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36872A - 原液处理装置以及原液处理装置的操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原液处理装置以及原液处理装置的操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36872A
CN110636872A CN201880032617.8A CN201880032617A CN110636872A CN 110636872 A CN110636872 A CN 110636872A CN 201880032617 A CN201880032617 A CN 201880032617A CN 110636872 A CN110636872 A CN 110636872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iquid
filter
filtrate
cleaning liquid
pip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32617.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36872B (zh
Inventor
冈久稔也
曾我部正弘
荒卷广至
村岛彻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Takatori Corp
Original Assignee
TAKAU CO Ltd
National University Corporate Dedao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TAKAU CO Ltd, National University Corporate Dedao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TAKAU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210700137.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5634325A/zh
Publication of CN110636872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36872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36872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36872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MDEVICES FOR INTRODUCING MEDIA INTO, OR ONTO, THE BODY; DEVICES FOR TRANSDUCING BODY MEDIA OR FOR TAKING MEDIA FROM THE BODY; DEVICES FOR PRODUCING OR ENDING SLEEP OR STUPOR
    • A61M1/00Suction or pumping devices for medical purposes; Devices for carrying-off, for treatment of, or for carrying-over, body-liquids; Drainage system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Heart & Thoracic Surgery (AREA)
  • Vascular Medicine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Anesthesiology (AREA)
  • Biomedical Technolog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Separation Using Semi-Permeable Membranes (AREA)
  • External Artificial Organ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原液处理装置以及原液处理装置的操作方法,能够简便地进行泄漏检查,空气排出作业也比较容易,能够有效地进行流路的清洗。原液处理装置(1)的操作方法中,原液处理装置(1)具备:过滤器(10),具有能够过滤胸腹腔积液或血浆等原液但无法透过气体的过滤部件;浓缩器(20),供给有由过滤器(10)所过滤的滤液并对滤液进行浓缩而形成浓缩液,过滤器(10)具备:主体部(11),具有由供给原液的流路与过滤部件所隔离的内部空间;端口,使主体部(11)的内部空间与外部连通,在将主体部(11)的内部空间与外部气密性隔离的状态下,将加压气体从端口供给至内部空间,从而对内部空间内的气体的压力进行测量。

Description

原液处理装置以及原液处理装置的操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原液处理装置以及原液处理装置的操作方法。更具体来说,涉及得到处理液的原液处理装置以及原液处理装置的操作方法,所述处理液为对在癌性胸腹膜炎、肝硬化等中积聚在胸部或腹部的胸腹腔积液、血浆交换疗法的废液血浆等原液进行过滤或浓缩来进行静脉输液的处理液。
背景技术
在癌性胸腹膜炎、肝硬化等中,有可能会在胸腔或腹腔中积聚胸腔积液或腹腔积液,在积聚了这样的胸腹腔积液的状态下,会产生胸腹腔积液压迫周围的内脏器官等问题。为了改善这样的问题,有时会通过穿刺进行抽取胸腹腔积液的处理。
另一方面,在胸腹腔积液中包含从血液渗出的血浆成分的一部分或者全部,该血浆中包含有主要的蛋白质(例如,白蛋白、球蛋白等)。虽然通过抽取胸腹腔积液可使上述症状得以改善,但蛋白质等对人体有用的成分等会与水分一起损失。因此,需要从静脉将白蛋白制剂、球蛋白制剂等进行给药从而补充损失的成分。
但是,尽管能够通过从静脉将白蛋白制剂、球蛋白制剂等进行给药来补充特定的成分,但制剂的价格高昂,治疗费变得很高。
而且,由于对损失的成分中特定的成分只能供给有限的量,因此也有可能产生营养不足、容易感染等问题。
因此,开发了一种将从胸腔或腹腔中抽取的胸腔积液或者腹腔积液进行处理后的处理液向静脉内给药的治疗方法,即所谓的胸腹腔积液过滤浓缩回输法(Ce l l-free andConcentrated Asc ites Re i nfus i onTherapy;CART)。在这样的CART的情况下,胸腔积液、腹腔积液中所包含的细胞成分以外的大部分有效成分能够返回至患者的体内,因此能够不限定于特定的成分而有效地对患者供给从血液损失的成分。而且,即使将浓缩液进行给药,只要通过制剂对不足的成分以与不足的量相对应的方式进行补充即可,因此能够极力减少白蛋白制剂等的使用量,从而能够抑制治疗费。
在CART中,通过对胸腔积液或腹腔积液进行过滤浓缩从而生成返回至患者体内的处理液。在生成这样的处理液的处理装置中,将胸腔积液或腹腔积液等原液供给至具有中空纤维膜或板状的透过膜等过滤部件的过滤器从而对液体成分(以下有时称为滤液)进行分离。如果使分离出的滤液通过浓缩器而将水分从滤液中去除,则能够得到对滤液进行浓缩后的浓缩液,即上述的处理液(参照专利文献1、2)。
然而,在过滤器中通过过滤部件对原液进行过滤,如果过滤部件存在缺陷,则无法适当地过滤原液,有可能使本来不应该包含在处理液的细胞成分等混入滤液。为了防止这样的细胞成分等包含在滤液的状况,在使用过滤器处理原液之前,对过滤器的过滤部件实施确认有无损坏的作业。
由于CART中使用的过滤器的过滤部件使用了气体无法通过的部件,因此将加压气体供给至过滤器内来确认过滤部件有无损坏(泄漏检查)。在将过滤器安装至处理装置后,如下所示地实施该泄漏检查。首先,在过滤器中与供给原液等的流路连通的两个端口(或者与两个端口连通的流路)中,封闭其中一个端口。在该状态下,从另一个端口供给加压气体,经由端口等对流路内的气压进行测量。如果流路内的气压达到规定的压力则另一个端口也封闭,确认流路内的气压的变动。然后,在气压在一定的期间内不发生变化的情况下判断为过滤部件没有损坏,而在观察到气压的变动的情况下则判断为过滤部件损坏。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5062631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特开2015-126763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在处理装置中,从容纳有原液的袋(原液袋)到容纳有处理液的袋(浓缩液袋)的路径必须维持在与外部隔绝的状态,以使其不与空气等接触。因此,在进行泄漏检查后,用清洗液对处理装置中供原液等流动的流路(以下称为回路)进行清洗作业时,需要对回路内的空气、特别是过滤器中供给有原液等的流路(原液流路)内的空气进行排出的作业。
但是,过滤器的原液流路非常细,因此为了从原液流路可靠地排出空气需要花费较长的时间,而且为了可靠地排出空气,必须使用大量的清洗液。
此外,在处理装置中,有时在原液处理后进行过滤部件的清洗,在该情况下,通常通过如专利文献2所示的反清洗来实施清洗。反清洗是指使清洗液沿与过滤时或浓缩时的溶液的流动相反的方向流动,从而对过滤器内的过滤部件等进行清洗。
在这样的反清洗中,由于必须使清洗液在回路整体或者在过滤器等供原液等流动的流路整体流动,因此必须使用大量的清洗液来清洗。而且,由于过滤器的原液流路内的流路的流动阻力较大,此外,通过了过滤部件的清洗液被供给至过滤器的原液流路,所以在过滤器的原液流路中流动的清洗液的流速和压力变得较小。由此,即使使清洗液在过滤器的原液流路中流动,也有可能无法充分地清洗过滤器的原液流路。
本发明鉴于这样的情况而完成,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原液处理装置以及原液处理装置的操作方法,能够简便地进行泄漏检查,泄漏检查后的空气排出作业也比较容易,能够有效地进行流路的清洗。
用于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方案
(泄露检查)
第1发明的原液处理装置的操作方法,所述原液处理装置具备:过滤器,具有对原液进行过滤的过滤部件;浓缩器,供给有由该过滤器所过滤的滤液并对该滤液进行浓缩而形成浓缩液,该原液处理装置的操作方法的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具备:主体部,具有由供给所述原液的流路与所述过滤部件所隔离的内部空间;滤液排出口,对该主体部的内部空间与外部进行连通,在将所述主体部的内部空间从外部气密性隔离的状态下,将加压气体从所述滤液排出口供给至该内部空间,从而对该内部空间内的气体的压力进行测量。
第2发明的原液处理装置的操作方法的特征在于,在第1发明中,在将供给所述原液的流路从外部气密性隔离的状态下,对供给所述原液的流路的压力与所述过滤器的内部空间内的气体的压力进行测量,并对两个压力进行比较。
第3发明的原液处理装置的操作方法的特征在于,在第2发明中,在与供给所述原液的流路连通的流路中设置有使该流路内产生液体的流动的送液部,在将加压气体从所述滤液排出口供给至所述内部空间的期间运转所述送液部,以使液体从供给所述原液的流路内向排出液体的方向流动。
第4发明的原液处理装置的操作方法的特征在于,在第2或者第3发明中,在将加压气体从所述滤液排出口供给至所述内部空间的期间,使供给所述原液的流路内的流路的压力维持恒定。
第5发明的原液处理装置的操作方法的特征在于,在第1、第2、第3或者第4发明中,所述过滤器的所述过滤部件为中空纤维膜,所述主体部的内部空间是在内部容纳所述中空纤维膜的空间。
(清洗)
第6发明的原液处理装置的操作方法中,所述原液处理装置具备:过滤器,具有对原液进行过滤的过滤部件;浓缩器,供给有由该过滤器所过滤的滤液并对该滤液进行浓缩而形成浓缩液,该原液处理装置的操作方法的特征在于,所述过滤器具备:主体部,具有由供给所述原液的流路与所述过滤部件所隔离的内部空间;原液供给口以及清洗液供给口,与所述主体部的内部空间液密性分离并且分别与供给所述原液的流路的两端连通,使清洗液在所述原液供给口与所述清洗液供给口之间流动。
第7发明的原液处理装置的操作方法的特征在于,在第6发明中,所述过滤器的所述过滤部件为一端部彼此以及另一端部彼此被捆扎在一起的多根中空纤维膜,所述主体部的内部空间是在内部容纳所述中空纤维膜的空间,并具备一对集管部,该集管部是分别与所述多根中空纤维膜的贯通流路的两端连通且与所述主体部的内部空间液密性隔离的、截面积比所述贯通流路更大的空间,在各个集管部设置有所述原液供给口或者所述清洗液供给口的任一个,在与所述原液供给口连通的流路中设置有使该流路内产生负压的负压产生部,使清洗液在所述原液供给口与所述清洗液供给口之间流动并运转所述负压产生部。
第8发明的原液处理装置的操作方法的特征在于,在第6或者第7发明中,所述过滤器具备与所述内部空间连通的滤液排出口,使清洗液在所述滤液排出口流动并运转所述负压产生部。
第9发明的原液处理装置的操作方法的特征在于,在第8发明中,所述原液处理装置在过滤浓缩作业时,使设置在与所述滤液排出口连通的流路的送液部运转并使滤液从所述过滤器排出,在所述清洗作业中,通过所述滤液排出口将所述清洗液推入所述过滤器的内部空间。
(原液处理装置)
第10发明的原液处理装置为对原液进行浓缩从而形成浓缩液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过滤器,具有对所述原液进行过滤的过滤部件;浓缩器,供给有由该过滤器所过滤的滤液,并对该滤液进行浓缩而形成所述浓缩液;原液供给部,使所述原液供给至所述过滤器;给液流路,使该原液供给部与原液供给口连通,该原液供给口与所述过滤器的供给所述原液的流路的一端连通;滤液供给流路,使所述过滤器的滤液排出口与所述浓缩器的滤液供给口连通;浓缩液流路,连接至所述浓缩器的浓缩液排出口;废液流路,与废液排出口连接,该废液排出口对所述浓缩器中与所述浓缩液分离的废液进行排出;清洗液供给流路,与过滤器清洗液供给口连接,该过滤器清洗液供给口与所述过滤器中所述过滤器的供给原液的流路的另一端连通;清洗液回收流路,与所述过滤器的原液供给口连通;连结流路,与所述滤液供给流路连通。
第11发明的原液处理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10发明中,在所述滤液供给流路、所述浓缩液流路、所述清洗液供给流路以及所述连结流路设置有进行各个流路中的输送的送液部,所述连结流路连接在设置于所述滤液供给流路的送液部与所述过滤器之间。
第12发明的原液处理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10发明中,在所述滤液供给流路、所述浓缩液流路以及所述清洗液供给流路设置有进行各个流路中的输送的送液部。
第13发明的原液处理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12发明中,所述连结流路连接在设置于所述滤液供给流路的送液部与所述浓缩器之间。
第14发明的原液处理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10发明中,在所述给液流路、所述清洗液回收流路、所述浓缩液流路以及所述连结流路设置有进行各个流路中的输送的送液部。
第15发明的原液处理装置的特征在于,在第10~第14发明的任一项中,所述过滤部件为形成有沿轴向贯通的贯通流路的中空纤维膜。
发明效果
(泄露检查)
根据第1发明,由于使气体不进入供给原液的流路内而进行泄漏检查,因此能够可靠且短时间地实施泄漏检查后的空气排出作业。
根据第2发明,由于对供给原液的流路的内外的压力进行比较从而进行泄漏检查,因此能够提高泄漏检查的精度。
根据第3、第4发明,能够提高泄漏检查的精度。
根据第5发明,即使过滤部件为中空纤维膜,也能够可靠且短时间地实施泄漏检查后的空气排出作业。
(清洗)
根据第6发明,如果使清洗液在一对端口之间流动,则能够将清洗液直接供给原液所供给的流路内,因此能够提高对供给有原液的流路进行清洗效果。而且,只要使用能够清洗供给有原液的流路的量的清洗液即可,因此能够减少使用的清洗液的量。
根据第7发明,变得容易除去积蓄在集管部的较大的固体成分等。
根据第8、第9发明,能够提高清洗效果。
(原液处理装置)
根据第10发明,如果在配置于各个流路的流路中适当地供给气体、清洗液,则能够有效地进行泄露检查以及流路的清洗。
根据第11发明,能够通过阴压实施原液对过滤器的供给。而且,由于通过阳压对过滤器进行清洗,因此能够有效地消除供给有原液的流路的堵塞。
根据第12、第13发明,能够通过阴压实施原液对过滤器的供给。而且,能够有效地实施过滤器的供给有原液的流路的清洗。
根据第14发明,能够有效地实施过滤器的供给有原液的流路内的清洗。
根据第15发明,即使过滤部件为中空纤维膜,也能够有效地进行泄漏检查以及流路的清洗。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施方式的原液处理装置1的泄露检查作业的概略说明图。
图2是本实施方式的原液处理装置1的准备清洗作业的概略说明图。
图3是本实施方式的原液处理装置1的过滤浓缩作业的概略说明图。
图4是本实施方式的原液处理装置1的再浓缩作业的概略说明图。
图5是过滤器10的概略说明图。
图6是另一实施方式的原液处理装置1B的准备清洗作业的概略说明图。
图7是另一实施方式的原液处理装置1B的过滤浓缩作业的概略说明图。
图8是另一实施方式的原液处理装置1B的再浓缩作业的概略说明图。
图9是另一实施方式的原液处理装置1C的概略说明图。
图10是另一实施方式的原液处理装置1C的泄露检查的概略说明图。
图11是另一实施方式的原液处理装置1C的泄露检查的概略说明图。
图12是另一实施方式的原液处理装置1C的准备清洗作业的概略说明图。
图13是另一实施方式的原液处理装置1C的过滤浓缩作业的概略说明图。
图14是另一实施方式的原液处理装置1D的概略说明图。
图15是另一实施方式的原液处理装置1C的泄露检查的概略说明图。
图16是另一过滤器10B的概略说明图。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的原液处理装置是用于得到处理液的装置,所述处理液为对胸腹腔积液等原液进行过滤浓缩后能够通过静脉输液或腹腔内给药等方法对患者给药的处理液。
作为由本发明的原液处理装置所处理的对象的原液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能够列举胸腹腔积液、血浆、血液等。胸膜腔积液是指由于癌性胸腹膜炎、肝硬化等而积聚在胸腔或腹腔中的胸腔积液或腹腔积液。在该胸腹腔积液中包含有从血管或内脏器官渗出的血浆成分(蛋白质、激素、糖、脂质、电解质、维生素、胆红素、氨基酸等)、血红蛋白、癌细胞、巨噬细胞、组织细胞、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细菌等。在本发明的原液处理装置中,能够从该胸腹腔积液去除癌细胞、巨噬细胞、组织细胞、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细菌等固体成分,从而生成包含有胸腹腔积液中所包含的水分和有用成分的浓缩液。
作为血浆能够列举血浆交换疗法的废液血浆等,作为血液能够列举在手术中回收的血液等。即,如果利用本发明的原液处理装置对废液血浆、在手术中回收的血液等进行净化,则能够制造可再利用的再生血浆。另外,在本发明的原液处理装置中,在血浆交换疗法的废液血浆的情况下,只要使用血浆成分分离器代替过滤器即可,在手术中回收的血液的情况下,只要使用血浆分离器代替过滤器即可。
此外,用于本发明的原液处理装置的过滤器的过滤部件并没有特别限定。此外,也有将相同的膜用于浓缩器中的滤液的浓缩的情况。用于这样的过滤或浓缩的过滤部件只要是使胸腹腔积液中所包含的血浆、水分以及上述的有用的成分透过,而使癌细胞、巨噬细胞、组织细胞、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细菌等细胞成分(即固体成分)不透过,而且使气体不透过的部件即可,其材料、尺寸、形状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过滤部件的形状能够使用中空纤维膜、平膜、层叠型膜等。此外,过滤部件能够使用由在被液体润湿时发挥使气体不透过的功能的材料形成的部件。当然,也可以使用在不被液体润湿的状态下也发挥使气体不透过的功能的材料形成的部件。另外,在本说明书中,不透过过滤部件的气体是指氮气等惰性气体、空气、氧气等,表示一般用于泄漏检查等的气体。
作为一例,能够将用于CART的腹腔积液过滤器、血浆交换用血浆分离器、血浆交换用血浆成分分离器等的中空纤维膜在本发明的原液处理装置的过滤器和浓缩器中使用。
(本实施方式的原液处理装置)
基于图3对本实施方式的原液处理装置1进行说明。
另外,在以下将成为处理对象的原液是胸腹腔积液的情况作为代表进行说明。
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对权利要求书中所述的各个流路(给液流路、滤液供给流路、浓缩液流路、废液流路、清洗液供给流路、清洗液回收流路、连结流路)由具有挠性或柔软性的管(给液管2、滤液供给管3、浓缩液管4、废液管5、清洗液供给管6、清洗液回收管7、连结管9)形成的情况进行说明。然而,各个流路也可以由不具有挠性或柔软性的管(例如,硬质塑料制的管或钢管、氯乙烯管等)形成或由树脂成形的一体型回路等形成。
进而,在以下的说明中,对各个流路由具有挠性或柔软性的管形成的情况进行说明,因此以使用滚子泵作为各个流路的送液部为前提而进行说明。但是,送液部只要能够输送各个流路内的液体即可,只要与构成各个流路的管的材料和在流路内流动的液体相匹配地进行适当选择即可。例如,能够使用输液泵或隔膜泵等。此外,在滚子泵中,由于停止运转则发挥夹紧功能(封闭流路以使液体无法流动的功能),因此在下述说明中在设置有送液部的流路中没有设置具有夹紧功能的器具。但是,作为送液部,在使用即使停止运转也不发挥夹紧功能的装置或使用不具有夹紧功能的装置的情况下,只要在设置有送液部的流路中另行设置具有夹紧功能的器具(例如夹钳或夹子等),在停止运转送液部的动作时使具有夹紧功能的器具发挥夹紧功能即可。
(本实施方式的原液处理装置1的概略构成)
首先,对本实施方式的原液处理装置1的概略构成进行说明。
在图3中,附图标记UB表示对原液、即从胸部或腹部抽取的胸腹腔积液进行容纳的原液袋。此外,附图标记CB表示对将原液过滤浓缩后的浓缩液进行容纳的浓缩液袋。进而,附图标记DB表示对从浓缩液分离出的废液(即水分)进行容纳的废液袋。进而,附图标记SB表示容纳有生理盐水或输液(细胞外液)等清洗液的清洗液袋,附图标记FB表示用于回收清洗液的清洗液回收袋。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原液处理装置1中,原液袋UB经由给液管2与过滤器10连接。给液管2是将原液袋UB内的原液供给至过滤器10的管。在该给液管2设置有对给液管2内的液体进行输送的给液管送液部2p。
过滤器10对原液进行过滤从而生成滤液。该过滤器10经由滤液供给管3与浓缩器20连接。滤液供给管3是将由过滤器10生成的滤液供给至浓缩器20的管。在该滤液供给管3设置有使滤液供给管3内的液体的流动停止或开放的、例如夹钳或夹子等流量调整机构3c。
在该滤液供给管3中,在过滤器10与流量调整机构3c之间的部分连结有连结管9的一端。在该连结管9设置有对连结管9内的液体进行输送的连结管送液部9p。
此外,在过滤器10经由清洗液供给管6连接有清洗液袋SB。清洗液供给管6是将清洗液从清洗液袋SB供给至过滤器10的管。在该清洗液供给管6设置有使清洗液供给管6内的液体的流动停止或开放的、例如夹钳或夹子等流量调整机构6c。
进而,在过滤器10经由清洗液回收管7连接有对清洗了过滤器10的清洗液进行回收的清洗液回收袋FB。在该清洗液回收管7设置有对清洗液回收管7内的液体进行输送的清洗液回收管送液部7p。
另外,清洗液回收管7可以经由给液管2与过滤器10连接,也可以直接与过滤器10连接。
浓缩器20生成对滤液进行了浓缩的浓缩液。该浓缩器20经由浓缩液管4连接有浓缩液袋CB。浓缩液管4是将由浓缩器20所浓缩的浓缩液供给至浓缩液袋CB的管。在该浓缩液管4设置有对浓缩液管4内的液体进行输送的浓缩液管送液部4p。
此外,在浓缩器20经由废液管5连接有废液袋DB。废液管5是将由浓缩器20从浓缩液分离出的废液(水分)供给至废液袋DB的管。
由于是如上所述那样的构成,因此在本实施方式的原液处理装置1中,如果将原液从原液袋UB经由给液管2供给至过滤器10,则能够在过滤器10对原液进行过滤从而生成滤液。然后,如果将生成的滤液经由滤液供给管3供给至浓缩器20,则能够通过浓缩器20生成浓缩液,并能够将该浓缩液经由浓缩液供给管4回收至浓缩液袋CB。
另一方面,如果将清洗液从连接至清洗液供给管6的清洗液袋SB供给至过滤器10,则能够通过清洗液对过滤器10进行清洗。此外,如果将清洗液袋SB连接至浓缩液管4来代替浓缩液袋CB,则能够通过清洗液对浓缩器20进行清洗(参照图2)。
以下,对本实施方式的原液处理装置1的作业进行说明。
(准备清洗作业)
如图2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原液处理装置1的准备清洗作业中,将清洗液袋SB连接至浓缩液管4的另一端来代替浓缩液袋CB,并将清洗液回收袋FB连接至废液管5的另一端来代替废液袋DB。另外,废液管5的另一端可以保持连接有废液袋DB的状态,也可以单纯配置在桶等中。
此外,将清洗液回收袋FB也连接至给液管2的另一端来代替原液袋UB。另外,在给液管2的另一端可以连接废液袋DB,也可以单纯配置在桶等中。
而且,在连结管9的另一端也连接有清洗液回收袋FB。另外,在连结管9的另一端也可以连接废液袋DB,也可以单纯配置在桶等中。
接下来,通过流量调整机构3c以及流量调整机构6c使清洗液在滤液供给管3以及清洗液供给管6内流动。
在上述状态下,以使清洗液从连接至浓缩液管4的清洗液袋SB流动至浓缩器20的方式运转浓缩液管送液部4p,以使清洗液从浓缩器20(即滤液供给管3)流动至与连结管9连接的清洗液回收袋FB的方式运转连结管送液部9p。由此,清洗液从连接至浓缩液管4的清洗液袋SB通过浓缩液管4供给至浓缩器20。所供给的清洗液通过浓缩器20后,通过滤液供给管3、连结管9被回收到与连结管9连接的清洗液回收袋FB。另外,一部分清洗液通过废液管5被回收到与废液管5的另一端连接的清洗液回收袋FB。
此外,以使清洗液从浓缩器20流动至与连结管9连接的清洗液回收袋FB的方式运转连结管送液部9p,并且以使清洗液从过滤器10流动至与给液管2连接的清洗液回收袋FB的方式运转给液管送液部2p。由此,清洗液从连接至清洗液供给管6的清洗液袋SB通过清洗液供给管6供给至过滤器10。所供给的清洗液通过过滤器10后,其中一部分通过滤液供给管3、连结管9被回收到与连结管9连接的清洗液回收袋FB,一部分通过给液管2被回收到与给液管2连接的清洗液回收袋FB。此外,通过运转清洗液回收管送液部7p,能够使供给至过滤器10的清洗液的一部分也流动至清洗液回收管7中。
由此,能够使清洗液在过滤器10与浓缩器20以及所有的管中流动,因此能够对本实施方式的原液处理装置1整体进行清洗。
另外,在图2中,通过运转给液管送液部2p以及清洗液回收管送液部7p,将清洗液从过滤器10吸出,在过滤器10内产生清洗液的流动,从而用清洗液对过滤器10内进行清洗。但是,也可以将清洗液推入过滤器10,在过滤器10内产生清洗液的流动,从而对过滤器10内进行清洗。
例如,在图2中,在清洗液供给管6设置清洗液供给管送液部6p来代替流量调整机构6c(参照图6),在清洗液回收管7设置流量调整机构7c来代替清洗液回收管送液部7p。然后,通过流量调整机构7c开放清洗液回收管7,以使清洗液在清洗液供给管6内从清洗液袋SB朝向过滤器10流动的方式运转清洗液供给管送液部6p。由此,能够将清洗液推入过滤器10,在过滤器10内产生清洗液的流动,因此能够通过清洗液对过滤器10内进行清洗。在该情况下,也可以运转给液管2的给液管送液部2p,以使清洗液从过滤器10吸出,使得清洗液在给液管2中流动。此外,也可以不运转给液管送液部2p,而仅使清洗液在清洗液回收管7中流动。
(过滤浓缩作业)
如果准备清洗作业结束,则实施过滤浓缩作业。
如图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原液处理装置1的过滤浓缩作业中,从准备清洗作业的状态将浓缩液袋CB连接至浓缩液管4来代替清洗液袋SB,并将废液袋DB连接至废液管5来代替清洗液回收袋FB。
另一方面,在给液管2连接有原液袋UB来代替清洗液回收袋FB。
此外,通过流量调整机构3c维持液体能够在滤液供给管3内流动的状态,另一方面,通过流量调整机构6c进行封闭使得液体无法在清洗液供给管6内流动。除此之外,使清洗液回收管送液部7p以及连结管送液部9p不运转而作为夹具发挥作用。
在上述状态下,以使原液从连接至给液管2的原液袋UB流动至过滤器10的方式运转给液管送液部2p,并且以使浓缩液从浓缩器20流动至与浓缩液管4连接的浓缩液袋CB的方式运转浓缩液管送液部4p。
由此,原液通过给液管2从原液袋UB供给至过滤器10。所供给的原液通过过滤器10进行过滤,所生成的滤液通过滤液供给管3被供给至浓缩器20。然后,供给至浓缩器20的滤液由浓缩器20进行浓缩,所生成的浓缩液通过浓缩液管4被回收到浓缩液袋CB。另一方面,从浓缩液分离出的水分通过废液管5被回收到废液袋DB。
(关于过滤器清洗)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的原液处理装置1的过滤浓缩作业的中途,也可以对过滤器10的过滤部件(在图5中为中空纤维膜束15的多根中空纤维膜16、在图16中为过滤膜17b)进行清洗。具体而言,在图3中,通过流量调整机构3c进行封闭使得液体无法在滤液供给管3内流动。除此之外,停止给液管送液部2p的运转使其作为夹具发挥功能。另一方面,能够通过流量调整机构6c使液体在清洗液供给管6内流动。
在上述状态下,如果以使液体从过滤器10流动至与清洗液回收管7连接的清洗液回收袋FB的方式运转清洗液回收管送液部7p,则能够使清洗液沿与过滤浓缩时原液所流动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在过滤器10的供原液流动的流路(在图5中为中空纤维膜16的内部、在图16中为过滤膜17b的空隙)中流动,因此能够对过滤器10的供原液流动的流路内部进行清洗。
此外,除上述状态以外,如果以使清洗液从连接至连结管9的清洗液袋SB流动至过滤器10的方式运转连结管送液部9p,则清洗液也从连接至连结管9的清洗液袋SB供给至过滤器10。由此,由于该清洗液沿与滤液透过滤部件的方向相反的方向而透过过滤部件,所以能够消除过滤部件的堵塞。在该情况下,由于清洗液从连接至清洗液供给管6的清洗液袋SB与连接至连结管9的清洗液袋SB双方供给至过滤器10,因此对清洗液回收管送液部7p以及连结管送液部9p的运转进行调整,使得通过清洗液回收管送液部7p而在清洗液回收管7中流动的清洗液的流量变得比通过连结管送液部9p而在连结管9中流动的清洗液的流量更大。
另外,也可以在使流量调整机构6c封闭的状态下运转清洗液回收管送液部7p与连结管送液部9p。在该情况下,清洗液仅从连接至连结管送液部9p的清洗液袋SB供给至过滤器10。在该情况下清洗液也沿与滤液透过过滤部件的方向相反的方向而透过过滤部件,所以能够消除过滤部件的堵塞。
(再浓缩作业)
在将通过过滤浓缩作业而得到的浓缩液进一步浓缩的情况下,实施再浓缩作业。
如图4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原液处理装置1的再浓缩作业中,将连结管9的另一端从清洗液袋SB移除,而使连结管9的另一端与浓缩液袋CB连接。
此外,通过流量调整机构3c维持液体能够在滤液供给管3内流动的状态,另一方面,使给液管送液部2p以及清洗液回收管送液部7p不运转而作为夹具发挥作用。除此之外,通过流量调整机构6c进行封闭使得液体无法在清洗液供给管6内流动。由此,成为在过滤器10中液体无法流动的状态。
在上述状态下,以使浓缩液通过连结管9从浓缩液袋CB流动至浓缩器20的方式运转连结管送液部9p,并且以使浓缩液通过浓缩液管4从浓缩器20流动至浓缩液袋CB的方式运转浓缩液管送液部4p。
由此,浓缩液通过连结管9从连接至连结管9的浓缩液袋CB供给至浓缩器20,因此通过浓缩器20进一步被浓缩的再浓缩液通过浓缩液管4被回收到浓缩液袋CB。另一方面,从浓缩液分离出的水分通过废液管5被回收到废液袋DB。即,能够得到提高了浓缩比例的浓缩液(再浓缩液)。
(过滤器10的详细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原液处理装置1中,使各个袋与过滤器10以及浓缩器20如上所述地连接,但如果过滤器10具有以下这样的结构并且各个管相对于过滤器10像以下这样地连接,则能够有效地实施过滤器10的清洗以及泄露检查。
以下,对过滤器10的构成与各个管相对于过滤器10的连接、过滤器10的清洗以及泄露检查进行说明。
(过滤器10)
过滤器10是例如用于CART的腹腔积液过滤器、用于血浆交换的血浆分离器、血浆成分分离器等。该过滤器10在内部容纳有过滤部件,通过过滤部件对胸腹腔积液进行过滤,并能够分离成滤液与包含细胞等的分离液。
以下基于图5对过滤部件为中空纤维膜16的情况下的过滤器10的结构进行说明。
如图5所示,该过滤器10具有主体部11与配置于该主体部11内的中空纤维膜束15。
(中空纤维膜束15)
如图5所示,中空纤维膜束15对多根中空纤维膜16进行捆扎而构成。
中空纤维膜16是具有截面为环状的壁16w、并在该壁16w的内部形成有贯通中空纤维膜16的轴向的贯通流路16h的管状的部件。该中空纤维膜16的壁16w具有细胞等固体成分和气体无法透过但液体能够透过的功能。
中空纤维膜束15的多个中空纤维膜16的一端部彼此以及另一端部彼此被捆扎。即,以使各个中空纤维膜16的贯通流路16h在中空纤维膜束15的一端部与另一端部之间贯通的方式对多个中空纤维膜16进行捆扎而形成中空纤维膜束15。
另外,多根中空纤维膜16的两个端部彼此不一定需要被捆扎在一起。在该情况下,配置为使多根中空纤维膜16的贯通流路16h的两端分别与主体部11的一对集管部13、14连通。
(主体部11)
如图5所示,在主体部11具备躯干部12,该躯干部12具有与外部气密且液密性隔离的空间即内部空间12h。该躯干部12的内部空间12h形成为仅通过后述的端口与外部连通,并在内部容纳有上述的中空纤维膜束15。在内部容纳有上述的中空纤维膜束15的状态下,该内部空间12h与多根中空纤维膜16的贯通流路16h气密性分离,但液体能够通过壁16w通过两者之间。即,能够将内部空间12h内的液体供给至贯通流路16h,并能够将贯通流路16h内的液体供给至内部空间12h。
另外,内部空间12h的大小和形状并没有特别限定。在容纳有中空纤维膜束15的状态下,经由端口流入内部空间12h的液体在中空纤维膜束15与躯干部12的内表面(即内部空间12h的内表面)之间以及多根中空纤维膜16彼此之间流动,只要具有能够通过中空纤维膜16的壁16w流入贯通流路16h内这样程度的大小即可。除此之外,通过中空纤维膜16的壁16w而从贯通流路16h流出至内部空间12h的液体在多根中空纤维膜16彼此之间以及中空纤维膜束15与内部空间12h的内表面之间流动,只要具有能够从端口流出这样程度的大小即可。
如图5所示,在主体部11以夹着躯干部12的方式、即夹着内部空间12h的方式设置有一对集管部13、14。该一对集管部13、14是与上述的躯干部12的内部空间12h以及外部气密且液密性隔离的空间,形成为仅通过后述的端口与外部连通。此外,在一对集管部13、14分别连结有上述的中空纤维膜束15的各个端部。具体而言,中空纤维膜束15的两个端部分别与一对集管部13、14连结,使得构成中空纤维膜束15的多根中空纤维膜16的贯通流路16h的两端的开口与一对集管部13、14内连通。因此,成为一对集管部13、14间通过构成中空纤维膜束15的多根中空纤维膜16的贯通流路16h而被连通的状态。
(各个端口11a~11c)
此外,如上所述,在主体部11设置有将形成于主体部11的躯干部12的内部空间12h以及使一对集管部13、14与外部连通的端口11a~11c。
如图5所示,在主体部11的一端部设置有使集管部13与外部连通的原液供给端口11a。在该原液供给端口11a连结有给液管2的一端,该给液管2的另一端与原液袋UB的液体排出口连结(参照图3)。
此外,清洗液回收袋FB经由给液管2连通至原液供给端口11a,或者直接连通至原液供给端口11a。具体而言,在给液管2或者原液供给端口11a连结有清洗液回收管7的一端,该清洗液回收管7的另一端与清洗液回收袋FB连结(参照图3)。
在主体部11的躯干部12的侧面设置有使内部空间12h与外部连通的滤液排出端口11c。在该滤液排出端口11c连结有滤液供给管3的一端,该滤液供给管3的另一端与浓缩器20的滤液供给口20a连结(参照图3)。另外,在图5中设置有2个滤液排出端口11c,也可以设置1个滤液排出端口11c。
在主体部11的另一端部设置有清洗液供给端口11b,以使集管部14与外部连通。在该清洗液供给端口11b连结有清洗液供给管6的一端,该清洗液供给管6的另一端与清洗液袋SB连结(参照图3)。
(过滤器10的功能)
过滤器10具有如上所述那样的构成,并且如上所述,原液袋UB和清洗液袋SB经由各个管连通至主体部11的各个端口11a~11c。因此,如果运转给液管送液部2p,将原液从原液袋UB经由给液管2与原液供给端口11a供给至主体部11的集管部13,则原液被供给至中空纤维膜束15的中空纤维膜16的贯通流路16h内,因此原液通过中空纤维膜16进行过滤。即,由于原液中所包含的固体成分无法通过中空纤维膜16,因此残留在贯通流路16h内,仅液体成分即滤液通过中空纤维膜16的壁16w,因此能够得到对原液过滤后的滤液。
另外,滤液从中空纤维膜16排出到主体部11的躯干部12的内部空间12h后,通过滤液排出端口11c、滤液供给管3以及浓缩器20的滤液供给口20a从内部空间12h供给至浓缩器20。
另一方面,如果运转清洗液回收管送液部7p(或者给液管送液部2p)以使液体从过滤器10吸出,则能够对过滤器10进行清洗。即,由于能够将清洗液从清洗液袋SB经由清洗液供给管6与清洗液供给端口11b供给至主体部11的集管部14,因此能够将清洗液从集管部14供给至中空纤维膜16的贯通流路16h内(参照图2)。即,由于清洗液从集管部14朝向集管部13而流动,因此能够通过沿贯通流路16h的内表面而流动的清洗液对中空纤维膜16的贯通流路16h内、特别是贯通流路16h的内表面(壁16w的内表面)进行清洗。由此,能够有效地冲洗掉附着在中空纤维膜16的贯通流路16h的内壁的固体成分等。
特别是如果如下所述地进行操作,则能够有效地实施对中空纤维膜16的清洗。
首先,通过设置在滤液供给管3的流量调整机构3c以及设置在连结管9的连结管送液部9p,对滤液供给管3以及连结管9进行封闭。另一方面,通过流量调整机构6c开放清洗液供给管6。在该状态下运转清洗液回收管7的清洗液回收管送液部7p。
由此,在清洗液回收管7中比清洗液回收管送液部7p更靠近上游侧、即过滤器10侧的部分产生负压。如果产生这样的负压,则通过该负压,清洗液从清洗液袋SB通过清洗液供给管6、清洗液供给端口11b、集管部14、中空纤维膜16的贯通流路16h、集管部13、原液供给端口11a而流入清洗液回收管7。
此时,由于滤液供给管3以及连结管9被封闭,所以清洗液不从中空纤维膜16流动到内部空间12h,而是仅在中空纤维膜16的贯通流路16h内流动。由此,能够通过清洗液仅对一对集管部13、14与中空纤维膜16的贯通流路16h内进行清洗,因此能够减少用于清洗过滤器10的清洗液。
而且,由于不对内部空间12h进行清洗,因此即使在实施过滤浓缩后清洗过滤器10的情况下,也能够成为滤液残留在内部空间12h内的状态。由此,能够防止内部空间12h内的滤液与清洗液一起被排出,因此能够防止滤液的回收率的降低。
另外,在清洗过滤器10时,也可以运转给液管2的给液管送液部2p与清洗液回收管7的清洗液回收管送液部7p双方。
此外,在清洗过滤器10时,也可以运转给液管送液部2p来代替清洗液回收管送液部7p。在该情况下,由于也能够将中空纤维膜16的贯通流路16h内的原液与清洗液一起回收到原液袋UB,所以如果将包含所回收的原液的清洗液再次供给至过滤器,则能够防止滤液的回收率的降低。
此外,如上所述,在运转给液管送液部2p以及清洗液回收管送液部7p的双方或者一方的情况下,在中空纤维膜16的贯通流路16h内也产生负压。由此,即使固体成分堵塞在中空纤维膜16的壁16w,也能够将该固体成分吸出,因此也能够消除中空纤维膜16的壁16w的堵塞。
另外,在以也消除中空纤维膜16的壁16w的堵塞为主要目的的情况下,也可以将清洗液袋SB预先连结至连结管9,并运转连结管送液部9p,使得清洗液从清洗液袋SB朝向过滤器10流动。在该情况下,由于实质上实施内部空间12h的清洗,所以虽然使用的清洗液的量变多,但变得更容易消除中空纤维膜16的壁16w的堵塞。即,除了上述的由负压引起的吸出效果以外,还产生由连结管送液部9p对清洗液的推入效果,因此变得更容易消除中空纤维膜16的壁16w的堵塞。
进而,如果如上所述地实施清洗操作,则变得容易消除原液所供给的集管部13的堵塞。
在原液所供给的集管部13中,原液中所包含的固体成分被原样供给至给液管2,因此在固体成分较大的情况下,中空纤维膜16的贯通流路16h的开口有可能被固体成分堵塞。但是,如上所述,如果在清洗液回收管7中比清洗液回收管送液部7p更靠近过滤器10侧处产生负压,则通过该负压能够将固体成分从集管部13吸出至清洗液回收管7,因此能够消除集管部13的堵塞。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将清洗液袋SB预先连结至连结管9,并运转连结管送液部9p,使得清洗液从清洗液袋SB朝向过滤器10而流动。由此,除了上述的由负压引起的吸出效果以外,还产生由连结管送液部9p对清洗液的推入效果,因此变得更容易消除集管部13的堵塞。另外,在上述构成的情况下,清洗液回收管送液部7p相当于权利要求书中所述的负压产生部。
(泄露检查)
此外,在过滤器10中,如果中空纤维膜束15的多个中空纤维膜16破损,则在将原液供给至中空纤维膜束15的多个中空纤维膜16的情况下,原液有可能不被过滤而泄露到内部空间12h中。同样地,在无法保持内部空间12h与一对集管部13、14之间的气密性和液密性的情况下,原液也有可能不被过滤而泄漏到内部空间12h中。因此,在处理原液之前,必须对过滤器10的泄漏进行确认(泄漏检查)。在本实施方式的原液处理装置1的情况下,能够用如下所述的方法实施泄漏检查。
以下对泄漏检查作业进行说明。
另外,在实施准备清洗的情况下,在准备清洗之前实施泄露检查作业。因此,在下文中,如图1所示,对使本实施方式的原液处理装置1保持即将准备清洗之前的状态而实施泄漏检查作业的情况进行说明。
此外,对在连结管9设置与连结管9连通的分支管9b,并在该连结管9的分支管9b设置在泄漏检查作业中供给加压气体的加压气体供给部GS的情况进行说明。另外,在该情况下,在分支管9b设置对分支管9b进行封闭或开放的流量调整机构9c。
(第一方法)
首先,如图1所示,在滤液供给管3设置对滤液供给管3内的压力进行测量的压力计P1。另外,压力计P1可以在泄漏检查作业时临时设置,也可以设为在过滤浓缩作业等时也始终设置的状态。在始终设置的情况下,使用能够测量气压与液压双方的压力计作为压力计P1。
接下来,通过流量调整机构3c封闭滤液供给管3,并停止运转连结管9的连结管送液部9p的运转,进而通过流量调整机构9c使分支管9b成为封闭的状态。由此,主体部11的内部空间12h成为从外部被气密性隔绝的状态。
另一方面,使连接至给液管2的给液管送液部2p以及连接至清洗液回收管7的清洗液回收管送液部7p不运转,并使清洗液供给管6通过流量调整机构6c也成为封闭的状态。由此,一对集管部13、14与中空纤维膜束15的中空纤维膜16的贯通流路16h内也成为与外部气密性隔绝的状态。
在成为上述状态的基础上,如果开放流量调整机构9c并使加压气体从加压气体供给部GS供给至分支管9b,则加压气体被供给至主体部11的躯干部12的内部空间12h内,内部空间12h内的压力(换言之,连结管9以及分支管9b内的压力)上升。然后,如果由压力计P1所测量的内部空间12h内的压力达到一定的压力以上,则停止由加压气体供给部GS供给的加压气体,并通过流量调整机构9c封闭分支管9b。
在此,如果中空纤维膜束15的多个中空纤维膜16破损,或者内部空间12h与一对集管部13、14之间的气密性或液密性不良,则加压气体从该部位(不良部位)泄漏到中空纤维膜16的贯通流路16h内或一对集管部13、14内。由此,内部空间12h内的压力降低,因此通过对压力计P1测量的气压的变动进行确认,从而能够确认过滤器10的泄漏。
而且,在通过上述的方法实施了泄漏检查的情况下,如果不存在不良部位,则气体不会进入中空纤维膜16的贯通流路16h内。即,由于能够使气体不进入中空纤维膜16的贯通流路16h内而进行泄漏检查,所以能够可靠且短时间地实施泄漏检查后的空气排出作业。
另外,在通过上述方法实施泄漏检查的情况下,优选将中空纤维膜束15的多个中空纤维膜16的贯通流路16h、以及与贯通流路16h连通的部分(一对集管部13、14和给液管2、清洗液供给管6、清洗液回收管7)的气压预先降低。由此,在通过分支管9b从加压气体供给部GS供给加压气体时,变得容易产生来自不良部位的泄漏。在该情况下,在通过流量调整机构9c封闭分支管9b时,在存在不良部位的情况下气压的变动变快,因此能够缩短泄漏检查作业时间。此外,如果贯通流路16h等的气压变低,则即使供给加压气体,由于来自不良部位的泄露,内部空间12h内的压力达到一定的压力以上的时间变长。由此,通过确认该时间,也能够确认有无不良部位。
另外,在上述例子中,不仅内部空间12h,而且一对集管部13、14以及中空纤维膜束15的中空纤维膜16的贯通流路16h内也成为与外部气密性隔绝的状态。但是,一对集管部13、14以及中空纤维膜束15的中空纤维膜16的贯通流路16h也可以成为与外部连通的状态。
(第二方法)
在上述第一方法中,对内部空间12h内的压力进行测量并实施了泄漏检查,也可以在给液管2、清洗液供给管6、清洗液回收管7的任一个设置压力计P2并实施泄漏检查。即,不仅可以通过压力计P1,还可以通过压力计P2来确认泄漏。例如,如图1所示,在给液管2设置压力计P2。在该情况下,如果存在不良部位使加压气体流入贯通流路16h等,则压力计P1的压力降低,并且压力计P2的压力上升。因此,通过压力计P2的压力也能够确认泄漏。
另外,在将加压空气从加压气体供给部GS供给至回路内时,期望通过清洗液回收管送液部7p、给液管送液部2p以从过滤器10内抽吸空气的方式进行运转,使得由压力计P2所测量的压力恒定。这是因为在内部空间12h内存在液体的情况下,通过将该液体排出至中空纤维膜16的贯通流路16h,由压力计P2所测量的压力有可能变得高于由压力计P1所测量的压力。因此,为了对从内部空间12h向中空纤维膜16等的泄漏可靠地进行检测来实现稳定的泄漏检查,在将加压空气从加压气体供给部GS供给至回路内的期间,期望通过清洗液回收管送液部7p、给液管送液部2p以从过滤器10内抽吸空气的方式进行运转,使得由压力计P2所测量的压力恒定。例如,期望运转清洗液回收管送液部7p、给液管送液部2p,使得成为由压力计P2所测量的压力低于由压力计P1所测量的压力的状态。
特别是,如果利用压力计P1测量的压力与压力计P2测量的压力的压差,则能够对中空纤维膜16的壁16w内外的压力进行比较来实施泄漏检查,因此能够提高泄漏检查的精度。
此外,在通过第二方法实施泄漏检查的情况下,可以在泄漏检查作业时临时设置压力计P1以及压力计P2,也可以设为在过滤浓缩作业等时也始终设置的状态。在始终设置的情况下,使用能够测量气压与液压双方的压力计作为压力计P1以及压力计P2。
另外,在利用压力计P2的压力进行泄漏检查的情况下,在来自加压气体供给部GS的加压气体没有被供给的期间,通过清洗液回收管送液部7p、给液管送液部2p、流量调整机构6c使中空纤维膜16的贯通流路16h等成为与外部气密性隔绝的状态。除此之外,需要预先停止设置在滤液供给管3的滤液供给管送液部3p、设置在连结管9的连结管送液部9p、流量调整机构9c的运转。另外,如上所述,在从加压气体供给部GS供给气体期间,为了使由压力计P2所测量的压力保持恒定,期望驱动清洗液回收管送液部7p以及给液管送液部2p。
(浓缩器20的详细说明)
在本实施方式的原液处理装置1中,期望为各个管相对于浓缩器20如下所述地连接。以下,对浓缩器20的构成与各个管相对于浓缩器20的连接进行说明。
浓缩器20从过滤器10供给有滤液,并对该滤液进行浓缩。浓缩器20具有实质上与所述过滤器10相同的结构,并具有将水分从滤液分离从而作为浓缩液的功能。即,浓缩器20具有在内部容纳有水分分离部件的结构来代替过滤器10的分离部件,所述水分分离部件具有将水分从滤液分离的功能。例如,将用于CART的腹腔积液浓缩器、用于透析的透析用过滤器、用于双重过滤血浆交换疗法的膜型血浆成分分馏器等用于浓缩器20。
如果对该浓缩器20进行具体说明,则浓缩器20具备通过滤液供给管3与过滤器10的滤液排出端口11c连通的滤液供给口20a。即,应该浓缩的液体即滤液从该滤液供给口20a被供给至浓缩器20。
此外,浓缩器20具备用于对从滤液分离出的液体(分离液)、即水分等进行排出的废液排出口20c。该废液排出口20c经由废液管5与废液袋DB连通。此外,浓缩器20具备排出浓缩液的浓缩液排出口20b。该浓缩液排出口20b经由浓缩液管4与浓缩液袋CB连通。
而且,浓缩器20具备水分分离部件。该水分分离部件具有水分能够透过、但血浆中所包含的有用的蛋白质等有用成分无法透过的功能。
因此,如果将滤液从滤液供给口20a供给至浓缩器20内,则水分通过水分分离部件从滤液分离,分离出的水分从废液排出口20c排出并通过废液管5被供给至废液袋DB。另一方面,一部分水分被去除而得以浓缩的浓缩液从浓缩液排出口20b排出,排出的浓缩液通过浓缩液管4被供给至浓缩液袋CB(参照图3)。
(另一实施方式的原液处理装置1B)
在上述的本实施方式的原液处理装置1中,构成为在过滤浓缩时以推入原液的方式供给至过滤器10,但也可以是以将原液从过滤器10吸出的方式使原液供给至过滤器10的构成。
即,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原液处理装置1B中,构成为以将原液从过滤器10吸出的方式使原液供给至过滤器10。即,在滤液供给管3设置有滤液供给管送液部3p来代替流量调整机构3c,在给液管2设置有流量调整机构2c来代替给液管送液部2p。
在该原液处理装置1B中,在过滤浓缩时运转滤液供给管送液部3p,以使液体(滤液)从过滤器10流动至浓缩器20。如果运转滤液供给管送液部3p,则比滤液供给管3中的滤液供给管送液部3p更靠近上游侧即过滤器10侧处变成负压,过滤器10内(例如主体部11的躯干部12的内部空间12h)也变成负压。由此,如果通过流量调整机构2c使给液管2成为能够输送液体的状态,则能够通过给液管2使原液袋UB内的原液抽吸至过滤器10内,并且能够将抽吸出的原液抽吸至滤液供给管3中。
在该原液处理装置1B中,如果适当地变更与各个管连接的袋,并对设置在各个管的流量调整机构以及送液部的运转进行调整,则也能够进行准备清洗作业、过滤浓缩作业以及再浓缩作业。
(准备清洗作业)
如图6所示,将清洗液袋SB连接至浓缩液管4的另一端代替浓缩液袋CB,将清洗液回收袋FB连接至废液管5的另一端代替废液袋DB。另外,废液管5的另一端可以保持连接有废液袋DB的状态,也可以单纯配置在桶等中。
此外,将清洗液回收袋FB也连接至给液管2的另一端代替原液袋UB。另外,在给液管2的另一端可以连接废液袋DB,也可以单纯配置在桶等中。
而且,在连结管9的另一端也连接有清洗液回收袋FB。另外,在连结管9的另一端也可以连接废液袋DB,也可以单纯配置在桶等中。
进而,将清洗液回收袋FB连接至清洗液供给管6的另一端代替清洗液袋SB,将清洗液袋SB连接至清洗液回收管7的另一端代替清洗液回收袋FB。另外,在清洗液供给管6的另一端以及清洗液回收管7的另一端也可以连接废液袋DB,也可以单纯配置在桶等中。
接下来,通过流量调整机构2c以及流量调整机构2c使清洗液在给液管2以及连结管9内流动。
在上述状态下,以使清洗液从连接至浓缩液管4的清洗液袋SB流动至浓缩器20的方式运转浓缩液管送液部4p,以使清洗液从浓缩器20(即滤液供给管3)流动至与连结管9连接的清洗液回收袋FB的方式运转滤液供给管送液部3p。由此,清洗液通过浓缩液管4从连接至浓缩液管4的清洗液袋SB供给至浓缩器20。所供给的清洗液通过浓缩器20后,通过滤液供给管3、连结管9被回收到与连结管9连接的清洗液回收袋FB。另外,一部分清洗液通过废液管5被回收到与废液管5的另一端连接的清洗液回收袋FB。
此外,以使清洗液从连接至清洗液回收管7的清洗液袋SB流动至过滤器10的方式运转清洗液回收管送液部7p。由此,一部分清洗液通过清洗液回收管7从连接至清洗液回收管7的清洗液袋SB供给至过滤器10。供给至过滤器10的清洗液在通过过滤器10后,通过滤液供给管3、连结管9被回收到与连结管9连接的清洗液回收袋FB。此外,通过运转清洗液供给管送液部6p,能够使供给至过滤器10的清洗液的一部分也流动至清洗液供给管6中。进而,一部分清洗液通过给液管2从清洗液回收管7被回收到与给液管2连接的清洗液回收袋FB。
由此,能够使清洗液在过滤器10与浓缩器20以及所有的管中流动,因此能够对本实施方式的原液处理装置1B整体进行清洗。
(过滤浓缩作业)
若准备清洗作业结束,则实施过滤浓缩作业。
如图7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原液处理装置1B的过滤浓缩作业中,从准备清洗作业的状态起将浓缩液袋CB连接至浓缩液管4的另一端代替清洗液袋SB,并将废液袋DB连接至废液管5的另一端代替清洗液回收袋FB。
另一方面,将原液袋UB连接至给液管2的另一端代替清洗液回收袋FB。
此外,通过流量调整机构2c维持液体能够在给液管2内流动的状态,另一方面,通过流量调整机构9c进行封闭使得液体无法在连结管9内流动。除此之外,使清洗液回收管送液部7p以及清洗液供给管送液部6p不运转而作为夹具发挥作用。
在上述状态下,以使滤液从过滤器10流动至浓缩器20的方式运转滤液供给管送液部3p,并且以使浓缩液从浓缩器20流动至浓缩液袋CB的方式运转浓缩液管送液部4p。
由此,原液通过给液管2从原液袋UB被供给至过滤器10。所供给的原液通过过滤器10被过滤,所生成的滤液通过滤液供给管3被供给至浓缩器20。然后,供给至浓缩器20的滤液通过浓缩器20被浓缩,所生成的浓缩液通过浓缩液管4被回收到浓缩液袋CB。另一方面,从浓缩液分离出的水分通过废液管5被回收到废液袋DB。
(关于过滤器清洗)
在本实施方式的原液处理装置1B的过滤浓缩作业的中途,也可以对过滤器10的中空纤维膜束15的多根中空纤维膜16进行清洗。具体而言,在图7中,通过流量调整机构2c进行封闭使得液体无法在给液管2内流动。除此之外,停止运转滤液供给管送液部3p以及浓缩液管送液部4p而使其作为夹具发挥功能。此外,在浓缩过滤作业的中途实施过滤器清洗的情况下,在结束准备清洗作业后,提前将清洗液袋SB连接至清洗液供给管6的另一端代替清洗液回收袋FB,并提前将清洗液回收袋FB连接至清洗液回收管7的另一端代替清洗液袋SB。
在上述状态下,以使清洗液从连接至清洗液供给管6的清洗液袋SB流动至过滤器10的方式运转清洗液供给管送液部6p,并以使清洗液从过滤器10流动至与清洗液回收管7连接的清洗液回收袋FB的方式运转清洗液回收管送液部7p。由此,能够使清洗液沿与过滤浓缩时原液所流动的方向相反的方向在中空纤维膜16的内部流动,因此能够通过清洗液对中空纤维膜16的内部进行清洗。
此外,结束准备清洗作业后,预先将清洗液袋SB连接至连结管9的另一端来代替清洗液回收袋FB。由此,如果通过流量调整机构9c使液体在连结管9内流动,则除上述状态以外,也能够使清洗液从连接至连结管9的清洗液袋SB供给至过滤器10。由此,由于通过连结管9而进行供给的清洗液沿与滤液透过中空纤维膜16的方向相反的方向而透过中空纤维膜16,所以能够消除中空纤维膜16的堵塞。在该情况下,由于清洗液从连接至清洗液供给管6的清洗液袋SB与连接至连结管9的清洗液袋SB双方被供给至过滤器10,所以对清洗液回收管送液部7p以及清洗液供给管送液部6p进行调整,使得通过清洗液回收管送液部7p而在清洗液回收管7中流动的清洗液的流量变得比通过清洗液供给管送液部6p而在清洗液供给管6中流动的清洗液的流量更大。
另外,在通过流量调整机构9c使液体在连结管9内流动的情况下,也可以在停止清洗液供给管送液部6p的运转的状态下运转清洗液回收管送液部7p。在该情况下,清洗液仅从连接至连结管9的清洗液袋SB供给至过滤器10。在该情况下清洗液也沿与滤液透过中空纤维膜16的方向相反的方向而透过中空纤维膜16,所以能够消除中空纤维膜16的堵塞。
(再浓缩作业)
在将通过过滤浓缩作业而得到的浓缩液进一步浓缩的情况下,实施再浓缩作业。
如图8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原液处理装置1B的再浓缩作业中,将连结管9的另一端从清洗液袋SB移除,而使浓缩液袋CB连接至连结管9的另一端。
此外,通过流量调整机构9c维持液体能够在连结管9内流动的状态,另一方面,使清洗液供给管送液部6p以及清洗液回收管送液部7p不运转而作为夹具发挥作用。除此之外,通过流量调整机构2c进行封闭使得液体无法在给液管2内流动。由此,成为在过滤器10中液体无法流动的状态。
在上述状态下,以使浓缩液通过连结管9从浓缩液袋CB流动至浓缩器20的方式运转滤液供给管送液部3p,并且以使浓缩液通过浓缩液管4从浓缩器20流动至浓缩液袋CB的方式运转浓缩液管送液部4p。
由此,浓缩液通过连结管9从连接至连结管9的浓缩液袋CB供给至浓缩器20,因此通过浓缩器20被进一步浓缩的再浓缩液通过浓缩液管4被回收到浓缩液袋CB。另一方面,从浓缩液分离出的水分通过废液管5被回收到废液袋DB。即,能够得到提高了浓缩比例的浓缩液(再浓缩液)。
(其他实施方式的原液处理装置1C)
在上述的本实施方式的原液处理装置1B中,在清洗过滤器10时运转清洗液回收管送液部7p并从连接至连结管9的清洗液袋SB供给清洗液,从而消除中空纤维膜16的堵塞。即,采用阴压方式,通过使清洗液从中空纤维膜16外流动至中空纤维膜16内,从而消除中空纤维膜16的堵塞。
另一方面,如图9所示,其他实施方式的原液处理装置1C(以下有时仅称为原液处理装置1C)在以下方面与原液处理装置1B不同。
在原液处理装置1C中,在清洗液回收管7设置流量调整机构7c来代替清洗液回收管送液部7p,并在连结管9设置有连结管送液部9p。此外,在清洗液供给管6的另一端连接有废液袋DB来代替清洗液袋SB。而且,通过连结管送液部9p将清洗液从中空纤维膜16外推入中空纤维膜16内(阳压),从而消除中空纤维膜16的堵塞。
此外,在原液处理装置1C中,通过运转清洗液供给管6的清洗液供给管送液部6p使原液从原液袋UB流动至中空纤维膜16的内部,从而通过原液对中空纤维膜16的内部进行清洗。
进而,在原液处理装置1C中,在滤液供给管3中的滤液供给管3与连结管9的连接部、与滤液供给管送液部3p之间连接有再循环管8的一端。在该再循环管8设置有流量调整机构8c。
此外,在过滤器10中未连接有滤液供给管3的滤液排出端口11c设置对主体部11的内部空间12h的压力进行测量的压力计P1。
进而,在清洗液供给管6的清洗液供给管送液部6p与过滤器10之间设置对中空纤维膜16的贯通流路16h内的压力进行测量的压力计P2。
另外,压力计P1、P2可以在泄漏检查作业时临时设置,也可以设为在过滤浓缩作业等时也始终设置的状态。在始终设置的情况下,使用能够测量气压与液压双方的压力计作为压力计P1、P2。
以下对具有上述构成的原液处理装置1C的处理作业进行说明。
(泄露检查)
对在原液处理装置1C中实施泄露检查的方法进行说明。
此外,在泄露检查中,从图9的状态即可以进行过滤清洗作业的状态对以下几点进行变更(参照图10)。
首先,在清洗液供给管送液部6p与过滤器10之间(设置有压力计P2的附近)设置加压气体供给部GS。另外,将加压气体供给部GS设置于清洗液供给管送液部6p的方法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能够在清洗液供给管送液部6p预先设置具备夹具等的分支流路,并在该分支流路设置加压气体供给部GS。
首先,在各个管中,在未连接至过滤器10一侧的端部如下所述地连接袋。
在给液管2的另一端连接清洗液袋SB来代替原液袋UB。
在清洗液供给管6的另一端连接清洗液回收袋FB来代替废液袋DB。另外,连接至清洗液供给管6的另一端的袋可以依旧是废液袋DB,也可以单纯配置在桶等中。
连接至清洗液回收管7的另一端的袋可以保持是清洗液回收袋FB,也可以变更为废液袋DB或者单纯配置在桶等中。
如上所述,如果将袋连接至各个管,则对设置在管的所有流量调整机构进行封闭,并停止所有的管送液部的运转。由此,成为所有的管都被封闭的状态。
接下来,在滤液供给管3中,将连接至浓缩器20的滤液供给口20a的端部从滤液供给口20a移除,并连接至清洗液回收袋FB。
此外,将再循环管8的另一端从浓缩液袋CB移除并连接至清洗液回收袋FB而作为开放端。
另外,滤液供给管3的另一端以及再循环管8的另一端可以连接废液袋DB,也可以单纯配置在桶等中。
另外,对于连接至浓缩器20的管,也可以是以下这样的。
在浓缩液管4的另一端连接清洗液回收袋FB来代替浓缩液袋CB。在废液管5的另一端连接清洗液回收袋FB来代替废液袋DB。另外,在浓缩液管4的另一端可以连接废液袋DB,也可以单纯配置在桶等中。此外,废液管5的另一端可以连接废液袋DB,也可以单纯配置在桶等中。
<液体排出>
如果上述准备完成(参照图10),则在过滤器10内(中空纤维膜16的贯通流路16h内、一对集管部13、14内、内部空间12h内)有可能存在液体时,如下所述地将过滤器10内的液体排出。
开放设置在清洗液回收管7的流量调整机构7c,并从加压气体供给部GS供给空气从而对回路内(即过滤器10和各个管内)进行加压。由此,由于能够通过原液供给端口11a将存在于过滤器10的中空纤维膜16和一对集管部13、14内的液体排出,从而能够将排出的液体回收到与清洗液回收管7连接的清洗液回收袋FB。如果过滤器10内的液体被排出,则封闭流量调整机构7c。
另外,在上述方法的情况下,过滤器10的内部空间12h内的液体无法回收。因此,在对过滤器10的内部空间12h内的液体进行排出的情况下,在进行上述作业之前实施以下的作业,从而能够对内部空间12h内的液体进行回收。
例如,在将连接有压力计P1的滤液排出端口11c向大气开放的状态下,运转设置于清洗液供给管6的清洗液供给管送液部6p,以从过滤器10抽吸液体。由此,通过该抽吸力,过滤器10的内部空间12h内的液体也被抽吸,从而能够回收到与清洗液供给管6连接的清洗液回收袋FB。在该情况下,也可以与清洗液供给管6一起,或者在运转清洗液供给管6之前对设置于滤液供给管3的滤液供给管送液部3p进行运转,以从过滤器10抽吸液体。由此,也能够将过滤器10的内部空间12h内的液体回收到与滤液供给管3连接的清洗液回收袋FB。
此外,在再循环管8的另一端不与清洗液回收袋FB连接而配置于桶中的情况下,即再循环管8的另一端成为开放端的情况下,也能够通过相同的方法,将过滤器10的内部空间12h内的液体回收到与清洗液供给管6连接的清洗液回收袋FB。即,在再循环管8的另一端为开放端的情况下,开放流量调整机构8c,并使设置于清洗液供给管6的清洗液供给管送液部6p与上述方法同样地运转。由此,通过清洗液供给管送液部6p产生的抽吸力,能够将过滤器10的内部空间12h内的液体抽吸至清洗液供给管6中,从而能够回收到与清洗液供给管6连接的清洗液回收袋FB。
此外,在使用以下方法的情况下,也能够将过滤器10的主体部11的内部空间12h内的液体与过滤器10的中空纤维膜16与一对集管部13、14内的液体同时回收。
首先,将设置有压力计P2的附近(即清洗液供给管6)与过滤器10的滤液排出端口11c双方向大气开放。通过移除加压气体供给部等方法将清洗液供给管6中的清洗液供给管送液部6p与过滤器10的清洗液供给端口11b之间向大气开放。换言之,将过滤器10的清洗液供给端口11b向大气开放。接下来,将过滤器10的滤液排出端口11c向大气开放。即,使过滤器10的主体部11的内部空间12h也向大气开放。在该状态下,运转设置于滤液供给管3的滤液供给管送液部3p以从过滤器10抽吸液体。由此,由于该抽吸力,存在于过滤器10的中空纤维膜16和一对集管部13、14内的液体、内部空间12h内的液体通过连接有滤液供给管3的过滤器10的滤液排出端口11c而被吸出,所以能够将液体回收到连接有滤液供给管3的另一端的清洗液回收袋FB。另外,如果过滤器10内的液体被排出,则停止滤液供给管送液部3p的运转。
<实施泄露检查>
如果通过如上所述的方法使过滤器10内的液体被排出,则实施泄露检查。
首先,开放流量调整机构8c,将加压空气从加压气体供给部GS供给至回路内。由此,加压空气被供给至过滤器10的中空纤维膜16的贯通流路16h内,所以中空纤维膜16的贯通流路16h内的压力上升。然后,如果通过压力计P2确认过滤器10的中空纤维膜16的贯通流路16h内的压力上升并达到规定的压力,则停止供给来自加压气体供给部GS的气体。另外,停止气体的供给后,流量调整机构8c可以封闭,也可以使其保持开放的状态。
另外,期望在不开放流量调整机构8c的情况下,将加压空气从加压气体供给部GS供给至回路内时,通过滤液供给管送液部3p以从过滤器10内抽吸空气的方式进行运转,使得由压力计P1所测量的压力恒定。这是因为在中空纤维膜16的贯通流路16h内存在液体的情况下,通过将该液体排出至过滤器10的主体部11的内部空间12h,由压力计P1所测量的压力有可能变得高于由压力计P2所测量的压力。因此,为了对从中空纤维膜16等向内部空间12h的泄漏可靠地进行检测并实现稳定的泄漏检查,期望在将加压空气从加压气体供给部GS供给至回路内期间,通过滤液供给管送液部3p以从过滤器10内抽吸空气的方式进行运转,使得由压力计P1所测量的压力恒定。例如,期望运转滤液供给管送液部3p,使得成为由压力计P1所测量的压力低于由压力计P2所测量的压力的状态。
在此,如果中空纤维膜束15的多个中空纤维膜16破损,或者内部空间12h与一对集管部13、14之间的气密性或液密性不良,则加压气体从该部位(不良部位)泄漏到中空纤维膜16的贯通流路16h或从一对集管部13、14泄露到内部空间12h内。由此,中空纤维膜16内的压力降低,因此通过对压力计P2测量的气压的变动进行确认,能够确认过滤器10的泄漏。
此外,如果存在不良部位使加压气体流入内部空间12h内,则压力计P2的压力降低,并且压力计P1的压力上升。因此,通过压力计P1的压力也能够确认泄漏。
特别是,如果利用压力计P1测量的压力与压力计P2测量的压力的压差,则能够对中空纤维膜16的壁16w内外的压力进行比较来实施泄漏检查,因此能够提高泄漏检查的精度。
另外,在利用压力计P1的压力进行泄漏检查的情况下,在来自加压气体供给部GS的加压气体没有被供给的期间,需要预先封闭流量调整机构8c,并预先停止运转设置在滤液供给管3的滤液供给管送液部3p、设置在连结管9的连结管送液部9p。另外,期望在从加压气体供给部GS供给气体期间,如上所述,为了使由压力计P1所测量的压力保持恒定,驱动滤液供给管送液部3p。
设置压力计P1、压力计P2的部位并不限于上述部位,压力计P1只要设置在与内部空间12h连通的部位即可,压力计P2只要设置在与一对集管部13、14连通的部位即可。
另外,在结束了泄露检查的状态下,过滤器10的中空纤维膜16内成为加压状态。因此,为下一工序的准备清洗做准备,在泄漏检查结束后降低中空纤维膜16内的压力。例如,如果开放流量调整机构7c,则能够迅速地排出压力,因此能够在短时间内降低中空纤维膜16内的压力。
(其他的泄露检查方法1)
除上述方法以外,还能够通过以下的方法实施泄露检查。
如图11所示,在连结管9设置有加压气体供给部GS的情况下,通过以下的方法实施泄露检查。在通过该方法实施泄露检查的情况下,如果不存在不良部位,则气体不会进入中空纤维膜16的贯通流路16h内。即,由于能够使气体不进入中空纤维膜16的贯通流路16h内而进行泄漏检查,所以具有能够可靠且短时间地实施泄漏检查后的空气排出作业这样的优点。
如图11所示,在连结管9设置与连结管9连通的分支管9b,并在该连结管9的分支管9b设置在泄漏检查作业中供给加压气体的加压气体供给部GS。另外,在分支管9b设置对分支管9b进行封闭或开放的流量调整机构9c。
首先,在各个管中,在未连接至过滤器10一侧的端部如下所述地连接袋。
在给液管2的另一端连接清洗液袋SB来代替原液袋UB。
在清洗液供给管6的另一端连接清洗液回收袋FB来代替废液袋DB。另外,连接至清洗液供给管6的另一端的袋可以保持是废液袋DB,也可以单纯配置在桶等中。
连接至清洗液回收管7的另一端的袋可以保持是清洗液回收袋FB,也可以变更为废液袋DB或者单纯配置在桶等中。
如上所述,如果将袋连接至各个管,则对设置在管的所有流量调整机构进行封闭,并停止所有的管送液部的运转。由此,成为所有的管都被封闭的状态。
接下来,在滤液供给管3中,将连接至浓缩器20的滤液供给口20a的端部从滤液供给口20a移除,并连接至清洗液回收袋FB。
此外,将再循环管8的另一端从浓缩液袋CB移除并连接至清洗液回收袋FB而作为开放端。
另外,滤液供给管3的另一端以及再循环管8的另一端可以连接废液袋DB,也可以单纯配置在桶等中。
另外,对于连接至浓缩器20的管,也可以是以下这样的。
在浓缩液管4的另一端连接清洗液回收袋FB来代替浓缩液袋CB。在废液管5的另一端连接清洗液回收袋FB来代替废液袋DB。另外,浓缩液管4的另一端可以连接废液袋DB,也可以单纯配置在桶等中。此外,废液管5的另一端可以连接废液袋DB,也可以单纯配置在桶等中。
<液体排出>
如果上述准备完成(参照图11),则在过滤器10的内部空间12h内有可能存在液体时,如下所述地将过滤器10的内部空间12h内的液体排出。
首先,开放设置在清洗液回收管7的流量调整机构7c。另外,使其他的流量调整机构维持在封闭的状态并使所有的管送液部维持在停止运转的状态。在该状态下,从加压气体供给部GS供给加压气体。由此,过滤器10的内部空间12h内被加压,所以过滤器10的主体部11的内部空间12h内的液体被排出至中空纤维膜16内,并通过清洗液回收管7被回收到与清洗液回收管7的另一端连接的清洗液回收袋FB。另外,如果过滤器10的主体部11的内部空间12h内的液体被排出,则停止由加压气体供给部GS对加压气体的供给,并封闭流量调整机构9c以及流量调整机构7c。
此外,运转滤液供给管送液部3p,不仅可以将过滤器10的主体部11的内部空间12h内的液体回收到与清洗液回收管7的另一端连接的清洗液回收袋FB,还可以回收到与滤液供给管3的另一端连接的清洗液回收袋FB。
<实施泄露检查>
如果通过如上所述的方法使过滤器10的主体部11的内部空间12h内的液体被排出,则实施泄露检查。
首先,开放设置于清洗液回收管7的流量调整机构7c。
接下来,开放设置于分支管9b的流量调整机构9c,使加压气体从加压气体供给部GS供给至分支管9b。由此,加压空气被供给至主体部11的躯干部12的内部空间12h内,内部空间12h内的压力(换言之,连结管9以及分支管9b内的压力)上升。然后,如果由压力计P1所测量的内部空间12h内的压力达到一定的压力以上,则停止由加压气体供给部GS对加压气体的供给,并通过流量调整机构9c封闭分支管9b。
在此,如果中空纤维膜束15的多个中空纤维膜16破损,或者内部空间12h与一对集管部13、14之间的气密性或液密性不良,则加压气体从该部位(不良部位)泄漏到中空纤维膜16的贯通流路16h内或一对集管部13、14内。由此,内部空间12h内的压力降低,所以通过对压力计P1测量的气压的变动进行确认,能够确认过滤器10的泄漏。
而且,在通过上述的方法实施了泄漏检查的情况下,如果不存在不良部位,则气体不会进入中空纤维膜16的贯通流路16h内。即,由于能够使气体不进入中空纤维膜16的贯通流路16h内而进行泄漏检查,所以能够可靠且短时间地实施泄漏检查后的空气排出作业。
此外,若提前设置压力计P2,如果存在不良部位使加压气体流入贯通流路16h内,则压力计P1的压力降低,并且压力计P2的压力上升。因此,通过压力计P2的压力也能够确认泄漏。
特别是,如果利用压力计P1测量的压力与压力计P2测量的压力的压差,则能够对中空纤维膜16的壁16w内外的压力进行比较来实施泄漏检查,因此能够提高泄漏检查的精度。
另外,压力计P1以及压力计P2可以在泄漏检查作业时临时设置,也可以设为在过滤浓缩作业等时也始终设置的状态。在始终设置的情况下,使用能够测量气压与液压双方的压力计作为压力计P1以及压力计P2。
另外,在利用压力计P2的压力进行泄漏检查的情况下,由压力计P1所测量的内部空间12h内的压力达到一定的压力以上之后,需要预先封闭流量调整机构7c,并预先停止设置在清洗液供给管6的清洗液供给管送液部6p的运转。
此外,设置压力计P1、压力计P2的部位并不限于上述部位,压力计P1只要设置在与内部空间12h连通的部位即可,压力计P2只要设置在与一对集管部13、14连通的部位即可。
(其他的泄露检查方法2)
在上述例子中,对将滤液供给管3的连接至浓缩器20的滤液供给口20a的端部从滤液供给口20a移除从而进行泄露检查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是,也可以将滤液供给管3保持连接至浓缩器20的滤液供给口20a而实施泄露检查。在该情况下,泄露检查结束后,能够立即实施准备清洗。在该情况下,如果与上述例子相同,则也能够进行泄露检查。
另外,由于将滤液供给管3保持连接至浓缩器20的滤液供给口20a,所以无法从滤液供给管3和再循环管8排出液体。因此,在对过滤器10的内部空间12h内的液体进行排出作业的情况下,能够从过滤器10中没有连接有滤液供给管3的滤液排出端口11c进行排出。另外,在该作业期间,也期望通过滤液供给管送液部3p封闭滤液供给管3,并通过流量调整机构8c预先封闭再循环管8。
如图15所示,在清洗液供给管送液部6p与过滤器10之间(设置有压力计P2的附近)设置加压气体供给部GS。另外,将加压气体供给部GS设置于清洗液供给管6的方法并没有特别限定。例如,能够在清洗液供给管6预先设置具有夹具等的分支流路,并在该分支流路设置加压气体供给部GS。
首先,在各个管中,在未连接至过滤器10一侧的端部如下所述地连接袋。
在给液管2的另一端连接清洗液袋SB来代替原液袋UB。
在清洗液供给管6的另一端连接清洗液回收袋FB来代替废液袋DB。另外,连接至清洗液供给管6的另一端的袋可以保持是废液袋DB,也可以单纯配置在桶等中。
连接至清洗液回收管7的另一端的袋可以保持是清洗液回收袋FB,也可以变更为废液袋DB或者单纯配置在桶等中。
如上所述,如果将袋连接至各个管,则对设置在管的所有流量调整机构进行封闭,并停止所有的管送液部的运转。由此,成为所有的管都被封闭的状态。
接下来,将再循环管8的另一端从浓缩液袋CB移除并连接至清洗液回收袋FB而作为开放端。另外,再循环管8的另一端可以连接废液袋DB,也可以单纯配置在桶等中。
另外,对于连接至浓缩器20的管,也可以是以下这样的。
在浓缩液管4的另一端连接清洗液回收袋FB来代替浓缩液袋CB。在废液管5的另一端连接清洗液回收袋FB来代替废液袋DB。另外,浓缩液管4的另一端可以连接废液袋DB,也可以单纯配置在桶等中。此外,废液管5的另一端可以连接废液袋DB,也可以单纯配置在桶等中。
此外,在使压力计P1与滤液排出端口11c连接的管ap设置经由管而将外部气体等供给至滤液排出端口11c的外部气体导入部Ai。而且,在使外部气体导入部Ai与管ap连通的管设置流量调整机构ac。
<液体排出>
如果上述准备完成(参照图15),则在过滤器10内(中空纤维膜16的贯通流路16h内、一对集管部13、14内、内部空间12h内)有可能存在液体时,如下所述地将过滤器10内的液体排出。
开放设置在清洗液回收管7的流量调整机构7c,连接加压气体供给装置等来代替压力计P2,并从加压气体供给装置等供给空气从而对回路内(即过滤器10和各个管内)进行加压。由此,由于能够通过原液供给端口11a对存在于过滤器10的中空纤维膜16和一对集管部13、14内的液体进行排出,因此能够将排出的液体回收到与清洗液回收管7连接的清洗液回收袋FB。如果过滤器10内的液体被排出,则封闭流量调整机构7c。此外,将加压气体供给装置等移除而再次安装压力计P2。另外,如图15所示,在加压气体供给部GS连接至清洗液供给管6的情况下,即使从加压气体供给部GS供给加压气体,也能够同样地对存在于过滤器10的中空纤维膜16和一对集管部13、14内的液体进行回收。
另外,在上述方法的情况下,过滤器10的内部空间12h内的液体无法回收。因此,在对过滤器10的内部空间12h内的液体进行排出的情况下,在进行上述作业之前实施以下的作业,从而能够对内部空间12h内的液体进行回收。
例如,开放流量调整机构ac,通过外部气体导入部Ai(或者移除压力计P1)使大气能够通过管ap从滤液排出端口11c导入。在该状态下,运转设置于清洗液供给管6的清洗液供给管送液部6p,以从过滤器10抽吸液体。由此,通过该抽吸力,过滤器10的内部空间12h内的液体也被抽吸,从而能够回收到与清洗液供给管6连接的清洗液回收袋FB。在该情况下,也可以与清洗液供给管送液部6p一起,或者在运转清洗液供给管送液部6p之前对设置于滤液供给管3的滤液供给管送液部3p进行运转,以从过滤器10抽吸液体。由此,能够将过滤器10的内部空间12h内的液体回收到与滤液供给管3连接的清洗液回收袋FB。另外,如果过滤器10内的液体被排出,则封闭流量调整机构ac(再次安装压力计P1),并停止运转清洗液供给管送液部6p(以及滤液供给管送液部3p)。
此外,如果如下所述地进行操作,则能够对过滤器10的中空纤维膜16内的液体进行排出。
首先,通过移除压力计P2等方法将清洗液供给管6即过滤器10的清洗液供给端口11b向大气开放。在该状态下,运转设置于滤液供给管3的滤液供给管送液部3p以从过滤器10抽吸液体。由此,由于该抽吸力,存在于过滤器10的中空纤维膜16和一对集管部13、14内的液体、内部空间12h内的液体通过连接有滤液供给管3的过滤器10的滤液排出端口11c而被吸出。由此,能够将吸出的液体经由滤液供给管3、浓缩器20、废液管5回收到与废液管5的另一端连接的清洗液回收袋FB。此外,如果运转设置于浓缩液管4的浓缩液供给管送液部4p以从浓缩器20抽吸液体,则能够将抽吸出的液体回收到与浓缩液管4的另一端连接的清洗液回收袋FB。另外,如果过滤器10内的液体被排出,则再次安装压力计P2,并停止滤液供给管送液部3p(以及浓缩液供给管送液部4p)的运转。
此外,从加压气体供给部GS供给加压气体,并开放设置于再循环管8的流量调整机构8c,也能够通过以下的方法排出过滤器10的中空纤维膜16内的液体。即,如果在开放了流量调整机构8c的状态下从加压气体供给部GS供给加压气体,则过滤器10的中空纤维膜16内的液体能够排出至过滤器10的主体部11的内部空间12h。
<实施泄露检查>
如果通过如上所述的方法使过滤器10内的液体被排出,则实施泄露检查。
首先,开放流量调整机构ac,并通过外部气体导入部Ai使内部空间12h成为向大气开放的状态。在该状态下,将加压空气从加压气体供给部GS供给至回路内。由此,加压空气被供给至过滤器10的中空纤维膜16的贯通流路16h内,所以中空纤维膜16的贯通流路16h内的压力上升。然后,如果通过压力计P2确认过滤器10的中空纤维膜16的贯通流路16h内的压力上升并达到规定的压力,则停止来自加压气体供给部GS对气体的供给。另外,停止气体的供给后,内部空间12h可以保持向大气开放的状态,也可以通过流量调整机构ac与外部气体导入部Ai成为与外部气密性隔绝的状态。
另外,在将内部空间12h不向大气开放的情况下,将加压空气从加压气体供给部GS供给至回路内时,期望通过滤液供给管送液部3p以从过滤器10内抽吸空气的方式进行运转,使得由压力计P1所测量的压力恒定。这是因为在中空纤维膜16的贯通流路16h内存在液体的情况下,通过将该液体排出至过滤器10的主体部11的内部空间12h,由压力计P1所测量的压力有可能变得高于由压力计P2所测量的压力。因此,为了对从中空纤维膜16等向内部空间12h的泄漏可靠地进行检测并实现稳定的泄漏检查,在将加压空气从加压气体供给部GS供给至回路内时,期望通过滤液供给管送液部3p以从过滤器10内抽吸空气的方式进行运转,使得由压力计P1所测量的压力恒定。例如,期望运转滤液供给管送液部3p,使得成为由压力计P1所测量的压力低于由压力计P2所测量的压力的状态。
此外,在设置于滤液供给管送液部3p的压力计P3的压力上升的情况下,通过设置于浓缩液管4的浓缩液管送液部4p进行运转,以从浓缩器20内抽吸空气。
在此,如果中空纤维膜束15的多个中空纤维膜16破损,或者内部空间12h与一对集管部13、14之间的气密性或液密性不良,则加压气体从该部位(不良部位)泄漏到中空纤维膜16的贯通流路16h或从一对集管部13、14泄露到内部空间12h内。由此,中空纤维膜16内的压力降低,因此通过对压力计P2测量的气压的变动进行确认,能够确认过滤器10的泄漏。
此外,如果存在不良部位使加压气体流入内部空间12h内,则压力计P2的压力降低,并且压力计P1的压力上升。因此,通过压力计P1的压力也能够确认泄漏。
特别是,如果利用压力计P1测量的压力与压力计P2测量的压力的压差,则能够对中空纤维膜16的壁16w内外的压力进行比较来实施泄漏检查,因此能够提高泄漏检查的精度。
另外,在利用压力计P1的压力进行泄漏检查的情况下,在来自加压气体供给部GS的加压气体没有被供给的期间,通过流量调整机构ac与外部气体导入部Ai,内部空间12h成为与外部气密性隔绝的状态。除此之外,需要预先封闭流量调整机构8c,并预先停止设置在滤液供给管3的滤液供给管送液部3p、设置在连结管9的连结管送液部9p的运转。
设置压力计P1、压力计P2的部位并不限于上述部位,压力计P1只要设置在与内部空间12h连通的部位即可,压力计P2只要设置在与一对集管部13、14连通的部位即可。
另外,在结束了泄露检查的状态下,过滤器10的中空纤维膜16内成为加压状态。因此,为下一工序的准备清洗做准备,在泄漏检查结束后降低中空纤维膜16内的压力。例如,如果开放流量调整机构7c,则能够迅速地排出压力,因此能够在短时间内降低中空纤维膜16内的压力。
(准备清洗作业)
如图12所示,若泄露检查结束,则实施准备清洗作业。
在以下对从图11的状态起实施准备清洗的情况进行说明。
首先,将滤液供给管3连接至浓缩器20的滤液供给口20a,其后通过流量调整机构2c使清洗液在给液管2内流动。由此,清洗液从连接至给液管2的清洗液袋SB通过给液管2被供给至过滤器10。
在上述状态下,运转设置于清洗液供给管6的清洗液供给管送液部6p,使得清洗液从过滤器10流出。由此,清洗液从原液供给端口11a流动至清洗液供给端口11b,从而能够通过清洗液对一对集管部13、14以及中空纤维膜束15的中空纤维膜16的贯通流路16h内进行清洗。对一对集管部13、14等进行清洗后的清洗液被回收到与清洗液供给管6连接的清洗液回收袋FB。
此外,运转滤液供给管送液部3p,使得清洗液从滤液供给管3流动至浓缩器20。由此,清洗液透过中空纤维膜16并充满主体部12的内部空间12h后,通过滤液排出端口11c流动至滤液供给管3并充满滤液供给管3。然后,充满滤液供给管3的清洗液从浓缩器20的滤液供给口20a流入浓缩器20后,通过废液管5从浓缩器20的废液排出口20c被回收到清洗液回收袋FB。
另外,泄露检查时,在过滤器10的主体部11的内部空间12h的液体被排出的情况下,为了通过清洗液充满内部空间12h,期望进行以下的作业。例如,将压力计P1附近、即没有连接有滤液供给管3的滤液排出端口11c预先向大气开放。由此,能够通过滤液排出端口11c对内部空间12h内的空气进行排出,从而能够利用清洗液充满内部空间12h。此外,从给液管2供给清洗液时,如果将过滤器10上下翻转,使连接有滤液供给管3的滤液排出端口11c比连接有压力计P1的滤液排出端口11c更靠近上侧,或者将过滤器10放平使得滤液排出端口11c成为朝向上侧的状态,则能够利用清洗液充满内部空间12h。
其后,运转设置在浓缩液管4的浓缩液管送液部4p,以从浓缩器20吸出液体。由此,浓缩器20内的清洗液从浓缩液排出口20b排出并充满浓缩液管4从而被回收到清洗液回收袋FB。
如果进行以上的操作,则能够使清洗液在给液管2、过滤器10、滤液供给管3、浓缩器20、浓缩液管4以及废液管5流动。即,在本实施方式的原液处理装置1C中,在进行过滤浓缩作业时能够对供原液流动的流路进行清洗,并能够使清洗液充满过滤器10、浓缩器20以及上述各个管。
另外,在用清洗液充满再循环管8以及连结管9的情况下,如下所述地进行操作即可。
例如,在要充满再循环管8以及连结管9的情况下,开放设置在再循环管8的流量调整机构8c,驱动设置在连结管9的连结管送液部9p。在该状态下,如果从连接至连结管9的清洗液袋SB供给清洗液并将清洗液回收到与再循环管8连接的清洗液回收袋FB,则能够用清洗液充满再循环管8以及连结管9。
对于清洗液回收管7,是在过滤浓缩作业时所实施的过滤器清洗时回收清洗液的路径。因此,即使在清洗液回收管7残留有空气,在过滤浓缩作业时空气通常也不进入过滤器10,不会对过滤浓缩作业造成影响,因此,不一定需要用清洗液将其充满。但是,如果在清洗液回收管7残留有空气,并且使原液袋UB为空等从而使给液管2、过滤器10内变为负压,则清洗液回收管7内的空气有可能逆流至给液管2、过滤器10。因此,为降低空气进入过滤器10的可能性,期望预先也将清洗液回收管7用清洗液充满。
如果要用清洗液充满清洗液回收管7,则如下所述地进行操作即可。
首先,将连接至清洗液回收管7的清洗液回收袋FB配置在比连接至给液管2的清洗液袋SB更低的位置。在该状态下,开放设置在给液管2的流量调整机构2c以及设置在清洗液回收管7的流量调整机构7c。由此,清洗液通过给液管2从连接至给液管2的清洗液袋SB流动至清洗液回收管7,因此如果将清洗液回收到与清洗液回收管7连接的清洗液回收袋FB,则也能够将清洗液回收管7用清洗液充满。
另外,如上所述,在将滤液供给管3从浓缩器20的滤液供给口20a移除并实施了泄露检查的情况下,需要在准备清洗之前将滤液供给管3连接至浓缩器20的滤液供给口20a。在该情况下,为了防止空气进入浓缩器20,期望预先用清洗液填充滤液供给管3。例如,在将滤液供给管3连接至浓缩器20的滤液供给口20a前,开放设置在给液管2的流量调整机构2c,并驱动设置在滤液供给管3的滤液供给管送液部3p。由此,使清洗液从连接至给液管2的清洗液袋SB流动至滤液供给管3,并能够将滤液供给管3内用清洗液充满。由此,在将滤液供给管3与浓缩器20的滤液供给口20a连接时,能够抑制空气进入浓缩器20。
另一方面,将清洗液填充至回路内时,在过滤器10的中空纤维膜16的贯通流路16h内没有清洗液的状态下,即使开放流量调整机构2c并运转滤液供给管3,也无法将清洗液抽吸至滤液供给管3。
此外,在将加压气体供给至过滤器10的中空纤维膜16的贯通流路16h内并进行了泄露检查的情况下(即,如果在过滤器10的中空纤维膜16的贯通流路16h内存在加压气体),在开放流量调整机构2c时加压气体有可能向清洗液袋SB逆流。通常来说,由于未假定清洗液袋SB被加压,因此清洗液袋SB可能会由于加压空气的压力而损坏。
因此,在过滤器10的中空纤维膜16的贯通流路16h内没有清洗液的情况下,或在将加压气体供给至过滤器10的中空纤维膜16的贯通流路16h内并进行了泄露检查的情况下,在开放流量调整机构2c前进行以下的作业。具体而言,保持封闭流量调整机构2c的状态驱动清洗液供给管送液部6p。由此,过滤器10的中空纤维膜16的贯通流路16h内的加压气体被排出至与清洗液供给管6连接的清洗液回收袋FB。此时,预先对连接至清洗液供给管6的压力计P2的压力进行测量,并确认过滤器10的中空纤维膜16的贯通流路16h内已变得充分减压(大气压附近)之后开放流量调整机构2c。由此,能使加压气体不逆流至清洗液袋SB而实施过滤器10的中空纤维膜16的贯通流路16h内的填充作业。
此外,也可以通过以下这样的方法对过滤器10的中空纤维膜16的贯通流路16h内进行减压。在保持流量调整机构2c封闭并且清洗液供给管送液部6p停止的状态下开放流量调整机构7c。此时,预先对连接至清洗液供给管6的压力计P2的压力进行测量,并确认过滤器10的中空纤维膜16的贯通流路16h内已变得充分减压(大气压附近)之后开放流量调整机构2c(封闭流量调整机构7c)。由此,能使加压气体不逆流至清洗液袋SB而实施过滤器10的中空纤维膜16的贯通流路16h内的填充作业。
(过滤浓缩作业)
如果准备清洗作业结束,则实施过滤浓缩作业。
如图13所示,在本实施方式的原液处理装置1C的过滤浓缩作业中,从准备清洗作业的状态起将浓缩液袋CB连接至浓缩液管4来代替清洗液回收袋FB,并将废液袋DB连接至废液管5来代替清洗液回收袋FB。
此外,在连接有浓缩液管4的浓缩液袋CB也连接再循环管8,并通过流量调整机构8c封闭再循环管8。
另一方面,在给液管2连接有原液袋UB来代替清洗液袋SB。而且,通过流量调整机构2c维持液体能够在给液管2内流动的状态,另一方面,通过停止清洗液供给管送液部6p以及连结管送液部9p的运转,进行封闭以使液体无法在清洗液供给管6以及连结管9内流动。除此之外,通过流量调整机构7c封闭清洗液回收管7。
在上述状态下,以使滤液从过滤器10流动至浓缩器20的方式运转滤液供给管送液部3p,并且运转浓缩液管送液部4p使得浓缩液从浓缩器20流动至浓缩液袋CB。
由此,原液通过给液管2从原液袋UB供给至过滤器10。所供给的原液通过过滤器10被过滤,所生成的滤液通过滤液供给管3被供给至浓缩器20。然后,供给至浓缩器20的滤液通过浓缩器20被浓缩,所生成的浓缩液通过浓缩液管4被回收到浓缩液袋CB。另一方面,从浓缩液分离出的水分通过废液管5被回收到废液袋DB。
(关于过滤器清洗)
在本实施方式的原液处理装置1C的过滤浓缩作业的中途,也可以对过滤器10的中空纤维膜束15的多根中空纤维膜16进行清洗。具体而言,在图13中,通过流量调整机构2c进行封闭使得液体无法在给液管2内流动。除此之外,停止滤液供给管送液部3p以及浓缩液管送液部4p的运转而使其作为夹具发挥功能。
运转设置在连结管9的连结管送液部9p,以使清洗液从连接至连结管9的清洗液袋SB流动至滤液供给管3。由此,供给至滤液供给管3的清洗液从滤液排出端口11c被供给至过滤器10的主体部11的内部空间12h,并且清洗液通过连结管送液部9p的送液压流入中空纤维膜16的贯通流路16h内。由此,清洗液沿与滤液透过中空纤维膜16的方向相反的方向而透过中空纤维膜16。而且,由于清洗液通过连结管送液部9p的送液压被推入中空纤维膜16的贯通流路16h内,所以能够有效地消除中空纤维膜16的堵塞。
此时,运转设置在清洗液供给管6的清洗液供给管送液部6p,以使清洗液从过滤器10流出。除此之外,通过设置在清洗液回收管7的流量调整机构7c开放清洗液回收管7。然后,对清洗液供给管送液部6p的运转进行调整,使被推入中空纤维膜16的贯通流路16h内的清洗液的一部分流动至设置在清洗液供给管6的清洗液回收袋FB,剩余的清洗液流动至设置在清洗液回收管7的清洗液回收袋FB。由此,由于被推入中空纤维膜16的贯通流路16h内的清洗液能够在中空纤维膜16的贯通流路16h内流动,从而能够将清洗液回收到设置在清洗液供给管6以及清洗液回收管7的清洗液回收袋FB。
(再浓缩作业)
在将通过过滤浓缩作业而得到的浓缩液进一步浓缩的情况下,实施再浓缩作业。
在再浓缩作业中,首先,通过流量调整机构2c从实施浓缩过滤作业的状态封闭给液管2。与此相对应地停止滤液供给管送液部3p以及浓缩液管送液部4p的运转。由此,装置内的液体停止流动。
如果液体停止流动,则通过再循环管8的流量调整机构8c,使得液体能够在再循环管8内流动。
在该状态下,运转滤液供给管送液部3p,使得在滤液供给管3内产生朝向浓缩器20的流动,并运转浓缩液管送液部4p,使得浓缩液从浓缩器20流动至浓缩液袋CB。
由此,浓缩液通过再循环管8以及滤液供给管3从浓缩液袋CB被供给至浓缩器20,因此通过浓缩器20被进一步浓缩的再浓缩液通过浓缩液管4被回收到浓缩液袋CB。另一方面,从浓缩液分离出的水分通过废液管5被回收到废液袋DB。即,能够得到提高了浓缩比例的浓缩液(再浓缩液)。
(另一实施方式的原液处理装置1D)
另一实施方式的原液处理装置1D从原液处理装置1C对将连结管9连接至滤液供给管3的位置进行变更,并在连结管9设置有流量调整机构9f来代替连结管送液部9p。
如图14所示,在原液处理装置1D中,在滤液供给管3中的滤液供给管送液部3p与浓缩器20之间连接有连结管9。如果是这样的构成,则如果对滤液供给管送液部3p的运转方向进行变更,则能够将清洗液从连接至连结管9的清洗液袋SB供给至过滤器10。由此,能够得到如下这样的优点:无需像原液处理装置1C那样设置用于将清洗液从连接至连结管9的清洗液袋SB供给至过滤器10的送液部(连结管送液部9p)。
即,如上所述,在原液处理装置1C中,为了将由连接至连结管9的清洗液袋SB所供给的清洗液推入中空纤维膜16,需要运转连结管送液部9p。但是,在原液处理装置1D中,通常来说,仅对将滤液从过滤器10输送至浓缩器20的滤液供给管送液部3p的运转方向进行反转,就能够将由连接至连结管9的清洗液袋SB所供给的清洗液推入中空纤维膜16。
另外,在原液处理装置1D中,在滤液供给管3中的从连接有连结管9的位置到浓缩器20之间或者废液管5预先设置流量调整机构3c或者流量调整机构5c,由此,在从过滤浓缩处理向过滤器清洗切换时,如果封闭流量调整机构3c与流量调整机构5c的任一个,则能够防止由连接至连结管9的清洗液袋SB所供给的清洗液流动至浓缩器20。
此外,在原液处理装置1D中,无法通过滤液供给管送液部3p将清洗液从连接至连结管9的清洗液袋SB输送至浓缩器20。但是,如果开放连结管9的流量调整机构9f,并运转设置在浓缩液管4的浓缩液管送液部4p以从浓缩器20吸出液体,则通过浓缩液管送液部4p产生的负压,能够将清洗液从连接至连结管9的另一端的清洗液袋SB输送至浓缩器20。因此,即使是原液处理装置1D的构成,也能够实施浓缩器20的清洗。
(关于另一过滤器10B)
在上述说明中,以使用了过滤部件为中空纤维膜16的情况下的过滤器10的情况为代表进行了说明,但作为过滤部件也可以使用将平板状的过滤膜层叠而成的过滤部件。以下基于图16对将过滤膜层叠而成的过滤部件(层叠型)的结构进行说明。
另外,在图16中,对具有与上述的过滤器10(参照图5)实质上相同的构成功能的部件赋予与过滤器10相同的附图标记。此外,对具有与过滤器10相同的构成功能的部分的说明进行适当的省略。
如图16所示,该过滤器10B实质上具有与具备公知的层叠型的过滤部件的过滤器(例如,用于透析的血液透析器)相同的结构,具有主体部11、配置在该主体部11内的过滤膜17b、保持部件17a。
与中空纤维膜16同样地,过滤膜17b具有细胞等固体成分和气体无法透过但液体能够透过的功能。
过滤膜17b以将长方形的1片膜折叠成数层的波纹状(重复向外折与向内折)的状态被放入主体部11内,通过将该长方形粘接至过滤器10B的主体部11内,从而使主体部11被分离成2个空间(空间17f与空间17h)。而且,主体部11内的分离出的空间17f与空间17h通过过滤膜17b被液密且气密性分离。
另外,在图16中,过滤膜17b成为被折叠成波纹状的状态,但过滤膜17b也可以是平面状的。即,过滤膜17b只要能够将主体部11内的空间分离成2个被液密且气密性分离的空间即可,其形状和配置方法并没有特别限定。
(保持部件17a)
保持部件17a是为了在将过滤膜17b折叠成波纹状的情况下,用于防止过滤膜17b由于彼此的压力的影响而接触,使得过滤效率降低而设置的部件。该保持部件17a被插入到折叠的过滤膜17b之间。该保持部件17a只要以发挥上述功能的方式进行设置即可,其材料和形状等并没有特别限定。关于插入保持部件17a的位置,在图16中配置在空间17f侧,但也可以配置在空间17h侧、空间17f侧的任一侧。此外,也可以将保持部件17a同时配置在空间17h侧与空间17f侧。只要与使用过滤器10B的条件等相匹配地将保持部件17a插入到适当的位置即可。
(各个端口)
在主体部11的外表面设置有4个端口。该4个端口中的其中2个设置在空间17h接触的面上,剩余2个设置在空间17f接触的面上。换言之,2个端口(在图16中为端口11a、11b)与空间17h连通,其他2个端口(在图16中为端口11c、11c)与空间17f连通。在与空间17h连通的端口中,其中一个为上述的原液供给端口11a,另一个为清洗液供给端口11b。此外,与空间17f连通的2个端口为滤液排出端口11c。而且,与过滤器10同样地,主体部11的各个端口11a~11c连接有管。例如,在原液供给端口11a连结有给液管2的一端,在滤液排出端口11c连结有滤液供给管3的一端,在清洗液供给端口11b连结有清洗液供给管6的一端。
因此,如果设置过滤器10B来代替过滤器10,则能够与过滤器10同样地对原液进行过滤,并能够通过与过滤器10同样的方法实施过滤部件17的清洗和泄漏检查。
工业实用性
本发明的原液处理装置的操作方法适用于在对含有细胞等的胸腹腔积液、手术时或放血时的血液等进行过滤浓缩从而得到浓缩液的装置、对血液交换的废液血浆等血浆进行净化从而再利用的装置中进行过滤器的清洗等的方法。
附图标记说明
1 原液处理装置
2 给液管
2c 流量调整机构
2p 给液管送液部
3 滤液供给管
3c 流量调整机构
3p 滤液供给管送液部
4 浓缩液管
4p 浓缩液管送液部
5 废液管
5c 流量调整机构
6 清洗液供给管
6c 流量调整机构
6p 清洗液供给管送液部
7 清洗液回收管
7c 流量调整机构
7p 清洗液回收管送液部
8 再循环管
8c 流量调整机构
9 连结管
9c 流量调整机构
9f 流量调整机构
9p 连结管送液部
10 过滤器
10B 过滤器
11 主体部
11a 原液供给端口
11b 清洗液供给端口
11c 滤液排出端口
12 躯干部
12h 内部空间
13 集管部
14 集管部
15 中空纤维膜束
16 中空纤维膜
16h 贯通流路
16w 壁
17a 保持部件
17b 过滤膜
17h 空间
17f 空间
20 浓缩器
20a 滤液供给口
20b 浓缩液排出口
20c 废液排出口
UB 原液袋
CB 浓缩液袋
DB 废液袋
SB 清洗液袋
FB 清洗液回收袋
P1 压力计
P2 压力计
P3 压力计
GS 加压气体供给部。

Claims (15)

1.一种原液处理装置的操作方法,所述原液处理装置具备:过滤器,具有对原液进行过滤的过滤部件;浓缩器,供给有由该过滤器所过滤的滤液并对该滤液进行浓缩从而形成浓缩液,该原液处理装置的操作方法的特征在于,
所述过滤器具备:
主体部,具有由供给所述原液的流路与所述过滤部件所隔离的内部空间;
滤液排出口,对该主体部的内部空间与外部进行连通,
在将所述主体部的内部空间从外部气密性隔离的状态下,将加压气体从所述滤液排出口供给至该内部空间,从而对该内部空间内的气体的压力进行测量。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原液处理装置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将供给所述原液的流路与外部气密性隔离的状态下,对供给所述原液的流路的压力与所述过滤器的内部空间内的气体的压力进行测量,并对两个压力进行比较。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原液处理装置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与供给所述原液的流路连通的流路中设置有使该流路内产生液体的流动的送液部,
在将加压气体从所述滤液排出口供给至所述内部空间的期间,运转所述送液部,以使液体从供给所述原液的流路内向排出液体的方向流动。
4.如权利要求2或者3所述的原液处理装置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在将加压气体从所述滤液排出口供给至所述内部空间的期间,使供给所述原液的流路内的流路的压力维持恒定。
5.如权利要求1、2、3或者4所述的原液处理装置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滤器的所述过滤部件为中空纤维膜,
所述主体部的内部空间是在内部容纳所述中空纤维膜的空间。
6.一种原液处理装置的操作方法,所述原液处理装置具备:过滤器,具有对原液进行过滤的过滤部件;浓缩器,供给有由该过滤器所过滤的滤液并对该滤液进行浓缩从而形成浓缩液,该原液处理装置的操作方法的特征在于,
所述过滤器具备:
主体部,具有由供给所述原液的流路与所述过滤部件所隔离的内部空间;
原液供给口以及清洗液供给口,与所述主体部的内部空间液密性分离并且分别与供给所述原液的流路的两端连通,
使清洗液在所述原液供给口与所述清洗液供给口之间流动。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原液处理装置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滤器的所述过滤部件为一个端部彼此以及另一个端部彼此被捆扎在一起的多根中空纤维膜,
所述主体部的内部空间是在内部容纳所述中空纤维膜的空间,
具备一对集管部,分别与所述多根中空纤维膜的贯通流路的两端连通,并且是与所述主体部的内部空间液密性隔离的、截面积比所述贯通流路更大的空间,
在各个集管部设置有所述原液供给口或者所述清洗液供给口的任一个,
在与所述原液供给口连通的流路中设置有使该流路内产生负压的负压产生部,
使清洗液在所述原液供给口与所述清洗液供给口之间流动并运转所述负压产生部。
8.如权利要求6或者7所述的原液处理装置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滤器具备与所述内部空间连通的滤液排出口,
使清洗液在所述滤液排出口流动并运转所述负压产生部。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原液处理装置的操作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原液处理装置在过滤浓缩作业时,使设置在与所述滤液排出口连通的流路的送液部运转而使滤液从所述过滤器排出,
在所述清洗作业中,
通过所述滤液排出口将所述清洗液推入所述过滤器的内部空间。
10.一种原液处理装置,是对原液进行浓缩而形成浓缩液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具备:
过滤器,具有对所述原液进行过滤的过滤部件;
浓缩器,供给有由该过滤器所过滤的滤液,并对该滤液进行浓缩而形成所述浓缩液;
原液供给部,将所述原液供给至所述过滤器;
给液流路,使该原液供给部与原液供给口连通,该原液供给口与所述过滤器的供给原液的流路的一端连通;
滤液供给流路,使所述过滤器的滤液排出口与所述浓缩器的滤液供给口连通;
浓缩液流路,连接至所述浓缩器的浓缩液排出口;
废液流路,与废液排出口连接,该废液排出口对在所述浓缩器中与所述浓缩液分离后的废液进行排出;
清洗液供给流路,与过滤器清洗液供给口连接,该过滤器清洗液供给口与所述过滤器中所述过滤器的供给原液的流路的另一端连通;
清洗液回收流路,与所述过滤器的原液供给口连通;
连结流路,与所述滤液供给流路连通。
11.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原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滤液供给流路、所述浓缩液流路、所述清洗液供给流路以及所述连结流路设置有进行各个流路中的输送的送液部,
所述连结流路连接在设置于所述滤液供给流路的送液部与所述过滤器之间。
12.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原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滤液供给流路、所述浓缩液流路以及所述清洗液供给流路设置有进行各个流路中的输送的送液部。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原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连结流路连接在设置于所述滤液供给流路的送液部与所述浓缩器之间。
14.如权利要求10所述的原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给液流路、所述清洗液回收流路、所述浓缩液流路以及所述连结流路设置有进行各个流路中的输送的送液部。
15.如权利要求10~14的任一项所述的原液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
所述过滤部件为形成有沿轴向贯通的贯通流路的中空纤维膜。
CN201880032617.8A 2017-05-19 2018-05-18 原液处理装置以及原液处理装置的操作方法 Active CN110636872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210700137.2A CN115634325A (zh) 2017-05-19 2018-05-18 原液处理装置以及原液处理装置的操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99529 2017-05-19
JP2017099529 2017-05-19
PCT/JP2018/019412 WO2018212354A1 (ja) 2017-05-19 2018-05-18 原液処理装置および原液処理装置の操作方法

Related Child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00137.2A Division CN115634325A (zh) 2017-05-19 2018-05-18 原液处理装置以及原液处理装置的操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36872A true CN110636872A (zh) 2019-12-31
CN110636872B CN110636872B (zh) 2022-11-25

Family

ID=64273998

Famil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00137.2A Pending CN115634325A (zh) 2017-05-19 2018-05-18 原液处理装置以及原液处理装置的操作方法
CN201880032617.8A Active CN110636872B (zh) 2017-05-19 2018-05-18 原液处理装置以及原液处理装置的操作方法

Family Applications Before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210700137.2A Pending CN115634325A (zh) 2017-05-19 2018-05-18 原液处理装置以及原液处理装置的操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Link
JP (3) JP7048036B2 (zh)
CN (2) CN115634325A (zh)
WO (1) WO2018212354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06786A (zh) * 2020-10-09 2022-04-12 旭化成医疗株式会社 体腔液处理系统和体腔液处理系统的使用方法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247468A (ja) * 1985-04-25 1986-11-04 株式会社クラレ 体液処理装置
JPH0263469A (ja) * 1988-08-29 1990-03-02 Nissho Corp 血液処理装置
JPH04265129A (ja) * 1991-02-20 1992-09-21 Fuji Photo Film Co Ltd 濾過システム
JPH0852207A (ja) * 1994-08-12 1996-02-27 Toray Medical Kk 血液透析方法および装置
JP2000279769A (ja) * 1999-03-29 2000-10-10 Nkk Corp 膜破損検知方法、その装置、および膜分離装置
JP2004016619A (ja) * 2002-06-19 2004-01-22 Kita Kyushu Biophysics Kenkyusho:Kk 自動血液透析装置
JP2004237281A (ja) * 2003-01-17 2004-08-26 Japan Organo Co Ltd 膜分離装置およびその装置における状態検知方法
JP2012196301A (ja) * 2011-03-22 2012-10-18 Nipro Corp 血液透析装置における透析器の検査方法および血液透析装置
CN103429282A (zh) * 2011-03-15 2013-12-04 涩谷工业株式会社 血液透析装置
CN103830781A (zh) * 2012-11-27 2014-06-04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多功能血液净化治疗仪及其控制方法
CN204395093U (zh) * 2014-12-09 2015-06-17 王秀玲 腹水浓缩回输管
JP2015126763A (ja) * 2013-12-27 2015-07-09 旭化成メディカル株式会社 腹水濾過濃縮システム、腹水濾過濃縮システムにおける濾過器及び濃縮器の洗浄方法、並びに濾過器及び濃縮器の洗浄時における濾液及び濃縮液の回収方法
US20160022895A1 (en) * 2013-01-15 2016-01-28 Takatori Corporation Stock solution concentrating device, stock solution treatment device, and circulation-type treatment device
CN105408467A (zh) * 2013-07-23 2016-03-16 株式会社钟化 细胞浓缩液的制造方法以及细胞悬浊液处理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390681A (en) * 1977-01-18 1978-08-09 Asahi Chemical Ind Ascites processor
DE19534417A1 (de) * 1995-09-16 1997-03-20 Fresenius Ag Verfahren zum Überprüfen von mindestens einem im Dialysierflüssigkeitssystem einer Vorrichtung zur extrakorporalen Blutbehandlung angeordneten Filter
JP5062631B2 (ja) * 2008-06-12 2012-10-31 圭祐 松崎 腹水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作動方法
JP5249973B2 (ja) * 2010-02-25 2013-07-31 圭祐 松崎 腹水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洗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61247468A (ja) * 1985-04-25 1986-11-04 株式会社クラレ 体液処理装置
JPH0263469A (ja) * 1988-08-29 1990-03-02 Nissho Corp 血液処理装置
JPH04265129A (ja) * 1991-02-20 1992-09-21 Fuji Photo Film Co Ltd 濾過システム
JPH0852207A (ja) * 1994-08-12 1996-02-27 Toray Medical Kk 血液透析方法および装置
JP2000279769A (ja) * 1999-03-29 2000-10-10 Nkk Corp 膜破損検知方法、その装置、および膜分離装置
JP2004016619A (ja) * 2002-06-19 2004-01-22 Kita Kyushu Biophysics Kenkyusho:Kk 自動血液透析装置
JP2004237281A (ja) * 2003-01-17 2004-08-26 Japan Organo Co Ltd 膜分離装置およびその装置における状態検知方法
CN103429282A (zh) * 2011-03-15 2013-12-04 涩谷工业株式会社 血液透析装置
JP2012196301A (ja) * 2011-03-22 2012-10-18 Nipro Corp 血液透析装置における透析器の検査方法および血液透析装置
CN103830781A (zh) * 2012-11-27 2014-06-04 深圳先进技术研究院 多功能血液净化治疗仪及其控制方法
US20160022895A1 (en) * 2013-01-15 2016-01-28 Takatori Corporation Stock solution concentrating device, stock solution treatment device, and circulation-type treatment device
CN105408467A (zh) * 2013-07-23 2016-03-16 株式会社钟化 细胞浓缩液的制造方法以及细胞悬浊液处理系统
JP2015126763A (ja) * 2013-12-27 2015-07-09 旭化成メディカル株式会社 腹水濾過濃縮システム、腹水濾過濃縮システムにおける濾過器及び濃縮器の洗浄方法、並びに濾過器及び濃縮器の洗浄時における濾液及び濃縮液の回収方法
CN204395093U (zh) * 2014-12-09 2015-06-17 王秀玲 腹水浓缩回输管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306786A (zh) * 2020-10-09 2022-04-12 旭化成医疗株式会社 体腔液处理系统和体腔液处理系统的使用方法
CN114306786B (zh) * 2020-10-09 2024-03-01 旭化成医疗株式会社 体腔液处理系统和体腔液处理系统的使用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5634325A (zh) 2023-01-24
JP2022051931A (ja) 2022-04-01
JP2023105264A (ja) 2023-07-28
JP7048036B2 (ja) 2022-04-06
CN110636872B (zh) 2022-11-25
WO2018212354A1 (ja) 2018-11-22
JP7301299B2 (ja) 2023-07-03
JPWO2018212354A1 (ja) 2020-04-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8021319B2 (en) Extracorporeal blood set
US6635179B1 (en) Sterile fluid filtration cartridge and method for using same
JP4094946B2 (ja) 滅菌輸液を生成するための方法および装置
EP2601985A1 (en) Blood purify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inspecting for liquid leakage therein
JPH0580234B2 (zh)
US20160022895A1 (en) Stock solution concentrating device, stock solution treatment device, and circulation-type treatment device
JP2015126763A (ja) 腹水濾過濃縮システム、腹水濾過濃縮システムにおける濾過器及び濃縮器の洗浄方法、並びに濾過器及び濃縮器の洗浄時における濾液及び濃縮液の回収方法
JP4101512B2 (ja) 透析装置
JP2023105264A (ja) 原液処理装置および原液処理装置の操作方法
CN102500005B (zh) 一种自体血液回收过滤净化输血系统
EP2708249B1 (en) Dialysis device
EP1897605A1 (en) Method of testing the integrity of dialysis circuit filters
JP2008272440A (ja) 血液浄化制御装置
CN117642193A (zh) 原液处理装置、原液处理装置的操作方法及调整器具
WO2017170797A1 (ja) 原液処理装置、ローラーポンプ装置およびバッグの配置方法
JP6667852B2 (ja) 原液処理装置および原液処理装置の操作方法
WO2012150679A1 (ja) 透析装置と透析装置のプライミング方法
JP7422986B2 (ja) 原液処理装置および原液処理装置の操作方法
JP2024028998A (ja) 器具の洗浄方法、原液処理装置および原液処理装置の操作方法
CN112703022A (zh) 原液处理装置、原液处理装置的操作方法以及器具的清洗方法
CN214200527U (zh) 透析器注水气检挤水一体装置和多工位透析器一体机
JP6011701B2 (ja) 透析装置
WO2022149614A1 (ja) 胸腹水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その洗浄法
JPH0470910B2 (zh)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21102

Address after: Japan in Nara County

Applicant after: Takatori Corp.

Address before: Tokushima County, Japan

Applicant before: THE University OF TOKUSHIMA

Applicant before: Takatori Corp.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