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71701B - 仿真炭火电焙笼 - Google Patents

仿真炭火电焙笼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71701B
CN110771701B CN201911253941.5A CN201911253941A CN110771701B CN 110771701 B CN110771701 B CN 110771701B CN 201911253941 A CN201911253941 A CN 201911253941A CN 110771701 B CN110771701 B CN 11077170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late
baking
cage
thermal
inner circul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25394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71701A (zh
Inventor
朱继宏
汤一
黄珍
童建锋
张警备
任亮
张振宇
张诚荣
周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ejiang Hongming Tea Machine Complete Set Technology Co ltd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Original Assignee
Zhejiang Hongming Tea Machine Complete Set Technology Co ltd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ejiang Hongming Tea Machine Complete Set Technology Co ltd, Zhejiang University ZJU filed Critical Zhejiang Hongming Tea Machine Complete Set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25394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771701B/zh
Publication of CN1107717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717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717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717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06Treating tea before extraction; Preparations produced thereby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仿真炭火电焙笼,包括热内循环壳体、补氧余热回收降温器、蓄热板、焙笼;蓄热板与焙笼之间具有第一间隙形成送风通道,焙笼上具有镂空的茶叶烘板,该茶叶烘板处于送风通道的送风路径上;补氧余热回收降温器与热内循环壳体匹配,蓄热板内具有电加热管,蓄热板外表面具有纳米级高分子材料涂层,焙笼与热循环壳体之间具有第二间隙形成内循环通道。本发明可解决如何优化仿真炭火电焙笼结构使其能更好的对茶叶进行烘焙的技术问题。

Description

仿真炭火电焙笼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对茶叶进行烘焙的装置,其在电蓄热板上进行纳米级高分子材料涂层处理,同时增加补氧,加速和改善茶叶风味的形成,从而提升茶叶的品质。
背景技术
目前茶叶在制作过程中往往需要进行烘焙或者炭焙工作,使得茶叶香气纯正、滋味醇厚、色泽油润、外表“起霜”、耐储存,在茶汤口感、香气上具独特风韵。现有的炭焙装置包括焙穴、木炭、炭火盆,装置笨重固定,无法便携,以木炭作为发热源,能源消耗大,燃烧时排放有害气体,现有的炭焙工艺方法:首先在焙间建好焙穴,用木炭为燃料在焙穴生成炭火盆,装炭时需将炭填实,填均匀,劳动强度大,技术性强;点火后,待燃至炭堆表面出现一层白炭灰时,盖上炭灰,热量损失大,焙火温度的高与低则主要依靠焙茶师傅手背触摸焙笼温度,凭主观感觉和经验把握炭焙温度,受人为因素影响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仿真炭火电焙笼,解决如何优化仿真炭火电焙笼结构使其能更好的对茶叶进行烘焙的技术问题。
仿真炭火电焙笼,包括热内循环壳体、补氧余热回收降温器、蓄热板、焙笼;蓄热板与焙笼之间具有第一间隙形成送风通道,焙笼上具有镂空的茶叶烘板,该茶叶烘板处于送风通道的送风路径上;补氧余热回收降温器与热内循环壳体匹配,蓄热板内具有电加热管,蓄热板外表面具有纳米级高分子材料涂层。
所述焙笼处于热内循环壳体内部,该热内循环壳体底部侧面具有第一进风孔,补氧余热回收降温器处于热内循环壳体内的第一置物板上,该第一置物板与上述补氧余热回收降温器配合的位置具有引风口,该引风口与上述第一进风孔匹配。
所述热内循环壳体的顶盖与热内循环壳体的中下部成活动铰接连接,该顶盖具有排湿口,排湿口上匹配有调节排湿口大小的调节板。
所述热内循环壳体或茶叶烘板或焙笼为不锈钢材质制成。
所述焙笼为两个圆锥体结构或圆柱体结构,茶叶烘板处于两个圆锥体或圆柱体的中间横向位置。
所述第一间隙为环形间隙,热循环壳体内部配置有第二置物板,蓄热板通过横向设置在第二置物板配置在热循环壳体内部,在该环形间隙的下方,该第二置物板配置有多个第二进风孔。
所述补氧余热回收降温器为引风机,该引风机与第二置物板之间配置有匀风板,该匀风板的中间位置具有匀风口。
所述热内循环壳体的顶盖及蓄热板配置有温度传感器,蓄热板上的温度传感器匹配有控制器。
所述第一置物板、第二置物板、匀风板通过板托横向固定在热内循环壳体内。
所述焙笼中间位置还具有一个茶叶烘板托架,茶叶烘板活动的放置在该茶叶烘板托架上。
所述焙笼与热循环壳体之间具有第二间隙形成内循环通道。
所述茶叶烘板为平板或者曲面板。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配置补氧余热回收降温器实现补氧,这样原先茶叶烘焙由静态补氧方式改变成动态持续补氧,实现工艺上独特创新。
2:通过配置蓄热板,该蓄热板为高蓄热能力即高热溶比的储热板,这样高效利用热能,防止传统电加热管或者电加热丝加热时热惯性问题,利于温度控制。
3:通过配置内循环通道实现余热回收,利用补氧余热回收降温器实现通风及降温,将蓄热板外溢的热能进行热交换并送入焙笼,回收热能;并对加热器的电子元件进行冷却降温,提高电子元件使用寿命及安全性。
4:通过配置补氧余热回收降温器、蓄热板外表面具有纳米级高分子材料涂层;这样该设备具有独特创新的三种加热方式即:辐射热加热,对流加热,传导加热,三者合一。辐射热主要是通过蓄热板表面的纳米级高分子材料涂层产生,直接辐射到焙笼里面的茶叶,进行加热,上述辐射加热,具有穿透能力强、受热均匀等特点,防止茶叶烧焦碳化,加热后无异味。传导热主要是蓄热板加热空气传导到焙笼烘板再传导到茶叶,进行加热。对流加热主要是通过通风补氧机构,将蓄热板周边受热后的空气送入焙笼,对茶叶进行加热。
5:盛放茶叶的焙笼为食品级不锈钢,防止茶叶受污染。传统竹编焙笼受热后,竹纤维易碳化,产生焦味,污染茶叶。
6:热内循环壳体外体结构为全包围式,起到保温作用,便于对烘焙的茶叶进行补氧,顶盖处设置排湿口便于将茶叶烘焙时产生的杂/臭味,水蒸气等不利于茶叶的物质排出。
7:蓄热板内有加热管,对蓄热板进行加热。
8:本装置采用的控制器中的控温单元采用模拟量控制,对蓄热板进行直接控温,实现温度稳定可控。
9:传统炭火工艺容易产生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不利物质,本装置使用电焙方式取代炭火烘焙,操作安全,使得整个装置达到安全、节能、环保的要求。
附图说明
图1是仿真炭火电焙笼的示意图;
图2是仿真炭火电焙笼另一侧显示引风口的示意图;
图3是仿真炭火电焙笼俯视的示意图;
图4是仿真炭火电焙笼的正视示意图;
图5是图4中A-A剖视图;
图6是仿真炭火电焙笼的另一正视示意图;
图7是图6中B-B剖视的排湿口打开显示排湿状态的示意图;
图8是显示排湿口关闭,培笼内循环状态的示意图;
图9是培笼的立体示意图;
图10是该装置的控制逻辑图;
图中 1. 热内循环壳体、11. 排湿口、12. 调节板、13. 手柄、14. 手柄槽、15. 第一进风孔、16. 控制器、2. 补氧余热回收降温器、3. 蓄热板、4. 焙笼、41. 茶叶烘板托架、51. 第一置物板、511. 引风口、52. 第二置物板、521. 第二进风孔、6. 匀风板、61. 匀风口、71. 第一间隙、72. 第二间隙、8. 茶叶烘板、9.第一温度计、10.第二温度计。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至图10,图中的仿真炭火电焙笼,包括一个热内循环壳体1、一个补氧余热回收降温器2、一个蓄热板3、一个焙笼4。热内循环壳体1用于给焙笼4起到外部保温及热内循环功能;补氧余热回收降温器2用于在烘焙过程中进行补氧、余热回收、对电子元件进行降温;蓄热板3用于使内部的电热管发热;焙笼4用于给茶叶的烘焙提供放置场所。
热内循环壳体1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其顶盖与中下部成活动铰接连接这样可以方便的将顶盖打开便于放入或者取出茶叶。热内循环壳体1的顶盖具有四个成扇形的排湿口11,排湿口11上匹配有调节排湿口11大小的调节板12,该调节板12与排湿口11成上下错位关系配置,这样当用手转动调节板12上的手柄13时,手柄13在手柄槽14内运动,排湿口11就会被调节板12调节器开口大小;实际应用中,还可采用其它现有方式对调节板12进行调整。该热内循环壳体1底部侧面具有多个第一进风孔15及对装置内的温度和湿度进行显示和控制的控制器16。在实际应用中,热内循环壳体1可采用其它材质制成;热内循环壳体1的打开方式可采用侧开取代上述描述的顶开式;排湿口11的形状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排湿口11的调节方式可参考其它现有方式。热内循环壳体1内布置有对应的温度传感器。热内循环壳体1可设计成圆柱形或者方形或者其它形状,排湿口11的数量也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一个以上就可以。热内循环壳体1的顶盖安装有第一温度计9,实时显示茶叶表面的温度。
补氧余热回收降温器2为一个引风的部件即引风机,其主要是将外界风引入装置内部,然后在装置内部实现风的循环从而达到余热回收、使热内循环壳体1内温度均匀、对电子元器件进行冷却的作用。该补氧余热回收降温器2布置在热内循环壳体1内部,在实际应用中,其还可以布置在热内循环壳体1外部。为了布置该补氧余热回收降温器2,热内循环壳体1内部只有第一置物板51,该第一置物板51与上述补氧余热回收降温器2配合的位置具有引风口511,该引风口511与热内循环壳体1的第一进风孔15匹配。
蓄热板3内部具有电导热管,其顶面具有纳米级高分子材料涂层,电导热管的数量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通过这样的设置实现辐射热加热,传导加热,再配合补氧余热回收降温器2实现对流加热。为了固定蓄热板3,热循环壳体内部配置有第二置物板52,蓄热板3通过横向设置在第二置物板52配置在热循环壳体内部,在该环形间隙的下方,该第二置物板52配置有多个第二进风孔521。上述引风机与第二置物板52之间配置有匀风板6,该匀风板6的中间位置具有匀风口61,这样将外界风先进行匀风处理。上述第一置物板51、第二置物板52、匀风板6通过板托横向固定在热内循环壳体1内。蓄热板3上配置有第二温度计10即温度探头,便于控制器对其控制。
焙笼4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处于热内循环壳体1内部,其为两个顶部和底部均为平的圆锥体结构或圆柱体结构,茶叶烘板8处于两个圆锥体的中间横向位置。茶叶烘板8也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其形状为平板或者曲面板结构。在实际应用中,焙笼4、茶叶烘板8的材料、形状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焙笼4中间位置还具有一个茶叶烘板托架41,镂空的茶叶烘板8活动的放置在该茶叶烘板托架41上。
请参考图5及图7,图中的蓄热板3与焙笼4之间具有第一间隙71形成送风通道,焙笼4与热循环壳体之间具有第二间隙72形成内循环通道。茶叶烘板处于送风通道的送风路径上;这样外界从第一进风孔15进入的风就能通过该送风通道与蓄热板3接触进行加热并与茶叶接触;然后通过内环形通道实现内加热循环。通过上述各个部件的相互配合及实际的多次试验,解决了传统茶叶烘焙的诸多问题,实现茶叶烘焙受热均匀,品相优质。在实际应用中,上述第一间隙71可为环形或者其它形状。
经过实践应用,每次烘培茶量为5-10斤,温控范围在50-135摄氏度,补氧量可达1-65立方每小时,电压功率可达220V/2.5-3kW,产品尺寸控制在650-690 X 650-690X710-750mm。采用上述技术参数制成的电焙装置综合性能明显的优越于现有传统产品。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上面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了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发明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
因此,以上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发明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发明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发明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Claims (8)

1.一种仿真炭火电焙笼,其特征在于:包括热内循环壳体(1)、补氧余热回收降温器(2)、蓄热板(3)、焙笼(4);蓄热板(3)与焙笼(4)之间具有第一间隙(71)形成送风通道,焙笼(4)上具有镂空的茶叶烘板(8),该茶叶烘板(8)处于送风通道的送风路径上;补氧余热回收降温器(2)与热内循环壳体(1)匹配,蓄热板(3)内具有电加热管,蓄热板(3)外表面具有纳米级高分子材料涂层;所述焙笼(4)处于热内循环壳体(1)内部,该热内循环壳体(1)底部侧面具有第一进风孔(15),补氧余热回收降温器(2)处于热内循环壳体(1)内的第一置物板(51)上,该第一置物板(51)与上述补氧余热回收降温器(2)配合的位置具有引风口(511),该引风口(511)与上述第一进风孔(15)匹配;所述第一间隙(71)为环形间隙,热内循环壳体(1)内部配置有第二置物板(52),蓄热板(3)通过第二置物板(52)横向配置在热内循环壳体(1)内部,在该环形间隙的下方,该第二置物板(52)配置有多个第二进风孔(521);所述补氧余热回收降温器(2)为引风机,该引风机与第二置物板(52)之间配置有匀风板(6),该匀风板(6)的中间位置具有匀风口(61);所述焙笼(4)与热内循环壳体(1)之间具有第二间隙(72)形成内循环通道。
2.根据权利要求1中所述的一种仿真炭火电焙笼,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内循环壳体(1)的顶盖与热内循环壳体(1)的中下部成活动铰接连接,该顶盖具有排湿口(11),排湿口(11)上匹配有调节排湿口(11)大小的调节板(12)。
3.根据权利要求2中所述的一种仿真炭火电焙笼,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内循环壳体(1)或茶叶烘板(8)或焙笼(4)为不锈钢材质制成。
4.根据权利要求3中所述的一种仿真炭火电焙笼,其特征在于:所述焙笼(4)为两个圆锥体结构或圆柱体结构,茶叶烘板(8)处于两个圆锥体或圆柱体的中间横向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4中所述的一种仿真炭火电焙笼,其特征在于:所述热内循环壳体(1)配置有温度传感器及对应的控制器(16)。
6.根据权利要求5中所述的一种仿真炭火电焙笼,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置物板(51)、第二置物板(52)、匀风板(6)通过板托横向固定在热内循环壳体(1)内。
7.根据权利要求 6中所述的一种仿真炭火电焙笼,其特征在于:所述焙笼(4)中间位置还具有一个茶叶烘板托架(41),茶叶烘板(8)活动的放置在该茶叶烘板托架(41)上。
8.根据权利要求7中所述的一种仿真炭火电焙笼,其特征在于:所述茶叶烘板(8)为平板或者曲面板。
CN201911253941.5A 2019-12-10 2019-12-10 仿真炭火电焙笼 Active CN1107717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53941.5A CN110771701B (zh) 2019-12-10 2019-12-10 仿真炭火电焙笼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253941.5A CN110771701B (zh) 2019-12-10 2019-12-10 仿真炭火电焙笼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71701A CN110771701A (zh) 2020-02-11
CN110771701B true CN110771701B (zh) 2023-11-14

Family

ID=6939429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253941.5A Active CN110771701B (zh) 2019-12-10 2019-12-10 仿真炭火电焙笼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771701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040238B (zh) * 2021-03-22 2024-03-08 福建省国晟义发生态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粽叶味水仙茶的制作工艺
CN117837651A (zh) * 2024-03-06 2024-04-09 武夷山市天心正岩茶叶有限公司 一种具有快速除杂功能的石墨烯红外热辐射茶叶烘焙设备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95083A (zh) * 2014-08-06 2014-10-15 镇江市丹徒区茗缘茶叶专业合作社 一种控温控时茶叶电焙笼
CN203969106U (zh) * 2014-08-15 2014-12-03 福建碧叶馨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茶叶烘焙装置
CN204969238U (zh) * 2015-08-06 2016-01-20 莆田学院 一种焙笼
CN105379863A (zh) * 2015-11-17 2016-03-09 吴旺华 用于茶叶烘焙的球状焙笼装置及使用方法
CN105831306A (zh) * 2016-06-14 2016-08-10 四川中测量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化茶叶窨香机
CN206944657U (zh) * 2017-07-24 2018-01-30 董礼超 茶叶烘焙笼
CN209152199U (zh) * 2018-09-10 2019-07-26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一种加热烘焙茶叶的装置
CN209202031U (zh) * 2018-11-07 2019-08-06 黄锡标 一种全自动纯炭焙茶炉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095083A (zh) * 2014-08-06 2014-10-15 镇江市丹徒区茗缘茶叶专业合作社 一种控温控时茶叶电焙笼
CN203969106U (zh) * 2014-08-15 2014-12-03 福建碧叶馨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茶叶烘焙装置
CN204969238U (zh) * 2015-08-06 2016-01-20 莆田学院 一种焙笼
CN105379863A (zh) * 2015-11-17 2016-03-09 吴旺华 用于茶叶烘焙的球状焙笼装置及使用方法
CN105831306A (zh) * 2016-06-14 2016-08-10 四川中测量仪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智能化茶叶窨香机
CN206944657U (zh) * 2017-07-24 2018-01-30 董礼超 茶叶烘焙笼
CN209152199U (zh) * 2018-09-10 2019-07-26 福建省农业科学院茶叶研究所 一种加热烘焙茶叶的装置
CN209202031U (zh) * 2018-11-07 2019-08-06 黄锡标 一种全自动纯炭焙茶炉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71701A (zh) 2020-0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71701B (zh) 仿真炭火电焙笼
CN201787792U (zh) 一种药材烘烤装置
CN206478958U (zh) 一种热风干燥设备
CN212488278U (zh) 一种恒温多烘斗茶叶烘焙机
WO2015113483A1 (zh) 双热源炒菜设备及炒菜方法
CN202005224U (zh) 一种烤箱设备
CN105685763A (zh) 家用自动腊味烟熏机
CN210425809U (zh) 制药热风循环烘箱
CN205865894U (zh) 一种生产酱油用大豆发酵装置
CN104430667A (zh) 烤饼机
CN206709518U (zh) 一种减少大型铸件侵入性气孔缺陷的烘干炉
CN210988027U (zh) 仿真炭火电焙笼
CN202269378U (zh) 热风烘烤机
CN104814654B (zh) 一种采用热风辅助加热的炒菜设备
CN204192306U (zh) 一种采用双热源加热的有盖式锅具炒菜设备
CN202760081U (zh) 一种多功能高效食品烘干装置
CN204047850U (zh) 人工炒茶机
CN209588584U (zh) 一种智能烘干系统
CN208319010U (zh) 一种烤箱的均温机构
CN203302900U (zh) 热场均衡的电烤箱
CN208925974U (zh) 组合式的烧烤炉
CN206630479U (zh) 一种披萨炉
JP6143403B1 (ja) 保温装置付き焼成装置
CN103243519B (zh) 烤炉
CN207707204U (zh) 一种牛肉烘干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