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210463526U - 出风组件以及空调器 - Google Patents

出风组件以及空调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210463526U
CN210463526U CN201921653249.7U CN201921653249U CN210463526U CN 210463526 U CN210463526 U CN 210463526U CN 201921653249 U CN201921653249 U CN 201921653249U CN 210463526 U CN210463526 U CN 210463526U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air outlet
flexible door
door body
rotating
piece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Active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21653249.7U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陈良锐
谢鹏
张滔
陈志航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Midea Group Co Ltd, GD Midea Air Conditioning Equipment Co Ltd filed Critical Midea Group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21653249.7U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210463526U/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210463526U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210463526U/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Images

Landscapes

  • Air-Flow Control Members (AREA)

Abstract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出风组件以及空调器,其中,出风组件包括:出风面板,出风面板上设有出风口;门体组件,与出风面板对应设置,门体组件具体包括:至少一个设于出风面板的至少一侧的转动件,以及至少一个柔性门体,每个柔性门体与转动件连接,其中,柔性门体通过转动件的转动带动下移动,实现至少一个出风口的打开或关闭,通过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门体组件的结构简单且占用空间较小,以利于出风组件以及空调器的小型化,为用户提供多样的风感,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

Description

出风组件以及空调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空调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出风组建以及一种空调器。
背景技术
空调已经成为比较普遍的家用制冷/制热装备,随着空调的普及,用户对于空调的功能要求越来越高,目前的多数空调主要通过调节室内机风机的转速控制出风速度,通过出风口处的摆叶来调节空调的出风方向,少数空调能够调节空调的出风区域、出风面积和出风风量,但是其出风口的开闭机构复杂占用较大的空间,不利于空调室内机的小型化。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或相关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出风组件。
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目的在于对应提供一种空调器。
为了实现上述至少一个目的,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提出了一种出风组件,包括:出风面板,出风面板上设有出风口;门体组件,与出风面板对应设置,门体组件具体包括:至少一个设于出风面板的至少一侧的转动件,以及至少一个柔性门体,每个柔性门体与转动件连接,其中,柔性门体通过转动件的转动带动下移动,实现出风口的打开或关闭。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出风组件,通过在出风面板上设有出风口,使空气可以穿过出风口从出风面板的一侧流向另一侧,其中,与出风面板对应设置有门体组件,具体地,门体组件可以对应出风口设置在出风面板朝向出风方向的一侧,也可以对应出风口设置在出风面板背离出风方向的一侧,以通过门体组件控制出风口的关闭和打开,门体组件具体包括至少一个设于出风面板的至少一侧的转动件,以及与转动件连接的柔性门体,当转动件转动时,可以带动柔性门体的移动,从而打开或关闭出风口,需要说明的是,柔性门体采用柔性材料,使转动件在驱动柔性门体移动时,部分或者全部的柔性门体可以缠绕在转动件上,此外,柔性门体还可以通过弯折,使移动至出风面板的一侧,使柔性门体收纳于空调器的内部,实现柔性门体的收起,门体组件的结构简单且占用空间较小,以利于出风组件以及空调器的小型化,需要强调的是,同时,柔性门体可以通过控制打开的出风口的程度控制出风面积,为用户提供多样的风感,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
其中,柔性门体的材质可以是但不限于:布料、柔性塑料、橡胶材料。
其中,在出风面板上可以设置一个出风口,也可以设置多个出风口。
其中,多个出风口可以相邻设于出风面板的一侧,也可以均匀设于出风面板上,根据实际需求设置出风口的数量和位置。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转动件具体包括分别设于出风面板的相对两端的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柔性门体与第一转动件和/或第二转动件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设于出风面板的相对的两端,且柔性门体与第一转动件或第二转动件连接,使柔性门体在第一转动件或第二转动件的带动下移动,从而使柔性门体远离或靠近第一转动件或第二转动件,以打开或关闭至少一个出风口;或者柔性门体与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连接,使柔性门体在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的带动下,从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的一个向另一个移动,以打开或关闭至少一个出风口。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设于出风面板的长度方向的两端,柔性门体沿出风面板的长度方向打开或关闭至少一个出风口;或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设于出风面板的宽度方向的两端,柔性门体沿出风面板的宽度方向打开或关闭至少一个出风口。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设于出风面板的长度方向的两端,使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转动时,带动柔性门体沿出风面板的长度方向,从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中的一个向另一个移动。
通过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设于出风面板的宽度方向的两端,使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转动时,带动柔性门体沿出风面板的宽度方向,从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中的一个向另一个移动。
其中,可以理解的,若出风面板在竖直方向上较长,竖直方向即为长度方向,此时柔性门体沿出风面板的上下两侧的方向上移动,以打开或者关闭至少一个出风口;若出风面板在水平方向上较长,水平方向即为长度方向,则柔性门体沿出风面板的左右两侧的方向上移动,以打开或者关闭至少一个出风口。
还可以地,若出风面板在竖直方向上较长,水平方向即为宽度方向,则柔性门体沿出风面板的左右两侧的方向上移动,以打开或者关闭至少一个出风口;若出风面板在水平方向上较长,竖直方向即为宽度方向,则柔性门体沿出风面板的上下两侧的方向上移动,以打开或者关闭至少一个出风口。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柔性门体的数量为一个,柔性门体分别与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相连,以通过第一转动件或第二转动件带动柔性门体与出风面板发生相对移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一个柔性门体分别与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相连,以通过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的转动,驱动柔性门体从第一转动件向第二转动件移动或者从第二转动件向第一转动件移动,且在柔性门体的移动过程中,打开一个或多个出风口。
其中,柔性门体的两端可以分别与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连接,以通过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的转动带动柔性门体的移动。
其中,柔性门体可呈环状,并套设于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上,以通过第一转动件和/或第二转动件的转动驱动柔性门体的移动,且在柔性门体上设有与多个出风口对应的通风孔,通过通风孔与多个出风口的相对位置的变化,实现柔性门体对多个出风口的开闭的控制。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柔性门体的数量为两个,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与出风面板之间存在间隙,每个柔性门体设于间隙内,且两个柔性门体分别与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连接,以通过第一转动件或第二转动件的转动分别带动每个柔性门体的移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将柔性门体设于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与出风面板之间的间隙中,且两个柔性门体分别与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连接,以通过出风面板的内壁与第一转动件或第二转动件将柔性门体限制在间隙内,使柔性门体在第一转动件或第二转动件的驱动下移动时,柔性门体远离出风面板的一侧始终保持与第一转动件或第二转动件的连接,以利于通过第一转动件或第二转动件的转动持续驱动柔性门体移动。
其中,第一转动件与柔性门体的一侧分别设有相互咬合的直齿或斜齿,实现第一转动件与柔性门体的连接,和/或第二转动件与柔性门体的一侧分别设有相互咬合的直齿或斜齿,实现第二转动件与柔性门体的连接。
其中,第一转动件和/或第二转动件与柔性门体的一侧的连接方式还可以是链连接。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每个柔性门体还包括对接部,对接部设于每个柔性门体靠近另一个柔性门体的一端,以在两个柔性门体相向运动至预设位置时,通过对接部实现两个柔性门体的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每个柔性门体靠近另一个柔性门体的一端设有对接部,使两个柔性门体在相向运动到预定位置时,使两个对接部相连接,以实现对出风口的关闭,使两个柔性门体的闭合更为严密。
需要说明的是,由于柔性门体自身的柔性特点,若没有对接部,则在两个柔性门体闭合出风口时,两个柔性门体的端面可能会发生弯折,使两个柔性门体之间存在缝隙,使关闭不严密。
进一步地,两个对接部可以设有相互吸引的磁性件,使两个对接部相连时,通过磁性件的吸引力使两个柔性门体闭合更为严密。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转动件的轴线与第二转动件的轴线平行。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一转动件的轴线与第二转动件的轴线平行,使柔性门体在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的带动下移动时,柔性门体沿直线运动,且柔性门体的受力更加均匀,以利于张紧柔性门体,避免由于柔性门体受力不均匀导致褶皱和弯曲。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第一转动件的轴线与第二转动件的轴线之间呈非零角度,柔性门体呈扇形,柔性门体可在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之间形成的扇形区域中移动,以打开或关闭扇形区域内的至少一个出风口。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第一转动件的轴线与第二转动件的轴线之间呈非零角度,柔性门体呈扇形,使柔性门体在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之间移动时,可以打开或关闭至少一个出风口,以利于适应多种不同布置的出风口,且使产品更加美观。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柔性门体的至少部分可向远离出风口的方向整体弯折,并移动至出风面板的内壁的一侧。
在该技术方案中,两个柔性门体在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的驱动下反向移动时,即两个柔性门向两侧打开时,柔性门体远离出风口的一端可以向远离出风口的方向弯折,并移动至出风面板的内壁的一侧,从而实现部分或者全部的柔性门体收纳于出风面板的内壁的一侧,一方面以打开一个或多个出风口,另一方面,使部分或者全部的柔性门体可以收纳于空调器的内部空间,以减小对空调器的外部空间的占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柔性门体的一端固定连接于转动件上,通过转动件的转动带动至少部分柔性门体缠绕在转动件上。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柔性门体的一端固定连接于转动件上,使转动件在转动时,带动柔性门体靠近转动件的一端随转动件的转动缠绕在转动件上,且柔性门体的另一端向转动件移动,以打开出风口,随着转动件的持续移动,使得柔性门体靠近转动件的一端持续缠绕在转动件上,使部分或者全部的柔性门体可以缠绕于转动件上,以实现部分或者全部柔性门体的收纳,以节约柔性门体的占用空间。
其中,转动件可以设于出风面板的上侧、下侧、左侧和右侧,当转动件设于出风面板的上侧时,柔性门体在转动件的带动下向上打开;当转动件设于出风面板的下侧时,柔性门体在转动件的带动下向下打开;当转动件设于出风面板的左侧时,柔性门体在转动件的带动下向左打开;当转动件设于出风面板的右侧时,柔性门体在转动件的带动下向右打开。
需要说明的是,通过转动件在顺时针或逆时针两个方向转动时,实现柔性门体在缠绕到转动件上和从转动件向外展开两种状态之间转换。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转动件的数量为一个,且转动件设于出风面板的一侧,出风组件还包括:张紧件,设于出风面板远离转动件的一侧,且张紧件与柔性门体远离转动件的一侧相连。
在该技术方案中,转动件的数量为一个,设于出风面板的一侧,柔性门体的一端固定连接于转动件上,通过转动件的转动以带动柔性门体缠绕到转动件上或从转动件向外展开,张紧件设于出风面板远离转动件的一侧,且张紧件与柔性门体远离转动件的一侧相连,使张紧件为柔性门体远离转动件的一端提供拉力,由于柔性门体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转动件上,从而通过转动件与张紧件实现对柔性门体的张紧,避免柔性门体沿柔性门体的移动方向的褶皱。
其中,张紧件可以是但不限于:弹性件、重力件、绳索件。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柔性门体的数量为两个,转动件设于柔性门体的一侧,以通过设于柔性门体两侧的转动件的转动以及张紧件的张紧作用带动每个柔性门体的移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两个柔性门体中,每个柔性门体分别与设于柔性门体两侧的转动件的一个连接,使每个柔性门体在转动件的转动下,带动每个柔性门体卷绕于一个转动件上,使两个柔性门体分别向两侧打开出风口,每个柔性门体在张紧件的张紧所用下,柔性门体从转动件上向外伸展时,张紧件为每个柔性门体远离转动件一端提供拉力,从而带动两个柔性门体从两侧打开出风口。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出风面板还包括:支撑筋,支撑筋的两端分别与出风口相对的两个内侧壁相连,且支撑筋与转动件的轴线平行,其中,张紧件的一端与支撑筋相连,张紧件的另一端与柔性门体相连。
在该技术方案中,在出风口相对的两个内侧壁上连接支撑筋,张紧件的一端与支撑筋相连,张紧件的另一端与柔性门体相连,以通过张紧件张紧柔性门体,其中,支撑筋与转动件的轴线平行,以利于在柔性门体的一端的不同位置设有多个支撑筋时,多个张紧件可以相互平行的设于支撑筋上,使多个张紧件作用在柔性门体上的拉力方向相同,使柔性门体更为平整。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柔性门体与转动件传动连接,以通过转动件的转动,驱动柔性门体绕转动件移动,实现柔性门体和出风面板之间的相对移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柔性门体与转动件的传动连接,使柔性门体可以绕转动件移动,以实现柔性门体和出风面板之间的相对移动,具体地,柔性门体上设置条形齿,在转动件上设有与条形齿相啮合齿轮,以通过转动件的转动驱动柔性门体的移动。
可选地,在柔性门体上沿柔性门体的移动方向设有链条,在转动件上设有与链条相啮合的链轮轮齿,以通过转动件的转动驱动柔性门体的移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滑轨,设于出风面板上,其中,滑轨沿柔性门体的移动方向延伸,且与柔性门体对应设置,至少部分柔性门体与滑轨滑动连接。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出风面板上设有沿柔性门体的移动方向延伸的滑轨,且至少部分柔性门体与滑轨滑动连接,使柔性门体在转动件的带动下移动时,部分柔性门体在滑轨的限制下,沿滑轨移动,使柔性门体的移动轨迹更加稳定,使柔性门体的移动更加顺畅,且以利于柔性门体整体的平整,避免柔性门体沿柔性门体的移动方向的弯折。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滑轨与出风面板一体成型。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滑轨与出风面板一体成型,以减少出风组件的装配工序,减小不必要的装配误差,还可以提高滑轨的强度和稳定性,且使出风面板的整体结构紧凑。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还包括:驱动件,与转动件传动连接,以通过驱动件驱动转动件的转动。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驱动件与转动件传动连接,以驱动转动件的转动,从而带动柔性门体的移动,以打开或关闭至少一个出风口。
其中,驱动件与转动件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链传动、齿轮传动、带传动。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出风口的数量为多个,柔性门体通过转动件的转动带动下移动,实现多个出风口中的至少一个的打开或关闭。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出风面板上设有多个出风口,使空气可以穿过多个出风口从出风面板的一侧流向另一侧,当转动件转动时,带动柔性门体的移动打开或关闭一个或者多个出风口,以实现通过一个柔性门体对多个出风口的控制,需要强调的是,在出风面板上设置多个出风口,使空调器可以通过多个出风口向外排风,以提高出风组件的出风面积,同时,柔性门体可以通过控制打开的出风口的数量控制出风面积,为用户提供多样的风感,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转动件设于柔性门体的上方和/或下方,以通过转动件的转动带动柔性门体向上卷动以打开出风口;或转动件设于柔性门体的上方和/或下方,以通过转动件的转动带动柔性门体向下卷动以打开出风口;或转动件设于柔性门体的左方和/或右方,以通过转动件的转动带动柔性门体向左卷动以打开出风口;或转动件设于柔性门体的左方和/或右方,以通过转动件的转动带动柔性门体向右卷动以打开出风口。
在该技术方案中,转动件的数量为一个时,若转动件设于柔性门体的上方,柔性门体的上端与转动件固定连接,转动件转动时带动柔性门体卷绕于转动件,使柔性门体向上卷动以打开出风口;若转动件设于柔性门体的下方,柔性门体的下端与转动件固定连接,转动件转动时带动柔性门体卷绕于转动件,使柔性门体向下卷动以打开出风口;若转动件设于柔性门体的左方,柔性门体的左端与转动件固定连接,转动件转动时带动柔性门体卷绕于转动件,使柔性门体向左卷动以打开出风口;若转动件设于柔性门体的右方,柔性门体的右端与转动件固定连接,转动件转动时带动柔性门体卷绕于转动件,使柔性门体向右卷动以打开出风口。
转动件的数量为两个时,若两个转动件分别设于柔性门体的上方和下方,柔性门体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一个转动件连接,当柔性门体在设于上方的转动件带动下卷绕于上方的转动件时,柔性门体向上卷动以打开出风口,当柔性门体在设于下方的转动件带动下卷绕于下方的转动件时,柔性门体向下卷动以打开出风口;若两个转动件分别设于柔性门体的左方和右方,柔性门体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一个转动件连接,当柔性门体在设于左方的转动件带动下卷绕于左方的转动件时,柔性门体向左卷动以打开出风口,当柔性门体在设于右方的转动件带动下卷绕于右方的转动件时,柔性门体向右卷动以打开出风口。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第二方面技术方案提供了一种空调器,包括壳体、多个风机组件,其中上述第一方面的技术方案中任一项的出风组件设于壳体上,故而具有上述第一方面任一技术方案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多个风机组件中的至少一个风机组件与一个出风组件的出风口对应设于壳体内,其中,出风组件的柔性门体打开至少一个出风口,以通过出风组件驱动壳体内的空气通过打开的出风口向外排风。
在上述技术方案中,风机组件具体包括:风机电机,以及与风机电机的驱动轴传动连接的至少一个扇叶,其中,每个扇叶与一个出风口对应设置。
在该技术方案中,通过在风机电机的驱动轴上连接至少一个扇叶,且每个扇叶与一个出风口对应设置,以使扇叶在电机的驱动轴的带动下转动时,驱动空气通过至少一个出风口向外排风。
可选地,每个出风口对应一个扇叶,以通过风机电机驱动多个扇叶驱动壳体内的空气通过每个出风口向外排风,以为用户提供较大面积的送风。
本实用新型的附加方面和优点将在下面的描述部分中变得明显,或通过本实用新型的实践了解到。
附图说明
图1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侧面结构示意图;
图2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3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4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5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6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7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8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图9示出了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的空调器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图1至图9中的附图标记与部件名称之间的对应关系为:
10出风面板,12出风口,14滑轨,22柔性门体,24转动件,242第一转动件,244第二转动件,246对接部,30张紧件,40壳体,50风机组件。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可以更清楚地理解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的详细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但是,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采用其他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受下面公开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
下面参照图1至图9描述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
实施例1
如图1和图9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出风组件,限定了:
出风组件包括:出风面板10以及门体组件,其中,在出风面板10上设有出风口12,门体组件包括转动件24以及至少一个柔性门体22,具体地,在出风面板10上设置出风口12空气可以穿过出风口12从出风面板10的一侧流向另一侧,门体组件对应出风面板10设于出风面板10的一侧,即门体组件可以对应出风口12设置在出风面板10朝向出风方向的一侧,也可以对应多个出风口12设置在出风面板10背离出风方向的一侧,以通过门体组件控制出风口12的关闭和打开,转动件24设于出风面板10的至少一侧,且每个柔性门体22与转动件24连接,通过转动件24的转动带动柔性门体22移动,从而打开或关闭出风口12,实现出风组件对通过一个柔性门体22对出风口12的控制。
进一步地,柔性门体22采用柔性材料。
可选地,柔性门体22与转动件24固定连接,使转动件24在驱动柔性门体22移动时,部分或者全部的柔性门体22可以缠绕在转动件24上。
可选地,柔性门体22与转动件24传动连接,转动件24在驱动柔性门体22移动时,柔性门体22还可以通过弯折,使移动至出风面板10的一侧,使柔性门体22收纳于空调器的内部。
可选地,柔性门体22的材质可以是但不限于:布料、柔性塑料、橡胶材料。
实施例2
如图2和图9所示,除上述实施例的特征以外,进一步限定了:
转动件24具体包括第一转动件242和第二转动件244,其中,第一转动件242和第二转动件244设于出风面板10的相对的两端,且柔性门体22的与第一转动件242或第二转动件244连接,使柔性门体22在第一转动件242或第二转动件244的带动下移动,从而使柔性门体22远离或靠近第一转动件242或第二转动件244,以打开或关闭至少一个出风口12。
可选地,柔性门体22与第一转动件242和第二转动件244连接,使柔性门体22在第一转动件242和第二转动件244的带动下,从第一转动件242和第二转动件244的一个向另一个移动,以打开或关闭至少一个出风口12。
实施例3
如图7和图8所示,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特征以外,进一步限定了:
第一转动件242和第二转动件244设于出风面板10的长度方向的两端,使第一转动件242和第二转动件244转动时,带动柔性门体22沿出风面板10的长度方向,从第一转动件242和第二转动件244中的一个向另一个移动。
可选地,出风面板10在竖直方向上较长,柔性门体22沿出风面板10的上下两侧的方向上移动,以打开或者关闭至少一个出风口12。
可选地,出风面板10在水平方向上较长,柔性门体22沿出风面板10的左右两侧的方向上移动,以打开或者关闭至少一个出风口12。
实施例4
如图3和图4所示,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特征以外,进一步限定了:
第一转动件242和第二转动件244设于出风面板10的宽度方向的两端,使第一转动件242和第二转动件244转动时,带动柔性门体22沿出风面板10的宽度方向,从第一转动件242和第二转动件244中的一个向另一个移动。
其中,需要说明的是,若出风面板10在竖直方向上较长,则柔性门体22沿出风面板10的左右两侧的方向上移动,以打开或者关闭至少一个出风口12;若出风面板10在水平方向上较长,则柔性门体22沿出风面板10的上下两侧的方向上移动,以打开或者关闭至少一个出风口12。
实施例5
如图4所示,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特征以外,进一步限定了:
柔性门体22的数量为一个,一个柔性门体22分别与第一转动件242和第二转动件244相连,以通过第一转动件242和第二转动件244的转动,驱动柔性门体22从第一转动件242向第二转动件244移动或者从第二转动件244向第一转动件242移动,且在柔性门体22的移动过程中,打开一个或多个出风口12。
可选地,柔性门体22的两端可以分别与第一转动件242和第二转动件244连接,以通过第一转动件242和第二转动件244的转动带动柔性门体22的移动。
可选地,柔性门体22可呈环状,并套设于第一转动件242和第二转动件244上,以通过第一转动件242和/或第二转动件244的转动驱动柔性门体22的移动,且在柔性门体22上设有与多个出风口12对应的通风孔,通过通风孔与多个出风口12的相对位置的变化,实现柔性门体22对多个出风口12的开闭的控制。
实施例6
如图7和图8所示,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特征以外,进一步限定了:
柔性门体22的数量为两个,且第一转动件242和第二转动件244设于出风面板10内壁的一侧,且第一转动件242和第二转动件244与出风面板10的内壁之间存在间隙,每个柔性门体22分别设于第一转动件242和第二转动件244与出风面板10的内壁之间的间隙中,且每个柔性门体22远离出风面板10的一侧分别与第一转动件242第二转动件244中的一个连接,以通过出风面板10的内壁与第一转动件242或第二转动件244将柔性门体22限制在间隙内,使柔性门体22在第一转动件242或第二转动件244的驱动下移动时,柔性门体22的一侧始终保持与第一转动件242或第二转动件244的连接,以利于通过第一转动件242或第二转动件244的转动持续驱动柔性门体22移动。
可选地,第一转动件242与柔性门体22的一侧分别设有相互咬合的直齿或斜齿,实现第一转动件242与柔性门体22的连接,和/或第二转动件244与柔性门体22的一侧分别设有相互咬合的直齿或斜齿,实现第二转动件244与柔性门体22的连接。
可选地,在每个柔性门体22上设有沿柔性门体22的移动方向延伸的链条,第一转动件242和第二转动件244上设有分别与一个柔性门体22上的链条啮合的链轮轮齿,以实现第一转动件242和第二转动件244分别与一个柔性门体22的一侧的连接。
实施例7
如图7所示,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特征以外,进一步限定了:
在每个柔性门体22靠近另一个柔性门体22的一端设有对接部246,当两个柔性门体22相向移动,使两个柔性门体22的相向的端面接触时,两个对接部246相连接,以实现对出风口12的关闭,使两个柔性门体22的闭合更为严密。
可选地,两个对接部246设有相互吸引的磁性件,使两个对接部246相连时,通过磁性件的吸引力使两个柔性门体22闭合更为严密。
实施例8
如图8和图9所示,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特征以外,进一步限定了:
第一转动件242的轴线与第二转动件244的轴线平行,使柔性门体22在第一转动件242和第二转动件244的带动下移动时,柔性门体22沿直线运动,且柔性门体22的受力更加均匀,以利于张紧柔性门体22,避免由于柔性门体22受力不均匀导致褶皱和弯曲。
实施例9
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特征以外,进一步限定了:
第一转动件242的轴线与第二转动件244的轴线之间呈非零角度,柔性门体22呈扇形,使柔性门体22在第一转动件242和第二转动件244之间移动时,可以打开或关闭至少一个出风口12,以利于适应多种不同布置的出风口12,且使产品更加美观。
实施例10
如图9所示,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特征以外,进一步限定了:
柔性门体22的至少部分可向远离出风口12的方向整体弯折,并移动至出风面板10的内壁的一侧,即两个柔性门向两侧打开时,柔性门体22远离出风口12的一端可以向远离出风口12的方向弯折,并移动至出风面板10的内壁的一侧,从而实现部分或者全部的柔性门体22收纳于出风面板10的内壁的一侧,一方面以打开一个或多个出风口12,另一方面,使部分或者全部的柔性门体22可以收纳于空调器的内部空间,以减小对空调器的外部空间的占用。
实施例11
如图3和图4所示,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特征以外,进一步限定了:
柔性门体22的一端固定连接于转动件24上,使通过转动件24的转动,带动柔性门体22缠绕到转动件24上,一方面,实现部分或者全部柔性门体22的收纳,以节约柔性门体22的占用空间,另一方面,随着靠近转动件24一端的柔性门体22缠绕到转动件24上,远离转动件24一端的柔性门体22向转动件24移动,以打开出风口12。
可选地,转动件24反向转动,柔性门体22从转动件24上向外展开。
实施例12
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特征以外,进一步限定了:
转动件24的数量为一个,且转动件24设于出风面板10的一侧,出风组件还包括张紧件30,张紧件30设于出风面板10远离转动件24的一侧,柔性门体22的一端与转动件24连,柔性门体22远离张紧件30的一端与张紧件30的一端相连接,使张紧件30为柔性门体22远离转动件24的一端提供拉力,由于柔性门体22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转动件24上,从而通过转动件24与张紧件30实现对柔性门体22的张紧,避免柔性门体22沿柔性门体22的移动方向的褶皱。
可选地,张紧件30可以是但不限于:弹性件、重力件、绳索件。
实施例13
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特征以外,进一步限定了:
柔性门体22的数量为两个,每个柔性门体22分别与设于柔性门体22两侧的转动件24的一个连接,使每个柔性门体22在转动件24的转动下,带动每个柔性门体22卷绕于一个转动件24上,使两个柔性门体22分别向两侧打开出风口12,每个柔性门体22在张紧件30的张紧所用下,柔性门体22从转动件24上向外伸展时,张紧件30为每个柔性门体22远离转动件24一端提供拉力,从而带动两个柔性门体22从两侧打开出风口12。
实施例14
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特征以外,进一步限定了:
在出风口12相对的两个内侧壁上设有支撑筋,支撑筋的两端分别与两个内侧壁中的一个连接,张紧件30的一端与支撑筋相连,张紧件30的另一端与柔性门体22相连,以通过张紧件30张紧柔性门体22,其中,支撑筋与转动件24的轴线平行,以利于在柔性门体22的一端的不同位置设有多个支撑筋时,多个张紧件30可以相互平行的设于支撑筋上,使多个张紧件30作用在柔性门体22上的拉力方向相同,使柔性门体22更为平整。
实施例15
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特征以外,进一步限定了:
柔性门体22与转动件24传动连接,使柔性门体22可以绕转动件24移动,以实现柔性门体22和出风面板10之间的相对移动。
可选地,柔性门体22上设置条形齿,在转动件24上设有与条形齿相啮合齿轮,以通过转动件24的转动驱动柔性门体22的移动。
可选地,在柔性门体22上沿柔性门体22的移动方向设有链条,在转动件24上设有与链条相啮合的链轮轮齿,以通过转动件24的转动驱动柔性门体22的移动。
实施例16
如图5和图6所示,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特征以外,进一步限定了:
出风组件还包括滑轨14,滑轨14沿柔性门体22的移动方向延伸,且设置于出风面板10上,至少部分柔性门体22与滑轨14滑动连接,使柔性门体22在转动件24的带动下移动时,部分柔性门体22在滑轨14的限制下,沿滑轨14移动,以利于柔性门体22整体的平整,避免柔性门体22沿柔性门体22的移动方向的弯折。
进一步地,沿柔性门体22的移动方向,滑轨14设于出风面板10的两侧,柔性门体22与滑轨14对应的两个侧边与滑轨14滑动连接,使柔性门体22的两个侧边可以在滑轨14上滑动。
可选地,滑轨14上设有沿柔性门体22的移动方向延伸的凹槽,柔性门体22与滑轨14对应的两个侧边的一部分伸入凹槽中,实现柔性门体22与滑轨14的滑动连接。
可选地,滑轨14上设有沿柔性门体22的移动方向延伸的凹槽,柔性门体22与滑轨14对应的两个侧边设有滑动部,滑动部伸入凹槽中,且滑动部可在凹槽中滑动,从而实现柔性门体22与滑轨14的滑动连接。
可选地,与滑轨14对应的柔性门体22的两个侧边上设有沿柔性门体22的移动方向延伸的凹槽,滑轨14与柔性门体22对应的一侧伸入凹槽中,实现柔性门体22与滑轨14的滑动连接。
实施例17
如图6所示,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特征以外,进一步限定了:
滑轨14与出风面板10一体成型,以减少出风组件的装配工序,减小不必要的装配误差,还可以提高滑轨14的强度和稳定性,且使出风面板10的整体结构紧凑。
实施例18
如图3和图4所示,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特征以外,进一步限定了:
在出风面板10上设有多个出风口12,使空气可以穿过多个出风口12从出风面板10的一侧流向另一侧,当转动件24转动时,带动柔性门体22的移动打开或关闭一个或者多个出风口12,使柔性门体22可以通过控制打开的出风口12的数量控制出风面积,为用户提供多样的风感,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
实施例19
如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特征以外,进一步限定了:
转动件24的数量为一个时,转动件24设于柔性门体22的上方,柔性门体22的上端与转动件24固定连接,转动件24转动时带动柔性门体22卷绕于转动件24,使柔性门体22向上卷动以打开出风口12。
可选地,转动件24设于柔性门体22的下方,柔性门体22的下端与转动件24固定连接,转动件24转动时带动柔性门体22卷绕于转动件24,使柔性门体22向下卷动以打开出风口12。
可选地,转动件24设于柔性门体22的左方,柔性门体22的左端与转动件24固定连接,转动件24转动时带动柔性门体22卷绕于转动件24,使柔性门体22向左卷动以打开出风口12。
可选地,转动件24设于柔性门体22的右方,柔性门体22的右端与转动件24固定连接,转动件24转动时带动柔性门体22卷绕于转动件24,使柔性门体22向右卷动以打开出风口12。
实施例20
如图3、图4、图5和图6所示,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特征以外,进一步限定了:
转动件24的数量为两个时,两个转动件24分别设于柔性门体22的上方和下方,柔性门体22的上下两端分别与一个转动件24连接,当柔性门体22在设于上方的转动件24带动下卷绕于上方的转动件24时,柔性门体22向上卷动以打开出风口12,当柔性门体22在设于下方的转动件24带动下卷绕于下方的转动件24时,柔性门体22向下卷动以打开出风口12。
可选地,两个转动件24分别设于柔性门体22的左方和右方,柔性门体22的左右两端分别与一个转动件24连接,当柔性门体22在设于左方的转动件24带动下卷绕于左方的转动件24时,柔性门体22向左卷动以打开出风口12,当柔性门体22在设于右方的转动件24带动下卷绕于右方的转动件24时,柔性门体22向右卷动以打开出风口12。
实施例21
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特征以外,进一步限定了:
出风组件包括驱动件,驱动件与转动件传动连接,以驱动转动件24的转动,从而带动柔性门体22的移动,以打开或关闭至少一个出风口12。
可选地,驱动件与转动件的连接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链传动、齿轮传动、带传动。
实施例22
如图2和图3所示,根据本实用新型的另一个实施例提出了一种空调器,限定了:
空调器包括壳体40以及多个风机组件50,其中上述任一实施例的出风组件设于壳体40上,故而具有上述任一实施例的技术效果,在此不再赘述,多个风机组件50中的至少一个风机组件50与一个出风组件的出风口12对应设于壳体40内,其中,出风组件的柔性门体22打开至少一个出风口12,以通过出风组件驱动壳体40内的空气通过打开的出风口12向外排风。
实施例23
除上述任一实施例的特征以外,进一步限定了:
风机组件50具体包括:风机电机,以及与风机电机的驱动轴传动连接的至少一个扇叶,且每个扇叶与一个出风口12对应设置,以使扇叶在电机的驱动轴的带动下转动时,驱动空气通过至少一个出风口12向外排风。
可选地,每个出风口12对应一个扇叶,以通过风机电机驱动多个扇叶驱动壳体40内的空气通过每个出风口12向外排风,以为用户提供较大面积的送风。
实施例24
本实用新型的一个具体地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分体落地式空调器,包括:主机本体以及开关门机构,其中主机内部设有多个风机组件,主机前面设有多个出风口12,每个风机组件对应一个出风口12,以通过风机组件驱动空气从主机内部穿过出风口12流向主机外,开关门机构设置在出风口12前,通过开关门机构打开或者关闭出风口12,具体地,开关门机构包括柔性开关门以及第一转动件242和第二转动件244,第一转动件242和第二转动件244分别设于主机本体的相对的两侧,柔性开关门为柔性材料,且柔性开关门连接于第一转动件242或第二转动件244上,通过第一转动件242和第二转动件244的转动,带动柔性开关门卷绕于第一转动件242或第二转动件244上,以打开或者关闭出风口12。
可选地,第一转动件242或第二转动件244分别设于主机本体的上下两侧,柔性开关门向上移动并卷起收纳于主机主体上部的第一转动件242或第二转动件244上。
可选地,第一转动件242或第二转动件244分别设于主机本体的上下两侧,柔性开关门向下移动并卷起收纳于主机本体下部的第一转动件242或第二转动件244上。
可选地,第一转动件242或第二转动件244分别设于主机本体的左右两侧,柔性开关门从左向右移动并卷起收纳于主机本体右侧的第一转动件242或第二转动件244上。
可选地,第一转动件242或第二转动件244分别设于主机本体的左右两侧,柔性开关门从右向左移动并卷起收纳于主机本体左侧的第一转动件242或第二转动件244上。
可选地,第一转动件242或第二转动件244分别设于主机本体的左右两侧,柔性开关门分为左右两件,动作时分别往左右两侧卷,收纳于主机本体两侧的第一转动件242和第二转动件244上。
可选地,第一转动件242或第二转动件244分别设于主机本体的左右两侧,柔性开关门分为左右两件,动作时分别往左右两侧弯曲后进入主机本体内部。
根据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出风组件,门体组件的结构简单且占用空间较小,以利于出风组件以及空调器的小型化,为用户提供多样的风感,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
在本实用新型中,术语“第一”、“第二”、“第三”仅用于描述的目的,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术语“多个”则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的限定。术语“安装”、“相连”、“连接”、“固定”等术语均应做广义理解,例如,“连接”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相连”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实用新型中的具体含义。
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左”、“右”、“前”、“后”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实用新型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单元必须具有特定的方向、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
在本说明书的描述中,术语“一个实施例”、“一些实施例”、“具体实施例”等的描述意指结合该实施例或示例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包含于本实用新型的至少一个实施例或示例中。在本说明书中,对上述术语的示意性表述不一定指的是相同的实施例或实例。而且,描述的具体特征、结构、材料或特点可以在任何的一个或多个实施例或示例中以合适的方式结合。
以上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于限制本实用新型,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来说,本实用新型可以有各种更改和变化。凡在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21)

1.一种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包括:
出风面板,所述出风面板上设有出风口;
门体组件,与所述出风面板对应设置,所述门体组件具体包括:至少一个设于所述出风面板的至少一侧的转动件,以及至少一个柔性门体,每个所述柔性门体与所述转动件连接,
其中,所述柔性门体通过所述转动件的转动带动下移动,实现所述出风口的打开或关闭。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动件具体包括分别设于所述出风面板的相对两端的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所述柔性门体与所述第一转动件和/或所述第二转动件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设于所述出风面板的长度方向的两端,所述柔性门体沿所述出风面板的长度方向打开或关闭至少一个所述出风口;或
所述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设于所述出风面板的宽度方向的两端,所述柔性门体沿所述出风面板的宽度方向打开或关闭至少一个所述出风口。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柔性门体的数量为一个,所述柔性门体分别与所述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相连,以通过所述第一转动件或第二转动件带动所述柔性门体与所述出风面板发生相对移动。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柔性门体的数量为两个,
所述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与所述出风面板之间存在间隙,
每个所述柔性门体设于所述间隙内,且两个所述柔性门体分别与所述第一转动件和第二转动件连接,以通过所述第一转动件或第二转动件的转动分别带动每个所述柔性门体的移动。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每个所述柔性门体还包括对接部,所述对接部设于每个所述柔性门体靠近另一个柔性门体的一端,以在两个所述柔性门体相向运动至预设位置时,通过所述对接部实现所述两个所述柔性门体的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第一转动件的轴线与所述第二转动件的轴线平行。
8.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转动件的轴线与所述第二转动件的轴线之间呈非零角度,所述柔性门体呈扇形,所述柔性门体可在所述第一转动件和所述第二转动件之间形成的扇形区域中移动,以打开或关闭所述扇形区域内的至少一个所述出风口。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柔性门体的至少部分可向远离所述出风口的方向整体弯折,并移动至所述出风面板的内壁的一侧。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柔性门体的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转动件上,通过所述转动件的转动带动至少部分所述柔性门体缠绕在所述转动件上。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转动件的数量为一个,且所述转动件设于所述出风面板的一侧,所述出风组件还包括:
张紧件,设于所述出风面板远离所述转动件的一侧,且所述张紧件与所述柔性门体远离所述转动件的一侧相连。
12.根据权利要求11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门体的数量为两个,所述转动件设于所述柔性门体的一侧,以通过设于所述柔性门体两侧的转动件的转动以及所述张紧件的张紧作用带动每个所述柔性门体的移动。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面板还包括:
支撑筋,所述支撑筋的两端分别与所述出风口相对的两个内侧壁相连,且所述支撑筋与所述转动件的轴线平行,
其中,所述张紧件的一端与所述支撑筋相连,所述张紧件的另一端与所述柔性门体相连。
14.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柔性门体与所述转动件传动连接,以通过所述转动件的转动,驱动所述柔性门体绕所述转动件移动,实现所述柔性门体和所述出风面板之间的相对移动。
15.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滑轨,设于所述出风面板上,
其中,所述滑轨沿所述柔性门体的移动方向延伸,且与所述柔性门体对应设置,至少部分所述柔性门体与所述滑轨滑动连接。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滑轨与所述出风面板一体成型。
17.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驱动件,与所述转动件传动连接,以通过所述驱动件驱动所述转动件的转动。
18.根据权利要求1至13中任一项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出风口的数量为多个,所述柔性门体通过所述转动件的转动带动下移动,实现多个所述出风口中的至少一个的打开或关闭。
19.根据权利要求1至12中任一项所述的出风组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转动件设于所述柔性门体的上方和/或下方,以通过所述转动件的转动带动所述柔性门体向上卷动以打开所述出风口;或
所述转动件设于所述柔性门体的上方和/或下方,以通过所述转动件的转动带动所述柔性门体向下卷动以打开所述出风口;或
所述转动件设于所述柔性门体的左方和/或右方,以通过所述转动件的转动带动所述柔性门体向左卷动以打开所述出风口;或
所述转动件设于所述柔性门体的左方和/或右方,以通过所述转动件的转动带动所述柔性门体向右卷动以打开所述出风口。
20.一种空调器,其特征在于,包括:
壳体;权利要求1至19中任一项所述的出风组件,设于所述壳体上;
多个风机组件,至少一个所述风机组件与一个所述出风组件的出风口对应设于所述壳体内,
其中,所述出风组件的柔性门体打开至少一个所述出风口,通过打开的所述出风口向外排风。
21.根据权利要求20所述的空调器,其特征在于,所述风机组件具体包括:
风机电机,以及与所述风机电机的驱动轴传动连接的至少一个扇叶,
其中,每个所述扇叶与一个所述出风口对应设置。
CN201921653249.7U 2019-09-30 2019-09-30 出风组件以及空调器 Active CN210463526U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53249.7U CN210463526U (zh) 2019-09-30 2019-09-30 出风组件以及空调器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21653249.7U CN210463526U (zh) 2019-09-30 2019-09-30 出风组件以及空调器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210463526U true CN210463526U (zh) 2020-05-05

Family

ID=70435609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21653249.7U Active CN210463526U (zh) 2019-09-30 2019-09-30 出风组件以及空调器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210463526U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65523A (zh) * 2020-06-05 2020-10-13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WO2023098274A1 (zh) * 2021-12-02 2023-06-08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室内机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765523A (zh) * 2020-06-05 2020-10-13 美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空调器的控制方法
WO2023098274A1 (zh) * 2021-12-02 2023-06-08 青岛海尔空调器有限总公司 空调室内机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210463526U (zh) 出风组件以及空调器
CN106642334B (zh) 空调器及其室内机
CN210463524U (zh) 出风组件以及空调器
CN202145041U (zh) 空调器的导风机构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0463527U (zh) 出风组件以及空调器
CN212657787U (zh) 空调器室内机
CN115631896A (zh) 一种具有多级绞线结构的电缆绞线机
CN112627706A (zh) 智能家居窗帘
CN210463525U (zh) 出风组件以及空调器
CN210463529U (zh) 出风组件以及空调器
CN210532653U (zh) 出风组件以及空调器
CN110530001A (zh) 出风组件以及空调器
CN109882931B (zh) 壁挂式空调室内机和空调器
CN113530042B (zh) 一种能进行风力发电的建筑幕墙
CN211451326U (zh) 一种可左右移动的导风装置及具有该装置的输风设备
JP4915392B2 (ja) 空調室内機及び空調室内機のパネルの移動方法
CN216346613U (zh) 空调器
CN220624345U (zh) 空调器室内机及具有其的空调器
CN210320557U (zh) 导风板组件及空调器
CN213480393U (zh) 一种风口结构、空调室内机及空调器
CN108397888A (zh) 柜机的出风面板组件和空调柜机
CN117469793A (zh) 滤网机构、风管机
CN215077423U (zh) 一种家用式电动窗帘
CN212378108U (zh) 一种空调器
CN214199149U (zh) 过滤网机构和具有其的空调器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