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30001A - 出风组件以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出风组件以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30001A
CN110530001A CN201910940941.6A CN201910940941A CN110530001A CN 110530001 A CN110530001 A CN 110530001A CN 201910940941 A CN201910940941 A CN 201910940941A CN 110530001 A CN110530001 A CN 110530001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shaft
door body
air
flexible door
axi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40941.6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良锐
陈志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uangdong Midea Refrigeration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940941.6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530001A/zh
Publication of CN110530001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30001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00Room units for air-conditioning, e.g. separate or self-contained units or units receiving primary air from a central station
    • F24F1/0007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 F24F1/0011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 F24F1/0014Indoor units, e.g. fan coil units characterised by air outlets having two or more outlet open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8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 F24F13/10Air-flow control members, e.g. louvres, grilles, flaps or guide plates movable, e.g. damp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0Casings or cov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24HEATING; RANGES; VENTILATING
    • F24F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00Details common to, or for air-conditioning, air-humidification, ventilation or use of air currents for screening
    • F24F13/20Casings or covers
    • F24F2013/205Mounting a ventilator fan therein

Abstract

本发明提出了一种出风组件以及空调器,其中,出风组件包括:出风面板,出风面板上设有出风口;门体组件,与出风面板对应设置,门体组件具体包括:设于出风面板的至少一侧的转轴,以及与转轴相连的柔性门体,其中,至少一个转轴上设有用于连接柔性门体的连接部,通过转轴的转动带动柔性门体绕设于转轴上或由转轴向外展开,以打开或关闭至少一个出风口。通过本发明的技术方案,使门体组件的结构简单且占用空间较小,以利于出风组件以及空调器的小型化,为用户提供多样的风感,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

Description

出风组件以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出风组建以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空调已经成为比较普遍的家用制冷/制热装备,随着空调的普及,用户对于空调的功能要求越来越高,目前的多数空调主要通过调节室内机风机的转速控制出风速度,通过出风口处的摆叶来调节空调的出风方向,少数空调能够调节空调的出风区域、出风面积和出风风量,但是其出风口的开闭机构复杂占用较大的空间,不利于空调室内机的小型化。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有鉴于此,本发明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出风组件。
本发明的另一个目的在于对应提供一种空调器。
为了实现上述至少一个目的,根据本发明的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出了一种出风组件,包括:出风面板,出风面板上设有出风口;门体组件,与出风面板对应设置,门体组件具体包括:设于出风面板的至少一侧的转轴,以及与转轴相连的柔性门体,其中,至少一个转轴上设有用于连接柔性门体的连接部,通过转轴的转动带动柔性门体绕设于转轴上或由转轴向外展开,以打开或关闭至少一个出风口。
根据本发明提出的出风组件,通过在出风面板上设有出风口,使空气可以穿过出风口从出风面板的一侧流向另一侧,其中,与出风面板对应设置有门体组件,具体地,门体组件可以对应出风口设置在出风面板朝向出风方向的一侧,也可以对应出风口设置在出风面板背离出风方向的一侧,以通过门体组件控制出风口的关闭和打开,具体地,在出风面板的相对至少一侧设有转轴,且在转轴上设有连接部,柔性门体的一端连接于连接部上,从而使得转轴沿顺时针和逆时针中的一个方向转动时,柔性门体与连接部的连接的一端随转轴转动,且缠绕于转轴上,使柔性门体远离转轴的一端向转轴移动,从而使得部分或者全部的柔性门体缠绕到转轴上,将柔性门体收纳与转轴上,一方面打开出风面板上的出风口,使空气可以通过出风口从出风面板的一侧向另一侧移动,另一方面,柔性门体可采用厚度较薄的柔性材料,使柔性门体卷绕于转轴上时,无需额外设置柔性门体的收纳空间,使得门体组件的结构简单且占用空间较小,以利于出风组件以及空调器的小型化;转轴沿顺时针和逆时针中的另一个方向转动时,卷绕于转轴上的部分或者全部柔性门体由转轴向外伸展,柔性门体远离转轴的一端向远离转轴的方向移动,以关闭出风口,从而利用柔性门体实现对出风口的开闭的控制。进一步地,在转轴上设有连接部,使柔性门体靠近转轴的一端直接固定连接于转轴的连接部,从而通过连接部限制柔性门体上与连接部对应的部分之间的相对移动,避免柔性门体与转轴的连接的一端出现横向的褶皱与弯折,使柔性门体更加顺畅的卷绕于转轴上。
其中,可在出风面板上设置多个出风口,使空调器可以通过多个出风口向外排风,以提高出风组件的出风面积,同时,柔性门体可以通过控制打开的出风口的数量控制出风面积,为用户提供多样的风感,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多个出风口可以相邻设于出风面板的一侧,也可以均匀设于出风面板上,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出风口的数量和位置。
其中,柔性门体的材质可以是但不限于:布料、柔性塑料、橡胶材料。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至少一个转轴的内部设有容纳柔性门体的一端的空腔,且在转轴的外壁设有与空腔对应的缝隙,柔性门体的至少一端穿过缝隙设于空腔内,其中,在转轴的横截面上,缝隙的宽度小于空腔的宽度。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转轴的内部设有空腔,且柔性门体的一端设于空腔内,从而实现柔性门体与转轴的连接,具体地,在转轴的外壁上,对应空腔还设有缝隙,柔性门体靠近转轴的一端可以穿过缝隙进入到空腔内,实现柔性门体与转轴的固定连接,进一步地,在转轴的横截面上,缝隙的宽度小于空腔的宽度,使设于空腔内的柔性门体部分受到朝向缝隙外的拉力时,柔性门体设于空腔内的部分卡于缝隙中,被缝隙处两侧的转轴的内壁阻碍,从而将柔性门体固定连接于转轴上,需要强调的是,转轴的空腔与缝隙的结构简单,使柔型门体与转轴的装配方式简单可靠,便于迅速装配。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空腔沿转轴的轴向延伸。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空腔沿转轴的轴向延伸,使柔性门体在装配到转轴时,可以通过转轴的一侧装入,以利于简化柔性门体与转轴的装配,节约人工成本,需要说明的是,空腔沿转轴的轴向延伸,使柔性门体靠近转轴的一端穿过缝隙固定连接于转轴的空腔内,从而通过转轴上的空腔以及缝隙限制柔性门体上与转轴的空腔以及缝隙对应的部分之间的相对移动,避免柔性门体与转轴的连接的一端出现横向的褶皱与弯折,使柔性门体更加顺畅的卷绕于转轴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卡接部,设于柔性门体上用于与转轴相连的连接端,卡接部的厚度大于缝隙的宽度且小于空腔的宽度,通过卡接部穿过缝隙设于空腔内,实现柔性门体与转轴的固定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柔性门体与转轴的连接端设有卡接部,卡接部设于空腔内,且卡接部的厚度大于缝隙的宽度且小于空腔的宽度,使转轴在转动时,柔性门体部分受到朝向缝隙外的拉力,柔性门体的卡接部设于空腔内的部分卡于缝隙中,被缝隙处两侧的转轴的内壁阻碍,从而限制了柔性门体的卡接部沿转轴的径向方向的移动,将柔性门体固定连接于转轴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卡接部与柔性门体一体成型。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卡接部与柔性门体一体成型,一方面简化了出风组件的装配步骤,使柔性门体的结构更加简单,另一方面,卡接部限制了柔性门体与转轴的连接端沿转轴的轴线方向的相对移动,避免了柔性门体的褶皱,以利于柔性门体更加顺畅的卷绕到转轴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转轴具体包括:分别设于出风面板的相对两端的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其中,柔性门体与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连接,通过第一转轴的转动带动至少部分柔性门体缠绕在第一转轴上;或通过第一转轴的转动带动至少部分柔性门体缠绕在第二转轴上;或通过第二转轴的转动带动至少部分柔性门体缠绕在第一转轴上;或通过第二转轴的转动带动至少部分柔性门体缠绕在第二转轴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设于出风面板的相对的两端,且柔性门体与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连接,使柔性门体在第一转轴或第二转轴的带动下移动,从而使柔性门缠绕在第一转轴或第二转轴,以打开或关闭至少一个出风口,具体地,通过第一转轴的转动带动柔性门体缠绕到第一转轴上或缠绕到第二转轴上,柔性门体缠绕到第一转轴上时,柔性门体向第一转轴移动,柔性门体缠绕到第二转轴上时,柔性门体向第二转轴移动;或者通过第二转轴的转动带动柔性门体缠绕到第二转轴上或第一转轴上,柔性门体缠绕到第一转轴上时,柔性门体向第一转轴移动,柔性门体缠绕到第二转轴上时,柔性门体向第二转轴移动;或者柔性门体在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转动下驱动柔性门体缠绕在第一转轴或第二转轴上,柔性门体缠绕到第一转轴上时,柔性门体向第一转轴移动,柔性门体缠绕到第二转轴上时,柔性门体向第二转轴移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从动件,设于第一转轴和/或第二转轴上的两端,且从动件与卡接部对应设置,以通过从动件限制卡接部在第一转轴和/或第二转轴的轴线方向上的移动,其中,从动件靠近柔性门体的一侧向上凸起形成导向部,导向部靠近柔性门体的一侧设有导向斜面。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第一转轴或第二转轴的两端设有从动件,通过从动件限制设于第一转轴或第二转轴的空腔内的卡接部沿第一转轴或第二转轴的轴线方向的移动,从而避免柔性门体在第一转轴或第二转轴的带动下转动时,由于柔性门体沿第一转轴或第二转轴的轴线方向的移动产生的褶皱;或者通过在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两端设有从动件,通过从动件限制设于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空腔内的卡接部沿第一转轴或第二转轴的轴线方向的移动,从而避免柔性门体在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带动下转动时,由于柔性门体沿第一转轴或第二转轴的轴线方向的移动产生的褶皱;其中,在转轴靠近柔性门体的一侧设有向上凸起的到导向部,且导向部靠近柔性门体的一侧设有导向斜面,使柔性门体在卷绕于第一转轴或第二转轴上时,通过导向部的导向作用,使柔性门体准确的缠绕到第一转轴或第二转轴上。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转轴具体包括:第一子轴以及分别设于第一子轴两端的第二子轴,第二子轴与第一子轴可拆卸连接,第一子轴与第二子轴连接后形成有连接部,柔性门体的一端设于连接部内,以实现柔性门体和转轴的固定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转轴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子轴和第二子轴,通过第一子轴和第二子轴的连接部分形成转轴的连接部,柔性门体靠近转轴的一端设于连接部的内部,以实现柔性门体与转轴的固定连接,以通过转轴上的连接部限制柔性门体上与转轴的空腔以及缝隙对应的部分之间的相对移动。
具体地,第一子轴、第二子轴相向的一侧对应设有平面,第一子轴和第二子轴中的一个设有沉孔,沉孔内设有通孔,在第一子轴和第二子轴中的另一个与通孔对应设有螺纹孔,螺钉设于沉孔内穿过通孔和柔性门体伸入螺纹孔中,实现第一子轴与第二子轴的固定连接以及柔性门体与转轴的固定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从动件与第一子轴或第二子轴一体成型;或从动件、第一子轴和第二子轴一体成型。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转轴两侧的从动件与第一子轴和第二子轴中的一个一体成型,或每个从动件分别与第一子轴和第二子轴中的一个一体成型,以提高从动件与转轴之间的强度,简化从动件与转轴之间的装配流程,降低装配成本。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安装座,固定连接于出风面板上;盖板,与安装座固定连接,与盖板固定连接的驱动电机,以及与驱动电机的驱动轴传动连接的主动件,主动件与从动件传动连接,以通过驱动电机驱动从动件转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出风面板上还设有驱动电机与主动件,驱动电机的驱动轴与主动件传动连接,且主动件与从动件传动连接,通过驱动电机驱动主动件转动,主动件带动从动件转动,从而实现第一转轴或第二转轴的转动,具体地,在出风面板上固定设有安装座,盖板固定连接于安装座上,盖板与安装之间设有容纳主动件的空间,主动件设于安装座与盖板之间的容纳空间内,驱动电机固定连接于盖板远离安装座的一侧,驱动电机的驱动轴穿过盖板与主动件相连,以通过驱动电机驱动主动件转动,需要说明的是,将主动件设于安装座与盖板之间的容纳空间内,以避免柔性门体卷入主动件和从动件之间,保证送风组件的正常运行。
其中,主动件与从动件之间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链传动、齿轮传动、带传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从动件与主动件分别为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其中,第一齿轮的轴线与第一转轴的轴线或第二转轴的轴线重合,第二齿轮与驱动电机的驱动轴的轴线重合。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从动件与主动件分别为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以使驱动电机的驱动轴驱动第二齿轮转动,第二齿轮带动第一齿轮转动,从而实现第一转轴或第二转轴的转动,其中,第一齿轮的轴线第一转轴的轴线或第二红转轴的轴线重合,第二齿轮与驱动电机的驱动轴的轴线重合使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在转动过程中,轴线的相对位置不变,且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始终保持良好的接触。
需要说明的是,齿轮传动的结构紧凑、装配简单,以利于出出风组件的小型化设计,并减少装配步骤,提高装配效率。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柔性门体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转轴,其中,门体组件还包括张紧件,张紧件的一端与柔性门体的另一端连接,张紧件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二转轴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柔性门体的一端与第一转轴固定连接,使第一转轴在转动时,带动柔性门体缠绕到第一转轴上,使柔性门体的另一端向第一转轴移动,其中,柔性门体的另一端与张紧件的一端相连,张紧件的另一端与第二转轴相连,使得当柔性门体的另一端向第一转轴移动时,柔性门体的另一端拉动张紧件向第一转轴移动,且通过张紧件为柔性门体提供拉力,拉力的方向与柔性门体的另一端的移动方向相反,从而通过张紧件张紧柔性门体,需要说明的是,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可以沿顺时针和逆时针两个方向转动,使柔性门体在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沿其中一个方向转动时可以缠绕在第一转轴上,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沿另一个方向转动时第一转轴上的柔性门体向外展开。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柔性门体与张紧件一体成型。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张紧件与门体一体成型,可以减少门体组件的装配工序,节约人工成本。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转轴的轴线与第二转轴的轴线平行。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一转轴的轴线与第二转轴的轴线平行,使柔性门体在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的带动下移动时,柔性门体沿直线运动,且柔性门体的受力更加均匀,以利于张紧柔性门体,避免由于柔性门体受力不均匀导致褶皱和弯曲。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转轴的轴线与第二转轴的轴线之间呈非零角度,柔性门体呈扇形,柔性门体可在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之间形成的扇形区域中移动,以打开或关闭扇形区域内的至少一个出风口。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一转轴的轴线与第二转轴的轴线之间呈非零角度,柔性门体呈扇形,使柔性门体在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之间移动时,可以打开或关闭至少一个出风口,以利于适应多种不同布置的出风口,且使产品更加美观。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柔性门体与第一转轴传动连接,以通过第一转轴的转动,驱动柔性门体绕第一转轴移动,实现柔性门体和出风面板之间的相对移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柔性门体与第一转轴的传动连接,使柔性门体可以绕第一转轴移动,以实现柔性门体和出风面板之间的相对移动,具体地,柔性门体上设置条形齿,在转轴上设有与条形齿相啮合齿轮,以通过转轴的转动驱动柔性门体的移动。
可选地,在柔性门体上沿柔性门体的移动方向设有链条,在转轴上设有与链条相啮合的链轮轮齿,以通过转轴的转动驱动柔性门体的移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滑轨,设于出风面板上,其中,滑轨沿柔性门体的移动方向延伸,且与柔性门体对应设置,至少部分柔性门体与滑轨滑动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出风面板上设有沿柔性门体的移动方向延伸的滑轨,且至少部分柔性门体与滑轨滑动连接,使柔性门体在转轴的带动下移动时,部分柔性门体在滑轨的限制下,沿滑轨移动,使柔性门体的移动轨迹更加稳定,使柔性门体的移动更加顺畅,且以利于柔性门体整体的平整,避免柔性门体沿柔性门体的移动方向的弯折。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滑轨与出风面板一体成型。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滑轨与出风面板一体成型,以减少出风组件的装配工序,减小不必要的装配误差,还可以提高滑轨的强度和稳定性,且使出风面板的整体结构紧凑。
根据本发明的第二方面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壳体、风机组件,其中上述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中任一项所述的出风组件设于壳体上,故而具有上述第一方面任一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至少一个风机组件与一个出风组件的出风口对应设于壳体内,其中,出风组件的柔性门体打开至少一个出风口,以通过出风组件驱动壳体内的空气通过打开的出风口向外排风。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风机组件具体包括:风机电机,以及与风机电机的驱动轴传动连接的至少一个扇叶,其中,每个扇叶与一个出风口对应设置;蒸发器,设于壳体内远离出风面板的多个风机电机的一侧,壳体内的空气经蒸发器换热后,通过风机组件向出风组件排出。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风机电机的驱动轴上连接至少一个扇叶,且每个扇叶与一个出风口对应设置,以使扇叶在电机的驱动轴的带动下转动时,驱动空气通过至少一个出风口向外排风。
可选地,每个出风口对应一个扇叶,以通过风机电机驱动多个扇叶驱动壳体内的空气通过每个出风口向外排风,以为用户提供较大面积的送风;通过在壳体内的风机组件远离出风口的一侧设有蒸发器,使可体内的空气与蒸发器换热后,通过风机组件向出风组件排出,以实现空调器的制冷或制热。
本发明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发明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爆炸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图2中A-A部分的剖面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门体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门体组件与驱动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图6中A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8示出了图6中B部分的放大示意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转轴的截面示意图;
图10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转轴的结构示意图;
图11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的转轴的截面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11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出风面板,12出风口,14滑轨,20门体组件,22柔性门体,24转轴,26卡接部,28连接部,242第一转轴,2422空腔,2424缝隙,244第二转轴,246第一子轴,248第二子轴,30张紧件,40壳体,50风机组件,52风机电机,54扇叶,60蒸发器,70驱动电机,72主动件,74从动件,742导向部,704安装座,706盖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发明,但是,本发明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11描述根据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4所示,根据本发明的一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出风组件,限定了:
出风组件包括:出风面板10以及门体组件20,出风面板10上设有出风口12,门体组件20与出风面板10对应设置,具体地,使空气可以穿过出风口12从出风面板10的一侧流向另一侧,门体组件20与出风面板10对应设置,具体地,门体组件20可以对应出风口12设置在出风面板10朝向出风方向的一侧,也可以对应出风口12设置在出风面板10背离出风方向的一侧,以通过门体组件20控制出风口12的关闭和打开,其中,门体组件20具体包括:转轴24以及柔性门体22,具体地,转轴24设于出风面板10的相对至少一侧,且在转轴24上设有连接部28,柔性门体22的一端连接于连接部28上,转轴24转动时,通过连接部28带动柔性门体22与转轴24连接的一端卷绕于转轴24上或者从转轴24上舒展开,使柔性门体22远离转轴24的一端向靠近转轴24的方向移动,或向远离转轴24的方向移动,以打开或者关闭至少一个出风口12。
可选地,出风面板10上设置多个出风口12,柔性门体22可以通过控制打开的出风口12的数量控制出风面积,为用户提供多样的风感。
可选地,柔性门体22的材质可以是但不限于:布料、柔性塑料、橡胶材料。
可选地,多个出风口12可以相邻设于出风面板10的一侧,也可以均匀设于出风面板10上,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出风口12的数量和位置。
实施例2
如图9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进一步限定了:
至少一个转轴24的内部设有容纳柔性门体22的一端的空腔2422,在转轴24的外壁上,与空腔2422对应设有缝隙2424,使缝隙2424与空腔2422连通,使柔性门体22的一端可以通过缝隙2424入到空腔2422内,实现柔性门体22与转轴24的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在转轴24的横截面上,缝隙2424的宽度小于空腔2422的宽度,使设于空腔2422内的柔性门体22部分受到朝向缝隙2424外的拉力时,柔性门体22设于空腔2422内的部分卡于缝隙2424中,被缝隙2424处两侧的转轴24的内壁阻碍,从而将柔性门体22固定连接于转轴24上,需要强调的是,转轴24的空腔2422与缝隙2424的结构简单,使柔型门体与转轴24的装配方式简单可靠,便于迅速装配。
实施例3
如图4所示,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特征以外,进一步限定了:
空腔2422沿转轴24的轴向延伸,使柔性门体22在装配到转轴24时,可以通过转轴24的一侧装入,以利于简化柔性门体22与转轴24的装配。
进一步地,空腔2422沿转轴24的轴向延伸,通过转轴24上的空腔2422以及缝隙2424限制柔性门体22上与转轴24的空腔2422以及缝隙2424对应的部分之间的相对移动,避免柔性门体22与转轴24的连接的一端出现横向的褶皱与弯折,使柔性门体22更加顺畅的卷绕于转轴24上。
实施例4
如图9所示,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特征以外,进一步限定了:
在柔性门体22与转轴24的连接的一端还设有卡接部26,卡接部26设于转轴24的空腔2422内,以实现柔性门体22与转轴24的固定连接,其中卡接部26的厚度大于缝隙2424的宽度且小于空腔2422的宽度,使转轴24在转动时,柔性门体22部分受到朝向缝隙2424外的拉力,柔性门体22的卡接部26设于空腔2422内的部分卡于缝隙2424中,被缝隙2424处两侧的转轴24的内壁阻碍,从而限制了柔性门体22的卡接部26沿转轴24的径向方向的移动,从而将柔性门体22固定连接于转轴24上。
实施例5
如图9所示,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特征以外,进一步限定了:
卡接部26与柔性门体22一体成型,一方面简化了出风组件的装配步骤,另一方面,卡接部26限制了柔性门体22与转轴24的连接端沿转轴24的轴线方向的相对移动,避免了柔性门体22的褶皱,以利于柔性门体22更加顺畅的卷绕到转轴24上。
实施例6
如图5和图6所示,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特征以外,进一步限定了:
转轴24包括第一转轴242和第二转轴244,且第一转轴242和第二转轴244分别设于出风面板10的相对的两端,柔性门体22的与第一转轴242或第二转轴244连接,使柔性门体22在第一转轴242或第二转轴244的带动下移动,从而使柔性门缠绕在第一转轴242或第二转轴244,以打开或关闭至少一个出风口12。
可选地柔性门体22与第一转轴242和第二转轴244连接,柔性门体22同时缠绕在第一转轴242和第二转轴244上,柔性门体22在第一转轴242和第二转轴244的带动下,从第一转轴242和第二转轴244的一个向另一个移动,以打开或关闭至少一个出风口12。
实施例7
如图10所示,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特征以外,进一步限定了:
在第一转轴242和第二转轴244的两端设有从动件74,从动件74与卡接部26对应设置,避免柔性门体22在第一转轴242或第二转轴244的带动下转动时,由于柔性门体22沿第一转轴242或第二转轴244的轴线方向的移动产生的褶皱。
可选地,通过在第一转轴242和第二转轴244的两端设有从动件74,从动件74与卡接部26对应设置,避免柔性门体22在第一转轴242和第二转轴244的带动下转动时,由于柔性门体22沿第一转轴242或第二转轴244的轴线方向的移动产生的褶皱。
进一步地,在转轴靠近柔性门体22的一侧设有向上凸起的到导向部742,且导向部742靠近柔性门体22的一侧设有导向斜面,使柔性门体22在卷绕于第一转轴242或第二转轴244上时,通过导向部742的导向作用,使柔性门体22准确的缠绕到第一转轴242或第二转轴244上。
实施例8
如图11所示,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特征以外,进一步限定了:
转轴24包括可拆卸连接的第一子轴246和第二子轴248,第一子轴246、第二子轴248相向的一侧对应设有平面,第一子轴246和第二子轴248中的一个设有沉孔,沉孔内设有通孔,在第一子轴246和第二子轴248中的另一个与通孔对应设有螺纹孔,螺钉设于沉孔内穿过通孔和柔性门体22伸入螺纹孔中,实现第一子轴246与第二子轴248的固定连接以及柔性门体22与转轴24的固定连接。
实施例9
如图10和图11所示,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特征以外,进一步限定了:
转轴24两侧的从动件74与第一子轴246和第二子轴248中的一个一体成型。
可选地,每个从动件74分别与第一子轴246和第二子轴248中的一个一体成型。
实施例10
如图7和图8所示,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特征以外,进一步限定了:
在出风面板10上还设有驱动电机70与主动件72,驱动电机70的驱动轴与主动件72传动连接,且主动件72与从动件74传动连接,通过驱动电机70驱动主动件72转动,主动件72带动从动件74转动,从而实现第一转轴242或第二转轴244的转动。
进一步地,在出风面板10上固定设有安装座704,盖板706固定连接于安装座704上,盖板706与安装之间设有容纳主动件72的空间,主动件72设于安装座704与盖板706之间的容纳空间内,驱动电机70固定连接于盖板706远离安装座704的一侧,驱动电机70的驱动轴穿过盖板706与主动件72相连,以通过驱动电机70驱动主动件72转动。
可选地,主动件72与从动件74之间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链传动、齿轮传动、带传动。
实施例11
如图7所示,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特征以外,进一步限定了:
从动件74和主动件72为相互啮合的齿轮,从动件74为第一齿轮,主动件72为第二齿轮,其中,第一齿轮的轴线第一转轴242的轴线或第二红转轴24的轴线重合,第二齿轮与驱动电机70的驱动轴的轴线重合,使得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在转动过程中,轴线的相对位置不变,且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始终保持良好的接触。
实施例12
如图5所示,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特征以外,进一步限定了:
门体组件20还包括张紧件30,其中,柔性门体22的一端固定连接于第一转轴242,柔性门体22的另一端与张紧件30的一端连接,张紧件30的另一端与第二转轴244相连,使得当柔性门体22的另一端向第一转轴242移动时,柔性门体22的另一端拉动张紧件30向第一转轴242移动,且通过张紧件30为柔性门体22提供拉力,拉力的方向与柔性门体22的另一端的移动方向相反,从而通过张紧件30张紧柔性门体22。
可选地,第一转轴242和第二转轴244可以沿顺时针和逆时针两个方向转动,使柔性门体22在第一转轴242和第二转轴244沿其中一个方向转动时可以缠绕在第一转轴242上,第一转轴242和第二转轴244沿另一个方向转动时第一转轴242上的柔性门体22向外展开。
实施例13
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特征以外,进一步限定了:
柔性门体22与张紧件30一体成型,以减少门体组件20的装配工序,节约人工成本。
实施例14
如图6所示,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特征以外,进一步限定了:
第一转轴242的轴线与第二转轴244的轴线平行,使柔性门体22在第一转轴242和第二转轴244的带动下移动时,柔性门体22沿直线运动,且柔性门体22的受力更加均匀,以利于张紧柔性门体22,避免由于柔性门体22受力不均匀导致褶皱和弯曲。
实施例15
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特征以外,进一步限定了:
第一转轴242的轴线与第二转轴244的轴线之间呈非零角度,柔性门体22呈扇形,使柔性门体22在第一转轴242和第二转轴244之间移动时,可以打开或关闭至少一个出风口12,以利于适应多种不同布置的出风口12,且使产品更加美观。
实施例16
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特征以外,进一步限定了:
柔性门体22与第一转轴242传动连接,使柔性门体22可以绕第一转轴242移动,以实现柔性门体22和出风面板10之间的相对移动。
可选地,柔性门体22上设置条形齿,在第一转轴242上设有与条形齿相啮合齿轮,以通过第一转轴242的转动驱动柔性门体22的移动。
可选地,沿柔性门体22的移动方向在柔性门体22上设有链条,在第一转轴242上设有与链条相啮合的链轮轮齿,以通过第一转轴242的转动驱动柔性门体22的移动。
实施例17
如图2所示,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特征以外,进一步限定了:
出风组件还包括滑轨14,滑轨14沿柔性门体22的移动方向延伸,且设置于出风面板10上,至少部分柔性门体22与滑轨14滑动连接,使柔性门体22在转轴24的带动下移动时,部分柔性门体22在滑轨14的限制下,沿滑轨14移动,以利于柔性门体22整体的平整,避免柔性门体22沿柔性门体22的移动方向的弯折。
进一步地,沿柔性门体22的移动方向,滑轨14设于出风面板10的两侧,柔性门体22与滑轨14对应的两个侧边与滑轨14滑动连接,使柔性门体22的两个侧边可以在滑轨14上滑动。
可选地,滑轨14上设有沿柔性门体22的移动方向延伸的凹槽,柔性门体22与滑轨14对应的两个侧边的一部分伸入凹槽中,实现柔性门体22与滑轨14的滑动连接。
可选地,滑轨14上设有沿柔性门体22的移动方向延伸的凹槽,柔性门体22与滑轨14对应的两个侧边设有滑动部,滑动部伸入凹槽中,且滑动部可在凹槽中滑动,从而实现柔性门体22与滑轨14的滑动连接。
可选地,与滑轨14对应的柔性门体22的两个侧边上设有沿柔性门体22的移动方向延伸的凹槽,滑轨14与柔性门体22对应的一侧伸入凹槽中,实现柔性门体22与滑轨14的滑动连接。
实施例18
如图2所示,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特征以外,进一步限定了:
滑轨14与出风面板10一体成型,以减少出风组件的装配工序,减小不必要的装配误差,还可以提高滑轨14的强度和稳定性,且使出风面板10的整体结构紧凑。
实施例19
如图1和图3所示,根据本发明的另一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空调器,限定了:
空调器包括壳体40以及多个风机组件50,其中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出风组件设于壳体40上,故而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多个风机组件50中的至少一个风机组件50与一个出风组件的出风口12对应设于壳体40内,其中,出风组件的柔性门体22打开至少一个出风口12,以通过出风组件驱动壳体40内的空气通过打开的出风口12向外排风。
实施例20
如图3所示,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特征以外,进一步限定了:
风机组件50具体包括:风机电机,以及与风机电机的驱动轴传动连接的至少一个扇叶,且每个扇叶与一个出风口12对应设置,以使扇叶在电机的驱动轴的带动下转动时,驱动空气通过至少一个出风口12向外排风。
可选地,每个出风口12对应一个扇叶,以通过风机电机驱动多个扇叶驱动壳体40内的空气通过每个出风口12向外排风,以为用户提供较大面积的送风。
实施例21
如图3所示,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特征以外,进一步限定了:
风机组件50具体包括:风机电机52,以及与风机电机52的驱动轴传动连接的至少一个扇叶54,且每个扇叶54与一个出风口12对应设置,以使扇叶54在电机的驱动轴的带动下转动时,驱动空气通过至少一个出风口12向外排风。
可选地,每个出风口12对应一个扇叶54,以通过风机电机52驱动多个扇叶54驱动壳体40内的空气通过每个出风口12向外排风,以为用户提供较大面积的送风。
实施例22
如图3所示,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特征以外,进一步限定了:
在壳体40内的风机组件50远离出风口12的一侧设有蒸发器60,使可体内的空气与蒸发器60换热后,通过风机组件50向出风组件排出,以实现空调器的制冷或制热。实施例23
本发明的一个具体地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分体落地式空调器,包括:后箱体部件、蒸发器部件、风机部件、出风面板部件、出风口12开闭装置,蒸发器部件装配在后箱体部件内,风机部件位于蒸发器部件前面,风机部件由多个风机组件50构成,每一个风机组件50均可单独控制启停与转速;出风面板部件位于风机部件前面,出风面板10上设有多个出风口12,每一个出风口12均与一个风机组件50对应;出风面板10前面设置有出风口12开闭装置,用于打开或关闭出风口12。
进一步地,出风口12开闭装置包括开关门组件,开关门组件包括卷帘轴,开关门组件设有卷帘轴,卷帘轴与驱动组件连接,驱动组件驱动卷帘轴绕卷帘轴的轴线旋转,开关门的一端固定在卷帘轴上,通过卷帘轴的转动带动开关门缠绕在卷帘轴上,开关门的另一端与拉绳连接;与开关门的另一端对应设有绕线轴,绕线轴与驱动组件连接,通过驱动组件驱动绕线轴围绕其轴线旋转,其中,拉绳的另一端固定在绕线轴上,当绕线轴旋转时拉绳会缠绕在卷帘轴上,进而通过拉绳拉动开关门移动,具体地,开关门移动时,卷帘轴与绕线轴的转向相同,在卷帘轴的带动下开关门卷绕于卷帘轴上时,卷绕于绕线轴上的拉绳释放伸展;在绕线轴的带动下拉绳卷绕于绕线轴上时,卷绕于卷帘轴上的开关门释放伸展。
可选地,开关门组件设有两个转轴24,分别位于出风面板部件的两端,两个转轴24与驱动组件连接,通过驱动组件驱动两个转轴24的转动,且两转轴24的转向与转速相同;开关门为柔性件制作,开关门的两端分别与拉绳的两端相连,使开关门呈环状,环状的开关门套设于两个转轴24之间,通过转轴24转动时能够推动环状的开关门转动。
进一步地,卷帘轴为圆柱状,圆柱内部形成有空腔,圆柱外壁设有直线缝隙,缝隙连通内部空腔,开关门上与卷帘轴装配的一端设有加厚边缘,该加厚边缘的厚度大于缝隙宽度且小于内部空腔宽度,开关门与卷帘轴装配的一端穿过缝隙设于空腔的内部,以实现开关门与卷帘轴的固定连接。
进一步地,卷帘轴组件两端设置两个从动轮,从动轮朝向卷帘轴的一面设置有导向斜面,导向斜面的外径大于卷帘轴直径,两个导向斜面限制出了卷帘卷起以后的容置槽,该容置槽的宽度比开关门的宽度大0.2mm~5mm。
进一步地,两个从动轮分别装配在卷帘轴的两端将开关门加厚边封闭在空腔内。
可选地,卷帘轴分为左右两件,由两零件固定装配组成一个圆柱,开关门夹在两个两件之间固定。
进一步地,两侧从动轮与组成卷帘轴的两个零件中的一件一体成型。
可选地,两侧从动轮各与其中一件一体成型,也可单独成型后装配到卷帘轴上。
根据本发明的提出的出风组件,使柔性门体卷绕于转轴上时,占用空间较小,以利于出风组件以及空调器的小型化,通过多个出风口向外排风,提高了出风组件的出风面积,同时,柔性门体可以通过控制打开的出风口的数量控制出风面积,为用户提供多样的风感,避免柔性门体与转轴的连接的一端出现横向的褶皱与弯折,使柔性门体更加顺畅的卷绕于转轴上。
在本发明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发明中的具体含义。
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发明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发明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发明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0)

1.一种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出风面板,所述出风面板上设有出风口;
门体组件,与所述出风面板对应设置,所述门体组件具体包括:设于所述出风面板的至少一侧的转轴,以及与所述转轴相连的柔性门体,
其中,至少一个所述转轴上设有用于连接所述柔性门体的连接部,通过所述转轴的转动带动所述柔性门体绕设于所述转轴上或由所述转轴向外展开,以打开或关闭至少一个所述出风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至少一个所述转轴的内部设有容纳所述柔性门体的一端的空腔,且在所述转轴的外壁设有与所述空腔对应的缝隙,所述柔性门体的至少一端穿过所述缝隙设于所述空腔内,
其中,在所述转轴的横截面上,所述缝隙的宽度小于所述空腔的宽度。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腔沿所述转轴的轴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卡接部,设于所述柔性门体上用于与所述转轴相连的连接端,所述卡接部的厚度大于所述缝隙的宽度且小于所述空腔的宽度,通过所述卡接部穿过所述缝隙设于所述空腔内,实现所述柔性门体与所述转轴的固定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卡接部与所述柔性门体一体成型。
6.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具体包括:分别设于所述出风面板的相对两端的第一转轴和第二转轴,
其中,所述柔性门体与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连接,通过所述第一转轴的转动带动至少部分所述柔性门体缠绕在所述第一转轴上;或
通过所述第一转轴的转动带动至少部分所述柔性门体缠绕在所述第二转轴上;或
通过所述第二转轴的转动带动至少部分所述柔性门体缠绕在所述第一转轴上;或
通过所述第二转轴的转动带动至少部分所述柔性门体缠绕在所述第二转轴上。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从动件,设于所述第一转轴和/或第二转轴上的两端,且所述从动件与所述卡接部对应设置,以通过所述从动件限制所述卡接部在所述第一转轴和/或第二转轴的轴线方向上的移动,
其中,所述从动件靠近所述柔性门体的一侧向上凸起形成导向部,所述导向部靠近所述柔性门体的一侧设有导向斜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轴具体包括:
第一子轴以及分别设于所述第一子轴两端的第二子轴,所述第二子轴与所述第一子轴可拆卸连接,所述第一子轴与所述第二子轴连接后形成有所述连接部,所述柔性门体的一端设于所述连接部内,以实现所述柔性门体和所述转轴的固定连接。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从动件与所述第一子轴或所述第二子轴一体成型;或
所述从动件、所述第一子轴和所述第二子轴一体成型。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安装座,固定连接于所述出风面板上;
盖板,与所述安装座固定连接,与所述盖板固定连接的驱动电机,以及与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轴传动连接的主动件,所述主动件与所述从动件传动连接,以通过所述驱动电机驱动所述从动件转动。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从动件与所述主动件分别为相互啮合的第一齿轮和第二齿轮,
其中,所述第一齿轮的轴线与所述第一转轴的轴线或第二转轴的轴线重合,所述第二齿轮与所述驱动电机的驱动轴的轴线重合。
12.根据权利要求9至11中任一项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柔性门体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一转轴,
其中,所述门体组件还包括张紧件,所述张紧件的一端与所述柔性门体的另一端连接,所述张紧件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第二转轴上。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柔性门体与所述张紧件一体成型。
14.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转轴的轴线与所述第二转轴的轴线平行。
15.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轴的轴线与所述第二转轴的轴线之间呈非零角度,所述柔性门体呈扇形,所述柔性门体可在所述第一转轴和所述第二转轴之间形成的扇形区域中移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扇形区域内的至少一个所述出风口。
1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门体与所述转轴传动连接,以通过所述转轴的转动,驱动所述柔性门体绕所述转轴移动,实现所述柔性门体和所述出风面板之间的相对移动。
1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滑轨,设于所述出风面板上,
其中,所述滑轨沿所述柔性门体的移动方向延伸,且与所述柔性门体对应设置,至少部分所述柔性门体与所述滑轨滑动连接。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与所述出风面板一体成型。
19.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权利要求1至18中任一项所述的出风组件,设于所述壳体上;
风机组件,至少一个所述风机组件与一个所述出风组件的出风口对应设于所述壳体内,
其中,所述出风组件的柔性门体打开至少一个所述出风口,通过打开的所述出风口向外排风。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组件具体包括:
风机电机,以及与所述风机电机的驱动轴传动连接的至少一个扇叶,
其中,每个所述扇叶与一个所述出风口对应设置;
蒸发器,设于所述壳体内远离所述出风面板的多个所述风机电机的一侧,所述壳体内的空气经所述蒸发器换热后,通过所述风机组件向所述出风组件排出。
CN201910940941.6A 2019-09-30 2019-09-30 出风组件以及空调器 Pending CN110530001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40941.6A CN110530001A (zh) 2019-09-30 2019-09-30 出风组件以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40941.6A CN110530001A (zh) 2019-09-30 2019-09-30 出风组件以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30001A true CN110530001A (zh) 2019-12-03

Family

ID=6867111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40941.6A Pending CN110530001A (zh) 2019-09-30 2019-09-30 出风组件以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530001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06987A (zh) * 2020-06-05 2020-09-25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的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空调、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3098274A1 (zh) * 2021-12-02 2023-06-08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室内机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963919A1 (de) * 1999-01-09 2000-07-13 Manfred Lutz Verfahren und Einrichtung zum wärmeverlustarmen Belüften von Räumen über eine oder mehrere Fenster/Tür-Rollladenanordnungen
JP2003042530A (ja) * 2001-07-30 2003-02-13 Matsushita Seiko Co Ltd 換気装置
CN1414316A (zh) * 2002-08-31 2003-04-30 海尔集团公司 卷帘式卡式室内机的出风口
CN2576945Y (zh) * 2002-10-28 2003-10-01 广州丽诗迪高级窗饰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型卷帘拉制系统
JP2006168550A (ja) * 2004-12-16 2006-06-29 Mitsubishi Motors Corp エアアウトレットの構造
CN104329787A (zh) * 2014-10-21 2015-02-0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进风面板装置及空调室内机
CN107044682A (zh) * 2017-01-09 2017-08-1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
CN210463527U (zh) * 2019-09-30 2020-05-05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出风组件以及空调器

Patent Citations (8)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9963919A1 (de) * 1999-01-09 2000-07-13 Manfred Lutz Verfahren und Einrichtung zum wärmeverlustarmen Belüften von Räumen über eine oder mehrere Fenster/Tür-Rollladenanordnungen
JP2003042530A (ja) * 2001-07-30 2003-02-13 Matsushita Seiko Co Ltd 換気装置
CN1414316A (zh) * 2002-08-31 2003-04-30 海尔集团公司 卷帘式卡式室内机的出风口
CN2576945Y (zh) * 2002-10-28 2003-10-01 广州丽诗迪高级窗饰有限公司 一种改进型卷帘拉制系统
JP2006168550A (ja) * 2004-12-16 2006-06-29 Mitsubishi Motors Corp エアアウトレットの構造
CN104329787A (zh) * 2014-10-21 2015-02-04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进风面板装置及空调室内机
CN107044682A (zh) * 2017-01-09 2017-08-15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一种空调室内机和空调
CN210463527U (zh) * 2019-09-30 2020-05-05 广东美的制冷设备有限公司 出风组件以及空调器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06987A (zh) * 2020-06-05 2020-09-25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的控制方法及控制系统、空调、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
WO2023098274A1 (zh) * 2021-12-02 2023-06-08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室内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530001A (zh) 出风组件以及空调器
CN102878660B (zh) 空调器的导风机构、空调器和空调器的送风方法
CN105841327A (zh) 一种空调面板装置及空调设备
CN103104969A (zh) 空调器
CN109664729A (zh) 汽车空调出风口风门驱动结构
CN210463527U (zh) 出风组件以及空调器
CN103307727A (zh) 空调器
CN110530000A (zh) 出风组件以及空调器
CN105065686B (zh) 多档调节风阀、通风管路系统以及空调器
CN103939985B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210463526U (zh) 出风组件以及空调器
CN106871549B (zh) 用于风冷冰箱的送风装置以及应用该装置送风的方法
WO2021114695A1 (zh) 进出风结构及空调器
ITPD20070071A1 (it) Tenda ad impacchettamento
CN202328689U (zh) 空调器
CN210463529U (zh) 出风组件以及空调器
CN210463525U (zh) 出风组件以及空调器
CN208238188U (zh) 柜机的出风面板组件和空调柜机
CN220507188U (zh) 用于空调导风板的驱动机构、空调
CN207379024U (zh) 一种导风门运动机构以及空调挂机
CN206176689U (zh) 一种空调及其出风口开闭机构
CN216346613U (zh) 空调器
CN220507189U (zh) 用于空调导风板的驱动机构、空调
CN220507187U (zh) 用于空调导风板的驱动机构、空调
CN108397888A (zh) 柜机的出风面板组件和空调柜机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