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15656A - 一种基于硫氧镁材料的防火吸音基板及其应用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硫氧镁材料的防火吸音基板及其应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15656A
CN110615656A CN201910674864.4A CN201910674864A CN110615656A CN 110615656 A CN110615656 A CN 110615656A CN 201910674864 A CN201910674864 A CN 201910674864A CN 110615656 A CN110615656 A CN 11061565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rts
weight
sound
glass fiber
fiber cloth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674864.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张震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hangzhou Bru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hangzhou Br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hangzhou Bru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Changzhou Bru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674864.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15656A/zh
Publication of CN11061565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15656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5/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 B32B5/02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characterised by structural features of a fibrous or filamentary lay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5/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 B32B5/22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esence of two or more layers which are next to each other and are fibrous, filamentary, formed of particles or foamed
    • B32B5/24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esence of two or more layers which are next to each other and are fibrous, filamentary, formed of particles or foamed one layer being a fibrous or filamentary lay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5/0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 B32B5/22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esence of two or more layers which are next to each other and are fibrous, filamentary, formed of particles or foamed
    • B32B5/30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the non- homogeneity or physical structure, i.e. comprising a fibrous, filamentary, particulate or foam layer; Layered products characterised by having a layer differing constitutionally or physically in different parts characterised by the presence of two or more layers which are next to each other and are fibrous, filamentary, formed of particles or foamed one layer being formed of particles, e.g. chips, granules, powde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9/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a particular substance not covered by groups B32B11/00 - B32B29/00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9/00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a particular substance not covered by groups B32B11/00 - B32B29/00
    • B32B9/04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a particular substance not covered by groups B32B11/00 - B32B29/00 comprising such particular substance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 B32B9/047Layered products comprising a layer of a particular substance not covered by groups B32B11/00 - B32B29/00 comprising such particular substance as the main or only constituent of a layer, which is next to another layer of the same or of a different material made of fibres or filament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8/00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inorganic binders or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an inorganic and an organic binder, e.g. polycarboxylate cements
    • C04B28/30Compositions of 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ontaining inorganic binders or the reaction product of an inorganic and an organic binder, e.g. polycarboxylate cements containing magnesium cements or similar cements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62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Elements or use of specified material therefor
    • E04B1/74Heat, sound or noise insulation, absorption, or reflection; Other building methods affording favourable thermal or acoustical conditions, e.g. accumulating of heat within walls
    • E04B1/82Heat, sound or noise insulation, absorption, or reflection; Other building methods affording favourable thermal or acoustical conditions, e.g. accumulating of heat within walls specifically with respect to sound only
    • E04B1/84Sound-absorbing elements
    • E04B1/86Sound-absorbing elements slab-shaped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62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Elements or use of specified material therefor
    • E04B1/92Protection against other undesired influences or dangers
    • E04B1/94Protection against other undesired influences or dangers against fire
    • E04B1/941Build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 E04B1/942Building elements specially adapted therefor slab-shaped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62/00Composition or structural features of fibres which form a fibrous or filamentary layer or are present as additives
    • B32B2262/10Inorganic fibres
    • B32B2262/101Glass fibre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32LAYERED PRODUCTS
    • B32BLAYERED PRODUCTS, i.e. PRODUCTS BUILT-UP OF STRATA OF FLAT OR NON-FLAT, e.g. CELLULAR OR HONEYCOMB, FORM
    • B32B2264/00Composition or properties of particles which form a particulate layer or are present as additives
    • B32B2264/10Inorganic particl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11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or mixtures to prepare them,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function, property or use
    • C04B2111/20Resistance against chemical, physical or biological attack
    • C04B2111/28Fire resistance, i.e. materials resistant to accidental fires or high temperatur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11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or mixtures to prepare them,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function, property or use
    • C04B2111/52Sound-insulating material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20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physical values
    • C04B2201/2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physical values for the density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4CEMENTS; CONCRETE;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 C04BLIME, MAGNESIA; SLAG; CEMENTS; COMPOSITIONS THEREOF, e.g. MORTARS, CONCRETE OR LIKE BUILDING MATERIALS; ARTIFICIAL STONE; CERAMICS; REFRACTORIES; TREATMENT OF NATURAL STONE
    • C04B2201/0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physical values
    • C04B2201/50Mortars, concrete or artificial stone characterised by specific physical values for the mechanical strength
    • EFIXED CONSTRUCTIONS
    • E04BUILDING
    • E04BGENERAL BUILDING CONSTRUCTIONS; WALLS, e.g. PARTITIONS; ROOFS; FLOORS; CEILINGS; 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OF BUILDINGS
    • E04B1/00Constructions in general; Structures which are not restricted either to walls, e.g. partitions, or floors or ceilings or roofs
    • E04B1/62Insulation or other protection; Elements or use of specified material therefor
    • E04B1/74Heat, sound or noise insulation, absorption, or reflection; Other building methods affording favourable thermal or acoustical conditions, e.g. accumulating of heat within walls
    • E04B1/82Heat, sound or noise insulation, absorption, or reflection; Other building methods affording favourable thermal or acoustical conditions, e.g. accumulating of heat within walls specifically with respect to sound only
    • E04B1/84Sound-absorbing elements
    • E04B2001/8457Solid slabs or blocks
    • E04B2001/8461Solid slabs or blocks layere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Architecture (AREA)
  • Ceramic Engineering (AREA)
  • Structural Engineering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Civil Engineer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In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Building Environment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基于硫氧镁材料的防火吸音基板及其应用,涉及建筑材料领域。本申请所述的吸音基板由包括以下重量分的组份制成:氧化镁400份,硫酸镁溶液400‑600份,硫氧镁改性剂1‑10份,植物纤维增强材料40‑140份;有机纤维增强材料0.1‑1份,活性填料50‑150份,防火吸附材料10‑80份,发泡型无机材料10‑50份。本申请保留硫氧镁材料本身具备的防火性能和抗反卤性能,为吸音基板提供防火防潮功能,并通过添加植物纤维增强材料,增加吸音基板的韧性和可加工性,赋予了吸音基板可锯、可刨、可开槽、易拼接、不变形的特点,通过添加有机纤维增强材料和活性填料进一步提升强度,通过添加发泡型无机材料,降低了防火板的密度,达到轻质的效果,也能增强吸音基板的隔音效果。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硫氧镁材料的防火吸音基板及其应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材料领域,特别涉及到一种基于硫氧镁材料的防火吸音基板及其应用。
背景技术
吸音板是具有吸声作用的板状材料的总称,主要用于影剧院、会议中心、体育馆、音乐厅、教室、办公室、餐厅等场所。这些场所由于人员流动性大,对吸音板也具有较高的防火要求。
吸音板按照制作材料分为木质吸音板、矿棉吸音板、布艺吸音板、聚酯纤维吸音板、金属吸音板五大类。其中,木质吸音板和聚酯纤维吸音板均为有机纤维材料,在中、高频范围内具有良好的吸声性能,但防火、防腐、防潮等性能较差。
以矿棉吸音板和布艺吸音板为代表的无机纤维材料,不仅具有良好的吸声性能,而且具有质轻、不燃、不腐、不易老化、价格低廉等特性,但因纤维性脆容易形成粉尘散逸而污染环境、影响呼吸、刺痒皮肤,且构造比较复杂,体积大,储存和运输不便。此外,无机纤维材料遇水或吸潮后其吸声性能就会大大减弱,故不适于在潮湿、高温、气流较大的场所或室外等环境使用。
随着人们对墙体隔音功能的需求日益增长,现有的大部分吸音板通过增加墙板的厚度和重量来实现提高隔音效果的目的,但该方法的隔音效率低,且随着墙体厚度和密度的加大,会导致墙体过重,带来结构荷载负担较大、施工难度加大等问题。
所以,需要提供一种防火防潮、可塑性强、密度低的吸音基板,来满足吸音装饰材料的需求。
发明内容
本申请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于硫氧镁材料的防火吸音基板及其应用,解决现有技术中吸音板密度大、可塑性差且不能够防火防潮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申请实施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硫氧镁材料的防火吸音材料,按照重量份计算,包括以下组份:氧化镁400份,硫酸镁溶液400-600份,硫氧镁改性剂1-10份,植物纤维增强材料40-140份;有机纤维增强材料0.1-1份,活性填料50-150份,防火吸附材料10-80份,发泡型无机材料10-50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申请实施例在硫氧镁配方的基础上制备吸音基板,保留硫氧镁材料本身具备的防火性能和抗反卤性能,为吸音基板提供防火防潮功能。此外,本申请通过添加植物纤维增强材料,增加吸音基板的韧性和可加工性,赋予了吸音基板可锯、可刨、可开槽、易拼接、不变形的特点。其次,本申请通过添加有机纤维增强材料和活性填料,在硫氧镁材料自身强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强度,保证本申请的握钉力、抗冲击强度和抗折强度。同时,本申请通过添加发泡型无机材料,降低了防火板的密度,达到轻质的效果,也能增强吸音板的隔音效果。
进一步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其中,上述的防火吸音材料,按照重量份计算,包括以下组份:氧化镁400份,硫酸镁溶液475-525份,硫氧镁改性剂3-7份,植物纤维增强材料70-110份,有机纤维增强材料0.4-0.7份,活性填料80-120份,防火吸附材料40-70份,发泡型无机材料20-40份。
进一步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其中,氧化镁采用菱苦粉或轻烧粉。
进一步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其中,若氧化镁采用轻烧粉,则轻烧粉中的氧化镁含量大于85%,活性大于65%,烧失量1-9%
进一步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其中,硫酸镁溶液的原料采用无水硫酸镁、一水硫酸镁或七水硫酸镁中的一种。
进一步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其中,若硫酸镁溶液的原料采用七水硫酸镁,则所述七水硫酸镁的含量大于99.5%
进一步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其中,所述硫酸镁溶液的波美度为23-29°Bé,密度为1.2-1.3kg/m3
进一步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其中,植物纤维增强材料采用竹粉、麦秸秆、稻壳粉、木糠、木屑或锯末中的一种。
进一步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其中,有机纤维增强材料采用聚丙烯纤维或聚烯烃纤维。
进一步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其中,活性填料采用粉煤灰、硅灰或活性矿渣、炉渣中的一种。
进一步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其中,防火吸附材料采用硅藻泥、钠基膨润土、轻质云母或海泡石中的一种。
进一步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其中,发泡型无机材料采用膨胀珍珠岩、膨胀蛭石或陶砂中的一种。
本申请实施例还采用了另一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硫氧镁材料的防火吸音基板,包括:第一玻纤布层、第一中料层、第二玻纤布层、第二中料层、第三玻纤布层和砂光层,其中,所述第一中料层和第二中料层采用上述的一种基于硫氧镁材料的防火吸音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其中,砂光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份:氧化镁150份,硫酸镁溶液150-250份,硫氧镁改性剂1-2份,植物增强纤维20-40份,活性填料10-50份。
进一步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其中,第一玻纤布层、第二玻纤布层和第三玻纤布层采用玻璃网格玻纤布铺设而成,玻璃网格玻纤布采用中碱玻纤布,中碱玻纤布为平织布或交织布,克重为50-200g/m2
本申请实施例还采用了另一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硫氧镁材料的防火吸音板,由如上述的一种基于硫氧镁材料的吸音基板加工而成
进一步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其中,防火吸音板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一吸音槽,在防火吸音材料的另一侧表面设置有吸音孔,第一吸音槽与吸音孔连通。
进一步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其中,吸音孔侧边设置有第二吸音槽,第二吸音槽与第一吸音槽平行,第二吸音槽与第一吸音槽交错设置。
进一步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其中,防火吸音板一侧设置有连接槽,防火吸音板另一侧设置有连接扣。
本申请实施例还采用了另一技术方案:一种基于硫氧镁材料的防火吸音基板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制备中料浆、制备砂光料、制板、一次养护、全自动脱模、二次养护、切割、砂光;其中,中料浆采用上述的一种基于硫氧镁材料的防火吸音材料制成。
进一步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其中,中料浆的制备方法为:根据配方比例,将硫酸镁溶液和硫氧镁改性剂混合搅拌2min后,加入有机纤维增强材料搅拌1min;再依次加入植物纤维增强材料、氧化镁、防火吸附材料、活性填料、发泡型无机材料,每种原料间隔1min投入并搅拌,待全部投放完毕后继续搅拌2min,最终制得中料浆。
进一步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其中,砂光料的制备方法为:取150-250重量份硫酸镁溶液和1-2重量份硫氧镁改性剂混合搅拌2min后,依次加入20-40重量份植物纤维增强材料、150重量份氧化镁、10-50重量份活性填料,每种原料间隔1min投入并搅拌,待全部投放完毕后继续搅拌2min,最终制得砂光料。
进一步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其中,制板步骤包括:在模板上铺玻璃网格纤维布形成第一玻纤布层,在所述第一玻纤布层上铺中料浆形成第一中料层,在所述第一中料层上铺玻璃网格玻纤布形成第二玻纤布层,在所述第二玻纤布层上铺中料浆形成第二中料层,在所述第二中料层上铺玻璃网格玻纤布形成第三玻纤布层,在所述第三玻纤布层铺砂光料形成砂光层。
进一步地,根据本申请实施例,其中,砂光步骤包括:对砂光层进行砂光,确保砂光层平整度均一。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申请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1)密度低:本申请在硫氧镁水泥材料中添加发泡型无机材料,在制备吸音板时能够降低吸音板的密度,具体为0.8-1.08kg/m3。通过降低吸音板的密度,能够在保证吸音板的隔音效率的同时,有效降低吸音板的重量,减轻楼层的荷载负担。
(2)防火:本申请基于硫氧镁材料本身优良的防火性能,且采用的原料中90%是无机材料,具有防火阻燃的功能,使本申请的防火等级均能达到A1级。
(3)抗菌防潮:本申请为硫氧镁材料,具有抗返卤性性能,不会出现水珠和返潮现象,不会产生电化学腐蚀,避免加速钢材锈蚀,饰面不易脱落。
(4)可加工性:本申请通过添加植物纤维增强材料,增加了吸音基板的韧性和可加工性,赋予可锯、可刨、可开槽、易拼接、不变形的特点,使本申请中的吸音基板能够被加工成具有吸音槽和吸音孔的吸音板。
(5)吸音:通过该吸音槽与吸音相结合的吸音结构,并在此基础上添加了发泡型无机材料,能够产生多孔结构,使吸音板内具有大量空腔,当声音进入空腔后,声波会四处反射,每一次反射都会消耗声波的能力,直至发生多次反射,声波的大部分能量被消耗,转化为热能,进而起到隔音的效果。通过上述措施,本申请提供的吸音板的吸音率高达1.00。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申请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申请一种基于硫氧镁材料的防火吸音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图1的侧视图。
图3是图1的局部俯视图。
附图中
1、吸音板 2、第一吸音槽 3、吸音孔
4、第二吸音槽 6、连接槽 7、连接扣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中”、“上”、“下”、“左”、“右”、“内”、“外”、“顶”、“底”、“侧”、“竖直”、“水平”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此外,术语“一”、“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第六”仅用于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
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可以是电连接;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出于简明和说明的目的,实施例的原理主要通过参考例子来描述。在以下描述中,很多具体细节被提出用以提供对实施例的彻底理解。然而明显的是,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这些实施例在实践中可以不限于这些具体细节。在一些实例中,没有详细地描述公知方法和结构,以避免无必要地使这些实施例变得难以理解。另外,所有实施例可以互相结合使用。
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基于硫氧镁材料的防火吸音材料,在硫氧镁配方的基础上制备吸音基板,达到增强吸音基板防火防潮性能、降低密度的目的,具体包括以下组份:氧化镁、硫酸镁溶液、硫氧镁改性剂、植物纤维增强材料、有机纤维增强材料、活性填料、防火吸附材料、发泡型无机材料。
其中,相对于400重量份的氧化镁而言,硫酸镁溶液400-600重量份,硫氧镁改性剂为1-10重量份,构成凌美水泥中的硫氧镁水泥。菱镁水泥本身即具有防火功能,最低是A级防火,且其凝结硬化快,无需加湿养护,同时具有导热性低、耐磨性好、碱度低和强度高等优点。在现有技术中,菱镁水泥分为两种:氯氧镁水泥和硫氧镁水泥。由于氯氧镁水泥具有以下缺点:在燃烧过程中会产生有害气体氯化氢;易吸潮反卤,进而腐蚀钢材和螺钉;抗剪切性能不好,易起鼓变形,所以在本申请中具体采用硫氧镁水泥。优选地,硫酸镁溶液的为475-525重量份,硫氧镁改性剂为3-7重量份。
氧化镁可以选用菱苦粉或轻烧粉,优选纯度较高的轻烧粉,氧化镁含量需要大于85%,活性大于65%,烧失量为1-9%。硫酸镁溶液的原料选用无水硫酸镁、一水硫酸镁或七水硫酸镁,考虑到易取得性和安全性,优选七水硫酸镁,该七水硫酸镁含量大于99.5%。制得的硫酸镁溶液的波美度为23-29°Bé,优选为26-28°Bé,密度为1.2-1.3kg/m3
此外,相对于400重量份的氧化镁而言,植物纤维增强材料为40-140重量份。植物纤维增强材料可以选用竹粉、麦秸秆、稻壳粉、木糠、木屑或者锯末,优选采用竹粉。
添加植物增强纤维主要是为了增加吸音基板的韧性和可加工性,赋予了吸音基板可锯、可刨、可开槽、易拼接、不变形的特点。具体地:若植物纤维增强材料的含量过低(低于40重量份),会导致制备的浆料脆性增加,后期加工易开裂、崩边,不易于后期加工应用;反之,若植物纤维增强材料的含量过高(高于140重量份),会导致制备的浆料粘稠度过高,流动性太差,玻纤布和浆料的结合力降低,造成吸音基板强度下降,使用寿命降低。此外,植物纤维增强材料的含量过高也不利于吸音基板水分的挥发,因为植物纤维的保水性较好,添加量过多会导致含水率偏高,不利于吸音基板的进一步应用。
优选地,植物纤维增强材料为70-110重量份。
相对于400重量份的氧化镁而言,有机纤维增强材料为0.1-1重量份,优选为0.4-0.7重量份。有机纤维增强材料可以选用聚丙烯纤维或聚烯烃纤维,优选聚丙烯纤维。添加有机纤维增强材料亦是为了增加强度。
相对于400重量份的氧化镁而言,活性填料为50-150重量份。活性填料可以选用粉煤灰、硅灰或活性矿渣、炉渣,优选采用粉煤灰。
活性填料的添加量对强度产生影响,随着粉煤灰含量的增加,制得的吸音基板的握钉力、抗冲击强度和抗折强度得有显著的提升,但提升强度的同时也意味着在密度方面有所牺牲。
从上述观点考虑,进一步地,活性填料优选为80-120份。
相对于400重量份的氧化镁而言,防火吸附材料为10-80重量份,优选40-70重量份。防火吸附材料具有一定的吸附功效,可以选用硅藻泥、钠基膨润土、轻质云母或海泡石,优选采用硅藻泥。这些材料均是无机材料,能够提升本申请的防火阻燃性能。
相对于400重量份的氧化镁而言,发泡型无机材料为10-50份。发泡型无机材料可以选用膨胀珍珠岩、膨胀蛭石或陶砂,优选膨胀珍珠岩。
本申请通过添加发泡型无机材料,能够有效降低吸音板的密度,从而能够减轻吸音板的重量。此外,发泡型无机材料发泡后能够导致多孔结构,进而增强吸音板的隔音效果。最后,发泡型无机材料也具有防火阻燃的功效。
优选地,发泡型无机材料为20-40重量份。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本申请提供的一种基于硫氧镁材料的防火吸音材料的原料来源如表1所示。
表1原料来源表
序号 名称 牌号(成分) 供应商
1 轻烧粉 85粉 海城市勇胜镁制品制造有限公司
2 七水硫酸镁 I类优等品 潍坊源浩化工有限公司
3 硫氧镁改性剂 GX-15# 济南镁嘉图新型材料开发有限公司
4 竹粉 40-80目 霍山丰乐生物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5 聚丙烯纤维 3-11mm 淄博隆恩纤维有限公司
6 粉煤灰 二级 灵寿县稀诺矿产品加工厂
7 硅藻泥 200目 宜兴市君联硅藻土有限公司
8 膨胀珍珠岩 50-70目 信阳市上天梯山兴保温材料厂
9 玻璃纤维布 中碱交织布 常熟市宏丰玻璃纤维制品有限公司
上述的一种基于硫氧镁材料的防火吸音材料可以用于制备一种基于硫氧镁材料的防火吸音基板。具体地,该吸音基板包括第一玻纤布层、第一中料层、第二玻纤布层、第二中料层、第三玻纤布层和砂光层,其中,第一中料层、第二中料层采用上述基于硫氧镁材料的防火吸音材料制备而成。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硫氧镁材料具有良好的防火性能,同时具有抗反卤性能,能够保证吸音基板的防火防潮性能。此外,本申请通过添加植物纤维增强材料,增加吸音基板的韧性和可加工性,赋予了吸音基板可锯、可刨、可开槽、易拼接、不变形的特点。其次,本申请通过添加有机纤维增强材料和活性填料,在硫氧镁材料自身强度的基础上,进一步提升强度,保证本申请的握钉力、抗冲击强度和抗折强度。同时,本申请通过添加发泡型无机材料,降低了防火板的密度,达到轻质的效果,也能增强吸音基板的隔音效果。
此外,第一玻纤布层、第二玻纤布层和第三玻纤布层采用玻璃网格玻纤布铺设而成,能够提供一定的强度。玻璃网格玻纤布具体采用中间玻纤布,中碱玻纤布为平织布或交织布,克重为50-200g/m2。中碱玻纤布优选中碱玻纤交织布,克重为125g/m2
其次,砂光层包括150重量份的氧化镁、150-250重量份的硫酸镁溶液、1-2重量份的硫氧镁改性剂、20-40重量份的植物增强纤维、10-50重量份的活性填料,保持了硫氧镁材料防火性能好、强度高、凝结速度快、不反卤的优点,其中,硫氧镁溶液优选为170-210重量份,硫氧镁改性剂优选为1.3-1.7重量份,植物纤维增强材料优选为30-35重量份,活性填料优选为20-30重量份。
本申请通过设置砂光层并对其进行砂光,能够确保吸音基板的厚薄度和平整度,将吸音基板的厚薄偏差控制在0.4mm以内,同时砂光面平整均一,便于进行表面粘贴饰面。
上述的一种基于硫氧镁材料的防火吸音基板可以被加工成一种基于硫氧镁材料的防火吸音板,其结构如图1-3所示。在如图1-3所示一种吸音板1中,其一侧表面设置有若干条状第一吸音槽2,在其另一侧面设置有若干成列排布的吸音孔3,吸音孔3和第一吸音槽2相对设置且相互连通,吸音孔3的直径大于第一吸音槽2的宽度。在安装时,设置有第一吸音槽2的一面为装饰面朝外,设置有吸音孔3的一面为安装面朝里,声波进入第一吸音槽2后,通过第一吸音槽2进入吸音孔3,在第一吸音槽2和吸音孔3之间不断反射,每一次反射都会消耗声波的能量,直至发生多次反射,声波的大部分能量被消耗,转化为热能,进而起到隔音的效果。
在吸音孔3两侧还设置有若干条状的第二吸音槽4,第二吸音槽4与第一吸音槽2平行,且第二吸音槽4和第一吸音槽2交错设置。第二吸音槽4用于吸收部分没被第一吸音槽2和吸音孔消耗的声波,增强吸音板1的吸音效果。
在吸音板1的一侧边上设置有连接槽6,另一侧边上设置有连接口7,用于数块吸音板1的拼接,便于吸音板的搬运、装卸和安装。
作为硫氧镁材料的防火吸音基板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制备中料浆、制备砂光料、制板、一次养护、全自动脱模、二次养护、切割、砂光。
在制备中料浆时,取400-600重量份的硫酸镁溶液和1-10重量份的硫氧镁改性剂混合搅拌2min后,加入有0.1-1重量份的机纤维增强材料搅拌1min;再依次加入40-140重量份的植物纤维增强材料、400重量份的氧化镁、10-80重量份的防火吸附材料、50-150重量份的活性填料、10-50重量份的发泡型无机材料,每种原料间隔1min投入并搅拌,待全部投放完毕后继续搅拌2min,最终制得中料浆。
在制备砂光料时,取150-250重量份硫酸镁溶液和1-2重量份硫氧镁改性剂混合搅拌2min后,依次加入20-40重量份植物纤维增强材料、150重量份氧化镁、10-50重量份活性填料,每种原料间隔1min投入并搅拌,待全部投放完毕后继续搅拌2min,最终制得砂光料。
在制板过程中,在模板上铺玻璃网格纤维布形成第一玻纤布层,在第一玻纤布层上铺中料浆形成第一中料层,在第一中料层上铺玻璃网格玻纤布形成第二玻纤布层,在第二玻纤布层上铺中料浆形成第二中料层,在第二中料层上铺玻璃网格玻纤布形成第三玻纤布层,在第三玻纤布层铺砂光料形成砂光层。
在制板结束后,依次进行一次养护、全自动脱模、二次养护、切割、砂光,最终制得吸音板。
下面通过实施例进一步详细地描述本申请,但本申请并不限定于这些实施例。
【实施例1】
取500重量份的27°Bé硫酸镁溶液和4重量份的硫氧镁改性剂混合搅拌2min后,加入有0.5重量份的8mm聚丙烯纤维搅拌1min;再依次加入40重量份的竹粉、400重量份的氧化镁、45重量份的硅藻泥、100重量份的粉煤灰、30重量份的膨胀珍珠岩,每种原料间隔1min投入并搅拌,待全部投放完毕后继续搅拌2min,最终制得中料浆。
取175重量份27°Bé硫酸镁溶液和1.5重量份硫氧镁改性剂混合搅拌2min后,依次加入30重量份竹粉、150重量份氧化镁、30重量份粉煤灰,每种原料间隔1min投入并搅拌,待全部投放完毕后继续搅拌2min,最终制得砂光料。
在模板上铺玻璃网格纤维布形成第一玻纤布层,在第一玻纤布层上铺中料浆形成第一中料层,在第一中料层上铺玻璃网格玻纤布形成第二玻纤布层,在第二玻纤布层上铺中料浆形成第二中料层,在第二中料层上铺玻璃网格玻纤布形成第三玻纤布层,在第三玻纤布层铺砂光料形成砂光层。
在制板结束后,依次进行一次养护、全自动脱模、二次养护、切割、砂光,最终制得14mm的吸音基板。
【实施例2】
取500重量份的27°Bé硫酸镁溶液和4重量份的硫氧镁改性剂混合搅拌2min后,加入有0.5重量份的8mm聚丙烯纤维搅拌1min;再依次加入70重量份的竹粉、400重量份的氧化镁、45重量份的硅藻泥、100重量份的粉煤灰、30重量份的膨胀珍珠岩,每种原料间隔1min投入并搅拌,待全部投放完毕后继续搅拌2min,最终制得中料浆。
取175重量份27°Bé硫酸镁溶液和1.5重量份硫氧镁改性剂混合搅拌2min后,依次加入30重量份竹粉、150重量份氧化镁、30重量份粉煤灰,每种原料间隔1min投入并搅拌,待全部投放完毕后继续搅拌2min,最终制得砂光料。
在模板上铺玻璃网格纤维布形成第一玻纤布层,在第一玻纤布层上铺中料浆形成第一中料层,在第一中料层上铺玻璃网格玻纤布形成第二玻纤布层,在第二玻纤布层上铺中料浆形成第二中料层,在第二中料层上铺玻璃网格玻纤布形成第三玻纤布层,在第三玻纤布层铺砂光料形成砂光层。
在制板结束后,依次进行一次养护、全自动脱模、二次养护、切割、砂光,最终制得14mm的吸音基板。
【实施例3】
取500重量份的27°Bé硫酸镁溶液和4重量份的硫氧镁改性剂混合搅拌2min后,加入有0.5重量份的8mm聚丙烯纤维搅拌1min;再依次加入80重量份的竹粉、400重量份的氧化镁、45重量份的硅藻泥、100重量份的粉煤灰、30重量份的膨胀珍珠岩,每种原料间隔1min投入并搅拌,待全部投放完毕后继续搅拌2min,最终制得中料浆。
取175重量份27°Bé硫酸镁溶液和1.5重量份硫氧镁改性剂混合搅拌2min后,依次加入30重量份竹粉、150重量份氧化镁、30重量份粉煤灰,每种原料间隔1min投入并搅拌,待全部投放完毕后继续搅拌2min,最终制得砂光料。
在模板上铺玻璃网格纤维布形成第一玻纤布层,在第一玻纤布层上铺中料浆形成第一中料层,在第一中料层上铺玻璃网格玻纤布形成第二玻纤布层,在第二玻纤布层上铺中料浆形成第二中料层,在第二中料层上铺玻璃网格玻纤布形成第三玻纤布层,在第三玻纤布层铺砂光料形成砂光层。
在制板结束后,依次进行一次养护、全自动脱模、二次养护、切割、砂光,最终制得14mm的吸音基板。
【实施例4】
取500重量份的27°Bé硫酸镁溶液和4重量份的硫氧镁改性剂混合搅拌2min后,加入有0.5重量份的8mm聚丙烯纤维搅拌1min;再依次加入90重量份的竹粉、400重量份的氧化镁、45重量份的硅藻泥、100重量份的粉煤灰、30重量份的膨胀珍珠岩,每种原料间隔1min投入并搅拌,待全部投放完毕后继续搅拌2min,最终制得中料浆。
取175重量份27°Bé硫酸镁溶液和1.5重量份硫氧镁改性剂混合搅拌2min后,依次加入30重量份竹粉、150重量份氧化镁、30重量份粉煤灰,每种原料间隔1min投入并搅拌,待全部投放完毕后继续搅拌2min,最终制得砂光料。
在模板上铺玻璃网格纤维布形成第一玻纤布层,在第一玻纤布层上铺中料浆形成第一中料层,在第一中料层上铺玻璃网格玻纤布形成第二玻纤布层,在第二玻纤布层上铺中料浆形成第二中料层,在第二中料层上铺玻璃网格玻纤布形成第三玻纤布层,在第三玻纤布层铺砂光料形成砂光层。
在制板结束后,依次进行一次养护、全自动脱模、二次养护、切割、砂光,最终制得14mm的吸音基板。
【实施例5】
取500重量份的27°Bé硫酸镁溶液和4重量份的硫氧镁改性剂混合搅拌2min后,加入有0.5重量份的8mm聚丙烯纤维搅拌1min;再依次加入100重量份的竹粉、400重量份的氧化镁、45重量份的硅藻泥、100重量份的粉煤灰、30重量份的膨胀珍珠岩,每种原料间隔1min投入并搅拌,待全部投放完毕后继续搅拌2min,最终制得中料浆。
取175重量份27°Bé硫酸镁溶液和1.5重量份硫氧镁改性剂混合搅拌2min后,依次加入30重量份竹粉、150重量份氧化镁、30重量份粉煤灰,每种原料间隔1min投入并搅拌,待全部投放完毕后继续搅拌2min,最终制得砂光料。
在模板上铺玻璃网格纤维布形成第一玻纤布层,在第一玻纤布层上铺中料浆形成第一中料层,在第一中料层上铺玻璃网格玻纤布形成第二玻纤布层,在第二玻纤布层上铺中料浆形成第二中料层,在第二中料层上铺玻璃网格玻纤布形成第三玻纤布层,在第三玻纤布层铺砂光料形成砂光层。
在制板结束后,依次进行一次养护、全自动脱模、二次养护、切割、砂光,最终制得14mm的吸音基板。
【实施例6】
取500重量份的27°Bé硫酸镁溶液和4重量份的硫氧镁改性剂混合搅拌2min后,加入有0.5重量份的8mm聚丙烯纤维搅拌1min;再依次加入110重量份的竹粉、400重量份的氧化镁、45重量份的硅藻泥、100重量份的粉煤灰、30重量份的膨胀珍珠岩,每种原料间隔1min投入并搅拌,待全部投放完毕后继续搅拌2min,最终制得中料浆。
取175重量份27°Bé硫酸镁溶液和1.5重量份硫氧镁改性剂混合搅拌2min后,依次加入30重量份竹粉、150重量份氧化镁、30重量份粉煤灰,每种原料间隔1min投入并搅拌,待全部投放完毕后继续搅拌2min,最终制得砂光料。
在模板上铺玻璃网格纤维布形成第一玻纤布层,在第一玻纤布层上铺中料浆形成第一中料层,在第一中料层上铺玻璃网格玻纤布形成第二玻纤布层,在第二玻纤布层上铺中料浆形成第二中料层,在第二中料层上铺玻璃网格玻纤布形成第三玻纤布层,在第三玻纤布层铺砂光料形成砂光层。
在制板结束后,依次进行一次养护、全自动脱模、二次养护、切割、砂光,最终制得14mm的吸音基板。
【实施例7】
取500重量份的27°Bé硫酸镁溶液和4重量份的硫氧镁改性剂混合搅拌2min后,加入有0.5重量份的8mm聚丙烯纤维搅拌1min;再依次加入140重量份的竹粉、400重量份的氧化镁、45重量份的硅藻泥、100重量份的粉煤灰、30重量份的膨胀珍珠岩,每种原料间隔1min投入并搅拌,待全部投放完毕后继续搅拌2min,最终制得中料浆。
取175重量份27°Bé硫酸镁溶液和1.5重量份硫氧镁改性剂混合搅拌2min后,依次加入30重量份竹粉、150重量份氧化镁、30重量份粉煤灰,每种原料间隔1min投入并搅拌,待全部投放完毕后继续搅拌2min,最终制得砂光料。
在模板上铺玻璃网格纤维布形成第一玻纤布层,在第一玻纤布层上铺中料浆形成第一中料层,在第一中料层上铺玻璃网格玻纤布形成第二玻纤布层,在第二玻纤布层上铺中料浆形成第二中料层,在第二中料层上铺玻璃网格玻纤布形成第三玻纤布层,在第三玻纤布层铺砂光料形成砂光层。
在制板结束后,依次进行一次养护、全自动脱模、二次养护、切割、砂光,最终制得14mm的吸音基板。
【对比例1】
取500重量份的27°Bé硫酸镁溶液和4重量份的硫氧镁改性剂混合搅拌2min后,加入有0.5重量份的8mm聚丙烯纤维搅拌1min;再依次加入20重量份的竹粉、400重量份的氧化镁、45重量份的硅藻泥、100重量份的粉煤灰、30重量份的膨胀珍珠岩,每种原料间隔1min投入并搅拌,待全部投放完毕后继续搅拌2min,最终制得中料浆。
取175重量份27°Bé硫酸镁溶液和1.5重量份硫氧镁改性剂混合搅拌2min后,依次加入30重量份竹粉、150重量份氧化镁、30重量份粉煤灰,每种原料间隔1min投入并搅拌,待全部投放完毕后继续搅拌2min,最终制得砂光料。
在模板上铺玻璃网格纤维布形成第一玻纤布层,在第一玻纤布层上铺中料浆形成第一中料层,在第一中料层上铺玻璃网格玻纤布形成第二玻纤布层,在第二玻纤布层上铺中料浆形成第二中料层,在第二中料层上铺玻璃网格玻纤布形成第三玻纤布层,在第三玻纤布层铺砂光料形成砂光层。
在制板过程中,由于中料浆含水率过高,铺设第一中料层和第二中料层时出现塌边现象,导致整块吸音基板厚薄度不均匀,为不合格产品。
【对比例2】
取500重量份的27°Bé硫酸镁溶液和4重量份的硫氧镁改性剂混合搅拌2min后,加入有0.5重量份的8mm聚丙烯纤维搅拌1min;再依次加入160重量份的竹粉、400重量份的氧化镁、45重量份的硅藻泥、100重量份的粉煤灰、30重量份的膨胀珍珠岩,每种原料间隔1min投入并搅拌,待全部投放完毕后继续搅拌2min,最终制得中料浆。
取175重量份27°Bé硫酸镁溶液和1.5重量份硫氧镁改性剂混合搅拌2min后,依次加入30重量份竹粉、150重量份氧化镁、30重量份粉煤灰,每种原料间隔1min投入并搅拌,待全部投放完毕后继续搅拌2min,最终制得砂光料。
在模板上铺玻璃网格纤维布形成第一玻纤布层,在第一玻纤布层上铺中料浆形成第一中料层,在第一中料层上铺玻璃网格玻纤布形成第二玻纤布层,在第二玻纤布层上铺中料浆形成第二中料层,在第二中料层上铺玻璃网格玻纤布形成第三玻纤布层,在第三玻纤布层铺砂光料形成砂光层。
在制板过程中,由于中料浆含水率过低,铺设的第一中料层和第二中料层无法和玻纤布粘结,无法制得符合要求的吸音基板。
【实施例8】
取500重量份的27°Bé硫酸镁溶液和4重量份的硫氧镁改性剂混合搅拌2min后,加入有0.5重量份的8mm聚丙烯纤维搅拌1min;再依次加入90重量份的竹粉、400重量份的氧化镁、45重量份的硅藻泥、50重量份的粉煤灰、30重量份的膨胀珍珠岩,每种原料间隔1min投入并搅拌,待全部投放完毕后继续搅拌2min,最终制得中料浆。
取175重量份27°Bé硫酸镁溶液和1.5重量份硫氧镁改性剂混合搅拌2min后,依次加入30重量份竹粉、150重量份氧化镁、30重量份粉煤灰,每种原料间隔1min投入并搅拌,待全部投放完毕后继续搅拌2min,最终制得砂光料。
在模板上铺玻璃网格纤维布形成第一玻纤布层,在第一玻纤布层上铺中料浆形成第一中料层,在第一中料层上铺玻璃网格玻纤布形成第二玻纤布层,在第二玻纤布层上铺中料浆形成第二中料层,在第二中料层上铺玻璃网格玻纤布形成第三玻纤布层,在第三玻纤布层铺砂光料形成砂光层。
在制板结束后,依次进行一次养护、全自动脱模、二次养护、切割、砂光,最终制得14mm的吸音基板。
【实施例9】
取500重量份的27°Bé硫酸镁溶液和4重量份的硫氧镁改性剂混合搅拌2min后,加入有0.5重量份的8mm聚丙烯纤维搅拌1min;再依次加入90重量份的竹粉、400重量份的氧化镁、45重量份的硅藻泥、80重量份的粉煤灰、30重量份的膨胀珍珠岩,每种原料间隔1min投入并搅拌,待全部投放完毕后继续搅拌2min,最终制得中料浆。
取175重量份27°Bé硫酸镁溶液和1.5重量份硫氧镁改性剂混合搅拌2min后,依次加入30重量份竹粉、150重量份氧化镁、30重量份粉煤灰,每种原料间隔1min投入并搅拌,待全部投放完毕后继续搅拌2min,最终制得砂光料。
在模板上铺玻璃网格纤维布形成第一玻纤布层,在第一玻纤布层上铺中料浆形成第一中料层,在第一中料层上铺玻璃网格玻纤布形成第二玻纤布层,在第二玻纤布层上铺中料浆形成第二中料层,在第二中料层上铺玻璃网格玻纤布形成第三玻纤布层,在第三玻纤布层铺砂光料形成砂光层。
在制板结束后,依次进行一次养护、全自动脱模、二次养护、切割、砂光,最终制得14mm的吸音基板。
【实施例10】
取500重量份的27°Bé硫酸镁溶液和4重量份的硫氧镁改性剂混合搅拌2min后,加入有0.5重量份的8mm聚丙烯纤维搅拌1min;再依次加入90重量份的竹粉、400重量份的氧化镁、45重量份的硅藻泥、90重量份的粉煤灰、30重量份的膨胀珍珠岩,每种原料间隔1min投入并搅拌,待全部投放完毕后继续搅拌2min,最终制得中料浆。
取175重量份27°Bé硫酸镁溶液和1.5重量份硫氧镁改性剂混合搅拌2min后,依次加入30重量份竹粉、150重量份氧化镁、30重量份粉煤灰,每种原料间隔1min投入并搅拌,待全部投放完毕后继续搅拌2min,最终制得砂光料。
在模板上铺玻璃网格纤维布形成第一玻纤布层,在第一玻纤布层上铺中料浆形成第一中料层,在第一中料层上铺玻璃网格玻纤布形成第二玻纤布层,在第二玻纤布层上铺中料浆形成第二中料层,在第二中料层上铺玻璃网格玻纤布形成第三玻纤布层,在第三玻纤布层铺砂光料形成砂光层。
在制板结束后,依次进行一次养护、全自动脱模、二次养护、切割、砂光,最终制得14mm的吸音基板。
【实施例11】
取500重量份的27°Bé硫酸镁溶液和4重量份的硫氧镁改性剂混合搅拌2min后,加入有0.5重量份的8mm聚丙烯纤维搅拌1min;再依次加入90重量份的竹粉、400重量份的氧化镁、45重量份的硅藻泥、110重量份的粉煤灰、30重量份的膨胀珍珠岩,每种原料间隔1min投入并搅拌,待全部投放完毕后继续搅拌2min,最终制得中料浆。
取175重量份27°Bé硫酸镁溶液和1.5重量份硫氧镁改性剂混合搅拌2min后,依次加入30重量份竹粉、150重量份氧化镁、30重量份粉煤灰,每种原料间隔1min投入并搅拌,待全部投放完毕后继续搅拌2min,最终制得砂光料。
在模板上铺玻璃网格纤维布形成第一玻纤布层,在第一玻纤布层上铺中料浆形成第一中料层,在第一中料层上铺玻璃网格玻纤布形成第二玻纤布层,在第二玻纤布层上铺中料浆形成第二中料层,在第二中料层上铺玻璃网格玻纤布形成第三玻纤布层,在第三玻纤布层铺砂光料形成砂光层。
在制板结束后,依次进行一次养护、全自动脱模、二次养护、切割、砂光,最终制得14mm的吸音基板。
【实施例12】
取500重量份的27°Bé硫酸镁溶液和4重量份的硫氧镁改性剂混合搅拌2min后,加入有0.5重量份的8mm聚丙烯纤维搅拌1min;再依次加入90重量份的竹粉、400重量份的氧化镁、45重量份的硅藻泥、120重量份的粉煤灰、30重量份的膨胀珍珠岩,每种原料间隔1min投入并搅拌,待全部投放完毕后继续搅拌2min,最终制得中料浆。
取175重量份27°Bé硫酸镁溶液和1.5重量份硫氧镁改性剂混合搅拌2min后,依次加入30重量份竹粉、150重量份氧化镁、30重量份粉煤灰,每种原料间隔1min投入并搅拌,待全部投放完毕后继续搅拌2min,最终制得砂光料。
在模板上铺玻璃网格纤维布形成第一玻纤布层,在第一玻纤布层上铺中料浆形成第一中料层,在第一中料层上铺玻璃网格玻纤布形成第二玻纤布层,在第二玻纤布层上铺中料浆形成第二中料层,在第二中料层上铺玻璃网格玻纤布形成第三玻纤布层,在第三玻纤布层铺砂光料形成砂光层。
在制板结束后,依次进行一次养护、全自动脱模、二次养护、切割、砂光,最终制得14mm的吸音基板。
【实施例13】
取500重量份的27°Bé硫酸镁溶液和4重量份的硫氧镁改性剂混合搅拌2min后,加入有0.5重量份的8mm聚丙烯纤维搅拌1min;再依次加入90重量份的竹粉、400重量份的氧化镁、45重量份的硅藻泥、150重量份的粉煤灰、30重量份的膨胀珍珠岩,每种原料间隔1min投入并搅拌,待全部投放完毕后继续搅拌2min,最终制得中料浆。
取175重量份27°Bé硫酸镁溶液和1.5重量份硫氧镁改性剂混合搅拌2min后,依次加入30重量份竹粉、150重量份氧化镁、30重量份粉煤灰,每种原料间隔1min投入并搅拌,待全部投放完毕后继续搅拌2min,最终制得砂光料。
在模板上铺玻璃网格纤维布形成第一玻纤布层,在第一玻纤布层上铺中料浆形成第一中料层,在第一中料层上铺玻璃网格玻纤布形成第二玻纤布层,在第二玻纤布层上铺中料浆形成第二中料层,在第二中料层上铺玻璃网格玻纤布形成第三玻纤布层,在第三玻纤布层铺砂光料形成砂光层。
在制板结束后,依次进行一次养护、全自动脱模、二次养护、切割、砂光,最终制得14mm的吸音基板。
【对比例3】
取500重量份的27°Bé硫酸镁溶液和4重量份的硫氧镁改性剂混合搅拌2min后,加入有0.5重量份的8mm聚丙烯纤维搅拌1min;再依次加入90重量份的竹粉、400重量份的氧化镁、45重量份的硅藻泥、40重量份的粉煤灰、30重量份的膨胀珍珠岩,每种原料间隔1min投入并搅拌,待全部投放完毕后继续搅拌2min,最终制得中料浆。
取175重量份27°Bé硫酸镁溶液和1.5重量份硫氧镁改性剂混合搅拌2min后,依次加入30重量份竹粉、150重量份氧化镁、30重量份粉煤灰,每种原料间隔1min投入并搅拌,待全部投放完毕后继续搅拌2min,最终制得砂光料。
在模板上铺玻璃网格纤维布形成第一玻纤布层,在第一玻纤布层上铺中料浆形成第一中料层,在第一中料层上铺玻璃网格玻纤布形成第二玻纤布层,在第二玻纤布层上铺中料浆形成第二中料层,在第二中料层上铺玻璃网格玻纤布形成第三玻纤布层,在第三玻纤布层铺砂光料形成砂光层。
在制板过程中,由于中料浆含水率过高,铺设第一中料层和第二中料层时出现塌边现象,导致整块吸音板厚薄度不均匀,为不合格产品。
【对比例4】
取500重量份的27°Bé硫酸镁溶液和4重量份的硫氧镁改性剂混合搅拌2min后,加入有0.5重量份的8mm聚丙烯纤维搅拌1min;再依次加入90重量份的竹粉、400重量份的氧化镁、45重量份的硅藻泥、160重量份的粉煤灰、30重量份的膨胀珍珠岩,每种原料间隔1min投入并搅拌,待全部投放完毕后继续搅拌2min,最终制得中料浆。
取175重量份27°Bé硫酸镁溶液和1.5重量份硫氧镁改性剂混合搅拌2min后,依次加入30重量份竹粉、150重量份氧化镁、30重量份粉煤灰,每种原料间隔1min投入并搅拌,待全部投放完毕后继续搅拌2min,最终制得砂光料。
在模板上铺玻璃网格纤维布形成第一玻纤布层,在第一玻纤布层上铺中料浆形成第一中料层,在第一中料层上铺玻璃网格玻纤布形成第二玻纤布层,在第二玻纤布层上铺中料浆形成第二中料层,在第二中料层上铺玻璃网格玻纤布形成第三玻纤布层,在第三玻纤布层铺砂光料形成砂光层。
在制板过程中,由于中料浆含水率过低,铺设的第一中料层和第二中料层无法和玻纤布粘结,无法制得符合要求的吸音板。
【实施例14】
取500重量份的27°Bé硫酸镁溶液和4重量份的硫氧镁改性剂混合搅拌2min后,加入有0.5重量份的8mm聚丙烯纤维搅拌1min;再依次加入90重量份的竹粉、400重量份的氧化镁、45重量份的硅藻泥、10重量份的粉煤灰、30重量份的膨胀珍珠岩,每种原料间隔1min投入并搅拌,待全部投放完毕后继续搅拌2min,最终制得中料浆。
取175重量份27°Bé硫酸镁溶液和1.5重量份硫氧镁改性剂混合搅拌2min后,依次加入30重量份竹粉、150重量份氧化镁、30重量份粉煤灰,每种原料间隔1min投入并搅拌,待全部投放完毕后继续搅拌2min,最终制得砂光料。
在模板上铺玻璃网格纤维布形成第一玻纤布层,在第一玻纤布层上铺中料浆形成第一中料层,在第一中料层上铺玻璃网格玻纤布形成第二玻纤布层,在第二玻纤布层上铺中料浆形成第二中料层,在第二中料层上铺玻璃网格玻纤布形成第三玻纤布层,在第三玻纤布层铺砂光料形成砂光层。
在制板结束后,依次进行一次养护、全自动脱模、二次养护、切割、砂光,最终制得14mm的吸音基板。
【实施例15】
取500重量份的27°Bé硫酸镁溶液和4重量份的硫氧镁改性剂混合搅拌2min后,加入有0.5重量份的8mm聚丙烯纤维搅拌1min;再依次加入90重量份的竹粉、400重量份的氧化镁、45重量份的硅藻泥、100重量份的粉煤灰、20重量份的膨胀珍珠岩,每种原料间隔1min投入并搅拌,待全部投放完毕后继续搅拌2min,最终制得中料浆。
取175重量份27°Bé硫酸镁溶液和1.5重量份硫氧镁改性剂混合搅拌2min后,依次加入30重量份竹粉、150重量份氧化镁、30重量份粉煤灰,每种原料间隔1min投入并搅拌,待全部投放完毕后继续搅拌2min,最终制得砂光料。
在模板上铺玻璃网格纤维布形成第一玻纤布层,在第一玻纤布层上铺中料浆形成第一中料层,在第一中料层上铺玻璃网格玻纤布形成第二玻纤布层,在第二玻纤布层上铺中料浆形成第二中料层,在第二中料层上铺玻璃网格玻纤布形成第三玻纤布层,在第三玻纤布层铺砂光料形成砂光层。
在制板结束后,依次进行一次养护、全自动脱模、二次养护、切割、砂光,最终制得14mm的吸音基板。
【实施例16】
取500重量份的27°Bé硫酸镁溶液和4重量份的硫氧镁改性剂混合搅拌2min后,加入有0.5重量份的8mm聚丙烯纤维搅拌1min;再依次加入90重量份的竹粉、400重量份的氧化镁、45重量份的硅藻泥、100重量份的粉煤灰、25重量份的膨胀珍珠岩,每种原料间隔1min投入并搅拌,待全部投放完毕后继续搅拌2min,最终制得中料浆。
取175重量份27°Bé硫酸镁溶液和1.5重量份硫氧镁改性剂混合搅拌2min后,依次加入30重量份竹粉、150重量份氧化镁、30重量份粉煤灰,每种原料间隔1min投入并搅拌,待全部投放完毕后继续搅拌2min,最终制得砂光料。
在模板上铺玻璃网格纤维布形成第一玻纤布层,在第一玻纤布层上铺中料浆形成第一中料层,在第一中料层上铺玻璃网格玻纤布形成第二玻纤布层,在第二玻纤布层上铺中料浆形成第二中料层,在第二中料层上铺玻璃网格玻纤布形成第三玻纤布层,在第三玻纤布层铺砂光料形成砂光层。
在制板结束后,依次进行一次养护、全自动脱模、二次养护、切割、砂光,最终制得14mm的吸音基板。
【实施例17】
取500重量份的27°Bé硫酸镁溶液和4重量份的硫氧镁改性剂混合搅拌2min后,加入有0.5重量份的8mm聚丙烯纤维搅拌1min;再依次加入90重量份的竹粉、400重量份的氧化镁、45重量份的硅藻泥、100重量份的粉煤灰、35重量份的膨胀珍珠岩,每种原料间隔1min投入并搅拌,待全部投放完毕后继续搅拌2min,最终制得中料浆。
取175重量份27°Bé硫酸镁溶液和1.5重量份硫氧镁改性剂混合搅拌2min后,依次加入30重量份竹粉、150重量份氧化镁、30重量份粉煤灰,每种原料间隔1min投入并搅拌,待全部投放完毕后继续搅拌2min,最终制得砂光料。
在模板上铺玻璃网格纤维布形成第一玻纤布层,在第一玻纤布层上铺中料浆形成第一中料层,在第一中料层上铺玻璃网格玻纤布形成第二玻纤布层,在第二玻纤布层上铺中料浆形成第二中料层,在第二中料层上铺玻璃网格玻纤布形成第三玻纤布层,在第三玻纤布层铺砂光料形成砂光层。
在制板结束后,依次进行一次养护、全自动脱模、二次养护、切割、砂光,最终制得14mm的吸音基板。
【实施例18】
取500重量份的27°Bé硫酸镁溶液和4重量份的硫氧镁改性剂混合搅拌2min后,加入有0.5重量份的8mm聚丙烯纤维搅拌1min;再依次加入90重量份的竹粉、400重量份的氧化镁、45重量份的硅藻泥、100重量份的粉煤灰、40重量份的膨胀珍珠岩,每种原料间隔1min投入并搅拌,待全部投放完毕后继续搅拌2min,最终制得中料浆。
取175重量份27°Bé硫酸镁溶液和1.5重量份硫氧镁改性剂混合搅拌2min后,依次加入30重量份竹粉、150重量份氧化镁、30重量份粉煤灰,每种原料间隔1min投入并搅拌,待全部投放完毕后继续搅拌2min,最终制得砂光料。
在模板上铺玻璃网格纤维布形成第一玻纤布层,在第一玻纤布层上铺中料浆形成第一中料层,在第一中料层上铺玻璃网格玻纤布形成第二玻纤布层,在第二玻纤布层上铺中料浆形成第二中料层,在第二中料层上铺玻璃网格玻纤布形成第三玻纤布层,在第三玻纤布层铺砂光料形成砂光层。
在制板结束后,依次进行一次养护、全自动脱模、二次养护、切割、砂光,最终制得14mm的吸音基板。
【实施例19】
取500重量份的27°Bé硫酸镁溶液和4重量份的硫氧镁改性剂混合搅拌2min后,加入有0.5重量份的8mm聚丙烯纤维搅拌1min;再依次加入90重量份的竹粉、400重量份的氧化镁、45重量份的硅藻泥、100重量份的粉煤灰、50重量份的膨胀珍珠岩,每种原料间隔1min投入并搅拌,待全部投放完毕后继续搅拌2min,最终制得中料浆。
取175重量份27°Bé硫酸镁溶液和1.5重量份硫氧镁改性剂混合搅拌2min后,依次加入30重量份竹粉、150重量份氧化镁、30重量份粉煤灰,每种原料间隔1min投入并搅拌,待全部投放完毕后继续搅拌2min,最终制得砂光料。
在模板上铺玻璃网格纤维布形成第一玻纤布层,在第一玻纤布层上铺中料浆形成第一中料层,在第一中料层上铺玻璃网格玻纤布形成第二玻纤布层,在第二玻纤布层上铺中料浆形成第二中料层,在第二中料层上铺玻璃网格玻纤布形成第三玻纤布层,在第三玻纤布层铺砂光料形成砂光层。
在制板结束后,依次进行一次养护、全自动脱模、二次养护、切割、砂光,最终制得14mm的吸音基板。
【对比例5】
取500重量份的27°Bé硫酸镁溶液和4重量份的硫氧镁改性剂混合搅拌2min后,加入有0.5重量份的8mm聚丙烯纤维搅拌1min;再依次加入90重量份的竹粉、400重量份的氧化镁、45重量份的硅藻泥、100重量份的粉煤灰、5重量份的膨胀珍珠岩,每种原料间隔1min投入并搅拌,待全部投放完毕后继续搅拌2min,最终制得中料浆。
取175重量份27°Bé硫酸镁溶液和1.5重量份硫氧镁改性剂混合搅拌2min后,依次加入30重量份竹粉、150重量份氧化镁、30重量份粉煤灰,每种原料间隔1min投入并搅拌,待全部投放完毕后继续搅拌2min,最终制得砂光料。
在模板上铺玻璃网格纤维布形成第一玻纤布层,在第一玻纤布层上铺中料浆形成第一中料层,在第一中料层上铺玻璃网格玻纤布形成第二玻纤布层,在第二玻纤布层上铺中料浆形成第二中料层,在第二中料层上铺玻璃网格玻纤布形成第三玻纤布层,在第三玻纤布层铺砂光料形成砂光层。
在制板结束后,依次进行一次养护、全自动脱模、二次养护、切割、砂光,最终制得14mm的吸音基板。
【对比例6】
取500重量份的27°Bé硫酸镁溶液和4重量份的硫氧镁改性剂混合搅拌2min后,加入有0.5重量份的8mm聚丙烯纤维搅拌1min;再依次加入90重量份的竹粉、400重量份的氧化镁、45重量份的硅藻泥、100重量份的粉煤灰、60重量份的膨胀珍珠岩,每种原料间隔1min投入并搅拌,待全部投放完毕后继续搅拌2min,最终制得中料浆。
取175重量份27°Bé硫酸镁溶液和1.5重量份硫氧镁改性剂混合搅拌2min后,依次加入30重量份竹粉、150重量份氧化镁、30重量份粉煤灰,每种原料间隔1min投入并搅拌,待全部投放完毕后继续搅拌2min,最终制得砂光料。
在模板上铺玻璃网格纤维布形成第一玻纤布层,在第一玻纤布层上铺中料浆形成第一中料层,在第一中料层上铺玻璃网格玻纤布形成第二玻纤布层,在第二玻纤布层上铺中料浆形成第二中料层,在第二中料层上铺玻璃网格玻纤布形成第三玻纤布层,在第三玻纤布层铺砂光料形成砂光层。
在制板结束后,依次进行一次养护、全自动脱模、二次养护、切割、砂光,最终制得14mm的吸音基板。
对上述实施例及对比例的密度、含水率、厚薄度(厚薄误差)、握钉力、抗冲击强度、抗折强度、吸音性能、防火等级和抗反卤性进行检测,检测方法如下:
(1)密度(kg/m3):基于JC/T 646-2006中的附录B进行测定。
(2)含水率(%):基于JG/T 414-2013建筑用菱镁装饰板中的7.5.4进行测定。
(3)厚薄度(mm):基于JG/T 414-2013建筑用菱镁装饰板中的7.4进行测定。
(4)握钉力(R/(N/mm)):基于GB/T 33544-2017玻镁平板中的附录C进行测定。
(5)抗冲击强度(KJ/m2):基于GB/T 33544-2017玻镁平板中的6.4.2进行测定。
(6)抗折强度(MPa):基于GB/T 33544-2017玻镁平板中的6.4.1进行测定。
(7)吸音(dB):基于GB/T 19889.3-2005进行测定。
(8)防火等级:基于GB 8624-2012中的5.1.1进行测定。
(9)抗反卤性:基于GB/T 33544-2017中的6.4.8进行测定
下面将实施例1-7及对比例1、2中的中料浆配比情况及评价结果汇总到表2。
表2
如表2所示,竹粉的含量主要影响吸音板的含水率,且在40-140重量份的范围内,吸音板的含水率能够控制在12%以下。若竹粉的含量低于40重量份,会导致制备的浆料脆性增加,后期加工易开裂、崩边,不易于后期加工应用;而若竹粉的含量高于140重量份,则会导致制备的浆料粘稠度过高,流动性太差,玻纤布和浆料的结合力降低,造成吸音基板强度下降,使用寿命降低。此外,由于竹粉材料作为一种木质纤维,能够有效提高材料的握钉力,赋予材料可加工性。且竹粉的质量较轻,所以在在40-140重量份的范围内,竹粉含量的增加先会使吸音板的密度降低,但是由于竹粉吸水,竹粉的含量提高会导致浆料过稠,竹粉无法达到降低密度的效果,最终无法成型。而吸音板的抗冲击强度、抗折强度和吸音性能与其密度密切相关,密度越小,抗冲击强度和抗弯折强度随之减弱,而吸音性能有所增强。
下面将实施例4、实施例8-13及对比例3、4中的中料浆配比情况及评价结果汇总到表3。
表3
如表3所示,粉煤灰的含量主要对吸音板的强度产生影响。在50-150重量份范围内,握钉力、抗冲击强度和抗折强度随着粉煤灰含量的增加而增强。但是,粉煤灰含量的增加会提高吸音板的密度,从而使吸音板的吸音性能减弱。
下面将实施例4、实施例14-19及对比例5、6中的中料浆配比情况及评价结果汇总到表4。
表4
如表4所示,珍珠岩的含量主要对吸音板的密度产生影响。其中,在30-70重量份的范围内,随着珍珠岩含量的增加,吸音板的密度逐渐降低,具体为0.88-1.06kg/m3。而由于密度的降低,吸音板内部形成空腔,其吸音板能也相应地有所增强。
综上所述,本申请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密度低:本申请在硫氧镁水泥材料中添加发泡型无机材料,在制备吸音板时能够降低吸音板的密度,具体为0.8-1.08kg/m3。通过降低吸音板的密度,能够在保证吸音板的隔音效率的同时,有效降低吸音板的重量,减轻楼层的荷载负担。
(2)防火:本申请基于硫氧镁材料本身优良的防火性能,且采用的原料中90%是无机材料,具有防火阻燃的功能,使本申请的防火等级均能达到A1级。
(3)抗菌防潮:本申请为硫氧镁材料,具有抗返卤性性能,不会出现水珠和返潮现象,不会产生电化学腐蚀,避免加速钢材锈蚀,饰面不易脱落。此外,本申请通过添加竹粉,能够有效控制吸音板的含水率,避免了出现后期水分挥发造成表面起皮的现象。
(4)可加工性:本申请通过添加植物纤维增强材料,增加了吸音基板的韧性和可加工性,赋予可锯、可刨、可开槽、易拼接、不变形的特点,使本申请中的吸音基板能够被加工成具有吸音槽和吸音孔的吸音板。
(5)吸音:通过该吸音槽与吸音相结合的吸音结构,并在此基础上添加了发泡型无机材料,能够产生多孔结构,使吸音板内具有大量空腔,当声音进入空腔后,声波会四处反射,每一次反射都会消耗声波的能力,直至发生多次反射,声波的大部分能量被消耗,转化为热能,进而起到隔音的效果。通过上述措施,本申请提供的吸音板的吸音率高达1.00。
(6)结构结实:本申请在硫氧镁材料自身的强度的基础上,添加植物增强纤维增强材料、有机纤维增强材料和活性填料,在保证轻质特点的基础上有效增强了本申请的强度,具体体现在本申请中的吸音板具有较强的握钉力、抗冲击强度和抗折强度,能够防止吸音板受撞击后(比如人、篮球等等)出现开裂现象,也能够挂较重的物体。
(7)安装简单:本申请通过在吸音板侧边设置连接槽和连接口,用于数块吸音板的拼接,便于吸音板的搬运、装卸和安装。此外,本申请提供的吸音板密度小重量轻,有利于搬运。最后,本申请提供的吸音板易于切割,可以使用普通的木工工具进行切割、刨锯或钻孔,安装简单。
(8)节能保温:本申请由硫氧镁这种无机材料加工而成,导热系数低至0.5,很强的隔热保温性。
(9)吸附功能:本申请通过添加防火吸附材料,使本申请具有一定的吸附甲醛功能。
(10)厚度均一:本申请通过设置砂光层并对其进行砂光,能够确保吸音板的厚薄度(厚薄偏差)在0.4mm以内,同时增加了吸音板表面的强度,使吸音板表面平整光滑,便于在吸音板表面粘贴饰面。
尽管上面对本申请说明性的具体实施方式进行了描述,以便于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能够理解本申请,但是本申请不仅限于具体实施方式的范围,对本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只要各种变化只要在所附的权利要求限定和确定的本申请精神和范围内,一切利用本申请构思的申请创造均在保护之列。

Claims (24)

1.一种基于硫氧镁材料的防火吸音材料,按照重量份计算,包括以下组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硫氧镁材料的防火吸音材料,按照重量份计算,包括以下组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硫氧镁材料的防火吸音材料,其中,所述氧化镁采用菱苦粉或轻烧粉。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硫氧镁材料的防火吸音材料,其中,所述氧化镁采用轻烧粉,所述轻烧粉中的氧化镁含量大于85%,活性大于65%,烧失量1-9%。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硫氧镁材料的防火吸音材料,其中,所述硫酸镁溶液的原料采用无水硫酸镁、一水硫酸镁或七水硫酸镁中的一种。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硫氧镁材料的防火吸音材料,其中,所述硫酸镁溶液的原料采用七水硫酸镁,所述七水硫酸镁的含量大于99.5%。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硫氧镁材料的防火吸音材料,其中,所述硫酸镁溶液的波美度为23-29°Bé,密度为1.2-1.3kg/m3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硫氧镁材料的防火吸音材料,其中,所述植物纤维增强材料采用竹粉、麦秸秆、稻壳粉、木糠、木屑或锯末中的一种。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硫氧镁材料的防火吸音材料,其中,所述有机纤维增强材料采用聚丙烯纤维或聚烯烃纤维。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硫氧镁材料的防火吸音材料,其中。所述活性填料采用粉煤灰、硅灰或活性矿渣、炉渣中的一种。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硫氧镁材料的防火吸音材料,其中,所述防火吸附材料采用硅藻泥、钠基膨润土、轻质云母或海泡石中的一种。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硫氧镁材料的防火吸音材料,其中,所述发泡型无机材料采用膨胀珍珠岩、膨胀蛭石或陶砂中的一种。
13.一种基于硫氧镁材料的防火吸音基板,包括:第一玻纤布层、第一中料层、第二玻纤布层、第二中料层、第三玻纤布层和砂光层,其中,所述第一中料层和第二中料层采用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基于硫氧镁材料的防火吸音材料制成。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基于硫氧镁材料的防火吸音基板,其中,所述砂光层包括以下重量份的组份:
15.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一种基于硫氧镁材料的防火吸音基板,其中,所述第一玻纤布层、所述第二玻纤布层和所述第三玻纤布层采用玻璃网格玻纤布铺设而成,所述玻璃网格玻纤布采用中碱玻纤布,所述中碱玻纤布为平织布或交织布,克重为50-200g/m2
16.一种基于硫氧镁材料的防火吸音板,由如权利要求13-15所述的一种基于硫氧镁材料的吸音基板加工而成。
17.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一种基于硫氧镁材料的防火吸音板,其中,所述防火吸音板一侧表面设置有第一吸音槽,在所述防火吸音材料的另一侧表面设置有吸音孔,所述第一吸音槽与所述吸音孔连通。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一种基于硫氧镁材料的防火吸音板,其中,所述吸音孔侧边设置有第二吸音槽,所述第二吸音槽与所述第一吸音槽平行,所述第二吸音槽与所述第一吸音槽交错设置。
19.根据权利要求16所述的一种基于硫氧镁材料的防火吸音板,其中,所述防火吸音板一侧设置有连接槽,所述防火吸音板另一侧设置有连接扣。
20.一种基于硫氧镁材料的防火吸音基板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制备中料浆、制备砂光料、制板、一次养护、全自动脱模、二次养护、切割、砂光;
其中,所述中料浆采用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一种基于硫氧镁材料的防火吸音材料制成。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一种基于硫氧镁材料的防火吸音基板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中料浆的制备方法为:
根据配方比例,将硫酸镁溶液和硫氧镁改性剂混合搅拌2min后,加入有机纤维增强材料搅拌1min;再依次加入植物纤维增强材料、氧化镁、防火吸附材料、活性填料、发泡型无机材料,每种原料间隔1min投入并搅拌,待全部投放完毕后继续搅拌2min,最终制得所述中料浆。
22.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一种基于硫氧镁材料的防火吸音基板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砂光料的制备方法为:
取150-250重量份硫酸镁溶液和1-2重量份硫氧镁改性剂混合搅拌2min后,依次加入20-40重量份植物纤维增强材料、150重量份氧化镁、10-50重量份活性填料,每种原料间隔1min投入并搅拌,待全部投放完毕后继续搅拌2min,最终制得所述砂光料。
23.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一种基于硫氧镁材料的防火吸音基板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制板步骤包括:在模板上铺玻璃网格纤维布形成第一玻纤布层,在所述第一玻纤布层上铺中料浆形成第一中料层,在所述第一中料层上铺玻璃网格玻纤布形成第二玻纤布层,在所述第二玻纤布层上铺中料浆形成第二中料层,在所述第二中料层上铺玻璃网格玻纤布形成第三玻纤布层,在所述第三玻纤布层铺砂光料形成砂光层。
24.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一种基于硫氧镁材料的防火吸音基板的制备方法,其中,所述砂光步骤包括:对砂光层进行砂光,确保砂光层平整度均一。
CN201910674864.4A 2019-07-25 2019-07-25 一种基于硫氧镁材料的防火吸音基板及其应用 Pending CN110615656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74864.4A CN110615656A (zh) 2019-07-25 2019-07-25 一种基于硫氧镁材料的防火吸音基板及其应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674864.4A CN110615656A (zh) 2019-07-25 2019-07-25 一种基于硫氧镁材料的防火吸音基板及其应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15656A true CN110615656A (zh) 2019-12-27

Family

ID=68921455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674864.4A Pending CN110615656A (zh) 2019-07-25 2019-07-25 一种基于硫氧镁材料的防火吸音基板及其应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615656A (zh)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825420A (zh) * 2020-07-09 2020-10-27 浙江界武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grc水泥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1908875A (zh) * 2020-06-18 2020-11-10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一种水泥基复合材料、深海热液微生物处理有机废物与水泥基材协同供热的装置
CN112430057A (zh) * 2020-10-19 2021-03-02 海南好城新型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生物质复合建筑材料及制备方法
WO2024023714A1 (en) * 2022-07-26 2024-02-01 Smart Building Panels Ltd Improved building board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12678A (en) * 1990-08-17 1992-05-12 Atlas Roofing Corporation Method and composition for coating mat and articles produced therewith
CN200975032Y (zh) * 2006-12-01 2007-11-14 姚志刚 环保防火型木质吸音板
CN106193507A (zh) * 2016-07-04 2016-12-07 常州布鲁板业科技有限公司 硫氧镁板材结构及其配方以及加工工艺
CN107117929A (zh) * 2017-06-14 2017-09-01 合肥市旺友门窗有限公司 一种外墙保温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09437821A (zh) * 2018-12-27 2019-03-08 李娟� 一种轻质高强保温防火墙板及其制作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5112678A (en) * 1990-08-17 1992-05-12 Atlas Roofing Corporation Method and composition for coating mat and articles produced therewith
CN200975032Y (zh) * 2006-12-01 2007-11-14 姚志刚 环保防火型木质吸音板
CN106193507A (zh) * 2016-07-04 2016-12-07 常州布鲁板业科技有限公司 硫氧镁板材结构及其配方以及加工工艺
CN107117929A (zh) * 2017-06-14 2017-09-01 合肥市旺友门窗有限公司 一种外墙保温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09437821A (zh) * 2018-12-27 2019-03-08 李娟� 一种轻质高强保温防火墙板及其制作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中国硅酸盐学会: "《2016-2017矿物材料学科发展报告》", 31 March 2018, 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908875A (zh) * 2020-06-18 2020-11-10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一种水泥基复合材料、深海热液微生物处理有机废物与水泥基材协同供热的装置
CN111908875B (zh) * 2020-06-18 2022-01-07 中国科学院过程工程研究所 一种水泥基复合材料、深海热液微生物处理有机废物与水泥基材协同供热的装置
CN111825420A (zh) * 2020-07-09 2020-10-27 浙江界武实业有限公司 一种grc水泥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12430057A (zh) * 2020-10-19 2021-03-02 海南好城新型建材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功能生物质复合建筑材料及制备方法
WO2024023714A1 (en) * 2022-07-26 2024-02-01 Smart Building Panels Ltd Improved building board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15656A (zh) 一种基于硫氧镁材料的防火吸音基板及其应用
CN100353015C (zh) 复合夹芯墙板
CN205012555U (zh) 一种多功能蒸压加气混凝土复合墙板
CN110256104A (zh) 基于硫氧镁材料的防火隔音楼层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01244583A (zh) 一种聚苯乙烯泡沫板及其制作方法
KR20130032766A (ko) 불연 세라믹 패널 및 그 제조 방법
CN106351398B (zh) 一种轻质防火隔音组合墙板
CN102877564B (zh) 砂岩抹灰结构环保吸声墙
CN201212189Y (zh) 防火型泡沫夹芯板
KR20170067336A (ko) 불연성 경량 건축 내·외장 복합 패널 및 그 제조방법
CN201695560U (zh) 泡沫混凝土夹心自保温砌块
CN212896799U (zh) 一种防火保温板
JPH10292610A (ja) 遮音性を有する床構造
CN209353568U (zh) 一种隔音的高强度墙板
CN208105577U (zh) 节能环保隔声轻质墙体
CN207776146U (zh) 一种房建用保温隔音效果好的复合墙板
CN206128440U (zh) 一种轻质防火隔音组合墙板
CN213979539U (zh) 一种轻质墙体砌块
KR20050015828A (ko) 고단열 고강도 자기발포 경량 콘크리트를 이용하여파렛트형의 경량 프리캐스트 패널 및 그의 제조 방법
CN215716186U (zh) 一种高聚物改性防水保温一体化板
CN219863635U (zh) 一种组合式蒸压陶粒轻质墙板
CN213710169U (zh) 一种柔性纤维增强复合石膏板
CN214884610U (zh) 一种多孔纤维增强硅石骨料混凝土隔音防水耐火结构
CN219219533U (zh) 一种阻燃吸音岩棉复合板
CN209904102U (zh) 一种带企口双面贴玻纤玻璃棉板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227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