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93526A - 基于多摄像模块的图像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 Google Patents

基于多摄像模块的图像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93526A
CN110493526A CN201910855143.3A CN201910855143A CN110493526A CN 110493526 A CN110493526 A CN 110493526A CN 201910855143 A CN201910855143 A CN 201910855143A CN 110493526 A CN110493526 A CN 110493526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hotographing module
viewfinder area
image
module
photographing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855143.3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493526B (zh
Inventor
杜慧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filed Critical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855143.3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493526B/zh
Publication of CN110493526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93526A/zh
Priority to KR1020207007604A priority patent/KR102278474B1/ko
Priority to JP2020501801A priority patent/JP7178402B2/ja
Priority to PCT/CN2019/123658 priority patent/WO2021047077A1/zh
Priority to US16/744,708 priority patent/US11070744B2/en
Priority to EP20152830.4A priority patent/EP3793185A1/en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493526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93526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90Arrangement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e.g. multiple cameras in TV studios or sports stadium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222Studio circuitry; Studio devices; Studio equipment
    • H04N5/262Studio circuits, e.g. for mixing, switching-over, change of character of image, other special effects ; Camera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electronic generation of special effects
    • H04N5/2628Alteration of picture size, shape, position or orientation, e.g. zooming, rotation, rolling, perspective, transla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45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for generating image signals from two or more image sensors being of different type or operating in different modes, e.g. with a CMOS sensor for moving images in combination with a charge-coupled device [CCD] for still images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5/00Image enhancement or restoration
    • G06T5/50Image enhancement or restoration by the use of more than one image, e.g. averaging, subtrac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1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ased on recognised obj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3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by using electronic viewfinder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7Focus control based on electronic image sensor signal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stable pick-up of the scene, e.g. compensating for camera body vibrations
    • H04N23/682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 H04N23/685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 H04N23/687Vibration or motion blur correction performed by mechanical compensation by shifting the lens or sensor position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9Control of means for changing angle of the field of view, e.g. optical zoom objectives or electronic zooming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95Control of camera direction for changing a field of view, e.g. pan, tilt or based on tracking of objects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60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 H04N23/698Control of 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for achieving an enlarged field of view, e.g. panoramic image capture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80Camera processing pipelines; Components thereof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23/00Cameras or camera modules comprising electronic image sensors; Control thereof
    • H04N23/95Computational photography systems, e.g. light-field imaging systems
    • H04N23/951Computational photography systems, e.g. light-field imaging systems by using two or more images to influence resolution, frame rate or aspect ratio
    • HELECTRICITY
    • H04ELECTRIC COMMUNICATION TECHNIQUE
    • H04NPICTORIAL COMMUNICATION, e.g. TELEVISION
    • H04N5/00Details of television systems
    • H04N5/222Studio circuitry; Studio devices; Studio equipment
    • H04N5/262Studio circuits, e.g. for mixing, switching-over, change of character of image, other special effects ; Cameras specially adapted for the electronic generation of special effects
    • H04N5/265Mixing
    • GPHYSICS
    • G06COMPUTING; CALCULATING OR COUNTING
    • G06TIMAGE DATA PROCESSING OR GENERATION, IN GENERAL
    • G06T2207/00Indexing scheme for image analysis or image enhancement
    • G06T2207/20Special algorithmic details
    • G06T2207/20212Image combination
    • G06T2207/20221Image fusion; Image merging

Abstract

本公开提供一种基于多摄像模块的图像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本实施例在第一摄像模块当前处于主拍摄状态、且第一摄像模块的取景区域中的目标拍摄对象不在第二摄像模块的初始取景区域的情况下,调整第二摄像模块的取景视场,以使第二摄像模块的调整取景区域覆盖目标拍摄对象,并将第二摄像模块采集的辅图像与第一摄像模块采集的主图像进行融合处理,达到增强图像画质的效果,更进一步地,由于对第二摄像模块进行调整,扩大了第二摄像模块的拍摄范围,使得调整后得到的调整取景区域可以覆盖初始取景区域没有的区域,从而可以使得至少部分不能进行画质增强的图像区域实现了画质增强。

Description

基于多摄像模块的图像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终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基于多摄像模块的图像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背景技术
随着终端技术的快速发展,诸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智能终端均配置有摄像头,通过移动终端上配置的摄像头,智能终端可以进行图像拍摄。为了提升拍摄的图像质量,部分智能终端上配置有多摄像头,最常见的是智能终端上配置有双摄像头,智能终端可以根据拍摄场景从双摄像头中选择一个摄像头进行图像拍摄。例如,智能终端上配置的双摄像头分别为广角摄像头和长焦距摄像头。然而不同摄像头是用于不同拍摄场景,拍摄范围广的摄像头拍摄的图像可能画质不理想。
发明内容
为克服相关技术中存在的问题,本公开提供了基于多摄像模块的图像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基于多摄像模块的图像处理方法,所述方法包括:
若第一摄像模块当前处于主拍摄状态、且所述第一摄像模块的取景区域中的目标拍摄对象不在第二摄像模块的初始取景区域中,调整所述第二摄像模块的取景视场,以使所述第二摄像模块的调整取景区域覆盖所述目标拍摄对象,其中,所述第二摄像模块的视场角小于所述第一摄像模块的视场角;
将辅图像与主图像进行融合处理,所述辅图像为所述第二摄像模块采集的图像,所述主图像为所述第一摄像模块采集的图像。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调整所述第二摄像模块的取景视场,包括:
确定所述第二摄像模块的当前取景视场;
通过OIS对所述第二摄像模块的当前取景视场进行最大范围调整;
其中,所述目标拍摄对象为所述第二摄像模块调整后的最大取景区域与初始取景区域非重叠部分的任意拍摄点。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目标拍摄对象是取景区域中受关注的对象,所述调整所述第二摄像模块的取景视场,包括:
依据所述目标拍摄对象与所述初始取景区域的位置关系,确定目标方向;
通过OIS调整所述第二摄像模块沿着所述目标方向运转。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目标拍摄对象包括:所述第一摄像模块的取景区域中对焦点、由所述对焦点确定的焦点区域、所述第一摄像模块的取景区域中的指定部分区域、或所述第一摄像模块的取景区域。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摄像模块包括一个摄像头;所述以使所述第二摄像模块的取景区域覆盖所述目标拍摄对象包括:以使所述目标拍摄对象在第二摄像模块的同一取景区域中或同一取景区域的特定位置;所述特定位置为预设位置,或由检测到的操作信号确定的位置。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摄像模块包括一个摄像头,所述目标拍摄对象的尺寸大于第二摄像模块的取景区域的尺寸;所述目标方向至少包括两个子目标方向;
所述通过OIS调整所述第二摄像模块沿着所述目标方向运转,包括:针对每一个子目标方向,通过OIS调整所述第二摄像模块沿着所述子目标方向运转;
所述目标拍摄对象在第一拼接取景区域中,所述第一拼接取景区域由所有次调整获得的调整取景区域拼接而得;
所述第二摄像模块采集的辅图像包括:每次沿着子目标方向调整第二摄像模块后采集的辅图像。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摄像模块包括至少两个摄像头,所述目标拍摄对象的尺寸大于第二摄像模块的取景区域的尺寸;所述目标方向至少包括两个子目标方向;
所述通过OIS调整所述第二摄像模块沿着所述目标方向运转,包括:通过OIS分别调整所述第二摄像模块中摄像头沿着相应的所述子目标方向运转;
所述目标拍摄对象在第二拼接取景区域中,所述第二拼接取景区域由各摄像头的调整取景区域拼接而得;
所述第二摄像模块采集的辅图像包括:所有调整后的摄像头采集的图像。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第一摄像模块当前处于主拍摄状态、且所述第一摄像模块的取景区域中的目标拍摄对象在第二摄像模块的初始取景区域中,将第二摄像模块采集的辅图像与第一摄像模块采集的主图像进行融合处理。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融合处理在取景过程中执行;或,所述融合处理在接收到拍摄操作指令后执行。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多摄像模块包括视场角依次减小的广角摄像模块、通用摄像模块、长聚焦摄像模块。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二方面,提供一种基于多摄像模块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视场调整模块,被配置为若第一摄像模块当前处于主拍摄状态、且所述第一摄像模块的取景区域中的目标拍摄对象不在第二摄像模块的初始取景区域中,调整所述第二摄像模块的取景视场,以使所述第二摄像模块的调整取景区域覆盖所述目标拍摄对象,其中,所述第二摄像模块的视场角小于所述第一摄像模块的视场角;
融合处理模块,被配置为将辅图像与主图像进行融合处理,所述辅图像为所述第二摄像模块采集的图像,所述主图像为所述第一摄像模块采集的图像。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三方面,提供一种基于多摄像模块的电子设备,包括:
至少两个视场角不同的摄像模块;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若第一摄像模块当前处于主拍摄状态、且所述第一摄像模块的取景区域中的目标拍摄对象不在第二摄像模块的初始取景区域中,调整所述第二摄像模块的取景视场,以使所述第二摄像模块的调整取景区域覆盖所述目标拍摄对象,其中,所述第二摄像模块的视场角小于所述第一摄像模块的视场角;
将辅图像与主图像进行融合处理,所述辅图像为所述第二摄像模块采集的图像,所述主图像为所述第一摄像模块采集的图像。
根据本公开实施例的第四方面,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本公开的实施例提供的技术方案可以包括以下有益效果:
本公开实施例在第一摄像模块当前处于主拍摄状态、且第一摄像模块的取景区域中的目标拍摄对象不在第二摄像模块的初始取景区域的情况下,调整第二摄像模块的取景视场,以使第二摄像模块的调整取景区域覆盖目标拍摄对象,并将第二摄像模块采集的辅图像与第一摄像模块采集的主图像进行融合处理,达到增强图像画质的效果,更进一步地,由于对第二摄像模块进行调整,扩大了第二摄像模块的拍摄范围,使得调整后得到的调整取景区域可以覆盖初始取景区域没有的区域,从而可以使得至少部分不能进行画质增强的图像区域实现了画质增强。
应当理解的是,以上的一般描述和后文的细节描述仅是示例性和解释性的,并不能限制本公开。
附图说明
此处的附图被并入说明书中并构成本说明书的一部分,示出了符合本公开的实施例,并与说明书一起用于解释本公开的原理。
图1是各摄像头取景区域在显示屏上的表现。
图2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基于多摄像模块的图像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3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最大取景区域示意图。
图4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对焦点示意图。
图5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取景区域调整前后对照示意图。
图6A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第一拼接取景区域示意图。
图6B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第二拼接取景区域示意图。
图7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基于多摄像模块的图像处理方法的流程图。
图8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基于多摄像模块的图像处理装置的框图。
图9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基于多摄像模块的图像处理的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这里将详细地对示例性实施例进行说明,其示例表示在附图中。下面的描述涉及附图时,除非另有表示,不同附图中的相同数字表示相同或相似的要素。以下示例性实施例中所描述的实施方式并不代表与本公开相一致的所有实施方式。相反,它们仅是与如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详述的、本公开的一些方面相一致的装置和方法的例子。
在本公开使用的术语是仅仅出于描述特定实施例的目的,而非旨在限制本公开。在本公开和所附权利要求书中所使用的单数形式的“一种”、“所述”和“该”也旨在包括多数形式,除非上下文清楚地表示其他含义。还应当理解,本文中使用的术语“和/或”是指并包含一个或多个相关联的列出项目的任何或所有可能组合。
应当理解,尽管在本公开可能采用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来描述各种信息,但这些信息不应限于这些术语。这些术语仅用来将同一类型的信息彼此区分开。例如,在不脱离本公开范围的情况下,第一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二信息,类似地,第二信息也可以被称为第一信息。取决于语境,如在此所使用的词语“如果”可以被解释成为“在……时”或“当……时”或“响应于确定”。
当前,在日常生活中,越来越多的用户习惯于采用诸如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等终端来进行图像拍摄,同时,用户对于终端拍摄的图像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而随着摄像头硬件技术和图像处理技术的发展,为了进一步满足用户需求,部分终端上开始配置有多摄像头。其中,多摄像头中每个摄像头可以具有自身独特的优势,例如,一个摄像头更适于对某种场景进行拍摄,而另一个摄像头更利于对另一种场景进行拍摄。这样,当进行图像拍摄时,终端就可以根据不同的拍摄场景从多摄像头中选择不同的摄像头进行拍摄,从而使用同一个终端可以拍摄不同场景的图像。为了应对不同拍摄场景,摄像头的视场角往往不同,即视野范围不同,相应的,取景视场也不相同。而不同视场角的摄像头拍摄的图像的画质可能不同。
基于此,本公开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基于多摄像模块的图像处理方案。一般情况下,摄像模块的取景范围(拍摄范围)是不变的,而本公开实施例可以通过调整摄像模块的取景区域来扩大摄像模块的取景范围。在第一摄像模块当前处于主拍摄状态、且第一摄像模块的取景区域中的目标拍摄对象不在第二摄像模块的初始取景区域的情况下,调整第二摄像模块的取景视场,以使第二摄像模块的调整取景区域覆盖目标拍摄对象,并将第二摄像模块采集的辅图像与第一摄像模块采集的主图像进行融合处理,达到增强图像画质的效果,更进一步地,由于对第二摄像模块进行调整,扩大了第二摄像模块的拍摄范围,使得调整后得到的调整取景区域可以覆盖初始取景区域没有的区域,从而可以使得至少部分不能进行画质增强的图像区域实现了画质增强。
本实施例提供的基于多摄像模块的图像处理方法可以通过软件执行,也可以通过软件和硬件相结合或者硬件执行的方式实现,所涉及的硬件可以由两个或多个物理实体构成,也可以由一个物理实体构成。示例的,本实施例方法可以由电子设备中的拍摄软件执行。其中,电子设备可以是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台式电脑、PDA(PersonalDigital Assistant,个人数字助理)、可穿戴设备等。
摄像模块可以是配置在电子设备上,与电子设备构成一体机;摄像模块也可以是独立的设备,可搭载在电子设备上。多摄像模块可以是至少两个摄像模块。摄像模块用于采集图像,每个摄像模块可以包括一个摄像头,也可以包括多个摄像头。例如,所述多摄像模块包括:广角摄像模块、长聚焦摄像模块、通用摄像模块、彩色摄像头、黑白摄像头等中的一种或多种。其中,通用摄像模块用又可以称为主摄像模块,是电子设备中用于拍摄的主要摄像模块,通用摄像模块包括主摄像头。在本公开实施例中,多摄像模块可以是视场角不同的摄像模块,以利用视场角小的摄像模块采集的图像来增强视场角大的摄像模块采集的图像,达到增强图像画质的效果。在一个示例中,多摄像模块可以是三个摄像模块,包括视场角依次减小的:广角摄像(DW)模块、通用摄像(W)模块、长聚焦摄像(Tele)模块。例如,广角摄像模块中广角摄像头的视场角(FOV)可以是120°、像素可以是13M-48M;通用摄像模块中通用摄像头的视场角可以是80°、像素可以是48M-64M;长聚焦摄像模块的视场角可以是30°~20°,像素可以是13M-8M。各摄像头取景区域在显示屏上的表现可以如图1所示,广角摄像头的视场角最大,通用摄像头(主摄像头)的视场角次之,长聚焦摄像头的视场角最小,相应的,取景区域的尺寸也依次减小。可以理解的是,图1仅为了说明不同视场角的摄像头,其取景区域存在差异,而实际上不同取景区域间的比例关系可以根据实际情况而定。
在某些应用场景中,利用不同摄像模块拍摄时,利用其中一个摄像模块拍摄时所关注的对象,可能在另一个摄像模块的视野范围内,也可能不在另一个摄像模块的视野范围内,为此,本公开实施例避免关注拍摄物不在另一个摄像模块的视野范围内导致融合效果不理想的情况,通过调整摄像模块的取景区域,以使摄模块的取景区域覆盖到原本无法覆盖到的目标拍摄对象。
参见图2,图2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基于多摄像模块的图像处理方法的流程图,所述方法包括:
在步骤202中,若第一摄像模块当前处于主拍摄状态、且所述第一摄像模块的取景区域中的目标拍摄对象不在第二摄像模块的初始取景区域中,调整所述第二摄像模块的取景视场,以使所述第二摄像模块的调整取景区域覆盖所述目标拍摄对象,其中,所述第二摄像模块的视场角小于所述第一摄像模块的视场角;
在步骤204中,将辅图像与主图像进行融合处理,所述辅图像为所述第二摄像模块采集的图像,所述主图像为所述第一摄像模块采集的图像。
在该实施例中,若其中一个摄像模块被选择进行拍摄时,可以用另一个比其视场角小的摄像模块作为辅助摄像模块,来增强成像效果。为了区分,被选择进行拍摄的摄像模块可以称为第一摄像模块,另一个比其视场角小的摄像模块可以称为第二摄像模块。第一摄像模块被选择用来进行拍摄,此时,可以认为第一摄像模块处于主拍摄状态。第二摄像模块作为辅助摄像模块,此时,可以认为第二摄像模块处于辅拍摄状态。相应的,第一摄像模块采集的图像可以称为主图像,第二摄像模块采集的图像可以称为从图像。
以广角摄像模块、通用摄像模块、长聚焦摄像模块为例,一般情况下,按视场角由大到小进行排序为:广角摄像模块、通用摄像模块、长聚焦摄像模块。为此,广角摄像模块作为第一摄像模块时,第二摄像模块可以是通用摄像模块,甚至可以是长聚焦摄像模块。通用摄像模块作为第一摄像模块时,第二摄像模块可以是长聚焦摄像模块。
在第一摄像模块当前处于主拍摄状态时,可以确定第一摄像模块取景区域中的目标拍摄对象。目标拍摄对象可以是拍摄点,也可以是拍摄区域等。示例的,目标拍摄对象是取景区域中受关注的对象。第一摄像模块的取景区域中的目标拍摄对象,可以有一个,也可以有多个。
关于调整第二摄像模块的取景视场,可以是以使第二摄像模块的调整取景区域覆盖目标拍摄对象为目标进行调整。
有些场景中,采用在移动设备的图像采集装置中设置光学防抖装置解决手持拍照时由于抖动造成拍摄图像模糊的问题。光学防抖装置可以是移动设备中的防抖控制器,也可以称为OIS(OpticalImage Stabilization)控制器,通过控制光学透镜浮动来纠正“光轴偏移”,其原理可以是:通过镜头内的传感器侦测到微小的移动,然后将信号传至微处理器,微处理器计算出需要补偿的位移量,然后通过补偿镜头组,根据镜头的抖动方向及位移量加以补偿;从而有效的克服因移动设备的抖动导致的影像模糊。为此,作为一种示例,可以通过光学抖动技术(Optical image stabilization,OIS)调整第二摄像模块的取景视场。
例如,可以将摄像头的OIS大角度设计,以扩展摄像头的可取景范围。在一个示例中,可以将第二摄像模块中摄像头的OIS大角度设计,实现第二摄像模块的可取景范围(多个取景区域集合所对应的范围)可以覆盖第一摄像模块的取景范围。以长聚焦摄像模块为例,可以通过OIS来对Tele的可取景范围进行补偿,使得Tele的可取景范围可以在原先的基础上扩大,例如,扩大3%-5%。
在该实施例中,通过OIS光学抖动技术来调整第二摄像模块的取景视场,在增大第二摄像模块的可取景范围时,还可以降低成本,无需增加其他硬件。
应当理解的是,还可以采用其他手段调整第二摄像模块的取景视场,例如,某些终端中第二摄像模块的镜头是可转动的,则保持终端不动的情况下,可以通过转动镜头来调整第二摄像模块的取景视场等。针对其他调整手段,只要能使第二摄像模块拍摄到目标拍摄对象即可,在此不再赘述。进一步的,调整第二摄像模块的取景视场时,可以保持第一摄像模块的取景视场不变。
在一个实施例中,所述调整所述第二摄像模块的取景视场,包括:确定所述第二摄像模块的当前取景视场;通过OIS对所述第二摄像模块的当前取景视场进行最大范围调整。所述目标拍摄对象为所述第二摄像模块调整后的最大取景区域与初始取景区域非重叠部分的任意拍摄点。
其中,最大范围是OIS可调整的最大范围。例如,可以通过把摄像头的OIS大角度设计,以尽可能的覆盖比其视场角大的其他摄像头的取景区域。
最大取景区域是OIS每次调整后第二摄像模块的取景区域的集合。最大取景区域可以由OIS的调整幅度和第二摄像模块的取景范围决定,例如,由M次调整后的第二摄像模块的调整取景区域的集合构成。如图3所示,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最大取景区域示意图。在该示意图中,以M=4为例,实线框是初始取景区域。通过4次调整,每次调整获得一个调整取景区域,用虚线框表示。4个调整取景区域构成最大取景区域,如图3中的4个虚线框。应当理解的是,M不限于为4,还可以是其他数值。另外,集合中调整取景区域间可以不存在重叠区域,也可以存在重叠,可以由调整幅度决定。图3以最大取景区域小于第一摄像模块的取景区域为例,在某些场景下,也可能出现最大取景区域大于或等于第一摄像模块的取景区域的情况,在此不赘述。
相应的,融合过程中所提及的辅图像包括每次调整后第二摄像模块采集的辅图像,以实现利用一帧或多帧图像来增强主图像的画质。
该实施例直接通过OIS对第二摄像模块的当前取景视场进行最大范围调整,可以获得最大取景区域,以实现最大程度的增强图像的画质。
在另一个实施例中,还可以通过OIS调整第二摄像模块的取景区域向目标拍摄对象移动,以使第二摄像模块的调整取景区域覆盖所述目标拍摄对象。
示例的,目标拍摄对象可以是取景区域中受关注的对象。所述调整所述第二摄像模块的取景视场,可以包括:依据所述目标拍摄对象与所述初始取景区域的位置关系,确定目标方向;通过OIS调整所述第二摄像模块沿着所述目标方向运转。
该实施例通过控制第二摄像模块沿着所述目标方向运转,以实现目标拍摄对象能被第二摄像模块拍摄到,从而能增强目标拍摄对象的画质。
作为一种示例,所述目标拍摄对象包括:所述第一摄像模块的取景区域中对焦点,或由所述对焦点确定的焦点区域。对焦点可以是拍摄软件依据取景区域自动对焦确定的,也可以由检测到的焦点控制信号而确定的。可以理解的是,对焦点还可以采用其他手段确定,在此不赘述。
参见图4,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对焦点示意图。在该示意图中,多摄像模块可以是包括广角摄像头的广角摄像模块、包括主摄像头的通用摄像模块以及包括长聚焦摄像头的长聚焦摄像模块。以第一摄像模块为通用摄像模块、第二摄像模块为长聚焦摄像模块为例,第一摄像模块取景区域中的对焦区域不在第二摄像模块的取景区域中,则可以通过调整第二摄像模块的取景区域,以使对焦区域在第二摄像模块的取景区域中。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目标拍摄对象包括:第一摄像模块的取景区域中对焦点、或由对焦点确定的焦点区域,为此,可以利用第二摄像模块采集的图像提高对焦点或对焦区域的解析力和画质。解析力也叫解像力,是分辨被摄物细节的能力。解析力是用来描述缩微摄影系统再现被摄原件细微部分能力的物理量,是影像解像力量评价的重要指标。解析力越高对细节的把握越好,可以用来反映拍摄图像的清晰程度。
作为一种示例,所述目标拍摄对象可以包括:所述第一摄像模块的取景区域中的指定部分区域。指定的部分区域可以是软件开发者事先指定的区域,也可以是用户通过设置页面指定的区域等。例如,用户往往关注的是画面中的中间区域,为此指定的部分区域可以是中间区域,从而实现利用第二摄像模块采集的图像提高中间区域的解析力和画质。又如,指定的部分区域可以是画面上部分、下部分、左部分、右部分、边缘部分等,在此不赘述。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目标拍摄对象包括从第一摄像模块的取景区域中指定的部分区域,为此,可以利用第二摄像模块采集的图像提高指定部分区域的解析力和画质。
作为一种示例,所述目标拍摄对象可以包括:第一摄像模块的取景区域。例如,第一摄像模块为通用摄像模块,第二摄像模块为长聚焦摄像模块,目标拍摄对象可以是第一摄像模块的整个取景区域,以实现利用第二摄像模块采集的图像来提高第一摄像模块采集图像整个画面的画质。
应该理解的是,目标拍摄对象包括但不限于上述对象,还可以是其他对象,在此不再赘述。
调整第二摄像模块的取景视场,目的是为了使第二摄像模块拍摄到目标拍摄对象。针对第二摄像模块只包括一个摄像头的情况,所述目标拍摄对象的尺寸可能小于或等于第二摄像模块的取景区域的尺寸,例如,所述目标拍摄对象包括:所述第一摄像模块的取景区域中对焦点、由所述对焦点确定的焦点区域、或所述第一摄像模块的取景区域中的指定部分区域时,可能存在目标拍摄对象的尺寸小于或等于第二摄像模块的取景区域的尺寸的情况,换言之,目标拍摄对象能完整的出现在第二摄像模块的同一个取景区域中。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二摄像模块包括一个摄像头;所述以使所述第二摄像模块的取景区域覆盖所述目标拍摄对象包括:以使所述目标拍摄对象在第二摄像模块的同一取景区域中或同一取景区域的特定位置。所述特定位置为预设位置,或由检测到的操作信号确定的位置。
例如,通过调整第二摄像模块的取景视场,只要目标拍摄对象能出现在第二摄像模块的取景区域即可,或者尽量出现在第二摄像模块取景区域的预设位置(如中间位置)即可。如图5所示,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调整前后取景区域对照示意图。在该示意图中,圆圈表示由对焦点确定的目标拍摄对象,小实线方框用来表示调整前第二摄像模块的取景区域(称为初始取景区域),目标拍摄对象不在小实线方框内,则对第二摄像模块的取景视场进行调整。小虚线方框用来表示调整后第二摄像模块的取景区域(称为调整取景区域),目标拍摄对象在小虚线方框内,即目标拍摄对象在第二摄像模块的同一取景区域内。
在第二摄像模块的调整幅度足够大的情况下,还可以限定使目标拍摄对象落在第二摄像模块取景区域的特定位置处,所述特定位置可以为预设位置,如开发者预设的位置,又如用户预设的位置。如,中间位置,中间偏上的位置等。所述特定位置还可以是由检测到的操作信号确定的位置。如,在取景过程中弹出设置提醒信息,提醒用户设置目标拍摄对象在第二摄像模块取景区域中出现的位置等。
在该实施例中,由于第二摄像模块的同一个取景区域能覆盖目标拍摄对象,因此,可以通过调整第二摄像模块的取景视场,以使目标拍摄对象在第二摄像模块的同一取景区域中或同一取景区域的特定位置,以便后续可以直接将第一摄像模块与调整后的第二摄像模块在同一时间采集的图像进行融合处理,以增强第一摄像模块采集的主图像。
针对第二摄像模块只包括一个摄像头的情况,在某些场景中,所述目标拍摄对象的尺寸大于第二摄像模块的取景区域的尺寸,例如,目标拍摄对象是第一摄像模块的取景区域中的指定部分区域、或第一摄像模块的取景区域时,可能出现目标拍摄对象的范围大于第二摄像模块的取景区域的范围的情况,换言之,第二摄像模块的同一个取景区域只能覆盖部分目标拍摄对象。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第二摄像模块包括一个摄像头,所述目标拍摄对象的尺寸大于第二摄像模块的取景区域的尺寸;所述目标方向至少包括两个子目标方向。
所述通过OIS调整所述第二摄像模块沿着所述目标方向运转,包括:针对每一个子目标方向,通过OIS调整所述第二摄像模块沿着所述子目标方向运转。
所述目标拍摄对象在第一拼接取景区域中,所述第一拼接取景区域将各次次调整获得的调整取景区域拼接而得。相应的,以使第二摄像模块的调整取景区域覆盖目标拍摄对象,可以是,以使所有次调整获得的第一拼接取景区域覆盖目标拍摄对象。
如果目标拍摄对象无法在第二摄像模块的同一个取景区域内展示,则可以采用多次调整的方式来使第二摄像模块拍摄到目标拍摄对象。如,可以以每次调整后的第二拍摄模块能覆盖到部分目标拍摄对象为目标进行调整,从而所有部分目标拍摄对象能拼接得到完整目标拍摄对象。假设至少需要N个第二摄像模块的取景区域才能覆盖到整个目标拍摄对象,则调整N次,以使目标拍摄对象在第二摄像模块的第一拼接取景区域内,第一拼接取景区域由所有次调整获得的调整取景区域拼接而得。不同次调整后的取景区域可以不存在重叠画面,也可以存在重叠画面,具体根据需求设置。
在后续融合过程中,所述第二摄像模块采集的辅图像可以包括:每次沿着子目标方向调整第二摄像模块后采集的辅图像。例如,可以分别将每次调整取景视场后第二摄像模块采集的辅图像与主图像进行融合处理;也可以先将各次调整后第二摄像模块采集的辅图像拼接,获得拼接从图像,再利用拼接从图像与主图像进行融合处理,以增强主图像的画质。
示例的,多次调整第二摄像模块的取景区域可以依据调整策略来执行,调整策略中包括每次调整的调整指令,以调整所述第二摄像模块沿着所述子目标方向运转。调整策略可以是预先指定的,也可以是依据所述目标拍摄对象与所述初始取景区域的位置关系生成的。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目标拍摄对象可以是第一摄像模块的取景区域。在该实施例中,即便是第二摄像模块的取景范围小于第一摄像模块的取景范围,通过调整第二摄像模块的取景视场,也可以使多次调整获得的取景区域集合覆盖第一摄像模块的取景区域,从而达到扩展第二摄像模块的可取景范围的效果。进一步的,第二摄像模块的取景区域的调整次数可以由第一摄像模块的取景范围与第二摄像模块的取景范围的比值确定。
如图6A所示,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第一拼接取景区域示意图。假设第一摄像模块的取景区域至少需要由N个第二摄像模块的取景区域拼接构成。在该示意图中,以N=4为例进行示例说明。图中左上角虚线框示意出第一次调整后的调整取景区域、右上角虚线框示意出第二次调整后的调整取景区域、左下角虚线框示意出第三次调整后的调整取景区域、以及右下角示意出第四次调整后的调整取景区域。实线框是第一摄像模块的取景区域。将第一、二、三、四次调整获得的调整取景区域进行拼接,获得第一拼接取景区域,可见第一拼接取景区域覆盖第一摄像模块的取景区域。可以理解的是,第一拼接取景区域的尺寸可以大于或等于第一摄像模块的取景区域的尺寸,该图以尺寸相同进行示例。由于第一摄像模块和第二摄像模块的取景范围是固定的,因此,在一个实施例中,调整策略可以是预先设定的,包括每次调整的调整指令。如,第一次调整的调整指令、第二次调整的调整指令、第三次调整的调整指令和第四次调整的调整指令,以便通过不同调整指令调整至相应位置,无需临时确定调整策略,可以提高处理速度。
在某些应用场景中,可能因为目标拍摄对象的尺寸大于第二摄像模块中摄像头的取景区域的尺寸,导致无法使目标拍摄对象在第二摄像模块的同一取景区域中,也可能由于调整幅度的限制,即便是目标拍摄对象的范围小于或等于第二摄像模块中摄像头的取景范围,也会出现无法使目标拍摄对象在第二摄像模块的同一取景区域中,鉴于此,在另一个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摄像模块包括至少两个摄像头;单个摄像头的子取景区域的尺寸可能小于目标拍摄对象的取景区域的尺寸,也可能大于目标拍摄对象的取景区域的尺寸,由至少两个摄像头的子取景范围构成的取景区域集可以大于或等于目标拍摄对象的取景区域。同一个摄像模块中的摄像头可以是同类型的摄像头,以长聚焦摄像模块为例,长聚焦摄像模块中的多个摄像头可以是长聚焦摄像头。
相应的,所述目标方向至少包括两个子目标方向。所述通过OIS调整所述第二摄像模块沿着所述目标方向运转,包括:通过OIS分别调整所述第二摄像模块中摄像头沿着相应的所述子目标方向运转。
所述目标拍摄对象在第二拼接取景区域中,所述第二拼接取景区域由摄像头的调整取景区域拼接而得。
所述第二摄像模块采集的辅图像包括:所有调整后的摄像头采集的图像。
该实施例通过调整多个摄像头,来实现第二拍摄模块的取景区域覆盖到目标拍摄对象,可以避免目标拍摄对象尺寸较大,或者单个摄像头调整范围有限的情况。
如图6B所示,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第二拼接取景区域示意图。假设第一摄像模块的取景区域至少由第二摄像模块中N个摄像头的取景区域构成。在该示意图中,以N=4为例进行示例说明。图中左上角虚线框示意出第一摄像头次调整获得的调整取景区域、右上角虚线框示意出第二摄像头调整获得的调整取景区域、左下角虚线框示意出第三摄像头调整获得的调整取景区域、以及右下角示意出第四摄像头调整获得的调整取景区域。实线框是第一摄像模块的取景区域或目标拍摄对象。将第一、二、三、四摄像头调整后的调整取景区域进行拼接,获得第二拼接取景区域,可见目标拍摄对象可以出现在第二拼接取景区域。
应当理解的是,上述调整方式仅为示例,其他现有的或将来的能使第二摄像模块拍摄到目标拍摄对象的调整方式可以适用本公开,均应包括在本公开的保护范围内。
关于主图像和辅图像的采集时间,针对所述第二摄像模块包括一个摄像头、且目标拍摄对象的尺寸小于或等于第二摄像模块的取景区域的尺寸的情况,或者第二摄像模块包括多个摄像头等情况,辅图像可以是与主图像同一时间采集的图像。针对多次调整第二摄像模块的取景视场的实施例中,辅图像可以是每次调整取景视场后第二摄像模块采集的辅图像。主图像的采集时间可以与多个辅图像中任一辅图像的采集时间相同,或者是采集多个辅图像期间的任意时间点。由于图像采集频率很高,短时间内连续采集的图像差异较小,因此,可以用多帧辅图像来对单帧主图像进行图像质量增强处理。
本公开实施例是想利用视场角小的摄像模块采集的图像来增强视场角大的摄像模块采集图像,为此,可以将调整后的第二摄像模块采集的辅图像与第一摄像模块采集的主图像进行融合,获得融合后的图像。某些场景中,融合过程所涉及的辅图像还可以包括调整前第二摄像模块采集的辅图像,具体根据需求配置。融合过程中,可以融合全部的重叠部分,也可以融合部分的重叠部分。由于第二摄像模块的视场角小于第一摄像模块的视场角,则将辅图像和主图像融合,可以得到更高画质的图像。例如,可以采用预设图像融合算法将全部或部分重叠的部分与主图像进行融合,获得融合后的图像。关于具体的图像融合算法可以参考相关技术中的融合算法,在此不做限制。
在一个示例中,所述融合处理在取景过程中执行;或,所述融合处理在接收到拍摄操作指令后执行。该实施例,不管是在取景过程中,或拍摄操作后,均可以展示融合后的主图像。
在某些应用场景中,利用不同摄像模块拍摄时,利用其中一个摄像模块拍摄时所关注的对象,可能在另一个摄像模块的视野范围内,为此,所述方法还包括:若第一摄像模块当前处于主拍摄状态、且所述第一摄像模块的取景区域中的目标拍摄对象在第二摄像模块的初始取景区域中,将第二摄像模块采集的辅图像与第一摄像模块采集的主图像进行融合处理。
在该实施例中,如果目标拍摄对象在第二摄像模块的取景区域,则无需调整第二摄像模块,直接利用第二摄像模块采集的图像来增强第一摄像模块采集的图像的画质。
以上实施方式中的各种技术特征可以任意进行组合,只要特征之间的组合不存在冲突或矛盾,但是限于篇幅,未进行一一描述,因此上述实施方式中的各种技术特征的任意进行组合也属于本说明书公开的范围。
以其中两种组合进行示例说明。
在一个例子中,在拍摄时,用户通常关注的部分在于图片的中心位置或者对焦位置,由于W相对于DW具有画质优势和解析力优势,因此,当通过DW进行拍照时,同时W也拍摄图片,然后基于DW的图片,将图片的中间部分采用W的图片做融合增强,以提高中间区域的画质。在W拍照时,同时采集一张Tele,如果W的照片的对焦点就在Tele范围内,则可以通过Tele来增强W对焦区域的画质。若W的照片的对焦点不在Tele范围内,可以调整Tele的范围,使W的照片的对焦点在Tele范围内。
示例的,可以通过把Tele(长聚焦摄像模块)的OIS大角度设计,实现Tele可以覆盖通用摄像模块的全部fov(镜头视角/视场角),根据通用摄像模块拍照的对焦点位置,把Tele的取景区域调整到对应的位置,然后一起拍摄,再做fusion(融合)处理,以提高对焦位置的解析力,增强画质。
在另一个例子中,参见图7,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另一种基于多摄像模块的图像处理方法的流程图,所述多摄像模块包括视场角依次减小的广角摄像模块(DW)、通用摄像模块(W)、长聚焦摄像模块(Tele),所述方法包括:
在步骤702中,确定摄像模块所处的拍摄状态。
在步骤704中,若广角摄像模块当前处于主拍摄状态,获取广角摄像模块采集的主图像,以及通用摄像模块采集的辅图像,将辅图像与主图像进行融合处理。
在步骤706中,若通用摄像模块当前处于主拍摄状态,确定长聚焦摄像模块的当前取景视场;并通过OIS对长聚焦摄像模块的当前取景视场进行最大范围调整。
在步骤708中,将调整后的长聚焦摄像模块采集的辅图像与通用摄像模块采集的主图像进行融合处理。
该实施例通过不同摄像头的组合,实现了不同场景拍摄时当前场景的拍照的解析力和画质的提升,尤其是将OIS来扩大Tele的可取景范围,增强了通用摄像模块处于主拍摄状态下(简称主摄拍照模式)的画质。
对于前述的各方法实施例,为了简单描述,故将其都表述为一系列的动作组合,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应该知悉,本公开并不受所描述的动作顺序的限制,因为依据本公开,某些步骤可以采用其他顺序或者同时进行。
其次,本领域技术人员也应该知悉,说明书中所描述的实施例均属于可选实施例,所涉及的动作和模块并不一定是本公开所必须的。
与前述基于多摄像模块的图像处理方法的实施例相对应,本公开还提供了基于多摄像模块的图像处理装置、装置所应用的设备以及存储介质的实施例。
如图8所示,图8是本公开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基于多摄像模块的图像处理装置的框图,所述装置包括:
视场调整模块820,被配置为若第一摄像模块当前处于主拍摄状态、且所述第一摄像模块的取景区域中的目标拍摄对象不在第二摄像模块的初始取景区域中,调整所述第二摄像模块的取景视场,以使所述第二摄像模块的调整取景区域覆盖所述目标拍摄对象,其中,所述第二摄像模块的视场角小于所述第一摄像模块的视场角;
融合处理模块840,被配置为将辅图像与主图像进行融合处理,所述辅图像为所述第二摄像模块采集的图像,所述主图像为所述第一摄像模块采集的图像。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视场调整模块820调整所述第二摄像模块的取景视场,包括:
确定所述第二摄像模块的当前取景视场;
通过OIS对所述第二摄像模块的当前取景视场进行最大范围调整;
其中,所述目标拍摄对象为所述第二摄像模块调整后的最大取景区域与初始取景区域非重叠部分的任意拍摄点。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目标拍摄对象是取景区域中受关注的对象,所述视场调整模块820调整所述第二摄像模块的取景视场,包括:
依据所述目标拍摄对象与所述初始取景区域的位置关系,确定目标方向;
通过OIS调整所述第二摄像模块沿着所述目标方向运转。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目标拍摄对象包括:所述第一摄像模块的取景区域中对焦点、由所述对焦点确定的焦点区域、所述第一摄像模块的取景区域中的指定部分区域、或所述第一摄像模块的取景区域。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摄像模块包括一个摄像头;所述以使所述第二摄像模块的取景区域覆盖所述目标拍摄对象包括:以使所述目标拍摄对象在第二摄像模块的同一取景区域中或同一取景区域的特定位置;所述特定位置为预设位置,或由检测到的操作信号确定的位置。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摄像模块包括一个摄像头,所述目标拍摄对象的尺寸大于第二摄像模块的取景区域的尺寸;所述目标方向至少包括两个子目标方向;
所述视场调整模块820通过OIS调整所述第二摄像模块沿着所述目标方向运转,包括:针对每一个子目标方向,通过OIS调整所述第二摄像模块沿着所述子目标方向运转;
所述目标拍摄对象在第一拼接取景区域中,所述第一拼接取景区域由所有次调整获得的调整取景区域拼接而得;
所述第二摄像模块采集的辅图像包括:每次沿着子目标方向调整第二摄像模块后采集的辅图像。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第二摄像模块包括至少两个摄像头,所述目标拍摄对象的尺寸大于第二摄像模块的取景区域的尺寸;所述目标方向至少包括两个子目标方向;
所述视场调整模块820通过OIS调整所述第二摄像模块沿着所述目标方向运转,包括:通过OIS分别调整所述第二摄像模块中摄像头沿着相应的所述子目标方向运转;
所述目标拍摄对象在第二拼接取景区域中,所述第二拼接取景区域由摄像头的调整取景区域拼接而得;
所述第二摄像模块采集的辅图像包括:所有调整后的摄像头采集的图像。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融合处理模块840还配置为:
若第一摄像模块当前处于主拍摄状态、且所述第一摄像模块的取景区域中的目标拍摄对象在第二摄像模块的初始取景区域中,将第二摄像模块采集的辅图像与第一摄像模块采集的主图像进行融合处理。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融合处理在取景过程中执行;或,所述融合处理在接收到拍摄操作指令后执行。
在一个可选的实施例中,所述多摄像模块包括视场角依次减小的广角摄像模块、通用摄像模块、长聚焦摄像模块。
上述装置中各个模块的功能和作用的实现过程具体详情见上述方法中对应步骤的实现过程,在此不再赘述。
对于装置实施例而言,由于其基本对应于方法实施例,所以相关之处参见方法实施例的部分说明即可。以上所描述的装置实施例仅仅是示意性的,其中所述作为分离部件说明的模块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上分开的,作为模块显示的部件可以是或者也可以不是物理模块,即可以位于一个地方,或者也可以分布到多个网络模块上。可以根据实际的需要选择其中的部分或者全部模块来实现本公开方案的目的。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情况下,即可以理解并实施。
相应的,本公开还提供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上述任一项所述基于多摄像模块的图像处理方法的步骤。
本公开可采用在一个或多个其中包含有程序代码的存储介质(包括但不限于磁盘存储器、CD-ROM、光学存储器等)上实施的计算机程序产品的形式。计算机可用存储介质包括永久性和非永久性、可移动和非可移动媒体,可以由任何方法或技术来实现信息存储。信息可以是计算机可读指令、数据结构、程序的模块或其他数据。计算机的存储介质的例子包括但不限于:相变内存(PRAM)、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动态随机存取存储器(DRAM)、其他类型的随机存取存储器(RAM)、只读存储器(RO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快闪记忆体或其他内存技术、只读光盘只读存储器(CD-ROM)、数字多功能光盘(DVD)或其他光学存储、磁盒式磁带,磁带磁磁盘存储或其他磁性存储设备或任何其他非传输介质,可用于存储可以被计算设备访问的信息。
相应的,本公开实施例提供一种基于多摄像模块的电子设备,所述设备包括:至少两个视场角不同的摄像模块;处理器;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其中,上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若第一摄像模块当前处于主拍摄状态、且所述第一摄像模块的取景区域中的目标拍摄对象不在第二摄像模块的初始取景区域中,调整所述第二摄像模块的取景视场,以使所述第二摄像模块的调整取景区域覆盖所述目标拍摄对象,其中,所述第二摄像模块的视场角小于所述第一摄像模块的视场角;
将辅图像与主图像进行融合处理,所述辅图像为所述第二摄像模块采集的图像,所述主图像为所述第一摄像模块采集的图像。
图9是根据一示例性实施例示出的一种基于多摄像模块的图像处理的装置900的结构示意图。例如,装置900可以是用户设备,可以具体为具有拍摄功能的移动电话,计算机,数字广播终端,消息收发设备,游戏控制台,平板设备,医疗设备,健身设备,个人数字助理,可穿戴设备如智能手表、智能眼镜、智能手环等。
参照图9,装置900可以包括以下一个或多个组件:处理组件902,存储器904,电源组件906,多媒体组件908,音频组件910,输入/输出(I/O)的接口912,传感器组件914,以及通信组件916。
处理组件902通常控制装置900的整体操作,诸如与显示,电话呼叫,数据通信,相机操作和记录操作相关联的操作。处理组件9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处理器920来执行指令,以完成上述的方法的全部或部分步骤。此外,处理组件902可以包括一个或多个模块,便于处理组件902和其他组件之间的交互。例如,处理组件902可以包括多媒体模块,以方便多媒体组件908和处理组件902之间的交互。
存储器904被配置为存储各种类型的数据以支持在设备900的操作。这些数据的示例包括用于在装置900上操作的任何应用程序或方法的指令,联系人数据,电话簿数据,消息,图片,视频等。存储器904可以由任何类型的易失性或非易失性存储设备或者它们的组合实现,如静态随机存取存储器(SRAM),电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EPROM),可擦除可编程只读存储器(EPROM),可编程只读存储器(PROM),只读存储器(ROM),磁存储器,快闪存储器,磁盘或光盘。
电源组件906为装置900的各种组件提供电力。电源组件906可以包括电源管理系统,一个或多个电源,及其他与为装置900生成、管理和分配电力相关联的组件。
多媒体组件908包括在上述装置900和用户之间的提供一个输出接口的屏幕。在一些实施例中,屏幕可以包括液晶显示器(LCD)和触摸面板(TP)。如果屏幕包括触摸面板,屏幕可以被实现为触摸屏,以接收来自用户的输入信号。触摸面板包括一个或多个触摸传感器以感测触摸、滑动和触摸面板上的手势。上述触摸传感器可以不仅感测触摸或滑动动作的边界,而且还检测与上述触摸或滑动操作相关的持续时间和压力。在一些实施例中,多媒体组件908包括一个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当设备900处于操作模式,如拍摄模式或视频模式时,前置摄像头和/或后置摄像头可以接收外部的多媒体数据。每个前置摄像头和后置摄像头可以是一个固定的光学透镜系统或具有焦距和光学变焦能力。
音频组件910被配置为输出和/或输入音频信号。例如,音频组件910包括一个麦克风(MIC),当装置900处于操作模式,如呼叫模式、记录模式和语音识别模式时,麦克风被配置为接收外部音频信号。所接收的音频信号可以被进一步存储在存储器904或经由通信组件916发送。在一些实施例中,音频组件910还包括一个扬声器,用于输出音频信号。
I/O接口912为处理组件902和外围接口模块之间提供接口,上述外围接口模块可以是键盘,点击轮,按钮等。这些按钮可包括但不限于:主页按钮、音量按钮、启动按钮和锁定按钮。
传感器组件914包括一个或多个传感器,用于为装置900提供各个方面的状态评估。例如,传感器组件914可以检测到设备900的打开/关闭状态,组件的相对定位,例如上述组件为装置900的显示器和小键盘,传感器组件914还可以检测装置900或装置900一个组件的位置改变,用户与装置900接触的存在或不存在,装置900方位或加速/减速和装置900的温度变化。传感器组件914可以包括接近传感器,被配置用来在没有任何的物理接触时检测附近物体的存在。传感器组件914还可以包括光传感器,如CMOS或CCD图像传感器,用于在成像应用中使用。在一些实施例中,该传感器组件914还可以包括加速度传感器,陀螺仪传感器,磁传感器,压力传感器或温度传感器。
通信组件916被配置为便于装置900和其他设备之间有线或无线方式的通信。装置900可以接入基于通信标准的无线网络,如WiFi,2G或3G,4G LTE、5G NR或它们的组合。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通信组件916经由广播信道接收来自外部广播管理系统的广播信号或广播相关信息。在一个示例性实施例中,上述通信组件916还包括近场通信(NFC)模块,以促进短程通信。例如,在NFC模块可基于射频识别(RFID)技术,红外数据协会(IrDA)技术,超宽带(UWB)技术,蓝牙(BT)技术和其他技术来实现。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装置900可以被一个或多个应用专用集成电路(ASIC)、数字信号处理器(DSP)、数字信号处理设备(DSPD)、可编程逻辑器件(PLD)、现场可编程门阵列(FPGA)、控制器、微控制器、微处理器或其他电子元件实现,用于执行上述方法。
在示例性实施例中,还提供了一种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例如包括指令的存储器904,当存储介质中的指令由装置900的处理器920执行时,使得装置900能够执行基于多摄像模块的图像处理的方法,该方法包括:
若第一摄像模块当前处于主拍摄状态、且所述第一摄像模块的取景区域中的目标拍摄对象不在第二摄像模块的初始取景区域中,调整所述第二摄像模块的取景视场,以使所述第二摄像模块的调整取景区域覆盖所述目标拍摄对象,其中,所述第二摄像模块的视场角小于所述第一摄像模块的视场角;
将辅图像与主图像进行融合处理,所述辅图像为所述第二摄像模块采集的图像,所述主图像为所述第一摄像模块采集的图像。
所述非临时性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可以是ROM、随机存取存储器(RAM)、CD-ROM、磁带、软盘和光数据存储设备等。
本领域技术人员在考虑说明书及实践这里公开的发明后,将容易想到本公开的其它实施方案。本公开旨在涵盖本公开的任何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这些变型、用途或者适应性变化遵循本公开的一般性原理并包括本公开未公开的本技术领域中的公知常识或惯用技术手段。说明书和实施例仅被视为示例性的,本公开的真正范围和精神由下面的权利要求指出。
应当理解的是,本公开并不局限于上面已经描述并在附图中示出的精确结构,并且可以在不脱离其范围进行各种修改和改变。本公开的范围仅由所附的权利要求来限制。

Claims (13)

1.一种基于多摄像模块的图像处理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若第一摄像模块当前处于主拍摄状态、且所述第一摄像模块的取景区域中的目标拍摄对象不在第二摄像模块的初始取景区域中,调整所述第二摄像模块的取景视场,以使所述第二摄像模块的调整取景区域覆盖所述目标拍摄对象,其中,所述第二摄像模块的视场角小于所述第一摄像模块的视场角;
将辅图像与主图像进行融合处理,所述辅图像为所述第二摄像模块采集的图像,所述主图像为所述第一摄像模块采集的图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调整所述第二摄像模块的取景视场,包括:
确定所述第二摄像模块的当前取景视场;
通过OIS对所述第二摄像模块的当前取景视场进行最大范围调整;
其中,所述目标拍摄对象为所述第二摄像模块调整后的最大取景区域与初始取景区域非重叠部分的任意拍摄点。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拍摄对象是取景区域中受关注的对象,所述调整所述第二摄像模块的取景视场,包括:
依据所述目标拍摄对象与所述初始取景区域的位置关系,确定目标方向;
通过OIS调整所述第二摄像模块沿着所述目标方向运转。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目标拍摄对象包括:所述第一摄像模块的取景区域中对焦点、由所述对焦点确定的焦点区域、所述第一摄像模块的取景区域中的指定部分区域、或所述第一摄像模块的取景区域。
5.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摄像模块包括一个摄像头;所述以使所述第二摄像模块的取景区域覆盖所述目标拍摄对象包括:以使所述目标拍摄对象在第二摄像模块的同一取景区域中或同一取景区域的特定位置;所述特定位置为预设位置,或由检测到的操作信号确定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摄像模块包括一个摄像头,所述目标拍摄对象的尺寸大于第二摄像模块的取景区域的尺寸;所述目标方向至少包括两个子目标方向;
所述通过OIS调整所述第二摄像模块沿着所述目标方向运转,包括:针对每一个子目标方向,通过OIS调整所述第二摄像模块沿着所述子目标方向运转;
所述目标拍摄对象在第一拼接取景区域中,所述第一拼接取景区域由所有次调整获得的调整取景区域拼接而得;
所述第二摄像模块采集的辅图像包括:每次沿着子目标方向调整第二摄像模块后采集的辅图像。
7.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二摄像模块包括至少两个摄像头,所述目标拍摄对象的尺寸大于第二摄像模块的取景区域的尺寸;所述目标方向至少包括两个子目标方向;
所述通过OIS调整所述第二摄像模块沿着所述目标方向运转,包括:通过OIS分别调整所述第二摄像模块中摄像头沿着相应的所述子目标方向运转;
所述目标拍摄对象在第二拼接取景区域中,所述第二拼接取景区域由各摄像头的调整取景区域拼接而得;
所述第二摄像模块采集的辅图像包括:所有调整后的摄像头采集的图像。
8.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还包括:
若第一摄像模块当前处于主拍摄状态、且所述第一摄像模块的取景区域中的目标拍摄对象在第二摄像模块的初始取景区域中,将第二摄像模块采集的辅图像与第一摄像模块采集的主图像进行融合处理。
9.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融合处理在取景过程中执行;或,所述融合处理在接收到拍摄操作指令后执行。
10.根据权利要求1至7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多摄像模块包括视场角依次减小的广角摄像模块、通用摄像模块、长聚焦摄像模块。
11.一种基于多摄像模块的图像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装置包括:
视场调整模块,被配置为若第一摄像模块当前处于主拍摄状态、且所述第一摄像模块的取景区域中的目标拍摄对象不在第二摄像模块的初始取景区域中,调整所述第二摄像模块的取景视场,以使所述第二摄像模块的调整取景区域覆盖所述目标拍摄对象,其中,所述第二摄像模块的视场角小于所述第一摄像模块的视场角;
融合处理模块,被配置为将辅图像与主图像进行融合处理,所述辅图像为所述第二摄像模块采集的图像,所述主图像为所述第一摄像模块采集的图像。
12.一种基于多摄像模块的电子设备,其特征在于,包括:
至少两个视场角不同的摄像模块;
处理器;
用于存储处理器可执行指令的存储器;
其中,所述处理器被配置为:
若第一摄像模块当前处于主拍摄状态、且所述第一摄像模块的取景区域中的目标拍摄对象不在第二摄像模块的初始取景区域中,调整所述第二摄像模块的取景视场,以使所述第二摄像模块的调整取景区域覆盖所述目标拍摄对象,其中,所述第二摄像模块的视场角小于所述第一摄像模块的视场角;
将辅图像与主图像进行融合处理,所述辅图像为所述第二摄像模块采集的图像,所述主图像为所述第一摄像模块采集的图像。
13.一种计算机可读存储介质,其上存储有计算机程序,其特征在于,该程序被处理器执行时实现权利要求1至9任一项所述方法的步骤。
CN201910855143.3A 2019-09-10 2019-09-10 基于多摄像模块的图像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Active CN110493526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6)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55143.3A CN110493526B (zh) 2019-09-10 2019-09-10 基于多摄像模块的图像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KR1020207007604A KR102278474B1 (ko) 2019-09-10 2019-12-06 다중 카메라 모듈 기반의 이미지 처리 방법, 장치, 기기 및 매체
JP2020501801A JP7178402B2 (ja) 2019-09-10 2019-12-06 複数の撮像モジュールに基づいた画像処理方法、装置、機器及び媒体
PCT/CN2019/123658 WO2021047077A1 (zh) 2019-09-10 2019-12-06 基于多摄像模块的图像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US16/744,708 US11070744B2 (en) 2019-09-10 2020-01-16 Method for image processing based on multiple camera modules, electronic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EP20152830.4A EP3793185A1 (en) 2019-09-10 2020-01-21 Method and apparatus for image processing based on multiple camera modules, electronic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855143.3A CN110493526B (zh) 2019-09-10 2019-09-10 基于多摄像模块的图像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93526A true CN110493526A (zh) 2019-11-22
CN110493526B CN110493526B (zh) 2020-11-20

Family

ID=68557206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855143.3A Active CN110493526B (zh) 2019-09-10 2019-09-10 基于多摄像模块的图像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Country Status (6)

Country Link
US (1) US11070744B2 (zh)
EP (1) EP3793185A1 (zh)
JP (1) JP7178402B2 (zh)
KR (1) KR102278474B1 (zh)
CN (1) CN110493526B (zh)
WO (1) WO2021047077A1 (zh)

Cited By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1479065A (zh) * 2020-04-16 2020-07-31 北京迈格威科技有限公司 相机视场角同步方法及装置、图像拍摄方法及装置
CN111770277A (zh) * 2020-07-31 2020-10-13 RealMe重庆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辅助拍摄方法及终端、存储介质
CN112399076A (zh) * 2020-10-27 2021-02-2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视频拍摄方法及装置
US20210075975A1 (en) 2019-09-10 2021-03-11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Method for image processing based on multiple camera modules, electronic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CN112511744A (zh) * 2020-11-26 2021-03-16 南京维沃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图像显示方法及装置
CN112995467A (zh) * 2021-02-05 2021-06-18 深圳传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图像处理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WO2021168804A1 (zh) * 2020-02-28 2021-09-02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图像处理方法、图像处理装置和图像处理系统
CN115209191A (zh) * 2022-06-14 2022-10-18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终端设备和设备间共享摄像头的方法
CN115499589A (zh) * 2022-09-19 2022-12-2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拍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Citations (6)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99239A1 (ja) * 2010-02-12 2011-08-1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像方法、ならびに前記撮像装置のための画像処理方法
CN102821238A (zh) * 2012-03-19 2012-12-12 北京泰邦天地科技有限公司 宽视场超高分辨率成像系统
CN106791377A (zh) * 2016-11-29 2017-05-3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电子装置
CN108377342A (zh) * 2018-05-22 2018-08-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双摄像头拍照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WO2019006762A1 (zh) * 2017-07-07 2019-01-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捕捉装置及方法
CN109194881A (zh) * 2018-11-29 2019-01-1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图像处理方法、系统及终端

Family Cites Families (21)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JP2002335435A (ja) * 2001-05-11 2002-11-22 Fujitsu Ltd 映像撮影装置
JP2009044475A (ja) * 2007-08-09 2009-02-26 Victor Co Of Japan Ltd 監視カメラ装置
JP4787906B1 (ja) * 2010-03-30 2011-10-05 富士フイルム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方法およびプログラム
JP5569965B2 (ja) * 2010-06-15 2014-08-13 独立行政法人産業技術総合研究所 軽量で耐酸化性に優れる高熱伝導性硬質材料及びその作製方法
JP5843751B2 (ja) * 2012-12-27 2016-01-13 株式会社ソニー・コンピュータエンタテインメント 情報処理装置、情報処理システム、および情報処理方法
EP2979445A4 (en) 2013-03-27 2016-08-10 Bae Sys Inf & Elect Sys Integ ELECTROOPTICAL FUSION ZOOM CAMERA WITH SEVERAL VIEW FIELDS AND MULTIPLE SENSORS
CN105637413B (zh) * 2013-08-21 2018-07-06 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以及摄像方法
KR102157675B1 (ko) * 2014-07-25 2020-09-18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촬영 장치 및 그 촬영 방법
US20160227100A1 (en) * 2015-01-29 2016-08-04 Qualcomm Incorporated Dual camera systems and methods for rapid 3a convergence and high dynamic range exposure metering
CN104796615B (zh) * 2015-04-27 2018-12-07 惠州Tcl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ois防抖马达的大像素拍摄方法、系统及移动终端
KR20170123125A (ko) * 2016-04-28 2017-11-07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이동단말기 및 그 제어방법
US10432869B2 (en) * 2016-09-07 2019-10-01 Multimedia Image Solution Limited Method of utilizing wide-angle image capturing element and long-focus image capturing element for achieving clear and precise optical zooming mechanism
CN106385541A (zh) * 2016-09-30 2017-02-08 虹软(杭州)科技有限公司 利用广角摄像组件及长焦摄像组件实现变焦的方法
KR102609464B1 (ko) 2016-10-18 2023-12-05 삼성전자주식회사 영상을 촬영하는 전자 장치
DE102017210408A1 (de) * 2017-06-21 2018-12-27 Conti Temic Microelectronic Gmbh Kamerasystem mit unterschiedlichen Shuttermodi
KR20190000520A (ko) 2017-06-23 2019-01-03 엘지전자 주식회사 태양 전지 패널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WO2019048904A1 (en) * 2017-09-06 2019-03-14 Corephotonics Ltd. STEREOSCOPIC DEPTH CARTOGRAPHY AND COMBINED PHASE DETECTION IN A DOUBLE-OPENING CAMERA
CN107770448A (zh) 2017-10-31 2018-03-06 努比亚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采集方法、移动终端和计算机存储介质
EP3487162B1 (en) * 2017-11-16 2021-03-17 Axis AB Method, device and camera for blending a first and a second image having overlapping fields of view
CN109379522A (zh) 2018-12-06 2019-02-22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成像方法、成像装置、电子装置及介质
CN110493526B (zh) * 2019-09-10 2020-11-20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基于多摄像模块的图像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Patent Citation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11099239A1 (ja) * 2010-02-12 2011-08-18 パナソニック株式会社 撮像装置および撮像方法、ならびに前記撮像装置のための画像処理方法
CN102369722A (zh) * 2010-02-12 2012-03-07 松下电器产业株式会社 摄像装置以及摄像方法、和用于所述摄像装置的图像处理方法
CN102821238A (zh) * 2012-03-19 2012-12-12 北京泰邦天地科技有限公司 宽视场超高分辨率成像系统
CN106791377A (zh) * 2016-11-29 2017-05-31 广东欧珀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控制方法、控制装置及电子装置
WO2019006762A1 (zh) * 2017-07-07 2019-01-10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一种图像捕捉装置及方法
CN108377342A (zh) * 2018-05-22 2018-08-07 Oppo广东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双摄像头拍照方法、装置、存储介质及终端
CN109194881A (zh) * 2018-11-29 2019-01-11 珠海格力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图像处理方法、系统及终端

Cited By (1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US20210075975A1 (en) 2019-09-10 2021-03-11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Method for image processing based on multiple camera modules, electronic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US11070744B2 (en) 2019-09-10 2021-07-20 Beijing Xiaomi Mobile Software Co., Ltd. Method for image processing based on multiple camera modules, electronic device, and storage medium
WO2021047077A1 (zh) * 2019-09-10 2021-03-18 北京小米移动软件有限公司 基于多摄像模块的图像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WO2021168804A1 (zh) * 2020-02-28 2021-09-02 深圳市大疆创新科技有限公司 图像处理方法、图像处理装置和图像处理系统
CN111479065B (zh) * 2020-04-16 2021-08-10 北京迈格威科技有限公司 相机视场角同步方法及装置、图像拍摄方法及装置
CN111479065A (zh) * 2020-04-16 2020-07-31 北京迈格威科技有限公司 相机视场角同步方法及装置、图像拍摄方法及装置
CN111770277A (zh) * 2020-07-31 2020-10-13 RealMe重庆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一种辅助拍摄方法及终端、存储介质
CN112399076A (zh) * 2020-10-27 2021-02-23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视频拍摄方法及装置
CN112399076B (zh) * 2020-10-27 2022-08-02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视频拍摄方法及装置
CN112511744A (zh) * 2020-11-26 2021-03-16 南京维沃软件技术有限公司 图像显示方法及装置
CN112995467A (zh) * 2021-02-05 2021-06-18 深圳传音控股股份有限公司 图像处理方法、移动终端及存储介质
CN115209191A (zh) * 2022-06-14 2022-10-18 海信视像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显示设备、终端设备和设备间共享摄像头的方法
CN115499589A (zh) * 2022-09-19 2022-12-20 维沃移动通信有限公司 拍摄方法、装置、电子设备及介质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KR20210032922A (ko) 2021-03-25
WO2021047077A1 (zh) 2021-03-18
US11070744B2 (en) 2021-07-20
EP3793185A1 (en) 2021-03-17
US20210075975A1 (en) 2021-03-11
KR102278474B1 (ko) 2021-07-20
JP7178402B2 (ja) 2022-11-25
JP2022502871A (ja) 2022-01-11
CN110493526B (zh) 2020-11-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93526A (zh) 基于多摄像模块的图像处理方法、装置、设备及介质
US11159720B2 (en) Imaging apparatus, imaging method, and program
US11375112B2 (en) Imaging apparatus, imaging display control method, and program
JP6328255B2 (ja) マルチ撮像装置、マルチ撮像方法、プログラム、及び記録媒体
WO2014083914A1 (ja) 撮像装置及び合焦制御方法
CN113364976B (zh) 一种图像的显示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04247412B (zh) 图像处理装置、摄像装置、图像处理方法、记录介质以及程序
US9007508B2 (en) Portable device, photographing method, and program for setting a target region and performing an image capturing operation when a target is detected in the target region
JP5789725B2 (ja)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合焦方法と合焦制御プログラム
CN113726949A (zh) 一种视频的处理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2184722A (zh) 图像处理方法、终端及计算机存储介质
CN113497880A (zh) 一种拍摄图像的方法及电子设备
CN112866555B (zh) 拍摄方法、装置、设备及存储介质
RU2789447C1 (ru) Способ и устройство многоканальной видеозаписи
CN109447929A (zh) 图像合成方法及装置
CN117714849A (zh) 一种图像拍摄方法及相关设备
JP2012165405A (ja) 撮像装置、及びプログラム
CN109862252A (zh) 图像拍摄方法及装置
JP2005192097A (ja) 撮像装置、動画撮影方法、及び撮影制御プログラム
JP2013143761A (ja) 撮像装置及びその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