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89462A - 车辆、显示设备及转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车辆、显示设备及转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89462A
CN110789462A CN201911030018.5A CN201911030018A CN110789462A CN 110789462 A CN110789462 A CN 110789462A CN 201911030018 A CN201911030018 A CN 201911030018A CN 110789462 A CN110789462 A CN 11078946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otating
adjusting member
moving
rotating member
adjust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30018.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杨锦章
韦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ycan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GAC NIO New Energy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GAC NIO New Energy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GAC NIO New Energy Automobile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030018.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789462A/zh
Publication of CN11078946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89462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0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2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radio sets, television sets, telephones, or the like; Arrangement of controls thereof
    • B60R11/0229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for radio sets, television sets, telephones, or the like; Arrangement of controls thereof for displays, e.g. cathodic tub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0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011/0001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position
    • B60R2011/0003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position inside the vehicle
    • B60R2011/0005Dashboar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1/00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2011/0042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characterised by mounting means
    • B60R2011/008Adjustable or movable supports
    • B60R2011/0085Adjustable or movable supports with adjustment by rotation in their operational position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Fittings On The Vehicle Exterior For Carrying Loads, And Devices For Holding Or Mounting Articl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辆、显示设备及转动装置,转动装置包括:第一转动件,所述第一转动件设有第一转动部;第二转动件,所述第二转动件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转动部转动连接的第二转动部,使所述第一转动件能够可操作地相对所述第二转动件绕转动轴线转动,且使所述第一转动件能够在不受操作时相对所述第二转动件保持锁止;及第一调节件,所述第一调节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转动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调节件能够沿第一轨迹往复运动,使所述第一转动件相对所述第二转动件绕第一转动轴线转动。当驾驶员的身高发生变化时,所述转动装置使得驾驶员能够清楚的获取显示屏上的内容。

Description

车辆、显示设备及转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制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辆、显示设备及转动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的蓬勃发展,为了进一步提升行车过程中的便利性,通常在仪表板上加设显示设备。利用显示设备的显示屏为驾驶员显示路线以进行导航。传统的显示设备的显示屏固设于仪表板上,当驾驶员的身高发生变化而使得驾驶员的视角相应发生变化时,导致驾驶员无法清楚的获取显示屏上的内容。
发明内容
基于此,提出了一种车辆、显示设备及转动装置,当驾驶员的身高发生变化时,所述转动装置使得驾驶员能够清楚的获取显示屏上的内容;如此,采用所述转动装置的显示设备能够使得驾驶员清楚的获取显示屏上的内容;如此,采用所述显示设备的车辆,使得驾驶员清楚的获取显示屏上的内容。
其技术方案如下:
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转动装置,包括:第一转动件,所述第一转动件设有第一转动部;第二转动件,所述第二转动件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转动部转动连接的第二转动部,使所述第一转动件能够可操作地相对所述第二转动件绕转动轴线转动,且使所述第一转动件能够在不受操作时相对所述第二转动件保持锁止;及第一调节件,所述第一调节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转动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调节件能够沿第一轨迹往复运动,使所述第一转动件相对所述第二转动件绕第一转动轴线转动。
上述实施例的转动装置,使用时,将第一转动件与显示设备的显示屏进行稳定、可靠的连接,将第二转动件与仪表板进行稳定、可靠的连接。当驾驶员或乘客的身高发生变化而使得驾驶员或乘客与显示屏的视角发生变化时,利用第一调节件沿第一轨迹的往复运动,从而使得第一调节件施加相应的作用力至第一转动件上,从而使得第一转动件相对第二转动件绕第一转动轴线发生转动,进而使得显示屏相应绕第一转动轴线发生转动,从而能够调节显示屏相对驾驶员或乘客的角度,从而使得显示屏能够朝向驾驶员或乘客的视角,进而使得驾驶员或乘客能够清楚的获取显示屏上的内容。同时,只需借助第一调节件的移动即可自动使得显示屏发生相应的转动,不需手工操作即可实现显示屏与不同身高的驾驶员或乘客的视野进行匹配适应,简单、方便,用户体验感好。
下面进一步对技术方案进行说明: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转动装置还包括第一移动组件,所述第一调节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移动组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移动组件能够沿第一预设方向往复移动,用于带动所述第一调节件沿第一轨迹往复运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转动装置还包括与所述第一调节件呈夹角设置的第二调节件,所述第二调节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转动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调节件能够沿第二轨迹往复运动,使所述第一转动件相对所述第二转动件绕第二转动轴线转动,其中,所述第二转动轴线与所述第一转动轴线呈夹角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转动装置还包括第二移动组件,所述第二调节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移动组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移动组件能够沿第二预设方向往复移动,用于带动所述第二调节件沿第二轨迹往复运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动部设置为承窝,所述第二转动部设置为球头,所述球头可转动设置于所述承窝内,且所述第一转动件能够相对所述球头锁止于任一转动位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调节件的中心轴线在所述第一转动件上的投影线为第一直线,所述第二调节件的中心轴线在所述第一转动件上的投影线为第二直线,所述第一直线与所述第二直线的交点与所述球头的球心重合或近似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直线与所述第二直线垂直或近似垂直设置。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转动件设置为第一转动板,所述第一转接板的一侧面上设有承台,所述承台设有所述承窝,所述第二转动件设置为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设有所述球头。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移动组件包括第一移动套,所述第一移动套套设于所述第一连杆上,所述第一调节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移动套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移动套能够沿所述第一连杆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转动装置还包括第一驱动齿,沿所述第一连杆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移动套的外壁设有第一齿条,所述第一驱动齿能够与所述第一齿条传动配合。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移动组件包括第二移动套,所述第二移动套套设于所述第一连杆上,所述第二调节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移动套转动连接,所述第二移动套能够沿所述第一连杆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
在其中一个实施例中,转动装置还包括第二驱动齿,沿所述第一连杆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二移动套的外壁设有第二齿条,所述第二驱动齿能够与所述第二齿条传动配合。
另一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设备,包括显示屏及所述的转动装置,所述第一转动件与所述显示屏连接。
上述显示设备,使用时,将第一转动件与显示设备的显示屏进行稳定、可靠的连接,将第二转动件与仪表板或座椅进行稳定、可靠的连接。当驾驶员或乘客的身高发生变化而使得驾驶员或乘客与显示屏的视角发生变化时,利用第一调节件沿第一轨迹的往复运动,从而使得第一调节件施加相应的作用力至第一转动件上,从而使得第一转动件相对第二转动件绕第一转动轴线发生转动,进而使得显示屏相应绕第一转动轴线发生转动,从而能够调节显示屏相对驾驶员或乘客的角度,从而使得显示屏能够朝向驾驶员或乘客的视角,进而使得驾驶员或乘客能够清楚的获取显示屏上的内容。同时,只需借助第一调节件的移动即可自动使得显示屏发生相应的转动,不需手工操作即可实现显示屏与不同身高的驾驶员或乘客的视野进行匹配适应,简单、方便,用户体验感好。同时,灵活的调节显示屏相对驾驶员或乘客的转动角度,还能消除反光对驾驶员或乘客的影响。
再一方面,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所述的转动装置或所述的显示设备。
上述实施例的车辆,使用时,利用转动装置即可实现显示屏与仪表板等两个部件之间的转动连接,使用方便。
附图说明
图1为一个实施例的转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转动装置一视角下的爆炸图;
图3为图1的转动装置另一视角下的爆炸图;
图4为图1的转动装置的第一调节件使第一转动件相对第二转动件转动的示意图;
图5为图1的转动装置的第二调节件使第一转动件相对第二转动件转动的示意图;
图6为图1的转动装置的第一调节件和第二调节件在第一转动件上的投影图;
图7为另一个实施例的转动装置的第一转动件与第二转动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8为一个实施例的显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0、转动装置,20、显示屏,100、第一转动件,101、承窝连接件,102、收紧件,110、第一转动部,111、承台,112、承窝,113、第一阻尼转轴,200、第二转动件,210、第二转动部,211、球头,220、第一连杆,230、第一转动块,231、第二连接孔,310、第一调节件,311、第一直线,320、第一移动套,330、第一齿条,340、第一驱动齿,350、第一电机,410、第二调节件,411、第二直线,420、第二移动套,430、第二齿条,440、第二驱动齿,450、第二电机,500、基座,600、安装柱,700、第一转动条,710、第三转动部,711、第一连接座,712、第一连接孔,720、第四转动部,721、第二阻尼转轴。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应当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方式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限定本发明的保护范围。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设置于”、“固设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元件被称为“固设于”另一个元件,或与另一个元件“固定连接”,它们之间可以是可拆卸固定方式也可以是不可拆卸的固定方式。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转动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上”、“下”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并不表示是唯一的实施方式。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发明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发明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于约束本发明。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及/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
还应当理解的是,在解释元件时,尽管没有明确描述,但元件解释为包括误差范围,该误差范围应当由本领域技术人员所确定的特定值可接受的偏差范围内。例如,“大约”、“近似”或“基本上”可以意味着一个或多个标准偏差内,在此不作限定。
本发明中所述“第一”、“第二”、“第三”等类似用语不代表具体的数量及顺序,仅仅是用于名称的区分。
如图1至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转动装置10,包括:第一转动件100,第一转动件100设有第一转动部110;第二转动件200,第二转动件200设有用于与第一转动部110转动连接的第二转动部210,使第一转动件100能够可操作地相对第二转动件200绕转动轴线转动,且使第一转动件100能够在不受操作时相对第二转动件200保持锁止;及第一调节件310,第一调节件310的一端与第一转动件100转动连接,第一调节件310能够沿第一轨迹往复运动,使第一转动件100相对第二转动件200绕第一转动轴线转动。
上述实施例的转动装置10,为了叙述的方便性,以在车辆的显示设备中的应用场景为例以说明转动装置10的工作原理和工作过程,当然,转动装置10还可以应用在其他的场所,例如车辆内的遮光镜与车身之间也可以利用转动装置10进行连接,太阳能面板与支撑座之间也可以利用转动装置10进行连接,转动装置10可以应用在任意能够满足使用条件的场所或场景。
上述实施例的转动装置10,使用时,采用铆接、卡接等方式将第一转动件100与显示设备的显示屏20进行稳定、可靠的连接,采用铆接或卡接等方式将第二转动件200与仪表板进行稳定、可靠的连接。当驾驶员或乘客的身高发生变化而使得驾驶员或乘客与显示屏20的视角发生变化时,利用第一调节件310沿第一轨迹(未图示)的往复运动,从而使得第一调节件310施加相应的作用力至第一转动件100上,从而使得第一转动件100相对第二转动件200绕第一转动轴线发生转动,进而使得显示屏20相应绕第一转动轴线发生转动(如图8的J方向所示),从而能够调节显示屏20相对驾驶员或乘客的角度,从而使得显示屏20能够朝向驾驶员或乘客的视角,进而使得驾驶员或乘客能够清楚的获取显示屏20上的内容。同时,只需借助第一调节件310的移动即可自动使得显示屏20发生相应的转动,不需手工操作即可实现显示屏20与不同身高的驾驶员或乘客的视野进行匹配适应,简单、方便,用户体验感好。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第一转动件100能够可操作地相对第二转动件200绕转动轴线转动,即当第一转动件100受到相应的外力作用时,能够相对第二转动件200绕相应的转动轴线转动。第一转动件100能够在不受操作时相对第二转动件200保持锁止,即当第一转动件100没有受到外力的加载时,第一转动件100能够相对第二转动件200保持静止。其中,第一转动件100相对第二转接件的锁止,可以通过第一转动部110与第二转动部210的转动摩擦配合的方式实现,例如阻尼转轴与孔配合的形式实现。此时,第一转动件100相对第二转动件200绕阻尼转轴的中心轴线转动。为了提升锁止效果,还可以在阻尼轴的外壁上套设阻尼轴套,从而增强锁止时的摩擦力。第一调节件310与第一转动件100的转动连接,可以通过铰接、转轴配合或十字销连接的方式实现,只需满足能够使得第一调节件310能够将相应的作用力传递至第一转动件100而使得第一转动件100相对第二转动件200绕相应的转动轴线转动即可。第一调节件310可以设置为调节杆、调节棒形状,只需满足能够沿第一轨迹运动时施加相应的作用力至第一转动件100而使得第一转动件100相对第二转动件200绕第一转动轴线转动即可。
第一调节件310使第一转动件100相对第二转动件200绕第一转动轴线转动(如图4的C方向所示),可以是推动的形式以施加推力(如图4的F1力所示)至第一转动件100而使得第一转动件100相对第二转动件200转动,也可以是拉动的形式以施加拉力(如图4的F2力所示)至第一转动件100而使得第一转动件100相对第二转动件200转动,只需满足能够使得第一转动件100相对第二转动件200绕第二转动轴线转动即可。
在一个实施例中,转动装置10还包括第一移动组件,第一调节件310的另一端与第一移动组件转动连接,第一移动组件能够沿第一预设方向(如图4的A方向所示)往复移动,用于带动第一调节件310沿第一轨迹往复运动。如此,第一移动组件沿第一预设方向往复移动时,即可带动第一调节件310沿第一轨迹往复运动,进而使得第一调节件310施加相应的作用力至第一转动件100上,从而使得第一转动件100相对第二转动件200绕第一转动轴线发生转动,进而使得显示屏20相应绕第一转动轴线发生转动。第一移动组件可以采取齿轮齿条配合的形式,也可以采取丝杆螺母配合的形式,只需满足能够带动第一调节件310沿预设的第一轨迹运动以施加相应的作用力至第一转动件100即可。第一调节件310与第一移动组件的转动连接,可以通过铰接、转轴配合或十字销连接的方式实现,只需满足第一移动组件沿第一预设方向移动时,能够带动第一调节件310沿第一轨迹运动,使得第一调节件310能够将相应的作用力传递至第一转动件100而使得第一转动件100相对第二转动件200绕相应的转动轴线转动即可。
如图1至图3所示,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转动装置10还包括与第一调节件310呈夹角设置的第二调节件410,第二调节件410的一端与第一转动件100转动连接,第二调节件410能够沿第二轨迹(未图示)往复运动,使第一转动件100相对第二转动件200绕第二转动轴线转动,其中,第二转动轴线与第一转动轴线呈夹角设置。如此,利用第二调节件410沿第二轨迹的往复运动,从而使得第二调节件410施加相应的作用力至第一转动件100上,从而使得第一转动件100相对第二转动件200绕第二转动轴线发生转动。从而使得第一转动件100不仅能够绕第一转动轴线转动,而且能够绕第二转动轴线转动,进而使得显示屏20不仅能够绕第一转动轴线转动,而且能够绕第二转动轴线转动(如图8的K方向所示),使得显示屏20的转动方向和转动角度更加灵活和自动化,能够更加适应不同身高的驾驶员或乘客的视野变化。其中,转动角度:是指一部件绕一转动轴线转动过程中,从一个极限位置到另一个相对的极限位置的转动角度。例如,在实际应用中,显示屏20可以从一个极限位置绕一转动轴线转动到另一极限位置,显示屏20绕该转动轴线转动的角度即为转动角度。
第二调节件410使第一转动件100相对第二转动件200绕第二转动轴线转动(如图5的E方向所示),可以是推动的形式以施加推力(如图5的F3力所示)至第一转动件100而使得第一转动件100相对第二转动件200转动,也可以是拉动的形式以施加拉力(如图5的F4力所示)至第一转动件100而使得第一转动件100相对第二转动件200转动,只需满足能够使得第一转动件100相对第二转动件200绕第二转动轴线转动即可。
进一步地,转动装置10还包括第二移动组件,第二调节件410的另一端与第二移动组件转动连接,第二移动组件能够沿第二预设方向(如图5的A方向所示)往复移动,用于带动第二调节件410沿第二轨迹往复运动。如此,利用第二移动组件沿第二预设方向往复移动,从而带动第二调节件410沿第二轨迹往复运动,进而使得第二调节件410施加相应的作用力至第一转动件100上,从而使得第一转动件100相对第二转动件200绕第二转动轴线发生转动,进而使得显示屏20相应绕第二转动轴线发生转动,从而能够调节显示屏20相对驾驶员或乘客的角度,从而使得显示屏20能够朝向驾驶员或乘客的视角,进而使得驾驶员或乘客能够清楚的获取显示屏20上的内容。利用第一调节件310和第二调节件410与第一转动件100的转动连接,从而使得第一转动件100能够相对第二转动件200绕不同的转动轴线转动,进而能够更加灵活调节显示屏20相对驾驶员或乘客的角度。
第二调节件410与第二移动组件及第一转动件100的转动连接,可以通过铰接、转轴配合或十字销连接的方式实现,只需满足能够使得第二移动组件移动时能够通过第二调节件410将相应的作用力传递至第一转动件100而使得第一转动件100相对第二转动件200绕相应的转动轴线转动即可。
需要进行强调的是,第一转动件100相对第二转动件200绕转动轴线的转动,可以是直接通过第一转动部110和第二转动部210的转动配合实现,还可以加设中间元件,例如在第一转动件100和第二转动件200之间加设第三转动件,利用第一转动件100与第三转动件的转动连接以及第三转动件与第二转动件200的转动连接共同配合实现。
如图7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转动装置10还包括第三转动件,第一转动件100设有用于与第一转动部110转动摩擦配合的第三转动部710、及用于与第二转动部210转动摩擦配合的第四转动部720,其中,第一转动部110与第三转动部710绕沿第一方向设置的转动轴线转动,第二转动部210与第四转动部720绕沿第二方向设置的转动轴线转动,第一方向与第二方向呈夹角设置(优选为垂直设置,例如第一方向为竖直方向(如图7的F方向所示),第二方向为水平方向(如图7的G方向所示)。如此,当第一移动组件移动而带动第一调节件310发生相应的位移时,第一调节件310施加相应的作用力至第一转动件100上,利用第一转动部110与第三转动部710的转动摩擦配合,从而使得第一转动件100相对第三转动件绕沿第一方向设置的转动轴线转动,进而使得显示屏20绕沿第一方向设置的转动轴线转动,此时,第三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200保持相对静止而形成第一整体。当第二移动组件移动而带动第二调节件410发生相应的位移时,第二调节件410施加相应的作用力至第一转动件100上,利用第二转动部210与第四转动部720的转动摩擦配合,从而使得第一转动件100和第三转动件相对静止形成的第二整体能够相对第二转动件200绕沿第二方向设置的转动轴线转动,进而使得显示屏20绕沿第二方向设置的转动轴线转动。
如图7所示,具体地,第一转动件100设置为第一转动板,第三转动件设置为第一转动条700,第二转动件200设置为两个沿水平方向设置的第一转动块230,第一转动条700设置于第一转动板和第一转动块230之间。第一转动板的一侧面设有用于与显示屏20铆接、卡接或插接的第一连接部(未图示),第一转动板的另一侧面设有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一阻尼转轴113。第一转动条700靠近第一转动板的一侧设有两个沿竖直方向相对间隔设置的第一连接座711,每个第一连接座711均设有用于与第一阻尼转轴113转动摩擦配合的第一连接孔712,第一转动条700靠近第一转动块230的一侧设有沿水平方向设置的第二阻尼转轴721。每个第一转动块230均设有用于与第二阻尼转轴721转动摩擦配合的第二连接孔231。当第一移动组件移动而带动第一调节件310发生相应的位移时,第一调节件310施加相应的拉力或推力至第一转动板上,利用第一阻尼转轴113与第一连接孔712的转动摩擦配合,从而使得第一转动板相对第一转动条700绕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一阻尼转轴113的中心轴线转动(如图7的H方向所示),进而使得显示屏20绕第一阻尼转轴113的中心轴线转动,此时,第一转动条700和两个第一转动块230相对静止而形成第一整体。当第二移动组件移动而带动第二调节件410发生相应的位移时,第二调节件410施加相应的拉力或推力至第一转动板上,利用第二阻尼转轴721与第二连接孔231的转动摩擦配合,从而使得由第一转动板和第一转动条700相对静止形成的第二整体能够相对两个第一转动块230绕沿水平方向设置的第二阻尼转轴721的中心轴线转动,进而使得显示屏20绕第二阻尼转轴721的中心轴线转动(如图7的I方向所示)。其中,第一调节件310和第二调节件410均通过十字销与第一转动板的另一侧面转动连接。可以将第一调节件310和第一移动组件设置于由第一转动板、第一转动条700和两个第一转动块230形成的第三整体的一侧,将第二调节件410和第二移动组件设置于第三整体的另一侧,只需满足第一调节件310、第一移动组件、第二调节件410和第二移动组件各自的运动不会造成干涉即可。
其中,第一转动部110与第三转动部710的转动摩擦配合,使得第一转动板能够相对第一转动条700绕沿竖直方向设置的第一阻尼转轴113的中心轴线转动(此时,第一转动条700和两个第一转动块230相对静止而形成第一整体,即第一转动板相对第一整体绕第一阻尼转轴113的中心轴线转动),同时,第一转动板相对第一转动条700转动合适的角度后也能在摩擦力的作用下进行相应的锁止,从而使得第一转动板和第一整体保持相对静止,进而使得显示屏20能够保持稳定的静止。第二转动部210与第四转动部720的转动摩擦配合,使得由第一转动板和第一转动条700相对静止形成的第二整体能够相对两个第一转动块230绕沿水平方向设置的第二阻尼转轴721的中心轴线转动,同时,第二整体相对两个第一转动块230转动合适的角度后也能在摩擦力的作用下进行相应的锁止,从而使得第二整体和两个第一转动块230保持相对静止,进而使得显示屏20能够保持稳定的静止。
具体使用时,以驾驶员或乘客的操作方向为例,可以将竖直方向设置为垂直于水平面的上下方向,将水平方向设置为驾驶员的左右方向;如此能够灵活的调节显示屏20在左右方向和上下方向上相对水平面的倾角,使用方便。
如图1至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转动部110设置为承窝112,第二转动部210设置为球头211,球头211可转动设置于承窝112内。如此,第一转动件100能够相对球头211沿球头211的球面的切线转动,转动方向和转动角度更加灵活多变,使得转动装置10的通用性更强。第一转动件100能够相对球头211锁止于任一转动位置。如此,当第一转动件100相对球头211转动到合适的位置后,利用球头211与承窝112的内壁之间的摩擦配合,从而使得第一转动件100能够相对球头211保持静止,从而能够使得显示屏20在调节到合适的角度位置后能够静止,便于驾驶员或乘客查阅显示屏20上的内容。
为了保证球头211能够可靠、稳定的可转动设置于承窝112内,同时,也为了提升第一转动件100相对球头211的锁止效果。如图2及图3所示,还可以加设承窝连接件101,承窝连接件101设置于承窝112内,球头211可转动设置于承窝连接件101的腔体内(还可以是承窝连接件101设置承窝112,此时,球头211可转动设置于承窝连接件101的承窝112内)。承窝连接件101可以设置为一个用于增强球头211与第一转动件100之间的摩擦力的瓣状壳体结构。还可以加设用于收紧承窝连接件101的开口的收紧件102(可以为环形的片状或带状),从而防止球头211从承窝连接件101的腔体内脱落,保证连接的可靠性。
如图6所示,进一步地,第一调节件310的中心轴线在第一转动件100上的投影线为第一直线311。第二调节件410的中心轴线在第一转动件100上的投影线为第二直线411。第一直线311与第二直线411的交点与球头211的球心重合或近似重合。如此,当第一调节件310施加作用力至第一转动件100时,第一转动件100能够绕第二直线411转动;当第二调节件410施加作用力至第一转动件100时,第一转动件100能够绕第一直线311转动,使得第一转动件100绕不同轴线的转动不会产生干涉,使得第一调节件310能够顺畅的带动第一转动件100相对球头211绕第二轴线转动,也使得第二调节件410能够顺畅的带动第一转动件100相对球头211绕第一直线311转动;同时,对第一转动件100的转动角度的调节精度也高。
如图6所示,更进一步地,第一直线311与第二直线411垂直或近似垂直设置。如此,使得第一调节件310和第二调节件410的运动更加不会发生干涉,使得第一转动件100相对球头211的转动运动更加顺畅,能够准确的将显示屏20调整到最佳查看角度,方便不同身高的驾驶员或乘客使用。
其中,近似重合是考虑到制造误差和装配误差的影响,在误差允许范围内都可认为是重合的,例如,当第一直线311与第二直线411的交点与球头211的球心之间的距离在0.1mm以内时也可认为重合。近似垂直也是考虑到制造误差和装配误差的影响,在误差允许范围内都可认为是垂直的,例如,当第一直线311与第二直线411之间的夹角在89°~91°时也可认为是垂直设置的。
如图2及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转动件100设置为第一转动板,第一转接板的一侧面上设有承台111,承台111设有承窝112。如此,承窝112设置在凸出第一转动板设置的承台111上,使得第一转动板相对球头211的转动更加灵活、顺畅,球头211的侧壁不会对第一转动板的转动造成干涉。第二转动件200设置为第一连杆220,第一连杆220的一端设有球头211。第二转动件200设置为长条形的第一连杆220,将球头211设置于第一连杆220的一端,从而可以在第一连杆220的另一端设置片状或块状的基座500,便于第一连杆220与仪表板、座椅等外部结构实现稳定、可靠的连接固定。当承窝112设置于承台111上时,第一直线311是指第一调节件310在承台111上的投影线,第二直线411是指第二调节件410在承台111上的投影线。
如图1至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一移动组件包括第一移动套320,第一移动套320套设于第一连杆220上,第一调节件310的另一端与第一移动套320转动连接,第一移动套320能够沿第一连杆220的长度方向(如图1至图3的A方向所示)往复移动。如此,将第一移动套320套设于第一连杆220上,利用第一连杆220对第一移动套320的移动进行导向,使得第一移动套320能够准确的沿第一连杆220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再利用第一移动套320与第一调节件310的转动连接,从而带动第一调节件310推动或拉动第一转动板,从而使得第一转动板能够绕第二直线411转动。
第一移动套320沿第一连杆220的长度方向的往复移动,可以通过伸缩杆伸缩带动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齿轮转动驱动的方式实现,只需满足能够使得第一移动套320能够沿第一连杆220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即可。
如图1及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转动装置10还包括第一驱动齿340,沿第一连杆220的长度方向,第一移动套320的外壁设有第一齿条330,第一驱动齿340能够与第一齿条330传动配合。如此,第一驱动齿340转动(如图4的B方向所示)时,带动第一齿条330沿第一连杆220的长度方向移动,进而带动第一移动套320沿第一连杆220的长度方向移动,从而带动第一调节件310推动或拉动第一转动板。第一驱动齿340可以通过电机或马达驱动。
如图1至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第二移动组件包括第二移动套420,第二移动套420套设于第一连杆220上,第二调节件410的另一端与第二移动套420转动连接,第二移动套420能够沿第一连杆220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如此,将第二移动套420套设于第一连杆220上,利用第一连杆220对第二移动套420的移动进行导向,使得第二移动套420能够准确的沿第一连杆220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再利用第二移动套420与第二调节件410的转动连接,从而带动第二调节件410推动或拉动第一转动板,从而使得第一转动板能够绕第一直线311转动。
第二移动套420沿第一连杆220的长度方向的往复移动,可以通过伸缩杆伸缩带动的方式实现,也可以通过齿轮转动驱动的方式实现,只需满足能够使得第二移动套420能够沿第一连杆220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即可。
如图1及图3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转动装置10还包括第二驱动齿440,沿第一连杆220的长度方向,第二移动套420的外壁设有第二齿条430,第二驱动齿440能够与第二齿条430传动配合。如此,第二驱动齿440转动(如图5的D方向所示)时,带动第二齿条430沿第一连杆220的长度方向移动,进而带动第二移动套420沿第一连杆220的长度方向移动,从而带动第二调节件410推动或拉动第一转动板。第二驱动齿440可以通过电机或马达驱动。
如图1及图3所示,将第一移动套320和第二移动套420均套设于第一连杆220上时(此时,第一预设方向和第二预设方向一致,均为沿第一连杆220的长度方向),可以将第一连杆220设置的足够长,从而使得第一移动套320和第二移动套420均具有足够的移动空间,从而使得第一调节件310和第二调节件410能够带动第一转动板绕相应的转动轴线转动足够的角度。可以将第二移动套420设置于第一移动套320和第一转动板之间,从而需要将第一调节件310设置的足够长,只需满足第一调节件310的一端与第一移动套320转动连接,第一调节件310的另一端与第一转动板转动连接即可;可以将第二调节件410设置的较短,只需满足第二调节件410的一端与第二移动套420转动连接,第二调节件410的另一端与第一转动板转动连接即可。如图1及图3所示,还可以在基座500上设置一个安装柱600(当然,还可以是安装条或安装块),安装柱600与第一连杆220相对间隔设置,从而可以在安装柱600上间隔设置用于驱动第一驱动齿340转动的第一电机350、及用于驱动第二驱动齿440转动的第二电机450,从而使得整个转动装置10的结构较为紧凑,能够变为模块化的部件,安装与使用更加方便、简单。
如图8所示,在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设备,包括显示屏20及上述任一实施例的转动装置10,所述第一转动件100与所述显示屏20连接。
上述实施例的显示设备,使用时,采用铆接、卡接等方式将第一转动件100与显示设备的显示屏20进行稳定、可靠的连接,采用铆接或卡接等方式将第二转动件200与仪表板或座椅进行稳定、可靠的连接。当驾驶员或乘客的身高发生变化而使得驾驶员或乘客与显示屏20的视角发生变化时,利用第一调节件310沿第一轨迹的往复运动,从而使得第一调节件310施加相应的作用力至第一转动件100上,从而使得第一转动件100相对第二转动件200绕第一转动轴线发生转动,进而使得显示屏20相应绕第一转动轴线发生转动,从而能够调节显示屏20相对驾驶员或乘客的角度,从而使得显示屏20能够朝向驾驶员或乘客的视角,进而使得驾驶员或乘客能够清楚的获取显示屏20上的内容。同时,只需借助第一调节件310的移动即可自动使得显示屏20发生相应的转动,不需手工操作即可实现显示屏20与不同身高的驾驶员或乘客的视野进行匹配适应,简单、方便,用户体验感好。同时,灵活的调节显示屏20相对驾驶员或乘客的转动角度,还能消除反光对驾驶员或乘客的影响。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上述显示设备不仅可以应用至车辆,还可应用至办公场所、家用场所或各种公共场所。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实施例的显示设备。
上述实施例的车辆的显示设备,使用时,利用转动装置10将显示屏20连接在外界的座椅或仪表板等固定体上后,当驾驶员或乘客的身高发生变化而使得驾驶员或乘客与显示屏20的视角发生变化时,只需利用第一调节件310的运动即可带动第一转动件100相对第二转动件200绕相应的转动轴线转动,进而能够调整显示屏20相对驾驶员或乘客的角度以满足不同身高的驾驶员或乘客的视野要求,能够满足驾驶员或副驾驶乘客的单独使用,使用方便,提升了驾驶体验感。
在一个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车辆,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的转动装置10。
上述实施例的车辆,使用时,利用转动装置10即可实现两个部件之间的转动连接,使用方便。例如,可以是实现遮阳板与车身的连接,从而使得遮阳板能够根据使用需要灵活的相对车身转动。
需要进行说明的是,利用第一调节件310沿第一轨迹的往复运动,从而使得第一调节件310施加相应的作用力至第一转动件100上,从而使得第一转动件100相对第二转动件200绕第一转动轴线发生转动,进而使得显示屏20相应绕第一转动轴线发生转动,可以发生在任何需要的场合或场景,不局限于驾驶员或乘客的身高变化。
以上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约束。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本发明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14)

1.一种转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转动件,所述第一转动件设有第一转动部;
第二转动件,所述第二转动件设有用于与所述第一转动部转动连接的第二转动部,使所述第一转动件能够可操作地相对所述第二转动件绕转动轴线转动,且使所述第一转动件能够在不受操作时相对所述第二转动件保持锁止;及
第一调节件,所述第一调节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转动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调节件能够沿第一轨迹往复运动,使所述第一转动件相对所述第二转动件绕第一转动轴线转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转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移动组件,所述第一调节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移动组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移动组件能够沿第一预设方向往复移动,用于带动所述第一调节件沿第一轨迹往复运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转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第一调节件呈夹角设置的第二调节件,所述第二调节件的一端与所述第一转动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调节件能够沿第二轨迹往复运动,使所述第一转动件相对所述第二转动件绕第二转动轴线转动,其中,所述第二转动轴线与所述第一转动轴线呈夹角设置。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转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移动组件,所述第二调节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移动组件转动连接,所述第二移动组件能够沿第二预设方向往复移动,用于带动所述第二调节件沿第二轨迹往复运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转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部设置为承窝,所述第二转动部设置为球头,所述球头可转动设置于所述承窝内,且所述第一转动件能够相对所述球头锁止于任一转动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调节件的中心轴线在所述第一转动件上的投影线为第一直线,所述第二调节件的中心轴线在所述第一转动件上的投影线为第二直线,所述第一直线与所述第二直线的交点与所述球头的球心重合或近似重合。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转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直线与所述第二直线垂直或近似垂直设置。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转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件设置为第一转动板,所述第一转接板的一侧面上设有承台,所述承台设有所述承窝,所述第二转动件设置为第一连杆,所述第一连杆的一端设有所述球头。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转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移动组件包括第一移动套,所述第一移动套套设于所述第一连杆上,所述第一调节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移动套转动连接,所述第一移动套能够沿所述第一连杆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转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一驱动齿,沿所述第一连杆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一移动套的外壁设有第一齿条,所述第一驱动齿能够与所述第一齿条传动配合。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转动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移动组件包括第二移动套,所述第二移动套套设于所述第一连杆上,所述第二调节件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移动套转动连接,所述第二移动套能够沿所述第一连杆的长度方向往复移动。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转动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二驱动齿,沿所述第一连杆的长度方向,所述第二移动套的外壁设有第二齿条,所述第二驱动齿能够与所述第二齿条传动配合。
13.一种显示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屏及如权利要求1至12任一项所述的转动装置,所述第一转动件与所述显示屏连接。
14.一种车辆,其特征在于,包括如权利要求1至权12任一项所述的转动装置或如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设备。
CN201911030018.5A 2019-10-28 2019-10-28 车辆、显示设备及转动装置 Pending CN110789462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30018.5A CN110789462A (zh) 2019-10-28 2019-10-28 车辆、显示设备及转动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30018.5A CN110789462A (zh) 2019-10-28 2019-10-28 车辆、显示设备及转动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89462A true CN110789462A (zh) 2020-02-14

Family

ID=694414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30018.5A Pending CN110789462A (zh) 2019-10-28 2019-10-28 车辆、显示设备及转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789462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57031A1 (zh) * 2021-06-09 2022-12-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屏角度调节装置及系统
CN116176429A (zh) * 2023-04-23 2023-05-30 宁波均胜群英汽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用显示屏调节装置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257031A1 (zh) * 2021-06-09 2022-12-15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屏角度调节装置及系统
CN116176429A (zh) * 2023-04-23 2023-05-30 宁波均胜群英汽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用显示屏调节装置
CN116176429B (zh) * 2023-04-23 2023-07-11 宁波均胜群英汽车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车用显示屏调节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0574C (zh) 改进的双转动后视镜组件
US5954310A (en)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ositioning a payload about multiple axes
CN110789462A (zh) 车辆、显示设备及转动装置
US4895337A (en) Adjusting instrument for electrically adjusting the interior mirror of a motor vehicle about two mutually perpendicular axes
US20150071627A1 (en) Automated Stabilizing Apparatus
JPS62274317A (ja) ジヨイステイツク制御装置
CN107111330A (zh) 摇杆机构及使用该摇杆机构的控制装置
US9320161B2 (en) On-vehicle electronic device
CN114076246A (zh) 投影设备位置调节支架
CN211442163U (zh) 车辆、显示设备及转动装置
CN108248521B (zh) 用于车辆的万向调节机构和具有其的车辆
EP2375120A1 (en) Support arm
CN110091808A (zh) 车载显示装置及其转动机构、车辆
CN215154338U (zh) 一种车载多自由度旋转屏幕
DE10006220B4 (de) Motorische Verschwenkeinrichtung für eine Träger-Platte insbesondere zur Aufnahme eine Kraftfahrzeugspiegels
CN201511898U (zh) 电子导航装置及卡扣结构
JPH08164789A (ja) 前照灯の光軸調整装置
CN116761953A (zh) 一种显示屏角度调节装置及系统
CN113012516A (zh) 包含两个垂直交错轴的三自由度力反馈手柄
US4519677A (en) Power-operated vehicle mirror
CN212556069U (zh) 一种车载支架
CN220440783U (zh) 一种摄像头测试移动装置
CN216387527U (zh) 一种电调光学镜架
CN218032511U (zh) 多角度屏幕调整装置
CN214149267U (zh) 设备挂架及激光水平仪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CB02 Change of applicant information

Address after: 511458 room 1201, No. 37, Jinlong, Nansha street, Xiangjiang financial and business center, Nansha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office only)

Applicant after: Hechuang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511458 room 1201, No. 37, Jinlong, Nansha street, Xiangjiang financial and business center, Nansha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office only)

Applicant before: Hechuang Smar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after: 511458 room 1201, No. 37, Jinlong, Nansha street, Xiangjiang financial and business center, Nansha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office only)

Applicant after: Hechuang Smart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Room 1201, No. 37, Jinsha street, Nansha street, Xiangjiang financial and business center, Nansha District, Guangzhou City, Guangdong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Guangzhou Auto Weilai New Energy Automotive Technology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