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29901B - 一种供电电源及led光源 - Google Patents

一种供电电源及led光源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29901B
CN110729901B CN201910827657.8A CN201910827657A CN110729901B CN 110729901 B CN110729901 B CN 110729901B CN 201910827657 A CN201910827657 A CN 201910827657A CN 110729901 B CN110729901 B CN 110729901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sistor
power
pin
input end
transform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2765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29901A (zh
Inventor
王宗友
莫永福
汤波兵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enzhen Sosen 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enzhen Sosen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enzhen Sosen 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enzhen Sosen 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827657.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729901B/zh
Publication of CN1107299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29901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29901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29901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MAPPARATUS FOR CONVERSION BETWEEN AC AND AC, BETWEEN AC AND DC, OR BETWEEN DC AND DC, AND FOR USE WITH MAINS OR SIMILAR POWER SUPPLY SYSTEMS; CONVERSION OF DC OR AC INPUT POWER INTO SURGE OUTPUT POWER; CONTROL OR REGULATION THEREOF
    • H02M3/00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 H02M3/22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 H02M3/24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 H02M3/28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 H02M3/32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 H02M3/335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 H02M3/33569Conversion of dc power input into dc power output with intermediate conversion into ac by static converters using discharge tub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or semiconductor devices with control electrode to produce the intermediate ac using devices of a triode or a transistor type requiring continuous application of a control signal using semiconductor devices only having several active switching elements
    • YGENERAL TAGGING OF NEW TECHNOLOGICAL DEVELOPMENTS; GENERAL TAGGING OF CROSS-SECTIONAL TECHNOLOGIES SPANNING OVER SEVERAL SECTIONS OF THE IPC; TECHNICAL SUBJECTS COVERED BY FORMER USPC CROSS-REFERENCE ART COLLECTIONS [XRACs] AND DIGESTS
    • Y02TECHNOLOGIES OR APPLICATIONS FOR MITIGATION OR ADAPTATION AGAINST CLIMATE CHANGE
    • Y02BCLIMATE CHANGE MITIGATION TECHNOLOGIES RELATED TO BUILDINGS, e.g. HOUSING, HOUSE APPLIANCES OR RELATED END-USER APPLICATIONS
    • Y02B20/00Energy efficient lighting technologies, e.g. halogen lamps or gas discharge lamps
    • Y02B20/30Semiconductor lamps, e.g. solid state lamps [SSL] light emitting diodes [LED] or organic LED [OL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ower Engineering (AREA)
  • Dc-Dc Converter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供电电源及LED光源,包括:连接交流电压输入用于电压输入的功率输入端,连接负载用于输出电压的功率输出端,连接功率输入端与功率输出端的LLC与LCC切换电路,连接LLC与LCC切换电路与功率输入端或功率输出端的的切换控制电路;切换控制电路用于检测功率输入端或功率输出端的输出功率,并在输出功率满足预设条件时,切换LLC与LCC切换电路工作在LLC模式,反之LLC与LCC切换电路工作在LCC模式。实施本发明能够实现LED电源高效率宽输出电压范围调光且无频闪。

Description

一种供电电源及LED光源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开关电源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涉及一种供电电源及LED光源。
背景技术
近年来,LED光源要求LED驱动器支持越来越宽的输出电压范围(比如25%-100%)以及输出电流范围(比如1%~100%),以实现更宽的调光范围。为了提高LED驱动电源的通用性,要求使用同一个驱动电源支持不同的LED光源。同时要求线路简单,低成本,高效率,高可靠性,长寿命等。为了应对输出灯珠数和驱动电流的多样性,减少LED驱动电源的项目数目,需要尽可能的提高驱动电源的通用性,对输出电压电流范围就要求比较宽。
在现有LED驱动电源中有如下弊端:
1.目前大功率恒流LED驱动电源的设计,比较常见的软开关拓扑是LLC,LLC拓扑的输出电压、电流范围下限都比较高。随着用户对调光要求的越来越高,LLC拓扑的这种输出特性的局限性也越来越明显。如果输出直接恒流,LLC拓扑在恒流时的电压不能够达到很低,即对灯珠个数的适应性有较大局限性;当需要对电压相对固定的特定灯串时进行调光的时候,调光电流在相对较窄的频率范围内不能达到比较低范围。如果需要做到深的调光深度,往往需要间歇工作以达到小的平均电流,甚至采用额外一级DC/DC电流来实现,产生额外的纹波电流或增加系统成本及降低效率。
2.LLC变换器实现原边两个主MOS开关的零电压开通(ZVS)和副边整流二极管的零电流关断(ZCS),没有反向恢复问题,开关损耗小,通过软开关技术,可以降低电源的开关损耗,适合应用于高频化提高功率变换器的效率和功率密度。缺点:LLC变换器仅在谐振点附近效率较高。当负载电阻变化时,工作频率需要做相应的变化使得电流保持稳定不变。特别是在宽输出调光低亮度时,往往需要间歇工作以达到小的平均电流,进入间歇工作其纹波增大同时也会引起LED灯闪烁。采用LCC拓扑实现恒流输出时,不同负载线之间的间隔比较紧密,意味着频率变化较小。也就是说,LCC拓扑实现恒流时,频率随负载变化的范围比LLC的要小很多。LCC拓扑可以在较窄的频率变化范围内,实现极宽的输出电压及电流调节范围。但是其缺点就满载时效率低等;
以上两种种缺陷,使产品的应用领域具有局限性,降低产品的实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上述现有技术缺陷,提供一种供电电源及LED光源。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构造一种供电电源,包括:连接交流电压输入用于电压输入的功率输入端,连接负载用于输出电压的功率输出端,连接所述功率输入端与所述功率输出端的LLC与LCC切换电路,连接所述LLC与LCC切换电路与所述功率输入端或所述功率输出端的的切换控制电路;
所述切换控制电路用于检测所述功率输入端或所述功率输出端的输出功率,并在所述输出功率满足预设条件时,切换所述LLC与LCC切换电路工作在LLC模式,反之所述LLC与LCC切换电路工作在LCC模式。
优选地,所述LLC与LCC切换电路包括第一电感、第二电感、第一电容和变压器;
所述变压器的第二管脚经串联连接的所述第一电容与所述第一电感后连接所述功率输入端,所述变压器的第一管脚连接第一电源地,所述变压器的第四管脚和第五管脚分别连接所述功率输出端,所述变压器的的第三管脚和第六管脚串联连接后连接第二电源地;所述第二电感的一端连接所述变压器的第二管脚,所述第二电感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变压器的第一管脚;
所述LLC与LCC切换电路还包括第二电容与第一开关单元或第三电容与第二开关单元;
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切换控制电路,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二端经所述第二电容连接所述变压器的第二管脚,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三端连接所述变压器的第一管脚;
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切换控制电路,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二端经所述第三电容连接所述变压器的第四管脚,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三端连接所述变压器的第五管脚。
优选地,
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包括第一MOS管;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切换控制电路,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变压器的第一管脚,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经所述第二电容连接所述变压器的第二管脚;
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包括第二MOS管;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切换控制电路,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变压器的第五管脚,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经所述第三电容连接所述变压器的第四管脚。
优选地,
所述功率输入端包括用于连接交流输入的ACDC转换电路和连接所述ACDC转换电路的功率转换电路;所述功率转换电路包括:LLC芯片U1、第三MOS管和第四MOS管;所述LLC芯片U1的DRH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MOS管的栅极,所述LLC芯片U1的DRL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四MOS管的栅极,所述第三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四MOS管的漏极;
所述切换控制电路包括第一电压检测单元、第一基准电压输入端和第一比较单元;所述第一电压检测单元连接所述功率转换电路与所述第一比较单元的负向输入端,所述第一基准电压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比较单元的正向输入端,所述第一比较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MOS管或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
优选地,
所述第一基准电压输入端包括第一电源输入端、电阻R2、稳压管Z1、电容C1、电阻R3和电阻R4;所述第一电源输入端依次经所述电阻R2和所述电阻R3连接所述第一比较单元的正向输入端,所述第一比较单元的正向输入端经所述电阻R4连接所述第一电源地;所述第一电源输入端经所述电阻R2分别连接所述稳压管Z1的第三管脚和第一管脚;所述稳压管Z1的第二管脚连接所述第一电源地,所述稳压管Z1的第一管脚经所述电容C1连接所述第一电源地。
优选地,
所述第一电压检测单元包括功率电阻R1,所述功率电阻R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源地,所述功率电阻R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MOS管的源极,且所述功率电阻R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比较单元的负向输入端;或
所述第一电压检测单元包括电流互感器初级线圈CT1-A,电流互感器次级线圈CT1-B、二极管D2、电阻R8和电阻R9;
所述电流互感器初级线圈CT1-A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MOS管的源极,所述电流互感器初级线圈CT1-A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感,所述电流互感器次级线圈CT1-B的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所述电流互感器次级线圈CT1-B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源地,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比较单元的负向输入端,所述电阻R8与所述电流互感器次级线圈CT1-B并联连接,所述电阻R9的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源地。
优选地,所述功率输出端包括正输出端和负输出端;
所述切换控制电路包括电流检测单元、第二基准电压输入端、第三基准电压输入端、第二比较单元、第三比较单元以及三极管Q4、二极管D2、二极管D3、电阻R13和电阻R14;
所述正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比较单元的正向输入端,所述第二基准电压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比较单元的负向输入端,所述第二比较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
所述电流检测单元连接所述负输出端和所述第三比较单元的正向输入端,所述第三基准电压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比较单元的负向输入端,所述第三比较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
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经所述电阻R13连接第二电源,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经所述电阻R14连接所述第二电源,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所述三极管Q4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二电源地。
优选地,
所述第二基准电压输入端包括第二电源输入端、电阻R2b、稳压管Z1b、电容C1b、电阻R3b和电阻R4b;所述第二电源输入端经所述电阻R2b分别连接所述稳压管Z1b的第三管脚和第一管脚;所述稳压管Z1b的第二管脚连接所述第二电源地,所述稳压管Z1b的第一管脚经所述电容C1b连接所述第二电源地,所述第二电源输入端依次经所述电阻R2b和所述电阻R3b连接所述第二比较单元的负向输入端,所述第二比较单元的负向输入端经所述电阻R4b连接所述第二电源地;
所述第三基准电压单元包括电阻R8b和电阻R9b,所述第二电源经所述电阻R2b和所述电阻R8b连接所述第三比较单元的负向输入端,所述第二比较单元的负向输入端经所述电阻R9b连接所述第二电源地。
优选地,
所述功率输出端还包括整流电路,所述整流电路包括整流二极管D12和电容CE2;所述整流二极管D12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变压器的第四管脚和第五管脚,所述整流二极管D12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电容CE2的第一端,所述电容CE2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源地;
所述电流检测单元包括电流检测电阻R12,所述电流检测电阻R1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E2的第二端,所述电流检测电阻R12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比较单元的正向输入端。
本发明还构造一种LED光源,包括上面任意一项所述的供电电源。
实施本发明的一种供电电源及LED光源,具有以下有益效果:能够实现LED电源高效率调光,能够宽输出电压范围且无频闪。
附图说明
下面将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附图中:
图1是本发明一种供电电源一实施例的逻辑框图;
图2是本发明一种供电电源另一实施例的逻辑框图;
图3是本发明一种供电电源一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
图4是本发明一种供电电源另一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
图5是本发明一种供电电源另一实施例的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对本发明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详细说明本发明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和图2所示,在本发明的一种供电电源实施例中,包括:连接交流电压输入用于电压输入的功率输入端110,连接负载用于输出电压的功率输出端130,连接功率输入端110与功率输出端130的LLC与LCC切换电路120,连接LLC与LCC切换电路120与功率输入端110或功率输出端130的的切换控制电路140;切换控制电路140用于检测功率输入端110或功率输出端130的输出功率,并在输出功率满足预设条件时,切换LLC与LCC切换电路120工作在LLC模式,反之LLC与LCC切换电路120工作在LCC模式。具体的,如图1所示,通过切换控制电路140检测功率输入端110的输出功率,该输出功率即为LLC与LCC切换电路120的输入功率,在该输入功率满足预设条件,即其值大于一个预设值的时候,则认为此时输入功率比较大,切换控制电路140控制LLC与LCC切换电路120工作在LLC模式,如果该输入功率比较小,即没超出该预设值时,切换控制电路140控制LLC与LCC切换电路120工作在LCC模式。如图2所示,通过切换控制电路140检测功率输出端130的输出功率,该输出功率即为LLC与LCC切换电路120的输出功率,在该输出功率满足预设条件,即其值大于一个预设值的时候,则认为此时输入功率比较大,切换控制电路140控制LLC与LCC切换电路120工作在LLC模式,如果该输出功率比较小,即没超出该预设值时,切换控制电路140控制LLC与LCC切换电路120工作在LCC模式。
如图3、图4和图5所示,LLC与LCC切换电路120包括第一电感、第二电感、第一电容和变压器;变压器的第二管脚经串联连接的第一电容与第一电感后连接功率输入端110,变压器的第一管脚连接第一电源地,变压器的第四管脚和第五管脚分别连接功率输出端130,变压器的的第三管脚和第六管脚串联连接后连接第二电源地;第二电感的一端连接变压器的第二管脚,第二电感的另一端连接变压器的第一管脚;LLC与LCC切换电路120还包括第二电容与第一开关单元121或第三电容与第二开关单元122;第一开关单元121的第一端连接切换控制电路140,第一开关单元121的第二端经第二电容连接变压器的第二管脚,第一开关单元121的第三端连接变压器的第一管脚;第二开关单元122的第一端连接切换控制电路140,第二开关单元122的第二端经第三电容连接变压器的第四管脚,第二开关单元122的第三端连接变压器的第五管脚。
具体的,对如图1所示的实施例,当切换控制电路140连接功率输入端110时,其LLC与LCC切换电路120可以采用如图3和图4所示的实施例,包括电感Lr、电容Cr1、电容Cr2、电感Lm、变压器T1和第一开关单元121;变压器T1的第二管脚经串联连接的电容Cr1与电感Lr后连接功率输入端110,变压器T1的第一管脚连接功率输入端110的地,即对应为第一电源地,变压器T1的第四管脚和第五管脚分别连接功率输出端130,变压器T1的的第三管脚和第六管脚串联连接后连接功率输出端130的地,即对应为第二电源地;电感Lm的一端连接变压器T1的第二管脚,电感Lm的另一端连接变压器T1的第一管脚;第一开关单元121与电容Cr2串联连接,并且在串联后与电感Lm并联连接,通过切换控制电路140控制第一开关单元121的开启或关断,实现电容Cr2在电路中的接入或者断开,以实现对应的LLC电路或者LCC电路。
进一步的,第一开关单元121包括第一MOS管;第一MOS管的栅极连接切换控制电路140,第一MOS管的源极连接变压器的第一管脚,第一MOS管的漏极经第二电容连接变压器的第二管脚;具体的,第一开关单元121采用MOS管Q3,MOS管Q3的栅极连接切换控制电路140,MOS管Q3的源极连接变压器T1的第一管脚,MOS管Q3的漏极经电容Cr2连接变压器T1的第二管脚;其中MOS管Q3可以用其他的开关管替换,
对如图2所示的实施例,当切换控制电路140连接功率输入端110时,其LLC与LCC切换电路120可以采用如图5所示的实施例,LLC与LCC切换电路120包括电感Lr,电容Cr1、电容Cr2b、电感Lm、变压器T1和第二开关单元122;变压器T1的第二管脚经串联连接的电容Cr1与电感Lr连接功率输入端110,变压器T1的第一管脚连接功率输入端110的地,即第一电源地,变压器T1的第四管脚和第五管脚分别连接功率输出端130,变压器T1的的第三管脚和第六管脚串联连接后连接功率输出端130的地,即第二电源地;电感Lm的一端连接变压器T1的第二管脚,电感Lm的另一端连接变压器T1的第一管脚;第二开关单元122与电容Cr2串联连接,并且在串联后分别连接变压器T1的第四管脚和第五管脚,通过切换控制电路140控制第二开关单元122的开启或关断,实现电容Cr2b在电路中的接入或者断开,以实现对应的LLC电路或者LCC电路。
进一步的,第二开关单元122包括第二MOS管;第二MOS管的栅极连接切换控制电路140,第二MOS管的源极连接变压器的第五管脚,第二MOS管的漏极经第三电容连接变压器的第四管脚。具体的,第二开关单元122采用MOS管Q3b,MOS管Q3b的栅极连接切换控制电路140,MOS管Q3b的源极连接变压器T1的第五管脚,MOS管Q3b的漏极经电容Cr2b连接变压器T1的第四管脚。
可选的,功率输入端110包括用于连接交流输入的ACDC转换电路111和连接ACDC转换电路111的功率转换电路112;功率转换电路112包括:LLC芯片U1、第三MOS管和第四MOS管;LLC芯片U1的DRH输出端连接第三MOS管的栅极,LLC芯片U1的DRL输出端连接第四MOS管的栅极,第三MOS管的源极连接第四MOS管的漏极;具体的,功率转换电路112包括:LLC芯片U2、MOS管Q1和MOS管Q2;LLC芯片U2的DRH输出端连接MOS管Q1的栅极,LLC芯片U2的DRL输出端连接MOS管Q2的栅极,MOS管Q1的源极连接MOS管Q2的漏极;功率转换电路112通过MOS管Q1的源极与MOS管Q2的漏极的串联节点输出功率至LLC与LCC切换电路120。
进一步的,切换控制电路140包括第一电压检测单元141、142、第一基准电压输入端143和第一比较单元144;第一电压检测单元141、142连接功率转换电路112和第一比较单元144的负向输入端,第一基准电压输入端143连接第一比较单元144的正向输入端,第一比较单元144的输出端连接第一MOS管或第二MOS管的栅极。具体的,通过第一电压检测单元141、142对功率转换电路112的输出功率进行检测,以获取检测电压,通过第一基准电压输入端143输出基准电压,并通过第一比较单元144对检测电压和基准电压进行比较,并在第一比较单元144输出端输出比较结果,例如高电平或者低电平,以控制第一MOS管或第二MOS管的关断或导通。
可选的,第一基准电压输入端143包括第一电源输入端、电阻R2、稳压管Z1、电容C1、电阻R3和电阻R4;第一电源输入端依次经电阻R2和电阻R3连接第一比较单元144的正向输入端,第一比较单元144的正向输入端经电阻R4连接第一电源地;第一电源输入端经电阻R2分别连接稳压管Z1的第三管脚和第一管脚;稳压管Z1的第二管脚连接第一电源地,稳压管Z1的第一管脚经电容C1连接第一电源地。具体的,第二电源输入端输入电压VCC通过电阻R2及基准稳压器Z1,使其输出稳定的电压;该电压通过电阻R3及电阻R4分压生成基准电压进入比较运算放大器正向输入端。
可选的,第一电压检测单元141包括功率电阻R1,功率电阻R1的第一端连接ACDC转换电路111,功率电阻R1的第二端连接第四MOS管的源极,且功率电阻R1的第二端连接第一比较单元144的负向输入端;具体的,功率电阻R1端电压通过电阻R5到比较运算放大器负向输入端与基准电压比较;当输出功率大时即满足预设条件,输出低电平,MOS管Q3不导通,其工作在LLC模式;反之当输出功率小时,输出高电平,MOS管Q3导通,其工作在LCC模式。
可选的,第一电压检测单元142包括电流互感器初级线圈CT1-A,电流互感器次级线圈CT1-B、二极管D2、电阻R8和电阻R9;电流互感器初级线圈CT1-A的第一端连接第三MOS管的源极,电流互感器初级线圈CT1-A的第二端连接第一电感,电流互感器次级线圈CT1-B的一端连接二极管D2的正极,电流互感器次级线圈CT1-B的另一端连接第一电源地,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第一比较单元144的负向输入端,电阻R8与电流互感器次级线圈CT1-B并联连接,电阻R9的一端连接二极管D2的负极,电阻R9的另一端连接电阻R8。具体的,通过检测回路电流互感器CT1-A;当输出功率大时,其电流互感器次级线圈CT1-B上压降大;电流互感器CT1-B两端电阻R8产生电压,通过二极管D1,电阻R9及电阻R5至比较运算放大器负向输入端与基准电压比较;当输出功率大时,输出低电平,MOS管Q3不导通,其工作在LLC模式;当输出功率小时,输出高电平,MOS管Q3导通,其工作在LCC模式。
可选的,功率输出端130包括正输出端和负输出端;切换控制电路140包括电流检测单元149、第二基准电压输入端147、第三基准电压输入端148、第二比较单元145、第三比较单元146以及三极管Q4、二极管D2、二极管D3、电阻R13和电阻R14;正输出端连接第二比较单元145的正向输入端,第二基准电压输入端147连接第二比较单元145的负向输入端,第二比较单元146的输出端连接二极管D2的负极,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三极管Q4的基极;电流检测单元149连接负输出端和第三比较单元146的正向输入端,第三基准电压输入端148连接第三比较单元146的负向输入端,第三比较单元146的输出端连接二极管D3的负极,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三极管Q4的基极;三极管Q4的基极经电阻R13连接第二电源,三极管Q4的集电极经电阻R14连接第二电源,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第二MOS管的栅极。具体的,输出电压通过电阻R5和电阻R6分压到比较运算放大器IC2即第二比较单元的正向输入端与基准电压比较;当输出电压大于其设定电压时,比较运算放大器IC2的输出端输出主高电平;通过二极管D2及电阻R13,电阻R14,三极管Q4其输出低电平;MOS管Q3b不导通,其工作在LLC模式;输出电流检测电阻R12两端电压通过电阻R11到比较运算放大器IC3即第三比较单元的正向输入端与基准电压比较;当输出电流大于其设定电流时,比较运算放大器IC3的输出端输出高电平;通过二极管D2及电阻R13,电阻R14,三极管Q4其输出低电平;MOS管Q3b不导通,其工作在LLC模式;只有同时满足输出电压及输出电流均低于设定值时,三极管Q4输出高电平,MOS管Q3b导通,其工作在LCC模式;换言之,只有在轻载或者调光进入小负载时,其工作模式切换为LCC工作模式;从而实现LED电源高效率调光无频闪。
可选的,第二基准电压输入端147包括第二电源输入端、电阻R2b、稳压管Z1b、电容C1b、电阻R3b和电阻R4b;第二电源输入端经电阻R2b分别连接稳压管Z1b的第三管脚和第一管脚;稳压管Z1b的第二管脚连接第二电源地,稳压管Z1b的第一管脚经电容C1b连接第二电源地,第二电源输入端依次经电阻R2b和电阻R3b连接第二比较单元的负向输入端,第二比较单元的负向输入端经电阻R4b连接第二电源地;第三基准电压单元包括电阻R8b和电阻R9b,第二电源经电阻R2b和电阻R8b连接第三比较单元的负向输入端,第二比较单元的负向输入端经电阻R9b连接第二电源地。具体的,运算放大器供电压电压VDD通过电阻R2b及基准稳压器Z1b,使其输出稳定的电压;该电压通过电阻R3b及电阻R4b分压,产生基准电压进入比较运算放大器IC2负向输入端;同时该电压通过电阻R8b及电阻R9b分压,产生基准电压进入比较运算放大器IC3的负向输入端。
可选的,功率输出端还包括整流电路,整流电路包括整流二极管D12和电容CE2;整流二极管D12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连接变压器的第四管脚和第五管脚,整流二极管D12的第三端连接电容CE2的第一端,电容CE2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电源地;电流检测单元149包括电流检测电阻R12,电流检测电阻R12的第一端连接电容CE2的第二端,电流检测电阻R12的第二端连接第三比较单元的正向输入端。具体的,输出电流检测电阻R12两端电压通过电阻R11到比较运算放大器IC3的正向输入端与基准电压比较。
另,本发明的一种LED光源,包括上面任意一项的供电电源。具体的,通过上述的供电电源能够自动跟踪负载实现LLC与LLC电路转换,使其满载工作LLC满足重载高效率,轻载工作LCC使其轻载时或者进入调光轻载时使其继续工作连续模式;从而实现LED电源高效率调光无频闪等优点。
可以理解的,以上实施例仅表达了本发明的优选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本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构思的前提下,可以对上述技术特点进行自由组合,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因此,凡跟本发明权利要求范围所做的等同变换与修饰,均应属于本发明权利要求的涵盖范围。

Claims (9)

1.一种供电电源,其特征在于,包括:连接交流电压输入用于电压输入的功率输入端,连接负载用于输出电压的功率输出端,连接所述功率输入端与所述功率输出端的LLC与LCC切换电路,连接所述LLC与LCC切换电路与所述功率输入端或所述功率输出端的的切换控制电路;
所述切换控制电路用于检测所述功率输入端或所述功率输出端的输出功率,并在所述输出功率满足预设条件时,切换所述LLC与LCC切换电路工作在LLC模式,反之所述LLC与LCC切换电路工作在LCC模式;
所述LLC与LCC切换电路包括第一电感、第二电感、第一电容和变压器;
所述变压器的第二管脚经串联连接的所述第一电容与所述第一电感后连接所述功率输入端,所述变压器的第一管脚连接第一电源地,所述变压器的第四管脚和第五管脚分别连接所述功率输出端,所述变压器的的第三管脚和第六管脚串联连接后连接第二电源地;所述第二电感的一端连接所述变压器的第二管脚,所述第二电感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变压器的第一管脚;
所述LLC与LCC切换电路还包括第二电容与第一开关单元或第三电容与第二开关单元;
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切换控制电路,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二端经所述第二电容连接所述变压器的第二管脚,所述第一开关单元的第三端连接所述变压器的第一管脚;
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一端连接所述切换控制电路,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二端经所述第三电容连接所述变压器的第四管脚,所述第二开关单元的第三端连接所述变压器的第五管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电电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开关单元包括第一MOS管;所述第一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切换控制电路,所述第一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变压器的第一管脚,所述第一MOS管的漏极经所述第二电容连接所述变压器的第二管脚;
所述第二开关单元包括第二MOS管;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连接所述切换控制电路,所述第二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变压器的第五管脚,所述第二MOS管的漏极经所述第三电容连接所述变压器的第四管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电电源,其特征在于,
所述功率输入端包括用于连接交流输入的ACDC转换电路和连接所述ACDC转换电路的功率转换电路;所述功率转换电路包括:LLC芯片U1、第三MOS管和第四MOS管;所述LLC芯片U1的DRH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三MOS管的栅极,所述LLC芯片U1的DRL输出端连接所述第四MOS管的栅极,所述第三MOS管的源极连接所述第四MOS管的漏极;
所述切换控制电路包括第一电压检测单元、第一基准电压输入端和第一比较单元;所述第一电压检测单元连接所述功率转换电路与所述第一比较单元的负向输入端,所述第一基准电压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一比较单元的正向输入端,所述第一比较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一MOS管或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供电电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基准电压输入端包括第一电源输入端、电阻R2、稳压管Z1、电容C1、电阻R3和电阻R4;所述第一电源输入端依次经所述电阻R2和所述电阻R3连接所述第一比较单元的正向输入端,所述第一比较单元的正向输入端经所述电阻R4连接所述第一电源地;所述第一电源输入端经所述电阻R2分别连接所述稳压管Z1的第三管脚和第一管脚;所述稳压管Z1的第二管脚连接所述第一电源地,所述稳压管Z1的第一管脚经所述电容C1连接所述第一电源地。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供电电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电压检测单元包括功率电阻R1,所述功率电阻R1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源地,所述功率电阻R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四MOS管的源极,且所述功率电阻R1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比较单元的负向输入端;或
所述第一电压检测单元包括电流互感器初级线圈CT1-A,电流互感器次级线圈CT1-B、二极管D2、电阻R8和电阻R9;
所述电流互感器初级线圈CT1-A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第三MOS管的源极,所述电流互感器初级线圈CT1-A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感,所述电流互感器次级线圈CT1-B的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所述电流互感器次级线圈CT1-B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源地,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连接所述第一比较单元的负向输入端,所述电阻R8与所述电流互感器次级线圈CT1-B并联连接,所述电阻R9的一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所述电阻R9的另一端连接所述第一电源地。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供电电源,其特征在于,所述功率输出端包括正输出端和负输出端;
所述切换控制电路包括电流检测单元、第二基准电压输入端、第三基准电压输入端、第二比较单元、第三比较单元以及三极管Q4、二极管D2、二极管D3、电阻R13和电阻R14;
所述正输出端连接所述第二比较单元的正向输入端,所述第二基准电压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二比较单元的负向输入端,所述第二比较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2的负极,所述二极管D2的正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
所述电流检测单元连接所述负输出端和所述第三比较单元的正向输入端,所述第三基准电压输入端连接所述第三比较单元的负向输入端,所述第三比较单元的输出端连接所述二极管D3的负极,所述二极管D3的正极连接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
所述三极管Q4的基极经所述电阻R13连接第二电源,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经所述电阻R14连接所述第二电源,所述三极管Q4的集电极连接所述第二MOS管的栅极,所述三极管Q4的发射极连接所述第二电源地。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供电电源,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二基准电压输入端包括第二电源输入端、电阻R2b、稳压管Z1b、电容C1b、电阻R3b和电阻R4b;所述第二电源输入端经所述电阻R2b分别连接所述稳压管Z1b的第三管脚和第一管脚;所述稳压管Z1b的第二管脚连接所述第二电源地,所述稳压管Z1b的第一管脚经所述电容C1b连接所述第二电源地,所述第二电源输入端依次经所述电阻R2b和所述电阻R3b连接所述第二比较单元的负向输入端,所述第二比较单元的负向输入端经所述电阻R4b连接所述第二电源地;
所述第三基准电压单元包括电阻R8b和电阻R9b,所述第二电源经所述电阻R2b和所述电阻R8b连接所述第三比较单元的负向输入端,所述第二比较单元的负向输入端经所述电阻R9b连接所述第二电源地。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供电电源,其特征在于,
所述功率输出端还包括整流电路,所述整流电路包括整流二极管D12和电容CE2;所述整流二极管D12的第一端和第二端分别连接所述变压器的第四管脚和第五管脚,所述整流二极管D12的第三端连接所述电容CE2的第一端,所述电容CE2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二电源地;
所述电流检测单元包括电流检测电阻R12,所述电流检测电阻R12的第一端连接所述电容CE2的第二端,所述电流检测电阻R12的第二端连接所述第三比较单元的正向输入端。
9.一种LED光源,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8任意一项所述的供电电源。
CN201910827657.8A 2019-09-03 2019-09-03 一种供电电源及led光源 Active CN110729901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27657.8A CN110729901B (zh) 2019-09-03 2019-09-03 一种供电电源及led光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27657.8A CN110729901B (zh) 2019-09-03 2019-09-03 一种供电电源及led光源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29901A CN110729901A (zh) 2020-01-24
CN110729901B true CN110729901B (zh) 2020-08-18

Family

ID=6921886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27657.8A Active CN110729901B (zh) 2019-09-03 2019-09-03 一种供电电源及led光源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729901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1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1359279A (ja) * 2000-06-12 2001-12-26 Sony Corp ブリッジ型dc−dcコンバータ
CN100568754C (zh) * 2005-04-15 2009-12-09 索尼株式会社 通信装置、安装通信装置的非接触式集成电路卡和信息装置
KR100547289B1 (ko) * 2005-05-18 2006-01-26 주식회사 피에스텍 간헐 모드로 동작하는 동기 정류형 직렬 공진 컨버터
CN2814872Y (zh) * 2005-07-28 2006-09-06 西安博大电炉有限公司 中频感应加热功率调节装置
CN101577494B (zh) * 2008-05-09 2013-01-30 台达电子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具间歇模式控制器的同步整流电路及其控制方法
US20130119888A1 (en) * 2010-03-12 2013-05-16 Koninklijke Philips Electronics, N.V. Power interface for a power supply circuit
CN102545617A (zh) * 2010-12-16 2012-07-04 西安高度电子科技有限公司 单片机控制谐振频率的llc谐振型车用dc-dc电源
JP6004122B2 (ja) * 2013-12-05 2016-10-05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受電装置及び電力伝送システム
CN104753183B (zh) * 2013-12-30 2018-05-04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电路控制方法、装置及一种接收电路
CN104113219B (zh) * 2014-04-28 2016-06-15 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二三研究所 Lcc谐振式高频正弦波电源
CN106130357B (zh) * 2016-08-24 2018-09-18 河北工业大学 一种新型的lccl谐振变换器
CN106358354B (zh) * 2016-11-15 2018-04-03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有限公司 X射线高压发生器、谐振变换器的控制电路和控制方法
CN106787781B (zh) * 2017-01-16 2019-07-05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远程监控lcc谐振式变换器的微波应用系统
CN106961222A (zh) * 2017-04-14 2017-07-18 武汉中原电子集团有限公司 一种dc‑dc谐振变换器
CN107809178B (zh) * 2017-11-03 2021-06-11 上海联影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高压发生器及其控制方法
JP6844509B2 (ja) * 2017-11-16 2021-03-17 オムロン株式会社 電源装置及び制御装置
CN108899851B (zh) * 2018-08-23 2020-02-04 国网湖南省电力有限公司 一种基于谐振电路的带电融冰拓扑系统及其融冰方法
CN109617416A (zh) * 2018-12-12 2019-04-12 华南理工大学 Lcc谐振变换器实现稳定零电压开关的频率相位自动控制方法
CN109980941B (zh) * 2019-03-20 2021-04-13 深圳市皓文电子有限公司 Lcc谐振的dcdc变换器的开关控制单元及变换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29901A (zh) 2020-01-24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222825B2 (en) Dimmer for a light emitting device
CN103715902A (zh) 具有电感器-电感器-电容器级的功率转换器以及对其进行操作的方法
CN102612224B (zh) 一种mr16led灯驱动电路、驱动方法以及应用其的mr16led灯照明系统
JP2011155823A (ja) 定電流回路
CN106793293B (zh) 调光装置及led调光驱动电源
Coutinho et al. Three-phase resonant switched capacitor LED driver with low flicker
CN103260316B (zh) 一种双回路限流驱动电路和双回路限流驱动方法
KR20150044317A (ko) 컨버터 및 그 구동 방법
JP6210936B2 (ja) 自励共振型力率改善回路および光源駆動装置
JP2010135473A (ja) 発光ダイオード駆動用電源装置
CN105337485A (zh) 功率因数校正电路、发光二极管驱动电路和照明设备
US8773022B2 (en) Method and device for dynamically controlling heat dissipation of an alternating current light-emitting diode driving circuit
CN109089343B (zh) 发光二极管电源供应器
CN110380619B (zh) 一种直流转换电路及其控制方法、直流转换装置
JP2015053225A (ja) Led駆動回路
CN102159001A (zh) 发光组件灯管电路
Yeon et al. A single stage flyback power supply unit for LED lighting applications
CN110729901B (zh) 一种供电电源及led光源
JP4063625B2 (ja) 放電灯点灯装置
CN103313461B (zh) 替换式电子式安定器灯管
JP2021531634A (ja) 駆動回路及び関連ランプ
KR101069556B1 (ko) 조명용 고출력 엘이디 구동 회로
CN203504839U (zh) 一种采用初级检测和调控的led灯驱动电源
Yadav et al. An Integrated Single Switch AC-DC System for LED Driven by an Unconventional Rectifier
CN102083264A (zh) 一种新型led照明驱动电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