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602777A - 一种cr-noma双向中继自干扰能量回收传输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cr-noma双向中继自干扰能量回收传输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602777A
CN110602777A CN201910800890.7A CN201910800890A CN110602777A CN 110602777 A CN110602777 A CN 110602777A CN 201910800890 A CN201910800890 A CN 201910800890A CN 110602777 A CN110602777 A CN 11060277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user
rate
relay
twr
transmiss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0089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602777B (zh
Inventor
鲍慧
佘蕊
赵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North China Electric Power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080089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602777B/zh
Publication of CN11060277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0277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60277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60277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4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 H04W52/243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SIR [Signal to Interference Ratio] or other wireless path parameters taking into account interference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6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transmission rate or quality of service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52/265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transmission rate or quality of service QoS [Quality of Service]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quality of service Qo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18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 H04W52/26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transmission rate or quality of service QoS [Quality of Service]
    • H04W52/267TPC being performed according to specific parameters using transmission rate or quality of service QoS [Quality of Service] taking into account the information rat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8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 H04W52/42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in systems with time, space, frequency or polarisation divers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52/00Power management, e.g. TPC [Transmission Power Control], power saving or power classes
    • H04W52/04TPC
    • H04W52/38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 H04W52/46TPC being performed in particular situations in multi hop networks, e.g. wireless relay network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73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the resource being transmission powe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1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the level of interferenc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2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using measured or perceived quality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50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 H04W72/54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 H04W72/543Allocation or scheduling criteria for wireless resources based on quality criteria based on requested quality, e.g. Qo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Radio Relay Systems (AREA)
  • Mobile Radio Communication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CR‑NOMA双向中继自干扰能量回收的传输方法。该发明首先在CR‑NOMA系统中通过双向中继辅助次用户传输,同时在中继能量捕获受限等约束条件下,最大化弱用户物理层安全速率,根据半定松弛理论将其转化为凸问题,并介绍了通过迭代算法对信号协方差矩阵、中继发送和接收的功率分配因子进行联合优化的方法,最终得到了弱用户物理层安全速率的全局最优解。本发明提高了弱用户物理层安全速率。

Description

一种CR-NOMA双向中继自干扰能量回收传输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线通信领域,尤其涉及CR-NOMA双向中继自干扰能量回收传输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无线通信技术的发展,对于无线频谱资源的需求的不断增加,但是实际的测量结果表明大量授权频谱利用率很低,为了提高频谱的利用率,认知无线电作为提高频谱利用率的关键技术而得到广泛的关注,同时非正交多址(NOMA)作为另一种提高频谱效率的技术广泛的用于多用户传输过程中,因此将认知无线电(CR)和非正交多址技术两者结合作为提高频谱效率的关键技术而被广泛关注。
然而认知无线电和非正交多址技术(CR-NOMA)系统在信号传输过程中有两方面问题亟待解决,一方面在CR-NOMA系统中为保证主用户的服务质量,次用户传输功率受限,从而使其远距离传输受到影响,通过协作中继辅助次用户传输可有效地提高次用户的传输性能。另一方面NOMA在传输过程中容易受到同频信道的干扰,因此远距离传输难以保证,传输速率降低,因此将认知无线电与NOMA相结合可以提高频普利用率以及安全速率。
发明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提高CR-NOMA系统的安全速率,本发明公开了一种CR-NOMA双向中继自干扰能量回收的传输方法。
(二)技术方案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公开了无线通信系统中一种CR-NOMA双向中继自干扰能量回收的传输方法,该方法能够提高安全速率,包括如下步骤:
一种CR-NOMA双向中继自干扰能量回收的传输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构建系统模型,计算各节点的接收信号。本发明主要考虑的是CR-NOMA网络,根据传输机制确定基于双向全双工中继的CR-NOMA系统模型,并计算各个节点的接收信号。
步骤B,计算双向中继(TWR)解码信号的速率以及窃听用户的接收信息与窃听速率。根据用户和中继的输入输出信号计算对应的传输速率和捕获的能量值。
步骤C,构建系统关于次用户能效的评估指标。根据弱用户节点传输速率和总体能耗模型,确定系统关于弱用户能效的评估指标。
步骤D,将安全速率为等式最优问题进行求解,得到最优传输信号协方差矩阵和中继功率分配,得到系统弱用户安全速率的局部最优解。
步骤E,通过交替迭代算法以得到弱用户安全速率的全局最优解,以最大化弱用户传输安全速率。
其中,步骤A具体包括:
A1,构建基于双向全双工中继的CR-NOMA系统模型,该模型中包含一对主用户(Primary User,PU),一对次用户(Secondary User,SU),一个双向中继(TWR),主用户发送(PT)和主用户接收端(PR)。两对次用户之间通过TWR辅助进行信息交换,进行信息交换的过程中采用上行链路的NOMA和下行链路的NOMA的传输方式。
A2,对步骤A1的系统模型,计算用户c1和用户c2的接收信号分别为HRi∈CM×N(i=1,2)为TWR到Ci之间的信道,||HR2ω2||2<||HR1ω1||2。ni~CN(0,Iσ2)(i=1,2)为用户接收端所受到的噪声。|| ||2表示矩阵的二阶矩阵平方。
A3,整个传输过程中TWR接收信号和捕获的能量分别为Hi∈CN×M(i=1,2)为Ci到TWR之间的信道,满足||H2||2<||H1||2,HPR∈CN×1为PT到TWR的信道增益,xi为Ci到TWR之间信息的传输信号。ps、pt分别是SU和PU的发射功率,ai(i=1,2)为SU的功率分配因子,满足a1<a2、η为能量转化效率,为中继接收端的噪声,ρ0为中继接收功率分配系数。
A4,对步骤A1的系统模型,计算TWR作为窃听用户接收的信息为信道增益满足||HO1ωO1||2<||HR2ω2||2<||HR1ω1||2。γ1、γ2分别为用户1和用户2接收到的信噪比。
其中,步骤B具体包括:
B1,通过用户节点接收信号确定用户接收信噪比,用户1和用户2的接收信噪比分别为ξ=1/||n1||2=1/||n2||2,Q1∈CN×N和Q2∈CN×N为TWR发送信号的协方差矩阵| |表示求行列式,I表示单位矩阵。HRi∈CM×N(i=1,2)为TWR到Ci之间的信道。中上角标H代表共轭转置。
B2,由步骤B1得到的用户接受信噪比,确定用户1和用户2的接收速率分别为近用户解码远用户的速率为主用户接收信号速率为式中,hRP,hPP分别为TWR到PR,PT到PR的信道增益。
B3,通过自干扰能量回收的方式对FD产生的自干扰进行能量捕获,TWR捕获的能量为HOi∈CN×N(i=1,2)为TWR接收端到发送端环路信道增益,η为能量转换效率,tr表示求矩阵的迹。TWR在整个传输过程中捕获的能量为Etot=ER1+ER
其中,步骤C具体包括:
C1,TWR通过回环信道窃听用户C1和C2信息的速率分别为:
C2,根据C1得到整个传输过程中C1和C2接收信号的安全速率为
C3,通过安全速率对次用户传输性能进行分析,根据中继节点能量捕获、NOMA用户成功解码,从而确定本发明的优化问题可表示为p0
目标函数为所满足的约束条件s.t.RP≥R0、min(RS1,RS2)≥RS、Etot≥Eth、rank(Q2)=1、0≤γi≤1、0≤ρ≤1,其中R0、Rm分别为主用户和强用户C1最小传输速率的阈值,Rs为中继解码过程中的最小速率,Eth为中继最小能量捕获阈值,rank(Q2)表示求矩阵的秩。
其中,步骤D具体包括:
D1,由于安全速率最优问题为复杂的分式规划问题,对此将其优化分为优化传输信号协方差、优化发射功率分配、优化中继接收功率分配。
D2,在D1中,在给定最优功率分配因子的条件下对传输信号的协方差进行优化,在满足传输速率、能量捕获的情况下,利用泰勒公式进行展开,可得安全速率公式为式中经泰勒近似变换和SDR将安全速率转化为凸问题,采用凸优化工具包进行求解。在满足最小捕获能量和NOMA用户成功解码的基础上,对信道HR2进行奇异值分解得到:HR2=U1Λ1/2V1 H,式中V1∈CN×t是右奇异向量;对角矩阵Λ=diag(θ1,...,θt),t=min{M,N},θ1,...,θt的t个特征值,得到传输协方差Q2的最优值为:Q2 *=V2ΓV2 H,其中对角矩阵Γ=diag(p1,...,pt),对角元素v表示为一常数。
D3,当给定最优中继发射协方差矩阵Q2 *和次用户功率分配因子时,对TWR发送功率分配进行优化,在满足传输速率和能量捕获的条件下,根据约束项计算可得max(0,(Θ12)/Θ3)≤γ1≤min(Θ45,1)、其中Θ1=Eth-ER1 通过约束函数得到功率分配的范围,采用二分搜索算法得到发射功率分配因子的最优解。
D4,给定最优中继发射协方差矩阵和TWR功率分配对中继接收功率分配因子进行优化,通过对安全速率求关于ρ0的导数可得其中, 系统能效是关于ρ0的递减函数,通过对约束项的求解,可得到ρ0的最优解取值范围为max(ρ0102)≤ρ0≤min(ρ0304),
其中,ai(i=1,2)为SU的功率分配因子,满足a1<a2,得到功率分配的闭式最优解为
其中,步骤E具体包括:
E1,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得到了最优发送信号协方差矩阵和中继功率分配,得到了弱用户安全速率的局部最优解。
E2,为了得到安全速率的全局最优解,对此提出了基于安全速率的交替迭代算法,其首先变量初始化,设备天线数量M、N,循环次数n=0,约束阈值Rs,Rm,Eth,R0,最大迭代次数S。
E3,根据特定函数产生随机发射信号和瑞利衰落信道,n=n+1,通过SDR,并根据公式Q2 *=V2ΓV2 H分别求解Q1 *和γ1 *
E4,根据公式计算并判断是否满足如何满足则继续,否则返回步骤E3。计算RP,并判断是否满足RP≥R0,如果满足则继续,否则返回步骤E3。分别计算RS2和RS1,并判断是否满足,min(RS1,RS2)≥RS,如果满足则继续,否则返回步骤E3。根据公式Etot=ER1+ER计算Etot,并判断是否满足Etot≥Eth,如果满足则继续否则返回步骤E3。
E5,根据公式计算 判断是否满足n≥S,如果满足则输出最优弱用户安全速率最后不断迭代,得到弱用户安全速率的全局最优解。
(三)有益效果
为了提高CR-NOMA系统的安全速率,在CR-NOMA系统中通过双向中继取代传统的单向中继,中继采用全双工传输方式,在保证用户服务质量和最小能量捕获条件下最大化弱用户物理层安全传输速率。首先,利用半定松弛和二分搜索算法分别对中继传输协方差矩阵和功率分配进行优化。然后,通过交替迭代算法得到弱用户安全速率的全局最优解。最后,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单向中继自干扰能量收集,在保证中继节点能量捕获相同条件下,弱用户物理层安全速率提高了15.4%。
附图说明
图1是一种CR-NOMA双向中继自干扰能量回收传输方法的流程图;
图2是基于双向全双工中继的CR-NOMA系统模型;
图3是中继的发射功率分配与物理层安全速率之间的关系;
图4是中继接收功率分配因子和物理层安全速率之间的关系;
图5是中继接收功率分配与为安全能效之间的关系;
图6是中继发射天线数量和安全速率之间的关系。
具体实施方式
本发明公开了CR-NOMA双向中继自干扰能量回收传输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构建系统模型,计算各节点的接收信号。本发明主要考虑的是CR-NOMA网络,根据传输机制确定基于双向全双工中继的CR-NOMA系统模型,并计算各个节点的接收信号。
步骤B,计算双向中继(TWR)解码信号的速率以及窃听用户的接收信息与窃听速率。根据用户和中继的输入输出信号计算对应的传输速率和捕获的能量值。
步骤C,构建系统关于次用户能效的评估指标。根据弱用户节点传输速率和总体能耗模型,确定系统关于弱用户能效的评估指标。
步骤D,将安全速率为等式最优问题进行求解,得到最优传输信号协方差矩阵和中继功率分配,得到系统弱用户安全速率的局部最优解。
步骤E,通过交替迭代算法以得到弱用户安全速率的全局最优解,以最大化弱用户传输安全速率。
其中,步骤A具体包括:
A1,构建基于双向全双工中继的CR-NOMA系统模型,该模型中包含一对主用户(Primary User,PU),一对次用户(Secondary User,SU),一个双向中继(TWR),主用户发送(PT)和主用户接收端(PR)。两对次用户之间通过TWR辅助进行信息交换,进行信息交换的过程中采用上行链路的NOMA和下行链路的NOMA的传输方式。
A2,对步骤A1的系统模型,计算用户c1和用户c2的接收信号分别为HRi∈CM×N(i=1,2)为TWR到Ci之间的信道,||HR2ω2||2<||HR1ω1||2。ni~CN(0,Iσ2)(i=1,2)为用户接收端所受到的噪声。|| ||2表示矩阵的二阶矩阵平方。
A3,整个传输过程中TWR接收信号和捕获的能量分别为Hi∈CN×M(i=1,2)为Ci到TWR之间的信道,满足||H2||2<||H1||2,HPR∈CN×1为PT到TWR的信道增益,xi为Ci到TWR之间信息的传输信号。ps、pt分别是SU和PU的发射功率,ai(i=1,2)为SU的功率分配因子,满足a1<a2、η为能量转化效率,为中继接收端的噪声,ρ0为中继接收功率分配系数。
A4,对步骤A1的系统模型,计算TWR作为窃听用户接收的信息为信道增益满足||HO1ωO1||2<||HR2ω2||2<||HR1ω1||2。γ1、γ2分别为用户1和用户2接收到的信噪比。
其中,步骤B具体包括:
B1,通过用户节点接收信号确定用户接收信噪比,用户1和用户2的接收信噪比分别为ξ=1/||n1||2=1/||n2||2,Q1∈CN×N和Q2∈CN×N为TWR发送信号的协方差矩阵| |表示求行列式,I表示单位矩阵。HRi∈CM×N(i=1,2)为TWR到Ci之间的信道。中上角标H代表共轭转置。
B2,由步骤B1得到的用户接受信噪比,确定用户1和用户2的接收速率分别为近用户解码远用户的速率为主用户接收信号速率为式中,hRP,hPP分别为TWR到PR,PT到PR的信道增益。
B3,通过自干扰能量回收的方式对FD产生的自干扰进行能量捕获,TWR捕获的能量为HOi∈CN×N(i=1,2)为TWR接收端到发送端环路信道增益,η为能量转换效率,tr表示求矩阵的迹。TWR在整个传输过程中捕获的能量为Etot=ER1+ER
其中,步骤C具体包括:
C1,TWR通过回环信道窃听用户C1和C2信息的速率分别为:
C2,根据C1得到整个传输过程中C1和C2接收信号的安全速率为
C3,通过安全速率对次用户传输性能进行分析,根据中继节点能量捕获、NOMA用户成功解码,从而确定本发明的优化问题可表示为p0
目标函数为所满足的约束条件s.t.RP≥R0、min(RS1,RS2)≥RS、Etot≥Eth、rank(Q2)=1、0≤γi≤1、0≤ρ≤1,其中R0、Rm分别为主用户和强用户C1最小传输速率的阈值,Rs为中继解码过程中的最小速率,Eth为中继最小能量捕获阈值,rank(Q2)表示求矩阵的秩。
其中,步骤D具体包括:
D1,由于安全速率最优问题为复杂的分式规划问题,对此将其优化分为优化传输信号协方差、优化发射功率分配、优化中继接收功率分配。
D2,在D1中,在给定最优功率分配因子的条件下对传输信号的协方差进行优化,在满足传输速率、能量捕获的情况下,利用泰勒公式进行展开,可得安全速率公式为式中经泰勒近似变换和SDR将安全速率转化为凸问题,采用凸优化工具包进行求解。在满足最小捕获能量和NOMA用户成功解码的基础上,对信道HR2进行奇异值分解得到:HR2=U1Λ1/2V1 H,式中V1∈CN×t是右奇异向量;对角矩阵Λ=diag(θ1,...,θt),t=min{M,N},θ1,...,θt的t个特征值,得到传输协方差Q2的最优值为:Q2 *=V2ΓV2 H,其中对角矩阵Γ=diag(p1,...,pt),对角元素v表示为一常数。
D3,当给定最优中继发射协方差矩阵Q2 *和次用户功率分配因子时,对TWR发送功率分配进行优化,在满足传输速率和能量捕获的条件下,根据约束项计算可得max(0,(Θ12)/Θ3)≤γ1≤min(Θ45,1)、其中Θ1=Eth-ER1 通过约束函数得到功率分配的范围,采用二分搜索算法得到发射功率分配因子的最优解。
D4,给定最优中继发射协方差矩阵和TWR功率分配对中继接收功率分配因子进行优化,通过对安全速率求关于ρ0的导数可得其中, 系统能效是关于ρ0的递减函数,通过对约束项的求解,可得到ρ0的最优解取值范围为max(ρ0102)≤ρ0≤min(ρ0304),
其中,ai(i=1,2)为SU的功率分配因子,满足a1<a2,得到功率分配的闭式最优解为
其中,步骤E具体包括:
E1,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得到了最优发送信号协方差矩阵和中继功率分配,得到了弱用户安全速率的局部最优解。
E2,为了得到安全速率的全局最优解,对此提出了基于安全速率的交替迭代算法,其首先变量初始化,设备天线数量M、N,循环次数n=0,约束阈值Rs,Rm,Eth,R0,最大迭代次数S。
E3,根据特定函数产生随机发射信号和瑞利衰落信道,n=n+1,通过SDR,并根据公式Q2 *=V2ΓV2 H分别求解Q1 *和γ1 *
E4,根据公式计算并判断是否满足如何满足则继续,否则返回步骤E3。计算RP,并判断是否满足RP≥R0,如果满足则继续,否则返回步骤E3。分别计算RS2和RS1,并判断是否满足,min(RS1,RS2)≥RS,如果满足则继续,否则返回步骤E3。根据公式Etot=ER1+ER计算Etot,并判断是否满足Etot≥Eth,如果满足则继续否则返回步骤E3。
E5,根据公式计算 判断是否满足n≥S,如果满足则输出最优弱用户安全速率最后不断迭代,得到弱用户安全速率的全局最优解。
下面具体介绍本发明的方案:
认知无线电(Cognitive Radio,CR)和非正交多址技术(Non-OrthogonalMultiple Access,NOMA)作为提高频谱效率的两项关键技术而被广泛关注。将MIMO技术应用于CR-NOMA系统中扩大了信号传输过程中的空间自由度,进一步提高了次用户的传输速率和系统频谱利用率。在CR-NOMA系统中为保证主用户(Primary User,PU)的服务质量,次用户(Secondary Users,SUs)传输功率受限,从而使其远距离传输受到影响,通过协作中继辅助SUs传输可有效地提高次用户的传输性能。
全双工(Full Duplex,FD)技术,常被用于CR-NOMA系统中用于辅助次用户传输,但是FD中继节点只采用的单向传输模式,用户安全速率较低。
针对上述问题,本发明在CR-NOMA系统中通过TW-FD中继辅助次用户传输,中继节点进行自干扰能量回收.在综合考虑用户服务质量,中继传输速率,最小能量捕获等约束下对传输信号协方差和功率分配因子进行联合优化,以最大化弱用户物理层安全传输速率。首先,利用半定松弛(Semi-Definite Relaxation,SDR)和二分搜索算法分别对中继传输协方差矩阵和功率分配进行优化。然后,通过交替迭代算法得到弱用户安全速率的全局最优解。最后,仿真结果表明相比于单向中继自干扰能量收集,在保证中继节点能量捕获相同条件下,弱用户物理层安全速率提高了15.4%。
1系统模型和问题描述
1.1系统模型
基于双向全双工中继的CR-NOMA系统模型如图2所示,该模型中包含一对主用户(Primary User,PU),一对次用户(Secondary User,SU),一个双向中继。其中PT为主用户发射机,PR为主用户接收机,TWR为双向中继,用来辅助两个SU之间进行信息交互,假设C1为强用户,C2为弱用户,每个次用户配有M根天线。TWR的发送端和接收端分别有N根天线,其他用户节点都是单天线,根据TWR的性质整个次用户传输过程分为两个时隙,即多址接入时隙和广播时隙。
多址接入时隙:通过上行链路的NOMA完成SUs到TWR之间的信息传输,为了减少中继节点传输能源受限所带来的困扰,用户在传输过程中采用无限信息和能量同时传输(Simultaneous Wireless Information and Power Transmission,SWIPT),TWR接收时通过功率分配,部分用于信息解码,部分用于能量捕获,其接收信息和捕获的能量分别为
式中,Hi∈CN×M(i=1,2)为Ci到TWR之间的信道,满足||H2||2<||H1||2,HPR∈CN×1为PT到TWR的信道增益,xi为Ci到TWR之间信息的传输信号。ps、pt分别是SU和PU的发射功率,ai(i=1,2)为SU的功率分配因子,满足a1<a2、η为能量转化效率,nR~CN(0,σ2I)为中继接收端的噪声,在信息解码过程,TWR首先解码x2,其解码速率为:
式中,为信道接收过程中的噪声功率,TWR通过串行干扰清除(Successive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SIC)清除x2信号,然后对x1信号进行解码,则TWR解码信号x1的速率为
考虑到中继解码效率的问题,其解码速率需满足
min(RS1,RS2)≥RS (5)
广播时隙:通过下行链路的NOMA完成TWR到SUs之间的信息传输。TWR对用户C1、C2发送叠加信号其中γi(i=1,2)为中继节点的功率分配因子γ12=1,xi(i=1,2)为TWR的发送信号。
xi=siωi (6)
式中,si=[si1,si2.........siN]T(i=1,2)为TWR向SUs发送信号xi的数据流,ωi=[ωi1i2.........ωiN]为发送数据流所对应的传输波束成形矢量.用户C1和C2接收信号分别为。
式中,HRi∈CM×N(i=1,2)为TWR到Ci之间的信道,||HR2ω2||2<||HR1ω1||2。ni~CN(0,Iσ2)(i=1,2)为用户接收端所受到的噪声。根据NOMA技术解码方式C1首先解码x2信号,然后通过串行干扰清除(Serial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SIC)技术清除x2,再解码x1,其对应的解码速率分别为
式中,ξ=1/||n1||2=1/||n2||2,Q1∈CN×N和Q2∈CN×N为TWR发送信号的协方差矩阵C2接收信号的速率为
由于TWR采用FD,自干扰作为制约FD发展的主要原因,通常采用自干扰清除(self-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SIC)来降低其影响,本发明从系统能效的方面考虑,通过自干扰能量回收的方式对FD产生的自干扰进行能量捕获,则TWR捕获的能量为
式中,HOi∈CN×N(i=1,2)为TWR接收端到发送端环路信道增益,η为能量转换效率。TWR在整个传输过程中捕获的能量为
Etot=ER1+ER (13)
考虑到射频链路本身的性质,以及实际传输信道的安全性考虑,由于TWR在通过功率分配的方式同时接收信息和捕获能量,TWR对自干扰进行能量回收的同时,也对TWR向SU发送的部分信号进行了解码,因此从而降低了次用户本身的接收信号的能里,从这一点来看将TWR作为潜在窃听者接收发送给次用户C1和C2的信息,TWR作为窃听用户接收的信息为
信道增益满足||HO1ωO1||2<||HR2ω2||2<||HR1ω1||2,则TWR通过回环信道窃听用户C1和C2信息的速率分别为:
则整个传输过程中C1和C2接收信号的安全速率为
整个次用户传输过程中都是在保证PU的QoS的前提下进行的,第二时隙PU接收信号的速率为。
式中,hRP,hPP分别为TWR到PR,PT到PR的信道增益。
1.2问题描述
通过安全速率对次用户传输性能进行分析,根据中继节点能量捕获、NOMA用户成功解码,从而确定本发明的优化问题可表示为p0
RP≥R0 (20b)
min(RS1,RS2)≥RS (20c)
Etot≥Eth (20d)
rank(Q2)=1 (20e)
0≤γi≤1 (20f)
0≤ρ≤1 (20g)
式中,R0、Rm分别为主用户和强用户C1最小传输速率的阈值,Rs为中继解码过程中的最小速率,Eth为中继最小能量捕获阈值。
2优化策略
2.1优化传输信号协方差Q2
在给定最优功率分配因子的条件下对传输信号的协方差进行优化,具体问题为p1
s.t.RP≥R0 (21a)
Etot≥Eth (21b)
rank(Q2)=1 (21c)
由于安全速率中的第二项的存在,导致其为非凸问题,通过泰勒公式将其展开近似为仿射函数
式中
因此安全速率可表示为
当Q20给定时的值是固定的同理对约束项(21a)也进行相应的变换。
当Q10一定的时候,的值也是固定的,则此时问题p1可表示为p10
Etot≥Eth (26b)
rank(Q2)=1 (26c)
由于非凸秩1约束和优化变量之间的耦合导致
p10仍为非凸优化问题,因此利用SDR去掉秩1约束,优化问题p10重新表示为p11
式中
经泰勒近似变换和SDR将目标函数转化为凸问题,并且约束集是凸集,因此问题p11为凸半定优化问题,可采用凸优化工具包进行求解。
在满足最小捕获能量和NOMA用户成功解码的基础上,对信道HR2进行奇异值分解得:
HR2=U1Λ1/2V1 H (28)
式中,V1∈CN×t是右奇异向量;对角矩阵Λ=diag(θ1,...,θt),t=min{M,N},θ1,...,θt的t个特征值,则传输协方差Q2的最优值为:
Q2 *=V2ΓV2 H (29)
式中,对角矩阵Γ=diag(p1,...,pt),对角元素v表示为一常数。
2.2优化发射功率分配γ1
当给定最优中继发射协方差矩阵Q2 *和次用户功率分配因子时,对TWR发送功率分配进行优化,具体问题p2可表示为
0≤γ1≤1 (30c)
根据约束项(30a)和(30b)计算可得
max(0,(Θ12)/Θ3)≤γ1≤min(Θ45,1) (31)
式中,Θ1=Eth-ER1
通过约束函数得到功率分配的范围,采用二分搜索求发射功率分配因子的最优解,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变量初始化γmin=max(0,(Θ12)/Θ3),γmax=min(Θ45,1),γ=(γmaxmin)/2,收敛阈值∈。
步骤2当γmaxmin≥∈,则下一步,否则步骤5
步骤3根据公式(12)(17)分别计算ER1)和
步骤4如果ER1)≥Eth-ER1,则γ=γmax,否则γ=γmin
步骤5输出最优功率分配γ1 *=γ,γ2 *=1-γ1 *
2.3优化中继接收功率分配
给定最优中继发射协方差矩阵Q2 *和TWR功率分配对中继接收功率分配因子进行优化,其具体问题为p3
s.t.min(Rs1,Rs2)≥Rs (32a)
Etot≥Eth (32c)
0≤ρ0≤1 (32d)
通过对安全速率求关于ρ0的导数可得
式中,
因为2 ln 2(1+T1+T2)T<0,因此
因此系统能效是关于ρ0的递减函数,通过对约束项(32a)、(32b)、(32c)求解,可得到ρ0的最优解取值范围为
max(ρ0102)≤ρ0≤min(ρ0304) (35)
式中,从而得到功率分配的闭式最优解为
2.4交替迭代算法
通过上述分析分别得到了最优发送信号协方差矩阵和中继功率分配,但都只能得到弱用户安全速率的局部最优解,对此提出了基于安全速率的交替迭代算法,具体步骤如下。
步骤1:变量初始化,设备天线数量M、N,循环次数n=0,约束阈值Rs,Rm,Eth,R0,最大迭代次数S。
步骤2:根据特定函数产生随机发射信号和瑞利衰落信道,
步骤3:n=n+1,通过SDR,并根据公式(29),(36)和算法1分别求解Q1 *和γ1 *
步骤4:根据公式(17),计算并判断是否满足如何满足则继续,否则返回步骤2。
步骤5:根据公式(19)计算RP,并判断是否满足RP≥R0,如何满足则继续,返回步骤2。
步骤6:根据公式(3)和(4)分别计算RS2和RS1,并判断是否满足,min(RS1,RS2)≥RS,如何满足则继续,否则返回步骤2。
步骤7:根据公式(13)计算Etot,并判断是否满足Etot≥Eth,如果满足则继续,否则返回步骤2。
步骤8:根据公式(18)计算
步骤9:判断是否满足n≥S,如果满足则输出最优弱用户安全速率否则返回步骤3。
3仿真结果与分析
通过MATLAB对基于自干扰能量回收的双向中继CR-NOMA系统进行仿真。次用户到基站的信道增益满足其中di表示TWR到Ci之间距离,gi为瑞利衰落信道gi∈CN(0,1),其他参数设置如表1所示。
表1仿真参数设置
如图3为中继的发射功率分配与物理层安全速率之间的关系,图中:ρ0=0.1,Rm=0.3bit/s/Hz,M=6。由图可见,随着功率分配γ1的增加用户C2的安全速率不断下降,中继发射功率一定的条件下,由于C1功率分配的增加,导致用于用户C2的功率分配的降低,进而导致其安全速率的下降.同时从仿真结果看出,随着用户最小能量捕获阈值的增加,其用户安全速率不断地提高,为了满足系统能量的要求,TWR接收信号的大部分功率进行能量捕获,从而导致其作为窃听用户解码的信息的速率降低。同时相同情况下采用TWR中继比传统的OWR安全速率提高了15.4%。
图4为中继接收功率分配因子和物理层安全速率之间的关系,图中:Eth=5dBm,M=6,γ1=0.48。由图可见,当0.06≤ρ0<0.8时,用户C2安全速率随中继接收功率分配因子的增大而减小.在0≤ρ0<0.06和0.8≤ρ0<1范围内安全速率为0.不难理解TWR接收功率分配受到中继节点最小解码速率、用户C1服务质量和最小能量捕获的限制,导致ρ0不能无限制的增大或减小,因此必须有一个限定范围。同时仿真结果表明,相同的中继接收功率分配下,随着用户C1最小传输速率的提高,其安全速率不断下降,因为为了保证强用户C1的服务质量,TWR在发射过程中大量的功率用于C1的发送,从而难以保证用户C2的安全速率。
图5为中继接收功率分配与为安全能效之间的关系,安全能效定义为,用户安全速率与实际能耗的比值,图中:弱用户总能源消耗ptot=20dBm,Eth=5dBm,M=6,γ1=0.48。由图可见,随着接收功率分配因子的增大,次用户安全能效不断地降低,在最小能量捕获约束范围内,增大中继接收功率分配ρ0,会使通过回环信道窃听信号的速率增加,同时使得捕获的能量降低,从而导致安全能效的降低。同时仿真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采用SI收集比SI清除方式,安全能效以提高了35.1%,说明在保证用户安全通信的条件下,SI收集在提高能源效率方面有很重要的意义。
图6为中继发射天线数量和安全速率之间的关系,图中:Eth=5dBm,Rm=0.3bit/s/Hz,ρ0=0.1,γ1=0.48。由图可见,安全传输速率随中继发射天线数量的增加先增加后减小,在天线数量M=6是物理层安全速率到达最大值。因为增加中继发射天线数量会使得系统的传输速率提高,但是如果无限制的增大接收天线也会产生较大的干扰,尤其是FD中继节点,自干扰明显的提高,因此会导致安全速率的下降。同时也可以看出随着最低能量捕获阈值的增大安全速率增加,验证了图3的仿真结果。
4结论
在CR-NOMA系统中为了保证次用户服务质量,进一步提高系统的频谱效率,通过双向全双工中继辅助用户传输。此外,针对全双工产生的自干扰,采用自干扰能量回收的方式对其进行收集。推导出在保证用户服务质量,中继最小传输速率和能量捕获限制下的弱用户安全传输速率。利用泰勒级数和SDR将目标函数转化为凸问题进行求解。仿真结果与传统形式的自干扰清除和单向中继进行对比,其安全能效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对于未来的研究工作,可以考虑通过人工噪声的方式进一步提高中继节点传输的安全性。
以上实施方式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并非对本发明的限制,有关技术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还可以做出各种变化和变型,因此所有等同的技术方案也属于本发明的范畴,本发明的专利保护范围应由权利要求限定。

Claims (1)

1.一种CR-NOMA双向中继自干扰能量回收的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其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A,构建系统模型,计算各节点的接收信号。本发明主要考虑的是CR-NOMA网络,根据传输机制确定基于双向全双工中继的CR-NOMA系统模型,并计算各个节点的接收信号。
步骤B,计算双向中继(TWR)解码信号的速率以及窃听用户的接收信息与窃听速率。根据用户和中继的输入输出信号计算对应的传输速率和捕获的能量值。
步骤C,构建系统关于次用户能效的评估指标。根据弱用户节点传输速率和总体能耗模型,确定系统关于弱用户能效的评估指标。
步骤D,将安全速率为等式最优问题进行求解,得到最优传输信号协方差矩阵和中继功率分配,得到系统弱用户安全速率的局部最优解。
步骤E,通过交替迭代算法以得到弱用户安全速率的全局最优解,以最大化弱用户传输安全速率。
其中,步骤A具体包括:
A1,构建基于双向全双工中继的CR-NOMA系统模型,该模型中包含一对主用户(PrimaryUser,PU),一对次用户(Secondary User,SU),一个双向中继(TWR),主用户发送(PT)和主用户接收端(PR)。两对次用户之间通过TWR辅助进行信息交换,进行信息交换的过程中采用上行链路的NOMA和下行链路的NOMA的传输方式。
A2,对步骤A1的系统模型,计算用户c1和用户c2的接收信号分别为HRi∈CM×N(i=1,2)为TWR到Ci之间的信道,||HR2ω2||2<||HR1ω1||2。ni~CN(0,Iσ2)(i=1,2)为用户接收端所受到的噪声。|| ||2表示矩阵的二阶矩阵平方。
A3,整个传输过程中TWR接收信号和捕获的能量分别为Hi∈CN×M(i=1,2)为Ci到TWR之间的信道,满足||H2||2<||H1||2,HPR∈CN×1为PT到TWR的信道增益,xi为Ci到TWR之间信息的传输信号。ps、pt分别是SU和PU的发射功率,ai(i=1,2)为SU的功率分配因子,满足a1<a2、η为能量转化效率,为中继接收端的噪声,ρ0为中继接收功率分配系数。
A4,对步骤A1的系统模型,计算TWR作为窃听用户接收的信息为信道增益满足||HO1ωO1||2<||HR2ω2||2<||HR1ω1||2。γ1、γ2分别为用户1和用户2接收到的信噪比。
其中,步骤B具体包括:
B1,通过用户节点接收信号确定用户接收信噪比,用户1和用户2的接收信噪比分别为ξ=1/||n1||2=1/||n2||2,Q1∈CN×N和Q2∈CN×N为TWR发送信号的协方差矩阵| |表示求行列式,I表示单位矩阵。HRi∈CM×N(i=1,2)为TWR到Ci之间的信道。中上角标H代表共轭转置。
B2,由步骤B1得到的用户接受信噪比,确定用户1和用户2的接收速率分别为近用户解码远用户的速率为主用户接收信号速率为式中,hRP,hPP分别为TWR到PR,PT到PR的信道增益。
B3,通过自干扰能量回收的方式对FD产生的自干扰进行能量捕获,TWR捕获的能量为HOi∈CN×N(i=1,2)为TWR接收端到发送端环路信道增益,η为能量转换效率,tr表示求矩阵的迹。TWR在整个传输过程中捕获的能量为Etot=ER1+ER
其中,步骤C具体包括:
C1,TWR通过回环信道窃听用户C1和C2信息的速率分别为:
C2,根据C1得到整个传输过程中C1和C2接收信号的安全速率为
C3,通过安全速率对次用户传输性能进行分析,根据中继节点能量捕获、NOMA用户成功解码,从而确定本发明的优化问题可表示为p0
目标函数为所满足的约束条件s.t.RP≥R0、min(RS1,RS2)≥RS、Etot≥Eth、rank(Q2)=1、0≤γi≤1、0≤ρ≤1,其中R0、Rm分别为主用户和强用户C1最小传输速率的阈值,Rs为中继解码过程中的最小速率,Eth为中继最小能量捕获阈值,rank(Q2)表示求矩阵的秩。
其中,步骤D具体包括:
D1,由于安全速率最优问题为复杂的分式规划问题,对此将其优化分为优化传输信号协方差、优化发射功率分配、优化中继接收功率分配。
D2,在D1中,在给定最优功率分配因子和ρ0 *的条件下对传输信号的协方差进行优化,在满足传输速率、能量捕获的情况下,利用泰勒公式进行展开,可得安全速率公式为式中经泰勒近似变换和SDR将安全速率转化为凸问题,采用凸优化工具包进行求解。在满足最小捕获能量和NOMA用户成功解码的基础上,对信道HR2进行奇异值分解得到:HR2=U1Λ1/2V1 H,式中V1∈CN×t是右奇异向量;对角矩阵Λ=diag(θ1,...,θt),t=min{M,N},θ1,...,θt的t个特征值,得到传输协方差Q2的最优值为:Q2 *=V2ΓV2 H,其中对角矩阵Γ=diag(p1,...,pt),对角元素v表示为一常数。
D3,当给定最优中继发射协方差矩阵Q2 *和次用户功率分配因子ρ0 *时,对TWR发送功率分配进行优化,在满足传输速率和能量捕获的条件下,根据约束项计算可得max(0,(Θ12)/Θ3)≤γ1≤min(Θ45,1)、其中Θ1=Eth-ER1 通过约束函数得到功率分配的范围,采用二分搜索算法得到发射功率分配因子的最优解。
D4,给定最优中继发射协方差矩阵和TWR功率分配对中继接收功率分配因子进行优化,通过对安全速率求关于ρ0的导数可得其中, 系统能效是关于ρ0的递减函数,通过对约束项的求解,可得到ρ0的最优解取值范围为max(ρ0102)≤ρ0≤min(ρ0304),
其中,ai(i=1,2)为SU的功率分配因子,满足a1<a2,得到功率分配的闭式最优解为ρ0 *=max(ρ0102)。
其中,步骤E具体包括:
E1,在上述分析的基础上,得到了最优发送信号协方差矩阵和中继功率分配,得到了弱用户安全速率的局部最优解。
E2,为了得到安全速率的全局最优解,对此提出了基于安全速率的交替迭代算法,其首先变量初始化,设备天线数量M、N,循环次数n=0,约束阈值Rs,Rm,Eth,R0,最大迭代次数S。
E3,根据特定函数产生随机发射信号和瑞利衰落信道,n=n+1,通过SDR,并根据公式Q2 *=V2ΓV2 H和ρ0 *=max(ρ0102)分别求解Q1 *、ρ0 *和γ1 *
E4,根据公式计算并判断是否满足如何满足则继续,否则返回步骤E3。计算RP,并判断是否满足RP≥R0,如果满足则继续,否则返回步骤E3。分别计算RS2和RS1,并判断是否满足,min(RS1,RS2)≥RS,如果满足则继续,否则返回步骤E3。根据公式Etot=ER1+ER计算Etot,并判断是否满足Etot≥Eth,如果满足则继续否则返回步骤E3。
E5,根据公式计算判断是否满足n≥S,如果满足则输出最优弱用户安全速率最后不断迭代,得到弱用户安全速率的全局最优解。
CN201910800890.7A 2019-08-28 2019-08-28 一种cr-noma双向中继自干扰能量回收传输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0602777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00890.7A CN110602777B (zh) 2019-08-28 2019-08-28 一种cr-noma双向中继自干扰能量回收传输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00890.7A CN110602777B (zh) 2019-08-28 2019-08-28 一种cr-noma双向中继自干扰能量回收传输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02777A true CN110602777A (zh) 2019-12-20
CN110602777B CN110602777B (zh) 2022-04-26

Family

ID=688559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00890.7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0602777B (zh) 2019-08-28 2019-08-28 一种cr-noma双向中继自干扰能量回收传输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602777B (zh)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86918A (zh) * 2020-06-05 2020-10-16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一种能量采集干扰器辅助的协作非正交多址安全传输方法
CN112055310A (zh) * 2020-07-30 2020-12-08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无人机cr-noma网络中轨迹设计和功率分配方法
CN112839338A (zh) * 2021-02-09 2021-05-25 河南垂天科技有限公司 共享认知协作noma网络中公平功率分配方法
CN113382445A (zh) * 2021-07-26 2021-09-10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提高swipt系统安全速率的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3422634A (zh) * 2021-06-15 2021-09-21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毫米波全双工无人机中继通信系统的高能效保密传输方法
CN113423134A (zh) * 2021-06-04 2021-09-21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移动网络中基于能量自采集的能效优化方法
CN113852404A (zh) * 2021-09-17 2021-12-28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一种全双工无线中继安全波束形成和自能量回收方法
CN115022953A (zh) * 2022-05-30 2022-09-06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面向cr-noma系统的动态功率分配方法
CN115499087A (zh) * 2022-09-15 2022-12-20 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系统总体研究所 一种协同干扰下基于信漏噪比的物理层安全传输方法
CN115499087B (zh) * 2022-09-15 2024-11-05 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系统总体研究所 一种协同干扰下基于信漏噪比的物理层安全传输方法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64130A (zh) * 2016-03-04 2016-07-13 山东大学 非理想信道状态下的全双工中继网络的功率分配方法
US20170223695A1 (en) * 2016-02-03 2017-08-0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 uplink channe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7172701A (zh) * 2017-03-15 2017-09-15 中山大学 一种非正交多址接入系统的功率分配方法
CN108990070A (zh) * 2018-08-03 2018-12-11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noma技术的认知无线电网络的功率分配方法
CN109039504A (zh) * 2018-09-14 2018-12-18 重庆邮电大学 基于非正交多址接入的认知无线电能效功率分配方法

Patent Citation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170223695A1 (en) * 2016-02-03 2017-08-03 Lg Electronics Inc.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transmitting an uplink channel in a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5764130A (zh) * 2016-03-04 2016-07-13 山东大学 非理想信道状态下的全双工中继网络的功率分配方法
CN107172701A (zh) * 2017-03-15 2017-09-15 中山大学 一种非正交多址接入系统的功率分配方法
CN108990070A (zh) * 2018-08-03 2018-12-11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noma技术的认知无线电网络的功率分配方法
CN109039504A (zh) * 2018-09-14 2018-12-18 重庆邮电大学 基于非正交多址接入的认知无线电能效功率分配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WEI ZHAO,RUI SHE,HUI BAO: "Security Energy Efficiency Maximization for Two-Way Relay Assisted Cognitive Radio NOMA Network With Self-Interference Harvesting", 《IEEE》 *
佘蕊: "基于双向中继的CR-NOMA系统的研究", 《中国优秀硕士论文电子期刊网》 *
李成,郭道省,李明贵: "基于CR-NOMA网络的功率分配策略及中断性能分析", 《信息技术与网络安全》 *
鲍慧,佘蕊,石梦倩,骆亚菲: "CR-NOMA 双向中继自干扰能量回收传输方法",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

Cited By (1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86918A (zh) * 2020-06-05 2020-10-16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一种能量采集干扰器辅助的协作非正交多址安全传输方法
CN111786918B (zh) * 2020-06-05 2022-09-09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一种能量采集干扰器辅助的协作非正交多址安全传输方法
CN112055310B (zh) * 2020-07-30 2021-07-09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无人机cr-noma网络中轨迹设计和功率分配方法
CN112055310A (zh) * 2020-07-30 2020-12-08 中国科学院上海微系统与信息技术研究所 无人机cr-noma网络中轨迹设计和功率分配方法
CN112839338A (zh) * 2021-02-09 2021-05-25 河南垂天科技有限公司 共享认知协作noma网络中公平功率分配方法
CN112839338B (zh) * 2021-02-09 2024-03-15 河南垂天科技有限公司 共享认知协作noma网络中公平功率分配方法
CN113423134A (zh) * 2021-06-04 2021-09-21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移动网络中基于能量自采集的能效优化方法
CN113422634A (zh) * 2021-06-15 2021-09-21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毫米波全双工无人机中继通信系统的高能效保密传输方法
CN113382445A (zh) * 2021-07-26 2021-09-10 华北电力大学(保定) 提高swipt系统安全速率的方法、装置、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3852404A (zh) * 2021-09-17 2021-12-28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一种全双工无线中继安全波束形成和自能量回收方法
CN113852404B (zh) * 2021-09-17 2023-11-24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一种全双工无线中继安全波束形成和自能量回收方法
CN115022953A (zh) * 2022-05-30 2022-09-06 昆明理工大学 一种面向cr-noma系统的动态功率分配方法
CN115499087A (zh) * 2022-09-15 2022-12-20 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系统总体研究所 一种协同干扰下基于信漏噪比的物理层安全传输方法
CN115499087B (zh) * 2022-09-15 2024-11-05 军事科学院系统工程研究院系统总体研究所 一种协同干扰下基于信漏噪比的物理层安全传输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602777B (zh) 2022-04-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602777B (zh) 一种cr-noma双向中继自干扰能量回收传输方法
Zheng et al. Joint beamforming and power control for throughput maximization in IRS-assisted MISO WPCNs
CN110381519B (zh) 一种基于认知无线电双向中继的非正交多址传输方法
CN104104425B (zh) 一种基于期望与干扰信号关系的多用户mimo自适应接收方法
CN109347609A (zh) 下行noma通信系统中基于动态swipt的协作传输方法
CN113825159B (zh) 基于智能反射面的无线携能通信系统鲁棒资源分配方法
CN102647259B (zh) 基于奇异值分解的多用户mimo系统上行链路传输方法
CN110149127B (zh) 一种基于noma技术的d2d通信系统预编码向量优化方法
CN103546210B (zh) 多基站协作场景中基于安全速率优化的预编码方法
CN107769823A (zh) 一种基于认知双向中继网络的信息能量协作波束成形方法
CN104883741A (zh) 一种认知无线电网络的资源分配算法
CN105491563A (zh) 利用人工噪声提高miso安全通信系统安全速率的方法和系统
CN106712816B (zh) 一种基于能量收割认知网络的安全波束成形的设计方法
CN110881010A (zh) 统计csi辅助的多用户noma下行传输方法
CN104158573A (zh) 消除干扰的预编码方法及系统
CN106102073A (zh) 一种异构认知无线网络下行链路干扰对齐方法
CN116192220A (zh) 一种irs辅助的认知swipt系统安全速率优化方法
Wang et al. Optimal beamforming in MIMO two-way relay channels
CN103199962B (zh) CoMP系统中安全容量信号处理方法
CN108012272B (zh) 基于认知网络中动态功率分配的干扰对齐方法
CN104202790A (zh) 一种基于功率自适应的mimo-ccrn瓶颈效应消除方法
CN102801456A (zh) 单小区中继移动通信蜂窝系统的联合下行预编码方法
CN110601736B (zh) 一种多天线全双工认知无线电能量捕获与信息传输方法
Li et al. Multigroup multicast transmission via intelligent reflecting surface
Gavili et al. Optimal spectrum leasing and resource sharing in two-way relay networks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426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