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3644098B -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 Google Patents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3644098B
CN113644098B CN202110865283.6A CN202110865283A CN113644098B CN 113644098 B CN113644098 B CN 113644098B CN 202110865283 A CN202110865283 A CN 202110865283A CN 113644098 B CN113644098 B CN 113644098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nductive
layer
light shielding
structures
display panel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2110865283.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3644098A (zh
Inventor
陈凡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fei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Hefei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efei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filed Critical Hefei Visionox Technology Co Ltd
Priority to CN202110865283.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3644098B/zh
Publication of CN11364409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4409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364409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364409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6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0/00Organic light-emitting devices
    • H10K50/80Constructional details
    • H10K50/86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 H10K50/865Arrangements for improving contrast, e.g. preventing reflection of ambient light comprising light absorbing layers, e.g. light-blocking layer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201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10OLED displays
    • H10K59/12Active-matrix OLED [AMOLED] displays
    • H10K59/131Interconnections, e.g. wiring lines or terminal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30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 H10K59/38Devices specially adapted for multicolour light emission comprising colour filters or colour changing media [CCM]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59/00Integrated devices, or assemblies of multiple devices, comprising at least one organic light-emitting element covered by group H10K50/00
    • H10K59/40OLEDs integrated with touch screens
    • HELECTRICITY
    • H10SEMICONDUCTOR DEVICES;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H10KORGANIC ELECTRIC SOLID-STATE DEVICES
    • H10K71/00Manufacture or treatment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organic devices covered by this subclas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icroelectronics & Electronic Packag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Optics & Photonics (AREA)
  • Manufacturing & Machinery (AREA)
  • Electroluminescent Light Sour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涉及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多个像素单元设置于基板的一侧。导电遮光层设置于多个像素单元远离基板的一侧。导电遮光层开设有多个滤光开口。多个滤光开口与多个像素单元一一对应设置。多个滤光结构设置于多个像素单元远离基板的一侧。一个滤光结构对应设置于一个滤光开口内。导电遮光层同时具有触控感应功能和光吸收功能,能够替代传统显示面板中位于不同膜层的TP金属走线和黑矩阵。导电遮光层与多个滤光结构设置在同一膜层,进一步双重降低了显示面板的膜层数量,解决了屏体厚度降低难的问题,增加了显示面板的弯折性能,可以更好地匹配柔性弯折或者折叠等功能。

Description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显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背景技术
有机发光二极管(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ode,OLED)显示设备具有制备工艺简单、成本低、对比度高、视角广、功耗低等优点。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设备是目前平板显示中受到广泛关注的技术之一,并具有很大的市场需求。
然而,传统显示面板的仍然存在屏体厚度偏大的问题。
发明内容
基于此,有必要针对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所述显示面板包括基板、多个像素单元、导电遮光层以及多个滤光结构。所述多个像素单元设置于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导电遮光层设置于所述多个像素单元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所述导电遮光层开设有多个滤光开口。所述多个滤光开口与所述多个像素单元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多个滤光结构设置于所述多个像素单元远离所述基板的一侧。一个所述滤光结构对应设置于一个所述滤光开口内。所述导电遮光层能够替代传统显示面板中位于不同膜层的TP金属走线和黑矩阵。所述导电遮光层将TP金属走线和黑矩阵进行了合并,减少了显示面板的膜层数量,从而解决了屏体厚度降低难的问题。所述导电遮光层与所述多个滤光结构设置在同一膜层,进一步双重降低了所述显示面板的膜层数量,解决了屏体厚度降低难的问题。进一步,屏体厚度降低,可以增加所述显示面板的弯折性能,从而更好地匹配柔性弯折或者折叠等功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遮光层包括多个导电遮光结构。所述多个导电遮光结构沿不同方向延伸且相互交叉设置,并围合形成所述多个滤光开口。所述多个导电遮光结构同时具有触控感应功能和光吸收功能,能够替代传统显示面板中位于不同膜层的TP金属走线和黑矩阵。
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导电遮光结构远离所述基板一侧的表面的面积大于所述导电遮光结构靠近所述基板一侧的表面的面积。当外界光线照射至所述导电遮光结构时,增大了光吸收面积,可以更好地大面积吸收光,以提高光吸收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导电遮光结构包括第一子导电遮光结构与第二子导电遮光结构。第二子导电遮光结构设置于所述第一子导电遮光结构远离所述多个像素单元的一侧,所述第二子导电遮光结构与所述第一子导电遮光结构围合形成至少一个反射腔体。当光进入所述反射腔体内后,会在所述反射腔体内进行多次反射,进而改变了光的反射方向,从而实现多次被所述第一子导电遮光结构与所述第二子导电遮光结构吸收。光反射率为在界面处发生反射的能量与入射光能量的百分比。当光进入所述反射腔体内后,光会被限定在所述反射腔体内并多次被吸收,从而减少了光反射率,实现了对光进行吸收和遮挡。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子导电遮光结构为折面形结构,所述第二子导电遮光结构为折面形结构,所述反射腔体为菱形腔体。所述第一子导电遮光结构与所述第二子导电遮光结构相对设置,会形成所述反射腔体。所述反射腔体为菱形腔体。所述菱形腔体的结构为菱形,且该所述菱形腔体的各个侧壁相等。所述菱形腔体的各个侧壁形成的对角相等。当光照射至所述菱形腔体内,会不断地在所述菱形腔体的侧壁上进行多次反射,改变光的反射方向。
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导电遮光结构包括多个凸起结构,所述多个凸起结构相互连接,并形成多个凹陷。当光照射至所述多个凸起结构的侧壁时,所述多个凸起结构的侧壁会对光进行第一次吸收。当未被吸收的光经所述多个凸起结构的侧壁反射后会进入所述多个凹陷内。未被吸收的光进入所述凹陷内,会再次照射至所述凸起结构的侧壁,进行第二次吸收。依次类推,当光照射至所述多个凸起结构时,会经过多次反射来改变光的反射方向,进而实现多次被所述多个凸起结构吸收,减少了光反射率,提高了光吸收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凸起结构远离所述基板一侧的表面的面积小于所述凸起结构靠近所述基板一侧的表面的面积。当光照射至所述多个凸起结构时,会经所述多个凸起结构的侧壁反射,并照射至相邻所述凸起结构的侧壁上,形成多次反射,提高了光吸收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还包括薄膜封装层与平坦化层。薄膜封装层设置于所述导电遮光层与所述多个像素单元之间,并将所述多个像素单元覆盖。平坦化层设置于所述导电遮光层远离所述薄膜封装层的表面,并将所述导电遮光层与所述多个滤光结构覆盖。所述薄膜封装层与所述平坦化层将所述导电遮光层与所述多个滤光结构覆盖,可以避免漏电、短路、氧化等失效问题。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中任一实施例所述的显示面板。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包括:
S10,提供基板,并在所述基板的表面制备多个像素单元;
S20,在所述多个像素单元远离所述基板的表面形成导电遮光层,所述导电遮光层覆盖所述多个像素单元与所述基板;
S30,对所述导电遮光层进行刻蚀,形成多个滤光开口;
S40,在所述多个滤光开口内制备多个滤光结构。
上述显示面板中,所述导电遮光层可以作为触控金属走线,具有触控感应功能。并且,所述导电遮光层可以作为吸光膜层,具有很高的光吸收效率。所述导电遮光层同时具有触控感应功能和光吸收功能,能够替代传统显示面板中位于不同膜层的TP金属走线和黑矩阵。所述导电遮光层将TP金属走线和黑矩阵进行了合并,减少了显示面板的膜层数量,从而解决了屏体厚度降低难的问题。同时,所述导电遮光层开设有所述多个滤光开口。一个所述滤光结构设置于一个所述滤光开口内,使得所述导电遮光层与所述多个滤光结构设置在同一膜层。所述导电遮光层与所述多个滤光结构设置在同一膜层,进一步双重降低了显示面板的膜层数量,解决了屏体厚度降低难的问题。进一步,屏体厚度降低,增加了所述显示面板的弯折性能,可以更好地匹配柔性弯折或者折叠等功能。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申请实施例或传统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传统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的俯视示意图。
图2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显示面板沿图1所示的I-I线的剖面图。
图3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图2所示结构的显示区的局部剖面图。
图4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导电遮光层的俯视示意图。
图5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导电遮光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6为本申请一实施例中导电遮光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显示面板100、显示区110、非显示区120、基板10、像素单元210、非像素区211、导电遮光层30、滤光开口310、导电遮光结构320、第一子导电遮光结构321、第二子导电遮光结构322、反射腔体323、凸起结构324、滤光结构410、薄膜封装层50、平坦化层60、中间膜层70、像素限定层80、金属层90。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便于理解本申请,下面将参照相关附图对本申请进行更全面的描述。附图中给出了本申请的较佳的实施例。但是,本申请可以以许多不同的形式来实现,并不限于本文所描述的实施例。相反地,提供这些实施例的目的是使本申请的公开内容的理解更加透彻全面。
除非另有定义,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术和科学术语与属于本申请的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通常理解的含义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请的说明书中所使用的术语只是为了描述具体的实施例的目的,不是旨在于限制本申请。
需要说明的是,当元件被称为“固定于”另一个元件,它可以直接在另一个元件上或者也可以存在居中的元件。当一个元件被认为是“连接”另一个元件,它可以是直接连接到另一个元件或者可能同时存在居中元件。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垂直的”、“水平的”、“左”、“右”以及类似的表述只是为了说明的目的。
在附图中,为了清楚说明,可以夸大层和区域的尺寸。可以理解的是,当层或元件被称作“在”另一层或基底“上”时,该层或元件可以直接在所述另一层或基底上,或者也可以存在中间层。另外,还可以理解的是,当层被称作“在”两个层“之间”时,该层可以是所述两个层之间的唯一层,或者也可以存在一个或更多个中间层。另外,同样的附图标记始终表示同样的元件。
在下面的实施例中,当层、区域或元件被“连接”时,可以解释为所述层、区域或元件不仅被直接连接还通过置于其间的其他组成元件被连接。例如,当层、区域、元件等被描述为被连接或电连接时,所述层、区域、元件等不仅可以被直接连接或被直接电连接,还可以通过置于其间的另一层、区域、元件等被连接或被电连接。
在下文中,尽管可以使用诸如“第一”、“第二”等这样的术语来描述各种组件,但是这些组件不必须限于上面的术语。上面的术语仅用于将一个组件与另一组件区分开。还将理解的是,以单数形式使用的表达包含复数的表达,除非单数形式的表达在上下文中具有明显不同的含义。
当诸如“……中的至少一种(个)(者)”的表述位于一列元件(元素)之后时,修饰整列元件(元素),而不是修饰该列中的个别元件(元素)。本文所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多个相关的所列项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组合。申请文件中使用的,术语“和/或”包括一个或更多个相关所列项的任意组合和所有组合。还应当理解的是,术语“包括/包含”或“具有”等指定所陈述的特征、整体、步骤、操作、组件、部分或它们的组合的存在,但是不排除存在或添加一个或更多个其他特征、整体、步骤、操作、组件、部分或它们的组合的可能性。
传统显示面板包括交替层叠设置的衬底层和阻挡层、基底层、栅极绝缘层、第一金属层、电容绝缘层、第二金属层、层间介电层、第三金属层、第一平坦化层、第四金属层、第二平坦化层、阳极层、像素限定层、多个像素单元、支撑柱、薄膜封装层、触控面板(TouchPanel,TP)、触控封装层、黑矩阵(Black Matrix,BM)以及彩色滤光片(Color filter,CF)等膜层。
传统显示面板的黑矩阵(BM)、彩色滤光片(CF)和触控面板(TP)分别设置于屏体封装层之上,且分别位于不同膜层。因此,传统显示面板的屏体厚度偏大,不能匹配适应柔性弯折或者折叠等功能。
请参见图1与图2,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100。所述显示面板100包括显示区110与非显示区120。所述非显示区120将所述显示区110围合设置。所述显示面板100包括基板10、多个像素单元210、导电遮光层30以及多个滤光结构410。所述基板10可以为具有柔性的塑料形成,具体地可以为聚酰亚胺(PI)柔性基板。所述多个像素单元210位于所述显示区110。所述多个像素单元210设置于所述基板10的一侧。所述像素单元210包括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补偿层、发光层、空穴阻挡层、电子传输层和电子注入层等膜层。所述多个像素单元210相互配合可以在所述显示区110中显示画面。所述多个像素单元210可以分别为红色像素单元、绿色像素单元以及蓝色像素单元。
所述导电遮光层30设置于所述多个像素单元210远离所述基板10的一侧。所述导电遮光层30开设有多个滤光开口310。所述多个滤光开口310与所述多个像素单元210一一对应设置。所述多个滤光结构410设置于所述多个像素单元210远离所述基板10的一侧。一个所述滤光结构410对应设置于一个所述滤光开口310内。
所述多个滤光结构410分别与所述多个像素单元210一一对应设置,可以精确选择欲通过的小范围波段光波,而反射掉其他不希望通过的波段。所述多个滤光结构410可以为红色滤光结构、绿色滤光结构以及蓝色滤光结构。所述滤光结构410可以为有机树脂,并掺杂一些不同颜色的染料。
所述导电遮光层30可以包括触控金属走线,具有触控感应功能。所述导电遮光层30可以作为吸光膜层,具有很高的光吸收效率。所述导电遮光层30可以同时具有触控感应功能和光吸收功能。所述导电遮光层30能够替代传统显示面板中位于不同膜层的TP金属走线和黑矩阵。本实施例中,所述导电遮光层30将TP金属走线和黑矩阵进行了合并,减少了显示面板的膜层数量,从而解决了屏体厚度降低难的问题。
所述导电遮光层30开设有所述多个滤光开口310。一个所述滤光结构410设置于一个所述滤光开口310内。所述导电遮光层30与所述多个滤光结构410设置在同一膜层。所述导电遮光层30与所述多个滤光结构410设置在同一膜层,进一步双重降低了所述显示面板10的膜层数量,解决了屏体厚度降低难的问题。进一步,屏体厚度降低,可以增加所述显示面板100的弯折性能,从而更好地匹配柔性弯折或者折叠等功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遮光层30的材料可以包括石墨烯或者黑色导电胶等具有导电且吸光的材料。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遮光层30的材料为石墨烯。石墨烯具有导电功能,可以组成触控电路。石墨烯的分子链分布使得石墨烯具有很好的韧性且可以弯曲,能够实现高弯折性能。所述导电遮光层30解决了TP金属走线的弯折易断的问题。石墨烯具有抗高温氧化性能,可以提升TP的高温高湿可靠性。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滤光结构410可以为彩色滤光片。所述多个滤光结构410可以为红色滤光结构、绿色滤光结构以及蓝色滤光结构,且分别与所述多个像素单元210一一对应设置,即红色滤光结构对应红色像素单元,绿色滤光结构对应绿色像素单元,蓝色滤光结构对应蓝色像素单元。彩色滤光片对于OLED屏幕的单色出光有较好的透过匹配性,可以大幅度的降低功耗。
请参见图3与图4,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遮光层30包括多个导电遮光结构320。所述多个导电遮光结构320沿不同方向延伸。所述多个导电遮光结构320可以相互交叉设置。所述多个导电遮光结构320围合形成所述多个滤光开口310。所述多个导电遮光结构320相互交叉设置,可以形成网格状结构。每个所述滤光开口310对应一个网格。一个所述滤光开口310对应一个所述滤光结构410。一个所述滤光开口310对应一个所述像素单元210。相邻两个所述像素单元210之间形成非像素区211。每个所述导电遮光结构320对应设置于相邻两个所述像素单元210之间。每个所述导电遮光结构320对应设置于所述非像素区211。所述导电遮光结构320具有光吸收功能。
所述像素单元210产生的光线经由对应的所述滤光结构410发出。所述多个导电遮光结构320将所述多个像素单元210产生的光线隔开,可以避免穿过不同的所述滤光结构410的光线串色。所述滤光结构410可以对出射光线进行过滤处理,提高出射光线的色纯度。并且,所述滤光结构410能够对外界光线起到过滤作用,可以减少进入显示面板内的环境光,进而减少显示面板对环境光的反射,提高用户体验。
所述多个导电遮光结构320可以对外界光线进行吸收,降低所述显示面板100中的金属层对外界环境光的反射,以提高所述显示面板100在强光下的对比度。
所述多个导电遮光结构320形成TP金属走线,具有触控感应功能。所述多个导电遮光结构320同时具有触控感应功能和光吸收功能,能够替代传统显示面板中位于不同膜层的TP金属走线和黑矩阵。
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导电遮光结构320远离所述基板10一侧的表面的面积大于靠近所述基板10一侧的表面的面积。所述导电遮光结构320远离所述基板10一侧的表面可以为曲面。所述导电遮光结构320靠近所述基板10一侧的表面可以为平面。所述曲面的面积大于所述平面的面积。当外界光线照射至所述曲面时,增大了光吸收面积,可以更好地大面积吸收光,以提高光吸收效率。
请参见图5,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导电遮光结构320包括第一子导电遮光结构321与第二子导电遮光结构322。所述第一子导电遮光结构321与所述第二子导电遮光结构322可以形成至少两层叠加结构。当光照射至所述第一子导电遮光结构321与所述第二子导电遮光结构322时,会多次被吸收。每层子导电遮光结构都会对光进行不同程度的吸收,进而提高了光吸收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导电遮光结构320包括的子导电遮光结构的层数不做限定,可以为两层、三层、四层等。
所述第一子导电遮光结构321设置于所述多个像素单元210远离所述基板10的一侧。所述第二子导电遮光结构322设置于所述第一子导电遮光结构321远离所述多个像素单元210的一侧。所述第一子导电遮光结构321与所述第二子导电遮光结构322相对设置。所述第二子导电遮光结构322与所述第一子导电遮光结构321连接,可以使得所述多个导电遮光结构320形成导电连接结构,以实现TP金属走线功能。所述第二子导电遮光结构322与所述第一子导电遮光结构321围合形成至少一个反射腔体323。所述至少一个反射腔体323可以为密闭空间,也可以为开放空间。可以理解为,所述第二子导电遮光结构322与所述第一子导电遮光结构321围合形成一个所述反射腔体323。所述反射腔体323为密闭空间。所述第二子导电遮光结构322与所述第一子导电遮光结构321围合形成多个所述反射腔体323。多个所述反射腔体323可以彼此连通,形成一个密闭空间。或者,多个所述反射腔体323可以彼此独立,形成多个密闭空间。
当光进入所述反射腔体323内后,会在所述反射腔体323内进行多次反射,进而改变了光的反射方向,从而实现多次被所述第一子导电遮光结构321与所述第二子导电遮光结构322吸收。光反射率为在界面处发生反射的能量与入射光能量的百分比。当光进入所述反射腔体323内后,光会被限定在所述反射腔体323内并多次被吸收,从而减少了光反射率,实现了对光进行吸收和遮挡。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一子导电遮光结构321为折面形结构。所述折面形结构包括多个平面结构。所述平面结构为具有长度、宽度以及厚度的膜层结构。所述多个平面结构依次首尾连接。且相邻两个所述平面结构之间的夹角大于0°且小于180°。所述第二子导电遮光结构322为折面形结构。所述第一子导电遮光结构321与所述第二子导电遮光结构322相对设置,会形成所述反射腔体323。所述反射腔体323为菱形腔体。
所述菱形腔体的结构为菱形,可以更好地适应于石墨烯的分子链分布情况。所述菱形腔体的各个侧壁相等。所述菱形腔体的各个侧壁形成的对角相等。当光照射至所述菱形腔体内,会不断地在所述菱形腔体的侧壁上进行多次反射,改变光的反射方向。具体可以参见图5所示的两条虚线的轨迹。
当光照射至所述菱形腔体的第一个侧壁(图中未标注)时,所述菱形腔体的第一个侧壁对光进行了第一次吸收。当未被吸收的光进入所述反射腔体323内,会再次照射至所述菱形腔体的第二个侧壁(图中未标注)。所述第二个侧壁对光进行了第二次吸收。经所述第二个侧壁反射后,会继续留在所述反射腔体323内,并再次照射至所述菱形腔体的第三个侧壁(图中未标注)。所述第三个侧壁对光进行了第三次吸收。依次类推,当光进入所述菱形腔体内,会经过多次反射来改变光的反射方向,进而实现多次被所述第一子导电遮光结构321与所述第二子导电遮光结构322吸收。
因此,当光进入所述菱形腔体内,光会被限定在所述反射腔体323内并多次被吸收,从而减少了光反射率,使得光吸收效率达到80%至96%。
请参见图6,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导电遮光结构320包括多个凸起结构324。所述多个凸起结构324相互连接,可以使得所述多个凸起结构324形成导电连接结构,以实现TP金属走线功能。所述多个凸起结构324相互连接形成多个凹陷325。
当光照射至所述多个凸起结构324的侧壁(图中未标注)时,所述多个凸起结构324的侧壁会对光进行第一次吸收。当未被吸收的光经所述多个凸起结构324的侧壁反射后会进入所述多个凹陷325内。未被吸收的光进入所述凹陷325内,会再次反射至所述凸起结构324的侧壁,进行第二次吸收。依次类推,当光照射至所述多个凸起结构324时,会经过多次反射来改变光的反射方向,进而实现多次被所述多个凸起结构324吸收,减少了光反射率,提高了光吸收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每个所述凸起结构324的远离所述基板10一侧的表面的面积小于靠近所述基板10一侧的表面的面积。可以理解为,所述凸起结构324的顶部面积小于所述凸起结构324的底部面积。所述凸起结构324的侧壁(图中未标注)会与所述凸起结构324的底边形成锐角。当光照射至所述多个凸起结构324时,会经所述多个凸起结构324的侧壁反射,并照射至相邻所述凸起结构324的侧壁上,形成多次反射,提高了光吸收效率。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导电遮光层30包括遮光结构(图中未标出)与多个导电线路(图中未标出)。所述多个导电线路嵌入于所述遮光结构内。所述遮光结构具有光吸收功能。所述多个导电线路形成TP金属走线,具有触控感应功能。所述导电遮光层30将TP金属走线和黑矩阵进行了合并,减少了显示面板的膜层数量,降低了屏体厚度。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100还包括薄膜封装层50与平坦化层60。所述薄膜封装层50设置于所述导电遮光层30与所述多个像素单元210之间。
所述薄膜封装层50将所述多个像素单元210覆盖。所述薄膜封装层50的材料可以为无机绝缘材料或者有机绝缘材料。所述无机绝缘材料可以包括氧化硅(SiO2)、氮化硅(SiN)、氧化铝(Al2O3)、氧化钛(TiO2)中的任意一种或者多种的组合。所述有机绝缘材料可以包括普通聚合物(PMMA、PS)、具有酚基的聚合物衍生物、丙烯酸类聚合物、酰亚胺聚合物、芳基醚基聚合物、酰胺基聚合物、氟基聚合物、对二甲苯基聚合物、乙烯醇基聚合物及其混合物。
所述薄膜封装层50可以为一层或者多层结构。所述薄膜封装层50的厚度可根据制备薄膜封装层的材料和工艺以及实际的需要进行调整。所述薄膜封装层50的厚度可以为200nm至20μm之间。
所述平坦化层60设置于所述导电遮光层30远离所述薄膜封装层50的表面。所述平坦化层60将所述导电遮光层30与所述多个滤光结构410覆盖。所述平坦化层60的材料可以为无机绝缘材料或者有机绝缘材料。所述平坦化层60可以为一层或者多层结构。所述平坦化层60的厚度可根据制备薄膜封装层的材料和工艺以及实际的需要进行调整。所述平坦化层60将所述导电遮光层30与所述多个滤光结构410覆盖,可以避免漏电、短路、氧化等失效问题。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平坦化层60为有机绝缘材料,可以为普通聚合物(PMMA、PS)、具有酚基的聚合物衍生物、丙烯酸类聚合物、酰亚胺聚合物、芳基醚基聚合物、酰胺基聚合物、氟基聚合物、对二甲苯基聚合物、乙烯醇基聚合物及其混合物。所述平坦化层60的厚度可以为10nm至800nm之间。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显示面板100还包括中间膜层70。所述中间膜层70包括交替层叠设置的衬底层和阻挡层、基底层、栅极绝缘层、第一金属层、电容绝缘层、第二金属层、层间介电层、第三金属层、第一平坦化层、第四金属层、第二平坦化层以及阳极层等膜层。所述显示面板100还包括像素限定层80。所述像素限定层80开设有多个像素开口(图中未标出)。所述多个像素开口可以呈阵列排布。所述像素限定层80的材料可以为苯酚-甲醛聚合物或者聚乙烯醇等材料。每个所述像素开口对应一个所述像素单元210。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补偿层、发光层、空穴阻挡层、电子传输层和电子注入层等膜层覆盖所述像素开口,形成所述像素单元210。相邻两个所述像素单元210之间形成所述非像素区211。所述像素限定层80设置于所述非像素区211。
在一个实施例中,在所述非显示区120中,所述导电遮光层30从所述显示区110引出,并与金属层90连接,用以进一步连接驱动芯片。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包括:
S10,提供基板10,并在所述基板10的表面制备多个像素单元210;
S20,在所述多个像素单元210远离所述基板10的表面形成导电遮光层30,所述导电遮光层30覆盖所述多个像素单元210与所述基板10;
S30,对所述导电遮光层30进行刻蚀,形成多个滤光开口310;
S40,在所述多个滤光开口310内制备多个滤光结构410。
在所述S10中,所述像素单元210包括空穴注入层、空穴传输层、发光补偿层、发光层、空穴阻挡层、电子传输层和电子注入层等膜层。采用蒸镀方法蒸镀多个功能膜层,形成所述像素单元210。在所述S20中,采用转印技术,在所述多个像素单元210远离所述基板10的表面制备所述导电遮光层30。在所述S30中,采用激光刻蚀或者切割技术,对所述导电遮光层30进行刻蚀。在所述S40中,采用涂覆技术在所述导电遮光层30以及所述多个滤光开口310内涂覆滤光材料膜层,并采用光刻技术对所述滤光材料膜层进行刻蚀,露出所述导电遮光层30,以在所述多个滤光开口310内形成所述多个滤光结构410。
所述导电遮光层30可以包括触控金属走线,具有触控感应功能,并且,所述导电遮光层30可以作为吸光膜层,具有很高的光吸收效率。所述导电遮光层30同时具有触控感应功能和光吸收功能,能够替代传统显示面板中位于不同膜层的TP金属走线和黑矩阵。所述导电遮光层30将TP金属走线和黑矩阵进行了合并,减少了显示面板的膜层数量,从而解决了屏体厚度降低难的问题。同时,所述导电遮光层30开设有所述多个滤光开口310。一个所述滤光结构410设置于一个所述滤光开口310内,使得所述导电遮光层30与所述多个滤光结构410设置在同一膜层。所述导电遮光层30与所述多个滤光结构410设置在同一膜层,进一步双重降低了显示面板的膜层数量,解决了屏体厚度降低难的问题。从而,所述导电遮光层30与所述多个滤光结构410设置在同一膜层,增加了所述显示面板100的弯折性能,可以更好地匹配柔性弯折或者折叠等功能。
在一个实施例中,本申请提供一种显示装置,包括上述实施例中任一所述的显示面板100。所述显示装置可以为液晶面板、电子纸、手机、平板电脑、电视机、显示器、笔记本电脑、数码相框、导航仪等任何具有显示功能的产品或部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参考术语“有些实施例”、“其他实施例”、“理想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者特征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描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示例。
以上所述实施例的各技术特征可以进行任意的组合,为使描述简洁,未对上述实施例中的各个技术特征所有可能的组合都进行描述,然而,只要这些技术特征的组合不存在矛盾,都应当认为是本说明书记载的范围。
以上所述实施例仅表达了本申请的几种实施方式,其描述较为具体和详细,但并不能因此而理解为对发明专利范围的限制。应当指出的是,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申请构思的前提下,还可以做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都属于本申请的保护范围。因此,本申请专利的保护范围应以所附权利要求为准。

Claims (8)

1.一种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包括:
基板(10);
多个像素单元(210),设置于所述基板(10)的一侧;
导电遮光层(30),所述导电遮光层(30)设置于所述多个像素单元(210)远离所述基板(10)的一侧;
所述导电遮光层(30)开设有多个滤光开口(310),所述多个滤光开口(310)与所述多个像素单元(210)一一对应设置;
多个滤光结构(410),设置于所述多个像素单元(210)远离所述基板(10)的一侧,一个所述滤光结构(410)对应设置于一个所述滤光开口(310)内;
其中,所述导电遮光层(30)包括多个导电遮光结构(320),所述多个导电遮光结构(320)沿不同方向延伸且相互交叉设置,并围合形成所述多个滤光开口(310);每个所述导电遮光结构(320)包括:
第一子导电遮光结构(321);
第二子导电遮光结构(322),设置于所述第一子导电遮光结构(321)远离所述多个像素单元(210)的一侧,所述第二子导电遮光结构(322)与所述第一子导电遮光结构(321)围合形成至少一个反射腔体(323)。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导电遮光结构(320)远离所述基板(10)一侧的表面的面积大于所述导电遮光结构(320)靠近所述基板(10)一侧的表面的面积。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导电遮光结构(321)为折面形结构,所述第二子导电遮光结构(322)为折面形结构,所述反射腔体(323)为菱形腔体。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导电遮光结构(320)包括多个凸起结构(324),所述多个凸起结构(324)相互连接,并形成多个凹陷(325)。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凸起结构(324)远离所述基板(10)一侧的表面的面积小于所述凸起结构靠近所述基板(10)一侧的表面的面积。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显示面板,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薄膜封装层(50),设置于所述导电遮光层(30)与所述多个像素单元(210)之间,并将所述多个像素单元(210)覆盖;
平坦化层(60),设置于所述导电遮光层(30)远离所述薄膜封装层(50)的表面,并将所述导电遮光层(30)与所述多个滤光结构(410)覆盖。
7.一种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至6中任一项所述的显示面板。
8.一种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
S10,提供基板(10),并在所述基板(10)的表面制备多个像素单元(210);
S20,在所述多个像素单元(210)远离所述基板(10)的表面形成导电遮光层(30),所述导电遮光层(30)覆盖所述多个像素单元(210)与所述基板(10);
S30,对所述导电遮光层(30)进行刻蚀,形成多个滤光开口(310);所述多个滤光开口(310)与所述多个像素单元(210)一一对应设置;其中,所述导电遮光层(30)包括多个导电遮光结构(320),所述多个导电遮光结构(320)沿不同方向延伸且相互交叉设置,并围合形成所述多个滤光开口(310);每个所述导电遮光结构(320)包括:第一子导电遮光结构(321)和第二子导电遮光结构(322),所述第二子导电遮光结构(322)设置于所述第一子导电遮光结构(321)远离所述多个像素单元(210)的一侧,所述第二子导电遮光结构(322)与所述第一子导电遮光结构(321)围合形成至少一个反射腔体(323);
S40,在所述多个滤光开口(310)内制备多个滤光结构(410)。
CN202110865283.6A 2021-07-29 2021-07-29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Active CN11364409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65283.6A CN113644098B (zh) 2021-07-29 2021-07-29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2110865283.6A CN113644098B (zh) 2021-07-29 2021-07-29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44098A CN113644098A (zh) 2021-11-12
CN113644098B true CN113644098B (zh) 2023-11-21

Family

ID=7841889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2110865283.6A Active CN113644098B (zh) 2021-07-29 2021-07-29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3644098B (zh)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40928A (zh) * 2017-07-27 2017-11-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CN108987595A (zh) * 2018-07-13 2018-12-1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oled基板及显示装置
WO2021022688A1 (zh) * 2019-08-07 2021-02-1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12420958A (zh) * 2020-11-18 2021-02-26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7340928A (zh) * 2017-07-27 2017-11-10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触控显示面板及其制造方法、触控显示装置
CN108987595A (zh) * 2018-07-13 2018-12-11 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oled基板及显示装置
WO2021022688A1 (zh) * 2019-08-07 2021-02-11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CN112420958A (zh) * 2020-11-18 2021-02-26 合肥维信诺科技有限公司 显示面板及其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3644098A (zh) 2021-11-1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1271054B2 (en) Organic light emitting display device
TWI754789B (zh) 發光裝置和電子裝置
US11450838B2 (en) Display panel, manufacturing method thereof and display device
CN105826350A (zh) 显示装置
US20220384537A1 (en) Display substrate and preparation method therefor, and display apparatus
CN109166895B (zh) 一种阵列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09725763B (zh) 具有集成的触摸屏的显示装置
WO2022017020A1 (zh) 一种显示装置及其制作方法
WO2022095567A1 (zh) 显示面板
KR102496913B1 (ko) 유기 발광 표시 장치
JP7343614B2 (ja) 表示基板及びその製造方法、表示装置
US10969619B2 (en) Display device
CN112885972A (zh) 一种显示基板的制备方法、显示基板及显示装置
CN112736114A (zh) 显示设备及其制造方法
US20220285428A1 (en) Display device,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and tiled display device including the same
CN113644098B (zh)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US10985343B1 (en) Display panel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 of display panel and electronic device
CN112117313A (zh) 显示屏及电子设备
CN113488599B (zh) 显示面板、显示面板的制备方法及显示装置
US11837589B2 (en) Tiled display device
CN111341810A (zh) 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CN215342612U (zh) 一种显示面板及显示装置
WO2023178597A1 (zh) 显示基板及其驱动方法、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US20220199722A1 (en) Display panel
US20240107848A1 (en) Display panel and display device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