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22376A - 线束导向件 - Google Patents

线束导向件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22376A
CN110622376A CN201880023490.3A CN201880023490A CN110622376A CN 110622376 A CN110622376 A CN 110622376A CN 201880023490 A CN201880023490 A CN 201880023490A CN 110622376 A CN110622376 A CN 11062237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wire harness
plate
link
side plate
link memb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23490.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22376B (zh
Inventor
榎元彻志
井上浩
宇野广辉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Original Assignee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Family has litigation
First worldwide family litigation filed litigation Critical https://patents.darts-ip.com/?family=63713086&utm_source=google_patent&utm_medium=platform_link&utm_campaign=public_patent_search&patent=CN110622376(A) "Global patent litigation dataset” by Darts-ip is licensed under a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4.0 International License.
Application filed by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filed Critical Sumitomo Wiring Systems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62237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2237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2237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2237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23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for transmission of signals between vehicle parts or subsystems
    • B60R16/027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for transmission of signals between vehicle parts or subsystems between relatively movable parts of the vehicle, e.g. between steering wheel and column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RVEHICLES, VEHICLE FITTINGS, OR VEHICLE PART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0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R16/02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Arrangement of elements of electric or fluid circuits specially adapted for vehicles and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electric constitutive elements
    • B60R16/0207Wire harnesses
    • B60R16/0215Protecting, fastening and routing means therefor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GBELTS, CABLES, OR ROPES, PREDOMINANTLY USED FOR DRIVING PURPOSES; CHAINS; FITTINGS PREDOMINANTLY USED THEREFOR
    • F16G13/00Chains
    • F16G13/12Hauling- or hoisting-chains so called ornamental chains
    • F16G13/16Hauling- or hoisting-chains so called ornamental chains with arrangements for holding electric cables, hoses, or the like
    • HELECTRICITY
    • H02GENERATION; CONVERSION OR DISTRIBUTION OF ELECTRIC POWER
    • H02GINSTALLATION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OR OF COMBINED OPTICAL AND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 H02G11/00Arrangements of electric cables or lines between relatively-movable par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lectric Cable Arrangement Between Relatively Moving Parts (AREA)
  • Details Of Indoor Wiring (AREA)

Abstract

实现线束导向件的空间节省。线束导向件(H)具备:多个第1链节部件(10),其具有与线束(W)的一方侧面对置的第1侧板(11)和从第1侧板(11)伸出并与线束(W)的上下两表面对置的上下一对第1连结板(12);多个第2链节部件(30),其具有与线束(W)的另一方侧面对置的第2侧板(31)和从第2侧板(31)伸出并与线束(W)的上下两表面对置的上下一对第2连结板(32);以及细长的收纳空间(22),其通过将多个第1链节部件(10)和多个第2链节部件(30)交替地配置且将第1连结板(12)和第2连结板(32)以能够绕上下方向的轴相对移位的方式连结而构成,收纳线束(W)。

Description

线束导向件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线束导向件。
背景技术
在专利文献1中公开一种使用于车辆的滑动门的线束导向件。线束导向件将呈方筒状的多个链节部件连结成一串状,在线束导向件的内部构成有用于收纳线束的收纳空间。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3-67351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在将上述的线束导向件安装到线束时,在将多个链节部件连结的状态下,将线束从收纳空间的一方开口端插入到收纳空间内。但是,若使收纳空间过于狭小,则在将线束插入到收纳空间时,线束的插入方向前端部容易与收纳空间的内表面干涉,所以作业性降低。因此,使收纳空间缩窄而使线束导向件节省空间具有界限。
另外,上述的线束导向件使用合成树脂作为链节部件的材料。所连结的链节部件彼此伴随滑动门的开闭而滑接,但是当滑接的链节部件彼此是同一种类的合成树脂材料时,有可能由于因分子间力引起的摩擦而在滑接时产生异常噪声。
发明第1方面是基于如上述的情况而完成的,以实现线束导向件的空间节省为目的。另外,发明第2方面是基于如上述的情况而完成的,以抑制异常噪声的产生为目的。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发明第1方面的特征在于,具备:
多个第1链节部件,所述第1链节部件具有与线束的一方侧面对置的第1侧板和从所述第1侧板伸出并与所述线束的上下两表面对置的上下一对第1连结板;
多个第2链节部件,所述第2链节部件具有与所述线束的另一方侧面对置的第2侧板和从所述第2侧板伸出并与所述线束的上下两表面对置的上下一对第2连结板;以及
细长的收纳空间,其通过将所述多个第1链节部件和所述多个第2链节部件沿着所述线束的轴线方向交替地配置且将所述第1连结板和所述第2连结板以能绕上下方向的轴相对移位的方式连结而构成,收纳所述线束。
发明第2方面的特征在于,具备:
与线束的外表面对置的多个第1链节部件;
与所述线束的外表面对置的多个第2链节部件;以及
细长的收纳空间,其通过将所述多个第1链节部件和所述多个第2链节部件沿着所述线束的轴线方向交替地配置且以能绕上下方向的轴相对移位的方式连结而构成,收纳所述线束,
所述第1链节部件和所述第2链节部件由相互不同的种类的合成树脂材料形成。
发明效果
根据发明第1方面,在将线束导向件安装到线束时,仅将第1链节部件和第2链节部件中的任一方链节部件装配到治具等,将线束在与其轴线交叉的方向嵌入到该装配的链节部件。然后,只要将另一方链节部件与一方链节部件连结即可。在将线束嵌入到一方链节部件时,线束的端部不可能与收纳空间的内表面干涉,所以能够将链节部件的大小设定成与线束的外径相应的尺寸。因此,能够将收纳空间缩窄而实现线束导向件的空间节省。
另外,根据发明第2方面,因为第1链节部件和第2链节部件的材料是种类相互不同的合成树脂,所以即使第1链节部件和第2链节部件在相对移位时滑接,因分子间力引起的摩擦也小,所以能够抑制在滑接时产生的异常噪声。
附图说明
图1是从第1侧板侧观看实施例1的线束导向件的立体图。
图2是从第2侧板侧观看线束导向件的立体图。
图3是从第1侧板侧观看线束导向件的侧视图。
图4是从第2侧板侧观看线束导向件的侧视图。
图5是第1链节部件的立体图。
图6是第1链节部件的主视图。
图7是第1链节部件的侧视图。
图8是图7的A-A线剖视图。
图9是第2链节部件的立体图。
图10是第2链节部件的侧视图。
图11是图10的B-B线剖视图。
图12是表示使线束导向件弯曲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3是表示使线束导向件弯曲的状态的侧视图。
图14是图13的C-C线剖视图。
图15是图13的D-D线剖视图。
图16是图13的E-E线剖视图。
图17是表示安装有保护板的状态的侧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发明第1方面的具体实施方式>
发明第1方面也可以为,所述第1连结板以与所述第2连结部的外表面重叠的方式配置,在所述第1侧板形成有移位限制部,通过使所述第2连结板抵接于所述移位限制部,从而所述移位限制部限制所述第2连结板向所述第1侧板的内表面侧移位。根据该结构,即使在线束导向件的外表面作用上下方向的按压力,移位限制部也限制第2连结板向内表面侧的移位,所以与第2连结板的外表面重叠的第1连结板也被限制向所述第1侧板的内表面侧的移位。由此,能够防止线束导向件以在上下方向被压坏的方式变形。
发明第1方面也可以为,所述移位限制部由从所述第1侧板的内表面突出的限制突起构成,所述第2连结板通过使其外缘部卡止于所述限制突起而被限制向内表面侧的移位。
发明第1方面也可以为,所述限制突起为沿着所述线束的轴线方向呈肋状延伸的形态,两个所述第2连结板能抵接于所述限制突起的两端部。根据该结构,与在一个第1侧板的内表面分别突出形成两个限制突起的情况相比,能够将用于成形第1链节部件的模具的结构简化。
发明第1方面也可以为,所述移位限制部由使所述第1侧板的外缘部凹陷的嵌合槽构成,所述第2连结板通过使其外缘部与所述嵌合槽嵌合而被限制向所述第1侧板的内表面侧的移位。
发明第1方面也可以为,所述嵌合槽的里端部成为反转限制部,通过使所述第2连结板的外缘部抵接于所述反转限制部,从而所述反转限制部限制所述第2链节部件相对于所述第1链节部件向所述第1侧板的外表面侧反转。根据该结构,嵌合槽兼备限制第2连结板向内表面侧移位的功能和限制第2连结板向第1侧板的外表面侧反转的功能,所以能够将第1侧板的形状简化。
发明第1方面也可以为,所述第1连结板以与所述第2连结部的外表面重叠的方式配置,在所述第2连结板形成有从所述第2侧板到所述第2连结板突出的加强肋。根据该结构,能够利用加强肋限制第2连结板向内表面侧移位。
发明第1方面也可以为,所述第1连结板呈在所述线束的轴线方向不具有高低差的大致平板状,所述第2连结板呈在所述线束的轴线方向具有高低差的形状。根据该结构,因为第2连结板为具有高低差的形状,所以能够将线束导向件形成为在侧视时在整体上平缓地倾斜的形状。另外,因为第1连结板为不具有高低差的形状,所以能够使配置于车辆左侧的线束导向件的第1链节部件和配置于车辆右侧的线束导向件的第1链节部件共用。
发明第1方面也可以为,具备保护板,所述保护板覆盖所述第1链节部件中的与所述第1侧板相反的一侧的第1侧面开口部、或者所述第2链节部件中的与所述第2侧板相反的一侧的第2侧面开口部中的至少一方所述侧面开口部。根据该结构,能够防止异物向收纳空间内侵入。
发明第1方面也可以为,所述第1链节部件和所述第2链节部件由相互不同的种类的合成树脂材料形成。根据该结构,因为第1链节部件和第2链节部件的材料是种类相互不同的合成树脂,所以即使第1链节部件和第2链节部件在相对移位时滑接,也因为由分子间力引起的摩擦小,所以能抑制在滑接时产生的异常噪声。
<发明第2方面的具体实施方式>
发明第2方面也可以为,所述第1链节部件具有与所述线束的一方侧面对置的第1侧板和从所述第1侧板伸出并与所述线束的上下两表面对置的上下一对第1连结板,所述第2链节部件具有与所述线束的另一方侧面对置的第2侧板和从所述第2侧板伸出并与所述线束的上下两表面对置的上下一对第2连结板,所述收纳空间通过将所述第1连结板和所述第2连结板以能绕上下方向的轴相对移位的方式连结而构成。
根据该结构,在将线束导向件安装到线束时,仅将第1链节部件和第2链节部件中的任一方链节部件装配于治具等,将线束在与其轴线交叉的方向嵌入到该装配的链节部件。然后,只要将另一方链节部件与一方链节部件连结即可。在将线束嵌入到一方链节部件时,线束的端部不可能与收纳空间的内表面干涉,所以能够将链节部件的大小设定为与线束的外径相应的尺寸。因此,能够缩窄收纳空间而实现线束导向件的空间节省。
发明第2方面也可以为,所述第1连结板以与所述第2连结部的外表面重叠的方式配置,在所述第1侧板形成有移位限制部,通过使所述第2连结板抵接于所述移位限制部,从而所述移位限制部限制所述第2连结板向内表面侧移位。根据该结构,即使在线束导向件的外表面作用上下方向的按压力,移位限制部也限制第2连结板向所述第1侧板的内表面侧的移位,所以与第2连结板的外表面重叠的第1连结板也被限制向所述第1侧板的内表面侧的移位。由此,能够防止线束导向件以在上下方向被压坏的方式变形。
发明第2方面也可以为,所述移位限制部由从所述第1侧板的内表面突出的限制突起构成,所述第2连结板通过使其外缘部卡止于所述限制突起而被限制向所述第1侧板的内表面侧的移位。
发明第2方面也可以为,所述限制突起为沿着所述线束的轴线方向呈肋状延伸的形态,两个所述第2连结板能抵接于所述限制突起的两端部。根据该结构,与在一个第1侧板的内表面分别突出形成两个限制突起的情况相比,能够将用于成形第1链节部件的模具的结构简化。
发明第2方面也可以为,所述移位限制部由使所述第1侧板的外缘部凹陷的嵌合槽构成,所述第2连结板通过使其外缘部与所述嵌合槽嵌合而被限制向所述第1侧板的内表面侧的移位。
发明第2方面也可以为,所述嵌合槽的里端部成为反转限制部,通过使所述第2连结板的外缘部抵接于所述反转限制部,从而所述反转限制部限制所述第2链节部件相对于所述第1链节部件向所述第1侧板的外表面侧反转。根据该结构,嵌合槽兼备限制第2连结板向内表面侧移位的功能和限制第2连结板向第1侧板的外表面侧反转的功能,所以能够将第1侧板的形状简化。
发明第2方面也可以为,所述第1连结板以与所述第2连结部的外表面重叠的方式配置,在所述第2连结板形成有从所述第2侧板到所述第2连结板突出的加强肋。根据该结构,能够利用加强肋抑制第2连结板向内表面侧移位。
发明第2方面也可以为,所述第1连结板呈在所述线束的轴线方向不具有高低差的大致平板状,所述第2连结板呈在所述线束的轴线方向具有高低差的形状。根据该结构,因为第2连结板为具有高低差的形状,所以能够将线束导向件形成为在侧视时在整体上平缓地倾斜的形状。另外,因为第1连结板为不具有高低差的形状,所以能够使配置于车辆左侧的线束导向件的第1链节部件和配置于车辆右侧的线束导向件的第1链节部件共用。
发明第2方面也可以为,具备保护板,所述保护板覆盖所述第1链节部件中的与所述第1侧板相反的一侧的第1侧面开口部、或者所述第2链节部件中的与所述第2侧板相反的一侧的第2侧面开口部中的至少一方所述侧面开口部。根据该结构,能够防止异物向收纳空间内侵入。
<实施例1>
以下,参照图1~图17说明将本发明具体化的实施例1。另外,在以下说明中,关于上下方向,将图1~7、9、10、13、15~17所示的方向原样地定义为上方、下方。
本实施例1的线束导向件H是对在汽车的车身(省略图示)与滑动门(省略图示)之间布线的线束W进行保护以避免异物干涉同时以使线束W的预定区域伴随滑动门的开闭而以预定曲率在水平面内弯曲的方式进行引导的构件。线束导向件H在整体上为细长的形状,线束导向件H的内部成为用于线束W的细长的收纳空间22。
线束导向件H通过将多个第1链节部件10和多个第2链节部件30沿着线束W的轴线方向交替地配置、且以能够以上下方向的轴为支点在大致水平面内相对地转动移位的方式连结成一串状而构成。第1链节部件10是由聚酰胺(PA)等合成树脂材料形成的单一部件。第2链节部件30是由聚丙烯(PP)等合成树脂材料、即与第1链节部件10不同种类的合成树脂材料形成的单一部件。
<第1链节部件10>
第1链节部件10具有:第1侧板11,其将板面朝向上下方向,以与线束W的一方外侧面对置的方式配置;和上下一对第1连结板12,其从第1侧板11的上下两端缘以与线束W的上表面及下表面对置的方式大致水平地呈悬臂状延伸。在线束W的轴线方向上,第1连结板12的尺寸比第1侧板11的尺寸大,第1连结板12的两端部向第1侧板11的外方突出。
第1链节部件10在与线束W的轴线平行地观看时呈大致字形。第1链节部件10的内部空间(由第1侧板11和一对第1连结板12划定的空间)构成收纳空间22。第1链节部件10中夹着线束W与第1侧板11相反的一侧的侧面成为使收纳空间22向线束导向件H的外部开放的第1侧面开口部13。
第1侧板11的侧视形状呈大致方形。在第1侧板11的内表面形成有从比第1侧板11的上端缘稍微靠下方的位置及比第1侧板11的下端缘稍微靠上方的位置呈水平肋状突出的上下一对限制突起14(权利要求记载的移位限制部)。第1侧板11的内表面的上端部(与上侧的限制突起14的上方邻接且在水平方向细长地延伸的区域)和第1侧板11的内表面的下端部(与下侧的限制突起14的下方邻接且在水平方向细长地延伸的区域)分别成为角度限制面15。
第1侧板11具有在上下方向延伸的一对侧缘部。在各侧缘部分别形成有上下一对嵌合槽16(权利要求记载的移位限制部)。上侧的嵌合槽16为使侧缘部的上端部凹陷的形态,下侧的嵌合槽16为使侧缘部的下端部凹陷的形态。各嵌合槽16的里端部均成为反转限制部17。
第1连结板12的俯视形状为大致长圆形。第1连结板12呈没有高低差的大致平板状。在各第1连结板12分别形成有在线束W的轴线方向隔开间隔的一对贯穿形态的连结孔18。连结孔18的贯穿方向是上下方向。另外,在各第1连结板12的内表面(面向收纳空间22并与线束W对置的面)分别形成有在线束W的轴线方向隔开间隔的一对导槽19。导槽19相对于第1连结板12的内表面倾斜,从第1连结板12的外缘部形成到连结孔18。导槽19具有将第2连结板32的连结轴37引导到连结孔18的功能。
在上侧的第1连结板12形成有向下方呈悬臂状延伸的两叉状的保持突起20,在下侧的第1连结板12形成有向上方呈悬臂状延伸的两叉状的保持突起20。上下一对保持突起20从第1连结板12的外周缘中与第1侧板11相连的直线状外缘部的相反侧的外缘部延伸。在上侧的保持突起20和下侧的保持突起20安装有具有可挠性或者弹性的由合成树脂等形成的带板状的保护板21。安装于保持突起20的保护板21以覆盖第1侧面开口部13的方式配置。
<第2链节部件30>
第2链节部件30具有:第2侧板31,其将板面朝向上下方向,以与线束W的另一方外侧面对置的方式配置;和上下一对第2连结板32,其从第2侧板31的上下两端缘以与线束W的上表面及下表面对置的方式大致水平地呈悬臂状延伸。第2侧板31与第1侧板11平行,以与第1侧板11夹着线束W的方式配置。在线束W的轴线方向上,第2连结板32的尺寸比第2侧板31的尺寸大,第2连结板32的两端部向第2侧板31的外方突出。
第2链节部件30在与线束W的轴线平行地观看时呈与第1链节部件10镜面反转的大致字形。第2链节部件30的内部空间(由第2侧板31和一对第2连结板32划定的空间)构成收纳空间22。第2链节部件30中夹着线束W与第2侧板31相反的一侧的侧面成为使收纳空间22向线束导向件H的外部开放的第2侧面开口部33。
上下两第2侧板31的侧视形状不是方形,而呈上下两缘部折弯成台阶状的形状。因此,第2连结板32不是平板状,而是在侧视时呈台阶状具有高低差的形状。即,第2连结板32是将高面部34、台阶部35以及低面部36在线束W的轴线方向依次排列配置的形状。高面部34和低面部36分别呈大致水平的平板状,高面部34配置于比低面部36高的位置。上下两高面部34彼此的上下间隔和上下两低面部36彼此的上下间隔为大致相同尺寸。
在上侧的高面部34的上表面(外表面)和上侧的低面部36的上表面(外表面)形成有在线束W的轴线方向隔开间隔的一对连结轴37。在下侧的高面部34的下表面(外表面)和下侧的低面部36的下表面(外表面)也形成有在线束W的轴线方向隔开间隔的一对连结轴37。这些连结轴37的轴线朝向上下方向,通过将这些连结轴37与第1连结板12的连结轴37嵌合,从而第1链节部件10和第2链节部件30连结。
在高面部34和低面部36的外缘部中面向第2侧面开口部33的区域分别形成有嵌合突起38。嵌合突起38配置于在线束W的轴线方向上与连结轴37大致相同的位置。嵌合突起38能够与第1侧板11的嵌合槽16嵌合。已嵌合的嵌合突起38能够在上下方向卡止于嵌合槽16,并且能够在水平方向抵接于反转限制部17。
高面部34和低面部36的外缘部中面向与第2侧面开口部33的区域分别成为限制缘部39。限制缘部39能够在上下方向卡止于第1侧板11的限制突起14,并且能够在水平方向抵接于角度限制面15。限制缘部39配置于在线束W的轴线方向上比连结轴37离台阶部35远的区域。
在第2链节部件30形成有在线束W的轴线方向隔开间隔的一对加强肋40。一方加强肋40为从上侧的高面部34的内表面到第1侧板11的内表面连续地突出的形态,限制或者抑制上侧的高面部34向上下方向移位。另一方加强肋40为从下侧的低面部36的内表面到第1侧板11的内表面连续地突出的形态,限制或者抑制下侧的低面部36向上下方向移位。
<实施例的作用及效果>
在将线束导向件H安装到线束W时,首先,将多个第1链节部件10以形成为第1侧面开口部13向上方开放的朝向的方式装配到治具(省略图示)。此时,多个第1链节部件10在与第2链节部件30连结时以相同的间距定位。在该状态下将线束W安装到多个第1链节部件10。
此时,线束W不是沿着其轴线插入,而是一边在与轴线交叉的方向(向下)移动一边从第1侧面开口部13向第1链节部件10的内部空间收纳。虽然保持突起20突出到第1侧面开口部13,但是第1侧面开口部13朝上开口,成为作业者容易目视保持突起20的位置的状态,所以将线束W压入到上下侧的保持突起20与下侧的保持突起20之间的间隙的作业不难。这样,线束W能够容易地收纳到多个第1链节部件10的内部空间内。
在如上所述将线束W安装到第1链节部件10后,将多个第2链节部件30组装到多个第1链节部件10。此时,将使得第2侧板31的外表面朝上的第2链节部件30以在相邻的两个第1链节部件10之间架桥的方式对位。并且,将连结轴37与导槽19嵌合,使一对第2连结板32一边与一对第1连结板12的内表面重叠一边收纳到第1链节部件10的内部空间。
当所有的连结轴37通过导槽19与连结孔18嵌合时,多个第1链节部件10和多个第2链节部件30的组装完成,并且线束W成为收纳到线束导向件H的收纳空间22内的状态。通过以上,壳体导向件相对于线束W的安装完成。然后,将线束导向件H从治具拆卸,一边使保护板21的上下两缘部滑动一边卡止于保持突起20。于是,第1侧面开口部13被保护板21覆盖,可防止异物向收纳空间22内侵入。通过以上,线束导向件H的组装和线束W向线束导向件H的安装完成。
当与线束W的轴线平行地观看线束导向件H时,第1侧板11和第2侧板31在水平方向夹着线束W相互位于相反侧。在俯视时,多个第1侧板11和多个第2侧板31夹着线束W配置成交错状。同样在俯视时,多个第1侧面开口部13和多个第2侧面开口部33夹着线束W配置成交错状。在与线束W的轴线交叉的侧视时,多个第1侧板11和多个第2侧面开口部33以交替地排列的方式配置,并且多个第2侧板31和多个第1侧面开口部13以交替地排列的方式配置。
本实施例的线束导向件H能够实现空间节省,并且能够抑制异常噪声的产生。线束导向件H将多个第1链节部件10和多个第2链节部件30沿着线束W的轴线方向交替地连结,在线束导向件H的内部构成有用于收纳线束W的细长的收纳空间22。
第1链节部件10具有与线束W的一方侧面对置的第1侧板11和从第1侧板11伸出并与线束W的上下两表面对置的上下一对第1连结板12。第2链节部件30具有与线束W的另一方侧面对置的第2侧板31和从第2侧板31伸出并与线束W的上下两表面对置的上下一对第2连结板32。第1连结板12和第2连结板32利用连结孔18和连结轴37连结成能够以上下方向的轴为中心相对旋转。
根据本实施例的线束导向件H,在将线束导向件H安装到线束W时,仅将第1链节部件10装配于治具(省略图示),将线束W在与其轴线交叉的方向嵌入到该装配的多个第1链节部件10。然后,只要将第2链节部件30与第1链节部件10连结即可。在将线束W嵌入到第1链节部件10时,线束W的端部不可能与收纳空间22的内表面干涉,所以能够将第1链节部件10的大小设定为与线束W的外径相应的尺寸。因此,能够将收纳空间22缩窄而实现线束导向件H的空间节省。
另外,第1连结板12以与第2连结部的外表面重叠的方式配置,在第1侧板11形成有移位限制部(限制突起14和嵌合槽16),通过使第2连结板32抵接于移位限制部,从而移位限制部限制第2连结板32向内表面侧移位。根据该结构,即使在线束导向件H的外表面作用上下方向的按压力,也因为移位限制部限制第2连结板32向内表面侧(收纳空间22侧)的移位,所以与第2连结板32的外表面重叠的第1连结板12也被限制向第1侧板11的内表面侧的移位。由此,能够防止线束导向件H以在上下方向被压坏的方式变形。
另外,作为移位限制部,形成有从第1侧板11的内表面突出的限制突起14。第2连结板32通过使其外缘部的限制缘部39向上或者向下卡止于限制突起14,从而被限制向第1侧板11内表面侧的移位。另外,限制突起14为沿着所述线束W的轴线方向呈肋状延伸的形态,两个第2连结板32的限制缘部39能够单独地抵接于限制突起14的两端部。因为两个限制缘部39抵接于呈肋状延伸的一个限制突起14,所以与在一个第1侧板11的内表面分别突出形成两个限制突起14的情况相比,能够将用于成形第1链节部件10的模具的结构简化。
另外,作为移位限制部,与限制突起14分开地形成有使第1侧板11的外缘部凹陷的形态的嵌合槽16。通过第2连结板32的外缘部的限制缘部39与嵌合槽16嵌合,从而限制第2连结板32向内表面侧移位。另外,嵌合槽16的里端部成为反转限制部17。通过使第2连结板32的外缘部的嵌合突起38抵接于反转限制部17,从而限制第2链节部件30相对于第1链节部件10向第1侧板11的外表面侧反转。嵌合槽16兼备限制第2连结板32向内表面侧(收纳空间22侧)移位的功能和限制第2连结板32向第1侧板11的外表面侧反转的功能。因此,与在各自分开的部位实现这两个功能的情况相比,能够将第1侧板11的形状简化。
另外,第1连结板12以与第2连结部的外表面重叠的方式配置,在第2连结板32形成有从第2侧板31到第2连结板32突出的加强肋40。第2连结板32和第1连结板12不仅利用形成于第1链节部件10的限制突起14和嵌合槽16,而且也利用形成于第2链节部件30的加强肋40抑制或者限制向内表面侧(收纳空间22侧)移位。
另外,第1连结板12呈在线束W的轴线方向不具有高低差的大致平板状。一方第2连结板32呈在线束W的轴线方向具有高低差的形状。因为第2链节部件30的第2连结板32为具有高低差的形状,所以通过在相邻的第1链节部件10之间夹着第2链节部件30,从而可实现将线束导向件H形成为在侧视时在整体上平缓地倾斜的形状。另外,因为第1连结板12为不具有高低差的形状,所以能够使配置于车辆左侧的线束导向件H的第1链节部件10和配置于车辆右侧的线束导向件H的第1链节部件10共用。
另外,第1侧面开口部13不是与滑动门对置,而是在滑动门开放时面向车身与滑动门之间的空间。因此,有可能异物(例如伞的顶端的伞尾等)从第1侧面开口部13进入收纳空间22内。因此,在线束导向件H设置有将第1链节部件10中的与第1侧板11相反的一侧的第1侧面开口部13覆盖的保护板21。根据该结构,能够防止异物从第1侧面开口部13向收纳空间22内侵入。
本实施例的线束导向件H具备与线束W的外表面对置的多个第1链节部件10和与线束W的外表面对置的多个第2链节部件30,为将多个第1链节部件10和多个第2链节部件30交替地配置、且以能绕上下方向的轴相对移位的方式连结的形态。在第1链节部件10和第2链节部件30相对移位时,有可能第1连结板12的内表面和第2连结板32的外表面滑接而产生异常噪声。
因此,将第1链节部件10和第2链节部件30设为相互不同的种类的合成树脂材料。由此,可减小第1连结板12与第2连结板32之间的因分子间力引起的摩擦,所以即使第1连结板12和第2连结板32滑接,也可抑制在滑接时产生的异常噪声。
<其他实施例>
本发明并不限定于通过上述记述及附图说明的实施例,例如下面的实施例也包含于本发明的技术范围。
(1)在上述实施例中,在第1连结板的上端侧和下端侧双方形成有限制突起,但是限制突起也可以仅形成于上端侧和下端侧的任一方。
(2)在上述实施例中,限制突起为沿着线束的轴线方向呈肋状延伸的形态,但是限制突起也可以形成于在线束的轴线方向分离的各自分开的部位。
(3)在上述实施例中,在第1连结板的上端侧和下端侧双方形成有嵌合槽,但是也可以为嵌合槽仅形成于上端侧和下端侧的任一方。
(4)在上述实施例中,嵌合槽的里端部成为反转限制部,但是反转限制部也可以形成于与嵌合槽不同的部位。
(5)在上述实施例中,在第1连结板形成有作为移位限制部的限制突起和嵌合槽,但是形成于第1连结板的移位限制部也可以仅是限制突起和嵌合槽中的任一方。
(6)在上述实施例中,在第2连结板形成有加强肋,但是第2连结板也可以为不具有加强肋的形态。
(7)在上述实施例中,将形成于第1连结板的连结孔和形成于第2连结板的连结轴嵌合,但是也可以将形成于第1连结板的连结轴和形成于第2连结板的连结孔嵌合,还可以在第1连结板和第2连结板双方分别形成各一个连结轴和连结孔,将第1连结板的连结轴和第2连结板的连结孔嵌合,并且将第1连结板的连结孔和第2连结板的连结轴嵌合。
(8)在上述实施例中,第1连结板是不具有高低差的形状,与第1连结板的内表面重叠的第2连结板是具有高低差的形状,但是也可以设为第1连结板和第2连结板双方为具有高低差的形状的方式,也可以设为第1连结部为具有高低差的形状、第2连结部为不具有高低差的形状的方式。
(9)在上述实施例中,保护板仅覆盖第1链节部件的第1侧面开口部,但是也可以设置将第1链节部件的第1侧面开口部覆盖的保护板和将第2链节部件的第2侧面开口部覆盖的保护板,保护板也可以仅覆盖第2链节部件的第2侧面开口部。
(10)在上述实施例中,设置有用于防止异物向收纳空间侵入的保护板,但是也可以设为不设置这样的保护板的方式。
(11)在上述实施例中,将第1链节部件和第2链节部件的材料设为相互不同的种类的合成树脂,但是第1链节部件和第2链节部件的材料也可以是同一种类的合成树脂。
附图标记说明
H:线束导向件
W:线束
10:第1链节部件
11:第1侧板
12:第1连结板
13:第1侧面开口部
14:限制突起(移位限制部)
16:嵌合槽(移位限制部)
17:反转限制部
21:保护板
22:收纳空间
30:第2链节部件
31:第2侧板
32:第2连结板
33:第2侧面开口部
40:加强肋

Claims (10)

1.一种线束导向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线束导向件具备:
多个第1链节部件,所述第1链节部件具有与线束的一方侧面对置的第1侧板和从所述第1侧板伸出并与所述线束的上下两表面对置的上下一对第1连结板;
多个第2链节部件,所述第2链节部件具有与所述线束的另一方侧面对置的第2侧板和从所述第2侧板伸出并与所述线束的上下两表面对置的上下一对第2连结板;以及
细长的收纳空间,其通过将所述多个第1链节部件和所述多个第2链节部件沿着所述线束的轴线方向交替地配置且将所述第1连结板和所述第2连结板以能绕上下方向的轴相对移位的方式连结而构成,收纳所述线束。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线束导向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连结板以与所述第2连结板的外表面重叠的方式配置,
在所述第1侧板形成有移位限制部,通过使所述第2连结板抵接于所述移位限制部,从而所述移位限制部限制所述第2连结板向所述第1侧板的内表面侧移位。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导向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位限制部由从所述第1侧板的内表面突出的限制突起构成,
所述第2连结板通过使其外缘部卡止于所述限制突起而被限制向所述第1侧板的内表面侧的移位。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线束导向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限制突起为沿着所述线束的轴线方向呈肋状延伸的形态,
两个所述第2连结板能抵接于所述限制突起的两端部。
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线束导向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移位限制部由使所述第1侧板的外缘部凹陷的嵌合槽构成,
所述第2连结板通过使其外缘部与所述嵌合槽嵌合而被限制向所述第1侧板的内表面侧的移位。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线束导向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嵌合槽的里端部成为反转限制部,通过使所述第2连结板的外缘部抵接于所述反转限制部,从而所述反转限制部限制所述第2链节部件相对于所述第1链节部件向所述第1侧板的外表面侧反转。
7.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线束导向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连结板以与所述第2连结板的外表面重叠的方式配置,
在所述第2连结板形成有从所述第2侧板到所述第2连结板突出的加强肋。
8.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7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线束导向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连结板呈在所述线束的轴线方向不具有高低差的大致平板状,
所述第2连结板呈在所述线束的轴线方向具有高低差的形状。
9.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8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线束导向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线束导向件具备保护板,所述保护板覆盖所述第1链节部件中的与所述第1侧板相反的一侧的第1侧面开口部、或者所述第2链节部件中的与所述第2侧板相反的一侧的第2侧面开口部中的至少一方所述侧面开口部。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权利要求9中的任一项所述的线束导向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1链节部件和所述第2链节部件由相互不同的种类的合成树脂材料形成。
CN201880023490.3A 2017-04-05 2018-03-16 线束导向件 Active CN110622376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75109A JP6684452B2 (ja) 2017-04-05 2017-04-05 ハーネスガイド
JP2017-075109 2017-04-05
PCT/JP2018/010523 WO2018186151A1 (ja) 2017-04-05 2018-03-16 ハーネスガイド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22376A true CN110622376A (zh) 2019-12-27
CN110622376B CN110622376B (zh) 2021-02-19

Family

ID=6371308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23490.3A Active CN110622376B (zh) 2017-04-05 2018-03-16 线束导向件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285889B2 (zh)
JP (1) JP6684452B2 (zh)
CN (1) CN110622376B (zh)
DE (1) DE112018001898B4 (zh)
WO (1) WO201818615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6684452B2 (ja) * 2017-04-05 2020-04-22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ハーネスガイド
WO2020089988A1 (ja) * 2018-10-30 2020-05-07 株式会社オートネットワーク技術研究所 支持部材及び配線部材
DE102019108706B4 (de) 2019-04-03 2022-09-08 Maximilian Rüttiger Einstückiges Kabelführungsprofil
CN115836170A (zh) * 2020-05-27 2023-03-21 易格斯有限公司 具有柔性铰接连接器的能量引导链以及侧板和用于其的铰接连接器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70170305A1 (en) * 2006-01-20 2007-07-26 Tsubakimoto Chain Co. Cable protection and guide device
CN101167225A (zh) * 2005-04-15 2008-04-23 维也纳渠道污水处理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线缆管道
WO2013046776A1 (ja) * 2011-09-26 2013-04-04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ドア用ワイヤハーネスの配索構造
JP2013124725A (ja) * 2011-12-15 2013-06-24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ケーブルガイド用変形リンク部材および該ケーブルガイド用変形リンク部材を用いたケーブルガイド
CN204179620U (zh) * 2014-11-13 2015-02-25 宁波梦之星针织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电脑横机显示屏的线缆收纳结构
CN204477194U (zh) * 2015-02-15 2015-07-15 莫列斯公司 线缆导引保护链
WO2016152585A1 (ja) * 2015-03-20 2016-09-29 株式会社椿本チエイン 長尺物の案内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1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0002820U1 (de) * 2000-02-16 2000-05-25 Igus Gmbh Energieführungskette
JP3722483B2 (ja) * 2003-03-25 2005-11-30 株式会社椿本チエイン ケーブル類保護案内装置
JP3897351B2 (ja) * 2003-08-05 2007-03-22 株式会社椿本チエイン ケーブル類保護案内装置
JP2005147233A (ja) * 2003-11-13 2005-06-09 Tsubakimoto Chain Co ケーブル保護案内装置
JP4235134B2 (ja) * 2004-03-11 2009-03-11 株式会社椿本チエイン 低騒音型ケーブル類保護案内装置
JP4076550B2 (ja) 2005-06-23 2008-04-16 株式会社椿本チエイン ケーブル類保護案内装置
JP4118306B2 (ja) * 2006-03-28 2008-07-16 株式会社椿本チエイン ケーブル類保護案内装置
JP4540722B2 (ja) * 2008-04-24 2010-09-08 株式会社椿本チエイン ケーブル類保護案内装置
JP5491472B2 (ja) * 2011-09-26 2014-05-14 株式会社椿本チエイン ケーブル・配管類保護案内部材用取り付けブラケット
JP6233723B2 (ja) * 2015-09-09 2017-11-22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電線ガイド装置
JP6684452B2 (ja) * 2017-04-05 2020-04-22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ハーネスガイド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67225A (zh) * 2005-04-15 2008-04-23 维也纳渠道污水处理技术有限责任公司 线缆管道
US20070170305A1 (en) * 2006-01-20 2007-07-26 Tsubakimoto Chain Co. Cable protection and guide device
WO2013046776A1 (ja) * 2011-09-26 2013-04-04 住友電装株式会社 スライドドア用ワイヤハーネスの配索構造
CN103228487A (zh) * 2011-09-26 2013-07-31 住友电装株式会社 滑门用线束的布线构造
JP2013124725A (ja) * 2011-12-15 2013-06-24 Sumitomo Wiring Syst Ltd ケーブルガイド用変形リンク部材および該ケーブルガイド用変形リンク部材を用いたケーブルガイド
CN204179620U (zh) * 2014-11-13 2015-02-25 宁波梦之星针织机械科技有限公司 电脑横机显示屏的线缆收纳结构
CN204477194U (zh) * 2015-02-15 2015-07-15 莫列斯公司 线缆导引保护链
WO2016152585A1 (ja) * 2015-03-20 2016-09-29 株式会社椿本チエイン 長尺物の案内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12018001898B4 (de) 2023-05-17
CN110622376B (zh) 2021-02-19
JP2018182817A (ja) 2018-11-15
WO2018186151A1 (ja) 2018-10-11
US20200108783A1 (en) 2020-04-09
JP6684452B2 (ja) 2020-04-22
US11285889B2 (en) 2022-03-29
DE112018001898T5 (de) 2019-12-1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22376B (zh) 线束导向件
US8907215B2 (en) Corrugated tube protector
JP4702205B2 (ja) コネクタ
US7622674B2 (en) Wire harness leading-out port structure of electric connection box
JP5682228B2 (ja) 電気接続箱
US9326395B2 (en) Electrical connection box
KR101436273B1 (ko) 광 커넥터
JP5754380B2 (ja) コネクタの電線保護部材
US9017109B2 (en) Protector-attached connector
KR20130124568A (ko) 커넥터
JP4992659B2 (ja) コネクタ
US11884220B2 (en) Protector for wire harness and wire harness apparatus
US9209562B2 (en) Lever connector
JP7189822B2 (ja) コネクタ構造
US8573991B2 (en) Lever connector
CN113825672A (zh) 车门后视镜
CN113385610B (zh) 电线导向装置
CN111688610B (zh) 树脂结构
US10910757B2 (en) Connector having slidable locking cover
CN113453957B (zh) 电缆导向件及线束装置
CN110165477B (zh) 连接器
JP6831822B2 (ja) プロテクタ
JP7132675B2 (ja) グロメット
US20240166146A1 (en) Retaining member and wire harness
JP4716897B2 (ja) 保護カバー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