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71240B -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71240B
CN110571240B CN201910723655.4A CN201910723655A CN110571240B CN 110571240 B CN110571240 B CN 110571240B CN 201910723655 A CN201910723655 A CN 201910723655A CN 110571240 B CN110571240 B CN 11057124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layer
light
display panel
light emitting
metal la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2365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71240A (zh
Inventor
李远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Wuhan China Star Optoelectronics Semiconductor Display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723655.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71240B/zh
Priority to PCT/CN2019/115269 priority patent/WO2021022688A1/zh
Publication of CN11057124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7124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7124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7124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FELECTRIC DIGITAL DATA PROCESSING
    • G06F3/00In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to be processed into a form capable of being handled by the computer;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transferring data from processing unit to output unit, e.g. interface arrangements
    • G06F3/01Input arrangements or combined input and output arrangements for interaction between user and computer
    • G06F3/03Arrangements for converting the position or the displacement of a member into a coded form
    • G06F3/041Digitisers, e.g. for touch screens or touch pads, characterised by the transducing means
    • G06F3/0412Digitisers structurally integrated in a display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01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40OLEDs integrated with touch scree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50OLEDs integrated with light modulating elements, e.g. with electrochromic elements, photochromic elements or liquid crystal element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Theoretical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Human Computer Interaction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General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 Devices For Indicating Variable Information By Combining Individual Eleme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发光层和位于所述发光层上方的触控层。所述发光层包括多个发光单元。所述触控层包括:触控走线层,所述触控走线层包括多个间隙;滤光结构,所述滤光结构包括多个设置在所述触控走线层的多个间隙中的滤光片。所述触控走线层包括第一金属层、遮光层和第二金属层,所述遮光层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金属层的面积,且所述遮光层在所述发光层上的投影覆盖所述第一金属层在所述发光层上的投影,所述第二金属层位于所述遮光层上,并通过通孔与所述第一金属层电连接。所述多个间隙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面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在所述发光层上的投影不重叠。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子显示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为了减小具有触控功能的电子设备的厚度,现有技术中,通常通过DOT(direct ontouch)技术将触控结构直接集成在显示面板上方。相比于外挂式的触控结构,DOT结构更加轻薄且透过率更高,且能够应用在柔性显示面板上。
现有技术中,DOT结构集成在显示面板的偏光层上方。偏光层由偏光片构成,用于降低强光下显示面板的反射率。通常,偏光片的厚度在100微米左右,不利于显示面板的轻薄化。同时,偏光片使得显示面板的出光率严重降低,影响了显示面板的显示效果,同时加速了显示面板的老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以提高显示面板的透光率,同时减小显示面板的厚度。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发光层和位于所述发光层上方的触控层;
其中,所述发光层包括多个发光单元;
其中,所述触控层包括:
触控走线层,所述触控走线层包括多个间隙,所述多个间隙与所述多个发光单元对应设置;
滤光结构,所述滤光结构包括多个滤光片,所述多个滤光片设置在所述触控走线层的多个间隙中;
其中,所述触控走线层包括第一金属层、遮光层和第二金属层,所述遮光层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金属层的面积,且所述遮光层在所述发光层上的投影覆盖所述第一金属层在所述发光层上的投影,所述第二金属层位于所述遮光层上,并通过通孔与所述第一金属层电连接;
其中,所述多个间隙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面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在所述发光层上的投影不重叠。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一个方面,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隔离层,所述隔离层位于所述发光层和所述触控层之间,所述第一金属层设置在所述隔离层上。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一个方面,所述多个滤光片和所述多个发光单元一一对应,任意一个滤光片所保留的光线颜色和与所述滤光片对应的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颜色相同。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一个方面,任意一个滤光片的面积大于所述滤光片所在的间隙的面积,任意一个滤光片的边缘覆盖于所述滤光片相邻的遮光层的边缘。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一个方面,所述多个间隙的面积之和大于所述多个发光单元的面积之和。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一个方面,所述触控走线层还包括平坦化层,所述平坦化层覆盖所述遮光层和所述滤光结构,所述第二金属层位于所述平坦化层上,并通过通孔与所述第一金属层电连接。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一个方面,所述隔离层上设置有多个凹槽结构,所述多个凹槽结构与所述多个滤光片一一对应,任意一个滤光片的底部嵌入在于所述滤光片对应的凹槽结构中。
相应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形成发光层,所述发光层包括多个发光单元;
在所述发光层上方形成触控走线层,所述触控走线层包括多个间隙,所述多个间隙与所述多个发光单元对应设置;
形成滤光结构,所述滤光结构包括多个滤光片,所述多个滤光片设置在所述触控走线层的多个间隙中;
其中,形成所述触控走线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形成第一金属层;
形成遮光层,所述遮光层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金属层的面积,且所述遮光层在所述发光层上的投影覆盖所述第一金属层在所述发光层上的投影;
形成第二金属层,所述第二金属层位于所述遮光层上,并通过通孔与所述第一金属层电连接;
其中,所述多个间隙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面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在所述发光层上的投影不重叠。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一个方面,形成发光层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形成隔离层,所述隔离层位于所述发光层上。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一个方面,形成所述第一金属层和所述遮光层的方法包括:
形成金属薄膜,所述金属薄膜覆盖所述隔离层;
形成黑色光阻,所述黑色光阻覆盖所述金属薄膜;
图形化所述黑色光阻,形成所述遮光层;
以所述黑色光阻为掩膜,将所述金属薄膜图形化,形成所述第一金属层。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一个方面,将所述金属薄膜图形化的方法为干法刻蚀;
其中,沿平行于所述金属薄膜表面的方向的刻蚀速度小于或等于沿垂直于所述金属薄膜表面的方向的刻蚀速度。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一个方面,将所述金属薄膜图形化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以所述黑色光阻为掩膜版,在所述隔离层上形成多个凹槽结构,所述凹槽结构的深度小于所述隔离层的厚度。
根据本发明的其中一个方面,形成所述遮光层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形成平坦化层,所述平坦化层覆盖所述遮光层和所述滤光结构。
本发明采用集成在触控结构中的滤光片代替现有技术中的偏光片,有效的减小了显示面板的厚度,同时由于滤光片对光线的透过率远高于偏光片对光线的透过率,本发明有效的提高了显示面板的透光率,增强了显示效果和显示面板的使用寿命。同时,采用滤光片之间的黑色遮光矩阵作为掩膜版将触控结构中的金属层图形化,减少了用于图形化金属层的掩膜版,在简化了制作工艺的同时节约了制作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的显示面板的俯视图;
图3为图1中的显示面板的A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4为现有技术中的显示面板与图3对应的区域的局部放大图;
图5为本发明的第二个具体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发明的第三个具体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各实施例的说明是参考附加的图示,用以例示本发明可用以实施的特定实施例。本发明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例如[上]、[下]、[前]、[后]、[左]、[右]、[内]、[外]、[侧面]等,仅是参考附加图式的方向。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以说明及理解本发明,而非用以限制本发明。在图中,结构相似的单元是用以相同标号表示。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以提高显示面板的透光率,同时减小显示面板的厚度。
参见图1至图4,图1为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实施例中的显示面板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的显示面板的俯视图,图3为现有技术中显示面板的局部放大图,图4为图1中的显示面板的局部放大图。
本发明中的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基板10、薄膜晶体管层20、发光层30、和位于所述发光层30上方的触控层。本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隔离层40,所述隔离层40位于所述发光层30和所述触控层之间。
所述发光层30包括多个发光单元。所述多个发光单元包括红色发光单元31、蓝色发光单元32和绿色发光单元33。所述多个发光单元被像素定义层隔离。
本发明中,所述触控层包括触控走线层60和滤光结构50。
所述触控走线层60包括多个间隙,所述多个间隙与所述多个发光单元对应设置。所述滤光结构50包括多个滤光片,所述多个滤光片设置在所述触控走线层60的多个间隙中。所述触控走线层60包括第一金属层61、遮光层62和第二金属层63。所述遮光层62覆盖所述第一金属层61。所述第二金属层63位于所述遮光层62上,并通过通孔与所述第一金属层61电连接。其中,所述多个间隙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面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一金属层61和第二金属层63在所述发光层30上的投影不重叠。
参见图1和图3,本发明中,所述遮光层62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金属层61的面积,且所述遮光层62在所述发光层上的投影覆盖所述第一金属层61在所述发光层上的投影。即,所述第一金属层的侧边相对于所述遮光层62内陷,在所述遮光层62和所述隔离层40中形成凹陷部611。所述凹陷部611能够将射向所述第一金属层61的侧边上的光线无规则的反射出去,避免外界光线被所述第一金属层61反射后进入用户的视野中,如图4所示。
另外,所述第二金属层63通过通孔和所述第一金属层61电连接,由于所述第二金属层63和所述第一金属层61通过不同的工序形成,且第二金属层63的材料与所述遮光层62和所述平坦化层70均不同,因此所述第二金属层63存在剥离脱落的风险。所述凹陷部611能够很好的消除这一风险。参见图1,由于所述凹陷部611的存在,通孔中的金属形成与所述凹陷部配合的凸起,所述凸起和所述凹陷部611紧密卡合,实现了所述第二金属层63的固定,消除了第二金属层63存在剥离脱落的风险。
本发明中,所述多个滤光片和所述多个发光单元一一对应,任意一个滤光片所保留的光线颜色和与所述滤光片对应的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颜色相同。例如,本实施例中,与红色发光单元31对应设置的滤光片为红光滤光片51,与蓝色发光单元32对应设置的滤光片为蓝色滤光片52,与绿色发光单元33对应设置的滤光片为绿色滤光片53。
参见图5,图5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二个实施例。所述触控走线层60还包括平坦化层70,所述平坦化层70覆盖所述遮光层62和所述滤光结构50,所述第二金属层63位于所述平坦化层70上,并通过通孔与所述第一金属层61电连接。
本发明中,所述遮光层62覆盖所述第一金属层61。所述多个间隙用于设置多个滤光片。参见图3,根据本发明的一个优选实施例,为了保证所述多个滤光片位于对应的发光结构上方,任意一个滤光片的面积大于所述滤光片所在的间隙的面积,即任意一个滤光片的边缘覆盖于所述滤光片相邻的遮光层62的边缘,且所述多个间隙的面积之和大于所述多个发光单元的面积之和。
参见图2,图2为图1中的显示面板的俯视图,本发明中,所述遮光层62作为黑色矩阵,和多个滤光片构成滤光结构,能够消除强光下显示面板的对光线的反射,代替偏光片。同时,所述滤光结构集成在所述触控走线层60中,所述遮光层62能够作为掩膜版将所述触控走线层60图形化。这样设计一方面有效的减小了显示面板的厚度,另一方面减少了用于图形化金属层的掩膜版,在简化了制作工艺的同时节约了制作成本。
同样的,为了保证滤光结构的滤光效果,任意一个滤光片的面积大于所述滤光片所在的间隙的面积,任意一个滤光片的边缘覆盖于所述滤光片相邻的遮光层62的边缘,如图1和图3所示。
参见图6,图6示出了本发明的第三个实施例。本发明中,为了进一步优化所述滤光结构,在所述隔离层40上设置有多个凹槽结构401,所述多个凹槽结构401与所述多个滤光片一一对应,任意一个滤光片的底部嵌入在于所述滤光片对应的凹槽结构401中。凹槽结构401能够增加所述多个滤光片的厚度,以获得更好的滤光效果。
相应的,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首先,形成发光层所述多个发光单元包括红色发光单元31、蓝色发光单元32和绿色发光单元33。所述多个发光单元被像素定义层隔离。
之后,在所述发光层上方形成触控走线层60和滤光结构50,所述触控走线层60包括多个间隙,所述多个间隙与所述多个发光单元对应设置。所述滤光结构50包括多个滤光片,所述多个滤光片设置在所述触控走线层60的多个间隙中。
本发明中,形成所述触控走线层60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形成第一金属层61。形成遮光层62,所述遮光层62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金属层61的面积,且所述遮光层62在所述发光层上的投影覆盖所述第一金属层在所述发光层上的投影。形成第二金属层63,所述第二金属层63位于所述遮光层62上,并通过通孔与所述第一金属层61电连接。所述多个间隙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面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一金属层61和第二金属层63在所述发光层上的投影不重叠。
本发明中,形成发光层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形成隔离层40,所述隔离层40位于所述发光层上。
本发明中,形成所述第一金属层61和所述遮光层62的方法包括:形成金属薄膜,所述金属薄膜覆盖所述隔离层40。形成黑色光阻,所述黑色光阻覆盖所述金属薄膜。图形化所述黑色光阻,形成所述遮光层62。以所述黑色光阻为掩膜,将所述金属薄膜图形化,形成所述第一金属层61。
本发明中,所述遮光层62作为黑色矩阵,和多个滤光片构成滤光结构,能够消除强光下显示面板的对光线的反射,代替偏光片。同时,所述滤光结构集成在所述触控层中,所述遮光层62能够作为掩膜版将所述触控走线层60图形化。这样设计一方面有效的减小了显示面板的厚度,另一方面减少了用于图形化金属层的掩膜版,在简化了制作工艺的同时节约了制作成本。
本发明中,将所述金属薄膜图形化的方法为干法刻蚀。沿平行于所述金属薄膜表面的方向的刻蚀速度小于或等于沿垂直于所述金属薄膜表面的方向的刻蚀速度。参见图1和图3,这种方法能够使所述第一金属层的侧边相对于所述遮光层62内陷,在所述遮光层62和所述隔离层40中形成凹陷部611。即,所述遮光层62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金属层61的面积,且所述遮光层62在所述发光层上的投影覆盖所述第一金属层61在所述发光层上的投影。所述凹陷部611能够将射向所述第一金属层61的侧边上的光线无规则的反射出去,避免外界光线被所述第一金属层61反射后进入用户的视野中,如图4所示。
本发明中,为了进一步优化所述滤光结构,将所述金属薄膜图形化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以所述黑色光阻为掩膜版,在所述隔离层40上形成多个凹槽结构401,所述凹槽结构401的深度小于所述隔离层40的厚度,所述多个凹槽结构401与所述多个滤光片一一对应,任意一个滤光片的底部嵌入在于所述滤光片对应的凹槽结构401中。凹槽结构401能够增加所述多个滤光片的厚度,以获得更好的滤光效果,如图6所示。
本发明采用集成在触控结构中的滤光片代替现有技术中的偏光片,有效的减小了显示面板的厚度,同时由于滤光片对光线的透过率远高于偏光片对光线的透过率,本发明有效的提高了显示面板的透光率,增强了显示效果和显示面板的使用寿命。同时,采用滤光片之间的黑色遮光矩阵作为掩膜版将触控结构中的金属层图形化,减少了用于图形化金属层的掩膜版,在简化了制作工艺的同时节约了制作成本。
综上所述,虽然本发明已以优选实施例揭露如上,但上述优选实施例并非用以限制本发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在不脱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内,均可作各种更动与润饰,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以权利要求界定的范围为准。

Claims (13)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发光层和位于所述发光层上方的触控层;
其中,所述发光层包括多个发光单元;
其中,所述触控层包括:
触控走线层,所述触控走线层包括多个间隙,所述多个间隙与所述多个发光单元对应设置;
滤光结构,所述滤光结构包括多个滤光片,所述多个滤光片设置在所述触控走线层的多个间隙中;
其中,所述触控走线层包括第一金属层、遮光层和第二金属层,所述遮光层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金属层的面积,且所述遮光层在所述发光层上的投影覆盖所述第一金属层在所述发光层上的投影,所述第一金属层设置有凹陷部,所述第二金属层位于所述遮光层上,并通过通孔与所述第一金属层电连接;
其中,所述多个间隙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面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在所述发光层上的投影不重叠。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隔离层,所述隔离层位于所述发光层和所述触控层之间,所述第一金属层设置在所述隔离层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滤光片和所述多个发光单元一一对应,任意一个滤光片所保留的光线颜色和与所述滤光片对应的发光单元发出的光线颜色相同。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任意一个滤光片的面积大于所述滤光片所在的间隙的面积,任意一个滤光片的边缘覆盖于所述滤光片相邻的遮光层的边缘。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多个间隙的面积之和大于所述多个发光单元的面积之和。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触控走线层还包括平坦化层,所述平坦化层覆盖所述遮光层和所述滤光结构,所述第二金属层位于所述平坦化层上,并通过通孔与所述第一金属层电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隔离层上设置有多个凹槽结构,所述多个凹槽结构与所述多个滤光片一一对应,任意一个滤光片的底部嵌入在于所述滤光片对应的凹槽结构中。
8.一种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形成发光层,所述发光层包括多个发光单元;
在所述发光层上方形成触控走线层,所述触控走线层包括多个间隙,所述多个间隙与所述多个发光单元对应设置;
形成滤光结构,所述滤光结构包括多个滤光片,所述多个滤光片设置在所述触控走线层的多个间隙中;
其中,形成所述触控走线层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形成第一金属层,所述第一金属层设置有凹陷部;
形成遮光层,所述遮光层的面积大于所述第一金属层的面积,且所述遮光层在所述发光层上的投影覆盖所述第一金属层在所述发光层上的投影;
形成第二金属层,所述第二金属层位于所述遮光层上,并通过通孔与所述第一金属层电连接;
其中,所述多个间隙在所述显示面板的出光面上的投影与所述第一金属层和第二金属层在所述发光层上的投影不重叠。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发光层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形成隔离层,所述隔离层位于所述发光层上。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第一金属层和所述遮光层的方法包括:
形成金属薄膜,所述金属薄膜覆盖所述隔离层;
形成黑色光阻,所述黑色光阻覆盖所述金属薄膜;
图形化所述黑色光阻,形成所述遮光层;
以所述黑色光阻为掩膜,将所述金属薄膜图形化,形成所述第一金属层。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金属薄膜图形化的方法为干法刻蚀;
其中,沿平行于所述金属薄膜表面的方向的刻蚀速度小于或等于沿垂直于所述金属薄膜表面的方向的刻蚀速度。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将所述金属薄膜图形化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以所述黑色光阻为掩膜版,在所述隔离层上形成多个凹槽结构,所述凹槽结构的深度小于所述隔离层的厚度。
13.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显示面板的制作方法,其特征在于,形成所述遮光层之后还包括以下步骤:
形成平坦化层,所述平坦化层覆盖所述遮光层和所述滤光结构。
CN201910723655.4A 2019-08-07 2019-08-07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Active CN110571240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23655.4A CN110571240B (zh) 2019-08-07 2019-08-07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PCT/CN2019/115269 WO2021022688A1 (zh) 2019-08-07 2019-11-04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23655.4A CN110571240B (zh) 2019-08-07 2019-08-07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71240A CN110571240A (zh) 2019-12-13
CN110571240B true CN110571240B (zh) 2021-09-03

Family

ID=6877482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23655.4A Active CN110571240B (zh) 2019-08-07 2019-08-07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71240B (zh)
WO (1) WO2021022688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81157A (zh) * 2019-09-04 2019-12-17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13644098B (zh) * 2021-07-29 2023-11-21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CN114023793A (zh) * 2021-10-27 2022-02-08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显示面板制作方法
WO2023122925A1 (zh) * 2021-12-28 2023-07-06 厦门市芯颖显示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40101479A (ko) * 2013-02-08 2014-08-2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태양전지를 구비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07204355A (zh) * 2016-03-18 2017-09-26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
CN108153034A (zh) * 2016-12-02 2018-06-12 上海仪电显示材料有限公司 彩色滤光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08417612A (zh) * 2018-05-09 2018-08-1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101850951B1 (ko) * 2011-12-22 2018-04-23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터치 스크린 패널 일체형 표시장치
KR102129034B1 (ko) * 2013-06-24 2020-07-02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플라스틱 윈도우 및 이를 구비한 유기 발광 디스플레이 장치
JP6756538B2 (ja) * 2016-08-03 2020-09-16 株式会社ジャパンディスプレイ 表示装置
KR102490896B1 (ko) * 2018-01-17 2023-01-25 삼성디스플레이 주식회사 유기발광 표시 장치
CN109119453B (zh) * 2018-09-25 2021-04-16 武汉天马微电子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和显示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40101479A (ko) * 2013-02-08 2014-08-20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태양전지를 구비한 디스플레이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07204355A (zh) * 2016-03-18 2017-09-26 三星显示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
CN108153034A (zh) * 2016-12-02 2018-06-12 上海仪电显示材料有限公司 彩色滤光基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08417612A (zh) * 2018-05-09 2018-08-17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71240A (zh) 2019-12-13
WO2021022688A1 (zh) 2021-02-1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71240B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10309775B (zh) 一种显示面板和显示装置
TWI524117B (zh) 用於ffs液晶驅動方式的顯示裝置用基板、ffs液晶驅動方式的顯示裝置、及用於ffs液晶驅動方式的顯示裝置用基板的製造方法
CN103579291B (zh) 显示装置和其制造方法
US20220005879A1 (en)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for fabricating same
KR101919173B1 (ko) 표시 장치용 전방면 보호판 및 표시 장치
US10031268B2 (en) Border structures for displays
KR102221154B1 (ko) 표시장치
WO2016150133A1 (zh) 触控基板和显示装置
JP6186995B2 (ja) 表示装置用前面保護板及び表示装置
US20200133082A1 (en) Liquid crystal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KR20140030551A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US10670895B2 (en) Cover glass,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apparatus including the cover glass
CN110581157A (zh)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KR101281189B1 (ko) 터치스크린 패널용 윈도우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CN104700721A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显示装置
AU2019314744B2 (en) Display apparatus
US20210232262A1 (en) Touch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CN114171571A (zh) 显示面板以及移动终端
CN213844089U (zh) 显示模组及电子装置
TWI679479B (zh) 顯示裝置
US11068103B2 (en) Touch substrate and method for manufacturing the same,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US10871844B1 (en) Display panel and method of fabricating thereof
KR20220100956A (ko) 수동 디스플레이 영역을 갖는 디스플레이
TW201535173A (zh) 裝飾面板及觸控裝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