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03909A - 换产调整作业的设定装置及换产调整作业的设定方法 - Google Patents

换产调整作业的设定装置及换产调整作业的设定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03909A
CN110603909A CN201780090224.8A CN201780090224A CN110603909A CN 110603909 A CN110603909 A CN 110603909A CN 201780090224 A CN201780090224 A CN 201780090224A CN 110603909 A CN110603909 A CN 11060390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etup
component
work
component mounting
lin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90224.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03909B (zh
Inventor
山下幸宏
大桥辉之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uji Co
Original Assignee
Fuji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uji Co filed Critical Fuji Co
Publication of CN11060390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0390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0390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0390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8Monitoring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 H05K13/085Production planning, e.g. of allocation of products to machines, of mounting sequences at machine or facility level
    • H05K13/0857Product-specific machine setup; Changeover of machines or assembly lines to new product typ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4Mounting of components, e.g. of leadless components
    • H05K13/0452Mounting machines or lines comprising a plurality of tools for guiding different components to the same mounting place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015Orientation; Alignment; Positioning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2Feeding of component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2Feeding of components
    • H05K13/021Loading or unloading of containers
    • HELECTRICITY
    • H05ELECTRIC TECHNIQU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05KPRINTED CIRCUITS; CASINGS OR CONSTRUCTIONAL DETAILS OF ELECTRIC APPARATUS;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 H05K13/00Apparatus or process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anufacturing or adjusting assemblages of electric components
    • H05K13/08Monitoring manufacture of assemblages
    • H05K13/086Supply management, e.g. supply of components or of substrate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Operations Research (AREA)
  • Supply And Installment Of Electrical Components (AREA)

Abstract

换产调整作业的设定装置是在对分别具有供给多个元件种类的电子元件的元件供给装置而向基板安装电子元件的多个元件安装机进行排列设置而构成的元件安装线中,在对基板的基板种类进行的情况下预先设定对多个元件种类进行切换的换产调整作业的装置,换产调整作业的设定装置具备:登记部,登记与元件安装线的配置相关的线布局信息、与实施换产调整作业的作业区域的配置相关的作业区域布局信息、及实施换产调整作业的作业者的人数信息中的至少一个信息;集中部,从多个元件种类之中选择进行换产调整作业的元件种类,集中于被限定的台数的元件供给装置而设为作业对象;及设定部,基于登记的至少一个信息,设定成为作业对象的元件供给装置的配置位置。

Description

换产调整作业的设定装置及换产调整作业的设定方法
技术领域
本说明书涉及在排列设置元件安装机而构成的元件安装线中,设定对供给的电子元件(以下,称为元件)的多个元件种类进行切换的换产调整作业的装置及设定的方法。
背景技术
实施用于向遍布有印刷配线的基板安装元件的各种作业(以下,称为对基板作业)而对电路基板进行量产的技术不断普及。作为实施对基板作业的对基板作业机,有焊料印刷机、元件安装机、回流焊机、基板检查机等。一般,连接这些对基板作业机而构成对基板作业线。此外,排列设置多个元件安装机而构成元件安装线的情况也较多。元件安装机一般具备基板输送装置、元件供给装置及元件移载装置。作为元件供给装置,多使用排列设置有多个供料器装置的结构。
在元件安装线中,从元件供给装置供给的元件的元件种类的数量存在上限。因此,在对生产的基板的基板种类进行切换的多品种生产的方式中,需要对供给的元件的多个元件种类进行切换的换产调整作业。换产调整作业包括在安装于元件安装机的状态下的元件供给装置中更换供料器装置等的内换产调整作业、在外换产调整区域预先准备元件供给装置并向元件安装机安装的外换产调整作业。专利文献1公开了与元件安装线的换产调整作业相关的技术例。
在专利文献1所公开的元件安装线的元件安装方法中,将按照生产顺序生产的多个基板种类交替地向一侧及另一侧的元件供给装置分配,每当切换基板种类时,补给作业者和准备作业者的位置在元件安装线的一侧与另一侧改变。补给作业者补给关于当前生产中的基板种类而消耗的元件,准备作业者进行准备关于接下来生产的基板种类所需的元件的换产调整作业。由此,补给作业者的动作路线与准备作业者的动作路线不会重叠,作业效率良好。
在先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230995号公报
发明内容
发明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关于在换产调整作业中将多个供料器装置向哪个元件供给装置分配来进行换产调整及如何设置供料器装置的排列设置顺序等问题,实际应用了各种优化技术。例如,开发了对于指定的基板种类使安装作业的效率最高的优化技术和连续地生产多个基板种类时的优化技术等。
然而,以往的优化技术着眼于元件安装线的生产线结构及安装的元件种类而以安装作业的高效化为目标,未考虑换产调整作业的作业性。因此,即使通过优化而安装作业高效化,换产调整作业也未必高效化。例如,根据作为作业对象的元件供给装置的配置位置不同,而作业者在实施换产调整作业时移动的动作路线变长而作业效率下降。
另外,在专利文献1中,在一个元件安装线的两侧各有一个作业者移动,因此两人的作业者的动作路线不会重叠。但是,当多个元件安装线接近地配置,在通过多个作业者实施换产调整作业的情况下可能会相互干扰。此外,在进行外换产调整作业的情况下,还会产生将元件供给装置搬运至距外换产调整区域较远的配置位置来进行安装的情况,效率不高。
上述换产调整作业的高效化的课题通过以往的优化技术无法解决。该课题在换产调整作业的频度较高的多品种少量生产的生产方式中更为显著。并且,为了解决该课题,需要考虑元件安装线、作业区域的配置、作业者的人数等。
在本说明书中,要解决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能够实现在元件安装线中切换多个元件种类的换产调整作业的高效化的换产调整作业的设定装置及换产调整作业的设定方法。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本说明书公开了一种换产调整作业的设定装置,是在对分别具有供给多个元件种类的电子元件的元件供给装置而向基板安装上述电子元件的多个元件安装机进行排列设置而构成的元件安装线中,在对上述基板的基板种类进行切换的情况下预先设定对多个上述元件种类进行切换的换产调整作业的装置,上述换产调整作业的设定装置具备:登记部,登记与上述元件安装线的配置相关的线布局信息、与实施上述换产调整作业的作业区域的配置相关的作业区域布局信息及实施上述换产调整作业的作业者的人数信息中的至少一个信息;集中部,从多个上述元件种类之中选择进行上述换产调整作业的上述元件种类,集中于被限定的台数的上述元件供给装置而设为作业对象;及设定部,基于登记的至少一个上述信息,设定成为上述作业对象的上述元件供给装置的配置位置。
另外,本说明书公开了一种换产调整作业的设定方法,在对分别具有供给多个元件种类的电子元件的元件供给装置而向基板安装上述电子元件的多个元件安装机进行排列设置而构成的元件安装线中,在对上述基板的基板种类进行切换的情况下预先设定对多个上述元件种类进行切换的换产调整作业,上述换产调整作业的设定方法包括如下步骤:登记与上述元件安装线的配置相关的线布局信息、与实施上述换产调整作业的作业区域的配置相关的作业区域布局信息及实施上述换产调整作业的作业者的人数信息中的至少一个信息,从多个上述元件种类之中选择进行上述换产调整作业的上述元件种类,集中于被限定的台数的上述元件供给装置而设为作业对象,基于登记的至少一个上述信息,设定成为上述作业对象的上述元件供给装置的配置位置。
发明效果
在本说明书公开的换产调整作业的设定装置或设定方法中,在切换基板的基板种类的情况下,预先登记线布局信息、作业区域布局信息及人数信息中的至少一个信息。并且,对换产调整作业所需的元件种类进行分类,集中于被限定的台数的元件供给装置而设为作业对象。由此,不必拘泥于安装作业的高效化而能够限定成为作业对象的元件供给装置的台数。此外,基于登记的信息,能够以有效地进行换产调整作业的方式适当地设定成为作业对象的元件供给装置的配置位置。例如,可以采用缩短进行换产调整作业的作业者移动的动作路线的设定或抑制多人的作业者的干扰的设定。因此,能够限定成为作业对象的元件供给装置的台数,进而使配置位置适当化,使换产调整作业高效化。
附图说明
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元件安装线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2是表示构成元件安装线的元件安装机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3是表示设定装置的动作流程的流程图的图。
图4是表示成为作业对象的元件供给装置的配置位置的第一例的图。
图5是表示成为作业对象的元件供给装置的配置位置的第二例的图。
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两个元件安装线的结构的俯视图。
图7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设定装置的动作流程的流程图。
图8是表示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成为作业对象的元件供给装置的配置位置的第三例的图。
图9是表示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成为作业对象的元件供给装置的配置位置的第四例的图。
图10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元件安装线及外换产调整作业区域的配置的俯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1.元件安装线6的结构
以图1~图5为参考来对第一实施方式的换产调整作业的设定装置7进行说明。首先,对成为换产调整作业的设定装置7的对象的元件安装线6的结构进行说明。图1是示意性地表示元件安装线6的结构的俯视图。图1的左右延伸的X轴方向是输送基板的输送方向,也是线长方向。图1的上下延伸的Y轴方向是线宽方向。元件安装线6将六台元件安装机1直列地配置而构成。在元件安装线6的上游侧排列设置有焊料印刷机61及印刷检查机62。另外,在元件安装线6的下游侧排列设置有基板外观检查机63及回流焊机64。由此,构成由十台对基板作业机构成的对基板作业线。
六台元件安装机1设为相同构成,没有限定于此。图2是表示构成元件安装线6的元件安装机1的结构的俯视图。元件安装机1通过在基台51上配置基板输送装置2、两个元件供给装置(3A、3B)及元件移载装置4等而构成。
基板输送装置2由第一导轨21及第二导轨22、一对输送带、夹紧装置等构成。第一导轨21及第二导轨22在基台51的上部中央横穿而沿着X方向延伸,且相互平行地组装于基台51。第二导轨22能够移动,以能够对应于基板K的宽度来调整分离距离。在第一导轨21及第二导轨22的相互相向的内侧并列设置有相互平行地配置的一对输送带。一对输送带通过轮转而输送载置的基板K。另外,在基台51的中央部的输送带的下方配置有将基板K抬起而向安装实施位置夹紧的夹紧装置。
第一元件供给装置3A设于元件安装机1的线宽方向上的一侧面(图1中的下侧)。第二元件供给装置3B设于元件安装机1的线宽方向上的另一侧面(图1中的上侧)。第一元件供给装置3A通过排列设置能够更换且能够变更配置位置的多个供料器装置31而构成。在图2的例子中,排列设置有十八个供料器装置31。供料器装置31具有:主体32、在主体32的后部设置的供给带盘33、在主体32的前端设置的元件取出部34。在供给带盘33上卷绕保持有将多个元件以预定间距封入的载带(省略图示)。将该载带以预定间距引出,将元件解除封入状态而向元件取出部34依次送入。
相同地,第二元件供给装置3B也排列设置有能够拆装的十八个供料器装置31而构成。第一元件供给装置3A及第二元件供给装置3B相对于机台51以可拆装的方式装备。另外,第一元件供给装置3A及第二元件供给装置3B具有在六台元件安装机1的一侧面及另一侧面的任意部位都能够装备的互换性。第一元件供给装置3A及第二元件供给装置3B不限定于上述供料器式装置,可以是在托盘上排列元件而供给的托盘式装置或并用了两种方式的供料器、托盘并用式装置。
元件移载装置4由固定轨道41、移动台42、安装头44、吸嘴45及基板识别用相机46等构成。固定轨道41配置在基板输送装置2的上方而沿着Y轴方向延伸。移动台42以可移动的方式装载于固定轨道41的下侧,沿着X轴方向及Y轴方向移动。支撑基体43以可拆装的方式设于移动台42上。在支撑基体43上设有安装头44及基板识别用相机46。
安装头44在下侧具有吸嘴45。安装头44包括具有一个吸嘴45的单吸嘴头、具有能够旋转的多个吸嘴45的多吸嘴头等的种类。吸嘴45从供料器装置31吸附元件并向基板K安装。基板识别用相机46读取被定位后的基板K的基准标记,来识别基板K的安装实施位置的误差。该误差被反映到吸嘴45安装元件时的位置控制中。
元件安装机1还在基板输送装置2与第一元件供给装置3A之间的基台51上具有第一元件识别用相机52。另外,元件安装机1在基板输送装置2与第二元件供给装置3B之间的基台51上具有第二元件识别用相机53。第一元件识别用相机52及第二元件识别用相机53拍摄吸附于吸嘴45的元件,检测元件的吸附位置或旋转角的偏差、引脚的弯曲等。
返回图1,为了管理包含元件安装线6的对基板作业线的运转状况而设有主机70。主机70与对基板作业机(六台元件安装机1、焊料印刷机61、印刷检查机62、基板外观检查机63及回流焊机64)进行通信连接。主机70保持基板K的各基板种类的作业数据,还具有作业数据的编辑功能。作业数据是记述有各对基板作业机实施的对基板作业的详细的方法或顺序的数据。主机70向各对基板作业机发送作业数据或各种指令,从对基板作业机接收与运转状况相关的信息等。
2.第一实施方式的换产调整作业的设定装置7
移向第一实施方式的换产调整作业的设定装置7的说明。设定装置7在排列设置多个元件安装机1而构成的元件安装线6中,在切换基板K的基板种类的情况下预先设定切换多个元件种类的换产调整作业。设定装置7在需要换产调整作业时进行动作。设定装置7具有通过主机70的软件的功能而实现的登记部71、集中部72及设定部73。关于登记部71、集中部72及设定部73的功能,与后文的动作说明一起进行详细叙述。
在此,在元件供给装置(3A、3B)为供料器式装置时,在元件安装线6中能够安装的最大元件种类数Nmax通过下式求出。
Nmax=F×D×M
其中,F:元件供给装置的供料器数
D:在一台元件安装机装备的元件供给装置的个数
M:元件安装机的台数
在上述结构的情况下,最大元件种类数Nmax=18×2×6=216(元件种类)。
此外,设想仅向第一基板种类安装的元件的元件种类数为N1,仅向第二基板种类安装的元件的元件种类数为N2,向第一基板种类及第二基板种类这两方安装的元件的元件种类数为N3的一例。此时,安装的总元件种类数Nsum通过下式求出。
Nsum=N1+N2-N3
如果总元件种类数Nsum为最大元件种类数Nmax以下,则在从第一基板种类向第二基板种类切换时不需要换产调整作业。另一方面,如果总元件种类数Nsum超过最大元件种类数Nmax,则需要换产调整作业。另外,在不进行换产调整作业而从包含能够应对的多个基板种类的第一基板种类组向另外的第二基板种类组切换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换产调整作业。
换产调整作业包括内换产调整作业及外换产调整作业。内换产调整作业对装备于元件安装机1的元件供给装置(3A、3B)直接进行,更换供料器装置31或供给带盘33。与此相对,外换产调整作业在从元件安装线6分离的外换产调整作业区域进行。在外换产调整作业中,预先更换元件供给装置(3A、3B)的供料器装置31或供给带盘33而进行换产调整。然后,将换产调整后的元件供给装置(3A、3B)安装于元件安装机1。
图3是表示设定装置7的动作流程的流程图的图。在图3的步骤S1中,设定装置7取得切换基板K的基板种类的信息。如果为上述一例的情况,则设定装置7取得从第一基板种类向第二基板种类切换的切换信息。设定装置7在对于第一基板种类的换产调整作业开始以前预先动作。在接下来的步骤S2中,设定装置7的登记部71登记实施换产调整作业的作业者的人数信息。人数信息通过基于作业者的输入操作的手动设定或基于来自人员计划数据库的数据传送的自动设定等来确定。
在接下来的步骤S3中,设定装置7根据人数信息来控制动作流程的分支目的地。在人数信息为一人时的步骤S4中,设定装置7的集中部72选择进行换产调整作业的元件种类。具体而言,集中部72区分为仅向第一基板种类安装的第一元件种类组、仅向第二基板种类安装的第二元件种类组及对于第一基板种类及第二基板种类共用的第三元件种类组。不需要对于第三元件种类组的换产调整作业。并且,对于第一元件种类组及第二元件种类组的至少一部分需要换产调整作业。进行换产调整作业的元件种类的种类数根据切换前后的基板种类的组合或切换前后的基板种类组的组合而变化。
在接下来的步骤S5中,集中部72将进行换产调整作业的元件种类集中于被限定的台数的元件供给装置(3A、3B)而设为作业象。此时,集中部72将成为作业对象的元件供给装置(3A、3B)的台数限定得尽可能少,来减少换产调整作业的劳力和时间。在该时点,成为作业对象的元件供给装置(3A、3B)的台数决定,但是配置位置未决定。集中部72的功能的一部分可以伴有作业者的设定。
另外,不进行实现安装作业的高效化的以往的优化处理。如果进行一般的优化处理,则优先向元件供给装置(3A、3B)的动作效率高的中央附近的供料器装置31分配使用频度高的元件种类。因此,在多个元件供给装置(3A、3B)中进行换产调整作业,无法限定台数。
在接下来的步骤S6中,设定装置7的设定部73以在换产调整作业中缩短作业者移动的动作路线的长度的方式设定成为作业对象的元件供给装置(3A、3B)的配置位置。实施的换产调整作业可以是内换产调整作业及外换产调整作业的任一个换产调整作业。在接下来的步骤S7中,设定装置7显示包含成为作业对象的元件供给装置(3A、3B)的配置位置的换产调整作业的详情。作业者按照显示,实施换产调整作业。
图4是表示成为作业对象的元件供给装置的配置位置的第一例的图。如图所示,设定部73将六台元件安装机1的一侧面的第一元件供给装置3A设定为作业对象。另外,也可以不是将六台全部而是将五台以下的元件安装机1的第一元件供给装置3A设定为作业对象。由此,作业者P1移动的动作路线M1集中于元件安装线6的一侧的作业区域而缩短。因此,换产调整作业的作业效率提高。
另外,图5是表示成为作业对象的元件供给装置的配置位置的第二例的图。如图所示,设定部73将上游侧的三台元件安装机1的一侧面的第一元件供给装置3A及另一侧面的第二元件供给装置3B设定为作业对象。由此,作业者P2移动的动作路线M2集中于元件安装线6的靠上游的作业区域而缩短。因此,换产调整作业的作业效率提高。或者,也可以将下游侧的两台元件安装机1的第一元件供给装置3A及第二元件供给装置3B设定为作业对象。此时,作业者P2移动的动作路线M3(由虚线表示)集中于元件安装线6的靠下游的作业区域,相同地作业效率提高。
另外,在人数信息为多人时的步骤S8中,设定装置7通过其他方法不限制地设定成为作业对象的元件供给装置(3A、3B)的配置位置。设定装置7能够进行以往的优化处理作为其他方法,没有限定于此。在作业者为多人的情况下,即便在元件安装线6的两侧的从上游侧至下游侧的大范围设定成为作业对象的元件供给装置(3A、3B),也能分工地进行换产调整作业。因此,换产调整作业的作业效率几乎不会下降。
在第一实施方式中,限定成为作业对象的元件供给装置(3A、3B)的台数,进而实现配置位置的适当化而缩短作业者(P1、P2)移动的动作路线(M1、M2、M3)的长度,因此能够实现换产调整作业的高效化。该效果在多品种少量生产的生产方式中更为显著。详细而言,在少品种大量生产的生产方式中,换产调整作业的机会较少,因此即使换产调整作业花费劳力和时间,也有利于安装作业的高效化。与此相对,在多品种少量生产的生产方式中,换产调整作业的机会较多,因此不拘泥于安装作业的高效化而减轻换产调整作业的情况较为重要。由此,能提高包含元件安装线6的安装作业和作业者(P1、P2)的换产调整作业这两方的综合性的作业效率。
3.第二实施方式的换产调整作业的设定装置7C
关于第二实施方式的换产调整作业的设定装置7C,以图6~图9为参考,主要说明与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点。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在地面F内并行地配置第一元件安装线6C及第二元件安装线6D。图6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两个元件安装线(6C、6D)的结构的俯视图。
如图所示,第一元件安装线6C将六台第一元件安装机1C直列地配置而构成。相同地,第二元件安装线6D也将六台第二元件安装机1D直列地配置而构成。第一元件安装线6C及第二元件安装线6D的上游侧及下游侧的线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在图6中,第一元件安装线6C及第二元件安装线6D共用的线端LE被规定为线上游侧。
第一元件安装机1C在朝向第二元件安装机1D的侧面具有元件供给装置3C。相同地,第二元件安装机1D在朝向第一元件安装机1C的侧面具有元件供给装置3D。元件供给装置3C及元件供给装置3D具有能够装备于任意的第一元件安装机1C或第二元件安装机1D的互换性。在第一元件安装线1C与第二元件安装线1D之间划分出作业区域AR。作业区域AR的宽度尺寸W由第一元件安装线1C与第二元件安装线1D的分离距离规定。由于地面F的布局的制约而未充分地确保作业区域AR宽度尺寸W。换言之,作业区域AR的宽度尺寸W较小,多人的作业者可能会相互干扰。
设定装置7C、主机70、登记部71、集中部72及设定部73对于两个元件安装线(6C、6D)共用地设置,与第一实施方式相比功能不同。第二实施方式的设定装置7C在第一元件安装线6C的换产调整作业及第二元件安装线6D的换产调整作业在时间上并行的情况下动作。图7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设定装置7C的动作流程的流程图。
在图7中的步骤S11中,设定装置7C关于两个元件安装线(6C、6D),分别取得切换基板K的基板种类的信息。在接下来的步骤S12中,设定装置7C的登记部71登记实施换产调整作业的作业者的人数信息及作业区域AR的宽度尺寸W。人数信息在一人的作业者负责两个元件安装线(6C、6D)的情况下与不同的作业者分别负责的情况下产生变化。作业区域AR的宽度尺寸W是作业区域布局信息,如果过去登记过就不需要再登记。
在接下来的步骤S13中,设定装置7C根据人数信息来控制动作流程的分支目的地。在人数信息为多人时的步骤S14中,设定装置7C的集中部72关于两个元件安装线(6C、6D),分别选择进行换产调整作业的元件种类。在接下来的步骤S15中,集中部72关于两个元件安装线(6C、6D),将进行换产调整作业的元件种类分别集中于被限定的台数的元件供给装置(3C、3D)而设为作业对象。此时,集中部72将成为作业对象的元件供给装置(3C、3D)的台数限定得尽可能少,来减少换产调整作业的劳力和时间。
在接下来的步骤S16中,设定装置7C根据作业区域AR的宽度尺寸W来控制动作流程的分支目的地。如上所述,宽度尺寸W不充分,因此设定装置7C使动作流程的执行进入步骤S17。在步骤S17中,设定装置7的设定部73以在换产调整作业中抑制多人的作业者相互干扰的方式设定成为作业对象的元件供给装置的配置位置。具体而言,设定部73仅将彼此相向的第一元件安装机1C及第二元件安装机1D中的一个元件安装机的元件供给装置(3C、3D)设定为作业对象。实施的换产调整作业可以为内换产调整作业及外换产调整作业的任一个。此外,在接下来的步骤S18中,设定装置7C显示包含成为作业对象的元件供给装置(3C、3D)的配置位置的换产调整作业的详情。作业者按照显示来实施换产调整作业。
图8是表示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成为作业对象的元件供给装置的配置位置的第三例的图。如图所示,设定部73仅将从线端LE开始计数的第一个、第三个及第五个这三台的第一元件安装机1C的元件供给装置3C以及第二个、第四个及第六个这三台的第二元件安装机1D的元件供给装置3D设定为作业对象。由此,不会在相同的部位并行地进行两个元件安装线(6C、6D)的换产调整作业,能抑制多人的作业者(P3、P4)的干扰。因此,换产调整作业的作业效率提高。
另外,也可以将五台以下的元件安装机(1C、1D)的元件供给装置(3C、3D)设定为作业对象。另一方面,在七个元件供给装置(3C、3D)成为作业对象的情况下,将仅一个部位相向的元件供给装置3C及元件供给装置3D这两方设定为作业对象。在该情况下,为了避免在该部位成为并行作业而需要考虑多人的作业者(P3、P4),在其他部位能抑制作业者(P3、P4)的干扰。
另外,图9是表示在第二实施方式中成为作业对象的元件供给装置的配置位置的第四例的图。如图所示,设定部73将距线端LE较近的第一~第三个第一元件安装机1C的元件供给装置3C及距线端LE较远的第四~第六个第二元件安装机1D的元件供给装置3D设定为作业对象。由此,与第三例相同地,能抑制多人的作业者(P3、P4)的干扰,换产调整作业的作业效率提高。
另外,在步骤S13中,在人数信息为一人时不存在作业者相互干扰的可能性,因此设定装置7使动作流程的执行进入步骤S19。另外,在步骤S16中,假设在作业区域AR的宽度尺寸W充分时,也不存在多人的作业者相互干扰的可能性,因此设定装置7使动作流程的执行进入步骤S19。在步骤S19中,设定装置7通过其他方法不限制地设定成为作业对象的元件供给装置(3C、3D)的配置位置。设定装置7能够进行以往的优化处理作为其他方法,没有限定于此。
在第二实施方式中,对成为作业对象的元件供给装置(3C、3D)的台数进行限定,进而实现配置位置的适当化而抑制多人的作业者(P3、P4)相互干扰,因此能够实现换产调整作业的高效化。该效果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地,在多品种少量生产的生产方式中更为显著。
4.第三实施方式的换产调整作业的设定装置7E
关于第三实施方式的换产调整作业的设定装置7E,以图10为参考,主要说明与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不同的点。在第三实施方式中,作业者P5在外换产调整作业区域AB进行外换产调整作业。图10是示意性地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元件安装线6E及外换产调整作业区域AB的配置的俯视图。元件安装线6E将六台元件安装机1E直列地配置而构成。元件安装线6E的上游侧及下游侧的线结构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在元件安装线6E的下游侧的延长线上设有外换产调整作业区域AB。
各元件安装机1E在一侧面以可拆装的方式具有元件供给装置3E。各元件供给装置3E在外换产调整作业区域AB预先被换产调整而准备。第三实施方式的设定装置7E与第一及第二实施方式相比功能不同。设定装置7E先于外换产调整作业进行动作。
设定装置7E的登记部71登记元件安装线6E的线布局信息及与外换产调整作业区域AB的配置相关的作业区域布局信息。线布局信息及作业区域布局信息如果过去登记过,则不需要再登记。由此,设定装置7E能够掌握元件安装线6E与外换产调整作业区域AB的配置关系。与第一实施方式相同地,集中部72选择进行换产调整作业的元件种类,集中于被限定的台数的元件供给装置3E而设为作业对象。
设定部73基于已掌握的配置关系,使成为作业对象的元件供给装置3E的配置位置接近外换产调整作业区域AB地设定元件供给装置3E的配置位置。作为具体例,如图10所示,设定部73将元件安装线6E的下游侧的三台元件安装机1E的元件供给装置3E设定为作业对象。由此,与进行了其他设定的情况相比,作业者P5将在外换产调整作业区域AB准备的三个元件供给装置3E搬运至元件安装线6E的搬运路M5的距离缩短。因此,换产调整作业的作业效率提高。
5.实施方式的应用及变形
另外,第一~第三实施方式的换产调整作业的设定装置(7、7C、7E)也可以与主机70为分体。另外,换产调整作业的设定装置(7、7C、7E)能够作为换产调整作业的设定方法来实施。另外,构成元件安装线(6、6C、6D、6E)的元件安装机(1、1C、1D、1E)也可以为六台以外,对基板作业线的线结构也不作限定。此外,在第二实施方式中,两个元件安装线(6C、6D)的上游侧与下游侧可以相互成为相反位置。另外,在成为作业对象的元件供给装置(3A、3B、3C、3D、3E)之中能够进行将供料器装置31的配置位置的排列设置顺序优化的优化处理。此外,也可以应用于由托盘式装置或供料器、托盘并用式装置构成的元件供给装置的换产调整作业。第一~第三实施方式除此之外可以进行各种应用或变形。
附图标记说明
1、1C、1D、1E:元件安装机 2:基板输送装置 3A:第一元件供给装置 3B:第二元件供给装置 3C、3D、3E:元件供给装置 31:供料器装置 4:元件移载装置 6、6E:元件安装线 6C:第一元件安装线 6D:第二元件安装线 7、7C、7E:换产调整作业的设定装置70:主机 71:登记部 72:集中部 73:设定部 AR:作业区域 W:作业区域的宽度尺寸LE:线端 AB:外换产调整作业区域 P1、P2、P3、P4、P5:作业者 M1、M2、M3:动作路线 M5:输送路径

Claims (11)

1.一种换产调整作业的设定装置,是在对分别具有供给多个元件种类的电子元件的元件供给装置而向基板安装所述电子元件的多个元件安装机进行排列设置而构成的元件安装线中,在对所述基板的基板种类进行切换的情况下预先设定对多个所述元件种类进行切换的换产调整作业的装置,所述换产调整作业的设定装置的特征在于,具备:
登记部,登记与所述元件安装线的配置相关的线布局信息、与实施所述换产调整作业的作业区域的配置相关的作业区域布局信息及实施所述换产调整作业的作业者的人数信息中的至少一个信息;
集中部,从多个所述元件种类之中选择进行所述换产调整作业的所述元件种类,集中于被限定的台数的所述元件供给装置而设为作业对象;及
设定部,基于登记的至少一个所述信息,设定成为所述作业对象的所述元件供给装置的配置位置。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产调整作业的设定装置,其中,
所述登记部登记所述人数信息,
在所述人数信息为一人的情况下,所述设定部以缩短在所述换产调整作业中所述作业者移动的动作路线的长度的方式设定成为所述作业对象的所述元件供给装置的所述配置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换产调整作业的设定装置,其中,
所述元件安装机在所述元件安装线的线宽方向的一侧面及另一侧面分别具有所述元件供给装置,
在所述人数信息为一人的情况下,所述设定部将成为所述作业对象的所述元件供给装置的所述配置位置汇总设定于多个所述元件安装机的所述一侧面,或者汇总设定于所述元件安装线中的上游侧或下游侧的所述元件安装机的所述一侧面及所述另一侧面。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换产调整作业的设定装置,其中,
在所述人数信息为多人的情况下,所述设定部不限制地设定成为所述作业对象的所述元件供给装置的所述配置位置。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产调整作业的设定装置,其中,
所述登记部登记所述人数信息,
在所述人数信息为多人的情况下,所述设定部以抑制在所述换产调整作业中所述多人的所述作业者的相互干扰的方式设定成为所述作业对象的所述元件供给装置的所述配置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换产调整作业的设定装置,其中,
第一元件安装线及第二元件安装线并行地配置,并且构成第一元件安装线的多个第一元件安装机及构成第二元件安装线的多个第二元件安装机在彼此相向的侧面分别具有所述元件供给装置,在所述第一元件安装线与所述第二元件安装线之间划分出所述作业区域,
所述登记部将由所述第一元件安装线与所述第二元件安装线的分离距离决定的所述作业区域的宽度尺寸登记为所述作业区域布局信息,
在所述作业区域的所述宽度尺寸较小而所述多人的所述作业者存在相互干扰的可能性的情况下,所述设定部仅将彼此相向的所述第一元件安装机及所述第二元件安装机中的一方的所述元件供给装置设定为所述作业对象。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产调整作业的设定装置,其中,
所述设定部仅将从所述第一元件安装线及所述第二元件安装线共用的线端开始计数的第奇数个所述第一元件安装机的所述元件供给装置及第偶数个所述第二元件安装机的所述元件供给装置设定为所述作业对象。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换产调整作业的设定装置,其中,
所述设定部仅将距所述第一元件安装线及所述第二元件安装线共用的线端较近的所述第一元件安装机的所述元件供给装置及距所述线端较远的所述第二元件安装机的所述元件供给装置设定为所述作业对象。
9.根据权利要求6~8中任一项所述的换产调整作业的设定装置,其中,
在所述作业区域的所述宽度尺寸较大而不存在所述多人的所述作业者相互干扰的所述可能性的情况下,所述设定部不限制地设定成为所述作业对象的所述元件供给装置的所述配置位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换产调整作业的设定装置,其中,
所述元件安装机能够在所述换产调整作业中安装在外换产调整作业区域预先进行了换产调整的所述元件供给装置,
所述登记部登记所述线布局信息及与所述外换产调整作业区域的所述配置相关的所述作业区域布局信息,
所述设定部使成为所述作业对象的所述元件供给装置的所述配置位置接近所述外换产调整作业区域地设定所述配置位置。
11.一种换产调整作业的设定方法,在对分别具有供给多个元件种类的电子元件的元件供给装置而向基板安装所述电子元件的多个元件安装机进行排列设置而构成的元件安装线中,在对所述基板的基板种类进行切换的情况下预先设定对多个所述元件种类进行切换的换产调整作业,所述换产调整作业的设定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登记与所述元件安装线的配置相关的线布局信息、与实施所述换产调整作业的作业区域的配置相关的作业区域布局信息及实施所述换产调整作业的作业者的人数信息中的至少一个信息,
从多个所述元件种类之中选择进行所述换产调整作业的所述元件种类,集中于被限定的台数的所述元件供给装置而设为作业对象,
基于登记的至少一个所述信息,设定成为所述作业对象的所述元件供给装置的配置位置。
CN201780090224.8A 2017-05-10 2017-05-10 换产调整作业的设定装置及换产调整作业的设定方法 Active CN110603909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7/017684 WO2018207280A1 (ja) 2017-05-10 2017-05-10 段取り替え作業の設定装置、および段取り替え作業の設定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03909A true CN110603909A (zh) 2019-12-20
CN110603909B CN110603909B (zh) 2022-04-12

Family

ID=6410460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90224.8A Active CN110603909B (zh) 2017-05-10 2017-05-10 换产调整作业的设定装置及换产调整作业的设定方法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11337350B2 (zh)
EP (1) EP3624576A4 (zh)
JP (1) JP6899428B2 (zh)
CN (1) CN110603909B (zh)
WO (1) WO2018207280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38308A (zh) * 2020-07-10 2020-08-14 上海交大智邦科技有限公司 针对柔性换产生产线制造执行系统生产队列构建方法及系统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11497B2 (ja) * 2018-03-12 2022-01-26 ヤマハ発動機株式会社 作業管理システム及び部品実装システム
JP7340741B2 (ja) * 2018-11-19 2023-09-08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生産管理装置および生産管理方法ならびに生産管理方法をコンピュータにより実行させるプログラム
JP7281623B2 (ja) * 2019-01-29 2023-05-26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フロアレイアウト作成装置およびフロアレイアウト表示システムならびにフロアレイアウト作成方法
EP4124196A4 (en) * 2020-03-18 2023-04-19 Fuji Corporation DATA MANAGEMENT DEVICE AND DATA MANAGEMENT METHOD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24394A1 (en) * 2001-03-07 2002-09-12 Scott Slechta System and processes for performing quick changeovers on assembly lines
JP2008066405A (ja) * 2006-09-05 2008-03-21 Yamaha Motor Co Ltd 実装機の部品割付方法および部品割付装置、実装機
JP2009272551A (ja) * 2008-05-09 2009-11-19 Panasonic Corp 実装条件決定方法
CN102762086A (zh) * 2011-04-26 2012-10-31 富士机械制造株式会社 零件安装线的零件安装方法
JP2014056901A (ja) * 2012-09-11 2014-03-27 Yamaha Motor Co Ltd 部品実装システム
WO2015079497A1 (ja) * 2013-11-26 2015-06-04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支援装置
US20160231727A1 (en) * 2015-02-06 2016-08-11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Setup change work instruction method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4179818B2 (ja) 2002-07-05 2008-11-12 株式会社日立ハイテクインスツルメンツ 作業装置
JP5877670B2 (ja) * 2011-08-30 2016-03-08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部品供給方法および部品実装装置
JP2015041732A (ja) * 2013-08-23 2015-03-02 パナソニックIpマネジメント株式会社 部品実装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020124394A1 (en) * 2001-03-07 2002-09-12 Scott Slechta System and processes for performing quick changeovers on assembly lines
JP2008066405A (ja) * 2006-09-05 2008-03-21 Yamaha Motor Co Ltd 実装機の部品割付方法および部品割付装置、実装機
JP2009272551A (ja) * 2008-05-09 2009-11-19 Panasonic Corp 実装条件決定方法
CN102762086A (zh) * 2011-04-26 2012-10-31 富士机械制造株式会社 零件安装线的零件安装方法
JP2014056901A (ja) * 2012-09-11 2014-03-27 Yamaha Motor Co Ltd 部品実装システム
WO2015079497A1 (ja) * 2013-11-26 2015-06-04 富士機械製造株式会社 支援装置
US20160231727A1 (en) * 2015-02-06 2016-08-11 Panasonic Intellectual Property Management Co., Ltd. Setup change work instruction method
CN105873427A (zh) * 2015-02-06 2016-08-17 松下知识产权经营株式会社 换产调整作业的指示方法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38308A (zh) * 2020-07-10 2020-08-14 上海交大智邦科技有限公司 针对柔性换产生产线制造执行系统生产队列构建方法及系统
CN111538308B (zh) * 2020-07-10 2020-09-22 上海交大智邦科技有限公司 柔性换产生产线制造执行系统生产队列构建方法及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EP3624576A4 (en) 2020-05-06
WO2018207280A1 (ja) 2018-11-15
JPWO2018207280A1 (ja) 2020-02-27
EP3624576A1 (en) 2020-03-18
CN110603909B (zh) 2022-04-12
US11337350B2 (en) 2022-05-17
US20200154619A1 (en) 2020-05-14
JP6899428B2 (ja) 2021-07-07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03909B (zh) 换产调整作业的设定装置及换产调整作业的设定方法
EP2975920B1 (en) Production management process for component mounting machine
JP4872961B2 (ja) 電子部品搭載装置
JP4883069B2 (ja) 電子部品実装システムおよび電子部品実装方法
CN104936427A (zh) 电子部件安装系统和电子部件安装方法
JP5845399B2 (ja) 電子部品実装システムおよび電子部品実装方法
JP5906399B2 (ja) 電子部品実装システムおよび電子部品実装方法
US20180077830A1 (en) Component mounting system, component sorting method, and component mounter
JPWO2016147390A1 (ja) 部品実装ライン、および部品実装ラインの段取り方法
JP5970659B2 (ja) 電子部品実装システムおよび電子部品実装方法
JP5304919B2 (ja) 電子部品実装ラインおよび電子部品実装方法
JP5126449B2 (ja) スクリーン印刷システムおよびスクリーン印刷方法
JP4985634B2 (ja) スクリーン印刷装置およびスクリーン印刷方法
JP6865274B2 (ja) セットアップ条件の設定装置、およびセットアップ条件の設定方法
WO2022102104A1 (ja) データ作成装置及び部品実装システム
JP5126448B2 (ja) 電子部品実装ラインおよび電子部品実装方法
WO2022070410A1 (ja) 生産支援装置
JP5077496B2 (ja) 電子部品実装ラインおよび電子部品実装方法
JP5077467B2 (ja) 電子部品実装ラインおよび電子部品実装方法
JP5077498B2 (ja) スクリーン印刷システムおよびスクリーン印刷方法
JP5077497B2 (ja) 電子部品実装ラインおよび電子部品実装方法
JP5077466B2 (ja) スクリーン印刷システムおよびスクリーン印刷方法
JP2023066458A (ja) 部品実装システムおよび部品実装装置ならびに部品実装方法
JP5467373B2 (ja) 電子部品実装ラインおよび電子部品実装方法
JP2014068040A (ja) 電子部品実装ラインおよび電子部品実装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