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66285A - 车辆用轮胎轮毂组装体 - Google Patents
车辆用轮胎轮毂组装体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466285A CN110466285A CN201910384527.1A CN201910384527A CN110466285A CN 110466285 A CN110466285 A CN 110466285A CN 201910384527 A CN201910384527 A CN 201910384527A CN 110466285 A CN110466285 A CN 110466285A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wheel hub
- tire
- vehicle tyre
- helmholtz resonator
- hub assembly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Granted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1/00—Spoked wheels; Spokes thereof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21/00—Rims
- B60B21/02—Rims characterised by transverse section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21/00—Rims
- B60B21/12—Appurtenances, e.g. lining band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5/00—Tyre beads, e.g. ply turn-up or overlap
- B60C15/02—Seating or securing beads on rim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9/00—Tyre parts or constructions not otherwise provided for
- B60C19/002—Noise damping elements provided in the tyre structure or attached thereto, e.g. in the tyre interior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B—VEHICLE WHEELS; CASTORS; AXLES FOR WHEELS OR CASTORS; INCREASING WHEEL ADHESION
- B60B2900/00—Purpose of invention
- B60B2900/10—Reduction of
- B60B2900/131—Vibrations
-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C—VEHICLE TYRES; TYRE INFLATION; TYRE CHANGING; CONNECTING VALVES TO INFLATABLE ELASTIC BODIES IN GENERAL; DEVICES OR ARRANGEMENTS RELATED TO TYRES
- B60C15/00—Tyre beads, e.g. ply turn-up or overlap
- B60C15/02—Seating or securing beads on rims
- B60C15/024—Bead contour, e.g. lips, grooves, or ribs
- B60C2015/0245—Bead lips at the bead toe portion, i.e. the axially and radially inner end of the bead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ires In General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提供一种车辆用轮胎轮毂组装体,其能够以简单构成防止副气室部件因离心力从轮毂主体脱离。本发明的车辆用轮胎轮毂组装体(2A)的特征在于,具备:轮毂主体;副气室部件(10),其设于轮毂主体的凹下部(11c)的外周面(11d);轮胎(3),其以覆盖副气室部件(10)的方式安装于轮毂主体的外周面;和脱离限制部(4A),其通过与轮胎(3)协作来限制副气室部件(10)从凹下部(11c)的外周面(11d)脱离。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车辆用轮胎轮毂组装体。
背景技术
以往,已知一种配置于轮毂中的凹下部的外周面上的亥姆霍兹共振器,其在轮毂宽度方向上突出的两缘部与轮辋的周槽卡定(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
当该亥姆霍兹共振器朝向凹下部的外周面被按压时,其两缘部会弹性变形,由此容易嵌入至周槽。因此,根据这种亥姆霍兹共振器,能够很容易进行相对于轮毂的安装。
现有技术文献
专利文献
专利文献1:日本特开2012-45971号公报
发明内容
然而,具有这种亥姆霍兹共振器的以往轮毂(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必须在轮辋上切削形成共振器安装用的周槽。因此,该轮毂存在制造工序变得复杂且制造成本增多的课题。另外,在安装于凹下部的外周面的亥姆霍兹共振器中,因车辆行驶时的轮胎的高速旋转会产生极大的离心力。共振器的安装构成需要承受该离心力。
因此,本发明的课题在于提供一种车辆用轮胎轮毂组装体,其能够以简单构成防止亥姆霍兹共振器因离心力从轮毂主体脱离。
实现上述课题的本发明的车辆用轮胎轮毂组装体的特征在于,具备:轮毂主体;亥姆霍兹共振器,其设于轮毂主体的凹下部的外周面;轮胎,其以覆盖所述亥姆霍兹共振器的方式安装于所述轮毂主体的外周面;和脱离限制部,其通过与所述轮胎协作来限制所述亥姆霍兹共振器从所述凹下部的所述外周面脱离。
发明效果
根据本发明,能够以简单构成防止亥姆霍兹共振器因离心力从轮毂主体脱离。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轮毂的立体图。
图2是副气室部件的整体立体图。
图3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轮胎轮毂组装体的剖视图,且是图1的III-III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轮胎轮毂组装体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5是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轮胎轮毂组装体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图6是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轮胎轮毂组装体的局部放大剖视图。
附图标记说明
1 车辆用轮毂
2A、2B、2C 车辆用轮胎轮毂组装体
3 轮胎
4A 脱离限制部(轮胎延伸部)
4B 脱离限制部(共振器延伸部)
4C 脱离限制部(脱离限制部件)
10 副气室部件(亥姆霍兹共振器)
11 轮辋
11c 凹下部
SC 副气室
X 轮毂周向(周向)
具体实施方式
接着,参照适当的附图来具体说明本发明的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轮毂。此外,在参照的图1至图6中,“X”表示轮毂周向,“Y”表示轮毂宽度方向,“Z”表示轮毂径向。另外,在轮毂宽度方向Y上,以其内侧为“一侧”并以其外侧为“另一侧”来表示。
<车辆用轮毂的整体构成>
图1是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轮毂1的立体图。图2是副气室部件10的整体立体图。图3是图1的III-III剖视图。图4是图3的局部放大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轮毂1通过在例如铝合金、镁合金等金属制的轮辋11上安装例如聚酰胺树脂等合成树脂制的副气室部件10(亥姆霍兹共振器)而构成。在图1中,附图标记12是用于将呈大致圆筒形状的轮辋11与未图示的轴毂连结的呈大致圆板形状的盘部。即,车辆用轮毂1具备通过利用焊接等将轮辋11及盘部12接合而形成的轮毂主体、和安装于轮辋11的外周面11d(参照图3)的副气室部件10。
轮辋11在分别形成于轮毂宽度方向Y的两端部的未图示的加强板彼此之间具有朝向轮毂径向的内侧(旋转中心侧)凹陷的凹下部11c。由该凹陷的底面所规定的凹下部11c的外周面11d(参照图3)在整个轮毂宽度方向Y上以轮毂轴为中心形成为大致相同直径。
如图3所示,这种本实施方式中的轮辋11具备纵壁15a和纵壁15b。这些纵壁15a、15b彼此在轮毂宽度方向Y上隔着规定间隔从外周面11d朝向轮毂径向的外侧立起。顺便来讲,形成于轮毂宽度方向Y的一侧(内侧)的纵壁15a设想形成于从凹下部11c的外周面11d向轮辋凸缘(第二立壁部43及凸缘部44、参照图3)侧的立起部17(第一立壁部41)上。另外,纵壁15b设想由在外周面11d的轮毂宽度方向Y的中途沿轮毂周向X延伸的周壁19构成。
纵壁15a、15b分别通过彼此隔着规定间隔沿轮毂周向X呈环状延伸而形成相对的后述的侧面14(参照图4)。这些侧面14分别设想以随着从外周面11d(参照图3)趋向径向外侧而向车宽方向内侧趋近的方式倾斜。
此外,纵壁15b也可以为,使侧面14预先以随着从外周面11d(参照图4)趋向径向外侧而向车宽方向内侧趋近的方式倾斜而形成。该构成能够通过将轮毂主体设为轮辋11及盘部12(参照图1)的两件式构成而实现。在该情况下,具有该纵壁15b的轮辋11能够通过铝挤压成型而形成。
另外,纵壁15b也可以为,使侧面14预先从外周面11d(参照图4)垂直地形成。在该情况下,纵壁15b在组装副气室部件10的工序中弯曲着倾斜。
<副气室部件>
接着说明副气室部件10。如图2所示,副气室部件10是在一个方向上较长的部件,具备主体部13和管体18。这种副气室部件10构成为以在主体部13的中央沿轮毂宽度方向Y延伸的分隔壁16为界在轮毂周向X上成为对称形状。
主体部13在其长边方向上弯曲。也就是说,主体部13在副气室部件10被安装到凹下部11c(参照图1)的外周面11d(参照图4)上时沿着轮毂周向X。主体部13的内侧为中空。该中空部(省略图示)形成后述的副气室SC(参照图3及图4)。该中空部由分隔壁16在轮毂周向X上一分为二。
如图3及图4所示,主体部13在与长边方向(图2的轮毂周向X)正交的剖视下呈在轮毂宽度方向Y上较长的大致矩形、更具体为平行四边形。具体而言,如图4所示,主体部13构成为沿着凹下部11c的外周面11d配置的底部25b(底板)、沿着一对纵壁15a、15b的各侧面14配置的侧部25c(侧板)和以与底部25b相对的方式配置的上部25a(上板)以形成大致矩形、更具体为平行四边形的方式相互连接。
而且,本实施方式中的主体部13离外周面11d的高度(轮毂径向Z上的高度)与纵壁15a、15b的高度一致。这种上部25a、底部25b和侧部25c在主体部13的内侧围绕形成副气室SC。此外,纵壁15b的高度也可以设定为比副气室部件10的主体部13的高度大。
另外,在上部25a的纵壁15a侧沿着其长边方向形成有多个上侧结合部33a。而且,在上部25a的纵壁15b侧沿着其长边方向形成有多个上侧结合部33b。该上侧结合部33b以在轮毂宽度方向Y上与上述上侧结合部33a并列的方式形成有多个。
如图4所示,在底部25b的纵壁15a侧,并在与上侧结合部33a对应的位置形成有下侧结合部34a。另外,在底部25b的纵壁15b侧,并在与上侧结合部33b对应的位置形成有下侧结合部34b。
这些上侧结合部33a、33b及下侧结合部34a、34b呈大致有底圆筒形状。而且,上侧结合部33a与下侧结合部34a相互由底部彼此接合。另外,关于上侧结合部33b与下侧结合部34b也是相互由底部彼此接合。由此,上部25a与底部25b以成为一体的方式结合,从而在其内侧形成副气室SC。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如图4所示,通过从上部25a和底部25b的双方凹陷所形成的上侧结合部33a、33b和下侧结合部34a、34b而使上部25a与底部25b一体接合。然而,本发明也能构成为通过上部25a及底部25b中的任意一方局部凹陷所形成的结合部(省略图示)与上部25a及底部25b中的任意另一方结合而使上部25a与底部25b一体接合。
接着说明管体18(参照图1)。如图1所示,管体18以在主体部13中的向轮毂宽度方向Y的一侧(车辆用轮毂1的内侧)偏置的位置上从主体部13沿轮毂周向X突出的方式形成。
本实施方式中的副气室部件10如上所述以分隔壁16为界在轮毂周向X上成为对称形状。因此,虽然图1中仅图示了一个管体18,但本实施方式中的管体18在主体部13的长边方向(轮毂周向X)的两端部以在彼此对称的位置分别成对的方式配置。
如图2所示,在这种管体18的内侧形成有连通孔18a。
另外,连通孔18a从管体18的内侧进一步延伸至主体部13内。在主体部13内延伸的连通孔18a是通过主体部13的中空部由隔壁62被局部分隔而形成的。顺便来讲,本实施方式中的隔壁62由从上部25a侧朝向底部25b侧凹陷所形成的凹部60和从底部25b侧朝向上部25a侧凹陷所形成的凹部64形成。这种连通孔18a使形成于主体部13内侧的副气室SC(参照图3)、和在凹下部11c(参照图3)上并在与轮胎(参照图3)之间所形成的轮胎空气室9(参照图3)连通。
作为这种本实施方式中的副气室部件10,如上所述例如设想使用聚酰胺树脂等合成树脂的吹塑成型品。此外,作为上述合成树脂并无特别限制,但其中优选以聚酰胺MXD6为主剂的聚酰胺树脂、尼龙6。
<车辆用轮胎轮毂组装体>
如图3所示,本发明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轮胎轮毂组装体2A具备车辆用轮毂1和轮胎3。车辆用轮毂1是通过使呈圆筒形状的轮辋11与呈圆板形状的盘部12组合而形成的所谓两件式构成。
如图1及图3所示,轮辋11一体地具备呈圆筒形状的凹下部(小径部)11c和从凹下部11c的两端部延伸设置的环状的大径部40、40。大径部40具备从凹下部(小径部)11c的端部向径向外侧延伸设置的第一立壁部41(与上述纵壁15a相同)、和从第一立壁部41的径向外端部向凹下部11c的相反侧(轮辋11的宽度方向外侧)延伸设置的加强板42。另外,大径部40具备作为轮辋凸缘的、从加强板42的前端部向径向外侧延伸设置的第二立壁部43、和从第二立壁部43的径向外端部向凹下部11c的相反侧(轮辋11的宽度方向外侧)延伸设置的凸缘部44。
如图3所示,盘部12以将一方(车辆的车宽方向外侧)的大径部40的径向内侧封堵的方式设置。
如图3所示,轮胎3安装于轮辋11的外周面,并与凹下部11c一起构成轮胎空气室9。轮胎3是一体地具备与路面相接的外周壁部3a和从外周壁部3a的两端部向径向内侧延伸设置的侧壁部3b、3b的树脂制部件。侧壁部3b的前端部、即加强筋部3c设置于大径部40的加强板42上并且内嵌于作为轮辋凸缘的第二立壁部43上。
<脱离限制部>
如图4所示,车辆用轮胎轮毂组装体2A具备脱离限制部4A。脱离限制部4A用于通过与轮胎3协作来限制副气室部件10的脱离。在本实施方式中,脱离限制部4A与轮胎3一体形成,是从轮胎3的一方的加强筋部3c向轮胎3的内侧延伸的轮胎延伸部。脱离限制部4A在加强筋部3c的整个外周上形成为环状,并与副气室部件10的上部25a的径向外侧面抵接。在车辆行驶时的离心力相对于副气室部件10在使其从凹下部11c离开的方向上作用的情况下,该脱离限制部4A将副气室部件10按压住。
即,如图3及图4所示,副气室部件10的宽度方向一端部(车辆用轮毂1的宽度方向端部侧)由脱离限制部4A按压。另外,副气室部件10的宽度方向另一端部(车辆用轮毂1(参照图1)的宽度方向中央侧)由纵壁15b按压。
<组装方法>
接着,参照图3及图4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轮胎轮毂组装体2A的组装方法(包括车辆用轮毂1的组装方法)。在组装前,纵壁15b从凹下部11c垂直地竖立设置(参照图4的单点划线)。作业人员将副气室部件10设置到凹下部11c。接着,作业人员使用未图示的工具(例如旋压加工装置)使纵壁15b向副气室部件10侧倾斜,并使侧面14与副气室部件10的侧部25c抵接。
接着,作业人员将轮胎3组装到大径部40上。在此,从轮胎3的加强筋部3c延伸的脱离限制部4A与副气室部件10的上部25a抵接。
<作用效果>
接着,参照图3及图4来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轮胎轮毂组装体2A所起到的作用效果。
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轮胎轮毂组装体2A具备:轮毂主体;亥姆霍兹共振器(副气室部件10),其设于轮毂主体的凹下部11c的外周面11d;轮胎3,其以覆盖亥姆霍兹共振器的方式安装于轮毂主体的外周面;和脱离限制部4A,其通过与轮胎3协作来限制亥姆霍兹共振器从外周面11d脱离。
根据这种车辆用轮胎轮毂组装体2A,能够以无需轮辋11的切削加工等的这种简单构成,恰当地防止亥姆霍兹共振器因离心力从轮毂主体脱离。
另外,车辆用轮胎轮毂组装体2A的特征在于,脱离限制部4A具备从轮胎3延伸并对亥姆霍兹共振器的径向外侧进行按压的轮胎延伸部。
根据这种车辆用轮胎轮毂组装体2A,能够以在轮胎3上设置延伸部的这种简单构成,恰当地防止亥姆霍兹共振器因离心力从轮毂主体脱离。
另外,车辆用轮胎轮毂组装体2A的特征在于,车辆用轮毂1的轮毂主体具备在凹下部11c的外周面11d上以沿周向延伸的方式竖立设置的纵壁15b,纵壁15b以随着趋向径向外侧而向亥姆霍兹共振器侧趋近的方式倾斜,并与亥姆霍兹共振器抵接。
根据这种车辆用轮胎轮毂组装体2A,纵壁15b对亥姆霍兹共振器进行按压,能够恰当地防止亥姆霍兹共振器因离心力从轮毂主体脱离。
另外,车辆用轮胎轮毂组装体2A的特征在于,车辆用轮毂1的轮毂主体通过使具有凹下部11c的轮辋11与盘部12组合而形成,轮辋11通过铝挤压成型而形成。
根据这种车辆用轮胎轮毂组装体2A,能够很容易形成倾斜的纵壁15b,能够恰当地防止亥姆霍兹共振器因离心力从轮毂主体脱离。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轮毂1的组装方法的特征在于,包括:在轮毂主体的凹下部11c的外周面11d设置亥姆霍兹共振器的步骤;和使在轮毂主体的凹下部11c的外周面11d上以沿周向延伸的方式竖立设置的纵壁15b通过以随着趋向径向外侧而向亥姆霍兹共振器侧趋近的方式倾斜来与亥姆霍兹共振器抵接的步骤。
根据这种车辆用轮毂1的组装方法,在轮毂主体的制造阶段无需使纵壁15b倾斜。另外,通过在亥姆霍兹共振器的设置之后使纵壁15b倾斜而能够使其与亥姆霍兹共振器确实地抵接,能够恰当地防止亥姆霍兹共振器因离心力从轮毂主体脱离。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轮胎轮毂组装体2A的组装方法的特征在于,还包括以覆盖亥姆霍兹共振器的方式在上述轮毂主体的外周面安装轮胎3、并使用轮胎3及脱离限制部4A来限制亥姆霍兹共振器从外周面11d脱离的步骤。
根据这种车辆用轮胎轮毂组装体2A的组装方法,能够以无需轮辋11的切削加工等这种简单工序,恰当地防止亥姆霍兹共振器因离心力从轮毂主体脱离。
<第二实施方式>
接着,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轮胎轮毂组装体2A的不同点为中心,来说明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轮胎轮毂组装体。
如图5所示,本发明的第二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轮胎轮毂组装体2B具备脱离限制部4B来替代脱离限制部4A。在本实施方式中,脱离限制部4B与副气室部件10一体形成,且是从副气室部件10的侧部25c的上端部延伸的亥姆霍兹共振器延伸部。脱离限制部4B由大径部40的加强板42与轮胎3的加强筋部3c夹持。
<组装方法>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轮胎轮毂组装体2B的组装方法(包括车辆用轮毂1的组装方法)。在组装前,纵壁15b从凹下部11c垂直地竖立设置(参照图5的单点划线)。作业人员将副气室部件10设置到凹下部11c。在此,从副气室部件10延伸的脱离限制部4B载置于大径部40的加强板42上。接着,作业人员使用未图示的工具(例如旋压加工装置)使纵壁15b向副气室部件10侧倾斜,并使侧面14与副气室部件10的侧部25c抵接。
接着,作业人员将轮胎3组装到大径部40上。在此,从副气室部件10延伸的脱离限制部4B由大径部40的加强板42与轮胎3的加强筋部3c夹持。
<作用效果>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轮胎轮毂组装体2B所起到的作用效果。
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轮胎轮毂组装体2B的特征在于,脱离限制部4B具备从亥姆霍兹共振器延伸并由轮毂主体及轮胎3夹持的共振器延伸部。
根据这种车辆用轮胎轮毂组装体2B,能够以在亥姆霍兹共振器上设置延伸部的这种简单构成,恰当地防止亥姆霍兹共振器因离心力从轮毂主体脱离。
<第三实施方式>
接着,以与第一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轮胎轮毂组装体2A的不同点为中心,说明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轮胎轮毂组装体。
如图6所示,本发明的第三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轮胎轮毂组装体2C具备脱离限制部4C来代替脱离限制部4A。在本实施方式中,脱离限制部4C是与轮胎3及副气室部件10分开形成的脱离限制部件。脱离限制部4C是在板状的截面形状下呈现周向长度与副气室部件10同等的圆弧形状的金属制或树脂制部件。脱离限制部4C的宽度方向一端部由大径部40的加强板42与轮胎3的加强筋部3c夹持。脱离限制部4C的宽度方向另一端部与副气室部件10的上部25a的径向外侧面抵接。在车辆行驶时的离心力相对于副气室部件10在使其从凹下部11c离开的方向上作用的情况下,该脱离限制部4C将副气室部件10按压住。
<组装方法>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轮胎轮毂组装体2C的组装方法(包括车辆用轮毂1的组装方法)。在组装前,纵壁15b从凹下部11c垂直地竖立设置(参照图6的点划线)。作业人员将副气室部件10设置到凹下部11c。接着,作业人员使用未图示的工具(例如旋压加工装置)使纵壁15b向副气室部件10侧倾斜,并使侧面14与副气室部件10的侧部25c抵接。
接着,作业人员使脱离限制部4C载置于大径部40的加强板42和副气室部件10上。在此,作业人员也可以使用粘接剂将脱离限制部4C临时固定于加强板42及/或副气室部件10上。
接着,作业人员将轮胎3组装到大径部40上。在此,脱离限制部4C由大径部40的加强板42与轮胎3的加强筋部3c夹持。
<作用效果>
接着说明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轮胎轮毂组装体2C所起到的作用效果。
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轮胎轮毂组装体2C的特征在于,脱离限制部4C是一部分由轮毂主体及轮胎3夹持且另一部分对亥姆霍兹共振器的径向外侧进行按压的脱离限制部件。
根据这种车辆用轮胎轮毂组装体2C,能够以在轮毂主体及轮胎3之间设置脱离限制部4C的这种简单,构成恰当地防止亥姆霍兹共振器因离心力从轮毂主体脱离。
以上说明了本发明的实施方式,但本发明并不限定于上述实施方式,而是能够以各种方式实施。
在上述实施方式中,设想了仅由合成树脂构成的副气室部件10(参照图3)。然而副气室部件10也能由两种以上的不同材料构成。
另外,本发明的车辆用轮胎轮毂组装体也可以构成为具备脱离限制部4A、4B的双方,还可以构成为具备脱离限制部4A、4B中的至少一方和脱离限制部4C。
另外,脱离限制部4A、4C也可以构成为对副气室部件10的宽度方向进行整体按压。在该情况下,也可以不使纵壁15b倾斜。
另外,本实施方式的车辆用轮毂的组装方法也可以构成为,包括:使在轮毂主体的凹下部11c的外周面11d上以沿周向延伸的方式竖立设置的纵壁15b以随着趋向径向外侧而向亥姆霍兹共振器的设置预定侧趋近的方式倾斜的步骤;和在轮毂主体的凹下部11c的外周面11d上设置亥姆霍兹共振器并使其与纵壁15b抵接的步骤。
根据这种车辆用轮毂1的组装方法,在轮毂主体的制造阶段无需使纵壁15b倾斜。另外,能够恰当地防止亥姆霍兹共振器因离心力从轮毂主体脱离。
Claims (7)
1.一种车辆用轮胎轮毂组装体,其特征在于,具备:
轮毂主体;
亥姆霍兹共振器,其设于轮毂主体的凹下部的外周面;
轮胎,其以覆盖所述亥姆霍兹共振器的方式安装于所述轮毂主体的外周面;和
脱离限制部,其通过与所述轮胎协作来限制所述亥姆霍兹共振器从所述凹下部的所述外周面脱离。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轮胎轮毂组装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离限制部具备从所述轮胎延伸并对所述亥姆霍兹共振器的径向外侧进行按压的轮胎延伸部。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轮胎轮毂组装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离限制部具备从所述亥姆霍兹共振器延伸并由所述轮毂主体及所述轮胎夹持的共振器延伸部。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车辆用轮胎轮毂组装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离限制部具备从所述亥姆霍兹共振器延伸并由所述轮毂主体及所述轮胎夹持的共振器延伸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车辆用轮胎轮毂组装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脱离限制部是一部分由所述轮毂主体及所述轮胎夹持且另一部分对所述亥姆霍兹共振器的径向外侧进行按压的脱离限制部件。
6.根据权利要求1~5中任一项所述的车辆用轮胎轮毂组装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主体具备在所述凹下部的外周面上以沿周向延伸的方式竖立设置的纵壁,
所述纵壁以随着趋向径向外侧而向所述亥姆霍兹共振器侧趋近的方式倾斜,并与所述亥姆霍兹共振器抵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车辆用轮胎轮毂组装体,其特征在于,所述轮毂主体通过使具有所述凹下部的轮辋与盘部组合而形成,
所述轮辋通过铝挤压成型而形成。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2)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JP2018-090991 | 2018-05-09 | ||
JP2018090991A JP7015732B2 (ja) | 2018-05-09 | 2018-05-09 | 車両用タイヤホイール組立体、車両用ホイールの組立方法及び車両用タイヤホイール組立体の組立方法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466285A true CN110466285A (zh) | 2019-11-19 |
CN110466285B CN110466285B (zh) | 2023-03-17 |
Family
ID=68465087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384527.1A Active CN110466285B (zh) | 2018-05-09 | 2019-05-09 | 车辆用轮胎轮毂组装体 |
Country Status (3)
Country | Link |
---|---|
US (1) | US11104188B2 (zh) |
JP (1) | JP7015732B2 (zh) |
CN (1) | CN110466285B (zh)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192995A (zh) * | 2020-11-24 | 2021-01-08 | 刘湘平 | 一种轮辋结构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19217979A (ja) * | 2018-06-22 | 2019-12-26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車両用ホイール |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20104600A1 (en) * | 1999-09-29 | 2002-08-08 | Michelin Recherche Et Technique S.A.(Switzerland) | Safety support with a noise attenuator for a vehicle wheel |
JP2004148978A (ja) * | 2002-10-30 | 2004-05-27 | Bridgestone Corp | 支持体、および空気入りランフラットタイヤ |
JP2004330862A (ja) * | 2003-05-07 | 2004-11-25 | Fuji Heavy Ind Ltd | タイヤ組立体 |
JP2008126806A (ja) * | 2006-11-20 | 2008-06-05 | Asahi Tec Corp | 車両用ホイ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US20080277997A1 (en) * | 2007-05-10 | 2008-11-13 | Honda Motor Co., Ltd. | Vehicle wheel |
JP2015160565A (ja) * | 2014-02-28 | 2015-09-07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車両用ホイール |
CN106068190A (zh) * | 2014-03-13 | 2016-11-02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车辆用车轮 |
CN107415578A (zh) * | 2012-12-17 | 2017-12-01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车辆用车轮 |
Family Cites Families (3)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JP2002234304A (ja) | 2001-02-09 | 2002-08-20 | Bridgestone Corp | 中子付きリムホイール及びタイヤ・リムホイール組立体 |
FR2905631B1 (fr) | 2006-09-12 | 2008-11-28 | Hutchinson Sa | Dispositif de roulage a plat pour vehicule automobile et ensemble monte l'incorporant. |
JP5657309B2 (ja) | 2010-08-24 | 2015-01-21 | 日本プラスト株式会社 | 自動車用ホイール共振防止装置 |
-
2018
- 2018-05-09 JP JP2018090991A patent/JP7015732B2/ja active Active
-
2019
- 2019-05-07 US US16/405,084 patent/US11104188B2/en active Active
- 2019-05-09 CN CN201910384527.1A patent/CN110466285B/zh active Active
Patent Citations (8)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US20020104600A1 (en) * | 1999-09-29 | 2002-08-08 | Michelin Recherche Et Technique S.A.(Switzerland) | Safety support with a noise attenuator for a vehicle wheel |
JP2004148978A (ja) * | 2002-10-30 | 2004-05-27 | Bridgestone Corp | 支持体、および空気入りランフラットタイヤ |
JP2004330862A (ja) * | 2003-05-07 | 2004-11-25 | Fuji Heavy Ind Ltd | タイヤ組立体 |
JP2008126806A (ja) * | 2006-11-20 | 2008-06-05 | Asahi Tec Corp | 車両用ホイール及びその製造方法 |
US20080277997A1 (en) * | 2007-05-10 | 2008-11-13 | Honda Motor Co., Ltd. | Vehicle wheel |
CN107415578A (zh) * | 2012-12-17 | 2017-12-01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车辆用车轮 |
JP2015160565A (ja) * | 2014-02-28 | 2015-09-07 | 本田技研工業株式会社 | 車両用ホイール |
CN106068190A (zh) * | 2014-03-13 | 2016-11-02 | 本田技研工业株式会社 | 车辆用车轮 |
Cited By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2192995A (zh) * | 2020-11-24 | 2021-01-08 | 刘湘平 | 一种轮辋结构 |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JP7015732B2 (ja) | 2022-02-03 |
US11104188B2 (en) | 2021-08-31 |
CN110466285B (zh) | 2023-03-17 |
US20190344628A1 (en) | 2019-11-14 |
JP2019196093A (ja) | 2019-11-14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US6024415A (en) | Wheel for a motor vehicle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 |
JP4551422B2 (ja) | 車両用ホイール | |
US9649892B2 (en) | Wheel for vehicle | |
KR20000022221A (ko) | 자동차 휠 | |
CN104070925B (zh) | 车辆用车轮 | |
US20050017570A1 (en) | Motor vehicle wheel disc, in particular for passenger car | |
CN110466285A (zh) | 车辆用轮胎轮毂组装体 | |
JP4546948B2 (ja) | 車両用ホイール | |
KR20030001352A (ko) | 비상활주 지지체 | |
JP4353502B2 (ja) | タイヤ/ホイール組立体及び騒音低減用内装体 | |
AU725086B2 (en) | Wheel for a motor vehicle and method of making same | |
WO2017159829A1 (ja) | 車両用ホイール | |
JP2010095147A (ja) | 車両用ホイール | |
US5575539A (en) | Wheel rim for a motor vehicle and process for making same | |
CN110549789B (zh) | 车辆用轮毂 | |
CN111532085A (zh) | 车辆用轮毂 | |
EP3372421B1 (en) | Honeycomb rim-type wheel | |
JP6554227B2 (ja) | 車両用ホイール | |
US20020035889A1 (en) | Vehicle steering wheel | |
JP2008143285A (ja) | Macホイールとその製造方法 | |
US20190389247A1 (en) | Vehicle wheel | |
JP5460124B2 (ja) | タイヤ用ホイール | |
JP3952173B2 (ja) | タイヤ/ホイール組立体及びランフラット用支持体 | |
JP2020111256A (ja) | 車両用タイヤホイール組立体 | |
KR20220010881A (ko) | 차량용 중공 스포크 흡음 휠 및 이의 제조 방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