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09642638A - 振动衰减装置 - Google Patents

振动衰减装置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09642638A
CN109642638A CN201780052072.2A CN201780052072A CN109642638A CN 109642638 A CN109642638 A CN 109642638A CN 201780052072 A CN201780052072 A CN 201780052072A CN 109642638 A CN109642638 A CN 109642638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ass body
arrangement
guide surface
damping oscillations
center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Withdrawn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52072.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伊藤能
伊藤一能
大井阳
大井阳一
轮嶋雅树
长井大树
坂本贵生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Aisin AW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Aisin AW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Aisin AW Co Ltd filed Critical Aisin AW Co Ltd
Publication of CN109642638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09642638A/zh
Withdrawn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1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 F16F15/14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masses freely rotating with the system, i.e. uninvolved in transmitting driveline torque, e.g. rotative dynamic dampers
    • F16F15/1407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masses freely rotating with the system, i.e. uninvolved in transmitting driveline torque, e.g. rotative dynamic dampers the rotation being limited with respect to the driving means
    • F16F15/1464Masses connected to driveline by a kinematic mechanism or gear system
    • F16F15/1478Masses connected to driveline by a kinematic mechanism or gear system with a planetary gear syste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45/00Combinations of flui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couplings or clutches
    • F16H45/02Combinations of flui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couplings or clutches with mechanical clutches for bridging a fluid gearing of the hydrokinetic type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1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 F16F15/12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elastic members or friction-damping members, e.g. between a rotating shaft and a gyratory mass mounted thereon
    • F16F15/131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elastic members or friction-damping members, e.g. between a rotating shaft and a gyratory mass mounted thereon the rotating system comprising two or more gyratory masse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1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 F16F15/14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masses freely rotating with the system, i.e. uninvolved in transmitting driveline torque, e.g. rotative dynamic dampers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FSPRINGS; SHOCK-ABSORBERS; MEANS FOR DAMPING VIBRATION
    • F16F15/0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systems; Means or arrangements for avoiding or reducing out-of-balance forces, e.g. due to motion
    • F16F15/10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 F16F15/14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masses freely rotating with the system, i.e. uninvolved in transmitting driveline torque, e.g. rotative dynamic dampers
    • F16F15/1407Suppression of vibrations in rotating systems by making use of members moving with the system using masses freely rotating with the system, i.e. uninvolved in transmitting driveline torque, e.g. rotative dynamic dampers the rotation being limited with respect to the driving means
    • F16F15/1464Masses connected to driveline by a kinematic mechanism or gear system
    • FMECHANICAL ENGINEERING; LIGHTING; HEATING; WEAPONS; BLASTING
    • F16ENGINEERING ELEMENTS AND UNITS; GENERAL MEASURES FOR PRODUCING AND MAINTAINING EFFECTIVE FUNCTIONING OF MACHINES OR INSTALLATIONS; THERMAL INSULATION IN GENERAL
    • F16HGEARING
    • F16H45/00Combinations of flui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couplings or clutches
    • F16H45/02Combinations of flui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couplings or clutches with mechanical clutches for bridging a fluid gearing of the hydrokinetic type
    • F16H2045/0221Combinations of flui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couplings or clutches with mechanical clutches for bridging a fluid gearing of the hydrokinetic type with damping means
    • F16H2045/0263Combinations of fluid gearings for conveying rotary motion with couplings or clutches with mechanical clutches for bridging a fluid gearing of the hydrokinetic type with damping means the damper comprising a pendulum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General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Acoustics & Sound (AREA)
  • Aviation & Aerospace Engineering (AREA)
  • Vibration Prevention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实现振动衰减性能的提高。具备:凹曲面状的引导面(23),其以向支承部件(21)的外周侧弯曲的方式形成于支承部件(21);质量体(30),其随着支承部件(21)的旋转,因离心力一边被引导面(23)按压一边在引导面(23)滚动;和惯性环(40),其与质量体(30)连结为能够旋转,并且绕支承部件(21)的旋转中心摆动,在平衡状态时,质量体(30)的重心位于比质量体(30)和惯性环(40)的连结位置靠径向外侧。而且,若支承部件(21)旋转,则惯性环(40)绕支承部件(21)的旋转中心相对于支承部件(21)摆动,并且质量体(30)在引导面(23)滚动。

Description

振动衰减装置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振动衰减装置。
背景技术
以往,作为振动衰减装置,提出了一种恒定次数型动态减震器,具备安装于一边受到变动的扭矩一边被驱动的旋转体的环状重锤和飞锤(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该恒定次数型动态减震器具有连动机构,该连动机构由在环状重锤形成的凸轮面和在飞锤设置的辊部构成,若飞锤因离心力的作用向径向外侧移动,则辊部和凸轮面接触。由此,飞锤相对于旋转的旋转体在通过引导槽在径向被限定了的规定范围内滑动或者滚动,环状重锤与旋转体同轴地至少在受限的规定范围内滚动(摆动)。其结果是,使通过环状重锤的摆动施加于旋转体的扭矩,和驱动扭矩的变动无延迟地同步作用,来衰减旋转体的振动(扭矩变动)。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平1-312246号公报
在上述恒定次数型动态减震器中,因为在飞锤与引导槽之间需要设置间隙,所以在环状重锤摆动时,飞锤一边被沿径向延伸的引导槽的一侧的面按压一边滑动,或者一边被另一侧的面按压一边滑动。因此,在引导槽的一侧和另一侧的面中按压飞锤的面切换时,飞锤成为自由状态从而其重心在旋转体的周向忽然移动。因此,可能给予旋转体的振动的衰减性能负面影响。
发明内容
本公开的振动衰减装置主要目的在于实现振动衰减性能的提高。
为了实现上述主要目的,本公开的振动衰减装置采用了以下手段。
本公开的振动衰减装置的主旨在于,衰减被传递了来自发动机的扭矩的旋转要素的振动,其中,具备:引导面,其形成于上述旋转要素;质量体,其随着上述旋转要素的旋转,因离心力一边被向上述引导面按压一边在该引导面滚动;和环状部件,其与上述质量体连结为能够旋转,并且绕上述旋转要素的旋转中心摆动,在上述振动衰减装置处于平衡状态时,上述质量体的重心位于比上述质量体和上述环状部件的连结位置靠径向外侧。
在该本公开的振动衰减装置中,具备:引导面,其形成于传递来自发动机的扭矩的旋转要素;质量体,其随着旋转要素的旋转,因离心力一边被引导面按压一边在引导面滚动;和环状部件,其与质量体连结为能够旋转,并且绕旋转要素的旋转中心摆动。而且,在振动衰减装置处于平衡状态时,质量体的重心位于比质量体和环状部件的连结位置靠径向外侧。因此,若产生旋转要素的旋转变动,则通过环状部件的惯性力矩,环状部件绕旋转要素的旋转中心相对于旋转要素相对旋转,并且质量体因离心力一边被引导面按压一边在引导面滚动。由此,质量体和环状部件分别相对于旋转要素摆动。此时,由于与平衡状态比较,质量体的重心向径向内侧(径向或者大致径向)移动,所以质量体受到的离心力(的分力)产生恢复力,以使环状部件向处于平衡状态时的位置返回。在这种装置中,能够使由质量体的质量、环状部件的惯性力矩、在质量体、旋转要素设置的几何参数决定且与转速对应上升的这些副系的固有振动频率,与施加于旋转要素的扭矩变动的振动频率匹配。其结果是,能够从环状部件和质量体对旋转要素施加相位与旋转要素的振动相反的振动,来衰减旋转要素的振动。并且,因为质量体因离心力一边被引导面按压一边在引导面滚动,所以质量体的重心的轨道在周向连续(不会产生质量体成为自由状态从而其重心在旋转要素的周向忽然移动的情况)。其结果是,能够实现振动衰减装置的振动衰减性能的提高。
附图说明
图1是具备本公开的振动衰减装置20的起步装置1的简要结构图。
图2是本公开的振动衰减装置20的主视图。
图3是本公开的振动衰减装置20的剖视图。
图4是用于说明振动衰减装置20的动作的说明图。
图5是表示质量体30的重心30g的轨迹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
图6是本公开的其他振动衰减装置120的主视图。
图7是本公开的其他振动衰减装置220的主视图。
图8是本公开的其他振动衰减装置220的剖视图。
图9是本公开的其他振动衰减装置320的主视图。
图10是本公开的其他振动衰减装置320的剖视图。
图11是表示本公开的振动衰减装置20的变形方式的简要结构图。
图12是表示本公开的振动衰减装置20的变形方式的简要结构图。
具体实施方式
接下来,参照附图说明用于实施本公开的发明的方式。
图1是具备本公开的振动衰减装置20的起步装置1的简要结构图。如图所示,起步装置1例如搭载于车辆,该车辆具备作为驱动装置的发动机(内燃机)EG,除振动衰减装置20之外,起步装置1还具备与发动机EG的曲轴连结的作为输入部件的前盖3、扭矩转换器(流体传动装置)TC、固定于变速器(动力传递装置)TM的输入轴IS的作为输出部件的减振毂7、锁止离合器8和减振装置10等。这里,扭矩转换器TC具备:泵轮(输入侧流体传动要素)4,其固定于前盖3,与前盖3一体旋转;涡轮(输出侧流体传动要素)5,其能够与泵轮4同轴旋转,且固定于减振装置10的被驱动部件15;定子6,其对工作油(工作流体)从涡轮5向泵轮4的流动进行整流;和单向离合器61,其限制定子6的旋转方向。此外,也可以取代扭矩转换器TC,使用不具备定子6和单向离合器61的结构,即,使用使泵轮4和涡轮5作为液力耦合器发挥功能的结构。作为变速器TM,能够例举自动变速器(AT)、无级变速器(CVT)、双离合变速器(DCT)、混合动力变速器、减速器等。锁止离合器8执行经由减振装置10连结前盖3和减振毂7的锁止或者、解除锁止。
此外,在以下的说明中,除特别记载外,“轴向”基本表示起步装置1、减振装置10(振动衰减装置20)的中心轴(轴心)的延伸方向。另外,除特别记载外,“径向”基本表示起步装置1、减振装置10、该减振装置10等的旋转要素的径向,即,表示从中心轴CA向与中心轴CA正交的方向(径向)延伸的直线的延伸方向。并且,除特别记载外,“周向”基本表示起步装置1、减振装置10、减振装置10等的旋转要素的周向,即,表示沿着旋转要素的旋转方向的方向。
减振装置10具备驱动部件(输入要素)11、中间部件(中间要素)12和被驱动部件(输出要素)15作为旋转要素。另外,作为扭矩传递要素,减振装置10具备:多个(例如4个)第一弹簧SP1,它们作为弹性体,配置在驱动部件11与中间部件12之间,传递旋转扭矩(旋转方向的扭矩);和多个(例如4个)第二弹簧SP2,它们作为弹性体,配置在中间部件12与被驱动部件15之间,传递旋转扭矩。作为第一、第二弹簧SP1、SP2,采用弧形螺旋弹簧、直线形螺旋弹簧,上述弧形螺旋弹簧由金属材料构成,被卷绕成未被施加负载时具有以圆弧状延伸的轴心,上述直线形螺旋弹簧由金属材料构成,以未被施加负载时具有笔直延伸的轴心的方式被卷绕成螺旋状。
驱动部件11固定于锁止活塞8。因此,若锁止通过锁止离合器8被执行,则前盖3(发动机EG)和驱动部件11连结。被驱动部件15固定于减振毂7和涡轮5。
如图2和图3所示,振动衰减装置20具备:支承部件21,其与减振装置10的中间部件12同轴连结;多个(例如4个)质量体30,它们分别以能够摆动的方式支承于支承部件21;和2片惯性环40,它们作为环状部件,分别与多个质量体30连结为能够旋转。
支承部件21由金属板形成为环状,在周向隔开间隔(等间隔地)具有多个(例如4个)引导孔22。引导孔22是圆形、椭圆形的开口部,具有向支承部件21的外周侧凹陷的凹曲面状(从轴向观察为圆弧状、椭圆弧状)的引导面23。引导面23成为凹圆柱面、凹椭圆柱面,从轴向观察该引导面23看到的圆弧、椭圆弧的曲率中心比旋转中心RC靠径向外侧。引导孔22(引导面23)形成为相对于直线左右对称,该直线(以下称为“基准线L”,参照图2的单点划线)通过支承部件21的旋转中心RC和从轴向观察到的引导孔22的中心。
在图示的例子中,质量体30具备:中央板31,其由金属板形成为圆形或者椭圆形,并且配置在引导孔22内;2片侧板32,它们分别形成为例如三角形,并且在支承部件21和中央板31的轴向两侧各配置1个;和铆钉33,其用于将2片侧板32固定于中央板31在轴向上的两侧的侧面。但是,侧板32也可以与质量体30形成为一体,铆钉33并非必不可少。
在图示的例子中,中央板31的外径被确定为比引导孔22的内径(在引导孔22为圆形时为直径,在引导孔22为椭圆形时为短径)小。以在振动衰减装置20处于平衡状态时中央板31相对于基准线L左右对称且中央板31的外周面的径向的最外侧的位置与引导面23抵接的方式,中央板31经由铆钉42与惯性环40连结为能够相互旋转。由此,中央板31和惯性环40相互成为回转对偶。此外,也可以取代铆钉42,中央板31和惯性环40经由轴承、衬套相互连结。另外,以在振动衰减装置20处于平衡状态时中央板31和2片侧板32分别相对于基准线L左右对称且质量体30的重心30g与中央板31的径向的最外侧的位置(中央板31和引导面23的抵接位置)一致的方式,中央板31和2片侧板32经由铆钉33相互连结。此外,振动衰减装置20的平衡状态是未产生振动衰减装置20的支承部件21的旋转变动的状态(例如支承部件21处于旋转停止中的状态)。在该振动衰减装置20的平衡状态下,在基准线L上,铆钉42(中央板31和2片惯性环40的回转对偶的位置)、铆钉33(中央板31和2片侧板32的连结位置)、中央板31和引导面23的抵接位置、和质量体30的重心30g从径向内侧开始依次定位。上述结构是用于规定重心30g和铆钉42(中央板31和2片惯性环40的回转对偶的位置)的相对位置的手段的一个例子。
2片惯性环40由金属板形成为环状,在支承部件21在轴向上的两侧与支承部件21同轴地各配置1个。这2片惯性环40的内周面分别通过以从支承部件21在轴向突出的方式在周向隔开间隔设置于支承部件21的多个突起21p来支承。因此,2片惯性环40通过支承部件21支承为能够绕支承部件21的旋转中心RC旋转。另外,如上所述,2片惯性环40与多个质量体30的中央板31连结为能够旋转。
在具备上述减振装置10和振动衰减装置20的起步装置1中,根据图1可知,在锁止通过锁止离合器8处于解除中时,来自发动机EG的扭矩(动力)经由前盖3、泵轮4、涡轮5、减振毂7的路径传递至变速器TM的输入轴IS。另外,在锁止通过锁止离合器8处于执行中时,来自发动机EG的扭矩(动力)经由前盖3、锁止离合器8、驱动部件11、第一弹簧SP1、中间部件12、第二弹簧SP2、被驱动部件15、减振毂7的路径传递至变速器TM的输入轴IS。
在锁止通过锁止离合器8处于执行中时,若通过锁止离合器8已与前盖3连结的驱动部件11随着发动机EG的旋转而旋转,则在驱动部件11与被驱动部件15之间,第一、第二弹簧SP1、SP2经由中间部件12以串联的方式作用。由此,向前盖3传递的来自发动机EG的扭矩被传递至变速器TM的输入轴IS,并且来自发动机EG的扭矩的变动通过减振装置10的第一、第二弹簧SP1、SP2被衰减(吸收)。
另外,在锁止通过锁止离合器8处于执行中时,若通过锁止离合器8已与前盖3连结的减振装置10和前盖3一起旋转,则与减振装置10的中间部件12连结的支承部件21也绕起步装置1(减振装置10)的轴心与前盖3同向旋转。而且,若产生支承部件21的旋转变动,则惯性环40通过其惯性力矩绕支承部件21的旋转中心RC相对于支承部件21相对旋转,并且一边质量体30的中央板31通过离心力被按压于引导面23,一边质量体30在引导面23滚动。图4表示此时的振动衰减装置20的样子的一个例子。图中,粗线箭头表示支承部件21的旋转方向。若惯性环40相对于支承部件21相对旋转,并且质量体30在引导面23滚动(若振动衰减装置20不再处于平衡状态),则通过作用于质量体30的离心力,产生使质量体30向振动衰减装置20处于平衡状态时的位置(图2的位置)返回的方向的力(恢复力),从而质量体30和惯性环40分别想要向振动衰减装置20处于平衡状态时的位置返回。这样,惯性环40相对于支承部件21摆动,并且质量体30(中央板31)一边在引导面23滚动一边相对于支承部件21摆动。如果设定质量、惯性、几何参数,使得由质量体30和惯性环40构成的副系的固有振动频率与激振力同步,能够从质量体30和惯性环40对支承部件21施加相位与从发动机EG向驱动部件11传递的振动相反的振动,来吸收(衰减)支承部件21的振动,进而吸收(衰减)中间部件12、被驱动部件15的振动。
图5是表示在惯性环40绕支承部件21的旋转中心RC相对于支承部件21摆动并且质量体30的中央板31在引导面23滚动时质量体30的重心30g的轨迹的一个例子的说明图。在图2的振动衰减装置20中,因为引导面23的形状(从轴向观察到的形状)和在中央板31的外周形成的滚动面的形状(从轴向观察到的形状)为圆形(圆弧状)、椭圆形(椭圆弧状),引导面23的圆弧、椭圆弧的曲率中心位于比旋转中心RC靠径向外侧,所以如图5所示,质量体30的重心30g的轨迹成为“人”字状。与此相对,在引导面23的形状(从轴向观察到的形状)和在中央板31的外周形成的滚动面的形状(从轴向观察到的形状)都是圆且引导面23的圆弧的曲率中心与旋转中心RC一致时,如果质量体30的重心30g在平衡位置上的位置位于引导面23上,质量体30的重心30g的轨迹成为内旋轮线(内摆线),如果在平衡位置上的质量体30的重心30g位于比引导面23靠径向外侧,质量体30的重心30g的轨迹成为内次摆线,如果在平衡位置上的质量体30的重心30g位于比引导面23靠径向内侧,此时,质量体30的重心30g的轨迹也成为内次摆线。在成为“人”字状的情况、成为内旋轮线的情况、成为内次摆线的情况中的任意情况下,质量体30的重心30g的轨迹均相对于基准线L左右对称。另外,在任意情况下,均是随着质量体30的重心30g接近引导面23,伴随重心30g的径向的移动的重心30g相对于基准线L的偏差的增减量减小,随着重心30g从引导面23离开,伴随重心30g的径向的移动的重心30g相对于基准线L的偏差的增减量增大。
这样,在振动衰减装置20中,因为质量体30的中央板31一边通过离心力被按压于引导面23,质量体30一边在引导面23滚动,所以质量体30的重心30g的轨道连续(不会产生质量体30成为自由状态从而其重心30g在支承部件21的周向忽然移动的情况)。其结果是,能够实现振动衰减装置20的振动衰减性能的提高。并且,因为在振动衰减装置20处于平衡状态时,质量体30的重心与中央板31的径向的最外侧的位置(中央板31和引导面23的抵接位置)一致,所以能够更加抑制在质量体30在引导面23滚动时质量体30的重心30g在旋转要素的周向移动(摆动)。并且,因为引导面23形成为圆弧状、椭圆形并且质量体30的中央板31形成为圆形、椭圆形,所以质量体30能够更平滑地在引导面23滚动。
在上述振动衰减装置20中,虽然在振动衰减装置20处于平衡状态时,质量体30的重心30g与中央板31的径向的最外侧的位置(中央板31和引导面23的抵接位置)一致,但只要质量体30的重心30g比铆钉42的位置(质量体30的中央板31和惯性环40的回转对偶的位置)靠径向外侧且位于基准线L上,也可以不是中央板31的径向的最外侧的位置。
在上述振动衰减装置20中,虽然质量体30的中央板31和惯性环40经由铆钉42连结,但在该连结中,如图6的振动衰减装置120所示,也可以为,中央板31和铆钉42被固定,在惯性环40形成的连结孔40h的内周与铆钉42的外周之间设置有间隙。这样的话,因为抑制质量体30受到的离心力作用于惯性环40,并且质量体30的中央板31被支承部件21的引导面23强烈按压,所以能够抑制中央板31在引导面23滑动(中央板31不会滑动,而更可靠地滚动)。
这里,虽然中央板31和铆钉42被固定,在惯性环40形成的连结孔40h的内周与铆钉42的外周之间设置有间隙,但也可以为,惯性环40和铆钉42被固定,在中央板31形成的连结孔(省略图示)与铆钉42的外周之间设置有间隙。此时,也因为抑制质量体30受到的离心力作用于惯性环40,质量体30的中央板31被支承部件21的引导面23强烈按压,所以能够抑制中央板31在引导面23滑动(中央板31不会滑动,而更可靠地滚动)。
在上述振动衰减装置20中,虽然质量体30的中央板31一边因离心力被支承部件21的引导面23按压,中央板31一边在引导面23滚动,但也可以在引导面23和中央板31中的至少一方粘贴摩擦材料(省略图示)。这样的话,能够增大中央板31与引导面23之间的摩擦力,从而能够抑制中央板31在引导面23滑动(中央板31不会滑动,而更可靠地滚动)。
图7和图8是本公开的其他振动衰减装置220的主视图和剖视图。在该振动衰减装置220中,支承部件221的引导孔222形成为沿支承部件221的周向延伸,引导面223形成为其圆弧的中心与旋转中心RC一致的圆弧状,质量体30的中央板31形成为圆形,质量体230的2片侧板232形成为,与振动衰减装置20的质量体30的2片侧板32相比,在支承部件221的径向上的长度变短,并且沿支承部件221的周向的长度变长。以在振动衰减装置220处于平衡状态时中央板231和2片侧板232分别相对于基准线L2左右对称且质量体230的重心230g与中央板231的径向的最外侧的位置(中央板231和引导面223的抵接位置)一致的方式,中央板231和2片侧板232经由铆钉233和铆钉242相互连结。通过这种结构,与振动衰减装置20相比,能够减小振动衰减装置220的外径,并且能够使质量体30的重心30g与中央板31的径向的最外侧的位置(中央板31和引导面23的抵接位置)一致。此外,此时,质量体230的重心230g的轨迹成为内旋轮线(内摆线)。
另外,在振动衰减装置220中,质量体230(中央板231和2片侧板232)和铆钉242被固定,在惯性环240形成的连结孔240h与铆钉242的外周之间设置有间隙。因此,因为抑制质量体230受到的离心力作用于惯性环240,并且质量体230被支承部件221的引导面223强烈按压,所以能够抑制中央板231在引导面231滑动(中央板231不会滑动,而更可靠地滚动)。此外,也可以为,惯性环240和铆钉242被固定,在中央板231和2片侧板232形成的连结孔(省略图示)与铆钉242的外周之间设置有间隙。
图9和图10是本公开的又一其他振动衰减装置320的主视图和剖视图。在该振动衰减装置320中,与振动衰减装置220相同,支承部件321的引导孔322形成为沿支承部件321的周向延伸,引导面323形成为其圆弧的中心与旋转中心RC一致的圆弧状,质量体330的中央板331形成为圆形,质量体330的2片侧板332形成为,与振动衰减装置20的质量体30的2片侧板32相比,在支承部件321的径向上的长度变短,并且沿支承部件321的周向的长度变长。以在振动衰减装置320处于平衡状态时中央板331和2片侧板332分别相对于基准线L3左右对称且质量体330的重心330g与中央板331的径向的最外侧的位置(中央板331和引导面323的抵接位置)一致的方式,中央板331和2片侧板332经由铆钉342相互连结。另外,质量体330(中央板331和2片侧板332)和铆钉342被固定,在惯性环340形成的连结孔与铆钉342的外周之间设置有间隙。此外,也可以为,惯性环340和铆钉342被固定,在中央板331和2片侧板332形成的连结孔(省略图示)与铆钉342的外周之间设置有间隙。
而且,振动衰减装置320与振动衰减装置20、120、220不同,引导面323具有多个内齿(第一齿轮齿)323a,质量体330的中央板331具有多个外齿(第二齿轮齿)331a,中央板331的外齿331a和引导面323的内齿323a啮合,并且中央板331在引导面323滚动。由此,能够抑制中央板331在引导面323滑动(中央板331不会滑动,而更可靠地滚动)。其结果是,能够更加可靠地实现振动衰减性能的提高。
在上述振动衰减装置20中,虽然质量体30的中央板31形成为圆形、椭圆形,但也可以形成为从圆形、椭圆形中去掉不与支承部件21的引导面23接触的部分得到的形状。
虽然上述振动衰减装置20与减振装置10的中间部件12连结,但也可以如图1的双点划线所示那样与驱动部件11和被驱动部件15中的任一部件连结。
振动衰减装置20、120、220、320也可以应用于图11的减振装置10B。图6的减振装置10B相当于从上述减振装置10中省略中间部件12得到的装置,具备驱动部件(输入要素)11和被驱动部件(输出要素)15作为旋转要素,并且具备在驱动部件11与被驱动部件15之间配置的弹簧SP作为扭矩传递要素。此时,振动衰减装置20、120、220、320可以如图所示(如实线所示)那样与被驱动部件15连结,也可以如图中双点划线所示那样与驱动部件11连结。
另外,振动衰减装置20、120、220、320也可以应用于图12的减振装置10C。图7的减振装置10C具备驱动部件(输入要素)11、第一中间部件(第一中间要素)13、第二中间部件(第二中间要素)14和被驱动部件(输出要素)15作为旋转要素,并且具备在驱动部件11与第一中间部件13之间配置的第一弹簧SP1、在第二中间部件14与被驱动部件15之间配置的第二弹簧SP2和在第一中间部件13与第二中间部件14之间配置的第三弹簧PS3作为扭矩传递要素。此时,振动衰减装置20、120、220、320可以如图所示(如实线所示)那样与第二中间部件14连结,也可以如图中双点划线所示那样与驱动部件11、第一中间部件13和被驱动部件15中的任一部件连结。
如以上说明那样,本公开的振动衰减装置的主旨在于,衰减被传递了来自发动机EG的扭矩的旋转要素21、221、321的振动,在上述振动衰减装置20、120、220、320中,具备:引导面23、223、323,其形成于上述旋转要素21、221、321;质量体30、230、330,其随着上述旋转要素21、221、321的旋转,因离心力一边被向上述引导面23、223、323按压一边在该引导面23、223、323滚动;和环状部件40、240、340,其与上述质量体30、230、330连结为能够旋转,并且绕上述旋转要素21、221、321的旋转中心摆动,在上述振动衰减装置20、120、220、320处于平衡状态时,上述质量体30、230、330的重心位于比上述质量体30、230、330和上述环状部件40、240、340的连结位置靠径向外侧。
在该本公开的振动衰减装置中,具备:引导面,其形成于传递来自发动机的扭矩的旋转要素;质量体,其随着旋转要素的旋转,因离心力一边被引导面按压一边在引导面滚动;和环状部件,其与质量体连结为能够旋转,并且绕旋转要素的旋转中心摆动。而且,在振动衰减装置处于平衡状态时,质量体的重心位于比质量体和环状部件的连结位置靠径向外侧。因此,若产生旋转要素的旋转变动,则通过环状部件的惯性力矩,环状部件绕旋转要素的旋转中心相对于旋转要素相对旋转,并且质量体一边因离心力被引导面按压一边在引导面滚动。由此,质量体和环状部件分别相对于旋转要素摆动。此时,与平衡状态比较,质量体的重心向径向内侧(径向或者大致径向)移动,因此质量体受到的离心力(的分力)产生恢复力,使得环状部件向处于平衡状态时的位置返回。在这种装置中,能够使由质量体的质量、环状部件的惯性力矩、在质量体、旋转要素设置的几何参数决定且与转速对应上升的这些副系的固有振动频率,与施加于旋转要素的扭矩变动的振动频率匹配。其结果是,能够从环状部件和质量体对旋转要素施加相位与旋转要素的振动相反的振动,来衰减旋转要素的振动。并且,因为质量体因离心力一边被引导面按压一边在引导面滚动,所以质量体的重心的轨道在周向连续(不会产生质量体成为自由状态从而其重心在旋转要素的周向忽然移动的情况)。其结果是,能够实现振动衰减装置的振动衰减性能的提高。
在这样的本公开的振动衰减装置中,也可以为,在上述振动衰减装置20、120、220、320处于平衡状态时,上述质量体30、230、330)重心位于直线上,该直线通过上述旋转要素21、221、321的旋转中心、与上述质量体30、230、330和上述环状部件40、240、340的连结位置。这样的话,在质量体在引导面滚动时,能够相对于该直线左右对称地滚动。此时,也可以为,在上述振动衰减装置20、120、220、320处于平衡状态时,上述质量体30、230、330的重心与上述质量体30、230、330和上述引导面23、223、323的抵接位置一致。这样的话,在质量体在引导面滚动时,能够更加抑制质量体的重心在旋转要素的周向移动(摆动)。
在本公开的振动衰减装置中,也可以为,上述质量体30、230、330和上述环状部件40、240、340经由连结轴42、242、342相互连结,上述质量体30、230、330和上述环状部件40、240、340中的一方与上述连结轴42、242、342被固定,在上述质量体30、230、330和上述环状部件40、240、340中的另一方与上述连结轴42、242、342之间设置有间隙。这样的话,能够抑制质量体受到的离心力作用于环状部件。这样的话,能够抑制质量体在引导面滑动。
在本公开的振动衰减装置中,也可以为,上述引导面23、223、323形成为向上述旋转要素21、221、321的外周侧弯曲的凹曲面状。
在本公开的振动衰减装置中,也可以为,上述引导面23、223、323形成为圆弧状或者椭圆弧状,上述质量体30、230、330形成为圆形或者椭圆形。这样的话,质量体能够在引导面更平滑地滚动。
在本公开的振动衰减装置中,也可以为,在上述引导面23和上述质量体30中的至少一方粘贴有摩擦材料。这样的话,能够抑制质量体在引导面滑动(质量体不会滑动,更可靠地滚动)。
在本公开的振动衰减装置中,也可以为,上述引导面323具有多个第一齿轮齿323a,上述质量体330具有多个第二齿轮齿(331a),上述质量体330的上述第二齿轮齿331a和上述引导面323的上述第一齿轮齿323a啮合,并且上述质量体330在上述引导面323滚动。这样的话,能够抑制质量体在引导面滑动(质量体不会滑动,更可靠地滚动)。
以上,说明了用于实施本公开的方式,但理所当然,本公开对这些实施方式没有任何限定,在不脱离本公开的主旨的范围内,能够通过各种方式来实施。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本公开能够利用于振动衰减装置的制造工业等中。

Claims (8)

1.一种振动衰减装置,衰减被传递了来自发动机的扭矩的旋转要素的振动,其中,
所述振动衰减装置具备:
引导面,其形成于所述旋转要素;
质量体,其随着所述旋转要素的旋转,因离心力一边被向所述引导面按压一边在该引导面滚动;和
环状部件,其与所述质量体连结为能够旋转,并且绕所述旋转要素的旋转中心摆动,
在所述振动衰减装置处于平衡状态时,所述质量体的重心位于比所述质量体和所述环状部件的连结位置靠径向外侧。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振动衰减装置,其中,
在所述振动衰减装置处于平衡状态时,所述质量体的重心位于直线上,该直线通过所述旋转要素的旋转中心、与所述质量体和所述环状部件的连结位置。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振动衰减装置,其中,
在所述振动衰减装置处于平衡状态时,所述质量体的重心与所述质量体和所述引导面的抵接位置一致。
4.根据权利要求1~3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振动衰减装置,其中,
所述质量体和所述环状部件经由连结轴相互连结,
所述质量体和所述环状部件中的一方与所述连结轴被固定,
在所述质量体和所述环状部件中的另一方与所述连结轴之间设置有间隙。
5.根据权利要求1~4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振动衰减装置,其中,
所述引导面形成为向所述旋转要素的外周侧弯曲的凹曲面状。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振动衰减装置,其中,
所述引导面形成为圆弧状或者椭圆弧状,
所述质量体形成为圆形或者椭圆形。
7.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振动衰减装置,其中,
在所述引导面和所述质量体中的至少一方粘贴有摩擦材料。
8.根据权利要求1~6中的任一项所述的振动衰减装置,其中,
所述引导面具有多个第一齿轮齿,
所述质量体具有多个第二齿轮齿,
所述质量体的所述第二齿轮齿和所述引导面的所述第一齿轮齿啮合,并且所述质量体在所述引导面滚动。
CN201780052072.2A 2016-09-09 2017-09-08 振动衰减装置 Withdrawn CN109642638A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JP2016176218 2016-09-09
JP2016-176218 2016-09-09
PCT/JP2017/032439 WO2018047938A1 (ja) 2016-09-09 2017-09-08 振動減衰装置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09642638A true CN109642638A (zh) 2019-04-16

Family

ID=6156192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52072.2A Withdrawn CN109642638A (zh) 2016-09-09 2017-09-08 振动衰减装置

Country Status (5)

Country Link
US (1) US20190257398A1 (zh)
JP (1) JPWO2018047938A1 (zh)
CN (1) CN109642638A (zh)
DE (1) DE112017002956T5 (zh)
WO (1) WO2018047938A1 (zh)

Cited B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97165A (zh) * 2020-09-18 2022-03-18 无锡小天鹅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减振组件及衣物处理设备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7021050B2 (ja) * 2018-10-31 2022-02-16 トヨタ自動車株式会社 捩り振動低減装置
JP7300284B2 (ja) * 2019-03-13 2023-06-29 株式会社エクセディ トルク変動抑制装置、及びトルクコンバータ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122645A (ja) * 2012-12-20 2014-07-03 Toyota Motor Corp 捩り振動減衰装置
WO2014103660A1 (ja) * 2012-12-26 2014-07-03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遠心振子式吸振装置およびその次数設定方法
JP2016014425A (ja) * 2014-07-02 2016-01-28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遠心振子式吸振装置
WO2016047789A1 (ja) * 2014-09-25 2016-03-31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ダンパ装置

Family Cites Familie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H01312246A (ja) 1988-06-13 1989-12-18 Nissan Motor Co Ltd 定次数形ダイナミックダンパ
DE19726461C1 (de) * 1997-06-21 1998-07-23 Mannesmann Sachs Ag Torsionsschwingungsdämpfer mit bewegbaren Massen
JP5556546B2 (ja) * 2010-09-30 2014-07-23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流体伝動装置
JP6505003B2 (ja) * 2015-07-17 2019-04-24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振動減衰装置
DE112015007012T5 (de) * 2015-10-07 2018-06-28 Schaeffler Technologies AG & Co. KG Fliehkraftschwingungsdämpfer mit verzahntem Wälzkörper
EP3404286A4 (en) * 2016-01-14 2020-03-11 NSK Ltd. CENTRIFUGAL DAMPER AND TORQUE TRANSMISSION DEVICE
US10480615B2 (en) * 2016-03-16 2019-11-19 Aisin Aw Co., Ltd. Vibration damping device and method of designing the same
JP6769655B2 (ja) * 2016-09-29 2020-10-14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振動減衰装置およびその設計方法
JP2019100523A (ja) * 2017-12-07 2019-06-24 アイシン精機株式会社 ダンパ装置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14122645A (ja) * 2012-12-20 2014-07-03 Toyota Motor Corp 捩り振動減衰装置
WO2014103660A1 (ja) * 2012-12-26 2014-07-03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遠心振子式吸振装置およびその次数設定方法
JP2016014425A (ja) * 2014-07-02 2016-01-28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遠心振子式吸振装置
WO2016047789A1 (ja) * 2014-09-25 2016-03-31 アイシン・エィ・ダブリュ株式会社 ダンパ装置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197165A (zh) * 2020-09-18 2022-03-18 无锡小天鹅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减振组件及衣物处理设备
CN114197165B (zh) * 2020-09-18 2023-12-19 无锡小天鹅电器有限公司 一种减振组件及衣物处理设备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DE112017002956T5 (de) 2019-02-21
JPWO2018047938A1 (ja) 2019-04-04
WO2018047938A1 (ja) 2018-03-15
US20190257398A1 (en) 2019-08-22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US10030739B2 (en) Damper device and starting device
CN107850178B (zh) 扭矩变动抑制装置、变矩器以及动力传递装置
US9791019B2 (en) Damper device and starting device
US9133906B2 (en) Centrifugal-pendulum vibration absorbing device and order setting method for the same
US20180372182A1 (en) Vibration damping device
US20180245663A1 (en) Damper device
US10718401B2 (en) Damper device
CN106233032B (zh) 减振装置
US20160327142A1 (en) Starting device
US10473183B2 (en) Damper device and starting device
EP3163117A1 (en) Damper device
US9915318B2 (en) Centrifugal-pendulum vibration absorbing device and order setting method for the same
CN109642638A (zh) 振动衰减装置
CN110730877B (zh) 振动衰减装置
US20200378448A1 (en) Vibration damping device
US10487909B2 (en) Damper device
US10746254B2 (en) Damper device
EP3839291A1 (en) Vibration damping device and method for designing same
CN110494672A (zh) 振动衰减装置
US20190003554A1 (en) Vibration damping device
US11512766B2 (en) Vibration damping apparatus
JP6861064B2 (ja) クラッチ
CN110506169A (zh) 振动衰减装置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0416

WW01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withdrawn after public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