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69723B - 筷子以及筷子用的辅助用具 - Google Patents

筷子以及筷子用的辅助用具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69723B
CN110769723B CN201880040237.9A CN201880040237A CN110769723B CN 110769723 B CN110769723 B CN 110769723B CN 201880040237 A CN201880040237 A CN 201880040237A CN 110769723 B CN110769723 B CN 110769723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hopstick
hole
chopsticks
auxiliary tool
r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40237.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69723A (zh
Inventor
伊藤桃子
清水直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mb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Combi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mbi Corp filed Critical Combi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76972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6972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6972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6972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47FURNITURE; DOMESTIC ARTICLES OR APPLIANCES; COFFEE MILLS; SPICE MILLS; SUCTION CLEANERS IN GENERAL
    • A47GHOUSEHOLD OR TABLE EQUIPMENT
    • A47G21/00Table-ware
    • A47G21/10Sugar tongs; Asparagus tongs; Other food tongs

Landscapes

  • Table Equipment (AREA)

Abstract

筷子(10)具有第一筷子部件(11)、第二筷子部件(12)、以及第一辅助用具(30)。第一辅助用具具有:主体部(31),其以使第二筷子部件能够相对于第一筷子部件相对移动的方式且以能够拆下的方式保持第一筷子部件和第二筷子部件;施力构件(44),其以使第二筷子部件的筷尖(20)从第一筷子部件的筷尖(20)离开的方式对第二筷子部件施力;以及第一环部(45),其形成能够插入使用者的第一手指(f1)的第一环孔(45a),并固定于主体部。

Description

筷子以及筷子用的辅助用具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筷子以及筷子用的辅助用具。
背景技术
例如在专利文献1(JP3766831B)中,提出了用于辅助筷子的使用的方法。专利文献1(JP3766831B)所公开的筷子具有能够相对摆动地连结的第一筷子部件和第二筷子部件。另外,在第一筷子部件和第二筷子部件设置有插入手指的手指插入孔,引导手指的放置位置。
根据专利文献1(JP3766831B)中公开的筷子,通过使用手指插入孔,从而能够将手指配置在合适的位置。另外,还记载了由于第一筷子部件和第二筷子部件能够相对摆动地连接,所以可以辅助第一筷子部件和第二筷子部件的开闭动作。
然而,对于刚刚开始使用筷子的婴幼儿等来说,即使利用手指插入孔而将手指配置在正确的位置,也不能充分地进行分离第一筷子部件的筷尖与第二筷子部件的筷尖的张开动作,进而甚至发生手指从手指插入孔拔出而导致筷子从手中滑落的情况。
发明内容
技术问题
本发明是鉴于以上问题而做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辅助筷子的张开动作的筷子。
技术方案
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筷子具备:
第一筷子部件和第二筷子部件;
第一辅助用具,其具有以使所述第二筷子部件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筷子部件相对移动的方式且以能够拆下的方式保持所述第一筷子部件和所述第二筷子部件的主体部、以使所述第二筷子部件的筷尖从所述第一筷子部件的筷尖离开的方式对所述第二筷子部件施力的施力构件、以及形成能够插入使用者的第一手指的第一环孔并且固定于所述主体部的第一环部;以及
第二辅助用具,其具有形成有供第二筷子部件以能够拆下的方式插入的孔的安装部、形成能够插入所述使用者的第二手指的第二环孔并且固定于所述安装部的第二环部、以及形成能够插入所述使用者的第三手指的第三环并且固定于所述安装部的第三环部。
本发明的第二方式的筷子具备:
第一筷子部件和第二筷子部件;以及
第一辅助用具,其具有以使所述第二筷子部件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筷子部件相对移动且以能够拆下的方式保持所述第一筷子部件和所述第二筷子部件的主体部、以使所述第二筷子部件的筷尖从所述第一筷子部件的筷尖离开的方式对所述第二筷子部件施力的施力构件、以及形成能够插入使用者的第一手指的第一环孔并且固定于所述主体部的第一环部。
本发明的第三方式的筷子具备:
第一筷子部件和第二筷子部件;以及
第二辅助用具,其具有形成有供所述第二筷子部件以能够拆下的方式插入的孔的安装部、形成能够插入使用者的第二手指的第二环孔并且固定于所述安装部的第二环部、以及形成能够插入所述使用者的第三手指的第三环孔并且固定于所述安装部的第三环部。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筷子~第三方式的筷子中,所述第一筷子部件可以在被保持在所述主体部的状态下,限制相对于所述主体部的相对动作。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筷子~第三方式的筷子中,
在所述主体部可以设置有供所述第一筷子部件以能够拆下的方式插入的第一孔,
所述第一环部可以设置在所述主体部中的、形成所述第一孔的壁部的外表面上。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筷子~第三方式的筷子中,所述主体部可以具有设置在形成所述第一孔的壁部的外表面上并且引导所述使用者的所述第一手指的引导凸部。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筷子~第三方式的筷子中,所述施力构件可以与第一筷子部件分离,并仅对所述第二筷子部件施力。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筷子~第三方式的筷子中,所述主体部可以设置有供所述第一筷子部件以能够拆下的方式插入的第一孔、以及供所述第二筷子部件以能够拆下的方式插入的第二孔,并且所述主体部可以具有划分出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二孔的中间壁部。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筷子~第三方式的筷子中,
所述第一辅助用具可以具有设置在所述主体部的中空内部的中间部件,
所述中间部件可以具有固定在所述主体部而将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二孔与所述中间壁部一起划分出来的基部、以及从所述基部延伸出来而形成所述施力构件的施力部,
所述施力部可以位于所述中间壁部与所述第二筷子部件之间,并且对所述第二筷子部件施力。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筷子~第三方式的筷子中,所述施力部在两端可以具有与所述基部连接的所述带状的部位。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筷子~第三方式的筷子中,所述施力部可以具有沿一个方向延伸的突条。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筷子~第三方式的筷子中,所述孔的轴线方向可以不与所述第二环孔的轴线方向平行,并且不与第三环孔的轴线方向平行。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筷子~第三方式的筷子中,
所述第二辅助用具可以具有朝向所述第一筷子部件而从所述安装部突出的限制凸部,
所述限制凸部可以与所述第一筷子部件接触而限制所述第一筷子部件和所述第二筷子部件过于接近。
在本发明的第一方式的筷子~第三方式的筷子中,所述第二辅助用具可以具有标签部,该标签部设置有相对于所述第二筷子部件的安装方法的标签。
本发明的第一筷子部件是具有中心轴线的筷子部件,
所述第一筷子部件具备多个凸部,该多个凸部沿着中心轴线而彼此分离地设置且各凸部环绕所述中心轴线,
在沿着所述中心轴线而相邻的两个凸部之间形成有凹部,
所述凹部的沿着所述中心轴线的长度是2.5mm以上且3.5mm以下,
所述凹部的深度是0.1mm以上且0.3mm以下,
在所述凸部和所述凹部的表面形成有细微的凹凸。
本发明的第二筷子部件具备:
木制的棒状体;
多个环状凸部,其沿着所述棒状体的中心轴线而彼此分离地设置且各个环状凸部都环绕所述中心轴线;以及
覆盖层,其具有基层、以及被基层保持的多个颗粒,并且覆盖所述棒状体和所述多个环状凸部。
本发明的第二筷子部件可以还具备覆盖所述覆盖层和所述棒状体的表面层。
本发明的第四方式的筷子具备一对筷子部件,
各筷子部件是上述本发明的第一筷子部件或第二筷子部件中的任一者。
本发明的第一辅助用具是用于包括第一筷子部件和第二筷子部件的筷子的辅助用具,
所述第一辅助用具具备:主体部,其以使所述第二筷子部件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筷子部件相对移动的方式且以能够拆下的方式保持所述第一筷子部件和所述第二筷子部件;施力部件,其以使所述第二筷子部件的筷尖从所述第一筷子部件的筷尖离开的方式对所述第二筷子部件施力;以及第一环部,其形成能够插入使用者的第一手指的第一环孔,并且固定于所述主体部。
本发明的第二辅助用具是用于包括第一筷子部件和第二筷子部件的筷子的辅助用具,
所述筷子用的辅助用具具备:安装部,其形成有供所述第二筷子部件以能够拆下的方式插入的孔;第二环部,其形成能够插入所述使用者的第二手指的第二环孔,并且固定于所述安装部;以及第三环部,其形成能够插入所述使用者的第三手指的第三环孔,并且固定于所述安装部。
根据本发明,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有效地辅助筷子的张开动作的筷子。
附图说明
图1是用于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的图,是示出筷子的立体图。
图2是示出图1的筷子的第一使用阶段的主视图。
图3是示出图1的筷子的第二使用阶段的主视图。
图4是示出图1的筷子的第三使用阶段的主视图。
图5是图3的纵剖视图,是示出筷子的张开状态的图。
图6是与图5对应的纵剖视图,是示出筷子的闭合状态的图。
图7是示出图1的筷子所包括的筷子部件的筷尖的示意图。
图8是将图1的筷子所包括的第一辅助用具去掉一部分部件而示出的立体图。
图9是示出图1的第一辅助用具的中间部件的立体图。
图10是示出图1的筷子所包括的第二辅助用具的立体图。
图11是示出图10的第二辅助用具的俯视图。
图12是用于对正确的使用筷子的方式的一例进行说明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图11是用于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进行说明的图。本实施方式的筷子10具有第一筷子部件11和第二筷子部件12、以及能够安装在筷子部件11、12的第一辅助用具30和第二辅助用具50。在筷子10中添加了用于辅助筷子操作不熟练的人的功能,特别能够有效地辅助筷子的张开动作。而且,第一辅助用具30和第二辅助用具50能够从筷子部件11、12上拆下,通过适当地选择第一辅助用具30和第二辅助用具50来使用,从而能够根据与使用者使用筷子相关的熟练程度而适当地辅助使用者。这样的筷子10不仅作为单纯辅助筷子的使用的装置,对筷子操作不熟练的人来说是优选的,而且作为学会筷子的使用方法的装置,对婴幼儿等开始使用筷子的人来说也是优选的。
以下,利用用于使婴幼儿学会筷子的使用方法的练习用的筷子的例子,对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的筷子进行说明。图1和图2在相对于筷子部件11、12安装了第一辅助用具30和第二辅助用具50的状态下示出筷子10。图1和图2所示的筷子10适用于开始使用筷子的使用者、换而言之刚开始进行使用筷子的练习的使用者(婴幼儿)。图3在相对于筷子部件11、12仅安装了第一辅助用具30的状态下示出筷子10。图3所示的筷子10适用于学会了将手指向筷子放置的方法的使用者。图4示出拆下第一辅助用具30和第二辅助用具50且作为通常的筷子而起作用的一对筷子部件11、12。
应予说明,图12示出正确的筷子的使用方法,图示的使用方法是使用以下说明的练习用的筷子10而应当学会的方法。如图12所示,在正确的筷子的使用方法中,还称为下筷的第一筷子部件cs1通过无名指f4的前端部分、大拇指f1的基端部分和食指f2的指根部分而被支承。另一方面,也称为上筷的第二筷子部件cs2通过大拇指f1的前端部分、食指f2的前端部分以及中指f3的前端部分而被支承。通过向第二筷子部件cs2中的、夹在食指f2和中指f3之间的部分施加力,从而实现筷子cs的开闭。在筷子cs的开闭时,维持第一筷子部件cs1静止的状态。另一方面,第二筷子部件cs2被大拇指f1的前端部分支承,并且以该支承的部分为中心而摆动。通过第二筷子部件cs2的摆动,进行使一对筷子部件11、12的筷尖20接近的闭合动作、以及使一对筷子部件11、12的筷尖20分离的张开动作。
应予说明,在本说明书中,筷子部件11、12的前端10a是筷子部件11、12的长边方向上的、夹取食物侧的端,筷子部件11、12的基端是筷子部件11、12的长边方向上的、与前端10a相反侧的端,即是使用者握持一侧的端。另外,筷尖20是在夹取位于筷子部件11、12的前端侧的食物时可以与食物接触的区域。
以下,对筷子10的各构成要素进行说明。
首先,一对筷子部件11、12在第一辅助用具30和第二辅助用具50被拆下的图4的状态下,作为通常的筷子而被使用。因此,筷子部件11、12与通常的用于筷子的筷子部件大致同样地构成。如图4所示,各筷子部件11、12是细长的部件,通过其外轮廓而划分出中心轴线CL。
如图4所示,各筷子部件11、12具有在安装第一辅助用具30和第二辅助用具50时所利用的槽18。更具体而言,作为槽18,设置有用于第一辅助用具30的安装的第一槽18a、以及用于第二辅助用具50的安装的第二槽18b。第一槽18a和第二槽18b沿着筷子部件11、12的中心轴线CL分离地设置。如后所述,第二辅助用具50安装在第二筷子部件12,而不安装在第一筷子部件11。在图示的例子中,一对筷子部件11、12彼此同样地构成,各筷子部件可以没有区别地作为第一筷子部件11和第二筷子部件12中的任一者而起作用。槽18形成为环绕筷子部件11、12的中心轴线CL而延伸的环状的槽。
另外,在各筷子部件11、12具有用于容易夹持食物的功能。具体而言,如图7所示,筷子部件11、12在其筷尖20具有从棒状的主体20A突出的多个凸部20B。多个凸部20B沿着中心轴线CL彼此分离地配置。各凸部20B作为环绕筷子部件11、12的中心轴线CL的环状的突出部分而从主体20A突出。其结果是,在沿着中心轴线CL相邻的两个凸部20B之间形成有凹部20C。该凹部20C的底面由主体20A形成。此外,在筷子部件11、12的表面形成有与凸部20B和凹部20C相比足够小的细微凹凸。
在此,从易于夹持食物的观点来看,凸部20B和凹部20C的尺寸优选成为以下的尺寸。首先,凹部20C的沿着中心轴线CL的长度l1优选为2.5mm以上且3.5mm以下。另外,凹部的沿着与中心轴线CL正交的方向的深度d优选为0.1mm以上且0.3mm以下。此外,凸部20B的沿着中心轴线CL的长度l2优选为1.5mm以上且2.0mm以下。在实现了这样的尺寸的情况下,不仅在易于夹持食物上是有效的,也能够使食物的残渣难以聚集到筷尖20。
例如,筷子部件11、12可以采用树脂等各种材料而构成。由树脂构成的筷子部件11、12通过成型加工和/或压花加工等加工而能够获得上述凸部20B和凹部20C的尺寸。
另一方面,从卫生方面的观点或从带来监护人的眼中的安全感的观点来看,利用木头例如扁柏来制造筷子部件11、12是有效的。在图7所示的例子中,筷子部件11、12包括:木制的棒状体21;多个环状凸部22,其沿着棒状体21的中心轴线CL而彼此分离地设置;覆盖层23,其覆盖棒状体21和多个环状凸部22。环状凸部22成为环绕棒状体21的中心轴线CL的环状。因该环状凸部22而形成有凸部20B。应予说明,棒状体21的中心轴线CL与筷子部件11、12的中心轴线一致。覆盖层23是为了实现上述细微凹凸而设置的。覆盖层23具有基层23a、以及被基层保持的大量的颗粒23b。因颗粒23b而形成有细微凹凸。
此外,在图示的例子中,筷子部件11、12具有覆盖棒状体21和覆盖层23的表面层24。表面层24形成筷子部件11、12的表面。表面层24是用于防止木制的棒状体21吸收水分的层。因此,例如,能够采用丙烯酸聚氨酯树脂来形成表面层24。能够将该表面层24的厚度设为0.1mm以上且0.3mm以下。
能够如以下那样来制造用于实现上述凸部20B和凹部20C的构成的、环状凸部22和覆盖层23。
首先,环状凸部22能够采用硬化性的树脂来制造。例如,将线浸渍在未硬化状态的树脂组成物中,使树脂组成物附着在线的表面。接下来,使沿着与棒状体21的中心轴线CL正交的方向保持的线与棒状体21接触。由此,能够将树脂组成物转印到棒状体21上的、成为环状的区域。其后,通过使棒状体21上的树脂组成物硬化,从而能够形成环状凸部22。树脂组成物的硬化方法能够根据树脂组成物来适当地选择,例如,能够示例电离放射线(作为一例是紫外线或电子束)的照射、或加热等。
从实现上述凸部20B的优选的尺寸的观点来看,能够将这样的环状凸部22的沿着中心轴线CL的长度l3设为1.0mm以上且1.5mm以下,另外,能够将环状凸部22的沿着与中心轴线CL正交的方向的高度h设为0.1mm以上且0.3mm以下。
接下来,覆盖层23能够通过在棒状体21和环状凸部22上涂覆含有颗粒23b的树脂组成物而形成。树脂组成物的硬化物形成基层23a。颗粒23b的形状不特别限定,能够使用可以形成细微的凹凸的各种形状,例如,球状、针状、鳞状等形状的颗粒。从制造细微的凹凸的观点来看,能够将覆盖层23的厚度的平均值设为0.1mm以上且0.3mm以下。
接下来,对第一辅助用具30进行说明。第一辅助用具30可以以能够从第一筷子部件11和第二筷子部件12拆下的方式安装在第一筷子部件11和第二筷子部件12。第一辅助用具30引导使用者拿起筷子10时的大拇指(第一手指)f1的放置位置,并且辅助第一筷子部件11和第二筷子部件12的开闭动作,特别是张开动作。
如图1所示,第一辅助用具30具有保持筷子部件11、12的主体部31、以及设置在主体部31的第一环部45。另外,第一辅助用具30还具有设置在主体部31内的中间部件40。该中间部件40以使第二筷子部件12的筷尖20从第一筷子部件11的筷尖20分离的方式构成对第二筷子部件12施力的施力构件44。以下,对第一辅助用具30所包括的各构成要素进行说明。
首先,主体部31以使第二筷子部件12能够相对于第一筷子部件11相对移动的方式保持第一筷子部件11和第二筷子部件12。其中,第一筷子部件11和第二筷子部件12能够从主体部31拆下。作为具体的构成,如图1所示,主体部31设置有供第一筷子部件11以能够拆下的方式插入的第一孔37a、以及供第二筷子部件12以能够拆下的方式插入的第二孔37b。在图示的例子中,第一孔37a和第二孔37b通过主体部31与中间部件40而被划分出来。并且,如图5所示,在第一孔37a内形成有第一卡合凸部38a。通过将第一卡合凸部38a嵌入到第一筷子部件11的第一槽18a,从而第一筷子部件11保持于主体部31。另一方面,在第二孔37b内形成有第二卡合凸部38b。通过将第二卡合凸部38b嵌入到第二筷子部件12的第一槽18a,从而第二筷子部件12保持于主体部31。如图8所示,第一卡合凸部38a和第二卡合凸部38b呈线状、特别是直线状地延伸。
如图8更清楚地示出,主体部31具有彼此对置地配置的第一主壁部32和第二主壁部33、以及在一对主壁部32、33之间延伸的第一侧壁部34和第二侧壁部35。第一主壁部32和第二主壁部33在被主体部31保持的一对筷子部件11、12并列的方向上具有长度方向。主体部31通过这些壁部32、33、34、35而作为整体具有四边形筒状的外轮廓。另外,主体部31还具有划分第一孔37a和第二孔37b的中间壁部36。如图8和图5所示,第一卡合凸部38a设置在第一侧壁部34的内表面,沿着连结一对主壁部32、33之间的方向延伸。第二卡合凸部38b设置在第二侧壁部35的内表面,沿着连结一对主壁部32、33之间的方向延伸。
在图示的例子中,第一筷子部件11在被主体部31保持的状态下固定于主体部31。通过适当地设计第一孔37a的大小,从而实现第一筷子部件11的固定。另一方面,第二筷子部件12在被主体部31保持的状态下能够相对于主体部31和第一筷子部件11动作。在图示的例子中,被主体部31保持的第二筷子部件12能够相对于主体部31和第一筷子部件11摆动。第二筷子部件12的相对于主体部31和第一筷子部件11的摆动轴线ds通过第二卡合凸部38b,沿着一对主壁部32、33连结的方向延伸。即,第二筷子部件12的相对于主体部31和第一筷子部件11的摆动轴线沿着直线状的第二卡合凸部38b而延伸。应予说明,第二筷子部件12的摆动动作是被一对主壁部32、33引导而在沿着一对主壁部32、33的面上的动作。
如图5和图6所示,中间部件40设置在主体部31内。中间部件40在主体部31内位于第一孔37a和第二孔37b之间。中间部件40将第一孔37a和第二孔37b与中间壁部36一起划分出来。
如图5和图6所示,中间部件40具有基部41、以及从基部41延伸出来的施力部42。基部41将第一孔37a和第二孔37b与主体部31的中间壁部36一起划分出来。基部41沿着第一筷子部件11的中心轴线CL,与中间壁部36错开地配置。基部41具有沿着被主体部31保持的一对筷子部件11、12并列的方向对置地配置的第一支承面41a和第二支承面41b。第一支承面41a形成划分出第一孔37a的壁部的内表面的一部分。第二支承面41b形成划分出第二孔37b的壁部的内表面的一部分。
应予说明,主体部31在其内部具有第三卡合凸部38c。在图示的例子中,从第一主壁部32朝向第二主壁部33延伸出一个第三卡合凸部38c,从第二主壁部33朝向第一主壁部32延伸出另一个第三卡合凸部38c。另一方面,在中间部件40形成有接受第三卡合凸部38c的接受凹部41c。如图8所示,接受凹部41c形成为贯通基部41的贯通孔。由于一对第三卡合凸部38c从两侧嵌入到接受凹部41c,所以中间部件40固定在主体部31的内部。
接下来,如图5和图6所示,施力部42从基部41延伸出来而构成施力构件44。施力部42是带状的部位,在其两端连接于基部41。例如,施力部42与基部41一起由树脂等具有弹性的材料形成。该施力部42位于主体部31的中间壁部36与第二筷子部件12之间。其结果是,由施力部42形成的施力构件44在第二筷子部件12的、比摆动轴线ds更靠筷尖20侧的位置与第二筷子部接触,向与第一筷子部件11分离的方向对第二筷子部件12施力。即,施力构件44以使第二筷子部件12的筷尖20从第一筷子部件11的筷尖20离开的方式对第二筷子部件12施力。形成该施力部42的施力构件44与第一筷子部件11分离,并仅对第二筷子部件12施力。
应予说明,带状的施力部42的具有长度方向且与长度方向正交的截面的形状沿着一对主壁部32、33连结的方向细长地扁平。因此,在图5和图6所示的例子中,形成施力构件44的施力部42的变形被有效地限制在沿着一对主壁部32、33的表面方向的方向,作为结果,施力构件44的作用力沿着一对主壁部32、33的表面方向有效地作用。因此,第二筷子部件12以相对于第一筷子部件11进行张开动作的方式被稳定地施力。
另外,施力部42具有沿着一对主壁部32、33连结的方向延伸的突条42a。通过该突条42,也能够使施力部42的变形被有效地限制在沿着一对主壁部32、33的面方向的方向,作为结果,施力构件44的作用力沿着一对主壁部32、33的面方向有效地作用。
接下来,对第一环部45进行说明。如图8所示,第一环部45固定在主体部31的第一主壁部32。特别在图示的例子中,第一环部45设置在主体部31的第一主壁部32中的、形成第一孔37a的壁部的外表面上。其结果是,第一环部45位于保持在主体部31的第一筷子部件11的附近。在第一环部45设置有第一孔45a。如图2所示,在该第一孔45a插入使用者的大拇指(第一手指)f1,由此,第一环部45引导使用者的大拇指的放置位置。
然而,如图2和图1所示,第一辅助用具30的主体部31具有从第一侧壁部34向外侧突出的引导凸部39。引导凸部39设置在第一侧壁部34的外表面上的、沿着第一筷子部件11的中心轴线CL的前端侧的端部附近。如图2所示,引导凸部39与第一环部45一起引导握持筷子10的使用者的大拇指(第一手指)f1的放置位置。
应予说明,包括引导凸部39的主体部31和第一环部45例如可以通过树脂的注塑成型而一体地形成。
接下来,对第二辅助用具50进行说明。第二辅助用具50以能够拆下的方式安装在第二筷子部件12。如图2所示,第二辅助用具50引导使用者握持筷子10时的食指(第二手指)f2和中指(第三手指)f3的放置位置。
如图10和图11所示,第二辅助用具50具有:安装部51,其形成有供第二筷子部件12以能够拆下的方式插入的孔51a;以及第二环部54和第三环部55,其固定在安装部51。安装部51是筒状的部位,保持第二筷子部件12。其中,第二筷子部件12能够从安装部51拆下。作为具体的构成,如图11所示,在孔51a的内表面形成有一对卡合凸部51b。一对卡合凸部51b配置在环孔51a的内表面上的对置的位置。通过将卡合凸部51b嵌入到第二筷子部件12的第二槽18b,从而第二筷子部件12被保持在安装部51。如图11所示,卡合凸部51b呈线状、特别是直线状地延伸。
如图10所示,第二环部54固定在安装部51。在第二环部54设置有第二环54a。如图2所示,在该第二环54a插入使用者的食指(第二手指)f2,由此,第二环部54引导使用者的食指f2的放置位置。另外,第三环部55固定在安装部51。在第三环部55设置有第三环55a。如图2所示,在该第三环孔55a插入使用者的中指(第三手指)f3,由此,第三环部55引导使用者的中指f3的放置位置。
如图10所示,环孔51a的轴线方向dx不与第二环54a的轴线方向dy平行,并且不与第三环55a的轴线方向dz平行。如上所述,第二环孔54a和第三环孔55a分别是引导不同手指的放置位置的部件。通过相对于孔51a的轴线方向dx独立地设定第二环孔54a的轴线方向dy和第三环孔55a的轴线方向dz,从而能够适当地引导手指的位置。应予说明,孔或环孔的轴线方向是该孔或环孔延伸的方向,通过划分出该孔或环孔的壁部的内表面而确定。
然而,如图1和图2所示,在筷子部件11、12安装有第一辅助用具30和第二辅助用具50的状态下,安装在第二筷子部件12的第二辅助用具50还具有从安装部51朝向第一筷子部件11延伸出来的限制凸部56。限制凸部56在筷子10的闭合动作时与第一筷子部件11接触,从而能够限制第一筷子部件11和第二筷子部件12的过于接近。
此外,第二辅助用具50与第一辅助用具30相比,形成为平坦的部件。因此,不容易直观地把握第二辅助用具50的正反的识别,换而言之不容易直观地把握第二辅助用具50的哪一侧位于沿着第二筷子部件12的中心轴线CL的前端10a侧。因此,第二辅助用具50为了容易且准确地安装到第二筷子部件12而具有标签部57。在标签部57设置有表示第二辅助用具50向第二筷子部件12的安装方法的标签57a。在图示的例子中,如图1和图11所示,在限制凸部56形成有标签部57。图示的标签部57通过标注为“前”的标签57a来表示形成有该标签57a的一侧是朝向第二筷子部件12的中心轴线CL的前端10a的一侧。这样的标签在相对于孔51a的轴线方向dx独立地设定第二环孔54a的轴线方向dy和第三环孔55a的轴线方向dz的第二辅助用具50中特别有用。
这样的第二辅助用具50可以通过树脂的注塑成型而一体地形成。应予说明,与第一辅助用具30相比,第二辅助用具50能够利用比较容易变形的柔软的材料来制造,该第一辅助用具30以仅允许一对筷子部件11、12进行一定的相对移动的方式进行保持。在通过选择这样的树脂并利用注塑成型制造的第二辅助用具50中,能够相对于孔51a的轴线方向dx独立地设定第二环孔54a的轴线方向dy和第三环孔55a的轴线方向dz。
接下来,对由以上的结构构成的筷子10的作用进行说明。
如上所述的筷子10能够以与筷子10的使用方法的学习阶段对应的三个方式而进行长时间的使用。
首先,作为第一阶段,利用图1和图2所示的方式来使用筷子10。即,在第一阶段,相对于筷子部件11、12而安装有第一辅助用具30和第二辅助用具50。例如,首先,将第一筷子部件11插入到形成在第一辅助用具30的主体部31的第一孔37a,将第二筷子部件12插入到形成在第一辅助用具30的主体部31的第二孔37b。通过使第一辅助用具30的第一卡合凸部38a(参照图5)与第一筷子部件11的第一槽18a(参照图4)卡合,从而将第一筷子部件11保持在第一辅助用具30。另外,通过使第一辅助用具30的第二卡合凸部38b(参照图5)与第二筷子部件12的第一槽18a(参照图4)卡合,从而将第二筷子部件12保持在第一辅助用具30。接下来,将第二筷子部件12插入到形成在第二辅助用具50的安装部51的孔51a。此时,基于标签部57的标签57a,能够容易且可靠地判断第二辅助用具50相对于第二筷子部件12的朝向。通过使第二辅助用具50的卡合凸部51b(参照图11)与第二筷子部件12的第二槽18b(参照图4)卡合,从而将第二辅助用具50安装在第二筷子部件12。
第一阶段中的筷子10对筷子的拿法以及筷子的开闭动作进行辅助。这样的第一阶段适用于与使用筷子相关的熟练程度低的使用者,特别是适用于刚刚开始使用筷子的使用者。
使用者将大拇指(第一手指)f1插入到第一环部45的第一环孔45a,将食指(第二手指)f2插入到第二环部54的第二环孔54a,并将中指(第三手指)f3插入到第三环部55的第三环孔55a。由此,使用者能够以正确的使用方法来握持筷子10。
另外,第一辅助用具30通过主体部31而固定第一筷子部件11,并且限制第一筷子部件11相对于主体部31相对动作。另外,第一辅助用具30通过主体部31沿预定的方向限制第二筷子部件12的动作。在图示的例子中,第二筷子部件12通过第一辅助用具30而允许进行以预定的摆动轴线ds为中心的摆动动作,并且限制其他的动作。第二筷子部件12的摆动轴线ds沿着进入到第二筷子部件12的第一槽18a的直线状的第二卡合凸部38b。因此,使用者利用筷子10来促进通过参照图12而在开头说明的正确的开闭动作来开闭筷子10。
此外,第一辅助用具30具有以使第二筷子部件12的筷尖20从第一筷子部件11的筷尖20离开的方式对第二筷子部件12施力的施力构件44。即,通过施力构件44而有效地辅助被认为在筷子的操作之中特别难的筷子的张开动作。由此,能够有效地防止在闭合动作过程中,手指从各环部45、54、55的环孔45a、54a、55a中脱落,在筷子10的张开动作过程中以正确的拿法却握持不住筷子10的情况,进而筷子10从手中滑落的情况。另一方面,筷子的闭合操作与筷子的张开操作相比更为容易。因此,通过抵抗施力构件44的作用力而使第二筷子部件12移动,从而能够毫无障碍地实施。
应予说明,在图示的例子中,施力构件44由中间部件40的施力部42构成。如图8所示,施力部42形成为带状,并且沿着与摆动轴线ds垂直的方向产生作用力。因此,能够顺畅且有效地促进引起筷子10的张开动作的第二筷子部件12的摆动。另外,图示的施力部42具有与摆动轴线ds平行的突条42a。该突条42a将施力部42的变形限制为向与摆动轴线ds垂直的方向的变形。从这一点来看,也能够顺畅且有效地促进引起筷子10的张开动作的第二筷子部件12的摆动。
如上所述那样,在第一阶段中的筷子10的使用中,辅助使用者以适当地握持筷子10的状态进行筷子10的开闭。因此,该第一阶段中的筷子10的使用也能够适用于开始使用筷子10的婴幼儿。
接下来,对第二阶段中的筷子10的使用进行说明。在第二阶段中,利用图3所示的方式来使用筷子10。在第二阶段中,相对于筷子部件11、12而仅安装有第一辅助用具30。即,在第二阶段中不使用第二辅助用具50。这样的第二阶段中的筷子10的使用适用于通过第一阶段中的筷子10的使用而能够适当地握持筷子10的使用者。如上所述,第一辅助用具30辅助大拇指f1的放置位置。另外,第一辅助用具30引导一对筷子部件11、12的开闭动作,并且,在进行张开动作时施加辅助力。
在刚刚能够在仅将第一辅助用具30安装在第一筷子部件11和第二筷子部件12的状态下顺畅地进行筷子10的开闭动作的情况下,结束第二阶段的筷子10的使用。这样的使用者大致学会了筷子10的拿法与筷子10的开闭动作,而开始第三阶段的筷子10的使用。在第三阶段中,利用图4所示的方式来使用筷子10。即,在第三阶段中,不使用第一辅助用具30和第二辅助用具50而与通常的筷子同样地使用一对筷子部件11、12。
在如上所述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筷子10具有细长的棒状的第一筷子部件11和细长的棒状的第二筷子部件12、以及能够安装在筷子部件11、12的第一辅助用具30和第二辅助用具50。第一辅助用具30具有:主体部31,其以使第二筷子部件12能够相对于第一筷子部件11相对移动的方式且以能够拆下的方式保持第一筷子部件11和第二筷子部件12;施力构件44,其以使第二筷子部件12的筷尖20从第一筷子部件11的筷尖20离开的方式对第二筷子部件12施力;以及第一环部45,其形成能够插入使用者的第一手指f1的第一环孔45a,并且固定于基部41。第二辅助用具50具有:安装部51,其形成有供第二筷子部件12以能够拆下的方式插入的孔51a;第二环部54,其形成能够供使用者的第二手指f2插入的第二环孔54a,并固定于安装部51;以及第三环部55,其形成能够供使用者的第三手指f3插入的第三环孔55a,并固定于安装部51。这样的筷子10能够以与筷子10的使用方法的学习阶段对应的三个方式而进行长时间的有效利用。在利用第一辅助用具30和第二辅助用具50的第一阶段中,能够辅助筷子10的拿法与筷子10的开闭动作。在第二阶段中,能够拆下第二辅助用具50而将第一辅助用具30应用于筷子部件11、12,主要辅助筷子10的开闭动作。在第三阶段中,能够将第一辅助用具30和第二辅助用具50两者都拆下而作为通常的筷子来使用一对筷子部件11、12。即,能够从开始练习筷子10的阶段到能够正常地使用筷子10那样长时间地适当地使用筷子10。另外,通过在筷子的使用方法的练习中使用该筷子10,从而能够有效地促进学会适当的筷子的使用方法。
另外,在如上所述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筷子10具有细长的棒状的第一筷子部件11和细长的棒状的第二筷子部件12、以及能够安装在筷子部件11、12的第一辅助用具30。第一辅助用具30具有:主体部31,其以使第二筷子部件12能够相对于第一筷子部件11相对移动的方式且以能够拆下的方式保持第一筷子部件11和第二筷子部件12;施力构件44,其以使第二筷子部件12的筷尖20从第一筷子部件11的筷尖20离开的方式对第二筷子部件12施力;以及第一环部45,其形成能够插入使用者的第一手指f2的第一环孔45a,并且固定于基部41。在这样的筷子10中,在通过将第一手指f1插入到第一环部45的第一环孔45a从而适当地配置了第一手指f1的状态下,能够保持住筷子10。另外,能够通过施力构件44来辅助张开动作。因此,通过以在第一环部45的第一环45a插入了第一手指f1的适当的拿法来辅助筷子10的张开动作,从而也能够有效地防止随着张开动作而导致筷子10落下来等情况。另外,因为能够从第一筷子部件11和第二筷子部件12拆下第一辅助用具30,所以在学会了筷子10的张开动作的使用者使用筷子的情况下,可以拆下第一辅助用具30而使用筷子10。即,能够通过与筷子的使用方法的学习程度对应的适当的方式而长时间地使用筷子10。另外,通过在筷子的使用方法的练习中使用该筷子10,从而能够有效地促进学会适当的筷子的使用方法。
另外,在上述一个实施方式的具体例中,第一筷子部件11在保持在主体部31的状态下被限制相对于主体部31的相对动作,从而被固定在主体部31。根据这样的筷子10,在筷子10的开闭动作中,能够使设置有第一环部45的第一辅助用具30和保持在第一辅助用具30的第一筷子部件11相对于插入到第一环部45的第一环孔45a的第一手指f1静止。即,能够辅助正确的筷子10的开闭动作。
此外,在上述一个实施方式的具体例中,在主体部31设置有供第一筷子部件11以能够拆下的方式插入的第一孔37a。第一环部45设置在主体部31中的、形成第一孔37a的壁部的外表面上。根据这样的筷子10,在第一筷子部件11的极近的位置设置有第一环部45。因此,在筷子10的开闭动作中,第一筷子部件11在插入到第一环部45的第一手指f1的附近静止,换而言之,在正确的使用方法下,第一筷子部件11在应该放置在第一筷子部件11上的第一手指f1的附近静止。因此,能够在适当地握持筷子的同时,辅助适当的筷子的动作。
此外,在上述一个实施方式的具体例中,主体部31具有设置在形成第一孔37a的壁部的外表面上,并且引导使用者的第一手指f1的引导凸部39。根据这样的筷子10,能够通过第一环部和引导凸部39而将第一手指f1更稳定地配置在适当的位置。
此外,在上述一个实施方式的具体例中,施力构件44与第一筷子部件11分离,并仅对第二筷子部件12施力。根据这样的筷子10,通过施力构件44而有效地辅助张开动作中的第二筷子部件12的动作,另一方面,在筷子10的开闭动作中,能够使第一筷子部件11稳定地静止。
此外,在上述一个实施方式的具体例中,主体部31设置有供第一筷子部件11以能够拆下的方式插入的第一孔37a、以及供第二筷子部件12以能够拆下的方式插入的第二孔37b。而且,主体部31具有划分出第一孔37a和第二孔37b的中间壁部36。根据这样的筷子10,通过简易的构成而能够在主体部31固定地保持第一筷子部件11且在主体部31以使第二筷子部件12能够动作(摆动)的方式保持第二筷子部件12。
此外,在上述一个实施方式的具体例中,第一辅助用具30具有设置在主体部31的中空内部的中间部件40。中间部件40具有:基部41,其固定在主体部31而将第一孔37a和第二孔37b与中间壁部36一起划分出来;以及施力部42,其从基部41延伸出来而形成施力构件44。施力部42位于中间壁部36与第二筷子部件12之间,对第二筷子部件12进行施力。根据这样的筷子10,使用简易构成的中间部件40而能够实现第一筷子部件11相对于主体部31的第一筷子部件11的固定、以及相对于主体部31和第一筷子部件11的第二筷子部件12的施力。
此外,在如上所述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筷子10具有细长的棒状的第一筷子部件11和细长的棒状的第二筷子部件12、以及安装在第二筷子部件12的第二辅助用具50。第二辅助用具50具有:安装部51,其形成有供第二筷子部件12以能够拆下的方式插入的孔51a;第二环部54,其形成能够供使用者的第二手指f2插入的第二环孔54a,并固定在安装部51;以及第三环部55,其形成能够供使用者的第三手指f3插入的第三环孔55a,并固定在安装部51。在这样的筷子10的使用中,能够将第二手指f2插入到第二辅助用具50的第二环部54的第二环孔54a,并且能够将第三手指f3插入到第三环部55的第三环孔55a。通过利用该第二环部54和第三环部55,从而能够将在筷子10的开闭动作中重要的第二手指f2和第三手指f3分别引导到筷子10的适当的位置,并且能够有效地实现对筷子10的使用的辅助。另外,一个第二辅助用具50包括两个环部54、55,因此有效地实现部件数量的削减或小零件的避免、以及附件的防止丢失等。另外,通过在筷子10的使用方法的练习中使用该筷子,从而能够有效地促进学会适当的筷子的使用方法,特别能够有效地促进学会手指放置的位置。
此外,在上述一个实施方式的具体例中,孔51a的轴线方向dx不与第二环孔54a的轴线方向dy平行,并且不与第三环孔55a的轴线方向dz平行。根据这样的例子,能够使引导第二手指f2的第二环孔54a的朝向以及引导第三手指f3的第三环孔55a的朝向相对于孔51a的朝向独立而被最优化。由此,能够适当地辅助筷子10的使用。
此外,在上述一个实施方式的具体例中,第二辅助用具50具有朝向第一筷子部件11而从安装部51突出的限制凸部56。限制凸部56与第一筷子部件11接触而限制第一筷子部件11和第二筷子部件12的过于接近。根据这样的例子,能够有效地防止第一筷子部件11和第二筷子部件12过于接近直到第一筷子部件11的筷尖20与第二筷子部件12的筷尖20交叉为止。
此外,在上述一个实施方式的具体例中,第二辅助用具50具有标签部57,该标签部57设置有表示相对于第二筷子部件12的安装方法的标签57a。根据这样的例子,能够稳定而更可靠地实施第二辅助用具50向第二筷子部件12的安装。即,能够防止第二辅助用具50错误地向第二筷子部件12安装。由此,能够有效地实现促进筷子10的使用辅助以及筷子10的使用方法的学习。
此外,在如上所述的一个实施方式中,筷子部件11、12具有:木制的棒状体21;多个环状凸部22,其沿着棒状体21的中心轴线CL而彼此分离地设置且各个环状凸部都环绕中心轴线CL;覆盖层23,其覆盖棒状体21和多个环状凸部22。覆盖层23具有基层23a、以及被基层23a保持的多个颗粒23b。根据这样的筷子部件11、12,在筷子部件11、12的筷尖20的表面形成有因环状凸部22而起的凸部20B,该凸部20B线状地环绕筷子部件11、12的中心轴线CL。通过该凸部20B而能够易于有效地夹持食物。另外,在筷子部件11、12的筷尖20的表面表现出因覆盖层23的颗粒23b而起的细微的凹凸。根据该细微的凹凸,能够有效地防止夹持的食物从筷子部件11、12滑落。而且,通过筷尖20的凸部20B和细微凹凸的叠加作用而能够易于极为有效地夹持食物。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筷子10优选针对使用筷子不熟练的人用的筷子,进而优选针对用于练习筷子10的使用方法的筷子。
另外,在相邻的两个凸部20B之间形成有凹部20C。凹部20C的沿着筷子部件11、12的中心轴线CL的长度l1相比凸部20B的沿着筷子部件11、12的中心轴线CL的长度l2显著地长出例如1.5倍以上。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食物的残渣集中在凹部20C。由此,通过通常的清洗而能够使筷子10保持清洁。
此外,在上述一个实施方式的具体例中,筷子部件11、12还具有覆盖覆盖层23和棒状体21的表面层24。通过设置表面层24,从而能够有效地防止木制的棒状体21吸收水分。由此,能够有效地防止筷子部件11、12的劣化。
此外,在上述一个实施方式的具体例中,具有中心轴线CL的筷子部件11、12具有多个凸部20B,该多个凸部20B沿着中心轴线CL而彼此分离地设置且各凸部20B环绕中心轴线CL。在沿着中心轴线CL相邻的两个凸部20B之间形成有凹部20C。凹部20C的沿着中心轴线CL的长度l1是2.6mm以上且3.4mm以下,凹部20C的深度是0.1mm以上且0.3mm以下。在凸部20B和凹部20C的表面形成有细微的凹凸。根据这样的筷子部件11、12,在筷子部件11、12的筷尖20的表面形成有凸部20B,该凸部20B线状地环绕筷子部件11、12的中心轴线CL。通过该凸部20B而能够易于有效地夹持食物。另外,在凸部20B和凹部20C的表面形成有细微的凹凸。根据该细微的凹凸,能够有效地防止夹持的食物从筷子部件11、12滑落。而且,通过筷尖20的凸部20B和细微凹凸的叠加作用而能够易于极为有效地夹持食物。因此,本实施方式的筷子10优选针对使用筷子不熟练的人用的筷子,进而优选针对用于练习筷子10的使用方法的筷子。
以上,基于图示所示的具体例对一个实施方式进行了说明,但不意味着这些具体例限定于一个实施方式。上述一个实施方式可以通过其他各种各样的具体例而被实施,在不脱离其主旨的范围内,能够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变更。

Claims (11)

1.一种筷子,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筷子部件和第二筷子部件;以及
第一辅助用具,其具有以使所述第二筷子部件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筷子部件相对移动的方式且以能够拆下的方式保持所述第一筷子部件和所述第二筷子部件的主体部、以使所述第二筷子部件的筷尖从所述第一筷子部件的筷尖离开的方式对所述第二筷子部件施力的施力构件、以及形成能够插入使用者的第一手指的第一环孔并且固定于所述主体部的第一环部,
所述主体部设置有供所述第一筷子部件以能够拆下的方式插入的第一孔、以及供所述第二筷子部件以能够拆下的方式插入的第二孔,并且所述主体部具有划分出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二孔的中间壁部,
所述第一辅助用具具有设置在所述主体部的中空内部的中间部件,
所述中间部件具有固定在所述主体部而将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二孔与所述中间壁部一起划分出来的基部、以及从所述基部延伸出来而形成所述施力构件的施力部,
所述施力部位于所述中间壁部与所述第二筷子部件之间,并且对所述第二筷子部件进行施力。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筷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筷子部件在被保持在所述主体部的状态下,被限制相对于所述主体部的相对动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筷子,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主体部设置有供所述第一筷子部件以能够拆下的方式插入的第一孔,
所述第一环部设置在所述主体部中的、形成所述第一孔的壁部的外表面上。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筷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主体部具有设置在形成所述第一孔的壁部的外表面上并且引导所述使用者的所述第一手指的引导凸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筷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施力构件与第一筷子部件分离,并仅对所述第二筷子部件施力。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筷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筷子还具有第二辅助用具,所述第二辅助用具具有形成有供所述第二筷子部件以能够拆下的方式插入的孔的安装部、形成能够插入所述使用者的第二手指的第二环孔并且固定于所述安装部的第二环部、以及形成能够插入所述使用者的第三手指的第三环孔并且固定于所述安装部的第三环部。
7.一种筷子,其特征在于,具备:
第一筷子部件和第二筷子部件;以及
第二辅助用具,其具有形成有供所述第二筷子部件以能够拆下的方式插入的孔的安装部、形成能够插入使用者的第二手指的第二环孔并且固定于所述安装部的第二环部、形成能够插入所述使用者的第三手指的第三环孔并且固定于所述安装部的第三环部、以及朝向所述第一筷子部件而从所述安装部突出的限制凸部,
所述孔的轴线方向不与所述第二环孔的轴线方向平行,并且不与所述第三环孔的轴线方向平行,
所述第二辅助用具具有标签部,该标签部设置有表示所述第二辅助用具相对于所述第二筷子部件安装的方向的标签,
所述标签部形成于 所述限制凸部。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筷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制凸部与所述第一筷子部件接触而限制所述第一筷子部件和所述第二筷子部件过于接近。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筷子,其特征在于,
所述筷子还具备第一辅助用具,所述第一辅助用具具有以使所述第二筷子部件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筷子部件相对移动的方式且以能够拆下的方式保持所述第一筷子部件和所述第二筷子部件的主体部、以使所述第二筷子部件的筷尖从所述第一筷子部件的筷尖离开的方式对所述第二筷子部件施力的施力构件、以及形成能够插入使用者的第一手指的第一环孔并且固定于所述主体部的第一环部。
10.一种筷子用的辅助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筷子用的辅助用具是用于包括第一筷子部件和第二筷子部件的筷子的辅助用具,
所述筷子用的辅助用具具备:主体部,其以使所述第二筷子部件能够相对于所述第一筷子部件相对移动的方式且以能够拆下的方式保持所述第一筷子部件和所述第二筷子部件;施力构件,其以使所述第二筷子部件的筷尖从所述第一筷子部件的筷尖离开的方式对所述第二筷子部件施力;第一环部,其形成能够插入使用者的第一手指的第一环孔,并且固定于所述主体部;以及中间部件,其设置在所述主体部的中空内部,
所述主体部设置有供所述第一筷子部件以能够拆下的方式插入的第一孔、以及供所述第二筷子部件以能够拆下的方式插入的第二孔,并且所述主体部具有划分出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二孔的中间壁部,
所述中间部件具有固定在所述主体部而将所述第一孔和所述第二孔与所述中间壁部一起划分出来的基部、以及从所述基部延伸出来而形成所述施力构件的施力部,
所述施力部位于所述中间壁部与所述第二筷子部件之间,并且对所述第二筷子部件进行施力。
11.一种筷子用的辅助用具,其特征在于,
所述筷子用的辅助用具是用于包括第一筷子部件和第二筷子部件的筷子的辅助用具,
所述筷子用的辅助用具具备:安装部,其形成有供所述第二筷子部件以能够拆下的方式插入的孔;第二环部,其形成能够插入使用者的第二手指的第二环孔,并且固定于所述安装部;第三环部,其形成能够插入所述使用者的第三手指的第三环孔,并且固定于所述安装部;限制凸部,其朝向所述第一筷子部件而从所述安装部突出的限制凸部;以及标签部,其形成于所述限制凸部,并设置有表示所述辅助用具相对于所述第二筷子部件安装的方向的标签,
所述孔的轴线方向不与所述第二环孔的轴线方向平行,并且不与所述第三环孔的轴线方向平行。
CN201880040237.9A 2017-06-22 2018-06-06 筷子以及筷子用的辅助用具 Active CN110769723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122566 2017-06-22
JP2017122566A JP6954600B2 (ja) 2017-06-22 2017-06-22 箸および箸用の補助具
PCT/JP2018/021727 WO2018235603A1 (ja) 2017-06-22 2018-06-06 箸および箸用の補助具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69723A CN110769723A (zh) 2020-02-07
CN110769723B true CN110769723B (zh) 2021-11-12

Family

ID=6473767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40237.9A Active CN110769723B (zh) 2017-06-22 2018-06-06 筷子以及筷子用的辅助用具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JP (2) JP6954600B2 (zh)
KR (1) KR102641789B1 (zh)
CN (1) CN110769723B (zh)
TW (1) TWI743370B (zh)
WO (1) WO2018235603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240015849A (ko) 2022-07-28 2024-02-06 경북보건대학교 산학협력단 사용자 모션 보조형 젓가락 기구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10137101A (ja) * 1996-11-12 1998-05-26 Natsuya Aragai 指通し用輪付き箸
US5911462A (en) * 1996-02-13 1999-06-15 Hui; Ronald Chopstick holder
JP2010181864A (ja) * 2009-12-02 2010-08-19 Masaichi Moriki 箸の持ち方矯正具
TWM387487U (en) * 2010-01-11 2010-09-01 Guo-Guang Huang Two-way chopsticks helper
CN201641424U (zh) * 2010-03-01 2010-11-24 龙治托 儿童学习用益智筷子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85376U (zh) * 1976-12-15 1978-07-14
JP2981211B1 (ja) * 1998-07-30 1999-11-22 有限会社児童かきかた研究所 箸の持ち方練習具
JP4540976B2 (ja) * 2003-12-19 2010-09-08 コンビ株式会社 箸用補助具
KR101079832B1 (ko) * 2010-02-05 2011-11-03 엄영식 교육용 젓가락
TWM536509U (zh) * 2016-07-18 2017-02-11 財團法人亞洲大學 可調式學習筷之輔助件結構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11462A (en) * 1996-02-13 1999-06-15 Hui; Ronald Chopstick holder
JPH10137101A (ja) * 1996-11-12 1998-05-26 Natsuya Aragai 指通し用輪付き箸
JP2010181864A (ja) * 2009-12-02 2010-08-19 Masaichi Moriki 箸の持ち方矯正具
TWM387487U (en) * 2010-01-11 2010-09-01 Guo-Guang Huang Two-way chopsticks helper
CN201641424U (zh) * 2010-03-01 2010-11-24 龙治托 儿童学习用益智筷子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19005072A (ja) 2019-01-17
JP6954600B2 (ja) 2021-10-27
JP2021118920A (ja) 2021-08-12
KR102641789B1 (ko) 2024-03-04
TWI743370B (zh) 2021-10-21
WO2018235603A1 (ja) 2018-12-27
JP6910694B1 (ja) 2021-07-28
CN110769723A (zh) 2020-02-07
TW201904494A (zh) 2019-02-01
KR20200019607A (ko) 2020-02-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1672842B1 (ko) 인조 속눈썹용 어플리케이터
US9205696B2 (en) Grip positioning device
CN110769723B (zh) 筷子以及筷子用的辅助用具
KR101385720B1 (ko) 골프채용 보조그립
US20060083575A1 (en) Device for right grip of writing tools
JP3144710U (ja) 箸補助具
KR100474391B1 (ko) 펜심 노크식 필기구
KR101047916B1 (ko) 젓가락질 숙달용 장갑
KR20110117774A (ko) 필기구 파지장치
KR101332992B1 (ko) 손가락끼움부를 갖는 필기구
JP2010148694A (ja) 穿刺装置
KR20120007269U (ko) 연필잡기 교육용 손가락 고정밴드
KR200422116Y1 (ko) 바른 글쓰기를 위한 연필손잡이
JP3628684B2 (ja) 被把持棒の持ち方練習具
KR200345870Y1 (ko) 유아용 필기 보조 기구
US20230119781A1 (en) Handling tool for hearing aid
KR200380913Y1 (ko) 젓가락질 훈련용 젓가락
KR200267310Y1 (ko) 검도수련용 검의 보조칼날
KR200272816Y1 (ko) 검도수련용 검의 보조칼날
US7635231B2 (en) Writing assistance device
KR200481713Y1 (ko) 유아 및 어린이용 칫솔
KR200386662Y1 (ko) 케릭터가 부착된 필기구 홀더
JP2004109957A (ja) 三味線用バチ及びそれに用いるグリップ補助具
JP2007215848A (ja) 柄付き器具用アダプタ及び該アダプタを装着した柄付き器具
JP3041546U (ja) 筆記具把持訓練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EG Reference to a national code

Ref country code: HK

Ref legal event code: DE

Ref document number: 40014644

Country of ref document: HK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