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4138129A - 一种触控面板、触控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 Google Patents

一种触控面板、触控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4138129A
CN114138129A CN202010922490.6A CN202010922490A CN114138129A CN 114138129 A CN114138129 A CN 114138129A CN 202010922490 A CN202010922490 A CN 202010922490A CN 114138129 A CN114138129 A CN 11413812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branch
touch panel
trunk
segment
mai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01092249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林源城
李建鹏
江泽宁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Royole Technologie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Royole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Royole Technologie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Royole Technologie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01092249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4138129A/zh
Publication of CN11413812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4138129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4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by capacitive mean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Position Input By Displaying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触控面板包括第一电极层,所述第一电极层包括第一主干道与设于所述第一主干道上的第一分支;第二电极层,所述第二电极层包括第二主干道与设于所述第二主干道上的第二分支;所述第一主干道与所述第二主干道具有投影交叉点,所述第一分支与所述第二主干道无投影交叉点;所述第二分支与所述第一主干道无投影交叉点;所述第一分支与所述第二分支无投影交叉点。本申请中通过在所述第一主干道和所述第二主干道上分别增设所述第一分支与所述第二分支,以增大所述第一电极层与所述第二电极层的互感电容,同时将所述第一分支与所述第二分支规整的排布使得所述触控面板的互容电场分布更加均匀,进而有利于提高检测触摸定位的精准性。

Description

一种触控面板、触控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一种触摸屏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触摸面板、触控显示装置50和电子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电子技术飞速发展,触摸屏在各种电子产品中应用的越来越广泛,电子产品逐渐趋向大屏幕、多功能及智能化的方向发展。因此对触摸屏的触摸精准度要求也越来越高,触摸屏的传感器有许多种,通常都是将驱动电极与感应电极设置成相互交叉且绝缘的排布,驱动电极与感应电极之间形成感应单元,当手触碰到触摸屏时,使得感应单元发出电信号,进而对触摸点进行定位。大屏的设置让感应电极与驱动电极直接的距离拉大,使得触摸点动作的线性度和精确度下降,而导致降低用户的使用体验。
申请内容
本申请实施例提供一种触控面板,包括第一电极层,所述第一电极层包括第一主干道与设于所述第一主干道上的第一分支;第二电极层,所述第二电极层包括第二主干道与设于所述第二主干道上的第二分支;所述第一主干道与所述第二主干道具有投影交叉点,所述第一分支与所述第二主干道无投影交叉点;所述第二分支与所述第一主干道无投影交叉点;所述第一分支与所述第二分支无投影交叉点。
其中,所述第一主干道和所述第二主干道包括直干道和/或弯折干道,所述弯折干道由多个依次弯折的分段构成。
其中,所述第一主干道包括第一直干道及沿所述第一直干道上垂直伸出的第一弯折干道;所述第一弯折干道将两个所述第一直干道连接,并由多个依次连接的第一分段构成。
其中,所述第一弯折干道形成弓形结构。
其中,所述第一弯折干道的各个所述第一分段间交叉处延伸出第一子分段。
其中,所述第二主干道包括第二直干道及沿所述第二直干道上垂直伸出的第二弯折干道;所述第二弯折干道将两个所述第二直干道连接,并由多个依次连接的第二分段构成。
其中,所述第二弯折干道形成弓形结构。
其中,所述第二弯折干道的各个所述第二分段间交叉处延伸出第二子分段。
其中,与所述第二主干道交叉的第一分段与相邻的第一分段斜角连接,与所述第一主干道交叉的第二分段与相邻的第二分段斜角连接。
其中,所述第一主干道与所述第二主干道于正投影上非交汇处围合形成多个边缘区域,所述第一分支与所述第二分支设置于所述边缘区域内。
其中,所述第一分支沿所述第一直干道上垂直延伸;所述第一分支由多个依次相连的第一分支段构成。
其中,所述第一分支段依次连接形成弓形结构。
其中,两个所述第一分支段交叉处延伸出第一子分支段。
其中,所述第二分支沿所述第二直干道上垂直延伸;所述第二分支由多个依次相连的第二分支段构成。
其中,所述第二分支段依次连接形成弓形结构。
其中,两个所述第二分支段交叉处延伸出第二子分支段。
其中,所述第一分支在每一所述第一分支段上设有第一拓扑分支,所述第二分支在每一所述第二分支段上设有第二拓扑分支。
其中,所述第一电极层为感应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层为驱动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层上的所有电极发出激励信号,所述第一电极层上的所有电极接收所述激励信号,以得到所述第一电极层上所有电极与第二电极层上所有电极交汇处的电容值,根据交汇处的电容值变化量,以获得触摸点的坐标。
其中,所述触控面板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电极层、绝缘层、第二电极层,所述绝缘层用于隔绝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意一种触控面板。
其中,所述触控显示装置包括柔性透光层和层叠于所述柔性透光层的显示层,所述触控面板集成于所述柔性透光层或者贴合于所述柔性透光层和所述显示层之间。
本申请还提供了一种电子设备,包括上述任意一种触控面板。
本申请中通过在所述第一主干道和所述第二主干道上分别增设所述第一分支与所述第二分支,以增大所述第一电极层与所述第二电极层的互感电容,同时将所述第一分支与所述第二分支规整的排布使得所述触控面板的互容电场分布更加均匀,进而有利于提高检测触摸定位的精准性。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方式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的结构排布示意图;
图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触控面板的结构排布示意图;
图3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触控面板的结构排布示意图;
图4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一主干道的结构排布示意图;
图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一主干道的结构排布示意图;
图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第二主干道的结构排布示意图;
图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第二主干道的结构排布示意图;
图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9是图8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0是图8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触控面板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1是图8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触控面板的局部放大示意图;
图12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触控面板的结构排布示意图;
图13是本申请实施例通过的一种第一分支的结构排布示意图;
图14是本申请实施例通过的一种第二分支的结构排布示意图;
图15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触控面板的结构排布示意图;
图16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触控面板的结构排布示意图;
图17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面板的剖面示意图;
图18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触控显示装置的剖面示意图;
图19是本申请实施例提供的一种电子设备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附图,对本申请实施方式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
本文中为部件所编序号本身,例如“第一”、“第二”等,仅用于区分所描述的对象,不具有任何顺序或技术含义。而本申请所说“连接”、“联接”,如无特别说明,均包括直接和间接连接(联接)。在本申请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竖直”、“水平”、“顶”、“底”、“内”、“外”、“顺时针”、“逆时针”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申请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申请的限制。
在本申请中,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上”或“下”可以是第一和第二特征直接接触,或第一和第二特征通过中间媒介间接接触。而且,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上”、“上方”和“上面”可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上方或斜上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高于第二特征。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之下”、“下方”和“下面”可以是第一特征在第二特征正下方或斜下方,或仅仅表示第一特征水平高度小于第二特征。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触控面板10,请参阅图1,所述触控面板10包括第一电极层100,所述第一电极层100包括第一主干道110与设于所述第一主干道110上的第一分支120;以及第二电极层200,所述第二电极层200包括第二主干道210与设于所述第二主干道210上的第二分支220;所述第一主干道110与所述第二主干道210具有投影交叉点,所述第一分支120与所述第二主干道210无投影交叉点;所述第二分支220与所述第一主干道110无投影交叉点;所述第一分支120与所述第二分支220无投影交叉点。
具体的,所述第一电极层100与所述第二电极层200相互绝缘,所述第一电极层100上设有多个所述第一主干道110,各个所述第一主干道110沿第一方向设置,所述第一分支120于所述第一主干道110的两侧延伸设置,所述第二电极层200设有多个所述第二主干道210,各个所述第二主干道210沿第二方向设置,所述第二分支220于所述第二主干道210的两侧延伸设置,所述第一方向可以为水平方向,所述第二方向可以为竖直方向,每一所述第一主干道110与每一所述第二主干道210于正投影方向上具有投影交叉点,各个所述投影交叉点的临近区域形成感应单元,且各个所述感应单元互不交叠。在正投影方向上,所述第一分支120与所述第二主干道210互不交叠,所述第二分支220与所述第一主干道110互不交叠,所述第一分支120与所述第二分支220互不交叠。
本申请中通过在所述第一主干道110和所述第二主干道210上分别增设所述第一分支120与所述第二分支220,以增大所述第一电极层100与所述第二电极层200的互感电容,同时将所述第一分支120与所述第二分支220规整的排布使得所述触控面板10的互容电场分布更加均匀,进而有利于提高检测触摸定位的精准性。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主干道110和所述第二主干道210包括直干道和/或弯折干道,所述弯折干道由依次弯折的分段构成。
具体的,所述直干道分为第一直干道111和第二直干道211,所述第一直干道111和所述第二直干道211呈“1”或“一”型结构,所述弯折干道分为第一弯折干道112和第二弯折干道212,所述分段分为第一分段1121与第二分段2121,所述第一弯折干道112由多个所述第一分段1121依次连接而成,所述第二弯折干道212由多个所述第二分段2121依次连接而成。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2,所述第一主干道110由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直干道111和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一直干道111依次连接而成,所述第二主干道210由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直干道211和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二直干道211依次连接而成,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直干道111与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二直干道211具有投影交叉点/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一直干道111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直干道211具有投影交叉点,以实现所投影交叉点的临近区域形成感应单元。
另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3,所述第一主干道110由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一直干道111和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弯折干道112依次连接而成,所述第二主干道210由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弯折干道212和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二直干道211依次链接而成,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一直干道111与所述第一方向第二弯折干道212具有投影交叉点/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二直干道211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弯折干道112具有投影交叉点,以实现所述交叉点的临近区域形成感应单元。
另一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主干道110由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弯折干道112和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一弯折干道112依次连接而成,所述第二主干道210由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弯折干道212和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二弯折干道212依次连接而成,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弯折干道112与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二弯折干道212具有投影交叉点/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一弯折干道112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弯折干道212具有投影交叉点,以实现所述交叉点的临近区域形成感应单元。
进一步的,请参阅图4,所述第一主干道110包括第一直干道111及沿所述第一直干道111上垂直伸出的第一弯折干道112;所述第一弯折干道112将所述第一直干道111连接,并由多个依次连接的第一分段1121构成。
具体的,所述第一主干道110由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一直干道111和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弯折干道112依次连接而成,所述第一弯折干道112由多个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分段1121和多个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一分段1121构成,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一直干道111与所述第一弯折干道112的连接处为第一干道连接部110a,所述第一干道连接部110a顾名思义是用来连接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一直干道111和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弯折干道112,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一直干道111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分段1121连接,紧接着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一分段1121将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分段1121连接,即可以理解为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弯折干道112的起始端为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分段1121,如此依次交替连接至下一个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一直干道111,同时与下一个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一直干道111连接的仍是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分段1121,即可以理解为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弯折干道112的结束端为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分段1121,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一直干道111只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分段1121相互连接;
可以理解的,所述第一弯折干道112形成弓形结构,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分段1121与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一分段1121相互垂直连接,相邻的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一分段1121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分段1121的两端,相邻的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分段1121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一分段1121的两端,任意一段所述第一分段1121的尺寸均相同,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分段1121和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一分段1121有规律的排布。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分段1121与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一分段1121的尺寸大小还可以不同,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所述第一弯折干道112设置成由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分段1121和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一分段1121依次连接的弓形结构,相较于传统干道呈“一”型的设计,弓形设置的结构增大了所述第一弯折干道112的排布区域,进而使得所述第一电极层100与所述第二电极层200产生更多的互感电容。
进一步的,请参阅图5,所述第一弯折干道112的各个所述第一分段1121的交叉处延伸出第一子分段1121a。
具体的,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分段1121与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一分段1121的交叉处具有第一分段1121连接部,所述第一分段1121连接部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分段1121和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一分段1121,同时所述第一子分段1121a以所述第一分段1121连接部为始端朝所述第一方向或所述第二方向延伸设置,进一步的说,所述第一子分段1121a分为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子分段1121a和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一子分段1121a,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子分段1121a朝背向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分段1121的延伸方向设置,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一子分段1121a朝背向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一分段1121的方向设置。本实施例中,可以在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一分段1121的第一分段1121连接部的一端或两端设有第一子分段1121a,在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分段1121的第一分段1121连接部的两端均不设置所述第一子分段1121a,以减少开设所述第一子分段1121a的成本。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在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分段1121的第一分段1121连接部的一端或两端设置第一子分段1121a,在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一分段1121的第一分段1121连接部的两端均不设置第一子分段1121a,上述实施例可以任意组合均,本申请不做具体的限定。
可以理解的,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所述第一分段1121连接部的设置所述第一子分段1121a可以增大所述第一弯折干道112的排布区域,进而使得所述第一电极层100与所述第二电极层200产生更多的有效互感电容。
进一步的,请参阅图6,所述第二主干道210包括第二直干道211及沿所述第二直干道211上垂直伸出的第二弯折干道212;所述第二弯折干道212将两个所述第二直干道211连接,并由多个依次连接的第二分段2121构成。
具体的,所述第二主干道210由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二直干道211和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弯折干道212依次连接而成,所述第二弯折干道212由多个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分段2121和多个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二分段2121构成,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二直干道211与所述第二弯折干道212的连接处为第二干道连接部210a,所述第二干道是用来连接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二直干道211和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弯折干道212,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二直干道211与所述第二干道连接部210a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分段2121连接,接着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二分段2121将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分段2121连接,即可以理解为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弯折干道212的起始端为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分段2121,如此依次交替连接至下一个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二直干道211,同时与下一个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二直干道211连接的仍是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分段2121,即可以理解为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弯折干道212的结束端为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分段2121,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二直干道211只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分段2121相互连接;
可以理解的,所述二弯折干道形成弓形结构,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分段2121与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二分段2121相互垂直连接,相邻的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二分段2121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分段2121的两端,相邻的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分段2121分别连接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分段2121,任意一段所述第二分段2121的尺寸均相同,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分段2121和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二分段2121有规律的排布。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分段2121和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二分段2121的尺寸大小还可以不同,本实施例不进行赘述,均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内。
本实施例中,通过将所述第二弯折干道212设置成由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分段2121和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二分段2121依次连接形成依次连接的弓形结构,相较于传统干道呈“一”型的设计,弓形设置的结构增大了所述第二弯折干道212的排布区域,进而使得所述第二主干道210产生的有效电容量更多。
进一步的,请参阅图7,所述第二弯折干道212的各个所述第二分段2121的交叉处延伸出第二子分段2121a。
具体的,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分段2121与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二分段2121的交叉处具有第二分段2121连接部,所述第二分段2121连接部用于连接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分段2121和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二分段2121,同时所述第二子分段2121a以所述第二分段2121连接部为始端朝所述第一方向或所述第二方向延伸设置,进一步的说,所述第二子分段2121a分为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子分段2121a和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二子分段2121a,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子分段2121a朝背向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分段2121的延伸方向设置,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二子分段2121a朝背向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二分段2121的延伸方向设置。本申请中,在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二分段2121的第二分段2121连接部的一端或两端设有第二子分段2121a,在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分段1121的第一分段1121连接部的两端均不设置所述第二子分段2121a,以减少开设所述第二子分段2121a的成本。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再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分段2121的第二分段2121连接部的一端或两端设置第二子分段2121a,在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二分段2121的第二分段2121连接部的两端均不设置第二子分段2121a,上述实施例可以任意组合,本申请不做具体的限定。
可以理解的,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所述第二分段2121连接部的设置所述第二子分段2121a可以增大所述第二弯折干道212的排布区域,进而使得所述第二电极层200的可触控面积增加。
进一步的,请参阅图8和图9,与所述第二主干道210交叉的第一分段1121与相邻的第一分段1121斜角连接,与所述第一主干道110交叉的第二分段2121与相邻的第二分段2121斜角连接。
具体的,所述第一主干道110与所述第二主干道210具有投影交叉点进而产生互电容,详细的说,所述第一弯折干道112与所述第二直干道211具有投影交叉点和所述第二弯折干道212与所述第一直干道111具有投影交叉点;即所述第一分段1121与所述第二直干道211具有投影交叉点和所述第二分段2121与所述第一直干道111具有投影交叉点,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一直干道111和所述第二直干道211均朝所述第二方向设置,所述投影交叉点具体表现为其中一段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一分段1121与所述第二直干道211产生部分重叠的现象,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二分段2121与所述第一直干道111也会产生部分重叠现象;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一分段1121与其相邻的两段第一分段1121均为朝向所述第一方向设置,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二分段2121与其相邻的两段第二分段2121均为朝向所述第一方向设置。
其中,互电容的大小与所述第一主干道110和所述第二主干道210重叠的面积有关,重叠的面积与互电容的大小成正比,即重叠面积P越大,其互电容越大,为了减小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一分段1121与所述第二直干道211的重叠面积P及所述二方向的第二分段2121与所述第一直干道111的重叠面积P;
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0,所述第二弯折干道212的图形可以将其中一段与所述第一直干道111交叠的所述第二分段2121和/或其中一段与所述第二直干道211交叠的所述第一分段1121设置为倾斜结构,即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一分段1121与所述第二直干道211和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二分段2121与所述第一直干道111呈斜角相交,斜角相交的角度应当是大于0度且小于90度其之间的任意角度,其相交区域呈菱形状,由此减小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二分段2121与所述第一直干道111的重叠面积P和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一分段1121与所述第二直干道211的重叠面积P,以使得所述互感电容具有一个较低的电容值。
另一实施例中,请参阅图11,所述弯折干道的图形可以将其中一段与所述第一直干道111交叉的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二分段2121和其中一段与所述第二直干道211交叉的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一分段1121设置为连续折弯结构,可以理解的,与所述第二直干道211相交的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一分段1121将其分为第一初始段1121b、第一中间段1121c、第一结束段1121d,所述第一初始段1121b和所述第一结束段1121d朝所述第二方向设置,所述第一中间段1121c朝所述第一方向设置,所述第一初始段1121b和第一结束段1121d与所述第二直干道211互不交叠,且分别垂直连接于所述第一中间段1121c的两端,所述第一中间段1121c与所述第二直干道211相互垂直设置,即本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一分段1121与所述第二直干道211的交叉处为所述第一中间段1121c与所述第二直干道211的重叠面积P,其重叠面积P呈矩形状,由此减小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二分段2121与所述第一直干道111的重叠面积P和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一分段1121与所述第二直干道211的重叠面积P,以使得所述互电容具有一个较低的电容值。
在触控屏领域中,触控灵敏度取决于触摸体与所述触控面板10的电容差,即当触控面板10中的所述第一电极层100与所述第二电极层200发生相互重叠时,其重叠的面积越小,产生的互电容则越小,而触控体与所述触摸面板接触时产生的电容变化量越大,电容差的值越大使其线性度与精确度提高。本实施例中,通过减少将所述第一直干道111与所述第二弯折干道212和所述第二直干道211与所述第一弯折干道112的重叠面积P,进而使得其互电容较低。
进一步的,请参阅图12,所述第一主干道110与所述第二主干道210于正投影上非交汇处围合形成多个边缘区域A,所述第一分支120和所述第二分支220设置于所述边缘区域A内。
具体的,由于所述第一主干道110是由所述第一直干道111和所述第一弯折干道112依次连接而成的弓形结构,所述第二主干道210是由所述第二直干道211和所述第二弯折干道212依次连接而成的弓形结构,所述第一主干道110与所述第二主干道210于正投影上围合成多个所述边缘区域A,所述第一分支120与所述第二分支220规整的排布于所述边缘区域A,且所述第一分支120与所述第二分支220互不交叠,通过将所述第一分支120与所述第二分支220设置在所述边缘区域A,以增大所述第一电极层100和所述第二电极层200的可触面积,进一步的提高所述触控面板10的线性度和触摸精确度。
进一步的,请继续参阅图12,所述第一分支120沿所述第一直干道111上垂直延伸;所述第一分支120由多个依次相连的第一分支段121构成。
具体的,所述第一分支120沿所述第一直干道111的两侧延伸,即朝向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分支120与所述第一弯折干道112结构相似,多个所述第一分支段121依次连接形成弓形结构,所述第一分支120与所述第一弯折干道112平行设置,所述第一分支120由多个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分支段121和多个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一分支段121依次连接而成,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分支段121与所述第一直干道111连接,接着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一分支段121与所述第一方向的所述第一分支段121垂直相连,如此交替连接设置,所述第一分支120的起始端和结束端均为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分支段121,且结束端的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分支段121不与下一个所述第一直干道111连接,相邻的所述第一分支120之间互不相连,多个所述第一分支120结构大小均相同;同时,与相邻的第一直干道111延伸设置的第一分支120也不会交叠。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所述第一直干道111的两侧朝向所述第一方向设置有垂直于所述第一直干道111的第一分支120,同时将所述第一分支120设置成弓形结构,以增加所述第一电极层100可触控面积。
进一步的,请参阅图13,两个所述第一分支段121交叉处延伸出第一子分支段122。
具体的,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分支段121与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二分支段221的交叉处具有第一分支段121连接部,所述第一子分支段122于所述第一分支段121连接部朝所述第一方向或所述第二方向延伸设置,进一步的说,所述第一子分支段122分为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子分支段122和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一子分支段122,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子分支段122朝背向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分支120的延伸方向设置,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一子分支段122朝背向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一分支120的延伸方向设置。本实施例中,可以在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一分支段121的第一分支连接部120a的一端或两端设有第一子分支段122,在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分支段121的第一分支连接部120a的两端均不设置所述第一子分支段122,以减少开设所述子分支段的成本。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再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分支连接部120a的一端或两端设置第一子分支段122,在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一分支连接部120a的两端均不设置所述第一子分支段122,上述实施例可以任意组合,本申请不做具体的限定。
可以理解的,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所述第一分支连接部120a的设置所述第一子分支段122可以增大所述第一分支120的排布区域,以增大所述第一电极层100的可触面积,进一步的提高所述触控面板10的线性度和触摸精确度。
进一步的,请参阅图12,所述第二分支220沿所述第二直干道211上垂直延伸;所述第二分支220由多个依次相连的第二分支段221构成。
具体的,所述第二分支220沿所述第二直干道211的两侧延伸,即朝向所述第一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分支220与所述第二弯折干道212结构相似,多个所述第二分支段221依次连接形成弓形结构,所述第二分支220与所述第二弯折干道212平行设置,所述第二分支220由多个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分支段221和多个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二分支段221依次连接而成,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分支段121与所述第二直干道211连接,接着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二分支段221与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分支段221垂直相连,如此交替连接设置,所述第二分支220的起始端和结束端均为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分支段221,且结束端的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分支段221不与下一个所述第二直干道211连接,相邻的所述第二分支220之间互不相连,多个所述第二分支220结构大小均相同;同时,与相邻的第二直干道211延伸设置的第二分支220也不会交叠。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所述第二直干道211的两侧朝向所述第一方向设置有垂直于所述第一直干道111的第二分支220,以增加所述第二电极层200与所述第一电极层100的互感电容。
进一步的,请参阅图14,两个所述第二分支段221交叉处延伸出第二子分支段222。
具体的,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分支段221与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二分支段221的交叉处具有第二分支段221连接部,所述第二子分支段222于所述第二分支段221连接部朝所述第一方向或所述第二方向延伸设置,进一步的说,所述第二子分支段222分为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子分支段222和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二子分支段222,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子分支段222朝背向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分支120的延伸方向设置,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二子分支段222朝背向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二分支220的延伸方向设置。本实施例中,可以在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二分支段221的第二分支连接部220a的一端或两端设有第二子分支段222,在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分支段221的第二分支连接部220a的两端均不设置所述第二子分支段222,以减少开设所述子分支段的成本。当然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在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分支连接部220a的一端或两端设置第二子分支段222,在所述第二方向的第二分支连接部220a的两端均不设置所述第二子分支段222,上述实施例可以任意组合,本申请不做具体的限定。
可以理解的,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所述第二分支连接部220a的设置所述第二子分支段222可以增大所述第二电极层200的可触面积,进一步的提高所述触控面板10的线性度和触摸精确度。
进一步的,请参阅图15,所述第一直干道111与所述第一弯折干道112的连接处具有第一干道连接部110a,所述第一干道连接部110a设有第一子干道113,所述第一子干道113的两侧设有第一分支120。
具体的,所述第一子干道113于所述第一干道连接部110a朝所述第二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一子干道113呈“1”字型设置,所述第一子干道113延伸至邻近下个所述第一主干道110且不与其连接,所述第一分支120垂直于所述第一子干道113延伸设置,所述第一子干道113的第一分支120与所述第一直干干道上的第一分支120的排布方式和结构均相同。
进一步的,请参阅图15,所述第二直干道211与所述第二弯折干道212的连接处具有第二干道连接部210a,所述第二干道连接部210a设有第二子干道213,所述第二子干道213的两侧设有第二分支220。
具体的,所述第二子干道213于所述第二干道连接部210a朝所述第二方向延伸设置,所述第二子干道213呈“1”字型设置,所述第二子干道213延伸至邻近下个所述第二主干道210且不与其连接,所述第二分支220垂直于所述第二子干道213延伸设置,所述第二子干道213的第二分支220与所述第二直干干道上的第二分支220的排布方式和结构均相同。
其中,在正投影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一分支120之间区域用于布设所述第二分支220,同理,在正投影方向上相邻的两个所述第二分支220之间区域用于布设所述第一分支120,可以理解的,多个所述第一分支120与多个所述第二分支220相互嵌入形成插指结构,且在正投影方向上所述第一分支120与所述第二分支220互不交叠。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所述第一直干道111和所述第二直干道211的两侧分别设置若干个第一分支120和若干个第二分支220,以使得所述第一主干道110与所述第二主干道210之间可互感的区域更多,以增大所述第一电极层100和所述第二电极层200的可触控面积,进一步的提高所述触控面板10的线性度和精确度。
进一步的,请参阅图16,所述第一分支120在每一所述第一分支段121上设有第一拓扑分支130,所述第二分支220在每一所述第二分支段221上设有第二拓扑分支230。
具体的,所述第一拓扑分支130和所述第二拓扑分支230顾名思义,拓扑结构即为在所述分支中继续延伸出次生分支的结构,可以理解的,所述第一拓扑分支130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一分支段121上朝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拓扑分支230沿所述第一方向的第二分支段221上朝所述第二方向延伸,所述第一拓扑分支130与所述第二拓扑分支230不存在交叠,所述第一拓扑分支130与所述第二分支220没有交叠,所述第二拓扑分支230与所述第一分支120没有交叠;同时,所述第一拓扑分支130和所述第二拓扑分支230均呈“弓”字型延伸,且与所述第一分支120和所述第二分支220的排布原理相同,在此不进行赘述。
本实施例中,通过在所述边缘区域A尽可能的增加所述第一拓扑分支130与所述第二拓扑分支230的结构,进而促使所述第一电极层100与所述第二电极层200产生更多的互感电容。在技术允许的情况下,还可以再多次以迭代拓扑的方式延伸设置,其原理相同,均属于本申请保护的范围,本申请不做具体的限定。
进一步的,请参阅图1-16,所述第一电极层100为感应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层200为驱动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层200上的所有电极发出激励信号,所述第一电极层100上的所有电极接收所述激励信号,以得到所述第一电极层100上所有电极与第二电极层200上所有电极交汇处的电容值,根据交汇处的电容值变化量,以获得触摸点的坐标。
具体的,每一所述第一主干道110和每一所述第二主干道210均引出接线端,所述接线端用于与柔性电路板连接,所述第一主干道110在所述第一电极层100上接收激励信号,所述第二主干道210在所述第二电极层200上输出激励信号,所述第一主干道110与所述第二主干道210的投影交叉处产生互感电容,当触摸体触及所述触控面板10时,所述触摸体将吸收部分互感电容,此时所述柔性电路板根据所述第一主干道110和所述第二主干道210交叉处的互感电容变化量实现定位功能。
进一步的,请参阅图17,所述触控面板10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电极层100、绝缘层300、第二电极层200,所述绝缘层300用于隔绝所述第一电极层100和所述第二电极层200。
具体的,所述绝缘层300设置于所述第一电极层100和所述第二电极层200之间,所述绝缘层300用来阻断所述第一电极层100和所述第二电极层200,以防止所述第一电极层100与所述第二电极层200设置在同层容易发生短路。同时,所述绝缘层300具有良好的可透视功能,不影响所述触控面板10的整体使用体验。
请参阅图18,本申请还提供一种触控显示装置50,包括所述触控面板10及本申请中任意实施例中的触控面板10,当所述触摸体触摸所述触控面板10时,所述第一电极发出激励信号,所述第二电极层200接收到所述激励信号,所述第一电极层100和所述第二电极层200产生互感电容,所述触摸体带走部分互感电容,所述触控显示装置50根据其变化量进行定位最终做相应的显示操作。
进一步的,所述触控显示装置50还包括柔性透光层20和层叠于所述柔性透光层20的显示层30,所述触控面板10集成于所述柔性透光层20或者贴合于所述柔性透光层20和所述显示层30之间。
可以理解的,所述柔性透光层20、所述触控面板10和所述显示层30为依次层叠设置的结构,所述柔性透光层20设于表层且起到保护所述触控面板10和所述显示层30的作用,为了所述触控面板10具有一个良好的触摸性能,将所述触控面板10设置于所述柔性透光层20与所述显示层30之间。所述触控面板10作为输入元件,当所述触摸体进行触碰动作时,所述触控面板10发一电信号至控制组件,所述控制组件根据电信号计算得出触碰的位置,同时分析所述触摸体输入的具体命令进而产生控制信号,并控制所述显示层30显示对应结果内容。
请参阅图19,本申请还提供一种电子设备,包括所述触控面板10及本申请中任意实施例中的触控面板10,本申请的电子设备包括但不限于包括显示器、电脑、电视机、平板电脑、手机、电子阅读器、带显示屏的智能手表、智能手环、带显示屏的播放器等具有显示功能的设备。
以上在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提及的特征,只要在本申请的范围内是有意义的,均可以任意相互组合。
以上是本申请的优选实施方式,应当指出,对于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原理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改进和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视为本申请的保护范围。

Claims (22)

1.一种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电极层,所述第一电极层包括第一主干道与设于所述第一主干道上的第一分支;
第二电极层,所述第二电极层包括第二主干道与设于所述第二主干道上的第二分支;
所述第一主干道与所述第二主干道具有投影交叉点,所述第一分支与所述第二主干道无投影交叉点;所述第二分支与所述第一主干道无投影交叉点;所述第一分支与所述第二分支无投影交叉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干道和所述第二主干道包括直干道和/或弯折干道,所述弯折干道由多个依次弯折的分段构成。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干道包括第一直干道及沿所述第一直干道上垂直伸出的第一弯折干道;所述第一弯折干道将两个所述第一直干道连接,并由多个依次连接的第一分段构成。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折干道形成弓形结构。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弯折干道的各个所述第一分段间交叉处延伸出第一子分段。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主干道包括第二直干道及沿所述第二直干道上垂直伸出的第二弯折干道;所述第二弯折干道将两个所述第二直干道连接,并由多个依次连接的第二分段构成。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弯折干道形成弓形结构。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弯折干道的各个所述第二分段间交叉处延伸出第二子分段。
9.根据权利要求3-8所述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与所述第二主干道交叉的第一分段与相邻的第一分段斜角连接,与所述第一主干道交叉的第二分段与相邻的第二分段斜角连接。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主干道与所述第二主干道于正投影上非交汇处围合形成多个边缘区域,所述第一分支与所述第二分支设置于所述边缘区域内。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支沿所述第一直干道上垂直延伸;所述第一分支由多个依次相连的第一分支段构成。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支段依次连接形成弓形结构。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分支段交叉处延伸出第一子分支段。
14.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支沿所述第二直干道上垂直延伸;所述第二分支由多个依次相连的第二分支段构成。
15.根据权利要求14所述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分支段依次连接形成弓形结构。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二分支段交叉处延伸出第二子分支段。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16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分支在每一所述第一分支段上设有第一拓扑分支,所述第二分支在每一所述第二分支段上设有第二拓扑分支。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极层为感应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层为驱动电极;所述第二电极层上的所有电极发出激励信号,所述第一电极层上的所有电极接收所述激励信号,以得到所述第一电极层上所有电极与第二电极层上所有电极交汇处的电容值,根据交汇处的电容值变化量,以获得触摸点的坐标。
19.根据权利要求18所述触控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面板包括依次层叠的第一电极层、绝缘层、第二电极层,所述绝缘层用于隔绝所述第一电极层和所述第二电极层。
20.一种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19的触控面板。
21.根据权要求20所述的触控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柔性透光层和层叠于所述柔性透光层的显示层,所述触控面板集成于所述柔性透光层或者贴合于所述柔性透光层和所述显示层之间。
22.一种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21任意一项所述的触控面板。
CN202010922490.6A 2020-09-04 2020-09-04 一种触控面板、触控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Pending CN114138129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22490.6A CN114138129A (zh) 2020-09-04 2020-09-04 一种触控面板、触控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010922490.6A CN114138129A (zh) 2020-09-04 2020-09-04 一种触控面板、触控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4138129A true CN114138129A (zh) 2022-03-04

Family

ID=8043836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010922490.6A Pending CN114138129A (zh) 2020-09-04 2020-09-04 一种触控面板、触控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4138129A (zh)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241973U (zh) * 2013-04-18 2013-10-16 上海海尔集成电路有限公司 电容触摸屏和触摸显示器
CN204790935U (zh) * 2015-07-01 2015-11-18 敦泰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双层互电容触控电极、触控屏及触控装置
WO2015196712A1 (zh) * 2014-06-24 2015-12-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8415629A (zh) * 2017-02-09 2018-08-17 晶门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结合了电容式触控传感器的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DE102017117602A1 (de) * 2017-03-01 2018-09-06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lexibles Berührungsanzeigefeld und flexible Berührungsanzeigevorrichtung
CN110764660A (zh) * 2019-09-26 2020-02-07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电极层及触控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3241973U (zh) * 2013-04-18 2013-10-16 上海海尔集成电路有限公司 电容触摸屏和触摸显示器
WO2015196712A1 (zh) * 2014-06-24 2015-12-3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204790935U (zh) * 2015-07-01 2015-11-18 敦泰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双层互电容触控电极、触控屏及触控装置
CN108415629A (zh) * 2017-02-09 2018-08-17 晶门科技(中国)有限公司 一种结合了电容式触控传感器的装置及其制造方法
DE102017117602A1 (de) * 2017-03-01 2018-09-06 Shanghai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lexibles Berührungsanzeigefeld und flexible Berührungsanzeigevorrichtung
CN110764660A (zh) * 2019-09-26 2020-02-07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触控电极层及触控显示装置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936099B2 (en)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touch display device
KR101512911B1 (ko) 터치 패널, 터치 입력 디바이스 및 다중 터치 포인트들의 실제 좌표들을 결정하는 방법
KR102394724B1 (ko)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US6961049B2 (en) Capacitive touch sensor architecture with unique sensor bar addressing
US20110291982A1 (en) Touch display apparatus and touch sensing device thereof
CN105389058B (zh) 一种集成触控显示面板和集成触控显示装置
KR20140005338A (ko) 연성 회로 라우팅
US20160291725A1 (en) Touch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KR101604395B1 (ko) 터치 디바이스
KR102237926B1 (ko) 터치 윈도우
CN108415611B (zh) 一种基板、显示面板及触摸电极的控制方法
CN105204702A (zh) 电磁电容触摸屏
TWI451316B (zh) 觸控面板
KR20160088533A (ko) 터치 센서
CN109032407B (zh) 柔性触控基板和触控装置
JPH08179871A (ja) タッチパネル兼用透明デジタイザ
CN104345997B (zh) 触控面板
US9459735B2 (en) Electrode pattern structure of a capacitive touch panel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US20190286272A1 (en) Touch control display panel, touch control method and touch control display device
WO2021056878A1 (zh) 触控电极层以及触控显示装置
CN108874222A (zh) 触控基板、触控屏及触控装置
CN212723965U (zh) 触控屏及具有所述触控屏的输入装置
CN114138129A (zh) 一种触控面板、触控显示装置及电子设备
CN106293279A (zh) 软性电路板及其应用之自电容式触控面板
CN111651090A (zh) 触控电极结构及触控显示面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20304

WD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deemed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