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52241A -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52241A
CN110752241A CN201911052750.2A CN201911052750A CN110752241A CN 110752241 A CN110752241 A CN 110752241A CN 201911052750 A CN201911052750 A CN 201911052750A CN 110752241 A CN110752241 A CN 1107522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ght
electrode
display panel
display
st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5275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52241B (zh
Inventor
张国峰
王俊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05275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752241B/zh
Publication of CN1107522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52241A/zh
Priority to US16/853,698 priority patent/US11335741B2/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5224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5224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5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 H10K59/353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red-green-blue [RGB] subpixels characterised by the geometrical arrangement of the RGB subpixel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1/00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 G02F1/01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colour, phase, polarisation or direction of light arriving from an independent light source, e.g. switching, gating or modulating; Non-linear optics for the control of the intensity, phase, polarisation or colour 
    • G02F1/0126Opto-optical modulation, i.e. control of one light beam by another light beam,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in this subclas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10K50/81Anodes
    • H10K50/816Multilayers, e.g. transparent multi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10K50/856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comprising reflective mea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8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colour filters or colour changing media [CCM]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50OLEDs integrated with light modulating elements, e.g. with electrochromic elements, photochromic elements or liquid crystal element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60OLEDs integrated with inorganic light-sensitive elements, e.g. with inorganic solar cells or inorganic photodiod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60OLEDs integrated with inorganic light-sensitive elements, e.g. with inorganic solar cells or inorganic photodiodes
    • H10K59/65OLEDs integrated with inorganic image sensor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FOPTIC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FOR THE CONTROL OF LIGHT BY MODIFICATION OF THE OPT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A OF THE ELEMENTS INVOLVED THEREIN; NON-LINEAR OPTICS; FREQUENCY-CHANGING OF LIGHT; OPTICAL LOGIC ELEMENTS; OPTICAL ANALOGUE/DIGITAL CONVERTERS
    • G02F2202/00Materials and properties
    • G02F2202/14Materials and properties photochromic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2102/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relating to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2102/301Details of OLEDs
    • H10K2102/331Nanoparticles used in non-emissive layers, e.g. in packaging layer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Nonlinea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施例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区和与第一显示区相邻的第二显示区;第二显示区包括多个第一发光元件,第一发光元件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及位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发光层;发光层指向第一电极的方向为显示面板的出光方向,第二电极包括光致变色层,光致变色层包括光致变色材料;第二电极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第二电极在第一状态时的光线透过率大于第二状态时的光线透过率。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可以实现屏下光感元件设置区正常显示,提高显示面板的屏占比,且使得显示面板第二显示区背离其发光面一侧设置有光感元件时,光感元件能够接收到充足的光量,进而达到提升其自身性能的有益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实施例涉及显示技术,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Emitting Diode,OLED)器件具有结构简单、自发光、对比度高、响应速度快、功耗低等优点,在手机、平板、电视等显示领域已经有了广泛的应用。随着手机等包括显示面板和摄像头的消费电子产品的发展,具有高屏占比的全面屏越来越受欢迎。所谓屏占比就是屏幕面积与整机面积的比例,较高的屏占比能够给用户带来更好的视觉体验。
以手机为例,为了实现更高的屏占比,现有的解决方案一般是在屏幕顶端设计一个非显示区,例如现在被广泛采用的“刘海屏”、“水滴屏”等解决方案,虽然都能一定程度提高屏占比,但影响了手机的美观,很难实现真正的全面屏显示的效果。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该显示面板可以实现屏下光感元件设置区正常显示,提高显示面板的屏占比,且使得显示面板第二显示区背离其发光面一侧设置有光感元件时,光感元件能够接收到充足的光量,进而达到提升其自身性能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实施例的一方面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区和与所述第一显示区相邻的第二显示区;
所述第二显示区包括多个第一发光元件,所述第一发光元件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发光层;
所述发光层指向所述第一电极的方向为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方向,所述第二电极包括光致变色层,所述光致变色层包括光致变色材料;
所述第二电极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所述第二电极在所述第一状态时的光线透过率大于所述第二电极在所述第二状态时的光线透过率。
本发明实施例的另一方面还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任意一种显示面板,还包括:
光感元件,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二显示区,且位于所述第二电极背离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面一侧,所述光感元件的感光面朝向所述显示面板。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区和与第一显示区相邻的第二显示区,其中第二显示区为光感元件设置区;通过在第二显示区设置多个第一发光元件,第一发光元件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位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发光层,第二电极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第二电极在第一状态时的光线透过率大于第二电极在第二状态时的光线透过率,第二电极处于第二状态时实现第二显示区的正常显示;发光层指向第一电极的方向为显示面板的出光方向,通过在第二电极设置光致变色层,光致变色层能够在透明状态和不透明状态之间切换,改变第二电极的光线透射率,在不透明状态时,可以将光感元件(例如摄像头)设置不可见实现全面屏效果,同时也能够光感元件时处于透明状态,保证光感元件的正常工作。当光感元件开启时第二电极处于第一状态,以利于外界光线透射显示面板后被光感元件接收,提高成像质量;当光感元件关闭时第二电极处于第二状态,第二电极为反射电极,提高第一发光元件的出光效率,实现全面屏显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第二显示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3为沿图2中剖线A-A'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为沿图2中剖线A-A'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5为沿图2中剖线A-A'的又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第二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另一种第二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8~图10分别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又一种第二电极的结构示意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第二显示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2为沿图11中剖线B-B'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于解释本发明,而非对本发明的限定。另外还需要说明的是,为了便于描述,附图中仅示出了与本发明相关的部分而非全部结构。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发明。需要注意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所描述的“上”、“下”、“左”、“右”等方位词是以附图所示的角度来进行描述的,不应理解为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此外在上下文中,还需要理解的是,当提到一个元件被形成在另一个元件“上”或“下”时,其不仅能够直接形成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下”,也可以通过中间元件间接形成在另一元件“上”或者“下”。术语“第一”、“第二”等仅用于描述目的,并不表示任何顺序、数量或者重要性,而只是用来区分不同的组成部分。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图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第二显示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3所示为沿图2中剖线A-A'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和图2,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包括第一显示区10和与第一显示区10相邻的第二显示区20;第二显示区20包括多个第一发光元件21,参考图3,第一发光元件21包括第一电极211、第二电极212以及位于第一电极211和第二电极212之间的发光层213;发光层213指向第一电极211的方向x为显示面板的出光方向,第二电极212包括光致变色层2121,光致变色层2121包括光致变色材料;第二电极212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第二电极212在第一状态时的光线透过率大于第二电极212在第二状态时的光线透过率。
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适用于需要在屏下设置光感元件的显示装置,其中光感元件可以为摄像头,以下均以光感元件为摄像头为例进行说明。由于摄像头对光线要求较高,现有技术一般通过在显示区边缘或内部设置一个挖空区域,挖空区域无法显示,很难实现真正全面屏设计。由于摄像头接收光线的孔径一般设置为圆形,因此图1中示例性的示出第二显示区20为圆形区域。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二显示区20可以为一个或多个。并且,第二显示区20可以为连续的区域,或者第二显示区20也可以为不连续的区域,这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环境来设计确定,在此不作限定。在某些实施过程中,第一显示区10和第二显示区20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可以是,第二显示区20的至少部分边与第一显示区10的至少部分边重合,并且第二显示区20的其余部分被第一显示区10包围,如此一来,可以将第二显示区20设置在显示面板显示区的边缘。在其他实施过程中,第一显示区10和第二显示区20之间的相对位置关系还可以是,第一显示区10包围第二显示区20,如此一来,可以将第二显示区20设置在显示面板显示区的内部,如图1所示。比如,可以将第二显示区20设置在第一显示区10的左上角。再比如,可以将第二显示区20设置在第一显示区10的右上角。再比如,可以将第二显示区20设置在第一显示区10的左侧。再比如,可以将第二显示区20设置在第一显示区10的上侧。当然,在实际应用中,第二显示区20的具体位置可以根据实际应用环境来设计确定,在此不作限定。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可以将第二显示区20的形状设置为规则的形状,比如矩形,该矩形的顶角可以为直角,或者该矩形的顶角还可以为弧形的角。再比如,还可以将第一显示区20的形状设置为梯形,该梯形可以是正梯形,还可以是倒梯形。此外,该梯形的顶角可以为正规的夹角或者也可以为弧形的角。再比如,还可以将第二显示区20的形状设置为不规则的形状。比如,可以将第二显示区20的形状设置为水滴形。当然,在实际应用中,对第二显示区20的形状可以根据第二显示区20内设置的元件的形状进行设计,在此不作限定。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第二显示区20的面积小于第一显示区20的面积。当然,在实际应用中,可以根据第二显示区20内设置的元件进行设计,在此不作限定。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对第一显示区10和第二显示区20的相对位置关系以及形状不作限定,具体可以根据显示装置的屏幕设计来设置。以手机为例,可以将第二显示区20设置在显示区的左上角,也可以将第二显示区20设置在显示区的右上角。将摄像头设置于边角,可以利用第二显示区20进行显示时间、天气、信息提醒等简易快捷功能服务。
参考图2,第二显示区包括多个第一发光元件21,第一发光元件21可以为OLED,用于实现第二显示区的正常显示。为了满足摄像头的成像需求,第二显示区20还设置有多个透光区22,每个OLED需要驱动其发光的驱动电路(图2中未示出)以及多条传输信号的走线210,相邻四个第一发光元件21及它们之间的走线210围绕一个透光区22,透光区22用于透过外界光线,以使摄像头成像。可以理解的是,当摄像头用于采集图像时,可以关闭第二显示区的显示功能,以降低拍摄时摄像头周围环境光的亮度,提高拍摄效果。在其他实施例中,例如环境光强度足够亮时,拍摄时第二显示区的显示功能也可以处于打开状态,摄像头工作时,第二显示区可以处于显示状态,也可以处于关闭状态,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示例性的,参考图3,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可以为有机发光显示面板,该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100和设置在衬底基板100一侧的薄膜晶体管110和第一发光元件21。衬底基板100可以为刚性基板,例如玻璃基板,也可以为柔性基板,例如聚酰亚胺基板。薄膜晶体管110包括有源层111、栅极112、漏极113以及源极114,其中漏极113与第一发光元件21的第二电极212电连接,用于驱动第一发光元件21发光。第一发光元件21包括第一电极211、第二电极212以及位于第一电极211和第二电极212之间的发光层213,其中第一电极211为半透明的出射电极,例如可以为银形成的半透明电极或银镁合金形成的半透明电极等。第二电极212为光线透过率可变的电极,第二电极212包括光致变色层2121,光致变色层2121包括光致变色材料,可以在透明状态和不透明状态之间切换。在摄像头处于拍照状态时,第二电极212处于透明状态,以增加第二显示区的光线透过率,在处于正常显示状态时,第二电极212处于不透明状态,用于反射发光层213发出的光线,增加出光亮度,提升第二显示区20的显示效果。
需要说明的是,图3中第一发光元件21为顶发光结构,薄膜晶体管110为顶栅结构仅是示意性的,并不是对本发明实施例的限定。在具体实施时,显示面板还包括设置于衬底基板100和有源层111之间的缓冲层101、多个绝缘层102(图3中示意性示出两个绝缘层)、平坦化层103、像素限定层104以及多层层叠的薄膜封装层105(图3中示意性示出三个膜层),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包括触控电极层等,具体膜层和位置关系可以根据实际需求设置。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第二显示区设置多个第一发光元件,第一发光元件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位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发光层,第二电极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第二电极在第一状态时的光线透过率大于第二电极在第二状态时的光线透过率,第二电极处于第二状态时实现第二显示区的正常显示;发光层指向第一电极的方向为显示面板的出光方向,通过在第二电极设置光致变色层,光致变色层能够在透明状态和不透明状态之间切换,改变第二电极的光线透射率,在不透明状态时,可以将光感元件(例如摄像头)设置不可见实现全面屏效果,同时也能够光感元件时处于透明状态,保证光感元件的正常工作。当光感元件开启时第二电极处于第一状态,以利于外界光线透射显示面板后被光感元件接收,提高成像质量;当光感元件关闭时第二电极处于第二状态,第二电极为反射电极,提高第一发光元件的出光效率,实现全面屏显示。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可选的,继续参考图1,第一显示区10包括多个第二发光元件11;第一显示区10的第二发光元件11的排布密度大于第二显示区20的第一发光元件21的排布密度。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降低第二显示区20的第一发光元件21的排布密度,可以有效增加第二显示区20的透光区面积,保证透光区透射足够的光线,提升拍摄效果。在其他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减小第一发光元件21的面积增加第二显示区20透光性,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设置方式。
可选的,光致变色材料包括卤化银和银中的至少一种以及氧化铜。可选的,第二电极212从第一状态转换到第二状态时,卤化银分解成银以及卤素单质;第二电极212从第二状态转换到第一状态时,银以及卤素单质在氧化铜的催化作用下生成卤化银。
可以理解的是,卤化银为透明材料,卤化银在光(例如可以是发光层发出的光)的作用下会发生分解,形成不透明的银以及卤素单质,在无光条件下,卤素单质和银在氧化铜的催化作用下发生反应,又可以形成透明的卤化银,利用这两个转换过程,可以调整第二电极212的光线透过率。当摄像头处于拍照状态时,设置第二电极212处于第一状态时,此时光致变色层2121中主要为卤化银,因此第二电极212具有一定的透光性,可以提高第二显示区的光线透过率,有利于提高成像质量。当摄像头处于关闭状态,此时显示面板用于正常显示时,设置第二电极212处于第二状态,此时第二电极212中主要为银,其光线透过率小于第一状态,而且银可以作为反射层反射发光层213向第二电极212一侧发出的光线,提高第一发光元件21的出光效率,避免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出现亮度差异。需要说明的是,摄像头在开启和关闭时,第二显示区20的第一发光元件21可以处于发光状态,也可以处于不发光状态,二者独立控制,不需要同时开启或同时关闭,或一个开启另一个关闭。在本实施例中,光致变色材料选用卤化银,一方面卤化银具有转换效率高、速度快的特点,另一方面,卤化银分解出的银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可以提高第二电极212的导电性能。
需要说明的是,在具体实施时,发光层213可以为有机发光材料,例如红色有机发光材料、绿色有机发光材料和蓝色有机发光材料,在其他实施例中,第一发光元件21还可以包括电子注入层、电子传输层、空穴注入层以及空穴传输层等结构,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通过在第二显示区设置多个第一发光元件,第一发光元件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位于第一电极和第二电极之间的发光层,第二电极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第二电极在第一状态时的光线透过率大于第二电极在第二状态时的光线透过率,第二电极处于第二状态时实现第二显示区的正常显示;发光层指向第一电极的方向为显示面板的出光方向,通过在第二电极设置光致变色层,光致变色层能够在透明状态和不透明状态之间切换,改变第二电极的光线透射率,在不透明状态时,可以将光感元件设置不可见实现全面屏效果,同时也能够光感元件时处于透明状态,保证光感元件的正常工作。当光感元件(例如摄像头)开启时第二电极处于第一状态,以利于外界光线透射显示面板后被光感元件接收,提高成像质量;当光感元件关闭时第二电极处于第二状态,第二电极为反射电极,提高第一发光元件的出光效率,实现全面屏显示。
图4所示为沿图2中剖线A-A'的另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参考图4,可选的,光致变色层2121还包括上转换纳米粒子214。
可以理解的是,上转换指的是将长波长的光吸收,将短波长的光出射的过程。上转换纳米粒子214的作用是吸收至少两个长波长的光子,然后发出一个短波长的光子,例如吸收两个波长为λ的光子,发射一个波长为λ/2的光子。光的波长越短,其能量越高,通过在光致变色层2121中设置上转换纳米粒子214,上转换纳米粒子214将长波长的光转换为短波长的光,短波长的光被卤化银被吸收后分解速度更快,即第二电极212从第一状态切换到第二状态的速度就越快。从而在拍照状态切换到正常显示状态时,使第二电极212从第一状态快速转换到第二状态,避免在正常显示状态时第二电极212透射光线导致的第一显示区和第二显示区的亮度差异,提升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
在具体实施时,上转换纳米粒子掺杂有稀土元素离子,可选的,上转换纳米粒子包括镨离子、钕离子、钐离子、铕离子、钆离子、铽离子、钬离子、铒离子或铥离子的至少一种。
示例性的,上转换纳米粒子可以为铒镱共掺杂四氟钇钠(NaYF4:Yb,Er)纳米颗粒、钕铥镱共掺杂四氟钇钠(NaYF4:Yb,Nd,Tm)纳米颗粒或铥镱共掺杂四氟钇钠(NaYF4:Yb,Tm)纳米颗粒,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实际需要灵活选择,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图5所示为沿图2中剖线A-A'的又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参考图5,可选的,第二电极212还包括第一透明导电层2122和第二透明导电层2123,光致变色层2121位于第一透明导电层2122和第二透明导电层2123之间,第一透明导电层2123位于光致变色层2121远离发光层213一侧。
可以理解的是,第二电极212为第一发光元件21的反射电极,为了提高第二电极212的导电性能,第二电极212还设置有位于光致变色层2121两侧的第一透明导电层2122和第二透明导电层2123,其中第一透明导电层2122和第二透明导电层2123都可以为氧化铟锡(ITO)。
可选的,图6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中一种第二电极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6,在垂直于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由第一透明导电层2122指向第二透明导电层2123的方向y上,光致变色层2121中上转换纳米粒子214的浓度逐渐降低。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靠近第一透明导电层2122的上转化纳米粒子214的浓度较大,靠近第二透明导电层2123的上转化纳米粒子214的浓度较小,当第二电极受到光照时,靠近第一透明导电层2122的银沉积较快,靠近第二透明导电层2123银沉积较慢,防止因第二透明导电层2123透过率下降较快,导致光致变色层2121反应不充分,导致第二电极的反射率不足导致显示画面异常。
图7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另一种第二电极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7,光致变色层边缘设置有连通第一透明导电层2122和第二透明导电层2123的银导通层2126,可以为中间光致变换层2121预留一定的空间容纳光致变色材料以及上转换纳米粒子214,还也可以保证阳极电位传输,增加第二电极的导电性。
可选的,第二电极还包括掺杂在光致变色层的银颗粒和/或银薄膜层,其中银薄膜层位于光致变色层靠近第一透明导电层或第二透明导电层一侧。
示例性的,图8~图10所示分别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又一种第二电极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8,第二电极还包括掺杂在光致变色层2121的银颗粒2124,参考图9和图10,第二电极还包括位于光致变色层2121一侧的银薄膜层2125,其中图9中银薄膜层2125位于第一透明导电层2122和光致变色层2121之间,图10中银薄膜层2125位于第二透明导电层2123和光致变色层2121之间,具体实施时可以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
可以理解的是,当银形成的膜层厚度较薄时(例如10nm左右),其具有一定的透光性,当银形成的膜层厚度较厚时,光线不能透过,且表面具有高反射性。第二电极212设置银颗粒2124或银薄膜层2125可以保证第二电极212具有良好的导电性,其在第一状态时具有一定的透光性,此时也不会影响摄像头工作性能,在第二状态时卤化银分解出的银和银颗粒2124或银薄膜层2125形成银反射层,以实现拍照时提高第二显示区光线透过率,正常显示时实现全面屏显示。
可选的,第一发光元件包括红色发光元件、绿色发光元件以及蓝色发光元件;红色发光元件、绿色发光元件以及蓝色发光元件的第二电极中的上转换纳米粒子的浓度依次增大。
示例性的,对于不同发光颜色OLED器件,由于发光材料本身寿命的原因,蓝色发光材料的寿命小于绿色发光材料的寿命,绿色发光材料的寿命小于红色发光材料的寿命,发光材料的寿命约短其相对应的发光元件的亮度衰减越快,故蓝色发光元件的亮度衰减最快,绿色发光元件次之,红色发光元件衰减最慢。由于第二显示区(摄像头设置区)的发光元件密度小于第一显示区,第二显示区的发光元件需要施加更大的电流以平衡第一显示区与第二显示区的亮度差异,而增大第二显示区的电流会加速各个颜色的衰减速率,所以在第二显示区的红绿蓝发光元件的亮度衰减就更为明显,所以需要去平衡这种亮度差异。通过设置红色发光元件、绿色发光元件以及蓝色发光元件的第二电极中的上转换纳米粒子的浓度依次增大,可以使该发光元件对应的第二电极中的光致变色层的反应更为充分,即第二电极的反射率更大,红色发光元件、绿色发光元件以及蓝色发光元件的第二电极中的上转换纳米粒子的浓度依次增大,对应发光元件的反射率依次增大,蓝色发光元件的亮度衰减较快,通过设置蓝色发光元件对应的第二电极的反射率较高,发光元件同一发光强度下对应的第二电极的反射率越高则发光元件的实际发光亮度越高,以此平衡由于蓝色发光材料寿命问题引起蓝色发光元件亮度衰减过快,引起显示面板不同颜色发光单元亮度不一致的问题,从而平衡不同颜色发光元件亮度衰减不均衡的问题。
图11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的另一种第二显示区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图12所示为沿图11中剖线B-B'的一种剖面结构示意图。可选的,第二显示区还包括多个激发光源23;在激发光源23在发光状态下,第二电极212在激发光源23发出光线的照射下从第一状态转换到第二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光致变色层2121中的卤化银可以在发光层213发出的光线的作用下发生分解,为了加快卤化银的分解过程,本实施例中还设置有激发光源23,激发光源23用于发出可以被上转换纳米粒子吸收并发生上转换的光线,从而使第二电极212快速从第一状态转换为第二状态。在具体实施时,激发光源23可以为发光二极管LED、micro-LED或者激光二极管LD等光源,本发明实施例对此不作限定。
可选的,继续参考图12,激发光源23位于第二电极212背离发光层213的一侧;且激发光源23的出光面朝向光致变色层2121;第二电极212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覆盖激发光源23在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
可以理解的是,激发光源23位于第二电极212的下方,激发光源23的出光面正对第二电极212的光致变色层2121,激发光源23发光时可以使第二电极212快速从第一状态切换为第二状态。进一步的,设置上转换纳米粒子的浓度沿光致变色层2121指向发光层213一侧的浓度依次降低,以利于上转换纳米粒子吸收激发光源23发出的光线,激发光源23设置于第二电极212下方,显示状态时第二电极212处于不透明状态,激发光源23,不会影响显示面板的正常显示,也不会影响透光区的透过率。
可选的,激发光源为红外光源。可以理解的是,稀土离子的吸收峰波长一波在红外波段,设置激发光源为红外光源,其波长于上转换纳米粒子的吸收峰相匹配,有利于提高转换效率,降低功耗。示例性的,对于NaYF4:Yb,Er,激发波长可以为980nm,对于NaYF4:Yb,Nd,Tm,激发波长可以为795nm,对于NaYF4:Yb,Tm,激发波长可以为800nm。激发光源设置为红外光源还可以避免激发光源泄露的光线影响显示面板的正常显示,进一步地,显示面板还可以包括指纹识别单元,当指纹识别单元选用外挂式的指纹识别光源,其光源为红外光源时,显示面板可以进行生物识别,此时该红外指纹识别光源可以复用为本实施例中激发光源而不需要额外的设置激发光源,实现显示面板的多种功能,提高用户体验。
图13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另一种显示面板的局部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3,可选的,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还包括第三显示区30,第三显示区30位于第一显示区10和第二显示区20之间;第三显示区30包括第三发光元件31,第三发光元件31的排布密度小于第二发光元件11的排布密度,大于第一发光元件21的排布密度,且第三发光元件31的排布密度沿第一显示区10指向第二显示区20的方向逐渐降低。
可以理解的是,通过设置第一显示区10和第二显示区20之间的第三显示区30作为过渡区,过渡区的发光元件密度位于第一显示区10和第二显示区20的发光元件密度之间,且沿第一显示区10指向第二显示区20的方向逐渐降低,可以有效缓解正常显示时第一显示区10和第二显示区20交界处产生的亮线,提升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图13中示出的发光元件仅是示例性示出不同显示区的发光元件密度,并不是发光元件的实际排布位置,在实际实施时,发光元件呈阵列排布,不同显示区的行列需要相互对应。
图14所示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参考图14,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1包括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任意一种显示面板2,还包括:光感元件3,设置于显示面板的第二显示区,且位于第二电极背离显示面板的出光面一侧,光感元件3的感光面朝向显示面板。该显示装置1具体可以为手机、平板电脑等。
可选的,继续参考图14,本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还包括模式切换开关4,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模式切换开关4用于切换显示装置的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在第一模式下,光感元件处于打开状态,第二电极处于第一状态;在第二模式下,光感元件关闭状态,第二电极处于第二状态。
可以理解的是,光感元件3可以为摄像头。第一模式为拍照模式,第二模式为正常显示模式,由于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提供的任意一种显示面板,具有相同与相应的技术效果。
注意,上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及所运用技术原理。本领域技术人员会理解,本发明不限于这里所述的特定实施例,对本领域技术人员来说能够进行各种明显的变化、重新调整、相互结合和替代而不会脱离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虽然通过以上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较为详细的说明,但是本发明不仅仅限于以上实施例,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情况下,还可以包括更多其他等效实施例,而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的权利要求范围决定。

Claims (16)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显示区和与所述第一显示区相邻的第二显示区;
所述第二显示区包括多个第一发光元件,所述第一发光元件包括第一电极、第二电极以及位于所述第一电极和所述第二电极之间的发光层;
所述发光层指向所述第一电极的方向为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方向,所述第二电极包括光致变色层,所述光致变色层包括光致变色材料;
所述第二电极包括第一状态和第二状态,所述第二电极在所述第一状态时的光线透过率大于所述第二电极在所述第二状态时的光线透过率。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致变色材料包括卤化银和银中的至少一种以及氧化铜。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从所述第一状态转换到所述第二状态时,卤化银分解成银以及卤素单质;
所述第二电极从所述第二状态转换到所述第一状态时,银以及卤素单质在氧化铜的催化作用下生成卤化银。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光致变色层还包括上转换纳米粒子。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上转换纳米粒子包括镨离子、钕离子、钐离子、铕离子、钆离子、铽离子、钬离子、铒离子或铥离子的至少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还包括第一透明导电层和第二透明导电层,所述光致变色层位于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和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之间,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位于所述光致变色层远离所述发光层一侧。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在垂直于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由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指向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的方向上,所述光致变色层中所述上转换纳米粒子的浓度逐渐降低。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电极还包括掺杂在所述光致变色层的银颗粒和/或银薄膜层,其中所述银薄膜层位于所述光致变色层靠近所述第一透明导电层或所述第二透明导电层一侧。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发光元件包括红色发光元件、绿色发光元件以及蓝色发光元件;
所述红色发光元件、所述绿色发光元件以及所述蓝色发光元件的所述第二电极中的所述上转换纳米粒子的浓度依次增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显示区还包括多个激发光源;
在所述激发光源在发光状态下,所述第二电极在所述激发光源发出光线的照射下从所述第一状态转换到所述第二状态。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发光源位于所述第二电极背离所述发光层的一侧;且所述激发光源的出光面朝向所述光致变色层;
所述第二电极在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覆盖所述激发光源在所述显示面板所在平面的正投影。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激发光源为红外光源。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包括多个第二发光元件;
所述第一显示区的所述第二发光元件的排布密度大于所述第二显示区的所述第一发光元件的排布密度。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第三显示区,所述第三显示区位于所述第一显示区和所述第二显示区之间;
所述第三显示区包括第三发光元件,所述第三发光元件的排布密度小于所述第二发光元件的排布密度,大于所述第一发光元件的排布密度,且所述第三发光元件的排布密度沿所述第一显示区指向所述第二显示区的方向逐渐降低。
15.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4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还包括:
光感元件,设置于所述显示面板的第二显示区,且位于所述第二电极背离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面一侧,所述光感元件的感光面朝向所述显示面板。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模式切换开关,所述显示装置包括第一模式和第二模式,所述模式切换开关用于切换所述显示装置的所述第一模式和所述第二模式,在所述第一模式下,所述光感元件处于打开状态,所述第二电极处于所述第一状态;在所述第二模式下,所述光感元件关闭状态,所述第二电极处于所述第二状态。
CN201911052750.2A 2019-10-31 2019-10-31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075224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52750.2A CN110752241B (zh) 2019-10-31 2019-10-31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6/853,698 US11335741B2 (en) 2019-10-31 2020-04-20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52750.2A CN110752241B (zh) 2019-10-31 2019-10-31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52241A true CN110752241A (zh) 2020-02-04
CN110752241B CN110752241B (zh) 2023-01-10

Family

ID=6928151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52750.2A Active CN110752241B (zh) 2019-10-31 2019-10-31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US (1) US11335741B2 (zh)
CN (1) CN110752241B (zh)

Cited By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50769A (zh) * 2020-06-17 2020-09-1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12418077A (zh) * 2020-11-20 2021-02-26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2582348A (zh) * 2020-12-10 2021-03-30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Oled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3097269A (zh) * 2021-03-30 2021-07-09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394352A (zh) * 2021-06-11 2021-09-1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器件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4495804A (zh) * 2022-04-08 2022-05-13 北京京东方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2566717B1 (ko) * 2016-12-12 2023-08-14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생체 센서를 구비한 전자 장치
KR20210153174A (ko) * 2020-06-09 2021-12-17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KR20220088570A (ko) * 2020-12-18 2022-06-28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표시 장치
CN113013210B (zh) * 2021-02-19 2023-12-26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233275A1 (en) * 2015-02-10 2016-08-11 Japan Display Inc. Organic el display device
CN208819534U (zh) * 2019-03-28 2019-05-0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
CN110032923A (zh) * 2017-12-29 2019-07-19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88672B2 (ja) * 2002-05-31 2008-11-26 篠田プラズマ株式会社 フォトクロミック体、フォトクロミック材料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CN105546472A (zh) * 2008-08-07 2016-05-04 皇家飞利浦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具有动态光效果的照明设备
US9821296B2 (en) * 2012-06-14 2017-11-21 East China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 Photocatalytic compositions and methods for their preparation and use
CN105702705A (zh) 2016-04-05 2016-06-22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Oled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05867012B (zh) * 2016-06-27 2019-02-19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以及显示装置
US10839609B2 (en) * 2018-10-05 2020-11-17 Facebook Technologies, Llc Apparatus,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display devices including local dimming
CN109962092B (zh) * 2019-03-29 2021-09-24 上海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60233275A1 (en) * 2015-02-10 2016-08-11 Japan Display Inc. Organic el display device
CN110032923A (zh) * 2017-12-29 2019-07-19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装置
CN208819534U (zh) * 2019-03-28 2019-05-03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一种终端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650769A (zh) * 2020-06-17 2020-09-1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11650769B (zh) * 2020-06-17 2023-05-1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CN112418077A (zh) * 2020-11-20 2021-02-26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2418077B (zh) * 2020-11-20 2024-03-05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12582348A (zh) * 2020-12-10 2021-03-30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Oled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3097269A (zh) * 2021-03-30 2021-07-09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097269B (zh) * 2021-03-30 2022-12-02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13394352A (zh) * 2021-06-11 2021-09-14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发光器件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N114495804A (zh) * 2022-04-08 2022-05-13 北京京东方技术开发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251538A1 (en) 2020-08-06
CN110752241B (zh) 2023-01-10
US11335741B2 (en) 2022-05-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52241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US10608053B2 (en) OLED with upconversion layer
CN110061044B (zh) 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107359175B (zh) 微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TW201836144A (zh) 終端及顯示幕
TWI627745B (zh) 顯示裝置及其驅動方法
KR102144993B1 (ko) 디스플레이 장치
CN110047890B (zh) 柔性显示面板和柔性显示装置
CN106486611A (zh) 有机发光显示装置
CN106501998A (zh) 背光源、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
US20180331161A1 (en) Oled display substrate and display device
WO2020199083A1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09256491B (zh) 显示面板、显示模组及电子装置
WO2019205549A1 (zh) 双面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US10615355B2 (en) Organic light-emitting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JP2021068501A (ja) 発光デバイス、表示装置、光電変換装置、電子機器、照明装置および移動体
TWI249969B (en) Lighting device and display device incorporating the same
CN109994535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JP2005332616A (ja) 有機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表示装置および電子機器
CN112965314B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驱动方法
CN113053966B (zh) 显示面板、亮度补偿方法和显示装置
CN107425129B (zh) 一种有机发光显示面板、其色温调节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0071151B (zh) 柔性显示面板和柔性显示装置
CN110571352A (zh) 显示面板
CN213071171U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