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5272989A - 一种桑叶中制取叶绿素铜钠盐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桑叶中制取叶绿素铜钠盐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5272989A
CN105272989A CN201510756290.7A CN201510756290A CN105272989A CN 105272989 A CN105272989 A CN 105272989A CN 201510756290 A CN201510756290 A CN 201510756290A CN 105272989 A CN105272989 A CN 10527298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opper
mulberry leaf
solution
liquid
sodium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510756290.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05272989B (zh
Inventor
李森原
王济强
何秋旻
朱桂秀
陈莹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HANGHAI SILK GROUP CO Ltd
SHANGHAI TIANWEI TEXTILE QUALITY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HANGHAI SILK GROUP CO Ltd
SHANGHAI TIANWEI TEXTILE QUALITY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HANGHAI SILK GROUP CO Ltd, SHANGHAI TIANWEI TEXTILE QUALITY TECHNOLOGY SERVICE Co Ltd filed Critical SHANGHAI SILK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510756290.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05272989B/zh
Publication of CN10527298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7298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0527298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527298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DHETEROCYCLIC COMPOUNDS
    • C07D487/00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in the condensed system,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C07D451/00 - C07D477/00
    • C07D487/22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nitrogen atoms as the only ring hetero atoms in the condensed system, not provided for by groups C07D451/00 - C07D477/00 in which the condensed system contains four or more hetero ring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 Coloring Foods And Improving Nutritive Qualiti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桑叶中制取叶绿素铜钠盐的方法,是以桑叶醇提浓缩液经离心分离掉部分水,得到的色素糊浆,经“多极性有机溶剂-碱水”混合体系皂化,加热铜代,多种极性溶剂洗涤精制,乙醇氢氧化钠成盐,去离子水溶解调节pH值后减压干燥制得叶绿素铜钠盐产品。其吸光度值E(1cm,1%)≥250,吸光度比为3.3-3.6,含量大于70%。本发明解决桑叶资源综合利用中的脱色问题,并利用其产生的废弃物制得叶绿素铜钠盐,变废为宝;采用了混合体系皂化缩短反应时间,易于目标产物分离,提升得率;并利用不同极性溶剂对制得的粗叶绿素铜酸精制,提高纯度。此法具有良好的商业前景,适用于植物提取工艺及叶绿素铜钠盐的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Description

一种桑叶中制取叶绿素铜钠盐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桑叶成分提取技术领域,涉及一种桑叶中制取叶绿素铜钠盐的方法。
背景技术
桑叶为桑科植物桑(MorusalbaL.)的干燥叶,在我国大部分地区均有生产,一年四季均可采集;其来源广泛易得、价格便宜。其味苦、甘,性寒,据《本草纲目》记载:“桑箕星之精神也,蝉食之称文章,人食之老翁为小童。”素有“人参补热,桑叶清补”之美誉,具有降血压、降血脂,降胆固醇、抗血栓形成和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抗疲劳抗衰老,润肠通便、减肥作用,是国家卫生部确认的“药食同源”植物。因其含有的桑叶黄酮、多糖,1-脱氧野尻霉素(1-deoxynojirimycin,简称DNJ)、γ氨基丁酸、桑叶蛋白等特有功效成分常被用于中成药制取及功能饮料加工。但其脱色过程一般采用吸附法,其脱除的色素不会被利用。
目前国内外对从桑叶为源头提取加工叶绿素的成熟方法有多种,以从桑叶被蚕食用后的蚕沙中提取为主,主要专利如:
中国专利:CN201110099752公开了一种由蚕沙提取叶绿素铜的方法,所选用蚕沙为原料,经萃取后直接用氢氧化钠水溶液体系皂化,会造成目标产物在水相和油相间的分离不干净,弃用水相,造成过程中的叶绿素酸的浪费,得率不高;
有直接从绿色天然植物为原料制备叶绿素的,如:
中国专利:CN201510058752.8公开了一种由银杏叶制备叶绿素铜钠盐的方法,是使用6号溶剂油萃取银杏叶,得叶绿素酮酸酯,后皂化和铜代一步法进行,反应时间十几小时,难免在碱性皂化过程中难免会发生铜离子和氢氧根例子聚沉而效率下降。
目前还没有以桑叶为原料特别是以桑叶综合利用的醇提液色素脱除物为原料的制备叶绿素铜钠盐的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桑叶中提取叶绿素铜钠盐的方法。
本发明在解决桑叶资源综合利用中醇提液脱色问题的同时(桑叶药用物提取多采用70%乙醇液,在提得有效成分时往往将色素、蛋白等大分子醇溶性物质一起带出),利用过程中的废弃物制得叶绿素铜钠盐产品;本发明使用“多极性有机溶剂-碱水”混合皂化体系可缩短反应时间,易于目标产物分离,具有良好的商业前景,适合大规模工业化生产。
本发明的一种桑叶中制取叶绿素铜钠盐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桑叶的醇提浓缩液离心得色素糊浆的水液,离心分离掉下层液体,得到色素糊浆;叶绿素酮酸在非极性溶剂中的溶解度大于极性溶剂,且密度小于乙醇水溶液。随着桑叶的醇提液浓缩,乙醇蒸发含量减小,醇提液极性增大,可使溶于其中的叶绿素酮酸析出悬浮在溶液中,所以通过低速离心即可在上层得到含叶绿素酮酸的色素糊浆;
(2)将所述色素糊浆置于乙醇水溶液、丙酮、氢氧化钠水溶液和石油醚的混合溶剂中,调节水层pH值至11~12,在温度45~50℃下,搅拌皂化反应30~45min;
所述混合溶剂中,乙醇水溶液、丙酮、氢氧化钠水溶液和石油醚的体积比为5~10:8~10:5~7:15~20;色素糊浆与乙醇水溶液的质量体积比为1:10~15;此步骤原理见后文的“多极性有机溶剂-碱水”混合皂化体系的原理;
(3)分离除去上层的石油醚层液,留用下层的碱水层液;经“多极性有机溶剂-碱水”混合体系皂化后,不皂化杂质组分位于上层的石油醚层液,皂化后反应产物-水溶性叶绿素留在下层碱水层中,通过分液即可达到分离产物的目的;
(4)将所述碱水层液浓缩至原体积的1/2~1/3,冷却至室温,即得含水溶性叶绿素的混合液;反应后碱水层还溶有除水溶性叶绿素外的溶剂及其他反应产物,通过加热浓缩,可使其中的丙酮、乙醇、叶甾醇等被蒸发带走,保留水溶性叶绿素,同时缩小反应液总体积易于后续工艺处理;
(5)将所述含水溶性叶绿素的混合液加入稀盐酸调节pH值至5~7,加入饱和硫酸铜溶液,加热铜代,过滤后得铜代母液;浓缩后水溶性叶绿素混合液为强碱性,直接加入硫酸铜溶液会生成氢氧化铜沉淀,不能使Cu2+离子取代叶绿素吡咯环中的H+及Mg2+离子,生成叶绿素铜酸,需调节pH值至5~7方可完成取代反应;其中所使用的盐酸为:3~5wt%浓度的盐酸水溶液;其饱和硫酸铜溶液与水溶性叶绿素溶液的体积比为2-5:1;
(6)所述铜代母液加入稀盐酸调节pH值至2.0~2.2,静置结晶后过滤得滤渣;生成的叶绿素铜酸在pH=2.0~2.2,在溶液中溶解度最小,从而易于从溶液中析出,达到分离叶绿素铜酸的目的;其中所使用的盐酸为:3~5wt%浓度的盐酸水溶液;
(7)将所述滤渣分别通过如下三次洗涤过程:
1)用50~60℃去离子水淋洗1~2次,滗去水液;
2)用30~40v/v%的乙醇水溶液淋洗1~2次,至乙醇层刚出现绿色,滗去溶液;
3)用石油醚淋洗1~2次,至石油醚层刚出现绿色,滗去溶液,抽滤得滤饼;洗去叶绿素铜酸晶体表明吸附的未皂化组分β-胡萝卜素、叶黄素及其他色素;
(8)将所述滤饼溶解于丙酮中,再加入氢氧化钠乙醇溶液调节pH值至11~12,然后重结晶;精制后叶绿素铜酸晶体易溶于丙酮,成盐后生成的叶绿素铜钠盐微溶于有机溶剂,易溶于水,可使用氢氧化钠乙醇溶液带入Na+成盐,使其结晶析出;所用氢氧化钠乙醇溶液的质量浓度为2~5wt%;
(9)经重结晶所得结晶物加稀盐酸调节pH值至7~8,去除漂浮物后,在小于105℃条件下干燥,冷却至常温粉碎得到叶绿素铜钠盐产品。结晶物表面吸附有未成盐的叶绿素铜酸,微溶于水,而叶绿素铜钠盐易溶于水,加入稀盐酸可使之盐溶解,分离未成盐的叶绿素铜酸,且调节叶绿素铜钠盐pH值再干燥,使其性状保持稳定,便于储存;其中所使用的盐酸为:3~5wt%浓度的盐酸水溶液;
作为优选的技术方案:
如上所述的制取方法,所述桑叶的醇提浓缩液的制备过程为:
(1)干桑叶粉按质量1:8~20与浓度为70~90v/v%的乙醇水溶液混合提取得桑叶醇提液;
(2)将所述桑叶醇提液浓缩至原体积的1/15~1/20,得到桑叶醇提浓缩液。
如上所述的制取方法,所述离心分离掉下层液体是指使用低速离心机0~4000rpm,离心3~5min,分离掉的下层液体占总体积的80~90%。
如上所述的制取方法,所述离心分离的下层液体所分离出的水层与石油醚按1~2:1的体积比混合,萃取2~4次后,将石油醚萃取液经旋转蒸发回收石油醚,所得回收石油醚后物质合并入所述色素糊浆,此时得到的混合色素糊浆的含固率为10~20wt%。所得回收石油醚后物质包含未经浓缩后离心分离出的部分叶绿素及其他溶于石油醚的杂质-叶黄素、胡萝卜素、鞣质、叶醇等。
如上所述的制取方法,所述混合溶剂中,乙醇水溶液的浓度为50~75v/v%,氢氧化钠水溶液的浓度为2~10wt%。
如上所述的制取方法,所述加热铜代的温度为45~50℃,时间为45~60min;过滤后得铜代母液是指使用快速滤纸(孔径80~120μm)在真空度0.06~0.09MPa下抽滤除去沉淀例如过量的氢氧化铜等后得到铜代母液。
如上所述的制取方法,所述静置结晶是指在室温条件下,避光密封保存,静置2~3小时;
如上所述的制取方法,所述抽滤是指使用快速定性滤纸孔径80~120μm在真空度0.06~0.09MPa下抽滤。
如上所述的制取方法,所述步骤(8)中,所述滤饼与丙酮的质量体积比为1:1.0~1.8,氢氧化钠乙醇溶液的质量浓度为2~5wt%,所述滤饼与氢氧化钠乙醇溶液的质量体积比为1:2~5。
如上所述的制取方法,所述经重结晶所得结晶物用无水乙醇洗涤1~2次。
本发明的“多极性有机溶剂-碱水”混合皂化体系的原理:
“多极性有机溶剂-碱水”混合皂化体系是由:石油醚、丙酮、乙醇、NaOH及水混合构成,其中石油醚及部分混溶的丙酮构成有机层,大部分乙醇、NaOH水溶液及部分混溶的丙酮构成碱水层,乙醇作为相穿梭剂在有机层和碱水层两相间起到传递作用,将NaOH带入石油醚层反应,同时将反应产物带出到碱水层溶解。各组分在体系中所占的比例为:石油醚35-45v/v%,丙酮10-12v/v%,乙醇18-20v/v%,NaOH1-2wt%,水30-40v/v%;其中石油醚在体系中与乙醇、丙酮部分混溶,可溶解反应前的原料既色素糊浆,且与皂化后产物既水溶性叶绿素不溶,起到吸收不皂化物排斥反应产物的作用;丙酮在体系中与石油醚、水、乙醇部分混溶(大部在石油醚中,少量在碱水层中),其溶于碱水层可再次降低原料中脂溶性部分在碱水中的溶解性,起到将除了反应产物外的其余物质赶回有机层,使产物达到易于分离的作用;乙醇在体系中与石油醚、水、NaOH都溶,是相穿梭剂,起传递作用,将NaOH带入石油醚层反应,同时将反应产物带出到碱水层;NaOH在体系中于水、乙醇中溶解,皂化反应试剂,提供Na+和OH-参与皂化反应;水在体系中与丙酮、乙醇溶解,与反应前原料微溶,与皂化产物溶解,不皂化物微溶,在加入丙酮后与脂溶性物质溶解度下降,只保留反应产物既水溶性叶绿素。
皂化反应为可逆反应,存在反应平衡,基本反应方程式为:酯+NaOH====脂肪酸钠+醇。
在本方法中的反应方程式为:叶绿素酮酸酯+NaOH====水溶性叶绿素酮酸(钠)+叶甾醇,在本方法中:NaOH水溶液与部分乙醇、丙酮混合形成碱水层。反应开始时碱水层中无原料部分,乙醇起到物质传递作用,将NaOH带入有机层与原料反应,同时得到反应产物水溶性叶绿素及时带出,立刻溶解在碱水层,移走反应产物使平衡向生成产物方向偏移,加快反应速度。反应结束后有机层转为吸附不皂化脂溶性部分及反应产生的有机碎片,使之与水溶性叶绿素分离,达到便于产物分离的目的。
本发明采用桑叶提取工艺中醇提液为基础原料,萃取富集得到叶绿素糊浆,其先进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1、解决了醇提液脱色素的工艺过程:
为桑叶醇提液脱色素是制取桑叶药用有效成分的必备工艺过程,其常规采用吸附法,即使用吸附材料过柱吸附。常用的吸附材料有活性炭、石灰乳(不可脱除结合消耗性吸附材料),大孔树脂(可脱除复用树脂材料)等,在解决脱色素的过程中吸附材料被消耗或重复使用(但有使用次数,重复40-60次左右报废、换新),此部分为新产生的工艺处理废物。
采用溶剂萃取法不存在消耗吸附材料问题,不产生新的废物,节约成本。但通过萃取法直接将醇提液中的色素杂质除去过程,会消耗大量溶剂(大体积比1:5以上),所以为减少溶剂消耗,可利用色素物质在水及低浓度醇溶液溶解性小的物理特性,先行对醇溶液浓缩,使色素在浓缩液中大部分析出,漂浮在溶液上层可离心分离,只留有小部分溶解在浓缩液中,再使用石油醚等萃取剂将其萃取干净,所消耗的萃取剂体积针对的是浓缩后体积即小体积(原体积的1/10—1/20),所需溶剂少,经济环保。
2、富集了脱色素得到的脱除杂质产物,再利用生产叶绿素铜钠盐形成新的产品:
可将脱色素处理过程中得到的脱除产物富集(使用大孔树脂吸附解吸可达到相同的富集目的,但树脂有使用寿命,为消耗品;萃取溶剂可控制回收,但存在挥发损失,各有优缺点)。
脱除色素工艺得到的脱除物,不单单只有包含我们产品的原料叶绿素,还包括其他脂溶性物质(例如:叶黄素、叶酸、叶醇、β-胡萝卜素、鞣质、植物性脂肪等等)是一种复杂的有机复合物,往往是桑叶综合利用的废弃物。利用其中的叶绿素制成产品,变废为宝。
有益效果
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本方法是在桑叶醇提基础上利用去除色素工艺,将色素废弃物制成叶绿素铜钠盐产品,经济环保,适用于大规模以绿色植物为原料的中草药提取工业;
(2)使用“乙醇-丙酮-NaOH-石油醚-水”有机试剂混合皂化反应体系,利用叶绿素衍生物在不同极性的溶剂中溶解性、迁移性不同的特性,更易是目标产物分离,提升得率;
(3)本发明整个工艺过程中,除使用盐酸、氢氧化钠、石油醚、丙酮外,未带入其他外源物质,并且在减压浓缩过程中和洗涤过程中可除去,安全、环保。
附图说明
图1为“多极性有机溶剂-碱水”混合皂化体系的原理图
图2为工艺流程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阐述本发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用于限制本发明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发明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发明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
实施例1
(1)干桑叶粉按质量比1:10加入70v/v%乙醇提取制得醇提液,醇提液浓缩到原体积的1/15,使用低速离心机4000rpm离心3分钟得到上层色素糊浆与下层液体,其中下层液体占总体积的80%;
(2)下层液体按体积比1:1用石油醚萃取2次,分液得脱除色素后桑叶醇提液(作它用),及石油醚萃取液;
(3)石油醚萃取液在温度65℃,真空度0.08MPa下,旋转蒸发回收石油醚,得回收石油醚后物质,与离心分离得到的色素糊浆合并,此时得到的混合色素糊浆的含固率为10wt%;
(4)将色素糊浆按10:35:10:20:35(w/v/vv/v)分别加入石油醚、丙酮、75wt%乙醇液和2wt%氢氧化钠水溶液,形成“多极性有机溶剂-碱水”混合皂化体系,调节pH=11,在温度45℃,加热搅拌皂化45min,得皂化液;
(5)分离除去上层的石油醚层液,留用下层的碱水层液;
(6)将碱水层液体浓缩至原体积的1/2,冷却至室温,得水溶性叶绿素;
(7)水溶性叶绿素加入2wt%盐酸调节pH=6,按5:1体积加入饱和硫酸铜溶液,在50℃温度下铜代1小时,使用孔径为80μm快速滤纸,在真空度0.06MPa下抽滤除去沉淀后得到铜代母液;
(8)铜代母液加入2wt%盐酸调节pH=2.1,在20℃下,避光密封保存,静置2小时,过滤得粗铜酸滤饼。
(9)滤饼用50℃热水淋洗2次,用40v/v%乙醇溶液淋洗1次,再用石油醚淋洗2次后使用快速滤纸孔径80μm在真空度0.06MPa下抽滤,得精铜酸滤饼;
(10)精铜酸滤饼按质量比体积1:1加入丙酮溶解,再加入5wt%氢氧化钠乙醇溶液调节pH=11.5,重结晶成盐,过滤并用无水乙醇洗涤2次,得叶绿素铜钠盐粗品;
(11)叶绿素铜钠盐粗品加2%盐酸溶解调节pH为7.5,去除漂浮物后,在102℃条件下干燥,冷却至常温粉碎得到叶绿素铜钠盐产品。附图所示为本发明的工艺流程图,如图1、图2所示。
测试得产品检测主要指标:吸光度比为3.4,吸光度值E(1cm,1%)≥250。
实施例2
(1)干桑叶粉按质量比1:15加入70v/v%乙醇提取制得醇提液,醇提液浓缩到原体积的1/20,使用低速离心机3000rpm离心3分钟得到上层色素糊浆与下层液体,其中下层液体占总体积的90%;
(2)下层液体按体积比2:1用石油醚萃取3次,分液得脱除色素后桑叶醇提液(作它用),及石油醚萃取液;
(3)石油醚萃取液在温度65℃,真空度0.08MPa下,旋转蒸发回收石油醚,得回收石油醚后物质,与离心分离得到的色素糊浆合并,此时得到的混合色素糊浆的含固率为12wt%;
(4)将色素糊浆按12:45:10:20:25(w/v/vv/v)分别加入石油醚、丙酮、70wt%乙醇液和8wt%氢氧化钠水溶液,形成“多极性有机溶剂-碱水”混合皂化体系,调节pH=11,在温度50℃,加热搅拌皂化45min,得皂化液;
(5)分离除去上层的石油醚层液,留用下层的碱水层液;
(6)将碱水层液体浓缩至原体积的1/2,冷却至室温,得水溶性叶绿素;
(7)水溶性叶绿素加入2wt%盐酸调节pH=7,按4:1体积加入饱和硫酸铜溶液,在50℃温度下铜代1小时,使用孔径为120μm快速滤纸,在真空度0.09MPa下抽滤除去沉淀后得到铜代母液;
(8)铜代母液加入2wt%盐酸调节pH=2.2,在25℃下,避光密封保存,静置3小时,过滤得粗铜酸滤饼。
(9)滤饼用50℃热水淋洗2次,用40v/v%乙醇溶液淋洗2次,再用石油醚淋洗2次后使用快速滤纸孔径120μm在真空度0.09MPa下抽滤,得精铜酸滤饼;
(10)精铜酸滤饼按质量比体积1:1加入丙酮溶解,再加入5%氢氧化钠乙醇溶液调节pH=12,重结晶成盐,过滤并用无水乙醇洗涤1次,得叶绿素铜钠盐粗品;
(11)叶绿素铜钠盐粗品加2%盐酸溶解调节pH为7,去除漂浮物后,在100℃条件下干燥,冷却至常温粉碎得到叶绿素铜钠盐产品。
测试得产品检测主要指标:吸光度比为3.3,吸光度值E(1cm,1%)≥250。
实施例3
(1)干桑叶粉按质量比1:20加入80v/v%乙醇提取制得醇提液,醇提液浓缩到原体积的1/15,使用低速离心机100rpm离心4分钟得到上层色素糊浆与下层液体,其中下层液体占总体积的85%;
(2)下层液体按体积比1:1用石油醚萃取4次,分液得脱除色素后桑叶醇提液(作它用),及石油醚萃取液;
(3)石油醚萃取液在温度65℃,真空度0.08MPa下,旋转蒸发回收石油醚,得回收石油醚后物质,与离心分离得到的色素糊浆合并,此时得到的混合色素糊浆的含固率为15wt%;
(4)将色素糊浆按10:40:12:28:20(w/v/vv/v)分别加入石油醚、丙酮、75wt%乙醇液和2wt%氢氧化钠水溶液,形成“多极性有机溶剂-碱水”混合皂化体系,调节pH=11,在温度45℃,加热搅拌皂化45min,得皂化液;
(5)分离除去上层的石油醚层液,留用下层的碱水层液;
(6)将碱水层液体浓缩至原体积的1/3,冷却至室温,得水溶性叶绿素;
(7)水溶性叶绿素加入2wt%盐酸调节pH=7,按3:1体积加入饱和硫酸铜溶液,在50℃温度下铜代1小时,使用孔径为90μm快速滤纸,在真空度0.07MPa下抽滤除去沉淀后得到铜代母液;
(8)铜代母液加入2wt%盐酸调节pH=2.0,在22℃下,避光密封保存,静置2.5小时,过滤得粗铜酸滤饼。
(9)滤饼用50℃热水淋洗1次,用40v/v%乙醇溶液淋洗1次,再用石油醚淋洗2次后使用快速滤纸孔径85μm在真空度0.07MPa下抽滤,得精铜酸滤饼;
(10)精铜酸滤饼按质量比体积1:1.8加入丙酮溶解,再加入5%氢氧化钠乙醇溶液调节pH=11.5,重结晶成盐,过滤并用无水乙醇洗涤2次,得叶绿素铜钠盐粗品;
(11)叶绿素铜钠盐粗品加2%盐酸溶解调节pH为7,去除漂浮物后,在102℃条件下干燥,冷却至常温粉碎得到叶绿素铜钠盐产品。
测试得产品检测主要指标:吸光度比为3.5,吸光度值E(1cm,1%)≥250。
实施例4
(1)干桑叶粉按质量比1:8加入90v/v%乙醇提取制得醇提液,醇提液浓缩到原体积的1/15,使用低速离心机1000rpm离心3分钟得到上层色素糊浆与下层液体,其中下层液体占总体积的86%;
(2)下层液体按体积比2:1用石油醚萃取3次,分液得脱除色素后桑叶醇提液(作它用),及石油醚萃取液;
(3)石油醚萃取液在温度65℃,真空度0.08MPa下,旋转蒸发回收石油醚,得回收石油醚后物质,与离心分离得到的色素糊浆合并,此时得到的混合色素糊浆的含固率为15wt%;
(4)将色素糊浆按15:35:10:20:35(w/v/vv/v)分别加入石油醚、丙酮、55%乙醇液和5%氢氧化钠水溶液,形成“多极性有机溶剂-碱水”混合皂化体系,调节pH=11,在温度48℃,加热搅拌皂化60min,得皂化液;
(5)分离除去上层的石油醚层液,留用下层的碱水层液;
(6)将碱水层液体浓缩至原体积的1/2,冷却至室温,得水溶性叶绿素;
(7)水溶性叶绿素加入2%盐酸调节pH=6,按5:1体积加入饱和硫酸铜溶液,在45℃温度下铜代1小时,使用孔径为100μm快速滤纸,在真空度0.08MPa下抽滤除去沉淀后得到铜代母液;
(8)铜代母液加入2%盐酸调节pH=2.2,在23℃下,避光密封保存,静置2小时,过滤得粗铜酸滤饼。
(9)滤饼用50℃热水淋洗2次,用35v/v%乙醇溶液淋洗1次,再用石油醚淋洗2次后使用快速滤纸孔径90μm在真空度0.06MPa下抽滤,得精铜酸滤饼;
(10)精铜酸滤饼按质量比体积1:1加入丙酮溶解,再加入5%氢氧化钠乙醇溶液调节pH=11.5,重结晶成盐,过滤并用无水乙醇洗涤2次,得叶绿素铜钠盐粗品;
(11)叶绿素铜钠盐粗品加2%盐酸溶解调节pH为8,去除漂浮物后,在100℃条件下干燥,冷却至常温粉碎得到叶绿素铜钠盐产品。
测试得产品检测主要指标:吸光度比为3.5,吸光度值E(1cm,1%)≥250。
实施例5
(1)干桑叶粉按质量比1:20加入90v/v%乙醇提取制得醇提液,醇提液浓缩到原体积的1/20,使用低速离心机2000rpm离心5分钟得到上层色素糊浆与下层液体,其中下层液体占总体积的88%;
(2)下层液体按体积比1:1用石油醚萃取3次,分液得脱除色素后桑叶醇提液(作它用),及石油醚萃取液;
(3)石油醚萃取液在温度65℃,真空度0.08MPa下,旋转蒸发回收石油醚,得回收石油醚后物质,与离心分离得到的色素糊浆合并,此时得到的混合色素糊浆的含固率为20wt%;
(4)将色素糊浆按14:40:10:20:30(w/v/vv/v)分别加入石油醚、丙酮、50%乙醇液和10%氢氧化钠水溶液,形成“多极性有机溶剂-碱水”混合皂化体系,调节pH=11,在温度50℃,加热搅拌皂化45min,得皂化液;
(5)分离除去上层的石油醚层液,留用下层的碱水层液;
(6)将碱水层液体浓缩至原体积的1/2,冷却至室温,得水溶性叶绿素;
(7)水溶性叶绿素加入2wt%盐酸调节pH=6,按2:1体积加入饱和硫酸铜溶液,在50℃温度下铜代1小时,使用孔径为100μm快速滤纸,在真空度0.08MPa下抽滤除去沉淀后得到铜代母液;
(8)铜代母液加入2wt%盐酸调节pH=2.2,在25℃下,避光密封保存,静置3小时,过滤得粗铜酸滤饼。
(9)滤饼用60℃热水淋洗2次,用30v/v%乙醇溶液淋洗1次,再用石油醚淋洗2次后使用快速滤纸孔径100μm在真空度0.09MPa下抽滤,得精铜酸滤饼;
(10)精铜酸滤饼按质量比体积1:1.8加入丙酮溶解,再加入2%氢氧化钠乙醇溶液调节pH=11,重结晶成盐,过滤并用无水乙醇洗涤2次,得叶绿素铜钠盐粗品;
(11)叶绿素铜钠盐粗品加2wt%盐酸溶解调节pH为7.5,去除漂浮物后,在101℃条件下干燥,冷却至常温粉碎得到叶绿素铜钠盐产品。
测试得产品检测主要指标:吸光度比为3.6,吸光度值E(1cm,1%)≥250。

Claims (10)

1.一种桑叶中制取叶绿素铜钠盐的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1)将桑叶的醇提浓缩液离心得色素糊浆的水液,离心分离掉下层液体,得到色素糊浆;
(2)将所述色素糊浆置于乙醇水溶液、丙酮、氢氧化钠水溶液和石油醚的混合溶剂中,调节水层pH值至11~12,在温度45~50℃下,搅拌皂化反应30~45min;
所述混合溶剂中,乙醇水溶液、丙酮、氢氧化钠水溶液和石油醚的体积比为5~10:8~10:5~7:15~20;色素糊浆与乙醇水溶液的质量体积比为1:10~15;
(3)分离除去上层的石油醚层液,留用下层的碱水层液;
(4)将所述碱水层液浓缩至原体积的1/2~1/3,冷却至室温,即得含水溶性叶绿素的混合液;
(5)将所述含水溶性叶绿素的混合液加入稀盐酸调节pH值至5~7,加入饱和硫酸铜溶液,加热铜代,过滤后得铜代母液;
(6)所述铜代母液加入稀盐酸调节pH值至2.0~2.2,静置结晶后过滤得滤渣;
(7)将所述滤渣分别通过如下三次洗涤过程:
1)用50~60℃去离子水淋洗1~2次,滗去水液;
2)用30~40v/v%的乙醇水溶液淋洗1~2次,至乙醇层刚出现绿色,滗去溶液;
3)用石油醚淋洗1~2次,至石油醚层刚出现绿色,滗去溶液,抽滤得滤饼;
(8)将所述滤饼溶解于丙酮中,再加入氢氧化钠水溶液调节pH值至11~12,然后重结晶;
(9)经重结晶所得结晶物加稀盐酸调节pH值至7~8,去除漂浮物后,在小于105℃条件下干燥,冷却至常温粉碎得到叶绿素铜钠盐产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桑叶中制取叶绿素铜钠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桑叶的醇提浓缩液的制备过程为:
(1)干桑叶粉按质量1:8~20与浓度为70~90v/v%的乙醇水溶液混合提取得桑叶醇提液;
(2)将所述桑叶醇提液浓缩至原体积的1/15~1/20,得到桑叶醇提浓缩液。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桑叶中制取叶绿素铜钠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分离掉部分水是指使用低速离心机0~4000rpm,离心3~5min,分离掉的下层液体占总体积的80~9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桑叶中制取叶绿素铜钠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离心分离掉的下层液体所分离出的水层与石油醚按1~2:1的体积比混合,萃取2~4次后,将石油醚萃取液经旋转蒸发回收石油醚,所得回收石油醚后物质合并入所述色素糊浆,此时得到的混合色素糊浆的含固率为10~20wt%。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桑叶中制取叶绿素铜钠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混合溶剂中,乙醇水溶液的浓度为50~75v/v%,氢氧化钠水溶液的浓度为2~10wt%。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桑叶中制取叶绿素铜钠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加热铜代的温度为45~50℃,时间为45~60min;加入饱和硫酸铜溶液与水溶性叶绿素溶液的体积比为2~5:1;过滤后得铜代母液是指使用快速滤纸,在真空度0.06~0.09MPa下抽滤除去沉淀后得到铜代母液;所述快速滤纸的孔径为80~120μm。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桑叶中制取叶绿素铜钠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静置结晶是指在室温条件20~25℃下,避光密封保存,静置2~3小时。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桑叶中制取叶绿素铜钠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抽滤是指使用快速滤纸孔径80~120μm在真空度0.06~0.09MPa下抽滤。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桑叶中制取叶绿素铜钠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8)中,所述滤饼与丙酮的质量体积比为1:1.0~1.8,氢氧化钠乙醇溶液的质量浓度为2~5wt%,所述滤饼与氢氧化钠乙醇溶液的质量体积比为1:2~5。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桑叶中制取叶绿素铜钠盐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经重结晶所得结晶物用无水乙醇洗涤1~2次。
CN201510756290.7A 2015-11-09 2015-11-09 一种桑叶中制取叶绿素铜钠盐的方法 Active CN10527298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56290.7A CN105272989B (zh) 2015-11-09 2015-11-09 一种桑叶中制取叶绿素铜钠盐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510756290.7A CN105272989B (zh) 2015-11-09 2015-11-09 一种桑叶中制取叶绿素铜钠盐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72989A true CN105272989A (zh) 2016-01-27
CN105272989B CN105272989B (zh) 2018-06-26

Family

ID=5514288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510756290.7A Active CN105272989B (zh) 2015-11-09 2015-11-09 一种桑叶中制取叶绿素铜钠盐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05272989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59341A (zh) * 2019-09-25 2019-12-13 山东大学 一种同时制备桑叶食用粉和桑叶叶绿素的方法
CN111012811A (zh) * 2019-11-26 2020-04-17 长春师范大学 一种同时制备人参稀有皂苷和油脂不皂化物的方法
CN113754671A (zh) * 2021-10-14 2021-12-07 云南博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叶绿素铜钠盐的制备方法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10130758A (ko) * 2010-05-28 2011-12-06 (주)에치알에프씨 뽕잎에서의 엽록소 추출방법
CN102311441A (zh) * 2011-10-21 2012-01-11 四川通世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叶绿素铜钠盐的生产方法
CN104177367A (zh) * 2014-09-03 2014-12-03 云南通海杨氏天然产物有限公司 一种以花椰菜叶为原料来制备叶绿素铜钠盐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KR20110130758A (ko) * 2010-05-28 2011-12-06 (주)에치알에프씨 뽕잎에서의 엽록소 추출방법
CN102311441A (zh) * 2011-10-21 2012-01-11 四川通世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叶绿素铜钠盐的生产方法
CN104177367A (zh) * 2014-09-03 2014-12-03 云南通海杨氏天然产物有限公司 一种以花椰菜叶为原料来制备叶绿素铜钠盐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军 等: "桑叶叶绿素锌钠盐的制备及其稳定性研究", 《食品与发酵工业》 *
王晓 等: "桑叶制取叶绿素铜钠盐的工艺研究", 《山东轻工业学院学报》 *
邓祥元 等: "不同溶剂萃取桑叶叶绿素效率的初步研究", 《中国农学通报》 *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559341A (zh) * 2019-09-25 2019-12-13 山东大学 一种同时制备桑叶食用粉和桑叶叶绿素的方法
CN111012811A (zh) * 2019-11-26 2020-04-17 长春师范大学 一种同时制备人参稀有皂苷和油脂不皂化物的方法
CN111012811B (zh) * 2019-11-26 2022-01-18 长春师范大学 一种同时制备人参稀有皂苷和油脂不皂化物的方法
CN113754671A (zh) * 2021-10-14 2021-12-07 云南博瑞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叶绿素铜钠盐的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5272989B (zh) 2018-06-26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5272988B (zh) 一种桑叶有效成分的统筹提取方法
CN104530173B (zh) 一种提取油茶饼粕中茶皂素的工艺
CN103450703B (zh) 一种制备高纯度脱味紫甘薯色素的方法
CN102993328B (zh) 一种从油茶枯中综合提取多糖、多酚和皂素的方法
CN104840501A (zh) 一种菊花总黄酮的制备方法
CN103494862B (zh) 从油橄榄加工废液中提取橄榄多酚的方法
CN105272989A (zh) 一种桑叶中制取叶绿素铜钠盐的方法
CN102040579A (zh) 一种利用花生根、茎、叶、壳提取木犀草素的方法
CN102002083B (zh) 应用闪提技术提取高纯度芦丁的方法
CN103783255B (zh) 一种从瓜蒌子提油副产物中提取蛋白质的方法
CN109705127B (zh) 一种植物源叶绿素铜钠盐的抗乳化制备方法
CN105732741B (zh) 紫苏叶提取花色苷和熊果酸的方法
CN102924968B (zh) 一种高纯度及高色度的红枣色素的提取工艺
CN106832037A (zh) 一种快速高效的三七多糖提取方法
CN105399795B (zh) 一种从黄芪中提取黄芪甲苷的方法
CN102675910A (zh) 一种高色价甜菜红色素的制备方法
CN104628798B (zh) 从紫皮石斛原料中同时制备花色苷及多糖的方法
CN102432651A (zh) 一种栀子苷的制备方法
CN104292366A (zh) 从落叶松中同时提取阿拉伯半乳聚糖和二氢槲皮素的方法
WO2021000706A1 (zh) 柑橘罐头加工碱水/酸水及橘皮中果胶共回收方法
CN107056741A (zh) 一种桑椹花青素粉末的制备工艺
CN104744965A (zh) 一种降低辣椒红色素不溶物的方法
CN112442136A (zh) 一种银耳功能性成分的提取方法
CN103420838B (zh) 一种利用温度诱导双水相体系分离纯化绿原酸的方法
CN116023422A (zh) 一种从人参渣中提取人参皂苷及提取后残渣利用的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C06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C10 Entry into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