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62768A - 垃圾分散装置 - Google Patents

垃圾分散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62768A
CN110562768A CN201911028361.6A CN201911028361A CN110562768A CN 110562768 A CN110562768 A CN 110562768A CN 201911028361 A CN201911028361 A CN 201911028361A CN 110562768 A CN110562768 A CN 1105627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garbage
rod
roller
conveyer belt
feeding convey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102836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62768B (zh
Inventor
胡遵琪
刘根胜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eilongjiang Longkeyuan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nhui Qingl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nhui Qingl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filed Critical Anhui Qingl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102836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62768B/zh
Publication of CN1105627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627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627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627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9DISPOSAL OF SOLID WASTE; RECLAMATION OF CONTAMINATED SOIL
    • B09BDISPOSAL OF SOLID WAS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09B3/00Destroying solid waste or transforming solid waste into something useful or harmle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09DISPOSAL OF SOLID WASTE; RECLAMATION OF CONTAMINATED SOIL
    • B09BDISPOSAL OF SOLID WASTE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09B5/00Operations not covered by a single other subclass or by a single other group in this subclas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69/00Auxiliary measures taken, or devices used, in connection with loading or unloading
    • B65G69/04Spreading out the materials conveyed over the whole surface to be loaded; Trimming heaps of loose material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Environmental & Geological Engineering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rocessing Of Solid Wast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垃圾分散装置,包括进料输送带,所述进料输送带的输送方向两侧设置有分料耙,驱动机构驱动分料耙沿着垂直于进料输送带的输送方向往复移动,所述进料输送带两侧的分料耙相向移动靠近时,所述分料耙的耙杆向下且指向进料输送带的上带面,所述进料输送带两侧的分料耙相背移动远离时,所述分料耙的耙杆向上且与进料输送带的上带面远离,将物料导送至进料输送带上,垃圾在输送的过程中,通过气自动驱动机构,使得分料耙沿着进料输送带的宽度方向往复耙送操作,从而实现对垃圾的分散,使得垃圾沿着进料输送带的宽度方向往复移动,进而可有效实现对垃圾的分散操作,分散后的垃圾方便后续的垃圾处理。

Description

垃圾分散装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垃圾处理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垃圾分散装置。
背景技术
而针对垃圾处理时,工业废料、垃圾等,由于垃圾种类一般较为单一,一般的工矿企业有针对该废料、垃圾进行处理的专用设备,因此工矿企业产生的废料、垃圾处理的方式相对简单,更容易引导规范处理的方式,而针对垃圾回收厂内的垃圾较为复杂,总体包含可回收垃圾与不可回收垃圾两种,可回收垃圾中整体包含金属、纸张、布料、玻璃及塑料等,不可回收垃圾多包含土壤、石块、固体垃圾等不可再利用垃圾,上述垃圾通过各个垃圾运输车运输出来后,一般经过统一处理,处理的方式多为填埋,然而填埋的二次污染极大,会对生态系统产生极大的破坏,特别是地下水系统,也存在一部分垃圾处理企业采用焚烧的方式,然而焚烧时,垃圾中的很多资源无法再次利用,进而产生资源浪费,并且焚烧后的垃圾也是通过掩埋的方式处理,虽然能够减少对水源或土壤的污染,最终会产生资源浪费和污染;
对此申请人同日申请的名为《一种粗垃圾处理系统》中,公开了一种可以对垃圾进行粗分选的系统,垃圾在处理时,为方便处理需要对垃圾进行有效的分散,以提高后续垃圾的可靠度。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垃圾分散装置,能够有效实现对垃圾的分散,以提高垃圾后续处理的稳定性,避免聚团的垃圾过多问题。
本发明采取的技术方案具体如下。
一种垃圾分散装置,包括进料输送带,所述进料输送带的输送方向两侧设置有分料耙,驱动机构驱动分料耙沿着垂直于进料输送带的输送方向往复移动,所述进料输送带两侧的分料耙相向移动靠近时,所述分料耙的耙杆向下且指向进料输送带的上带面,所述进料输送带两侧的分料耙相背移动远离时,所述分料耙的耙杆向上且与进料输送带的上带面远离。
本发明取得的技术效果为:将物料导送至进料输送带上,垃圾在输送的过程中,通过气自动驱动机构,使得分料耙沿着进料输送带的宽度方向往复耙送操作,从而实现对垃圾的分散,使得垃圾沿着进料输送带的宽度方向往复移动,进而可有效实现对垃圾的分散操作,分散后的垃圾方便后续的垃圾处理。
附图说明
图1是垃圾粗处理系统的结构框图;
图2是垃圾粗处理系统中的垃圾分散装置、打碎装置、挤压破碎装置及分散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和图4是垃圾分散装置的两种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5是垃圾分散装置的主视图;
图6至图8是打碎装置的上端口三种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9和图10是打碎装置的下端口两种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11是中的I放大图;
图12和图13是挤压破碎装置的两种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14是挤压破碎装置的主视图;
图15和图16是挤压破碎装置的两种视角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17和图18是分散器的两种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19和图20是翻滚振动装置的两种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21是翻滚振动装置的主视图;
图22至图24是翻滚振动装置的两种视角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25图是图22中的II放大图;
图26是图22中的III放大图;
图27是图22中的IIII的放大图;
图28和图29是冲水分离装置的两种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0是冲水分离装置的主视图;
图31和图32是冲水分离装置中的翻料器的两种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3和图34是第一输送带的两种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5和图36是第一输送带中的接料盒两种视角结构示意图;
图37是接料盒的主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具体明。应当理解,以下文字仅仅用以描述本发明的一种或几种具体的实施方式,并不对本发明具体请求的保护范围进行严格限定。如在本文中所使用,术语“平行”和“垂直”不限于其严格的几何定义,而是包括对于机加工或人类误差合理和不一致性的容限;下面详尽说明该垃圾粗处理系统的具体特征:
下面结合整个垃圾粗处理系统,对本发明的垃圾分散装置作详尽的说明:
在进行说明之前,首先需要申明的是,本发明的粗处理系统,适用于垃圾处理厂的垃圾处理,垃圾处理厂中的垃圾已经进行的一定的分拣,垃圾处理厂中的生活垃圾等一些城市污染较重的垃圾进行了分离,并且上述湿垃圾与干垃圾进行了分离,本发明的粗垃圾系统适用于干垃圾处理,并且能够对干垃圾中有用的金属、塑料分离出来一部分,以达到垃圾中的有效处理,而后无法利用的垃圾中的石块等无法分离的垃圾可进行焚烧,而后焚烧后的颗粒可用在基础建设中作为填土基料使用,也能达到垃圾重复利用的作用。
结合图1和图2所示,一种垃圾粗处理系统,包括垃圾分散装置10,所述垃圾分散装置10用于将垃圾分散开来,所述垃圾分散装置10的出口与翻滚振动装置20连接,所述翻滚振动装置20用于将垃圾分成两种类型的垃圾,所述翻滚振动装置20的设置有两个落料口,所述两个落料口分别用于导出两种类型的垃圾,所述翻滚振动装置20的第一落料口与垃圾压缩装置30的进料口衔接,所述垃圾压缩装置30用于将第一种类型垃圾压缩压紧操作,所述翻滚振动装置20的第二落料口与垃圾分类装置40,所述垃圾分类装置40用于将第二种类型中的可回收塑料、金属垃圾进一步分选出来;
结合图1和图2所示,垃圾处理厂的干垃圾通过抓取机械导入垃圾分散装置10内,利用垃圾分散装置10进行分散,将聚团的垃圾分散开来,方便后续的垃圾分选操作,并且将垃圾导入翻滚振动装置20内,通过对分散后的垃圾进行振动翻滚,翻滚后的垃圾进行振动,使得密度较大的垃圾与密度较小的垃圾分离,密度较小的垃圾从第一落料口导出,密度较小的垃圾中包含纸张、塑料薄膜及轻质塑料等物料,物料通过垃圾压缩装置30进行压缩,以实现对垃圾的后续再利用,在通过风选机构,将轻质的塑料垃圾及纸张分选出来,以实现垃圾的再利用,密度较大的垃圾中包含金属、塑料及沙石等垃圾再次导入至垃圾分类装置40内,对上述垃圾进行再分类,分类后的垃圾可进行再利用,从而完成对垃圾的再利用,并且降低污染,尽可能的达到资源再回收利用的目的。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所述垃圾分散装置10的出口与打碎装置50的进料口衔接,所述打碎装置50用于将物料打散打碎,所述打碎装置50的出料口与翻滚振动装置20的进料口衔接;
为方便实现对物料进行分选,对垃圾进行打碎操作,将分散开来的垃圾导入打碎装盒子50内进行打碎操作,从而将垃圾中大块垃圾进行分解操作,比如垃圾中的石块、玻璃瓶等,从而使得大块垃圾分散成较小的垃圾,打碎成较小的垃圾后,方便进行后续的压缩、分选操作,以提高垃圾分选的有效性;
打碎分散后的垃圾导入翻滚振动装置20进行翻滚振动分选,从而将打碎后垃圾中的轻质垃圾与重质垃圾进行初步的分类、分选导出,并且分别从第一落料口及第二落料口导出,导出后进行后续的处理。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结合图1所示,所述翻滚振动装置20的第二落料口还与冲水分离装置60连接,所述冲水分离装置60用于实施对翻滚振动装置20的第二落料口导出垃圾碎片的冲刷分离;
上述分散后的重质垃圾中也夹杂着较为重质的塑料垃圾,对此,通过冲水分离装置60将初次处理的垃圾翻滚开来,重质垃圾沉在池底,轻质垃圾漂浮起来,从而实现重质垃圾与轻质垃圾的再分离,通过冲水分离装置60分离出重质垃圾及轻质垃圾后,通过磁铁分选,从而将种植垃圾中的铁金属出来,分离中来的其他垃圾可导入窑炉内进行烧制,从而将其他重质垃圾焙烧成基建垃圾颗粒,以实现对其他物料的再利用。
进一步地,为实现对翻滚振动装置20导出的垃圾的再次分选操作,将轻质塑料中的塑料分选出来,所述翻滚振动装置20的第一落料口与风振装置90的进料口衔接,所述风振装置90的出料口用于实施对翻滚振动装置20的第一落料口导出垃圾碎片的振动及鼓风操作;
采用鼓风机设备将翻滚振动装置20的第一落料口导出的轻质塑料进行鼓风操作,鼓风机将轻质塑料中的纸张等更为轻质的塑料分选出去,进而完成分选,而后进行压缩处理;
上述粗处理得出的物料可导入粉碎机内,将分选出来的轻质塑料进一步打碎,而后通过色选机,对塑料及其他物料的分选,以获得可利用的塑料颗粒及其他垃圾物料的原料,以达到对物料的进一步循环利用。
进一步地,结合图3至图5所示,为实现对垃圾的分散操作,所述垃圾分散装置10包括进料输送带11,所述进料输送带11的输送方向两侧设置有分料耙12,驱动机构驱动分料耙12沿着垂直于进料输送带11的输送方向往复移动,所述进料输送带11两侧的分料耙12相向移动靠近时,所述分料耙12的耙杆向下且指向进料输送带11的上带面,所述进料输送带11两侧的分料耙12相背移动远离时,所述分料耙12的耙杆向上且与进料输送带11的上带面远离;
将物料导送至进料输送带11上,垃圾在输送的过程中,通过气自动驱动机构,使得分料耙12沿着进料输送带11的宽度方向往复耙送操作,从而实现对垃圾的分散,使得垃圾沿着进料输送带11的宽度方向往复移动,进而可有效实现对垃圾的分散操作,分散后的垃圾方便后续的垃圾处理。
具体地,结合图3和图4所示,所述进料输送带11两侧的机架上分别设置有导向管13,所述导向管13的内壁设置有螺旋导向槽131,所述分料耙12分别与导向杆121的一端连接,所述导向杆121上延伸设置有限位滑头1211,所述限位滑头1211卡置在螺旋导向槽131内,所述导向管13水平且与进料输送带11输送方向垂直,驱动机构驱动导向杆121相向或相背移动,且使得导向杆121位于导向管13内产生转动;
上述的导向杆121在水平移动的过程中,使得导向杆121的限位滑头1211沿着螺旋导向槽131内滑动,从而使得导向杆121产生旋转,当导向杆121伸出导向管13前端位置后,使得分料耙12的耙头朝向进料输送带11上,当导向杆121回退的过程中,分料耙12也回退至进料输送带11的两侧,并且导向杆121位于导向管13内转动,进而不对垃圾的正常移动产生干涉,使得分散开来的垃圾能够进一步移动,垃圾沿着进料输送带11宽度方向移动的过程中,从而实现对垃圾的分散,使得垃圾分散开来导送至后续的打碎装置30内进行打碎操作。
进一步地,所述导向杆121的杆端与连接轴承122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轴承122的另一端与连接杆123的一端连接,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双轴伸油缸124,所述双轴伸油缸124的两端分别与连接杆123的另一端通过连接支架连接,所述双轴伸油缸124的活塞杆水平且与进料输送带11的输送方向垂直;
为实现对上述分料耙12的往复移动,上述的双轴伸油缸124启动,实现对活塞杆两端的导向杆121的相向或者相背移动,当相向移动时,在限位滑头1211的导向作用下,使得导向杆121的一端绕连接轴轴承122转动,进而实现对垃圾的分料操作,当双轴伸油缸124复位后,导向杆121的一端绕铰接轴承122反向转动,进而使得垃圾朝向进料输送带11的两侧耙动,进而实现对垃圾的分选,并且在分料耙12翻转至与进料输送带11的带面远离,进而不影响垃圾的正常输送操作。
为实现对导向杆121的导送操作,所述连接支架上分别延伸有滑轨1231及轨道1232,所述滑轨1231及轨道1232构成滑动配合且与双轴伸油缸124平行;
上述的滑轨1231与轨道1232构成直线导向配合,进而可实现对导向杆121的直线导向,以实现对导向杆121的直线滑动。
进一步地,为实现对垃圾的有效分散操作,避免诸如石头一楼较重的物料出现移动的情况,所述分料耙12的耙杆分别包括弹簧12a及耙料头12b,所述弹簧12a竖直且与连接杆连接,所述耙杆沿着分料耙12的连接杆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多个,所述耙杆的连接杆与进料输送带11的输送方向平行;
上述的分料耙12反向移动,使得分料耙12远离导送输送带11的上带面,进而使得分料耙12与导送输送带11上带面远离,以方便垃圾位于导送输送带11上的正常导送。
上述的垃圾在分散操作时,存在一部分垃圾包含的塑料薄膜等,使得垃圾容易聚团,进而不方便后续的粉碎操作,因此通过垃圾分散装置10能够有效将聚团的垃圾分散开来,方便后续的打碎装置50实施对垃圾的分散操作;
所述分料耙12沿着进料输送带11的输送方向等间距布置多个。
所述进料输送带11的输送方向两侧的分料耙12错位布置。
结合图4所示,所述进料输送带11的输送方向一侧的分料耙12通过延伸支架与导向杆121的杆端连接;
新一步地,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结合图6至图11所示,所述打碎装置50包括设置在进料输送带11出料端下方的打碎箱体51,所述打碎箱体51里设置有打碎板52,所述打碎板52上设置有避让梳孔521,所述打碎板52的上方设置有打碎辊53,所述打碎辊53长度方向水平且辊身上延伸设置有打碎耙531,所述打碎耙531伸入避让梳孔531内,所述打碎辊53的辊芯水平且与动力机构连接。
垃圾通过垃圾分散装置10分散后,将垃圾导送至打碎箱体51内,从而使得垃圾导送至打碎板52上,动力机构驱动打碎辊53转动,从而实现对打碎板52上的打碎操作,打碎后的垃圾从打碎板52与打碎辊53之间的间隙中导出,进而实现对垃圾的打碎操作,能够有效将垃圾中的石块等不圆滑的物料粉碎,打碎后的垃圾从打碎辊53从打碎板52之间的间隙导出。
为实现对打碎垃圾后的导出,所述打碎板52倾斜布置,所述打碎板52的上端边缘铰接布置且铰接轴与打碎辊53平行,所述打碎辊53上设置有拨偏机构,所述打碎辊53转动且拨偏机构连动打碎板52绕上端铰接轴往复摆动,所述打碎板52摆动且形成物料通过的出口;
上述的动力机构启动,打碎辊53转动,使得垃圾位于打碎板52上转动,进而实现对垃圾的打碎操作,当打碎后的物料通过拨偏机构,使得打碎辊53与打碎板52之间形成垃圾通过的间隙,进而确保打碎后的垃圾从间隙中通过,正常状态下,打碎辊53与打碎板52之间临近布置,当打碎辊53实施对垃圾的打碎操作后,拨偏机构使得打碎辊53与打碎板52之间形成有效的间隙,进而方便打碎的垃圾物料从间隙之间间隙中导出。
具体地,所述打碎板52上延伸设置有支撑弧杆521,所述支撑弧杆521的圆心与打碎板52的铰接轴同心,所述支撑弧杆521的杆端伸出支架板511上的滑套内,所述支架板511固定在打碎箱体51的箱壁上,所述支撑弧杆521上套设有支撑弹簧522,所述支撑弹簧522的两端分别与打碎板52及支架板511抵靠;
上述的打碎辊53转动,使得打碎耙531通过避让梳孔521,以实现对垃圾物料的打碎操作,打碎后的垃圾在打碎辊53的转动力作用下挤压打碎板52,压缩支撑弹簧522,使得打碎板52与打碎辊53之间垃圾通过的间隙,进而实现对垃圾的粉碎操作,当没有过大的垃圾通过时,在支撑弹簧522的复位力下,使得打碎板52余打碎辊53靠近,进而使得较小尺寸的垃圾从打碎辊53与打碎板52之间的间隙通过;
进一步地,为实现对垃圾的有效打碎,避免存在未打碎的垃圾从打碎箱体51的下方出口导出,所述打碎辊53竖直方向间隔设置有两组,所述两组打碎辊53的辊芯水平,位于上方位置的打碎辊53的打碎耙531之间的间距大于位于下方位置的打碎辊53的打碎耙531之间的间距;
上述的打碎辊53竖直方向布置,初步打碎后的垃圾从上组打碎辊53与打碎板52之间的间隙导出,而后打碎后的垃圾再次导送至下方打碎板52与打碎辊53内,高速运转的打碎辊53可再次实施对垃圾的打碎操作,确保对垃圾的打碎效果。
更进一步地,结合图7至图9所示,所述拨偏机构包括设置在打碎辊53伸出打碎箱体51一端的偏心轮532,所述打碎板52的箱壁上设置有触发滚轮523,所述触发滚轮523的滚轮支架通过滑杆524滑动设置在打碎板52上,所述滑杆524上套设有复位弹簧525,所述复位弹簧525的两端分别与触发滚轮523的滚轮支架及打碎板52抵靠,所述触发滚轮523的轮芯与偏心轮532的轮芯平行且轮面贴合抵靠;
为实现对打碎辊53与打碎板52的靠近或远离,动力机构驱动打碎辊53转动的过程中,使得偏心轮532与触发滚轮523抵靠,从而连动打碎板52绕上端铰接轴转动,并且压缩支撑弹簧522,进而以实现对打碎板52绕铰接轴的转动,说得打碎板52与打碎辊53之间形成打碎垃圾通过的通道。
结合图9和图10所示,所述打碎装置50的打碎箱体51出口设置有散料辊54,所述散料辊54与打碎辊53平行,所述散料辊54的辊身上设置有散料杆541,所述散料杆541沿着散料辊54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多个;
垃圾打碎后,需要进行必要的分散操作,以方便后续的进一步分选,因此打碎后的垃圾从打碎箱体51的下端出口导出后,在出口设置散料辊54,并且在散料辊54上设置散料杆541,当启动散料辊54转动的过程中,以实现对导出的聚团的垃圾的分散作用,进而方便后续的分选操作;
进一步地,结合图9至图11所示,所述散料辊54上套设有分散管55,所述分散管55的管壁上设置有分散杆56,所述分散杆56沿着分散管55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所述分散管55位于散料辊54上呈现往复转动的状态,所述分散管55的转动与打碎板52的摆动同步;
打碎后的垃圾从打碎箱体51的下端出口导出后,分散管55转动,进而使得分散管55转动,使得分散杆56位于与打碎箱体51下端出口的垃圾形成往复碰撞,进而形成对打碎垃圾的打散作用,方便后续的进一步分选操作,上述的分散管55间断式设置在分散杆56上,进而形成对散料杆541的避让,进而能够使得散料辊54及散料杆541的转动,以形成的打碎垃圾的打散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散料杆541沿着散料辊54周向方向分布多个,所述散料杆541沿着散料辊54长度方向等间距分布,所述散料杆541与打碎耙531形成避让;
上述的散料杆541与打碎耙531形成避让后,能够确保打碎耙531的正常转动,避免相互干涉,而且还能确保对打碎后垃圾的分散作用;
为实现对上述多节分散管55的一体连接,所述分散管55为节段状分布在分散杆56上,所述分散管55上分布有一个分散杆56,所述分散管55的管壁管壁上延伸有连接支板551,相邻分散管55之间通过连接杆552连接为一体,所述连接杆552的两端均与相邻的连接支板551连接为一体,所述连接支板551的长度大于散料杆541的长度;
上述的分散管55通过连接杆552连接为一个整体,并且连接支板551的长度发育分散杆541的长度,进而不影响分散杆541的正常转动;
结合图9所示,为实现对分散管55的往复转动的驱动,所述散料辊54一端的分散管55管端设置有第一压盘552,所述第一压盘552上设置有第一凸面,所述第一压盘552的第一凸面一侧设置有第二压盘553,所述第二压盘553上设置有第二凸面,所述第二凸面与第一凸面配合,所述第二压盘553转动且连动第一压盘552转动;
上述的第一凸面与第二凸面为分别设置在第一压盘552及第二压盘553相对面的螺旋面,当上述的第二压盘553转动时,使得第一凸面与第一压盘552的第二凸面配合,从而连动分散管55沿着散料辊54长度方向滑动的同时,还使得分散管55位于散料辊54上转动,进而使得分散杆56呈现滑动且转动的姿态,进而可确保对打碎箱体51下端出口导出的打碎的垃圾的有效分散。
为实现对第二压盘553的往复转动驱动,所述第二压盘553的外壁设置有第一齿盘5531,所述第一齿盘5531与驱动齿条5532啮合,所述驱动齿条5532滑动设置在齿条滑轨5533上,所述驱动齿条5532通过连接支架与滑杆524的杆端连接;
上述的打碎辊53转动的过程中,以实现对滑杆524的往复驱动,当滑杆524水平直线滑动的过程中,进而连动驱动齿条5532位于齿条滑轨5533上滑动,当驱动齿条5532滑动的过程中,连动第二压盘553转动,进而实现对第二压盘553的往复驱动,进而连动分散管55位于分散管54呈现转动及滑动的两种交合姿态,从而确保对垃圾的打散作用。
结合图9所示,为实现对分散辊54的转动支撑,避免分散辊54出现晃动,所述散料辊54的两端通过第一轴承座542与打碎箱体51的箱壁连接,所述第二压盘553通过第二轴承座5534与打碎箱体51的箱壁连接。
为实现对分散管55位于散料辊54的滑动复位,所述散料辊54另一端的分散管55管口与推料轴承的一端连接,所述推力轴承的另一端与挤压弹簧554的一端抵靠,所述挤压弹簧554套设在散料辊54上,所述挤压弹簧554的另一端与第一轴承座542抵靠连接;
上述的推力轴承能够使得分散管55的正常转动的同时,而且在挤压弹簧554的复位力下,使得分散管55能够位于分散管54双转动复位。
为实现散料辊54与打碎管53的同步转动,减少机械设备的结构,并且降低设备成本,所述散料辊54的一端设置有第一带轮543,所述打碎辊53的一端设置有第二带轮533,所述第一带轮543与第二带轮533之间通过皮带连接。
结合图12至图16所示,由于设备在实际使用过程中,还存在一部分圆形的物料,通过简单的打碎装置无法彻底的粉碎,对此,所述打碎箱体51的出口还与挤压破碎装置70的进料口衔接,所述挤压破碎装置70包括挤压仓71,所述挤压仓71内卧式布置有挤压辊72,所述挤压辊72的两端设置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与挤压辊72辊芯偏心布置,所述驱动轴转动且连动挤压辊72的辊身与挤压仓71的内壁靠近或远离;
上述通过打散的物料通过输送带导入挤压仓71内,通过启动驱动轴转动,进而连动挤压辊72的转动,由于挤压辊72与驱动轴偏心布置,进而使得物料与挤压仓71的内壁靠近或远离,进而实现对物料的挤压打碎的操作,确保物料中存在的石块或者玻璃瓶等对后期分选产生的影响问题。
所述挤压辊72间断式布置多组,多组挤压辊72的辊芯同心布置,相邻挤压辊72之间设置有赶料辊73,所述赶料辊73与挤压辊72同心,所述赶料辊73的外周壁设置有赶料板731,所述赶料板731沿着赶料辊73外壁周向等间距布置。
进一步地,结合图13所示,为实现对物料的有效压碎操作,所述挤压仓71的两侧外壁设置有条形开口711,所述条形开口711呈弧形且顺延向下布置,相邻条形开口711之间构成弹性挤压弧板712,所述挤压辊72的辊缘与弹性挤压弧板712靠近或远离,所述赶料板731伸入条形开口711内,所述挤压仓71的下端设置有两个出口;
上述的挤压辊72转动的过程中,挤压辊72偏转的过程中,从而使得物料与挤压弧板712抵靠,挤压弧板712变形的过程中,进而能够实现对物料挤压破碎的同时,还能避免诸如铁块相关的垃圾对挤压辊72产生的冲击力,确保上述的物料能够顺利的从挤压弧板712与挤压辊72之间的间隙导出。
为实现间隔布置的赶料辊73的同步连接,所述相邻赶料板731之间设置有连接支板7311,所述连接支板7311与挤压辊72的外辊面临近布置;
通过连接支板7311的连接,能够实现多组同心布置的赶料辊73的同步转动,并且还不影响挤压辊72的正常转动。
进一步地,所述挤压辊72呈管状且内壁设置有径向连接板721,所述径向连接板721沿着挤压辊72的径向方向布置,所述径向连接板721的延伸端设置有中间连接板722,所述径向连接板721的长度方向与挤压辊72的辊长平行,所述径向连接板721伸出挤压仓71的外壁且与驱动单元连接,位于最外侧的赶料辊73设置有角形支架732,所述角形支架732与驱动单元连接,驱动单元驱动赶料辊73正向转动时,所述挤压辊72同步且同向转动,驱动单元驱动赶料辊73反向转动时,所述挤压辊72停止;
为实现对多组间隔布置的挤压辊72的一体连接,上述的径向连接板721及中间连接板722能够有效实现对挤压辊72的一体连接,并且通过角形支架732与驱动单元连接,驱动单元驱动上述的赶料辊73正向转动时,上述的挤压辊72也同步转动,并且实施对物料的挤压破碎的作用,当赶料辊73反向转动时,通过赶料辊73的反向转动,从而将蓄积在挤压仓71内的垃圾的导出,避免堵塞的问题,确保物料的正常挤压通过的同时,还能针对譬如薄膜等附着力较强的垃圾而产生的堵塞的问题。
结合图15和图16所示,所述中间连接板722的两端延伸设置有中间圆杆723,所述角形支架732的延伸端设置有中间管733,所述中间管733通过轴承座转动式设置在挤压仓71上,所述中间管733套设在中间圆杆723外且同心布置,所述中间圆杆723的杆端与中间管733的管口之间设置有单向锁止机构,所述中间管733正向转动时,所述单向锁止机构连动中间圆杆723同步转动,所述中间管733反向转动时,所述单向锁止机构解锁且使得中间圆杆723停止转动;
为实现上述的赶料辊73与挤压辊72正向的同步转动,以及反向的赶料辊73转动,上述的单向锁止机构连动中间圆杆723同步转动时,所述赶料辊73与挤压辊72同步转动,进而是吸纳对垃圾的挤碎及导出操作,当中间管733反向转动时,单向锁止机构解锁使得中间圆杆723停止转动,使得赶料辊73反向转动,进而实现对导入挤压仓71入口内的垃圾的翻转,实现对破碎后垃圾的反向拨动,不仅克服对于诸如塑料薄膜等垃圾堵塞的问题,而且还能实现对挤压仓71的出口的切换,当赶料辊73反向转动后,使得挤压仓71的一个物料通过另一个出口再次导出至输送带上,通过输送带导出至打碎装置50的打碎箱体51内进行再次打碎,以确保从挤压仓71出口导出的物料为较为破碎且破碎均匀的垃圾物料。
具体地,结合图15和图16所示,所述单向锁止机构包括设置在中间圆杆723杆端的锁止棘爪724,所述锁止棘爪724的一端通过铰接轴与中间圆杆723铰接且铰接轴与中间圆杆723平行,所述中间管733的管口内设置有锁止棘轮7331,所述锁止棘轮7331与锁止棘爪724构成单向锁止配合;
上述的锁止棘爪724与锁止棘轮7331配合,进而实现对锁止棘轮7331的正向锁止及反向避让转动的配合,使得上述的中间管733正向转动时,赶料辊73能够与挤压辊72同步转动,中间管733反向转动时,赶料辊73能够与挤压辊72形成避让,进而构成单向的锁止配合;
所述中间圆杆723上设置有避让锁止棘爪724的缺口7231,所述锁止棘爪724转动式设置在缺口7231内,所述中间圆杆723的杆端设置有支撑轴承725,所述支撑轴承725的外圈通过连接座726与挤压仓71的外壁连接;
上述的支撑轴承725能够有效实现对中间圆杆723的转动支撑,进而是实现对挤压辊72的稳定支撑,
为实现对赶料辊73的驱动,所述驱动单元包括设置在中间管733外壁的驱动齿盘735,所述驱动齿盘735与驱动齿轮736啮合,所述驱动齿轮736通过变速单元与驱动电机连接。
为实现对垃圾的挤压破碎效果,所述弹性挤压弧板712的内壁间断式设置有挤压凸块7121。
结合图12和图14所示,为实现对弹性挤压弧板712的弹性支撑,所述弹性挤压弧板712的外壁设置有弹性滑杆7122,所述弹性滑杆7122水平且套设有支撑簧7123,所述弹性滑杆7122的杆端滑动设置在支架7124,所述支架7124固定在挤压仓71外壁上,所述支撑簧7123的两端分别与支架7124及弹性挤压弧板712的外壁抵靠。
为实现对挤压粉碎后的垃圾的进一步分散,以方便后续的分选操作,所述挤压仓71的出口设置有输送带,所述输送带的出口设置有分散器80,所述分散器80包括分散仓81,所述分散仓81内卧式布置有耙辊82,所述耙辊82上等间距间隔设置有杆耙821,所述杆耙821的一端与耙辊82铰接且铰接轴与耙辊82平行;
结合图17和图18所示,垃圾通过挤压仓71挤压破碎后,通过分散器80中的耙辊82的高速转动,进而是吸纳对破碎后垃圾的分散作用,以方便后续的分选操作。
为实现对垃圾的进一步拨料分散操作,所述耙辊82外壁套设有滑料管83,所述滑料管83间断式布置,相邻滑料管83之间设置有A连接板831,所述A连接板831呈“八”字形,所述A连接板831的板端通过B连接板832连接为一体;
上述的A连接板831能够有效实现对耙辊82的转动避让,确保对挤压粉碎后垃圾的分散作用,并且滑料辊73转动的同时,还能对分散后垃圾的进一步分散作用;
所述分散仓81的两侧设置有活动仓壁811,所述分散仓81的两端延伸设置有A滑杆812,所述A滑杆812水平且与活动仓壁811构成滑动配合,所述A滑杆812伸出活动仓壁811的杆端设置有A弹簧813,所述A弹簧813的两端分别与A滑杆812的杆端及活动仓壁811抵靠连接;
上述的活动仓壁811通过A弹簧813的弹性挤压作用,针对较大的垃圾块能够有效形成避让,并且确保垃圾能够顺利的从上述分散仓81的下端出口导出;
为避免垃圾被旋转的耙辊82及滑料管83扬起,所述活动仓壁811的下端设置有橡胶帘814。
具体地,为确保对导入分散仓81内垃圾的全部分散导出,所述杆耙821包括B弹簧8211,所述B弹簧8211的端部设置有耙头8212,所述耙头8212为滚珠,所述耙头8212的端部与活动仓壁811抵靠。
所述耙辊82及滑料管83均与动力机构连接,动力机构驱动耙辊82及滑料管83同向及反向往复切换转动;
上述的耙辊82及滑料管83呈现往复的同向或反向转动,使得垃圾位于分散仓81内呈现往复的切换散料状态,进而实现对垃圾的分散,确保从分散仓81导出的垃圾为散开的状态,方便后续的处理操作;
下面结合图9至图27所示,重点介绍本发明的翻滚振动装盒子20的具体结构特征:
所述翻滚振动装置20包括振动仓21,所述振动仓21内卧式布置有分离辊22,所述分离辊22的辊身上设置有分离板23,所述分离板23上设置有用于沙石等小颗粒物料通过的开口,所述开口的下方设置有第一输送带24,所述分离板23的前端设置有第二输送带25,所述振动仓21设置在振动单元上;
当分散开来的垃圾碎片导送至振动仓21的进料口后,通过分离板23上的开口,在振动单元的配合作用下,使得较重的沙粒、金属等从开口中导出,并且第一输送带24导出,位于分离板23上的较大且较轻的物料从分离板23上导出,并且导出至第二输送带25上,从而将较重的物料分离出来;
具体地,结合图22和图23所示,所述分离板23包含多个分离杆231及固定杆234,所述分离杆231的一端与分离辊22的外壁连接且另一端沿着分离辊22的径向方向向外延伸布置,所述固定杆234的外壁连接且另一端沿着分离辊22的径向方向向外延伸布置,分离机构驱动分离杆231偏转,且使得分离杆231与固定杆234处在重合及错位两种状态,所述分离板23倾斜转动至振动仓21的进料口上方位置时,所述分离杆231与固定杆234处在错位状态;
在实施对挤碎分散的物料承接时,结合图22和图23所示,所述固定杆234处在分离杆231之间的间隙位置处,并且构成一块整板,进而实现对物料的承接,当分离辊22转动的过程中,分离机构使得固定杆234与分离杆231处在错位状态,在振动单元的振动力作用下,进而实现对物料的簸动同时,使得较重的物料沉在分离板23的下方位置,交情的物料处在上方位置,分离板23倾斜时,从而使得较重的物料从固定杆234与分离杆231之间的间隙导出,并且由第一输送带24输出,较轻的物料从分离板23导出至第一输送带24上,进而完成物料的粗分选操作。
作为本发明的优选方案,为实现对固定杆234处在分离杆231之间的错位动作,所述分离杆231的一端与分离辊22铰接且铰接轴与分离辊22垂直,所述固定杆234一段位于分离杆231的铰接轴下方布置且延伸方向一致,相邻分离杆231之间设置有分别设置有弧形导向板2311和导向连杆2312,所述弧形导向板2311上设置有弧形导向孔2313,所述弧形导向孔2313与分离杆231一端的铰接轴同心布置,所述导向连杆2312的杆端设置有导向滑杆23121,所述导向滑杆23121滑动设置在弧形导向孔2313内;
上述的分离杆231的一端铰接连接,并且通过导向连杆2312及导向滑杆23121滑动设置在弧形导向孔2313内,进而实现对多排分离杆231的整体连接,当实施对分离板23两端位置的分离杆231绕铰接轴转动时,能够有效实现对多排分离杆231的连动,进而实现对分离杆231与固定杆234呈现错位或者同向延伸的状态,进而实现对垃圾的整体承托及分离;
结合图22和图23所示,所述分离辊22两端位置的分离杆231分别设置有撑杆232及拉杆233,所述撑杆232及拉杆233的杆端均与分离杆231的中段铰接,所述撑杆232及拉杆233的另一端滑动且实施对分离杆231绕铰接轴的转动驱动;
在实施对分离板23两侧端位置的分离杆231的快速支撑或拉起,上述的撑杆232实施对分离杆231的中段的支撑,当撑杆232的的另一端滑动且实施对分离杆231绕铰接轴转动时,相邻分离杆231之间通过导向连杆2312可实现间断式连动,并且在分离板23另一侧设置拉杆233,并且及拉杆233的另一端滑动,进而可有效提高对分离杆231的快速撑起或松开,以提高对多组分离杆231绕铰接轴转动杆的效率;
结合图23所示,所述撑杆232的另一端与第一滑块2321铰接,所述第一滑块2321滑动设置在第一轨道2322上,所述第一轨道2322的长度方向与分离辊22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第一滑块2321上设置有第一滑杆2323,所述第一滑杆2323与第一轨道2322平行,所述第一滑杆2323的杆端滑动伸出第一轨道2322端部的支板上,所述第一滑杆2323上套设有第一弹簧2324,所述第一弹簧2324的两端分别与第一轨道2322端部的支板及第一滑块2321抵靠;
上述的撑杆232通过第一滑块2321滑动设置在第一轨道2322上,并且通过第一弹簧2324可实现复位,使得在正常状态下,可使得分离杆231于固定杆234处在错位的状态,当需要实时对输送带导出的分散后的物料承接时,可有效实现对垃圾的承托作用,分离辊22转动的过程中,使得分离杆231与固定杆234处在重合的状态,进而将分离板23上较重的物料沉降在下方,并且掉落至第一输送带24并且导出;
为实现对第一滑块2321的驱动,并且捏实现对撑杆232位于第一轨道2322的往复驱动,所述第一滑杆2323的杆端设置有抵靠滚珠2325,所述抵靠滚珠2325与固定圆盘轨道2326的轨面抵靠,所述固定圆盘轨道2326通过连接支板与振动仓21外壁连接,所述第一轨道2322通过支架与分离辊22的内壁连接;
分离辊22在转动的过程中,使得第一滑杆2323杆端的抵靠滚珠2325与圆盘轨道2326的抵靠,并且圆盘轨道2326存在一端高面,因此当抵靠滚珠2325与圆盘轨道2326的高轨面段抵靠时,实现对第一滑杆2323的拉开,以使得第一分离杆231与固定杆234处在对齐的状态,进而实现较重物料及较轻物料的粗分离,而后分离出的两种物料进行后续的处理,当抵靠滚珠2325与圆盘轨道2326的低轨面段抵靠时,在第一弹簧2324的弹性复位力下,以使得分离杆231绕铰接轴转动,进而使得分离杆231与固定杆234处在错位状态,进而实现承接物料,并且进行振动筛分的作用。
结合图25所示,同理,所述拉杆233的另一端与第二滑块2331铰接,所述第二滑块2331滑动设置在第二轨道2332上,所述第二轨道2332的长度方向与分离辊22的长度方向平行,所述第二轨道2332上设置有第二滑杆2333,所述第二滑杆2333与第二轨道2332平行,所述第二滑杆2333的杆端滑动伸出第二轨道2332端部的支板上,所述第二滑杆2333上套设有第二弹簧2334,所述第二弹簧2334的两端分别与第二轨道2332端部的支板及第二滑块2331抵靠;
为实现对分离辊22的转动,所述分离辊22的两端通过轴承座与振动仓21外壁连接,所述分离辊22呈管状且一端外壁设置有动力齿盘221,所述动力齿盘221与动力齿轮222啮合;
该处的分离辊22转动的速度较低,以适应分离板23上物料的振动时按照密度进行分离分选,使得密度较轻的物料处在分离板23的上方位置处,并且由分离板23的前端导出至第一输送带24上,较重垃圾沉积至分离板23下方位置后,当分离板23形成错位的空隙后,使得较重的垃圾物料从空隙中导出;
为实现对振动仓21的振动,所述振动仓21的外壁设置有外向滚珠223,所述外向滚珠223滚动式设置在机架板224上,所述振动仓21外壁设置有振动电机225;
上述的振动电机225倾斜布置,使得分离板23形成倾斜向前的振动分离,从而实现较重物料乘积在上方位置,较重物料沉降在分离板23的下方位置,进而实现的物料的粗分离。
为实现对较轻垃圾的吹走操作,以快速实现对较轻垃圾与较重垃圾的分离,所述振动仓21的外壁设置有风管211,所述风管211的管口指向分离板23。
结合图28至图37所示,下面来详细说明粗分离物料中的物料的进一步分离,所述冲水分离装置60包括冲水池61,所述冲水池61的一端设置有翻料器62,所述翻料器62设置有竖直入口621,所述翻料器62用于将导入翻料器62内的物料进行翻转,所述翻料器62上设置有出口622,所述出口622水平布置;
上述第一输送带24粗分离的物料中也包含较重的石头及金属物料,而第二输送带25粗分离的物料中也包含一部分较轻的物料,对此,将分离出的两种物料分别导送至翻料器62内,并且在翻料器62的作用下,将物料分散至冲水池61内,进而利用冲水池61内导入的高密度分离水进行实现轻质塑料、薄膜与金属、石子等物料的进一步分离。
进一步地,所述翻料器62包含承接弧板623,所述承接弧板623的上设置有沥料口624,所述沥料口624沿着承接弧板623等距间隔布置;
为实现对导入翻料器62内物料的分散开来,上述的翻料器62的承接弧板623使得物料位于该承接弧板623翻转转动的过程中,使得较重的泥沙物料从沥料口624导出,存在一部分的物料从承接弧板623的一端水平端导出,进而将物料分散式导出至冲水池61内,方便较重垃圾及较轻物料的分离沉降值冲水池61内;
为确保对垃圾物料的分散作用,所述承接弧板623内卧式设置有翻料辊625,所述翻料辊625的辊上设置有翻料杆6251,所述翻料杆6251的杆长方向沿着翻料辊625的径向方向延伸,所述翻料杆6251沿着翻料辊625的长度方向间隔布置。
为确保将承接弧板623内垃圾的全部导出,所述翻料杆6251的杆端延伸设置有翻板626,所述翻板626沿着翻料辊625的长度方向布置,所述承接弧板623的延伸端水平。
为确保将导入冲水池61内物料的分散及沉降操作,所述冲水池61内设置有吹风盒63,所述吹风盒63上设置有开口,所述开口指向水平且沿着冲水池61长度方向布置,所述吹风盒63通过管路与鼓风机的出风口连通;
将吹风盒63设置在冲水池61的液面一下,并且使得吹风盒63的吹风口沿着冲水池61的长度方向延伸布置,在鼓风机的鼓风下,进而实现对导入冲水池61内物料的吹散作用,使得较重的物料沉降在池底,并且使得较轻的物料朝向冲水池61长度方向移动;
进一步地,为避免水流倒灌,所述吹风盒63上设置有多个吹风管631,所述吹风管向上延伸且延伸高端高于冲水池61的开口高度,所述吹风管631与鼓风机的出风口连通。
为实现对垃圾物料的有效承接,所述承接弧板623的上端设置有进料仓627,所述进料仓627的上端开口构成竖直入口621。
所述冲水池61内设置有第一输送带64和第二输送带65,所述第一输送带64及第二输送带65沿着冲水池61长度方向延伸布置,所述第一输送带64位于冲水池61的池底布置且上带面构成冲水池61的池底,所述第二输送带65位于第一输送带64上方布置,所述第二输送带65的延伸端均弯折向上且高于冲水池61的开口面;
较重的石块或金属通过沉降在冲水池61的池底位置,并且利用第一输送带64实现对较重的石子及金属的承接,较轻的物料处在液面中层或者上层,并且利用第二输送带65将较轻的塑料及薄膜导出;
所述第二输送带65的进料端位于第一输送带64的中段位置,所述第二输送带65的进料端水平且位于冲水池61的池中下位置;
上述的第二输送带65的进料端位于第一输送带64的中段位置,并且进料端水平且位于冲水池61的池中下位置,预留给垃圾移动的充足的距离,使得较重物料能够有效沉降,较轻物料能够有效利用第二输送带65导出;
为将较轻的垃圾塑料或者薄膜导送至第二输送带65上并且导出,所述第二输送带65的中段弯折向上延伸且延伸端高于冲水池61的水面,所述第二输送带65的中段设置有翻辊66,所述翻辊66的辊长方向间隔设置多个翻耙661。
所述第一输送带64的带面倾斜布置且出料端为高端,所述第一输送带64的出料端高于冲水池61的水面,所述第一输送带64的出料端下方设置有接料导出带67,所述接料导出带67的导出端水平;
由于移动的第一输送带64在输送较重物料的过程中,在液体浮力作用下,使得第一输送带64上的物料很难完全从水中导出,对此,采用接料导出带67承接的方式将较重物料导出,确保导出的物料全部导出端全部掉落在接料导出带67上,进而实现对物料的导出;
所述第一输送带64包含两个平行间隔布置的输送链条641,所述输送链条641的之间设置有接料盒642,所述接料盒642的长度方向与输送链条641的输送方向垂直,所述第一输送带64的上带面由多组平行排列的接料盒642构成且盒口朝上;
两条输送链条641同步转动,并且将物料拖出液面以上,并且将接料盒642内多个物料接料盒642承接,当转动至出料端位置后,接料盒642翻转,使得接料盒642内的物料掉落在接料导出带67上,进而使得较重物料从冲水池61导出;
为实现接料盒642内的物料能够有效导出,所述接料盒642的两端盒壁悬伸设置有吊耳6421,所述输送链条641上等间距设置有用于卡置吊耳6421的吊环6411。
为实现接料盒642的竖直滑动,当接料盒642翻转至盒口朝下时,使得物料能够有效掉落在接料导出带67上,所述吊耳6421为杆状,所述吊环6411上设置有条形卡口6412,所述条形卡口6412垂直于第一输送带64的带面布置,所述吊耳6421的杆长方向两侧设置有限定平面6422,所述两个限定平面6422之间的距离略小于条形卡口6412的宽度尺寸,所述吊环6411的两侧限定平面6422卡置在条形卡口6412内;
结合图35和图36所示,上述吊耳6421的限定平面6422卡置在条形卡口6412内,当两条输送链条641转动且使得接料盒642朝下时,接料盒642沿着条形卡口6412滑动并且下降,进而将接料盒642的盒口与接料导出带67的上带面抵靠,进而将物料从接料盒642内冲击撞出;
两条输送链条641继续转动,当接料盒642的盒口朝上后,在重力作用下,接料盒642回退至最低位,实现对物料的承接。
进一步地,为确保将接料盒642内垃圾的全部导出,所述接料盒642内设置有活动盒底6423,所述活动盒底6423活动方向与接料盒642的深度方向一致。
所述活动盒底6423的外侧面设置有限位卡板6424,所述限位卡板6424与接料盒642的下盒口抵靠或分离;
当接料盒642的盒口朝下且与接料导出带67的上带面抵靠后,活动盒底6423下降,并且将物料推出接料盒641,并且在接料导出带67的输送下,从而将接料盒642内的物料的拖出。
所述活动盒底6423的外侧面设置有配重块6425。
下面结合图1详细说明垃圾粗处理方法,所述处理方法包含如下步骤:
第一步,对垃圾进行晾晒,避免垃圾存在过多的水,影响垃圾的后续分选操作,而后采用吊抓设备将垃圾间断式的导入垃圾分选装置10内;
第二步,将分散后的垃圾导入打碎装置50内打碎,使得垃圾呈现碎片状并且导出;
第三步,通过打碎装置50打碎后的垃圾导出至挤压破碎装置70内,进行挤压破碎,使得打碎装置50导出的无法彻底压碎的硬性垃圾进行挤压破碎操作;
第四步,挤压破碎后的垃圾导出至分散器80内进行分散,使得垃圾呈现分散的状态,以方便后续的进一步处理;
第五步,通过分散器80散开后的垃圾,导出至翻滚振动装置20内,利用翻滚振动装置20将破碎后的垃圾中的轻质物料及重质物料进行分离,使得翻滚振动装置20的两个出料口分别导出大部分的轻质垃圾碎片及大部分的较重垃圾的碎片;
第六步,翻滚振动装置20的两个出口导出的垃圾碎片分别导出至对应的冲水分离装置60内,采用冲水分离装置60实施对垃圾碎片的分选,使得冲水分离装置60导出较轻的垃圾和较重的垃圾;
第七步,冲水分离装置60导出的重质垃圾导出磁选分离装置100内,采用磁选分选装置100将种植垃圾中的磁性金属吸附下来,而后将分离出来的重质垃圾导出至焚烧装置110内进行焚烧;
第八步,冲水分离装置60导出的轻质垃圾晾干后,导出至垃圾分类装置40内,利用垃圾分类装置40对颗粒中的可利用塑料颗粒、薄膜等垃圾剔除,将剔除后的两种垃圾导出至垃圾压缩装置30内进行压缩。
所述第三步中,挤压破碎装置70上设置有两个切换口,所述挤压破碎装置70挤压破碎一次后通过第一个出口导出,并且通过输送带再次导出至导入打碎装置50内再次打碎,重复步骤第二步和第三步3到4次,而后挤压破碎装置70的第二个出口打开,从而将彻底打碎的垃圾导出至分散器80内进行分散。
所述第六步中,翻滚转动装置20导出的两种垃圾导出至风振装置90内,通过对翻滚转动装置20导出口吹风,从而将翻滚转动装置20导出的垃圾进行初次分离,使得垃圾中的薄膜等碎片吹出,吹出的垃圾导出进行压缩。
所述垃圾分散装置10包括进料输送带11,所述进料输送带11的输送方向两侧设置有分料耙12,驱动机构驱动分料耙12沿着垂直于进料输送带11的输送方向往复移动,所述进料输送带11两侧的分料耙12相向移动靠近时,所述分料耙12的耙杆向下且指向进料输送带11的上带面,所述进料输送带11两侧的分料耙12相背移动远离时,所述分料耙12的耙杆向上且与进料输送带11的上带面远离;
所述打碎装置50包括设置在进料输送带11出料端下方的打碎箱体51,所述打碎箱体51里设置有打碎板52,所述打碎板52上设置有避让梳孔521,所述打碎板52的上方设置有打碎辊53,所述打碎辊53长度方向水平且辊身上延伸设置有打碎耙531,所述打碎耙531伸入避让梳孔531内,所述打碎辊53的辊芯水平且与动力机构连接。
所述挤压破碎装置70包括挤压仓71,所述挤压仓71内卧式布置有挤压辊72,所述挤压辊72的两端设置有驱动轴,所述驱动轴与挤压辊72辊芯偏心布置,所述驱动轴转动且连动挤压辊72的辊身与挤压仓71的内壁靠近或远离;
所述分散器80包括分散仓81,所述分散仓81内卧式布置有耙辊82,所述耙辊82上等间距间隔设置有杆耙821,所述杆耙821的一端与耙辊82铰接且铰接轴与耙辊82平行;
所述翻滚振动装置20包括振动仓21,所述振动仓21内卧式布置有分离辊22,所述分离辊22的辊身上设置有分离板23,所述分离板23上设置有用于沙石等小颗粒物料通过的开口,所述开口的下方设置有第一输送带24,所述分离板23的前端设置有第二输送带25,所述振动仓21设置在振动单元上;
所述冲水分离装置60包括冲水池61,所述冲水池61的一端设置有翻料器62,所述翻料器62设置有竖直入口621,所述翻料器62用于将导入翻料器62内的物料进行翻转,所述翻料器62上设置有出口622,所述出口622水平布置。

Claims (10)

1.一种垃圾分散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进料输送带(11),所述进料输送带(11)的输送方向两侧设置有分料耙(12),驱动机构驱动分料耙(12)沿着垂直于进料输送带(11)的输送方向往复移动,所述进料输送带(11)两侧的分料耙(12)相向移动靠近时,所述分料耙(12)的耙杆向下且指向进料输送带(11)的上带面,所述进料输送带(11)两侧的分料耙(12)相背移动远离时,所述分料耙(12)的耙杆向上且与进料输送带(11)的上带面远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分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输送带(11)两侧的机架上分别设置有导向管(13),所述导向管(13)的内壁设置有螺旋导向槽(131),所述分料耙(12)分别与导向杆(121)的一端连接,所述导向杆(121)上延伸设置有限位滑头(1211),所述限位滑头(1211)卡置在螺旋导向槽(131)内,所述导向管(13)水平且与进料输送带(11)输送方向垂直,驱动机构驱动导向杆(121)相向或相背移动,且使得导向杆(121)位于导向管(13)内产生转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垃圾分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杆(121)的杆端与连接轴承(122)的一端连接,所述连接轴承(122)的另一端与连接杆(123)的一端连接,所述驱动机构包括双轴伸油缸(124),所述双轴伸油缸(124)的两端分别与连接杆(123)的另一端通过连接支架连接,所述双轴伸油缸(124)的活塞杆水平且与进料输送带(11)的输送方向垂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垃圾分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支架上分别延伸有滑轨(1231)及轨道(1232),所述滑轨(1231)及轨道(1232)构成滑动配合且与双轴伸油缸(124)平行。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垃圾分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料耙(12)的耙杆分别包括弹簧(12a)及耙料头(12b),所述弹簧(12a)竖直且与连接杆连接,所述耙杆沿着分料耙(12)的连接杆长度方向间隔布置多个,所述耙杆的连接杆与进料输送带(11)的输送方向平行。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分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分料耙(12)沿着进料输送带(11)的输送方向等间距布置多个。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垃圾分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输送带(11)的输送方向两侧的分料耙(12)错位布置。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垃圾分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料输送带(11)的输送方向一侧的分料耙(12)通过延伸支架与导向杆(121)的杆端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垃圾分散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延伸支架的延伸方向与进料输送带(11)的输送方向垂直。
10.一种垃圾粗处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粗处理系统包括权利要求1至9任意一项所述的垃圾分散装置。
CN201911028361.6A 2019-10-28 2019-10-28 垃圾分散装置 Active CN11056276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28361.6A CN110562768B (zh) 2019-10-28 2019-10-28 垃圾分散装置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1028361.6A CN110562768B (zh) 2019-10-28 2019-10-28 垃圾分散装置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62768A true CN110562768A (zh) 2019-12-13
CN110562768B CN110562768B (zh) 2020-12-18

Family

ID=687859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1028361.6A Active CN110562768B (zh) 2019-10-28 2019-10-28 垃圾分散装置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62768B (zh)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17018A (zh) * 2020-04-26 2020-08-11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一种智能垃圾分类设备以及分类方法
CN112275771A (zh) * 2020-10-10 2021-01-29 沈洁 一种工业垃圾固液破碎分离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CN112474356A (zh) * 2020-11-12 2021-03-12 徐国军 一种土壤修复筛分系统及方法
CN115140527A (zh) * 2022-07-20 2022-10-04 王亚楠 一种食品自动化生产装置
CN116767771A (zh) * 2023-08-16 2023-09-19 江苏金陵干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段多层固体废弃物螺旋输送装置
CN117358729A (zh) * 2023-12-06 2024-01-09 福建省高晟智能包装有限公司 一种纸板裁边余料破碎回收装置及工艺
CN117952967A (zh) * 2024-03-26 2024-04-30 广东先知大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垃圾桶区域异常检测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17251A (ja) * 1995-02-15 1996-08-27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アンローダの掻き崩し装置
CN203105517U (zh) * 2013-03-21 2013-08-07 广东宏伟集团有限公司 全天候自动晒青装置
CN104229431A (zh) * 2013-06-14 2014-12-24 曹尚运 一种黄沙运输机分沙均推耙结构
WO2015157274A1 (en) * 2014-04-07 2015-10-15 Environmentally Conscious Recycling, Inc.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recycling mattress box springs
CN206231974U (zh) * 2016-12-05 2017-06-09 四川巴蜀粮仓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粮食用传输与烘干一体装置
CN206569752U (zh) * 2017-03-03 2017-10-20 淄博齐茂催化剂有限公司 一种往复式布料器
CN206665505U (zh) * 2017-04-29 2017-11-24 赵泓哲 一种建筑用输料装置
CN208747213U (zh) * 2018-09-28 2019-04-16 范守俊 带式输送机落料拨匀器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8217251A (ja) * 1995-02-15 1996-08-27 Ishikawajima Harima Heavy Ind Co Ltd アンローダの掻き崩し装置
CN203105517U (zh) * 2013-03-21 2013-08-07 广东宏伟集团有限公司 全天候自动晒青装置
CN104229431A (zh) * 2013-06-14 2014-12-24 曹尚运 一种黄沙运输机分沙均推耙结构
WO2015157274A1 (en) * 2014-04-07 2015-10-15 Environmentally Conscious Recycling, Inc. Devices and methods for recycling mattress box springs
CN206231974U (zh) * 2016-12-05 2017-06-09 四川巴蜀粮仓科技有限责任公司 粮食用传输与烘干一体装置
CN206569752U (zh) * 2017-03-03 2017-10-20 淄博齐茂催化剂有限公司 一种往复式布料器
CN206665505U (zh) * 2017-04-29 2017-11-24 赵泓哲 一种建筑用输料装置
CN208747213U (zh) * 2018-09-28 2019-04-16 范守俊 带式输送机落料拨匀器

Cited By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17018A (zh) * 2020-04-26 2020-08-11 佛山科学技术学院 一种智能垃圾分类设备以及分类方法
CN112275771A (zh) * 2020-10-10 2021-01-29 沈洁 一种工业垃圾固液破碎分离装置及其操作方法
CN112474356A (zh) * 2020-11-12 2021-03-12 徐国军 一种土壤修复筛分系统及方法
CN115140527A (zh) * 2022-07-20 2022-10-04 王亚楠 一种食品自动化生产装置
CN115140527B (zh) * 2022-07-20 2023-08-15 王亚楠 一种食品自动化生产装置
CN116767771A (zh) * 2023-08-16 2023-09-19 江苏金陵干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段多层固体废弃物螺旋输送装置
CN116767771B (zh) * 2023-08-16 2023-10-31 江苏金陵干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多段多层固体废弃物螺旋输送装置
CN117358729A (zh) * 2023-12-06 2024-01-09 福建省高晟智能包装有限公司 一种纸板裁边余料破碎回收装置及工艺
CN117358729B (zh) * 2023-12-06 2024-03-19 福建省高晟智能包装有限公司 一种纸板裁边余料破碎回收装置及工艺
CN117952967A (zh) * 2024-03-26 2024-04-30 广东先知大数据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垃圾桶区域异常检测方法、电子设备和存储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62768B (zh) 2020-12-18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62768B (zh) 垃圾分散装置
CN103240157B (zh) 垃圾分类回收处理系统及垃圾分类回收方法
CA2710097C (en) Separation system for recyclable material
KR101061166B1 (ko) 매립쓰레기의 감량화 선별시스템 및 선별방법
CN207343271U (zh) 旋转对齿式生活垃圾分选机
CN100469547C (zh) 城市生活垃圾塑料分选装置
CN210097916U (zh) 一种建筑垃圾破碎装置
KR101223668B1 (ko) 건축폐기물에서 순환골재와 이물질의 선별 분리장치
CN209238427U (zh) 一种建筑垃圾分选系统
CN207057262U (zh) 一种生活垃圾压榨分类分质处理系统
CN109530231A (zh) 一种固体废弃物分离处理装置及固体废弃物综合处理方法
CN103240262B (zh) 垃圾分类回收系统及垃圾分类回收方法
CN110586629B (zh) 垃圾粗处理方法
CN210965449U (zh) 一种建筑垃圾破碎系统
CN110466093B (zh) 废旧塑料玩具中塑料及金属回收方法
CN203235742U (zh) 垃圾分类回收系统
CN110587862A (zh) 冲水分离装置
CN203235535U (zh) 垃圾分类回收处理系统
CN110586630B (zh) 垃圾粗处理系统
CN113102023A (zh) 一种具有粉碎和磁力分选功能的建筑垃圾加工装置
CN111686924A (zh) 一种发泡混凝土分选机
CN113996417B (zh) 一种建筑废弃物资源化处理装置
CN115672734A (zh) 一种用于陈腐垃圾的三级筛分系统
KR100904303B1 (ko) 비중 차를 이용한 폐 플라스틱류 습식 선별방법
CN114101273A (zh) 一种建筑垃圾的回收加工处理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TA01 Transfer of patent application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01202

Address after: 230088 17th floor, integrated circuit building, 2800 innovation Avenue, hi tech Zone, Hefei City, Anhui Province

Applicant after: Anhui zhihuihe Technology Service Co.,Ltd.

Address before: 230000 Room 103, Four Blocks of Xinhua Academy in Spring, 318 Qianshan Road, Shushan District, Hefei City, Anhui Province

Applicant before: ANHUI QINGLAN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ENGINEERING Co.,Ltd.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TR01 Transfer of patent right

Effective date of registration: 20231229

Address after: Room 301, 3 #, Emerging Industry Incubator, No. 36 Huohuxin Street (Park), High tech Zone, Daqing City, Heilongjiang Province, 163000

Patentee after: Heilongjiang Longkeyuan Energy Conservation and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Technology Co.,Ltd.

Address before: 230088 17th floor, integrated circuit building, 2800 innovation Avenue, hi tech Zone, Hefei City, Anhui Province

Patentee before: Anhui zhihuihe Technology Service Co.,Lt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