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808490A - 电连接器组件 - Google Patents

电连接器组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808490A
CN110808490A CN201810883719.2A CN201810883719A CN110808490A CN 110808490 A CN110808490 A CN 110808490A CN 201810883719 A CN201810883719 A CN 201810883719A CN 110808490 A CN110808490 A CN 11080849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tacts
connector assembly
circuit board
terminals
electrical connecto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883719.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808490B (zh
Inventor
庄顺荣
朱科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td
Original Assignee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td filed Critical Foxconn Interconnect Technology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883719.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808490B/zh
Priority to TW108127773A priority patent/TWI821352B/zh
Publication of CN11080849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0849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80849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80849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6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specially adapted for high-frequency, e.g. structures providing an impedance match or phase match
    • H01R13/6461Means for preventing cross-talk
    • H01R13/6471Means for preventing cross-talk by special arrangement of ground and signal conductors, e.g. GSGS [Ground-Signal-Ground-Signal]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2/00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e.g. printed circuit boards [PCB],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e.g. terminal strips, terminal blocks; Coupling 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Terminals specially adapted for contact with, or insertion into, printed circuits, flat or ribbon cables, or like generally planar structures
    • H01R12/70Coupling devices
    • H01R12/71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 H01R12/712Coupling devices for rigid printing circuits or like structures co-operating with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or with a coupling device exclusively provided on the surface of the printed circuit
    • H01R12/716Coupling device provided on the PCB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02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0Securing contact members in or to a base or case; Insulating of contact member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02Bases; Cases composed of different piece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46Bases; Cases
    • H01R13/516Means for holding or embracing insulating body, e.g. casing, hoods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48Protective earth or shield arrangements on coupling devices, e.g. anti-static shielding  
    • H01R13/658High frequency shielding arrangements, e.g. against EMI [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or EMP [Electro-Magnetic Pulse]
    • H01R13/6581Shield structure
    • HELECTRICITY
    • H01ELECTRIC ELEMENTS
    • H01RELECTRICALLY-CONDUCTIVE CONNECTIONS; STRUCTURAL ASSOCIATIONS OF A PLURALITY OF MUTUALLY-INSULATED ELECTRICAL CONNECTING ELEMENTS; COUPLING DEVICES; CURRENT COLLECTORS
    • H01R13/00Details of coupling devices of the kinds covered by groups H01R12/70 or H01R24/00 - H01R33/00
    • H01R13/66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 H01R13/665Structural association with built-in electrical component with built-in electronic circuit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Details Of Connecting Devices For Male And Female Coupling (AREA)
  • Coupling Device And Connection With Printed Circuit (AREA)
  • Connector Housings Or Holding Contact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包括第一电路板、固持于电路板上的第一连接器和若干线缆、及固持于第一电路板外的金属外壳,第一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绝缘本体内的若干第一端子及遮蔽壳体,各线缆包括位于中心位置的且固持于第一电路板的线芯及包围在线芯外的屏蔽层,金属外壳包括第一板体部及与第一板体部相对的第二板体部,第一板体部与第二板体部之间形成有收容第一电路板及第一连接器的收容空间,第一板体部具有供第一连接器穿过且露出于遮蔽壳体外的开口,电连接器组件进一步包括搭接部,搭接部电性连接于屏蔽层和第一电路板,线缆与第一端子之间非直接连接,从而保护第一端子不会被线缆拉拽而受损。

Description

电连接器组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有关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尤其是指一种可传输多组信号的电连接器组件。
【背景技术】
在现有技术中,同轴连接器通常具有一个端子组,只能传输单一信号,应用具有局限性,于是请参照中国台湾公开的第TW201405980A号发明专利,其公开的同轴连接器相对于通常的同轴连接器具有两对端子组以满足多组信号传输的需求,但是前案中两对端子组相邻且之间未设置屏蔽结构,在传输高频信号时,两对端子组之间容易出现信号干扰而影响信号的稳定性,不利于高频信号传输,并且前案中的线缆直接与端子焊接,当线缆受到拉扯时容易带动端子,致使端子受损。
因此,确有必要提供一种新的电连接器组件,以克服上述缺陷。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可传输多组信号,具有较好的信号屏蔽抗干扰及结构强度好的优点。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电连接器组件,所述电连接器组件包括第一电路板、固持于所述电路板上的第一连接器和若干线缆、及固持于所述第一电路板外的金属外壳,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若干第一端子及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外的遮蔽壳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座、自所述基座向上突伸形成的对接凸部,各所述线缆包括位于中心位置的且固持于所述第一电路板的线芯及包围在所述线芯外的屏蔽层,所述金属外壳包括第一板体部及与所述第一板体部相对的第二板体部,所述第一板体部与所述第二板体部之间形成有收容所述所述第一电路板及第一连接器的收容空间,所述第一板体部具有供所述第一连接器穿过且露出于所述遮蔽壳体外的开口,所述电连接器组件进一步包括搭接部,所述搭接部电性连接于所述屏蔽层和第一电路板。
进一步的,本发明电连接器组件的所述第一电路板包括第一表面及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电路板的后端向前凹设有一缺口,所述搭接部悬设于所述缺口内,所述搭接部包括基板、自所述基板两侧向上弯折形成的两个外挂部及自所述基板前端边缘向上弯折形成的若干接触脚,所述若干线缆的屏蔽层均固持于所述基板表面,所述两个外挂部及若干接触脚固持于所述第一电路板的第一表面,所述若干第一端子包括若干信号端子及若干接地端子,所述若干接地端子、遮蔽壳体及金属外壳通过所述第一电路板及搭接部与所述线缆的屏蔽层电性连接。
进一步的,本发明电连接器组件的所述若干线缆与所述若干信号端子对应设置,所述第一电路板包括第一表面及位于所述第一表面的供所述若干信号端子与所述若干线缆的线芯电性连接的若干第一触点,所述若干第一触点在所述第一表面呈前后两排设置,所述若干信号端子对应电性连接于靠前一排的第一触点,所述若干线缆的线芯对应电性连接于靠后一排的第一触点。
进一步的,本发明电连接器组件的所述第一电路板进一步包括位于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的若干第二触点,位于所述第一表面的若干第二触点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表面的横向两侧、相邻两个第一触点之间及围绕靠前一排的第一触点周围的位置,位于所述第二表面的若干第二触点分别位于所述第二表面的两侧的位置,相邻的两个所述信号端子之间设置有接地端子,所述接地端子、遮蔽壳体及搭接部的两个外挂部及若干接触脚均对应电性连接于位于所述第一表面的若干第二触点,所述金属外壳对应电性连接于位于所述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的所述若干第二触点。
进一步的,本发明电连接器组件的所述搭接部的两个外挂部分别电性连接于位于第一表面两侧后端的两个第二触点,所述若干接触脚分别电性连接于靠后一排的第一触点之间的第二触点。
进一步的,本发明电连接器组件的所述绝缘本体进一步包括自所述基座横向两侧向上突伸的两个侧部,所述若干第一端子横向排列为一排设置,所述各所述第一端子包括埋设于所述基座内的固持部、自所述固持部一端向上弯折形成呈“n”状的且露出于所述对接凸部的接触部及自所述固持部另一端延伸出所述基座的焊接部,所述信号端子的焊接部分别电性连接于靠前一排的第一触点,所述接地端子的焊接部分别电性连接于靠前一排的第一触点中相邻两个第一触点之间的第二触点,所述遮蔽壳体包括位于横向两侧的两个短壁、位于前后方向的连接所述两个短壁的两个长壁及自各所述长壁下缘弯折延伸形成的若干第一接地部,所述短壁包覆于所述侧壁,所述长壁固持于所述基座的上表面,所述若干第一接地部部分埋设于所述基座内,部分露出于所述基座,所述若干第一接地脚分别电性连接于围绕靠前一排的第一触点周围的第二触点。
进一步的,本发明电连接器组件的所述第一板体部包括位于所述开口后方的且向外凸设的突板部,所述突板部的两侧设置有向所述第二板体部延伸形成的侧部及自所述侧部末端横向弯折延伸的外延部,所述外延部与所述开口的横向两侧的边缘位于同一水平面内,所述第二板体部包括平板部及位于所述平板部两侧弯折延伸的压接部,所述压接部夹持于所述开口的横向两侧边缘及所述外延部,所述第一板体部的开口的横向两侧边缘及所述外延部分别电性连接于位于所述第一表面两侧的第二触点,所述平板部的两侧包括向所述收容空间内突伸的若干凸部,所述若干凸部分别电性连接于位于所述第二表面两侧的第二触点。
进一步的,本发明电连接器组件的所述电连接器组件进一步包括一绝缘件,所述绝缘件包裹所述若干线缆的线芯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的靠后一排的第一触点的电性连接处,所述绝缘件、线缆所述若干线缆的线芯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的靠后一排的第一触点的电性连接处位于所述突板部与所述平板部之间。
进一步的,本发明电连接器组件的所述突板部的后端弯折延伸有若干第一夹持部,所述平板部的后端弯折延伸形成有若干第二夹持部,各所述第二夹持部对应抵持于所述各第一夹持部的后端,相邻两个第一夹持部及相邻两个第二夹持部之间共同形成有供所述线缆穿过的穿孔,所述线缆与相连的两个第一夹持部及相邻两个第二夹持部之间过盈配合。
进一步的,本发明提供一种与所述电连接器组件对接的对接连接器组件,所述对接连接器组件包括第二电路板及固持于所述第二电路板上的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绝缘体、固持于所述绝缘体的与所述若干第一端子对应设置的若干第二端子及固持于所述绝缘体外的金属壳体,所述绝缘体包括基部、自所述基部向上突伸的具有对接槽的环形对接壁,各所述第二端子包括固持于所述绝缘体内的固定部、自所述固定部一端延伸以悬设于所述对接槽内的呈“u”状的对接部及自所述固定部另一端延伸出所述基部的焊接脚,所述金属壳体包括包覆于所述环形对接壁外的框体及位于所述框体下缘弯折形成的若干第二接地脚,所述电连接器组件的对接凸部与所述遮蔽壳体之间形成有第一空间,在所述电连接器组件与所述对接连接器组件对接时,所述对接凸部插配于所述对接槽以令所述若干第一端子与若干第二端子电性连接,所述环形对接壁及框部整体插配于所述第一空间内,所述框部的外侧表面与所述遮蔽壳体的内侧表面相抵持。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电连接器具有如下有益效果:由于所述电连接器组件的第一连接器与所述线缆之间通过第一电路板电性连接,所述线缆与所述第一端子之间非直接连接,从而保护第一端子不会被所述线缆拉拽而受损;更由于所述第一端子中的相邻两个信号端子之间设置有接地端子,可以有效防止两个信号端子之间的信号干扰;更由于所述第一端子被所述遮蔽壳体围设,所述第一电路板及线缆与所述第一电路板连接处均被所述金属外壳包裹,从而使所述电连接器组件的传输信号的各部件均有屏蔽保护,有利于传输高频信号的稳定性。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电连接器组件与对接连接器组件对接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2是本发明电连接器组件与对接连接器组件对接时的侧视图;
图3是本发明电连接器组件的对接连接器组件的立体示意图;
图4是本发明电连接器组件的电连接器组件与对接连接器组件分离时的立体示意图;
图5是本发明电连接器组件的电连接器组件的仰视图;
图6是本发明电连接器组件的电连接器组件的第一电路板、第一连接器、搭接部及线缆的立体示意图;
图7是本发明电连接器组件的电连接器组件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8是图7自另一方向看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9是本发明电连接器组件的电连接器组件的第一电路板的第一表面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电连接器组件的电连接器组件的第一电路板、第一电路板及搭接部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11是本发明电连接器组件的电连接器组件的第一电路板、第一电路板、搭接部及线缆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12是本发明电连接器组件的电连接器组件的第一电路板、第一电路板、
搭接部、线缆及绝缘件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13是本发明电连接器组件的电连接器组件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图14是本发明电连接器组件的电连接器组件的部分立体分解图。
【主要组件符号说明】
电连接器组件 100 第一连接器 1
绝缘本体 10 基座 11
对接凸部 12 侧壁 13
第一端子 21 接触部 211
焊接部 212 遮蔽壳体 3
短壁 31 长壁 32
第一接地部 33 搭接部 4
基板 41 外挂部 42
接触脚 43 金属外壳 5
第一板体部 51 开口 511
突板部 512 侧部 513
外延部 514 第一夹持部 515
第二板体部 52 平板部 521
凸部 522 压接部 523
第二夹持部 524 穿孔 53
线缆、信号线缆 6 线芯 61
屏蔽层 62 外绝缘层 63
绝缘件 7 对接连接器组件 101
第二连接器 102 绝缘体 8
基部 81 环形对接壁 82
对接槽 821 第二端子 22
对接部 221 焊接脚 222
金属壳体 9 框体 91
第二接地部 92 信号端子 S
接地端子 G 第一电路板 200
缺口 201 第一表面 202
第二表面 203 第一触点 x
第二触点 y 第二电路板 300
第一空间 400
如下具体实施方式将结合上述附图进一步说明本发明。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图1至图14介绍本发明电连接器组合100及与所述电连接器组合100对接的对接连接器组合101的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照图1至图14所示,本发明的方向界定均以图1为准,界定所述电连接器组合100与对接连接器组合101的对接方向为上下方向,垂直于上下方向的横方向及垂直于上下方向及横方向的前后方向,在图1中的线缆6位于电连接器组件100整体的后端。
请参照图1、图2、图4至图14所示,所述电连接器组合100包括第一电路板300、与所述第一电路板300电性连接的第一连接器1和若干线缆6、固持于所述第一电路板300上的且包覆所述若干线缆6的绝缘件7、固持于所述第一电路板300的搭接部4及套设于所述第一电路板300外的金属外壳5。
请参照图4至图14所示,在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连接器1包括绝缘本体10、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10内的十个第一端子21及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10外的遮蔽壳体3。
所述绝缘本体10包括基座11、自所述基座11向上突伸形成的对接凸部12及自所述基座11两侧向上突伸形成的两个侧壁13。
各所述第一端子21包括埋设于所述基座11内的固持部(未图示)、自所述固持部(未图示)一端向上弯折形成的呈“n”状的且露出所述对接凸部12的接触部211及自所述固持部(未图示)另一端延伸出所述基座11的焊接部212。所述第一端子21呈横向一排排列设置。
在本发明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如图6所示,所述十个第一端子21中包括四个信号端子S及六个接地端子G。较佳的排列方式为四个信号端子S中的两个信号端子S位于十个第一端子21的最外两侧,最外两侧的信号端子S之间设置有另外两个信号端子S,并且相邻的两个信号端子S之间分别设置有两个接地端子G,即例如:一个信号端子S、两个接地端子G、一个信号端子S、两个接地端子G、一个信号端子S、两个接地端子G及一个信号端子S的排列方式。
所述遮蔽壳体3为金属材质制成且呈一框件。所述遮蔽壳体3包括位于横向两侧的两个短壁31及位于前后两侧的且连接两个短壁31的两个长壁32。各所述短壁31至少包覆所述侧壁13的内侧表面、前后外侧表面及上侧外表面。所述长壁32固持于所述基座11的上表面。靠前的所述长壁32的下缘弯折延伸形成有三个第一接地部33。靠后的所述长壁32的下缘弯折延伸形成有两个第一接地部33。
所述若干线缆6为与所述第一端子21中的四个信号端子S对应设置的四根信号线缆6。各所述信号线缆6包括位于中心位置的线芯61、包裹所述线芯61的内绝缘层(未标号)、包裹所述内绝缘层(未标号)的屏蔽层62及包裹所述屏蔽层62的外绝缘层63。
所述搭接部4为金属材质制成。所述搭接部4包括基板41、自所述基板41两侧向上弯折形成的两个外挂部42及自所述基板41前端边缘向上弯折形成的三个接触脚43。
请参照图9及图10所示,所述第一电路板200的后端向前凹设形成有一缺口201。所述第一电路板200包括第一表面202及与所述第一表面202相对的第二表面203。所述第一表面202包括供所述四个信号端子S与四根信号线缆6电性连接器的共八个第一触点x。所述八个第一触点x在所述第一表面202呈前后两排的各四个第一触点x。所述第一表面202和第二表面203均设置有若干第二触点y。所述若干第二触点y在第一表面202包括分别位于靠前一排的四个第一触点x中的相邻两个第一触点x之间的两个第二触点y、分别位于靠后一排的四个第一触点x中的相邻两个第一触点x之间的一个第二触点y、位于所述第一表面202横向两侧的均匀分布的六个第二触点y及围绕靠前一排的第一触点x周围的均匀分布的五个第二触点y。所述若干第二触点y在所述第二表面203的横向两侧的均匀分布的四个第二触点y。位于所述第一表面202及第二表面203上的第二触点y为二十四个。
所述金属外壳5包括第一板体部51及与所述第一板体部51相对且位于所述第一板体部51上方的第二板体部52。所述第一板体部51与所述第二板体部52之间形成有用于收容所述第一电路板200、第一连接器1及绝缘件7的收容空间500。所述第一板体部51包括一开口511及位于所述开口511后方的突板部512。所述突板部512在前后方向上自所述开口511后边缘一端向外凸设。所述突板部512的两侧设置有向所述第二板体部52延伸形成的侧部513及自所述侧部513末端横向弯折延伸的外延部514。所述外延部514与所述开口511的横向两侧的边缘位于同一水平面内。所述突板部512的后端弯折延伸形成有五个第一夹持部515。所述第二板体部52包括平板部521及位于所述平板部521两侧的向所述第一板体部51弯折延伸形成的压接部523。所述平板部521的横向两侧包括向所述收容空间500内突伸的凸部522及自所述平板部521的后端弯折延伸形成的五个第二夹持部524。所述五个第二夹持部524与所述五个第一夹持部515对应设置。各所述第二夹持部524抵持于各所述第一夹持部515的后端面。相邻两个第一夹持部515及相邻两个第二夹持部524之间共同形成有一个穿孔53。所述金属外壳5的第一板体部51及第二板体部52可以使分体设置,也可以是所述第二板体部52自所述第一板体部51的前端弯折形成的一体式,在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一板体部51与所述第二板体部52为分体设置。故,所述第二板体部52的平板部521的前端亦设置有夹持于所述第一板体部51的开口511的前端边缘的压接部523。
在本发明的电连接器组件100中,所述第一连接器1的绝缘本体10与所述第一端子21及遮蔽壳体3一体注塑成型为一体。所述各所述第一端子21的接触部211露出于所述对接凸部12。所述对接凸部12与所述遮蔽壳体3的内侧表面之间形成有第一空间400。如图10及图11所示,所述第一连接器1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一电路板200的第一表面202。所述四个信号端子S分别电性连接于靠前一排的四个第一触点x。所述六个接地端子G分别电性连接于位于靠前一排的四个第一触点x中的相邻两个第一触点x之间的两个第二触点y。所述遮蔽壳体3的两个长壁32的共五个第一接地部33分别电性连接于围绕靠前一排的四个第一触点x周围的五个第二触点y。
如图10至图13所示,所述搭接部4悬设于所述缺口201内。所述搭接部4的两个外挂部42分别电性连接于位于所述第一表面202横向两侧靠后的两个第二触点y。所述搭接部4的三个接触脚43分别电性连接于位于所述第一表面202的靠后一排的四个第一触点x中的相邻两个第一触点x之间的一个第二触点y。所述四根信号线缆6的线芯61分别电性连接于靠后一排的四个第一触点x。所述四根信号线缆6的屏蔽层62抵接于所述搭接部4的基板41的上表面从而使各第二触点y与所述四根信号线缆6的屏蔽层62接地电连接。所述绝缘件7包覆所述四根信号线缆6的线芯61、搭接部4的三个接触脚43及位于第一表面202的靠后一排的四个第一触点x及位于该些第一触点x中相邻两个第一触点x之间的第二触点y,从而增强焊接稳定性及防止短路。
请参阅图13及图14所示,所述第一板体部51安装于所述第一电路板200的第一表面202。所述第一连接器1部分穿过所述开口511以与对接连接器组件101的第二连接器102对接。所述突板部512包覆所述第一电路板200的后端、所述四根信号线缆6、搭接部4及绝缘件7。所述开口511的横向两侧边缘及所述外延部514分别电性连接于位于所述第一表面202的横向两侧靠前的四个第二触点y。所述第二板体部52安装于所述第一电路板200的第二表面203。所述平板部521的两侧的压接部523夹持于所述开口511的横向两侧边缘及所述外延部514以将整体固定。所述第一电路板200的后端、所述四根信号线缆6、搭接部4及绝缘件7位于所述突板部512及第二板体部52之间。所述平板部521的两侧的凸部522分别电性连接于位于所述第二表面203的两侧的第二触点y。所述四根信号线缆6分别穿过所述金属外壳5后端的穿孔53。所述四根信号线缆6的外绝缘层63分别与相邻的两个第一夹持部515及相邻的两个第二夹持部524过盈配合以固定所述四根信号线缆6。
所述电连接器组件100的四个信号端子S及四根信号线缆6的线芯61通过第一触点x电性连接以传输信号。所述六个接地端子G、遮蔽壳体3及金属外壳5通过第二触点y和搭接部4与所述四根信号线缆6的屏蔽层62接地电连接而具有屏蔽信号的作用。
请参阅图3所示,所述对接连接器组件101包括第二电路板300及电性连接于所述第二电路板300上的第二连接器102。所述第二连接器102包括绝缘体8、固持于所述绝缘体8的与所述十个第一端子21对应设置的十个第二端子22及固持于所述绝缘体8外的金属壳体9。
所述绝缘体8包括基部81、自所述基部81向上突伸的具有对接槽821的环形对接壁82。
所述十个第二端子22的排列方式与所述十个第一端子21相同。各所述第二端子22包括固持于所述绝缘体8内的固定部(未图示)、自所述固定部(未图示)一端延伸以悬设于所述对接槽821内的呈“u”状的对接部221及自所述固定部(未图示)另一端延伸出所述基部81的焊接脚222。
所述金属壳体5包括包覆于所述环形对接壁82外的框体91及位于所述框体91下缘弯折形成的第二接地脚92。
所述绝缘体8与所述金属壳体5一体注塑成型为一体。所述十个第二端子22插设于所述绝缘体8内。
在所述电连接器组件100与所述对接连接器组件101对接时,所述对接凸部12插配于所述对接槽821以令所述十个第一端子21与十个第二端子22电性连接,所述环形对接壁82及框体91整体插配于所述第一空间400内,所述框体91的外侧表面与所述遮蔽壳体3的内侧表面相抵持。
由于所述电连接器组件100的第一连接器1与所述线缆6之间通过第一电路板200电性连接,所述线缆6与所述第一端子21之间非直接连接,从而保护第一端子21不会被所述线缆6拉拽而受损。更由于采用搭接部4将线缆6的屏蔽层62接地电性连接,所述搭接部4的各接触脚43分别位于相邻两个所述信号线缆6的线芯61与第一电路板200的连接处之间起到屏蔽作用,可以有效防止相邻两个信号线缆6的线芯61之间的信号干扰。更由于所述第一端子21中的相邻两个信号端子S之间设置有两个接地端子G,可以有效防止两个信号端子S之间的信号干扰。更由于所述电连接器组件100的金属外壳5可以保护位于所述收容空间500内的各部件不受外界冲击而损坏,且由于所述金属外壳5与所述信号线缆6的屏蔽层62接地电连接而具有较好的屏蔽功能。更由于在电连接器组件100与对接连接器组件101对接时,所述遮蔽壳体3与所述金属壳体9扣合以将所述第一端子21和第二端子22围设其中,致使本发明电连接器组件100整体不仅具有较强的结构稳定性,更具有更强的防止外界信号干扰和各部件之间的抗干扰能力,有利于传输信号的稳定性,尤其是传输高频信号的稳定性。
以上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方式,在其他优选方案中,所述电连接器组件100的第一连接器1和所述对接连接器组件101的第二连接器102可以对换,同样可以达到本发明的发明目的。所述第一端子21和第二端子22的端子数量可以增加或减少,仅需遵循相邻两个信号端子S之间设置有接地端子G即可。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部分实施方式,不是全部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通过阅读本发明说明书而对本发明技术方案采取的任何等效的变化,均为本发明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10)

1.一种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组件包括第一电路板、固持于所述电路板上的第一连接器和若干线缆、及固持于所述第一电路板外的金属外壳,所述第一连接器包括绝缘本体、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内的若干第一端子及固持于所述绝缘本体外的遮蔽壳体,所述绝缘本体包括基座、自所述基座向上突伸形成的对接凸部,各所述线缆包括位于中心位置的且固持于所述第一电路板的线芯及包围在所述线芯外的屏蔽层,所述金属外壳包括第一板体部及与所述第一板体部相对的第二板体部,所述第一板体部与所述第二板体部之间形成有收容所述所述第一电路板及第一连接器的收容空间,所述第一板体部具有供所述第一连接器穿过且露出于所述遮蔽壳体外的开口,所述电连接器组件进一步包括搭接部,所述搭接部电性连接于所述屏蔽层和第一电路板。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路板包括第一表面及与所述第一表面相对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一电路板的后端向前凹设有一缺口,所述搭接部悬设于所述缺口内,所述搭接部包括基板、自所述基板两侧向上弯折形成的两个外挂部及自所述基板前端边缘向上弯折形成的若干接触脚,所述若干线缆的屏蔽层均固持于所述基板表面,所述两个外挂部及若干接触脚固持于所述第一电路板的第一表面,所述若干第一端子包括若干信号端子及若干接地端子,所述若干接地端子、遮蔽壳体及金属外壳通过所述第一电路板及搭接部与所述线缆的屏蔽层电性连接。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若干线缆与所述若干信号端子对应设置,所述第一电路板包括第一表面及位于所述第一表面的供所述若干信号端子与所述若干线缆的线芯电性连接的若干第一触点,所述若干第一触点在所述第一表面呈前后两排设置,所述若干信号端子对应电性连接于靠前一排的第一触点,所述若干线缆的线芯对应电性连接于靠后一排的第一触点。
4.如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路板进一步包括位于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的若干第二触点,位于所述第一表面的若干第二触点分别位于所述第一表面的横向两侧、相邻两个第一触点之间及围绕靠前一排的第一触点周围的位置,位于所述第二表面的若干第二触点分别位于所述第二表面的两侧的位置,相邻的两个所述信号端子之间设置有接地端子,所述接地端子、遮蔽壳体及搭接部的两个外挂部及若干接触脚均对应电性连接于位于所述第一表面的若干第二触点,所述金属外壳对应电性连接于位于所述第一表面及第二表面的所述若干第二触点。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搭接部的两个外挂部分别电性连接于位于第一表面两侧后端的两个第二触点,所述若干接触脚分别电性连接于靠后一排的第一触点之间的第二触点。
6.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绝缘本体进一步包括自所述基座横向两侧向上突伸的两个侧部,所述若干第一端子横向排列为一排设置,所述各所述第一端子包括埋设于所述基座内的固持部、自所述固持部一端向上弯折形成呈“n”状的且露出于所述对接凸部的接触部及自所述固持部另一端延伸出所述基座的焊接部,所述信号端子的焊接部分别电性连接于靠前一排的第一触点,所述接地端子的焊接部分别电性连接于靠前一排的第一触点中相邻两个第一触点之间的第二触点,所述遮蔽壳体包括位于横向两侧的两个短壁、位于前后方向的连接所述两个短壁的两个长壁及自各所述长壁下缘弯折延伸形成的若干第一接地部,所述短壁包覆于所述侧壁,所述长壁固持于所述基座的上表面,所述若干第一接地部部分埋设于所述基座内,部分露出于所述基座,所述若干第一接地脚分别电性连接于围绕靠前一排的第一触点周围的第二触点。
7.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板体部包括位于所述开口后方的且向外凸设的突板部,所述突板部的两侧设置有向所述第二板体部延伸形成的侧部及自所述侧部末端横向弯折延伸的外延部,所述外延部与所述开口的横向两侧的边缘位于同一水平面内,所述第二板体部包括平板部及位于所述平板部两侧弯折延伸的压接部,所述压接部夹持于所述开口的横向两侧边缘及所述外延部,所述第一板体部的开口的横向两侧边缘及所述外延部分别电性连接于位于所述第一表面两侧的第二触点,所述平板部的两侧包括向所述收容空间内突伸的若干凸部,所述若干凸部分别电性连接于位于所述第二表面两侧的第二触点。
8.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电连接器组件进一步包括一绝缘件,所述绝缘件包裹所述若干线缆的线芯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的靠后一排的第一触点的电性连接处,所述绝缘件、线缆所述若干线缆的线芯与所述第一电路板的靠后一排的第一触点的电性连接处位于所述突板部与所述平板部之间。
9.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突板部的后端弯折延伸有若干第一夹持部,所述平板部的后端弯折延伸形成有若干第二夹持部,各所述第二夹持部对应抵持于所述各第一夹持部的后端,相邻两个第一夹持部及相邻两个第二夹持部之间共同形成有供所述线缆穿过的穿孔,所述线缆与相连的两个第一夹持部及相邻两个第二夹持部之间过盈配合。
10.一种与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连接器组件对接的对接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对接连接器组件包括第二电路板及固持于所述第二电路板上的第二连接器,所述第二连接器包括绝缘体、固持于所述绝缘体的与所述若干第一端子对应设置的若干第二端子及固持于所述绝缘体外的金属壳体,所述绝缘体包括基部、自所述基部向上突伸的具有对接槽的环形对接壁,各所述第二端子包括固持于所述绝缘体内的固定部、自所述固定部一端延伸以悬设于所述对接槽内的呈“u”状的对接部及自所述固定部另一端延伸出所述基部的焊接脚,所述金属壳体包括包覆于所述环形对接壁外的框体及位于所述框体下缘弯折形成的若干第二接地脚,所述电连接器组件的对接凸部与所述遮蔽壳体之间形成有第一空间,在所述电连接器组件与所述对接连接器组件对接时,所述对接凸部插配于所述对接槽以令所述若干第一端子与若干第二端子电性连接,所述环形对接壁及框部整体插配于所述第一空间内,所述框部的外侧表面与所述遮蔽壳体的内侧表面相抵持。
CN201810883719.2A 2018-08-06 2018-08-06 电连接器组件 Active CN11080849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83719.2A CN110808490B (zh) 2018-08-06 2018-08-06 电连接器组件
TW108127773A TWI821352B (zh) 2018-08-06 2019-08-05 電連接器組件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83719.2A CN110808490B (zh) 2018-08-06 2018-08-06 电连接器组件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808490A true CN110808490A (zh) 2020-02-18
CN110808490B CN110808490B (zh) 2022-06-24

Family

ID=6948694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883719.2A Active CN110808490B (zh) 2018-08-06 2018-08-06 电连接器组件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0808490B (zh)
TW (1) TWI821352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72401A (zh) * 2020-10-09 2020-12-11 东莞立讯技术有限公司 端子结构和电连接器
US11749947B2 (en) 2020-10-09 2023-09-05 Dongguan Luxshare Technologies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ground terminals and shielding ground terminals around signal terminals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229483B1 (ko) * 2020-11-17 2021-03-17 신종천 신호 전송 커넥터
TWI769682B (zh) * 2021-01-28 2022-07-01 佳必琪國際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電磁屏蔽功能的電連接器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00947Y (zh) * 2003-02-12 2004-01-21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07196074A (zh) * 2017-06-30 2017-09-2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接地件、通用串行总线插头、电子器件及其焊接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889243B2 (ja) * 2005-06-09 2012-03-07 モレックス インコーポレイテド コネクタ装置
CN101826683B (zh) * 2009-03-03 2012-07-18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JP6542198B2 (ja) * 2014-03-20 2019-07-10 オリンパス株式会社 ケーブル接続構造および内視鏡装置
US9373915B1 (en) * 2015-03-04 2016-06-21 Molex, Llc Ground shield for circuit board terminations
CN107681349B (zh) * 2016-08-01 2020-06-02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电连接器
CN108155497B (zh) * 2017-12-04 2020-05-15 昆山杰顺通精密组件有限公司 板对板型射频插头、插座及其连接器组件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600947Y (zh) * 2003-02-12 2004-01-21 富士康(昆山)电脑接插件有限公司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07196074A (zh) * 2017-06-30 2017-09-22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接地件、通用串行总线插头、电子器件及其焊接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072401A (zh) * 2020-10-09 2020-12-11 东莞立讯技术有限公司 端子结构和电连接器
CN112072401B (zh) * 2020-10-09 2021-09-14 东莞立讯技术有限公司 端子结构和电连接器
US11664630B2 (en) 2020-10-09 2023-05-30 Dongguan Luxshare Technologies Co., Ltd Terminal assembly and electrical connector
US11749947B2 (en) 2020-10-09 2023-09-05 Dongguan Luxshare Technologies Co., Ltd Electrical connector with ground terminals and shielding ground terminals around signal terminals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TWI821352B (zh) 2023-11-11
CN110808490B (zh) 2022-06-24
TW202017267A (zh) 2020-05-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149215B (zh) 电连接器
KR101294607B1 (ko) 전기커넥터 및 그 조립체
CN110808490B (zh) 电连接器组件
US9680260B2 (en) Cable connector assembly with improved grounding structure
TWI593199B (zh) 電連接器
US8465324B2 (en) Electric connector and electric connector assembly
TWI648917B (zh) 插頭連接器及與之對接的插座連接器
KR20060135964A (ko) 저 인덕턴스 차폐 커넥터
TWI568095B (zh) 插頭連接器
US8033866B2 (en) Receptacle connector having reinforced bracket increasing overall rigidity
CN108963512B (zh) 连接件模组及其制程方法
CN110137726B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CN110994297A (zh) 射频插头
CN111162399A (zh) 板对板插头
CN112397950A (zh) 线缆连接器组件
TWI816850B (zh) 電連接器組件
CN110808493B (zh) 电连接器
CN216450895U (zh) 具有屏蔽及接地功能的电连接器
CN209860167U (zh) 板对板型rf插头
JPH0648773Y2 (ja) 分岐用のレセプタクルコネクタ及びプラグコネクタ
CN111162416A (zh) 板对板插头
CN110970776A (zh) 射频插头
CN211088686U (zh) 射频插头
CN216850614U (zh) 电连接器的对接结构
CN211605587U (zh) 一种高速传输的网络接口连接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