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65303A - 烟气除尘装置及其除尘方法 - Google Patents

烟气除尘装置及其除尘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65303A
CN110665303A CN201911132017.1A CN201911132017A CN110665303A CN 110665303 A CN110665303 A CN 110665303A CN 201911132017 A CN201911132017 A CN 201911132017A CN 110665303 A CN110665303 A CN 1106653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moke
assembly
port
dust removal
flue ga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132017.1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王若瑾
王德武
唐猛
刘燕
张少峰
吴天航
苏杭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Hebei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911132017.1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65303A/zh
Publication of CN1106653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6530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46/00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 B01D46/0039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with flow guiding by feed or discharge devices
    • B01D46/0041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with flow guiding by feed or discharge devices for feed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46/00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 B01D46/0027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with additional separating or treating functions
    • B01D46/0036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with additional separating or treating functions by adsorption or absorptio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46/00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 B01D46/30Particle separators, e.g. dust precipitators, using loose filtering material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46/00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 B01D46/30Particle separators, e.g. dust precipitators, using loose filtering material
    • B01D46/32Particle separators, e.g. dust precipitators, using loose filtering material the material moving during filte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46/00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 B01D46/30Particle separators, e.g. dust precipitators, using loose filtering material
    • B01D46/32Particle separators, e.g. dust precipitators, using loose filtering material the material moving during filtering
    • B01D46/38Particle separators, e.g. dust precipitators, using loose filtering material the material moving during filtering as fluidised b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46/00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 B01D46/42Auxiliary equipment or operation thereof
    • B01D46/44Auxiliary equipment or operation thereof controlling filtration
    • B01D46/446Auxiliary equipment or operation thereof controlling filtration by pressure measuring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46/00Filters or filtering processes specially modified for separating dispersed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 B01D46/66Regeneration of the filtering material or filter elements inside the filter
    • B01D46/70Regeneration of the filtering material or filter elements inside the filter by acting counter-currently on the filtering surface, e.g. by flushing on the non-cake side of the filt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0/00Combinations of methods or devices for separating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 B01D50/10Combinations of devices covered by groups B01D45/00, B01D46/00 and B01D47/00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1PHYSICAL OR CHEMICAL PROCESSES OR APPARATUS IN GENERAL
    • B01DSEPARATION
    • B01D50/00Combinations of methods or devices for separating particles from gases or vapours
    • B01D50/60Combinations of devices covered by groups B01D46/00 and B01D47/00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Filtering Of Dispersed Particles In Gas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烟气除尘装置及其除尘方法,涉及烟气过滤的技术领域,包括过滤组件和换向组件;换向组件和过滤组件串联于进烟管和排烟管之间,过滤组件内设置有过滤腔室,过滤组件上设置有与过滤腔室连通的第一连通口及第二连通口;烟气除尘装置具有第一导通状态和第二导通状态,在第一导通状态下,烟气依次通过换向组件、第一连通口、过滤腔室和第二连通口后进入排烟管;在第二导通状态下,烟气依次通过换向组件、第二连通口、过滤腔室和第一连通口后进入排烟管。烟气的正反吹使得过滤组件不易堵塞,过滤组件靠近第一连通口及第二连通口的两侧均能得到高效利用,提高了整体的过滤效能。

Description

烟气除尘装置及其除尘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烟气过滤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烟气除尘装置及其除尘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的发展,包括冶金、钢铁、能源和化学材料等在内的重工业会产生大量的烟气,烟气是气体和烟尘的混合物,烟尘中包含了大量人体可吸入颗粒,如PM2.5,烟气的直接排放会对环境和居民健康造成严重损害。
烟气在排放前多采用过滤装置进行过滤除尘,排烟管与过滤装置连通,烟气过滤后再通过排烟管排放;现有的过滤装置都是单通式,也即烟气在过滤装置内的移动路径是单向的。在过滤过程中,烟尘会大量堆积在过滤装置靠近进烟管的一侧,一方面,使得过滤装置的靠近进烟管的一侧滤芯容易堵塞,降低过滤效果;另一方面,靠近进烟管的一侧滤芯堵塞后会致使整个过滤装置失效,而过滤装置靠近排烟管的一侧滤芯还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没有充分发挥过滤装置整体的过滤效能。
综合以上,现有烟气除尘过滤装置容易堵塞,过滤效能低下。
公开于该背景技术部分的信息仅仅旨在加深对本发明总体背景技术的理解,而不应当被视为承认或以任何形式暗示该信息构成本领域技术人员所公知的现有技术。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烟气除尘装置及其除尘方法,以缓解了现有除尘装置过滤装置容易堵塞、过滤效能低下的技术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在于:
本发明提供的烟气除尘装置,包括过滤组件和换向组件;
所述换向组件和所述过滤组件串联于进烟管和排烟管之间,所述过滤组件内设置有过滤腔室,所述过滤组件上设置有与所述过滤腔室连通的第一连通口及第二连通口;
所述烟气除尘装置具有第一导通状态和第二导通状态,在所述第一导通状态下,烟气依次通过所述换向组件、所述第一连通口、所述过滤腔室和所述第二连通口后进入所述排烟管;
在所述第二导通状态下,烟气依次通过所述换向组件、所述第二连通口、所述过滤腔室和所述第一连通口后进入所述排烟管。
进一步的,所述过滤组件包括固定床体和颗粒床层;
所述固定床体内设置有所述过滤腔室,所述颗粒床层设置于所述过滤腔室内,所述第一连通口和所述第二连通口均设置于所述固定床体上。
进一步的,所述烟气除尘装置还包括烟尘分离组件;
所述烟尘分离组件与所述固定床体循环连通,所述颗粒床层能够在固定床体和所述烟尘分离组件之间循环移动,所述烟尘分离组件上设置有烟尘分离口,所述颗粒床层中的烟尘能够通过所述分离口排出。
进一步的,床层提升组件包括预提升部和分离部;
所述分离部内设置有烟尘分离腔室,所述分离腔室通过回料管与所述过滤腔室连通,回料管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所述分离部上设置有与所述分离腔室连通的所述分离口;
所述预提升部内设置有预提升腔室,所述预提升腔室通过出料管与所述过滤腔室连通,出料管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所述预提升腔室通过提升管与所述分离腔室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出料管上设置有第一支管,所述第一支管用于输出气体将从所述过滤腔室沿所述出料管进入到所述预提升腔室的所述颗粒床层分散;
所述预提升部上设置有与所述预提升腔室连通的第二支管,所述第二支管用于输出气体带动所述预提升腔室内的所述颗粒床层沿所述提升管进入到所述分离腔室。
进一步的,还包括与所述排烟管连通的喷淋除尘组件;
所述喷淋除尘组件内设置有喷淋腔室,所述排烟管排出的烟气进入到所述喷淋腔室内进行喷淋除尘。
进一步的,所述喷淋除尘组件包括喷淋塔和第三控制阀;
所述喷淋塔内设置有所述喷淋腔室,所述第三控制阀用于控制所述喷淋塔内喷淋头的开闭。
进一步的,所述换向组件包括固定阀体和控制阀芯;
所述固定阀体上设置有与所述进烟管连通的第一阀口、与所述第一连通口连通的第二阀口、与所述排烟管连通的第三阀口和与所述第二连通口连通的第四阀口;
所述控制阀芯包括对应于所述第一导通状态的第一控制位置和对应于所述第二导通状态的第二控制位置;
所述控制阀芯处于所述第一控制位置时,所述进烟管依次通过所述第一阀口、所述第二阀口与所述第一连通口连通,所述排烟管依次通过所述第四阀口、所述第三阀口与所述第二连通口连通;
所述控制阀芯处于所述第二控制位置时,所述进烟管依次通过所述第一阀口、所述第四阀口与所述第二连通口连通,所述排烟管依次通过所述第三阀口、所述第二阀口与所述第一连通口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烟气除尘装置还包括压力测量组件和控制组件;
所述压力测量组件包括安装于所述进烟管内的第一压力测量部、安装于所述过滤腔室内的第二压力测量部和安装于所述排烟管内的第三压力测量部;
所述控制组件包括位移控制器,所述位移控制器与所述控制阀芯传动连接,用于带动所述控制阀芯在所述第一控制位置和所述第二控制位置之间往复移动。
本发明提供的一种除尘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正向除尘程序:位移控制器带动控制阀芯移动至第一控制位置,进烟管内的烟气经颗粒床层过滤后从排烟管排出,烟尘堆积在颗粒床层的靠近第一连通口的一侧;
第一判断程序:位移控制器内预设有压力阈值Δp1,读取第一压力测量部测量的压力P1,读取第二压力测量部测量的压力P2,比较P1和P2的差值与Δp1的大小关系;
反向清灰程序:当P1和P2的差值大于Δp1时,位移控制器带动控制阀芯移动至第二控制位置,进烟管内的烟气经颗粒床层过滤并带动堆积在第一连通口处的烟尘进入排烟管;
湿法除尘程序:打开第三控制阀,喷淋头对通过排烟管进入到喷淋塔的烟气进行喷淋除尘;
第二判断程序:位移控制器内预设有压力阈值Δp2,读取第二压力测量部测量的压力P2,读取第三压力测量部测量的压力P3,比较P2和P3的差值与Δp2的大小关系;
烟尘分离程序,当P1和P2的差值大于Δp2时,打开第一控制阀(527)和第二控制阀(528),使得颗粒床层(320)在固定床体(310)、预提升部(510)和分离部(520)之间循环移动,以使颗粒床层(320)中的烟尘通过分离口(521)排出。
结合以上技术方案,本发明达到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发明提供的烟气除尘装置,包括过滤组件和换向组件;换向组件和过滤组件串联于进烟管和排烟管之间,过滤组件内设置有过滤腔室,过滤组件上设置有与过滤腔室连通的第一连通口及第二连通口;烟气除尘装置具有第一导通状态和第二导通状态,在第一导通状态下,烟气依次通过换向组件、第一连通口、过滤腔室和第二连通口后进入排烟管;在第二导通状态下,烟气依次通过换向组件、第二连通口、过滤腔室和第一连通口后进入排烟管。
通过换向组件的换向作用能够改变进烟管与第一连通口及第二连通的连通关系,使得烟气除尘装置具有第一导通状态和第二导通状态,第一连通口既可以作为正向进烟口又可以作为反向排烟口。第一导通状态下,第一连通口作为进烟口,第二连通口作为排烟口,烟尘较多的堆积在过滤组件靠近第一连通口的一侧;第二导通状态下,第二连通口作为进烟口而第一连通口作为排烟口,实现了烟气的反吹,便可将堆积在第一连通口处的烟尘吹入排烟管;烟气的正反吹使得过滤组件不易堵塞,过滤组件靠近第一连通口及第二连通口的两侧均能得到高效利用,提高了整体的过滤效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发明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具体实施方式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的介绍,显而易见的,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方式,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烟气除尘装置中的控制阀芯在第一导通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烟气除尘装置中的控制阀芯在第二导通状态下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烟气除尘装置在另外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烟气除尘装置中的烟尘分离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烟气除尘装置中的烟尘分离组件在其它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烟气除尘装置在另外实施例中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的除尘方法的工艺流程图。
图标:100-进烟管;110-第一连通管;120-第一惯性挡板;200-排烟管;210-第二连通管;220-第二惯性挡板;300-过滤组件;310-固定床体;311-第一连通口;312-第二连通口;320-颗粒床层;400-换向组件;410-固定阀体;411-第一阀口;412-第二阀口;413-第三阀口;414-第四阀口;420-控制阀芯;500-烟尘分离组件;510-预提升部;520-分离部;521-分离口;522-回料管;523-出料管;524-提升管;525-第一支管;526-第二支管;527-第一控制阀;528-第二控制阀;600-喷淋除尘组件;610-喷淋塔;620-第三控制阀;700-压力测量组件;710-第一压力测量部;720-第二压力测量部;730-第三压力测量部;800-控制组件;900-文丘里管;910-回流管;920-排空管;930-第四控制阀。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的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发明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如出现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其所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如出现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如出现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的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如图1和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了一种烟气除尘装置,包括过滤组件300和换向组件400;换向组件400和过滤组件300串联于进烟管100和排烟管200之间,过滤组件300内设置有过滤腔室,过滤组件300上设置有与过滤腔室连通的第一连通口311及第二连通口312;烟气除尘装置具有第一导通状态和第二导通状态,在第一导通状态下,烟气依次通过换向组件400、第一连通口311、过滤腔室和第二连通口312后进入排烟管200;在第二导通状态下,烟气依次通过换向组件400、第二连通口312、过滤腔室和第一连通口311后进入排烟管200。
具体的,过滤组件300可设置为惯性过滤组件、颗粒层过滤组件、滤芯式过滤组件和湿法喷淋过滤组件中的任一种,进烟管100输出的烟气通过第一连通口311或第二连通口312进入到过滤腔室内进行过滤;换向组件400可设置为换向阀或其它能够改变烟气进入到过滤组件300方向的组件,通过换向组件400的换向作用改变了进烟管100进入到过滤组件300内的方向;在第一导通状态下,第一连通口311作为进烟口,第二连通口312作为排烟口;在第二导通状态下,第二连通口312作为进烟口,第一连通口311作为排烟口。
本实施例提供的烟气除尘装置,通过换向组件400的换向作用能够改变进烟管100与第一连通口311及第二连通的连通关系,使得烟气除尘装置具有第一导通状态和第二导通状态,第一连通口311既可以作为正向进烟口又可以作为反向排烟口。第一导通状态下,第一连通口311作为进烟口,第二连通口312作为排烟口,烟尘较多的堆积在过滤组件300靠近第一连通口311的一侧;第二导通状态下,第二连通口312作为进烟口而第一连通口311作为排烟口,实现了烟气的反吹,便可将堆积在第一连通口311处的烟尘吹入排烟管200;烟气的正反吹使得过滤组件300不易堵塞,过滤组件300靠近第一连通口311及第二连通口312的两侧均能得到高效利用,提高了整体的过滤效能。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本实施例提供的烟气除尘装置中的过滤组件300包括固定床体310和颗粒床层320;固定床体310内设置有过滤腔室,颗粒床层320设置于过滤腔室内,第一连通口311和第二连通口312均设置于固定床体310上。
具体的,在本实施例中,较佳的,过滤组件300设置为固定床式的过滤结构,固定床体310可设置为罐体或箱体等容器,过滤腔室设置为固定床体310内的容置腔室,第一连通口311和第二连通口312为设置在固定床体310上且关于竖直平面对称设置的开口;颗粒床层320设置为细密的固体颗粒,通过多个相邻固体颗粒之间的微小间隙的过滤作用以及固体颗粒对烟尘的吸附作用实现对烟气的过滤;固定床颗粒层的过滤结构具有无需耗水、投资较低和耗电量小等优点,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进一步的,烟气除尘装置还包括烟尘分离组件500;烟尘分离组件500与固定床体310循环连通,颗粒床层320能够在固定床体310和烟尘分离组件500之间循环移动,烟尘分离组件500上设置有烟尘分离口521,颗粒床层320中的烟尘能够通过分离口521排出。
具体的,烟尘分离组件500可设置为分离罐或其它气固分离装置,分离口521可设置为在烟尘分离组件500上的开口,颗粒床层320在烟尘分离组件500和固定床体310之间循环移动的过程中,固定床转化为流化床,同时将蓄积在固体颗粒之间的烟尘分离出来;在烟气除尘装置的第二导通状态下,可开启颗粒床层320的分离除尘功能。
进一步的,如图4所示,床层提升组件包括预提升部510和分离部520;分离部520内设置有烟尘分离腔室,分离腔室通过回料管522与过滤腔室连通,回料管522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527门,分离部520上设置有与分离腔室连通的分离口521;预提升部510内设置有预提升腔室,预提升腔室通过出料管523与过滤腔室连通,出料管523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528门,预提升腔室通过提升管524与分离腔室连通。
具体的,预提升部510可设置为预提升罐体,预提升腔室设置为预提升部510内的容置腔室,预提升部510设置在固定床体310的下部,固定床体310通过出料管523与预提升部510连通,在出料管523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528门,第二控制阀528门打开时,颗粒床层320可在重力的作用下从固定床体310内移动至预提升部510内;分离部520设置为分离罐,分离腔室设置为分离罐的容置腔,分离部520设置在固定床体310的上部,分离部520通过提升管524与预提升部510连通,预提升部510内的颗粒床层320可在流体如气体或液体的带动下沿提升管524进入到分离部520内;分离部520通过回料管522与固定床体310连通,回料管522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527,打开第一控制阀527时分离部520内的颗粒床层320可在重力的作用自发进入到固定床体310;第一控制阀527门和第二控制阀528门的结构可设置为相同,例如均设置为插板阀或电控卸料阀等。
进一步的,出料管523上设置有第一支管525,第一支管525用于输出气体将从过滤腔室沿出料管523进入到预提升腔室的颗粒床层320分散;预提升部510上设置有与预提升腔室连通的第二支管526,第二支管526用于输出气体带动预提升腔室内的颗粒床层320沿提升管524进入到分离腔室。
具体的,第一支管525和第二支管526均设置为塑料连通管,第一支管525的一端与出料管523连通,另一端与气源连通,第一支管525用于向出料管523内吹气,使得出料管523内的颗粒床层320分散开来,放置固体颗粒的结块;第二支管526的一端固连在预提升部510上且与预提升腔室连通,另一端与外部气源连通,第二支管526用于向预提升腔室内吹气,气体带动预提升部510内的颗粒床层320沿提升管524进入到分离部520内;分离口521设置在分离部520的顶部,由于烟尘重量较轻,第二支管526输出的气体将堆积在颗粒床层320内的烟尘从分离部520顶部的分离口521吹出,颗粒床层320在重力作用下落入分离部520内。
在烟气除尘装置的第二导通状态下,打开第一控制阀527和第二控制阀528,使得颗粒床层320在固定床体310、预提升部510和分离部520之间循环移动,将堆积在颗粒床层320内的烟尘全部通过分离口521排出,避免了颗粒床层320堵塞,提高了后续的过滤效果。
作为本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如图5所示,分离口521通过连通管与进烟管100连通,使得分离口521排出的烟尘再次通过进烟管100进入到过滤组件300内进行过滤,避免直接从分离口521排放对环境造成污染。
本实施例提供的烟气除尘装置,通过将过滤组件300设置为固定床颗粒层的过滤结构,第一导通状态对烟气进行正向过滤;第二导通状态实现了对堆积在第一连通口311附近的烟尘的反吹,同时,第一控制阀527和第二控制阀528打开,固定床转化为流化床,实现了将颗粒床层320内的烟尘进行分离。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本实施例提供的烟气除尘装置还包括与排烟管200连通的喷淋除尘组件600;喷淋除尘组件600内设置有喷淋腔室,排烟管200排出的烟气进入到喷淋腔室内进行喷淋除尘。
具体的,淋除尘组件可设置为喷淋除尘室或除尘罐,通过对进入到喷淋腔室内的烟尘喷洒水或其它降尘液体对经过颗粒床层320过滤的烟气再次进行湿法除尘;喷淋除尘功能较佳的在除尘装置的第二导通状态下开启。
进一步的,喷淋除尘组件600包括喷淋塔610和第三控制阀620;喷淋塔610内设置有喷淋腔室,第三控制阀620用于控制喷淋塔610内喷淋头的开闭。
具体的,排烟管200通过连通管道与喷淋塔610连通,喷淋塔610内设置有喷淋头和其它完成喷淋所必要的结构,排烟管200排出的烟气进入到喷淋塔610内进行喷淋除尘;第三控制阀620设置为手动球阀或电磁阀,用于灵活地控制喷淋除尘功能的开闭。较佳的,喷淋除尘功能在除尘装置的第二导通状态下开启。
作为本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如图3所示,排烟管200通过连通管与进烟管100连通,经过排烟管200排出的烟气再次进入到进烟管100内进行循环过滤,而不再需要喷淋塔610的湿法除尘,利于节约水源。
本实施例提供的烟气除尘装置,由于排烟管200排出的烟气进入到喷淋塔610内进行湿法除尘,使得对烟气的净化更加彻底。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本实施例提供的烟气除尘装置中的换向组件400包括固定阀体410和控制阀芯420;固定阀体410上设置有与进烟管100连通的第一阀口411、与第一连通口311连通的第二阀口412、与排烟管200连通的第三阀口413和与第二连通口312连通的第四阀口414;控制阀芯420包括对应于第一导通状态的第一控制位置和对应于第二导通状态的第二控制位置;控制阀芯420处于第一控制位置时,进烟管100依次通过第一阀口411、第二阀口412与第一连通口311连通,排烟管200依次通过第四阀口414、第三阀口413与第二连通口312连通;控制阀芯420处于第二控制位置时,进烟管100依次通过第一阀口411、第四阀口414与第二连通口312连通,排烟管200依次通过第三阀口413、第二阀口412与第一连通口311连通。
具体的,固定阀体410和控制阀芯420相配合构成了二位四通换向阀,控制阀芯420的第一控制位置对应除尘装置的第一导通状态,控制阀芯420的第二控制位置对应除尘装置的第二导通状态。
在除尘装置的第一导通状态下,第一阀口411与第二阀口412在固定阀体410内连通,第三阀口413与第四阀口414在固定阀体410内连通;在除尘装置的第二导通状态下,第一阀口411与第四阀口414在固定阀体410内连通,第二阀口412与第三阀口413在固定阀体410内连通。第二阀口412通过第一连通管110与第一连通口311连通,在第一连通管110内且靠近第一连通口311的折弯处设置有第一惯性挡板120,烟气进入第一连通口311之前持续撞击在第一惯性挡板120上进行挡板惯性除尘;第四阀口414通过第二连通管210与第二连通口312连通,在第二连通管210内且靠近第二连通口312的折弯处设置有第二惯性挡板220,烟气从第一连通口311排出之后持续撞击在第二惯性挡板220上进行挡板惯性除尘。
进一步的,烟气除尘装置还包括压力测量组件700和控制组件800;压力测量组件700包括安装于进烟管100内的第一压力测量部710、安装于过滤腔室内的第二压力测量部720和安装于排烟管200内的第三压力测量部730;控制组件800包括位移控制器,位移控制器与控制阀芯420传动连接,用于带动控制阀芯420在第一控制位置和第二控制位置之间往复移动。
具体的,第一压力测量部710、第二压力测量部720和第三压力测量部730均设置为压力传感器,第一压力测量部710用于测量进烟管100内的进烟压力,第二测量部用于测量进入到固定床体310内烟气的压力,第三测量部用于测量排烟管200内的排烟压力。第一压力测量部710、第二压力测量部720和第三压力测量部730均与位移控制器内的控制单元电模块连接,位移控制器的执行模块如控制杆伸入到固定阀体410内与控制阀芯420连接,位移控制器中的控制单元模块根据第一压力测量部710、第二压力测量部720和第三压力测量测得的压力信号进行分析处理,并对位移控制器的执行模块发出控制指令,位移控制器的执行模块根据控制单元模块发出的指令对应控制阀芯420的移动。
作为本实施例的可选实施方式,如图6所示,固定床颗粒层的过滤结构由上述实施方式中的轴向式换成本实施方式中的径向式,且进烟管100通过文丘里管900与第一阀口411连通,排烟管200分别与排空管920及回流管910连通,排空管920远离排烟管200的一端与大气连通,排烟管200、排空管920和回流管910三者之间设置有第四控制阀930,第四控制阀930用于控制排烟管200与排空管920连通或排烟管200与回流管910连通;回流管910与文丘里管900连通,文丘里管900的结构组成对回流管910输出的烟气产生一定的吸力,使得回流管910输出的烟气再次进入循环过滤回路。
本实施例提供的烟气除尘装置,固定阀体410和控制阀芯420相配合构成两位四通的换向阀,且位移控制器与控制阀芯420传动连接,位移控制器能够根据第一压力测量部710、第二压力测量部720和第三压力测量测得的压力信号对控制阀芯420进行自动控制,自动化程度高,实现了除尘装置在第一导通状态和第二导通状态下的自动切换。
在上述实施例的基础上,进一步的,本实施例提供的一种除尘方法,图7为本实施例除尘方法的工艺流程图,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正向除尘程序:位移控制器带动控制阀芯420移动至第一控制位置,进烟管100内的烟气经颗粒床层320过滤后从排烟管200排出,烟尘堆积在颗粒床层320的靠近第一连通口311的一侧;
第一判断程序:位移控制器内预设有压力阈值Δp1,读取第一压力测量部710测量的压力P1,读取第二压力测量部720测量的压力P2,比较P1和P2的差值与Δp1的大小关系;
反向清灰程序:当P1和P2的差值大于Δp1时,位移控制器带动控制阀芯420移动至第二控制位置,进烟管100内的烟气经颗粒床层320过滤并带动堆积在第一连通口311处的烟尘进入排烟管200;
湿法除尘程序:打开第三控制阀620,喷淋头对通过排烟管200进入到喷淋塔610的烟气进行喷淋除尘;
第二判断程序:位移控制器内预设有压力阈值Δp2,读取第二压力测量部720测量的压力P2,读取第三压力测量部730测量的压力P3,比较P2和P3的差值与Δp2的大小关系;
烟尘分离程序,当P1和P2的差值大于Δp2时,打开第一控制阀527和第二控制阀528,使得颗粒床层320在固定床体310、预提升部510和分离部520之间循环移动,以使颗粒床层320中的烟尘通过分离口521排出。
具体的,P1为进烟管100内的烟气压力值,P2为进入到固定床体310内的烟气的压力值,P3为排烟管200内的烟气压力值;在执行正向除尘程序过程中,除尘装置处于第一导通状态,若P1远大于P2,说明颗粒床层320靠近第一连通口311的一侧出现堵塞,烟气无法顺畅的通过第一连通口311进入到固定床体310内,此时需要切换到反向清灰程序,相反的,若P1和P2相差很小,P2很接近P1,此时可以持续进行正向除尘程序。
在执行反向清灰程序的过程中,除尘装置处于第二导通状态,依然持续比较P1和P2的大小,若P1远大于P2,说明颗粒床层320靠近第二连通口312的一侧出现堵塞,烟气无法顺畅的通过第二连通口312进入到固定床体310内,此时需要切换到正向清灰程序,相反的,若P1和P2相差很小,P2很接近P1,此时可以持续进行反向清灰程序。在开启反向清灰过程后随即开启湿法除尘程序。
在第二判断程序中,若P2远大于P3,说明烟气蓄积在固定床体310内而无法的有效从排烟管200排出,此时需要执行烟尘分离程序,使得堆积在颗粒床层320内的烟尘从分离部520的分离口521排出,相反的,若P2和P3相差很小,P3很接近P2,关闭第一控制阀527和第二控制阀528,烟尘分离程序结束。最后应当说明的是,Δp1和Δp2在理论上相等,且趋近于零,Δp1和Δp2的具体数值可根据符合实际要求的阈值大小选取。
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各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发明的技术方案,而非对其限制;尽管参照前述各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的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其依然可以对前述各实施例所记载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对其中部分或者全部技术特征进行等同替换;而这些修改或者替换,并不使相应技术方案的本质脱离本发明各实施例技术方案的范围。

Claims (10)

1.一种烟气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过滤组件(300)和换向组件(400);
所述换向组件(400)和所述过滤组件(300)串联于进烟管(100)和排烟管(200)之间,所述过滤组件(300)内设置有过滤腔室,所述过滤组件(300)上设置有与所述过滤腔室连通的第一连通口(311)及第二连通口(312);
所述烟气除尘装置具有第一导通状态和第二导通状态,
在所述第一导通状态下,烟气依次通过所述换向组件(400)、所述第一连通口(311)、所述过滤腔室和所述第二连通口(312)后进入所述排烟管(200);
在所述第二导通状态下,烟气依次通过所述换向组件(400)、所述第二连通口(312)、所述过滤腔室和所述第一连通口(311)后进入所述排烟管(200)。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过滤组件(300)包括固定床体(310)和颗粒床层(320);
所述固定床体(310)内设置有所述过滤腔室,所述颗粒床层(320)设置于所述过滤腔室内,所述第一连通口(311)和所述第二连通口(312)均设置于所述固定床体(310)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烟气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除尘装置还包括烟尘分离组件(500);
所述烟尘分离组件(500)与所述固定床体(310)循环连通,所述颗粒床层(320)能够在固定床体(310)和所述烟尘分离组件(500)之间循环移动,所述烟尘分离组件(500)上设置有烟尘分离口(521),所述颗粒床层(320)中的烟尘能够通过所述分离口(521)排出。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烟气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床层提升组件包括预提升部(510)和分离部(520);
所述分离部(520)内设置有烟尘分离腔室,所述分离腔室通过回料管(522)与所述过滤腔室连通,所述回料管(522)上设置有第一控制阀(527),所述分离部(520)上设置有与所述分离腔室连通的所述分离口(521);
所述预提升部(510)内设置有预提升腔室,所述预提升腔室通过出料管(523)与所述过滤腔室连通,所述出料管(523)上设置有第二控制阀(528),所述预提升腔室通过提升管(524)与所述分离腔室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烟气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管(523)上设置有第一支管(525),所述第一支管(525)用于输出气体将从所述过滤腔室沿所述出料管(523)进入到所述预提升腔室的所述颗粒床层(320)分散;
所述预提升部(510)上设置有与所述预提升腔室连通的第二支管(526),所述第二支管(526)用于输出气体带动所述预提升腔室内的所述颗粒床层(320)沿所述提升管(524)进入到所述分离腔室。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与所述排烟管(200)连通的喷淋除尘组件(600);
所述喷淋除尘组件(600)内设置有喷淋腔室,所述排烟管(200)排出的烟气进入到所述喷淋腔室内进行喷淋除尘。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烟气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喷淋除尘组件(600)包括喷淋塔(610)和第三控制阀(620);
所述喷淋塔(610)内设置有所述喷淋腔室,所述第三控制阀(620)用于控制所述喷淋塔(610)内喷淋头的开闭。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烟气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换向组件(400)包括固定阀体(410)和控制阀芯(420);
所述固定阀体(410)上设置有与所述进烟管(100)连通的第一阀口(411)、与所述第一连通口(311)连通的第二阀口(412)、与所述排烟管(200)连通的第三阀口(413)和与所述第二连通口(312)连通的第四阀口(414);
所述控制阀芯(420)包括对应于所述第一导通状态的第一控制位置和对应于所述第二导通状态的第二控制位置;
所述控制阀芯(420)处于所述第一控制位置时,所述进烟管(100)依次通过所述第一阀口(411)、所述第二阀口(412)与所述第一连通口(311)连通,所述排烟管(200)依次通过所述第四阀口(414)、所述第三阀口(413)与所述第二连通口(312)连通;
所述控制阀芯(420)处于所述第二控制位置时,所述进烟管(100)依次通过所述第一阀口(411)、所述第四阀口(414)与所述第二连通口(312)连通,所述排烟管(200)依次通过所述第三阀口(413)、所述第二阀口(412)与所述第一连通口(311)连通。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烟气除尘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除尘装置还包括压力测量组件(700)和控制组件(800);
所述压力测量组件(700)包括安装于所述进烟管(100)内的第一压力测量部(710)、安装于所述过滤腔室内的第二压力测量部(720)和安装于所述排烟管(200)内的第三压力测量部(730);
所述控制组件(800)包括位移控制器,所述位移控制器与所述控制阀芯(420)传动连接,用于带动所述控制阀芯(420)在所述第一控制位置和所述第二控制位置之间往复移动。
10.一种除尘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正向除尘程序:位移控制器带动控制阀芯(420)移动至第一控制位置,进烟管(100)内的烟气经颗粒床层(320)过滤后从排烟管(200)排出,烟尘堆积在颗粒床层(320)的靠近第一连通口(311)的一侧;
第一判断程序:位移控制器内预设有压力阈值Δp1,读取第一压力测量部(710)测量的压力P1,读取第二压力测量部(720)测量的压力P2,比较P1和P2的差值与Δp1的大小关系;
反向清灰程序:当P1和P2的差值大于Δp1时,位移控制器带动控制阀芯(420)移动至第二控制位置,进烟管(100)内的烟气经颗粒床层(320)过滤并带动堆积在第一连通口(311)处的烟尘进入排烟管(200);
湿法除尘程序:打开第三控制阀(620),喷淋头对通过排烟管(200)进入到喷淋塔(610)的烟气进行喷淋除尘;
第二判断程序:位移控制器内预设有压力阈值Δp2,读取第二压力测量部(720)测量的压力P2,读取第三压力测量部(730)测量的压力P3,比较P2和P3的差值与Δp2的大小关系;
烟尘分离程序,当P1和P2的差值大于Δp2时,打开第一控制阀(527)和第二控制阀(528),使得颗粒床层(320)在固定床体(310)、预提升部(510)和分离部(520)之间循环移动,以使颗粒床层(320)中的烟尘通过分离口(521)排出。
CN201911132017.1A 2019-11-19 2019-11-19 烟气除尘装置及其除尘方法 Pending CN11066530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32017.1A CN110665303A (zh) 2019-11-19 2019-11-19 烟气除尘装置及其除尘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132017.1A CN110665303A (zh) 2019-11-19 2019-11-19 烟气除尘装置及其除尘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65303A true CN110665303A (zh) 2020-01-10

Family

ID=6908774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132017.1A Pending CN110665303A (zh) 2019-11-19 2019-11-19 烟气除尘装置及其除尘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665303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33853A (zh) * 2021-03-13 2021-06-11 张金霞 一种火力电厂空气监测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73643A (zh) * 2013-11-22 2014-03-26 宝钢集团广东韶关钢铁有限公司 高温烟气余热回收与除尘一体化装置
CN104913656A (zh) * 2015-06-29 2015-09-16 安徽省安庆市皖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温烟气除尘吸热装置
CN205084568U (zh) * 2015-09-24 2016-03-16 肇庆新奥燃气有限公司 一种天然气过滤除尘装置
CN108434881A (zh) * 2018-05-29 2018-08-24 钟祥市应强纸业有限公司 一种可反吹清灰的除尘装置
CN210993378U (zh) * 2019-11-19 2020-07-14 河北工业大学 烟气除尘装置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3673643A (zh) * 2013-11-22 2014-03-26 宝钢集团广东韶关钢铁有限公司 高温烟气余热回收与除尘一体化装置
CN104913656A (zh) * 2015-06-29 2015-09-16 安徽省安庆市皖清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高温烟气除尘吸热装置
CN205084568U (zh) * 2015-09-24 2016-03-16 肇庆新奥燃气有限公司 一种天然气过滤除尘装置
CN108434881A (zh) * 2018-05-29 2018-08-24 钟祥市应强纸业有限公司 一种可反吹清灰的除尘装置
CN210993378U (zh) * 2019-11-19 2020-07-14 河北工业大学 烟气除尘装置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33853A (zh) * 2021-03-13 2021-06-11 张金霞 一种火力电厂空气监测系统及其运行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482004B (zh) 智慧工业烟气、粉尘治理云平台及其控制方法
CN201632155U (zh) 长袋低压袋式除尘器
WO2020082704A1 (zh) 模块化除尘器系统及其控制方法
CN102059026A (zh) 高效预分离脉冲布袋除尘器
CN210993378U (zh) 烟气除尘装置
CN105642104A (zh) 湿法脱硫后烟气深度净化方法及装置
CN107866121A (zh) 煅烧沸腾炉除尘装置
CN110665303A (zh) 烟气除尘装置及其除尘方法
CN212188171U (zh) 一种高效气固分离及除尘装置
CN206229183U (zh) 高效环保除尘脱硫系统
CN101648094B (zh) 一种双进口湍流混合式袋式除尘器及其除尘方法
CN207137608U (zh) 一种烟气脱硫系统
CN103055617A (zh) 一种分室步进式冲刷自清灰袋式除尘器及除尘方法
CN101966415A (zh) 高效节能双塔脱硫除尘器系统
CN111085048A (zh) 一种高效气固分离及除尘装置
CN207356727U (zh) 一种纳米碳酸钙生产用双级旋风除尘装置
CN211839035U (zh) 智能除尘系统
CN201182957Y (zh) 粉尘预分离气箱脉冲袋式除尘器
CN213699422U (zh) 一种小型烟气脱硫脱硝装置
CN2728625Y (zh) 一种静电、滤袋组合除尘器
CN205252786U (zh) 一种滤芯除尘器
CN214319525U (zh) 一种环保型全自动不停产卸灰装置
CN205288076U (zh) 湿法脱硫后烟气深度净化装置
CN212188969U (zh) 智能自动感应除尘系统
CN211725200U (zh) 一种湿式抛丸机除尘设备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