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57768A - 一种基于协作非正交多址网络的安全传输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基于协作非正交多址网络的安全传输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57768A
CN110557768A CN201910847353.8A CN201910847353A CN110557768A CN 110557768 A CN110557768 A CN 110557768A CN 201910847353 A CN201910847353 A CN 201910847353A CN 110557768 A CN110557768 A CN 11055776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ignal
user
sinr
base station
rela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47353.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57768B (zh
Inventor
陈炳才
陈宇
赵楠
聂冰洋
宁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Original Assignee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filed Critical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Priority to CN201910847353.8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57768B/zh
Publication of CN11055776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57768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57768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57768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BTRANSMISSION
    • H04B17/00Monitoring; Testing
    • H04B17/30Monitoring; Testing of propagation channels
    • H04B17/309Measuring or estimating channel quality parameters
    • H04B17/336Signal-to-interference ratio [SIR] or carrier-to-interference ratio [CIR]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2Arrangements for optimising operational cond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24/00Supervisory, monitoring or testing arrangements
    • H04W24/06Testing, supervising or monitoring using simulated traffic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WWIRELESS COMMUNICATION NETWORKS
    • H04W72/00Local resource management
    • H04W72/0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 H04W72/044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 H04W72/0473Wireless resource allocation based on the type of the allocated resource the resource being transmission power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Computer Networks & Wireless Communication (AREA)
  • Signal Processing (AREA)
  • Quality & Reliability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Electromagnetism (AREA)
  • Radio Relay System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协作非正交多址网络的安全传输方法,属于移动通讯技术领域。本发明中,对于存在一个窃听者窃听远距离用户的NOMA系统,通过中继和将近距离用户的信号作为人工噪声,来保证远距离用户的物理层安全,得到近距离用户的中断概率和远距离用户的安全中断概率并求解。本发明相对于传统的NOMA系统,显著地提高了NOMA系统中远距离用户的物理层安全性能。

Description

一种基于协作非正交多址网络的安全传输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移动通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基于协作非正交多址网络的安全传输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移动互联网的不断发展,接入网络的设备数目越来越多,通信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频谱资源也越发稀缺,现有的通信技术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因此,需要研究频谱利用效率更高的新型通信技术。
非正交多址技术(Non-OrthogonalMultipleAccess,NOMA)是集多种资源维度于一体的新型多址方案。NOMA技术在传统的时频域基础上,多加了一个功率域。在NOMA系统中,基站为每个用户独自进行编码与调制,接着根据用户自身的信道条件,按照一定的算法进行功率分配,各用户信号在相同的时域频域资源上进行复用,然后通过OFDM调制发送;在接收端,首先经过OFDM解调得到叠加用户信号,然后根据各叠加用户的信干噪比利用干扰消除技术进行多用户检测,从而正确接收相应的信息。通过功率叠加,NOMA可以接入更多的用户,提升了频谱效率。
在NOMA系统中,一般给距离远的用户分配较大的功率,距离近的用户分配较小的功率。因此长距离用户的安全性很差,当长距离用户对安全性要求较高时,长距离用户的安全问题就会凸显出来。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基于协作非正交多址网络的安全传输方法,目的在于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到的问题。
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基于协作非正交多址网络的安全传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在本发明考虑的NOMA系统中,设有一个基站BS、中继、用户U1、用户U2和一个窃听者,其中用户U2和基站BS之间的距离dB2大于用户U1和基站 BS之间的距离dB1,且窃听者只对用户U2的信号感兴趣。系统中的节点都配有单天线,且工作模式为半双工,基站BS和中继的发射功率分别为PB和PR。系统中的噪声为白噪声,其均值为0、方差为σ2。基站BS和中继之间的距离为dBR,且 dBR<dB1<dB2。因此得到:
其中表示基站BS和中继之间的信道增益,表示基站 BS和用户U1之间的信道增益,表示基站BS和用户U2之间的信道增益;gBR为基站BS和中继之间的瑞利衰落系数,gB1为基站BS和用户U1之间的瑞利衰落系数,gB2为基站BS和用户U2之间的瑞利衰落系数;α为路径损耗指数;β为单位路径损耗。
步骤二,在第一时隙,基站BS将用户U1的信号x1和用户U2的信号x2复合后发送给用户U1和中继;
用户U1接收到的信号表示为:
其中,P1为基站BS分配给信号x1的功率,P2为基站BS分配给信号x2的功率;
P1=α1PB,P2=α2PB;α1和α2分别是基站BS分配给信号x1和信号x2的功率分配系数,满足α1>α2且α12=1;n1为用户U1处的白噪声;则得到信号x1在用户U1 处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11的表达式为:
中继处接收到的信号表示为:
其中,nr为中继处的白噪声;则信号x1和信号x2在中继处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R1和SINRR2分别表示为:
在第一时隙,用户U2也会解调信号x1并将其储存在本地,用户U2接收到的信号表示为:
其中,n2为用户U2处的白噪声;则信号x1和信号x2在用户U2处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21和SINR22分别表示为:
由于用户U2距离基站BS较远,且第一时隙中分配给信号x2的功率较小,因此SINR22会很小,因此在之后的分析中,SINR22忽略不计。
窃听者接收到的信号表示为:
其中,ne为窃听者处的白噪声;则信号x2在窃听者处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表示为:
其中,hBE表示基站BS和窃听者之间的信道增益。
步骤三,在第二时隙,中继发送信号x2给用户U2,基站BS发送信号x1作为噪声。此时窃听者接收到的信号表示为:
则信号x2在窃听者处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表示为:
其中,hRE表示中继和窃听者之间的信道增益;
因此,根据最大比合并,可以得到信号x2在窃听者处的速率为:
1)若用户U2在第一时隙解调信号x2成功,此时信号x2在用户U2处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221表示为:
其中,hR2表示中继和用户U2之间的信道增益;因此信号x2的传输速率表示为:
R21=log2(1+min[SINRR2,SINR221]) (16)
则此时信号x2的安全速率为:
Rs1=[R21-RE]+ (17)
2)若用户U2在第一时隙解调信号x2失败,则此时信号x2在用户U2处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222表示为:
因此信号x2的传输速率表示为:
R22=log2(1+min[SINRR2,SINR222]) (19)
则此时信号x2的安全速率为:
Rs2=[R22-RE]+ (20)
从之前的分析可以得到信号x1的传输速率:
R1=log2(1+min[SINRR1,SINR11]) (21)。
步骤四,信号x1的中断概率为:
Pr1=Pr(R1<r1) (22)。
其中,r1是信号x1的门限速率。
步骤五,信号x2的安全中断概率表示为:
Pr2=I1+I2+I3 (23)
其中,I1=Pr(SINRR1<γ1),表示中继解调信号x1失败的概率;
I2=Pr(SINRR1>γ1,Rs1<r2)Pr(SINR21>γ1),表示中继解调信号x1成功、用户U2解调信号x1成功且Rs1<r2的概率;I3=Pr(SINRR1>γ1,SINR21<γ1,Rs2<r2),表示中继解调信号x1成功、用户U2解调信号x1失败且Rs2<r2的概率;为信号x1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门限,r2为信号x2的门限速率。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基于协作非正交多址网络的安全传输方法,给出了近距离用户的中断概率和远距离用户的安全中断概率的完整表达式,相对于传统的NOMA系统,显著地提高了NOMA系统中远距离用户的物理层安全性能。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发明协作NOMA系统安全通信的模型图;
图2为中断概率随着功率P的变化图;
图3为中断概率随着功率分配系数α1的变化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说明,本发明包括但不仅限于下述实施例。
步骤一,在本发明考虑的NOMA系统中,设有一个基站BS、中继、两个用户(U1、U2)和一个窃听者,其中用户U2和基站BS之间的距离dB2大于用户U1 和基站BS之间的距离dB1;且窃听者只对用户U2的信号感兴趣。系统中的节点都配有单天线,且工作模式为半双工,基站BS和中继的发射功率分别为PB和PR。系统中的噪声为白噪声,其均值为0、方差为σ2。基站BS和中继之间的距离为dBR,且dBR<dB1<dB2。因此可以得到:
其中表示基站BS和中继之间的信道增益;表示基站 BS和用户U1之间的信道增益;表示基站BS和用户U2之间的信道增益;gBR、gB1和gB2分别代表了相应的瑞利衰落系数;α为路径损耗指数;β为单位路径损耗。
步骤二,在第一时隙,基站BS将用户U1的信号x1和用户U2的信号x2复合后发送给用户U1和中继,这时用户U1接收到的信号表示为:
其中,P1为基站BS分配给信号x1的功率,P2为基站BS分配给信号x2的功率;
P1=α1PB,P2=α2PB;α1,α2分别是基站分配给x1和x2的功率分配系数,满足α1>α2,α12=1;n1为用户U1处的白噪声。所以,信号x1在用户U1处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11的表达式为:
中继接收到的信号表示为:
其中,nr为中继处的白噪声;所以,信号x1和信号x2在中继处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R1和SINRR2分别表示为:
在第一时隙,用户U2也会解调信号x1并将其存储在本地,用户U2接收到的信号表示为:
其中,n2为用户U2处的白噪声;因此,得到信号x1和信号x2在用户U2处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21和SINR22分别表示为:
由于用户U2距离基站BS较远,且第一时隙中分配给信号x2的功率较小,因此SINR22会很小,因此在之后的分析中,SINR22可以忽略不计。
窃听者接收到的信号表示为:
其中ne为窃听者处的白噪声;因此信号x2在窃听者处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表示为:
其中,hBE表示基站BS和窃听者之间的信道增益。
步骤三,在第二时隙,中继发送信号x2给用户U2,基站BS发送信号x1作为噪声。此时窃听者接收到的信号表示为:
则信号x2在窃听者处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表示为:
其中,hRE表示中继和窃听者之间的信道增益;
因此,根据最大比合并,得到信号x2在窃听者处的速率为:
另外,若用户U2在第一时隙解调信号x2成功,则此时信号x2在用户U2处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221表示为:
其中,hR2表示中继和用户U2之间的信道增益;因此信号x2的传输速率表示为:
R21=log2(1+min[SINRR2,SINR221]) (16)
则此时信号x2的安全速率为:
Rs1=[R21-RE]+ (17)。
若用户U2在第一时隙解调信号x2失败,则此时信号x2在用户U2处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222表示为:
因此信号x2的传输速率表示为:
R22=log2(1+min[SINRR2,SINR222]) (19)
则此时信号x2的安全速率为:
Rs2=[R22-RE]+ (20)。
步骤四,信号x1的中断概率的求解过程如下:
求解之前,为了本步骤和步骤五中表达的方便,首先定义S=|hBR|2,K=|hB1|2其中S和K分别符合参数是的指数分布。 S和K的累积分布函数(CDF)可以分别表示为S 和K的概率密度函数(PDF)可以分别表示为其中 s表示S的CDF和PDF中的自变量,k表示K的CDF和PDF中的自变量,e为自然对数的底数;作为信号x1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门限。
从之前的分析可以得到信号x1的传输速率如下:
R1=log2(1+min[SINRR1,SINR11]) (21)
信号x1的中断概率即为R1小于门限速率的概率,表示为:
Pr1=Pr(R1<r1) (22)
其中r1是信号x1的门限速率。
则式(22)的解如下:
当P11P2≤0时,Pr1=1,否则
证明如下:
x1的中断概率可以表示为:Pr1=Pr(min[SINRR1,SINR11]<γ1);
(1)当P11P2≤0时,有(P11P2)S<γ1σ2和(P11P2)K<γ1σ2,也就是 SINRR1<γ1和SINR11<γ1,此时有Pr1=1。
(2)当P11P2>0时,Pr1=Pr(S≤a,S≤K)+Pr(K≤a,K≤S)。其中:
同理可得
因此可以得到当P11P2>0时,
步骤五,信号x2的安全中断概率求解过程如下:
求解之前,为了本步骤中表达的方便,首先定义V=SINR221,L=|hR2|2, J=|hB2|2T=T1+T2其中V、L和J分别符合参数是的指数分布。V、L 和J的CDF可以分别表示为V、L和 J的PDF可以分别表示为v表示V 的CDF和PDF中的自变量,l表示L的CDF和PDF中的自变量,j表示J的CDF和PDF 中的自变量。
T1的PDF可以表示为:
其中λ1为|hBE|2指数分布的参数,且t1为Tl的CDF和PDF中的自变量。
T2的PDF可以表示为:
其中λ2为|hRE|2指数分布的参数,且t2为T2的CDF和PDF中的自变量。
因此,利用高斯-切比雪夫公式,得到T的PDF为:
其中L是高斯-切比雪夫结点的数量。
x2的安全中断概率表示为:
Pr2=I1+I2+I3 (26)
其中:I1=Pr(SINRR1<γ1),表示中继解调信号x1失败的概率;
I2=Pr(SINRR1>γ1,Rs1<r2)Pr(SINR21>γ1),表示中继解调信号x1成功、用户U2解调信号x1成功且Rs1<r2的概率,其中r2是信号x2的门限速率;
I3=Pr(SINRR1>γ1,SINR21<γ1,Rs2<r2)表示中继解调信号x1成功、用户U2解调信号x1失败且Rs2<r2的概率。
式(26)的解如下:
(1)当P11P2≤0时,可以得到Pr2=1。
证明如下:
当P11P2≤0时,(P11P2)S<γ1σ2,也就是SINRR1<γ1,因此I1=1,I2=I3=0,Pr2=1。
(2)当P11P2>0时,I1,I2,I3的计算分别如下:
1)I1的计算过程如下:
2)I2的计算过程如下:
Pr(SINRR1>γ1,Rs1<r2)可以表示为:Pr(sINRR1>γ1,Rs1<r2)=I21+I22+I23
其中:
I21可以表示为:
其中a2=-(λsvP22)。
由于上式是收敛的,因此I21可以近似表达为:
其中D代表一个足够大的值。因此,利用高斯-切比雪夫公式,可以得到:
同理,可以得到I22和I23的表达式为:
其中:
又因为Pr(SINR21>γ1)=1-FJ(a),因此得到I2=(I21+I22+I23)(1-FJ(a))。
3)I3的计算过程如下:
I3=I31+I32+I33+I34
其中:I31=Pr(a<S<g1(T),J<a,L>g3(S,J));
I32=Pr(a<S<g1(T),J<a,L<g3(S,J));
I33=Pr(T>b,S>g1(T),J<a,L<g4(T,J));
I34=Pr(T<b,S>a,J<a,L<g4(T,J));
I31的表达式如下:
其中
I32的表达式如下:
其中
g6(s)=FJ(a)fs(s)-g5(s)。
I33的表达式如下:
其中h6(t)=fT(t)(1-PS(g1(t)))g7(t),
I34的表达式如下:
其中h7(t)=fT(t)g7(t)。
因此,当P11P2>0时,Pr2的表达式为:
在仿真中,假设PB=PR=P。图2和图3分别是不同的P和α1对中断概率的影响,从图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中计算的中断概率和仿真得到的中断概率基本相同,这验证了本发明中中断概率计算方法的有效性。同时可以看出,本发明提出的方法相对于传统的NOMA,可以大幅降低用户U2的安全中断概率,保证了用户U2的安全性能。

Claims (1)

1.一种基于协作非正交多址网络的安全传输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安全传输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一,设NOMA系统中有一个基站BS、中继、用户U1、用户U2和一个窃听者,其中用户U1和基站BS之间的距离为dB1,用户U2和基站BS之间的距离为dB2,dB1<dB2;基站BS和中继之间的距离为dBR,且dBR<dB1<dB2;且窃听者只对用户U2的信号感兴趣;系统中的节点都配有单天线,且工作模式为半双工;系统中的噪声为白噪声,其均值为0、方差为σ2;基站BS和中继的发射功率分别为PB和PR;得到:
其中表示基站BS和中继之间的信道增益;表示基站BS和用户U1之间的信道增益;表示基站BS和用户U2之间的信道增益;gBR为基站BS和中继之间的瑞利衰落系数;gB1为基站BS和用户U1之间的瑞利衰落系数;gB2为基站BS和用户U2之间的瑞利衰落系数;α为路径损耗指数;β为单位路径损耗;
步骤二,在第一时隙,基站BS将用户U1的信号x1和用户U2的信号x2复合后发送给用户U1和中继;
用户U1接收到的信号表示为:
其中,P1为基站BS分配给信号x1的功率,P2为基站BS分配给信号x2的功率;P1=α1PB,P2=α2PB;α1和α2分别是基站BS分配给信号x1和信号x2的功率分配系数,满足α1>α2且α12=1;n1为用户U1处的白噪声;则信号x1在用户U1处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11为:
中继处接收到的信号表示为:
其中,nr为中继处的白噪声;则信号x1和信号x2在中继处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R1和SINRR2分别表示为:
在第一时隙,用户U2也会解调信号x1并将其储存在本地,用户U2接收到的信号表示为:
其中,n2为用户U2处的白噪声;则信号x1和信号x2在用户U2处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21和SINR22分别为:
SINR22很小,忽略不计;窃听者接收到的信号表示为:
其中,ne为窃听者处的白噪声;则信号x2在窃听者处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为:
其中,hBE表示基站BS和窃听者之间的信道增益;
步骤三,在第二时隙,中继发送信号x2给用户U2,基站BS发送信号x1作为噪声;此时窃听者接收到的信号表示为:
则信号x2在窃听者处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为:
其中,hRE表示中继和窃听者之间的信道增益;
根据最大比合并,得到信号x2在窃听者处的速率为:
1)若用户U2在第一时隙解调信号x2成功,则此时信号x2在用户U2处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221为:
其中,hR2表示中继和用户U2之间的信道增益;因此信号x2的传输速率表示为:
R21=log2(1+min[SINRR2,SINR221]) (16)
则此时信号x2的安全速率为:
Rs1=[R21-RE]+ (17)
2)若用户U2在第一时隙解调信号x2失败,则此时信号x2在用户U2处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SINR222为:
因此信号x2的传输速率表示为:
R22=log2(1+min[SINRR2,SINR222]) (19)
则此时信号x2的安全速率为:
Rs2=[R22-RE]+ (20)
信号x1的传输速率为:
R1=log2(1+min[SINRR1,SINR11]) (21);
步骤四,信号x1的中断概率为:
Pr1=Pr(R1<r1) (22)
其中,r1是信号x1的门限速率;
步骤五,信号x2的安全中断概率表示为:
Pr2=I1+I2+I3 (23)
其中,I1=Pr(SINRR1<γ1),表示中继解调信号x1失败的概率;I2=Pr(SINRR1>γ1,Rs1<r2)Pr(SINR21>γ1),表示中继解调信号x1成功、用户U2解调信号x1成功且Rs1<r2的概率;I3=Pr(SINRR1>γ1,SINR21<γ1,Rs2<r2),表示中继解调信号x1成功、U2解调信号x1失败且Rs2<r2的概率;为信号x1的信号与干扰加噪声比门限,r2为信号x2的门限速率。
CN201910847353.8A 2019-09-09 2019-09-09 一种基于协作非正交多址网络的安全传输方法 Active CN110557768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47353.8A CN110557768B (zh) 2019-09-09 2019-09-09 一种基于协作非正交多址网络的安全传输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47353.8A CN110557768B (zh) 2019-09-09 2019-09-09 一种基于协作非正交多址网络的安全传输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57768A true CN110557768A (zh) 2019-12-10
CN110557768B CN110557768B (zh) 2021-07-09

Family

ID=687396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47353.8A Active CN110557768B (zh) 2019-09-09 2019-09-09 一种基于协作非正交多址网络的安全传输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57768B (zh)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10988A (zh) * 2020-03-16 2020-08-07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非正交多址的中继共享网络用户选择方法
CN111542110A (zh) * 2020-05-20 2020-08-14 南京邮电大学 面向多用户物理层安全通信的用户调度与功率分配优化方法
CN113132975A (zh) * 2021-04-22 2021-07-16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多天线协作非正交多址系统的安全传输方法
CN114337877A (zh) * 2022-01-10 2022-04-12 重庆邮电大学 基于全双工中继的cr-noma通信系统性能优化方法
CN114828031A (zh) * 2022-04-07 2022-07-29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基于共生noma系统安全性能设计方法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55908A1 (ko) * 2017-02-22 2018-08-30 엘지전자(주)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릴레이를 통한 데이터 송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CN109347609A (zh) * 2018-10-17 2019-02-15 电子科技大学 下行noma通信系统中基于动态swipt的协作传输方法
CN109361445A (zh) * 2018-09-29 2019-02-19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利用全双工中继的双向非正交多址接入方法
CN109548013A (zh) * 2018-12-07 2019-03-29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具有反窃听能力的noma移动边缘计算系统构建方法
CN109688596A (zh) * 2018-12-07 2019-04-26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noma的移动边缘计算系统构建方法
US20190181974A1 (en) * 2017-12-11 2019-06-13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hysical layer security commu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9982441A (zh) * 2019-03-07 2019-07-05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混合noma的认知中继网络中的认知用户的接入方法及系统
CN110113082A (zh) * 2019-03-20 2019-08-09 中山大学 基于正交空时块编码传输的多天线非正交多址接入系统的鲁棒安全和速率优化问题的方法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8155908A1 (ko) * 2017-02-22 2018-08-30 엘지전자(주) 무선 통신 시스템에서 릴레이를 통한 데이터 송수신 방법 및 이를 위한 장치
US20190181974A1 (en) * 2017-12-11 2019-06-13 Electronics And Telecommunications Research Institute Apparatus and method for physical layer security commuication in wireless communication system
CN109361445A (zh) * 2018-09-29 2019-02-19 哈尔滨工业大学 一种利用全双工中继的双向非正交多址接入方法
CN109347609A (zh) * 2018-10-17 2019-02-15 电子科技大学 下行noma通信系统中基于动态swipt的协作传输方法
CN109548013A (zh) * 2018-12-07 2019-03-29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具有反窃听能力的noma移动边缘计算系统构建方法
CN109688596A (zh) * 2018-12-07 2019-04-26 南京邮电大学 一种基于noma的移动边缘计算系统构建方法
CN109982441A (zh) * 2019-03-07 2019-07-05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基于混合noma的认知中继网络中的认知用户的接入方法及系统
CN110113082A (zh) * 2019-03-20 2019-08-09 中山大学 基于正交空时块编码传输的多天线非正交多址接入系统的鲁棒安全和速率优化问题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YANG CAO,NAN ZHAO,GAOFENG PAN,YUNFEI CHEN,LISHENG FAN: "《Secrecy Analysis for Cooperative NOMA Networks》", 《IEEE TRANSACTIONS ON COMMUNICATIONS》 *
周彦果: "《5G移动通信的若干关键技术研究》", 《中国博士学位论文全文数据库信息科技辑》 *

Cited By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10988A (zh) * 2020-03-16 2020-08-07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非正交多址的中继共享网络用户选择方法
CN111510988B (zh) * 2020-03-16 2022-03-1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一种基于非正交多址的中继共享网络用户选择方法
CN111542110A (zh) * 2020-05-20 2020-08-14 南京邮电大学 面向多用户物理层安全通信的用户调度与功率分配优化方法
CN113132975A (zh) * 2021-04-22 2021-07-16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多天线协作非正交多址系统的安全传输方法
CN113132975B (zh) * 2021-04-22 2022-06-14 大连理工大学 一种多天线协作非正交多址系统的安全传输方法
CN114337877A (zh) * 2022-01-10 2022-04-12 重庆邮电大学 基于全双工中继的cr-noma通信系统性能优化方法
CN114828031A (zh) * 2022-04-07 2022-07-29 上海应用技术大学 基于共生noma系统安全性能设计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57768B (zh) 2021-07-09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57768B (zh) 一种基于协作非正交多址网络的安全传输方法
CN109347609B (zh) 下行noma通信系统中基于动态swipt的协作传输方法
Guo et al. Outage performance of relay-assisted cognitive-radio system under spectrum-sharing constraints
Aswathi et al. Full/half duplex cooperative NOMA under imperfect successive interference cancellation and channel state estimation errors
CN111245498B (zh) 一种中继辅助的非正交多址接入协作网络安全通信方法
Liu et al. Performance 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 of cooperative full-duplex D2D communication underlaying cellular networks
CN113132975B (zh) 一种多天线协作非正交多址系统的安全传输方法
CN105636216B (zh) 基于吞吐量最大化的鲁棒功率分配方法
CN109714817A (zh) 使用noma和d2d组的通信系统功率分配方法
Abbasi et al. Secrecy analysis of a NOMA system with full duplex and half duplex relay
CN104009834A (zh) 一种基于差分混沌键控dcsk的mimo保密通信方法
CN114024640B (zh) 全双工能量收集中继系统中鲁棒的中继节点选择方法
Wan et al. User pairing strategy: A novel scheme for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systems
CN110601736B (zh) 一种多天线全双工认知无线电能量捕获与信息传输方法
WO2018010190A1 (zh) 一种通过非正交多址实现广播通信业务的叠加传输方法
Ma et al. Performance analysis and optimization in two-way cooperative NOMA under two-phase transmission protocol
CN104852793B (zh) 一种基于半双工多径协作系统的虚拟全双工中继传输方法
CN107171775B (zh) 一种认知中继网络中提升物理层安全的混合双工传输方法
Mounchili et al. Efficient pairing distance for better radio capacity in noma systems
CN107612669A (zh) 用于非正交多址系统的用户配对方法
Dao et al. Uplink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protocol in two-way relaying networks: realistic operation and performance analysis
Kim Cooperative overlay cognitive radio NOMA network with channel errors and imperfect SIC
Sirait et al. Capacity analysis of non-orthogonal multiple access (NOMA) network over rayleigh fading channel with dynamic power allocation and imperfect SIC
CN107148078B (zh) 一种混合全双工半双工网络的用户接入控制方法与装置
CN115118369A (zh) 一种基于干扰影响下的无线携能双向中继系统性能分析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