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31881A - 用于电梯系统中旋转平台的支撑装置 - Google Patents

用于电梯系统中旋转平台的支撑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31881A
CN110831881A CN201880042118.7A CN201880042118A CN110831881A CN 110831881 A CN110831881 A CN 110831881A CN 201880042118 A CN201880042118 A CN 201880042118A CN 110831881 A CN110831881 A CN 11083188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ail
platform
engagement means
support device
aligne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42118.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831881B (zh
Inventor
马丁·马德拉
马丁·克里格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K Elevator Innovation and Operations GmbH
Original Assignee
ThyssenKrupp AG
ThyssenKrupp Elevator AG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hyssenKrupp AG, ThyssenKrupp Elevator AG filed Critical ThyssenKrupp AG
Publication of CN11083188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3188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83188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3188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9/00Kinds or type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9/003Kinds or type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for lateral transfer of car or frame, e.g. between vertical hoistways or to/from a parking posi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7/00Other common features of elevators
    • B66B7/02Guideways; Guides
    • B66B7/022Guideways; Guides with a special shape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7/00Other common features of elevators
    • B66B7/02Guideways; Guides
    • B66B7/023Mounting means therefor
    • B66B7/024Lateral suppor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7/00Other common features of elevators
    • B66B7/02Guideways; Guides
    • B66B7/023Mounting means therefor
    • B66B7/026Interconnec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BELEVATORS; ESCALATORS OR MOVING WALKWAYS
    • B66B11/00Main component parts of lifts in, or associated with, buildings or other structures
    • B66B11/04Driving gear ; Details thereof, e.g. seals
    • B66B11/0407Driving gear ; Details thereof, e.g. seals actuated by an electrical linear motor

Abstract

一种用于对电梯系统(50)的平台、特别是旋转平台(53)进行支撑的支撑装置(70),所述电梯设备(50)包括:‑至少一个电梯轿厢(51),其能够通过导轨(56、7、58)在井道(52)中移动,‑至少一个静止的第一导轨(56),其固定地布置在所述井道(52)中并且在第一方向、特别是竖直方向(z)上定向,‑至少一个静止的第二导轨(57),其固定地布置在所述井道(52)中,并且特别地在第二方向、特别是水平方向(y)上定向,‑相对于所述井道(52)可移动的、特别是可旋转的至少一个第三导轨(58),所述第三导轨紧固到所述平台(53)上并且可以在第一位置、特别是在所述第一方向(z)的定向和第二位置、特别是在所述第二方向(y)上的定向之间转移,所述支撑装置(70)包括:‑在所述至少一个静止的第一导轨(56)的面向所述平台(53)的一端处的至少一个第一互锁接合装置(71),‑在紧固在所述平台(53)上并且能够随所述平台旋转的所述第三导轨(58)的至少一个端部处的至少一个第三互锁接合装置(73),其中‑当所述平台(53)在所述第一位置定向时,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互锁接合装置(71)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三互锁接合装置(73)相对于彼此布置使得,在所述平台(53)特别是围绕在所述第二方向(y)上布置的轴线偏转的情况下,所述至少一个第三互锁接合装置(73)能够被支撑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互锁接合装置(71)上。

Description

用于电梯系统中旋转平台的支撑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用于电梯设备中旋转平台的支撑装置。
背景技术
本发明适用于具有至少一个电梯轿厢、尤其是多个电梯轿厢的电梯设备,这些电梯轿厢可以借助于导轨在井道中移动。至少一个固定的第一导轨固定地布置在井道中并且在第一、特别是竖直方向上对齐;至少一个固定的第二导轨在第二、特别是水平方向上固定对齐;相对于井道可旋转的至少一个第三导轨固定在可移动的、在此为可旋转的平台上,并且可随平台在第一方向上对齐和第二方向上对齐之间移动。在WO 2015/144781 A1中以及在德国专利申请10 2016 211 997.4和10 2015 218 025.5中基本描述了这种设备。
这种电梯设备的电梯轿厢通过旋转接头固定在底架上,该底架可以借助于沿导轨滚动的导向辊沿导轨移动。由于电梯轿厢在底架上的中心悬架以及在悬架和导向辊之间连接至该底架的长杆,通过导向辊在靠近旋转接头最大转弯半径作用了很大的力。尤其是在高负载的情况下,由于导向辊距支承中心的距离以及与其相关的高杠杆力,导致发生弹性变形,这些变形会导致平台偏转,从而导致导轨、尤其是在它们的导向面之间错位。
在竖直方向和水平方向上延伸的固定导轨以及承载可旋转的第三导轨的平台悬架都固定在电梯井道中。在导轨的彼此相邻的端部的交界处的跨接区域中,在导轨之间分别设置一定的距离,以实现平台的旋转功能。特别是在高负载的情况下,发生的对导轨和平台或其悬架的弹性变形导致平台或布置在其上的导轨偏转,并因此导致相互邻接的导轨之间错位,这不利地影响了底架越过时的行驶舒适性并且额外地导致磨损增加,或者在极端情况下会损坏辊子和制动器。
为了避免在正常行进操作中产生的力造成上述影响,将平台、导轨及其固定装置设计成具有足够的刚性。在特殊负载的情况下(例如,在部署安全钳时),由于施加了制动所以较高的力作用在导轨上,这会导致导轨、平台或其悬架的弹性变形更为严重。电梯轿厢在运动过程中的动态负载(例如,由打滑负载或乘客的急促运动引起)也可能导致更大的弹性变形,并且因此导致彼此相邻的两个导轨之间错位,因此,底架的跨过该错位的设备可能被损坏,因此底架的功能甚至安全钳的制动器都可能受到限制。
为了减少这种弹性变形,例如,可以通过设计变化来提高导轨及其紧固的刚性。可能的措施是增加安装空间、添加材料或改变材料,这由于设计约束而难以解决潜在的问题。
发明内容
由此出发,本发明要解决的问题是提供一种用于电梯设备的装置,该装置减少了由于弹性变形导致的导轨之间错位而引起的危险。
为了解决该问题,根据权利要求1提出了一种用于支撑平台的支撑装置,并且,根据权利要求12提出了一种电梯设备。由从属权利要求和以下描述中得出有益的改进。
根据本发明的支撑装置用于对电梯设备的平台、特别是旋转平台进行支撑。电梯设备包括至少一个电梯轿厢、至少一个固定的第一导轨和至少一个固定的第二导轨,其中,电梯轿厢能够通过导轨在井道中移动,至少一个固定的第一导轨固定地布置在井道中并且在第一方向、特别是竖直方向上对齐,至少一个固定的第二导轨固定地布置在井道中,并且特别地在第二方向、特别是水平方向上对齐。此外,电梯设备包括相对于井道可移动的至少一个、特别是可旋转的第三导轨,第三导轨紧固到平台上并且可以在第一位置、特别是在第一方向对齐和第二位置、特别是在第二方向上对齐之间转移。
布置在电梯设备中的支撑装置包括在至少一个固定的第一导轨的面向平台的一个端部处的至少一个第一形状配合接合装置,和在紧固在平台上并且能够随平台旋转的第三导轨的至少一个端部处的至少一个第三形状配合接合装置。在第一平台位置,至少一个第一形状配合接合装置和至少一个第三形状配合接合装置相对于彼此布置使得,在平台特别是围绕在第二方向上布置的轴线偏转的情况下,至少一个第三形状配合接合装置能够被支撑在至少一个第一形状配合接合装置上。
在平台尤其是围绕在第二方向上布置的轴线偏转的情况下,至少一个第三形状配合接合装置可以被支撑在至少一个第一形状配合接合装置上。因此,在各个导轨的端部和那个区域、特别是在端面的区域中,布置有合适的形状配合接合装置。这种形状配合接合装置通常包括成形元件(例如凸起、凹槽或凹部),其在导轨的纵向方向上在导轨的与形状配合接合装置相对的端部处具有一定的重叠部分。因此,在轨道的纵向方向上彼此相对的两个接合装置尤其垂直于导轨的纵向方向彼此间隔开,以便能够使平台移动、特别是旋转。根据本发明的电梯设备的相应的第一导轨、第二导轨和第三导轨在每种情况下可以包括彼此平行布置的多个轨道元件。然而,以同样的方式,根据本发明的电梯设备的设计也是可行的,其中第一导轨、第二导轨和第三导轨包括仅一个轨道元件。
在电梯设备运行过程中,在通常的载荷情形下平台发生偏转时,彼此间隔开的接合装置不会相互接触,在平台特别是伴随特殊事件而出现更明显的偏转时,彼此相对的形状配合接合装置相互接触并相互抵靠。利用所提供的支撑装置,第三形状配合接合装置被支撑在相对的第一接合装置上,并且特别是第三导轨的进一步偏转被限制。在当前情况下,术语“形状配合”或“形状配合中”应被理解为使得接合装置以形状配合的方式协作并因此彼此支撑的的相应表面基本上垂直于要被支撑的力的方向并且因此产生从一个形状配合接合装置到被支撑的形状配合接合装置的直接力通量,从而产生支撑效果。
在独立权利要求中,规定了平台特别是绕在第二方向上布置的轴线的偏转。在围绕这样的轴线的偏转的情况下(这是特殊情况下偏转的最可能的情况),特别是电梯轿厢的重量也起作用,使得第三导轨的上端相对于布置在旋转底架上方的第一导轨的(下)端在朝向电梯轿厢、因此远离井道壁的方向上偏转。布置在平台下方的第三导轨的相对的下端区域相对于布置在平台下方的第一导轨的(上)端在远离电梯轿厢、因此朝向井道壁的方向上移动。可以想到其他偏转,例如围绕第二方向布置的轴线在另一个方向上的偏转,或者围绕不同布置的轴线偏转或平移偏转,也包括在独立权利要求中,其中,整个平台例如垂直于第二轴线远离井道壁或朝向井道壁或也成一定角度而移位。
由于在第三导轨的一个端部、特别是在端面的区域中布置了第三形状配合接合装置,因此其在第一导轨上的支撑可以用于支撑的最大杠杆长度,这对通过接合装置传递的力比具有有利的影响。
在支撑装置的实施例中,在至少一个第一形状配合接合装置和至少一个第三形状配合接合装置之间形成有沿基本垂直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第三方向、特别是水平方向布置的间隙,当平台不偏转时,间隙的延伸程度对应于第三导轨相对于第一导轨沿第三方向的预定最大错位。
预定的最大错位特别是仍然可以容许的错位,以防止损坏引导辊和底架、以及特别是当展开安全钳时对制动器所施加的损坏。间隙基本上允许平台的移动性、特别是旋转移动性,以用于将第三导轨从第一位置转移到第二位置,反之亦然。最大错位确定第一接合装置和第三接合装置之间的间隙的最大延伸程度。如果该间隙通过特别是第三导轨的偏转而被封闭,则一个导轨的端部在偏转方向上向外突出,相应地超出导轨的与之邻接的端部。因此,所产生的最大错位对应于形状配合接合装置之间提供的间隙,该间隙预先确定了两个形状配合接合装置接触并且一个导轨支撑在另一导轨上时的偏转。
在支撑装置的实施例中,至少一个第一形状配合接合装置在每种情况下布置在位于平台上方的至少一个固定的第一导轨的面向平台的至少一个端部处。至少一个第三形状配合接合装置布置在可旋转的第三导轨的各个相应端部处。以这种方式,在平台特别是围绕在第二方向上布置的轴线的偏转的情况下,平台能够被支撑在第三形状配合接合装置上,该第三形状配合接合装置在两端处布置在位于平台上方的至少一个形状配合接合装置和位于平台下方的至少一个形状配合接合装置。
通过这种设计,平台被支撑在布置在平台上的至少一个第三导轨的两个端部处。由于第三导轨的经由在其端部处的第三形状配合接合装置的支撑的杠杆比是有利的,所以特别刚性的布置可以用于限制错位。
在支撑装置的实施例中,至少一个第二形状配合接合装置布置在至少一个固定的第二导轨的面向平台的端部处。在平台在第二方向上对齐的情况下,至少一个第二形状配合接合装置和至少一个第三形状配合接合装置相对于彼此布置成使得,在平台特别是围绕在第一方向上布置的轴线偏转的情况下,至少一个第三形状配合接合装置能够被支撑在至少一个第二形状配合接合装置上。
对应于固定的第一导轨的至少一个端部的设计,在固定的第二导轨的面向平台的至少一个端部处、以及特别是在端面区域处也布置合适的形状配合的第二接合装置。因此,这种形状配合接合装置通常包括具有凸起、凹槽或凹部的成形元件,该成形元件在导轨的纵向方向上与形状配合接合装置在第三导轨的相对端部处具有一定的重叠部分。在导轨的纵向上彼此相对的两个接合装置彼此间隔开,以便能够使平台旋转。
在支撑装置的该实施例中,在平台特别是围绕布置在第一方向上的轴线偏转的情况下,至少一个第二形状配合接合装置可以被支撑在至少一个第三形状配合接合装置上。由于平台围绕在第一方向上布置的轴线的偏转可能不同于导轨的可能的围绕在第二方向上布置的轴线的偏转,或者考虑到不同的设计,平台可以不同地弹性变形或相对于水平方向和竖直方向上的预期位置移位,所以第二固定导轨上的第二形状配合接合装置相对于第一固定导轨上的第一形状配合接合装置具有不同的设计可能也很方便。由于第二形状配合接合装置在第二固定导轨的端部处与第一形状配合接合装置相对应地布置,所以最大杠杆长度也可以用于将第三导轨支撑在第二导轨上。
在支撑装置的实施例中,在至少一个第二形状配合接合装置和至少一个第三形状配合接合装置之间形成有布置在基本上垂直于第一方向和第二方向的第三方向、特别是水平方向上的间隙,当平台不偏转时,间隙的延伸程度对应于第三导轨相对于第二导轨沿第三方向的预定最大错位。
以与在第一导轨和第三导轨之间的支撑装置的设计相同的方式,特别是第二导轨和第三导轨之间的预定最大错位是仍然可以容许的错位,在这种情况下,可以避免引导辊和底架受到损坏。类似地,该间隙使平台可以移动。根据最大可能的错位来确定第二形状配合接合装置和第三形状配合接合装置之间的间隙的最大延伸程度。如果该间隙是闭合的、特别是由于平台的偏转或固定导轨的变形而导致闭合,则导轨的端部在偏转或变形的方向上向外突出,相应地超出导轨的与之相邻的端部。因此,所产生的最大不对准对应于所提供的间隙,该间隙预先确定了所需的挠曲,直到形状配合接合装置接触并因此一个导轨支撑在另一导轨上为止。在第二形状配合接合装置和第三形状配合接合装置之间设置的间隙可以不同于该间隙,因此可以不同于在第一形状配合接合装置和第三形状配合接合装置之间可以容许的最大错位。
在支撑装置的实施例中,至少一个第二形状配合接合装置在每种情况下布置在至少一个固定的第二导轨的面向平台的至少一个端部处,其中,至少一个固定的第二导轨在第二方向、特别是水平方向布置在平台左侧和至少一个固定的第二导轨布置在平台的右侧。此外,至少一个第三形状配合接合装置布置在可旋转的第三导轨的各个相应端部上,使得在平台特别是围绕沿第一方向布置的轴线偏转的情况下,平台能够被支撑在第三形状配合接合装置上,该第三形状配合接合装置在两个端部处布置在位于平台的左侧的至少一个第二形状配合接合装置和位于平台的右侧的至少一个第二形状配合接合装置上。
在这种设计中,水平对齐的平台被支撑在布置在平台上的至少一个第三导轨的两端上,由此可以实现用于限制错位的特别刚性的布置。
在支撑装置的实施例中,布置在第三导轨上的至少一个第三形状配合接合装置被设计成使得,在平台在第一位置对齐的情况下,平台能够被支撑在布置在第一导轨上的至少一个第一形状配合接合装置上,并且在平台在第二位置对齐的情况下,平台能够被支撑在布置在第二导轨上的至少一个第二形状配合接合装置上。以这种方式,可以实现支撑装置的简单设计,利用该支撑装置可以支撑在第一导轨和第三导轨之间的接合处以及在第二导轨和第三导轨之间的接合处的两个偏转。
在支撑装置的实施例中,至少一个第一接合装置和/或至少一个第二接合装置和至少一个第三接合装置被设计成使得,至少一个第三导轨的相应端部相对于至少一个第一导轨和/或第二导轨的相应端部的错位能够被在基本上布置在第三方向上的轴线的方向上支撑。这样的支撑装置在电梯设备中的导轨之间的这种接合处是有利的,通过该接合装置,第三导轨相对于固定的导轨偏转的风险仅存在于沿着第三方向的方向上。
如果例如存在第三导轨相对于第一固定导轨或第二固定导轨或两个固定导轨在沿第三方向布置的轴线在两个方向上偏转的风险,则支撑装置有利地根据实施例设计为,至少一个第一接合装置和/或至少一个第二接合装置和至少一个第三接合装置被设计成使得至少一个第三导轨的相应端部相对于至少一个第一导轨和/或第二导轨的相应端部可以在基本上沿第三方向布置的轴线的两个方向上被支撑。
因此,第三导轨和第一导轨和/或第三导轨和第二导轨的彼此相对的接合装置被设计成使得,在仅沿一个方向需要支撑的情况下,例如在导轨的彼此相对的端部处形成两个突起。如果需要在沿着沿第三方向布置的轴线的两个方向上的支撑(其适合于在两个方向上支撑导轨),则支撑装置因此例如在导轨的一个端部处包括凹槽并且在导轨的与凹槽相对的端部处包括在凹槽中布置的凸起。由于凹槽和凹部在轨道的纵向上重叠,因此将凸起设计为可以在两个方向上支撑在凹槽中。
在支撑装置的实施例中,在可旋转的第三导轨的一端处的至少一个第三接合装置被设计成不同于在可旋转的第三导轨的另一端处的至少一个第三形状配合接合装置。这样的实施例尤其有利的是,在平台偏转的情况下,布置在其上的第三导轨的两端设计成分别相对于与之邻接的第一导轨或第二导轨被相应地支撑在不同的方向上。使用这种应用的另一有利之处例如,特别是在设计方面,期望第三导轨的两端具有不同的偏转,使得由于不同的杠杆比率而导致例如在端部处出现不同的错位并且还作用不同的偏转力。
在支撑装置的实施例中,至少一个形状配合接合装置包括例如凸起、凹槽或凹部等成形元件,成形元件在导轨的纵向方向上在导轨的相对端部处具有与形状配合接合装置重叠的重叠部分。特别地,所描述的变型实现了支撑装置的可靠、简单和成本有效的设计。
取决于实施例和预期的用途,可以将形状配合接合装置与导轨设计成一件式(一体式),或者也可以设计成与导轨分成几部分。可以例如通过螺钉或另一种合适的固定装置(例如铆接等)来布置与导轨分成几部分地设计的接合装置,该接合装置例如也与导轨的形状配合的具体一端协作。至关重要的是,力可以通过形状配合接合装置传递到导轨上。
在支撑装置的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斜面布置在至少一个固定的第一导轨的至少一个端部处,斜面在第二方向、特别是水平方向上对齐。特别是布置在引导辊的工作表面中的这种斜面,减小了由于弹性变形而在两个导轨段之间产生的间隙,从而使得底架在该点处交叉(例如在该点处第一导轨进入第三导轨)减小对行驶舒适性的影响、并减少了对辊子和制动器的磨损或损坏。
在支撑装置的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斜面布置在至少一个固定的第二导轨的至少一个端部处,斜面在第一方向、特别是竖直方向上对齐。与上述斜面相同,该斜面也特别是布置在引导辊的工作表面中,也用于减小两个导轨段之间的可能的间隙,从而使底架跨过该点对旅行舒适性的影响较小,并减少了或对辊子和制动器的磨损或损坏。
在支撑装置的实施例中,至少一个斜面布置在紧固在旋转平台上并且能够随旋转平台旋转的第三导轨的至少一个端部处,在第三导轨对齐在第一方向、特别是竖直方向上对齐时,斜面在第二方向上对齐,以及在第三导轨在第二方向上对齐时,斜面在第一方向上对齐。该实施例还实现了前述两个实施例的优点。特别是与前述实施例中的至少一个组合,斜面布置在导轨的两个彼此相对的端部,从而增加了在跨越导轨之间的接合处时的优点。
特别地,如在实施例的示例中将变得清楚的那样,术语“轨道”应被广义地理解,并且除了支承运行表面的区域之外,还包括轨道的后部区域,其用于车辆的稳定性。铁路。因此,接合装置不必直接布置在提供运行表面的轨道的区域上,而是可以适当地布置在固定于其上的轨道的单独的支撑结构上。
为了解决问题,还提出了一种电梯设备,其包括根据之前描述的支撑装置以及特别是旋转平台,电梯设备能够通过支撑装置来支撑。
附图说明
以下借助附图更详细地解释本发明。在图中
图1示意性地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电梯设备的基本结构;
图2a示意性地示出了将电梯轿厢示例性布置为从第一电梯井道转移到第二电梯井道;
图2b从上方示出了可旋转的第三导轨固定在井道壁上;
图3示出了利用布置的示例性支撑装置将可旋转的第三导轨从前部紧固在井道壁上;
图4详细示出了支撑装置的示例性实施例;
图5a示出了图4中所示的示例性支撑装置70的细节的示意图;以及
图5b示出了示例性支撑装置70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示例性电梯设备50的各部分的示意图。电梯设备50包括固定的第一导轨56,电梯轿厢51可以通过背包式支承件沿着固定的第一导轨56移动。第一导轨56在第一方向z上竖直对齐,并且使得电梯轿厢51能够在不同楼层之间移动。这种第一导轨56的布置是在平行延伸的两个井道52'、52”中彼此平行地布置,其中,电梯轿厢51可以被沿着该第一导轨56引导。一个井道52'中的电梯轿厢可以在很大程度上独立于另一井道52”中的电梯轿厢、并且不受其阻碍地在各自的第一导轨56上移动。
电梯设备50还包括固定的第二导轨57,电梯轿厢51可借助背包式支承件被沿着第二导轨57引导。第二导轨57在第二方向y上水平地对齐,并且使得电梯轿厢51能够在楼层内移动。此外,两个导轨57使两个井道52'、52”的第一导轨56彼此连接。因此,第二导轨58还用于在两个井道52',52”之间转移电梯轿厢51,以便例如执行现代化的链斗式升降机操作。
借助于第三可旋转轨道58,电梯轿厢51可以从第一导轨56转移到第二导轨57,反之亦然。第三导轨58可相对于垂直于y-z平面的旋转轴线A旋转,该旋转轴线延伸穿过第一导轨56和第二导轨57。
所有导轨56、57、58至少间接地紧固到井道52的至少一个井道壁52a。该井道壁限定了井道的固定参考系。术语井道壁可替代地还包括井道的承载导轨的固定框架结构。可旋转的第三导轨58紧固到旋转平台53。
基本上根据WO 2015/144781 A1以及在德国专利申请10 2016 211 997.4和102015 218 025.5中描述了这种设备。在专利申请10 2016 205 794.4中,详细描述了布置集成平台旋转支承件和用于使旋转平台旋转的驱动单元,其也可以在本发明的范围内用作旋转平台的支承件和旋转驱动器。
图2a示意性地示出了在根据本发明电梯设备1中,用于将电梯轿厢51示例性布置为从第一电梯井道转移到第二电梯井道中。电梯设备1包括多个电梯轿厢51,这里仅示出其中之一。电梯轿厢51可以在多个电梯井道52中移动。
在竖直移动期间,电梯轿厢51借助于固定的第一导轨56被引导。第一导轨56被牢固地紧固到电梯井道52的井道壁52a。此外,电梯设备包括可旋转的第三导轨58。可旋转的第三导轨58在图2中以竖直对齐方式显示。引导辊12在导轨56、58上滚动。引导辊12紧固在底架16上,底架16包括驱动单元并且可以沿着导轨56、58移动。借助于旋转接头17,电梯轿厢51固定在底架上。旋转接头17在电梯轿厢51和底架16之间提供了很大程度的固定连接;仅提供可旋转性,以便在转移过程中在底架16旋转期间继续使电梯轿厢51保持在其原始旋转位置。
可旋转的第三导轨58可在所示的竖直对齐和水平对齐之间旋转。电梯轿厢51借助于背包悬架被在导轨56、57、58上引导。这意味着,导轨56、57、58全部布置在电梯轿厢的共同一侧。为了在电梯轿厢的水平转移期间第一导轨56不阻塞其水平行进路径,这是必要的。
图2a示出了可旋转的第三导轨58借助于旋转平台53相对于井道壁52a紧固。如图2b所示,旋转平台53由悬架61保持,该悬架61布置成固定至井道壁52a。旋转平台53可旋转地安装在悬架61内。示例性的可旋转的第三导轨58布置在旋转平台53上,当具有电梯轿厢51的底架16在导轨58上方行进时,引导辊12在可旋转的第三导轨58上滚动。如图2b清楚地示出,导轨58包括四个轨道元件,为了吸收在电梯轿厢51的行进过程中作用的力,轨道元件中的两个布置为相对于彼此垂直。
图2b示出了可旋转的第三导轨58借助于旋转平台53相对于井道壁52a紧固。如图2b所示,旋转平台53由悬架61保持,该悬架61布置成固定至井道壁52a。旋转平台53可旋转地安装在悬架61内。示例性的可旋转的第三导轨58布置在旋转平台53上,当具有电梯轿厢51的底架16在导轨58上方行进时,引导辊12在可旋转的第三导轨58上滚动。如图2b清楚地示出,导轨58包括四个轨道元件,为了吸收在电梯轿厢51的行进过程中作用的力,轨道元件中的两个布置为相对于彼此垂直。
图3示出了从前面将可旋转的第三导轨58紧固到井道壁52a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三维示意图。如已经在图2b中示出的,旋转平台53由悬架61保持,该悬架61紧固到井道壁52a。悬架61包括布置在外侧的四个角保持固定件61a,角保持固定件61a固定地连接至井道壁52a。在图3中可以清楚地看到,旋转平台53设计成圆形并且可旋转,以在图3中示出的第一方向z上的对齐和在第二方向y上的对齐之间转移可旋转的第三导轨58。旋转平台既可以绕着垂直于y-z平面的旋转轴线A沿顺时针方向、也可以沿逆时针方向旋转。
除了可旋转的第三导轨58之外,还示出了布置在旋转平台53上方和旋转平台53下方的固定的第一导轨56。支撑装置70的示例性实施例的元件的位置在图3中以带有圆形标记70a进行标记。支撑装置分别布置在第三可旋转导轨58的四个端部以及分别布置在第一固定导轨56与第三可旋转导轨相对的四个端部。
图4详细示出了支撑装置70的示例性实施例。图4中示出的部段对应于图3的布置在左上方的标记70a的圆中标记的细节。在图示中,示出了第三可旋转导轨58的端部,该端部与第一固定导轨56的端部相对设置。
也如图4所示,示例性支撑装置70在至少一个固定的第一导轨56的一个端部处包括两个第一形状配合接合装置71,所述一个端部面向旋转平台53。此外,支撑装置70在第三导轨58的轨道元件的一个端部处包括两个第三形状配合接合装置,所述一个端部固定在旋转平台53上并且可随其旋转。在每种情况下,即使凹部或凹槽包括沿相反方向布置的两个接触表面并因此可以支撑沿两个方向的错位,凸起71以及凹部或凹槽73仍然均被称为形状配合接合装置。
可以清楚地看到,形状配合接合装置71、73被设计成使得旋转平台53能够绕旋转轴线A旋转。在旋转平台53在图4中所示的第一方向z上对齐的情况下,两个第一形状配合接合装置71和第三形状配合接合装置73相对于彼此布置成使得,在旋转平台53尤其是围绕布置在第二方向y上的轴线偏转的情况下,第三形状配合接合装置73可以支撑在第一形状配合接合装置71上。
在图4中所示的示例性支撑装置70的细节中,第一形状配合接合装置71和第三形状配合接合装置73布置在固定的第一导轨56和可旋转的第三导轨58的轨道元件的端部,通过该接合装置,第三可旋转导轨58的偏转可以在x方向上布置的轴线的两个方向上进行支撑。以相同的方式,可能的实施例是,第一形状配合接合装置71和第三形状配合接合装置73被设计成使得仅当在x方向上错位的情况下才可以支撑第三形状配合接合装置73,例如以在图4中的右侧表示的支撑装置70的元件所示。在此,仅能够支撑导轨58或旋转元件53在x方向上从井道壁52a偏转的错位。
如图4所示,第一形状配合接合装置71和第三形状配合接合装置73邻近于导轨56、58的引导表面56a、58a布置,引导辊12在该引导表面上滚动。在布置在其中的第一形状配合接合装置71和布置在其中的第三形状接合装置73之间形成有间隙74,在图1中旋转平台53未偏转的情况下,该间隙的延伸对应于第三导轨58相对于第一导轨56在第三方向x上的预定的最大错位。布置在第一形状配合接合装置71的另一侧上的第二间隙75具有与间隙74的延伸程度大致相同的延伸程度。因此,在旋转平台53发生偏转的情况下,防止引导表面56a、58a在两个x方向上的错位大于对应的间隙74、75。。
图5a示意性地示出了图4中所示的示例性支撑装置70的截面的细节。凸起形式的第一形状配合接合装置71布置在第二导轨56上,并且凹槽73形式的第三形状配合接合装置73布置在第三导轨58上。第一配合接合装置71和第三形状配合接合装置73通过重叠部分85彼此重叠,该重叠部分85还限定了在接合装置71和73之间进行支撑所需的支撑表面的尺寸。
在图5a中可以清楚地看到,在第一形状配合接合装置71和第三形状配合接合装置73之间形成间隙74,该间隙的延伸程度对应于第三导轨58相对于第一导轨56在第三方向x上的最大错位。在凸起71的另一侧上布置有具有与间隙74大致相同的延伸程度的第二间隙75。就示例性支撑装置70而言,还包括相对于第二固定导轨57的旋转平台53的支撑,该支撑可以被设计为在第二导轨57和第三导轨58之间,这类似于在第一导轨56和第三导轨58之间的支撑。在第二形状配合接合装置72和第三形状配合接合装置之间形成的间隙76的延伸程度对应于第三导轨58相对于第二导轨57在第三方向x上的最大错位。在凸起71的另一侧上布置有具有与间隙76大致相同的延伸程度的第二间隙77。在图5a中输入了相应的附图标记。
图5b示出了示例性支撑装置70的细节的另一示意性实施例。在该实施例中,在第二导轨56上还布置有呈凸起形式的第一形状配合接合装置71,该凸起形成为阶梯形。在第三导轨58上也形成有呈阶梯状的凸起形状的第三形状配合接合装置78。在该实施例中,在第一形状配合接合装置71和第三形状配合之间形成有间隙79,该间隙的延伸程度对应于第三导轨58相对于第一导轨56在第三方向x上的最大错位86。在该实施例中,不能支撑第三导轨58相对于第一导轨56在x相反方向上的可能的错位。同样在支撑装置70的该实施例中,旋转平台53可以相对于第二固定导轨57被支撑,其中,该支撑可以被设计在第二导轨57和第三导轨58之间,这类似于第一导轨56和第三导轨58之间的支撑。在第二形状配合接合装置72和第三形状配合接合装置78之间形成的间隙81的延伸程度对应于第三导轨58相对于第二导轨57在第三方向x上的最大错位86。在该图中也输入了相应的附图标记。
在第一导轨56或第二导轨57和第三导轨58的相应的端部分别设有至少一个斜面83,该斜面垂直于x方向布置。斜面特别地布置在引导辊的工作面上并且改善了导轨之间的接合处的交叉。箭头84指向虚线,其表示通过斜面83改善的错位的导轨之间的转移。
在实施例的本示例中,已经借助于可旋转的旋转平台描述了本发明;本发明例如也可以与可移动平台一起使用。
附图标记列表
12 引导辊
16 底架
17 旋转接头
50 电梯设备
51 电梯轿厢
52 井道
52a 井道壁
53 旋转平台
56 固定的竖直第一导轨
57 固定的水平第二导轨
58 可旋转的第三导轨
61 悬架
61a 保持固定件
70 支撑装置
70a 标记
71 第一形状配合接合装置
72 第二形状配合接合装置
73 第三形状配合接合装置
74 间隙
75 间隙
76 间隙
77 间隙
78 第三形状配合接合装置
79 间隙
81 间隙
83 斜面
85 重叠部分
86 错位
A 旋转轴线

Claims (15)

1.一种用于对电梯设备(50)的平台、特别是旋转平台(53)进行支撑的支撑装置(70),
所述电梯设备(50)包括:
-至少一个电梯轿厢(51),其能够通过导轨(56、57、58)在井道(52)中移动,
-至少一个固定的第一导轨(56),其固定地布置在所述井道(52)中并且在第一方向、特别是竖直方向(z)上对齐,
-至少一个固定的第二导轨(57),其固定地布置在所述井道(52)中,并且特别地在第二方向、特别是水平方向(y)上对齐,
-相对于所述井道(52)可移动的至少一个、特别是可旋转的第三导轨(58),所述第三导轨紧固到所述平台(53)上并且可以在第一位置、特别是在所述第一方向(z)对齐和第二位置、特别是在所述第二方向(y)上对齐之间转移,
所述支撑装置(70)包括:
-在所述至少一个固定的第一导轨(56)的面向所述平台(53)的一个端部处的至少一个第一形状配合接合装置(71),
-在紧固在所述平台(53)上并且能够随所述平台旋转的所述第三导轨(58)的至少一个端部处的至少一个第三形状配合接合装置(73),其中
-当所述平台(53)在所述第一位置对齐时,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形状配合接合装置(71)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形状配合接合装置(73)相对于彼此布置使得,在所述平台(53)特别是围绕在所述第二方向(y)上布置的轴线偏转的情况下,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形状配合接合装置(73)能够被支撑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形状配合接合装置(71)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形状配合接合装置(71)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形状配合接合装置(73)之间形成有沿基本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z)和所述第二方向(y)的第三方向、特别是水平方向(x)布置的间隙(74、75、79),当所述平台(53)不偏转时,所述间隙(74、75、79)的延伸程度对应于所述第三导轨(73)相对于所述第一导轨(71)沿所述第三方向(x)的预定最大错位(86)。
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形状配合接合装置(71)在每种情况下布置在位于所述平台(53)上方的所述至少一个固定的第一导轨(56)和位于所述平台(53)下方的所述至少一个固定的第一导轨(56)的面向所述平台(53)的至少一个端部处,并且,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形状配合接合装置(73)在每种情况下布置在所述可旋转的第三导轨(58)的相应端部上,从而使得在所述平台(53)特别是围绕在所述第二方向(y)上布置的轴线的偏转的情况下,所述平台(53)能够被支撑在所述第三形状配合接合装置(73)上,所述第三形状配合接合装置(73)在两个端部处布置在位于所述平台(53)上方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形状配合接合装置(71)和位于所述平台(53)下方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形状配合接合装置(71)上。
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形状配合接合装置(72)布置在所述至少一个固定的第二导轨(57)的面向所述平台(53)的端部处,使得在所述平台(53)在所述第二方向(y)上对齐的情况下,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形状配合接合装置(72)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形状配合接合装置(73)相对于彼此布置成使得,在所述平台(53)特别是围绕在所述第一方向(z)上布置的轴线偏转的情况下,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形状配合接合装置(73)能够被支撑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形状配合接合装置上(72)。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形状配合接合装置(72)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形状配合接合装置(73)之间形成有布置在基本上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z)和所述第二方向(y)的第三方向、特别是水平方向(x)上的间隙(76、77、81),当所述平台(53)不偏转时,所述间隙(76、77、81)的延伸程度对应于所述第三导轨(58)相对于所述第二导轨(57)沿所述第三方向(x)的预定最大错位(86)。
6.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形状配合接合装置(72)在每种情况下布置在所述至少一个固定的第二导轨(56)的面向所述平台(53)的至少一个端部处,其中,所述至少一个固定的第二导轨(56)在第二方向、特别是水平方向(y)布置在所述平台(53)左侧,所述至少一个固定的第二导轨(56)布置在所述平台(53)的右侧,并且
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形状配合接合装置(73)布置在所述可旋转的第三导轨(58)的各个相应端部上,使得在所述平台(53)特别是围绕沿所述第一方向(z)布置的轴线偏转的情况下,所述平台(53)能够被支撑在布置在所述第三形状配合接合装置(73)上,所述第三形状配合接合装置(73)在两个端部处布置在位于所述平台(53)的左侧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形状配合接合装置(72)和位于所述平台(53)的右侧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形状配合接合装置(72)上。
7.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布置在所述第三导轨(58)上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形状配合接合装置(73、78)被设计成使得,在所述平台(53)在所述第一位置对齐的情况下,其能够被支撑在布置在所述第一导轨(56)上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形状配合接合装置(71)上,并且在所述平台(53)在所述第二位置对齐的情况下,其能够被支撑在布置在所述第二导轨(57)上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二形状配合接合装置(72)上。
8.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接合装置(71)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接合装置(72)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三接合装置(73、78)被设计成使得,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导轨(58)的相应端部相对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导轨(56)和/或所述第二导轨(57)的相应端部(58)的错位(86)能够被在基本上布置在所述第三方向(x)上的轴线(A)的方向上支撑。
9.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接合装置(71)和/或所述至少一个第二接合装置(72)和所述至少一个第三接合装置(73)被设计成使得,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导轨(58)的相应端部相对于所述至少一个第一导轨(56)和/或所述第二导轨(57)的相应端部的错位(86)被在基本上沿所述第三方向(x)布置的轴线(A)的两个方向上支撑。
10.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可旋转的第三导轨(58)的一个端部处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形状配合接合装置(73)设计为不同于在所述第三导轨(58)的另一个端部处的所述至少一个第三形状配合接合装置(73)。
11.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形状配合接合装置(71、72、73、78)包括例如凸起、凹槽或凹部等成形元件,所述成形元件在所述导轨(56、57、58)的纵向方向上在所述导轨(56、57、58)的相对端部处具有与所述形状配合接合装置(71、72、73、78)重叠的重叠部分(85)。
12.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斜面(83)布置在所述至少一个固定的第一导轨(56)的至少一个端部处,所述斜面在所述第二方向(y)上对齐。
13.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斜面(83)布置在所述至少一个固定的第二导轨(57)的至少一个端部处,所述斜面在所述第一方向(z)上对齐。
14.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撑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至少一个斜面(83)布置在紧固到所述旋转平台(53)并且能够随所述旋转平台旋转的所述第三导轨(58)的至少一个端部处,在所述第三导轨(58)在所述第一方向(z)上对齐时,所述斜面在所述第二方向(y)上对齐,并且在所述第三导轨(58)在所述第二方向(y)上对齐时,所述斜面在所述第一方向(z)上对齐。
15.一种电梯设备,其包括根据前述权利要求中任一项所述的支撑装置(70)以及特别是旋转平台(53),所述电梯设备能够通过所述支撑装置(70)来支撑。
CN201880042118.7A 2017-06-21 2018-06-19 用于电梯系统中旋转平台的支撑装置 Active CN11083188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7005850.4 2017-06-21
DE102017005850 2017-06-21
PCT/EP2018/066189 WO2018234273A1 (de) 2017-06-21 2018-06-19 Abstützeinrichtung für eine drehplattform in einer aufzugsanlage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31881A true CN110831881A (zh) 2020-02-21
CN110831881B CN110831881B (zh) 2022-03-22

Family

ID=627055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42118.7A Active CN110831881B (zh) 2017-06-21 2018-06-19 用于电梯系统中旋转平台的支撑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603289B2 (zh)
CN (1) CN110831881B (zh)
WO (1) WO201823427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7202405A1 (de) * 2017-02-15 2018-08-16 Thyssenkrupp Ag Halteeinrichtung
CN107265258B (zh) * 2017-08-21 2022-12-06 河南理工大学 一种移动架无绳循环垂直提升机构
EP3931141B1 (de) * 2019-02-28 2023-02-15 Inventio Ag Aufzugssystem
DE102019210529A1 (de) * 2019-07-17 2021-01-21 Thyssenkrupp Elevator Innovation And Operations Ag Aufzugsanlage
EP3978416A1 (en) * 2020-10-02 2022-04-06 KONE Corporation Safety arrangement, elevator system, and method for preventing derailment of an elevator car at a turning station of an elevator system
CN116963986A (zh) * 2021-03-08 2023-10-27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自动行驶电梯的驱动装置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191278A (ja) * 1990-11-27 1992-07-09 Takenaka Komuten Co Ltd エレベータ装置のガイドレール構造
JPH09194169A (ja) * 1996-01-10 1997-07-29 Mitsubishi Denki Bill Techno Service Kk ダムウェータ出し入れ口扉の押え工具
CN101152947A (zh) * 2006-09-28 2008-04-02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在电梯门上具有安全装置的电梯系统
EP2070860A1 (de) * 2007-12-11 2009-06-17 Inventio Ag Aufzugssystem mit vertikal und horizontal verfahrbaren Aufzugkabinen
CN101875465A (zh) * 2009-04-28 2010-11-03 河南理工大学 一种无绳循环多轿厢电梯及其循环系统
CN103130069A (zh) * 2011-11-22 2013-06-05 常州市福驰电动车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轿厢链式循环电梯-楼梯复合垂直交通系统
WO2013139616A1 (de) * 2012-03-20 2013-09-26 Inventio Ag Fangvorrichtung in einer aufzugsanlage
JP2016121021A (ja) * 2016-03-01 2016-07-07 行宏 宮川 ネットワークエレベータ
CN106115433A (zh) * 2016-08-19 2016-11-16 钟文沁 一种循环式垂直升降电梯轨道系统及具有其的电梯系统
CN106163963A (zh) * 2014-03-28 2016-11-23 蒂森克虏伯电梯股份公司 电梯系统
DE102015218025A1 (de) * 2015-09-18 2017-03-23 Thyssenkrupp Ag Aufzugsystem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5310384A (ja) 1991-11-01 1993-11-22 Toshiba Corp エレベータ
US11014782B2 (en) * 2015-01-23 2021-05-25 Otis Elevator Company Elevator system rails
SE538943C2 (en) 2015-07-10 2017-02-28 Articulated Funiculator Ab Elevator carriage handling arrangement
DE102016205794A1 (de) 2016-04-07 2017-10-12 Thyssenkrupp Ag Antriebseinheit für eine Aufzugsanlage
DE102016211997A1 (de) 2016-07-01 2018-01-04 Thyssenkrupp Ag Aufzugsanlage
ES2882640T3 (es) * 2017-06-01 2021-12-02 Kone Corp Disposición y procedimiento para cambiar la dirección de movimiento de una cabina de un ascensor, y el ascensor correspondiente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4191278A (ja) * 1990-11-27 1992-07-09 Takenaka Komuten Co Ltd エレベータ装置のガイドレール構造
JPH09194169A (ja) * 1996-01-10 1997-07-29 Mitsubishi Denki Bill Techno Service Kk ダムウェータ出し入れ口扉の押え工具
CN101152947A (zh) * 2006-09-28 2008-04-02 因温特奥股份公司 在电梯门上具有安全装置的电梯系统
EP2070860A1 (de) * 2007-12-11 2009-06-17 Inventio Ag Aufzugssystem mit vertikal und horizontal verfahrbaren Aufzugkabinen
CN101875465A (zh) * 2009-04-28 2010-11-03 河南理工大学 一种无绳循环多轿厢电梯及其循环系统
CN103130069A (zh) * 2011-11-22 2013-06-05 常州市福驰电动车辆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轿厢链式循环电梯-楼梯复合垂直交通系统
WO2013139616A1 (de) * 2012-03-20 2013-09-26 Inventio Ag Fangvorrichtung in einer aufzugsanlage
CN106163963A (zh) * 2014-03-28 2016-11-23 蒂森克虏伯电梯股份公司 电梯系统
DE102015218025A1 (de) * 2015-09-18 2017-03-23 Thyssenkrupp Ag Aufzugsystem
JP2016121021A (ja) * 2016-03-01 2016-07-07 行宏 宮川 ネットワークエレベータ
CN106115433A (zh) * 2016-08-19 2016-11-16 钟文沁 一种循环式垂直升降电梯轨道系统及具有其的电梯系统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KARL-OTTO SCHOELLKOPF等: "在垂直和水平两个维度实现――高效乘客运输的新方法", 《世界建筑导报》 *
王超宇等: "循环升降电梯的创新设计和调度方法研究", 《机械设计与制造》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603289B2 (en) 2023-03-14
WO2018234273A1 (de) 2018-12-27
CN110831881B (zh) 2022-03-22
US20200131001A1 (en) 2020-04-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831881B (zh) 用于电梯系统中旋转平台的支撑装置
CN107207212B (zh) 电梯系统轨道
US8056484B2 (en) Vehicle with anti-roll devices
US8261671B2 (en) Bogie lateral movement-limiting system
US8590459B2 (en) Bogie for variable rail gauge and changing station of the rail gauge
CN102040139A (zh) 带增力式钳式制动器的直驱式提升机
CN114144374B (zh) 多轿厢无缆电梯系统
CN113692390B (zh) 电梯系统
KR20140026621A (ko) 철도 차량용 조타 대차
CN103443358A (zh) 尤其用于电动地面输送系统的轨道系统
CA2848797C (en) Cable transportation system bogie, and cable transportation system comprising such a bogie
EP3725637B1 (en) Bogie and self-adaptive rotary arm positioning device thereof
JP2000153987A (ja) 橋形クレ―ン
JP2007513030A5 (zh)
CN109071169B (zh) 用于电梯系统的引导装置
CN113242837B (zh) 具有脱轨保护件的电梯设备
CN211075896U (zh) 具有第一车厢和至少一个另外的第二车厢的轨道车辆
CN111989281A (zh) 具有开槽中空导体装置的电梯系统
CN113272239A (zh) 电梯系统
CN109204344B (zh) 用于驱动道岔梁运动的台车组件及轨道组件
JP6547966B2 (ja) イコライザ機構を備えた台車における支点軸受け部の摩耗抑制構造
US20230024195A1 (en) Switch Arrangement for a Track-Borne Vehicle
US20220089410A1 (en) Elevator system
CN211395364U (zh) 一种用于爬坡桥梁检查车的多向活动连接机构
TW202224981A (zh) 用於磁浮列車的懸浮框、車輛、軌道組和磁浮列車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CP03 Change of name, title or address

Address after: Dusseldorf

Patentee after: ThyssenKrupp Elevator innovation and Operation Co.,Ltd.

Patentee after: ThyssenKrupp AG

Address before: essen

Patentee before: THYSSENKRUPP ELEVATOR AG

Patentee before: ThyssenKrupp AG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0516

Address after: Dusseldorf

Patentee after: ThyssenKrupp Elevator innovation and Operation Co.,Ltd.

Address before: Dusseldorf

Patentee before: ThyssenKrupp Elevator innovation and Operation Co.,Ltd.

Patentee before: ThyssenKrupp 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