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48860B - 铸造件及铸件的制造方法 - Google Patents

铸造件及铸件的制造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48860B
CN110548860B CN201910468329.3A CN201910468329A CN110548860B CN 110548860 B CN110548860 B CN 110548860B CN 201910468329 A CN201910468329 A CN 201910468329A CN 110548860 B CN110548860 B CN 110548860B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casting
lug
mold
receiving
hang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468329.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548860A (zh
Inventor
佐藤道太
杉野刚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Sintokogio Ltd
Original Assignee
Sintokogi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Sintokogio Ltd filed Critical Sintokogio Ltd
Publication of CN110548860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48860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548860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48860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CFOUNDRY MOULDING
    • B22C9/00Moulds or cores; Moulding processes
    • B22C9/08Features with respect to supply of molten metal, e.g. ingates, circular gates, skim gates
    • B22C9/082Sprues, pouring cup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DCASTING OF METALS; CASTING OF OTHER SUBSTANCES BY THE SAME PROCESSES OR DEVICES
    • B22D29/00Removing castings from moulds, not restricted to casting processes covered by a single main group; Removing cores; Handling ingots
    • B22D29/04Handling or stripping castings or ingo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22CASTING; POWDER METALLURGY
    • B22DCASTING OF METALS; CASTING OF OTHER SUBSTANCES BY THE SAME PROCESSES OR DEVICES
    • B22D31/00Cutting-off surplus material, e.g. gates; Cleaning and working on casting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olds, Cores, And Manufacturing Methods Thereof (AREA)
  • Load-Engaging Elements For Cran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铸造件以及铸件的制造方法,在铸件的制造过程中,能容易地实现铸件的抓取作业,上述铸造件具有作为制品的一个以上铸件。解决技术问题的手段是,在设置有一个以上铸件(100)的铸造件(19F)中,在上述铸件(100)附近的构成内浇道部的部分设置有用于收纳上述铸件(100)的铸件收纳用吊耳部(106、106A)。

Description

铸造件及铸件的制造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铸造件及铸件的制造方法。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铸件的制造方法,如专利文献1所示,已知经过向铸模浇注的浇注工序、冷却工序,制造出具有多个铸件且具有用于悬挂铸件整体的吊耳部的铸造件,将上述吊耳部钩挂于吊耳钩并使上述铸造件转动、下落,从而进行脱模,然后将铸造件整体向之后的工序搬运。
在上述铸件的制造方法中,能将吊耳部能用于脱模、铸造件的搬运等,从而在各制造工序中,能实现作业的效率。
在专利文献1所示的铸件的制造方法中,在铸造件的脱模工序后进行铸件与内浇道分离、喷丸处理、刻印等,然后向机械加工工序搬运。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平7-284912号公报
然而,以往,经过上述的铸件与内浇道的分离后的各铸件被凌乱地堆放于托盘等而被搬运至之后的工序以进行机械加工等。此外,通过机器人将各铸件从托盘等取出并供给至机械加工装置等。然而,由于堆放于托盘等的各铸件的姿势不固定,因此,难以可靠地进行机器人的的抓取抓取。因此,作业者需要将机器人抓取失败的铸件取出,从而难以实现抓取作业的无人化。机器人抓取失败还包括暂时抓住的铸件下落的情况,从而还存在对铸件造成打入等损伤这样的技术问题。
此外,由于堆放于托盘等的各铸件的姿势不固定,因此,需要花费很多时间来对机器人进行教学,从而导致教学作业的效率下降。
发明内容
本发明鉴于上述情况而作,其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铸造件以及铸件的制造方法,在铸件的制造过程中,能容易地实现铸件的抓取作业,上述铸造件具有作为制品的一个以上铸件。
本发明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而采用以下的手段。即,本发明是一种铸造件是,设置有一个以上铸件,其特征是,在上述铸件附近的构成内浇道部的部分设置有铸件收纳用吊耳部,上述铸件收纳用吊耳部用于对上述铸件进行收纳。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其特征是,上述铸件收纳用吊耳部由两个棒状部结合成T字状而形成。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其特征是,上述铸件收纳用吊耳部是从上述铸件突出的突出部,一个侧面和与上述侧面相反一侧的侧面成为朝向突出方向并朝向相互远离的方向倾斜的卡定面。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其特征是,在上述铸造件设置有用于悬挂铸造件整体的整体悬挂用吊耳部。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其特征是,上述整体悬挂用吊耳部和上述铸件被连结部连结,在上述连结部中,于上述铸件附近的构成上述内浇道部的部分设置有上述铸件收纳用吊耳部。
此外,本发明是一种铸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是,包括:向铸模浇注,对铸模进行冷却以制造铸件附近的构成内浇道部的部分设置有铸件收纳用吊耳部的铸造件;对上述铸造件进行脱模;对于上述脱模后的铸造件,将上述铸件收纳用吊耳部保留于上述铸件,将其他部分从上述铸件上分离离;以及对于分离后的上述铸件,将上述铸件收纳用吊耳部收纳于收纳体并向之后的工序搬运。
在本发明的一个方式中,其特征是,向铸模浇注,在对铸模进行冷却以制造上述铸造件时,预先在上述铸造件设置整体悬挂用吊耳部,在进行上述脱模时,通过将吊耳钩钩挂于上述整体悬挂用吊耳部并使上述铸造件转动下落,从而进行脱模。
根据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作为制品的一个以上铸件的铸造件以及铸件的制造方法,在铸件的制造过程中,能容易地实现铸件的抓取作业。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铸造件的俯视图。
图2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铸造件的主视图。
图3是上述图1的B-B线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铸造件的侧视图。(图1的C-C线视图)
图5是表示上述图1的主要部分的区域的图。
图6是利用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铸造设备的示意俯视图。
图7是表示利用脱模装置对上述图1的铸造件进行脱模的状态的说明图。
图8是表示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铸件装设于收纳体的状态的纵剖视图。
图9是表示将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铸件装设于收纳体的状态的俯视图。
图10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铸造件的俯视图。
图11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铸造件的主视图。
图12是上述图10的B-B线视图。
图13是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铸造件的侧视图。(图10的C-C线视图)。
图14是表示将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铸件装设于收纳体的状态的纵剖视图。
符号说明
100 铸件、
101、103 连结部、
102 整体悬挂用吊耳部、
102a、102b、106a、106b 棒状部、
106、106A 铸件收纳用吊耳部、
110 铸模、
113 吊耳钩、
120、120A 收纳体、
130a、130b 侧面、
19F 铸造件。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参照附图,对本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详细说明。
(第一实施方式)
图1~图7是表示本发明第一实施方式的图。图1~图5是表示铸造件19F的图,图1是俯视图,图2是主视图,图3是图1的B-B线视图,图4是侧视图(图1的C-C线视图)。
如上述图所示,铸造件19F包括:最终成为制品的四个铸件100;连结上述铸件100的连结部101(内浇道);连设于连结部101的两个整体悬挂用吊耳部102;将两个整体悬挂用吊耳部102连结的连结部103(浇道);连设于连结部103的浇注部104(浇注口);设置于连结部101、103的连接部的突部105;以及设置于连结部101的铸件100附近的四个铸件收纳用吊耳部106。
连结部101是和连结部103一起构成从浇注部104至铸件100的、所谓的浇道的部分,上述连结部101的形成有铸件收纳用吊耳部106的铸件100附近构成为所谓的内浇道部的部分。
铸造件19F如后文所述被吊耳钩悬挂,但此时使用整体悬挂用吊耳部102。即,整体悬挂用吊耳部102是用于悬挂铸造件19F整体的卡定部,上述整体悬挂用吊耳部102悬挂于上述吊耳钩。
突部105是在由机器人移送铸造件19F时由机器人把持的部分。
图5是表示铸造件19F的主要部分的区域的图,该图中由斜线表示的区域是铸件100,由+号表示的区域是整体悬挂用吊耳部102,由网线表示的区域是铸件收纳用吊耳部106。
如上述图所示,在铸造件19F中,在设定有基准线X-X以及与该基准线X-X正交的两个基准线Y1-Y1、Y2-Y2时,以中间夹着基准线X-X的方式在基准线Y1-Y1、Y2-Y2上各配置两个铸件100。
整体悬挂用吊耳部102是两个棒状部102a、102b接合成T字型的构件,两个整体悬挂用吊耳部102将棒状部102a、102b定位并配置于基准线X-X上,且棒状部102a、102a之间形成为上述连结部103。
铸件收纳用吊耳部106是棒状部106a、106b接合成T字型的构件,棒状部106a是上述连结部101的一部分且是构成上述内浇道的部分。
在一方的两个一组的铸件收纳用吊耳部106中,将棒状部106a定位于基准线Y1-Y1上且使棒状部106a、106a相对配置。
同样地,另一方的两个一组的铸件收纳用吊耳部106配置于基准线Y2-Y2上。
两个整体悬挂用吊耳部102的棒状部102a分别连设于连结部101。
接着,对具有上述整体用悬挂吊耳部102、铸件收纳用吊耳部106的铸造件19F和利用各吊耳部的铸造设备进行说明。
图6是表示铸造设备1的示意的俯视图,铸造设备1具有造型设备2、芯设置设备3、冷却搬运设备4、浇注设备7、后处理设备8以及砂处理设备10。
造型设备2利用经过砂处理设备10处理的型砂对铸模进行造型。芯设置设备3在铸模内设置芯。浇注设备7制造熔融金属并向铸模内浇注。冷却搬运设备4将在造型设备2中造型好的铸模向浇注设备7搬运。冷却搬运装置4还对在注入有浇注设备7中的熔融金属的铸模进行搬运以冷却规定时间。由此,注入到铸模的熔融金属冷却而变硬,并形成在铸件100附近的构成内浇道部的部分设置有铸件收纳用吊耳部106的铸造件19F。接着,脱模并将铸造件19F取出,并将取出的铸造件19F进一步冷却同时向后处理设备8搬运。后处理设备8进行对铸造件19F的刻印、铸造件19F的铸件与内浇道的分离、机械加工等后处理,并从铸造件19F得到作为最终制品的铸件100。砂处理设备10对使用于铸模的造型的型砂进行处理。
冷却搬运设备4具有脱模装置65。后处理设备8具有刻印装置84、铸件与内浇道的分离装置85,在利用刻印装置84对铸造件19F进行刻印之后,利用铸件100与内浇道的分离装置85将铸造件19F的各铸件100与内浇道分离。在铸件100与内浇道分离后,各铸件100被装设于收纳体并被搬运至在其它场地的机械加工设备86。
各铸件100在机械加工设备86中,对各铸件100的必要部位进行异物的去除、切削、磨削以及研磨等机械加工而形成为制品。
以下,对在上述各装置、设备中利用铸造件19F的各吊耳部的工序进行说明。
图7是表示利用脱模装置65进行脱模的状态的说明图。
在图7中,符号110是内部形成有铸造件19F的铸模,111是铸模110的搬运路径,112是具有设置于与搬运路径111相交的方向的吊耳钩113的悬吊装置,114是设置于搬运路径111上的推杆。此外,115是与搬运路径111连结设置的工作台,一端115a支承成能自由旋转,虽然在通常状态下被支承于与搬运路径111相同的高度,但也会通过未图示的驱动机构释放支承并向箭头R1方向转动。
沿搬运路径111搬运来的铸模110被推杆114推送并载置于工作台115上。此时,悬挂装置112的吊耳钩113由未图示的驱动机构预先移动至图7所示的位置,铸模110在推杆114的驱动下移动至铸模110内的铸造件19F的整体悬挂用吊耳部102钩挂于吊耳钩113的位置。
然后,若工作台115的支承被释放并向箭头R1方向转动,则整体悬挂用吊耳部102将会钩挂于吊耳钩113,另一方面铸模110和铸造件19F一边转动而下落。在上述下落的作用下,构成铸模110的型砂的大部分与铸造件19F分离并向下方下落。
如此,铸造件19F通过设置整体悬挂用吊耳部102从而能顺利地进行脱模,并且能防止在脱模时对铸造件19F造成打入等损伤。
另一方面,由刻印装置84实施刻印后的铸造件19F通过铸件100与内浇道的分离装置85而分离出图1至图5所示的各铸件100。
此时,分离各铸件100时的切断部位是图5所示的铸件收纳用吊耳部106与连结部101的边界部分107,铸件收纳用吊耳部106处于保留于各铸件100的状态。
此时的切断部位预先输入铸模的模数据(日文:型データ),并基于该模数据利用加工机械进行切断。
上述这样得到的各铸件100装设于收纳体并搬运至在其它场地的机械加工设备86。
图8、图9是表示将铸件100装设于收纳体的状态的图,在上述图中符号120是收纳体。收纳体120是具有C字状的截面形状并朝一个方向延伸的构件,并设置成具有主壁部120a、侧壁部120b、120b、下壁部120c、120c,多个铸件100悬挂于收纳体。
铸件100在其一部分具有铸件收纳用吊耳部106,因此,将上述铸件收纳用吊耳部106的棒状部106b插入收纳体120内,使棒状部106b与下壁部120c、120c的上表面卡合,从而能使铸件100以固定的姿势悬挂于收纳体120。而且,通过采用使收纳体120沿固定方向较长地延伸的结构,从而能将大量铸件100装设于收纳体。
在将铸件100装设于收纳体120时,利用机器人把持铸件收纳用吊耳部106的棒状部106a以装设于收纳体120。
如上述这样装设于收纳体的铸件100被搬运至其它场地的机械加工设备86,在机械加工设备86中,利用NC车床等进行使铸件收纳用吊耳部106与铸件100分离的加工、精加工等。
此时,铸件100是被机器人从收纳体120把持住铸件收纳用吊耳部106的棒状部106a而供给至加工机床的,但由于铸件100是以固定的姿势悬挂于收纳体120,因此,能使机器人容易且准可靠地进行抓取,从而能防止抓取失败而使铸件100下落等不良情况。
这样,只要使具备铸件收纳用吊耳部106的铸件悬挂于收纳体120,无论铸件100的形状、大小如何,都能使铸件100以每次相同的姿势装设于收纳体120。
此外,在之后的工序中使机器人对铸件100的抓取实现自动化的情况下,装设于收纳体120的铸件100也全部以固定的姿势被收纳,因此,具有不需要作业者对机器人进行高度教学的优点。
此外,能构成为机器人对铸件100的抓取成功率大致为100%,因此,能实现抓取工序的无人化。
此外,即使不是具有深度学习功能的、高价的机器人,通过仅具有每次重复大致固定动作的功能的、廉价的机器人便能可靠地对铸件100进行抓取,因此,能将发明实施的成本控制得较低。
此外,由于将铸件依次装设于收纳体,因此,即使没有对制品的刻印等识别元件也能确保可追溯性。
此外,不存在凌乱地堆放于收纳体(托盘)的情况,因此,不会对制品造成打入等损伤。
(第二实施方式)
图10至图14是表示本发明第二实施方式的图。
本实施方式与上述的第一实施方式不同的点是设置于铸件100的铸件收纳用吊耳部的形状。
在本实施方式中,铸件收纳用吊耳部106A如图10所示是从铸件100突出与第一实施方式的铸件收纳用吊耳部106的棒状部106b的长度尺寸对应的宽度尺寸t1的突出部,且该突出部与连结部102a直接接合。
此外,在上述突出部中,一方的侧面130a和相反一侧的侧面130b成为朝向突出方向并朝向相互远离的方向倾斜的卡定面。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悬挂铸件100的收纳体120A如图14所示以铸件收纳用吊耳部106A的侧面130a、130b能与下壁部120c、120c的内表面卡定的方式形成与侧面130a、130b对应的倾斜面。
在本实施方式中,铸件100如图14所示将铸件收纳用吊耳部106A插入到收纳体120A内,并将作为卡定面的侧面130a、130b卡定并悬挂于下壁部120c、120c。
根据本实施方式的结构,能使铸件100与铸件收纳用吊耳部106A的接合面积扩大,从而具有即使在铸件100的重量较大的情况下,也能毫不费力地悬挂的优点。
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各铸件100分离的部位如图10所示是连结部103和整体悬挂用吊耳部105的棒状部102a、与铸件收纳用吊耳部106A的边界部131。
作为铸件收纳用吊耳部和与吊耳部对应的收纳体的结构,例举了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这两个示例,但并不局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可以是各种形状,只要是能将各铸件以固定姿势收纳的形状即可。
此外,在上述两个实施方式中,铸件100以被铸件收纳用吊耳部106、106A悬挂的方式收纳于收纳体120、120A内,但并不限定于此。收纳体120、120A是具有C字状的截面形状并沿一个方向延伸的构件,但也可以是将收纳体120、120A定位成使其延伸方向的轴相对于地面垂直,并以如下方式进行收纳,即利用铸件收纳用吊耳部106、106A将铸件100卡定于收纳体120、120A内,从而将铸件100层叠。
此外,在上述第一实施方式、第二实施方式中,对铸造件19F具有多个铸件100的情况进行了说明,但在本发明中铸件100的数量也可以为一个,本发明能适用于设置有一个以上铸件的铸造件。

Claims (7)

1.一种铸造件,设置有一个以上铸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铸件附近的构成内浇道部的部分设置有铸件收纳用吊耳部,所述铸件收纳用吊耳部用于对所述铸件进行收纳。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铸造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铸件收纳用吊耳部由两个棒状部结合成T字状而形成。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铸造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铸件收纳用吊耳部是从所述铸件突出的突出部,突出部的一个侧面和与所述一个侧面相反一侧的侧面成为朝向突出方向并朝向相互远离的方向倾斜的卡定面。
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铸造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铸造件设置有用于悬挂铸造件整体的整体悬挂用吊耳部。
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铸造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整体悬挂用吊耳部和所述铸件被连结部连结,在所述连结部中,于所述铸件附近的构成所述内浇道部的部分设置有所述铸件收纳用吊耳部。
6.一种铸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包括:向铸模浇注,对铸模进行冷却以制造铸造件,在该铸造件设置有一个以上的铸件,在铸件附近的构成内浇道部的部分设置有铸件收纳用吊耳部;
对所述铸造件进行脱模;
对于所述脱模后的铸造件,将所述铸件收纳用吊耳部保留于所述铸件,将其他部分从所述铸件上分离;以及
对于分离后的所述铸件,将所述铸件收纳用吊耳部收纳于收纳体并向之后的工序搬运。
7.如权利要求6所述的铸件的制造方法,其特征在于,
向铸模浇注,在对铸模进行冷却以制造所述铸造件时,预先在所述铸造件设置整体悬挂用吊耳部,在进行所述脱模时,通过将吊耳钩钩挂于所述整体悬挂用吊耳部并使所述铸造件转动下落,从而进行脱模。
CN201910468329.3A 2018-05-31 2019-05-31 铸造件及铸件的制造方法 Active CN110548860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8-104249 2018-05-31
JP2018104249 2018-05-31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48860A CN110548860A (zh) 2019-12-10
CN110548860B true CN110548860B (zh) 2022-04-29

Family

ID=687355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468329.3A Active CN110548860B (zh) 2018-05-31 2019-05-31 铸造件及铸件的制造方法

Country Status (2)

Country Link
JP (1) JP7259554B2 (zh)
CN (1) CN110548860B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545730A (zh) * 2020-06-24 2020-08-18 通裕重工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兆瓦级高吨位风电铸件的开箱方法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84912A (ja) * 1994-02-11 1995-10-31 Georg Fischer Giessereianlagen Ag 鋳造クラスタの取出し方法及び取出し装置
JPH08132222A (ja) * 1994-11-10 1996-05-28 Asahi Tec Corp 鋳 物
JP2000263219A (ja) * 1999-03-11 2000-09-26 Isuzu Seisakusho:Kk 砂型鋳造品の分離・搬送装置
JP2005088013A (ja) * 2003-09-12 2005-04-07 Daihatsu Motor Co Ltd 型砂の分離回収システム
CN101005912A (zh) * 2004-07-02 2007-07-25 新东工业株式会社 粗铝铸件的后处理方法和其设备
JP2010240685A (ja) * 2009-04-06 2010-10-28 Akebono Brake Ind Co Ltd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用鋳造部品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CN102686334A (zh) * 2009-12-28 2012-09-19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铸件的铸造方法以及铸造装置
CN102712033A (zh) * 2009-12-18 2012-10-03 马克科技创新设计公司 用于电池铸焊带的模具
KR20160100630A (ko) * 2015-02-16 2016-08-24 (주)청송기공 로스트왁스 주물 탈사장치 및 그 방법
KR20160136800A (ko) * 2015-05-21 2016-11-30 권성애 정밀주조용 주형

Family Cites Familie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S5916751U (ja) * 1982-07-23 1984-02-01 曙ブレーキ工業株式会社 鋳造用金型
JPH039877Y2 (zh) * 1987-04-15 1991-03-12
JP2744305B2 (ja) * 1989-11-16 1998-04-28 アイシン高丘株式会社 無枠式鋳造ライン
JPH09225625A (ja) * 1996-02-16 1997-09-02 Hitachi Metals Ltd 縦型無枠鋳造ラインの鋳物取り出し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7284912A (ja) * 1994-02-11 1995-10-31 Georg Fischer Giessereianlagen Ag 鋳造クラスタの取出し方法及び取出し装置
JPH08132222A (ja) * 1994-11-10 1996-05-28 Asahi Tec Corp 鋳 物
JP2000263219A (ja) * 1999-03-11 2000-09-26 Isuzu Seisakusho:Kk 砂型鋳造品の分離・搬送装置
JP2005088013A (ja) * 2003-09-12 2005-04-07 Daihatsu Motor Co Ltd 型砂の分離回収システム
CN101005912A (zh) * 2004-07-02 2007-07-25 新东工业株式会社 粗铝铸件的后处理方法和其设备
JP2010240685A (ja) * 2009-04-06 2010-10-28 Akebono Brake Ind Co Ltd ディスクブレーキ用鋳造部品の製造方法及び製造装置
CN102712033A (zh) * 2009-12-18 2012-10-03 马克科技创新设计公司 用于电池铸焊带的模具
CN102686334A (zh) * 2009-12-28 2012-09-19 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铸件的铸造方法以及铸造装置
KR20160100630A (ko) * 2015-02-16 2016-08-24 (주)청송기공 로스트왁스 주물 탈사장치 및 그 방법
KR20160136800A (ko) * 2015-05-21 2016-11-30 권성애 정밀주조용 주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JP7259554B2 (ja) 2023-04-18
JP2019209379A (ja) 2019-12-12
CN110548860A (zh) 2019-12-1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9967726B (zh) 脱模方法及脱模装置
CN110548860B (zh) 铸造件及铸件的制造方法
KR101699150B1 (ko) 로스트왁스 주물 탈사장치 및 그 방법
JP2008006481A (ja) 鋳造物の砂落とし処理装置
CN113118422B (zh) 一种砂型铸造自动落砂设备
US10017335B2 (en) System,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destacking stacked articles
JP2005205489A (ja) 成形体の取り出し方法、成形装置
JP2946058B2 (ja) インサ−ト成形方法およびインサ−ト成形装置
US3300823A (en) Mold assembly and pouring method and apparatus
JP6350244B2 (ja) 鋳型バラシ方法及び装置
JP3199123B2 (ja) 鋳型列プラントの鋳型から鋳造品を抜出す方法、及びこの方法を実行するのに使用するためのプラント
JP4468742B2 (ja) 鋳物の取り出し方法
EP3283248B1 (en) Method and system for indexing moulds
JP4259038B2 (ja) 製品粗材の巾木離脱方法および巾木離脱装置
JP2599932B2 (ja) 鋳物の製造方法
JPS6348623B2 (zh)
JPH09271891A (ja) 鋳造品及び鋳型
JPH03248763A (ja) バリ取り装置
CN209550389U (zh) 一种地板连接件模具
CN218066414U (zh) 一种模具生产用精密检测设备
CN210305694U (zh) 用于压铸工艺的抓取装置
JP2010082664A (ja) 鋳造機若しくはプレス機を備えた鋳造機における自動取り出し装置
JPH01278937A (ja) 中子入れ方法およびその装置
CN116924205A (zh) 一种可预埋的模具吊运工装及模具吊运方法
JP3172259U (ja) 鋳造機若しくはプレス機を備えた鋳造機における自動取り出し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