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94107A - 复合伸缩部件和具有它的一次性尿布 - Google Patents

复合伸缩部件和具有它的一次性尿布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94107A
CN110494107A CN201780089478.8A CN201780089478A CN110494107A CN 110494107 A CN110494107 A CN 110494107A CN 201780089478 A CN201780089478 A CN 201780089478A CN 110494107 A CN110494107 A CN 110494107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extensible member
elastomeric element
composite extensible
composite
extending direction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780089478.8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494107B (zh
Inventor
南冈政宏
安藤贤治
横松弘行
宫村猛史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ao Corp
Original Assignee
Kao Corp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ao Corp filed Critical Kao Corp
Publication of CN110494107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94107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494107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94107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HUMAN NECESSITIES
    • A61MEDICAL OR VETERINARY SCIENCE; HYGIENE
    • A61FFILTERS IMPLANTABLE INTO BLOOD VESSELS; PROSTHESES; DEVICES PROVIDING PATENCY TO, OR PREVENTING COLLAPSING OF, TUBULAR STRUCTURES OF THE BODY, e.g. STENTS; ORTHOPAEDIC, NURSING OR CONTRACEPTIVE DEVICES; FOMENTATION; TREATMENT OR PROTECTION OF EYES OR EARS; BANDAGES, DRESSINGS OR ABSORBENT PADS; FIRST-AID KITS
    • A61F13/00Bandages or dressings; Absorbent pads
    • A61F13/1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 A61F13/45Absorbent pads, e.g. sanitary towels, swabs or tampons for external or internal application to the body; Supporting or fastening means therefor; Tampon applicat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shape
    • A61F13/49Absorbent articles specially adapted to be worn around the waist, e.g. diapers

Abstract

本发明的复合伸缩部件(10)沿着弹性部件(13)的延伸方向间隔性地具有多个将弹性部件(13)和2个片材(11,12)固定的固定部(14)。复合伸缩部件(10)在沿着弹性部件(13)的延伸方向相邻的固定部(14)之间具有弹性部件(13)没有与2个片材(11,12)固定的非固定部(16)。位于相邻的固定部(14)间的2个片材(11,12)向彼此远离的方向移动而形成皱褶(15)。皱褶(15)具有由2个片材(11,12)划分形成的空间(S)。空间(S)的截面积在复合伸缩部件(10)的伸长率为50%以内时成为最大值。

Description

复合伸缩部件和具有它的一次性尿布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复合伸缩部件和具有它的一次性尿布。
背景技术
在一次性尿布等吸收性物品中,广泛进行将弹性部件以伸长状态接合于片材,使该弹性部件收缩而在该片材形成具有大量皱褶的伸缩部。例如在专利文献1中记载有将2个片材2、3在多个接合区域5接合的伸缩性复合片1。多个接合区域5在弹性部件4的伸缩方向X上间隔性地配置,且在其正交方向Y上间隔性地或连续地配置。分别沿着两个方向X、Y形成有多条包含多个接合区域5的接合线50、51。多个接合区域5具有将片材2、3接合的接合部7和非接合部8,它们在伸缩方向X和其正交方向Y中的至少一方向上交替地配置。
在专利文献2中记载有包含线束和将线束结合而成的弹性片的弹性片状复合体。该弹性片状复合体具有在片结合位置间从线束突出的弧形部分。
在专利文献3中记载有包括多根弹性伸缩部件和夹着该弹性伸缩部件的第1层和第2层的吸收性物品的伸缩构造。第1层和第2层利用在伸缩方向上间隔性形成的以条纹状图案涂敷的粘接剂接合而形成片接合部。弹性伸缩部件在与片接合部交叉的位置利用粘接剂固定于第1层和第2层。随着弹性伸缩部件的收缩而第1层和第2层收缩,由此,第1层和第2层中的位于片接合部间的部分彼此向相反方向鼓起而分别形成皱褶。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特开2009-148447号公报
专利文献2:日本专利特表平10-501195号公报
专利文献3:国际公开第2015-151871号说明书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复合伸缩部件,其具有2个片材和配置在2个该片材之间的能够在一个方向上延伸的多根弹性部件,且能够沿该一个方向伸缩。
所述复合伸缩部件沿着该弹性部件的延伸方向间隔性地具有多个将所述弹性部件与2个所述片材固定的固定部。
所述复合伸缩部件在沿所述弹性部件的延伸方向相邻的所述固定部之间,具有该弹性部件没有与2个所述片材固定的非固定部。
位于所述非固定部的2个所述片材向彼此远离的方向突出而成的、在与该弹性部件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皱褶,在该弹性部件的延伸方向上形成有多排。
所述皱褶在沿着所述复合伸缩部件的厚度方向截面观察时,具有由2个所述片材划分而成的空间。
所述复合伸缩部件中,所述空间的截面积在所述复合伸缩部件的伸长率为50%以内时成为最大值。
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复合伸缩部件的一实施方式的截面图。
图2是图1所示的复合伸缩部件处于伸长状态时的截面图。
图3是从与图2正交的方向观察的复合伸缩部件的截面图。
图4(a)至(c)是表示使本发明的复合伸缩部件从其松弛状态伸长时的变化的厚度方向截面图。
图5(a)是表示使本发明的复合伸缩部件伸长时的伸长率与皱褶的空间的截面积的关系的曲线图,图5(b)是表示使现有的复合伸缩部件伸长时的伸长率与皱褶的空间的截面积的关系的曲线图。
图6(a)至(d)是表示使现有的复合伸缩部件从其松弛状态伸长时的变化的厚度方向截面图。
图7是表示制造图1所示的复合伸缩部件的工序的一部分的示意图。
图8是继图7之后表示制造图1所示的复合伸缩部件的工序的一部分的示意图。
图9是继图8之后表示制造图1所示的复合伸缩部件的工序的一部分的示意图。
图10(a)是实施例1中所获得的复合伸缩部件的厚度方向截面的显微镜像,图10(b)是比较例1中所获得的复合伸缩部件的厚度方向截面的显微镜像。
图11是对实施例1和比较例1中所获得的复合伸缩部件,表示使它们伸长时的伸长率与皱褶的空间的截面积的关系的曲线图。
具体实施方式
根据上述各专利文献所记载的伸缩部件,在其松弛状态下形成有多个皱褶。然而,有在伸缩部件松弛的状态下,由弹性部件的收缩导致皱褶的内部空间减小,无法充分地表现出皱褶的柔软性或缓冲感的情况。
本发明涉及具有皱褶的伸缩弹性部件的改良,更详细而言,涉及即使在弹性部件收缩的状态下,也能够维持由皱褶带来的柔软性或缓冲感的复合伸缩部件。
以下,参照附图基于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说明。图1是表示本发明的复合伸缩部件的一实施方式的截面图。该截面图是复合伸缩部件处于松弛状态时的沿着弹性部件的延伸方向切断的厚度方向的截面图。图2是图1所示的复合伸缩部件处于伸长状态时的截面图。图3是从与图2正交的方向观察的截面图。本实施方式的复合伸缩部件10具有2个片材11、12和配置在该两个片材之间的多根弹性部件13。片材11、12和弹性部件13在复合伸缩部件10中构成伸缩部。该伸缩部能够沿弹性部件的延伸方向伸缩。
弹性部件13是细长状的,通常被称为橡胶线或线束等。各弹性部件13的纤度(粗细程度)、材质和弹性模数等可以相同,或者也可以不同。一般而言,作为各弹性部件13使用弹性模数相同的弹性部件,但并不限定于此。各弹性部件13以在一个方向上延伸的方式配置并固定于片材11、12间。因此,复合伸缩部件10能够在该一个方向上伸缩。多根弹性部件13在与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分别空出间隔地大致平行地配置。因此,相邻的弹性部件13间的间隔D(参照图3)在弹性部件13的任意位置均大致相同。相邻的任意2根弹性部件13间的间隔D可以相同,或者也可以不同。一般而言,相邻的任意2根弹性部件13间的间隔D实质上全部相同。间隔D优选为0.5mm以上,更优选为0.75m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mm以上。此外,优选为3mm以下,更优选为2.5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mm以下。具体而言,间隔D优选为0.5mm以上且3mm以下,更优选为0.75mm以上且2.5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mm以上且2mm以下。通过将间隔D设定为该范围,能够使下述皱褶15的外观更好。
各弹性部件13分别固定于将其夹持的2个片材11、12,由此,在复合伸缩部件10形成固定部14。各弹性部件13与2个片材11、12沿着弹性部件13的延伸方向间隔性地固定。因此,在沿着1根弹性部件13的延伸方向观察时,固定部14沿着弹性部件13的延伸方向间隔性地形成有多个。
在固定部14,2个片材11、12与弹性部件13用各种固定方法被固定。作为固定方法,能够适用该种伸缩部件所使用的方法。作为此种方法,例如能够列举用粘接剂粘接、用热融接或超声波振动接合等。这些固定方法中,如下所述,就对固定部14赋予伸缩性的观点而言,优选采用利用粘接剂的粘接。
如图1所示,复合伸缩部件10在其松弛状态下,位于沿着弹性部件13的延伸方向相邻的固定部14间的2个片材11、12向彼此远离的方向突出,在与弹性部件13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皱褶15沿着弹性部件13的延伸方向形成有多排(列)。详细而言,在复合伸缩部件10的厚度方向截面图中,复合伸缩部件10在其松弛状态下,位于相邻的固定部14间的2个片材11、12变形成弧状。通过该弧状的变形而在复合伸缩部件10形成有多个皱褶15。皱褶15在与弹性部件13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此外,皱褶15沿着弹性部件13的延伸方向形成有多排。
就使皱褶15的外观良好的观点而言,优选将固定部14沿着与弹性部件13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配置,而形成包含多个固定部14的固定部排(未图示)。该固定部排优选在与弹性部件13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上直线状地延伸。固定部排沿着弹性部件13的延伸方向排列配置有多个。就皱褶15的外观进一步变得良好的方面而言,特别优选固定部排在与弹性部件13的延伸方向正交的方向上直线状地延伸,而形成多个固定部排,且多个固定部排与多个皱褶15在弹性部件13的延伸方向上交替地排列。在本实施方式中,在固定部排中,在各弹性部件13之间的区域、即相邻的固定部14间的区域,2个片材11、12也彼此被接合。更具体而言,复合伸缩部件10中,2个片材11、12与弹性部件13通过利用粘接剂的粘接而固定,在固定部排中,粘接剂以跨各弹性部件13的方式在与弹性部件13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上连续地延伸配置。
各固定部排大致平行地配置。因此,相邻的固定部排间的间隔在固定部排的任一位置均大致相同。相邻的任意2排固定部排间的间隔可以相同,或者也可以不同。一般而言,相邻的任意2排固定部排间的间隔实质上全部相同。此处所言的固定部排间的间隔,与下述非固定部16的长度为相同含义。
在图4(a)至(c)中依次表示使本实施方式的复合伸缩部件10沿着弹性部件13的延伸方向伸长的过程。这些图中,图4(a)是复合伸缩部件10的松弛状态下的厚度方向截面图(对应于图1的图)。所谓松弛状态是未对复合伸缩部件10施加使其伸长的外力的状态。复合伸缩部件10在松弛状态下,其厚度方向的截面形状如图4(a)所示,2个片材11、12向彼此远离的方向鼓起而形成弧状的形状。因此,皱褶15具有由2个片材11、12划分出的空间S。使复合伸缩部件10从图4(a)所示的状态伸长时,如图4(b)所示,弧形的倾斜逐渐变得平缓,随之,空间S的截面积逐渐变化。最终如图4(c)所示,空间消失。即截面积变成零。本发明者对该空间S的截面积与复合伸缩部件10的伸长率的关系进行了详查,结果判明,以空间S的截面积在伸长率为50%以内(也包含0%)时获得最大值,随着使复合伸缩部件10从空间S的截面积的最大值进一步伸长而截面积逐渐减少的方式,构成复合伸缩部件10较为有利。此时,只要空间S的截面积M在复合伸缩部件10的伸长率E为50%以内时获得最大值,进而随着伸长率E的增加而逐渐减少,则能够采用任何减少方法。例如也可以如图5(a)所示,空间S的截面积M在复合伸缩部件10的松弛状态时最大,随着复合伸缩部件10的伸长率E的增加而单调地减少。即,也可以成为M=-kE+c的关系(k和c表示正数)。本发明者确认了,现有的复合伸缩部件如图5(b)所示,随着伸长率的增加而皱褶的空间的截面积增加,在伸长率为大于50%的值时截面积为最大值,当伸长率进一步增加时,截面积转变成减少。复合伸缩部件10的皱褶15的空间S的截面积M更优选在复合伸缩部件10的伸长率E为30%以内时获得最大值。
通过使本发明的复合伸缩部件10中的皱褶15的空间S的截面积与复合伸缩部件10的伸长率之间具有上述关系,复合伸缩部件10在其松弛状态下,由皱褶15带来的柔软性或缓冲感变得优异。与此相比较,此前的伸缩部件在其松弛状态下,由于弹性部件的收缩而皱褶被压扁,皱褶的形成所带来的各种有利效果减小。
如图1和图2所示,沿着弹性部件13的延伸方向相邻的多个固定部14之间,成为弹性部件13与2个片材11、12没有被固定的非固定部16。非固定部16与皱褶15的形成位置一致。即,位于非固定部16的2个片材11、12向彼此远离的方向突出,在与弹性部件13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皱褶15沿着弹性部件13的延伸方向形成有多排。非固定部16沿着弹性部件13的延伸方向具有规定的长度。非固定部16的长度根据复合伸缩部件10的伸长程度而变化。详细而言,复合伸缩部件10的伸长程度越大,非固定部16的长度越长。
与非固定部16同样地,固定部14也沿着弹性部件13的延伸方向具有规定的长度。在本实施方式的复合伸缩部件10中,不仅是非固定部16,固定部14的长度也根据复合伸缩部件10的伸长程度而变化。详细而言,复合伸缩部件10的伸长程度越大,固定部14的长度越长。与该情况不同,迄今为止所知的伸缩部件只要不使该伸缩部件大幅伸长,则固定部的长度实质上不存在变化。本实施方式的复合伸缩部件10中的固定部14由于该复合伸缩部件10的伸缩而伸缩,由此产生下述各种优势。
返回图4(a),在该图所示的状态下,未对复合伸缩部件10施加使其伸长的外力。将该状态下的固定部14的长度设为a1,将非固定部16的长度设为b1。在图4(b)中示出从图4(a)所示的状态使复合伸缩部件10沿着弹性部件13的延伸方向伸长一定程度的状态。在图4(b)所示的状态下,对复合伸缩部件10施加了一定程度的使其伸长的外力。将该状态下的固定部14的长度设为a2,将非固定部16的长度设为b2,则a2>a1,且b2>b1。即,优选复合伸缩部件10伸长一定程度,从而固定部14和非固定部16的任一者均伸长。
若从图4(b)所示的状态使复合伸缩部件10沿着弹性部件13的延伸方向进一步伸长,则最终成为图4(c)所示的状态。图4(c)所示的复合伸缩部件10的状态是达到伸长极限的状态。若将该状态下的固定部14的长度设为a3,将非固定部16的长度设为b3,则a3>a2>a1,b3>b2>b1。
另一方面,在图6(a)至(d)中依次表示使迄今为止所知的复合伸缩部件100沿着弹性部件113的延伸方向伸长的过程。该图中,图6(a)是复合伸缩部件100的松弛状态下的厚度方向截面图。在图6(a)所示的状态下,没有对复合伸缩部件100施加使其伸长的外力。将该状态下的固定部114的长度设为a1',将非固定部116的长度设为b1'。
在图6(b)中示出从图6(a)所示的状态使复合伸缩部件100沿着弹性部件113的延伸方向伸长一定程度的状态。在图6(b)所示的状态下,对复合伸缩部件100施加一定程度的使其伸长的外力。若将该状态下的固定部114的长度设为a2',将非固定部116的长度设为b2',则a2'=a1',b2'>b1'。即,即使现有技术的复合伸缩部件100伸长一定程度,固定部114也不会伸长。
若从图6(b)所示的状态使复合伸缩部件100沿着弹性部件13的延伸方向进一步伸长,则成为图6(c)所示的状态。图6(c)所示的状态是使复合伸缩部件100伸长至接近伸长极限的状态时的状态。伸长至该状态后固定部114首次开始伸长。非固定部116继续伸长。因此,图6(c)所示的状态下的固定部114的长度a3'满足a3'>a2'=a1'的关系,另一方面,非固定部116的长度b3'满足b3'>b2'>b1'的关系。
若从图6(c)所示的状态使复合伸缩部件100沿着弹性部件113的延伸方向进一步伸长,则最终成为图6(d)所示的状态。图6(d)所示的复合伸缩部件100的状态是达到了伸长极限的状态。若将该状态下的固定部114的长度设为a4',将非固定部116的长度设为b4',则a4'>a3'>a2=a1,b4'>b3'>b2'>b1'。
如此,本实施方式的复合伸缩部件10与现有的复合伸缩部件不同,优选从其伸长的初始状态起、即以小的拉伸力能够使固定部14和非固定部16的任一者均伸长。在该方面,本实施方式的复合伸缩部件10的伸长特性与现有的复合伸缩部件大幅不同。当然,若将处于伸长状态的固定部14和非固定部16的拉伸力释放,则固定部14和非固定部16收缩。由于本实施方式的复合伸缩部件10具有该固有的伸缩特性,复合伸缩部件10的皱褶15的柔软性或缓冲感进一步变得良好。详细而言,即使复合伸缩部件10伸长而相邻的皱褶15间的距离伸长,因固定部14具有伸长性而欲恢复至伸长前的长度的收缩力起作用,因此,相邻的皱褶15间的距离也收缩。其结果是,即使在复合伸缩部件10伸长的状态下对皱褶15施加外力而皱褶15倒伏,处于倒伏状态的皱褶15也能够倚靠于邻接的另一皱褶15,因此皱褶15的柔软性或缓冲感不易受损。
复合伸缩部件10的伸长率由以下的式子定义。
伸长率(%)=(伸长后的长度-伸长前的长度)/伸长前的长度×100
因此,例如所谓伸长至1.5倍,与以伸长率成为50%的方式伸长的情况为相同意义。
复合伸缩部件10在将其伸长极限状态下的弹性部件13的延伸方向上的固定部14的长度设为a,将非固定部16的长度设为b时,满足(1/2)b≥a的关系。所谓复合伸缩部件10的伸长极限状态,是使复合伸缩部件10沿着弹性部件13的延伸方向伸长并达到伸长极限的状态。所谓伸长极限,是从复合伸缩部件10将弹性部件13去除而仅将片材11、12分离,分离后的片材11、12不会进一步伸长的状态下的长度。就即使在对复合伸缩部件10施加外力时也维持柔软性或缓冲感的方面而言,如上所述设定固定部14和非固定部16的长度关系极其有利。详细而言,通过使固定部14的长度a和非固定部16的长度b满足(1/2)b≥a的关系,即使在复合伸缩部件10伸长至接近伸长极限的状态下对皱褶15施加外力而皱褶15倒伏,处于倒伏状态的皱褶15也能够依靠于邻接的另一皱褶15,因此,皱褶15的柔软性或缓冲感不易受损。就使该效果进一步显著的观点而言,固定部14的长度a、和非固定部16的长度b的关系优选为(1/2.5)b≥a,更优选为(1/3)b≥a。
另外,形成于本实施方式的复合伸缩部件10的各固定部14的长度可全部相同,或者也可以不同。同样地,形成于复合伸缩部件10的各非固定部16的长度可全部相同,或者也可以不同。在固定部14的长度不同时和/或非固定部16的长度不同时,着眼于相互邻接的固定部14和非固定部16来判断是否满足上述关系。
复合伸缩部件10的伸长极限状态下的弹性部件13的延伸方向上的固定部14的长度、即图4(c)所示的状态下的固定部14的长度a(=a3)优选为0.01mm以上,更优选为0.1m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2mm以上。此外,优选为1mm以下,更优选为0.9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8mm以下。具体而言,固定部14的长度a优选为0.01mm以上且1mm以下,更优选为0.1mm以上且0.9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2mm以上且0.8mm以下。通过将固定部14的长度a设为该范围内,皱褶15变得柔软,此外,皱褶15的通气性变得良好。
另一方面,复合伸缩部件10的伸长极限状态下的弹性部件13的延伸方向上的非固定部16的长度、即图4(c)所示的状态下的非固定部16的长度b(=b3)以a与b满足上述关系为条件,优选为1.5mm以上,更优选为1.75m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0mm以上。此外,优选为5.0mm以下,更优选为4.0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mm以下。具体而言,非固定部16的长度b优选为1.5mm以上且5.0mm以下,更优选为1.75mm以上且4.0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mm以上且3.0mm以下。通过将非固定部16的长度b的长度设为该范围内,皱褶15变细,皱褶15的外观变得良好。
伸长极限状态下的非固定部16的长度b优选与相邻的弹性部件13间的间隔D相同或大于相邻的弹性部件13间的间隔D。通过以如上方式设定长度b与间隔D,在穿着时,每一根弹性部件的应力降低,由此应力分散,服帖性优异,因此优选。在长度b大于间隔D时,D/b的值优选超过1且为4以下,更优选为1.25以上且3.7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以上且3.5以下。
就使复合伸缩部件10的柔软性或缓冲感进一步良好的观点而言,复合伸缩部件10的厚度在松弛状态下且在0.5gf/cm2载荷下优选为2mm以上,更优选为2.1m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2mm以上。此外,在0.5gf/cm2载荷下优选为4mm以下,更优选为3.5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mm以下。具体而言,复合伸缩部件10的厚度在松弛状态下且在0.5gf/cm2载荷下优选为2mm以上且4mm以下,更优选为2.1mm以上且3.5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2mm以上且3mm以下。
此外,复合伸缩部件10的松弛状态、即图4(a)所示的状态下的0.5gf/cm2载荷下的厚度相对于松弛状态下的非固定部16的长度的比(厚度/长度)优选为0.8以上,此外,优选为3以下。
复合伸缩部件10如上所述,即使在对皱褶15施加外力时,也能够维持皱褶15带来的柔软性或缓冲感。就该观点而言,复合伸缩部件10优选松弛状态下且50gf/cm2载荷下的厚度为松弛状态下且0.5gf/cm2载荷下的厚度的20%以上,更优选为3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0%以上。该值的上限并无特别限制,越大越好,若为大到70%左右的值,则即使在对皱褶15施加外力时,也能够充分地维持皱褶15带来的柔软性或缓冲感。
复合伸缩部件10的厚度使用加多技术有限公司的KES-FB3-AUTO-A并在上述载荷下进行测定。
复合伸缩部件10中的弹性部件13用于对复合伸缩部件10赋予伸缩性。此外,弹性部件13用于在复合伸缩部件10形成多个皱褶15。已知就使外观良好的皱褶15顺利地形成的观点而言,适当设定弹性部件13的纤度与固定部14的长度的关系很重要。就该观点而言,在将弹性部件13的纤度设为T(dtex),将固定部14的长度设为a(mm)时,T/a的值优选为10以上,更优选为15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00以上。此外,T/a的值优选为40000以下,更优选为2000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8000以下。具体而言,T/a的值优选为10以上且40000以下,更优选为150以上且2000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0以上且8000以下。a的值如上所述,是在复合伸缩部件10的伸长极限状态下所测得的值。T的值是将弹性部件13从复合伸缩部件10取出并在取出后的弹性部件13的松弛状态下所测得的值。
作为构成复合伸缩部件10的2个片材11、12,能够使用各种无纺布或膜等。2个片材11、12可以相同,或者也可以不同。作为无纺布,例如能够使用纺粘无纺布、热风无纺布、水刺无纺布、熔喷无纺布等。也能够使用这些无纺布的任意2种以上的层叠体。
在片材11、12为无纺布时,该无纺布的克重优选分别独立地为13g/m2以上,更优选为15g/m2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7g/m2以上。此外,优选为25g/m2以下,更优选为23g/m2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1g/m2以下。作为构成无纺布的纤维,能够使用各种热塑性树脂。也能够使用包含2种以上的热塑性树脂的组合的纤维。构成无纺布的纤维的纤度优选大致为1dtex以上且10dtex以下。
作为弹性部件13,优选将天然橡胶、聚氨酯类树脂、发泡氨基甲酸酯类树脂、热熔类伸缩部件等伸缩性素材形成为线状(橡胶线)或带状(橡胶带)而得的部件,也能够使用包含各种弹性体材料的线状的部件。作为弹性体材料,例如能够列举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弹性体等,但并不限定于此。
复合伸缩部件10能够适当地利用以下的方法制造。即,如图7所示,使用沿着旋转方向交替地配置有沿着轴线方向延伸的突部和槽部的一对凹凸辊20、21,将两辊以彼此啮合的方式配置,使两辊相互向反方向旋转。在该状态下,将片材11的坯料片31供给至凹凸辊20、21之间,对坯料片31进行凹凸赋形,得到凹凸赋形后的片材41。使用相同的凹凸辊20、21也对片材12的坯料片32进行相同的操作,对该坯料片32进行凹凸赋形,得到凹凸赋形后的片材42。
在本制造方法中,通过适当设定凹凸辊20、21中的突部的节距、突部的宽度、突部的高度和突部的节圆直径(Pitch Circle Diameter),能够顺利地获得具有例如如图5(a)所示的伸长特性的复合伸缩部件10。
接着,如图8所示,将热熔粘接剂50以规定的涂敷图案间隔性地涂敷在凹凸赋形后的片材41的一个面中的弹性部件13的配置预定区域。粘接剂50仅施加至片材41的一个面中的凸部41P。同样地,仅对片材42的一个面中的凸部42P施加粘接剂50。然后,如图9所示,在片材41中的施加有粘接剂50的面配置弹性部件13,进而利用片材42覆盖其上。此时,使片材42中的施加有粘接剂50的面与弹性部件13抵接。进而,使片材41中的凸部41P与片材42中的凸部42P的位置一致。弹性部件13以非伸长状态或伸长状态配置。优选以非伸长状态配置。如此,通过使用适当的凹凸辊20、21形成凹凸赋形后的片材41、42,之后制造复合伸缩部件10,能够获得目标的复合伸缩部件10。
在以上的制造方法中,用粘接剂50将片材41中的凸部41P与片材42中的凸部42P固定,但也可以使用热融接或通过超声波振动的接合等其他固定方法代替粘接剂50来将两凸部41P、42P固定。
为了对复合伸缩部件10中的固定部14赋予伸缩性,在上述制造方法中采用以下的工序即可。即,在上述制造方法中,对2个片材41、42的两者的相对面分别赋予粘接剂50,但取而代之,仅对作为2个片材41、42两者的相对面中的一者的片材41的面施加粘接剂50,而不对作为另一者的片材42的面施加粘接剂。在该状态下,将弹性部件13以非伸长状态或伸长状态配置在2个片材41、42之间,将它们三者接合。虽然没有在片材42涂敷粘接剂50,但涂敷在片材41侧的粘接剂50通过贴合而向片材42侧少量移动,结果,遍及弹性部件13的截面图中的形状的全周地存在粘接剂50。其结果是,片材41、42隔着弹性部件13而被接合。当然,片材41和弹性部件13的接合力与片材42和弹性部件13的接合力根据粘接剂的存在量而有所不同,片材41与弹性部件13的接合力高于片材42与弹性部件13的接合力。根据该理由,在所获得的复合伸缩部件10中,不仅对非固定部16赋予伸缩性,也对固定部14赋予伸缩性。
以如上方式获得的复合伸缩部件10被用于要求伸缩性的各种物品。例如能够将复合伸缩部件10应用于短裤型或粘带的展开型的一次性尿布中的要求伸缩性的部位。此种一次性尿布例如具有吸收性主体和配置于其非肌肤相对面侧的外装体。能够在外装体的一部分配置复合伸缩部件10。在该构造的一次性尿布中,能够对作为尿布的最靠外表面的片的外装体中的肌肤相对面侧实施印刷。通过该印刷,能够使尿布的外观进一步良好。例如,能够将尿布制成内裤样的外观。通过将复合伸缩部件10应用于实施了印刷的部位,印刷变得更清晰。此外,通过对肌肤相对面侧实施印刷,即使尿布与衣服摩擦,也能够防止印刷的油墨染色至衣服。
以上,基于优选的实施方式对本发明进行了说明,但本发明并不限制于上述实施方式。例如本发明的复合伸缩部件将2个片材和夹在其间的多根弹性部件作为基本结构,除此以外,例如也可以在片材11、12的至少一者的外表面层叠1个以上的其他片材。
此外,本发明的复合伸缩部件不仅能够应用于一次性尿布,也能够应用于其他物品例如口罩、清洁用片、绷带等。
关于上述实施方式,本发明进而公开以下的复合伸缩部件和一次性尿布。
<1>
一种复合伸缩部件,其具有2个片材和配置在2个该片材之间的在能够一个方向上延伸的多根弹性部件,且能够沿该一个方向伸缩,
沿着该弹性部件的延伸方向间隔性地具有多个将所述弹性部件与2个所述片材固定的固定部,
在沿所述弹性部件的延伸方向相邻的所述固定部之间,具有该弹性部件没有与2个所述片材固定的非固定部,
位于所述非固定部的2个所述片材向彼此远离的方向突出而成的、在与该弹性部件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皱褶,在该弹性部件的延伸方向上形成有多排,
所述皱褶在沿着所述复合伸缩部件的厚度方向截面观察时,具有由2个所述片材划分而成的空间,
所述空间的截面积在所述复合伸缩部件的伸长率为50%以内时成为最大值。
<2>
如上述<1>记载的复合伸缩部件,其中,
多根所述弹性部件在与该弹性部件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分别空出间隔而配置,
在所述复合伸缩部件的伸长极限状态下,所述弹性部件的延伸方向上的所述非固定部的长度与相邻的所述弹性部件间的间隔相同或大于相邻的所述弹性部件间的间隔。
<3>
如上述<1>或<2>记载的复合伸缩部件,其中,
所述空间的截面积在所述复合伸缩部件的伸长率为30%以内时成为最大值。
<4>
如上述<1>至<3>中任一项记载的复合伸缩部件,其中,
所述空间的截面积在所述复合伸缩部件的松弛状态时最大,随着所述复合伸缩部件的伸长率的增加而减小。
<5>
如上述<1>至<4>中任一项记载的复合伸缩部件,其中,
多根所述弹性部件在与该弹性部件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分别空出间隔而配置,相邻的所述弹性部件间的间隔优选为0.5mm以上,更优选为0.75m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mm以上,此外,优选为3mm以下,更优选为2.5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mm以下,上述间隔优选为0.5mm以上且3mm以下,更优选为0.75mm以上且2.5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mm以上且2mm以下。
<6>
如上述<1>至<5>中任一项记载的复合伸缩部件,其中,
在所述固定部,2个所述片材与所述弹性部件通过利用粘接剂的粘接、热融接或利用超声波振动的接合被固定。
<7>
如上述<1>至<6>中任一项记载的复合伸缩部件,其中,
在所述固定部,2个所述片材与所述弹性部件通过利用粘接剂的粘接被固定,该粘接剂以跨各弹性部件的方式在与所述弹性部件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上连续地延伸配置。
<8>
如上述<1>至<7>中任一项记载的复合伸缩部件,其中,
在所述复合伸缩部件的伸长极限状态下,将所述固定部的长度设为a,将位于该固定部间的所述非固定部的长度设为b时,优选满足(1/2)b≥a的关系,更优选满足(1/2.5)b≥a的关系,进一步优选满足(1/3)b≥a的关系。
<9>
如上述<1>至<8>中任一项记载的复合伸缩部件,其中,
在所述复合伸缩部件的伸长极限状态下,所述弹性部件的延伸方向上的所述固定部的长度优选为0.01mm以上,更优选为0.1m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0.2mm以上,此外,优选为1mm以下,更优选为0.9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8mm以下,优选为0.01mm以上且1mm以下,更优选为0.1mm以上且0.9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0.2mm以上且0.8mm以下。
<10>
如上述<1>至<9>中任一项记载的复合伸缩部件,其中,
在所述复合伸缩部件的伸长极限状态下,所述弹性部件的延伸方向上的所述非固定部的长度优选为1.5mm以上,更优选为1.75m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0mm以上,此外,优选为5.0mm以下,更优选为4.0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mm以下,优选为1.5mm以上且5.0mm以下,更优选为1.75mm以上且4.0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0mm以上且3.0mm以下。
<11>
如上述<1>至<10>中任一项记载的复合伸缩部件,其中,
多根所述弹性部件在与该弹性部件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分别空出间隔而配置,
所述复合伸缩部件的伸长极限状态下的所述弹性部件的延伸方向上的所述非固定部的长度b与相邻的所述弹性部件间的间隔D的关系是,优选D/b的值超过1且为4以下,更优选为1.25以上且3.75以下,进一步优选为1.5以上且3.5以下。
<12>
如上述<1>至<11>中任一项记载的复合伸缩部件,其中,
在松弛状态下且0.5gf/cm2载荷下的厚度优选为2mm以上,更优选为2.1mm以上,进一步优选为2.2mm以上,此外,优选为4mm以下,更优选为3.5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mm以下,优选为2mm以上且4mm以下,更优选为2.1mm以上且3.5mm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2mm以上且3mm以下。
<13>
如上述<1>至<12>中任一项记载的复合伸缩部件,其中,
在松弛状态下且50gf/cm2载荷下的厚度优选为松弛状态下且0.5gf/cm2载荷下的厚度的20%以上,更优选为3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50%以上。
<14>
如上述<1>至<13>中任一项记载的复合伸缩部件,其中,
在将所述弹性部件的纤度设为T(dtex),将所述复合伸缩部件的伸长极限状态下的所述弹性部件的延伸方向上的所述固定部的长度设为a(mm)时,T/a的值优选为10以上,更优选为150以上,进一步优选为300以上,优选为40000以下,更优选为2000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8000以下,优选为10以上且40000以下,更优选为150以上且20000以下,进一步优选为300以上且8000以下。
<15>
如上述<1>至<14>中任一项记载的复合伸缩部件,其中,
2个所述片材的至少任一者为无纺布,所述片材中的该无纺布的克重优选为13g/m2以上,更优选为15g/m2以上,进一步优选为17g/m2以上,此外,优选为25g/m2以下,更优选为23g/m2以下,进一步优选为21g/m2以下。
<16>
如上述<1>至<15>中任一项记载的复合伸缩部件,其中,
松弛状态下且0.5gf/cm2载荷下的厚度相对于松弛状态下的所述弹性部件的延伸方向上的所述非固定部的长度的比优选为0.8以上,此外,优选为3以下。
<17>
如上述<1>至<16>中任一项记载的复合伸缩部件,其中,
所述弹性部件以非伸长状态配置。
<18>
一种一次性尿布,其包括上述<1>至<17>中任一项记载的复合伸缩部件。
<19>
如上述<18>记载的一次性尿布,具有吸收性主体和配置在其非肌肤相对面侧的外装体,所述复合伸缩部件构成所述外装体的一部分,对构成所述复合伸缩部件中的最外侧的面的片中的肌肤相对面侧实施有印刷。
[实施例]
以下,用实施例对本发明进一步详细地进行说明。然而,本发明的范围并不限制于该实施例。
[实施例1]
使用包含纤度约为1dtex的聚丙烯纤维的纺粘无纺布作为片材。该无纺布的克重为18g/m2。使用2片该无纺布,用图7所示的凹凸辊20、21进行凹凸赋形。凹凸辊20、21中的突部的节距为2mm,突部的宽度为0.7mm(根部)和0.525mm(突部的前端),突部的高度为3.5mm,突部的节圆直径(Pitch Circle Diameter)为150mm。
仅对凹凸赋形后的片材41、42的相对面中的凸部41P涂敷热熔粘接剂。不对片材42的凸部42P涂敷热熔粘接剂。热熔粘接剂以20g/m2的涂敷量涂敷。接着,在一个片材41中的涂敷有热熔粘接剂的区域配置100根纤度为155dtex的橡胶线。橡胶线以非伸长状态配置。相邻的橡胶线间的距离设定为1mm。橡胶线包含苯乙烯-丁二烯-苯乙烯弹性体。用另一片材42覆盖其上,利用夹辊对三者进行夹压而使其贴合。将以如上方式获得的复合伸缩部件的详细情况表示于以下的表1。
[比较例1]
使用与实施例1中所使用的无纺布相同的无纺布。不对该无纺布实施凹凸赋形,分别对2个无纺布,在它们的相对面以10g/m2的涂敷量涂敷热熔粘接剂。接着,在涂敷有热熔粘接剂的区域将与实施例1中所使用的橡胶线相同的橡胶线以伸长至150%的状态配置。用夹辊对它们三者进行夹压而使其贴合。将以如上方式获得的复合伸缩部件的详细情况表示于以下的表1。
[评价]
对实施例和比较例中所获得的复合伸缩部件,测量使其伸长时的皱褶的空间的面积。测量通过利用显微镜对复合伸缩部件的厚度方向的截面进行观察而进行。将观察像表示在图10(a)和(b)。此外,将伸长率与皱褶的空间的截面积的关系表示在图11。使复合伸缩部件为松弛状态时(伸长率0%)为1,而将截面积的值标准化。
进而,以样品数N=5对复合伸缩部件的柔软性进行感官评价。另外,感官评价按以下的基准进行,计算出其平均分,基于其平均分按以下的基准进行评价。
将它们的结果表示在以下的表1。
5分:手感柔软。
4分:手感略柔软。
3分:手感不好也不差。
2分:手感略差。
1分:手感差。
A:平均分为4分以上
B:平均分为3分以上且低于4分
C:平均分为2分以上且低于3分
D:平均分低于2分
[表1]
根据表1所示的结果能够明确,各实施例中所获得的复合伸缩部件与比较例的复合伸缩部件相比,柔软性优异。此外,根据图11所示的结果能够明确,实施例1中所获得的复合伸缩部件的皱褶的空间的截面积在伸长率低于50%时成为峰值。另一方面,比较例1中所获得的复合伸缩部件的皱褶的空间的截面积在伸长率为50%以上时成为峰值。
工业上的可利用性
根据本发明,提供即使在弹性部件收缩的状态下也具有良好的柔软性或缓冲感的复合伸缩部件。

Claims (19)

1.一种复合伸缩部件,其具有2个片材和配置在2个该片材之间的在一个方向上延伸的多根弹性部件,且能够沿该一个方向伸缩,该复合伸缩部件的特征在于:
沿着该弹性部件的延伸方向间隔性地具有多个将所述弹性部件与2个所述片材固定的固定部,
在沿所述弹性部件的延伸方向相邻的所述固定部之间,具有该弹性部件没有与2个所述片材固定的非固定部,
位于所述非固定部的2个所述片材向彼此远离的方向突出而成的、在与该弹性部件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延伸的皱褶,在该弹性部件的延伸方向上形成有多排,
所述皱褶在沿着所述复合伸缩部件的厚度方向截面观察时,具有由2个所述片材划分而成的空间,
所述空间的截面积在所述复合伸缩部件的伸长率为50%以内时成为最大值。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复合伸缩部件,其特征在于:
多根所述弹性部件在与该弹性部件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分别空出间隔而配置,
在所述复合伸缩部件的伸长极限状态下,所述弹性部件的延伸方向上的所述非固定部的长度与相邻的所述弹性部件间的间隔相同或大于相邻的所述弹性部件间的间隔。
3.如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复合伸缩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间的截面积在所述复合伸缩部件的伸长率为30%以内时成为最大值。
4.如权利要求1~3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伸缩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空间的截面积在所述复合伸缩部件的松弛状态时最大,随着所述复合伸缩部件的伸长率的增加而减小。
5.如权利要求1~4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伸缩部件,其特征在于:
多根所述弹性部件在与该弹性部件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分别空出间隔而配置,
相邻的所述弹性部件间的间隔为0.5mm以上且3mm以下。
6.如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伸缩部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固定部,2个所述片材与所述弹性部件通过利用粘接剂的粘接、热融接或利用超声波振动的接合被固定。
7.如权利要求1~6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伸缩部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固定部,2个所述片材与所述弹性部件通过利用粘接剂的粘接被固定,该粘接剂以跨各弹性部件的方式在与所述弹性部件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上连续地延伸配置。
8.如权利要求1~7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伸缩部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复合伸缩部件的伸长极限状态下,将所述弹性部件的延伸方向上的所述固定部的长度设为a,将位于该固定部间的所述非固定部的长度设为b时,满足(1/2)b≥a的关系。
9.如权利要求1~8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伸缩部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复合伸缩部件的伸长极限状态下,所述弹性部件的延伸方向上的所述固定部的长度为0.01mm以上且1mm以下。
10.如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伸缩部件,其特征在于:
在所述复合伸缩部件的伸长极限状态下,所述弹性部件的延伸方向上的所述非固定部的长度为1.5mm以上且5.0mm以下。
11.如权利要求1~10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伸缩部件,其特征在于:
多根所述弹性部件在与该弹性部件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上分别空出间隔而配置,
所述复合伸缩部件的伸长极限状态下的所述弹性部件的延伸方向上的所述非固定部的长度b与相邻的所述弹性部件间的间隔D的关系是,D/b的值超过1且为4以下。
12.如权利要求1~11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伸缩部件,其特征在于:
在松弛状态下且0.5gf/cm2载荷下的厚度为2mm以上且4mm以下。
13.如权利要求1~12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伸缩部件,其特征在于:
在松弛状态下且50gf/cm2载荷下的厚度为松弛状态下且0.5gf/cm2载荷下的厚度的20%以上。
14.如权利要求1~13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伸缩部件,其特征在于:
在将所述弹性部件的纤度设为T(dtex),将所述复合伸缩部件的伸长极限状态下的所述弹性部件的延伸方向上的所述固定部的长度设为a(mm)时,T/a的值为10以上且40000以下。
15.如权利要求1~14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伸缩部件,其特征在于:
2个所述片材的至少任一者为无纺布,所述片材中的该无纺布的克重为13g/m2以上且25g/m2以下。
16.如权利要求1~15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伸缩部件,其特征在于:
松弛状态下且0.5gf/cm2载荷下的厚度相对于松弛状态下的所述弹性部件的延伸方向上的所述非固定部的长度的比为0.8以上且3以下。
17.如权利要求1~16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伸缩部件,其特征在于:
所述弹性部件以非伸长状态配置。
18.一种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包括权利要求1~17中任一项所述的复合伸缩部件。
19.如权利要求18所述的一次性尿布,其特征在于:
具有吸收性主体和配置在其非肌肤相对面侧的外装体,
所述复合伸缩部件构成所述外装体的一部分,
对构成所述复合伸缩部件中的最外侧的面的片中的肌肤相对面侧实施有印刷。
CN201780089478.8A 2017-04-10 2017-04-10 复合伸缩部件和具有它的一次性尿布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0494107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PCT/JP2017/014655 WO2018189781A1 (ja) 2017-04-10 2017-04-10 複合伸縮部材及びそれを備えた使い捨ておむつ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94107A true CN110494107A (zh) 2019-11-22
CN110494107B CN110494107B (zh) 2022-02-01

Family

ID=63792450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780089478.8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0494107B (zh) 2017-04-10 2017-04-10 复合伸缩部件和具有它的一次性尿布

Country Status (4)

Country Link
JP (1) JP6970742B2 (zh)
CN (1) CN110494107B (zh)
TW (1) TW201836565A (zh)
WO (1) WO2018189781A1 (zh)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22071076A1 (ja) * 2020-09-29 2022-04-07 花王株式会社 マスク用シート、その製造方法、及びそれを備えたマスク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29880A (zh) * 2000-06-19 2002-01-09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吸收性物品
JP2004065924A (ja) * 2002-06-14 2004-03-04 Kao Corp 吸収性物品
US20040236303A1 (en) * 2003-05-23 2004-11-25 Uni-Charm Corporation Wearing article
CN104470710A (zh) * 2012-07-13 2015-03-25 株式会社瑞光 复合伸缩部件及其生产方法、以及设有复合伸缩部件的穿戴物品及其生产方法
CN105142589A (zh) * 2013-03-29 2015-12-09 大王制纸株式会社 吸收性物品的伸缩结构和吸收性物品的伸缩结构的制造方法
CN105705325A (zh) * 2013-11-11 2016-06-22 花王株式会社 复合伸缩片和其制造方法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4515595A (en) * 1982-11-26 1985-05-07 The Procter & Gamble Company Disposable diapers with elastically contractible waistbands
JP4871237B2 (ja) * 2007-09-25 2012-02-08 花王株式会社 パンツ型吸収性物品
JP6410075B2 (ja) * 2013-03-29 2018-10-24 大王製紙株式会社 吸収性物品の伸縮構造

Patent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329880A (zh) * 2000-06-19 2002-01-09 尤妮佳股份有限公司 吸收性物品
JP2004065924A (ja) * 2002-06-14 2004-03-04 Kao Corp 吸収性物品
US20040236303A1 (en) * 2003-05-23 2004-11-25 Uni-Charm Corporation Wearing article
CN104470710A (zh) * 2012-07-13 2015-03-25 株式会社瑞光 复合伸缩部件及其生产方法、以及设有复合伸缩部件的穿戴物品及其生产方法
CN105142589A (zh) * 2013-03-29 2015-12-09 大王制纸株式会社 吸收性物品的伸缩结构和吸收性物品的伸缩结构的制造方法
CN105705325A (zh) * 2013-11-11 2016-06-22 花王株式会社 复合伸缩片和其制造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WO2018189781A1 (ja) 2018-10-18
JP6970742B2 (ja) 2021-11-24
TW201836565A (zh) 2018-10-16
JPWO2018189781A1 (ja) 2020-03-05
CN110494107B (zh) 2022-02-01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1390791B (zh) 复合伸缩部件及其制造方法
US7582348B2 (en) Composite extensible member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ing the same
CN101896336B (zh) 伸缩性复合片材
CN102573730B (zh) 一次性的穿用制品
US6313372B1 (en) Stretch-activated elastic composite
CA2175571A1 (en) Stretch-activated elastic composite
US7758712B2 (en) Tearable elastic composite article and method of manufacture
CN106604703A (zh) 具有高效制造和在美学上令人愉悦的后腿部边缘轮廓的裤结构
CN101166858A (zh) 伸缩性片材及其制造方法
EP1473148A1 (de) Elastischer Verbundstoff, Verfahren zu dessen Herstellung und dessen Verwendung
CZ288797A3 (en) Cloth component, particularly disposable cloth component
EP3166780B1 (en) Surface fastener loop member and sanitary article
CN101410080A (zh) 展开型吸收性物品和吸收性物品用背面片的制造方法
CN101980648B (zh) 清扫用具
CN110494107A (zh) 复合伸缩部件和具有它的一次性尿布
CN1269465C (zh) 改进了舒适感和贴合性的粘性绷带
KR20150117113A (ko) 다층 구조의 부직포 시트 및 이를 이용한 부직포 마스크
CN107106363A (zh) 吸收性物品
JP2017113391A (ja) 短繊維不織布、面ファスナー用ループ部材及び衛生用品
KR20080011323A (ko) 섬유 산업에 사용하기 위한 고정 가능한 부직포 심지 재료
EP3341513B1 (en) Loop member for surface fastener and adult diaper
JP2019115409A (ja) 伸縮性シート及びそれを備えた吸収性物品
CN110545767B (zh) 复合伸缩部件和具有它的一次性尿布
JP7257948B2 (ja) 積層不織布
JP2003253571A (ja) タテ方向伸縮性に優れた人工皮革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20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