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8842269B - 双面针织物的双层流苏复合结构的编织方法 - Google Patents

双面针织物的双层流苏复合结构的编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8842269B
CN108842269B CN201810877050.6A CN201810877050A CN108842269B CN 108842269 B CN108842269 B CN 108842269B CN 201810877050 A CN201810877050 A CN 201810877050A CN 108842269 B CN108842269 B CN 108842269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double
needle
layer
knitting
tass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10877050.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8842269A (zh
Inventor
董瑞兰
王新泉
乔建成
李艾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INNER MONGOLIA KINGDEER CASHME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INNER MONGOLIA KINGDEER CASHME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INNER MONGOLIA KINGDEER CASHME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INNER MONGOLIA KINGDEER CASHME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810877050.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8842269B/zh
Publication of CN1088422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4226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884226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884226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10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 D04B1/102Patterned fabrics or articles with stitch pattern
    • DTEXTILES; PAPER
    • D04BRAIDING; LACE-MAKING; KNITTING; TRIMMINGS; NON-WOVEN FABRICS
    • D04BKNITTING
    • D04B1/00Weft knitting processes for the production of fabrics or articles not dependent on the use of particular machines; Fabrics or articles defined by such processes
    • D04B1/02Pile fabrics or articles having similar surface featur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extile Engineering (AREA)
  • Woven Fabrics (AREA)
  • Knitting Of Fabric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双面针织物的双层流苏复合结构的编织方法,用于编织双层流苏和双面提花的大身,大身编织在双层流苏两侧,流苏为上下两层复合;编织上层流苏时,每隔最长7针编织一个成圈线圈,编织8行后,不带纱嘴将织针的起针高度调到成圈高度,以刷针舌的方式自动脱圈,一边编织一边脱圈形成双层流苏;形成了双层流苏与大身一体连接的双面针织物。本发明实现了双面针织物的双层流苏复合结构,既解决了单层流苏露底导致不能挡风保暖,而且在穿着时容易挂线断线的问题,又提高了横机的织造效率从而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

Description

双面针织物的双层流苏复合结构的编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纺织技术,具体是,涉及一种双面针织物的双层流苏复合结构的编织方法。
背景技术
流苏是一种由多条线绳组成的下垂穗子,或者由浮在衣服中间的浮线组成,流苏的应用广泛,在各色衣物和饰物上都能看到。
传统的手工钩编流苏或者机器织造编织样式为平纹或正反针单层流苏,单层流苏容易出现露底,不能挡风保暖,而且在穿着时容易出现挂线断线的问题,同时织造时间长,流苏长度受限。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双面针织物的双层流苏复合结构的编织方法,既解决了单层流苏露底导致不能挡风保暖,而且在穿着时容易挂线断线的问题,又提高了横机的织造效率从而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
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双面针织物的双层流苏复合结构的编织方法,用于编织双层流苏和双面提花的大身,大身编织在双层流苏两侧,流苏为上下两层;编织上层流苏时,每隔最长7针编织一个成圈线圈,编织8行后,不带纱嘴将织针的起针高度调到成圈高度,以刷针舌的方式自动脱圈,一边编织一边脱圈形成双层流苏;形成了双层流苏与大身一体连接的双面针织物。
进一步,上层流苏的颜色和长度不限,下层流苏以反针线圈做基底,形成了双层流苏与大身一体连接。
进一步,大身为双面花型。
进一步,将线圈的起针高度调节到编织成圈的高度,织针不带纱嘴不编织,使得悬挂的线圈从织针上退出,然后通过调节卷布和罗拉使得脱圈后的线圈被顺利拉下而不被浮起来,从而完成脱圈。
进一步,起针均为L0.0针位,四平针位,织造2行,然后将后针床移动0.5个针位形成L0.5针位,中间流苏部位至少27针中间1针针位不动,两边至少各13针均按照2隔2的形式翻针到后板;编织大身时,正针按照花型的方式出针,反针以芝麻点的形式出针,针位均为L0.0针位不动。
进一步,编织双面提花的大身时,以四平针和圆筒针位互相搭配使用,使得正面为四平针位的正针和圆筒的正针符合预设的花型,反面为鸟眼形式间隔出现。
进一步,双层流苏中间一针部分以圆筒形式编织,双层流苏的上层部分以L0.5针位,浮线和反针1行隔1行的形式交替编织;双层流苏的下层为反针线圈做基底。
进一步,双层流苏部分浮线所用纱嘴为5号纱嘴,浮线基底所用纱嘴为4号纱嘴。
进一步,将织物整烫平整后开始剪切,剪切方法从浮线中间均匀剪开形成三排流苏,或者剪开形成两排流苏。
进一步,双层流苏的长度控制到7针以上的任意长度。
本发明技术效果包括:
1、本发明实现了双面针织物的双层流苏复合结构,在单层流苏的基础上增加了基底,能够克服单层流苏所有的缺点。既解决了单层流苏露底导致不能挡风保暖,而且在穿着时容易挂线断线的问题,又提高了横机的织造效率从而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
2、以往编织单层流苏时,为了增加流苏长度,在编织完后再通过手工脱圈形成一定长度的流苏。而本发明通过在机器上一边编织一边通过不带纱嘴而将织针调到成圈高度以刷针舌的方式自动脱圈,形成双层流苏的上层结构,不需要经过手工操作,提高了横机的织造效率从而提高了劳动生产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中双面针织物的双层流苏复合结构的编织方法的编织工艺图;
图2是本发明中双面针织物的双层流苏复合结构流苏剪切方法1外观结构图;
图3是本发明中双面针织物的双层流苏复合结构流苏剪切方法2外观结构图;
图4是本发明中双面针织物的双层流苏复合结构流苏剪切方法3外观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描述充分地示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案,以使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实践和再现。
如图1所示,是本发明中双面针织物的双层流苏复合结构的编织方法的编织工艺图。
采用日本岛精SES122S双系统电脑横机,针织物起底用一系统,翻针和编织流苏与双面提花一系统与二系统综合并用,提高织造效率。纱线可选26S/2-48S/2,车型选用7G,10G,12G,14G,18G,均可以编织。
图1左列栏中标记的“S+数字”表示电脑横机双系统编织,S1表示1系统编织,S2表示2系统编织;·表示每一枚织针,与底行数字1、2、3、4、5……40相吻合;B+数字表示后板第几行编织;F+数字表示前板第几行编织;L0表示前后针板的针位是针对齿;
Figure BDA0001753550530000031
表示四平线圈;
Figure BDA0001753550530000032
表示正针线圈;
Figure BDA0001753550530000033
表示反针线圈;
Figure BDA0001753550530000034
表示前板集圈;
Figure BDA0001753550530000035
表示悬挂的旧线圈。
双面针织物的双层流苏复合结构的编织方法,双层流苏在双面针织物的中间,大身双面提花在两边,一共包括40针,20行为一个循环。具体如下:
第1行第2行起底为主纱嘴4编织40针四平线圈,针位为L0针位,用S1系统共编织2行;
第3行第4行编织完四平线圈后将后板针床摇动0.5个针位形成L0.5针位,边针13针保持不动,双层流苏部分第27针针位线圈不动,从14-26针,28-40针,以2隔2的形式分两次将前板的针翻针到后板形成反针线圈;
第5行用纱嘴4编织,再将后板针床0.5针位移动复位形成L0针位,1-13针部分按照反针、正针、四平针、正针、四平针、正针、反针、正针、四平针、正针、四平针、正针、反针编织,14-26针、27-40针均为反针编织。
第6行用纱嘴5编织,将后板针床摇动0.5个针位再次形成L0.5针位,1-13针部分按照正针、反针、空针、反针、空针、反针、正针、反针、空针、反针、空针、反针、正针编织,14-26针、20-34针均为集圈编织,27针为正针编织。第5行和第6行用S1S2双系统编织,编织方向为从左到右。
第7行用纱嘴4编织,再将后板针床0.5针位移动复位形成L0针位,1-13针部分按照空针、四平针、正针、四平针、正针、四平针、空针、四平正针、四平正针、四平针、空针编织,20针和34针为悬挂的线圈,其余均为反针编织。
第8行用纱嘴5编织,L0针位,1-13针部分按照四平针、空针、反针、空针、反针、空针、四平针、空针反针、空针反针、空针、四平针编织,19针和33针为集圈编织,27针为反针编织,20针和34针为悬挂的线圈,其余均为浮线。第7行和第8行用双系统编织,用S1S2双系统编织,编织方向为从右到左。
第9行用纱嘴4编织,L0针位,1-13针部分按照空针、四平针、空针、正针、四平针、空针、四平针、空针、四平针、正针、四平针、空针、四平针编织,27针为正针编织,19、20、33、34针为悬挂的线圈,其余均为反针编织。
第10行用纱嘴5编织,L0针位,1-13针部分按照空针、四平针、空针、反针、空针、四平针、空针、四平针、空针、反针、空针、四平针、空针编织,18、26、32、40针为集圈线圈,27针为正针编织,19、20、33、34针为悬挂的线圈,其余均为浮线。第9行和第10行用S1S2双系统编织,编织方向为从左到右。
第11行用纱嘴4编织,L0针位,1-13针部分按照正针、反针、正针、四平针、正针、反针、正针、反针、正针、四平针、正针、反针、正针编织,18、19、20、26、32、33、34、40针为悬挂的线圈,其余均为反针编织。
第12行用纱嘴5编织,L0针位,1-13针部分按照反针、正针、反针、空针、反针、空针、反针、正针、反针、空针、反针、正针、反针编织,17、25、31、39针为集圈线圈,18、19、20、26、32、33、34、40针为悬挂的线圈,其余均为浮线。第11行和第12行用双系统编织,用S1S2双系统编织,编织方向为从右到左。
第13行用纱嘴4编织,L0针位,1-13针部分按照四平针、空针、四平针、正针、四平针、空针、四平针、空针、四平针、四平针、空针、四平针编织,27针为正针编织,17、18、19、20、25、26、31、32、33、34、39、40针为悬挂的线圈,其余均为反针编织。
第14行用纱嘴5编织,L0针位,1-13针部分按照空针、反针、正针、反针、正针、反针、空针、反针、正针、反针、正针、反针、空针编织,16、24、30、38针为集圈线圈,27针为正针编织,17、18、19、20、25、26、31、32、33、34、39、40针为悬挂的线圈,其余均为浮线。织造完成后将20、34针线圈的起针高度调节到编织成圈的高度,不带纱嘴不编织,使得悬挂的线圈从织针上退出,然后通过调节卷布和罗拉使得脱圈后的线圈被顺利拉下而不被浮起来,从而完成脱圈。第13行和第14行用S1S2双系统编织,编织方向为从左到右。
第15行用纱嘴4编织,L0针位,1-13针部分按照正针、四平针、空针、四平针、空针、四平针、正针、四平针、空针、四平针、空针、四平针、正针编织,16、17、18、19、20、24、25、26、30、31、32、33、38、39、40针为悬挂的线圈,其余均为反针编织。
第16行用纱嘴5编织,L0针位,1-13针部分按照反针、正针、反针、空针、反针、正针、反针、正针、反针、空针、反针、正针、反针编织,15、23、29、37针为集圈线圈,27针为反针编织,16、17、18、19、24、25、26、30、31、32、33、38、39、40针为悬挂的线圈,其余均为反针。织造完成后将19、33针线圈的起针高度调节到编织成圈的高度,不带纱嘴不编织,使得悬挂的线圈从织针上退出,然后通过调节卷布和罗拉使得脱圈后的线圈被顺利拉下而不被浮起来从而完成脱圈。第15行和第16行用双系统编织,用S1S2双系统编织,编织方向为从右到左。
第17行用纱嘴4编织,L0针位,1-13针部分按照四平针、正针、四平针、空针、四平针、正针、反针、正针、四平针、空针、四平针、正针、四平针编织,27针为正针,15、16、17、18、23、24、25、26、29、30、31、32、37、38、39、40针为悬挂的线圈,其余均为反针编织。
第18用纱嘴5编织,行L0针位,1-13针部分按照空针、反针、空针、四平针、空针、反针、正针、反针、空针、四平针、空针、正针、空针编织,14、22、28、36针为集圈线圈,15、16、17、18、,23、24、25、26、29、30、31、32、37、38、39、40针为悬挂的线圈,其余均为反针。织造完成后将18、26、32、40针线圈的起针高度调节到编织成圈的高度,不带纱嘴不编织,使得悬挂的线圈从织针上退出,然后通过调节卷布和罗拉使得脱圈后的线圈被顺利拉下而不被浮起来从而完成脱圈。第17行和第18行用S1S2双系统编织,编织方向为从左到右。
第19行用纱嘴4编织,行L0针位,1-13针部分按照正针、四平针、正针、反针、正针、四平针、空针、四平针、正针、反针、正针、四平针、正针编织,14、15、16、17、22、23、24、25、28、29、30、31、36、37、38、39针为悬挂的线圈,其余均为反针编织。
第20行用纱嘴5编织,L0针位,1-13针部分按照反针、空针、反针、正针、反针、空针、四平针、空针、反针、正针、反针、空针、反针编织,21、35针为集圈线圈,14、15、16、17、22、23、24、25、28、29、30、31、36、37、38、39针为悬挂的线圈,其余均为浮线。织造完成后将17、25、39针线圈的起针高度调节到编织成圈的高度,不带纱嘴不编织,使得悬挂的线圈从织针上退出,然后通过调节卷布和罗拉使得脱圈后的线圈被顺利拉下而不被浮起来,从而完成脱圈。第19行和第20行用双系统编织,用S1S2双系统编织,编织方向为从右到左。
这样就形成一种双面针织物的双层流苏复合结构的一个循环的编织方法。
此编织方法还包括织物的整烫及流苏剪切:将织物整烫自然烫平整后开始剪切,剪切方法包括从浮线中间均匀剪开形成三排流苏,或者从浮线的1针圆筒附近剪开形成两排流苏,或者浮线不进行剪切直接形成两排整的流苏。
如图2所示,是本发明中双面针织物的双层流苏复合结构流苏剪切方法1外观结构图。
图2为按照图1方法,一个结构单元依次循环完成后将B-D和D-F部分分别沿D的左侧边缘和右侧边缘剪切形成两排长流苏。
如图3所示,是本发明中双面针织物的双层流苏复合结构流苏剪切方法2外观结构图。
图3为按照图1方法,一个结构单元依次循环完成后将B-D和D-F部分分别沿B-D的中心线和D-F的中心线剪切形成中间长两边短的三排流苏。
如图4所示,是本发明中双面针织物的双层流苏复合结构流苏剪切方法3外观结构图。
图4按照图1方法,一个结构单元依次循环完成后不需要剪切自然形成的两排整流苏。
双面针织物的双层流苏复合结构,包括大身A-B、F-G和与大身A-B、F-G相连接的双层流苏B-F部分,双层流苏B-F部分至少包括1针以上圆筒针D部分,将流苏分割为两部分。可以逐渐循环织流苏B-F部分和圆筒针D部分,增加流苏的长度。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可轻易想到变化或替换,都应该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以所述权利要求的保护范围为准。

Claims (8)

1.一种双面针织物的双层流苏复合结构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用于编织双层流苏和双面提花的大身,大身编织在双层流苏两侧,大身为双面花型;流苏为上下两层,上层流苏的颜色和长度不限,下层流苏以反针线圈做基底,形成了双层流苏与大身一体连接;编织上层流苏时,每隔最长7针编织一个成圈线圈,编织8行后,不带纱嘴将织针的起针高度调到成圈高度,以刷针舌的方式自动脱圈,一边编织一边脱圈形成双层流苏;形成了双层流苏与大身一体连接的双面针织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双面针织物的双层流苏复合结构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日本岛精SES122S双系统电脑横机,将线圈的起针高度调节到编织成圈的高度,织针不带纱嘴不编织,使得悬挂的线圈从织针上退出,然后通过调节卷布和罗拉使得脱圈后的线圈被顺利拉下而不被浮起来,从而完成脱圈。
3.如权利要求1所述双面针织物的双层流苏复合结构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起针均为L0.0针位,四平针位,织造2行,然后将后针床移动0.5个针位形成L0.5针位,中间流苏部位至少27针中间1针针位不动,两边至少各13针均按照2隔2的形式翻针到后板;编织大身时,正针按照花型的方式出针,反针以芝麻点的形式出针,针位均为L0.0针位不动。
4.如权利要求1所述双面针织物的双层流苏复合结构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编织双面提花的大身时,以四平针和圆筒针位互相搭配使用,使得正面为四平针位的正针和圆筒的正针符合预设的花型,反面为鸟眼形式间隔出现。
5.如权利要求1所述双面针织物的双层流苏复合结构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双层流苏中间一针部分以圆筒形式编织,双层流苏的上层部分以L0.5针位,浮线和反针1行隔1行的形式交替编织;双层流苏的下层为反针线圈做基底。
6.如权利要求1所述双面针织物的双层流苏复合结构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双层流苏部分浮线所用纱嘴为5号纱嘴,浮线基底所用纱嘴为4号纱嘴。
7.如权利要求1所述双面针织物的双层流苏复合结构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织物整烫平整后开始剪切,剪切方法从浮线中间均匀剪开形成三排流苏,或者剪开形成两排流苏。
8.如权利要求1所述双面针织物的双层流苏复合结构的编织方法,其特征在于,双层流苏的长度控制到7针以上的任意长度。
CN201810877050.6A 2018-08-03 2018-08-03 双面针织物的双层流苏复合结构的编织方法 Active CN10884226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77050.6A CN108842269B (zh) 2018-08-03 2018-08-03 双面针织物的双层流苏复合结构的编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810877050.6A CN108842269B (zh) 2018-08-03 2018-08-03 双面针织物的双层流苏复合结构的编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42269A CN108842269A (zh) 2018-11-20
CN108842269B true CN108842269B (zh) 2020-06-16

Family

ID=6419526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10877050.6A Active CN108842269B (zh) 2018-08-03 2018-08-03 双面针织物的双层流苏复合结构的编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884226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9695109A (zh) * 2019-02-25 2019-04-30 四川华新现代职业学院 一种单层和多层流苏的刺绣方法
CN110129969B (zh) * 2019-05-13 2020-06-23 斓帛针织科技(嘉兴)有限公司 流苏的编织方法
CN112481787B (zh) * 2020-12-07 2022-04-05 嘉兴市蒂维时装有限公司 一种织带状流苏组织及其编织方法
CN113550057B (zh) * 2021-08-03 2022-09-06 内蒙古鄂尔多斯资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针织流苏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CN114232188B (zh) * 2021-12-16 2023-06-13 嘉兴市蒂维时装有限公司 一种全成型竖向流苏组织结构及其编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865730B2 (ja) * 2012-02-28 2016-02-17 株式会社島精機製作所 フリンジ付編地の編成方法
CN103628242B (zh) * 2012-08-23 2015-08-19 江苏景盟针织企业有限公司 一种带有流苏的织物与编织该织物的针织机以及编织方法
CN202989455U (zh) * 2012-12-03 2013-06-12 江苏景盟针织企业有限公司 带有仿手勾花边的织物与编织该织物的针织机
JP6084057B2 (ja) * 2013-02-07 2017-02-22 株式会社市川鉄工 トーションレース機
CN203969314U (zh) * 2014-07-21 2014-12-03 苏州丝格丽服饰有限公司 带有铆钉的双层围巾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8842269A (zh) 2018-1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8842269B (zh) 双面针织物的双层流苏复合结构的编织方法
CN110923919B (zh) 横机编织立体波纹条织物的编织方法
CN111778622B (zh) 仿雕花针织物及其编织方法
CN102859057B (zh) 相邻的针织物部的接合方法及针织物
CN112481787B (zh) 一种织带状流苏组织及其编织方法
CN112553756B (zh) 一种针织衫编织流苏防脱散工艺
CN113584697A (zh) 隔针技术编织全成形产品的工艺方法
CN109402854A (zh) 一种全成型浮线提花的编织方法
CN114438646A (zh) 一种双面织物防脱线工艺
CN108754805B (zh) 一种针织编织方法、编织结构、编织面料及服装
CN113789603B (zh) 一种可隐藏杂色的半透挑孔编织面料及其编织方法、应用
KR101782000B1 (ko) 환편 원단의 제조방법
CN103361863B (zh) 针织物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CN210765756U (zh) 一种多色花网布
CN110565248B (zh) 一种两色浮线提花的编织方法
JP3406085B2 (ja) 筒状編地の編み幅側縁部に縄柄を編成する方法
CN109652915B (zh) 经编无缝无底提花双面网孔织物的织造方法
CN101831754B (zh) 纬编毯及其生产方法
CN112981678B (zh) 一种针织纬编添纱衬垫面纱提花织物及其织造方法
CN212737379U (zh) 一种新型透气面料及鞋面
JP7305896B1 (ja) 緯編編み物及びその編み方
CN218711273U (zh) 一种新型经编双贾卡双纱架鞋面织物
CN113684599B (zh) 一种基于鸟眼织法的三平织片
CN113073418B (zh) 一种控制筒状织物边缘线圈大小均匀的编织方法
CN114960008B (zh) 一种四针板横机提花浮线绕前组织的编织方法及针织物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