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24047A - 一种中药降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Google Patents

一种中药降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24047A
CN110624047A CN201910715861.0A CN201910715861A CN110624047A CN 110624047 A CN110624047 A CN 110624047A CN 201910715861 A CN201910715861 A CN 201910715861A CN 110624047 A CN110624047 A CN 11062404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traditional chinese
powder
granules
prepara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15861.0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24047B (zh
Inventor
向大雄
罗世林
刘新义
李文群
李健和
朱运贵
胡雄彬
杨永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econd Xiangya Hospit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econd Xiangya Hospit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econd Xiangya Hospit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econd Xiangya Hospital of Central South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0715861.0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24047B/zh
Publication of CN11062404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2404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2404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24047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42Cucurbitaceae (Cucumber family)
    • A61K36/424Gynostemma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48Fabaceae or Leguminosae (Pea or Legume family); Caesalpiniaceae; Mimosaceae; Papilionaceae
    • A61K36/488Pueraria (kudzu)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71Ranunculaceae (Buttercup family), e.g. larkspur, hepatica, hydrastis, columbine or goldenseal
    • A61K36/718Coptis (goldthread)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73Rosaceae (Rose family), e.g. strawberry, chokeberry, blackberry, pear or firethorn
    • A61K36/734Crataegus (hawthor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88Liliopsida (monocotyledons)
    • A61K36/896Liliaceae (Lily family), e.g. daylily, plantain lily, Hyacinth or narcissus
    • A61K36/8969Polygonatum (Solomon's seal)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metabolism
    • A61P3/06Antihyperlipidemic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2236/00Isolation or extraction methods of 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
    • A61K2236/30Extraction of the material
    • A61K2236/33Extraction of the material involving extraction with hydrophilic solvents, e.g. lower alcohols, esters or ketones
    • A61K2236/331Extraction of the material involving extraction with hydrophilic solvents, e.g. lower alcohols, esters or ketones using water, e.g. cold water, infusion, tea, steam distillation or decoction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2236/00Isolation or extraction methods of 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
    • A61K2236/30Extraction of the material
    • A61K2236/39Complex extraction schemes, e.g. fractionation or repeated extraction steps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Natural Medicines & Medicinal Plant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Mycolog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Botany (AREA)
  • Alternative & Traditional Medicine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Diabetes (AREA)
  • Hematology (AREA)
  • Obesity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edicinal Preparat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中药降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其组方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制成:黄精400~500份、黄连100~200份、绞股蓝300~400份、葛根300~400份、山楂260~360份;其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按比例称取以上五味中药,取黄连加水煎煮,过滤、合并滤液后浓缩成稠膏备用;其余四味中药加水煎煮,过滤、合并滤液后浓缩成稠膏;将上述两种稠膏分别干燥、粉碎,得干膏粉,然后加入糊精、甜菊素、阿司帕坦,制备成型,该中药降脂组合物具有消瘀化浊、活血通脉的功效,临床用于气滞血瘀型高脂血症的治疗效果显著。

Description

一种中药降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中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中药降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 法和用途。
背景技术
近20多年来,随着人民生活状况的改善,高脂血症的患病率逐 年升高,根据《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的最新数据表明,我 国居民成人血脂异常患病率为18.6%,约1.6亿人。中国人群胆固醇 水平变化与死亡率在过去的15年中增加了6倍,特别是35~45岁的 男性,正值年富力强之时,人群急性心肌梗塞死亡率却增加了154%。 由此可见,高脂血症已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问题。
脂肪代谢或运转异常使血浆一种或多种脂质高于正常称为高血 脂症。高血脂症是一种全身性疾病,指血中总胆固醇(TC)和/或甘油三 酯(TG)过高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过低,现代医学称之为血 脂异常。该病对身体的损害是隐匿、逐渐、进行性和全身性的,它的 直接损害是加速全身动脉粥样硬化,因为全身的重要器官都要依靠动 脉供血、供氧,一旦动脉被粥样斑块堵塞,就会导致严重后果。大量 研究资料表明,高血脂症是脑卒中、冠心病、心肌梗死、心脏猝死独 立而重要的危险因素。目前,对高血脂的治疗大部分还是依靠药物治 疗,所用药物主要可分为他汀类、贝特类、烟酸类、胆酸螯合剂、 胆固醇吸收抑制剂五类,但是临床应用的副作用是影响药物长期应用 的主要原因。
中医对该病的认识及治疗具有丰富的经验,传统中医中对“脂”、 “膏”的论述即与血脂同类,属于中医眩晕、中风、胸痹、痰症等病 证。因此,中医在预防和治疗高脂血症上,对降低心脑血管疾病的发 病率和死亡率有着重要意义,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根据该病的临 床表现、体征及其发病机制,中医学者从不同切入点来分析,依虚 实、脏腑,辨不同证型而论治,开发出具有降脂化浊,以高脂血症为 主要治疗目的中药组合物,防止和逆转动脉粥样硬化发展,改善动脉 粥样硬化造成血管狭窄而引起组织缺血,从而使冠心病心绞痛、动脉 粥样硬化性脑缺血等疾病的症状得到长期缓解,减少心肌梗死、脑血 管意外等对患者寿命和生活质量造成影响的严重事件的发生。
发明内容
(一)发明目的
本发明旨在提供一种中药降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以克服现 有技术缺陷。
本发明的第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中药降脂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 中药制成:黄精400~500份、黄连100~200份、绞股蓝300~400份、葛根 300~400份、山楂260~360份;
进一步可选的,所述中药降脂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制成:黄 精420~460份、黄连120~150份、绞股蓝320~380份、葛根320~380份、 山楂300~360份;
进一步可选的,所述降脂中药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制成:黄 精450份、黄连135份、绞股蓝360份、葛根360份、山楂315份。
本发明第二方面还提供了一种治疗高血脂症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包 括上述任一种中药降脂组合物。
进一步的,所述药物为散剂、汤剂、丸剂、颗粒剂、片剂、胶囊剂、 合剂或糖浆剂。
优选的,所述药物为颗粒剂、片剂或胶囊剂。
本发明的第三方面还提供了上述治疗高血脂症的药物的制备方法,其 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按比例称取以上五味中药,取黄连加水煎煮两次,过滤,合并滤液后 浓缩成稠膏备用;其余四味中药加水煎煮两次,过滤合并滤液后浓缩成稠 膏;将上述两种稠膏分别干燥、粉碎,混合后得干膏粉;
进一步的,所述制备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向上述粉末中加入糊精、 甜菊素和阿司帕坦,其中,所述干膏粉与糊精、甜菊素、阿司帕坦的质量 比为4~6:4~6:0.05:0.05;然后以90%乙醇为粘合剂制备成湿颗粒,其用 量为干膏粉重量的20~30%,干燥后整粒、过筛,即得颗粒剂;
或者进一步的,所述制备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向上述干膏粉中加入 糊精,以90%乙醇为粘合剂制备成湿颗粒,其用量为干膏粉重量的20~30%,干燥后整粒、然后加入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21和硬脂酸镁, 然后压片,即得片剂;其中,所述干膏粉与糊精、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 LH-21、硬脂酸镁的质量比为4~6:4~6:1~3:0.1~0.2;
或者进一步的,所述制备方法还包括以下步骤:将上述干膏粉直接填 充胶囊,即得胶囊剂。
更进一步的,黄连煎煮加水量均为其质量的6~12倍;每次煎煮时间 均为1~2h;浓缩温度为55~65℃;浓缩所得稠膏的相对密度为1.25~1.30;
更进一步优选的,黄连第一次煎煮加水量为其质量的10倍,煎煮时 间为2h;第二次煎煮加水量为其质量的8倍,煎煮时间为1.5h;
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提取液的浓缩温度为60℃;
更进一步的,其余四味中药煎煮加水量为其质量的5~10倍;每次煎 煮时间均为1~2h;浓缩温度为55~65℃;浓缩所得稠膏的相对密度为 1.25~1.30;
更进一步优选的,其余四味中药第一次煎煮加水量为其质量的8倍, 煎煮时间为2h;第二次煎煮加水量为其质量的6倍,煎煮时间为1.5h;
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提取液的浓缩温度为60℃;
更进一步的,所述干燥方式为真空干燥,干燥温度为60~80℃,真空 度为-0.07~0.08Mpa;更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干燥温度为65℃,真空度为 0.04Mpa;
本发明的第四方面提供了如上任一项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 治疗高血脂症药物中的用途。
有益效果
该组方具有严密的君臣佐使配伍关系。本方以黄连为君药,黄连苦, 寒,归心、脾、胃、肝、胆、大肠经。功能清热燥湿,泻火解毒。黄精 补气养阴,健脾,润肺,益肾。经现代药理研究黄精具有降血压,降血糖, 降血脂,防止动脉粥样硬化等作用,用为臣药。葛根升阳解表,经现代研 究该药有降糖降脂的作用,亦用为臣药,与黄精共用使清阳得升,浊阴得 降,改善患者痰浊阻滞的病理状态。绞股蓝益气健脾,清热解毒。经现代 医学研究绞股蓝主要有促进人体脂肪类物质代谢、营养细胞的作用,同时 具有不错的解毒消炎作用,广泛应用于高血脂、脂肪肝、肥胖等病的治疗 与保健,用为臣药。山楂开胃消食、化滞消积、活血散瘀、化痰行气,研 究发现,山楂提取物-熊果酸和金丝桃苷均有明显的降低TCH、调节血 脂和提高血清SOD活性的作用,故用为佐治之药。由以上处方可知,该 药处方主要是应用中医传统经验,并结合药理学的筛选结果,选择以具有 明确改善血脂状态的中药组方,共起消瘀化浊,活血通脉之用。功能消瘀 化浊,活血通脉,临床用于气滞血瘀型高脂血症治疗,或见胸胁胀闷, 走窜疼痛,心烦不安等症状的治疗。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
组方:一种中药降脂组合物,由以下中药制成:黄精400g、黄连100g、 绞股蓝300g、葛根300g、山楂260g;
制备方法:按比例称取以上五味中药,取黄连每次加其质量6倍量的 水共煎煮两次,每次煎煮时间为1h;过滤、合并滤液后55℃下浓缩成相 对密度1.25~1.30稠膏备用;其余四味中药每次加其质量5倍量的水合并 煎煮两次,过滤、合并滤液后55℃下浓缩成相对密度1.25~1.30稠膏;将 上述两种稠膏分别采用真空干燥的方法干燥得干膏,所述干燥温度为 60℃,真空度为-0.07Mpa;然后将所述干膏分别粉碎,混合后得干膏粉, 向上述干膏粉中加入糊精,以90%乙醇为粘合剂制备成湿颗粒,干燥后整 粒,然后加入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21和硬脂酸镁,然后压片,即得片 剂;其中,所述干膏粉与糊精、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21、硬脂酸镁的 质量比为4:6:2.5:0.2。
实施例2
组方:一种中药降脂组合物,由以下中药制成:黄精500g、黄连200g、 绞股蓝400g、葛根400g、山楂360g。
制备方法:按比例称取以上五味中药,取黄连每次加其质量12倍量 的水煎煮两次,所述煎煮时间为2h;过滤、合并滤液后65℃下浓缩成相 对密度1.25~1.30稠膏备用;其余四味中药每次加其质量10倍量的水合并 煎煮两次,过滤、合并滤液后65℃下浓缩成相对密度1.25~1.30稠膏;将 上述两种稠膏分别采用真空干燥的方法干燥得干膏,所述干燥温度为 80℃,真空度为0.08Mpa;分别粉碎后混合得干膏粉,然后将所述干膏粉 直接填充胶囊,即得胶囊剂。
实施例3
组方:一种中药降脂组合物,由以下中药制成:黄精420g、黄连120g、 绞股蓝320g、葛根320g、山楂300g。
制备方法:按比例称取以上五味中药,取黄连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 煎煮加水量为其质量的10倍,煎煮时间为2h;第二次煎煮加水量为其质 量的8倍,煎煮时间为1.5h;过滤、合并滤液后60℃下浓缩成相对密度 1.25~1.30稠膏备用;其余四味中药合并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煎煮加水量 为其质量的8倍,煎煮时间为2h;第二次煎煮加水量为其质量的6倍,煎 煮时间为1.5h;过滤、合并滤液后60℃下浓缩成相对密度1.25~1.30稠膏; 将上述两种稠膏分别采用真空干燥的方法干燥得干膏,所述干燥温度为 65℃,真空度为0.04Mpa;将上述干膏分别粉碎,混合后得干膏粉,然后 加入糊精、甜菊素、阿司帕坦,所述干膏粉与糊精、甜菊素、阿司帕坦的 质量比为4:6:0.05:0.05,以90%乙醇为粘合剂制备成湿颗粒,干燥后整 粒、过筛,即得颗粒剂。
实施例4
组方:一种中药降脂组合物,由以下中药制成:黄精460g、黄连150g、 绞股蓝380g、葛根380g、山楂360g。
制备方法:按比例称取以上五味中药,取黄连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 煎煮加水量为其质量的10倍,煎煮时间为2h;第二次煎煮加水量为其质 量的8倍,煎煮时间为1.5h;过滤、合并滤液后60℃下浓缩成1.25~1.30 稠膏备用;其余四味中药合并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煎煮加水量为其质量 的8倍,煎煮时间为2h;第二次煎煮加水量为其质量的6倍,煎煮时间为 1.5h;过滤、合并滤液后60℃下浓缩成1.25~1.30稠膏;将上述两种稠膏 分别采用真空干燥的方法得干膏,所述干燥温度为65℃,真空度为 0.04Mpa;将上述干膏粉碎成干膏粉,然后加入糊精、甜菊素、阿司帕坦, 所述干膏粉与糊精、甜菊素、阿司帕坦的质量比为4:6:0.05:0.05,以90% 乙醇为粘合剂制备成湿颗粒,干燥后整粒、过筛,即得颗粒剂。
实施例5
组方:一种中药降脂组合物,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制成:黄精450g、 黄连135g、绞股蓝360g、葛根360g、山楂315g。
制备方法:按比例称取以上五味中药,取黄连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 煎煮加水量为其质量的10倍,煎煮时间为2h;第二次煎煮加水量为其质 量的8倍,煎煮时间为1.5h;过滤、合并滤液后60℃下浓缩成1.25~1.30 稠膏备用;其余四味中药合并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煎煮加水量为其质量 的8倍,煎煮时间为2h;第二次煎煮加水量为其质量的6倍,煎煮时间为 1.5h;过滤、合并滤液后60℃下浓缩成1.25~1.30稠膏;将上述两种稠膏 分别采用真空干燥的方法得干膏,所述干燥温度为65℃,真空度为 0.04Mpa;将上述干膏粉碎成干膏粉,然后加入糊精、甜菊素、阿司帕坦, 所述干膏粉与糊精、甜菊素、阿司帕坦的质量比为4:6:0.05:0.05,以90% 乙醇为粘合剂制备成湿颗粒,干燥后整粒、过筛,即得颗粒剂。
实验例:
一、最优提取工艺的研究
1.黄连提取工艺的研究
1.1煎煮次数的选择
按实施例5处方称取黄连135g,加水煎煮3次,第一次加10倍量水、 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8倍量水、煎煮1.5小时,第三次加6倍量水、煎 煮1.0小时。将每次煎煮液滤过,滤液分别浓缩,定容,测定第一、第二 及第三次煎煮的浸膏得率。
方法与结果浸膏得率的测定:精密吸取已定容的煎煮液25ml,置已 干燥至恒重的蒸发皿中,水浴蒸干,于105℃干燥3小时,置干燥器中冷 却0.5小时,迅速称重,按下式计算浸膏得率,结果见表1。
表1水提次数的选择试验
*指第三次煎煮占总浸膏得率的比例。
试验结果表明,以浸膏得率为考查指标,第三次煎煮浸膏得率占总浸 膏得率的比例为9.92%,说明煎煮两次已基本提取完全,故采用煎煮两次 的工艺。
1.2加水量的选择试验
为了探讨本品水提取的工艺条件,以浸膏得率为考查指标,对提取时 加水量进行考查。选择考查加水量为12倍、10倍;10倍、8倍;8倍、6 倍,按处方称取黄连135g,共三份,按设定加水量进行煎煮,第一次煎煮 2小时,第二次煎煮1.5小时,煎煮液滤过,滤液定容,分别测定浸膏得 率。
方法与结果 浸膏得率测定方法同上。结果见表2。
表2加水量的考查结果
试验结果表明,以浸膏得率为考查指标,加水量为12、10倍的浸膏 得率与加水量为10、8倍的浸膏得率的相差不大,从省时节能考虑选择加 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10倍量水,第二次加8倍量水;总体而言,加入 6~12倍水煎煮是比较合适的。
1.3煎煮时间的选择试验
为了探讨本品水提取的工艺条件,以浸膏得率为考查指标,对煎煮两 次的煎煮时间进行考查。
按实施例5处方称取黄连135g,三份,加水煎煮2次,按表3设计进 行试验,第一次加10倍量水,第二次加8倍量水,合并提取液,滤过, 浓缩,定容,分别测定浸膏得率。
方法与结果 浸膏得率测定方法同上。结果见表3。
表3煎煮时间的考查结果
试验结果表明,以浸膏得率为考查指标,煎煮时间为2、2小时的浸 膏得率与煎煮时间为2、1.5小时的浸膏得率的相差不大,从省时节能考 虑选择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10倍量水,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8倍 量水,煎煮1.5小时;总体而言,水煎煮1~2小时是比较合适的。
2.黄精、绞股蓝、葛根、山楂提取工艺的研究
2.1煎煮次数的选择
按实施例5中1/10处方配比称取黄精45g、绞股蓝36g、葛根36g、山 楂31.5g,加水煎煮3次,第一次加10倍量水、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8 倍量水、煎煮1.5小时,第三次加6倍量水、煎煮1.0小时。将每次煎煮 液滤过,滤液分别浓缩,定容,测定第一、第二及第三次煎煮的浸膏得率。
方法与结果 浸膏得率的测定:精密吸取已定容的煎煮液25ml,置已 干燥至恒重的蒸发皿中,水浴蒸干,于105℃干燥3小时,置干燥器中冷 却0.5小时,迅速称重,按下式计算浸膏得率,结果见表4。
表4水提次数的选择试验
*指第三次煎煮占总浸膏得率的比例。
试验结果表明,以浸膏得率为考查指标,第三次煎煮浸膏得率占总浸 膏得率的比例为9.15%,说明煎煮两次已基本提取完全,故采用煎煮两次 的工艺。
2.2加水量的选择试验
为了探讨本品水提取的工艺条件,以浸膏得率为考查指标,对提取时 加水量进行考查。选择考查加水量为10倍、8倍;8倍、8倍;6倍、5 倍,按1/10处方配比称取黄精45g、绞股蓝36g、葛根36g、山楂31.5g 共三份,按设定加水量进行煎煮,第一次煎煮2小时,第二次煎煮1.5小 时,煎煮液滤过,滤液定容,分别测定浸膏得率。
方法与结果 浸膏得率测定方法同上。结果见表5。
表5加水量的考查结果
试验结果表明,以浸膏得率为考查指标,加水量为10、8倍的浸膏得 率与加水量为8、6倍的浸膏得率的相差不大,从省时节能考虑选择加水 煎煮两次,第一次加8倍量水,第二次加6倍量水。总体而言,加水量为 药材质量5~10倍即可。
2.3煎煮时间的选择试验
为了探讨本品水提取的工艺条件,以浸膏得率为考查指标,对煎煮两 次的煎煮时间进行考查。
按1/10处方配比称取黄精45g、绞股蓝36g、葛根36g、山楂31.5g 共三份,加水煎煮2次,按表6设计进行试验,第一次加8倍量水,第二 次加6倍量水,合并提取液,滤过,浓缩,定容,分别测定浸膏得率。
方法与结果 浸膏得率测定方法同上。结果见表6。
表6煎煮时间的考查结果
试验结果表明,以浸膏得率为考查指标,煎煮时间为2、2小时的浸 膏得率与煎煮时间为2、1.5小时的浸膏得率的相差不大,从省时节能考 虑选择加水煎煮两次,第一次加8倍量水,煎煮2小时;第二次加6倍量 水,煎煮1.5小时。
3.浓缩与干燥工艺条件的研究
3.1浓缩工艺
根据处方中药物的理化性质及中试生产的设备条件,采用减压浓缩, 温度为60~70℃,真空度为-0.06~0.08MPa,浓缩程度以稠膏的相对密度 控制在1.25~1.30(60℃测)较为合适。
3.2干燥工艺
由于干膏粘性较强,通过摸索,干燥条件为:药液浓缩至相对密度约 1.30(60℃)的稠膏,干燥温度为60~80℃。
4.成型工艺研究
经真空干燥所得干膏粉,粘性较强,易吸潮,需加入适量辅料,制备 成口服制剂,以制备成颗粒剂为例。
4.1制粒方法的选择 湿法制粒是生产中应用最广泛的工艺。应用湿 法制粒可保证制剂的均匀性,提高结聚强度,改善流动性,故宜选择湿法 制粒。
样品制备 称取一剂药,按优选的工艺操作,得干膏粉为410g,加入 糊精590g,粉碎,分成3组,每组3份,分别用70%、80%、90%乙醇制粒, 得样品1、2、3。
吸湿率的测定 将底部盛有氯化钠过饱和溶液的玻璃干燥器放入250C 的恒温培养箱内恒温24h,此时干燥器内的相对湿度为75%。分别在已恒 重的称量瓶底部放入厚约2mm的上述样品,准确称重后置于NaCl过饱和 溶液的玻璃干燥器内(称量瓶盖打开),于250C恒温培养箱保存,72h后 称量,按下式计算吸湿百分率,结果见表9。
休止角的测定 采用固定漏斗法,将3只漏斗串联并固定于水平放置 的坐标纸上1cm高度处,将药粉及颗粒沿漏斗壁倒入最上的漏斗中,直到 最下面漏斗形成的药粉圆锥体尖端接触到漏斗口为止,由坐标纸测出圆锥 底部的直径(n=5),计算休止角(tgα=H/R),结果见表7。
表7制粒选择试验结果
结果表明,以采用90%乙醇作润湿剂为宜,其用量为药粉总量的 20~30%。经制粒后颗粒的吸湿性降低,休止角减少,流动性增大。
4.2矫味剂选择
本品含黄连,浸膏粉味较苦,为了改善其口感,拟加入矫味剂,并对 矫味剂进行选择试验,结果见表8。
表8矫味剂选择结果
结果表明,0.5%甜菊素+0.5%阿司帕坦的矫味剂口感较好。
4.3平衡吸湿率与临界相对湿度的测定
(1)吸湿率测定:在已恒重的称量瓶底部放入厚约2mm的颗粒,精 密称量后置于表9所列的分别盛有7种不同浓度硫酸或不同盐的过饱和溶 液干燥器内(称量瓶盖打开),于25℃恒温培养箱中保持76h,即达平衡, 再精密称重,计算吸湿百分率,结果见表9。
表9不同浓度硫酸或不同盐过饱和溶液的相对湿度
临界相对湿度(CRH),此颗粒的CRH为62%,故制粒环境温度应 控制在25℃,湿度控制在65%以下才适合本品的制粒。
4.4工艺稳定性考查
如表10所示考察实施例5制备出的颗粒剂的稳定性
表10三批中试生产数据表
试验项目 20120601 20120602 20120603
投料药材量(kg) 64.8 64.8 64.8
干膏粉(kg) 16.1 15.7 16.2
糊精(kg) 23.2 23.2 23.2
甜菊素(kg) 0.2 0.2 0.2
阿司帕坦(kg) 0.2 0.2 0.2
颗粒得量(kg) 38.5 38.1 39
成品得量(袋) 3200 3168 3245
理论得量(袋) 3333 3333 3333
成品得率(%) 96 95 97.4
黄连TLC 可检出 可检出 可检出
绞股蓝TLC 可检出 可检出 可检出
山楂TLC 可检出 可检出 可检出
葛根TLC 可检出 可检出 可检出
溶化性 符合规定 符合规定 符合规定
水份 3.3 3.5 3.4
装量差异 符合规定 符合规定 符合规定
粒度 符合规定 符合规定 符合规定
细菌(个/g) <100 <100 <100
霉菌、酵母菌(个/g) <10 <10 <10
大肠埃希菌 未检出 未检出 未检出
试验结果表明:本工艺稳定可行,适合于大生产。
(二)对实验性高脂血症大鼠的作用研究
1.实验材料
1.1动物
SPF级SD雄性大鼠,体重180-200g,由湖南斯莱克景达实验动物有 限公司提供。
1.2高脂、高压饲料
高脂饲料:配方为胆固醇1%、蛋黄粉10%、猪油10%、胆盐0.2%、 普通饲料78.8%。制备时先将胆固醇和蛋黄粉加入普通饲料(粉碎)中混 匀,再将加热熔化后的猪油淋上,搅拌均匀后成型即可。制备地址:湖南 斯莱克景达实验动物有限公司。
鼠高压饲料(颗粒)由湖南斯莱克景达实验动物有限公司提供。
1.3药品与试剂
本发明实施例5所得干膏粉,1g干膏粉相当于3.94g颗粒剂,由本单 位超微中心提供,批号:120601。实验时用蒸馏水配成所需的浓度,用时 摇匀。洛伐他汀,成都永康制药有限公司生产;批号:20121108;批准文 号:国药准字H10970279。胆固醇,DH565-1.1,500g,C27H46O,FW:386.67, 北京鼎国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提供。蛋黄粉:市售,宇翔食品添加剂经 营部提供。胆固醇(TC)试剂盒,批号20121120;甘油三脂(TG)试剂盒,批 号20121120;高密度脂蛋白(HDL)试剂盒,批号20121125;低密度脂蛋白 (LDL)试剂盒,批号20121125;载脂蛋白A1(APOA1)试剂盒,批号 20121120;APOB试剂盒,批号20121125;以上试剂盒均由雅培公司提供。 大鼠肝脂酶(HL)ELISA试剂盒,大鼠脂蛋白脂酶(LPL)定量检测试剂 盒,大鼠卵磷脂胆固醇酰基转移酶(LCAT)定量检测试剂盒(长沙维尔 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进口分装Batch NO:1303076 130512 130425Test:96)。
1.4仪器
梅特勒AB204型、PB1502型电子天平(瑞士);KDC-12离心机, 科大创新股份有限公司;G100微量移液器(100ul),中泰精密仪器仪表 有限公司产品;雅培C8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美国雅培公司产品。EL3120 型MICROPLA酶标检测仪(美国)。
2.剂量设计
2.1药物配制与剂量
由实施例5制备的双黄降脂颗粒推荐临床成人用量为38.88g。本试验 采用体表面积计算法来计算各药物的动物用药剂量。大鼠的等效剂量为 38.88g×0.018÷0.2kg=3.5g生药/kg,本剂量相当于药效学的低剂量,中剂 量为低剂量的2倍,高剂量为低剂量的4倍。因此,大鼠的给药剂量分别 为双黄降脂颗粒(低、中、高剂量)3.5、7.0、14.0g生药/kg。药物分别按 双黄降脂颗粒0.35、0.70、1.40g生药/ml配制供大鼠灌胃给药。体积为10.0ml/kg。
阳性对照药洛伐他汀规格:试验时的临床用量取为10mg/日/人。大鼠的等 效剂量为10mg×0.018÷0.2kg=0.9mg生药/kg,本实验采用等效剂量的2 倍给药,即1.8mg/kg(按0.002g/kg计)。
3.方法
3.1双黄降脂颗粒(实施例5)对实验性高脂血症模型大鼠的预防作 用研究
分组与给药SPF级SD雄性大鼠60只,体重182.3±1.3g,自由取 水,饲养温度20~26℃,湿度40~70%,适应性饲养3天,禁食不禁水 12h后,取血清测定TC、TG、HDL、LDL,作为试验前血脂水平。隔天 后按总胆固醇的水平将动物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洛伐他汀 组,双黄降脂颗粒低、中、高剂量组。每组10只动物。除正常对照组给 予普通饲料外,其余5个组给予高脂饲料。分组当天开始灌胃药物进行预 防。双黄降脂颗粒(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按3.5g/kg、7.0g/kg、14.0g/kg 3个剂量灌胃双黄降脂颗粒,阳性药组按0.002g/kg灌胃洛伐他汀,给药 体积为10ml/kg,正常对照组与模型对照组灌服等体积纯净水,每天1次, 连续给药40天。每周称体重一次。第40天禁食不禁水12h后称重,采血。 取血清测TC、TG、HDL、LDL、APOA1、APOB和HL、LHL和LACT。
3.2统计方法
使用EXCEL表进行数据处理,数据均以表示。用多样本均数 比较的方差分析及两两比较的q检验做差异性统计。P﹤0.05表示有统计 学意义。
4.结果
4.1对大鼠体重的影响
如表11所示,造模前,各组大鼠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给药后, 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体重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给药40天,各组大鼠的体重都稳步增 长,各给药组(双黄降脂颗粒低、中、高剂量)与模型对照组之间大鼠体 重的增长无显著性差异(P>0.05)。
表11双黄降脂颗粒对大鼠体重的影响(n=10)
注:与正常组比较P<0.05,▲▲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P<0.01。
4.2对高脂血症大鼠TC和TG的影响
如表12所示,造模前所有动物的血脂水平基本相当,且各值均在正 常范围内。实验结束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的TC、TG 均显著升高(P<0.01),说明模型成立。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双黄降脂颗 粒高剂量(14.0g/kg)组大鼠的TC和TG有显著性差异(P<0.01)。
表12双黄降脂颗粒对高脂血症大鼠TC和TG的的作用(n=10)
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P<0.01。
4.3对高脂血症大鼠LDL和HDL的影响
如表13所示,造模前所有动物的LDL和HDL水平基本相当,且各 值均在正常范围内。试验结束后,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的LDL 升高,HDL降低,说明模型成立。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双黄降脂颗粒低、 中、高剂量(3.5、7.0、14.0g/kg)组和洛伐他汀(0.002g/kg)组动物的HDL有升高趋势。LDL有降低趋势,但无显著性差异(P>0.05)。
表13双黄降脂颗粒对高脂血症大鼠LDL和HDL的作用(n=10)
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 *P<0.05,**P<0.01。
4.4对高脂血症大鼠APOA1和APOB的影响
如表14所示,模型对照组的APOA1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 APOB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说明模型成立。给双黄降脂颗粒后 APOA1和APOB无明显改变,但APOA1/APOB有升高的趋势。洛伐他 汀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APOA1和APOA1/APOB有显著性差异(P<0.05)。
表14双黄降脂颗粒对高脂血症大鼠APOA1和APOB的作用(n=10)
注:与正常对照组比较P<0.05,▲▲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P<0.01。
4.5对高脂血症大鼠肝脂酶(HL)、脂蛋白脂酶(LHL)和卵磷脂-胆固 醇酰基转移酶(LACT)的影响
由表15可见,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大鼠的血浆HL、LHL 和LACT均显著性降低(P<0.01),说明模型成立。与模型对照组比较, 双黄降脂颗粒三个剂量(3.5、7.0、14.0g/kg)组和洛伐他汀(0.002g/kg) 组大鼠和HL、LHL和LACT的活性升高,其中双黄降脂颗粒高剂量 (14.0g·kg-1)组的HL、LHL和LACT活性有显著性差异(P<0.05),表 明双黄降脂颗粒能升高高脂大鼠的血脂代谢酶。
表15双黄降脂颗粒对高脂血症大鼠HL、LHL和LACT的作用(n=10)
注:与正常组比较P<0.05,▲▲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P<0.01。
本实验采用预防性高脂模型实验方法,使用高脂饲料饲养大鼠,观察 高脂饮食时,给予双黄降脂颗粒对大鼠血脂水平的影响。结果显示:模型 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清中TC、TG、LDL、APOB升高,表明造模成 功。与模型对照组相比,双黄降脂颗粒能影响大鼠对高脂饲料的吸收,预 防大鼠TC、TG升高,使HL、Lhl和LACT的活性升高。说明其具有定 的降低血脂作用,可以在一定程度上预防高血脂症。
需要说明的是:以上仅用以说明而非限制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尽管参 照上述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 解:依然可以对本发明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 范围的任何修改或局部替换,均应涵盖在本发明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Claims (10)

1.一种中药降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制成:黄精400~500份、黄连100~200份、绞股蓝300~400份、葛根300~400份、山楂260~360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中药降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制成:黄精420~460份、黄连120~150份、绞股蓝320~380份、葛根320~380份、山楂300~360份。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中药降脂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份的中药制成:黄精450份、黄连135份、绞股蓝360份、葛根360份、山楂315份。
4.一种治疗高血脂症的药物,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中药降脂组合物。
5.根据权利要求所述治疗高血脂症的药物,其特征在于,所述药物为散剂、汤剂、丸剂、颗粒剂、片剂、胶囊剂、合剂或糖浆剂;优选的,所述药物为颗粒剂、片剂或胶囊剂。
6.一种制备如权利要求4~5任一项所述治疗高血脂症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按比例称取以上五味中药,取黄连加水煎煮两次,过滤,合并滤液后浓缩成稠膏备用;其余四味中药加水煎煮两次,过滤合并滤液后浓缩成稠膏;将上述两种稠膏分别干燥、粉碎,混合后得干膏粉。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治疗高血脂症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向上述干膏粉中加入糊精、甜菊素和阿司帕坦,其中,所述干膏粉与糊精、甜菊素、阿司帕坦的质量比为4~6:4~6:0.05:0.05;然后以90%乙醇为粘合剂制备成湿颗粒,其用量为所述干膏粉重量的20~30%,干燥后整粒、过筛,即得颗粒剂。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疗高血脂症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向上述干膏粉中加入糊精,以90%乙醇为粘合剂制备成湿颗粒,其用量为所述干膏粉重量的20~30%,干燥后整粒、然后加入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21和硬脂酸镁,然后压片,即得片剂;其中,所述干膏粉与糊精、低取代羟丙基纤维素LH-21、硬脂酸镁的质量比为4~6:4~6:1~3:0.1~0.2。
9.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疗高血脂症药物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以下步骤:将上述干膏粉直接填充胶囊,即得胶囊剂。
10.如权利要求1~3任一项所述的中药组合物,在制备治疗治疗高血脂症药物中的用途。
CN201910715861.0A 2019-08-05 2019-08-05 一种中药降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Active CN11062404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15861.0A CN110624047B (zh) 2019-08-05 2019-08-05 一种中药降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15861.0A CN110624047B (zh) 2019-08-05 2019-08-05 一种中药降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24047A true CN110624047A (zh) 2019-12-31
CN110624047B CN110624047B (zh) 2021-10-15

Family

ID=6896903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15861.0A Active CN110624047B (zh) 2019-08-05 2019-08-05 一种中药降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624047B (zh)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67283A (zh) * 2014-07-02 2016-01-27 湖南绅泰春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降血脂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8553506A (zh) * 2018-03-07 2018-09-21 西安千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葛根总黄酮的制备方法和采用该方法制得的葛兰心宁软胶囊药物

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67283A (zh) * 2014-07-02 2016-01-27 湖南绅泰春药业有限公司 一种降血脂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8553506A (zh) * 2018-03-07 2018-09-21 西安千禾药业股份有限公司 葛根总黄酮的制备方法和采用该方法制得的葛兰心宁软胶囊药物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24047B (zh) 2021-10-15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JP2018523713A (ja) 参苓白朮顆粒およびその調製方法
WO2011047576A1 (zh) 芍药内酯苷的抗抑郁用途
WO2022062715A1 (zh) 一种具有降血脂作用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3417846A (zh) 一种降糖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0427136C (zh) 一种治疗脂肪肝的药物组合物及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8420890B (zh) 一种具有降血脂作用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926896B (zh) 治疗痛风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10624047A (zh) 一种中药降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1757391A (zh) 一种治疗心血管疾病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00482266C (zh) 一种由肿节风和白花蛇舌草制成的药物组合物
CN105012413B (zh) 一种具有降血脂作用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4547588B (zh) 一种胃康灵滴丸的制备方法
CN103735621A (zh) 一种具有降血脂和增强免疫力作用的中药组合物
CN107485615A (zh) 粗壮女贞苷c及其组合物在制备治疗高脂血症及减肥药物中的用途
CN103877513B (zh) 一种具有降血脂功效的中药复方组合物及其应用
CN107997170B (zh) 一种具有降血脂功能的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1176769B (zh) 蒲黄和红景天的药用组合物
CN103223143B (zh) 一种治疗单纯性肥胖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344600A (zh) 橙皮苷的新用途及含有橙皮苷的药物组合物
CN104127486B (zh) 独一味总环烯醚萜苷提取物在制备治疗便秘药物中的应用
CN104922636B (zh) 一种地黄饮子颗粒
CN110101792A (zh) 具有降脂作用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AU2021101743A4 (en) Preparation Method of Polygonatum sibiricum Tea Bag Combined with Exercise for Prevention and Adjuvant Therapy for Hyperglycemia
CN100515412C (zh) 一种中药片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2397274A (zh) 岩白菜素在制备治疗糖尿病药物中的用途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