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37603A - 一种红豆杉茶及其制备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红豆杉茶及其制备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37603A
CN110537603A CN201910945363.5A CN201910945363A CN110537603A CN 110537603 A CN110537603 A CN 110537603A CN 201910945363 A CN201910945363 A CN 201910945363A CN 110537603 A CN110537603 A CN 110537603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tems
leaves
tea
taxus chinensis
taxu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45363.5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黄富贵
游刃
毛洪毅
陈瑜萍
陈雪松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Fenggang Sugui Tea Tourism Develo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Fenggang Sugui Tea Tourism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Fenggang Sugui Tea Tourism Develo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Fenggang Sugui Tea Tourism Development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945363.5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37603A/zh
Publication of CN110537603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37603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23FOODS OR FOODSTUFFS; TREATMENT THEREOF, NOT COVERED BY OTHER CLASSES
    • A23FCOFFEE; TEA; THEIR SUBSTITUTES; MANUFACTURE, PREPARATION, OR INFUSION THEREOF
    • A23F3/00Tea; Tea substitutes; Preparations thereof
    • A23F3/06Treating tea before extraction; Preparations produced thereby
    • A23F3/14Tea preparations, e.g. using additives

Landscapes

  • Life Sciences & Earth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Food Science & Technolog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Medicines Containing Plant Substances (AREA)

Abstract

本申请为茶叶制品加工技术领域中一种红豆杉茶的制备方法:包括割取夏季成熟的曼地亚红豆杉带梗鲜叶进行萎凋;用齿切机把将摊放后红豆杉带梗鲜叶切碎后过筛;将过筛后的红豆杉叶梗放入连续蒸汽杀青机400型中,用含有乙醇的水蒸汽进行杀青;将冷却梗叶放入连续烘干机中三次连续烘干之后与黄茶拼配得到红豆杉茶。本发明的红豆杉茶能相互促进提高红豆杉茶的抗肿瘤和抗癌活性,同时长期饮用也不会产生焦虑的情绪,保健效果更好。

Description

一种红豆杉茶及其制备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茶叶制品加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红豆杉茶及其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红豆杉是红豆杉属植物的统称,现代研究表明,红豆杉的主要成分是二萜类化合物,甾体类化合物,木质素以及黄酮类化合物等,其中最主要的化学成分是二萜类化合物紫杉醇,而且,红豆杉中抗癌和抗肿瘤的活性成分也是紫杉醇,但是紫杉醇在红豆杉中的含量又很低,因此,红豆杉也被世界上公认为天然珍惜的抗癌植物。
正因为红豆杉具有抗癌和抗肿瘤成分,因此红豆杉也被人们广泛的应用起来,目前就有了将红豆杉和茶叶复配的红豆杉保健茶,如2015年8月12日公布的2015102696572的中国专利《蜜香型保健红茶及其制备方法》,该专利直接将干红豆杉果与加工的红茶复配,用量的比例是鲜茶叶1000份,干红豆杉果140~150份;又如2016年9月1日公布的专利号为2016105601545的中国专利《一种红豆杉绿茶》,包括红豆杉制剂的提取和绿茶的制备,其中红豆杉制剂的提取原料选择红豆杉果实;再如2018年10月9日公布的CN108617813A的红豆杉茶及其制备方法,将红豆杉叶进行杀青、揉捻和烘干的过程,且是三次揉捻和三次烘干交替进行,每次揉捻都喷洒一定浓度的甲醇溶液最后得到红豆杉茶条。上述红豆杉的加工采用的是红豆杉的果实或者红豆杉叶,尤其是红豆杉叶中含有紫杉碱,紫杉碱和紫杉素虽然都有抗癌的功效,但是由于紫杉碱有细胞毒性,食用过量轻则呕吐流涎,重者发生呼吸困难、昏迷甚至死亡。一般来说红豆杉茶中紫杉碱的量较少毒性也较弱,对大部分人没有影响,但是由于个体差异,最好还是进行脱毒处理。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红豆杉茶的制备方法,对红豆杉叶进行脱毒处理,以此获得安全健康保健价值高的红豆杉茶。
本发明的一种红豆杉茶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萎调:选红豆杉带梗鲜叶,将红豆杉带梗鲜叶摊放在摊青槽上,厚度10~12cm,温度为20~28℃,自然摊放4~5h;
(2)切碎:将摊放后的红豆杉带梗鲜叶切碎,用4目标准筛过筛,使梗叶保持在4目以下;
(3)杀青:将过筛后的梗叶放入蒸汽杀青机中,用含有乙醇的水蒸汽进行杀青,时间15~20s,杀青后摊放翻转并吹自然风冷却;
(4)三次干燥:将冷却梗叶放入烘干机进行干燥,温度设定120℃,时间10~12min;之后用烘干机继续干燥,温度设定100℃,时间10~12min;用烘干机再次干燥,设定温度95℃,时间20~40min,使梗叶含水量降低至7%以下;冷却后得到红豆杉梗叶备用;
(5)拼配:将步骤(4)加工好的红豆杉梗叶与卷曲形的黄茶拼配,在茶叶匀堆机里进行搅拌100~150min,即得红豆杉茶。
本发明的工作原理:本发明的红豆杉的制备方法,选取的是红豆杉带梗鲜叶,方便采摘,提高采摘的工作效率,同时还提高了红豆杉的利用率,在加工的时候,先将红豆杉层层堆放在摊青槽中,由于是带梗鲜叶,体积较大,所以在堆放的过程中即使堆放的厚度为10~12cm,叶片与叶片之间的间隙也较大,可以保证阳光、温度以及空气的流通,在占地面积减少的同时萎调效果也较好,同时在适宜的温度光照条件下,红豆杉散失部分水分,同时紫杉碱会发生部分光解,使得其含量减小。
之后将萎调后的红豆杉带梗鲜叶切碎,使其小于4目,主要是在后续杀青过程中该粒径下的颗粒的红豆杉可以与含乙醇的水蒸汽充分作用,乙醇和水蒸汽进入到红豆杉梗叶中,在乙醇的作用下,紫杉醇不反应,但是紫杉碱会发生分解,进一步减少紫杉碱的含量,同时杀青结束后,通过不断的翻滚并使用自然风冷却,由于乙醇无毒无害,且乙醇会挥发,在叶片翻滚的过程中被自然风吹走,所以在杀青叶上基本无残留,不会影响成品的口感。
一般的红豆杉加工是需要揉捻的,主要是为了成型和通过叶片之间的摩擦使得内含物质的释放,但是在本发明中是不需要揉捻的,其一是因为本发明在步骤二的时候已经将红豆杉带梗鲜叶切碎了,颗粒较小,不需要做形,其次是红豆杉的质地较厚,在揉捻的过程中紫杉醇或者紫杉碱等成分也不会出来,揉捻步骤不是必须的,另外即使在揉捻的过程中紫杉醇等物质流出,也会部分留到揉捻机上,本来含量就较低,揉捻后会更低,所以在本发明已经采用切碎的基础上,已经不需要再进行揉捻了。
杀青过后立即将冷却的梗叶放入到烘干机中烘干,采用三次烘干,三次烘干的温度逐渐降低(120-100-95)℃,烘干的时间一开始是不变后面延长(10~12-10~12-30~35),上述参数的调整是基于本发明而设置的,基于未经揉捻的直接蒸汽杀青的冷却梗叶使用的,此时通过逐步调整温度,使得冷却梗叶在接触高温后迅速失水,随着时间的推移失水速率逐渐提高,经过10~12min120℃的高温后,进入到100℃的中温阶段,也是10~12min,此时失水的速率逐渐降低,最后达到顶峰,最后梗叶进入到低温阶段,温度为95℃,虽然只比100℃相差5℃,但是此阶段时间较长,基本在20~40min左右,由于上述两个阶段基本已经失水完全,在该阶段失水率逐渐降低,直到含水量降低至7%以下,后续的第三次烘干可以定型并起到提香的效果,同时也可以逐步使紫杉碱分解出来。
另外本发明基于黄茶和红豆杉本身的特性,将二者拼配在一起,其中黄茶是所有茶类中最稀有的是茶,是一种独特的后氧化茶。黄茶属轻发酵茶类,加工工艺近似绿茶,只是在干燥过程的前或后,增加一道“闷黄”的工艺,促使其多酚、叶绿素等物质部份氧化。其制作过程为:鲜叶杀青揉捻——闷黄、干燥。黄茶的杀青、揉捻、干燥等工序均与绿茶制法相似,其最重要的工序在于闷黄,这是形成黄茶特点的关键,主要做法是将杀青和揉捻后的茶叶用纸包好,或堆积后以湿布盖之,时间以几十分钟或几个小时不等,促使茶坯在水热作用下进行非酶性的自动氧化,形成黄色。也是由于上述加工工艺的不同,所以黄茶中含有较多和较强的活性成分,尤其是黄酮醇等物质,具有抗癌活性,红豆杉里的紫杉醇具有抗肿瘤活性的,二者拼配在一起其保健价值更高,抗癌抗肿瘤活性相应增强,但是也是由于黄茶内的活性物质较强,食用过量也会带来了一些副作用,例如会变得焦虑,本发明创造性的将红豆杉与黄茶拼配在一起,红豆杉中某些成分具有的镇静、运动协调、抗焦虑和抗抑郁作用,经小鼠实验验证,红豆杉的提取物可以显著降低小鼠睡眠时间的潜伏期,延长安定的睡眠时间,降低自发运动的活动,产生抗焦虑和抗抑郁的活性,当黄茶与红豆杉复配后,能明显降低甚至杜绝产生焦虑的现象。
在与黄茶拼配的时候,将红豆杉成品与黄茶按比例拼配后放置到匀堆机中搅拌混合120min,使得黄茶与红豆杉相互融合,加速两个物质之间的气味和化学成分的交换,以期获得保健效果更佳的红豆杉茶。
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本发明的红豆杉茶的制备方法,一来通过匹配专门针对于梗叶的加工方法,提高红豆杉的利用率,二来使用切碎、乙醇水蒸汽蒸青和三次逐渐降温烘干的方式,尽可能的将紫杉碱分解,脱除毒素,之后与黄茶拼配,相互促进提高红豆杉茶的抗肿瘤和抗癌活性,同时长期饮用也不会产生焦虑的情绪,保健效果更好。
进一步,所述步骤(5)的红豆杉梗叶与黄茶按照重量比1:3拼配。该比例下,红豆杉与黄茶混合后的口感更佳,且保健价值最高。
进一步,所述含有乙醇的水蒸汽中乙醇与水的比例为3~8:100。按照上述比例将乙醇和水混合,先加压后升温,形成含乙醇的水蒸汽。
进一步,所述步骤(4)的烘干机为链板烘干机。选用三台链板烘干机,设定链板传输的速度,一次烘干使用一台链板烘干机,达到三次连续烘干的目的。
进一步,所述红豆杉为曼地亚红豆杉,曼地亚红豆杉相较于南方红豆杉而言紫杉醇含量较高,保健价值更好。
本发明的目的还在于提供一种如上述制备方法制备的红豆杉。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方式进一步详细说明:
实施例1,红豆杉茶的制备方法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萎调:割取夏季成熟的曼地亚红豆杉带梗鲜叶,将红豆杉带梗鲜叶摊放在摊青槽上,厚度10~12cm,温度为20~28℃,自然摊放4~5h;
(2)切碎:用齿切机把将摊放后红豆杉带梗鲜叶切碎,用4目标准筛过筛,并重复,使梗叶保持在4目以下;
(3)杀青:将过筛后的红豆杉叶梗放入连续蒸汽杀青机400型中,用含有乙醇的水蒸汽进行杀青,杀青温度130~150℃,时间15~20s,每小时130~150kg,杀青后摊放翻转并用吹自然风冷却;其中乙醇与水的比例为5:100。
(4)三次连续干燥:将冷却梗叶放入20㎡链板烘干机进行干燥,温度设定120℃,时间10~12min;再连续传输至第二台20㎡链板烘干机进行干燥,温度设定100℃,时间10~12min;再连续传输至第三台20㎡链板烘干机烘干,设定温度95℃,时间30~35min,使梗叶含水量降低至7%以下;冷却后得到红豆杉梗叶备用;
(5)拼配:将步骤(4)加工好的红豆杉梗叶与具有“三黄”特征明显的卷曲形黄茶拼配按1:3的比例,在茶叶匀堆机里进行搅拌120min,即得红豆杉茶,按4g每小袋包装,进行泡饮。
实施例2,红豆杉茶的制备方法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萎调:割取夏季成熟的曼地亚红豆杉带梗鲜叶,将红豆杉带梗鲜叶摊放在摊青槽上,厚度10~12cm,温度为20~28℃,自然摊放4~5h;
(2)切碎:用齿切机把将摊放后红豆杉带梗鲜叶切碎,用4目标准筛过筛,并重复,使梗叶保持在4目以下;
(3)杀青:将过筛后的红豆杉叶梗放入连续蒸汽杀青机400型中,用含有乙醇的水蒸汽进行杀青,杀青温度130~150℃,时间15~20s,每小时130~150kg,杀青后摊放翻转并用吹自然风冷却;其中乙醇与水的比例为3:100。
(4)三次连续干燥:将冷却梗叶放入20㎡链板烘干机进行干燥,温度设定120℃,时间10~12min;再连续传输至第二台20㎡链板烘干机进行干燥,温度设定100℃,时间10~12min;再连续传输至第三台20㎡链板烘干机烘干,设定温度95℃,时间20~40min,使梗叶含水量降低至7%以下;冷却后得到红豆杉梗叶备用;
(5)拼配:将步骤(4)加工好的红豆杉梗叶与具有“三黄”特征明显的卷曲形黄茶拼配按1:3的比例,在茶叶匀堆机里进行搅拌110min,即得红豆杉茶,按4g每小袋包装,进行泡饮。
实施例3,红豆杉茶的制备方法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几个步骤,(1)萎调:割取夏季成熟的曼地亚红豆杉带梗鲜叶,将红豆杉带梗鲜叶摊放在摊青槽上,厚度10~12cm,温度为20~28℃,自然摊放4~5h;
(2)切碎:用齿切机把将摊放后红豆杉带梗鲜叶切碎,用4目标准筛过筛,并重复,使梗叶保持在4目以下;
(3)杀青:将过筛后的红豆杉叶梗放入连续蒸汽杀青机400型中,用含有乙醇的水蒸汽进行杀青,杀青温度130~150℃,时间15~20s,每小时130~150kg,杀青后摊放翻转并用吹自然风冷却;其中乙醇与水的比例为8:100。
(4)三次连续干燥:将冷却梗叶放入20㎡链板烘干机进行干燥,温度设定120℃,时间10~12min;再连续传输至第二台20㎡链板烘干机进行干燥,温度设定100℃,时间10~12min;再连续传输至第三台20㎡链板烘干机烘干,设定温度95℃,时间30~35min,使梗叶含水量降低至7%以下;冷却后得到红豆杉梗叶备用;
(5)拼配:将步骤(4)加工好的红豆杉梗叶与具有“三黄”特征明显的卷曲形黄茶拼配按1:3的比例,在茶叶匀堆机里进行搅拌150min,即得红豆杉茶,按4g每小袋包装,进行泡饮。
对比例1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水蒸汽中不含乙醇。
对比例2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不使用带梗鲜叶,不切碎,杀青后增加揉捻工序,揉捻步骤为利用揉捻机对杀青后的红豆杉叶揉捻成型,形成红豆杉茶叶半成品。
对比例3与实施例1的区别仅在于使用滚筒杀青机杀青。
现有技术对照组为CN108617813A为制备的红豆杉和本发明实施例1的黄茶按照1:3拼配。
将上述实施例1~实施例3,对比例1~对比例3和现有技术对照组制得的红豆杉茶各取十组,利用C18柱作为色谱柱,按照常规方法通过液相色谱仪对紫杉碱和紫杉醇含量进行分析检测。其中,液相色谱条件选择为:色谱柱4.6×250mm×5μm的TR-C18-X,流动相为甲醇-水(体积比40:50)的溶液,波长260nm,柱温28℃,流速1mL/min,进样量20μL。检测的结果如下表1:
由上表可以看出,本发明的制备方法紫杉醇的含量与现有技术和对比例相比区别不大,但是对紫衫碱的去除却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实施例1和现有技术的对照组的红豆杉茶对小鼠焦虑行为的影响:
将36只正常小鼠按体重随机分成3组,每组12只,即生理盐水空白对照组、实施例1组(水提液浓缩液)、现有技术对照组(水提液浓缩液),各组均按0.5g/25g体重于每天上午9:30~10:30灌胃给药,一日一次,连续给药7d,于第7d给药1h后将小鼠单个放入明暗箱中央,背朝隔板,记录小鼠5min内在明箱的停留时间,结果见表2。
停留时间(s)
空白对照组 80
实施例1组 85
现有技术对照组 60
明暗箱由有机玻璃制成,明暗箱的长45cm×宽27cm×高27cm,暗箱为黑色,占明暗箱体积的3/5,明箱内为白色,上方设有40W的白炽灯照明,两箱之间的隔墙高出箱壁20cm,中间有一个7.5cm×7.5cm的门洞供动物穿过。
结论:本发明的红豆杉茶服用后与生理盐水无明显差别,但是相较于现有技术的对照组而言停留时间更长,表明本发明与现有技术相比服用后不会产生焦虑的情绪。
以上所述的仅是本发明的实施例,方案中公知的具体结构及特性等常识在此未作过多描述,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发明结构的前提下,还可以作出若干变形和改进,这些也应该视为本发明的保护范围,这些都不会影响本发明实施的效果和专利的实用性。本申请要求的保护范围应当以其权利要求的内容为准,说明书中的具体实施方式等记载可以用于解释权利要求的内容。

Claims (6)

1.一种红豆杉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1)萎调:选红豆杉带梗鲜叶,将红豆杉带梗鲜叶摊放在摊青槽上,厚度10~12cm,温度为20~28℃,自然摊放4~5h;
(2)切碎:将摊放后的红豆杉带梗鲜叶切碎,用4目标准筛过筛,使梗叶保持在4目以下;
(3)杀青:将过筛后的梗叶放入蒸汽杀青机中,用含有乙醇的水蒸汽进行杀青,时间15~20s,杀青后摊放翻转并吹自然风冷却;
(4)三次干燥:将冷却梗叶放入烘干机进行干燥,温度设定120℃,时间10~12min;
之后用烘干机继续干燥,温度设定100℃,时间10~12min;用烘干机再次干燥,设定温度95℃,时间20~40min,使梗叶含水量降低至7%以下;冷却后得到红豆杉梗叶备用;
(5)拼配:将步骤(4)加工好的红豆杉梗叶与卷曲形的黄茶拼配,在茶叶匀堆机里进行搅拌100~150min,即得红豆杉茶。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豆杉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5)的红豆杉梗叶与黄茶按照重量比1:3拼配。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豆杉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有乙醇的水蒸汽中乙醇与水的比例为3~8:10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红豆杉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步骤(4)的烘干机为链板烘干机。
5.根据权利要求1~4任一所述的红豆杉茶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红豆杉为曼地亚红豆杉。
6.一种红豆杉茶,用权利要求5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的红豆杉。
CN201910945363.5A 2019-09-30 2019-09-30 一种红豆杉茶及其制备方法 Pending CN110537603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45363.5A CN110537603A (zh) 2019-09-30 2019-09-30 一种红豆杉茶及其制备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45363.5A CN110537603A (zh) 2019-09-30 2019-09-30 一种红豆杉茶及其制备方法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37603A true CN110537603A (zh) 2019-12-06

Family

ID=68715311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45363.5A Pending CN110537603A (zh) 2019-09-30 2019-09-30 一种红豆杉茶及其制备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37603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92925A (zh) * 2019-12-06 2020-03-20 宣汉当春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绿茶分合加工方法
CN111436505A (zh) * 2020-03-25 2020-07-24 普洱大华林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人工栽培红豆杉嫩芽生产饮用茶的方法

Non-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Title
张明材: "《2005最新国家食品卫生标准贯彻实施手册 第4卷》", 31 March 2005, 黑龙江文化电子音像出版社 *
祝峥: "《药用植物学》", 31 August 2011,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
罗荣城等: "《肿瘤综合治疗新进展》", 30 September 2006, 北京:人民出版社 *
赖祥林等: "《常见中草药毒副反应与合理应用》", 31 March 2018, 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92925A (zh) * 2019-12-06 2020-03-20 宣汉当春茶业有限公司 一种绿茶分合加工方法
CN111436505A (zh) * 2020-03-25 2020-07-24 普洱大华林业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用人工栽培红豆杉嫩芽生产饮用茶的方法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KR102005790B1 (ko) 약용식물을 함유하는 기능성 고추장의 제조방법
CN1792171A (zh) 广谱杀虫植物农药及其制备方法
CN110537603A (zh) 一种红豆杉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11838360A (zh) 一种柚花炒青绿茶的加工方法
KR101895521B1 (ko) 꾸지뽕 발효식초의 제조방법
RU2543143C2 (ru) Способ производства фиточая
KR101222710B1 (ko) 다래나무 순을 이용한 녹차제조방법
CN113303382A (zh) 一种富含山黄皮果香的花果香白茶的加工方法
CN110477163B (zh) 一种咖啡果茶粉及其制备方法
KR101996467B1 (ko) 녹차 농축액을 함유하는 건강 양파즙의 제조방법
BG113684A (bg) Чаени продукти, получени от растението rosa damascena и метод за тяхното производство
CN103283896A (zh) 一种杜仲雄花茶的制备方法
CN113951346B (zh) 一种茶饮料及其制备方法
KR102348644B1 (ko) 관능성과 기능성을 개선한 더덕차의 제조방법
KR101310019B1 (ko) 기호성과 기능성이 강화된 남해 약쑥차 및 그 제조방법
CN112401027A (zh) 一种用夏季茶鲜叶制备栀子花绿茶的工艺
CN108464376A (zh) 一种金银花叶凉茶的生产方法
KR20190042433A (ko) 동백꽃 추출물 또는 동백꽃 추출물 분말을 포함하는 식초 조성물 및 그 제조방법
KR102091783B1 (ko) 버섯 가공 식품 및 이의 제조방법
KR20190052762A (ko) 녹차 농축액을 함유하는 건강 배즙의 제조방법
CN106472749A (zh) 一种紫芽人参茶及其制备方法
CN112273491A (zh) 乌龙茶及其加工方法
CN113662058B (zh) 白茶生产工艺
CN115281265B (zh) 一种新型桂花咖啡叶花茶的制备方法
KR20190129367A (ko) 그라비올라를 포함하는 혼합차 제조 방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