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47571A - 提花毛圈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提花毛圈针织物 - Google Patents

提花毛圈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提花毛圈针织物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47571A
CN110747571A CN201910983780.9A CN201910983780A CN110747571A CN 110747571 A CN110747571 A CN 110747571A CN 201910983780 A CN201910983780 A CN 201910983780A CN 110747571 A CN110747571 A CN 11074757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knitting
terry
jacquard
pattern
pl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83780.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47571B (zh
Inventor
王新泉
丁慧
董瑞兰
乔建成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ING DEER CASHMERE CO Ltd NEI MONGGOL
Original Assignee
KING DEER CASHMERE CO Ltd NEI MONGGOL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ING DEER CASHMERE CO Ltd NEI MONGGOL filed Critical KING DEER CASHMERE CO Ltd NEI MONGGOL
Publication of CN11074757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4757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4757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4757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10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10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 D04B1/102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with stitch pattern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10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 D04B1/12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characterised by thread material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提花毛圈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包括:无花型图案的位置编织基底线圈,有花型的位置将前板线圈翻到后板;通过前板编织后板集圈,再前板脱圈,采用前板脱圈的形式将花型图案显现为毛圈组织花型,编织终端线圈。本发明还公开了一种提花毛圈针织物。本发明中,花型图案具有较强的立体感和视觉效果,利用横编机的编织技巧,毛圈状线圈具有防脱散功能。

Description

提花毛圈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提花毛圈针织物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针织品加工制造技术,具体是,涉及一种提花毛圈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提花毛圈针织物。
背景技术
毛圈编织与毛巾织物编织物外观有相似之处,毛巾织物编织往往采用的是大圆机通过经纬纱线的松紧线圈进行编织。目前,利用电脑横机编织的提花织物,织法包括:圆筒空转提花、单面或单面拉网提花、双面提花等,这几种方式编织出来的图案正面都是常规平纹织物的感观效果,花样组织死板且无立体感,新颖性较差。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提花毛圈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提花毛圈针织物,花型图案具有较强的立体感和视觉效果,利用横编机的编织技巧,毛圈状线圈具有防脱散功能。
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提花毛圈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包括:
无花型图案的位置编织基底线圈,有花型的位置将前板线圈翻到后板;
通过前板编织后板集圈,再前板脱圈,采用前板脱圈的形式将花型图案显现为毛圈组织花型,编织终端线圈。
进一步,在两色提花双面织物的基础上,通过在花型位置前板编织后板集圈,然后前板脱圈的方法将花型图案显现为毛圈组织花型,图案以毛圈为表现形式。
进一步,前板线圈、后板线圈采用不同颜色分别编织。
一种提花毛圈针织物,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底线圈、花型图案、终端线圈;基底线圈采用双面提花组织结构,双面提花组织结构上有花型的位置将前板线圈翻到后板;花型图案采用前板脱圈形式的毛圈组织花型,编织终端线圈,基底线圈与终端线圈相互连接位置的线圈重叠或叠合。
优选的,脱圈的线圈呈∩形状。
优选的,基底线圈包括正面线圈、反面线圈,正面线圈、反面线圈采用不同的颜色并交替循环编织。
优选的,基底线圈、花型图案、终端线圈采用不同的颜色。
本发明技术效果包括:
本发明生产的织物,花型图案具有较强的立体感和视觉效果,是双面提花平纹织物的一次延伸和创新。
本发明在不使用特殊的圈圈纱等功能性外观纱线的条件下,使用普通纱线,利用横编机的编织技巧,毛圈状线圈具有防脱散功能,开发完成的提花毛圈针织物组织的工艺编织方法及针织物,产品价值空间得到大幅度提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提花毛圈针织物的编织工艺图;
图2a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正面线圈的效果图;
图2b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反面线圈的效果图;
图3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基础模块意匠图;
图4是本发明中两色提花毛圈针织物‘五角星’花型图;
图5是本发明中三色提花毛圈针织物‘花辫’花型图案。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充分地示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和再现。
本发明的提花毛圈针织物的工艺编织方法及针织物,以两色提花为例加以说明,并涉及多色提花。
提花毛圈针织物的工艺编织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无花型图案的位置编织基底线圈,有花型的位置将前板线圈翻到后板;
步骤2:通过前板编织后板集圈,再前板脱圈,编织终端线圈,采用前板脱圈的形式将花型图案显现为毛圈组织花型。
在两色提花双面织物的基础上,通过在花型位置前板编织后板集圈,然后前板脱圈的方法将花型图案显现为毛圈组织花型,使得针织物的花型图案能够保持原有的外观形状,且图案以毛圈为表现形式。脱圈的线圈呈“∩”型状。
如图1所示,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提花毛圈针织物的编织工艺图。基于图1编织工艺图说明上述提花毛圈针织物中花型图案的编织方法。
电脑横编机至少具有前后相向的一对针板,且针板间至少有一个针板可以左或右错板摇床;电脑横编机具有两把导纱器装置,一把导纱器装置带A色,另一把导纱器装置带B色;电脑横编机具有一个或两个以上的系统功能,可以单系统编织或者双系统编织;利用国产慈星GE2-52C型电脑横编机,12针/inch两系统机型,纱支26S/2,密度11.5行/25.4mm完成的编织物。
反复进行如下编织工段,A、B两色分别编织前板、后板线圈,无花型图案的位置编织基底线圈,有花型的位置将前板线圈翻到后板,通过前板编织后板集圈→再前板脱圈,使脱圈的线圈呈“∩”型,形似毛圈,编织终端线圈,由若干个规律毛圈组合成立体花型的针织物。
编织形式(起针针位)包括成圈、集圈、浮线、翻针、接针和脱圈。
(1)成圈:出针高度3/4形成新线圈即成圈;
(2)集圈:出针高度2/4形成集圈吊目;
(3)浮线(不织):出针高度0不出针且不参加任何编织动作,拉浮线;
(4)翻针:出针高度4/4形成翻针;
(5)接针:出针高度1/4接走翻针上的线圈;
(6)脱圈:出针高度3/4将线圈从针钩上脱掉(不带纱线,仅织针进行动作);
以上六种编织形式(起针针位)与成圈结构的搭配完成提花毛圈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图1中左列栏中标记的“S+数字”表示电脑横编机每行编织工段;FB表示电脑横编机的前针板,BB表示电脑横编机的后针板;·表示每一枚织针,与底行数字1、2、3、4、5……22相吻合;○表示每一个新线圈,a表示前后板四平线圈,b表示前板线圈,c表示后板线圈;
Figure BDA0002236054080000041
表示四平针位的前板编织后板集圈e,由于前板没有新线圈,所以相当于编织了一个集圈吊目,即未成圈的浮套;
Figure BDA0002236054080000042
表示前板起针但不带纱线的脱圈动作f;L0.0表示前后针板的针位是针对齿;L0.5表示前后针板的针位是针对针,字母L表示针板向左边摇床;右列栏中箭头分别代表带A、B纱线的双系统机头行进方向,字母K表示带纱线编织;╳表示不带纱线不编织,仅织针进行动作或机头空跑;↑表示前板线圈翻针到后板d;另外,还有纱线间的线条连接方向。
S1编织工段中,机头系统1带A色纱线由左向右引进纱线,前针板、后针板的针位为针对齿L0.0,其中1、3、5、7、9、……、21奇数针编织前后板四平针线圈a;2、4、6、8、10、……、22偶数针编织前板线圈b。
S2编织工段中,机头系统2带B色纱线由左向右引进纱线,编织后板BB平针线圈,前针板、后针板的针位是针对针L0.5,编织2.4.6.8.10……22偶数针的平针线圈,见图1中c位置。
S3编织工段中,机头系统1带A色纱线由右向左引进纱线,前后针板的针位为针对齿L0.0,其中1、3、5、7、9、……、21奇数针编织前板线圈b;2、4、6、8、10、……、22偶数针编织前后板四平针线圈a。
S4编织工段中,机头系统2带B色纱线由右向左引进纱线,编织后板BB平针线圈,前后针板的针位是针对针L0.5,编织1、3、5、7、9、……、21奇数针的平针线圈。
至此,根据图1中的S1、S2、S3、S4的编织工段过程,完成一个基本双面提花组织结构循环单元,即第一针织物编织完成,构成一个基底线圈,前面显现A色,反面按照A色与B色交替‘芝麻点’交替循环显现的针织物。另外,编织第一针织物组织时,可以全部采用针对齿L0.0的针位进行编织,但不能采用针对针L0.5的针位进行编织。
S5、S6编织工段中,不带纱线不编织,前后针板的针位是针对针L0.5,机头由左向右,作毛圈组织的位置翻针,S5编织工段机头系统1将前板8.10.12.14.16的线圈翻到反板,S6编织工段机头系统2将前板9、11、13、15的线圈翻到反板;此时8、……、16的前板织针为空状态。
S7编织工段中,不带纱线不编织,机头空跑,调方向,找导纱器。
S8编织工段中,机头系统1带A色纱线由左向右引进纱线,前后针板的针位为针对齿L0.0,其中1、3、5、7、17、19、21奇数针编织前后板四平针线圈;2、4、6、18、20、22偶数针编织前板线圈;8、9、10、11、12、13、14、15、16编织后板线圈。
S9编织工段中,机头系统1带B色纱线由左向右引进纱线,前后针板的针位为针对齿L0.0,其中2、4、6、18、20、22编织后板线圈;8、10、12、14、16编织前板编织后板集圈e,由于前板织针为空没有旧线圈,相当于编织了一针集圈是一个浮套;后板有旧线圈,再编织一个集圈,相当于在一个针钩里同时有一个成圈线圈及垫有一个未成圈线圈组成,构成一个终端线圈。
S10编织工段中,机头系统1带A色纱线由右向左引进纱线,前后针板的针位为针对齿L0.0,其中2、4、6、18、20、22偶数针编织前后板四平针线圈;1、3、5、7、17、19、21奇数针编织前板线圈;8、9、10、11.12、13、14、15、16编织后板线圈。
S11、S12编织工段中,不带纱线不编织,起针高度要达到编织成圈的高度,见图f位置,前板FB中的8、10、12、14、16起针,前针板、后针板的针位错板摇床变为针对针的状态L0.5或针对齿的状态L0.0,前板的线圈完成脱圈、从织针上退掉,S9编织工段编织的四平前后板集圈,前板线圈脱圈后,线圈不松散,构成一个单独的线圈,形似毛圈状;S10编织工段编织了一行A色,卷速增加,适当调节卷布均匀拉力值,有利于脱圈后的线圈被拉下,线圈不产生起浮现象。
S13编织工段中,机头系统1带B色纱线由右向左引进纱线,前后针板的针位为针对齿L0.0,其中1、3、5、7、17、19、21编织后板线圈;9、11、13、15编织前板编织后板集圈e,前板织针为空没有旧线圈,相当于编织了一针集圈是一个浮套;后板有旧线圈,再编织一个集圈,相当于在一个针钩里同时有一个成圈线圈及垫有一个未成圈线圈组成,构成一个终端线圈。为了使毛圈组织立体感更强,S13与S9编织工段毛圈组织针号错位编织。
S14编织工段中,机头系统1带A色纱线由左向右引进纱线,前后针板的针位为针对齿L0.0,其中1、3、5、7、17、19、21奇数针编织前后板四平针线圈;2、4、6、18、20、22偶数针编织前板线圈;8、9、10、11、12、13、14、15、16编织后板线圈。
S15、S16编织工段中,不带纱线不编织,起针高度要达到编织成圈的高度,前板FB中的9、11、13、15起针,前针板、后针板的针位错板摇床变为针对针的状态L0.5或针对齿的状态L0.0都可以,前板线圈脱圈、从织针上退掉,S13编织工段编织的四平前后板集圈,前板线圈脱圈后,线圈不松散,构成一个单独的线圈,形似毛圈状;S14编织工段编织了一行A色,卷速增加,适当调节卷布均匀拉力值,有利于脱圈后的线圈被拉下,线圈不产生起浮现象。
S17编织工段中,不带纱线不编织,机头空跑,调方向,找导纱器。
S18编织工段中,机头系统2带B色纱线由左向右引进纱线,编织后板BB反针线圈,前后针板的针位是针对针L0.5,编织2、4、6、8、10、……、22偶数针的反针线圈。
如图2a所示,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正面线圈的效果图;如图2b所示,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反面线圈的效果图。
基底线圈包括正面线圈、反面线圈,正面线圈凸显一个色A色,反面线圈凸显两个色,A色与B色交替循环编织。
如图3所示,是本发明优选实施例中基础模块意匠图。
图3表示模拟图1编织工艺图的基础模块意匠图。它是纵向分割模块进行不同部位线圈的编织作用,模块图的使用,帮助设计人员更加方便快速设计出各种不同的花型图案组织,是设计方法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基于基础模块意匠图结构,说明上述基底线圈、终端线圈及基底线圈与终端线圈的线圈重叠或叠合循环单元三部分的线圈结构编织方法。
图3中的┃表示前板线圈(无翻针);━表示后板线圈(无翻针);┿表示前板、后板的四平线圈;
Figure BDA0002236054080000071
表示空针(即浮线);表示前板编织后板集圈;
Figure BDA0002236054080000073
表示前板线圈脱圈;↑表示前板线圈翻到后板;→表示带A色纱线由左向右编织;←表示带B色纱线由右向左编织;字母x、y、z分别表示第一线材、第二线材和第三线材。
编织时,第一线材作用在x位置,编织第1’行时,带入A色纱线,第1列编织四平前后板线圈,第2列编织正针线圈;编织第4’行时,带入B色纱线,第1列不编织,拉浮线,第2列编织反针线圈;编织第6’行时,带入A色纱线,第1列编织正针线圈,第2列编织四平前后板线圈;编织第9’行时,带入B色纱线,第1列编织反针线圈,第2列不编织,拉浮线。由第1’行、第4’行、第6’行、第9’行共同编织形成一个正面A色,反面A、B两色‘芝麻点’状的基底线圈的循环单元。
第二线材作用在y位置,编织第1’行时,带入A色纱线,第3列、第4列编织反针线圈;编织第2’、3’行时,不带纱线不编织,将9’行编织的第3列前板线圈脱圈、从织针上退掉;编织第4’行时,带入B色纱线,第3列不编织,拉浮线,第4列前板编织后板集圈;编织第6’行时,带入A色纱线,第3列、第4列编织反针线圈;编织第7’、8’行时,不带纱线不编织,将4’行编织的第4前板线圈脱圈、从织针上退掉;编织第9’行时,带入B色纱线,第3列前板编织后板集圈,第4列不编织,拉浮线。由第1’行、第2’行、第3’行、第4’行、第6’行、第7’行、第8’行、第9’行共同编织出一个线圈间浮于织物表面的终端线圈的循环单元。
第三线材所作用z位置,编织第1’行时,带入A色纱线,第5列编织四平前后板线圈,第6列编织正针线圈;编织第4’行时,带入B色纱线,第5列不编织,拉浮线,第6列编织反针线圈;编织第5’行时,不带纱线不编织,将第5列和第6列的前板线圈翻到后板;编织第6’行时,带入A色纱线,第5列编织正针线圈,第6列编织四平前后板线圈;编织第9’行时,带入B色纱线,第5列编织反针线圈,第6列不编织,拉浮线;编织第10’行时,不带纱线不编织,将第5列和第6列的前板线圈翻到后板。由第1’行、第4’行、第5’行、第6’行、第9’行、第10’行编织出基底线圈位置与终端线圈位置相互连接位置的线圈重叠或叠合循环单元。
根据图1编织工艺图、图3基础模块意匠图所示,图3基础模块意匠图的使用可以大大提高操作速度和设计效率。
如图4所示,是本发明中两色提花毛圈针织物‘五角星’花型图;如图5所示,是本发明中三色提花毛圈针织物‘花辫’花型图案。
在不使用圈圈纱等特殊功能性纱线的条件下,开发并编织出提花毛圈花型图案的针织物,该针织物具有花型图案立体效果强,织物平整,毛圈不脱散等特点。
在不脱离本发明宗旨的范围内能适当的改变实施,例如:素色平针织物上构思毛圈组织;两色单面交织织物上构思毛圈组织。色彩变化也不局限于素色、两色、三色变化,花型图案也不仅限于以上所描述和解释性的,也可以是多种配色的组织织物或局部提花毛圈针织物的开发。另外也适合于其它不同机型的粗纺或精纺针织物系列花型产品;电脑横编机不限定于前后相向的一对针板,也可以是四针板或五针板的相互间错板摇床的电脑横编机。
本发明所用的术语是说明和示例性、而非限制性的术语。由于本发明能够以多种形式具体实施而不脱离发明的精神或实质,所以应当理解,上述实施例不限于任何前述的细节,而应在随附权利要求所限定的精神和范围内广泛地解释,因此落入权利要求或其等效范围内的全部变化和改型都应为随附权利要求所涵盖。

Claims (7)

1.一种提花毛圈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包括:
无花型图案的位置编织基底线圈,有花型的位置将前板线圈翻到后板;
通过前板编织后板集圈,再前板脱圈,采用前板脱圈的形式将花型图案显现为毛圈组织花型,编织终端线圈。
2.如权利要求1所述提花毛圈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在两色提花双面织物的基础上,通过在花型位置前板编织后板集圈,然后前板脱圈的方法将花型图案显现为毛圈组织花型,图案以毛圈为表现形式。
3.如权利要求1所述提花毛圈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前板线圈、后板线圈采用不同颜色分别编织。
4.一种提花毛圈针织物,其特征在于,包括:基底线圈、花型图案、终端线圈;基底线圈采用双面提花组织结构,双面提花组织结构上有花型的位置将前板线圈翻到后板;花型图案采用前板脱圈形式的毛圈组织花型,编织终端线圈,基底线圈与终端线圈相互连接位置的线圈重叠或叠合。
5.如权利要求4所述提花毛圈针织物,其特征在于,脱圈的线圈呈∩形状。
6.如权利要求4所述提花毛圈针织物,其特征在于,基底线圈包括正面线圈、反面线圈,正面线圈、反面线圈采用不同的颜色并交替循环编织。
7.如权利要求4所述提花毛圈针织物,其特征在于,基底线圈、花型图案、终端线圈采用不同的颜色。
CN201910983780.9A 2019-07-08 2019-10-16 提花毛圈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提花毛圈针织物 Active CN110747571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10579 2019-07-08
CN2019106105796 2019-07-08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47571A true CN110747571A (zh) 2020-02-04
CN110747571B CN110747571B (zh) 2021-04-30

Family

ID=6927852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83780.9A Active CN110747571B (zh) 2019-07-08 2019-10-16 提花毛圈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提花毛圈针织物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747571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60009A (zh) * 2022-06-08 2022-08-30 嘉兴市蒂维时装有限公司 一种四针板横机提花挑孔组织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CN114960010A (zh) * 2022-06-08 2022-08-30 嘉兴市蒂维时装有限公司 一种四针板横机提花绞花组织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810999B1 (fr) * 2000-06-29 2002-08-30 Sicat Soc Ind De Creations Et Procede pour la realisation d'un tricot jersey jacquard reversible a mailles cueillies et nouveau type de tricot ainsi obtenu
KR200385786Y1 (ko) * 2005-03-15 2005-06-02 금용기계 주식회사 플러쉬 자카드 환편기의 편물지지원반 가이드장치
CN1759213A (zh) * 2003-03-07 2006-04-12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横机的纱长控制方法及装置
CN102517770A (zh) * 2011-12-12 2012-06-27 西安工程大学 一种在普通手动横机上编织毛圈的方法
CN103668733A (zh) * 2012-08-31 2014-03-26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毛圈编织方法及具有毛圈针织物部的针织物
CN104213319A (zh) * 2014-08-13 2014-12-17 江南大学 一种生产纬编单面多色提花毛圈织物的设备及方法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2810999B1 (fr) * 2000-06-29 2002-08-30 Sicat Soc Ind De Creations Et Procede pour la realisation d'un tricot jersey jacquard reversible a mailles cueillies et nouveau type de tricot ainsi obtenu
CN1759213A (zh) * 2003-03-07 2006-04-12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横机的纱长控制方法及装置
KR200385786Y1 (ko) * 2005-03-15 2005-06-02 금용기계 주식회사 플러쉬 자카드 환편기의 편물지지원반 가이드장치
CN102517770A (zh) * 2011-12-12 2012-06-27 西安工程大学 一种在普通手动横机上编织毛圈的方法
CN103668733A (zh) * 2012-08-31 2014-03-26 株式会社岛精机制作所 毛圈编织方法及具有毛圈针织物部的针织物
CN104213319A (zh) * 2014-08-13 2014-12-17 江南大学 一种生产纬编单面多色提花毛圈织物的设备及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董瑞兰等: "几款电脑横机织物组织设计及配色方法", 《针织工业》 *
陈红娟: "手摇横机针织面料的开发及其应用", 《毛纺科技》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960009A (zh) * 2022-06-08 2022-08-30 嘉兴市蒂维时装有限公司 一种四针板横机提花挑孔组织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CN114960010A (zh) * 2022-06-08 2022-08-30 嘉兴市蒂维时装有限公司 一种四针板横机提花绞花组织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47571B (zh) 2021-04-3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626529B2 (en) Woven fabric-like jacquard fabric for mattress ticking and method for knitting the same
CN111778622B (zh) 仿雕花针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CN101263251B (zh) 具有衣领的针织品的编织方法
CN108842269B (zh) 双面针织物的双层流苏复合结构的编织方法
CN110670218B (zh) 一种浮雕状立体提花组织的编织方法
CN110747571B (zh) 提花毛圈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提花毛圈针织物
CN110592789B (zh) 空气层面料、空气层提花面料及其编织方法
CN110760982A (zh) 菱角果图案的编织方法
CN108588991B (zh) 通过纬平针彩条凸显立体花型图案的方法
CN112481787A (zh) 一种织带状流苏组织及其编织方法
CN108754805B (zh) 一种针织编织方法、编织结构、编织面料及服装
JPWO2018066463A1 (ja) 経編地及びその編成方法
CN110453353A (zh) 一种针织编织方法及针织产品结构
CN110565248B (zh) 一种两色浮线提花的编织方法
CN110791865B (zh) 一种编织波浪形凸条的方法
CN110592787B (zh) 一种扩大孔眼的编织方法
JP3406085B2 (ja) 筒状編地の編み幅側縁部に縄柄を編成する方法
CN103361863B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CN110644122B (zh) 一种针织物的浮线交错组织及其编织方法
CN110592788B (zh) 一种仿席编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CN113005611A (zh) 一种在横机上编织可调长毛圈的方法
CN112760791A (zh) 立体交叠复合结构针织物的编织方法
CN207919080U (zh) 一种鱼鳞结构针织面料
CN213172812U (zh) 鸡爪纹针织组织结构
CN213172816U (zh) 鼓帆状针织组织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