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45740A - 一种冷凝器防撞结构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冷凝器防撞结构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45740A
CN110645740A CN201911044001.5A CN201911044001A CN110645740A CN 110645740 A CN110645740 A CN 110645740A CN 201911044001 A CN201911044001 A CN 201911044001A CN 110645740 A CN110645740 A CN 110645740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llision
impact
condenser
water pump
collision impac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44001.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钱国华
冷晓刚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Ningbo Aux Electric Co Ltd filed Critical Aux Air Condition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044001.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45740A/zh
Publication of CN1106457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45740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5REFRIGERATION OR COOLING;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MANUFACTURE OR STORAGE OF ICE; LIQUEFACTION SOLIDIFICATION OF GASES
    • F25BREFRIGERATION MACHINES, PLANTS OR SYSTEMS; COMBINED HEATING AND REFRIGERATION SYSTEMS; HEAT PUMP SYSTEMS
    • F25B39/00Evaporators; Condensers
    • F25B39/04Condens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30Arrangement or mounting of heat-exchang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Other Air-Conditioning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冷凝器防撞结构及空调器,属于空调技术领域,所述冷凝器防撞结构,包括防撞结构本体,所述防撞结构本体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连接的第一防撞冲击部、第二防撞冲击部和第三防撞冲击部,所述第一防撞冲击部、所述第二防撞冲击部和所述第三防撞冲击部依次承受防撞冲击;所述第一防撞冲击部与所述第二防撞冲击部之间设有第一进风部,所述第二防撞冲击部与所述第三防撞冲击部之间设有第二进风部。相对于现有技术,本发明减小了防撞结构的结构重量,减小了挡风面积,并且通过第一防撞冲击部、第二防撞冲击部和第三防撞冲击部依次承受冲击,使得防撞结构的结构强度更好。

Description

一种冷凝器防撞结构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冷凝器防撞结构及空调器。
背景技术
随着空调技术的发展,空调的形式多种多样。家用移动空调,顾名思义就是可以随意移动的空调,移动空调内外机一体,空间小物料多,机体内有压缩机、排风机、电热器、蒸发器、风冷翅片式冷凝器等装置,机身配有电源插头,机壳底座安装了四个脚轮,可使空调随心所移。压缩机距离冷凝器距离近,为防止跌落试验压缩机撞坏冷凝器,一般冷凝器上均需设计防撞结构,由于空间受限,防撞结构强度有限,防撞结构越大越影响进风量,老式防撞结构采用2.0mm板材,重量较重,挡风面积大,结构强度不好。
发明内容
本发明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冷凝器防撞结构重量较重,挡风面积大,结构强度不好。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冷凝器防撞结构,包括防撞结构本体,所述防撞结构本体包括自上而下分别依次连接的第一防撞冲击部、第二防撞冲击部和第三防撞冲击部,所述第一防撞冲击部、所述第二防撞冲击部和所述第三防撞冲击部依次承受防撞冲击;所述第一防撞冲击部与所述第二防撞冲击部之间设有第一进风部,所述第二防撞冲击部与所述第三防撞冲击部之间设有第二进风部。
由此,防撞结构通过自上而下设计的第一防撞冲击部、第二防撞冲击部和第三防撞冲击部依次承受冲击,使得冲击强度逐渐减缓,能承受更大的冲击压力,因此防撞结构的结构强度更好。同时,第一进风部和第二进风部可以有效减小挡风面积,释放两个防撞冲击部之间的风压,同时节省用料,减轻了防撞结构的重量,降低了成本。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进风部的进风面积大于所述第二进风部的进风面积。
由此,由于受到冲击时第一防撞冲击部先受到冲击,承受大部分冲击,受冲击风压大,第二防撞冲击部和第三防撞冲击部后受到冲击,受冲击风压较小;故第一进风部的进风面积大于所述第二进风部的进风面积的设计有利于受冲击时各防撞冲击部之间风压的平衡,能加强防撞结构的强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防撞冲击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缓冲直段、缓冲圆段,抗冲击直段和第一防撞冲击部本体,所述第一防撞冲击部本体与所述第二防撞冲击部连接。
由此,由于第一防撞冲击部在受到冲击时受力有层次,通过缓冲直段先接受到冲力的,而后通过缓冲圆段缓解部分冲力,最后通过抗冲击直段增大冲击距离,使得冲击被减缓,部分冲击力被化解。
进一步地,所述抗冲击直段与所述第一防撞冲击部本体之间呈第一夹角。
由此,可以最大程度增加缓冲圆段受力面积,减小冲击压强,同时使得缓冲直段以更接近垂直的角度受到冲击力的作用,这样抗冲击直段不容易翻转,使得防撞结构有更好的强度。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直段所处平面与所述第一防撞冲击部本体所处的平面之间呈第二夹角。
由此,使得缓冲直段在受到冲击时容易发生变形从而起到缓冲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抗冲击直段的长度与所述缓冲直段的长度相等。
由此,长度相等的情况下,能够有效的将缓冲直段受到的冲力,平均的进行缓解。使得缓冲直段完成缓冲作用后,抗冲击直段可以有效地承受抗冲击压力,增强了抗冲击的连续性。
进一步地,所述缓冲圆段为半圆弧状,所述缓冲圆段的半径小于所述抗冲击直段的长度的一半。
由此,既能保证缓冲圆段的接触面积,又能保证缓冲圆段的强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防撞冲击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防撞冲击部折边和第二防撞冲击部本体,所述第二防撞冲击部本体分别与第一防撞冲击部和第三防撞冲击部相连。
由此,第二防撞冲击部强度减小,与第二阶段受到的的冲击强度向对应,使得整个防撞结构受到的整体冲击更加均匀。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防撞冲击部折边为梯形结构,所述梯形结构的长底边与所述第二防撞冲击部本体相连,所述梯形结构的短底边背离所述第二防撞冲击部本体。
由此,梯形结构使得冲击受力点集中在第二防撞冲击部的中间部位,不容易导致两边安装部受力,减少拉伤冷凝器两侧铜管的风险,第二防撞冲击部从防撞结构内部冲压而成,还可以尽量增加模具此处的切口宽度,模具强度好。
进一步地,所述梯形结构的高度与所述抗冲击直段的长度相等。
由此,不仅能够确保在第一防撞冲击部没变形之前,第一防撞冲击部先承受冲力,而后在使第二防撞冲击部进行受力;还能够确保第一防撞冲击部受力变形后,第二防撞冲击部立即开始受力。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防撞冲击部折边与所述第二防撞冲击部本体之间呈第三夹角。
由此,使得第二防撞冲击部折边受冲击时以更接近垂直的角度受力,这样折边不容易翻边,使得防撞结构有更好的强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防撞冲击部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防撞冲击部折边和第三防撞冲击部本体,所述第三防撞冲击部折边的朝向与所述第二防撞冲击部折边的朝向方向相反。
由此,使得第二防撞冲击部受力变形结束时,正好撞击到第三防撞冲击部的主平面上,进一步增加防撞结构的强度。
进一步地,所述防撞结构本体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左安装部和右安装部,所述左安装部和所述右安装部适于与冷凝器连接。
由此,通过左安装部和右安装部能够使防撞结构和冷凝器进行合理的安装,还能够在防撞结构损坏时便于拆卸安装。
进一步地,所述左安装部和所述右安装部与所述防撞结构本体连接的折弯处分别设有两个加强凸包。
由此,分别设置左右两个安装部可以减小防撞结构向两侧变形拉伤冷凝器铜管的风险,加强凸包能加强折弯处的强度。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防撞冲击部设有水泵第一安装孔,所述第三防撞冲击部设有水泵第二安装孔,所述水泵第一安装孔与所述水泵第二安装孔分别位于所述第二进风部两侧,所述水泵第一安装孔和所述水泵第二安装孔适于共同安装水泵。
由此,可在水泵安装部直接安装水泵,无需单独设计水泵支架,节省材料,减少安装工序,使水泵安装更简单。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防撞冲击部还设有水泵定位折边,所述水泵定位折边适于水泵定位。
由此,水泵定位折边能够在水平安装时,给予工作人员精准的定位;,使水泵安装更加方便,同时水泵定位折边还能防止水泵移位,安装更加牢固。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空调器,以解决现有空调器防撞结构重量较重,挡风面积大,结构强度不好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
一种空调器,冷凝器以及如上所述的冷凝器防撞结构;冷凝器的左侧板与左安装部连接,冷凝器的右侧板与右安装部连接。空调器的冷凝器防撞结构重量较轻,能减小挡风面积,结构强度高。空调器与上述防撞结构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冷凝器防撞结构与倾斜状态的压缩机位置关系主视图;
图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冷凝器防撞结构与倾斜状态的压缩机位置关系侧视图;
图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冷凝器防撞结构与倾斜状态的压缩机位置关系俯视图;
图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冷凝器防撞结构在冷凝器上安装位置主视图;
图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冷凝器防撞结构在冷凝器上安装位置俯视图;
图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冷凝器防撞结构在冷凝器上安装位置左视图;
图7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冷凝器防撞结构在冷凝器上安装位置右视图;
图8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冷凝器防撞结构主视图;
图9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冷凝器防撞结构俯视图;
图10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冷凝器防撞结构仰视图;
图11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冷凝器防撞结构左视图;
图12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冷凝器防撞结构右视图;
图13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图12中A处放大图;
图14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图12中B处放大图;
图15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安装有水泵的冷凝器防撞结构俯视图;
图16为本发明实施例中冷凝器防撞结构第二防撞冲击部折边水平截面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防撞结构本体、2-左安装部、3-右安装部、4-冷凝器、5-压缩机、11-第一防撞冲击部、12-第二防撞冲击部、13-第三防撞冲击部、14-第一进风部、15-第二进风部、21-左安装孔、31-右安装孔、100-加强凸包、111-抗冲击直段、112-缓冲圆段、113-缓冲直段、121-第二防撞冲击部折边、131-第三防撞冲击部折边、161-水泵第一安装孔、162-水泵第二安装孔、163-水泵安装折边。
具体实施方式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附图中“X”的正向代表右方,“X”的反向代表左方,“Y”的正向代表上方,“Y”的反向代表下方,“Z”的正向代表后方,“Z”的反向代表前方,且术语“X”、“Y”、“Z”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说明书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或者隐含指明所指示的技术特征的数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第三”的特征可以明示或者隐含地包括至少一个该特征。术语“一些具体实施例”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为使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能够更为明显易懂,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的具体实施例做详细的说明。
如图1-16所示,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冷凝器防撞结构,包括防撞结构本体1,防撞结构本体1的左、右两端分别设置有左安装部2和右安装部3,适于与冷凝器连接;防撞结构本体1还包括,自上而下依次固定连接的第一防撞冲击部11、第二防撞冲击部12和第三防撞冲击部13第一防撞冲击部11、第二防撞冲击部12和第三防撞冲击部13依次承受冲击,并且所承受的冲击力逐渐减缓,各防撞冲击部能够将冲击力逐步的分解,防止防撞结构由于长时间受到冲击而变形。第一防撞冲击部11与所述第二防撞冲击部12之间留有空隙形成第一进风部14,第二防撞冲击部12与第三防撞冲击部13之间留有空隙形成第二进风部15。进风部不仅能够减轻防撞结构整体的重量,还能够在减轻重量的同时提高防撞的强度。
如图8、图9和图10所示,防撞结构整体呈U型,左安装部2和右安装部3分别安装在防撞结构本体1的左右两侧,并且与防撞结构本体1垂直固定连接,第一防撞冲击部11、第二防撞冲击部12和第三防撞冲击部13自上而下依次连接,第一防撞冲击部11和第二防撞冲击部12相对于整个防撞结构本体1的平面朝前凸出,第三防撞冲击部13相对于防撞结构本体1的平面朝后凸出;能够将冲击力全部分解。
可选地,左安装部2呈片状口型结构,片状口型结构端部打有两个左安装孔21,通过螺钉可将左安装部2固定在冷凝器4左侧的两个侧板的拼接处,片状口型结构的中间镂空用来穿过冷凝器铜管,镂空的边缘与铜管间距大于2mm;右安装部3呈片状凸型结构,片状凸型结构端部的凸片上打有一个右安装孔31,通过螺钉可将右安装部3固定在冷凝器4右侧的两个侧板的拼接处,凸片可伸入冷凝器4的两个铜管之间,凸片的边缘与铜管间距大于2mm。
由此,通过防撞结构上自上而下的第一防撞冲击部11、第二防撞冲击部12和第三防撞冲击部13依次承受冲击,使得冲击强度逐渐减缓,能承受更大的冲击压力,使得防撞结构的结构强度更好,左右安装部固定在冷凝器4左右两侧侧的两个侧板的拼接处,两块边板重叠处强度好,变形对铜管几乎无伤害,两块边板拼接处高出铜管装配面0.75mm(即一个壁厚),也使安装部变形对铜管面冲击距离变大,冲击力变小。
第一进风部14和第二进风部15可以为矩形、椭圆形、圆形或者其组合形状的任一有利于风压迅速释放的形状,第一进风部14和第二进风部15还可以有多个进风口组合形成。由此,第一进风部14和第二进风部15可以有效减小挡风面积,释放两个防撞冲击部之间的风压,同时节省用料,减轻了防撞结构的重量,降低了成本。
如图4和图8所示,第一进风部14的进风面积大于第二进风部15的进风面积。由于受到冲击时第一防撞冲击部11先受到冲击,承受大部分冲击,受冲击风压大,第二防撞冲击部12和第三防撞冲击部13后受到冲击,受冲击风压较小,由此,第一进风部14的进风面积大于第二进风部15的进风面积的设计有利于受冲击时各防撞冲击部之间风压的平衡,能加强防撞结构的强度。
如图6、图7、图11和图12所示,第一防撞冲击部11包括依次连接的缓冲直段113、缓冲圆段112、抗冲击直段111、和第一防撞冲击部本体,抗冲击直段111固定连接在第一防撞冲击部本体上。第一防撞冲击部本体为一平直板材,该平直板材下端与第二防撞冲击部12连为一体,如图6、图7、图11和图12所示,抗冲击直段111、缓冲圆段112、缓冲直段113共同形成一拱形结构。由此,能够增加第一防撞冲击部11受冲击时的接触面积,减小冲击压强,同时拱形结构的强度更大。优选地,该拱形结构为圆弧形。该圆弧形结构下部与抗冲击直段111平滑连接,形成第一防撞冲击部11的缓冲圆段112;第一防撞冲击部11的上部另一平直板材,该另一平直板材下端与圆弧形板材上端平滑连接,形成第一防撞冲击部11的缓冲直段113。
由此,由于第一防撞冲击部在受到冲击时受力有层次,通过缓冲直段先接受到冲力的,而后通过缓冲圆段缓解部分冲力,最后通过抗冲击直段增大冲击距离,使得冲击被减缓,部分冲击力被化解。
如图2、图11和图12所示,抗冲击直段111与第一防撞冲击部本体所在平面呈第一夹角a。压缩机5冲击瞬间与竖直面成第四夹角为b,为最大化增加抗冲击直段111的强度,抗冲击直段111的角度与压缩机5倾斜面角度为90°,即抗冲击直段111所在平面与防撞结构本体1所在平面的第一夹角a等于压缩机5冲击瞬间与竖直面第四夹角b加90°,第四夹角b的角度一般设计为3°-6°,因此,第一夹角a一般设计为93°-96°其设计与压缩机5高度以及压缩机5同防撞结构之间距离有关。
由此,可以最大程度增加缓冲圆段112受力面积,减小冲击压强,同时使得缓冲直段113以更接近垂直的角度受到冲击力的作用,这样抗冲击直段111不容易翻转,使得防撞结构有更好的强度。
如图2、图11和图12所示,缓冲直段113所处平面(即缓冲直段延长线平行的一面)与第一防撞冲击部本体所处的平面(本实施例中第一防撞冲击部本体所在平面为如图11所示的,与地面平行的一面)呈第二夹角c,本实施例所述的平面为防撞板结构竖直固定于冷凝器时,垂直于防撞结构本体1的一面。缓冲直段113所在平面与压缩机5第五夹角为c2,缓冲直段113是要求受力容易变形从而起到缓冲作用,所以c2必须设计为小于45°,即第二夹角c=90-第五夹角c2大于45°,一般第二夹角c为60°-70°。由此,使得缓冲直段113在受到冲击时容易发生变形从而起到缓冲作用。
如图2、图11、图12和图13所示,抗冲击直段111的长度L1与缓冲直段113的长度L2相等。缓冲直段113会随着缓冲圆段112受力冲击而变形,二次缓冲后抗冲击直段111开始受力,抗冲击直段111的长度L1越大,抗冲击强度越大,L1的长度并不是越大越好,当抗冲击直段抗冲击能力太强,导致受力变形点由中间变成两边安装部,会导致两侧铜管拉伤冷媒的风险。由此,长度相等的情况下,能够有效的将缓冲直段受到的冲力,平均的进行缓解。使得缓冲直段113完成缓冲作用后,抗冲击直段111可以有效地承受抗冲击压力,增强了抗冲击的连续性。
如图2、图11、图12和图13所示,缓冲圆段为半圆弧状,所述缓冲圆段112的半径小于所述抗冲击直段的长度的一半。缓冲圆段112最先受冲击,此处R越大,冲击时压强越小,对压缩机5缸体的伤害也会越小,一般R设计不超过L1/2;由此,既能保证缓冲圆段112的接触面积,又能保证缓冲圆段112的强度。
如图6、图7、图11、图12和图16所示,第二防撞冲击部12包括依次连接第二防撞冲击部折边121和第二防撞冲击部本体,第二防撞冲击部折边121为梯形结构,梯形结构的长底边与第二防撞冲击部本体相连,梯形结构的短底边背离第二防撞冲击部本体。第二防撞冲击部12从第二防撞冲击部本体内部冲出,所以无法做缓冲段,压缩机5直接冲击钣金利边,但第一防撞冲击部11已经缓冲了大部分力,第二防撞冲击部12对压缩机5缸体伤害几乎可以忽略,为减少第二防撞冲击部12强度,其水平截面设计为梯形。由此,第二防撞冲击部12强度减小,与第二阶段受到的的冲击强度相对应,使得整个防撞结构受到的整体冲击更加均匀,而且梯形结构使得冲击受力点集中在第二防撞冲击部12的中间部位,不容易导致两边安装部受力,减少拉伤冷凝器两侧铜管的风险,第二防撞冲击部12从防撞结构内部冲压而成,还可以尽量增加模具此处的切口宽度,模具强度好。
如图14所示,所述梯形结构的短底边的长度为X1mm。梯形结构的短底边长度X1为第二防撞冲击部12与压缩机5接触面的长度,X1≤20mm。由此,使得冲击受力点集中在第二防撞冲击部12的中间部位,不容易导致两边安装部受力,减少拉伤冷凝器两侧铜管的风险,第二防撞冲击部12从防撞结构内部冲压而成,还可以尽量增加模具此处的切口宽度,模具强度好。
如图11、图12和图16所示,所述梯形结构的高度X2与所述抗冲击直段111的长度L1相等。由此,不仅能够确保在第一防撞冲击部11没变形之前,第一防撞冲击部先承受冲力,而后在使第二防撞冲击部进行受力;还能够确保第一防撞冲击部受力变形后,第二防撞冲击部12立即开始受力。如图2、图11和图12所示,第二防撞冲击部折边121所在平面与第二防撞冲击部本体呈第三夹角d。第二防撞冲击部12与压缩机5冲击倾斜面角度d1为90°即垂直,此时压缩机与竖直面一般为6°-9°,第二防撞冲击部折边121所在平面与第二防撞冲击部本体所在平面呈第三夹角d为96°-99°。由此,使得第二防撞冲击部折边121受冲击时以更接近垂直的角度受力,这样第二防撞冲击部折边121不容易翻边,使得防撞结构有更好的强度。
如图2、图11、图12和图14所示,第三防撞冲击部13包括依次连接第三防撞冲击部折边131和第三防撞冲击部本体,第三防撞冲击部折边131的朝向与第二防撞冲击部折边121的的朝向方向相反,第三防撞冲击部折边的长度为L3mm。第三防撞冲击部折边131也是第三防撞冲击部本体内部冲出的,为最后一道冲击梁,是强度最小的冲击梁,第三防撞冲击部折边131是连接在防第三防撞冲击部本体下部面向冷凝器4一侧的环形折边,环形折边的上部连接在第二防撞冲击部12的下檐,环形折边的下部连接在第三防撞冲击部13上,环形折边的环形中空部位形成第二进风部15,环形折边的长度L3与第二进风部15宽度有关,设计为1.5-2.5mm,一般取2mm。由此,使得第二防撞冲击部受力变形结束时,正好撞击到第三防撞冲击部的主平面上,进一步增加防撞结构的强度。第二防撞冲击部本体分别与第一防撞冲击部本体和第三防撞冲击部本体固定相连,能够更有效的承受外力变形。
如图4、图5、图6、图8、图9、图10、图11和图12所示,左安装部2和右安装部3与防撞结构本体1之间可以通过焊接、一体成型等多种固定连接方式连接。优选地,防撞结构本体1左侧一端向冷凝器4左侧面折弯形成左安装部2,左安装部2呈片状口型结构,片状口型结构根部折弯处设计有两个加强凸包100,防撞结构本体1右侧一端向冷凝器4右侧面折弯形成右安装部3,右安装部3呈片状凸型结构,片状凸型结构根部折弯处也设计有两个加强凸包100。
由此,分别设置左右两个安装部可以减小防撞结构向两侧变形拉伤冷凝器铜管的风险,加强凸包能加强折弯处的强度。
如图4、图8和图13所示,第二防撞冲击部12一侧设有水泵第一安装孔161,第三防撞冲击部13与第二防撞冲击部12同一侧设有水泵第二安装孔162,水泵第一安装孔161和水泵第二安装孔162适于共同安装水泵。水泵第一安装孔161和水泵第二安装孔162可有多个,可上下设置或左右设置,也可对角设置,以适于共同安装水泵。
由此,可在水泵安装部直接安装水泵,无需单独设计水泵支架,节省材料,减少安装工序,使水泵安装更简单。
如图4、图8和图13所示,第三防撞冲击部13同一侧还设有与第二防撞冲击部折边121同向的水泵定位折边163,水泵定位折边163适于水泵定位。
由此,安装水泵时可以精确定位,安装更加方便,同时水泵定位折边还能防止水泵移位,安装更加牢固。
本发明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空调器,包括上述冷凝器防撞结构及一冷凝器4,冷凝器4的左侧板与左安装部2连接,冷凝器4的右侧板与右安装部3连接。空调器的冷凝器防撞结构重量较轻,能减小挡风面积,结构强度高。空调器与上述防撞结构对于现有技术所具有的优势相同,在此不再赘述。
虽然本发明披露如上,但本发明并非限定于此。任何本领域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修改,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应当以权利要求所限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7)

1.一种冷凝器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防撞结构本体(1),所述防撞结构本体(1)包括自上而下依次连接的第一防撞冲击部(11)、第二防撞冲击部(12)和第三防撞冲击部(13);所述第一防撞冲击部(11)与所述第二防撞冲击部(12)之间设有第一进风部(14),所述第二防撞冲击部(12)与所述第三防撞冲击部(13)之间设有第二进风部(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冷凝器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进风部(14)的进风面积大于所述第二进风部(15)的进风面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冷凝器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防撞冲击部(11)包括依次连接的缓冲直段(113)、缓冲圆段(112)、抗冲击直段(111)和第一防撞冲击部本体,所述第一防撞冲击部本体与所述第二防撞冲击部(12)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冷凝器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冲击直段(111)与所述第一防撞冲击部本体之间呈第一夹角。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冷凝器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直段(113)所处平面与所述第一防撞冲击部本体所处的平面之间呈第二夹角。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冷凝器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抗冲击直段(111)的长度与所述缓冲直段(113)的长度相等。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冷凝器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缓冲圆段(112)为半圆弧状,所述缓冲圆段(112)的半径小于所述抗冲击直段(111)的长度的一半。
8.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冷凝器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撞冲击部(12)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二防撞冲击部折边(121)和第二防撞冲击部本体,所述第二防撞冲击部本体分别与所述第一防撞冲击部(12)和所述第三防撞冲击部(13)相连。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冷凝器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撞冲击部折边(121)为梯形结构,所述梯形结构的长底边与所述第二防撞冲击部本体相连,所述梯形结构的短底边背离所述第二防撞冲击部本体。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冷凝器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梯形结构的高度与所述抗冲击直段(111)的长度相等。
11.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冷凝器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撞冲击部折边(121)与所述第二防撞冲击部本体之间呈第三夹角。
12.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冷凝器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防撞冲击部(13)包括依次连接的第三防撞冲击部折边(131)和第三防撞冲击部本体,所述第三防撞冲击部折边(131)的朝向与所述第二防撞冲击部折边(121)的朝向方向相反。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冷凝器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撞结构本体(1)的两端分别设置有左安装部(2)和右安装部(3),所述左安装部(2)和所述右安装部(3)适于与冷凝器连接。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冷凝器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左安装部(2)和所述右安装部(3)与所述防撞结构本体(1)连接的折弯处分别设有加强凸包(100)。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冷凝器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防撞冲击部(12)设有水泵第一安装孔(161),所述第三防撞冲击部(13)设有水泵第二安装孔(162),所述水泵第一安装孔(161)与所述水泵第二安装孔(162)分别位于所述第二进风部(15)两侧,所述水泵第一安装孔(161)和所述水泵第二安装孔(162)适于共同安装水泵。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冷凝器防撞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三防撞冲击部(13)还设有水泵定位折边(163),所述水泵定位折边(163)适于水泵定位。
17.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冷凝器以及如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冷凝器防撞结构;所述冷凝器(4)的左侧板与所述冷凝器防撞结构的左安装部(2)连接,所述冷凝器(4)的右侧板与所述冷凝器防撞结构的右安装部(2)连接。
CN201911044001.5A 2019-10-30 2019-10-30 一种冷凝器防撞结构及空调器 Pending CN110645740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44001.5A CN110645740A (zh) 2019-10-30 2019-10-30 一种冷凝器防撞结构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44001.5A CN110645740A (zh) 2019-10-30 2019-10-30 一种冷凝器防撞结构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45740A true CN110645740A (zh) 2020-01-03

Family

ID=690139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44001.5A Pending CN110645740A (zh) 2019-10-30 2019-10-30 一种冷凝器防撞结构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645740A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27772A (zh) * 2022-01-14 2022-05-03 浙江星星冷链集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冷藏箱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180049A1 (en) * 1996-03-15 1997-09-16 Matthew K. Harris Snap-on bracket for a condenser header
KR20000041771A (ko) * 1998-12-23 2000-07-15 정주호 차량의 임펙트 빔 구조
KR20100098914A (ko) * 2009-03-02 2010-09-10 한라공조주식회사 쿨링모듈의 파손을 방지할 수 있는 프론트 엔드 모듈
CN201672634U (zh) * 2010-04-12 2010-12-15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室外机导流圈防撞装置及空调器室外机
CN206242852U (zh) * 2016-09-27 2017-06-13 知豆电动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冷凝器下安装点的固定结构
CN207416759U (zh) * 2017-09-19 2018-05-29 知豆电动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微型纯电动汽车车身前防撞梁结构
CN208090922U (zh) * 2018-03-31 2018-11-13 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撞板结构及移动空调
CN208108452U (zh) * 2018-03-31 2018-11-16 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空调水泵的安装限位结构
CN211060447U (zh) * 2019-10-30 2020-07-21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冷凝器防撞结构及空调器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A2180049A1 (en) * 1996-03-15 1997-09-16 Matthew K. Harris Snap-on bracket for a condenser header
KR20000041771A (ko) * 1998-12-23 2000-07-15 정주호 차량의 임펙트 빔 구조
KR20100098914A (ko) * 2009-03-02 2010-09-10 한라공조주식회사 쿨링모듈의 파손을 방지할 수 있는 프론트 엔드 모듈
CN201672634U (zh) * 2010-04-12 2010-12-15 Tcl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器室外机导流圈防撞装置及空调器室外机
CN206242852U (zh) * 2016-09-27 2017-06-13 知豆电动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冷凝器下安装点的固定结构
CN207416759U (zh) * 2017-09-19 2018-05-29 知豆电动汽车有限公司 一种微型纯电动汽车车身前防撞梁结构
CN208090922U (zh) * 2018-03-31 2018-11-13 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防撞板结构及移动空调
CN208108452U (zh) * 2018-03-31 2018-11-16 奥克斯空调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移动空调水泵的安装限位结构
CN211060447U (zh) * 2019-10-30 2020-07-21 宁波奥克斯电气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冷凝器防撞结构及空调器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427772A (zh) * 2022-01-14 2022-05-03 浙江星星冷链集成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冷藏箱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4554098B (zh) 用于车辆的管状后梁组件及其制造方法
KR102237959B1 (ko) 자동차의 외장 패널
JP6958722B2 (ja) フロア構造
EP2787290B1 (en) Casing for outdoor unit for air conditioning device
CN110182034A (zh) 具有滚压成形构件的汽车电池托盘
EP3236510A1 (en) Battery module
CN102695643A (zh) 车辆用机罩结构
CN211060447U (zh) 一种冷凝器防撞结构及空调器
US11208150B2 (en) Automotive frame member and electric vehicle
CN110645740A (zh) 一种冷凝器防撞结构及空调器
JP3956846B2 (ja) 自動車の前部構造
US9114767B2 (en) Bumper back beam for vehicle
JP6899411B2 (ja) 車体前部構造
CN108749755A (zh) 一种柔性吸能汽车防撞梁
CN215851059U (zh) 机舱下护板及汽车
JP4036219B2 (ja) 自動車のエンジンフード構造
CN207729740U (zh) 空调外机的顶盖板
CN214791553U (zh) 一种空调外机及空调器
CN217554015U (zh) 一种汽车散热器上横梁
US11981370B2 (en) Structural member for vehicle
CN112829569A (zh) 一种电池包托盘底部防护板及车辆
CN220753645U (zh) 一种动力电池包底护板结构
WO2022118897A1 (ja) 自動車の車体下部構造
CN212319868U (zh) 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208036011U (zh) 一种座椅安装横梁加强结构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