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96549A - 车辆用轮毂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轮毂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96549A
CN110696549A CN201910606522.9A CN201910606522A CN110696549A CN 110696549 A CN110696549 A CN 110696549A CN 201910606522 A CN201910606522 A CN 201910606522A CN 110696549 A CN110696549 A CN 11069654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ub
air chamber
sub
peripheral surface
outer periphera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06522.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96549B (zh
Inventor
神山洋一
斋藤寿信
大泽悠佑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onda Motor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onda Motor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onda Motor Co Ltd filed Critical Honda Motor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69654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9654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9654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9654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3/00Elements for body-finishing, identifying, or decorating; Arrangements or adaptations for advertising purposes
    • B60R13/08Insulating elements, e.g. for sound insulation
    • B60R13/0884Insulating elements, e.g. for sound insulation for mounting around noise sources, e.g. air blow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27/00Hubs
    • B60B27/0047Hubs characterised by functional integration of other el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21/00Rims
    • B60B21/12Appurtenances, e.g. lining bands
    • GPHYSICS
    • G10MUSICAL INSTRUMENTS; ACOUSTICS
    • G10KSOUND-PRODUCING DEVICES; 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ACOUSTIC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G10K11/00Methods or devices for transmitting, conducting or directing sound in general; 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 G10K11/16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 G10K11/172Methods or devices for protecting against, or for damping, noise or other acoustic waves in general using resonance effec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2900/00Purpose of invention
    • B60B2900/10Reduction of
    • B60B2900/133Noise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Multimedia (AREA)
  • Connection Of Plates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轮毂,其具有与以往相比能够将副气室的容积确保得更大的亥姆霍兹共振器(副气室部件)。本发明的车辆用轮毂(1)的特征在于,具有:作为亥姆霍兹共振器的副气室部件(10);和具有结合部(23)的结合部件(20),该结合部(23)配置于形成在轮辋(11)的凹下部(11c)的外周面(11d)上的孔部(14)(凹部)内,所述副气室部件(10)借助所述结合部件(20)安装于所述凹下部(11c)的外周面(11d)。

Description

车辆用轮毂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轮毂。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一种将亥姆霍兹共振器(副气室部件)安装于凹下部的外周面的轮毂,该亥姆霍兹共振器消除轮胎空气室内的气柱共鸣音(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该轮毂的副气室部件具有:在内侧具有副气室并沿着轮毂周向较长地形成的主体部;和在该主体部的长尺寸方向的大致全长的范围内从其两侧向轮毂宽度方向分别延伸的板状的一对缘部。另外,轮毂具有供副气室部件的各个缘部的端部嵌入的一对槽部。并且,使两个缘部分别嵌入至一对槽部,由此副气室部件安装于凹下部的外周面。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第4551422号公报
发明内容
但是,以往的轮毂(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具有轮毂宽度方向上的主体部的尺寸会由延伸的缘部所限制的问题。由此,以往的轮毂具有无法将主体部内所形成的副气室的容积确保得大的问题。因此,在以往的轮毂中,希望具有通过将副气室的容积确保得更大而使消音性能优异的亥姆霍兹共振器(副气室部件)。
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轮毂,其具有与以往相比能够将副气室的容积确保得更大的亥姆霍兹共振器(副气室部件)。
解决了上述课题的本发明的车辆用轮毂的特征在于,具有:作为亥姆霍兹共振器的副气室部件;和具有结合部的结合部件,该结合部配置于形成在轮辋的凹下部的外周面上的凹部内,所述副气室部件借助所述结合部件安装于所述凹下部的外周面。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提供一种车辆用轮毂,其具有与以往相比能够将副气室的容积确保得更大的亥姆霍兹共振器(副气室部件)。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轮毂的立体图。
图2是副气室部件以及结合部件的立体图。
图3是图1的III-III剖视图。
图4是结合部件中的筒部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图5是凹下部的外周面上形成的凹部的构成说明图。
图6中,(a)是用于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轮毂所起到的作用效果的概略图,(b)是作为参考例的车辆用轮毂的概略图。
图7中,(a)是用于说明凹下部的外周面上形成的凹部的第一变形例的包括一部分截面的轮辋的立体图,(b)是具有与(a)所示的第一变形例的凹部结合的结合部件的车辆用轮毂的剖视图。
图8中,(a)是用于说明凹下部的外周面上形成的凹部的第二变形例的包括一部分截面的轮辋的立体图,(b)是具有与(a)所示的第二变形例的凹部结合的结合部件的车辆用轮毂的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车辆用轮毂
9 轮胎空气室
10 副气室部件
11 轮辋
11c 凹下部
11d 外周面
13 主体部
13a 收纳部
14 孔部(凹部)
14a 颈部
14b 扩径部
15 立起部
16 分隔壁
17 螺纹孔(凹部)
18 管体
18a 连通孔
19 增厚部
20 结合部件
20a 倾斜面
21 筒部
22 连结板
23 结合部
24 狭缝
25a 上板
25b 底板
25c 侧板
26 凸缘
30 螺纹部件(结合部件)
31 头部
31a 六角孔
32 身部
33 桥部
34 螺纹部(结合部)
35 T形槽(凹部)
36 第一空间部
37 第二空间部
38 第三空间部
39 T形槽
SC 副气室
X 轮毂周向
Y 轮毂宽度方向
Z 轮毂径向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边适当参照附图边详细说明本发明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轮毂。此外,在参照的附图中,“X”表示轮毂周向,“Y”表示轮毂宽度方向,“Z”表示轮毂径向。另外,在轮毂宽度方向Y中,将轮毂中的凹下部的外周面的中央侧称为“轮毂宽度方向Y的内侧”,将轮毂中的轮辋凸缘侧称为“轮毂宽度方向Y的外侧”。
以下,首先说明车辆用轮毂的整体构成,然后说明副气室部件(亥姆霍兹共振器)、和用于将该副气室部件安装于凹下部的结合部件。
<车辆用轮毂的整体构成>
图1是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轮毂1的立体图。
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轮毂1是在例如铝合金、镁合金等金属制的轮辋11上安装例如聚丙烯、聚酰胺等合成树脂制的副气室部件10(亥姆霍兹共振器)而构成的。
图1中,附图标记12是用于将轮辋11与未图示的轮毂连结的盘部,附图标记20是用于将副气室部件10向轮辋11安装的、随后详细说明的结合部件。附图标记33是以虚线(点划线)表示的副气室部件10的桥部。
轮辋11在分别形成于轮毂宽度方向Y的两端部的未图示的胎圈座彼此之间,具有向着轮毂径向的轮毂轴侧凹洼的凹下部11c。由该凹洼的底面所规定的凹下部11c的外周面11d,在轮毂宽度方向Y的范围内以轮毂轴为中心成为大致相同直径。
这样的轮辋11在轮毂宽度方向Y的外侧具有从凹下部11c的外周面11d向着轮辋凸缘侧立起的一对立起部15。
<副气室部件以及结合部件>
接着,说明副气室部件10和结合部件20。
图2是副气室部件10以及结合部件20的立体图。图3是图1的III-III剖视图。
(副气室部件)
如图2所示,副气室部件10是在一个方向上较长的部件,具有主体部13和管体18。这样的副气室部件10构成为,以在主体部13的中央沿轮毂宽度方向Y延伸的分隔壁16为边界,在轮毂周向X上成为对称形状。
主体部13沿其长尺寸方向弯曲。即,当副气室部件10安装于凹下部11c(参照图1)的外周面11d(参照图1)时,主体部13沿着轮毂周向X。
主体部13的内侧为中空。该中空部(省略图示)形成后述的副气室SC(参照图3)。该中空部通过分隔壁16在轮毂周向X上分成两部分。
如图3所示,主体部13在与长尺寸方向(图2的轮毂周向X)正交的剖视下,呈在轮毂宽度方向Y上较长的大致矩形。
具体地,主体部13具有与凹下部11c的外周面11d邻接地在轮毂宽度方向Y上延伸的底板25b、在外周面11d上以与底板25b相对的方式配置的上板25a、和从底板25b的轮毂宽度方向Y的两端立起、并与上板25a接合的一对侧板25c。
底板25b由以在轮毂宽度方向Y上大致成为平坦的方式延伸的板体形成。这样的底板25b以在轮毂周向X(参照图1)上以与外周面11d大致相同的曲率弯曲的方式形成。
上板25a以与底板25b隔开规定的间隔相对的方式,在轮毂周向X(参照图1)上以规定的曲率弯曲。
侧板25c以相对于凹下部11c的外周面11d大致垂直地从底板25b向轮毂径向Z的外侧立起的方式形成。
这样的上板25a、底板25b和侧板25c在主体部13的内侧包围形成副气室SC。
另外,如图2所示,主体部13具有在轮毂周向X上并列的多个(本实施方式中为6个)桥部33。另外,这些桥部33在主体部13的轮毂宽度方向Y的中心,沿轮毂周向X排列为一列。
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中的桥部33呈圆筒形状,将上板25a和底板25b局部地连结。并且,桥部33的内侧空间将主体部13在轮毂径向Z上贯穿并在上板25a以及底板25b上分别形成有俯视下圆形的开口。在这样的桥部33的内侧空间中,以将主体部13在轮毂径向Z上贯穿的方式,穿插有后述的结合部件20的筒部21。
另外,如图2所示,主体部13具有后述的结合部件20的连结板22的收纳部13a。
本实施方式中的收纳部13a由供连结板22收纳的凹洼形成,该连结板22由在轮毂周向X上弯曲的矩形板体构成。具体地,如图3所示,收纳部13a是以与连结板22的形状对应的方式,使主体部13的上板25a以连结板22的厚度向着底板25b局部凹洼而形成的。由此,收纳部13a的周围中的上板25a的上表面与连结板22的上表面成为一个面。
接着说明管体18(参照图1)。
如图1所示,管体18在主体部13中的向轮毂宽度方向Y的一侧偏移的位置上,以从主体部13向轮毂周向X突出的方式形成。
本实施方式中的副气室部件10如上所述地以分隔壁16为边界在轮毂周向X上成为对称形状。因此,虽然为了便于制图,在图1中仅图示了一个管体18,但本实施方式的管体18在主体部13的长尺寸方向(轮毂周向X)的两端部以在彼此对称的位置上分别成对的方式配置。顺便来讲,本实施方式的一对管体18彼此配置于以轮毂轴为中心彼此以大致90°间隔隔开的位置。
如图2所示,在这样的管体18的内侧形成有连通孔18a。如图3所示,这样的连通孔18a使在主体部13的内侧形成的副气室SC、和在凹下部11c上方与轮胎(省略图示)之间形成的轮胎空气室9连通。
(结合部件)
接着,说明结合部件20(参照图2)。
如图2所示,结合部件20具有多个筒部21、将这些筒部21一体连结的上述的连结板22、和设在各个筒部21的顶端的结合部23。
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筒部21构成为,以与桥部33的内侧紧密接触而收纳的方式具有与桥部33的内径大致相等的外径。
如图2所示,筒部21分别以与主体部13的桥部33的位置对应的方式排列,并且其基端部与连结板22连接。
图4是筒部21的局部放大立体图。
如图4所示,在筒部21形成有多个狭缝24。
狭缝24从筒部21的长尺寸方向(延伸方向)的大致中央部延伸至顶端。这些狭缝24以在筒部21的周向以等间隔排列的方式形成。本实施方式的狭缝24设想了在筒部21的周向上排列四个,但该狭缝24的数量只要为两个以上,就没有特别限制。此外,图4中,为了便于制图仅记载了两个狭缝24,省略了另外的两个。
如图4所示,在筒部21的顶端形成有结合部23。
该结合部23配置于后述的孔部14(参照图3)的扩径部14b(参照图3)内,该孔部14以面对凹下部11c(参照图3)的外周面11d(参照图3)的方式形成。
本实施方式的结合部23由四个凸缘26形成,该凸缘26从筒部21的由狭缝24划分为四部分的顶端部分别向外周侧伸出。此外,图4中,为了便于制图仅记载了三个凸缘26,省略了另外一个的记载。
这些四个凸缘26夹着狭缝24在周向上排列,由此总体上在筒部21的顶端形成大致倒圆锥台的外形。即,四个凸缘26组合而成的结合部23在外周上形成了越趋向顶端侧越缩径的倾斜面20a。
这样的由狭缝24在周向上分离为四部分的结合部23在筒部21的径向上具有弹簧弹性而能够位移。
以上那样的本实施方式的副气室部件10(参照图2)以及结合部件20(参照图2)设想为树脂成型品,但并不限于此,也能够由金属等其他材料形成。此外,在树脂制的情况下,若考虑其轻量化和量产性的提高、制造成本的削减、副气室SC(参照图3)的气密性的确保等,则希望为能够吹塑成型、注塑成型的轻量且高刚性的树脂。其中,希望为聚丙烯、聚酰胺等。
接着说明孔部14(参照图3)。孔部14相当于技术方案里所指的“凹部”。
如图3所示,孔部14由颈部14a和扩径部14b形成,该颈部14a与结合部件20的筒部21大致同径,扩径部14b是与该颈部14a相比扩径而形成的,供结合部件20的结合部23收纳。
颈部14a由与筒部21的顶端部分的外形对应的薄的圆柱空间形成。扩径部14b由与结合部23的外形对应的倒圆锥台形状的空间形成。
图5是凹下部11c的外周面11d上形成的孔部14(凹部)的构成说明图。
如图5所示,孔部14以使其开口朝着凹下部11c的外周面11d的方式形成于轮辋11。
这样的孔部14形成在与上述的结合部件20(参照图3)的结合部23(参照图3)对应的位置。即,孔部14在凹下部11c的外周面11d中的轮毂宽度方向Y的中央,以与桥部33(参照图2)对应的方式在轮毂周向X上排列成为一列地形成。
图5中,附图标记14a为颈部,附图标记14b为扩径部。
这样的孔部14能够例如通过O形而形成,但孔部14的形成方法并没有特别限制。
<副气室部件的安装方法>
接着,参照图2至图4,来说明副气室部件10向凹下部11c的外周面11d的安装方法。
该安装方法中,首先在副气室部件10(参照图2)的桥部33(参照图2)内,插入结合部件20(参照图2)的筒部21(参照图2)。此时,筒部21以使狭缝24(参照图4)的宽度变窄的方式弹性变形,由此,结合部23(参照图4)的外径与桥部33的内径匹配地缩径。
贯穿副气室部件10的筒部21当其结合部23经由孔部14(参照图3)的颈部14a(参照图3)到达了扩径部14b(参照图3)时,结合部23的外径通过弹簧弹性而复原。由此,结合部23收纳于孔部14的扩径部14b内。凸缘26(参照图3)与颈部14a卡定。
并且,结合部件20的连结板22(参照图3)收纳于副气室部件10的收纳部13a(参照图3)内。
由此,副气室部件10借助结合部件20安装于凹下部11c(参照图3)的外周面11d(参照图3),该安装方法的一系列工序结束。
<作用效果>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轮毂1所起到的作用效果。
图6的(a)是用于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轮毂1所起到的作用效果的概略图,图6的(b)是作为参考例的车辆用轮毂101的概略图。
首先,说明作为参考例的轮毂101的构成。
如图6的(b)所示,作为参考例的轮毂101的副气室部件110具有主体部113、和由从主体部113在轮毂宽度方向Y上延伸的板体形成的一对缘部114。该缘部114的延伸前端嵌入至形成于凹下部11c的槽部117内而卡定。
但是,该轮毂101由延伸的缘部114限制了轮毂宽度方向Y的主体部113的尺寸。由此,轮毂101的形成于主体部113内的副气室SC的容积也被限制。
相对于此,如图6的(a)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轮毂1的副气室部件10借助结合部23安装于凹下部11c的外周面11d。
因此,车辆用轮毂1与参考例的轮毂101(参照图6的(b))不同,能够省略用于向凹下部11c安装的缘部114(参照图6的(b))。即,车辆用轮毂1的轮毂宽度方向Y的主体部13的尺寸不会由缘部114(参照图6的(b))限制。
根据该车辆用轮毂1,能够将副气室SC的容积确保得更大,能够进一步提高道路噪音的消音性能。
如图3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轮毂1通过配置于上板25a与底板25b之间的圆筒状的桥部33提高了副气室部件10的强度。在这样的车辆用轮毂1中,结合部件20的筒部21在桥部33的内侧延伸。
根据该车辆用轮毂1,能够在由桥部33提高了刚性的部分上,将副气室部件10通过结合部件20支承于凹下部11c。
另外,该车辆用轮毂1能够将成为闲置空间的桥部33的内侧空间有效利用为结合部件20(筒部21)的配置部位。
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轮毂1的筒部21配置于以沿着副气室部件10的轮毂周向X排列的方式形成的各个桥部33,该筒部21分别与凹下部11c的孔部14卡定。另外,这些筒部21通过连结板22而连结,连接板22收纳于在副气室部件10的上表面沿轮毂周向X延伸的收纳部13a内。
根据这样的车辆用轮毂1,当轮毂旋转时的离心力作用于副气室部件10时,以通过在副气室部件10的上表面扩展的连结板22的面部抵抗离心力的方式,将副气室部件10有效地保持在凹下部11c的外周面11d上。
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轮毂1中,副气室部件10通过将结合部件20的结合部23嵌入至形成于凹下部11c的外周面11d的孔部14(凹部)内而支承于轮辋11。
根据这样的车辆用轮毂1,与将副气室部件10焊接、粘接、紧固等安装于凹下部11c的构成相比较,副气室部件10的安装工序变得容易。
以上说明了本实施方式,本发明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能够以各种方式来实施。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关于作为技术方案所称的“凹部”的孔部14,说明了由颈部14a和扩径部14b构成的结构,但孔部14并不限定于此。
图7的(a)是用于说明形成于凹下部11c的外周面11d的“凹部”的第一变形例的包括一部分截面的轮辋11的立体图,图7的(b)是具有与图7的(a)所示的第一变形例的“凹部”结合的结合部件20的车辆用轮毂1的剖视图。图8的(a)是用于说明形成于凹下部11c的外周面11d的“凹部”的第二变形例的包括一部分截面的轮辋11的立体图,图8的(b)是具有与图8的(a)所示的第二变形例的“凹部”结合的结合部件20的车辆用轮毂1的剖视图。
此外,在图7以及图8中,对于与上述实施方式相同的构成要素标注相同的附图标记并省略其具体说明。
如图7的(a)所示,第一变形例的凹部由螺纹孔17形成。这样的螺纹孔17能够通过对设在凹下部11c的外周面11d的孔实施攻螺纹加工来形成。
在图7的(a)中,附图标记19为增厚部。该增厚部19设想了在与轮毂锻造时同时地形成。这样的增厚部19通过设在螺纹孔17(凹部)的下方(轮毂径向Z的内侧)而能够形成更长的螺纹孔17,但并不是设置螺纹孔17时必需的构成要件。
如图7的(b)所示,作为凹部而具有螺纹孔17的车辆用轮毂1,通过具有与该螺纹孔17啮合的螺纹部34并将其作为结合部23的螺纹部件30来构成结合部件20。
具体地,螺纹部件30具备:具有供紧固工具(图示省略)啮合的六角孔31a的头部31;穿插至桥部33的内侧的身部32;和上述的螺纹部34。
该螺纹部件30虽然设想了树脂成型品,但可以为金属制。
根据这样的车辆用轮毂1,通过调节螺纹部件30的紧固量,能将副气室部件10更牢固地安装于凹下部11c的外周面11d。
另外,图7的(b)所示的车辆用轮毂1虽然省略图示,但由在副气室部件10的上表面沿轮毂周向X延伸的板体构成,能够构成为,具有螺纹部件30的头部31、和配置在副气室部件10之间的垫圈。
该垫圈在与多个桥部33分别对应的位置上具有螺纹部件30的穿插孔。当将螺纹部件30向孔部14紧固时,这样的垫圈能够起到与上述的结合部件20(参照图2)的连结板22(参照图2)同样的效果。
如图8的(a)所示,第二变形例的凹部由T形槽35形成。这样的T形槽35也能够设为榫眼。这样的T形槽35或者榫眼(以下,称为T形槽35等)例如能够由铣槽加工来形成,但并不限定于此。
这样的T形槽35等以与多个桥部33各自的下侧开口连续的方式,沿着轮毂周向X形成。
如图8的(b)所示,作为凹部而具有T形槽35等的车辆用轮毂1具有由在桥部33的内侧、以及T形槽35等内填充的树脂固化物构成的结合部件20。
更具体地,该结合部件20是在与上述实施方式的收纳部13a(参照图2)对应的第一空间部36、桥部33的内侧的第二空间部37、和形成T形槽35等的第三空间部38的范围注入了熔融热塑性树脂之后,使该热塑性树脂固化而得到的。
该车辆用轮毂1的将副气室部件10与凹下部11c结合的由树脂固化物构成的结合部23在T形槽35等(凹部)内成型。
根据这样的车辆用轮毂1,与上述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轮毂1(参照图3)不同,不需要另外作为成型品而得到具有结合部23的结合部件20。由此,根据该车辆用轮毂1,能够使车辆用轮毂1的制造工序简洁化。
另外,图8的(b)所示的车辆用轮毂1的在多个桥部33的内侧的第二空间部37内充填的树脂固化物通过填充于第一空间部36的树脂固化物、和填充于第三空间部38的树脂固化物而连结。
由此,车辆用轮毂1能够将副气室部件10更有效地保持于凹下部11c的外周面11d。

Claims (4)

1.一种车辆用轮毂,其特征在于,具有:
作为亥姆霍兹共振器的副气室部件;和
具有结合部的结合部件,该结合部配置于形成在轮辋的凹下部的外周面上的凹部内,
所述副气室部件借助所述结合部件安装于所述凹下部的外周面。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轮毂,其特征在于,
所述副气室部件具有配置于所述凹下部的外周面侧的底板、在与所述底板之间形成副气室的上板、和将所述底板与所述上板连结的圆筒形状的桥部,
所述结合部件在所述桥部的内侧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轮毂,其特征在于,
所述结合部为在所述凹部内成型的树脂固化物。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轮毂,其特征在于,
所述凹部为螺纹孔,所述结合部件为具有螺纹部的螺纹部件,该螺纹部与所述螺纹孔啮合并作为所述结合部。
CN201910606522.9A 2018-07-09 2019-07-05 车辆用轮毂 Active CN11069654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29704A JP2020006804A (ja) 2018-07-09 2018-07-09 車両用ホイール
JP2018-129704 2018-07-09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96549A true CN110696549A (zh) 2020-01-17
CN110696549B CN110696549B (zh) 2023-03-31

Family

ID=6910184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06522.9A Active CN110696549B (zh) 2018-07-09 2019-07-05 车辆用轮毂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US (1) US11554730B2 (zh)
JP (1) JP2020006804A (zh)
CN (1) CN110696549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20082812A (ja) * 2018-11-16 2020-06-04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ホイール
WO2020157907A1 (ja) * 2019-01-31 2020-08-06 ヤマハ株式会社 中空構造体および共鳴音低減体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444A (zh) * 1995-06-02 1996-12-1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轮胎式车轮
CN1328927A (zh) * 2000-06-09 2002-01-0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载用轮胎气压检测装置
CN1350493A (zh) * 1999-05-10 2002-05-2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填充密封剂的轮胎
US6402258B1 (en) * 2000-03-06 2002-06-11 Augusto H. Martinez Vehicle wheel attachment system
CN1922039A (zh) * 2004-02-27 2007-02-28 菲亚特汽车公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特别是机动车辆的轮胎
US20090206294A1 (en) * 2008-02-20 2009-08-20 Orange Electronic Co., Ltd. Valve stem with a connecting cap for a tire pressure detector
CN102009564A (zh) * 2009-09-08 2011-04-1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车轮
CN102472309A (zh) * 2009-07-15 2012-05-23 株式会社利富高 两件式夹
CN103671414A (zh) * 2012-09-10 2014-03-26 上海利富高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卡扣
CN104175799A (zh) * 2013-05-21 2014-12-0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车轮
CN104981360A (zh) * 2013-02-28 2015-10-1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车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551422B2 (ja) 2007-05-10 2010-09-29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ホイール
JP2020006805A (ja) * 2018-07-09 2020-01-16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ホイール
JP2020066381A (ja) * 2018-10-26 2020-04-30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車両用ホイ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37444A (zh) * 1995-06-02 1996-12-11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轮胎式车轮
CN1350493A (zh) * 1999-05-10 2002-05-2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填充密封剂的轮胎
US6402258B1 (en) * 2000-03-06 2002-06-11 Augusto H. Martinez Vehicle wheel attachment system
CN1328927A (zh) * 2000-06-09 2002-01-02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载用轮胎气压检测装置
CN1922039A (zh) * 2004-02-27 2007-02-28 菲亚特汽车公开股份有限公司 用于车辆特别是机动车辆的轮胎
US20090206294A1 (en) * 2008-02-20 2009-08-20 Orange Electronic Co., Ltd. Valve stem with a connecting cap for a tire pressure detector
CN102472309A (zh) * 2009-07-15 2012-05-23 株式会社利富高 两件式夹
CN102009564A (zh) * 2009-09-08 2011-04-1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车轮
CN103671414A (zh) * 2012-09-10 2014-03-26 上海利富高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卡扣
CN104981360A (zh) * 2013-02-28 2015-10-14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车轮
CN104175799A (zh) * 2013-05-21 2014-12-03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车辆用车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010029A1 (en) 2020-01-09
US11554730B2 (en) 2023-01-17
CN110696549B (zh) 2023-03-31
JP2020006804A (ja) 2020-01-1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96549B (zh) 车辆用轮毂
JP5091749B2 (ja) 車両用ホイール
CN110696547A (zh) 车辆用轮毂
CN109835112B (zh) 轮用谐振器及其制造方法
US11298975B2 (en) Vehicle wheel
CN111098636A (zh) 车辆用轮毂及其制造方法
JP2010095103A (ja) 車両用ホイール
CN110722925B (zh) 车辆用轮毂
CN111196109B (zh) 车辆用车轮
CN110682730A (zh) 车辆用轮毂
CN110949063B (zh) 车辆用轮毂
CN111532085A (zh) 车辆用轮毂
US11472228B2 (en) Strap center fixed type resonator and wheel assembly comprising ihe same
CN110626122A (zh) 车辆用车轮
CN110682737A (zh) 车辆用轮毂
CN110626121A (zh) 车辆用轮毂
KR102659233B1 (ko) 차량용 휠의 헬름홀츠 공명기
JP5091828B2 (ja) 車両用ホイール
CN110466285B (zh) 车辆用轮胎轮毂组装体
CN110341377B (zh) 车辆用轮毂
US20200023683A1 (en) Vehicle wheel
CN110871646A (zh) 车辆用轮毂
US20080136135A1 (en) Truck cab suspension vehicular mount
US5588684A (en) Non-rotatable mechanical attachment and method therefor
JP2020066342A (ja) 車両用ホイール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