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89684A - 处理终端 - Google Patents

处理终端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89684A
CN110689684A CN201910502548.9A CN201910502548A CN110689684A CN 110689684 A CN110689684 A CN 110689684A CN 201910502548 A CN201910502548 A CN 201910502548A CN 110689684 A CN110689684 A CN 11068968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
housing
casing
processing terminal
heat dissip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502548.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木田智晃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oshiba TEC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oshiba TEC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oshiba TEC Corp filed Critical Toshiba TEC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68968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89684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7CHECKING-DEVICES
    • G07GREGISTERING THE RECEIPT OF CASH, VALUABLES, OR TOKENS
    • G07G1/00Cash registers
    • G07G1/0018Constructional details, e.g. of drawer, printing means, input mea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00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gaseous coolant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127Natural convection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2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using a liquid coolant with phase change in electronic enclosures
    • H05K7/20327Accessories for moving fluid, for connecting fluid conduits, for distributing fluid or for preventing leakage, e.g. pumps, tanks or manifold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7/00Constructional details common to different types of electric apparatus
    • H05K7/20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 H05K7/2039Modifications to facilitate cooling, ventilating, or heat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heat transfer by conduction from the heat generating element to a dissipating body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Electrical Apparatus (AREA)
  • Cooling Or The Like Of Semiconductors Or Solid State Devices (AREA)
  • Cash Registers Or Receiving Machi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处理终端,其能够以简单的构成进行散热。该处理终端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吸气口、排气口、发热体、热管道及散热板。第一壳体载置于载置面上。第二壳体,相对所述载置面倾斜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上部。吸气口,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的下端侧。排气口,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的上端侧。发热体,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内。热管道,一端与所述发热体接触,配置于所述第二壳体内。散热板,与所述热管道的另一端接触,且与所述排气口邻接地配置于所述第二壳体内。

Description

处理终端
本申请主张申请日为2018年07月04日、申请号为JP2018-127805的日本申请为优先权,并引用上述申请的内容,通过引用将公开内容全部结合于此。
技术领域
本发明的实施例涉及一种处理终端。
背景技术
目前,作为在店铺等中进行结算处理的装置,公知的有在第一壳体的上部,设置有相对装置的载置面倾斜的第二壳体的处理终端。这种处理终端,在第二壳体内的基板上设置控制部等的发热体后,因为第二壳体内的温度上升,所以要求散热的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要解决的课题是提供能够以简单的构成散热的处理终端。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处理终端,包括第一壳体、第二壳体、吸气口、排气口、发热体、热管道及散热板。第一壳体,载置于载置面上。第二壳体,相对所述载置面倾斜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上部。吸气口,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的下端侧。排气口,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的上端侧。发热体,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内。热管道,一端与所述发热体接触,配置于所述第二壳体内。散热板,与所述热管道的另一端接触,且与所述排气口邻接地配置于所述第二壳体内。
根据这样的构成,处理终端能够以简单的构成进行散热。
对于处理终端,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热管道,从所述发热体在所述第二壳体的宽度方向上延伸到一端侧,而且在所述第二壳体的宽度方向上从一端侧沿着所述第二壳体的倾斜方向朝向所述第二壳体的上端延伸。
根据这样的构成,提高部件的配置的自由度,能够确保第二壳体内的流动通路截面积,极力防止对热管道从发热体向排气口的空气的流动的阻碍。
对于处理终端,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排气口配置于所述第二壳体的侧壁的上端。
根据这样的构成,产生从吸气口沿第二壳体倾斜方向上升,然后向排气口流动的空气。
对于处理终端,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板包括构成沿所述第二壳体的倾斜方向的流动通路的多个散热片。
根据这样的构成,不阻碍从吸气口向排气口的流动的空气的流动,而能够更高效地散热。
对于处理终端,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第二壳体包括配置于上面侧的显示部、收容于内部的基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基板上的控制部,所述控制部是所述发热体。
根据这样的构成,因为能够生成自流对流,而使显示部的背面侧的冷却、或发热体之外的电路元件等的发热部件的冷却能够有效地进行。
对于处理终端,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热管道包括设置于一端的,与所述发热体接触的进热部,设置于另一端的,与所述散热板接触的散热部,及设置于所述进热部及所述散热部之间的隔热部。
根据这样的构成,通过重复热管道内部封入的液体在进热部变为蒸气,然后,在散热部变为液体的循环而冷却发热体。
对于处理终端,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热管道将所述进热部及所述散热部间的所述隔热部,在第二壳体的宽度方向上向一个方向错开构成。
根据这样的构成,提高部件的配置的自由度,能够确保第二壳体内的流动通路截面积,极力防止对热管道从发热体向排气口的空气的流动的阻碍。
对于处理终端,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热管道构成为在规定的范围内延伸设置的薄板状。
根据这样的构成,能够在第二壳体的厚度方向上降低必要的设置空间,所以能够确保其他部件的设置空间的同时,极力防止对第二壳体内生成的空气的流动的障碍。
对于处理终端,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散热板包括一个方向上较长的矩形板状的基部,其长边方向沿第二壳体的宽度方向配置。
根据这样的构成,处于关闭位置并倾斜的第二壳体的倾斜方向上,构成多个空气流动的流动通路,发热体在通过由第二壳体产生的由自然对流引起流动的空气而被直接地冷却的基础上,通过该流动的空气散热板被冷却而被间接地冷却。
对于处理终端,在一种可能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热管道及所述散热板,配置在从所述第二壳体内的所述吸气口到所述排气口的空气流动通路上。
根据这样的构成,第二壳体能够防止对在内部产生的空气的流动的阻碍,使效率更好地散热成为可能。
附图说明
下面,参照附图对实施例所涉及的服务器装置及程序进行说明。当结合附图考虑时,通过参照下面的详细描述,能够更完整更好地理解本发明以及容易得知其中许多伴随的优点,但此处所说明的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其中:
图1是实施例的处理终端的构成,表示第二壳体覆盖第一壳体的关闭状态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2是同一处理终端的构成,表示同一第二壳体相对同一第一壳体直立设置的打开状态的一例的立体图;
图3是表示同一处理终端的构成的框图;
图4是表示同一处理终端的背面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5是表示同一处理终端的底面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6是表示同一处理终端的构成的截面图;
图7是表示同一处理装置的第一壳体的构成的立体图;
图8是表示同一处理终端的第二壳体的构成的立体图;以及
图9是同一处理终端的构成,表示卸下显示部的状态的立体图。
附图标记说明
1处理终端 10壳体
11打印机 12显示部
13操作部 14卡读写器
15 I/O(Input/Output)端口 16开闭传感器
17第一基板 18第二基板
19锁机构 20热交换部件
21第一壳体 21a足
21b辅助足 22第二壳体
22a开口 22b螺丝(弹簧)
22c盖子 22d安装部
22e吸气口 22f排气口
23铰链部 31纸张收容部
32打印头 33压纸卷筒
34驱动机构 35排纸口
41基板 42电路元件
42A发热体 51处理器
52 ROM 53 RAM
54交换部件(SSD) 55系统传输线路
61接合部 62被接合部
63操作体 71热管道
71a进热部 71b散热部
71c隔热部 72散热板
72a基部 72b散热片(fin)
100端子 200周边机器
具体实施方式
使用图1至图9说明一实施例中涉及的处理终端1。
图1及图2,是表示本实施例的处理终端1的构成的立体图,图1表示第二壳体22覆盖第一壳体21的状态,图2表示第二壳体22相对第一壳体21直立设置的状态。图3是表示处理终端1的构成的框图。图4及图5是分别表示从背面侧及底面侧观察的处理终端1的构成的立体图。图6是表示处理终端1的构成的截面图。图7是表示从上面侧观察的第一壳体21的构成的立体图。图8是表示第二壳体22的构成的立体图。图9是处理终端1的构成的立体图,表示从第二壳体22卸下显示部12的状态。
此外,在本实施例中,将铰链部23侧作为背面侧,将与铰链部23侧相对的一侧作为正面侧,规定前后方向进行说明。
如图1至图9所示,处理终端1包括壳体10、打印机11、显示部12、操作部13、卡读写器14、I/O(Input/Output)端口15、开闭传感器16、第一基板17、第二基板18、锁机构19及热交接部件20。处理终端1是例如,设置于店铺中,进行购买信息的输入或通信、票据发放、或信用卡等的信息的读取等的结算处理的POS终端。
如图1及图2所示,壳体10包括载置于配置处理终端1的器具等的载置面上的第一壳体21、相对第一壳体21可转动的第二壳体22、及将第一壳体及第二壳体可转动地连接的铰链部23。壳体10构成为在第二壳体22覆盖第一壳体21的状态下,上面从铰链部23侧朝向与铰链部23相对的一侧向下方倾斜的大致矩形箱状。
如图1至图4所示,第一壳体21构成为上面从背面侧向正面侧倾斜,且上面开口的矩形箱状。第一壳体21,收容或保持打印机11的构成的一部分、I/O端口15、开闭传感器16及第一基板17等。如图2所示,第一壳体21,在上面具有收容打印机11中使用的卷纸的凹陷的纸张收容部31。这种第一壳体21,例如,通过在框架上固定构成外壁的多个装饰板而构成。例如,在框架上将装饰板的一部分可装卸地固定。
另外,第一壳体21,如图1、图2、图4及图5所示,例如,在下面,包括多个的足21a及多个辅助足21b。在本实施例中,第一壳体21,具有4个足21a及2个辅助足21b。
足21a由摩擦系数大的树脂材料,例如橡胶形成,通过与载置面对接,抑制在第一壳体21上施加外力时第一壳体21沿载置面移动。足21a,在第一壳体21的下面的正面侧配置2个,背面侧配置2个。
辅助足21b是在第一壳体21上一体设置的突起。辅助足21b分别配置在为第一壳体21的下面的、第一壳体21的正面侧的足21a和背面侧的足21a之间。
如图1、图6及图9所示,第二壳体22收容和保持打印机11的构成的一部分、显示部12、操作部13、卡读写器14、第二基板18及热交换部件20等。第二壳体22,构成为矩形板状,内部具有收容第二基板18及热交换部件20的空间。第二壳体22是覆盖第一壳体21的上面的罩。
第二壳体22相对第一壳体21,可在规定的角度范围内以铰链部23为转动中心转动。具体的,第二壳体22,通过使用者的操作,在关闭位置和打开位置之间进行以铰链部23为中心转动的圆周运动。
这里,所谓的关闭位置是第二壳体22的与第一壳体21对向的面的一部分与第一壳体21的上面对接的位置。另外,处于关闭位置的第二壳体22,相对第一壳体21的载置面倾斜,然后,铰链部23侧比正面侧位于更上方。另外,所谓打开位置,是第二壳体22的延伸设置方向相对第一壳体21的载置面正交的位置或从该正交位置在离开第一壳体21的方向上稍微转动的位置。
即,第二壳体22被构成为在关闭位置与第一壳体21的上面对接,然后,在打开位置和第一壳体21的背面的一部分对接的形状,在这些关闭位置及打开位置之间,能够相对第一壳体21以铰链部23为中心轴往复转动,同时控制超过关闭位置及打开位置的移动。
此外,如果第二壳体22的打开位置是第一壳体21的上面所设置的纸张收容部31露出并能供给卷纸,然后,第二壳体22通过自重不移动的位置,则可适当设定。
作为具体例,第二壳体22,通过在上面配置显示部12及操作部13,构成用户可操作的显示单元。如图2所示,第二壳体22,在与第一壳体21相对的面上,具有开口22a及通过螺丝22b在开口22a上可装卸的盖子22c。此外,如图8所示,第二壳体22,在与内部的开口22a相对的一侧设置安装部22d。而且,如图9所示,第2壳体22,在与内部的显示部12相对的一侧设置热交换部件20。
如图1、图2及图4所示,第二壳体22具有设置于侧壁的正面侧的吸气口22e及设置于侧壁的背面侧的排气口22f。
如图2及图8所示,开口22a的开口面积设置为第二基板18上设置的可交换的交换部件54可移动的大小。开口22a,配置于第二壳体22的第一壳体21侧的外面部的铰链部23侧。这里,所谓第二壳体22的第一壳体21侧的外面部,是当第二壳体22处于关闭位置时第二壳体22的与第一壳体21相对的部位。此外,在第二壳体22的开口22a的周围,设置有螺丝22b拧合的螺丝孔。
如图2及图8所示,盖子22c覆盖开口22a。此外,盖子22c也可以具有用于通风的孔。盖子22c,例如,通过使螺丝22b拧合于螺丝孔而被安装于开口22a上。
如图8所示,安装部22d配置于为第二壳体22的内部的,与开口22a相对的位置。具体的,安装部22d通过可装卸交换部件54的、与开口22a相对的第二基板18的一部分构成。作为具体例子,安装部22d,通过连接设置于第二基板18上的交换部件54的附件、或拧合插过交换部件54的螺丝的螺丝孔构成。
如图1及图4所示,在第二壳体22与第一壳体21对接的关闭位置上,在第二壳体22的下端侧的侧壁上设置吸气口22e。即,在第二壳体22处于覆盖第一壳体21的姿势时,在比排气口22f更下方配置吸气口22e。作为具体的例子,吸气口22e在位于左右方向的两侧壁的第二壳体22的正面侧的端部上被成对设置。
吸气口22e是吸入空气的开口,是可防止异物等的侵入的形状。此外,吸气口22e的数量或形状,可适宜的设定。
如图1及图4所示,在第二壳体22与第一壳体21对接的关闭位置上,排气口22f被设置于第二壳体22的上端侧。作为具体例子,在为第二壳体22的铰链部23侧的端部的上端侧的侧壁、即背壁的中央侧上设置一个排气口22f。如图4及图6所示,排气口22f,具有可防止异物等的侵入的开口形状。例如,排气口22f的总开口面积,设定为大于等于吸气口22e的总开口面积。
这样的第二壳体22例如通过在框架上固定构成为外壁的多个装饰板而构成。例如,装饰板的至少一部分,可装卸地固定于框架。此外,盖子22c,构成第二壳体22的与第一壳体21相对的面的装饰板的一部分。
如图2及图4所示,铰链部23相对于第一壳体21可转动地支撑第二壳体22。此外,铰链部23,制动第二壳体22的转动,且从关闭位置向打开位置施力。
如图1、图2、图6及图8所示,打印机11,包括纸张收容部31、打印头32、压纸卷筒33、驱动机构34及排纸口35。打印机11,将卷纸通过压纸卷筒33供给打印头32,使用打印头32在卷纸上打字。例如,卷纸是通过在由加热而显色的一方向上卷绕长带状的热敏纸而构成。
如图1、图2、图6及图8所示,纸张收容部31,设置于第一壳体21的上部。纸张收容部31,通过第一壳体21的上部半圆柱状地凹陷而构成,卷纸的轴心可在与壳体10的前后方向及重力方向正交的方向上收纳,以使卷纸的传送方向是从壳体10的为铰链部23侧的背面侧到为与铰链部23相对侧的正面侧。
打印头32是热敏打印头。如图2及图7所示,打印头32,在供给纸时卷纸的输送方向,即相对从壳体10的背面侧朝向正面侧的方向正交的宽度方向上,构成为可部分地发热。打印头32配置于为第一壳体21的上部的,比纸张收容部31更正面侧。
压纸卷筒33是所谓的压纸辊。如图2及图8所示,压纸卷筒33,设置于第二壳体22的、与设置于第一壳体21的打印头32相对的位置。压纸卷筒33,与打印头32之间夹入热敏纸的同时,通过由驱动机构34转动驱动,而将热敏纸沿输送方向输送。
驱动机构34例如由电动机或齿轮等构成,使压纸卷筒33围绕轴转动。
如图1及图2所示,排纸口35设置于壳体10的正面、且与第一壳体21及第2壳体22相对的部位,是排出卷纸的开口。排纸口35,例如,包含设置于第一壳体21上的、切断卷纸的切纸刀等。
如图3所示,第一基板17,与打印头32及驱动机构34电连接,具有控制打印头32及驱动机构34的动作的控制器。第一基板17,通过电缆等与第二基板18电连接。
显示部12例如包含液晶显示器及保护液晶显示器的表面的玻璃。如图1及图6所示,显示部12,通过在构成壳体10的上面的第二壳体22的外面的大致整个面被配置,构成第二壳体22的上壁。显示部12,构成为可显示信息。显示部12,显示信息的状态为ON。此外,显示部12,不显示信息的状态为OFF。
操作部13是输入用于操作处理终端1的键信号的输入部。操作部13,例如是触摸面板。如图1及图6所示,操作部13,例如,配置于显示部12的液晶显示器及玻璃之间,或者,与玻璃设置成一体。此外,操作部13,与显示部12配置在相同范围,或者,配置在比显示部12更广的范围。操作部13,识别触摸操作,发送触摸操作产生的输入信息到第二基板。此外,操作部13,也可以除触摸面板之外,具有按键等的硬件键。操作部13,将使发送输入信息到第二基板18的、有效操作部13的功能的状态作为ON。此外,操作部13,将使通过操作部13的操作不产生输入信息,或停止将输入信息向第二基板18发送的、停止操作部13的功能的状态作为OFF。
如图1所示,卡读写器14,设置于第二壳体22的一个侧面上。卡读写器14,构成为可读取记录于卡中的信息,及向卡写入信息。这里所谓卡,例如,是信用卡或预付费卡等的结算卡。
如图3及图4所示,I/O端口15,例如,是设置于I/O基板上的USB等的连接器。I/O端口15,与连接周边机器200等的电缆的端子100连接。
开闭传感器16检测处理终端1的关闭状态及打开状态。例如,如图2、图7及图8所示,开闭传感器16,配置于第一壳体21的打印头32的附近。开闭传感器16,当打印头32与压纸卷筒33接触时,通过操作设置于压纸卷筒33或压纸卷筒33的周围的开闭传感器16的部件而被操作。开闭传感器16,将被操作的信息作为信号发送到第一基板17或第二基板18。
这里,所谓处理终端1的关闭状态,意味着相对第一壳体21的第二壳体22的位置处于关闭位置,然后,通过锁机构19在第一壳体21上固定第二壳体22的状态。此外,所谓处理终端1的打开状态,意味着通过锁机构19解除相对第一壳体21的第二壳体22的固定,然后,第二壳体22处于相对于第一壳体21稍微间隔开的位置到打开位置之间的任意的位置的状态。换句话说,所谓处理终端1的打开状态,意味着用户能够使第二壳体22朝向关闭位置转动的状态。
作为具体例子,开闭传感器16,将处理终端1处于关闭状态时作为ON,向第一基板17及第二基板18发送信号。
此外,开闭传感器16将处理终端1处于打开状态时作为OFF,停止向第一基板17及第二基板18发送信号。
第一基板17固定于第一壳体21内。例如,第一基板17,与I/O端口5连接。第一基板17,安装有电路元件。
如图3及图6所示,第二基板18,包括基板41及安装于基板41上的多个电路元件42。
基板41构成为平板状。基板41,例如,沿第二壳体22的表面方向,收容于第二壳体22内。基板41,与开口22a相对的部位构成为安装部22d。
多个电路元件42包含例如处理器51、ROM52、RAM53及SSD54。电路元件42的一部分,例如,在基板41上可装卸的构成。例如,在基板41上可装卸的电路元件42,即作为交换部件54,举例有SSD54。为在基板41上可装卸的电路元件42的SSD54,例如,搭载于基板41的安装部22d。此外,多个电路元件42中,发热量比较高的电路元件42,配置于基板41的显示部12侧。下面,将多个电路元件42中发热量高的电路元件42称为发热体42A。发热体42A,设置于基板41的显示部12侧。作为具体的例子,发热体42A,设置于基板41的显示部12侧,且中央侧。
如图3所示,处理器51通过系统输送线路55与具有ROM52、RAM53、SSD54、显示部12、操作部13、I/O端口15、开闭传感器16及第一基板17的控制器连接。系统输送线路55,包含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及控制信号线等。
处理器51是控制部,该控制部基于存储于ROM52及RAM53中的操作系统、中间件及应用程序,控制应实现作为处理终端1的各种的功能的各部。这种处理器51,是比其他的电路元件42发热量高的发热体42A。
如图2、图5及图7所示,锁机构19,包括设置于第一壳体21上的接合部61、设置于第二壳体22上的被接合部62、及设置于第一壳体21的外表面,操作接合部61的操作体63。
锁机构19当第二壳体22向关闭位置移动时,接合部61及被接合部62接合,将第二壳体22固定于第一壳体21上。此外,锁机构19,通过操作操作体63能够解除接合部61及被接合部62的接合,将第二壳体22从关闭位置向打开位置转动。操作体63,是例如与接合部61机械地连接,当被压下操作时,从接合部61与被接合部62接合的状态向解除接合的状态操作的扣。
如图9所示,热交换部件20,包括热管道71及散热板72。热交换部件20,配置在从第二壳体22内的吸气口22e到排气口22f的空气流动通路上。
如图9所示,热管道71,一端接触发热体42A,另一端与散热板72接触。作为具体例子,热管道71,包含设置于一端的,与发热体42A接触的进热部71a,设置于另一端的,与散热板72接触的散热部71b,及设置于进热部71a及散热部71b之间的隔热部71c。根据这样构成的热管道,热从进热部进入管道,经过隔热部在散热部得到冷却。
热管道71内部液体以从大气压减压状态被封入。热管道71内的液体,从与进热部71a接触的作为热源的发热体42A进热后变为蒸气,通过压力差移动到温度低的散热部71b侧。另外,在热管道71内生成的蒸气,通过从散热部71b散热,成为液体,通过热管道71内设置的管芯(wick)产生的毛细管现象而返回进热部71a。由此,热管道71,通过重复内部封入的液体在进热部71a变为蒸气,然后,在散热部71b变为液体的循环而冷却发热体42A。
如图9所示,例如,热管道71,构成为在规定的范围内延伸设置的薄板状,换句话说构成为扁平状。这样的构成,能够在第二壳体的厚度方向上降低必要的设置空间,极力防止对第二壳体内生成的空气的流动的障碍。
作为具体例子,热管道71,固定于基板41上。如图9所示,热管道71,从发热体42A向基板41的宽度方向的一侧方向延伸,同时在第二壳体22关闭位置的姿势下,从基板41的一侧朝向上端侧延伸,然后,从基板41的上端侧朝向另一侧并与排气口22f邻接延伸。根据这样的构成,提高部件的配置的自由度,能够确保第二壳体内的流动通路截面积,极力防止对热管道从发热体向排气口的空气的流动的阻碍。
换句话说,如图9所示,热管道71的进热部71a,与设置于基板41的中央的处理器51对接。另外,热管道71的隔热部71c,从处理器51,在第二壳体22的宽度方向向一端侧延伸,同时沿着从第二壳体的宽度方向的一端侧向第二壳体22的倾斜方向在第二壳体22的前后方向上朝向后方延伸。另外,热管道71的散热部71b从第二壳体22的后端侧在第二壳体22的宽度方向上向另一端侧延伸。
进热部71a例如形成为发热体42A的一部分可接触整体范围的长度及宽度。散热部71b例如形成为在散热板72的一部分可接触整体的范围的长度及宽度。此外,进热部71a及散热部71b的尺寸形状,能够适宜地设定。
散热板72是散热片。散热板72包括在一个方向上较长的矩形板状的基部72a、及基部72a的主面上设置的多个散热片72b。散热板72与第二壳体22内的排气口22f邻接配置。散热板72长边方向沿第二壳体22的宽度方向配置。根据这样的构成,处于关闭位置并倾斜的第二壳体的倾斜方向上,构成多个空气流动的流动通路,发热体在通过由第二壳体产生的由自然对流引起流动的空气而被直接地冷却的基础上,通过该流动的空气散热板被冷却而被间接地冷却。
基部72a与热管道71的散热部71b接触配置。多个散热片72b,在相邻的散热片72b之间,在第二壳体22的前后方向,换句话说,处于关闭位置并倾斜的第二壳体22的倾斜方向上,构成多个空气流动的流动通路。这样的散热片72b,如图9所示,形成为矩形平板状,以主面方向沿着第二壳体22的前后方向的姿势,在基部72a的长边方向上等间隔地配置多个。此外,散热片72b也可以在处于关闭位置的倾斜的第二壳体22的倾斜方向上构成空气的流动通路,例如,也可以不构成为矩形平板状,而是柱(pin)状。
根据这样的构成的处理终端1,当第二壳体22处于关闭位置时,设置有吸气口22e的前方侧,比设置有排气口22f的后方侧位于更下方。这样,吸气口22e比排气口22f位于更下方。因此,当第二壳体22内的各电路元件42等的发热部件发热时,被加热的第二壳体22内的空气,从排气口22f向第二壳体22外排气,然后,外部气体从吸气口22e被吸入。
即,在处理终端1使用时,因为第二壳体22倾斜,由于在第二壳体22内,配置于内部的电路元件42等发热,产生从吸气口22e在第二壳体22的基板41及显示部12之间沿倾斜方向上升,然后向排气口22f流动的空气流。换句话说,通过第二壳体22倾斜,然后,在下方配置吸气口22e,在上方配置排气口22f,而在第二壳体22内,产生从吸气口22e经过内部从排气口22f排出的自然对流。
另外,处理终端1在发热体42A上接触热管道71的进热部71a,然后,在热管道71的散热部71b接触散热板71b,同时,散热板72与排气口22f邻接配置。因此,发热体42A及散热板72被配置于第二壳体22内的由自然对流引起流动的空气的流动通路上。由此,发热体42A,在通过由第二壳体22产生的由自然对流引起流动的空气而被直接地冷却的基础上,通过该流动的空气散热板72被冷却而被间接地冷却。
根据这样,处理终端1不使用风扇等的其他部件,而使第二壳体22内的空间及发热体42A得到有效的冷却成为可能,所以能够以简单的构成实现第二壳体22内的散热。
特别地,第二壳体22覆盖第一壳体21的上部,同时相对第一壳体21通过铰链部23能够转动的构成,因此要求与第一壳体21相比厚度要薄。第二壳体22,因为不需要风扇等的其他部件,能够维持轻薄、小型化。
而且,因为能够防止部件件数的增加,第二壳体22能够提高电路元件42等的各电气制品等的配置的自由度的同时,降低制造成本。此外,使用风扇散热的构成,有导致由风扇向内部吸入灰尘的可能,另外,有由风扇驱动导致的噪音的发生及消耗电力的增加等的可能。但是,根据不使用风扇的使用第二壳体22的处理终端1,能够防止内部侵入灰尘的同时,抑制噪音的发生,然后,抑制消耗电力。
另外,第二壳体22因为是在上面设置显示部12的构成,所以在第二壳体22内热容易聚集,但是因为能够生成自流对流,而使显示部12的背面侧的冷却、或发热体42A之外的电路元件42等的发热部件的冷却能够有效地进行。
另外,热管道71构成为扁平状,能够在第二壳体22的厚度方向上降低必要的设置空间,所以能够确保其他部件的设置空间的同时,极力防止对第二壳体22内生成的空气的流动的障碍。
另外,热管道71从发热体42A在基板41的宽度方向上向一侧延伸,然后,沿关闭状态的第二壳体22的倾斜方向向上方延伸,进一步在基板41的上端侧在宽度方向上向另外一侧延伸。即,热管道71,将进热部71a及散热部71b间的隔热部71c,在基板41的宽度方向上向一个方向错开构成。
因此,可以防止在第二壳体22的倾斜方向上在热管道71的进热部71a和散热部71b之间的空间配置热管道71的隔热部71c,因此在进热部71a及散热部71b之间,能够配置其他的电路元件42等的部件,提高部件的配置的自由度。在此基础上,第二壳体22,能够确保第二壳体22内的流动通路截面积,极力防止对热管道71从发热体42A向排气口22f的空气的流动的阻碍。这样,第二壳体22,能够防止对在内部产生的空气的流动的阻碍,使效率更好地散热成为可能。
另外,散热板72是为了沿第二壳体22的倾斜方向构成空气流动的流动通路,而将多个散热片72b在第二壳体22的宽度方向上等间隔地配置的构成。因此,不阻碍从吸气口22e向排气口22f的流动的空气的流动,散热板72,通过多个散热片72b可以进行有效的热交换。因此,第二壳体22,通过使用散热板72,而能够更高效地散热。
如上所述,根据本实施例所涉及的处理终端1,能够以简单的构成进行散热。
此外,本实施例并不仅限定于上述的例子。例如,在上述的例子中,说明了热管道71的隔热部71c在基板41的宽度方向上向一侧错开的构成但并不仅限于此,也可以是在第二壳体22倾斜的姿势下,沿基板41的倾斜方向,由发热体42A向上方延伸形状。即使是这种情况,热管道71,通过为扁平状,能够极力防止对第二壳体22内的空气的流动的阻碍。
另外,在上述的例子中,对于吸气口22e在第二壳体22的左右方向上位置的两侧壁上成对设置的构成进行了说明但并不仅限于此,也可以是在第二壳体22的前方,即在正面侧的侧壁上设置一个的构成。
此外,在上述的例子中,对发热体42A为处理器51的构成进行了说明但并不仅限于此,可以是其他的电路元件42,另外,也可以为不搭载于基板41上的、其他的电气制品。此外,说明了发热体42A配置于基板41的中央的构成,但并不仅限于此,可以配置于基板41的一端侧,此外,也可以配置在宽度方向的一侧。
根据上述的至少一个实施例的处理终端1,能够以简单的构成进行散热。
虽然对本发明的几个实施例进行了说明,但是这些实施例是作为例子提出的,并不意图限定发明的范围。上述新颖的实施例可以用其他的各种形式来实施,在不脱离发明要旨的范围内可以进行各种省略、替换、变更。此外,上述实施例及其变形均被包含在发明的范围或要旨中,而且,包含在权利要求的范围所记载的发明和其均等的范围内。

Claims (10)

1.一种处理终端,其特征在于,包括:
第一壳体,载置于载置面上;
第二壳体,相对于所述载置面倾斜地设置于所述第一壳体的上部;
吸气口,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的下端侧;
排气口,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的上端侧;
发热体,设置于所述第二壳体内;
热管道,一端与所述发热体接触,配置于所述第二壳体内;以及
散热板,与所述热管道的另一端接触,且与所述排气口邻接地配置于所述第二壳体内。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终端,其中,
所述热管道从所述发热体在所述第二壳体的宽度方向上延伸到一端侧,而且在所述第二壳体的宽度方向上从一端侧沿着所述第二壳体的倾斜方向朝向所述第二壳体的上端延伸。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终端,其中,
所述排气口配置于所述第二壳体的侧壁的上端。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处理终端,其中,
所述散热板包括构成沿所述第二壳体的倾斜方向的流动通路的多个散热片。
5.根据权利要求1至4中任一项所述的处理终端,其中,
所述第二壳体包括配置于上面侧的显示部、收容于内部的基板、以及设置于所述基板上的控制部,
所述控制部是所述发热体。
6.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处理终端,其中,
所述热管道包括设置于一端的、与所述发热体接触的进热部,设置于另一端的、与所述散热板接触的散热部,及设置于所述进热部及所述散热部之间的隔热部。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处理终端,其中,
所述热管道将所述进热部及所述散热部间的所述隔热部,在第二壳体的宽度方向上向一个方向错开构成。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处理终端,其中,
所述热管道构成为在规定的范围内延伸设置的薄板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处理终端,其中,
所述散热板,包括一个方向上较长的矩形板状的基部,其长边方向沿第二壳体的宽度方向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9中任一项所述的处理终端,其中,
所述热管道及所述散热板,配置在从所述第二壳体内的所述吸气口到所述排气口的空气流动通路上。
CN201910502548.9A 2018-07-04 2019-06-11 处理终端 Withdrawn CN110689684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27805A JP2020009024A (ja) 2018-07-04 2018-07-04 処理端末
JP2018-127805 2018-07-04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89684A true CN110689684A (zh) 2020-01-14

Family

ID=691075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502548.9A Withdrawn CN110689684A (zh) 2018-07-04 2019-06-11 处理终端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2) JP2020009024A (zh)
CN (1) CN110689684A (zh)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73922A (en) * 1998-04-30 1999-10-26 Ncr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securing a heat dissipating cover to a thermally conductive housing associated with a retail terminal
CN101241614A (zh) * 2007-01-30 2008-08-13 集成彩票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彩票终端
CN101522013A (zh) * 2008-02-28 2009-09-02 株式会社东芝 电子装置,环路热导管以及冷却装置
CN202998757U (zh) * 2012-11-15 2013-06-12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04238597A (zh) * 2013-06-07 2014-12-24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3067399B2 (ja) * 1992-07-03 2000-07-17 株式会社日立製作所 半導体冷却装置
CN1153728C (zh) * 1998-12-25 2004-06-16 三菱电机株式会社 电梯控制装置
JP2007073579A (ja) * 2005-09-05 2007-03-22 Toshiba Corp 電子機器の冷却装置
JP2008186261A (ja) * 2007-01-30 2008-08-14 Fujitsu Ltd マザーボード,情報処理装置,設定方法,設定プログラムおよび同プログラムを記録したコンピュータ読取可能な記録媒体
KR101672738B1 (ko) 2010-08-31 2016-11-07 삼성전자 주식회사 쿨링 구조를 가지는 전자기기
WO2014002263A1 (ja) * 2012-06-29 2014-01-03 東芝三菱電機産業システム株式会社 電力変換装置
JP5492317B2 (ja) * 2013-02-05 2014-05-14 株式会社東芝 電子機器
JP5606643B1 (ja) * 2013-06-26 2014-10-15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分離型決済端末機、決済端末装置及び据置装置
TWI512444B (zh) * 2014-03-27 2015-12-11 Quanta Comp Inc 具熱阻絕效果的電子裝置
JP2016071694A (ja) 2014-09-30 2016-05-09 株式会社フジクラ データセンタ
JP6403259B2 (ja) * 2014-11-04 2018-10-10 シャープ株式会社 Pos端末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973922A (en) * 1998-04-30 1999-10-26 Ncr Corporation Apparatus and method of securing a heat dissipating cover to a thermally conductive housing associated with a retail terminal
CN101241614A (zh) * 2007-01-30 2008-08-13 集成彩票系统股份有限公司 彩票终端
CN101522013A (zh) * 2008-02-28 2009-09-02 株式会社东芝 电子装置,环路热导管以及冷却装置
CN202998757U (zh) * 2012-11-15 2013-06-12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CN104238597A (zh) * 2013-06-07 2014-12-24 东芝泰格有限公司 电子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2023024469A (ja) 2023-02-16
JP2020009024A (ja) 2020-01-16
JP7408758B2 (ja) 2024-01-0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4675666B2 (ja) 電子機器
US7649736B2 (en) Electronic device
JP3634825B2 (ja) 電子機器
EP1122631A2 (en) Electronic equipment and television game machine having heat radiation structure
TWI221213B (en) Electronic apparatus having a heat conducting sheet that promote heat radiation from a memory module
US20110128703A1 (en) Electronic device
US20050217828A1 (en) Pump, cooler, and electronic device
JP2007050626A (ja) 画像形成装置
JP2011077387A (ja) 電子機器
JP5531400B2 (ja) 冷却ユニット、冷却システム及び電子機器
CN110689684A (zh) 处理终端
JP2011250983A (ja) 遊技機
KR100653063B1 (ko) 카드식 전자부품용 방열부재 및 이를 포함한디스플레이장치
JP2007149855A (ja) 電子機器
CN210072822U (zh) 处理终端
JP2011119564A (ja) データ記憶装置、および、それを備えた印刷装置
US20050239316A1 (en) Connector mounting structure, substrate, and electronic device
JP4330702B2 (ja) 冷却装置及び冷却装置を内蔵した電子機器
JP2000075960A (ja) 電子機器システムおよび電子機器の機能を拡張するための拡張装置
JP2001332881A (ja) 電子機器
JP7154820B2 (ja) 電子機器
JP5197725B2 (ja) 電子機器
JP4837131B2 (ja) 電子機器
JP5543848B2 (ja) 遊技機
JP6370212B2 (ja) カードリーダ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200114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