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64660B - 触控电极层及触控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触控电极层及触控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64660B
CN110764660B CN201910915878.0A CN201910915878A CN110764660B CN 110764660 B CN110764660 B CN 110764660B CN 201910915878 A CN201910915878 A CN 201910915878A CN 110764660 B CN110764660 B CN 1107646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lectrode
trunk
layer
touch
branc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15878.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64660A (zh
Inventor
叶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915878.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764660B/zh
Priority to PCT/CN2019/127323 priority patent/WO2021056877A1/zh
Priority to US16/763,330 priority patent/US11579735B2/en
Publication of CN1107646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646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646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646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8Details of the electrode shape, e.g. for enhancing the detection of touches, for generating specific electric field shapes, for enhancing display qualit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3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single layer of sensing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5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two or more layers of sensing electrodes, e.g. using two layers of electrodes separated by a dielectric layer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 G06F3/0446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using a grid-like structure of electrodes in at least two directions, e.g. using row and column electrod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2203/00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0 - G06F3/048
    • G06F2203/041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G06F3/041 - G06F3/045
    • G06F2203/04111Cross over in capacitive digitiser, i.e. details of structures for connecting electrodes of the sensing pattern where the connections cross each other, e.g. bridge structures comprising an insulating layer, or vias through substrat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电极层及触控显示装置,具有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第一电极具有第一电极主干以及若干个沿着第一电极主干倾斜设置的第一电极分支,第二电极具有第二电极主干以及若干个沿着第二电极主干倾斜设置的第二电极分支,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均设置为对称结构,且第一电极分支与第二电极分支倾斜角度相同。在触控电极单元内,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的形状大小几乎相同,且交叉设置的第一电极分支与第二电极分支的形状大小也几乎相同。可以有效提高触控驱动电极与触控感应电极之间的互容值,同时使整个触摸屏结构中的互容电场分布的更加均匀,更加有利于提高检测触摸位置的分辨率和精准度。

Description

触控电极层及触控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触控显示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触控电极层及触控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电容式触摸屏由于其高耐久性,长寿命,并且支持多点触控的功能,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交互场景设备中。电容式触摸屏,通过检测手指触摸位置处电容量的变化,来检测手指触摸的具体位置。因此,当触摸时引起的电容变化量较小时,传统的电容式触摸屏可能无法准确检测到是否有触摸输入。
由于触摸屏的结构设计方案是检测电容改变量非常重要的因素,因此开发出一种能够检测较小电容改变量的触摸屏设计方案将是非常有必要的。目前针对柔性有源矩阵有机发光二极体(Active-matrix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AMOLED)显示屏,其触控电极图案通常需要直接制作在薄膜封装层上表面,然而由于封装层较薄(通常厚度<10um),因此该触控电极与阴极之间的距离小,从而导致驱动电极(TX)/感应电极(RX)与阴极之间的寄生电容较大,从而导致RC延迟较大,降低触控灵敏度。并且目前柔性AMOLED显示屏,而且触控电极的材质通常为镂空的金属网格材质,其导电面积相对传统的整面透明ITO材质的触控电极,其实际有效导电电极面积较小,因此触控电极TX与RX之间的互容感应量非常小,导致手指触摸时,引起的电容变化量更小,不容易被触控芯片检测到。
因此,急需提供一种新的触控电极层及触控显示装置,用以提高触控显示装置的触摸位置检测的分辨率和精准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触控电极层及触控显示装置。可以有效提高触控驱动电极与触控感应电极之间的互容值,同时使整个触摸屏结构中的互容电场分布的更加均匀,更加有利于提高检测触摸位置的分辨率和精准度。
为了可以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电极层,包括:沿第一方向设置的多条第一电极链,每条第一电极链包括多个相互电连接的第一电极;沿第二方向设置的多条第二电极链,每条第二电极链包括相互电连接的多个第二电极,每条第一电极链和每条第二电极链相互绝缘;其中,每根第一电极与所述每根第一电极交叉对应的第二电极形成一触控电极单元,每根第一电极包括第一电极主干以及多个第一电极分支,每根第一电极分支倾斜连接所述第一电极主干;每根第二电极包括第二电极主干以及多个第二电极分支,每根第二电极分支倾斜连接所述第二电极主干,每根第一电极分支和每根第二电极分支相互绝缘且交错设置,每根第一电极分支均设于相邻的两第二电极分支的间隙中。
进一步地,第三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以及所述第二电极绝缘,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分支以及所述第二电极分支之间。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极主干包括第一电极纵向主干以及两个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电极纵向主干的两端的第一电极横向主干,所述第一电极纵向主干垂直连接所述的两个第一电极横向主干,所述第一电极分支均倾斜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极纵向主干或所述第二电极横向主干。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电极主干包括第二电极横向主干以及两个分别位于所述第二电极横向主干两端的第二电极纵向主干,所述第二电极横向主干垂直连接所述的两个第二电极纵向主干,所述第二电极分支均倾斜连接于所述第二电极纵向主干或所述第二电极横向主干。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极纵向主干与所述第二电极横向主干相交形成一交叉区,在所述交叉区,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互相绝缘。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极纵向主干包括上电极主干、下电极主干以及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上电极主干以及下电极主干;所述上电极主干与所述下电极主干上下对称;其中一部分第一电极分支通过所述上电极主干及其中一个第一电极横向主干形成相互连接,而另一部分第一电极分支通过所述下电极主干及另一个第一电极横向主干形成相互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极分支与所述第一电极主干之间设有一第一中间部;所述第二电极分支与所述第二电极主干之间设有一第二中间部。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中间部以及第二中间部的形状包括:三角形或梯形。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电极横向主干包括左电极主干、右电极主干以及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左电极主干以及右电极主干;所述左电极主干与所述右电极主干左右对称;其中一部分第二电极分支通过所述左电极主干及其中一个第二电极纵向主干形成相互连接,而另一部分第二电极分支通过所述右电极主干及另一个第二电极横向主干形成相互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缓冲层;绝缘层,设于所述缓冲层上;第一金属层,设于所述绝缘层中,所述第一电极链形成于所述第一金属层中;第二金属层,设于所述绝缘层上,所述第二电极链形成于所述第二金属层中。
进一步地,缓冲层;绝缘层,设于所述缓冲层上,具有一连接桥且对应所述交叉区;第一金属层,设于所述绝缘层上,所述第一电极链形成于所述第一金属层中;第二金属层,设于所述绝缘层上且与所述第一金属层同层设置,所述第二电极链形成于所述第二金属层中,在所述交叉区,所述第一连接部为所述连接桥,所述上电极主干与所述下电极主干通过所述连接桥电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触控电极单元包括沿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一中心线以及沿第二方向设置的第二中心线;所述第一电极主干关于所述第一中心线左右对称,关于所述第二中心线上下对称;所述第二电极主干关于所述第一中心线左右对称,关于所述第二中心线上下对称。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极分支的倾斜角度与所述第二电极分支的倾斜角度相同。
进一步地,在所述第一电极以及所述第二电极之间设有一第三电极,所述第三电极上下对称且上下两部分未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三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绝缘。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电极分支具有至少一电极凸起,所述电极凸起垂直于所述第一电极分支;所述第二电极分支具有至少一凹槽,所述电极凸起卡设于所述凹槽中。
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基板;薄膜晶体管层,设于所述基板上;显示层,设于所述薄膜晶体管层上;前文所述的触控电极层,所述触控电极层设于所述显示层上,所述触控电极层通过导线连接至集成芯片。
进一步地,所述显示层与所述触控电极层之间还设有薄膜封装层。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电极层及触控显示装置,具有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第一电极具有第一电极主干以及若干个沿着第一电极主干倾斜设置的第一电极分支,第二电极具有第二电极主干以及若干个沿着第二电极主干倾斜设置的第二电极分支,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均设置为对称结构,且第一电极分支以及第二电极分支的倾斜角度相同。在触控电极单元内,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的形状大小几乎相同,且交叉设置的第一电极分支与第二电极分支的形状大小也几乎相同。可以有效提高触控驱动电极与触控感应电极之间的互容值,同时使整个触摸屏结构中的互容电场分布的更加均匀,更加有利于提高检测触摸位置的分辨率和精准度。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描述。
图1为本发明提供的触控电极层实施例1的平面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提供的触控电极层实施例1的平面布局模拟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提供的触控电极层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提供的触控电极层在所述交叉区沿第一电极主干方向的剖面图;
图5为本发明提供的触控电极层实施例2的平面布局模拟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提供的触控电极层实施例3的平面布局模拟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提供的触控电极层实施例4的平面布局模拟示意图;
图8为本发明提供的触控显示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触控电极单元100;第一中心线110;第二中心线120;
第一电极101;第二电极102;第一电极纵向主干1011;
第一电极横向主干1012;第一电极分支1013;上电极主干1011a;
下电极主干1011b;第一连接部104;第二电极纵向主干1021;
第二电极横向主干1022;第二电极分支1023;左电极主干1022a
右电极主干1022b;第二连接部105;第一电极主干10;
第二电极主干20;触控电极层200;缓冲层201;
绝缘层202;触控显示装置300;封装层304
偏光片305;玻璃盖板306;基板301;
薄膜晶体管层302;显示层303;
封装层305;第一电极主干10;第二电极主干20;
第一电极链11;第二电极链12。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是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式,用以例示本发明可以用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发明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等,仅是参考附图式的方向。本发明提到的元件名称,例如第一、第二等,仅是区分不同的元部件,可以更好的表达。在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以相同标号表示。
本文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实施例。本发明可以表现为许多不同形式,本发明不应仅被解释为本文阐述的具体实施例。本发明提供这些实施例是为了解释本发明的实际应用,从而使本领域其他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发明的各种实施例和适合于特定预期应用的各种修改方案。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实施例1
如图1所示,本发明提供一种触控电极层200,在实施例1中,包括沿第一方向21设置的多条第一电极链11,每条第一电极链包括多个相互电连接的第一电极101;沿第二方向22设置的多条第二电极链12,每条第二电极链12包括相互电连接的多个第二电极102,每条第一电极链11和每条第二电极链12相互绝缘。所述第一方向21垂直所述第二方向22。所述第一电极链11为图1标记的纵向虚线菱形框标注,所述第二电极链12为图1标记的横向菱形虚线框。
每根第一电极101与所述每根第一电极101交叉对应的第二电极102形成一触控电极单元100;换个方式讲,所述触控电极单元100阵列式分布于所述绝缘层202上,所述触控电极单元100由导线连接至驱动芯片上。
如图2所示,每根第一电极101包括第一电极主干10以及多个第一电极分支1013,每根第一电极分支1013倾斜连接所述第一电极主干10。
每根第二电极102包括第二电极主干20以及多个第二电极分支1023,每根第二电极分支1023倾斜连接所述第二电极主干20,每根第一电极分支1013和每根第二电极分支1023相互绝缘且交错设置,每根第一电极分支1013均设于相邻的两第二电极分支1023的间隙中。
所述第一电极101为驱动电极,如图中浅色区域;所述第二电极102为感应电极,如图中深色区域。
所述第一电极101以及所述第二电极102的材质可以为整面的氧化铟锡;也可以为如本实施例中的镂空的金属网格结构,材料可以为Ti/Al/Mo/Ag/Cu等金属材料或者上述几种金属材料的合金。
所述第一电极主干10包括第一电极纵向主干1011以及两个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电极纵向主干1011两端(即上下端)的第一电极横向主干1012。
所述第一电极纵向主干1011垂直连接所述的两个第一电极横向主干1012,所述第一电极纵向主干1011左右对称。如图1所示,所述第一电极纵向主干1011沿着第一中心线110设置且关于所述第一中心线110左右对称。
所述第一电极纵向主干1011包括上电极主干1011a、下电极主干1011b以及第一连接部104,所述第一连接部104连接所述上电极主干1011a以及下电极主干1011b。
所述上电极主干1011a以及所述下电极主干1011b上下对称。具体地讲,如图1所示,所述上电极主干1011a以及所述下电极主干1011b关于第二中心线120上下对称,并且所述第二中心线120垂直于所述第一中心线110。
所述的两个第一电极横向主干1012关于所述第二中心线120上下对称,且平行于所述第二中心线120。
所述第一电极分支1013对称地分布于所述触控电极单元100中。具体地讲,所述第一电极分支1013左右对称地分布于所述第一电极纵向主干1011的两侧,亦即所述第一电极分支1013关于所述第一中心线110左右对称,并且所述第一电极分支1013沿着所述第二中心线120上下对称。
如图2所示,其中一部分第一电极分支1013通过所述上电极主干1011a及其中一个第一电极横向主干1012形成相互连接,而另一部分第一电极分支1013通过所述下电极主干1011b及另一个第一电极横向主干1012形成相互连接。可见,所述第一电极分支1013的这两部分相互之间不直接连接。亦即,所述的其中一部分第一电极分支与所述的另一部分第一电极分支相互之间不直接连接。换句话讲,关于所述第二中心线120上下对称的所述第一电极分支1013相互之间不直接连接,而是通过上下电极主干以及第一连接部进行间接连接。亦即,所述第二中心线120将所有的第一电极分支1013分成上下两部分。
换个方式讲,所述第一电极分支1013连接至所述第一电极纵向主干1011或所述第一电极横向主干1012。
其中连接至所述第一电极纵向主干1011两侧的第一电极分支1013关于所述第一中心线110左右对称,连接至所述第一电极横向主干1012的第一电极分支1013也关于第一中心线110左右对称。
所述第一电极分支1013与所述第一电极主干10之间设有一第一中间部(附图标记的140及130),其中,标记130为第一电极纵向主干1011与第一电极分支1013的第一中间部,标记140为第一电极横向主干1012与第一电极分支1013的第一中间部;第一中间部的形状为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斜边连接第一电极纵向主干1011或第一电极横向主干1012,第一电极分支1013垂直于所述第一中间部130或140,尤其是指垂直于所述第一中间部的直角边。
所述第二电极主干20包括两个第二电极纵向主干1021以及一位于所述的两个第二电极纵向主干1021之间的第二电极横向主干1022。
所述的两个第二电极纵向主干1021垂直连接所述第二电极横向主干1022,所述第二电极横向主干1022沿着第二中心线120设置且关于所述第一中心线110左右对称。
所述第二电极横向主干1022包括左电极主干1022a、右电极主干1022b以及第二连接部105,所述第二连接部105连接所述左电极主干1022a以及右电极主干1022b。
所述左电极主干1022a以及所述右电极主干1022b左右对称,具体地讲,如图1所示,所述左电极主干1022a以及所述右电极主干1022b关于第一中心线110左右对称。
所述第二电极分支1023对称地分布于所述触控电极单元100中。具体地讲,所述第二电极分支1023左右对称地分布于所述第二电极横向主干1022的两侧(上下两侧),亦即所述第二电极分支1023关于所述第二中心线110上下对称,并且所述第二电极分支1023沿着所述第一中心线110左右对称。
如图2所示,其中一部分第二电极分支1023通过所述左电极主干1022a及其中一个第二电极纵向主干1021形成相互连接,而另一部分第二电极分支1023通过所述右电极主干1022b及另一个第二电极横向主干1022形成相互连接。这两部分的第二电极分支1023相互之间不直接连接。亦即,所述的其中一部分第二电极分支与所述的另一部分第二电极分支相互之间不直接连接。换句话讲,关于所述第一中心线110左右对称的所述第二电极分支1023相互之间不直接连接,而是通过左右电极主干1022a、1022b以及第二连接部105形成间接连接。亦即,所述第一中心线110将所有的第二电极分支1023分成左右两部分。
换个方式讲,所述第二电极分支1023连接至所述第二电极纵向主干1021或所述第二电极横向主干1022。
所述第二电极分支1023与所述第二电极主干20之间设有一第二中间部(附图标记的150及160),其中,标记150为第二电极横向主干1022与第二电极分支1023的第二中间部,标记160为第二电极纵向主干1021与第一电极分支1023的第二中间部;第二中间部的形状为直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的斜边连接第二电极纵向主干1021或第二电极横向主干1022,第二电极分支1023垂直于所述第二中间部150或160,尤其是指垂直于所述第二中间部的直角边。
所述第一电极分支1013倾斜连接至所述第一电极主干10,所述第二电极分支1023倾斜连接至所述第二电极主干20。所述第一电极分支1013的倾斜角度与所述第二电极分支1023的倾斜角度相同,例如均在0度至90度之间。
更具体的讲,一部分第一电极分支1013倾斜连接至所述第一电极横向主干1012,而其余部分第一电极分支1013倾斜连接至所述第一电极纵向主干1011。同样地,一部分第二电极分支1023倾斜连接至所述第二电极横向主干1022,而其余部分第二电极分支1023倾斜连接至所述第二电极纵向主干1021。所述第一电极分支1013与所述第二电极分支1023倾斜角度相同,例如均在0度至90度之间。可见,所述第一电极分支1013与所述第二电极分支1023相互平行。
其中,所述第一电极101与所述第二电极102互相绝缘。所述第一电极横向主干1012与所述第二电极纵向主干1021相交形成一交叉区,在所述交叉区,所述第一电极101与所述第二电极102也是互相绝缘。每根第一电极分支1013设于相邻两第二电极分支1023的间隙中。
因此,上述结构设计可以实现所述第一电极分支1013与第二电极分支1023彼此耦合,可以有效的提高第一电极101与第二电极102之间的互容值,同时使得互容电场线分布的更加均匀,更加有利于提高检测触摸位置的分辨率和精准度。
这样通过TX/RX之间的极致耦合,从而增大TX/RX相邻交界耦合面积来提高手指触摸时的电容信号变化量△Cm,从而有效提高触摸灵敏度。
如图3所示,具体地所述触控电极层200的剖面结构包括:缓冲层201、绝缘层202、第一金属层23、第二金属层24。
所述绝缘层202设于缓冲层201上。所述第一电极链11形成与第一金属层23中,所述第二电极链12形成与所述第二金属层中24。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金属层23与所述第二金属层24同层设置。
如图4所示,在所述交叉区150,所述第一连接部104为连接桥,设于所述绝缘层202中,用来连接所述第一电极101;所述第二连接部105与所述第二电极102(标号见图1)同层设置,所述第一连接部104以及所述第二连接部105皆为金属导线。
在其它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金属层与所述第二金属层可以不同层设置,进而避免交叉区的交叉连接,在交叉区,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102可以直接相连接,不用设置连接桥。具体的讲,所述第一金属层设置于所述绝缘层中,所述第二金属层设于所述绝缘层上。
在一实施例中,本发明对连接桥数量和结构的并没有做出限定,其采用双桥结构,两根连接桥是独立的,相互之间并没有连接。
实施例1提供一种触控电极单层200,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102分别具有第一电极主干10以及第二电极主干20,沿着第一电极主干10以及第二电极主干20分别倾斜设置的第一电极分支以及第二电极分支,第一电极101以及第二电极分别以第一中心线以及第二中心线为中心轴对称,电极分支的倾斜角度相同。在触控电极单元内,第一电极101与第二电极102的形状大小几乎相同,位于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上的相邻交叉设置的电极分支形状大小也几乎相同。可以有效提高触控驱动电极与触控感应电极之间的互容值,同时使整个触摸屏结构中的互容电场分布的更加均匀,更加有利于提高检测触摸位置的分辨率和精准度。
实施例2
如图5所示,本发明提供实施例2的触控电极层200a,实施例2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分支1013a与所述第一电极10a主干之间的第一中间部130a的形状为直角梯形,直角梯形的高垂直于所述第一电极主干10a。
所述第二电极分支1014a与所述第二电极20a主干之间的第二中间部140a的形状也为直角梯形,直角梯形的高垂直于所述第二电极主干20a。
实施例3
如图6所示,本发明提供实施例3的触控电极层200b,实施例3与实施例2不同之处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分支1013b具有至少一电极凸起1014b,所述电极凸起1014b垂直于所述第一电极分支1013b。所述第二电极分支1023b具有一凹槽1024b,所述电极凸起1013b卡设至所述凹槽1024b中。
电极凸起1014b可以进一步增大Tx/Rx相邻交界耦合面积来提高手指触摸时的互电容信号变化量△Cm,从而有效提高触摸灵敏度。
实施例4
如图7所示,本发明提供实施例4的触控电极层200c,实施例4与实施例1不同之处在于,在所述第一电极101c以及所述第二电极102c之间设有一第三电极103c。所述第三电极103c关于所述第二中心线120c上下对称,且上下两部分互相不连接,所述第三电极103c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均电性绝缘,彼此不连接。而且构成第三电极103c的网格结构至少围绕一个以上子像素。
实施例4可以有效降低基础互电容值Cm,从而提高手指触摸时Cm的变化率。
本发明提供触控电极单元的四个实施例,实施例之间并不是孤立的,不同实施例之间是可以再次进行组合进而得到更好的效果。
如图8所示,本发明还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300,包括:基板301、薄膜晶体管层302、显示层303以及封装层304、所述触控电极层200、偏光片305以及玻璃盖板306。
所述薄膜晶体管为低温多晶硅晶体管,所述薄膜晶体管层302设于所述基板301上,所述显示层303设于所述薄膜晶体管层302上,所述封装层304设于所述显示层303上。
所述触控电极层200设于所述显示层303上,所述触控电极层200通过导线203连接集成芯片;所述偏光片305设于所述触控电极层200上,所述玻璃盖板306设于所述偏光片306上,所述玻璃盖板306与所述偏光片305通过光学胶相互粘贴。
其中所述玻璃盖板306可以用透明薄膜,所述触控显示装置可以制成折叠的显示设备。
所述触控电极层200的电极网格走线避开触控显示装置300的子像素,电极布线应设于子像素之间。
本发明一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300,具有一触控电极层200,所述触控电极层200具有阵列分布的触控电极单元100,触控电极单元100具有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102,而第一电极101和第二电极102分别具有第一电极主干10以及第二电极主干20,沿着第一电极主干10以及第二电极主干20分别倾斜设置的第一电极分支以及第二电极分支,第一电极101以及第二电极分别以第一中心线以及第二中心线为中心轴对称,电极分支相对于电极主干的倾斜角度相等。在触控电极单元内,第一电极101与第二电极102的形状大小几乎相同,位于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上的相邻交叉设置的电极分支形状大小也几乎相同。可以有效提高触控驱动电极与触控感应电极之间的互容值,同时使整个触摸屏结构中的互容电场分布的更加均匀,更加有利于提高检测触摸位置的分辨率和精准度。
应当指出,对于经充分说明的本发明来说,还可具有多种变换及改型的实施方案,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的具体实施例。上述实施例仅仅作为本发明的说明,而不是对发明的限制。总之,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包括那些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说显而易见的变换或替代以及改型。

Claims (15)

1.一种触控电极层,其特征在于,包括:
沿第一方向设置的多条第一电极链,每条第一电极链包括多个相互电连接的第一电极;沿第二方向设置的多条第二电极链,每条第二电极链包括相互电连接的多个第二电极,每条第一电极链和每条第二电极链相互绝缘;
其中,每根第一电极与所述每根第一电极交叉对应的第二电极形成一触控电极单元,每根第一电极包括第一电极主干以及多个第一电极分支,每根第一电极分支倾斜连接所述第一电极主干;
每根第二电极包括第二电极主干以及多个第二电极分支,每根第二电极分支倾斜连接所述第二电极主干,每根第一电极分支和每根第二电极分支相互绝缘且交错设置,每根第一电极分支均设于相邻的两第二电极分支的间隙中;
所述第一电极分支具有至少一电极凸起,所述电极凸起垂直于所述第一电极分支;所述第二电极分支具有至少一凹槽,所述电极凸起卡设于所述凹槽中;
所述第一电极分支与所述第一电极主干之间设有一第一中间部;
所述第二电极分支与所述第二电极主干之间设有一第二中间部。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电极层,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第三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以及所述第二电极绝缘,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分支以及所述第二电极分支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电极层,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极主干包括第一电极纵向主干以及两个分别位于所述第一电极纵向主干的两端的第一电极横向主干,所述第一电极纵向主干垂直连接所述的两个第一电极横向主干,所述第一电极分支均倾斜连接于所述第一电极纵向主干或所述第二电极横向主干。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触控电极层,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电极主干包括第二电极横向主干以及两个分别位于所述第二电极横向主干两端的第二电极纵向主干,所述第二电极横向主干垂直连接所述的两个第二电极纵向主干,所述第二电极分支均倾斜连接于所述第二电极纵向主干或所述第二电极横向主干。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电极层,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极纵向主干与所述第二电极横向主干相交形成一交叉区,在所述交叉区,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互相绝缘。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触控电极层,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极纵向主干包括上电极主干、下电极主干以及第一连接部,所述第一连接部连接所述上电极主干以及下电极主干;
所述上电极主干与所述下电极主干上下对称;
其中一部分第一电极分支通过所述上电极主干及其中一个第一电极横向主干形成相互连接,而另一部分第一电极分支通过所述下电极主干及另一个第一电极横向主干形成相互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电极层,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中间部以及第二中间部的形状包括:三角形或梯形。
8.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触控电极层,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电极横向主干包括左电极主干、右电极主干以及第二连接部,所述第二连接部连接所述左电极主干以及右电极主干;
所述左电极主干与所述右电极主干左右对称;
其中一部分第二电极分支通过所述左电极主干及其中一个第二电极纵向主干形成相互连接,而另一部分第二电极分支通过所述右电极主干及另一个第二电极横向主干形成相互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电极层,其特征在于,包括:
缓冲层;
绝缘层,设于所述缓冲层上;
第一金属层,设于所述绝缘层中,所述第一电极链形成于所述第一金属层中;
第二金属层,设于所述绝缘层上,所述第二电极链形成于所述第二金属层中。
10.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触控电极层,其特征在于,
缓冲层;
绝缘层,设于所述缓冲层上,具有一连接桥且对应所述交叉区;
第一金属层,设于所述绝缘层上,所述第一电极链形成于所述第一金属层中;
第二金属层,设于所述绝缘层上且与所述第一金属层同层设置,所述第二电极链形成于所述第二金属层中,在所述交叉区,所述第一连接部为所述连接桥,所述上电极主干与所述下电极主干通过所述连接桥电连接。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电极层,其特征在于,
所述触控电极单元包括沿第一方向设置的第一中心线以及沿第二方向设置的第二中心线;
所述第一电极主干关于所述第一中心线左右对称,关于所述第二中心线上下对称;
所述第二电极主干关于所述第一中心线左右对称,关于所述第二中心线上下对称。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电极层,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极分支的倾斜角度与所述第二电极分支的倾斜角度相同。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触控电极层,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第一电极以及所述第二电极之间设有一第三电极,所述第三电极上下对称且上下两部分未连接在一起,所述第三电极与所述第一电极以及第二电极绝缘。
14.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
薄膜晶体管层,设于所述基板上;
显示层,设于所述薄膜晶体管层上;
如权利要求1~12任一项所述的触控电极层,所述触控电极层设于所述显示层上,所述触控电极层通过导线连接至集成芯片。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显示层与所述触控电极层之间还设有薄膜封装层。
CN201910915878.0A 2019-09-26 2019-09-26 触控电极层及触控显示装置 Active CN11076466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15878.0A CN110764660B (zh) 2019-09-26 2019-09-26 触控电极层及触控显示装置
PCT/CN2019/127323 WO2021056877A1 (zh) 2019-09-26 2019-12-23 触控电极层及触控显示装置
US16/763,330 US11579735B2 (en) 2019-09-26 2019-12-23 Touch electrode layer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15878.0A CN110764660B (zh) 2019-09-26 2019-09-26 触控电极层及触控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64660A CN110764660A (zh) 2020-02-07
CN110764660B true CN110764660B (zh) 2022-04-05

Family

ID=6933026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15878.0A Active CN110764660B (zh) 2019-09-26 2019-09-26 触控电极层及触控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579735B2 (zh)
CN (1) CN110764660B (zh)
WO (1) WO2021056877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158516B (zh) * 2019-12-04 2021-06-25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基板以及触控屏
CN111475051B (zh) * 2020-04-08 2021-11-02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1625139A (zh) * 2020-05-22 2020-09-0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11651091A (zh) * 2020-06-22 2020-09-1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电极结构及触控显示面板
CN111651090A (zh) * 2020-06-22 2020-09-1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电极结构及触控显示面板
CN111651093A (zh) 2020-06-28 2020-09-1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电极层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14138129A (zh) * 2020-09-04 2022-03-04 深圳市柔宇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面板、触控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12433648B (zh) * 2020-12-04 2023-11-28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电极层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12578938B (zh) * 2020-12-08 2022-12-06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6113914A (zh) * 2021-09-09 2023-05-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触控显示面板和触控显示装置
CN116931754A (zh) * 2022-04-07 2023-10-2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基板、触控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CN114924664A (zh) * 2022-05-09 2022-08-19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基板及显示面板
CN118056178A (zh) * 2022-09-16 2024-05-1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层、触控基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23054A (zh) * 2014-07-22 2014-10-29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装置
CN104182081A (zh) * 2013-05-24 2014-12-03 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感测电极结构及触控装置
CN204790951U (zh) * 2015-06-16 2015-11-18 敦泰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单层互电容触控电极结构及触控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9292143B2 (en) 2011-07-29 2016-03-22 Sharp Kabushiki Kaisha Touch panel substrate and electro-optical device
WO2013018591A1 (ja) 2011-07-29 2013-02-07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タッチパネル基板および電気光学装置
TW201409297A (zh) * 2012-08-21 2014-03-01 Wintek Corp 觸控感測電極結構及觸控裝置
CN104077002B (zh) 2014-07-04 2017-05-1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阵列基板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4461207A (zh) * 2014-12-31 2015-03-25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单层电容式触摸屏以及触摸显示装置
CN104731405B (zh) * 2015-03-09 2018-01-19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CN104793833B (zh) 2015-05-18 2017-11-24 合肥鑫晟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触控基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GB2559646A (en) * 2017-02-09 2018-08-15 Solomon Systech Ltd Touch Sensor
CN107831960A (zh) 2017-12-12 2018-03-23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及触控装置
CN108182008B (zh) 2017-12-29 2020-11-06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Oled触控面板及oled触控装置
CN108491114B (zh) 2018-03-12 2021-04-30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面板、触控面板制备方法及触控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4182081A (zh) * 2013-05-24 2014-12-03 胜华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感测电极结构及触控装置
CN104123054A (zh) * 2014-07-22 2014-10-29 昆山龙腾光电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装置
CN204790951U (zh) * 2015-06-16 2015-11-18 敦泰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单层互电容触控电极结构及触控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11579735B2 (en) 2023-02-14
WO2021056877A1 (zh) 2021-04-01
CN110764660A (zh) 2020-02-07
US20220214768A1 (en) 2022-07-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64660B (zh) 触控电极层及触控显示装置
US11928297B2 (en) Touch screen panel
US20220300113A1 (en) Touch electrode layer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KR102101887B1 (ko)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US20140111709A1 (en) Metal mesh type touch screen panel
CN111651092A (zh) 触控组件及触控显示装置
US11995278B2 (en) Touch sensing assembly and touch sensing display device
CN112506381B (zh) 触控组件及触控显示装置
CN212624007U (zh) 触控电极层及触控显示装置
US11294519B2 (en) Touch panel
WO2021056878A1 (zh) 触控电极层以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11766978B (zh) 触控组件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12433648A (zh) 触控电极层及触控显示装置
US11500500B2 (en) Touch component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TWI489366B (zh) 電阻式觸控顯示面板
KR102547399B1 (ko) 표시 장치
CN212229617U (zh) 触控组件及触控显示装置
KR102242036B1 (ko)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