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51146B - 一种苄基卤化锌及其衍生物的连续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苄基卤化锌及其衍生物的连续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51146B
CN110551146B CN201910906669.XA CN201910906669A CN110551146B CN 110551146 B CN110551146 B CN 110551146B CN 201910906669 A CN201910906669 A CN 201910906669A CN 110551146 B CN110551146 B CN 110551146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heating section
zinc powder
continuous
flow rate
zinc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06669.X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51146A (zh
Inventor
洪浩
卢江平
丰惜春
孙兴芳
梁永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symchem Laboratories Tianjin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symchem Laboratories Tianjin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symchem Laboratories Tianjin Co Ltd filed Critical Asymchem Laboratories Tianjin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906669.X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51146B/zh
Publication of CN11055114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51146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5114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5114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FACYCLIC, CARBOCYCLIC OR HETEROCYCLIC 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THER THAN CARBON, HYDROGEN, HALOGEN, OXYGEN, NITROGEN, SULFUR, SELENIUM OR TELLURIUM
    • C07F3/00Compounds containing elements of Groups 2 or 12 of the Periodic Table
    • C07F3/06Zinc compound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苄基卤化锌及其衍生物的连续制备方法。该连续制备方法采用连续反应器进行锌原子直接插入碳卤键反应,其中,连续反应器包括连通设置的加热段和冷却段,冷却段位于加热段的上方,冷却段具有产物溢流口,连续制备方法包括:将液体反应物料和锌粉分别连续送入加热段中,锌粉自加热段的上方连续送入加热段中,液体反应物料自加热段的下部连续送入加热段中,并在加热段中发生锌原子直接插入碳卤键反应,得到产物体系,产物体系从产物溢流口流出连续反应器,其中,液体反应物料包括卤化物,卤化物具有结构式I
Figure DDA0002213478190000011
上述连续化制备方法中,锌粉不会在连续反应器中蓄积,因此避免了喷料风险的发生,有利于该连续制备方法在放大生产中的应用。

Description

一种苄基卤化锌及其衍生物的连续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有机锌实际的制备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苄基卤化锌及其衍生物的连续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有机锌试剂常用于构建有机分子,由于具有良好的官能团兼容性和较高的反应活性显示出了独特的化学特性,因而广泛应用在有机合成中。在常见的有机锌试剂中,苄基锌试剂是一种重要的苄基官能团化试剂,经常被用于在分子中引入苄基。由于苄基锂和苄基镁金属有机试剂的高反应活性,使得这些有机金属容易聚合,不能稳定存在,因而功能化的苄基卤化锌占据着独特的地位。
传统意义上,相关的苄基卤化锌是由活性锌和苄基卤化物通过批次反应,锌原子直接插入到碳卤键(C-X)中生成,由于锌原子的反应活性较镁、锂等金属差,反应通常需要加热,操作时间较长,并且容易出现物料蓄积,有造成喷料的风险,限制了反应的放大。Nade`ge Boudet等以及Albrecht Metzger等分别通过加入氯化锂促进活性金属锌的插入反应,在温和的反应条件下实现了取代芳香基卤代烃以及取代苄基卤代烃中锌原子插入碳卤键中的反应。Fabian M.Piller和Albrecht Metzger等用金属镁/氯化锂/氯化锌实现了苄基卤代烃中锌原子的插入,不需要使用危险性较高的锌粉,反应速度更快,需要的温度更低。但常用的氯化锂、氯化锌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度较低,通常需要将氯化锂、氯化锌进行高温处理,再溶解到溶剂中进行反应,限制了在实际放大生产中的应用,多种固体的使用也限制了工艺的进一步改进。而且金属镁、氯化锂以及氯化锌的使用,原子经济性较差,会产生大量的固废,不利于环境保护。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苄基卤化锌及其衍生物的连续制备方法,以解决现有技术中苄基卤化锌的制备方法不适用于放大生产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苄基卤化锌及其衍生物的连续制备方法,该连续制备方法采用连续反应器进行锌原子直接插入碳卤键反应,其中,连续反应器包括连通设置的加热段和冷却段,冷却段位于加热段的上方,冷却段具有产物溢流口,连续制备方法包括:将液体反应物料和锌粉分别连续送入加热段中,锌粉自加热段的上方连续送入加热段中,液体反应物料自加热段的下部连续送入加热段中,并在加热段中发生锌原子直接插入碳卤键反应,得到产物体系,产物体系从产物溢流口流出连续反应器,其中,液体反应物料包括卤化物,卤化物具有结构式I:
Figure BDA0002213478170000021
其中,n为0~5中的任意一个整数,X为-Cl、-Br或-I,各R各自独立地选自-F、-Cl、-Br、硝基、氰基、C1~C5的烷基、C1~C5的烷氧基和-COOR1中的任意一种,R1为C1~C5的烷基。
进一步地,控制加热段的温度在60~80℃之间,优选在65~75℃之间。
进一步地,控制冷却段的温度在10~30℃之间,优选在15~25℃之间。
进一步地,上述产物溢流口设置有与冷却段的外壁连接的引流管,引流管沿远离外壁的方向倾斜向上延伸,优选引流管与外壁之间的夹角α在10°~40°之间,优选在20°~30°之间,优选产物溢流口设置在冷却段靠近加热段的一端。
进一步地,上述连续反应器为柱式连续反应器或搅拌式连续反应釜。
进一步地,上述柱式连续反应器的加热段中设置有搅拌浆。
进一步地,上述制备方法包括:将液体反应物料以第一流速和锌粉以第二流速分别连续送入加热段中,液体反应物料和锌粉在加热段中发生锌原子直接插入碳卤键反应,得到产物体系,产物体系从产物溢流口流出连续反应器,待溢流流速稳定后,调整锌粉以第三流速送入加热段中,其中,控制第二流速和第一流速使送入的锌粉相对于送入的卤化物的摩尔当量为1~3,优选为1.5~2.0,控制第三流速和第一流速使送入的锌粉相对于送入的卤化物的摩尔当量为1~1.1。
进一步地,上述锌粉在加热段的保留时间为2~4h,优选为2.5~3.5h。
进一步地,上述液体反应物料还包括极性溶剂、引发剂和锌粉活化剂,优选极性溶剂为四氢呋喃,优选引发剂选自1,2-二氯乙烷、1,2-二溴乙烷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优选锌粉活化剂选自三甲基氯硅烷、三甲基溴硅烷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进一步地,上述溶剂与卤化物的重量比为7~13:1,优选为8~10:1,优选引发剂相对于卤化物的摩尔当量为0.03~0.08,优选为0.04~0.05;优选锌粉活化剂相对于卤化物的摩尔当量为0.03~0.08,优选为0.04~0.05。
应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采用连续反应器作为锌原子直接插入碳卤键反应的反应装置,且使锌粉自加热段的上方连续送入加热段中、液体反应物料自加热段的下部连续送入加热段中,二者在加热段中逆流接触,提高了二者的接触效率,保证了连续反应的高效进行。由于是连续化反应,随着连续反应的进行连续送入的锌粉会被连续的消耗,所得到的产物会连续地从产物溢流口流出,使得锌粉不会在连续反应器中蓄积,因此避免了喷料风险的发生,有利于该连续制备方法在放大生产中的应用。
附图说明
构成本申请的一部分的说明书附图用来提供对本发明的进一步理解,本发明的示意性实施例及其说明用于解释本发明,并不构成对本发明的不当限定。在附图中: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种实施例的连续反应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上述附图包括以下附图标记:
10、加热段;20、冷却段;11、搅拌浆;21、引流管。
具体实施方式
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下面将参考附图并结合实施例来详细说明本发明。
如本申请背景技术所分析的,现有技术的锌原子直接插入到碳卤键的技术方案采用批次反应进行,容易出现物料蓄积,造成喷料的风险,因此限制了其在工业放大生产中的应用。而为了解决该喷料风险,利用金属镁/氯化锂/氯化锌实现了苄基卤代烃中锌原子的插入,但是由于氯化锂以及氯化锌的在有机溶剂中的溶解性限制,导致需要高温处理,因此也限制了该路线在工业放大生产的应用。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苄基卤化锌的制备方法不适用于放大生产的问题,本申请提供了一种苄基卤化锌及其衍生物的连续制备方法。在本申请一种典型的实施方式中,该连续制备方法采用连续反应器进行锌原子直接插入碳卤键反应,其中,如图1所示,该连续反应器包括连通设置的加热段10和冷却段20,冷却段20位于加热段10的上方,冷却段20具有产物溢流口,连续制备方法包括:将液体反应物料和锌粉分别连续送入加热段10中,锌粉自加热段10的上方连续送入加热段10中,液体反应物料自加热段10的下部连续送入加热段10中,并在加热段10中发生锌原子直接插入碳卤键反应,得到产物体系,产物体系从产物溢流口流出连续反应器,其中,液体反应物料包括卤化物,卤化物具有结构式I:
Figure BDA0002213478170000031
其中,n为0~5中的任意一个整数,X为-Cl、-Br或-I,各R各自独立地选自-F、-Cl、-Br、硝基、氰基、C1~C5的烷基、C1~C5的烷氧基和-COOR1中的任意一种,R1为C1~C5的烷基。
上述锌原子直接插入碳卤键反应的反应式如下:
Figure BDA0002213478170000032
采用连续反应器作为锌原子直接插入碳卤键反应的反应装置,且使锌粉自加热段10的上方连续送入加热段10中、液体反应物料自加热段10的下部连续送入加热段10中,二者在加热段10中逆流接触,提高了二者的接触效率,保证了连续反应的高效进行。由于是连续化反应,随着连续反应的进行连续送入的锌粉会被连续的消耗,所得到的产物会连续地从产物溢流口流出,使得锌粉不会在连续反应器中蓄积,因此避免了喷料风险的发生,有利于该连续制备方法在放大生产中的应用。
上述加热段10的加热温度可以参考现有技术中锌原子直接插入碳卤键反应所需温度,为了有效地控制反应速度并尽可能提高物料转化率,优选控制加热段10的温度在60~80℃之间,更优选在65~75℃之间。
此外,为了减少锌粉遇液体反应物料的蒸汽在反应器内壁上聚积,以使反应能高效持续进行,优选控制冷却段20的温度在10~30℃之间,优选在15~25℃之间。以对所得产物体系实现快速降温。
由于锌粉自加热段10的上方送入,因此其首先是位于加热段10的液面上,为了避免锌粉随着产物体系而流出,导致锌粉利用率降低,优选如图1所示,上述产物溢流口设置有与冷却段20的外壁连接的引流管21,引流管21沿远离外壁的方向倾斜向上延伸,利用引流管21对固体锌粉起到沉降作用。在提高锌粉沉降作用的同时,为了得到更为稳定的溢流速度,优选引流管21与外壁之间的夹角α在10°~40°之间,优选在20°~30°之间。另外,为了使所得产物体系尽快分离,优选产物溢流口设置在冷却段20靠近加热段10的一端
现有技术中能够实现上述功能的连续反应器均可考虑应用至本申请中,优选上述连续反应器为柱式连续反应器或搅拌式连续反应釜。其中柱式连续反应器由于其截面积相对于搅拌式连续反应釜较小,其温度控制更为可靠,因此最为优选柱式连续反应器。
为了进一步优化液体反应物料和锌粉的混合效果,优选如图1所示,上述柱式连续反应器的加热段10中设置有搅拌浆11。
在本申请一种实施例中,上述制备方法包括:将液体反应物料以第一流速和锌粉以第二流速分别连续送入加热段10中,液体反应物料和锌粉在加热段10中发生锌原子直接插入碳卤键反应,得到产物体系,产物体系从产物溢流口流出连续反应器,待溢流流速稳定后,调整锌粉以第三流速送入加热段10中,其中,控制第二流速和第一流速使送入的锌粉相对于送入的卤化物的摩尔当量为1~3,优选为1.5~2.0,控制第三流速和第一流速使送入的锌粉相对于送入的卤化物的摩尔当量为1~1.1。根据溢流速度的变化,控制锌粉和卤化物的摩尔当量,有效地避免了长期连续化反应中锌粉的蓄积,延长了本申请的制备方法的高效实施时间。
为了提高反应物料的转化率,优选上述锌粉在加热段10的保留时间为2~4h,优选为2.5~3.5h,更优选为160~180min。该保留时间可以通过锌粉的供应速度和液体反应物料的供应速度来控制,其控制方法本领域技术人员通过常规试验即可得到,在此不再赘述。
本申请的上述液体反应物料可以为现有技术中实现锌原子直接插入碳卤键反应中锌粉之外的物料,为了加快反应速度,上述液体反应物料还包括极性溶剂、引发剂和锌粉活化剂。其中的引发剂引发上述反应,催化剂加快反应速率。用于本申请的上述极性溶剂、引发剂和催化剂可以从现有技术中锌原子直接插入碳卤键反应所采用的相应物质中进行选择,为了降低成本,优选极性溶剂为四氢呋喃,优选引发剂选自1,2-二氯乙烷、1,2-二溴乙烷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优选锌粉活化剂选自三甲基氯硅烷、三甲基溴硅烷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此外,为了提高各物料的利用率,优选上述溶剂与卤化物的重量比为7~13:1,优选为8~10:1,优选引发剂相对于卤化物的摩尔当量为0.03~0.08,优选为0.04~0.05;优选锌粉活化剂剂相对于卤化物的摩尔当量为0.03~0.08,优选为0.04~0.05。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和对比例,进一步说明本申请的有益效果。
实施例1
氮气保护下,向10L四口瓶中加入4.45Kg四氢呋喃,主原料4-氟氯苄500g,三甲基氯硅烷18.8g,1,2-二溴乙烷32.5g,搅拌10~20min形成液体反应物料。
采用图1所示的柱状反应器进行连续反应,其中,设置柱状反应器的加热段10的控温范围为65~75℃,冷却段20的控温范围为15~25℃,产物溢流口设置在冷却段20靠近加热段10的一端,引流管21与外壁之间的夹角α为25°,搅拌速度在100~200r/min间调整。开启进料泵向加热段10提供液体反应物料,开启连续固体加料机向加热段10提供锌粉,其中控制液体反应物料的流速为12g/min,锌粉加料速度为1.08g/min。打料3h后,产物溢流口的流速稳定,锌粉在柱状反应器中保留时间为170min,将锌粉加料速度调整为0.6g/min。取部分溢流得到的产物体系打入10wt%的氯化铵水溶液中(氯化铵水溶液作为淬灭液,经过了提前除氧),取有机相采用GC检测原料剩余为0.4%,并通过滴定测定反应收率为95%。
实施例2
氮气保护下,向10L四口瓶中加入4.45Kg四氢呋喃,主原料4-氟氯苄500g,三甲基氯硅烷18.8g,1,2-二溴乙烷32.5g,搅拌10~20min形成液体反应物料。
采用图1所示的柱状反应器进行连续反应,其中,设置柱状反应器的加热段10的控温范围为65~75℃,冷却段20的控温范围为15~25℃,产物溢流口设置在冷却段20靠近加热段10的一端,引流管21与外壁之间的夹角α为40°。开启进料泵向加热段10提供液体反应物料,开启连续固体加料机向加热段10提供锌粉,其中控制液体反应物料的流速为12g/min,锌粉加料速度为1.08g/min。打料3h后,产物溢流口的流速稳定,锌粉在柱状反应器中保留时间为174min,将锌粉加料速度调整为0.6g/min。取部分溢流得到的产物体系打入10wt%的氯化铵水溶液中(氯化铵水溶液作为淬灭液,经过了提前除氧),取有机相采用GC检测原料剩余3.3%,并通过滴定测定反应收率为90.8%。
实施例3
氮气保护下,向10L四口瓶中加入4.45Kg四氢呋喃,主原料4-氟氯苄500g,三甲基氯硅烷18.8g,1,2-二溴乙烷32.5g,搅拌10~20min形成液体反应物料。
采用图1所示的柱状反应器进行连续反应,其中,设置柱状反应器的加热段10的控温范围为65~75℃,冷却段20的控温范围为15~25℃,产物溢流口设置在冷却段20靠近加热段10的一端,引流管21与外壁之间的夹角α为10°。开启进料泵向加热段10提供液体反应物料,开启连续固体加料机向加热段10提供锌粉,其中控制液体反应物料的流速为12g/min,锌粉加料速度为1.08g/min。打料3h后,产物溢流口的流速稳定,锌粉在柱状反应器中保留时间为166min,将锌粉加料速度调整为0.6g/min。取部分溢流得到的产物体系打入10wt%的氯化铵水溶液中(氯化铵水溶液作为淬灭液,经过了提前除氧),取有机相采用GC检测原料剩余为3.2%,并通过滴定测定反应收率为92.4%。
实施例4
氮气保护下,向10L四口瓶中加入4.45Kg四氢呋喃,主原料4-氟氯苄500g,三甲基氯硅烷18.8g,1,2-二溴乙烷32.5g,搅拌10~20min形成液体反应物料。
采用图1所示的柱状反应器进行连续反应,其中,设置柱状反应器的加热段10的控温范围为65~75℃,冷却段20的控温范围为15~25℃,产物溢流口设置在冷却段20靠近加热段10的一端,引流管21与外壁之间的夹角α为20°。开启进料泵向加热段10提供液体反应物料,开启连续固体加料机向加热段10提供锌粉,其中控制液体反应物料的流速为12g/min,锌粉加料速度为1.08g/min。打料3h后,产物溢流口的流速稳定,锌粉在柱状反应器中保留时间为168min,将锌粉加料速度调整为0.6g/min。取部分溢流得到的产物体系打入10wt%的氯化铵水溶液中(氯化铵水溶液作为淬灭液,经过了提前除氧),取有机相采用GC检测原料剩余为0.5%,并通过滴定测定反应收率为95.2%。
实施例5
氮气保护下,向10L四口瓶中加入4.45Kg四氢呋喃,主原料4-氟氯苄500g,三甲基氯硅烷18.8g,1,2-二溴乙烷32.5g,搅拌10~20min形成液体反应物料。
采用图1所示的柱状反应器进行连续反应,其中,设置柱状反应器的加热段10的控温范围为65~75℃,冷却段20的控温范围为15~25℃,产物溢流口设置在冷却段20靠近加热段10的一端,引流管21与外壁之间的夹角α为30°。开启进料泵向加热段10提供液体反应物料,开启连续固体加料机向加热段10提供锌粉,其中控制液体反应物料的流速为12g/min,锌粉加料速度为1.08g/min。打料3h后,产物溢流口的流速稳定,锌粉在柱状反应器中保留时间为172min,将锌粉加料速度调整为0.6g/min。取部分溢流得到的产物体系打入10wt%的氯化铵水溶液中(氯化铵水溶液作为淬灭液,经过了提前除氧),取有机相采用GC检测原料剩余为0.2%,并通过滴定测定反应收率为95.5%。
实施例6
氮气保护下,向10L四口瓶中加入4.45Kg四氢呋喃,主原料4-氟氯苄500g,三甲基氯硅烷18.8g,1,2-二溴乙烷32.5g,搅拌10~20min形成液体反应物料。
采用图1所示的柱状反应器进行连续反应,其中,设置柱状反应器的加热段10的控温范围为65~75℃,冷却段20的控温范围为15~25℃,产物溢流口设置在冷却段20靠近加热段10的一端,引流管21与外壁之间的夹角α为5°。开启进料泵向加热段10提供液体反应物料,开启连续固体加料机向加热段10提供锌粉,其中控制液体反应物料的流速为12g/min,锌粉加料速度为1.08g/min。打料3h后,产物溢流口的流速稳定,锌粉在柱状反应器中保留时间为162min,将锌粉加料速度调整为0.6g/min。取部分溢流得到的产物体系打入10wt%的氯化铵水溶液中(氯化铵水溶液作为淬灭液,经过了提前除氧),取有机相采用GC检测原料剩余为7.2%,并通过滴定测定反应收率为88%。
实施例7
氮气保护下,向10L四口瓶中加入4.45Kg四氢呋喃,主原料4-氟氯苄500g,三甲基氯硅烷18.8g,1,2-二溴乙烷32.5g,搅拌10~20min形成液体反应物料。
采用图1所示的柱状反应器进行连续反应,其中,设置柱状反应器的加热段10的控温范围为65~75℃,冷却段20的控温范围为15~25℃,产物溢流口设置在冷却段20靠近加热段10的一端,引流管21与外壁之间的夹角α为45°。开启进料泵向加热段10提供液体反应物料,开启连续固体加料机向加热段10提供锌粉,其中控制液体反应物料的流速为12g/min,锌粉加料速度为1.08g/min。打料3h后,产物溢流口的流速稳定,锌粉在柱状反应器中保留时间为177min,将锌粉加料速度调整为0.6g/min。取部分溢流得到的产物体系打入10wt%的氯化铵水溶液中(氯化铵水溶液作为淬灭液,经过了提前除氧),取有机相采用GC检测原料剩余为6.2%,并通过滴定测定反应收率为89.7%。这可能是因为引流管和外壁之间的夹角太大,导致锌粉容易粘在器壁上影响锌粉扩散,导致反应效率变差。
实施例8
氮气保护下,向10L四口瓶中加入4.45Kg四氢呋喃,主原料4-氟氯苄500g,三甲基氯硅烷18.8g,1,2-二溴乙烷32.5g,搅拌10~20min形成液体反应物料。
采用图1所示的柱状反应器进行连续反应,其中,设置柱状反应器的加热段10的控温范围为60~70℃,冷却段20的控温范围为10~20℃,产物溢流口设置在冷却段20靠近加热段10的一端,引流管21与外壁之间的夹角α为25°。开启进料泵向加热段10提供液体反应物料,开启连续固体加料机向加热段10提供锌粉,其中控制液体反应物料的流速为12g/min,锌粉加料速度为1.08g/min。打料3h后,产物溢流口的流速稳定,锌粉在柱状反应器中保留时间为170min,将锌粉加料速度调整为0.6g/min。取部分溢流得到的产物体系打入10wt%的氯化铵水溶液中(氯化铵水溶液作为淬灭液,经过了提前除氧),取有机相采用GC检测原料剩余为1.8%,并通过滴定测定反应收率为94.2%。
实施例9
氮气保护下,向10L四口瓶中加入4.45Kg四氢呋喃,主原料4-氟氯苄500g,三甲基氯硅烷18.8g,1,2-二溴乙烷32.5g,搅拌10~20min形成液体反应物料。
采用图1所示的柱状反应器进行连续反应,其中,设置柱状反应器的加热段10的控温范围为70~80℃,冷却段20的控温范围为20~30℃,产物溢流口设置在冷却段20靠近加热段10的一端,引流管21与外壁之间的夹角α为25°。开启进料泵向加热段10提供液体反应物料,开启连续固体加料机向加热段10提供锌粉,其中控制液体反应物料的流速为12g/min,锌粉加料速度为1.08g/min。打料3h后,产物溢流口的流速稳定,锌粉在柱状反应器中保留时间为170min,将锌粉加料速度调整为0.6g/min。取部分溢流得到的产物体系打入10wt%的氯化铵水溶液中(氯化铵水溶液作为淬灭液,经过了提前除氧),取有机相采用GC检测原料剩余为0.4%,并通过滴定测定反应收率为94.8%。
实施例10
氮气保护下,向10L四口瓶中加入4.45Kg四氢呋喃,主原料4-氟氯苄500g,三甲基氯硅烷18.8g,1,2-二溴乙烷32.5g,搅拌10~20min形成液体反应物料。
采用图1所示的柱状反应器进行连续反应,其中,设置柱状反应器的加热段10的控温范围为60~70℃,冷却段20的控温范围为10~20℃,产物溢流口设置在冷却段20靠近加热段10的一端,引流管21与外壁之间的夹角α为25°。开启进料泵向加热段10提供液体反应物料,开启连续固体加料机向加热段10提供锌粉,其中控制液体反应物料的流速为15g/min,锌粉加料速度为1.35g/min。打料3h后,产物溢流口的流速稳定,锌粉在柱状反应器中保留时间为135min,将锌粉加料速度调整为0.67g/min。取部分溢流得到的产物体系打入10wt%的氯化铵水溶液中(氯化铵水溶液作为淬灭液,经过了提前除氧),取有机相采用GC检测原料剩余为10.6%,并通过滴定测定反应收率为84.3%。
实施例11
氮气保护下,向10L四口瓶中加入4.45Kg四氢呋喃,主原料4-氟氯苄500g,三甲基氯硅烷18.8g,1,2-二溴乙烷32.5g,搅拌10~20min形成液体反应物料。
采用图1所示的柱状反应器进行连续反应,其中,设置柱状反应器的加热段10的控温范围为60~70℃,冷却段20的控温范围为10~20℃,产物溢流口设置在冷却段20靠近加热段10的一端,引流管21与外壁之间的夹角α为25°。开启进料泵向加热段10提供液体反应物料,开启连续固体加料机向加热段10提供锌粉,其中控制液体反应物料的流速为15g/min,锌粉加料速度为1.08g/min。打料3h后,产物溢流口的流速稳定,锌粉在柱状反应器中保留时间135min,将锌粉加料速度调整为0.6g/min。取部分溢流得到的产物体系打入10wt%的氯化铵水溶液中(氯化铵水溶液作为淬灭液,经过了提前除氧),取有机相采用GC检测原料剩余为32.5%,并通过滴定测定反应收率为61.8%。
实施例12
氮气保护下,向10L四口瓶中加入4.45Kg四氢呋喃,主原料4-氟氯苄500g,三甲基氯硅烷18.8g,1,2-二溴乙烷32.5g,搅拌10~20min形成液体反应物料。
采用图1所示的柱状反应器进行连续反应,其中,设置柱状反应器的加热段10的控温范围为60~70℃,冷却段20的控温范围为10~20℃,产物溢流口设置在冷却段20靠近加热段10的一端,引流管21与外壁之间的夹角α为25°。开启进料泵向加热段10提供液体反应物料,开启连续固体加料机向加热段10提供锌粉,其中控制液体反应物料的流速为9g/min,锌粉加料速度为1.08g/min。打料4h后,产物溢流口的流速稳定,锌粉在柱状反应器中保留时间为230min,将锌粉加料速度调整为0.6g/min。取部分溢流得到的产物体系打入10wt%的氯化铵水溶液中(氯化铵水溶液作为淬灭液,经过了提前除氧),取有机相采用GC检测原料剩余为0.2%,并通过滴定测定反应收率为94.2%。
实施例13
氮气保护下,向10L四口瓶中加入4.45Kg四氢呋喃,主原料4-氟氯苄500g,三甲基氯硅烷6.2g,1,2-二溴乙烷32.5g,搅拌10~20min形成液体反应物料。
采用图1所示的柱状反应器进行连续反应,其中,设置柱状反应器的加热段10的控温范围为60~70℃,冷却段20的控温范围为10~20℃,产物溢流口设置在冷却段20靠近加热段10的一端,引流管21与外壁之间的夹角α为25°。开启进料泵向加热段10提供液体反应物料,开启连续固体加料机向加热段10提供锌粉,其中控制液体反应物料的流速为12g/min,锌粉加料速度为1.08g/min。打料3h后,产物溢流口的流速稳定,锌粉在柱状反应器中保留时间为170min,将锌粉加料速度调整为0.6g/min。取部分溢流得到的产物体系打入10wt%的氯化铵水溶液中(氯化铵水溶液作为淬灭液,经过了提前除氧),取有机相采用GC检测原料剩余为23.6%,并通过滴定测定反应收率为73.5%。
实施例14
氮气保护下,向10L四口瓶中加入4.45Kg四氢呋喃,主原料4-氰基氯苄500g,三甲基氯硅烷17.9g,1,2-二溴乙烷31g,搅拌10~20min形成液体反应物料。
采用图1所示的柱状反应器进行连续反应,其中,设置柱状反应器的加热段10的控温范围为60~70℃,冷却段20的控温范围为10~20℃,产物溢流口设置在冷却段20靠近加热段10的一端,引流管21与外壁之间的夹角α为25°。开启进料泵向加热段10提供液体反应物料,开启连续固体加料机向加热段10提供锌粉,其中控制液体反应物料的流速为12g/min,锌粉加料速度为1.03g/min。打料3h后,产物溢流口的流速稳定,锌粉在柱状反应器中保留时间为170min,将锌粉加料速度调整为0.57g/min。取部分溢流得到的产物体系打入10wt%的氯化铵水溶液中(氯化铵水溶液作为淬灭液,经过了提前除氧),取有机相采用GC检测原料剩余为0.8%,并通过滴定测定反应收率为94.2%。
实施例15
氮气保护下,向10L四口瓶中加入4.45Kg四氢呋喃,主原料4-硝基氯苄500g,三甲基氯硅烷15.8g,1,2-二溴乙烷27.4g,搅拌10~20min形成液体反应物料。
采用图1所示的柱状反应器进行连续反应,其中,设置柱状反应器的加热段10的控温范围为60~70℃,冷却段20的控温范围为10~20℃,产物溢流口设置在冷却段20靠近加热段10的一端,引流管21与外壁之间的夹角α为25°。开启进料泵向加热段10提供液体反应物料,开启连续固体加料机向加热段10提供锌粉,其中控制液体反应物料的流速为12g/min,锌粉加料速度为0.91g/min。打料3h后,产物溢流口的流速稳定,锌粉在柱状反应器中保留时间为170min,将锌粉加料速度调整为0.5g/min。取部分溢流得到的产物体系打入10wt%的氯化铵水溶液中(氯化铵水溶液作为淬灭液,经过了提前除氧),取有机相采用GC检测原料剩余为1.2%,并通过滴定测定反应收率为94.7%。
实施例16
氮气保护下,向10L四口瓶中加入4.45Kg四氢呋喃,主原料4-乙基氯苄500g,三甲基氯硅烷17.6g,1,2-二溴乙烷30.4g,搅拌10~20min形成液体反应物料。
采用图1所示的柱状反应器进行连续反应,其中,设置柱状反应器的加热段10的控温范围为60~70℃,冷却段20的控温范围为10~20℃,产物溢流口设置在冷却段20靠近加热段10的一端,引流管21与外壁之间的夹角α为25°。开启进料泵向加热段10提供液体反应物料,开启连续固体加料机向加热段10提供锌粉,其中控制液体反应物料的流速为12g/min,锌粉加料速度为1.01g/min。打料3h后,产物溢流口的流速稳定,锌粉在柱状反应器中保留时间为170min,将锌粉加料速度调整为0.56g/min。取部分溢流得到的产物体系打入10wt%的氯化铵水溶液中(氯化铵水溶液作为淬灭液,经过了提前除氧),取有机相采用GC检测原料剩余为0.9%,并通过滴定测定反应收率为95.0%。
实施例17
氮气保护下,向10L四口瓶中加入4.45Kg四氢呋喃,主原料4-甲氧基氯苄500g,三甲基氯硅烷17.4g,1,2-二溴乙烷30g,搅拌10~20min形成液体反应物料。
采用图1所示的柱状反应器进行连续反应,其中,设置柱状反应器的加热段10的控温范围为60~70℃,冷却段20的控温范围为10~20℃,产物溢流口设置在冷却段20靠近加热段10的一端,引流管21与外壁之间的夹角α为25°。开启进料泵向加热段10提供液体反应物料,开启连续固体加料机向加热段10提供锌粉,其中控制液体反应物料的流速为12g/min,锌粉加料速度为1g/min。打料3h后,产物溢流口的流速稳定,锌粉在柱状反应器中保留时间为170min,将锌粉加料速度调整为0.55g/min。取部分溢流得到的产物体系打入10wt%的氯化铵水溶液中(氯化铵水溶液作为淬灭液,经过了提前除氧),取有机相采用GC检测原料剩余为1.6%,并通过滴定测定反应收率为93.8%。
实施例18
氮气保护下,向10L四口瓶中加入4.45Kg四氢呋喃,主原料4-氯甲基苯甲酸甲酯500g,三甲基氯硅烷14.7g,1,2-二溴乙烷25.4g,搅拌10~20min形成液体反应物料。
采用图1所示的柱状反应器进行连续反应,其中,设置柱状反应器的加热段10的控温范围为60~70℃,冷却段20的控温范围为10~20℃,产物溢流口设置在冷却段20靠近加热段10的一端,引流管21与外壁之间的夹角α为25°。开启进料泵向加热段10提供液体反应物料,开启连续固体加料机向加热段10提供锌粉,其中控制液体反应物料的流速为12g/min,锌粉加料速度为0.84g/min。打料3h后,产物溢流口的流速稳定,锌粉在柱状反应器中保留时间为170min,将锌粉加料速度调整为0.47g/min。取部分溢流得到的产物体系打入10wt%的氯化铵水溶液中(氯化铵水溶液作为淬灭液,经过了提前除氧),取有机相采用GC检测原料剩余为0.6%,并通过滴定测定反应收率为94.2%。
从以上的描述中,可以看出,本发明上述的实施例实现了如下技术效果:
采用连续反应器作为锌原子直接插入碳卤键反应的反应装置,且使锌粉自加热段的上方连续送入加热段中、液体反应物料自加热段的下部连续送入加热段中,二者在加热段中逆流接触,提高了二者的接触效率,保证了连续反应的高效进行。由于是连续化反应,随着连续反应的进行连续送入的锌粉会被连续的消耗,所得到的产物会连续地从产物溢流口流出,使得锌粉不会在连续反应器中蓄积,因此避免了喷料风险的发生,有利于该连续制备方法在放大生产中的应用。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6)

1.一种苄基卤化锌及其衍生物的连续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制备方法采用连续反应器进行锌原子直接插入碳卤键反应,其中,所述连续反应器包括连通设置的加热段(10)和冷却段(20),所述冷却段(20)位于所述加热段(10)的上方,所述冷却段(20)具有产物溢流口,所述连续制备方法包括:
将液体反应物料和锌粉分别连续送入所述加热段(10)中,所述锌粉自所述加热段(10)的上方连续送入所述加热段(10)中,所述液体反应物料自所述加热段(10)的下部连续送入所述加热段(10)中,并在所述加热段(10)中发生锌原子直接插入碳卤键反应,得到产物体系,所述产物体系从所述产物溢流口流出所述连续反应器,控制所述加热段(10)的温度在60~80℃之间,控制所述冷却段(20)的温度在10~30℃之间,所述锌粉在所述加热段(10)的保留时间为2~4h,
其中,所述液体反应物料包括卤化物,所述卤化物具有结构式I:
Figure DEST_PATH_IMAGE002
结构式I,
其中,n为0~5中的任意一个整数,X为-Cl、-Br或-I,各R各自独立地选自-F、-Cl、-Br、硝基、氰基、C1~C5的烷基、C1~C5的烷氧基和-COOR1中的任意一种,R1为C1~C5的烷基,
所述产物溢流口设置有与所述冷却段(20)的外壁连接的引流管(21),所述引流管(21)沿远离所述外壁的方向倾斜向上延伸,所述引流管(21)与所述外壁之间的夹角α在10°~40°之间,所述液体反应物料还包括极性溶剂、引发剂和锌粉活化剂,所述溶剂与所述卤化物的重量比为7~13:1,所述引发剂相对于所述卤化物的摩尔当量为0.03~0.08,所述锌粉活化剂相对于所述卤化物的摩尔当量为0.03~0.08。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所述加热段(10)的温度在65~75℃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所述冷却段(20)的温度在15~25℃之间。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引流管(21)与所述外壁之间的夹角α在20°~30°之间。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产物溢流口设置在所述冷却段(20)靠近所述加热段(10)的一端。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连续反应器为柱式连续反应器或搅拌式连续反应釜。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连续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柱式连续反应器的加热段(10)中设置有搅拌浆(11)。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制备方法包括:
将所述液体反应物料以第一流速和所述锌粉以第二流速分别连续送入所述加热段(10)中,所述液体反应物料和所述锌粉在所述加热段(10)中发生锌原子直接插入碳卤键反应,得到产物体系,所述产物体系从所述产物溢流口流出所述连续反应器,待所述溢流流速稳定后,调整所述锌粉以第三流速送入所述加热段(10)中,其中,控制所述第二流速和所述第一流速使送入的所述锌粉相对于送入的所述卤化物的摩尔当量为1~3,控制所述第三流速和所述第一流速使送入的所述锌粉相对于送入的所述卤化物的摩尔当量为1~1.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连续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控制所述第二流速和所述第一流速使送入的所述锌粉相对于送入的所述卤化物的摩尔当量为1.5~2.0。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锌粉在所述加热段(10)的保留时间为2.5~3.5h。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极性溶剂为四氢呋喃。
1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发剂选自1,2-二氯乙烷、1,2-二溴乙烷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1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锌粉活化剂选自三甲基氯硅烷、三甲基溴硅烷中的任意一种或多种。
1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溶剂与所述卤化物的重量比为8~10:1。
1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引发剂相对于所述卤化物的摩尔当量为0.04~0.05。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续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锌粉活化剂相对于所述卤化物的摩尔当量为0.04~0.05。
CN201910906669.XA 2019-09-24 2019-09-24 一种苄基卤化锌及其衍生物的连续制备方法 Active CN11055114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06669.XA CN110551146B (zh) 2019-09-24 2019-09-24 一种苄基卤化锌及其衍生物的连续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06669.XA CN110551146B (zh) 2019-09-24 2019-09-24 一种苄基卤化锌及其衍生物的连续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51146A CN110551146A (zh) 2019-12-10
CN110551146B true CN110551146B (zh) 2022-02-22

Family

ID=6874137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06669.XA Active CN110551146B (zh) 2019-09-24 2019-09-24 一种苄基卤化锌及其衍生物的连续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51146B (zh)

Family Cites Familie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01195597A (zh) * 2006-12-08 2008-06-11 中国科学院上海药物研究所 1-取代-4,4-二取代氨基硫脲类化合物、其制备方法以及其用途
CN101397247B (zh) * 2008-10-31 2012-05-16 天津大学 用于环氯茚酸的原料药的茚满-1-羧酸合成方法
CN204973830U (zh) * 2015-09-14 2016-01-20 浙江华亿工程设计有限公司 格氏试剂制备的塔式连续生产装置
CN106397208B (zh) * 2016-08-30 2019-03-12 京博农化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啶酰菌胺中间体2-(4-氯苯基)硝基苯的制备方法
CN106674257A (zh) * 2016-12-30 2017-05-17 江苏创拓新材料有限公司 格氏试剂的连续化生产方法
CN206881185U (zh) * 2017-06-28 2018-01-16 天津中福泰克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精馏实验装置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51146A (zh) 2019-1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6380446B1 (en) Process for dehydrohalogenation of halogenated compounds
CN112194661B (zh) 一种4-氨基-7-碘吡咯并[2,l-f][l,2,4]三嗪的制备方法
SU725554A3 (ru) Способ получени формамида моно или диметилформамида
CN110551146B (zh) 一种苄基卤化锌及其衍生物的连续制备方法
CN101107221B (zh) 偕亚氨醚化合物的制造方法
CN107848982A (zh) 用于合成具有氧化腈官能团的分子的方法
JP2008214257A (ja) スルホキシド化合物の製造方法
KR102662644B1 (ko) 벤질 아연 할라이드 및 그 유도체의 연속 제조 방법
CN106397516B (zh) 坎格雷洛中间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6800522A (zh) 一种n,n′‑双(2‑氰基乙基)‑1,2‑乙二胺的制备方法
CN106748835B (zh) 一种盐酸肾上腺酮的制备方法
CN108276356B (zh) 3,5-二取代噻唑烷-2-硫酮类化合物制备方法
CN101370795B (zh) 制备噻唑化合物的方法
JP4445856B2 (ja) テトラ置換尿素を連続的に製造する方法
CN113329994B (zh) 一种连续制备5-氰二醇的方法
CN114174256A (zh) 羰基化合物的制造方法及制造羰基化合物的流动式反应系统
CN113248447B (zh) 一种制备喹唑啉酮类化合物的方法
CN101613364A (zh) 七甲基二硅氮烷的制备方法
CN117510360B (zh) 2-氨基-5-氯-(n,3)-二甲基苯甲酰胺的连续化制备方法、装置和产品
JP2004503617A (ja) 無水マレイン酸及びc1‐4アルキルビニルエーテルの共重合体を製造する連続的無溶媒方法
US4469884A (en) Preparation of n-methoxy-n-methylurethanes
CN110407720B (zh) 一种碘催化硫脲脱硫制备取代胍的合成方法
CN113979965A (zh) 一种4,5-二氯-2-辛基-4-异噻唑啉-3-酮的连续化生产方法
CN105153197A (zh) 一种头孢中间体的制备方法
JP2808696B2 (ja) チオホスゲンの製造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