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16277B - 透镜驱动装置 - Google Patents

透镜驱动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16277B
CN110716277B CN201910624343.8A CN201910624343A CN110716277B CN 110716277 B CN110716277 B CN 110716277B CN 201910624343 A CN201910624343 A CN 201910624343A CN 110716277 B CN110716277 B CN 110716277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ubstrate
coil
lens
base substrate
optical ax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2434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16277A (zh
Inventor
铃木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DK Taiwan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DK Taiwan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DK Taiwan Corp filed Critical TDK Taiwan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7162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162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162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1627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27/00Optical systems or apparatus not provided for by any of the groups G02B1/00 - G02B26/00, G02B30/00
    • G02B27/64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 G02B27/646Imaging systems using optical elements for stabilisation of the lateral and angular position of the image compensating for small deviations, e.g. due to vibration or shake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23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permitting adjustment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02B7/08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adapted to co-operate with a remote control mechanism
    • GPHYSICS
    • G02OPTICS
    • G02BOPTICAL ELEMENTS, SYSTEMS OR APPARATUS
    • G02B7/00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 G02B7/02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 G02B7/04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02B7/09Mountings, adjusting means, or light-tight connections, for optical elements for lenses with mechanism for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adapted for automatic focusing or varying magnifica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3/00Focusing arrangements of general interest for cameras, projectors or printers
    • G03B3/02Focusing arrangements of general interest for cameras, projectors or printers moving lens along baseboard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5/02Lateral adjustment of le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1Housing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4Mounting of pick-up tubes,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deviation or focusing coi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5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04N23/55Optical par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Mounting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H04N23/682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 H04N23/685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 H04N23/687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by shifting the lens or sensor position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00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17/55Details of cameras or camera bodies; Accessories therefor with provision for heating or cooling, e.g. in aircraft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2205/0007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 of motion blur
    • G03B2205/0015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for control of motion blur by displacing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s normal to the optical axis
    • GPHYSICS
    • G03PHOTOGRAPHY; CINEMATOGRAPHY;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ELECTROGRAPHY; HOLOGRAPHY
    • G03B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FOR TAKING PHOTOGRAPHS OR FOR PROJECTING OR VIEWING THEM; APPARATUS OR ARRANGEMENTS EMPLOYING ANALOGOUS TECHNIQUES USING WAVES OTHER THAN OPTICAL WAVES; ACCESSORIES THEREFOR
    • G03B2205/00Adjustment of optical system relative to image or object surface other than for focusing
    • G03B2205/0053Driving means for the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
    • G03B2205/0069Driving means for the movement of one or more optical element using electromagnetic actuators, e.g. voice coils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ultimedia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Lens Barrels (AREA)
  • Studio Devices (AREA)
  • Adjustment Of Camera Len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颗粒的产生少且具有散热性良好的导电性的连接部分的透镜驱动装置。透镜驱动装置具有:可动体,其具有透镜保持器和磁铁;固定体,其具有线圈基板和基底基板,上述线圈基板具有将上述磁铁沿上述透镜的光轴正交方向进行驱动的线圈,上述基底基板相对于上述线圈基板配置在相反侧且形成有使上述透镜的光轴通过的开口部;支承部,其将上述可动体相对于上述固定体可相对移动地连接,并使上述可动体支承于上述固定体,在上述固定体中,可导电地连接上述线圈基板的电路和上述基底基板的电路的第一导电部及可导电地连接上述支承部的一端部和上述线圈基板的电路的第二导电部被包含不均匀地存在于树脂中的金属颗粒的含金属粒的树脂部覆盖。

Description

透镜驱动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优选用于例如手机的相机模块等的透镜驱动装置。
背景技术
在优选用于手机的相机模块等的透镜驱动装置中,开发有使保持透镜的透镜保持器沿着光轴正交方向移动而进行光学式抖动校正(OIS)的抖动校正透镜驱动装置(例如下述的专利文献1)。在这种透镜驱动装置中,经由FPC或刚性基板的配线部或弹簧等,对驱动透镜的驱动线圈进行电力的供给。
另外,在连接基板的配线部彼此、或基板的配线部和弹簧等的连接部分使用焊料等导电性的接合部件。焊料等接合部件通过加热等熔融·固化,接合配线部等。但是,在现有的透镜驱动装置中,有时从导电性的连部分产生颗粒,附着于透镜驱动装置内的光路上,或者混入摄像元件,从而成为问题。另一方面,从防止透镜驱动装置的过度的温度上升的观点考虑,需要良好地保持来自导电性的连接部分的散热。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6-35598号公报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这种实际情况而创建,其目的在于,提供颗粒的产生少且具有散热性良好的导电性的连接部分的透镜驱动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所涉及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具有:
可动体,其具有保持透镜的透镜保持器和磁铁;
固定体,其具有线圈基板和基底基板,所述线圈基板具有与所述磁铁相对且将所述磁铁沿所述透镜的光轴正交方向进行驱动的线圈,所述基底基板相对于所述线圈基板配置于与所述磁铁相对的一侧的相反侧且形成有使所述透镜的光轴通过的开口部;
支承部,其将所述可动体相对于所述固定体可相对移动地连接,并使所述可动体支承于所述固定体,
在所述固定体中,可导电地连接所述线圈基板的电路和所述基底基板的电路的第一导电部及可导电地连接所述支承部的一端部和所述线圈基板的电路或所述基底基板的电路的第二导电部的至少一方被包含不均匀地存在于树脂中的金属颗粒的含金属粒的树脂部覆盖。
在本发明所涉及的透镜驱动装置中,第一导电部和第二导电部的至少一方被包含不均匀地存在于树脂中的金属颗粒的含金属粒的树脂部覆盖,因此,在被含金属粒的树脂部覆盖的导电部中,颗粒的产生少,且散热性良好。
另外,例如,也可以是从所述光轴正交方向观察,所述第二导电部配置为与所述基底基板重叠。
这种第二导电部即使不延长透镜驱动装置整体的光轴方向的长度,也能够确保用于配置第二导电部的光轴方向的长度,因此,有助于透镜驱动装置的薄型化。
另外,例如,也可以是所述含金属粒的树脂部连接所述线圈基板和所述基底基板。
这种含金属树脂部能够提高线圈基板和基底基板的连接强度。因此,具有这种含金属树脂部的透镜驱动装置的线圈基板和基底基板的连接可靠性良好。
另外,例如,也可以是所述含金属粒的树脂部连接所述线圈基板中的朝向所述基底基板侧的面即后表面和所述基底基板中的沿着所述透镜的光轴方向延伸的面即侧面。
具有这种含金属粒的树脂部的透镜驱动装置能够提高线圈基板和基底基板的连接强度且抑制基底基板的光轴方向的厚度变厚,因此,在薄型化的观点上是有利的。
另外,例如,也可以是所述基底基板具有与所述线圈基板相对的线圈基板相对部分和从所述线圈基板相对部分沿所述透镜的光轴方向延伸的连接器部,
也可以是从所述光轴方向观察,所述线圈基板相对部分和所述连接器部的连接部分的整体位于比所述线圈基板的外周更靠近所述透镜的光轴侧的位置。
这种透镜驱动装置能够减小光轴正交方向的面积,因此,在小型化的观点上是有利的。
另外,例如,所述基底基板也可以包含形成有所述开口部的金属的板部,所述基底基板的电路也可以设置于所述板部中的所述线圈基板侧。
这种基底基板能够确保强度并薄型化,因此,有助于透镜驱动装置整体的小型化。另外,金属的板部在提高透镜驱动装置的散热性的观点上也是有利的。
另外,例如,所述含金属粒的树脂部也可以具有包覆所述第一导电部的第一含金属粒的树脂部,
所述第一导电部和所述开口部的开口缘也可以被所述第一含金属粒的树脂部隔开。
在这种透镜驱动装置中,能够防止第一导电部和透镜保持器等其他的部件的碰撞,并能够防止来自第一导电部的颗粒的产生。另外,由于第一导电部未露出于开口缘,因此,也能够防止从第一导电部产生的颗粒侵入光路上的问题。另外,因为第一导电部未向开口部露出,所以与具有向开口部侧露出的导电部的现有技术相比,在关于线圈基板和基底基板的接合部分的接合可靠性的观点上也是有利的。
另外,例如,所述含金属粒的树脂部也可以具有包覆所述第二导电部且与所述线圈基板连接的第二含金属粒的树脂部,
所述基底基板也可以具有从所述透镜的光轴方向观察比所述线圈基板的外周更向外侧突出且限制所述第二含金属粒的树脂部向所述光轴正交方向的扩展的突起部。
这种透镜驱动装置能够高精度地控制第二含金属粒的树脂部的形状,因此,能够由第二含金属粒的树脂部可靠地包覆第二导电部,另外,也能够容易地进行使第二含金属粒的树脂部具有连接线圈基板和基底基板的功能。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透镜驱动装置的外观图。
图2是拆下图1所示的透镜驱动装置的罩的状态的立体图。
图3是图1所示的透镜驱动装置的截面图。
图4是表示图1所示的透镜驱动装置所包含的线圈基板、基底基板及其周边部件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图1所示的透镜驱动装置所包含的基底基板及其周边部件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图1所示的透镜驱动装置所包含的基底基板及其周边部件的俯视图。
图7是图6所示的基底基板及其周边部件的部分放大图。
图8(a)是放大表示图1所示的透镜驱动装置所包含的第一导电部周边的放大截面图,图8(b)是图8(a)所示的第三树脂部的概念图,图8(c)是图8(a)所示的第一含金属粒的树脂部的概念图。
图9是表示形成第一导电部前的基底基板的部分立体图。
图10是表示形成第一导电部前的线圈基板的部分立体图。
图11是表示第一变形例所涉及的基底基板及其周边部件的俯视图。
图12是表示第二变形例所涉及的基底基板及其周边部件的俯视图。
图13是从光轴出射侧观察图4所示的线圈基板、基底基板及其周边部件的部分立体图。
图14是放大表示图1所示的透镜驱动装置所包含的第二导电部周边的放大截面图。
图15是表示第三变形例所涉及的基底基板及其周边部件的截面图。
符号的说明
2…透镜驱动装置
3…可动体
4…固定体
8…壳体
16…悬挂线
16a…一端部
18…位置传感器
20、120…基底基板
21、121…基底配线部
22…基底开口部
22a…开口缘
23…连接器部
24…板部
25、125…基底绝缘部
26…侧面
27…突起部
30…线圈基板
31…线圈配线部
31a…另一端部
32…抖动校正用线圈
34…线圈基板开口部
35…线圈基板绝缘部
36…后表面
40…透镜保持器
46…聚焦用线圈
50…后方弹簧
60…框架
71…第一导电部
72…树脂部
74…第一含金属粒的树脂部
74a…金属颗粒
76…第三树脂部
76a…间隔物
80…磁铁
81、181…第二导电部
84、184…第二含金属粒的树脂部
90…前方弹簧
100…透镜
O…光轴。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基于附图所示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说明。
如图1所示,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透镜驱动装置2将透镜100保持在透镜驱动装置2的中央部,并驱动透镜100。透镜驱动装置2具有从透镜100的光轴O方向观察大致矩形的外形状。透镜驱动装置2具有从光轴方向的入射侧即Z轴正方向覆盖内部的壳体8。在壳体8形成有使透镜100的光轴O通过的贯通孔。
图2是表示从图1所示的透镜驱动装置2拆下壳体8的状态的立体图。透镜驱动装置2具有:在进行抖动校正时与保持于透镜保持器40的透镜100一同向光轴正交方向移动的可动体3、相对于可动体3产生相对位移的固定体4、将可动体3相对于固定体4可相对移动地连接且作为使可动体3支承于固定体4的支承部的悬挂线16。
图3是图1所示的透镜驱动装置2的截面图。但是,在图3中,为了容易观察其他部件,除去透镜100进行表示。如图3所示,可动体3配置于图1所示的壳体8的内部,并具有保持透镜100的透镜保持器40和磁铁80。另外,可动体3除透镜保持器40和磁铁80之外,还具有前方弹簧90、后方弹簧50、框架60、聚焦用线圈46等。
如图4所示,固定体4具有:线圈基板30,其具有将可动体3的磁铁80沿透镜100的光轴正交方向进行驱动的抖动校正用线圈32(参照图4);基底基板20,其具有与线圈基板30的电路电连接的电路。作为基底基板20的一部分的连接器部23从壳体8朝向光轴方向的出射侧即Z轴负方向露出。
透镜驱动装置2与例如未图示的固体摄像元件那样的图像传感器组合使用。图像传感器配置于透镜保持器40的后方(Z轴负方向侧),将从透镜驱动装置2保持的透镜100出射的光进行光电变换,生成图像。图像传感器的配置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相对于透镜驱动装置2的固定体4直接固定,也可以经由其他部件与透镜驱动装置2连接。
此外,在透镜驱动装置2的说明中,将与图1所示的透镜100的光轴O平行的方向设为Z轴,将与光轴O垂直的方向设为X轴方向及Y轴方向进行说明。
如图2及图3所示,透镜驱动装置2的可动体3通过沿光轴方向延伸的四根悬挂线16而相对于固定体4被支承。如图2所示,悬挂线16配置于大致矩形的透镜驱动装置2的四角,并将可动体3和固定体4的四角相互连接。另外,悬挂线16由金属等具有弹性的材料制作,悬挂线16中的至少2根成为对固定于透镜保持器40的聚焦用线圈46的供电路径。另外,另外的悬挂线16有时也成为对设置于可动体3的位置传感器(未图示)等的导电路径。
此外,作为将可动体3相对于固定体4可相对移动地连接的支承部,不限定于图2所示那样的悬挂线16,也可以为滚珠或滑动机构等、沿光轴正交方向可相对移动地支承可动体3的其他机构。
悬挂线16的Z轴正方向侧的端部如图2所示,固定于前方弹簧90的外侧部分。前方弹簧90具有:固定于框架60的外侧部分、固定于透镜保持器40的内侧部分、连接外侧部分和内侧部分的臂部。前方弹簧90被分割为多个,与悬挂线16的一部分同样,兼作对聚焦用线圈46的供电路径。
如图3所示,可动体3具有:框架60及固定于框架60的磁铁80、相对于框架60及磁铁80沿光轴方向可相对移动地保持的透镜保持器40及固定于透镜保持器40的聚焦用线圈46。透镜保持器40和框架60由安装于Z轴正方向侧的前方弹簧90和安装于Z轴负方向侧的后方弹簧50这两个弹簧连接。后方弹簧50也与前方弹簧90同样,具有固定于透镜保持器40的内侧部分和连接外侧部分和内侧部分的臂部。
如图2及图3所示,透镜保持器40具有中空圆筒形状,在透镜保持器40的内周面固定有透镜100。如图3所示,在透镜保持器40的外周面固定有环绕透镜保持器40的外周面的环状的聚焦用线圈46。聚焦用线圈46与磁铁80的内侧面相对。
如图2所示,固定有前方弹簧90的外侧部分的框架60具有大致矩形的框架形状。在框架60的各边固定有磁铁80,透镜驱动装置2具有四个磁铁80。磁铁80具有大致长方体的外形状,并配置为包围透镜保持器40的周围。
如图3所示,磁铁80及相对于磁铁80沿着光轴正交方向隔开规定的间隔而相对的聚焦用线圈46构成将保持于透镜保持器40的透镜100沿光轴方向进行驱动的音圈马达。
图4是表示透镜驱动装置2所包含的线圈基板30、基底基板20及他们的周边部件的立体图。如图4所示,线圈基板30在中央部形成有使光轴O通过的线圈基板开口部34,并具有与光轴O正交的大致矩形平板状的外形状。在线圈基板30的四角固定有作为悬挂线16的Z轴负方向侧的端部即一端部16a(参照图14)。
线圈基板30具有作为抖动校正驱动用的线圈的抖动校正用线圈32。如图4所示,线圈基板30具有四个抖动校正用线圈32,各抖动校正用线圈32沿着线圈基板30的四边以包围线圈基板开口部34的方式配置。
如图3所示,抖动校正用线圈32相对于可动体3的磁铁80沿光轴方向隔开规定的间隔而相对,抖动校正用线圈32将磁铁80沿着透镜100的光轴正交方向进行驱动。因此,抖动校正用线圈32和磁铁80构成将保持于透镜保持器40的透镜100沿光轴正交方向进行驱动的音圈马达。
另外,线圈基板30具有的电路即线圈配线部31具有与抖动校正用线圈32连接的电路和与悬挂线16的一端部16a电连接的电路。如图8、图10及图14所示,线圈配线部31的一部分在线圈基板30的Z轴负方向侧的面露出,下述的第一导电部71或第二导电部81与露出部分连接。抖动校正用线圈32及线圈配线部31由金属良导体构成,如图4所示,抖动校正用线圈32及线圈配线部31的表面除了第一导电部71及第二导电部81连接的一部分,由绝缘体即线圈基板绝缘部35(参照图10)覆盖。
如图4所示,在线圈基板30形成有检测磁铁80的位置的位置传感器18插通的贯通孔,固定于基底基板20的位置传感器18经由贯通孔与磁铁80相对。此外,在线圈基板30具有的电路中含有与抖动校正用线圈32连接的线圈配线部31和与悬挂线16的一端部电连接的线圈配线部31。与悬挂线16连接的线圈配线部31的一端部和与抖动校正用线圈32连接的线圈配线部31同样,在线圈基板30的Z轴负方向侧的面露出,第一导电部71与露出部分连接。另外,线圈配线部31的另一端部31a与一端部同样地在线圈基板30的Z轴负方向侧的面露出,悬挂线16经由第二导电部81与作为露出部分的另一端部31a连接(参照图14)。
如图3及图4所示,基底基板20相对于线圈基板30配置于线圈基板30与磁铁80相对的一侧即Z轴正方向侧的相反侧即Z轴负方向侧。如基底基板20的立体图即图5所示,基底基板20在中央部形成有作为使光轴O通过的开口部的基底开口部22,且具备具有与光轴O正交的大致矩形平板状的外形状的线圈基板相对部分20a和与线圈基板相对部分20a的Y轴方向两侧连接并沿光轴方向延伸的一对连接器部23。
如图3及图4所示,基底基板20的基底开口部22配置为相对于线圈基板30的线圈基板开口部34从Z轴方向观察大致一致。另外,如图5所示,一对连接器部23相对于线圈基板相对部分20a可折弯。连接器部23与将驱动透镜驱动装置2的电力或控制信号等对透镜驱动装置2传递的外部的基板等连接。
图6是表示基底基板20及其周边部件的俯视图。如图5及图6所示,基底基板20具有多个基底配线部21。基底配线部21由金属良导体构成,在线圈基板相对部分20a上构成从与第一导电部71连接的一端部到在连接器部23露出的另一端部连续的导电路径。
如图9所示,基底配线部21的一部分在基底基板20上的线圈基板相对部分20a的Z轴正方向侧的面露出,第一导电部71(参照图6)与露出部分连接。此外,在图5、图6、图7、图9及图13中,以能够识别处于绝缘体之下的基底配线部21的配置的方式,透过作为绝缘体的基底绝缘部25(参照图8(a))而显示基底配线部21,但实际上,基底配线部21除了与第一导电部71连接的一端部和在连接器部23露出的另一端部,被基底绝缘部25包覆。
如图5及图6所示,在基底基板20上的线圈基板相对部分20a的Z轴正方向侧表面设置有第一导电部71和树脂部72。如作为第一导电部71周边的固定体4的截面图的图8(a)所示,第一导电部71可导电地连接相对于第一导电部71配置于Z轴正方向侧的线圈配线部31和相对于第一导电部71配置于Z轴负方向侧的基底配线部21。
如图8(a)所示,第一导电部71由焊料或导电性粘接剂等导电性材料构成,但第一导电部71的材质只要是使线圈配线部31和基底配线部21导通的材质,就没有特别限定。此外,如图8(a)所示,基底基板20包含形成有图6所示的基底开口部22的金属的板部24。如图8(a)所示,基底配线部21经由基底绝缘部25设置于板部24中的线圈基板30侧,相对于具有导电性的板部24被基底绝缘部25绝缘。
如图6的部分放大图即图7所示,第一导电部71设置为从基底开口部22的开口缘22a向基底开口部22的径向外侧分离,且不在基底开口部22露出。再有,第一导电部71和开口缘22a被第一含金属粒的树脂部74隔开。此外,在固定体4中,也可以是仅一部分的第一导电部71从基底开口部22的开口缘22a分离,但如图6所示,从更有效地防止对基底开口部22的颗粒的流入的观点出发,优选全部的第一导电部71从基底开口部22的开口缘22a分离。
如图6所示,树脂部72具有从光轴方向观察包围第一导电部71的周围并覆盖的第一含金属粒的树脂部74和与第一导电部71分离设置的第三树脂部76。具有第一含金属粒的树脂部74和第三树脂部76的树脂部72在基底开口部22的周围断续地设置多个。
如图8(a)所示,第一含金属粒的树脂部74将线圈基板30和基底基板20在Z轴方向上连接。第一含金属粒的树脂部74的一部分进入线圈配线部31的露出面和线圈基板30的绝缘体表面的阶差部,第一含金属粒的树脂部74的其他一部分进入基底配线部21的露出面和基底绝缘部25表面的阶差部。
如图8(a)所示,第一导电部71及第一导电部71连接的线圈配线部31及基底配线部21的露出面成为被第一含金属粒的树脂部74及各基板20、30的绝缘体包覆且没有露出的结构。这样,通过第一含金属粒的树脂部74包覆并保护第一导电部71等,防止来自利用第一导电部71的连接部分的颗粒的产生,并且能够防止尘埃或水分对导电部分的附着。
第一含金属粒的树脂部74整体上是绝缘性,主要由树脂构成,但如图8(c)所示,包含不均匀地存在于树脂中的金属颗粒74a。包含金属颗粒74a的第一含金属粒的树脂部74具有良好的散热特性。第一含金属粒的树脂部74所包含的金属颗粒74a没有特别限定,但例如,能够设为与第一导电部71所包含的导电材料同样的导电材料。
如图6所示,第三树脂部76沿着开口缘22a呈弧状形成。如图8(a)所示,第三树脂部76连接线圈基板30的绝缘体表面和基底绝缘部25表面。第三树脂部76由粘接剂硬化了的树脂等构成,但也可以不包含第一含金属粒的树脂部74所包含的那样的金属颗粒74a。
如图8(b)所示,在第三树脂部76的内部设置有规定线圈基板30和基底基板20之间的间隙的间隔物76a。通过间隔物76a夹持在线圈基板30和基底基板20之间,防止线圈基板30和基底基板20之间的间隙比间隔物76a的粒径窄。间隔物76a例如可通过分散在成为第三树脂部76的材料的粘接剂中而配置于线圈基板30和基底基板20之间。间隔物76a的粒径没有特别限定,但例如能够设为比第一含金属粒的树脂部74所包含的金属颗粒74a大的粒径。
如图7所示,第一含金属粒的树脂部74及第三树脂部76设置为从开口缘22a向径向外侧分离,没有在基底开口部22露出。在防止颗粒向基底开口部22的流入的观点上,关于第一含金属粒的树脂部74及第三树脂部76,更优选避开开口缘22a而配置。但是,作为第一含金属粒的树脂部74及第三树脂部76的材质,通过采用颗粒的产生少的树脂等对策,也能够设为树脂部72在基底开口部22露出的对策。
图13是从作为光轴出射侧的Z轴负方向侧观察悬挂线16和线圈基板30的连接部分的立体图。如图13所示,连接作为支承部的悬挂线16和线圈基板30的电路的第二导电部81被第二含金属粒的树脂部84覆盖。
如表示包含第二导电部81及第二含金属粒的树脂部84的截面的图14所示,第二导电部81可导通地连接作为导电路径起作用的悬挂线16的一端部16a和作为线圈基板30的电路的线圈配线部31。悬挂线16将作为线圈配线部31的露出部分的另一端部31a沿光轴方向插通,悬挂线16的一端部16a相对于另一端部31a向Z轴负方向侧突出。
第二导电部81设置为覆盖线圈配线部31的另一端部31a的Z轴负方向侧的表面和从另一端部31a突出的悬挂线16的一端部16a。第二导电部81与悬挂线16和线圈配线部31这两方连接而连接两者,并且以悬挂线16的一端部16a不从线圈配线部31脱落的方式,固定一端部16a和另一端部31a。
如图14所示,第二导电部81与第一导电部71同样,由焊料或导电性粘接剂等导电性材料构成,但第二导电部81的材质只要为使悬挂线16和线圈配线部31导通的材质,就没有特别限定。
如图13及图14所示,从光轴正交方向观察第二导电部81配置为与基底基板20重叠。另外,如图14所示,第二导电部81的Z轴负方向侧的端部位于比基底基板20的Z轴负方向侧的面更靠近Z轴正方向侧的位置。通过这样配置第二导电部81,能够实现透镜驱动装置2的薄型化。
如图13及图14所示,第二导电部81的外表面成为被第二含金属粒的树脂部84覆盖且不露出的结构。通过第二含金属粒的树脂部84包覆并保护第二导电部81等,防止来自第二导电部81的连接部分的颗粒的产生,并且能够防止对导电部分的尘埃或水分的附着。
第二含金属粒的树脂部84作为整体为绝缘性,主要由树脂构成,但与图8(c)所示的第一含金属粒的树脂部74同样,包含不均匀地存在于树脂中的金属颗粒。包含金属颗粒的第二含金属粒的树脂部84具有良好的散热特性。第二含金属粒的树脂部84所包含的金属颗粒没有特别限定,但例如,能够设为与第二导电部81所包含的导电材料同样的导电材料。
如图13及图14所示,第二含金属粒的树脂部84连接线圈基板30和基底基板20。特别是第二含金属粒的树脂部84连接线圈基板30的朝向基底基板20侧(Z轴负方向侧)的面即后表面36和基底基板20的沿光轴方向延伸的面即侧面26。这种第二含金属粒的树脂部84提高线圈基板30和基底基板20的连接强度,同时能够抑制光轴方向的长度变长,因此,透镜驱动装置2在薄型化的观点上是有利的。
如图13所示,基底基板20具有从光轴方向观察比线圈基板30的外周更向外侧突出并限制第二含金属粒的树脂部84的向光轴正交方向的扩展的突起部27。第二含金属粒的树脂部84例如能够通过分配器等涂布可流动的液状、或膏体状的原材料后,使其固化而形成。突起部27在第二含金属粒的树脂部84固化前,能够防止其原材料沿着后表面36扩展,因此,能够精度好地控制第二含金属粒的树脂部84的形状。
此外,如图13及图14所示,在基底基板20中,从光轴方向观察线圈基板相对部分20a和连接器部23的连接部分的整体位于比线圈基板30的外周更靠近光轴侧的位置。因此,如图3所示,从光轴入射侧(Z轴正方向侧)观察,连接器部23配置为隐藏在线圈基板30的背后。因此,透镜驱动装置2能够减小光轴正交方向的面积。
如上所述,在透镜驱动装置2中,第一导电部71和第二导电部81的至少一方被包含不均匀地存在于树脂中的金属颗粒的含金属粒的树脂部即第一含金属粒的树脂部74或第二含金属粒的树脂部84覆盖,因此,被这种含金属粒的树脂部74、84覆盖的导电部71、81的颗粒的产生少,且散热性良好。
此外,在散热性的观点上,也可以为由含金属粒的树脂部74、84覆盖第一导电部71及第二导电部81的任一方,不由树脂覆盖另一方而使其露出或由不包含金属颗粒的树脂覆盖另一方的结构。但是,从抑制颗粒的产生及确保散热性,并同时防止尘埃或水分对导电部的附着的观点考虑,优选第一导电部71及第二导电部81的两方由包含不均匀地存在于树脂中的金属颗粒的含金属粒的树脂部74、84覆盖。
另外,在透镜驱动装置10中,如图8(a)所示,连接线圈配线部31和基底配线部21的第一导电部71如图7所示,设置为从基底开口部22的开口缘22a向径向外侧分离。因此,能够防止第一导电部71和透镜保持器40等其他部件的碰撞,并能够防止来自第一导电部71的颗粒的产生。
另外,由于第一导电部71没有在开口缘22a露出,因此,也能够防止从第一导电部71产生的颗粒侵入光路上的问题。另外,由于第一导电部71没有向开口部露出,因此难以受到冲击等,与具有向开口部侧露出的导电部的现有技术相比,在接合可靠性的观点上也是有利的。再有,透镜驱动装置2在基底基板20具有金属的板部24的情况下,通过使第一导电部71从开口缘22a分离、或配置树脂部72,能够适当地确保第一导电部71和板部24的绝缘性。
以上,举出实施方式对本发明所涉及的透镜驱动装置2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不仅限定于上述的实施方式,不用说也包含其他大量的实施方式或变形例。例如,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通过由金属构成基底基板20的板部24,从而即使厚度薄也能够适当地确保强度,另外,在线圈或配线部中产生的热经由板部24散热,因此,透镜驱动装置2的散热性也是良好的。但是,作为基底基板不限定于具有金属的板部24的基板,也可以为具有树脂或其他材料的板部的基板。
另外,关于树脂部72的配置也不限定于图6所示的配置,第一含金属粒的树脂部74及第三树脂部76也可以具有与第一实施方式所示的形状不同的形状。图11是表示设置有第一变形例所涉及的树脂部172的透镜驱动装置中的基底基板20及其周边部件的俯视图。在第一变形例所涉及的树脂部172中,第一含金属粒的树脂部174与第三树脂部76同样,沿着开口缘22a呈弧状形成。
第一含金属粒的树脂部174连接多个(在图11所示的例子中两个)的第一导电部71,并覆盖多个第一导电部71的周边。这种第一含金属粒的树脂部174在第一导电部71的周边较宽地形成,因此,能够有效地防止来自第一导电部71的颗粒的产生,另外,第一含金属粒的树脂部174能够有效地保护第一导电部71。另外,这种第一含金属粒的树脂部174增强线圈基板30和基底基板20的连接的效果也是良好的。第一变形例所涉及的透镜驱动装置除了第一含金属粒的树脂部174的形状不同,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透镜驱动装置2相同,起到同样的效果。
图12是表示设置有第二变形例所涉及的树脂部272的透镜驱动装置中的基底基板20及其周边部件的俯视图。第二变形例所涉及的树脂部272以包围基底开口部22的周围的方式连续地设置。
如图12所示,树脂部272具有第一含金属粒的树脂部274和第三树脂部76,第一含金属粒的树脂部274与第三树脂部76同样,沿着开口缘22a呈弧状形成。另外,第一含金属粒的树脂部274与图11所示的第一含金属粒的树脂部174同样,连接多个第一导电部71,并且连接相邻的两个第三树脂部76。因此,树脂部272具有第一含金属粒的树脂部274和第三树脂部76相互连接的环状的形状。
这种呈环状连续的树脂部272能够有效地防止从外部向基底开口部22的颗粒的流入。第二变形例所涉及的透镜驱动装置除了第一含金属粒的树脂部274的形状不同,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透镜驱动装置2同样,起到同样的效果。此外,环状的树脂部272不限定于连接有第一含金属粒的树脂部274和第三树脂部76的图12所示的形状,也可以为包含金属颗粒74a的第一含金属粒的树脂部(参照图8(c))呈环状形成的形状或包含间隔物76a的第三树脂部(图8(b)呈环状形成的形状。
另外,在上述的实施方式中,作为支承部的悬挂线16的一端部16a与线圈基板30电连接,但悬挂线16的对固定体4的连接位置不限定于此。图15是表示第三变形例所涉及的透镜驱动装置中的、悬挂线16和固定体4的连接部分的部分截面图。
如图15所示,在第三变形例所涉及的透镜驱动装置中,悬挂线16的一端部16a通过线圈基板130的外周侧而与基底基板120连接。因此,第二导电部181可导电地连接悬挂线16的一端部16a和作为基底基板120的电路的基底配线部121。再有,第二含金属粒的树脂部184设置为连接壳体8和基底基板120,第二导电部181被第二含金属粒的树脂部184覆盖。此外,基底配线部121除了插通悬挂线16的一端部16a的贯通孔的周边部分,被基底绝缘部125覆盖。
此外,第三变形例所涉及的透镜驱动装置除了悬挂线16的一端部16a和固定体4的连接部分,具有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透镜驱动装置2同样的结构。这种第三变形例所涉及的透镜驱动装置也起到与实施方式所涉及的透镜驱动装置2同样的效果。

Claims (10)

1.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
可动体,其具有保持透镜的透镜保持器和磁铁;
固定体,其具有线圈基板和基底基板,所述线圈基板具有与所述磁铁相对且将所述磁铁沿所述透镜的光轴正交方向进行驱动的线圈,所述基底基板相对于所述线圈基板配置于与所述磁铁相对的一侧的相反侧且形成有使所述透镜的光轴通过的开口部;
支承部,其将所述可动体相对于所述固定体可相对移动地连接,并使所述可动体支承于所述固定体,
在所述固定体中,可导电地连接所述线圈基板的电路和所述基底基板的电路的第一导电部被包含不均匀地存在于树脂中的金属颗粒的由绝缘层构成的含金属粒的树脂部覆盖,所述金属颗粒为与所述第一导电部所包含的导电材料相同的导电材料,所述线圈基板的电路在所述线圈基板的与所述基底基板相对的一侧的面露出,所述基底基板的电路在所述基底基板的与所述线圈基板相对的一侧的面露出,
所述含金属粒的树脂部进入所述露出的基底基板的所述电路和所述基底基板的绝缘体表面的阶差部,并在所述透镜的光轴方向上连接所述线圈基板和所述基底基板。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底基板具有与所述线圈基板相对的线圈基板相对部分和从所述线圈基板相对部分沿所述透镜的光轴方向延伸的连接器部,从所述光轴方向观察,所述线圈基板相对部分和所述连接器部的连接部分整体位于比所述线圈基板的外周更靠近所述透镜的光轴侧的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底基板包含形成有所述开口部的金属的板部,所述基底基板的电路设置于所述板部中的所述线圈基板侧。
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导电部和所述开口部的开口缘被所述含金属粒的树脂部隔开。
5.一种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具有:
可动体,其具有保持透镜的透镜保持器和磁铁;
固定体,其具有线圈基板和基底基板,所述线圈基板具有与所述磁铁相对且将所述磁铁沿所述透镜的光轴正交方向进行驱动的线圈,所述基底基板相对于所述线圈基板配置于与所述磁铁相对的一侧的相反侧且形成有使所述透镜的光轴通过的开口部;
支承部,其将所述可动体相对于所述固定体可相对移动地连接,并使所述可动体支承于所述固定体,
在所述固定体中,
所述支承部的一端部在光轴方向插通所述线圈基板的电路或所述基底基板的电路的露出部分,
可导电地连接所述支承部的一端部和所述线圈基板的电路或所述基底基板的电路的第二导电部被包含不均匀地存在于树脂中的金属颗粒的由绝缘层构成的含金属粒的树脂部覆盖,所述金属颗粒为与所述第二导电部所包含的导电材料相同的导电材料,
所述第二导电部固定所述支承部的一端部和所述线圈基板的电路或所述基底基板的电路,
所述含金属粒的树脂部连接所述线圈基板和所述基底基板,
所述含金属粒的树脂部连接作为所述线圈基板中的朝向所述基底基板侧的面的后表面和作为所述基底基板中的沿着所述透镜的光轴方向延伸的面的侧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从所述光轴正交方向观察,所述第二导电部配置为与所述基底基板重叠。
7.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底基板具有与所述线圈基板相对的线圈基板相对部分和从所述线圈基板相对部分沿所述透镜的光轴方向延伸的连接器部,从所述光轴方向观察,所述线圈基板相对部分和所述连接器部的连接部分整体位于比所述线圈基板的外周更靠近所述透镜的光轴侧的位置。
8.根据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底基板包含形成有所述开口部的金属的板部,所述基底基板的电路设置于所述板部中的所述线圈基板侧。
9.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底基板具有从所述透镜的光轴方向观察比所述线圈基板的外周更向外侧突出且限制所述含金属粒的树脂部向所述光轴正交方向的扩展的突起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透镜驱动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基底基板具有从所述透镜的光轴方向观察比所述线圈基板的外周更向外侧突出且限制所述含金属粒的树脂部向所述光轴正交方向的扩展的突起部。
CN201910624343.8A 2018-07-11 2019-07-11 透镜驱动装置 Active CN11071627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31716A JP7218113B2 (ja) 2018-07-11 2018-07-11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2018-131716 2018-07-1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16277A CN110716277A (zh) 2020-01-21
CN110716277B true CN110716277B (zh) 2023-02-17

Family

ID=6913912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24343.8A Active CN110716277B (zh) 2018-07-11 2019-07-11 透镜驱动装置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237351B2 (zh)
JP (1) JP7218113B2 (zh)
CN (1) CN110716277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204360B2 (ja) * 2018-07-11 2023-01-16 台湾東電化股▲ふん▼有限公司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7218113B2 (ja) * 2018-07-11 2023-02-06 台湾東電化股▲ふん▼有限公司 レンズ駆動装置
US11503699B2 (en) 2020-09-18 2022-11-15 Pony Ai Inc. Single PCB board camera with enhanced signal integrity and thermal conduction
CN112994400B (zh) * 2021-02-05 2022-04-05 苏州昀冢电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集成有线圈的基座、音圈马达及其制造方法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26710A (zh) * 2003-02-05 2006-08-30 通用汽车公司 耐腐蚀的燃料电池终端板
CN107219706A (zh) * 2011-08-24 2017-09-29 三美电机株式会社 透镜架驱动装置、摄像机模块及附带摄像机的便携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1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201859718U (zh) * 2010-09-13 2011-06-08 颜琼章 一种电阻器
JP2013044924A (ja) 2011-08-24 2013-03-04 Mitsumi Electric Co Ltd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6008038B2 (ja) 2015-12-01 2016-10-19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カメラ
EP3489749B1 (en) 2016-07-21 2021-12-29 LG Innotek Co., Ltd. Lens driving device, and camera module and optical device, which include same
WO2018070336A1 (ja) 2016-10-14 2018-04-19 株式会社村田製作所 圧電振動子及び圧電発振装置並びにこれらの製造方法
CN106449403B (zh) * 2016-11-22 2019-06-28 青岛佳恩半导体有限公司 一种大功率igbt器件的制造方法
JP6882675B2 (ja) * 2017-06-19 2021-06-02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JP6989759B2 (ja) * 2017-07-06 2022-01-12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及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JP6993567B2 (ja) 2017-09-29 2022-02-03 ミツミ電機株式会社 レンズ駆動装置、カメラモジュール、およびカメラ搭載装置
CN115943739A (zh) * 2018-05-29 2023-04-07 Lg伊诺特有限公司 透镜驱动装置、相机装置和包括该相机模块的光学设备
JP7204360B2 (ja) * 2018-07-11 2023-01-16 台湾東電化股▲ふん▼有限公司 レンズ駆動装置
JP7218113B2 (ja) * 2018-07-11 2023-02-06 台湾東電化股▲ふん▼有限公司 レンズ駆動装置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826710A (zh) * 2003-02-05 2006-08-30 通用汽车公司 耐腐蚀的燃料电池终端板
CN107219706A (zh) * 2011-08-24 2017-09-29 三美电机株式会社 透镜架驱动装置、摄像机模块及附带摄像机的便携终端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0008788A (ja) 2020-01-16
US20200018919A1 (en) 2020-01-16
US11237351B2 (en) 2022-02-01
CN110716277A (zh) 2020-01-21
JP7218113B2 (ja) 2023-02-0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75254B2 (en) Optical image stabilization (OIS) unit of a camera module
CN110716277B (zh) 透镜驱动装置
CN114706261B (zh) 摄像头模块以及光学装置
JP5277105B2 (ja) 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JP2009216878A (ja) レンズ駆動装置およびカメラモジュール
KR20130057257A (ko) 카메라 모듈
US20220120999A1 (en) Lens drive device
KR101905409B1 (ko) 카메라 모듈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10331

Address after: Taipei City, Taiwan, China

Applicant after: TDK TAIWAN Corp.

Address before: Tokyo, Japan

Applicant before: TDK Corp.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