.0份、电解质0.2~0.5份、软水143~148份;
所述乳化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十二烷基硫酸钠0.8~1.0份、硬脂酸钾1.0~2.0份、歧化松香酸钾0.5~1.5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0.5~1.0份;
所述引发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过氧化氢蒎烷0.2~0.5份、次硫酸氢钠甲醛0.2~0.5份、硫酸亚铁0.01~0.05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丁苯吡胶乳,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制成:丁二烯70份、苯乙烯15份、2-乙烯基吡啶15份、乳化剂4.0份、引发剂1.05份、分子量调节剂0.3份、扩散剂0.5份、除氧剂0.08份、终止剂0.05份、电解质0.4份、软水145份;
所述乳化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十二烷基硫酸钠0.8份、硬脂酸钾1.5份、歧化松香酸钾1.0份、脂肪醇聚氧乙烯醚0.7份;
所述引发剂由以下重量份的原料组成:过氧化氢蒎烷0.5份、次硫酸氢钠甲醛0.5份、硫酸亚铁0.05份。
4.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丁苯吡胶乳,其特征在于,所述分子量调节剂为正十二烷基硫醇、叔十二烷基硫醇、辛基硫醇、正十四烷基硫醇中的任一种或几种的混合。
5.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丁苯吡胶乳,其特征在于,所述扩散剂为萘磺酸与甲醛缩合的钠盐或烷基萘磺酸与甲醛缩合的钠盐。
6.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丁苯吡胶乳,其特征在于,所述除氧剂为连二亚硫酸钠。
7.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丁苯吡胶乳,其特征在于,所述终止剂为乙酸异丙基羟胺和多硫化钠的混合物。
8.根据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一种丁苯吡胶乳,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解质为氯化钾或磷酸钾。
9.一种丁苯吡胶乳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1)按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丁苯吡胶乳的重量份数称取各原料;
(2)向聚合釜中加入软水、十二烷基硫酸钠、歧化松香酸钾、硬脂酸钾、脂肪醇聚氧乙烯醚、扩散剂、电解质、次硫酸氢钠甲醛、硫酸亚铁和除氧剂,搅拌均匀并抽真空;
(3)继续加入苯乙烯、丁二烯,然后加入过氧化氢蒎烷开始反应;
(4)当体系固含量达到8%~12%时,开始连续均匀补加2-乙烯基吡啶,继续反应;
(5)当体系固含量达到32%~36%时补加完毕,加入分子量调节剂,继续反应;
(6)当体系固含量达到40%~43%时,加入终止剂,即得丁苯吡胶乳。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丁苯吡胶乳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3)~(5)中,所述反应的温度为10~40℃,压力为0.20~0.25MPa。
CN201911149558.5A 2019-11-21 2019-11-21 一种丁苯吡胶乳及其制备方法 Withdrawn CN110835388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49558.5A CN110835388A (zh) 2019-11-21 2019-11-21 一种丁苯吡胶乳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49558.5A CN110835388A (zh) 2019-11-21 2019-11-21 一种丁苯吡胶乳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35388A true CN110835388A (zh) 2020-02-25

Family

ID=695771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49558.5A Withdrawn CN110835388A (zh) 2019-11-21 2019-11-21 一种丁苯吡胶乳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835388A (zh)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2924840B (zh) 苯乙烯-丁二烯-异戊二烯三元共聚物集成胶乳基于乳液接枝法制备abs树脂方法
CN109776726B (zh) 丁苯橡胶的制备方法及丁苯橡胶
CN102464768B (zh) 一种高强度丁腈橡胶的制备
CN103450397B (zh) 一种丁腈橡胶的制备方法
CN105237682A (zh) 一种高性能羧基丁腈胶乳的制备方法
CN101463110B (zh) 乳聚苯乙烯-异戊二烯-丁二烯三元共聚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10835389A (zh) 一种丁苯吡胶乳及其制备方法
CN102863726A (zh) Pvc改性剂的合成方法
CN107602769A (zh) 一种合成mbs树脂的方法
CN102167780B (zh) 一种原位杂化增强丁二烯-丙烯腈-异戊二烯共聚物的制备方法
CN106366246B (zh) 一种丁苯吡胶乳及其制备方法
CN110835388A (zh) 一种丁苯吡胶乳及其制备方法
CN110922529A (zh) 一种丁苯吡胶乳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40697B (zh) 一种粘接型氯丁橡胶的制备方法
CN102887977B (zh) 苯乙烯改性羧基丁腈胶乳的生产方法
CN111154040A (zh) 一种基于可控双粒径分布胶乳制备mbs合金相容剂的方法
CN114989353B (zh) 一种改性丁吡胶乳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1808234B (zh) 一种丁苯胶乳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9161188A (zh) 一种高性能玻璃纤维/石墨烯尼龙6复合材料制备方法
CN111925662B (zh) 一种改性乳化沥青用聚苯乙烯乳液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2516618A (zh) 硫磺调节型氯丁橡胶中的复配乳液稳定剂
CN110684138A (zh) 一种硫醇调节的粘接型氯丁橡胶的制备方法
CN115246911A (zh) 一种极性乙烯基吡啶-丙烯腈-共轭二烯无规共聚物及其合成方法和应用
CN111909313B (zh) 一种原位增强型丁苯胶乳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5043997B (zh) 一种乳液聚合法制备含羧基热塑性弹性体的方法及制得的热塑性弹性体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225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