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506169A - 振动衰减装置 - Google Patents

振动衰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506169A
CN110506169A CN201880024855.4A CN201880024855A CN110506169A CN 110506169 A CN110506169 A CN 110506169A CN 201880024855 A CN201880024855 A CN 201880024855A CN 110506169 A CN110506169 A CN 11050616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entioned
recuperability
generating means
bearing part
arrangement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24855.4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大井阳一
坂本贵生
福冈卓也
伊藤和广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Co Ltd Co
Aisin AW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Co Ltd Co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Co Ltd Co filed Critical Co Ltd Co
Publication of CN11050616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506169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1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 F16F15/12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elastic members or friction-damping members, e.g. between a rotating shaft and a gyratory mass mounted thereon
    • F16F15/131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elastic members or friction-damping members, e.g. between a rotating shaft and a gyratory mass mounted thereon the rotating system comprising two or more gyratory masses
    • F16F15/133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elastic members or friction-damping members, e.g. between a rotating shaft and a gyratory mass mounted thereon the rotating system comprising two or more gyratory masses using springs as elastic members, e.g. metallic springs
    • F16F15/134Wound spring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1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 F16F15/14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masses freely rotating with the system, i.e. uninvolved in transmitting driveline torque, e.g. rotative dynamic damp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1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 F16F15/14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masses freely rotating with the system, i.e. uninvolved in transmitting driveline torque, e.g. rotative dynamic dampers
    • F16F15/1407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masses freely rotating with the system, i.e. uninvolved in transmitting driveline torque, e.g. rotative dynamic dampers the rotation being limited with respect to the driving means
    • F16F15/145Masses mounted with play with respect to driving means thus enabling free movement over a limited rang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45/00Combinations of flui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couplings or clutches
    • F16H45/02Combinations of flui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couplings or clutches with mechanical clutches for bridging a fluid gearing of the hydrokinetic ty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02COMBUSTION ENGINES; HOT-GAS OR COMBUSTION-PRODUCT ENGINE PLANTS
    • F02BINTERNAL-COMBUSTION PISTON ENGINES; COMBUSTION ENGINES IN GENERAL
    • F02B75/00Other engines
    • F02B75/06Engines with means for equalising torqu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45/00Combinations of flui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couplings or clutches
    • F16H45/02Combinations of flui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couplings or clutches with mechanical clutches for bridging a fluid gearing of the hydrokinetic type
    • F16H2045/021Combinations of flui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couplings or clutches with mechanical clutches for bridging a fluid gearing of the hydrokinetic type three chamber system, i.e. comprising a separated, closed chamber specially adapted for actuating a lock-up clutch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45/00Combinations of flui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couplings or clutches
    • F16H45/02Combinations of flui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couplings or clutches with mechanical clutches for bridging a fluid gearing of the hydrokinetic type
    • F16H2045/0221Combinations of flui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couplings or clutches with mechanical clutches for bridging a fluid gearing of the hydrokinetic type with damping mea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45/00Combinations of flui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couplings or clutches
    • F16H45/02Combinations of flui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couplings or clutches with mechanical clutches for bridging a fluid gearing of the hydrokinetic type
    • F16H2045/0221Combinations of flui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couplings or clutches with mechanical clutches for bridging a fluid gearing of the hydrokinetic type with damping means
    • F16H2045/0263Combinations of flui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couplings or clutches with mechanical clutches for bridging a fluid gearing of the hydrokinetic type with damping means the damper comprising a pendulu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45/00Combinations of flui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couplings or clutches
    • F16H45/02Combinations of flui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couplings or clutches with mechanical clutches for bridging a fluid gearing of the hydrokinetic type
    • F16H2045/0273Combinations of flui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couplings or clutches with mechanical clutches for bridging a fluid gearing of the hydrokinetic type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the friction surface of the lock-up clutch
    • F16H2045/0284Multiple disk type lock-up clutch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 Mechanical Operated Clutches (AREA)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Combustion & Propulsion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振动衰减装置。振动衰减装置包含绕旋转构件的旋转中心旋转的支承部件、与支承部件连结的复原力产生部件、以及经由复原力产生部件与支承部件连结的惯性质量体,复原力产生部件包含在旋转构件的周向隔开间隔地配设的两个被引导部、以及被设置于两个被引导部之间并在其与支承部件之间授受扭矩的扭矩传递部,惯性质量体包含引导对应的被引导部的多个引导部,被引导部在支承部件旋转时,复原力产生部件相对于旋转中心沿着径向摆动,并且以惯性质量体绕旋转中心摆动的方式通过引导部而被引导,经由引导部将作用于复原力产生部件的离心力的分力向惯性质量体传递。

Description

振动衰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的发明涉及包含能够伴随着支承部件的旋转而摆动的复原力产生部件、以及经由复原力产生部件与支承部件连结并且伴随着该支承部件的旋转而与复原力产生部件联动并摆动的惯性质量体的振动衰减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用于抑制输入扭矩的旋转体的扭矩变动的扭矩变动抑制装置公知有,包含能够与旋转体一起旋转且被配置为能够相对于该旋转体相对旋转的质量体、以接受旋转体以及质量体的旋转带来的离心力的方式在径向能够移动地被配置于被形成于该旋转体的凹部内的离心件、以及接受作用于离心件的离心力而使旋转体以及质量体旋转的凸轮机构(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该扭矩变动抑制装置的凸轮机构包含被设置于离心件的凸轮从动件、以及以凸轮从动件与被配置于外周侧的旋转体或者质量体的内周面抵接的方式形成的凸轮(圆弧状的面),在旋转体与质量体之间产生旋转方向的相对位移时,将离心力转换为该相对位移变小的方向的圆周方向力。这样,将作用于离心件的离心力作为用于抑制扭矩变动的力而利用,从而能够根据旋转体的转速使抑制扭矩变动的特性变化。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7-40318号公报
在上述专利文献1记载的扭矩变动抑制装置中,在该装置的阶数与发动机的激励阶数一致时能够得到良好的振动衰减性能。另外,离心件在形成于旋转体的凹部内配置为在径向能够移动,所以能够抑制由离心件的动作引起的阶数的降低。然而,在专利文献1记载的扭矩变动抑制装置中,作为用于抑制扭矩变动的力而被利用的离心力因在离心件与旋转体(凹部的内壁面)之间产生的摩擦力而衰减,存在无法得到良好的振动衰减效果的担忧。而且,在上述扭矩变动抑制装置中,离心件的径向移动虽被旋转体引导,但在该情况下,若旋转体的凹部与离心件的间隙大,则离心件在间隙内松动,反而在离心件与旋转体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变大。另外,即使是旋转体的凹部与离心件的间隙过小,但在两者间产生的摩擦力变大。此外,在上述扭矩变动抑制装置中,若离心件进入凹部的内壁面而不能相对于旋转体摆动,则完全无法得到振动衰减效果。而且,在上述扭矩变动抑制装置中,作为凸轮机构的凸轮从动件,使用被配置于离心件的外周面的滚子或者与离心件一体形成的突起部。因此,特别是在离心件从旋转体的凹部突出了时,存在该离心件的举动变得不稳定,离心件倾斜由此在离心件与旋转体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变得更大的担忧。
发明内容
因此,本公开的发明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包含伴随着支承部件的旋转而在该支承部件的径向摆动的复原力产生部件以及与该复原力产生部件联动并摆动的惯性质量体的振动衰减装置的振动衰减性能进一步提高。
本发明的振动衰减装置是包含:绕传递来自发动机的扭矩的旋转构件的旋转中心与该旋转构件一体地旋转的支承部件、以在其与上述支承部件之间授受扭矩的方式与该支承部件连结并且能够伴随着上述支承部件的旋转而沿着上述支承部件的径向摆动的复原力产生部件、以及经由上述复原力产生部件与上述支承部件连结并且伴随着该支承部件的旋转而与该复原力产生部件联动并绕上述旋转中心摆动的惯性质量体的振动衰减装置,其包含:两个被引导部,其在上述旋转构件的周向隔开间隔地配设于上述复原力产生部件;多个引导部,其是被形成于上述惯性质量体的多个引导部,所述多个引导部以在上述支承部件旋转时,上述复原力产生部件相对于上述旋转中心沿着上述径向摆动,并且以上述惯性质量体绕上述旋转中心摆动的方式引导对应的上述被引导部,并且作用于上述复原力产生部件的离心力的分力从上述被引导部被传递过来;以及扭矩传递部,其以位于上述两个被引导部的上述周向之间的方式被设置于上述复原力产生部件并在其与上述支承部件之间授受扭矩。
在本发明的振动衰减装置中,在支承部件与旋转构件一体旋转时,被形成于该复原力产生部件的被引导部通过被形成于惯性质量体的引导部而被引导,从而复原力产生部件沿着支承部件的径向摆动。另外,在支承部件与旋转构件一体旋转时,作用于复原力产生部件的离心力的分力经由被引导部以及引导部而向惯性质量体传递,被引导部通过引导部而被引导,从而该惯性质量体与复原力产生部件联动并绕旋转中心摆动的。由此,能够将与从发动机向旋转构件传递的变动扭矩相反的相位的扭矩(惯性扭矩)经由复原力产生部件(扭矩传递部)施加于支承部件从而很好地衰减旋转构件的振动。另外,复原力产生部件包含在旋转构件的周向隔开间隔地配设的两个被引导部,该复原力产生部件的运动被两个(一对)被引导部以及与两者对应的惯性质量体的两个(一对)引导部规定(束缚)。由此,能够利用一对被引导部以及一对引导部限制复原力产生部件的自转并抑制由该复原力产生部件的自转引起的振动衰减装置的阶数降低,并且能够使复原力产生部件相对于支承部件顺畅地摆动从而抑制用于使惯性质量体摆动的作为复原力而被使用的作用于该复原力产生部件的离心力(其分力)的衰减。而且,利用一对被引导部以及一对引导部规定(束缚)复原力产生部件的运动,从而能够减少在复原力产生部件与支承部件之间授受扭矩时由扭矩传递部产生的摩擦力。其结果,能够使包含伴随着支承部件的旋转而在该支承部件的径向摆动的复原力产生部件的振动衰减装置的振动衰减性能进一步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包含本发明的振动衰减装置的起步装置的结构简图。
图2是图1所示的起步装置的剖视图。
图3是表示本发明的振动衰减装置的放大图。
图4是表示包含于本发明的振动衰减装置的复原力产生部件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本发明的振动衰减装置的主要部位放大剖视图。
图6是表示本发明的振动衰减装置的主要部位放大剖视图。
图7是表示本发明的振动衰减装置的放大图
图8是表示本发明的振动衰减装置的变形实施方式的放大图。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其它振动衰减装置的放大图。
图10是表示本发明的其它振动衰减装置的主要部位放大剖视图。
图11是表示本发明的其它振动衰减装置的主要部位放大剖视图。
图12是表示包含本发明的振动衰减装置的减震装置的变形实施方式的结构简图。
图13是表示包含本发明的振动衰减装置的减震装置的其它变形实施方式的结构简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附图对用于实施本公开的发明的实施方式进行说明。
图1是包含本发明的振动衰减装置20的起步装置1的结构简图。同图所示的起步装置1例如是被搭载于具备作为驱动装置的发动机(内燃机)EG的车辆并用于将来自发动机EG的动力向车辆的驱动轴DS传递的装置,除了振动衰减装置20之外还包含:与发动机EG的曲轴连结的作为输入部件的前盖3、被固定于前盖3并与该前盖3一体旋转的泵叶轮(输入侧流体传动构件)4、能够与泵叶轮4同轴地旋转的涡轮转轮(输出侧流体传动构件)5、被固定于自动变速器(AT)、无级变速器(CVT)、双离合变速器(DCT)、混合动力变速器或者减速机亦即变速器(动力传递装置)TM的输入轴IS的作为输出部件的减震器毂7、锁止离合器8、减震装置10等。
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轴向”除了特别说明以外,基本上表示起步装置1、减震装置10(振动衰减装置20)的中心轴(轴心)的延伸方向。另外,“径向”除非另有说明,基本上表示起步装置1、减震装置10、该减震装置10等旋转构件的径向,即从起步装置1、减震装置10的中心轴向与该中心轴正交的方向(径向)延伸的直线的延伸方向。而且,“周向”除非另有说明,基本上表示起步装置1、减震装置10、该减震装置10等旋转构件的周向,即沿着该旋转构件的旋转方向的方向。
如图2所示,泵叶轮4具有被紧密地固定于前盖3的泵壳40、及被配设于泵壳40的内表面的多个泵叶片41。如图2所示,涡轮转轮5具有涡轮壳50、以及被配设于涡轮壳50的内表面的多个涡轮叶片51。涡轮壳50的内周部经由多个铆钉被固定于减震器毂7。
泵轮4与涡轮转轮5相互对置,在两者之间同轴地配置对从涡轮转轮5向泵叶轮4的动作油(动作流体)的流动进行整流的定子6。定子6具有多个定子叶片60,定子6的旋转方向通过单向离合器61仅被设定为一个方向。上述泵叶轮4、涡轮转轮5以及定子6形成使动作油循环的环面(环状流路),作为具有扭矩放大功能的变矩器(流体传动装置)发挥功能。但是,在起步装置1中,也可省略定子6、单向离合器61,将泵叶轮4以及涡轮转轮5作为液力耦合器发挥功能。
锁止离合器8作为液压式多板离合器而构成,执行经由减震装置10连结前盖3与减震器毂7即变速器TM的输入轴IS的锁止、并且解除该锁止。锁止离合器8包含:通过被固定于前盖3的中心件3s而被支承为能够在轴向移动的锁止活塞80、与减震装置10的输入构件亦即驱动部件11一体化的作为离合器鼓的鼓部11d、以与锁止活塞80对置的方式被固定于前盖3的内表面的环状的离合器毂82、与被形成于鼓部11d的内周面的花键嵌合的多个第一摩擦卡合板(两面具有摩擦材料的摩擦板)83、以及与被形成于离合器毂82的外周面的花键嵌合的多个第二摩擦卡合板(隔板)84。
而且,锁止离合器8包含:将锁止活塞80作为基准以位于与前盖3相反的一侧、即比锁止活塞80靠减震装置10侧的方式被安装于前盖3的中心件3s的环状的凸缘部件(油室划分部件)85、及被配置于前盖3与锁止活塞80之间的多个复位弹簧86。如图所示,锁止活塞80与凸缘部件85划分卡合油室87,从未图示的液压控制装置向该卡合油室87供给动作油(卡合液压)。而且,提高针对卡合油室87的卡合液压,由此以朝向前盖3按压第一以及第二摩擦卡合板83、84的方式使锁止活塞80向轴向移动,由此能够使锁止离合器8卡合(完全卡合或者滑动卡合)。此外,锁止离合器8也可构成为液压式单板离合器。
如图1以及图2所示,减震装置10作为旋转构件包含:包含上述鼓部11d的驱动部件(输入构件)11、中间部件(中间构件)12及从动部件(输出构件)15。而且,减震装置10作为扭矩传递构件,包含分别在同一圆周上在周向隔开间隔而交替地配置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是各四个)第一弹簧(第一弹性体)SP1以及第二弹簧(第二弹性体)SP2。作为第一以及第二弹簧SP1、SP2采用在没有施加负载时以具有以圆弧状延伸的轴心的方式被卷绕的由金属材料构成的弧形螺旋弹簧、在没有施加负载时以具有笔直地延伸的轴心的方式卷绕为螺旋状的由金属材料构成的直螺旋弹簧。另外,如图所示,作为第一以及第二弹簧SP1、SP2也可采用所谓的双弹簧。
减震器装置10的驱动部件11是在外周侧包含上述鼓部11d的环状部件,具有从内周部在周向隔开间隔地向径向内侧延伸突出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是以90°间隔的四个)弹簧抵接部11c。中间部件12是环状的板状部件,具有从外周部在周向隔开间隔地向径向内侧延伸突出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以90°间隔的四个)弹簧抵接部12c。中间部件12被减震器毂7支承为能够旋转,在驱动部件11的径向内侧被该驱动部件11包围。
如图2所示,从动部件15包含环状的第一从动板16、及经由未图示的多个铆钉以与该第一从动板16一体旋转的方式连结的环状的第二从动板17。第一从动板16作为板状的环状部件而构成,被配置为比第二从动板17接近涡轮转轮5,经由多个铆钉与涡轮转轮5的涡轮壳50一起被固定于减震器毂7。第二从动板17作为具有比第一从动板16小的内径的板状的环状部件而构成,该第二从动板17的外周部经由未图示的多个铆钉而被紧固于第一从动板16。
第一从动板16具有:分别以圆弧状延伸并且在周向隔开间隔地(等间隔地)被配设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是四个)弹簧收纳窗16w、分别沿着对应的弹簧收纳窗16w的内周缘延伸且在周向隔开间隔地(等间隔地)排列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是四个)弹簧支承部16a、分别沿着对应的弹簧收纳窗16w的外周缘延伸并且在周向隔开间隔地(等间隔地)排列并在第一从动板16的径向与对应的弹簧支承部16a对置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是四个)弹簧支承部16b、以及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是四个)弹簧抵接部16c。第一从动板16的多个弹簧抵接部16c被一个一个地设置于沿着周向相互相邻的弹簧收纳窗16w(弹簧支承部16a、16b)之间。
第二从动板17也具有:分别以圆弧状延伸并且在周向隔开间隔地(等间隔地)配设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是四个)弹簧收纳窗17w、分别沿着对应的弹簧收纳窗17w的内周缘延伸并且在周向隔开间隔地(等间隔地)排列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是四个)弹簧支承部17a、分别沿着对应的弹簧收纳窗17w的外周缘延伸并且在周向隔开间隔地(等间隔地)排列并在第二从动板17的径向与对应的弹簧支承部17a对置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是四个)弹簧支承部17b、及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是四个)弹簧抵接部17c。第二从动板17的多个弹簧抵接部17c被一个一个地设置在沿着周向相互相邻的弹簧收纳窗17w(弹簧支承部17a、17b)之间。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2所示,驱动部件11通过经由第一从动板16而被减震器毂7支承的第二从动板17的外周面而被支承为能够旋转,由此,该驱动部件11相对于减震器毂7被调心。
在减震器装置10的安装状态下,第一以及第二弹簧SP1、SP2以沿着减震装置10的周向交替排列的方式,被一个一个地配置在驱动部件11的相互相邻的弹簧抵接部11c之间。另外,中间部件12的各弹簧抵接部12c在被配置于相互相邻的弹簧抵接部11c之间并成对的(串联地作用的)第一以及第二弹簧SP1、SP2之间与两者的端部抵接。由此,在减震装置10的安装状态下,各第一弹簧SP1的一端部与驱动部件11的对应的弹簧抵接部11c抵接,各第一弹簧SP1的另一端部与中间部件12的对应的弹簧抵接部12c抵接。另外,在减震装置10的安装状态下,各第二弹簧SP2的一端部与中间部件12的对应的弹簧抵接部12c抵接,各第二弹簧SP2的另一端部与驱动部件11的对应的弹簧抵接部11c抵接。
另一方面,根据图2可知,第一从动板16的多个弹簧支承部16a分别从内周侧支承(引导)对应的一组第一以及第二弹簧SP1、SP2的涡轮转轮5侧的侧部。另外,多个弹簧支承部16b分别从外周侧支承(引导)对应的一组第一以及第二弹簧SP1、SP2的涡轮转轮5侧的侧部。而且,根据图2可知,第二从动板17的多个弹簧支承部17a分别从内周侧支承(引导)对应的一组第一以及第二弹簧SP1、SP2的锁止活塞80侧的侧部。另外,多个弹簧支承部17b分别从外周侧支承(引导)对应的一组第一以及第二弹簧SP1、SP2的锁止活塞80侧的侧部。
另外,从动部件15的各弹簧抵接部16c以及各弹簧抵接部17c在减震装置10的安装状态下,与驱动部件11的弹簧抵接部11c相同,在未成对的(没有串联地作用)第一以及第二弹簧SP1、SP2之间与两者的端部抵接。由此,在减震装置10的安装状态下,各第一弹簧SP1的上述一端部也与从动部件15的对应的弹簧抵接部16c、17c抵接,各第二弹簧SP2的上述另一端部也与从动部件15的对应的弹簧抵接部16c、17c抵接。其结果,从动部件15经由多个第一弹簧SP1、中间部件12、及多个第二弹簧SP2与驱动部件11连结,相互成对的第一以及第二弹簧SP1、SP2在驱动部件11与从动部件15之间,经由中间部件12的弹簧抵接部12c而被串联地连结。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起步装置1、减震装置10的轴心与各第一弹簧SP1的轴心的距离,和起步装置1等的轴心与各第二弹簧SP2的轴心的距离相等。
而且,本实施方式的减震装置10包含:限制中间部件12与从动部件15的相对旋转以及第二弹簧SP2的弯曲的第一限位器、以及限制驱动部件11与从动部件15的相对旋转的第二限位器。第一限位器构成为在从发动机EG向驱动部件11传递的扭矩达到了比与减震装置10的最大扭转角对应的扭矩T2(第二阈值)小的预先决定的扭矩(第一阈值)T1的阶段,限制中间部件12与从动部件15的相对旋转。另外,第二限位器构成为在向驱动部件11传递的扭矩达到了与最大扭转角对应的扭矩T2的阶段,限制驱动部件11与从动部件15的相对旋转。由此,减震装置10具有两个阶段(两阶段)的衰减特性。此外,第一限位器构成为限制驱动部件11与中间部件12的相对旋转以及第一弹簧SP1的弯曲。另外,也可在减震装置10设置有限制驱动部件11与中间部件12的相对旋转以及第一弹簧SP1的弯曲的限位器、以及限制中间部件12与从动部件15的相对旋转以及第二弹簧SP2的弯曲的限位器。
振动衰减装置20与减震装置10的从动部件15连结,被配置于被动作油填满的流体传动室9的内部。如图2~图6所示,振动衰减装置20包含:作为支承部件的第一从动板16、以在其与第一从动板16之间授受扭矩的方式与该第一从动板16连结的作为复原力产生部件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是三个)锤体22、以及与各锤体22连结的一个环状的惯性质量体23。
如图3所示,第一从动板16具有从其外周面161向径向外侧突出并且以每两个为一对并在周向上隔开间隔地排列的方式形成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是六个)突出部162。相互成对的两个突出部162的内表面163分别沿第一从动板16的径向延伸并且在第一从动板16的周向上隔开间隔地对置,分别作为在其与锤体22之间授受扭矩的扭矩传递面发挥功能。
如图3~图6所示,各锤体22具有:相互具有相同的形状的两个板部件(质量体)220、一根第一连结轴221以及两根第二连结轴222。如图3所示,各板部件220以左右对称并且具有圆弧状的俯视形状的方式由金属板形成,两个板部件220经由一根第一连结轴221以及两根第二连结轴222以与第一从动板16的轴向对置的方式而相互连结。如图4所示,各板部件220具有由圆柱面CSo形成的外周面、以及凹曲面状的内周面。另外,各板部件220的内周面包含在该板部件220的宽度方向的中央部即第一连结轴221的附近向离开外周面的方向突出的突出部220a、以及分别在板部件220的一端部或者另一端部向离开外周面的方向突出的两个突出部220b。在本实施方式中,突出部220a、220b均具有圆柱面状的表面,如图4所示,突出部220a、220b的表面与圆柱面CSi接触。
第一连结轴221被形成为实心(或者中空)的圆棒状,如图3所示,以其轴心通过锤体22(板部件220)的宽度方向(第一从动板16等的周向)的中心线CL(锤体22的安装状态下通过第一从动板16的旋转中心RC的直线,参照图4)上的锤体22的重心G的方式被固定(连结)于两个板部件220。第一连结轴221具有比第一从动板16的相互成对两个突出部162(内表面163)彼此的间隔以及内表面163的径向长度短的外径,在一对突出部162之间以与两者的内表面163的任一方抵接的方式被配置为可滑动。由此,各锤体22以能够在径向移动的方式与作为支承部件的第一从动板16连结,与第一从动板16成为滑动对。而且,第一连结轴221能够与一对突出部162的内表面163的任一方抵接,从而作为在其与第一从动板16之间授受扭矩的扭矩传递部发挥功能。此外,第一连结轴221也可是经由多个滚子、滚珠(滚动体)能够旋转地支承圆筒状的外圈的部件,也可是没有经由滚动体而将外圈支承为能够旋转的部件。
另外,各锤体22的两根第二连结轴222被形成为实心(或者中空)的圆棒状,如图3所示,以相对于通过上述重心G的锤体22(板部件220)的中心线CL成为对称的方式被固定于两个板部件220的一端部或另一端部。即被固定于两个板部件220的两根第二连结轴222的轴心位于相对于锤体22的宽度方向的中心线CL对称的位置。而且,如图3以及图6所示,第二连结轴222经由多个滚子(滚动体)223能够旋转地支承圆筒状的外圈(辊)224,上述第二连结轴222、多个滚子223以及外圈224构成锤体22的被引导部225。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在各板部件220的两端部形成有突出部220b,所以外圈224的外周没有在板部件220的周缘部的外侧突出。此外,也可在第二连结轴222与外圈224之间代替多个滚子223而配设有多个滚珠,也可省略滚子、滚珠。
惯性质量体23包含由金属板形成的两个环状部件230,该惯性质量体23(两个环状部件230)的重量被决定为比一个锤体22的重量充分地重。如图3以及图6所示,各环状部件230具有以每两个成对并在周向隔开间隔地排列的方式被配置的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例如是六个)引导部235。各引导部235是以弓形延伸的开口部,分别引导对应的锤体22的被引导部225。在本实施方式中,成对的两个引导部235相对于将环状部件230绕中心三等分的径向延伸的直线(以锤体22的个数对环状部件230进行等分的直线)被对称形成在该环状部件230。
如图3所示,各引导部235包含:成为构成锤体22的被引导部225的外圈224的滚动面的凹曲面状的引导面236、在比该引导面236靠环状部件230的内周侧(环状部件230的中心侧)与引导面236对置的凸曲面状的支承面237、以及在引导面236以及支承面237的两侧与两者连续的两个限位器面238。引导面236被形成为伴随着第一从动板16的旋转而外圈224在该引导面236上滚动,从而一边将以锤体22的重心G相对于该第一从动板16的旋转中心RC沿着径向摆动(接近或分离)并且相对于惯性质量体23的相对位置不变的方式决定的假想轴25的轴间距离L1保持为恒定一边绕该假想轴25摆动。假想轴25是通过了从将环状部件230绕中心三等分的径向延伸的直线(以锤体22的个数将环状部件230等分的直线)上的、从该环状部件230的中心(旋转中心RC)离开了被预先决定的轴间距离L2的点,并与环状部件230正交的直线。另外,支承面237是以隔开被决定为比外圈224的外径稍大的间隔并与引导面236对置的方式形成的凹曲面,限位器面238例如是以圆弧状延伸的凹曲面。
如图6所示,惯性质量体23的两个环状部件230以相互对应的引导部235在该环状部件230的轴向对置的方式在第一从动板16的轴向的两侧各一个地与该第一从动板16同轴地配置,并经由未图示的连结部件而相互连结。而且,各环状部件230的内周面分别被以向轴向突出的方式设置于第一从动板16的多个突起16p(参照图3以及图5)支承。由此,各环状部件230(惯性质量体23)被第一从动板16支承为能够绕旋转中心RC旋转,与该第一从动板16成为转动对。
另外,锤体22的两个板部件220被配置为隔着第一从动板16的对应的一对突出部162以及两个环状部件230在轴向对置,并且通过第一以及第二连结轴221、222而相互连结。如图3以及图5所示,在惯性质量体23的各环状部件230形成有以圆弧状延伸的开口部239,锤体22的第一连结轴221被插通在该开口部239。在本实施方式中,开口部239的内表面被形成为不与第一连结轴221接触。而且,如图6所示,连结两个板部件220的各第二连结轴222贯通两个环状部件230的对应的引导部235,各外圈224被配置于两个环状部件230的对应的引导部235内。
如上述那样,在振动衰减装置20中,锤体22与第一从动板16成为滑动对,第一从动板16与惯性质量体23成为转动对。而且,各锤体22的外圈224能够在对应的引导部235的引导面236滚动,从而各锤体22与惯性质量体23成为滑动对。由此,第一从动板16、多个锤体22、以及具有引导部235的惯性质量体23构成滑块曲柄机构(两滑块曲柄连锁)。而且,振动衰减装置20的平衡状态是各锤体22的重心G位于通过对应的假想轴25与旋转中心RC的直线上的状态(参照图3)。另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支承部件的第一从动板16从各锤体22以及惯性质量体23被向轴向偏移地配置。
接着,对包含振动衰减装置20的起步装置1的动作进行说明。在起步装置1中,在通过锁止离合器8解除了锁止时,根据图1可知,来自作为原动机的发动机EG的扭矩(动力)经由前盖3、泵叶轮4、涡轮转轮5、减震器毂7这样的路径被向变速器TM的输入轴IS传递。另外,在通过锁止离合器8执行锁止时,根据图1可知,来自发动机EG的扭矩(动力)经由前盖3、锁止离合器8、驱动部件11、第一弹簧SP1、中间部件12、第二弹簧SP2、从动部件15、减震器毂7这样的路径被向变速器TM的输入轴IS传递。
在通过锁止离合器8执行了锁止时,若通过锁止离合器8与前盖3连结的驱动部件11伴随着发动机EG的旋转而旋转,则在被向驱动部件11传递的扭矩达到扭矩T1之前,在驱动部件11与从动部件15之间,第一以及第二弹簧SP1、SP2经由中间部件12而串联地进行作用。由此,被向前盖3传递的来自发动机EG的扭矩被向变速器TM的输入轴IS传递,并且来自该发动机EG的扭矩的变动通过减震装置10的第一以及第二弹簧SP1、SP2而被衰减(吸收)。另外,若被向驱动部件11传递的扭矩成为扭矩T1以上,则在该扭矩达到扭矩T2之前,来自发动机EG的扭矩的变动通过减震装置10的第一弹簧SP1而被衰减(吸收)。
而且,在起步装置1中,若伴随着锁止的执行而通过锁止离合器8与前盖3连结的减震装置10与前盖3一起旋转,则减震装置10的第一从动板16(从动部件15)也绕起步装置1的轴心与前盖3向相同的方向旋转。若第一从动板16旋转,则各锤体22的第一连结轴221根据第一从动板16的旋转方向与对应的一对突出部162的内表面163的任一方抵接。另外,被锤体22的第二连结轴222支承的外圈224通过朝向该锤体22的离心力的作用而被向惯性质量体23的对应的引导部235的引导面236按压,受到由惯性质量体23的惯性力矩(难以转动程度)产生的力在该引导面236上朝向引导部235的一方的端部滚动。
由此,如图7所示,若第一从动板16向绕旋转中心RC的一个方向(例如图中逆时针方向)旋转,则各锤体22(重心G)通过两个(一对)被引导部225(外圈224以及第二连结轴222)以及两个(一对)引导部235而被引导一边限制自转一边沿着第一从动板16的径向与旋转中心RC接近。而且,被引导部225通过引导部235而被引导,从而各锤体22的重心G一边绕上述假想轴25将上述轴间距离L1保持为恒定一边旋转,伴随于此惯性质量体23绕旋转中心RC向与第一从动板16相反的方向旋转。
另外,作用于各锤体22的重心G的离心力的分力经由被引导部225(外圈224)以及引导部235的引导面236被向惯性质量体23传递,并成为欲将惯性质量体23返回到平衡状态的位置的复原力。上述复原力在根据从发动机EG向第一从动板16(从动部件15)传递的振动的振幅(振动等级)而决定的锤体22的摆动范围的端部,克服欲使惯性质量体23向之前的旋转方向旋转的力(惯性力矩)。由此,各锤体22通过一对被引导部225以及一对引导部235而被引导一边限制自转一边沿着第一从动板16的径向以离开旋转中心RC的方式向与之前相反的方向移动。而且,惯性质量体23通过来自各锤体22的复原力即上述离心力的分力的作用一边与各锤体22联动一边绕旋转中心RC朝向平衡状态的位置地向与之前相反的方向旋转。
在第一从动板16向上述一个方向旋转了的状态下惯性质量体23到达了平衡状态的位置时,该惯性质量体23通过惯性力矩(难以停止程度)欲向相同的方向进一步旋转。另外,锤体22的外圈224受到基于惯性质量体23的惯性力矩(难以停止程度)的力而在该引导面236上朝向引导部235的另一方的端部滚动。由此,各锤体22(重心G)通过一对被引导部225以及一对引导部235而被引导一边限制自转一边沿着第一从动板16的径向再次接近旋转中心RC。而且,被引导部225被引导部235引导,从而各锤体22的重心G一边绕上述假想轴25将上述轴间距离L1保持为恒定一边旋转,伴随于此惯性质量体23绕旋转中心RC相对于第一从动板16在相同方向相对旋转。
在该情况下,作用于各锤体22的重心G的离心力的分力经由被引导部225以及引导部235的引导面236作为上述复原力而向惯性质量体23传递,在上述摆动范围的端部,成为克服欲使惯性质量体23向之前的旋转方向旋转的力(惯性力矩)。由此,各锤体22通过一对被引导部225以及一对引导部235而被引导一边限制自转一边沿着第一从动板16的径向以离开旋转中心RC的方式移动。另外,惯性质量体23通过来自各锤体22的复原力即上述离心力的分力的作用一边与各锤体22联动一边绕旋转中心RC朝向平衡状态的位置旋转。
这样,在第一从动板16(从动部件15)向一个方向旋转时,作为振动衰减装置20的复原力产生部件的各锤体22在将根据从发动机EG向从动部件15传递的振动的振幅(振动等级)而决定的平衡状态的位置作为中心的摆动范围内沿着第一从动板16的径向相对于旋转中心RC摆动(往复运动)。另外,作用于各锤体22的离心力的分力作为复原力经由被引导部225以及引导部235向惯性质量体23传递,惯性质量体23在将根据各锤体22的摆动范围而决定的平衡状态的位置作为中心的摆动范围内绕旋转中心RC向与第一从动板16相反的方向摆动(往复旋转运动)。
由此,能够从摆动的惯性质量体23、将与从发动机EG向驱动部件11传递的变动扭矩(振动)相反的相位的扭矩(惯性扭矩)经由各引导部235、被引导部225、各锤体22、第一连结轴221而施加给第一从动板16。其结果,以具有与从发动机EG向第一从动板16传递的振动的阶数(激励阶数:在发动机EG是三个气缸发动机的情况下是1.5次,在是四个气缸发动机的情况下是两次)对应的阶数的方式决定振动衰减装置20的规格,从而无论发动机EG(第一从动板16)的转速如何,都能够利用振动衰减装置20很好地衰减从发动机EG向从动部件15(第一从动板16)传递的振动。
而且,在振动衰减装置20中,各锤体22具有在宽度方向(第一从动板16等的周向)隔开间隔地配设的两个(一对)被引导部225,各锤体22的运动通过两个被引导部225以及与两者对应的惯性质量体23的两个(一对)引导部235而被规定(束缚)。由此,通过一对被引导部225以及一对引导部235限制各锤体22的自转而抑制由基于该锤体22的自转带来的等价质量的增加引起的振动衰减装置20的阶数降低,并且能够使锤体22相对于第一从动板16顺畅地摆动从而抑制用于使惯性质量体23摆动的被作为复原力使用的作用于该锤体22的离心力(其分力)衰减的情况。而且,能够抑制由锤体22的自转引起的阶数降低,从而能够充分地确保惯性质量体23的重量并很好地得到振动衰减效果。此外,利用一对被引导部225以及一对引导部235规定(束缚)各锤体22的运动,从而在各锤体22与第一从动板16之间的扭矩的授受时能够减少在第一连结轴221与第一从动板16的突出部162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其结果,能够使包含伴随着第一从动板16的旋转而向该第一从动板16的径向摆动的锤体22的振动衰减装置20的振动衰减性能进一步提高。
另外,在各锤体22中,两个被引导部225相对于板部件220的宽度方向(周向)的中心线CL被对称地配设,作为扭矩传递部的第一连结轴221被配置于该中心线CL上。由此,通过一对引导部235以及一对被引导部225一边限制自转一边使锤体22更顺畅地摆动,并且能够使第一连结轴221与突出部162之间产生的摩擦力减少而能够很好地抑制作用于该锤体22的离心力被衰减的情况。但是,在使各锤体22以经由第一连结轴221以及一对突出部162授受扭矩的方式与第一从动板16连结的情况下,能够通过第一连结轴221以及突出部162、一组被引导部225以及引导部235限制各锤体22的自转。因此,被引导部225以及引导部235也可针对一个锤体22分别一个一个地设置。另外,被引导部225以及引导部235也可针对一个锤体22分别设置三个以上。
而且,在振动衰减装置20中,作为支承部件的第一从动板16从各锤体22以及惯性质量体23被向轴向偏移地配置。由此,能够消除各锤体22、惯性质量体23与第一从动板16的径向的干涉,所以能够极好地确保各锤体22以及惯性质量体23的设置空间,能够使作用于各锤体22的离心力更大,并且能够使惯性质量体23的惯性力矩更大。
另外,在振动衰减装置20中,惯性质量体23包含以在第一从动板16的轴向对置的方式配置的两个环状部件230,第一从动板16被配置于两个环状部件230的轴向之间。由此,能够使惯性质量体23的惯性力矩进一步变大并能够使振动衰减装置20的振动衰减性能进一步提高。
而且,如图4所示,与被形成于各锤体22的板部件220的内周面的突出部220a、220b接触的曲面亦即圆柱面CSi的曲率中心在锤体22位于摆动范围的径向的最内侧(参照图4的实线)时与旋转中心RC一致。由此,能够很好地抑制摆动的各锤体22与被配置于该锤体22的径向内侧的部件的干涉,并且能够使锤体22的内周面靠近旋转中心RC而很好地确保该锤体22的重量。但是,各锤体22的板部件220的内周面也可被形成为凹圆柱面状,在该情况下,板部件220的内周面的曲率中心也可在锤体22位于摆动范围的径向的最内侧时与旋转中心RC一致。另外,如图4所示,各锤体22的板部件220的外周面即圆柱面CSo的曲率中心在锤体22位于摆动范围的径向的最外侧(参照图4的虚线)时与旋转中心RC一致。由此,能够充分地确保各锤体22的摆动范围。
另外,在振动衰减装置20中,被引导部225被设置于锤体22,引导部235被形成于惯性质量体23。由此,使锤体22的重心G更远离旋转中心RC而能够抑制作用于该锤体22的离心力即作用于惯性质量体23的复原力的降低,能够很好地确保振动衰减性能。但是,在振动衰减装置20中,引导部235也可被设置于锤体22,被引导部225也可被形成于惯性质量体23。
而且,各被引导部225包含被锤体22即两个板部件220支承的第二连结轴222、被该第二连结轴222支承为能够旋转的外圈224,各引导部235包含外圈224滚动的凹曲面状的引导面236。由此,能够使锤体22更进一步顺畅地摆动而能够极好地抑制作用于该锤体22的离心力的衰减。
另外,在振动衰减装置20中,第一从动板16作为在其与锤体22之间授受扭矩的扭矩传递面,具有分别沿径向延伸的并且以在第一从动板16的周向隔开间隔地对置的方式被形成的一对内表面163。另外,各锤体22作为在其与第一从动板16之间授受扭矩的扭矩传递部,具有以与第一从动板16的一对内表面163的任一方抵接的方式被配置于该一对内表面163(突出部162)之间的第一连结轴221。由此,能够以相互传递扭矩的方式连结第一从动板16与锤体22,并且能够减少两者的连结部即内表面163与第一连结轴221之间产生的摩擦力。
但是,如图8所示,两根第一连结轴(第一扭矩传递部)221a、221b也可在锤体22B(板部件220)的宽度方向(周向)隔开间隔而被配设在该锤体22B,沿径向延伸并且被配置于两根第一连结轴221a、221b之间的突出部(第二扭矩传递部)162B也可被形成于作为支承部件的第一从动板16B。在图8的例子中,突出部162B具有比第一连结轴221a、221b的间隔稍短的宽度,以与锤体22B的第一连结轴221a、221b的任一方抵接的方式可滑动地配置于该第一连结轴221a、221b之间。即使采用上述构成,也能够以相互传递扭矩的方式连结第一从动板16与锤体22,并且能够减少两者的连结部即突出部162B与第一连结轴221a或者221b之间产生的摩擦力。
图9是表示本发明的其它振动衰减装置20X的放大图,图10以及图11是振动衰减装置20X的主要部位放大剖视图。此外,对振动衰减装置20X的构成构件中的、与上述振动衰减装置20相同的构件标注相同的符号,省略重复的说明。
在图9~图11所示的振动衰减装置20X中,作为惯性质量体23X使用了单一的环状部件。另外,惯性质量体23X的引导部235X是仅具有凹曲面状的引导面236的切口部,相当于从振动衰减装置20的引导部235省略了支承面237以及限位器面238的结构。而且,在惯性质量体23X的内周面以位于相互成对的两个引导部235X的周向之间的方式形成有凹部239X。而且,惯性质量体23X以包围第一从动板16的方式被配置于锤体22X的两个板部件220X的轴向之间,该惯性质量体23X的内周面(引导部235X以及凹部239X以外的部分)被第一从动板16的外周面161支承为能够旋转。另外,第一从动板16的各突出部162、各锤体22的第一连结轴221被配置于惯性质量体23X的凹部239X的径向内侧。
在上述振动衰减装置20X中,也能够得到与上述振动衰减装置20相同的作用效果。另外,各锤体22X的板部件220X的内周面被形成为,在锤体22位于摆动范围的径向的最内侧(参照图4的实线)时曲率中心与旋转中心RC一致。由此,能够很好地抑制摆动的各锤体22X与被配置于该锤体22X的径向内侧的部件的干涉,并且能够很好地确保锤体22的重量。而且,各锤体22X的板部件220X的外周面被形成为,在锤体22位于摆动范围的径向的最内侧时曲率中心与旋转中心RC一致。由此,能够充分地确保各锤体22X的摆动范围。
此外,在振动衰减装置20、20X中,各锤体22的重心G绕上述假想轴25一边将轴间距离L1保持为恒定一边摆动,但并不限于此。即振动衰减装置20、20X也可构成为锤体22的重心以外的部分绕假想轴25一边将轴间距离保持为恒定一边摆动。另外,在振动衰减装置20、20X中,引导被引导部225的引导部235也可被形成为在锤体22沿着第一从动板16的径向相对于旋转中心RC摆动时描绘圆弧状的轨迹。
而且,振动衰减装置20、20X也可被设计为其阶数(通过振动衰减装置20、20X而被最好地衰减的振动的阶数,以下称为“有效阶数qeff”)大于发动机EG的激励阶数qtag与考虑了流体传动室9内的油的影响的偏移值Δq的和。根据本发明者们的实验/解析,明确了该偏移值Δq虽基于起步装置1(流体传动装置)的扭矩比、扭矩容量、流体传动室9的容积等而变动,但成为0.05×qtag<Δq≤0.20×qtag的范围的值。而且,振动衰减装置20、20X也可被设计为向从动部件15(第一从动板16)传递的输入扭矩的振动的振幅变小时的有效阶数qeff的收敛值亦即基准阶数qref比激励阶数qtag大。在该情况下,振动衰减装置20、20X也可构成为,满足1.00×qtag<qref≤1.03×qtag,更优选满足1.01×qtag≤qref≤1.02×qtag。另外,振动衰减装置20、20X也可构成为随着从发动机EG向从动部件15(第一从动板16)传递的输入扭矩的振动的振幅变大而有效阶数qeff变大。在该情况下,输入扭矩的振动的振幅最大时的有效阶数qeff与发动机EG的激励阶数qtag的差也可小于激励阶数的50%,也可小于激励阶数的20%。而且,上述轴间距离L1、L2也可满足L1/(L1+L2)≥α+β×n。其中,“n”是发动机EG的气缸数,“α”以及“β”是被预先决定的常数。
另外,振动衰减装置20、20X可以与上述减震装置10的中间部件12连结,也可与驱动部件(输入构件)11连结(参照图1的双点划线)。另外,振动衰减装置20、20X也可应用于图12所示的减震装置10B。图12的减震装置10B相当于从上述减震装置10省略了中间部件12的构成,作为旋转构件包含驱动部件(输入构件)11以及从动部件15(输出构件),并且作为扭矩传递构件包含被配置于驱动部件11与从动部件15之间的弹簧SP。在该情况下,振动衰减装置20、20X可以如图所示与减震装置10B的从动部件15连结,也可如图中双点划线所示与驱动部件11连结。
而且,振动衰减装置20、20X也可应用于图13所示的减震装置10C。图13的减震装置10C作为旋转构件包含驱动部件(输入构件)11、第一中间部件(第一中间构件)121、第二中间部件(第二中间构件)122以及从动部件(输出构件)15,并且作为扭矩传递构件包含被配置于驱动部件11与第一中间部件121之间的第一弹簧SP1、被配置于第二中间部件122与从动部件15之间的第二弹簧SP2、以及被配置于第一中间部件121与第二中间部件122之间的第三弹簧SP3。在该情况下,振动衰减装置20、20X可以如图所示与减震装置10C的从动部件15连结,也可如图中双点划线所示,与第一中间部件121、第二中间部件122或者驱动部件11连结。即使在任一个情况下,将振动衰减装置20、20X与减震装置10、10B、10C的旋转构件连结,从而能够通过减震装置10~10C与振动衰减装置20、20X双方极好地衰减振动。
如上所述,本发明的振动衰减装置在包含绕传递来自发动机(EG)的扭矩的旋转构件(11、12、121、122、15)的旋转中心(RC)与该旋转构件(11、12、121、122、15)一体旋转的支承部件(16、16B);以在其与上述支承部件(16、16B)之间授受扭矩的方式与该支承部件(16、16B)连结并且能够伴随着上述支承部件(16、16B)的旋转而沿着上述支承部件(16、16B)的径向摆动的复原力产生部件(22、22B、22X);以及经由上述复原力产生部件(22、22B、22X)与上述支承部件(16、16B)连结并且伴随着该支承部件(16、16B)的旋转而与该复原力产生部件(22、22B、22X)联动并绕上述旋转中心(RC)摆动的惯性质量体(23、23X)的振动衰减装置(20、20X)中,包含:在上述旋转构件(11、12、121、122、15)的周向隔开间隔地配设于上述复原力产生部件(22、22B、22X)的两个被引导部(225);被形成于上述惯性质量体(23、23X)的多个引导部(235、235X),上述多个引导部(235、235X)以在上述支承部件(16、16B)旋转时,上述复原力产生部件(22、22B、22X)相对于上述旋转中心(RC)沿着上述径向摆动,并且上述惯性质量体(23、23X)绕上述旋转中心(RC)摆动的方式引导对应的上述被引导部(225),并且作用于上述复原力产生部件(22、22B、22X)的离心力的分力从上述被引导部(225)传递过来;以及以位于上述两个被引导部(225)的上述周向之间的方式被设置于上述复原力产生部件(22、22B、22X)并在其与上述支承部件(16、16B)之间授受扭矩的扭矩传递部(221、221a、221b)。
在本发明的振动衰减装置中,在支承部件与旋转构件一体旋转时,被形成于复原力产生部件的被引导部通过被形成于惯性质量体的引导部而被引导,从而该复原力产生部件沿着支承部件的径向摆动。另外,在支承部件与旋转构件一体旋转时,作用于复原力产生部件的离心力的分力经由被引导部以及引导部而向惯性质量体传递,被引导部通过引导部而被引导,从而该惯性质量体与复原力产生部件联动而绕旋转中心摆动。由此,能够将与从发动机向旋转构件传递的变动扭矩相反的相位的扭矩(惯性扭矩)经由复原力产生部件(扭矩传递部)施加于支承部件而很好地衰减旋转构件的振动。另外,复原力产生部件包含在旋转构件的周向隔开间隔地配设的两个被引导部,该复原力产生部件的运动被两个(一对)被引导部以及与两者对应的惯性质量体的两个(一对)引导部规定(束缚)。由此,能够通过一对被引导部以及一对引导部限制复原力产生部件的自转而抑制由该复原力产生部件的自转引起的振动衰减装置的阶数降低,并且能够使复原力产生部件相对于支承部件顺畅地摆动而抑制用于使惯性质量体摆动的作为复原力而被使用的作用于该复原力产生部件的离心力(其分力)的衰减。而且,通过一对被引导部以及一对引导部规定(束缚)复原力产生部件的运动,从而在复原力产生部件与支承部件之间的扭矩的授受时能够减少在扭矩传递部产生的摩擦力。其结果,能够使包含伴随着支承部件的旋转而在该支承部件的径向摆动的复原力产生部件的振动衰减装置的振动衰减性能进一步提高。
另外,两个上述被引导部(225)也可相对于上述复原力产生部件(22、22B、22X)的上述周向的中心线(CL)被对称地配设,上述扭矩传递部(221)也可设置于上述中心线(CL)上。由此,通过两个(一对)引导部以及与两者对应的被引导部一边限制自转一边使复原力产生部件更顺畅地摆动,并且能够进一步减少在扭矩传递部产生的摩擦力而很好地抑制作用于该复原力产生部件的离心力被衰减的情况。
而且,上述复原力产生部件(22、22B、22X)也可包含左右对称并且被形成为圆弧状的质量体(220、220X),上述被引导部(225)也可各一个地被设置在上述质量体(220、220X)的一端部以及另一端部。
另外,与上述复原力产生部件(22、22B、22X)内周面接触的曲面(CSi)的曲率中心也可在该复原力产生部件(22、22B、22X)位于摆动范围的上述径向的最内侧时与上述旋转中心(RC)一致。由此,能够很好地抑制摆动的复原力产生部件与被配置于该复原力产生部件的径向内侧的部件的干涉,并且能够很好地确保复原力产生部件的重量。
而且,上述复原力产生部件(22、22B、22X)的外周面(CSo)的曲率中心也可在该复原力产生部件(22、22B、22X)位于摆动范围的上述径向的最外侧时与上述旋转中心(RC)一致。由此,能够充分地确保复原力产生部件的摆动范围能够。
另外,上述被引导部(225)也可包含被上述复原力产生部件(22、22B、22X)支承的轴部(222)、以及被上述轴部(222)支承为能够旋转的辊(225),上述引导部(235、235X)也可包含上述外圈(224)滚动的凹曲面状的引导面(236)。由此,能够使复原力产生部件更顺畅地摆动而极好地抑制作用于该复原力产生部件的离心力的衰减。
而且,上述支承部件(16)也可具有分别沿上述径向延伸并且以在该支承部件(16)的周向隔开间隔地对置的方式被形成的一对扭矩传递面(163),上述复原力产生部件(22、22B、22X)的上述扭矩传递部(221)可以以与上述支承部件(16)的上述一对扭矩传递面(163)的至少任一方抵接的方式被配置于该一对扭矩传递面(163)之间。由此,能够以相互传递扭矩的方式连结支承部件与复原力产生部件,并且能够减少两者之间产生的摩擦力。
另外,上述支承部件(16、16B)也可与减震器装置(10、10B、10C)的任一个旋转构件(11、12、121、122、15)同轴并且一体地旋转,旋转构件(11、12、121、122、15)至少包含输入构件(11)以及输出构件(15),并且减震器装置(10、10B、10C)具有在上述输入构件(11)与上述输出构件(15)之间传递扭矩的弹性体(SP、SP1、SP2、SP3)。这样将上述振动衰减装置连结在减震器装置的旋转构件,从而能够利用该减震器装置与上述振动衰减装置双方极好地衰减振动。
而且,上述减震器装置(10、10B、10C)的上述输出构件(15)也可操作性地(直接或者间接地)与变速器(TM)的输入轴(IS)连结。
本发明的其它减震器装置在包含:绕传递来自发动机的扭矩的旋转构件的旋转中心与该旋转构件一体旋转的支承部件;以在其与上述支承部件之间授受扭矩的方式与该支承部件连结,并且能够伴随着上述支承部件的旋转而沿着上述支承部件的径向摆动的复原力产生部件;以及经由上述复原力产生部件与上述支承部件连结,并且伴随着该支承部件的旋转而与该复原力产生部件联动并绕上述旋转中心摆动的惯性质量体的振动衰减装置中,具备:被形成于上述惯性质量体的多个被引导部;多个引导部,其是在上述复原力产生部件上在上述旋转构件的周向隔开间隔地配设的两个引导部,所述多个引导部以在上述支承部件旋转时,上述复原力产生部件相对于上述旋转中心沿着上述径向摆动,并且上述惯性质量体绕上述旋转中心摆动的方式引导对应的上述被引导部,并且作用于上述复原力产生部件的离心力的分力从上述被引导部传递过来;以及以位于上述两个引导部的上述周向之间的方式被设置于上述复原力产生部件并在其与上述支承部件之间授受扭矩的扭矩传递部。
在上述减震器装置中,也能够利用一对被引导部以及一对引导部限制复原力产生部件的自转而抑制由该复原力产生部件的自转引起的振动衰减装置的阶数降低,并且能够使复原力产生部件相对于支承部件顺畅地摆动而抑制用于使惯性质量体摆动的作为复原力被使用的作用于该复原力产生部件的离心力(其分力)被衰减的情况。而且,利用一对被引导部以及一对引导部规定(束缚)复原力产生部件的运动,从而在复原力产生部件与支承部件之间的扭矩授受时能够减少在扭矩传递部产生的摩擦力。其结果,能够使包含伴随着支承部件的旋转而在该支承部件的径向摆动的复原力产生部件的振动衰减装置的振动衰减性能进一步提高。
而且,本公开的发明并不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当然能够在本发明的外延的范围内进行各种改变。而且,用于实施上述发明的实施方式也只不过是被记载于发明概要栏的发明的具体的一个实施方式,不限定被记载于发明概要栏的发明的构件。
工业上利用的可能性
本公开的发明能够利用在衰减旋转构件的振动的振动衰减装置的制造领域等。

Claims (10)

1.一种振动衰减装置,其包含:绕传递来自发动机的扭矩的旋转构件的旋转中心与该旋转构件一体地旋转的支承部件、以在与上述支承部件之间授受扭矩的方式与该支承部件连结并且能够伴随着上述支承部件的旋转而沿着上述支承部件的径向摆动的复原力产生部件、以及经由上述复原力产生部件与上述支承部件连结并且伴随着该支承部件的旋转而与该复原力产生部件联动并绕上述旋转中心摆动的惯性质量体,其中,
所述振动衰减装置具备:
两个被引导部,其在上述旋转构件的周向隔开间隔地配设于上述复原力产生部件;
多个引导部,其是被形成于上述惯性质量体的多个引导部,所述多个引导部以在上述支承部件旋转时,上述复原力产生部件相对于上述旋转中心沿着上述径向摆动,并且上述惯性质量体绕上述旋转中心摆动的方式引导对应的上述被引导部,并且作用于上述复原力产生部件的离心力的分力从上述被引导部传递过来;以及
扭矩传递部,其以位于上述两个被引导部的上述周向之间的方式被设置于上述复原力产生部件并在其与上述支承部件之间授受扭矩。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衰减装置,其中,
上述两个被引导部相对于上述复原力产生部件的上述周向的中心线被对称地配设,上述扭矩传递部被设置于上述中心线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振动衰减装置,其中,
上述复原力产生部件包含左右对称并且被形成为圆弧状的质量体,上述被引导部被设置于上述质量体的一端部以及另一端部。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振动衰减装置,其中,
与上述复原力产生部件的内周面接触的曲面的曲率中心,在该复原力产生部件位于摆动范围的上述径向的最内侧时与上述旋转中心一致。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振动衰减装置,其中,
上述复原力产生部件的外周面的曲率中心,在该复原力产生部件位于摆动范围的上述径向的最外侧时与上述旋转中心一致。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振动衰减装置,其中,
上述被引导部包含被上述复原力产生部件支承的轴部、以及被上述轴部支承为能够旋转的辊,
上述引导部包含上述辊滚动的凹曲面状的引导面。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振动衰减装置,其中,
上述支承部件具有以分别沿上述径向延伸并且在该支承部件的周向隔开间隔地对置的方式被形成的一对扭矩传递面,
上述复原力产生部件的上述扭矩传递部以与上述支承部件的上述一对扭矩传递面的至少任一方抵接的方式被配置于该一对扭矩传递面之间。
8.根据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振动衰减装置,其中,
上述支承部件与至少包含输入构件以及输出构件的多个旋转构件、以及具有在上述输入构件与上述输出构件之间传递扭矩的弹性体的减震器装置的任一个旋转构件同轴并且一体地旋转。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振动衰减装置,其中,
上述减震器装置的上述输出构件与变速器的输入轴直接或间接地连结。
10.一种振动衰减装置,其包含:绕传递来自发动机的扭矩的旋转构件的旋转中心与该旋转构件一体地旋转的支承部件、以在与上述支承部件之间授受扭矩的方式与该支承部件连结并且能够伴随着上述支承部件的旋转而沿着上述支承部件的径向摆动的复原力产生部件、以及经由上述复原力产生部件与上述支承部件连结并且伴随着该支承部件的旋转而与该复原力产生部件联动并绕上述旋转中心摆动的惯性质量体,其中,
所述振动衰减装置具备:
多个被引导部,其被形成于上述惯性质量体;
多个引导部,其是在上述复原力产生部件上在上述旋转构件的周向隔开间隔地配设的两个引导部,所述多个引导部以在上述支承部件旋转时,上述复原力产生部件相对于上述旋转中心沿着上述径向摆动,并且上述惯性质量体绕上述旋转中心摆动的方式引导对应的上述被引导部,并且作用于上述复原力产生部件的离心力的分力从上述被引导部传递过来;以及
扭矩传递部,其以位于上述两个引导部的上述周向之间的方式被配置于上述复原力产生部件并在其与上述支承部件之间授受扭矩。
CN201880024855.4A 2017-04-28 2018-04-27 振动衰减装置 Withdrawn CN110506169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5)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7-089285 2017-04-28
JP2017089285 2017-04-28
JP2017-129587 2017-06-30
JP2017129587 2017-06-30
PCT/JP2018/017298 WO2018199324A1 (ja) 2017-04-28 2018-04-27 振動減衰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506169A true CN110506169A (zh) 2019-11-26

Family

ID=6391993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24855.4A Withdrawn CN110506169A (zh) 2017-04-28 2018-04-27 振动衰减装置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US (1) US20200032875A1 (zh)
JP (1) JPWO2018199324A1 (zh)
CN (1) CN110506169A (zh)
WO (1) WO2018199324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9100522A (ja) * 2017-12-07 2019-06-24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ダンパ装置
JP7087947B2 (ja) * 2018-11-20 2022-06-21 株式会社アイシン 振動減衰装置およびその設計方法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1000629A (fr) * 1946-03-14 1952-02-14 Perfectionnements aux dispositifs destinés à produire des oscillations mécaniques et, notamment, aux amortisseurs dynamiques d'oscillations
DE102011100895A1 (de) * 2010-06-10 2011-12-15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Gmbh & Co. Kg Fliehkraftpendel
DE102011102812A1 (de) * 2010-06-14 2011-12-15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Gmbh & Co. Kg Fliehkraftpendeleinrichtung
WO2014094763A1 (de) * 2012-12-20 2014-06-26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Fliehkraftpendel
DE102015203046A1 (de) * 2014-02-26 2015-08-27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Fliehkraftpendel
CN105051410A (zh) * 2013-03-18 2015-11-11 Zf腓特烈斯哈芬股份公司 缓冲式减振器
CN105247242A (zh) * 2013-03-18 2016-01-13 Zf腓特烈斯哈芬股份公司 缓冲式减振器
CN105378334A (zh) * 2013-07-09 2016-03-02 Zf腓特烈斯哈芬股份公司 缓冲减振器
CN105579739A (zh) * 2013-09-26 2016-05-11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具有止挡减振器的离心力摆
CN106481733A (zh) * 2015-08-25 2017-03-08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离心力摆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5034602A (ja) * 2013-08-09 2015-02-19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遠心振子式吸振装置
JP6248856B2 (ja) * 2013-08-09 2017-12-20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遠心振子式吸振装置
JP6653538B2 (ja) * 2015-08-20 2020-02-26 株式会社エクセディ トルク変動抑制装置、トルクコンバータ、及び動力伝達装置

Patent Citations (10)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FR1000629A (fr) * 1946-03-14 1952-02-14 Perfectionnements aux dispositifs destinés à produire des oscillations mécaniques et, notamment, aux amortisseurs dynamiques d'oscillations
DE102011100895A1 (de) * 2010-06-10 2011-12-15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Gmbh & Co. Kg Fliehkraftpendel
DE102011102812A1 (de) * 2010-06-14 2011-12-15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Gmbh & Co. Kg Fliehkraftpendeleinrichtung
WO2014094763A1 (de) * 2012-12-20 2014-06-26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Fliehkraftpendel
CN105051410A (zh) * 2013-03-18 2015-11-11 Zf腓特烈斯哈芬股份公司 缓冲式减振器
CN105247242A (zh) * 2013-03-18 2016-01-13 Zf腓特烈斯哈芬股份公司 缓冲式减振器
CN105378334A (zh) * 2013-07-09 2016-03-02 Zf腓特烈斯哈芬股份公司 缓冲减振器
CN105579739A (zh) * 2013-09-26 2016-05-11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具有止挡减振器的离心力摆
DE102015203046A1 (de) * 2014-02-26 2015-08-27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Fliehkraftpendel
CN106481733A (zh) * 2015-08-25 2017-03-08 舍弗勒技术股份两合公司 离心力摆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032875A1 (en) 2020-01-30
JPWO2018199324A1 (ja) 2019-11-21
WO2018199324A1 (ja) 2018-11-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6062416B (zh) 离心振子式吸振装置及其设计方法
CN108027012A (zh) 振动衰减装置
EP3385568B1 (en) Vibration damping device and design method therefor
JP6965625B2 (ja) 振動減衰装置
US9915318B2 (en) Centrifugal-pendulum vibration absorbing device and order setting method for the same
JP6769655B2 (ja) 振動減衰装置およびその設計方法
US20200378448A1 (en) Vibration damping device
CN110494672A (zh) 振动衰减装置
CN110506169A (zh) 振动衰减装置
JP7087947B2 (ja) 振動減衰装置およびその設計方法
JP6536740B2 (ja) 振動減衰装置
CN108474442A (zh) 减振器、阻尼机构和相关联的推进组件
JP6838662B2 (ja) 振動減衰装置
CN106536990B (zh) 起步装置
CN109642638A (zh) 振动衰减装置
JP2018173105A (ja) 振動減衰装置
IT202100019376A1 (it) Puleggia filtrante migliorata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126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