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59341A - 一种同时制备桑叶食用粉和桑叶叶绿素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同时制备桑叶食用粉和桑叶叶绿素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59341A
CN110559341A CN201910908480.4A CN201910908480A CN110559341A CN 110559341 A CN110559341 A CN 110559341A CN 201910908480 A CN201910908480 A CN 201910908480A CN 110559341 A CN110559341 A CN 11055934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ulberry leaf
chlorophyll
mulberry
powder
leave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08480.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孙隆儒
任永梅
张晓玉
张庆江
张教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dong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Shandong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dong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Shandong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0908480.4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59341A/zh
Publication of CN11055934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5934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33/00Modifying nutritive qualities of foods; Dietetic product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L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NOT COVERED BY SUBCLASSES A21D OR A23B-A23J; THEIR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e.g. COOKING, MODIFICATION OF NUTRITIVE QUALITIES, PHYSICAL TREATMENT; PRESERVATION OF FOODS OR FOODSTUFFS, IN GENERAL
    • A23L33/00Modifying nutritive qualities of foods; Dietetic product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 A23L33/10Modifying nutritive qualities of foods; Dietetic products; Preparation or treatment thereof using additives
    • A23L33/105Plant extracts, their artificial duplicates or their derivative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36/00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s
    • A61K36/18Magnoliophyta (angiosperms)
    • A61K36/185Magnoliopsida (dicotyledons)
    • A61K36/60Moraceae (Mulberry family), e.g. breadfruit or fig
    • A61K36/605Morus (mulberry)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metabolism
    • A61P3/06Antihyperlipidemic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PSPECIFIC THERAPEUTIC ACTIVITY OF CHEMICAL COMPOUNDS OR MEDICINAL PREPARATIONS
    • A61P3/0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metabolism
    • A61P3/08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metabolism for glucose homeostasis
    • A61P3/10Drugs for disorders of the metabolism for glucose homeostasis for hyperglycaemia, e.g. antidiabetic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VINDEXING SCHEME RELATING TO FOODS, FOODSTUFFS OR NON-ALCOHOLIC BEVERAGES AND LACTIC OR PROPIONIC ACID BACTERIA USED IN FOODSTUFFS OR FOOD PREPARATION
    • A23V2002/00Food compositions, function of food ingredients or processes for food or foodstuff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KPREPARATIONS FOR MEDICAL, DENTAL OR TOILETRY PURPOSES
    • A61K2236/00Isolation or extraction methods of medicinal preparations of undetermined constitution containing material from algae, lichens, fungi or plants, or derivatives thereof, e.g. traditional herbal medicine
    • A61K2236/30Extraction of the material
    • A61K2236/37Extraction at elevated pressure or temperature, e.g. pressurized solvent extraction [PSE], supercritical carbon dioxide extraction or subcritical water extraction

Landscapes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Diabetes (AREA)
  • Natural Medicines & Medicinal Plants (AREA)
  • Veterinary Medicine (AREA)
  • Mycology (AREA)
  • Public Health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General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Animal Behavior & Ethology (AREA)
  • Pharmacology & Pharmacy (AREA)
  • General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Nuclear Medicine, Radiotherapy & Molecular Imaging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Obesity (AREA)
  • Botany (AREA)
  • Hematology (AREA)
  • Nutrition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Bioinformatics & Cheminformatics (AREA)
  • Alternative & Traditional Medicine (AREA)
  • Biotechnology (AREA)
  • Medical Informatics (AREA)
  • Microbiology (AREA)
  • Epidemiology (AREA)
  • Emergency Medicine (AREA)
  • Endocrinology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同时制备桑叶食用粉和桑叶叶绿素的方法,该方法为超临界流体萃取法。本发明在对桑叶中各化学部位进行降血糖、降血脂活性评价的基础上,确定了桑叶食用粉中应含有的主要功能性成分和营养性成分组成。本发明制备的食用桑叶粉主要含有功能性成分(桑叶多糖、生物碱、黄酮类成分)和营养性成分(蛋白质、氨基酸、无机元素等),同时,因基本不含或含有很少的挥发性成分等小极性成分,而不具有桑叶的异味或豆腥味,或其味很弱,品质上佳,适宜糖尿病病人食用,既改善了桑叶食用的味觉评价,同时又保留了桑叶中的功能性物质和营养性物质。本发明同时制备了桑叶叶绿素粗提物,并采用常规方法进一步制成食用桑叶叶绿素,充分利用资源。

Description

一种同时制备桑叶食用粉和桑叶叶绿素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同时制备桑叶食用粉和桑叶叶绿素的方法,属于桑叶提取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桑叶是桑科桑属植物桑(Morus alba L.)的干燥叶,广泛分布于我国大江南北,在我国作为常用中药具有悠久的历史,具有疏散风热、清肝明目、清肺润燥之功效。现代药理学研究表明,桑叶具有降血糖、降血脂、降血压、抗癌、抗氧化、抗炎、调节机体免疫力等多种药理作用。其中降血糖作用较为突出,《本草纲目》记载,“汁煎代茗,能治消渴”;桑叶有“人参热补,桑叶清补”之美誉。桑叶即可入药,也可食用,已被我国卫生部门列入药食同源名录,具有重要的药用和食用价值。
桑叶资源丰富,营养独特,作为食品开发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近十几年来国内外许多学者在桑叶与健康、桑叶与食品开发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国内外桑叶综合利用的研究日益深入,全国许多地区都开发了桑叶食品。目前,桑叶食品主要有:(1)桑叶茶类,以新鲜的嫩桑叶加工制成绿茶、红茶、乌龙茶;(2)蔬菜类,将新鲜的嫩桑叶(幼叶和嫩梢)直接制成菜肴或加工成新型冷冻蔬菜食品;(3)桑叶粉或复合桑叶食品,将干桑叶直接粉碎成为桑叶粉状或浆状销售,以添加剂的形式添加到食品中,形成桑叶糕点、饮料等复合桑叶食品;(4)桑叶提取物,目前有一些桑叶的溶剂提取物售卖,用于食品或保健品。
目前,对于桑叶类食品开发的研究还处于配方优化、感官评价和加工前后活性成分检测等初级阶段,而对于桑叶食品中特征组分与品质功能的关系、桑叶营养活性成分与慢性疾病之间的关系、食用安全性等许多方面都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如何全面、高效地利用桑叶中的功能性物质和营养性物质,开发成适宜于人们食用的产品,是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因此,通过研究桑叶中特征组分的生物学功能和对品质特征的影响、以及与慢性疾病之间的关系,以确定适宜的桑叶制品开发方案,对于全面高效地利用桑叶中的功能性物质和营养性物质具有重要意义。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同时制备桑叶食用粉和桑叶叶绿素的方法。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同时制备桑叶食用粉和桑叶叶绿素的方法,该方法可以同时从桑叶中提取和制备桑叶食用粉和桑叶叶绿素,所述的制备方法为超临界流体萃取方法。
本发明制备的桑叶食用粉不含或含有很少的挥发油等小极性成分,没有桑叶的异味或豆腥味,品质上佳。
(一)桑叶食用粉制备方法的优选
根据文献报道,桑叶中含有生物碱类、黄酮类、多糖、蛋白质、挥发油等小极性成分、各种氨基酸、多种无机元素、叶绿素、纤维素等成分,组成成分复杂,生物学功能呈多样性,而且因含有的成分不同,桑叶粉的品质和功能也不一样。因此,可以根据需要制备的桑叶粉中所含有成分的不同,设计不同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针对桑叶中各类成分的理化性质、功能性特征等,进行提取制备各类成分的化学部位,针对桑叶最主要的保健功能降血糖和降血脂特点,评价其生物学活性,并对其中主要部分进行安全性评价,为桑叶食用粉的制备提供依据。
1、桑叶中各类化学成分的提取制备
试验例1、桑叶蛋白质的制备:采用碱提酸沉法提取桑叶中的蛋白质,以5g/L NaOH溶液为提取溶剂浸渍桑叶粉,40℃水浴中超声20min,不时搅拌,过滤,滤液7000r/min离心,取上清液,即蛋白质提取液;用1mol/L盐酸调其pH=3.0后,常温静置沉淀,4000r/min离心,取沉淀,真空干燥,研磨成粉,再以80%的乙醇浸渍脱色,得桑叶蛋白质提取物。采用凯氏定氮法(GB 5009.5-2016)测定其蛋白质的含量为64.4%。
试验例2、桑叶多糖的制备:将干桑叶粉按液料质量比15:1加入蒸馏水,在70℃下水浴超声50min,过滤,共提取2次,合并提取液,提取液在4000r/min离心10min,取上清液,加入10%TCA水溶液脱蛋白,再加入95%(v/v)乙醇至乙醇浓度为80%(v/v),静置过夜,过滤,得沉淀,再将沉淀用95%(v/v)乙醇按质量比1:1的液料比浸洗3次,干燥,得桑叶多糖。采用苯酚-硫酸法测定其多糖的含量为37.19%。
试验例3、桑叶黄酮的制备:干桑叶粉,按8:1(w/w)的液料比加入80%(v/v)浓度的乙醇,在70℃条件下超声提取1h,过滤,得提取液,共提取3次,合并3次提取液,浓缩得浸膏;浸膏用水悬浮,加入等量的石油醚,反复萃取5次,脱脂;萃取后的水层在45℃条件下减压除去残留的石油醚,加水稀释,进行聚酰胺柱层析。先用50%(v/v)乙醇溶液洗脱8个保留体积,再以70%(v/v)乙醇溶液洗脱6个保留体积,合并两种不同浓度乙醇洗脱物,即为桑叶黄酮提取物。采用亚硝酸钠-硝酸铝法,以芦丁标准品为对照品作标准曲线,以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测定其在500nm处的吸收度,计算总黄酮含量为49.94%。
试验例4、桑叶生物碱的制备:干桑叶粉以6倍质量的65%(v/v)乙醇溶液浸泡过夜,加热回流2h,冷却,过滤,药渣再提取2次,合并提取液;将提取液浓缩至无醇味,以水悬浮,石油醚萃取脱脂;水层再加入乙醇至乙醇浓度达到80%(v/v),静置沉淀,除去多糖和蛋白质;将滤液浓缩至无醇味,以水悬浮,以盐酸调pH=2.0,上样于阳离子交换树脂,先以水洗脱,再以氨水洗脱,洗脱液以盐酸调至中性,再以正丁醇萃取,浓缩,得桑叶生物碱总提取物。采用硅钨酸沉淀重量法,测定其冻干桑叶生物碱总提取物中的生物碱含量为24.26%。
试验例5、桑叶挥发油等小极性组分的提取:干桑叶粉,按照6:1(w/w)的液料比,加入乙酸乙酯,浸泡过夜,然后回流提取2.5h,过滤,收集提取液;药渣中再加入同样体积的乙酸乙酯,再次回流提取;共回流提取3次,合并提取液,浓缩蒸干,得墨绿色浸膏,即为桑叶小极性组分提取物,其提取率为8.42%。
除了上述5个化学部位所含的主要成分外,桑叶中还含有氨基酸、维生素、无机元素等成分,这些成分均为营养性的组分,没有专门进行提取制备。
2、桑叶叶绿素:
在上述5个化学部位中,桑叶多糖、蛋白质、生物碱的极性都比较大,水溶性比较好;只有黄酮类、小极性组分的极性较小。
试验例6、将极性较小的黄酮类提取物、小极性组分提取物进行硅胶薄层色谱比较,结果如图1所示。从图1中可以看出,黄酮类和小极性组分的组成成分差别很大,其中小极性组分中含有叶绿素。
将桑叶小极性组分与桑叶黄酮提取物之间的组成成分进行比较,结果如图1所示,A代表小极性组分提取物,B代表桑叶黄酮提取物。图1中(I)和(II)是以乙酸乙酯/甲醇(9:1,v/v)和1滴甲酸为展开剂展开的同一块TLC板,图1中(I)是在紫外灯下观察的结果,(II)是用三氯化铁-铁氰化钾显色结果,在Rf值为0.2~0.6之间,两者的桑叶黄酮提取物(B)均有明显的暗斑(I)或蓝色斑点(II),而小极性组分提取物(A)则无明显斑点;含有酚羟基的化合物与三氯化铁-铁氰化钾试剂显蓝色斑点,可进一步判断小极性物质几乎不含具有酚羟基的黄酮。图1中(III)、(IV)和(V)是以石油醚/乙酸乙酯(3:1,v/v)为展开剂展开的同一块TLC板,图1中(III)是在紫外灯下观察的结果,图1中(IV)是用三氯化铁-铁氰化钾显色结果,而图1中(V)是在自然光下观察的结果,小极性组分提取物(A)在Rf值为0.4~0.7之间均有明显的斑点,而桑叶黄酮提取物(B)在此Rf值范围内没有斑点,说明小极性组分的主要成分与桑叶黄酮提取物的成分不同,小极性组分中含有的成分极性较小。此外,在自然光下观察,在Rf值为0.4~0.7之间的斑点呈绿色(图1中V),而在三氯化铁-铁氰化钾显色情况下不显蓝色,故该成分可能为叶绿素或其他成分,而不是黄酮类成分。
试验例7、采用Arron法测定小极性组分中叶绿素的含量。在550nm~700nm波长内扫描,结果如图2所示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图,其最大吸收波长为664nm和645nm。分别称取4.9998mg、4.9999mg、5.0001mg小极性组分样品,以丙酮为溶剂定容于5mL容量瓶,超声溶解后,在5000rpm/min条件下离心十分钟,取上清液,以丙酮为参比溶液,利用分光光度计测定其在664nm和645nm处的吸光度值,分别对应叶绿素a和叶绿素b,计算叶绿素总含量。公式如下:
叶绿素a含量:wa(mg/g)=(12.71×A664-2.69×A645)×V/(1000×m)
叶绿素b含量:wb(mg/g)=(22.9×A645-4.68×A664)×V/(1000×m)
叶绿素含量:w(mg/g)=wa+wb=(20.29×A645-8.04×A664)×V/(1000×m)
其中,A664、A645分别代表样品溶液在664nm和645nm处的吸光度值;V为定容体积,单位为mL;m为称样品质量,单位为g。
利用采用Arron法测定3组小极性组分样品中叶绿素的含量,小极性组分中叶绿素a的平均含量为8.764mg/g,叶绿素b的平均含量为1.522mg/g,叶绿素a和b的平均总含量为10.286mg/g。
3、桑叶各化学部位对糖尿病小鼠的药效学实验
采用动物实验,评价上述制备的桑叶各化学部位的降血糖活性和降血脂活性。
(1)对小鼠血糖值的影响
糖尿病是一种以慢性持续血糖水平增高为特征的代谢异常综合征,会导致体内糖类、脂肪、蛋白质等一系列代谢异常,典型的临床症状为“三多一少”,即多食、多饮、多尿、体重减轻。空腹血糖值(FBG)为糖尿病最常用的检测指标,反映胰岛β细胞功能,一般表示基础胰岛素的分泌功能,血清糖化蛋白(GSP)是血液中的葡萄糖与白蛋白和其他蛋白分子N未端发生非酶促糖化反应所形成的,是糖尿病控制的一个灵敏指标,能反映在短期内糖尿病的治疗效果。肝脏可以通过糖酵解作用消耗糖,通过合成肝糖原贮存糖,己糖激酶(HK)和丙酮酸激酶(PK)是糖酵解过程中的两个关键酶,二者可以促进糖酵解和糖原合成。因此,选用上述几个指标作为糖尿病模型小鼠的治疗指标。
试验例8:取雄性昆明小鼠,在恒温(22℃±2℃)的实验环境中适应性饲养3天,以200mg/kg小鼠体重的剂量一次性腹腔注射2wt%四氧嘧啶生理盐水溶液,制作糖尿病小鼠模型,设立空白对照组、模型组和阳性药对照组(二甲双胍),评价桑叶各化学部位的降血糖活性。将桑叶多糖、生物碱、黄酮、蛋白质和小极性组分5个化学部位分别按原药材量设立高(20g/kg)、中(10g/kg)、低(5g/kg)三个剂量组,给模型小鼠连续灌胃给药3周,通过观测小鼠体重、测定空腹血糖值、检测小鼠血清生化指标等方法,评价各化学部位对糖尿病小鼠的治疗作用。
实验结果如表1所示,桑叶多糖、生物碱、黄酮的高剂量组对糖尿病模型小鼠的空腹血糖值(FBG)、糖化血清蛋白(GSP)浓度的均呈显著性差异(P<0.05或P<0.01);而小极性组分化学部位的高剂量组虽能明显降低FBG值,但对GSP没有明显作用;桑叶蛋白质对其无明显作用。与模型组比较,桑叶多糖、生物碱和黄酮高剂量组均可显著提高糖尿病模型小鼠的HK分泌和肝糖原的合成(P<0.05或P<0.01),且前两者还可以显著提高糖尿病模型小鼠的PK的分泌(P<0.05);而桑叶蛋白质和小极性组分2个化学部位对糖尿病模型小鼠HK、PK的分泌和肝糖原的合成作用均无统计学意义。综合上述分析,桑叶多糖、生物碱和黄酮均可以提高HK的分泌和增强肝糖元的合成,且桑叶多糖和生物碱还可以提高PK的分泌,从而增强体内糖的代谢,维持体内血糖平衡,进而降低糖尿病模型小鼠的血糖值;而桑叶蛋白和小极性组分基本无降血糖作用。
表1桑叶各化学部位对糖尿病小鼠的降血糖作用
注:###P<0.001,与正常组比较,##P<0.001,与正常组比较。
*P<0.05,与模型组比较,**P<0.01,与模型组比较。
(2)对小鼠血脂水平的影响
糖尿病模型小鼠糖代谢异常的同时,通常伴有脂代谢的异常,最常见的有高胆固醇血症、高甘油三酯症。血清总胆固醇(T-CHO)是指血液中所有脂蛋白所含胆固醇的总和,包括游离胆固醇和胆固醇酯,与动脉粥样硬化、冠心病、脑卒中等心脑血管疾病关系密切,已成为血脂分析的常规项目。甘油三酯(TG)是脂质的组成成分,是甘油和3个脂肪酸所形成的,TG增高是心血管疾病的危险因素,为血脂分析的常规项目。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是运输内源性胆固醇的主要载体,水平升高易诱发心血管急性,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是一种抗AS的脂蛋白载体,能促进外周组织中胆固醇的消除。因此,选取T-CHO、TG、LDL-C、HDL-C四个指标来反映桑叶各提取物对糖尿病模型小鼠脂代谢的影响。
试验例9:对上述试验例7中各组小鼠血清的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O)、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水平进行测定,结果如表2所示。模型组小鼠的TG、LDL-C浓度显著高于正常组(P<0.01),T-CHO、HDL-C浓度极显著的低于正常组(P<0.001),说明糖尿病模型小鼠体内的糖代谢异常的同时,伴随着脂代谢异常。桑叶多糖、黄酮、生物碱均可不同程度参与脂代谢,能降低糖尿病模型小鼠的总胆固醇(T-CHO)和甘油三酯(TG)水平(P<0.05或P<0.01);桑叶生物碱、黄酮和小极性组分能显著降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P<0.05或P<0.01);而后两者及桑叶多糖还能不同程度的提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的水平(P<0.05或P<0.01),桑叶蛋白质对模型组小鼠脂代谢各项指标均无显著性影响。上述结果表明,除桑叶蛋白质外,其余桑叶化学部位对模型组小鼠糖尿病并发的脂代谢异常有不同程度的改善作用,其中黄酮对血脂异常的改善效果最好,生物碱和多糖次之,小极性组分的作用较小,而蛋白质对脂代谢的作用无统计学意义。
表2桑叶各化学部位对糖尿病小鼠血脂水平的影响
注:###P<0.001,与正常组比较,##P<0.001,与正常组比较。
*P<0.05,与模型组比较,**P<0.01,与模型组比较。
4、桑叶食用粉成分组成的确定
桑叶含有的成分比较复杂,其组成成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桑叶多糖、生物碱、黄酮类成分:通过上述试验例7和试验例8结果分析,桑叶多糖、生物碱、黄酮类成分均具有降血糖、降血脂的作用,可以确定为桑叶食用粉的重要组成部分。
(2)桑叶蛋白以及氨基酸、维生素、无机元素等营养成分:试验例7和试验例8显示桑叶蛋白无降血糖和降血脂活性。但由于桑叶蛋白氨基酸种类丰富,至少含有17种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的34.7%左右,第一限制氨基酸为异亮氨酸;通过氨基酸比值系数法评价,桑叶蛋白的氨基酸比值系数分为69.71,是一种营养价值较高的蛋白质(王芳等,桑叶蛋白氨基酸组成分析及营养价值评价,食品科学,2015,36(01):225-228)。因此,桑叶蛋白以及氨基酸、维生素、无机元素等营养成分也应该为桑叶食用粉的重要组成成分。
(3)桑叶中小极性组分:桑叶小极性组分包括叶绿绿、挥发油等其他小极性成分。
试验例7显示,桑叶小极性组分除了对糖尿病小鼠的血糖值有一定的降低作用外,对血清糖化蛋白(GSP)、肝糖原的合成、己糖激酶(HK)和丙酮酸激酶(PK)的分泌均没有作用,故其降血糖作用可以忽略不计;试验例8显示,桑叶小极性组分虽能降低糖尿病小鼠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和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水平,但对其血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HO)的水平无明显降低作用,故其降血脂和胆固醇的作用也比较弱。
由于桑叶具有豆腥味等异味,影响食品的味觉体验,进而影响桑叶食品的感官评价。试验例5中,通过乙酸乙酯提取后桑叶粉,无豆腥味等异味,这可能与将桑叶中挥发油提取出来有关。根据文献报道(俞燕芳等,我国桑叶食品开发研究进展,食品安全质量检测学报,2018,9(7):1572-1578),桑叶中挥发性成分复杂,有豆腥味的桑叶中主要含有醛类、酮类、萜烯类、酚类和烃类化合物等挥发性成分;不同产地、不同品种的桑叶挥发油的主要成分不同,但都含有一些共有成分如大马烯酮、紫罗兰酮、仙客来醛等;正己醛、1-辛烯-3-醇、(Z)-2-庚烯醛等可能与桑叶的豆腥味有关,桑叶的挥发性成分的种类、组成及含量直接影响了桑叶制品的风味品质。因此,除去桑叶中的挥发性成分,对于桑叶的降血糖和降血脂作用影响不大,但可以除去桑叶的异味如豆腥味等令人不愉快的味道,改善桑叶食用粉的品质。
试验例6显示,小极性组分含有大量的叶绿素,可以进一步将其进行纯化制备,获得桑叶叶绿素,用作食品色素添加剂。
因此,综合上述分析,将桑叶中的小极性组分提取出来,既可以除掉桑叶中的异味,不影响桑叶中的降血糖、降血脂活性,保持桑叶中生物碱、多糖、黄酮类功能性成分和蛋白质、氨基酸、维生素、无机元素等营养性成分的存在,又可以同时得到制备桑叶叶绿素的粗提物,进一步处理可得到桑叶叶绿素产品。
(二)同时制备桑叶食用粉和桑叶叶绿素的方法
一种同时制备桑叶食用粉和桑叶叶绿素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1)桑叶粉的制备:将鲜桑叶以水洗净,干燥,粉碎后得桑叶粉,备用;
(2)桑叶食用粉及桑叶叶绿素的制备: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法,以步骤(1)制备的桑叶粉为萃取溶质,以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为溶剂,加入夹带剂,夹带剂的加量为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体积的5~15%,在温度30~60℃、压力15~45MPa条件下萃取0.5~3小时,提取后的桑叶粉末即为桑叶食用粉,分离釜中的提取物即为桑叶叶绿素粗提物。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干燥为在60~120℃条件下烘干,干燥后桑叶的含水率为7~10%;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干燥为60~80℃条件下烘干。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步骤(1)中所述桑叶粉的粉碎度为30~300目;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桑叶粉的粉碎度为50~200目;最优选的,所述桑叶粉的粉碎度为80~160目。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夹带剂为乙醇、丙酮或甲醇,其中乙醇的浓度为60-100%(v/v);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夹带剂为乙醇或丙酮,其中乙醇的浓度为70-100%(v/v);最优选的,所述夹带剂为无水乙醇。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夹带剂的加量为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体积的7~12%;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夹带剂的加量为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体积的8~10%。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步骤(2)中所述萃取的条件为在温度45~55℃、压力25~35MPa条件下萃取1.0~2.0小时;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萃取的条件为在温度48~52℃、压力26~28MPa条件下萃取1.5~2.0小时。
上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制备的桑叶食用粉不含或含有很少的挥发油等小极性成分,没有桑叶的异味或豆腥味,品质上佳;桑叶叶绿素中含有挥发性成分和小极性成分。
本发明中优选的,一种同时制备桑叶食用粉和桑叶叶绿素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骤:
(i)桑叶粉的制备:将鲜桑叶以水洗净,60~120℃条件下烘干,烘干后桑叶的含水率为7~10%,粉碎至30~300目得得桑叶粉,备用;
(ii)桑叶挥发性成分提取: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法,以步骤(i)制备的桑叶粉为萃取溶质,以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为溶剂,在温度30~60℃、压力15~45MPa条件下萃取1~3小时,将桑叶中的挥发性成分提取出来,干燥,即得没有异味的桑叶食用粉;
(iii)桑叶食用粉及桑叶叶绿素的制备: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法,以步骤(ii)制备的没有异味的桑叶粉为萃取溶质,以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为溶剂,加入夹带剂,夹带剂的加量为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体积的5~15%,所述夹带剂为乙醇、丙酮或甲醇,其中乙醇的浓度为60~100%(v/v);在温度30~60℃、压力15~45MPa条件下萃取0.5~3小时,提取后的桑叶粉末即为桑叶食用粉,分离釜中的提取物即为桑叶叶绿素粗提物。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步骤(i)中所述干燥为60~80℃条件下烘干。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步骤(i)中所述桑叶粉的粉碎度为50~200目;进一步优选的,所述桑叶粉的粉碎度为80~160目。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步骤(ii)中所述萃取的条件为在温度40~50℃、压力20~35Mpa条件下萃取1.5~2.5小时;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萃取的条件为在温度40~42℃、压力25~27MPa条件下萃取1.5~2.0小时;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步骤(iii)中所述夹带剂为乙醇或丙酮,其中乙醇的浓度为70~100%(v/v);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夹带剂为无水乙醇。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步骤(iii)中所述夹带剂的加量为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体积的7~12%;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夹带剂的加量为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体积的8~10%。
根据本发明优选的,步骤(iii)中所述萃取的条件为在温度45~55℃、压力25~35MPa条件下萃取1.0~2.0小时;进一步优选的,所述萃取的条件为在温度48~52℃、压力26~28MPa条件下萃取1.5~2.0小时。
该方法制备的桑叶食用粉不仅除去了桑叶中的挥发油等油脂类成分,也除去了桑叶中的大部分叶绿素,因为大部分叶绿素可以溶解于加入乙醇、丙酮或甲醇夹带剂的超临界流体中而被提取出来,因此,此法制备的桑叶食用粉为除去了大部分叶绿素的桑叶食用粉;制备得到的桑叶叶绿素粗提物还含有小极性成分。
(三)桑叶叶绿素的制备方法
食用叶绿素按来源分为合成叶绿素和天然叶绿素,合成叶绿素主要属于苯胺类叶绿素,有的可能在人体内可形成蔡胺和u-胺基蔡酚,对人的身体健康有一定的影响;而天然叶绿素是从天然动植物中提取得到,不但无副作用,安全可靠,甚至还有一定的营养和药理作用。目前,天然食用叶绿素主要有叶绿素的铜钠盐、铜钾盐、锌钠盐、锌钾盐、铁钠盐、铁钾盐。
根据本发明,将上述提取制备的桑叶叶绿素粗提物,以95%(v/v)乙醇溶解,以10wt%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皂化得皂化液,加等量石油醚萃取,将萃取后的皂化液以浓盐酸调pH=2~3,得桑叶叶绿素酸;加入10wt%硫酸锌或硫酸铜或三氯化铁,制得锌代叶绿素酸或铜代叶绿素酸或铁代叶绿素酸;加入过量的10wt%二氯化钙,60℃反应20~30分钟使沉淀完全,过滤得沉淀;以水悬浮沉淀,加入1wt%的盐酸溶解沉淀,再以1wt%的盐酸调pH=2~3,生成沉淀,以水洗涤,得桑叶叶绿素锌酸或桑叶叶绿素铜酸或桑叶叶绿素铁酸;将其以95%(v/v)乙醇溶解,加入10wt%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调pH=11~12,析晶,过滤,干燥结晶,即得桑叶叶绿素锌钠盐或桑叶叶绿素锌钾盐或桑叶叶绿素铜钠盐或桑叶叶绿素铜钾盐或桑叶叶绿素铁钠盐或桑叶叶绿素铁钾盐。
本发明未详尽说明的,均按本领域现有技术。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
1、本发明在对桑叶中各化学部位进行降血糖、降血脂活性评价的基础上,结合文献报道的桑叶中营养性成分,确定了桑叶食用粉中应含有的主要功能性成分和营养性成分组成。
2、本发明食用桑叶粉主要含有功能性成分(桑叶多糖、生物碱、黄酮类成分)和营养性成分(蛋白质、氨基酸、无机元素等),同时,因基本不含或含有很少的有挥发性成分等小极性成分,而不具有桑叶的异味或豆腥味,或其味很弱,品质上佳,适宜糖尿病病人食用,既改善了桑叶食用的味觉评价,同时又保留了桑叶中的功能性物质和营养性物质,是糖尿病患者等人的良好膳食补充剂。
3、本发明同时制备了桑叶叶绿素粗提物,并采用常规方法进一步制成食用桑叶叶绿素,能充分利用资源,创造更好的经济效益。
附图说明:
图1是试验例5中桑叶小极性组分提取物(乙酸乙酯提取物)与试验例3中桑叶黄酮提取物(黄酮类成分的混合物)的硅胶薄层色谱层析图谱;图中,A代表小极性组分提取物,B代表桑叶黄酮提取物;(I)和(II)是以乙酸乙酯/甲醇(9:1,v/v)和1滴甲酸为展开剂展开的同一块TLC板,(I)是在紫外灯下观察的结果,(II)是用三氯化铁-铁氰化钾显色结果;(III)、(IV)和(V)是以石油醚/乙酸乙酯(3:1,v/v)为展开剂展开的同一块TLC板,(III)是在紫外灯下观察的结果,(IV)是用三氯化铁-铁氰化钾显色结果,(V)是IV显色前在自然光下观察的结果;
图2是试验例5中桑叶小极性组分中叶绿素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图;
图3是未经处理桑叶中提取的小极性成分对照物A与实施例6所得桑叶食用粉中提取的待测小极性成分样品B的硅胶薄层色谱图;
图4是实施例6所得桑叶食用粉中提取的待测黄酮样品A与试验例3所得桑叶黄酮对照样品B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图;
图5是实施例6所得桑叶食用粉中提取的待测黄酮样品A与试验例3所得桑叶黄酮对照样品B的聚酰胺薄层色谱图;
图6是实施例6所得桑叶食用粉中提取的待测多糖样品A与试验例2所得桑叶多糖对照样品B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图;
图7是实施例6所得桑叶食用粉中提取的待测生物碱样品A与试验例4所得桑叶生物碱对照样品B的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发明作进一步说明,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限于此。
实施例1
一种制备桑叶食用粉的方法,步骤如下:
(1)桑叶粉的制备:将鲜桑叶以水洗净,60~80℃条件下烘干,烘干后桑叶的含水率为8%,粉碎至90目得桑叶粉,备用;
(2)没有异味的桑叶食用粉的提取:取步骤(1)粉碎度为90目的桑叶粉500g,置入1kg萃取釜中,以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为溶剂,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法进行提取,萃取条件为:温度45℃、压力25MPa条件下提取1.5小时,在分离釜中,萃取液中桑叶小极性脂类挥发油与二氧化碳气体一起分离,即得桑叶挥发油提取物;萃取釜中的桑叶粉渣即为桑叶食用粉。
实施例2
一种制备桑叶食用粉的方法,步骤如下:
(1)桑叶粉的制备:将鲜桑叶以水洗净,60~80℃条件下烘干,烘干后桑叶的含水率为8%,粉碎至120目得桑叶粉,备用;
(2)没有异味的桑叶食用粉的提取:取步骤(1)粉碎度为120目的桑叶粉500g,置入1kg萃取釜中,以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为溶剂,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法进行提取,萃取条件为:温度40℃、压力30MPa条件下提取1小时,在分离釜中,萃取液中桑叶小极性脂类挥发油与二氧化碳气体一起分离,即得桑叶挥发油提取物;萃取釜中的桑叶粉渣即为桑叶食用粉。
实施例3
一种同时制备桑叶食用粉和桑叶叶绿素的方法,步骤如下:
(1)桑叶粉的制备:将鲜桑叶以水洗净,60~80℃条件下烘干,烘干后桑叶的含水率为8%,粉碎至100目得桑叶粉,备用;
(2)桑叶挥发性成分提取:取步骤(1)粉碎度为100目的桑叶粉500g,置入1kg萃取釜中,以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为溶剂,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法进行提取,萃取条件为:温度40℃、压力30MPa条件下提取1小时,萃取物为桑叶挥发油提取物,萃取釜中的桑叶粉渣经干燥后即得没有异味的桑叶食用粉;
(3)桑叶食用粉及桑叶叶绿素的制备:以步骤(2)制备的没有异味的桑叶粉为萃取溶质,以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为溶剂,加入无水乙醇,无水乙醇的加量为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体积的10%,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法进行萃取,萃取条件为:温度50℃、压力27MPa条件下提取1小时,萃取物即为桑叶叶绿素粗提物,萃取釜中桑叶粉渣干燥后即为桑叶食用粉。
将上述提取的桑叶叶绿素粗提物浓缩得浸膏,以95%(v/v)乙醇溶解,以10wt%氢氧化钠皂化得皂化液,加等量石油醚萃取,将萃取后的皂化液以浓盐酸调pH=2~3,得桑叶叶绿素酸;加入10wt%硫酸锌,制得锌代叶绿素酸;加入过量的10wt%二氯化钙,60℃反应20~30分钟使沉淀完全,过滤得沉淀;以水悬浮沉淀,加入1wt%的盐酸溶解沉淀,再以1wt%的盐酸调pH=2~3,生成沉淀,以水洗涤,得桑叶叶绿素锌酸;将其以95%(v/v)乙醇溶解,加入10wt%氢氧化钠,调pH=11~12,析晶,过滤,干燥结晶,即得桑叶叶绿素锌钠盐。
实施例4
一种同时制备桑叶食用粉和桑叶叶绿素的方法,步骤如下:
(1)桑叶粉的制备:将鲜桑叶以水洗净,60~80℃条件下烘干,烘干后桑叶的含水率为8%,粉碎至120目得桑叶粉,备用;
(2)桑叶挥发性成分提取:取步骤(1)粉碎度为120目的桑叶粉500g,置入1kg萃取釜中,以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为溶剂,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法进行提取,萃取条件为:温度45℃、压力25MPa条件下提取1小时,萃取物为桑叶挥发油类提取物,萃取釜中的桑叶粉渣经干燥后即得没有异味的桑叶食用粉;
(3)桑叶食用粉及桑叶叶绿素的制备:以步骤(2)制备的没有异味的桑叶粉为萃取溶质,以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为溶剂,加入无水乙醇,无水乙醇的加量为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体积的12%,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法进行提取,萃取条件为:温度50℃、压力30MPa条件下提取1小时,萃取物即为桑叶叶绿素粗提物;萃取釜中桑叶粉渣干燥后即为桑叶食用粉。
将上述提取的桑叶叶绿素粗提物浓缩得浸膏,以95%(v/v)乙醇溶解,以10wt%氢氧化钠皂化得皂化液,加等量石油醚萃取,将萃取后的皂化液以浓盐酸调pH=2~3,得桑叶叶绿素酸;加入10wt%硫酸锌,制得锌代叶绿素酸;加入过量的10wt%二氯化钙,60℃反应20~30分钟使沉淀完全,过滤得沉淀;以水悬浮沉淀,加入1wt%的盐酸溶解沉淀,再以1wt%的盐酸调pH=2~3,生成沉淀,以水洗涤,得桑叶叶绿素锌酸;将其以95%(v/v)乙醇溶解,加入10wt%氢氧化钠,调pH=11~12,析晶,过滤,干燥结晶,即得桑叶叶绿素锌钠盐。
实施例5
一种同时制备桑叶食用粉和桑叶叶绿素的方法,步骤如下:
(1)桑叶粉的制备:将鲜桑叶以水洗净,60~80℃条件下烘干,烘干后桑叶的含水率为8%,粉碎至100目得桑叶粉,备用;
(2)桑叶食用粉及桑叶叶绿素的制备:取步骤(1)粉碎度为100目的桑叶粉500g,置入1kg萃取釜中,以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为溶剂,加入无水乙醇,无水乙醇的加量为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体积的12%,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法进行提取,萃取条件为:温度48℃、压力30MPa条件下提取1.5小时,萃取物即为桑叶挥发油和叶绿素等小极性脂类提取物;萃取釜中桑叶粉渣干燥后即为桑叶食用粉。
将上述萃取到的桑叶挥发油和叶绿素等小极性脂类提取物浓缩得浸膏,以95%(v/v)乙醇溶解,以10wt%氢氧化钠皂化得皂化液,加等量石油醚萃取,将萃取后的皂化液以浓盐酸调pH=2~3,得桑叶叶绿素酸;加入10wt%硫酸锌,制得锌代叶绿素酸;加入过量的10wt%二氯化钙,60℃反应20~30分钟使沉淀完全,过滤得沉淀;以水悬浮沉淀,加入1wt%的盐酸溶解沉淀,再以1wt%的盐酸调pH=2~3,生成沉淀,以水洗涤,得桑叶叶绿素锌酸;将其以95%(v/v)乙醇溶解,加入10wt%氢氧化钠,调pH=11~12,析晶,过滤,干燥结晶,即得桑叶叶绿素锌钠盐。
实施例6
一种同时制备桑叶食用粉和桑叶叶绿素的方法,步骤如下:
(1)桑叶粉的制备:将鲜桑叶以水洗净,60~80℃条件下烘干,烘干后桑叶的含水率为8%,粉碎至140目得桑叶粉,备用;
(2)桑叶食用粉及桑叶叶绿素的制备:取步骤(1)粉碎度为140目的桑叶粉500g,置入1kg萃取釜中,以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为溶剂,加入无水乙醇,无水乙醇的加量为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体积的10%,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法进行提取,萃取条件为:温度50℃、压力27MPa条件下提取1小时,萃取物即为桑叶挥发油和叶绿素等小极性脂类提取物;萃取釜中桑叶粉渣干燥后即为可食用的桑叶食用粉。
将上述萃取到的桑叶挥发油和叶绿素等小极性脂类提取物浓缩得浸膏,以95%(v/v)乙醇溶解,以10wt%氢氧化钠皂化得皂化液,加等量石油醚萃取,将萃取后的皂化液以浓盐酸调pH=2~3,得桑叶叶绿素酸;加入10wt%硫酸锌,制得锌代叶绿素酸;加入过量的10wt%二氯化钙,60℃反应20~30分钟使沉淀完全,过滤得沉淀;以水悬浮沉淀,加入1wt%的盐酸溶解沉淀,再以1wt%的盐酸调pH=2~3,生成沉淀,以水洗涤,得桑叶叶绿素锌酸;将其以95%(v/v)乙醇溶解,加入10wt%氢氧化钠,调pH=11~12,析晶,过滤,干燥结晶,即得桑叶叶绿素锌钠盐。
试验例10
实施例6所得桑叶食用粉中具有异味的挥发油等小极性成分的检测。
(1)未经处理桑叶中总提取物的制备:未经处理的桑叶干粉100g,按1:10的料液质量比加入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在70℃回流提取2.5h,倾出提取液,再加入同样量的95%乙醇,回流提取,共提取3次,合并提取液,将提取液减压浓缩,得未经处理桑叶总提取物(含有原有的挥发油等小极性成分),标记为小极性成分对照样品A。
(2)桑叶食用粉中总提取物的制备:取实施例6中得到的桑叶食用粉100g,按1:10的料液质量比加入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在70℃回流提取2.5h,倾出提取液,再加入同样量的95%乙醇,回流提取,共提取3次,合并提取液,将提取液减压浓缩,得桑叶食用粉总提取物(基本不含有挥发油等小极性成分),标记为待测小极性成分样品B。
(3)两种提取物中小极性成分的检测,采用硅胶薄层色谱法,步骤如下:
取适量上述小极性成分对照样品A和待测小极性成分样品B的甲醇溶液,分别点于硅胶GF254薄层预制板上,以石油醚-乙酸乙酯(7:1,v/v)为展开剂,展开后,喷10%硫酸并加热显色,结果如图3所示。将样品A和样品B的色谱斑点进行比较,样品A在接近前沿的位置有2个斑点,为小极性成分,而样品B则没有,说明实施例6中制备的桑叶食用粉中基本不含挥发油等小极性成分,去除了桑叶原有的异味成分。
试验例11
实施例6所得桑叶食用粉中黄酮类成分的检测。
(1)桑叶食用粉中黄酮粗提物的制备:取实施例6中得到的桑叶食用粉100g,按液料质量比8:1加入体积分数为80%的乙醇,在70℃条件下超声提取1h,过滤,得总黄酮提取液;滤渣再按上述步骤提取2次,合并3次的提取液,浓缩得浸膏。将该浸膏以水悬浮,加入等量的石油醚,反复萃取5次,脱脂;脱脂萃取后的水层在60℃条件下减压浓缩,真空干燥,即得桑叶黄酮粗提物2.1g,标记为待测黄酮样品A。
(2)桑叶黄酮对照物:以试验例3中得到的桑叶黄酮作为对照物,标记为对照样品B。
(3)提取物中黄酮类成分的检测:将适量上述待测黄酮样品A和对照样品B分别溶解于适量的色谱纯甲醇中,进行下述实验:
①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在200-500nm波长范围内进行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扫描,结果如图4所示。图4中,待测黄酮样品A和对照样品B均有2个主要吸收带:在300~400nm之间出现的吸收带称为带Ⅰ,在240~280nm之间出现的吸收带称为带II,其2个紫外吸收峰的波长基本一样,表明其均含有的黄酮类成分。实验结果表明,实施例6中得到的桑叶食用粉中含有黄酮类成分。
②聚酰胺薄层色谱法:取适量上述待测黄酮样品A和对照样品B的甲醇溶液,点在聚酰胺薄膜上,以甲醇-水(2:1,v/v)为展开剂,喷1wt%三氯化铝溶液显色剂,并在254nm紫外光下观察其荧光,结果如图5所示。图5中,待测黄酮样品A和对照样品B均有显著的黄色荧光斑点,表明两者含有的黄酮类成分基本相同,表明实施例6中制备的桑叶食用粉保持了桑叶原有的黄酮类成分。
试验例12
实施例6所得桑叶食用粉中多糖的检查。
(1)桑叶食用粉中多糖的提取
多糖提取:取实施例6所得桑叶食用粉90g,按1:15的料液质量比加入蒸馏水,在70℃下水浴超声提取50min,过滤,提取液在4000r/min条件下,离心10min,取上清液即桑叶多糖粗提取液1500mL。
除蛋白:将上述桑叶多糖粗提取液,加入500mL的10wt%TCA水溶液(50gTCA(三氯乙酸)溶于500mL蒸馏水),4℃放置24h,取出4000rpm离心10min,蒸干上清液得浸膏。
桑叶多糖纯化:在上述浸膏中加入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至乙醇的体积分数为80%,静置过夜,4000rpm离心10min,取沉淀烘干得桑叶多糖0.8g,标记为待测多糖样品A。
(2)桑叶多糖对照物:以试验例2中得到的桑叶多糖作为对照物,标记为对照样品B。
(3)提取物中多糖的检测:紫外-可见吸收光谱法。
原理:多糖在硫酸作用下,先水解成单糖,并脱水生成糖醛衍生物,与苯酚生成橙黄色溶液,在490n左右有最大吸收,吸收值与糖含量呈线性关系。
测定方法:取适量上述待测多糖样品A和对照样品B,分别溶于蒸馏水中,分别取1mL溶液加于10mL试管中,加入5%苯酚溶液1.0mL,加入5.0mL浓硫酸,立即摇匀,室温放置30min,于400~600nm扫描吸光度值,结果如图6所示。图6中,标号A为实施例6中所得桑叶食用粉中提取得到的待测多糖样品A的吸收曲线,标号B为试验例2中得到的桑叶多糖对照样品B的吸收曲线,吸收曲线A和B基本一致,表明实施例6中得到的桑叶食用粉中保持了桑叶中原有的多糖类成分。
试验例13
实施例6所得桑叶食用粉中具有生物活性的生物碱类成分的检测。
(1)桑叶食用粉中生物碱类成分的提取
生物碱的提取:取实施例6所得桑叶食用粉200g,按6:1的液料质量比加入体积分数为65%的乙醇水溶液,浸泡过夜,加热回流2h,冷却,过滤,得生物碱提取液;滤渣再加入同样量的65%的乙醇水溶液,回流提取2h,重复提取2次。合并3次的生物碱提取液,浓缩至无醇味,得浸膏。
脱脂:将上述浸膏以1L蒸馏水悬浮,用等体积的石油醚,萃取5次,脱脂,萃取后的水层溶液在50℃条件下减压,除去其中残余的石油醚。
除多糖和蛋白质:将上述脱脂后的水层溶液浓缩至少量,再加入体积分数为95%的乙醇水溶液,使其乙醇的体积分数达到80%,静置过夜,滤除沉淀,将滤液浓缩至无醇味,得生物碱粗提取物浸膏5.8g,标记为待测生物碱样品A。
(2)桑叶生物碱对照物:以试验例4中得到的桑叶生物碱作为对照物,标记为对照样品B。
(3)提取物中生物碱类成分的检测:雷氏铵盐比色法测定。
原理:利用总生物碱在酸性条件下转化成生物碱阳离子B+,该生物碱阳离子与雷氏盐(硫氰酸铬铵)反应,生成不溶于水的生物碱雷氏铵盐沉淀,分离沉淀,以丙酮溶解,此生物碱雷氏铵盐丙酮溶液在520nm左右有最大吸收。
雷氏铵盐溶液的配制:取0.4g雷氏铵盐,溶于60mL蒸馏水,用1mol/L盐酸调至pH=1,室温搅拌45min,抽滤得雷氏铵盐溶液,备用。
雷氏铵盐比色法测生物碱的方法:取适量上述待测生物碱样品A和对照样品B,分别溶于蒸馏水中,离心,取上清2mL,加入3mL雷氏铵盐溶液,涡旋混匀,冰浴2h,4000r/min离心10min,除去上清,加入预冷的乙酸乙酯5mL,4000r/min离心10min,除上清溶液,将沉淀放置,自然挥发溶剂,然后将沉淀加入到5.0mL 70%丙酮溶液中,溶解沉淀,在450~600nm范围内测定其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结果如图7所示。图7中,标号A为实施例6所得桑叶食用粉中提取得到的待测生物碱样品A的吸收曲线,标号B为试验例4中提取得到的桑叶生物碱对照样品B的吸收曲线,吸收曲线A和B基本一致,表明实施例6中得到的桑叶食用粉保持了桑叶中原有的生物碱类成分。

Claims (10)

1.一种同时制备桑叶食用粉和桑叶叶绿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桑叶粉的制备:将鲜桑叶以水洗净,干燥,粉碎后得桑叶粉,备用;
(2)桑叶食用粉及桑叶叶绿素的制备: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法,以步骤(1)制备的桑叶粉为萃取溶质,以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为溶剂,加入夹带剂,夹带剂的加量为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体积的5~15%,在温度30~60℃、压力15~45MPa条件下萃取0.5~3小时,提取后的桑叶粉末即为桑叶食用粉,分离釜中的提取物即为桑叶叶绿素粗提物。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时制备桑叶食用粉和桑叶叶绿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1)中所述干燥为在60~120℃条件下烘干,干燥后桑叶的含水率为7~10%;所述桑叶粉的粉碎度为30~300目。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时制备桑叶食用粉和桑叶叶绿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夹带剂为乙醇、丙酮或甲醇,其中乙醇的浓度为60-100%(v/v)。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时制备桑叶食用粉和桑叶叶绿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夹带剂的加量为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体积的7~12%。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时制备桑叶食用粉和桑叶叶绿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萃取的条件为在温度45~55℃、压力25~35MPa条件下萃取1.0~2.0小时。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同时制备桑叶食用粉和桑叶叶绿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2)中所述桑叶叶绿素粗提物的处理方法为:将权利要求1制备的桑叶叶绿素粗提物,以95%(v/v)乙醇溶解,以10wt%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皂化得皂化液,加等量石油醚萃取,将萃取后的皂化液以浓盐酸调pH=2~3,得桑叶叶绿素酸;加入10wt%硫酸锌或硫酸铜或三氯化铁,制得锌代叶绿素酸或铜代叶绿素酸或铁代叶绿素酸;加入过量的10wt%二氯化钙,60℃反应20~30分钟使沉淀完全,过滤得沉淀;以水悬浮沉淀,加入1wt%的盐酸溶解沉淀,再以1wt%的盐酸调pH=2~3,生成沉淀,以水洗涤,得桑叶叶绿素锌酸或桑叶叶绿素铜酸或桑叶叶绿素铁酸;将其以95%(v/v)乙醇溶解,加入10wt%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调pH=11~12,析晶,过滤,干燥结晶,即得桑叶叶绿素锌钠盐或桑叶叶绿素锌钾盐或桑叶叶绿素铜钠盐或桑叶叶绿素铜钾盐或桑叶叶绿素铁钠盐或桑叶叶绿素铁钾盐。
7.一种同时制备桑叶食用粉和桑叶叶绿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i)桑叶粉的制备:将鲜桑叶以水洗净,60~120℃条件下烘干,烘干后桑叶的含水率为7~10%,粉碎至30~300目得得桑叶粉,备用;
(ii)桑叶挥发性成分提取: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法,以步骤(i)制备的桑叶粉为萃取溶质,以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为溶剂,在温度30~60℃、压力15~45MPa条件下萃取1~3小时,将桑叶中的挥发性成分提取出来,干燥,即得没有异味的桑叶食用粉;
(iii)桑叶食用粉及桑叶叶绿素的制备:采用超临界流体萃取法,以步骤(ii)制备的没有异味的桑叶粉为萃取溶质,以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为溶剂,加入夹带剂,夹带剂的加量为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体积的5~15%,所述夹带剂为乙醇、丙酮或甲醇,其中乙醇的浓度为60~100%(v/v);在温度30~60℃、压力15~45MPa条件下萃取0.5~3小时,提取后的桑叶粉末即为桑叶食用粉,分离釜中的提取物即为桑叶叶绿素粗提物;
(iv)将步骤(iii)制备的的桑叶叶绿素粗提物,以95%(v/v)乙醇溶解,以10wt%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皂化得皂化液,加等量石油醚萃取,将萃取后的皂化液以浓盐酸调pH=2~3,得桑叶叶绿素酸;加入10wt%硫酸锌或硫酸铜或三氯化铁,制得锌代叶绿素酸或铜代叶绿素酸或铁代叶绿素酸;加入过量的10wt%二氯化钙,60℃反应20~30分钟使沉淀完全,过滤得沉淀;以水悬浮沉淀,加入1wt%的盐酸溶解沉淀,再以1wt%的盐酸调pH=2~3,生成沉淀,以水洗涤,得桑叶叶绿素锌酸或桑叶叶绿素铜酸或桑叶叶绿素铁酸;将其以95%(v/v)乙醇溶解,加入10wt%氢氧化钠或氢氧化钾,调pH=11~12,析晶,过滤,干燥结晶,即得桑叶叶绿素锌钠盐或桑叶叶绿素锌钾盐或桑叶叶绿素铜钠盐或桑叶叶绿素铜钾盐或桑叶叶绿素铁钠盐或桑叶叶绿素铁钾盐。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同时制备桑叶食用粉和桑叶叶绿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i)中所述干燥为60~80℃条件下烘干;所述桑叶粉的粉碎度为50~200目。
9.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同时制备桑叶食用粉和桑叶叶绿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ii)中所述萃取的条件为在温度40~50℃、压力20~35MPa条件下萃取1.5~2.5小时。
10.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同时制备桑叶食用粉和桑叶叶绿素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iii)满足以下条件中的一项或多项:
a.所述夹带剂为乙醇或丙酮,其中乙醇的浓度为70~100%(v/v);
b.所述夹带剂的加量为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体积的7~12%;
c.所述萃取的条件为在温度45~55℃、压力25~35MPa条件下萃取1.0~2.0小时。
CN201910908480.4A 2019-09-25 2019-09-25 一种同时制备桑叶食用粉和桑叶叶绿素的方法 Pending CN11055934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08480.4A CN110559341A (zh) 2019-09-25 2019-09-25 一种同时制备桑叶食用粉和桑叶叶绿素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08480.4A CN110559341A (zh) 2019-09-25 2019-09-25 一种同时制备桑叶食用粉和桑叶叶绿素的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59341A true CN110559341A (zh) 2019-12-13

Family

ID=6878225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08480.4A Pending CN110559341A (zh) 2019-09-25 2019-09-25 一种同时制备桑叶食用粉和桑叶叶绿素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59341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08916A (zh) * 2021-12-14 2022-03-22 上海农乐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保色、除豆腥的高营养性桑叶茶粉的制备方法
CN114344938A (zh) * 2021-12-30 2022-04-15 九盛医学生物(吉林)有限公司 一种中草药提炼制作工艺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272989A (zh) * 2015-11-09 2016-01-27 上海天伟纺织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桑叶中制取叶绿素铜钠盐的方法
CN105272988A (zh) * 2015-11-09 2016-01-27 上海天伟纺织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桑叶有效成分的统筹提取方法
CN105777763A (zh) * 2014-12-25 2016-07-20 北京化工大学常州先进材料研究院 一种利用超临界流体从箬竹叶中萃取叶绿素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5777763A (zh) * 2014-12-25 2016-07-20 北京化工大学常州先进材料研究院 一种利用超临界流体从箬竹叶中萃取叶绿素的方法
CN105272989A (zh) * 2015-11-09 2016-01-27 上海天伟纺织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桑叶中制取叶绿素铜钠盐的方法
CN105272988A (zh) * 2015-11-09 2016-01-27 上海天伟纺织质量技术服务有限公司 一种桑叶有效成分的统筹提取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刘 学;等: "桑叶绿茶香气成分的SPME-GC-MS分析", 《食品科学》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208916A (zh) * 2021-12-14 2022-03-22 上海农乐生物制品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保色、除豆腥的高营养性桑叶茶粉的制备方法
CN114344938A (zh) * 2021-12-30 2022-04-15 九盛医学生物(吉林)有限公司 一种中草药提炼制作工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3230473B (zh) 黑枸杞有效提取物、提取方法以及提取物应用
Luo et al. Hypoglycemic and hypolipidemic effects and antioxidant activity of fruit extracts from Lycium barbarum
CN102228180B (zh) 一种槟榔含片及其制备方法
TWI709416B (zh) 一種具有降血糖、降血脂功能的粉劑及其製備方法
CN109329500A (zh) 一种茯砖茶多酚和多糖的复合速溶茶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051726A (zh) 一种青钱柳叶中总黄酮和总多糖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07011458B (zh) 硒化莲藕多糖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10559341A (zh) 一种同时制备桑叶食用粉和桑叶叶绿素的方法
CN102697988A (zh) 一种从香蕉皮中提取黄酮的方法
Wang et al. Peanut by-products utilization technology
JP2003135028A (ja) 健康機能食品
CN114271489B (zh) 一种抗糖化保健食品组合物
CN108174951A (zh) 一种辅助降血糖的桑叶黄精茶制备方法
KR20100035746A (ko) Ggi-100 emx를 이용한 저당미의 제조 방법
CN109111420A (zh) 一种低聚原花青素的制备方法
CN116649573A (zh) 紫苏提取物以及含紫苏提取物的羊奶茶和羊奶茶粉
Oudah et al. Study the role of polyphenolic extract of CapparisSpinosa L. leaves as a hypoglycemic agent
CN110507705A (zh) 一种桑叶食用粉的制备方法
KR101344055B1 (ko) 더덕 추출물의 발효물을 유효성분으로 함유하는 간기능 개선용 조성물
CN114515005A (zh) 一种含有菊花成分的薏苡仁提取物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CN101757059B (zh) 从植物中提取α-葡萄糖苷酶活性抑制剂的方法
Nimenibo-Uadia et al. Estimation of tannins, alkaloids, saponins and proximate composition of Vernonia amygdalina (Del) root
CN107712845A (zh) 火棘果提取物在制备提高视觉敏感度保健食品与药品中的用途
CN103750471B (zh) 冬瓜汁水的资源化利用方法
CN112961257A (zh) 一种盐地碱蓬水溶性膳食纤维提取工艺及其单糖组成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