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707225B -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707225B
CN110707225B CN201910922481.4A CN201910922481A CN110707225B CN 110707225 B CN110707225 B CN 110707225B CN 201910922481 A CN201910922481 A CN 201910922481A CN 110707225 B CN110707225 B CN 110707225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functional film
supporting
film layer
display area
supporting uni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22481.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707225A (zh
Inventor
李家欣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Tianma Microelectronic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922481.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707225B/zh
Publication of CN11070722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07225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707225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707225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7Carrier injection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4Carrier transporting layers
    • H10K50/15Hole transporting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4Carrier transporting layers
    • H10K50/16Electron transporting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10OLEDs or polymer light-emitting diodes [PLED]
    • H10K50/17Carrier injection layers
    • H10K50/171Electron injection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05Electrodes
    • H10K50/82Cathodes
    • H10K50/822Cathodes characterised by their shape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5Arrangements for extracting light from the device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 H10K71/10Deposition of organic active material
    • H10K71/16Deposition of organic active material using physical vapour deposition [PVD], e.g. vacuum deposition or sputtering
    • H10K71/166Deposition of organic active material using physical vapour deposition [PVD], e.g. vacuum deposition or sputtering using selective deposition, e.g. using a mask

Landscapes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多个功能膜层;非显示区包括多个支撑单元;多个功能膜层包括第一功能膜层,第一功能膜层包括位于非显示区的相互交替的凸起和凹陷;对于位于同一列的支撑单元,凸起覆盖至少一个支撑单元,凹陷暴露至少一个支撑单元;还包括第二功能膜层,第一功能膜层暴露的支撑单元为第一支撑单元,第二功能膜层暴露的支撑单元为第二支撑单元,至少一个第一支撑单元的位置与任意第二支撑单元的位置不同;或至少一个第二支撑单元的位置与任意第一支撑单元的位置不同。本发明通过减少支撑单元与掩膜板的接触次数,防止不同掩膜板与同一支撑单元之间的反复接触和摩擦,提高产品的良率。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显示技术的不断发展,显示面板制造技术也趋于成熟。现有的显示面板主要为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显示面板和液晶显示面板(Liquid Crystal Display,LCD)。OLED具有驱动电压低、主动发光、视角宽、效率高、响应速度快、易实现全彩色大面积壁挂式显示和柔性显示的许多特点而逐渐取代LCD显示。
在OLED制造技术中,真空蒸镀用的掩膜板是至关重要的部件,掩膜板可以控制有机材料沉积在基板上的位置。掩膜板主要包括通用金属掩膜板(Common Metal Mask,CMM)和精密金属掩膜板(Fine Metal Mask,FMM),CMM是用于蒸镀共通层,FMM用于蒸镀发光层。在用掩膜板蒸镀膜层过程中,掩膜板容易对已有膜层造成划伤,在封装过程中划伤处容易形成水氧路径,将氧气和水汽引入到显示面板内部,造成诸如黑点、针孔、有机材料化学反应等不良影响。
因此,提高封装性能,提高产品良率的有机显示面板,成为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有鉴于此,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的非显示区;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
位于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发光元件层,所述发光元件层包括多个功能膜层;
所述非显示区还包括多个支撑单元,所述支撑单元与所述功能膜层位于所述衬底基板的同一侧;其中,
所述多个功能膜层包括第一功能膜层,所述第一功能膜层包括位于所述非显示区的第一边缘,所述第一边缘包括锯齿结构;
所述锯齿结构包括相互交替的凸起和凹陷,所述凸起的方向为由所述显示区指向所述非显示区的方向;
对于位于同一列的所述支撑单元,所述凸起覆盖至少一个所述支撑单元,所述凹陷暴露至少一个所述支撑单元;
所述同一列支撑单元为位于所述显示区的同一侧且到所述显示区的距离相同的支撑单元;
所述多个功能膜层还包括第二功能膜层,所述第一功能膜层暴露的所述支撑单元为第一支撑单元,所述第二功能膜层暴露的所述支撑单元为第二支撑单元,其中,
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支撑单元的位置与任意所述第二支撑单元的位置不同;或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支撑单元的位置与任意所述第一支撑单元的位置不同。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显示面板。
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的非显示区;
提供衬底基板,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所述非显示区制作支撑单元;
在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制作发光元件层,所述发光元件层包括多个功能膜层,所述支撑单元与所述功能膜层位于所述衬底基板的同一侧;
制作所述发光元件层包括:
提供第一掩膜板,制作第一功能膜层,所述第一功能膜层暴露第一支撑单元,至少部分所述第一支撑单元与所述第一掩膜板接触;
所述第一功能膜层包括位于所述非显示区的第一边缘,所述第一边缘为锯齿结构,所述锯齿结构包括相互交替的凸起和凹陷,所述凸起的方向为由所述显示区指向所述非显示区的方向;
对于位于同一列的所述支撑单元,所述凸起覆盖至少一个所述支撑单元,所述凹陷暴露至少一个所述支撑单元;
所述同一列支撑单元为位于所述显示区的同一侧且到所述显示区的距离相同的支撑单元;
提供第二掩膜板,制作第二功能膜层,所述第二功能膜层暴露出第二支撑单元,至少部分所述第二支撑单元与所述第二掩膜板接触;其中,
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支撑单元的位置与任意所述第二支撑单元的位置不同;或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支撑单元的位置与任意所述第一支撑单元的位置不同。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使用在开孔区边缘具有锯齿结构的第一掩膜板来制作第一功能膜层,使第一功能膜层外边缘也具有锯齿结构,锯齿结构包括相互交替的凸起和凹陷,对于位于同一列的支撑单元,凸起覆盖至少一个支撑单元,凹陷暴露至少一个支撑单元;并且使至少一个第一功能膜层暴露的支撑单元的位置与任意第二功能膜层暴露的支撑单元的位置不同;或至少一个第二功能膜层暴露的支撑单元的位置与任意第一功能膜层暴露的支撑单元的位置不同;使得制作不同膜层所使用的掩膜板所覆盖的支撑单元不完全相同,这样可减少部分支撑单元与不同掩膜板的接触次数,防止同一支撑单元与不同掩膜板之间反复接触和摩擦而损坏,使支撑单元能保存对掩膜板完好的支撑能力,进而防止掩膜板因支撑单元支撑不利下垂而对显示面板造成划伤,提高了显示面板的封装性能和产品的良率。
当然,实施本发明的任一产品必不特定需要同时达到以上所述的所有技术效果。
通过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示例性实施例的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其它特征及其优点将会变得清楚。
附图说明
被结合在说明书中并构成说明书的一部分的附图示出了本发明的实施例,并且连同其说明一起用于解释本发明的原理。
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中A-A’向剖视图;
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4是图3中A-A’向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6是图5中的A-A’向剖视图;
图7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8是图7中的A-A’向剖视图;
图9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0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1为图10中A-A’向剖视图;
图12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3是图12中A-A’向的剖视图;
图14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5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6是图15中的A-A’向剖视图;
图17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18是图17中的A-A’向剖视图;
图19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
图20是图19中的A-A’向剖视图;
图2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
图22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流程图;
图23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过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将参照附图来详细描述本发明的各种示例性实施例。应注意到:除非另外具体说明,否则在这些实施例中阐述的部件和步骤的相对布置、数字表达式和数值不限制本发明的范围。
以下对至少一个示例性实施例的描述实际上仅仅是说明性的,决不作为对本发明及其应用或使用的任何限制。
对于相关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已知的技术、方法和设备可能不作详细讨论,但在适当情况下,所述技术、方法和设备应当被视为说明书的一部分。
在这里示出和讨论的所有例子中,任何具体值应被解释为仅仅是示例性的,而不是作为限制。因此,示例性实施例的其它例子可以具有不同的值。
应注意到:相似的标号和字母在下面的附图中表示类似项,因此,一旦某一项在一个附图中被定义,则在随后的附图中不需要对其进行进一步讨论。
请参考图1和图2,图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中A-A’向剖视图;图1中,显示面板100包括显示区AA和围绕显示区AA的非显示区NA;显示面板100包括衬底基板01;位于衬底基板01一侧的发光元件层30,发光元件层30包括多个功能膜层20;非显示区NA还包括多个支撑单元02,支撑单元02与功能膜层20位于衬底基板01的同一侧;其中,多个功能膜层20包括第一功能膜层03,第一功能膜层03包括位于非显示区NA的第一边缘04,第一边缘04包括锯齿结构;锯齿结构包括相互交替的凸起05和凹陷06,凸起05的方向为由显示区AA指向非显示区NA的方向;对于位于同一列41/42的支撑单元02,凸起05覆盖至少一个支撑单元02,凹陷06暴露至少一个支撑单元02;同一列41/42只是一个定义词,位于显示区AA的同一侧且到显示区AA的距离相同的支撑单元02均可以称为同一列41/42,下文不再赘述;多个功能膜层20还包括第二功能膜层07,第一功能膜层03暴露的支撑单元02为第一支撑单元08,第二功能膜层07暴露的支撑单元02为第二支撑单元09,其中,至少一个第一支撑单元08的位置与任意第二支撑单元09的位置不同。
功能膜层20通过蒸镀的方式形成。在制作OLED显示面板的过程中,通常采用蒸镀工艺来形成各功能膜层20,在蒸镀过程中,一般需要使用掩膜板,掩膜板的作用是通过开孔区将材料蒸镀至相应的位置,以形成对应的功能膜层20。具体的,一般在坩埚内添置有待蒸镀的发光层材料,在真空环境下,坩埚会慢慢升温,当温度达到发光层材料的升华温度以后,发光层材料慢慢变成气态升华上来,穿过掩膜板的开孔,气态分子在基板的表面沉积,并降温凝结成固态分子,发光层材料分子在基板上不断堆积,最终慢慢形成相应的功能薄膜层。在蒸镀时,有些功能膜层20的边缘截止位置相同,其对应的掩膜板开孔区相同,如果这些功能膜层20在不同的步骤中进行制作的话,其相应的掩膜板边框处要多次与相同的支撑单元02相接触,这样对支撑单元02很容易被磨损,甚至支撑单元02上的部分结构被划掉,这样会极大的影响支撑单元02的支撑能力,导致掩膜板因支撑单元02支撑不利而下垂,划伤显示面板,使在封装过程中,划伤处形成水氧路径引入水汽和氧气,导致封装失效,影响显示面板产品的良率。
本发明中通过减少同一支撑单元02与不同掩膜板接触的次数,来降低支撑单元的磨损。如图1所示,如果按现有技术来说第一功能膜层03和第二功能膜层07边缘无锯齿结构,并且边缘截止位置相同,即制作第一功能膜层03和第二功能膜层07的掩膜板边框都与支撑单元a、b、c接触,这样容易造成支撑单元a、b、c被反复摩擦容易损坏。所以本发明中将制作第一功能膜层03的掩膜板开孔区做成锯齿结构,这样蒸镀出来的第一功能膜层03外边缘处也具有锯齿结构,功能膜层的锯齿结构包括交互交替的凸起05和凹陷06,由图中可以看出,第一功能膜层03暴露出第一支撑单元(包括08a和09b),即第一功能膜层03蒸镀的过程中,制作第一功能膜层03的第一掩膜板覆盖支撑单元08a或者同时接触支撑单元08a和09b;同理,第二功能膜层07暴露出第二支撑单元09b,制作第二功能膜层07的第二掩膜板接触支撑单元09b,如此,两次功能膜层的制作过程中,掩膜版会接触不同的支撑单元,从而避免了掩膜板对相同的支撑单元反复摩擦。此外,支撑单元c未与第一掩膜板和第二掩膜板接触,可以理解的是,当只有两个膜层时,支撑单元c可以不设置,也可以如图1中一样保留支撑单元c,这样方便支撑单元02的制作。当然,如果有两个膜层以上的膜层时,支撑单元c还可以用于支撑其他膜层对应的掩膜板。
需要说明的是,本发明所说的膜层截止位置指的是在显示区AA的相同侧,膜层的边缘到显示区AA的最大距离处。例如第一功能膜层03和第二功能膜层07截止位置相同,即在显示区的相同侧,第一功能膜层03到显示区AA的最大距离与第二功能膜层07到显示区AA的最大距离相同。本发明中通过将掩膜板的开口边缘设置成锯齿结构,可以使各功能膜层截止在相同位置时,减少部分支撑单元02与掩膜板的接触,从而避免了该支撑单元02在支撑掩膜板的过程中被反复摩擦而损坏。进一步的,由于各功能膜层截止位置相同,本发明实施例中不会增加膜层在非显示区NA的宽度,从而不会增加显示面板边框区域的大小。
图1中显示区AA和非显示区NA的大小比例仅为示意性的,不代表实际大小比例,图1中为了表明显示区AA边界的位置将其示出了;图1中为了表明第一功能膜层03的位置将其示出了,为了表明支撑单元02的位置将其示出了,下文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图1中仅示出凸起05覆盖一个支撑单元02,凹陷06暴露支撑单元02的情况;凸起05覆盖的支撑单元02个数和凹陷06暴露的支撑单元02个数可以相等也可以不相等,可以覆盖或暴露一个、两个或更多的支撑单元02,实际覆盖或暴露的支撑单元02数量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实际需要具体设定,下文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图1中仅示出了第一功能膜层03四边都具有锯齿结构的情况,当然第一功能膜层03还可以是有一个边、两个边、或三个边具有锯齿结构。图1中仅示出了第二功能膜层07无锯齿结构的情况,当然第二功能膜层07也可以具有锯齿结构。此外,为了清晰的表示出各功能膜层的位置关系,图1中对第一功能膜层03的边缘做了内缩处理,实际的制作过程中,第一功能膜层03和第二功能膜层07的外边缘也可以重合,也可以是第二功能膜层07内缩,下文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图2和图1中仅示出了第一功能膜层03位于衬底基板01一侧,第二功能膜层07位于第一功能膜层03远离衬底基板01一侧的情况;当然还可以是第二功能膜层07位于衬底基板01一侧,第一功能膜层03位于第二功能膜层07远离衬底基板01一侧;第一功能膜层03和第二功能膜层07在衬底基板01上的制作顺序对本发明无影响,下文不再赘述。
可以理解的是,图1中支撑单元02的形状只是示意性的,还可以是方形、梯形等其他形状,下文不再赘述。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请参考图3和图4,图3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图4是图3中A-A’向剖视图;图3中,显示面板100包括显示区AA和围绕显示区AA的非显示区NA;显示面板100包括衬底基板01;位于衬底基板01一侧的发光元件层30,发光元件层30包括多个功能膜层20;非显示区NA还包括多个支撑单元02,支撑单元02与功能膜层20位于衬底基板01的同一侧;其中,多个功能膜层20包括第一功能膜层03,第一功能膜层03包括位于非显示区NA的第一边缘04,第一边缘04包括锯齿结构;锯齿结构包括相互交替的凸起05和凹陷06,凸起05的方向为由显示区AA指向非显示区NA的方向;对于位于同一列的支撑单元02,凸起05覆盖至少一个支撑单元02,凹陷06暴露至少一个支撑单元02;同一列支撑单元02为位于显示区AA的同一侧且到显示区AA的距离相同的支撑单元02;多个功能膜层20还包括第二功能膜层07,第一功能膜层03暴露的支撑单元02为第一支撑单元08,第二功能膜层07暴露的支撑单元02为第二支撑单元09,其中,至少一个第二支撑单元09的位置与任意第一支撑单元08的位置不同。
本发明实施例中,将制作第一功能膜层03的掩膜板开孔区做成锯齿结构,这样蒸镀出来的第一功能膜层03外边缘处也具有锯齿结构,锯齿结构包括交互交替的凸起05和凹陷06,使制作第一功能膜层03的第一掩膜板覆盖支撑单元a和b,制作第二功能膜层07的第二掩膜板覆盖支撑单元a、和c,这样支撑单元c仅与第二掩膜板相接触,减少了支撑单元c与不同掩膜板的接触次数,减少了支撑单元c与掩膜板的反复摩擦,防止了支撑单元c过快损坏,使支撑单元c能保持对掩膜板的支撑能力,提高了封装性能和产品良率。
本发明通过使用开孔区边缘具有锯齿结构的第一掩膜板来制作第一功能膜层03,使第一功能膜层03外边缘也具有锯齿结构,锯齿结构包括相互交替的凸起05和凹陷06,对于位于同一列的支撑单元02,凸起05覆盖至少一个支撑单元02,凹陷06暴露至少一个支撑单元02;并且使至少一个第一功能膜层03暴露的支撑单元02的位置与任意第二功能膜层07暴露的支撑单元02的位置不同;或至少一个第二功能膜层07暴露的支撑单元02的位置与任意第一功能膜层03暴露的支撑单元02的位置不同;使得制作不同膜层所使用的掩膜板所覆盖的支撑单元02不完全相同,这样可减少部分支撑单元02与不同掩膜板的接触次数,防止同一支撑单元02与不同掩膜板之间反复接触和摩擦而损坏,使支撑单元02能保存对掩膜板完好的支撑能力,进而防止掩膜板因支撑单元02支撑不利下垂而对显示面板造成划伤,提高了显示面板的封装性能和产品的良率。
可选的,请参考图5和图6,图5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图6是图5中的A-A’向剖视图;图5中,沿显示区AA指向非显示区NA的方向上,第一功能膜层03暴露的支撑单元02(a)到显示区的最小距离为D1,第二功能膜层07暴露的支撑单元02(a、b、c)到显示区的最小距离为D2,其中,D1>D2。
参见图5和图6所示,可以理解的是,按现有技术来说第一功能膜层03和第二功能膜层07边缘无锯齿结构,并且边缘截止位置相同,即制作第一功能膜层03和第二功能膜层07的掩膜板边框都与支撑单元a、b、c接触,这样容易造成支撑单元a、b、c被过度摩擦容易损坏。本发明将制作第一功能膜层03的第一掩膜板的开孔区变大,则第一功能膜层03位于非显示区NA的外边缘外扩,使D1>D2,如果第一掩膜板开孔区不具有锯齿结构的话,第一掩膜板将与支撑单元a和c相接触,制作第二功能膜层07的第二掩膜板与支撑单元a、b、c相接触,这样使支撑单元b只与一个掩膜板相接触,减少了支撑单元b被摩擦的次数,使支撑单元b不容易损坏;本发明中再将第一掩膜板开孔区制作成锯齿结构,则第一功能膜层03边缘也具有锯齿结构,则第一掩膜板只与支撑单元a接触,又再一次减少了支撑单元c与掩膜板的接触次数,减少了支撑单元c被损坏的几率,使支撑单元c能保持完好的支撑能力,进而防止掩膜板因支撑单元支撑不利下垂而对显示面板造成划伤,提高了显示面板的封装性能和产品的良率。
可选的,请参考图7和图8,图7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图8是图7中的A-A’向剖视图;第二功能膜层07包括位于非显示区NA的第二边缘10,第二边缘10包括锯齿结构,对于位于同一列的支撑单元02,第一功能膜层03的凹陷06暴露的各支撑单元02中的至少一个支撑单元02的位置与第二功能膜层07的凹陷11暴露的各支撑单元02的位置不同。
可以理解的是,按现有技术来说第一功能膜层03和第二功能膜层07边缘无锯齿结构,并且边缘截止位置相同,即制作第一功能膜层03和第二功能膜层07的掩膜板边框都与支撑单元a、b、c、d、f接触,这样容易造成支撑单元a、b、c、d、f都被过度摩擦容易损坏。所以本发明将制作第一功能膜层03和第二功能膜层07的第一掩膜板和第二掩膜板的开孔区变大,并使第一掩膜板和第二掩膜板的开孔区边缘都具有锯齿结构,这样当制作第一功能膜层03时,第一掩膜板接触的支撑单元02为a、b、f,制作第一功能膜层07时,第二掩膜板接触的支撑单元02为a、b、c,可看出,支撑单元d与两个掩膜板都不接触,支撑单元f只与一个掩膜板接触,可见这减少了部分支撑单元02的与掩膜板的接触次数,可以大大减少支撑单元02被摩擦损坏的程度,保证了支撑单元02的支撑能力。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请参考图9,图9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第二功能膜层07包括位于非显示区NA的第二边缘10,第二边缘10包括锯齿结构,对于位于同一列的支撑单元02,第一功能膜层03的凹陷06暴露的各支撑单元02中的至少一个支撑单元02的位置与第二功能膜层07的凹陷11暴露的各支撑单元02的位置不同。沿显示区AA指向非显示区NA的方向上,第一功能膜层03暴露的支撑单元02到显示区的最小距离为D1,第二功能膜层07暴露的支撑单元02到显示区的最小距离为D2,其中,D1>D2。
可以理解的是,如果按现有技术来说第一功能膜层03和第二功能膜层07边缘无锯齿结构,并且边缘截止位置相同,即制作第一功能膜层03和第二功能膜层07的掩膜板边框都与所有的支撑单元02接触,这样容易造成支撑单元02被过度摩擦容易损坏,影响支撑单元02的支撑效果。本发明将功能膜层20在非显示区NA的外边缘外扩,即制作功能膜层20的掩膜板的开孔区扩大,使第一掩膜板的开孔区大于第二掩膜板的开孔区,并且使第一掩膜板和第二掩膜板的开孔区边缘具有锯齿结构,这样第一掩膜板只与支撑单元a相接触,第二掩膜板只与支撑单元a、b、c相接触,可见支撑单元d与第一掩膜板和第二掩膜板都没接触,而支撑单元b和c只与第二掩膜板相接触,相较于现有技术减少了支撑单元02与掩膜板的接触次数,从而减少了支撑单元02被掩膜板摩擦的次数,使支撑单元02不容易损坏,保证了支撑单元02对掩膜板的支撑强度,掩膜板不容易下垂,不会划伤显示面板,不会带来水氧路径,从而提高了显示面板的封装性能,提高了显示面板的产品良率。
可选的,请参考图10和图11,图10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图11为图10中A-A’向剖视图;沿第一方向X,第一功能膜层03和第二功能膜层07的凹陷06交替排布;第一方向X在显示面板平面内且垂直于凸起05的方向。
可以理解的是,按现有技术来说第一功能膜层03和第二功能膜层07边缘无锯齿结构,并且边缘截止位置相同,即制作第一功能膜层03和第二功能膜层07的掩膜板边框都与支撑单元a、b、c接触,这样容易造成支撑单元a、b、c被过度摩擦容易损坏,影响支撑单元02的支撑效果。本发明将第一功能膜层03和第二功能膜层02在非显示区NA的外边缘设计成锯齿结构,即与其对应的第一掩膜板和第二掩膜板的开孔区为锯齿结构,则如图所示,第一掩膜板边框接触的支撑单元02为b和c,第二掩膜板边框接触的支撑单元02为a和b,可见减少了支撑单元a和c与掩膜板的接触次数,减少了支撑单元a和c被掩膜板摩擦损伤的几率,保证了支撑单元a和c的支撑强度,使支撑单元02不容易被掩膜板压弯,掩膜板不容易下垂,不会划伤显示面板,不会带来水氧路径,从而提高了显示面板的封装性能,提高了显示面板的产品良率。由于第一功能膜层01和第二功能膜层02截止位置相同,从而不增加功能膜层在非显示区NA的宽度,即在不增加显示面板的边框宽度的同时减少了相同支撑单元02与掩膜板接触次数。
可以理解的是,只要能带来上述效果,第一功能膜层03的凸起05和第二功能膜层07的凸起05边缘可以相互交错、或相互抵接。
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请参考图12和图13,图12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图13是图12中A-A’向的剖视图;显示面板100还包括第三功能膜层12,第三功能膜层12包括位于非显示区NA的第三边缘,第三边缘包括锯齿结构;沿第一方向X,第二功能膜层07和第三功能膜层12的凹陷06交替排布,第一功能膜层03的凸起05在衬底基板01所在平面的正投影与一个第二功能膜层07的凸起05和一个第三功能膜层12的凸起05在衬底基板01所在平面上的正投影相交叠。从图中可以看出,与第一掩膜板边框接触的支撑单元02为b、d、f,与第二掩膜板边框接触的支撑单元02为a、b、f,与第三掩膜板边框接触的支撑单元02为b、c、d,可见支撑单元a与不同掩膜板只接触一次,支撑单元b与不同掩膜板接触3次,支撑单元c与不同掩膜板接触一次,支撑单元d与不同掩膜板接触2次,支撑单元f与不同掩膜板接触2次,相较于现有技术支撑单元a、b、c、d、f与所有掩膜板都接触,本发明明显减少了部分支撑单元02与掩膜板的接触次数,减少了支撑单元02被掩膜板摩擦损伤的几率,保证了支撑单元02的支撑强度。
可选的,第一功能膜层03包括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阴极、光耦合层中的至少一层;第二功能膜层07包括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阴极、光耦合层中的至少另一层。在OLED显示面板中,空穴传输层位于阳极和有机发光层之间,用于增强阳极的空穴注入和传输至有机发光层的能力,电子传输层位于有机发光层和阴极之间,用于增强阴极的电子注入和传输至有机发光层的能力;光耦合层可以是消色差和复色差材料,提高显示面板的出光效率。
可以理解的是,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阴极、光耦合层是制作有机发光显示面板时各有机发光器件的公共层,在制作时,当以上膜层具有锯齿结构时,制作它们的掩膜板也具有锯齿结构,当以上膜层中有一个或多个膜层具有锯齿结构,既可以减少部分支撑单元02与掩膜板的接触次数,可以有效避免支撑单元02与掩膜板之间的反复接触与摩擦,保证了支撑单元02的支撑强度,掩膜板不会下垂对功能膜层20造成划伤,提高了封装性能,提高了产品的良率。
可选的,支撑单元02围绕显示区AA排布,从前述附图可以看出。可以理解的是,在显示区AA周围都布置支撑单元02,可以对制作功能膜层20的掩膜板有更好的支撑,有效防止掩膜板的下沉对功能膜层20的划伤,提高显示面板产品的良率。当然,支撑单元02也可以对称设置在显示区AA周边,同样可以起到支撑掩膜板的作用,参见图14所示,图中功能膜层20未示出。
可选的,请参考图15和图16,图15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图16是图15中的A-A’向剖视图;所述支撑单元02包括背离衬底基板01的第一表面13,第一表面13与衬底基板01平行;对于位于显示区AA同一侧的支撑单元02,支撑单元02距离显示区AA越近,第一表面13的面积越小。即支撑单元02与制作功能膜层20的掩膜板相接触的一面为第一表面13。从图中可以得出制作第一功能膜层03的第一掩膜板的开孔区大于制作第二功能膜层07的第二掩膜板的开孔区,虽然开孔区变大,但是第一掩膜板的重量还是可以近似等于第二掩膜板的重量,但是支撑第一掩膜板的支撑单元02(支撑单元a)明显少于支撑第二掩膜板的支撑单元02(支撑单元a、b、c),加入支撑单元02的第一表面13的面积一样大的话,支撑第一掩膜板的支撑单元02的总面积远远小于支撑第二掩膜板的支撑单元02的总面积,这样支撑第一掩膜板的支撑单元02所承受的压强要远远大于支撑第二掩膜板的支撑单元02所承受的压强,将导致支撑第二掩膜板的支撑单元02容易被压弯或压坏,掩膜板下垂与显示面板接触,会划伤显示面板,导致后续封装失效。所以本发明对于位于显示区AA同一侧的支撑单元02,支撑单元02距离显示区AA越远,第一表面13的面积越大(即支撑单元a和c的第一表面13的面积大于支撑单元b第一表面13的面积),这样可以使支撑第一掩膜板的支撑单元02的总面积大于或等于支撑第二掩膜板的支撑单元02的总面积,使远离显示区AA的支撑单元02承受的压强小于或等于靠近显示区AA的支撑单元02承受的压强,保证了每个支撑单元02的承压能力,不会使部分支撑单元02过早损坏,影响对掩膜板的支撑效果,进而提高了显示面板产品的良率。
可选的,请参考图17和图18,图17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图18是图17中的A-A’向剖视图;显示区AA包括多个主支撑柱14,主支撑柱14与支撑单元02位于衬底基板01同一侧;支撑单元02包括背离衬底基板01的第一表面13,第一表面13与衬底基板01平行;主支撑柱14包括背离衬底基板01的第二表面15,第二表面15与衬底基板01平行;主支撑柱14的第二表面15的面积小于支撑单元02的第一表面13的面积。
可以理解的是,与掩膜板相接触的支撑单元02和主支撑柱14接触面积越大对掩膜板的支撑越稳,即第一表面13和第二表面15的面积越大越好,但是主支撑柱14位于显示区AA中,主支撑柱14的第二表面15越大的话将会影响到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所以显示区AA中的主支撑柱14的第二表面15不能做的过大。但是支撑单元02位于非显示区NA中,对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无影响,所以非显示区NA中的支撑单元02的第一表面13可以做的比显示区AA中主支撑柱14的第二表面15大些,这样支撑单元02对掩膜板的支撑会稳,对掩膜板的支撑越好,掩膜板越不容易下垂到显示面板而划伤显示面板。
可以理解的是,在用掩膜板制作功能膜层20时,掩膜板可能出现对位误差使掩膜板的部分边框超过显示区AA的边缘进入到显示区AA中,所以本发明显示区AA中的多个主支撑柱14还可以与支撑单元02相搭配,来避免显示区AA中的膜层受到掩膜板的碰撞或摩擦,可大大减少显示面板被划伤的风险。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方便理解,图17和图18中未示出第一功能膜层03和第二功能膜层07;主支撑柱14的形状可以与支撑单元02相同,也可以不相同;相邻两个主支撑柱14之间的距离可以等于相邻两个支撑单元02之间的距离也可以不等。
可选的,请参考图19和图20,图19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又一种结构示意图;图20是图19中的A-A’向剖视图;对于位于显示区AA同一侧的支撑单元02,支撑单元02距离显示区AA越近,支撑单元02沿垂直于衬底基板01方向Z上的高度越大。
可以理解的是,为了更好的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效果,在图20中加入了制作第一功能膜层03的第一掩膜板31、制作第二功能膜层07的第二掩膜板71、以及制作第三功能膜层12的第三掩膜板21,并且为了方便理解,将第一掩膜板31、第二掩膜板71和第三掩膜板21放到一幅图中进行描述。
如图所示,当用第三掩膜板21制作第三功能膜层12时,如果支撑单元a、b、d的高度一致,并且第三掩膜板21为平直状态时,第三掩膜板21的边框将与支撑单元a、b、d都接触,第二掩膜板71将与支撑单元a和b接触,第一掩膜板31将与支撑单元a接触,虽然第一掩膜板31和第二掩膜板71开孔区为锯齿结构,可以减少部分支撑单元a和部分支撑单元b与掩膜板的接触次数,但是,支撑单元a和b还是与不同掩膜板接触不只一次,还是会有反复摩擦损坏的几率。如果能使每个支撑单元02只与一个掩膜板相接触的话,这样会大大降低支撑单元02磨损的程度,使支撑单元02能更好的保持对掩膜板的支撑强度。掩膜板在制作各膜层时,一般非平直状态,掩膜板靠近显示区AA的一侧边框会向下垂,远离显示区AA一侧的边框会向上翘起,如图20所示,本发明利用掩膜板这一特性,使位于显示区AA同一侧的支撑单元02越远离显示区AA高度越矮,这样使围绕显示区AA的每一圈支撑单元02只与一个掩膜板相接触,防止了支撑单元02被反复摩擦损坏而影响对掩膜板的支撑能力,提高了后续封装性能,提高了产品良率。
请参考图21,图21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显示装置的平面结构示意图。图21提供的显示装置200包括本发明上述实施例提供的显示面板100。
图21实施例仅以手机为例,对显示装置进行说明,可以理解的是,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显示装置200,可以是电脑、电视、车载显示装置、智能手表、平板等其他具有显示功能的显示装置200,本发明对此不作具体限制。本发明提供的显示装置200,具有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100的有益效果,具体参考上述实施例对于显示面板100的具体说明,本实施例在此不再赘述。在一些可选的实施例中,显示装置200可以为柔性显示装置、曲面显示装置或可折叠显示装置。
请参考图22和图23,图22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流程图,图23是本发明提供的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过程图,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AA和围绕显示区AA的非显示区NA,包括以下步骤:
S1:提供衬底基板01,在衬底基板01的非显示区NA制作支撑单元02;
S2:提供第二掩膜板71,在衬底基板01上制作第二功能膜层07,第二功能膜层07与支撑单元02位于衬底基板01同一侧,第二功能膜层暴露出第二支撑单元,至少部分第二支撑单元与第二掩膜板71接触;
S3:提供第一掩膜板31,在第二功能膜层07远离衬底基板01一侧制作第一功能膜层03,第一功能膜层03暴露第一支撑单元,至少部分第一支撑单元与第一掩膜板31接触;
第一功能膜层03包括位于非显示区NA的第一边缘,第一边缘为锯齿结构,锯齿结构包括相互交替的凸起和凹陷,凸起的方向为由显示区AA指向非显示区NA的方向;
对于位于同一列的支撑单元02,凸起覆盖至少一个支撑单元02,凹陷暴露至少一个支撑单元02;
同一列支撑单元02为位于显示区AA的同一侧且到显示区AA的距离相同的支撑单元02;
其中,至少一个第一支撑单元的位置与任意第二支撑单元的位置不同;或至少一个第二支撑单元的位置与任意第一支撑单元的位置不同。
可以理解的是,图中第一功能膜层03和第二功能膜层07的制作顺序仅为一个实施例,这里不作具体限定。
本方法中提到的显示面板中的各结构可参照图2中显示面板100中的相应结构。本发明通过使用具有锯齿结构的第一掩膜板31来制作第一功能膜层03,使第一功能膜层03也具有锯齿结构;锯齿结构包括相互交替的凸起和凹陷;使至少一个第一支撑单元的位置与任意第二支撑单元的位置不同;或至少一个第二支撑单元的位置与任意第一支撑单元的位置不同。使得制作不同膜层所使用的掩膜板所覆盖的支撑单元02不完全相同,这样可减少部分支撑单元02与不同掩膜板的接触次数,防止同一支撑单元02与不同掩膜板之间反复接触和摩擦而损坏,使支撑单元02能保存对掩膜板完好的支撑能力,进而防止掩膜板因支撑单元02支撑不利下垂而对显示面板造成划伤,提高了显示面板的封装性能和产品的良率。
通过上述实施例可知,本发明提供的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至少实现了如下的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使用开孔区边缘具有锯齿结构的第一掩膜板来制作第一功能膜层,使第一功能膜层外边缘也具有锯齿结构,锯齿结构包括相互交替的凸起和凹陷,对于位于同一列的支撑单元,凸起覆盖至少一个支撑单元,凹陷暴露至少一个支撑单元;并且使至少一个第一功能膜层暴露的支撑单元的位置与任意第二功能膜层暴露的支撑单元的位置不同;或至少一个第二功能膜层暴露的支撑单元的位置与任意第一功能膜层暴露的支撑单元的位置不同;使得制作不同膜层所使用的掩膜板所覆盖的支撑单元不完全相同,这样可减少部分支撑单元与不同掩膜板的接触次数,防止同一支撑单元与不同掩膜板之间反复接触和摩擦而损坏,使支撑单元能保存对掩膜板完好的支撑能力,进而防止掩膜板因支撑单元支撑不利下垂而对显示面板造成划伤,提高了显示面板的封装性能和产品的良率。
虽然已经通过例子对本发明的一些特定实施例进行了详细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以上例子仅是为了进行说明,而不是为了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应该理解,可在不脱离本发明的范围和精神的情况下,对以上实施例进行修改。本发明的范围由所附权利要求来限定。

Claims (12)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的非显示区;
所述显示面板包括衬底基板;
位于所述衬底基板一侧的发光元件层,所述发光元件层包括多个功能膜层;
所述非显示区还包括多个支撑单元,所述支撑单元与所述功能膜层位于所述衬底基板的同一侧;其中,
所述多个功能膜层包括第一功能膜层,所述第一功能膜层包括位于所述非显示区的第一边缘,所述第一边缘包括锯齿结构;
所述锯齿结构包括相互交替的凸起和凹陷,所述凸起的方向为由所述显示区指向所述非显示区的方向;
对于位于同一列的所述支撑单元,所述凸起覆盖至少一个所述支撑单元,所述凹陷暴露至少一个所述支撑单元;
所述同一列支撑单元为位于所述显示区的同一侧且到所述显示区的距离相同的支撑单元;
所述多个功能膜层还包括第二功能膜层,所述第一功能膜层暴露的所述支撑单元为第一支撑单元,所述第二功能膜层暴露的所述支撑单元为第二支撑单元,其中,
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支撑单元的位置与任意所述第二支撑单元的位置不同;或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支撑单元的位置与任意所述第一支撑单元的位置不同。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沿所述显示区指向所述非显示区的方向上,所述第一功能膜层暴露的所述支撑单元到所述显示区的最小距离为D1,所述第二功能膜层暴露的所述支撑单元到所述显示区的最小距离为D2,其中,D1>D2。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功能膜层包括位于所述非显示区的第二边缘,所述第二边缘包括所述锯齿结构,对于位于同一列的所述支撑单元,所述第一功能膜层的所述凹陷暴露的各所述支撑单元中的至少一个支撑单元的位置与所述第二功能膜层的所述凹陷暴露的各所述支撑单元的位置不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沿第一方向,所述第一功能膜层和所述第二功能膜层的所述凹陷交替排布;
所述第一方向在所述显示面板平面内且垂直于所述凸起的方向。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功能膜层包括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阴极、光耦合层中的至少一层;
所述第二功能膜层包括所述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电子传输层、电子注入层、阴极、光耦合层中的至少另一层。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单元围绕所述显示区排布。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功能膜层通过蒸镀的方式形成。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单元包括背离所述衬底基板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衬底基板平行;
对于位于所述显示区同一侧的所述支撑单元,所述支撑单元距离所述显示区越近,所述第一表面的面积越小。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区包括多个主支撑柱,所述主支撑柱与所述支撑单元位于所述衬底基板同一侧;
所述支撑单元包括背离所述衬底基板的第一表面,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衬底基板平行;所述主支撑柱包括背离所述衬底基板的第二表面,所述第二表面与所述衬底基板平行;
所述主支撑柱的所述第二表面的面积小于所述支撑单元的所述第一表面的面积。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对于位于所述显示区同一侧的所述支撑单元,所述支撑单元距离所述显示区越近,所述支撑单元沿垂直于所述衬底基板方向上的高度越大。
11.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0中任意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12.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显示区和围绕所述显示区的非显示区;
提供衬底基板,在所述衬底基板的所述非显示区制作支撑单元;
在所述衬底基板的一侧制作发光元件层,所述发光元件层包括多个功能膜层,所述支撑单元与所述功能膜层位于所述衬底基板的同一侧;
制作所述发光元件层包括:
提供第一掩膜板,制作第一功能膜层,所述第一功能膜层暴露第一支撑单元,至少部分所述第一支撑单元与所述第一掩膜板接触;
所述第一功能膜层包括位于所述非显示区的第一边缘,所述第一边缘为锯齿结构,所述锯齿结构包括相互交替的凸起和凹陷,所述凸起的方向为由所述显示区指向所述非显示区的方向;
对于位于同一列的所述支撑单元,所述凸起覆盖至少一个所述支撑单元,所述凹陷暴露至少一个所述支撑单元;
所述同一列支撑单元为位于所述显示区的同一侧且到所述显示区的距离相同的支撑单元;
提供第二掩膜板,制作第二功能膜层,所述第二功能膜层暴露出第二支撑单元,至少部分所述第二支撑单元与所述第二掩膜板接触;其中,
至少一个所述第一支撑单元的位置与任意所述第二支撑单元的位置不同;或至少一个所述第二支撑单元的位置与任意所述第一支撑单元的位置不同。
CN201910922481.4A 2019-09-27 2019-09-27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Active CN110707225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22481.4A CN110707225B (zh) 2019-09-27 2019-09-27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22481.4A CN110707225B (zh) 2019-09-27 2019-09-27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07225A CN110707225A (zh) 2020-01-17
CN110707225B true CN110707225B (zh) 2021-11-19

Family

ID=6919669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22481.4A Active CN110707225B (zh) 2019-09-27 2019-09-27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707225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659097B (zh) * 2021-09-13 2024-02-02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显示装置及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
CN114023798B (zh) * 2021-10-28 2024-04-16 深圳市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WO2023206399A1 (zh) * 2022-04-29 2023-11-02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75522A (zh) * 2017-05-25 2017-10-20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掩膜板及阵列基板的制作方法
CN107608556A (zh) * 2017-09-28 2018-01-19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207966996U (zh) * 2018-03-19 2018-10-12 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031807A (zh) * 2018-09-04 2018-12-18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5061277B2 (ja) * 2005-11-21 2012-10-31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イースト 表示装置
CN103676336B (zh) * 2013-12-09 2017-06-06 合肥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液晶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5839052A (zh) * 2016-06-17 2016-08-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掩膜板以及掩膜板的组装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275522A (zh) * 2017-05-25 2017-10-20 上海天马有机发光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掩膜板及阵列基板的制作方法
CN107608556A (zh) * 2017-09-28 2018-01-19 厦门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CN207966996U (zh) * 2018-03-19 2018-10-12 上海和辉光电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109031807A (zh) * 2018-09-04 2018-12-18 深圳市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柔性液晶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707225A (zh) 2020-01-1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707225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US11203808B2 (en) Mask plate
US10186557B2 (en) OLED display device,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display device and mask for vaporization
CN108598122B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US10665793B2 (en) Pixel definition layer having an incline for a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evice
CN109055892B (zh) 掩膜板及蒸镀装置
CN112242494A (zh) 一种有机电致发光显示面板及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KR20020056238A (ko) 유기 전계발광소자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9920816B (zh) 显示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装置
KR20140070873A (ko) 단위 마스크 스트립 및 이를 이용한 유기 발광 표시장치의 제조방법
US20140008456A1 (en) Deposition Apparatus
US20020158570A1 (en) Electroluminescence display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same, mask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same
US10161030B2 (en) Deposition mask and deposition apparatus having the same
CN112909067B (zh) 显示面板及掩膜版组件
EP4131406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WO2022222397A1 (zh) 显示基板、显示装置及高精度金属掩膜版
CN110828534A (zh) 一种像素排列结构,显示面板及掩膜板组
CN110890397A (zh) 一种阵列基板
CN112002734A (zh) Oled显示面板
JP2020510952A (ja) エレクトロルミネッセンスディスプレイパネ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表示装置
CN112420953B (zh) 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KR102293507B1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이를 제조하기 위한 박막 증착용 마스크
US7446470B2 (en) Organic electroluminescent devic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10724905B (zh) 掩膜片、掩膜板及其制备方法
US20220372615A1 (en) Mask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