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16367A - 透镜驱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透镜驱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16367A
CN110716367A CN201910623975.2A CN201910623975A CN110716367A CN 110716367 A CN110716367 A CN 110716367A CN 201910623975 A CN201910623975 A CN 201910623975A CN 110716367 A CN110716367 A CN 11071636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il
lens
driving device
substrate
lens driv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23975.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16367B (zh
Inventor
铃木辉
一桥秀辅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DK Taiwa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DK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DK Corp filed Critical TDK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71636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1636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1636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1636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02B7/09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adapted for automatic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64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 G02B27/646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compensating for small deviations, e.g. due to vibration or shake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00Focusing arrangements of general interest for cameras, projectors or printers
    • G03B3/10Power-operated focusing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5/02Lateral adjustment of le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1Housing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7Mechanical or electrical 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being embedded in other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H04N23/682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 H04N23/685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 H04N23/687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by shifting the lens or sensor posi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02B7/08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adapted to co-operate with a remote control mechanism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2205/0007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 of motion blur
    • G03B2205/0015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 of motion blur by displacing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normal to the optical axi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2205/0053Driving means for the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
    • G03B2205/0069Driving means for the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 using electromagnetic actuators, e.g. voice coi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 Adjustment Of Camera Lense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能够防止产生颗粒或侵入到光路上的透镜驱动装置。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具有:可动体,其具有保持透镜的透镜保持器和磁体;固定体,其具有线圈基板和具有基底配线部的基底基板,上述线圈基板具有与上述磁体相对且沿上述透镜的光轴正交方向驱动上述磁体的线圈及与上述线圈连接的线圈配线部,上述基底基板相对于上述线圈基板配置于与上述磁体相对的一侧的相反侧且形成有使上述透镜的光轴通过的开口部;支承部,其将上述可动体可相对移动地连接于上述固定体,且使上述可动体支承于上述固定体,在上述固定体上,可导电地连接上述线圈配线部和上述基底配线部的第一导电部从上述开口部的开口缘向径向外侧分开地设置。

Description

透镜驱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手抖动修正透镜驱动装置,其适用于例如手机的相机模块等。
背景技术
在适用于手机的相机模块等的透镜驱动装置中,开发使保持透镜的透镜保持器沿光轴正交方向移动而进行光学手抖动修正(OIS)的手抖动修正透镜驱动装置(例如下述专利文献1)。在这种透镜驱动装置中,经由FPC或刚性基板的配线部或弹簧等进行对驱动透镜的驱动线圈的电力的供给。
另外,在连接基板的配线部彼此或基板的配线部和弹簧等的连接部分上,使用焊料等导电性接合部件。焊料等接合部件通过加热等熔融·固化,接合配线部等。但是,在现有的透镜驱动装置中,有时从接合部件产生颗粒,附着在透镜驱动装置内的光路上,或者混入成像元件中,从而成为问题。另外,在手抖动修正用的透镜驱动装置中,存在线圈或可动部件增多的倾向,因此,需要有效地抑制伴随来自外部的冲击等的颗粒的产生。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35598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是鉴于这种实际情况而创建的,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其能够防止颗粒流入到光路上。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透镜驱动装置具有:
可动体,其具有保持透镜的透镜保持器和磁体;
固定体,其具有线圈基板和基底基板,所述线圈基板具有与所述磁体相对且沿所述透镜的光轴正交方向驱动所述磁体的线圈及与所述线圈连接的线圈配线部,所述基底基板相对于所述线圈基板配置于与所述磁体相对的一侧的相反侧且形成有使所述透镜的光轴通过的开口部,且具有基底配线部;
支承部,其将所述可动体相对于所述固定体可相对移动地连接,且使所述可动体支承于所述固定体,
在所述固定体上,可导电地连接所述线圈配线部和所述基底配线部的第一导电部从所述开口部的开口缘向径向外侧分开地设置。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透镜驱动装置中,连接线圈配线部和基底配线部的第一导电部从开口部的开口缘向径向外侧分开地设置。因此,能够防止第一导电部和透镜保持器等其他部件的碰撞,并且能够防止从第一导电部产生颗粒。另外,第一导电部不露出于开口缘,因此,也能够防止从第一导电部产生的颗粒侵入到光路上的问题。另外,第一导电部不向开口部露出,因此,与具有向开口部侧露出的导电部的现有技术相比,从接合可靠性的观点来看也是有利的。
另外,例如,也可以是所述第一导电部和所述开口缘由树脂部隔开。
另外,第一导电部不只是单单从开口缘分开,而且第一导电部和开口缘通过树脂部隔开,从而能够有效地防止从第一导电部产生颗粒及颗粒侵入到光路上。
另外,例如,也可以是从所述透镜的光轴方向观察,连接所述线圈基板和所述基底基板的树脂部包围并覆盖所述第一导电部的周围。
这种树脂部覆盖第一导电部的周围,因此,能够更有效地防止从第一导电部产生颗粒及颗粒侵入到光路上。另外,能够防止导电性颗粒或水分等附着于第一导电部而导致在绝缘性上出现问题。
另外,例如,在本发明所涉及的透镜驱动装置中,也可以是所述树脂部在所述开口部的周围断续地设有多个。
另外,例如,在本发明所涉及的透镜驱动装置中,也可以是所述树脂部以包围所述开口部的周围的方式连续地设置。
这种树脂部以树脂部在开口部的周围断续地设有多个,或者树脂部包围开口部的周围的方式配置,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颗粒向开口部侵入。另外,在树脂部连接基底基板和线圈基板的情况下,也能够期待提高基底基板和线圈基板的接合强度。
另外,例如,也可以是所述树脂部的至少一部分包含不均匀地存在于树脂中的金属颗粒。
在用树脂部覆盖第一导电部的情况下,与第一导电部露出的情况相比存在散热效率下降的风险,但由于树脂中包含金属颗粒,从而即使被树脂部覆盖,第一导电部也有良好的散热性。此外,优选在保证树脂的绝缘性的限度下,在树脂中金属颗粒不均匀地存在。
另外,例如,也可以是所述基底基板包含形成有所述开口部的金属的板部,所述基底配线部设置于所述板部中的所述线圈基板侧。
这种基底基板能够在保证强度的同时进行薄型化,因此,有助于整个透镜驱动装置的小型化。另外,从提高透镜驱动装置的散热性的观点来看,金属的板部也是有利的。
另外,例如,也可以是在所述线圈基板和所述基底基板之间设置有规定所述线圈基板和所述基底基板之间的间隙的间隔物。
这种具有间隔物的透镜驱动装置能够抑制线圈基板和基底基板的间隔的制造偏差,并且能够适当地防止由于线圈基板和基底基板的间隙不均匀而使第一导电部的形状或者连接线圈基板和基底基板的树脂部的形状偏差的问题。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外观图。
图2是将图1所示的透镜驱动装置的罩取下后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图1所示的透镜驱动装置的截面图。
图4是表示图1所示的透镜驱动装置所包含的线圈基板、基底基板及其周边部件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图1所示的透镜驱动装置所包含的基底基板及其周边部件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图1所示的透镜驱动装置所包含的基底基板及其周边部件的俯视图。
图7是图6所示的基底基板及其周边部件的局部放大图。
图8(a)是放大显示图1所示的透镜驱动装置所包含的第一导电部周边的放大截面图,图8(b)是图8(a)所示的第二树脂部的示意图,图8(c)是图8(a)所示的第一树脂部的示意图。
图9是表示形成第一导电部之前的基底基板的局部立体图。
图10是表示形成第一导电部之前的线圈基板的局部立体图。
图11是表示第一变形例所涉及的基底基板及其周边部件的俯视图。
图12是表示第二变形例所涉及的基底基板及其周边部件的俯视图。
符号的说明
2…透镜驱动装置
3…可动体
4…固定体
8…壳体
16…吊线
18…位置传感器
20…基底基板
21…基底配线部
22…基底开口部
22a…开口缘
23…连接器部
24…板部
25…基底绝缘部
30…线圈基板
31…线圈配线部
32…手抖动修正用线圈
34…线圈基板开口部
35…线圈基板绝缘部
40…透镜保持器
46…聚焦用线圈
50…后方弹簧
60…框架
71…第一导电部
72…树脂部
74…第一树脂部
74a…金属颗粒
76…第二树脂部
76a…间隔物
80…磁体
90…前方弹簧
100…透镜
O…光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根据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说明本发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透镜驱动装置2将透镜100保持在透镜驱动装置2的中央部,驱动透镜100。透镜驱动装置2从透镜100的光轴O方向观察具有大致矩形的外形状。透镜驱动装置2具有从光轴方向的入射侧即Z轴正方向覆盖内部的壳体8。在壳体8形成有使透镜100的光轴O通过的贯通孔。
图2是表示将壳体8从图1所示的透镜驱动装置2取下后的状态的立体图。透镜驱动装置2具有:在手抖动修正时与透镜保持器40所保持的透镜100一起向光轴正交方向移动的可动体3;相对于可动体3产生相对位移的固定体4;将可动体3相对于固定体4可相对移动地连接,作为使可动体3支承于固定体4的支承部的吊线16。
图3是图1所示的透镜驱动装置2的截面图。但是,在图3中,为了便于观察其他部件,不显示透镜100。如图3所示,可动体3配置于图1所示的壳体8的内部,具有保持透镜100的透镜保持器40和磁体80。另外,可动体3除了透镜保持器40和磁体80以外,还具有前方弹簧90、后方弹簧50、框架60、聚焦用线圈46等。
如图4所示,固定体4具有线圈基板30和基底基板20,线圈基板30具有沿透镜100的光轴正交方向驱动可动体3的磁体80的手抖动修正用线圈32(参照图4),基底基板20具有与线圈基板30的线圈配线部31等电连接的基底配线部21(参照图6)。基底基板20的一部分即连接器部23从壳体8向光轴方向的出射侧即Z轴负方向露出。
透镜驱动装置2与例如未图示的固体摄像元件那样的图像传感器组合使用。图像传感器配置于透镜保持器40的后方(Z轴负方向侧),对从透镜驱动装置2所保持的透镜100出射的光进行光电转换,生成图像。图像传感器的配置方法没有特别限定,也可以相对于透镜驱动装置2的固定体4直接固定,也可以经由其他部件与透镜驱动装置2连接。
此外,在透镜驱动装置2的说明中,以与图1所示的透镜100的光轴平行的方向为Z轴,以与光轴垂直的方向为X轴方向及Y轴方向进行说明。
如图2及图3所示,透镜驱动装置2的可动体3通过沿光轴方向延伸的四根吊线16,相对于固定体4被支承。如图2所示,吊线16配置于大致矩形的透镜驱动装置2的四角,相互连接可动体3和固定体4的四角。另外,吊线16由金属等具有弹性的材料制作,吊线16中的至少两根兼作朝向固定于透镜保持器40的聚焦用线圈46的供电路径。
此外,作为相对于固定体4可相对移动地连接可动体3的支承部,不限定于图2所示的吊线16,也可以是滚珠或滑动机构等沿光轴正交方向可相对移动地支承可动体3的其他机构。
吊线16的Z轴正方向侧的端部如图2所示,固定于前方弹簧90的外侧部分。前方弹簧90具有固定于框架60的外侧部分、固定于透镜保持器40的内侧部分及连接外侧部分和内侧部分的臂部。前方弹簧90被分割为多个,与吊线16的一部分同样地,兼作朝向聚焦用线圈46的供电路径。
如图3所示,可动体3具有:框架60及固定于框架60的磁体80、相对于框架60及磁体80沿光轴方向可相对移动地保持的透镜保持器40及固定于透镜保持器40的聚焦用线圈46。透镜保持器40和框架60通过安装于Z轴正方向侧的前方弹簧90和安装于Z轴负方向侧的后方弹簧50这两个弹簧连接。后方弹簧50也与前方弹簧90同样地,具有固定于透镜保持器40的内侧部分和连接外侧部分和内侧部分的臂部。
如图2及图3所示,透镜保持器40具有中空圆筒形状,在透镜保持器40的内周面固定有透镜100。如图3所示,在透镜保持器40的外周面固定有环绕透镜保持器40的外周面的环状的聚焦用线圈46。聚焦用线圈46与磁体80的内侧面相对。
如图2所示,固定有前方弹簧90的外侧部分的框架60具有大致矩形的框状。在框架60的各边固定有磁体80,透镜驱动装置2具有四个磁体80。磁体80具有大致长方体的外形状,以包围透镜保持器40的周围的方式配置。
如图3所示,磁体80及相对于磁体80沿光轴正交方向隔开规定的间隔而相对的聚焦用线圈46构成将透镜保持器40所保持的透镜100沿光轴方向驱动的音圈马达。
图4是表示透镜驱动装置2所包含的线圈基板30、基底基板20及其周边部件的立体图。如图4所示,线圈基板30在中央部形成有使光轴O通过的线圈基板开口部34,具有与光轴O正交的大致矩形平板状的外形状。在线圈基板30的四角固定有吊线16的Z轴负方向侧的端部。
线圈基板30具有作为手抖动修正驱动用的线圈的手抖动修正用线圈32。如图4所示,线圈基板30具有四个手抖动修正用线圈32,各手抖动修正用线圈32沿着线圈基板30的四边,以包围线圈基板开口部34的方式配置。
如图3所示,手抖动修正用线圈32相对于可动体3的磁体80,沿光轴方向隔开规定的间隔而相对,手抖动修正用线圈32沿透镜100的光轴正交方向驱动磁体80。因此,手抖动修正用线圈32和磁体80构成将透镜保持器40所保持的透镜100沿光轴正交方向驱动的音圈马达。
另外,线圈基板30具有与手抖动修正用线圈32连接的线圈配线部31,如图10所示,线圈配线部31的一部分露出于线圈基板30的Z轴负方向侧的面,下述的第一导电部71与露出部分连接。手抖动修正用线圈32及线圈配线部31由金属的良导体构成,如图4所示,手抖动修正用线圈32及线圈配线部31的表面除了第一导电部71连接的线圈配线部31的一部分,由绝缘体即线圈基板绝缘部35(参照图10)覆盖。
如图4所示,在线圈基板30形成有贯通孔,该贯通孔供检测磁体80的位置的位置传感器18插通,固定于基底基板20的位置传感器18经由贯通孔与磁体80相对。此外,线圈基板30具有的线圈配线部31除了与手抖动修正用线圈32连接的部件以外,还包含与吊线16电连接的部件。连接于吊线16的线圈配线部31的一部分也与连接于手抖动修正用线圈32的线圈配线部31同样地,露出于线圈基板30的Z轴负方向侧的表面,第一导电部71与露出部分连接。
如图3及图4所示,基底基板20相对于线圈基板30配置于线圈基板30与磁体80相对的一侧即Z轴正方向侧的相反侧即Z轴负方向侧。如基底基板20的立体图即图5所示,基底基板20在中央部形成有作为使光轴O通过的开口部的基底开口部22,具有线圈基板相对部分20a和一对连接器部23,该线圈基板相对部分20a具有与光轴O正交的大致矩形平板状的外形状,该一对连接器部23与线圈基板相对部分20a的Y轴方向两侧连接。
如图3及图4所示,基底基板20的基底开口部22相对于线圈基板30的线圈基板开口部34,以从Z轴方向观察大致一致的方式配置。另外,如图5所示,一对连接器部23相对于线圈基板相对部分20a可弯曲。连接器部23与外部的基板等连接,该外部的基板等将驱动透镜驱动装置2的电力或控制信号等向透镜驱动装置2传输。
图6是表示基底基板20及其周边部件的俯视图。如图5及图6所示,基底基板20具有多个基底配线部21。基底配线部21由金属的良导体构成,在线圈基板相对部分20a上构成导电路径,该导电路径从与第一导电部71连接的一端部连续到在连接器部23露出的另一端部。
如图9所示,基底配线部21的一部分露出于基底基板20中的线圈基板相对部分20a的Z轴正方向侧的面,第一导电部71(参照图6)与露出部分连接。此外,在图5、图6、图7及图9中,使绝缘体即基底绝缘部25(参照图8(a))透过而显示基底配线部21,以能够识别处于绝缘体之下的基底配线部21的配置,但实际上,基底配线部21除了与第一导电部71连接的一端部和在连接器部23露出的另一端部,被基底绝缘部25覆盖。
如图5及图6所示,在基底基板20中的线圈基板相对部分20a的Z轴正方向侧表面,设置有第一导电部71和树脂部72。如第一导电部71周边的固定体4的截面图即图8(a)所示,第一导电部71可导电地连接相对于第一导电部71配置于Z轴正方向侧的线圈配线部31和相对于第一导电部71配置于Z轴负方向侧的基底配线部21。
如图8(a)所示,第一导电部71由焊料或导电性粘接剂等导电性材料构成,但如果第一导电部71的材质是使线圈配线部31和基底配线部21导通的材质,就没有特别规定。此外,如图8(a)所示,基底基板20包含形成有图6所示的基底开口部22的金属的板部24。如图8(a)所示,基底配线部21经由基底绝缘部25设置于板部24中的线圈基板30侧,相对于具有导电性的板部24,通过基底绝缘部25绝缘。
如图6的局部放大图即图7所示,第一导电部71从基底开口部22的开口缘22a向基底开口部22的径向外侧分开地设置,不露出于基底开口部22。再有,第一导电部71和开口缘22a由第一树脂部74隔开。此外,在固定体4中,也可以是只有一部分第一导电部71从基底开口部22的开口缘22a分开,但如图6所示,从更有效地防止颗粒流入基底开口部22的观点来看,优选整个第一导电部71从基底开口部22的开口缘22a分开。
如图6所示,树脂部72具有从光轴方向观察包围并覆盖第一导电部71的周围的第一树脂部74和与第一导电部71分开设置的第二树脂部76。具有第一树脂部74和第二树脂部76的树脂部72在基底开口部22的周围断续地设有多个。
如图8(a)所示,第一树脂部74沿Z轴方向连接线圈基板30和基底基板20。第一树脂部74的一部分进入线圈配线部31的露出面和线圈基板30的绝缘体表面的阶差部,第一树脂部74的另一部分进入基底配线部21的露出面和基底绝缘部25表面的阶差部。
如图8(a)所示,第一导电部71及第一导电部71连接的线圈配线部31及基底配线部21的露出面被第一树脂部74及各基板20、30的绝缘体覆盖,成为不露出的结构。这样,通过第一树脂部74覆盖且保护第一导电部71等,能够防止从利用第一导电部71的连接部分产生颗粒,并且能够防止向导电部分附着尘埃或水分。
第一树脂部74作为整体为绝缘性,主要由树脂构成,如图8(c)所示,包含不均匀地存在于树脂中的金属颗粒74a。包含金属颗粒74a的第一树脂部74具有良好的散热特性。作为第一树脂部74所包含的金属颗粒74a没有特别限定,例如,能够采用与第一导电部71所包含的导电材料相同的导电材料。
如图6所示,第二树脂部76沿着开口缘22a形成为弧状。如图8(a)所示,第二树脂部76连接线圈基板30的绝缘体表面和基底绝缘部25表面。第二树脂部76由粘接剂硬化后的树脂等构成,但也可以不包含第一树脂部74所包含的那样的金属颗粒74a。
如图8(b)所示,在第二树脂部76的内部设置有规定线圈基板30和基底基板20之间的间隙的间隔物76a。通过将间隔物76a夹在线圈基板30和基底基板20之间,能够防止线圈基板30和基底基板20之间的间隙变得比间隔物76a的粒径窄。间隔物76a例如通过分散于成为第二树脂部76的材料的粘接剂中,而能够配置于线圈基板30和基底基板20之间。间隔物76a的粒径没有特别限定,例如,能够设定为大于第一树脂部74所包含的金属颗粒74a的粒径。
如图7所示,第一树脂部74及第二树脂部76从开口缘22a向径向外侧分开地设置,不露出于基底开口部22。关于第一树脂部74及第二树脂部76,从防止颗粒流入基底开口部22的观点来看,更优选避开开口缘22a而配置。但是,作为第一树脂部74及第二树脂部76的材质,通过进行采用颗粒的产生少的树脂等的对应,也能够进行树脂部72露出于基底开口部22的对应。
如上所述,在透镜驱动装置10中,如图8(a)所示,连接线圈配线部31和基底配线部21的第一导电部71如图7所示,从基底开口部22的开口缘22a向径向外侧分开地设置。因此,能够防止第一导电部71和透镜保持器40等其他部件的碰撞,并且能够防止从第一导电部71产生颗粒。
另外,第一导电部71不露出于开口缘22a,因此,能够防止从第一导电部71产生的颗粒侵入到光路上的问题。另外,第一导电部71不向开口部露出所以不容易受到冲击等,与具有向开口部侧露出的导电部的现有技术相比,从接合可靠性的观点来看是有利的。再有,透镜驱动装置2在基底基板20具有金属的板部24的情况下,通过使第一导电部71从开口缘22a分开,或者配置树脂部72,能够适当地确保第一导电部71和板部24的绝缘性。
以上,列举实施方式说明了本发明所涉及的透镜驱动装置2,但当然,本发明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包含其他很多的实施方式或变形例。例如,在上述实施方式中,通过由金属构成基底基板20的板部24,从而即使厚度薄也能够适当地确保强度,但作为基底基板,不限于具有金属的板部24的部件,也可以是具有树脂或其他材料的板部的部件。
另外,关于树脂部72的配置,也不限于图6所示的结构,第一树脂部74及第二树脂部76也可以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所示的形状不同的形状。图11是表示设置有第一变形例所涉及的树脂部172的透镜驱动装置中的基底基板20及其周边部件的俯视图。在第一变形例所涉及的树脂部172中,第一树脂部174与第二树脂部76同样地沿着开口缘22a形成为弧状。
第一树脂部174连接多个(图11所示的例子中为两个)第一导电部71,覆盖多个第一导电部71的周边。这种第一树脂部174较宽地形成于第一导电部71的周边,所以能够有效地防止从第一导电部71产生颗粒,另外,第一树脂部174能够有效地保护第一导电部71。另外,这种第一树脂部174加强线圈基板30和基底基板20的连接的效果也是良好的。第一变形例所涉及的透镜驱动装置除了第一树脂部174的形状不同,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透镜驱动装置2相同,发挥同样的效果。
图12是表示设置有第二变形例所涉及的树脂部272的透镜驱动装置中的基底基板20及其周边部件的俯视图。第二变形例所涉及的树脂部272以包围基底开口部22的周围的方式连续地设置。
如图12所示,树脂部272具有第一树脂部274和第二树脂部76,第一树脂部274与第二树脂部76同样地,沿着开口缘22a形成为弧状。另外,第一树脂部274与图11所示的第一树脂部174同样地,连接多个第一导电部71,并且连接相邻的两个第二树脂部76。因此,树脂部272具有第一树脂部274和第二树脂部76相互连接的环状的形状。
这种连续成环状的树脂部272能够有效地防止颗粒从外部流入基底开口部22。第二变形例所涉及的透镜驱动装置除了第一树脂部274的形状不同,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透镜驱动装置2相同,发挥同样的效果。此外,环状的树脂部272不限于连接有第一树脂部274和第二树脂部76的图12所示的形状,也可以是包含金属颗粒74a的第一树脂部(参照图8(c))形成为环状的形状、或包含间隔物76a的第二树脂部(图8(b)形成为环状的形状。

Claims (9)

1.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
可动体,其具有保持透镜的透镜保持器和磁体;
固定体,其具有线圈基板和基底基板,所述线圈基板具有与所述磁体相对且沿所述透镜的光轴正交方向驱动所述磁体的线圈及与所述线圈连接的线圈配线部,所述基底基板相对于所述线圈基板配置于与所述磁体相对的一侧的相反侧且形成有使所述透镜的光轴通过的开口部,且具有基底配线部;以及
支承部,其将所述可动体相对于所述固定体可相对移动地连接,且使所述可动体支承于所述固定体,
在所述固定体中,可导电地连接所述线圈配线部和所述基底配线部的第一导电部从所述开口部的开口缘向径向外侧分开地设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电部和所述开口缘由树脂部隔开。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透镜的光轴方向观察,连接所述线圈基板和所述基底基板的树脂部包围并覆盖所述第一导电部的周围。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树脂部在所述开口部的周围断续地设置有多个。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树脂部以包围所述开口部的周围的方式连续地设置。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树脂部从所述开口部的所述开口缘向径向外侧分开地设置。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树脂部的至少一部分包含不均匀地存在于树脂中的金属颗粒。
8.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底基板包含形成有所述开口部的金属的板部,所述基底配线部设置于所述板部中的所述线圈基板侧。
9.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线圈基板和所述基底基板之间,设置有规定所述线圈基板和所述基底基板之间的间隙的间隔物。
CN201910623975.2A 2018-07-11 2019-07-11 透镜驱动装置 Active CN11071636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31713A JP7204360B2 (ja) 2018-07-11 2018-07-11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2018-131713 2018-07-1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16367A true CN110716367A (zh) 2020-01-21
CN110716367B CN110716367B (zh) 2022-01-04

Family

ID=6913913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23975.2A Active CN110716367B (zh) 2018-07-11 2019-07-11 透镜驱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2) US11243376B2 (zh)
JP (1) JP7204360B2 (zh)
CN (1) CN11071636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04360B2 (ja) * 2018-07-11 2023-01-16 台湾東電化股▲ふん▼有限公司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7218113B2 (ja) * 2018-07-11 2023-02-06 台湾東電化股▲ふん▼有限公司 レンズ駆動装置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23097A (zh) * 2006-08-08 2008-02-13 Tdk株式会社 物镜驱动装置和使用它的光学头及光学记录和再现装置
CN101131944A (zh) * 2006-08-23 2008-02-27 Tdk株式会社 半导体器件的制造方法
CN106444219A (zh) * 2015-08-11 2017-02-22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相机模块
JP2017122891A (ja) * 2016-01-08 2017-07-13 株式会社ニコン レンズ駆動装置および光学機器
WO2017138041A1 (ja) * 2016-02-10 2017-08-17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CN107219706A (zh) * 2011-08-24 2017-09-29 三美电机株式会社 透镜架驱动装置、摄像机模块及附带摄像机的便携终端
WO2018016790A1 (ko) * 2016-07-21 2018-01-25 엘지이노텍(주) 렌즈 구동 장치,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및 광학 기기
CN107924105A (zh) * 2015-08-31 2018-04-17 三美电机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机模块、以及摄像机搭载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008038B2 (ja) 2015-12-01 2016-10-19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カメラ
JP6993567B2 (ja) 2017-09-29 2022-02-03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US11903142B2 (en) * 2018-05-29 2024-02-13 Lg Innotek Co., Ltd. Lens driving device, camera device, and optical apparatus including same
JP7204360B2 (ja) * 2018-07-11 2023-01-16 台湾東電化股▲ふん▼有限公司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7218113B2 (ja) * 2018-07-11 2023-02-06 台湾東電化股▲ふん▼有限公司 レンズ駆動装置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23097A (zh) * 2006-08-08 2008-02-13 Tdk株式会社 物镜驱动装置和使用它的光学头及光学记录和再现装置
CN101131944A (zh) * 2006-08-23 2008-02-27 Tdk株式会社 半导体器件的制造方法
CN107219706A (zh) * 2011-08-24 2017-09-29 三美电机株式会社 透镜架驱动装置、摄像机模块及附带摄像机的便携终端
CN106444219A (zh) * 2015-08-11 2017-02-22 三星电机株式会社 相机模块
CN107924105A (zh) * 2015-08-31 2018-04-17 三美电机株式会社 透镜驱动装置、摄像机模块、以及摄像机搭载装置
JP2017122891A (ja) * 2016-01-08 2017-07-13 株式会社ニコン レンズ駆動装置および光学機器
WO2017138041A1 (ja) * 2016-02-10 2017-08-17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WO2018016790A1 (ko) * 2016-07-21 2018-01-25 엘지이노텍(주) 렌즈 구동 장치, 이를 포함하는 카메라 모듈 및 광학 기기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16367B (zh) 2022-01-04
US11243376B2 (en) 2022-02-08
JP2020008787A (ja) 2020-01-16
JP7204360B2 (ja) 2023-01-16
US20220120999A1 (en) 2022-04-21
US20200018923A1 (en) 2020-0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75254B2 (en) Optical image stabilization (OIS) unit of a camera module
CN110716277B (zh) 透镜驱动装置
CN110430352B (zh) 摄像机模块
CN108351488B (zh) 透镜驱动单元、相机模块和光学仪器
JP6993567B2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JP2009216878A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および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CN117950249A (zh) 摄像头模块以及光学装置
CN110716367B (zh) 透镜驱动装置
US11081510B2 (en) Photosensitive module having transparent plate and image sensor
US11994701B2 (en) Photosensitive module having transparent plate and image sensor
US20240176096A1 (en) Optical element driving apparatus, camera module and camera-equipped apparatu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406

Address after: Taipei City, Taiwan, China

Applicant after: TDK TAIWAN Corp.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Applicant before: TDK Corp.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