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67283A - 一种降血脂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降血脂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67283A
CN105267283A CN201410314587.3A CN201410314587A CN105267283A CN 105267283 A CN105267283 A CN 105267283A CN 201410314587 A CN201410314587 A CN 201410314587A CN 105267283 A CN105267283 A CN 10526728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test
radix notoginseng
extract
seed oil
substrat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410314587.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67283B (zh
Inventor
张水寒
左晶晶
周融融
刘静
周泽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NAN SHENTAICHUN PHARMACEUTICAL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UNAN SHENTAICHUN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NAN SHENTAICHUN PHARMACEUTICAL CO Ltd filed Critical HUNAN SHENTAICHUN PHARMACEUTICAL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410314587.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267283B/zh
Publication of CN10526728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67283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67283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67283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Landscapes

  • Medicines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nimals Or Micro-Organism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具有降血脂功效的药物组合物,由以重量份数计的红曲粉130-160份,杜仲籽油65-80份,蜂胶13-16份,三七880-1110份或相当于三七生药量的三七提取物,及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成。本发明还公开了该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经动物药效试验证明,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具有较好的降血脂功效。

Description

一种降血脂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医药领域,具体来说涉及一种用于具有降血脂作用的药物组合物。
背景技术
近年来在研或上市的降血脂功效的药物、保健食品、食品等产品颇多,其中具有降血脂功效的中药或中药复方亦是多不胜数,但是由于不同中药活性成分的差异带来的拮抗作用,以及某些中药产生的副作用等等导致了鲜少有高效安全的药物组合物产品。
近年来对杜仲籽油、红曲的研究开发较多,部分产品宣传得比较火热。杜仲籽含油量为30%左右,杜仲籽油富含丰富的α-亚麻酸。红曲成分复杂,已公开的多数研究表明的作为主要降血脂活性成分洛伐他汀在红曲中比例较小。发明人在研究过程中发现红曲、杜仲籽油等组成的复方,其不同的配伍组成产生的降血脂差异非常大,经多年研究对比得到本申请中以红曲、杜仲油、三七、蜂胶作为主要原料的药物组合物,其用于降血脂功效的应用尚未公开报道,申请人对产品进行动物药效试验、毒理试验,发现其具有较好的降血脂效果和较好的安全性。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降血脂功效的药物组合物;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上述药物组合物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发明人提供一种降血脂药物组合物,其由下列重量份数配比的原料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成:
红曲粉130-160份,杜仲籽油65-80份,蜂胶13-16份,三七880-1110份或相当于该三七生药量的三七提取物,其中所述红曲为药材红曲的细粉,红曲药材符合湖南省中药材标准(2009版),红曲粉中洛伐他汀含量为0.4%-0.6%,所述杜仲籽油中α-亚麻酸含量为55%-75%,所述三七和蜂胶符合《中国药典》2010版项下规定,所述三七提取物为三七药材经水提或醇提方法提取得到的提取物或将该粗提物再通过大孔树脂精致得到的提取物。
该药物组合物的原料可以进一步优选为:红曲粉140-150份,杜仲籽油70-75份,蜂胶14-15份,三七970-1050份或相当于该三七生药量的三七提取物,其中所述红曲粉中洛伐他汀含量为0.4%-0.6%,所述杜仲籽油中α-亚麻酸含量为55%-75%,所述三七和蜂胶符合《中国药典》2010版项下规定,所述三七提取物为三七药材经水提或醇提方法提取得到的提取物或将该粗提物再通过大孔树脂精致得到的提取物。
该药物组合物的原料还可以进一步优选为:红曲粉146.4份,杜仲籽油73.2份,蜂胶14.4份,三七生1000份或相当于该三七生药量的三七提取物,其中所述红曲粉中洛伐他汀含量为0.45%-0.55%,所述杜仲籽油中α-亚麻酸油含量60%-70%,所述三七和蜂胶符合《中国药典》2010版项下规定,所述三七提取物为三七药材经水提或醇提方法提取得到的提取物或将该粗提物再通过大孔树脂精致得到的提取物。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中所述杜仲籽油为以下方法中任一一种方法所得的杜仲籽油或几种杜仲籽油的混合物:
(1)微波萃取:将杜仲籽粉碎至30~60目,加入5~10倍重量的萃取剂,微波功率600~800w,萃取10~20min,萃取温度20~40℃,萃取液减压蒸馏去除萃取剂,其中所述萃取剂为环己烷或正己烷或丙酮或石油醚;
(2)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将杜仲籽粉碎至30~60目,萃取压力30~40MPa,CO2流量20~40kg/h,萃取温度15~35℃,萃取1~3h,分离压力8~10MPa,分离温度40~50℃;
(3)将杜仲籽常温压榨,过滤;
(4)方法(1)或(2)或(3)所得粗油水洗后、脱水、脱胶、脱蜡、脱色、脱酸、脱臭精制得到。
上述杜仲籽油的制备方法方法(1)或(2)或(3)所得粗油的精制过程为常规方法,包括利用超滤膜分离方法。
本发明药物组合物中所述所述三七提取物为以下方法中任一一种方法所得的提取物或几种提取物的混合物:
(1)将三七粗粉用4~10倍重量的40%~75%甲醇或乙醇回流提取1~3次,每次1~3小时,合并醇提液,去醇,浓缩,干燥;
(2)将三七粗粉用4~10倍重量的40%~75%甲醇或乙醇回流提取1~3次,每次1~3小时,合并醇提液,去醇,经大孔树脂吸附,先用水洗脱至流出水不出现紫环反应,再用70%~90%的乙醇洗脱,收集洗脱液,浓缩,干燥;
(3)将三七粗粉用4~10倍重量的水提取1~3次,每次1~3小时,合并水提液,浓缩,干燥;
(4)将三七粗粉用4~10倍重量的水提取1~3次,每次1~3小时,合并水提液,经大孔树脂吸附,先用水洗脱至流出水不出现紫环反应,再用70%~90%的乙醇洗脱,收集洗脱液,浓缩,干燥;
(5)将方法一得到的醇提液去醇或方法三得到的水提液,浓缩,调pH至9-14,放置,取上清液经大孔树脂吸附,先用水或0.1%~30%的乙醇洗涤,弃洗涤液,再用60%~90%的乙醇洗脱,收集洗脱液,浓缩,干燥。
在进行药效试验验证时,以杜仲籽油制备方法(2)所得粗油精制后所得的杜仲籽油和三七提取物制备方法中方法(2)所得的三七提取物所制得的药物组合物的降血脂效果最佳。
本发明所述药物组合物与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可制备成颗粒剂、胶囊剂、片剂、软胶囊剂、滴丸剂等剂型。
本发明所述药物组合物可制备成软胶囊,所述软胶囊包括囊液、囊壳,由下列组分和重量配比所构成:囊液包括主药和辅料,主药为杜仲籽油、三七提取物、红曲粉、蜂胶,辅料为植物油和蜂蜡,所述主药占囊液的25%-30%,所述辅料中蜂蜡占囊液的1.3%-1.7%,优选1.5%;囊壳为明胶、甘油、纯净水、二氧化钛,其重量配比为明胶:甘油:纯净水:二氧化钛=1:0.4-0.45:0.9-1.1:0.05-0.06;其中所述囊壳中明胶、甘油、纯净水、二氧化钛的重量配比可进一步优选为明胶:甘油:纯净水:二氧化钛=1:0.42:1:0.06;所述囊液和囊壳的重量比为囊液:囊壳=5-7:4,优选3:2。
上述软胶囊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囊液材料的称取:主药按各原料配比称取原料杜仲籽油、三七提取物、红曲粉、蜂胶,备用,辅料按其配比称取植物油和蜂蜡,备用;
(2)将植物油、蜂蜡混合,加热,使蜂蜡完全溶解,混匀即得植物油混合基质,备用;
(3)在步骤(2)所得到的基质中加入步骤(1)中蜂胶,搅拌均匀后,在该基质中加入步骤(1)中三七提取物、红曲粉、蜂胶、杜仲籽油,搅拌均匀后置室温放凉,过滤,抽真空;
(4)按比例称取称取囊壳材料,化胶,抽真空后,保温静置;
(5)将步骤(3)和(4)所得的囊液、囊壳材料进行压丸、定型、洗丸、干燥,即得。
本发明所述药物组合物可以制备成滴丸,所述滴丸包括主料和基质,由下列组分和重量配比所构成:主料为杜仲籽油、三七提取物、红曲粉、蜂胶,基质为PEG4000、PEG6000,其重量配比为PEG4000:PEG6000=2:7-9,所述主料与基质的重量配比为主料:基质=2:7-9;其中所述基质重量配比优选为PEG4000:PEG6000=1:4,所述主料与基质的重量配比优选为主料:基质=1:4。
上述滴丸的制备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配料:准确称取主料和基质;
(2)将基质加热搅拌至熔融状态,将主料加入已熔融的基质中,搅拌均匀得熔融混合药液,备用;
(3)将步骤(2)所得药液置入滴丸剂的滴罐内,药液温度为75℃-85℃,冷却液二甲基硅油温度8℃-15℃,用滴口直径为2.5mm的滴头,滴距3-6cm,以30-50滴/分钟滴速滴入二甲基硅油中,收缩成丸,筛选,擦干即得。
申请人通过动物药效试验和毒理学试验分别观察本发明药物组合物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实验的受试样品的制备步骤为:
(1)杜仲籽油的制备:将杜仲籽粉碎至30目,萃取压力40MPa,CO2流量20kg/h,萃取温度15℃,萃取3h,分离压力10MPa,分离温度40℃,分离出来的杜仲籽油经水洗后、脱水、脱胶、脱蜡、脱色、脱酸、脱臭精制得到,测得α-亚麻酸油含量67.8%;
(2)三七提取物的制备:将三七粗粉用6倍重量的7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2小时,合并醇提液,去醇,经D101型大孔树脂吸附,先用水洗脱至流出水不出现紫环反应,再用75%的乙醇洗脱,收集洗脱液,浓缩,干燥得到;
(3)按比例称取各原料:红曲粉146.4份,杜仲籽油73.2份,蜂胶14.4份,相当于三七1000份生药量的三七提取物;
(4)将步骤(3)中各原料混合均匀,加入纯化水,制得0.3g生药/ml的混悬液。
一、动物药效试验
1.材料
1.1动物健康SPF级SD雄性大鼠60只,体重180-200g,由湖南斯莱克景达实验动物有限公司提供,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号:SCXK(湘)2011-0003,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号:SYXK(湘)2011-0004。
1.2高脂饲料:配方为胆固醇1%、蛋黄粉10%、猪油10%、胆盐0.2%、普通饲料78.8%。制备时先将胆固醇和蛋黄粉加入普通饲料(粉碎)中混匀,再将加热熔化后的猪油淋上,一起搅拌均匀后成型即可。制备地址:湖南省斯莱克景达实验动物有限公司。
1.3药品与试剂
受试样品由申请人提供。处方组成蜂胶、红曲、杜仲籽油及三七提取物;0.30g生药/ml,批号:20130402。实验时用蒸馏水配成所需的浓度,用时摇匀。洛伐他汀,由成都永康制药有限公司生产;生产批号:20121108;批准文号:国药准字H10970279。胆固醇,DH565-1.1,500g,C27H46O,FW:386.67,北京鼎国生物技术有限责任公司提供。蛋黄粉:市售,宇翔食品添加剂经营部提供。胆固醇试剂盒(批号2401967)、甘油三脂试剂盒(批号240322)、高密度脂蛋白试剂盒(批号2402020)、低密度脂蛋白试剂盒(批号2401319)、APOA1试剂盒(批号22400487)、APOB试剂盒(批号22400485),以上试剂盒均由雅培公司提供。
1.4仪器
KDC-12离心机,科大创新股份有限公司;G100微量移液器(100ul),中泰精密仪器仪表
有限公司;雅培C80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美国雅培公司)。
2.方法
2.1实验方法
分组与给药健康SPF级SD雄性大鼠60只,体重182.3±1.3g,分笼饲养,自由取水,饲养温度20~26℃,湿度40~70%,适应性饲养3天后,禁食不禁水12h,取血清测定TC、TG、HDL、LDL,作为试验前血脂水平。隔天后按总胆固醇的水平将动物随机分成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洛伐他汀组,受试样分为低、中、高剂量组(0.06、0.12、0.24g·kg-1)。每组10只动物。除正常对照组给予基础饲料外,其余5个组给予高脂饲料。分组当天开始灌胃药物进行预防。受试样(低、中、高)剂量组分别按0.06、0.12、0.24g·kg-13个剂量灌胃受试样品,阳性药组按2g·kg-1灌胃洛伐他汀,正常对照组与模型对照组灌服蒸馏水,每天1次,连续给药40天。每周称体重一次。第40天禁食不禁水12h后称重,眼眶静脉采血,取血清测TC、TG、HDL、LDL、APOA1和APOB。
2.2统计方法使用EXCEL表进行数据处理,数据均以表示。用多样本均数比较的方差分析及两两比较的q检验做差异性统计。P﹤0.05表示有统计学意义。
3结果
3.1对大鼠体重的影响
给药前,各组大鼠体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造模后,模型组大鼠体重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给药40天后,各给药组大鼠体重没有与模型对照组同步上升,受试样(中、高)剂量组和洛伐他汀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1
表1对大鼠体重的影响()
注: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P<0.01;n=10
3.2对高脂血症大鼠TC和TG的影响
与正常对照组比,模型组的TC和TG均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受试样0.06、0.12、0.24g·kg-13个剂量组的TC和TG均有不同的降低作用(P<0.05),与洛伐他汀组作用相当,两者无明显差异。见表2。
3.3对高脂血症大鼠LDL和HDL的影响
与正常对照组比,模型对照组的LDL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说明模型复制成功,各给药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均有不同的降低作用,其中受试样0.24g·kg-1剂量组和洛伐他汀组有显著性差异(P<0.05);在HDL指标上,模型对照组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给药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升高,但无差异显著(P>0.05),洛伐他汀组与模型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见表2。
表2对实验性高血脂模型大鼠血脂的预防作用()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P<0.01;n=10
3.4对高脂血症大鼠APOA1和APOB的影响
与正常对照组比,模型对照组的APOA1显著降低(P<0.01),APOB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洛伐他汀组作用显著,受试样0.24g·kg-1组次之,两组统计均有差异(P<0.05),其它各给药组也有很好的升高APOA1的作用,但差异不显著。
与正常对照组比,APOB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各给药组均有不同程度的降低APOB的作用,经统计学处理具有显著性差异(P<0.01)。见表3。
表3对实验性高血脂模型大鼠血脂的预防作用()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P<0.01;n=10
二、急毒试验
1实验材料
1.1药物
由申请人提供受试样品,其制备步骤:
(1)杜仲籽油的制备:将杜仲籽粉碎至30目,萃取压力40MPa,CO2流量20kg/h,萃取温度15℃,萃取3h,分离压力10MPa,分离温度40℃,分离出来的杜仲籽油经水洗后、脱水、脱胶、脱蜡、脱色、脱酸、脱臭精制得到,测得α-亚麻酸油含量67.8%;
(2)三七提取物的制备:将三七粗粉用6倍重量的7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2小时,合并醇提液,去醇,经D101型大孔树脂吸附,先用水洗脱至流出水不出现紫环反应,再用75%的乙醇洗脱,收集洗脱液,浓缩,干燥得到;
(3)按比例称取各原料:红曲粉146.4份,杜仲籽油73.2份,蜂胶14.4份,相当于三七1000份生药量的三七提取物;
(4)将步骤(3)中各原料混合均匀,加入纯化水,制得0.3g生药/ml(最大浓度)的混悬液。
本品成人临床日用量为0.354g,试验时用蒸馏水配成0.3g生药/ml(最大浓度),供小鼠灌胃。
1.2动物
ICR小鼠,18~22g,清洁级,雌雄各半,由长沙市天勤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提供;实验动物生产许可证号:SCXK(湘)2009-0012。动物置于SPF级实验室中饲养,室温20~25℃,相对湿度50~70%,实验动物使用许可证号:SYXK(湘)2011-0004。
2方法
取小鼠40只,随机分为2组:给药组和对照组,每组20只,雌雄各半,实验前禁食(不禁水)14小时后,给药组小鼠用最大浓度0.3g/ml的受试样灌胃(ig)给予最大体积0.2ml/20g,对照组灌胃相同体积的蒸馏水,一天内间隔4小时给药3次,累计给药剂量为9g/kg,给药后每日观察动物行为活动、毛色等以及14日内动物存活情况。
3结果
观察14天,两组动物无死亡,处死并解剖动物,肉眼观察心、肝、脾、肺、肾等均未发现异常,动物体重增加,与蒸馏水组比较无明显差异(表4)。
表4小鼠急性毒性试验结果
4结论
为观察受试物毒性,以最大浓度,最大体积给小鼠灌胃,均未出现动物死亡,求不出LD50。24小时内间隔4小时连续给药3次,受试物一天累计给药量(最大耐受量)达9g/kg,按公斤体重折算相当于60公斤成人临床用量的1525倍,连续观察14天,动物除给药后出现拉软便,自主活动减弱等现象外(半小时后恢复正常),未见有明显异常行为,亦无动物死亡,表明受试物在推荐人用剂量范围内用药是安全的。
发明人对本发明降血脂药物组合物的原料组成进行了大量研究:为筛选和验证各原料在配方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以及最佳配伍用量,发明人进行了多次筛选研究:
(一)、原料组成初筛
发明人对多种原料及其用量的初步筛选研究,在初筛过程中挑选了以红曲粉、决明子、银杏、丹参、何首乌、蜂胶、泽泻、罗布麻、三七、山楂、玉竹、荷叶、茯苓、五味子、虎杖为备选的主要原料,与杜仲籽油联合应用,同前述的本发明降血脂药物组合物的动物药效试验项下方法,测定各试验组对高脂血症大鼠TC和TG、LDL和HDL、APOA1和APOB的影响。各试验组以对大鼠血清TC值(Y1)、TG值(Y2)、HDL值(Y3)、LDL值(Y4)、APOA1值(Y5)、APOB值(Y6)的影响为指标,Y1=(试验组试验后TC-试验组试验前TC)/(模型组试验后TC-模型组试验前TC),Y2=(试验组试验后TG-试验组试验前TG)/(模型组试验后TG-模型组试验前TG),Y3=(试验组试验后HDL-试验组试验前HDL)/(模型组试验后HDL-模型组试验前HDL),Y4=(试验组试验后LDL-试验组试验前LDL)/(模型组试验后LDL-模型组试验前LDL),Y5=(试验组试验后APOA1-试验组试验前APOA1)/(模型组试验后APOA1-模型组试验前APOA1),Y6=(试验组试验后APOB-试验组试验前APOB)/(模型组试验后APOB-模型组试验前APOB),赋予这六个指标各1/6的权重,综合评分Y=1/6Y1+1/6Y2+1/6Y3+1/6Y4+1/6Y5+1/6Y6。发明人经过多次筛选,综合比较后其中组合降血脂作用最好的结果见表5。
实验中各原料的剂量分别为:杜仲籽油剂量为0.08g/kg.bw,红曲粉剂量为0.08g/kg.bw,蜂胶剂量为0.03g/kg.bw,三七、山楂、决明子、罗布麻、泽泻、虎杖、银杏、丹参、何首乌、玉竹、茯苓、荷叶、五味子剂量为0.9g生药/kg.bw。各实验组受试样品为该试验组的各原料的混合物。
表5原料组成初筛表
(二)原料组成研究
红曲粉、杜仲籽油等单味药材具有降血脂作用已有不少研究,但其作用靶点和机理的深入研究较少,发明人通过构建预选复方中的各化学成分与降脂靶点之间复杂的相互作用网络,来进行组方筛选,结合上述初步筛选的结果,以红曲粉、杜仲籽油、蜂胶、三七、山楂、何首乌为备选的主要原料,正交分析验证如下:
同前述的本发明降血脂药物组合物的动物药效试验项下方法,测定各试验组对高脂血症大鼠TC和TG、LDL和HDL、APOA1和APOB的影响。
以红曲粉、杜仲籽油、蜂胶为主要原料,以何首乌(10:1比例提取物,乙醇提取)、三七(含三七总皂苷93.5%的三七提取物,)、山楂(含总黄酮(以芦丁计)10.4%的山楂提取物)为三因素,用药、不用药为两个水平(见表6),以对大鼠血清TC值(Y1)、TG值(Y2)、HDL值(Y3)、LDL值(Y4)、APOA1值(Y5)、APOB值(Y6)的影响为指标,Y1=(试验组试验后TC-试验组试验前TC)/(模型组试验后TC-模型组试验前TC),Y2=(试验组试验后TG-试验组试验前TG)/(模型组试验后TG-模型组试验前TG),Y3=(试验组试验后HDL-试验组试验前HDL)/(模型组试验后HDL-模型组试验前HDL),Y4=(试验组试验后LDL-试验组试验前LDL)/(模型组试验后LDL-模型组试验前LDL),Y5=(试验组试验后APOA1-试验组试验前APOA1)/(模型组试验后APOA1-模型组试验前APOA1),Y6=(试验组试验后APOB-试验组试验前APOB)/(模型组试验后APOB-模型组试验前APOB),赋予这六个指标各1/6的权重,综合评分Y=1/6Y1+1/6Y2+1/6Y3+1/6Y4+1/6Y5+1/6Y6,进行正交设计实验,见表7-8。
该实验中各原料的剂量分别为:红曲粉剂量为0.08g/kg.bw,杜仲籽油剂量为0.08g/kg.bw,蜂胶剂量为0.03g/kg.bw,三七剂量为0.9g生药/kg.bw,山楂剂量为0.9g生药/kg.bw,何首乌剂量为0.9g生药/kg.bw。各实验组受试样品为该试验组的各原料的混合物。
表6正交因素水平表
表7-1L8(27)正交试验各试验组实验结果()(n=10)
表7-2L8(27)正交试验各试验组实验结果()(n=10)
表8L8(27)正交试验及结果
表9方差分析结果
F0.01(1,3)=34.13F0.05(1,3)=10.13F0.1(1,3)=5.54
表10B×C的搭配表
因素 C1 C2
B1 (0.7340+0.6370)/2=0.6855 (0.6104+0.4668)/2=0.5386
B2 (0.8785+0.7871)/2=0.8328 (0.6680+0.5398)/2=0.6039
纵观表6-10,R值直观分析各原料的极差值以何首乌>山楂>三七。方差分析显示山楂、三七、何首乌对结果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三七与何首乌之间交互作用有显著的影响(P<0.05),表10中BC因素的搭配以B1C2最佳。总体分析表6-10,最佳原料组成为红曲粉、杜仲籽油、三七、蜂胶,山楂和何首乌均对红曲粉、杜仲籽油、蜂胶具有拮抗作用,三七能协同增强降血脂的效果。
(三)、原料配比正交实验
发明人在原料选择正交设计试验结果的基础上,同前述的本发明降血脂药物组合物的动物药效试验项下方法,测定各试验组对高脂血症大鼠TC和TG、LDL和HDL、APOA1和APOB的影响。
对红曲粉、杜仲籽油、三七提取物(含三七总皂苷90.5%,折合成药材)、蜂胶用量进行L9(34)正交试验(表11),以对大鼠血清TC值(Y1)、TG值(Y2)、HDL值(Y3)、LDL值(Y4)、APOA1值(Y5)、APOB值(Y6)的影响为指标,Y1=(试验组试验后TC-试验组试验前TC)/(模型组试验后TC-模型组试验前TC),Y2=(试验组试验后TG-试验组试验前TG)/(模型组试验后TG-模型组试验前TG),Y3=(试验组试验后HDL-试验组试验前HDL)/(模型组试验后HDL-模型组试验前HDL),Y4=(试验组试验后LDL-试验组试验前LDL)/(模型组试验后LDL-模型组试验前LDL),Y5=(试验组试验后APOA1-试验组试验前APOA1)/(模型组试验后APOA1-模型组试验前APOA1),Y6=(试验组试验后APOB-试验组试验前APOB)/(模型组试验后APOB-模型组试验前APOB),赋予这六个指标各1/6的权重,综合评分Y=1/6Y1+1/6Y2+1/6Y3+1/6Y4+1/6Y5+1/6Y6,见表12-13。
该实验中各实验组受试样品为该试验组的各原料的混合物,各实验组剂量为0.24g/kg.bw。
表11正交因素水平表
表12-1L9(34)正交试验各试验组实验结果()(n=10)
注:10号为模型对照组
表12-2L9(34)正交试验各试验组实验结果()(n=10)
注:10号为模型对照组
表13L9(34)正交试验及结果
表14方差分析结果
F0.10(2,2)=9.00F0.05(2,2)=19.00F0.01(2,2)=99.0
纵观表11-14,A因素(银杏)对结果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直观分析可知最佳试验方案A2B1C2D3,发明人对试验方案A2B1C2D3、方案A3B2C1D3、方案A3B3C2D1、方案A2B1C3D2重复10次试验,验证试验结果表15,表明最佳试验方案为A2B1C2D3,即红曲粉10份,杜仲籽油5份、三七70份,蜂胶1份为最佳原料用量配伍组成。
表15正交验证试验结果(n=10)
发明人在此配伍上进行微调,经试验验证以实施例1、2中红曲粉146.4份,杜仲籽油73.2份,蜂胶14.4份,三七生粉1000份为最佳配伍组成。
发明人在上述原料筛选及最佳原料配伍组成的研究基础上,对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剂型进行了系列研究,根据各原料组成的特点,比较各种剂型的制造工艺步骤、制造成本、产品稳定性、生物利用度等因素,发明人最终优选剂型为滴丸和软胶囊剂型,滴丸和软胶囊工艺研究详述如下:
(一)滴丸剂型工艺研究
(1)处方筛选
①基质的选择处方中提取的有效成分主要是水溶性的,所以,选择常用的水溶性基质(PEG4000)、(PEG6000),选择常用的冷却剂二甲基硅油。试验中,采用直径为2.5mm的滴管,75~85℃保温滴制,滴速为30~50滴/min,滴距为5.5cm,冷却液温度8~15℃。基质配比及实验结果见表16。
表16基质配比及实验结果
试验结果表明,基质为PEG4000:PEG6000=1:4时,混合基质与药物易融合,粘稠度夜适中,滴制时能保持均匀流畅,滴丸成型也好。故选择PEG4000:PEG6000=1:4为最佳混合基质。
②药物加入比例的选择滴丸剂滴制时,先将药物均匀分散在基质中,相互融合,然后滴入不相混溶的冷却剂中冷凝成型,成型率的高低与药物在基质中分散的均匀性密切相关,选用下表中几种不同的比例进行滴制试验,考察不同药物与基质配比对药物在基质中分散情况、滴丸成型情况的影响。
表17药物与基质配比选择
试验结果表明,药物与基质配比为1:4时,药物与基质混合容易,稠度也适中,滴制速度也均匀,得到的滴丸成型好,表面也光滑。故选择药物与基质加入最佳配比为1:4。
(2)成型工艺单因素试验
①滴制速度:采用直径为2.5mm,的滴管,75~85℃保温滴制,滴距为5.5cm,冷却液温度8~15℃,比较不同的滴速。
表18不同滴速对丸子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当滴速在30~50滴/min时,得到的滴丸外观都较好。
②冷凝剂温度
表19冷却温度对丸子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当冷却剂温度在8~15℃时,得到的滴丸外观都较好。
③药液温度
表20药液温度对丸子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当滴制温度在75~85℃时,滴丸的滴制情况都较好,但滴制温度太高,对物质的化学成分产生影响,故选择滴制温度为75~85℃。
④滴距
表21滴距对丸子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当滴距在3~6cm时,得到的滴丸外观质量都较好。
(3)包装
中药滴丸剂一般易吸潮,故应密封包装。本滴丸剂拟选用不易透气、透湿的玻璃瓶包装,以避免成品贮藏中吸湿而变质。
(4)工艺验证
为验证工艺,进行三批样品制备,以三七总皂苷、洛伐他汀、亚麻酸作为指标进行考察,试验结果见表22。三批样品各项检查稳定,所得滴丸成型好,丸形圆整。
表22验证工艺结果
(二)软胶囊剂型工艺研究
(1)、蜂蜡用量的选择
本品配方中三七提取物、红曲粉、蜂胶为粉状物,杜仲籽油为油状物,大豆油作为溶剂与上述原料混合。混合均匀后以悬浮液状态存在,该混合物存放时可能会发生沉降,为保证压丸时原辅料的均匀性及稳定性,因此添加了助悬剂蜂蜡。对蜂蜡用量的选择做了如下试验:序号1:三七提取物30g+红曲粉36.6g+杜仲籽油18.3g+蜂胶0.36g+蜂蜡3g+大豆油208.5g序号2:三七提取物30g+红曲粉36.6g+杜仲籽油18.3g+蜂胶0.36g+蜂蜡4.5g+大豆油205.5g序号3:三七提取物30g+红曲粉36.6g+杜仲籽油18.3g+蜂胶0.36g+蜂蜡6g+大豆油205.5g试验结果:
序号1总混合物流动性好,稳定性一般,放置48小时后有分层现象。
序号2总混合物流动性好,稳定性好,放置48小时后无分层现象。
序号3总混合物稳定性好,但流动性稍差。
试验表明,助悬剂用量越大,总混合物的稳定性越好。蜂蜡用量为4.5g(1.5%)时,即可有效的避免总混合物发生分层,并且流动性良好,如继续增加蜂蜡的用量,总混合物的流动性变差,易堵塞通道。故选择蜂蜡用量为1.5%左右。
(2)、混合时间的确定
为了确定混合时间,我们做了如下试验,将混合时间设定20分钟、30分钟、40分钟,分别取样3次,测定功效成分洛伐他丁的含量指标,结果如下表23:
表23
(3)、定型时间的确定
软胶囊压丸过程中,需要对压打的胶丸进行定型,以保证胶丸的外观形状。在定型过程中影响胶丸定型效果的主要因素使定型时间。故我们对定型时间做了如下试验,结果如下表24:
表24
从定型时间及成丸情况看,定型时间<2小时,胶丸偏软,有粘连,成型不好,定型时间≥2小时,胶丸手感好,成型好,故选择定型时间为2~4小时。
(4)工艺验证
为验证工艺,进行三批样品制备,以三七皂苷R1、洛伐他汀作为指标进行考察,试验结果见表25。三批样品各项检查基本稳定,所得软胶囊成型好。
表25工艺验证结果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所述的降血脂药物组合物采用红曲米细粉、三七提取物、杜仲籽油、蜂胶为主要原料,筛选出最佳配伍用量和最佳制剂方法等,经毒理学试验、动物药效试验,表明其安全有效,为患者提供了一种具有可靠疗效且安全性较好的降血脂功效的产品。
(2)将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制备成软胶囊剂型,并优化其制备工艺:处方中杜仲籽油为液体,含有不饱和脂肪油,制备成软胶囊一方面便于服用和运输,另一方面能避免药物游离和渗出等问题,保证药物的稳定、有效;另蜂胶为脂溶性药物,三七提取物系含有较多的皂苷类浸膏,软胶囊剂型使得其与杜仲籽油、蜂胶很好地融合、混合均匀;且本品剂量较少,适合软胶囊制剂;药物摄取后,内容物迅速释放,生物利用度高;生产设备简单,操作容易,重量差异较小,成本低,无粉尘,有利于劳动保护。
(3)将本发明药物组合物制备成滴丸剂型,并优化其制备工艺:杜仲籽油为液体,含有不饱和脂肪油,制备成滴丸一方面便于服用和运输,另一方面能与基质溶合后,与空气接触面积减少,不易氧化和挥发,基质为非水物,不易引起水解,保证药物的稳定、有效;另蜂胶为脂溶性药物,三七提取物系含有较多的皂苷类浸膏,滴丸剂型使得其与杜仲籽油、蜂胶很好地融合、混合均匀,且能提高生物利用度;本品剂量较少,适合滴丸制剂;生产设备简单,操作容易,重量差异较小,成本低,无粉尘,有利于劳动保护。
具体实施方式
实施例1(软胶囊)
配方:
1、囊液:
红曲粉1.464kg(测得洛伐他汀含量0.51%)
杜仲籽油0.732kg(将杜仲籽粉碎至40目,萃取压力35MPa,CO2流量25kg/h,萃取温度25℃,萃取2.5h,分离压力8MPa,分离温度45℃,分离出来的杜仲籽油经水洗后、脱水、脱胶、脱蜡、脱色、脱酸、脱臭精制得到,测得α-亚麻酸油含量67.4%)
蜂胶0.144kg
三七提取物1.2kg(相当于为10kg三七生药材)(将三七粗粉用8倍重量的7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2小时,合并醇提液,去醇,经D101型大孔树脂吸附,先用水洗脱至流出水不出现紫环反应,再用80%的乙醇洗脱,收集洗脱液,浓缩,干燥得到)
蜂蜡0.2kg
大豆油9.66kg
2、囊壳
制法:
(1)囊液材料的称取:主药按各原料配比称取原料杜仲籽油、三七提取物、红曲粉、蜂胶,备用,辅料按其配比称取植物油和蜂蜡,备用;
(2)将植物油、蜂蜡混合,加热,使蜂蜡完全溶解,混匀即得植物油混合基质,备用;
(3)在步骤(2)所得到的基质中加入步骤(1)中蜂胶,搅拌均匀后,在该基质中加入步骤(1)中三七提取物、红曲粉、蜂胶、杜仲籽油,搅拌均匀后置室温放凉,过滤,抽真空;
(4)按比例称取称取囊壳材料,化胶,抽真空后,保温静置;
(5)将步骤(3)和(4)所得的囊液、囊壳材料进行压丸、定型、洗丸、干燥,即得。
实施例2(滴丸)
配方
1、主料:
红曲粉1.464kg(测得洛伐他汀含量0.54%)
杜仲籽油0.732kg(将杜仲籽粉碎至60目,萃取压力40MPa,CO2流量30kg/h,萃取温度30℃,萃取3h,分离压力10MPa,分离温度50℃,分离出来的杜仲籽油经水洗后、脱水、脱胶、脱蜡、脱色、脱酸、脱臭精制得到,测得α-亚麻酸油含量66.5%)
蜂胶0.144kg
三七提取物1.2kg(相当于为10kg三七生药材)(将三七粗粉用6倍重量的75%乙醇回流提取3次,每次2小时,合并醇提液,去醇,经D101型大孔树脂吸附,先用水洗脱至流出水不出现紫环反应,再用70%的乙醇洗脱,收集洗脱液,浓缩,干燥得到)
2、基质:
PEG40002.83kg
PEG600011.33kg
制法
(1)配料:准确称取主料和基质;
(2)将基质加热搅拌至熔融状态,将主料加入已熔融的基质中,搅拌均匀得熔融混合药液,备用;
(3)将步骤(2)所得药液置入滴丸剂的滴罐内药液温度为80℃,冷却液二甲基硅油温度10℃,用滴口直径为2.5mm的滴头,滴距5cm,以40滴/分钟滴速滴入二甲基硅油中,收缩成丸,筛选,擦干即得。
实施例3(软胶囊)
配方:
1、囊液:
红曲粉1.464kg(测得洛伐他汀含量0.51%)
杜仲籽油0.732kg(将杜仲籽粉碎至40目,萃取压力35MPa,CO2流量25kg/h,萃取温度25℃,萃取2.5h,分离压力8MPa,分离温度45℃,测得α-亚麻酸油含量66.1%)
蜂胶0.144kg
三七提取物1.32kg(相当于为10kg三七生药材)(将三七粗粉用8倍重量的7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2小时,合并醇提液,去醇,浓缩,干燥得到)
蜂蜡0.2kg
大豆油8.8kg
2、囊壳
制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4(滴丸)
配方
1、主料:
红曲粉1.4kg(测得洛伐他汀含量0.49%)
杜仲籽油0.75kg(将杜仲籽粉碎至40目,加入6倍重量的环己烷,微波功率800w,萃取16min,萃取温度25℃,萃取液减压蒸馏去除萃取剂,所得杜仲籽油经水洗后、脱水、脱胶、脱蜡、脱色、脱酸、脱臭精制得到,测得α-亚麻酸油含量68.3%)
蜂胶0.14kg
三七提取物1.27kg(相当于为10.5kg三七生药材)(将三七粗粉用6倍重量的水提取2次,每次2小时,合并水提液,经D101大孔树脂吸附,先用水洗脱至流出水不出现紫环反应,再用90%的乙醇洗脱,收集洗脱液,浓缩,干燥)
2、基质:
PEG40002.88kg
PEG600012.46kg
制法:同实施例2
实施例5(颗粒剂)
配方:
红曲粉1.464kg(测得洛伐他汀含量0.51%)
杜仲籽油0.732kg(将杜仲籽粉碎至40目,萃取压力35MPa,CO2流量25kg/h,萃取温度25℃,萃取2.5h,分离压力8MPa,分离温度45℃,分离出来的杜仲籽油经水洗后、脱水、脱胶、脱蜡、脱色、脱酸、脱臭精制得到,测得α-亚麻酸油含量67.4%)
蜂胶0.144kg
三七提取物1.2kg(相当于为10kg三七生药材)(将三七粗粉用8倍重量的7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2小时,合并醇提液,去醇,经D101型大孔树脂吸附,先用水洗脱至流出水不出现紫环反应,再用80%的乙醇洗脱,收集洗脱液,浓缩,干燥得到)
制法:准确称取各原料,混匀,加入适量淀粉、乳糖,乙醇制软材,制粒,干燥,整粒,即得。
实施例6(软胶囊剂)
配方:
1、囊液:
红曲粉1.6kg(测得洛伐他汀含量0.52%)
杜仲籽油0.65kg(将杜仲籽常温压榨,分离出来的粗油经水洗后、脱水、脱胶、脱蜡、脱色、脱酸、脱臭精制得到,测得α-亚麻酸油含量67.3%)
蜂胶0.13kg
三七提取物1.39kg(相当于为11kg三七生药材)(将三七粗粉用8倍重量的70%乙醇回流提取2次,每次2小时,合并醇提液,去醇,浓缩,浓缩,调pH至10,放置,取上清液经D101大孔树脂吸附,先用10%的乙醇洗涤,弃洗涤液,再用80%的乙醇洗脱,收集洗脱液,浓缩,干燥)
蜂蜡0.24kg
大豆油11.50kg
2、囊壳
制法:同实施例1
实施例1-6所得药物组合物同前述的本发明降血脂药物组合物的动物药效试验项下方法,测定各实施例对高脂血症大鼠TC和TG、LDL和HDL、APOA1和APOB的影响,各实施例组剂量为0.24g生药/kg.bw,结果详见表26,由该表可见实施例1~6均具有较好的降血脂的作用。
表26-1实施例1-6试验结果()(n=10)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P<0.01
表26-2实施例1-6试验结果()(n=10)
与模型对照组比较,*P<0.05,**P<0.01

Claims (11)

1.一种降血脂药物组合物,其由下列重量份数配比的原料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成:
其中所述红曲粉中洛伐他汀含量为0.4%-0.6%,所述杜仲籽油中α-亚麻酸含量为55%-7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份数配比的原料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由下列重量份数配比的原料和药学上可接受的辅料制成:
其中所述红曲粉中洛伐他汀含量为0.45%-0.55%,所述杜仲籽油中α-亚麻酸含量60%-7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杜仲籽油为以下方法中任一一种方法所得的杜仲籽油或几种杜仲籽油的混合物:
(1)微波萃取:将杜仲籽粉碎至30~60目,加入5~10倍重量的萃取剂,微波功率600~800w,萃取10~20min,萃取温度20~40℃,萃取液减压蒸馏去除萃取剂,其中所述萃取剂为环己烷或正己烷或丙酮或石油醚;
(2)超临界二氧化碳萃取:将杜仲籽粉碎至30~60目,萃取压力30~40MPa,CO2流量20~40kg/h,萃取温度15~35℃,萃取1~3h,分离压力8~10MPa,分离温度40~50℃;
(3)将杜仲籽常温压榨,过滤;
(4)方法(1)或(2)或(3)所得粗油水洗后、脱水、脱胶、脱蜡、脱色、脱酸、脱臭精制得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三七提取物为以下方法中任一一种方法所得的提取物或几种提取物的混合物:
(1)将三七粗粉用4~10倍重量的40%~75%甲醇或乙醇回流提取1~3次,每次1~3小时,合并醇提液,去醇,浓缩,干燥;
(2)将三七粗粉用4~10倍重量的40%~75%甲醇或乙醇回流提取1~3次,每次1~3小时,合并醇提液,去醇,经大孔树脂吸附,先用水洗脱至流出水不出现紫环反应,再用70%~90%的乙醇洗脱,收集洗脱液,浓缩,干燥;
(3)将三七粗粉用4~10倍重量的水提取1~3次,每次1~3小时,合并水提液,浓缩,干燥;
(4)将三七粗粉用4~10倍重量的水提取1~3次,每次1~3小时,合并水提液,经大孔树脂吸附,先用水洗脱至流出水不出现紫环反应,再用70%~90%的乙醇洗脱,收集洗脱液,浓缩,干燥;
(5)将方法一得到的醇提液去醇或方法三得到的水提液,浓缩,调pH至9-14,放置,取上清液经大孔树脂吸附,先用水或0.1%~30%的乙醇洗涤,弃洗涤液,再用60%~90%的乙醇洗脱,收集洗脱液,浓缩,干燥。
6.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制备成软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软胶囊包括囊液、囊壳,由下列组分和重量配比所构成:
囊液包括主药和辅料,主药为杜仲籽油、三七提取物、红曲粉、蜂胶,辅料为植物油和蜂蜡,所述主药占囊液的25%-30%,所述辅料中蜂蜡占囊液的1.3%-1.7%;
囊壳为明胶、甘油、纯净水、二氧化钛,其重量配比为明胶:甘油:纯净水:二氧化钛=1:0.4-0.45:0.9-1.1:0.05-0.06。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软胶囊,其特征在于所述囊壳中明胶、甘油、纯净水、二氧化钛的重量配比为明胶:甘油:纯净水:二氧化钛=1:0.42:1:0.06。
8.根据权利要求6中所述的软胶囊,其特征在于通过如下步骤制备:
(1)囊液材料的称取:主药按各原料配比称取原料杜仲籽油、三七提取物、红曲粉、蜂胶,备用,辅料按其配比称取植物油和蜂蜡,备用;
(2)将植物油、蜂蜡混合,加热,使蜂蜡完全溶解,混匀即得植物油混合基质,备用;
(3)在步骤(2)所得到的基质中加入步骤(1)中蜂胶,搅拌均匀后,在该基质中加入步骤(1)中三七提取物、红曲粉、蜂胶、杜仲籽油,搅拌均匀后置室温放凉,过滤,抽真空;
(4)按比例称取称取囊壳材料,化胶,抽真空后,保温静置;
(5)将步骤(3)和(4)所得的囊液、囊壳材料进行压丸、定型、洗丸、干燥,即得。
9.权利要求1至5中任一权利要求所述的药物组合物制备成滴丸,其特征在于所述滴丸包括主料和基质,由下列组分和重量配比所构成:
主料为杜仲籽油、三七提取物、红曲粉、蜂胶,
基质为PEG4000、PEG6000,其重量配比为PEG4000:PEG6000=2:7-9,
所述主料与基质的重量配比为主料:基质=2:7-9。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滴丸,其特征在于所述基质重量配比为PEG4000:PEG6000=1:4,所述主料与基质的重量配比为主料:基质=1:4。
11.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滴丸,其特征在于通过如下步骤制备:
(1)配料:准确称取主料和基质;
(2)将基质加热搅拌至熔融状态,将主料加入已熔融的基质中,搅拌均匀得熔融混合药液,备用;
(3)将步骤(2)所得药液置入滴丸剂的滴罐内药液温度为75℃-85℃,冷却液二甲基硅油温度8℃-15℃,用滴口直径为2.5mm的滴头,滴距3-6cm,以30-50滴/分钟滴速滴入二甲基硅油中,收缩成丸,筛选,擦干即得。
CN201410314587.3A 2014-07-02 2014-07-02 一种降血脂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Active CN105267283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14587.3A CN105267283B (zh) 2014-07-02 2014-07-02 一种降血脂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410314587.3A CN105267283B (zh) 2014-07-02 2014-07-02 一种降血脂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67283A true CN105267283A (zh) 2016-01-27
CN105267283B CN105267283B (zh) 2020-11-27

Family

ID=5513768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410314587.3A Active CN105267283B (zh) 2014-07-02 2014-07-02 一种降血脂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267283B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12952A (zh) * 2017-02-24 2017-07-04 河南大学 一种具有降血脂功能的药物组合物及其胶囊制剂的制备方法
CN110624047A (zh) * 2019-08-05 2019-12-31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一种中药降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02825A (zh) * 2007-01-11 2007-07-25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富含α-亚麻酸、杜仲有效成分的杜仲软胶囊的制备方法
CN101428117A (zh) * 2008-12-04 2009-05-13 雷双富 通脉降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19814A (zh) * 2011-05-25 2011-10-19 河南大学 一种从杜仲籽粕中提取桃叶珊瑚苷的方法
CN102994216A (zh) * 2012-11-15 2013-03-27 山西五台山沙棘制品有限公司 超临界co2萃取杜仲籽的方法
CN103169765A (zh) * 2013-03-26 2013-06-26 汉中永杨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杜仲籽油红曲复方软胶囊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002825A (zh) * 2007-01-11 2007-07-25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 富含α-亚麻酸、杜仲有效成分的杜仲软胶囊的制备方法
CN101428117A (zh) * 2008-12-04 2009-05-13 雷双富 通脉降脂药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219814A (zh) * 2011-05-25 2011-10-19 河南大学 一种从杜仲籽粕中提取桃叶珊瑚苷的方法
CN102994216A (zh) * 2012-11-15 2013-03-27 山西五台山沙棘制品有限公司 超临界co2萃取杜仲籽的方法
CN103169765A (zh) * 2013-03-26 2013-06-26 汉中永杨医药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一种杜仲籽油红曲复方软胶囊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6912952A (zh) * 2017-02-24 2017-07-04 河南大学 一种具有降血脂功能的药物组合物及其胶囊制剂的制备方法
CN110624047A (zh) * 2019-08-05 2019-12-31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一种中药降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CN110624047B (zh) * 2019-08-05 2021-10-15 中南大学湘雅二医院 一种中药降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67283B (zh) 2020-11-2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810793B (zh) 玉米须黄酮在制备治疗高血脂症药物中的应用
CN103191358B (zh) 一种用于补气健脾的药物组合物
CN101297864B (zh) 夏桑菊制剂的制备方法
CN1788783A (zh) 参苓白术颗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00363031C (zh) 一种治疗绝经期前后诸症的片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4116963B (zh) 一种用于抗氧化延缓衰老的五指毛桃复方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7875196A (zh) 复合酶、提取液体系、药剂、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应用
CN103316151B (zh) 一种红景天提取物、枸杞子提取物与沙棘鲜浆粉提取物的组合药物及其制剂、应用
CN107115460A (zh) 多花黄精复方冲剂及其制备方法
CN100469377C (zh) 一种治疗前列腺炎的软胶囊
CN105267283A (zh) 一种降血脂的药物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CN102085327A (zh) 一种参苓白术胶囊
AU2007357043B2 (en) Pharmaceutical composition for regulating blood sugar and fat, preparation and use thereof
CN101690757A (zh) 一种牛黄上清制剂的制备方法
CN101928658B (zh) 中药材水蒸汽提取法生产五加皮酒的方法
CN103316074A (zh) 一种花锚提取物、黄芪提取物与甘草提取物的组合药物及其制剂、应用
CN100409880C (zh) 一种治疗高脂血症的蒙药保利尔及其制备方法
CN114452344A (zh) 一种开心散的制备方法
CN103142888B (zh) 一种小儿七星茶的软胶囊制剂
CN101928660B (zh) 中药材流浸膏法生产五加皮酒的方法
CN101371877B (zh) 芪天滴丸提取物和芪天滴丸及其生产方法
CN100473399C (zh) 治疗迁延性、慢性肝炎的复方五仁醇软胶囊制剂
CN115969903B (zh) 一种中药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在制备具有防治脂肪肝作用的药物中的应用
CN107970297A (zh) 一种镇静安神的药物
CN102266368B (zh) 一种具有调节血脂、延缓衰老的中药组合物及制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