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52515A - 一种改性塑料及其制备工艺 - Google Patents

一种改性塑料及其制备工艺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52515A
CN110452515A CN201910792360.2A CN201910792360A CN110452515A CN 110452515 A CN110452515 A CN 110452515A CN 201910792360 A CN201910792360 A CN 201910792360A CN 110452515 A CN110452515 A CN 110452515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modified
plastics
temperature
raw material
modified plastics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Pending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792360.2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Inventor
胡锦智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Zhangzhou Jihe Metal Products Co Ltd
Original Assignee
Zhangzhou Jihe Metal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Zhangzhou Jihe Metal Products Co Ltd filed Critical Zhangzhou Jihe Metal Products Co Ltd
Priority to CN201910792360.2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452515A/zh
Publication of CN110452515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52515A/zh
Pending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69/00Compositions of polycarbonates; Compositions of derivatives of polycarbon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18Oxygen-containing compounds, e.g. metal carbonyls
    • C08K3/20Oxides; Hydroxides
    • C08K3/22Oxides; Hydroxides of metals
    • C08K2003/2237Oxides; Hydroxides of metals of titanium
    • C08K2003/2241Titanium dioxide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00Use of in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3/38Boron-containing compounds
    • C08K2003/387Borat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KUse of inorganic or non-macromolecular organic substances as compounding ingredients
    • C08K2201/00Specific properties of additives
    • C08K2201/011Nanostructured additiv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1/00Properties
    • C08L2201/02Flame or fire retardant/resistant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8ORGANIC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THEIR PREPARATION OR CHEMICAL WORKING-UP; COMPOSITIONS BASED THEREON
    • C08L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 C08L2201/00Properties
    • C08L2201/08Stabilised against heat, light or radiation or oxydation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Health & Medical Sciences (AREA)
  • Chemical Kinetics & Catalysis (AREA)
  • Medicinal Chemistry (AREA)
  • Polymers & Plastic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Processes Of Treating Macromolecular Substances (AREA)
  • Compositions Of Macromolecular Compound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改性塑料及其制备工艺,属于塑料制备工艺技术领域;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塑料由由以下重量组分的原料制成:PC树脂87~95份、MBS增韧剂2~8份、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5~7份、复合阻燃剂0.4~1份、抗氧化剂0.1~0.3份、黑色母1~2份、矿物油0.1~1份和改性粉体3~5份;本发明通过对PC树脂进行共混改性,不仅使得塑料具有很好的韧性和阻燃性能,还能显著提高塑料的抗冲击性能;使得本发明所制备的塑料的质量更好、性能更优,且有效地延长了塑料的使用寿命。

Description

一种改性塑料及其制备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塑料制造工艺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它涉及一种改性塑料及其制备工艺。
背景技术
塑料是指以高分子量的合成树脂为主要组分,加入适当添加剂,如增塑剂、稳定剂、抗氧化剂、阻燃剂、着色剂等,经加工成型的塑性(柔韧性)材料,或固化交联形成的刚性材料。
塑料是重要的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应用非常广泛。但是废弃塑料带来的“白色污染”也越来越严重,如果我们能详细了解塑料的组成及分类,不仅能帮助我们科学地使用塑料制品,也有利于塑料的分类回收,并有效控制和减少“白色污染”。
目前,公开号为CN107383707A的中国专利公开了一种工程塑料加工方法,选取耐磨机体原料,并对所选取的耐磨机体原料进行板料、挤压、冷却、初步干燥、切粒、彻底干燥、过滤和包装步骤后得到成品。其制备的塑料虽然具有较好的耐磨性,而且能够增加工程塑料机械强度。但是其韧性、阻燃性和抗冲击性能较差,这使得制备的塑料的性能较差,使用寿命也相应缩短。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性塑料,其优点在于:通过对PC树脂进行共混改性,不仅使得塑料具有很好的韧性和阻燃性能,还能显著提高塑料的抗冲击性能;使得本发明所制备的塑料的质量更好、性能更优,且有效地延长了塑料的使用寿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改性塑料,由以下重量组分的原料制成:PC树脂87~95份、MBS增韧剂2~8份、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5~7份、复合阻燃剂0.4~1份、抗氧化剂0.1~0.3份、黑色母1~2份、矿物油0.1~1份和改性粉体3~5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MBS增韧剂对PC树脂进行共混改性,使得MBS增韧剂中的相关的活性基团与PC树脂表面发生化学反应,使得PC树脂与MBS增韧剂之间以作用力较强的化学键相连接,在化学键的作用下,PC树脂表面形成三维网络状结构,从而显著地改善了PC树脂的韧性和耐冲击性能。
纳米二氧化钛与硅烷偶联剂之间能充分接触,从而使得纳米二氧化钛表面存在的大量羟基与硅烷偶联剂表面存在的大量硅氧键发生接枝反应,改性后的纳米二氧化钛更易以化学键的形式与PC树脂相连接,使得纳米二氧化钛能牢固地“附着”在PC树脂的表面,从根本上改善了塑料的阻燃性能。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复合阻燃剂由十溴二苯乙烷和硼酸锌按照质量比1:1.5~2.5混合而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十溴二苯乙烷本身的热稳定性好,抗紫外线性能佳,较其他溴系阻燃剂的渗出性低,其与PC树脂共混后不仅能显著改善塑料的阻燃性能。而且,还使得通过本发明制备的塑料的抗老化性能进一步得到提高。再者,硼酸锌本身也具有很好的阻燃性能,其与十溴二苯乙烷之间相互协同,能显著提高本发明制备的塑料的阻燃性能。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抗氧化剂选用二丁基羟基甲苯或叔丁基对苯二酚。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抗氧化剂的使用能减缓本发明制备的塑料暴露在室外时被空气中的氧化性物质氧化的速率。保证了塑料的外观和色泽的同时,也相应地延长了塑料的使用寿命。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矿物油选用WG-306或油酸甲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矿物油的使用能减小各物质表面的自由能,使得各物质更加均匀地分散在混合组分内。增大了PC树脂与MBS增韧剂和改性分体之间的接触几率,保证了对PC树脂改性的顺利进行,使得制备的塑料的阻燃性和韧性均得到很大地提高。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改性粉体的制备方法为:向盛有乙醇水溶液的容器中加入硅烷偶联剂、纳米二氧化钛和表面活性剂,其中硅烷偶联剂、纳米二氧化钛和表面活性剂的加入量分别为乙醇水溶液质量的3-5%、35-40%和1.0-1.5%;经高速搅拌10~20min后再超声分散25~40min,然后将所得的混合液的温度升高至70~85℃,反应时间为5~7h,经室温冷却后将混合液倒出,并进行离心、干燥处理,即得到改性粉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将硅烷偶联剂、纳米二氧化钛和表面活性剂一同加入乙醇溶液中,并同时对其进行告诉搅拌和超声分散处理,纳米二氧化钛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更易与硅烷偶联剂发生反应,从而完成了对纳米二氧化钛表面改性的目的。有利于改性后的耐纳米二氧化钛,即改性粉体后续对PC树脂的进一步改性,从而进一步增强制备的塑料的韧性。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乙醇溶液由乙醇和水按照体积比3:7~10混合而成。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乙醇溶液的使用,使得硅烷偶联剂、纳米二氧化钛和表面活性剂能更易分散在其形成的混合体系中,增大表面活性剂与硅烷偶联剂和纳米二氧化钛的接触几率,有利于对纳米二氧化钛表面改性的顺利进行。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硅烷偶联剂选用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或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且硅烷偶联剂的加入量为乙醇溶液的4~6%。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硅烷偶联剂的使用使得其能与分散在混合组分内的纳米二氧化钛之间充分接触,有利于硅烷偶联剂的硅氧键与纳米二氧化钛表面的羟基发生化学反应,从而有利于后续对PC树脂的接枝反应的进行,是的通过本发明制备的塑料的阻燃性能更加优越。
本发明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表面活性剂选用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或月桂醇硫酸钠。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表面活性剂的使用能显著提高纳米二氧化钛与硅烷偶联剂接触的几率,保证纳米二氧化钛改性的成功进行。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改性塑料的制备工艺,其优点在于:改善了PC树脂的韧性和耐冲击性能,且提高了塑料的阻燃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改性塑料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通过抽样的方式对采购进来的原材料的品质进行检验,以对原料的品质进行确认和查核;并最终确定对该批产品是允收还是拒收;
S2、根据上述各原料的重量组份配比,准确称取上述各原料备用;
S3、将PC树脂、MBS增韧剂、复合阻燃剂、抗氧化剂、黑色母、矿物油和改性粉体混合搅拌后加入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然后将其一同转入混料机中,并在300~500r/min的转速下对原料进行拌料混合,所得记为混合组分;其中,混合的时间为15~25min;
S4、将混合均匀后的混合组分转入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混炼塑化、均化;其中,双螺杆挤出机的工艺参数为:螺杆长径比为34:1,双螺杆挤出机一区温度200~225℃,二区温度215~230℃,三区温度225~250℃,四区温度至九区温度235~265℃,机头温度250~270℃;再将挤出后的塑料条经过水冷槽进行冷却定型,并采用风冷装置将所得塑料条风冷吹干;
S5、将吹干后的塑料条送入切料中切成粒状,切粒机的转速为600~800r/min,得到改性塑料成品;
S6、采用检测设备对所得的改性塑料成品的质量进行检测;
S7、对质检合格的改性塑料成品进行密封打包并入库。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通过使用MBS增韧剂对PC树脂进行共混改性,使得MBS增韧剂中的相关的活性基团与PC树脂表面发生化学反应,使得PC树脂与MBS之间以作用力较强的化学键相连接,在化学键的作用下,PC述职表面形成三维网络状结构,从而显著地改善了PC树脂的韧性和耐冲击性能。另外,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纳米二氧化钛与硅烷偶联剂之间能充分接触,从而使得纳米二氧化钛表面存在的大量羟基与硅烷偶联剂表面存在的大量硅氧键发生接枝反应,使得纳米二氧化钛以化学键的形式与PC树脂相连接,使得纳米二氧化钛能牢固地“附着”在PC树脂的表面,增强本发明制备的塑料的抗紫外性能和抗老化性能,显著地延长了塑料的使用寿命。而且纳米二氧化钛与十溴二苯乙烷、硼酸锌三者相互协同,能显著提高了塑料的阻燃性。
综上所述,本发明具有以下优点:
1、MBS增韧剂对PC树脂进行共混改性,使得MBS增韧剂中的相关的活性基团与PC树脂表面发生化学反应,使得PC树脂与MBS之间以作用力较强的化学键相连接,在化学键的作用下,PC述职表面形成三维网络状结构,从而显著地改善了PC树脂的韧性和耐冲击性能;
2、在表面活性剂的作用下,纳米二氧化钛与硅烷偶联剂之间能充分接触,从而使得纳米二氧化钛表面存在的大量羟基与硅烷偶联剂表面存在的大量硅氧键发生接枝反应,使得纳米二氧化钛以化学键的形式与PC树脂相连接,使得纳米二氧化钛能牢固地“附着”在PC树脂的表面,从根本上改善了塑料的阻燃性能。而且纳米二氧化钛与十溴二苯乙烷、硼酸锌三者相互协同,能够进一步提高塑料的阻燃性;
3、本发明中通过化学反应使得纳米二氧化钛与PC树脂之间通过作用力较强的化学键相连接,使得所制备的塑料本身就具备一定的抗紫外和抗老化的特性。另外,抗氧化剂的使用能减缓本发明制备的塑料暴露在室外时被空气中的氧化性物质氧化的速率,保证了塑料的外观和色泽。纳米二氧化钛与抗氧化剂之间相互配合,使得本发明所制备的塑料的使用寿命也得到有效地延长。
具体实施方式
为使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基于本发明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发明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1:
一种改性塑料,由以下重量组分的原料制成:PC树脂90份、MBS增韧剂2份、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5.5份、复合阻燃剂0.4份、抗氧化剂0.15份、黑色母1份、矿物油0.5份和改性粉体3份。
复合阻燃剂由十溴二苯乙烷和硼酸锌按照质量比1:1.5混合而成。
抗氧化剂选用二丁基羟基甲苯。
矿物油选用WG-306。
改性粉体的制备方法为:向盛有乙醇水溶液的容器中加入硅烷偶联剂、纳米二氧化钛和表面活性剂,其中硅烷偶联剂、纳米二氧化钛和表面活性剂的加入量分别为乙醇水溶液质量的3%、35%和1.0%;经高速搅拌10min后再超声分散25min,然后将所得的混合液的温度升高至70℃,反应时间为5h,经室温冷却后将混合液倒出,并进行离心、干燥处理,即得到改性粉体。
乙醇溶液由乙醇和水按照体积比3:7混合而成。
硅烷偶联剂选用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且硅烷偶联剂的加入量为乙醇溶液的4%。
表面活性剂选用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
一种改性塑料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通过抽样的方式对采购进来的原材料的品质进行检验,以对原料的品质进行确认和查核;并最终确定对该批产品是允收还是拒收;
S2、根据上述各原料的重量组份配比,准确称取上述各原料备用;
S3、将PC树脂、MBS增韧剂、复合阻燃剂、抗氧化剂、黑色母、矿物油和改性粉体混合搅拌后加入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然后将其一同转入混料机中,并在300r/min的转速下对原料进行拌料混合,所得记为混合组分;其中,混合的时间为15min;
S4、将混合均匀后的混合组分转入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混炼塑化、均化;其中,双螺杆挤出机的工艺参数为:螺杆长径比为34:1,双螺杆挤出机一区温度200℃,二区温度215℃,三区温度225℃,四区温度至九区温度235℃,机头温度250℃;再将挤出后的塑料条经过水冷槽进行冷却定型,并采用风冷装置将所得塑料条风冷吹干;
S5、将吹干后的塑料条送入切料中切成粒状,切粒机的转速为600r/min,得到改性塑料成品;
S6、采用检测设备对所得的改性塑料成品的质量进行检测;
S7、对质检合格的改性塑料成品进行密封打包并入库。
实施例2:
一种改性塑料,由以下重量组分的原料制成:PC树脂87份、MBS增韧剂3份、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5份、复合阻燃剂0.6份、抗氧化剂0.1份、黑色母1.5份、矿物油0.1份和改性粉体4份。
复合阻燃剂由十溴二苯乙烷和硼酸锌按照质量比1:2.0混合而成。
抗氧化剂选用叔丁基对苯二酚。
矿物油选用油酸甲酯。
改性粉体的制备方法为:向盛有乙醇水溶液的容器中加入硅烷偶联剂、纳米二氧化钛和表面活性剂,其中硅烷偶联剂、纳米二氧化钛和表面活性剂的加入量分别为乙醇水溶液质量的3.5%、37%和1.2%;经高速搅拌15min后再超声分散30min,然后将所得的混合液的温度升高至75℃,反应时间为6h,经室温冷却后将混合液倒出,并进行离心、干燥处理,即得到改性粉体。
乙醇溶液由乙醇和水按照体积比3:8混合而成。
硅烷偶联剂选用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且硅烷偶联剂的加入量为乙醇溶液的5%。
表面活性剂选用月桂醇硫酸钠。
一种改性塑料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通过抽样的方式对采购进来的原材料的品质进行检验,以对原料的品质进行确认和查核;并最终确定对该批产品是允收还是拒收;
S2、根据上述各原料的重量组份配比,准确称取上述各原料备用;
S3、将PC树脂、MBS增韧剂、复合阻燃剂、抗氧化剂、黑色母、矿物油和改性粉体混合搅拌后加入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然后将其一同转入混料机中,并在400r/min的转速下对原料进行拌料混合,所得记为混合组分;其中,混合的时间为20min;
S4、将混合均匀后的混合组分转入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混炼塑化、均化;其中,双螺杆挤出机的工艺参数为:螺杆长径比为34:1,双螺杆挤出机一区温度210℃,二区温度220℃,三区温度230℃,四区温度至九区温度245℃,机头温度255℃;再将挤出后的塑料条经过水冷槽进行冷却定型,并采用风冷装置将所得塑料条风冷吹干;
S5、将吹干后的塑料条送入切料中切成粒状,切粒机的转速为660r/min,得到改性塑料成品;
S6、采用检测设备对所得的改性塑料成品的质量进行检测;
S7、对质检合格的改性塑料成品进行密封打包并入库。
实施例3:
一种改性塑料,由以下重量组分的原料制成:PC树脂95份、MBS增韧剂5份、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7份、复合阻燃剂0.8份、抗氧化剂0.3份、黑色母1.8份、矿物油1份和改性粉体4.5份。
复合阻燃剂由十溴二苯乙烷和硼酸锌按照质量比1:2.0混合而成。
抗氧化剂选用二丁基羟基甲苯。
矿物油选用WG-306。
改性粉体的制备方法为:向盛有乙醇水溶液的容器中加入硅烷偶联剂、纳米二氧化钛和表面活性剂,其中硅烷偶联剂、纳米二氧化钛和表面活性剂的加入量分别为乙醇水溶液质量的4.5%、38%和1.4%;经高速搅拌15min后再超声分散35min,然后将所得的混合液的温度升高至80℃,反应时间为6h,经室温冷却后将混合液倒出,并进行离心、干燥处理,即得到改性粉体。
乙醇溶液由乙醇和水按照体积比3:9混合而成。
硅烷偶联剂选用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且硅烷偶联剂的加入量为乙醇溶液的5%。
表面活性剂选用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
一种改性塑料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通过抽样的方式对采购进来的原材料的品质进行检验,以对原料的品质进行确认和查核;并最终确定对该批产品是允收还是拒收;
S2、根据上述各原料的重量组份配比,准确称取上述各原料备用;
S3、将PC树脂、MBS增韧剂、复合阻燃剂、抗氧化剂、黑色母、矿物油和改性粉体混合搅拌后加入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然后将其一同转入混料机中,并在480r/min的转速下对原料进行拌料混合,所得记为混合组分;其中,混合的时间为20min;
S4、将混合均匀后的混合组分转入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混炼塑化、均化;其中,双螺杆挤出机的工艺参数为:螺杆长径比为34:1,双螺杆挤出机一区温度220℃,二区温度225℃,三区温度240℃,四区温度至九区温度255℃,机头温度260℃;再将挤出后的塑料条经过水冷槽进行冷却定型,并采用风冷装置将所得塑料条风冷吹干;
S5、将吹干后的塑料条送入切料中切成粒状,切粒机的转速为720r/min,得到改性塑料成品;
S6、采用检测设备对所得的改性塑料成品的质量进行检测;
S7、对质检合格的改性塑料成品进行密封打包并入库。
实施例4:
一种改性塑料,由以下重量组分的原料制成:PC树脂92份、MBS增韧剂8份、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6.5份、复合阻燃剂1份、抗氧化剂0.2份、黑色母2份、矿物油0.8份和改性粉体5份。
复合阻燃剂由十溴二苯乙烷和硼酸锌按照质量比1:2.5混合而成。
抗氧化剂选用叔丁基对苯二酚。
矿物油选用油酸甲酯。
改性粉体的制备方法为:向盛有乙醇水溶液的容器中加入硅烷偶联剂、纳米二氧化钛和表面活性剂,其中硅烷偶联剂、纳米二氧化钛和表面活性剂的加入量分别为乙醇水溶液质量的5%、40%和1.5%;经高速搅拌20min后再超声分散40min,然后将所得的混合液的温度升高至85℃,反应时间为7h,经室温冷却后将混合液倒出,并进行离心、干燥处理,即得到改性粉体。
乙醇溶液由乙醇和水按照体积比3:10混合而成。
硅烷偶联剂选用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且硅烷偶联剂的加入量为乙醇溶液的6%。
表面活性剂选用月桂醇硫酸钠。
一种改性塑料的制备工艺,包括以下步骤:
S1、通过抽样的方式对采购进来的原材料的品质进行检验,以对原料的品质进行确认和查核;并最终确定对该批产品是允收还是拒收;
S2、根据上述各原料的重量组份配比,准确称取上述各原料备用;
S3、将PC树脂、MBS增韧剂、复合阻燃剂、抗氧化剂、黑色母、矿物油和改性粉体混合搅拌后加入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然后将其一同转入混料机中,并在500r/min的转速下对原料进行拌料混合,所得记为混合组分;其中,混合的时间为25min;
S4、将混合均匀后的混合组分转入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混炼塑化、均化;其中,双螺杆挤出机的工艺参数为:螺杆长径比为34:1,双螺杆挤出机一区温度225℃,二区温度230℃,三区温度250℃,四区温度至九区温度265℃,机头温度270℃;再将挤出后的塑料条经过水冷槽进行冷却定型,并采用风冷装置将所得塑料条风冷吹干;
S5、将吹干后的塑料条送入切料中切成粒状,切粒机的转速为600~800r/min,得到改性塑料成品;
S6、采用检测设备对所得的改性塑料成品的质量进行检测;
S7、对质检合格的改性塑料成品进行密封打包并入库。
性能检测:
对通过本发明的实施例1、实施例2、实施例3和实施例4制备的塑料与市售普通塑料进行性能检测。其中市售普通材料作为对照组,通过本发明中实施例制备的塑料作为实验组,所得检测数据如下表:
从上表中的相关数据可知本发明制备的塑料的韧性、阻燃性和抗冲击性能均优于市售塑料。表明本发明制备的塑料的质量更好,更适宜推广。
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于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设计构思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9)

1.一种改性塑料,其特征在于,由以下重量组分的原料制成:PC树脂87~95份、MBS增韧剂2~8份、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5~7份、复合阻燃剂0.4~1份、抗氧化剂0.1~0.3份、黑色母1~2份、矿物油0.1~1份和改性粉体3~5份。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性塑料,其特征在于:所述复合阻燃剂由十溴二苯乙烷和硼酸锌按照质量比1:1.5~2.5混合而成。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性塑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抗氧化剂选用二丁基羟基甲苯或叔丁基对苯二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性塑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矿物油选用WG-306或油酸甲酯。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改性塑料,其特征在于,所述改性粉体的制备方法为:向盛有乙醇水溶液的容器中加入硅烷偶联剂、纳米二氧化钛和表面活性剂,其中硅烷偶联剂、纳米二氧化钛和表面活性剂的加入量分别为乙醇水溶液质量的3-5%、35-40%和1.0-1.5%;经高速搅拌10~20min后再超声分散25~40min,然后将所得的混合液的温度升高至70~85℃,反应时间为5~7h,经室温冷却后将混合液倒出,并进行离心、干燥处理,即得到改性粉体。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改性塑料,其特征在于;所述乙醇溶液由乙醇和水按照体积比3:7~10混合而成。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改性塑料,其特征在于;所述硅烷偶联剂选用γ-氨丙基三乙氧基硅烷或γ-(2,3-环氧丙氧)丙基三甲氧基硅烷;且硅烷偶联剂的加入量为乙醇溶液的4~6%。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改性塑料,其特征在于;所述表面活性剂选用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硫酸钠或月桂醇硫酸钠。
9.一种如权利要求1~8任一项所述的一种改性塑料的制备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S1、通过抽样的方式对采购进来的原材料的品质进行检验,以对原料的品质进行确认和查核;并最终确定对该批产品是允收还是拒收;
S2、根据上述各原料的重量组份配比,准确称取上述各原料备用;
S3、将PC树脂、MBS增韧剂、复合阻燃剂、抗氧化剂、黑色母、矿物油和改性粉体混合搅拌后加入苯乙烯~马来酸酐共聚物,然后将其一同转入混料机中,并在300~500r/min的转速下对原料进行拌料混合,所得记为混合组分;其中,混合的时间为15~25min;
S4、将混合均匀后的混合组分转入双螺杆挤出机中进行混炼塑化、均化;其中,双螺杆挤出机的工艺参数为:螺杆长径比为34:1,双螺杆挤出机一区温度200~225℃,二区温度215~230℃,三区温度225~250℃,四区温度至九区温度235~265℃,机头温度250~270℃;再将挤出后的塑料条经过水冷槽进行冷却定型,并采用风冷装置将所得塑料条风冷吹干;
S5、将吹干后的塑料条送入切料中切成粒状,切粒机的转速为600~800r/min,得到改性塑料成品;
S6、采用检测设备对所得的改性塑料成品的质量进行检测;
S7、对质检合格的改性塑料成品进行密封打包并入库。
CN201910792360.2A 2019-08-26 2019-08-26 一种改性塑料及其制备工艺 Pending CN110452515A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92360.2A CN110452515A (zh) 2019-08-26 2019-08-26 一种改性塑料及其制备工艺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792360.2A CN110452515A (zh) 2019-08-26 2019-08-26 一种改性塑料及其制备工艺

Publications (1)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52515A true CN110452515A (zh) 2019-11-15

Family

ID=68489278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792360.2A Pending CN110452515A (zh) 2019-08-26 2019-08-26 一种改性塑料及其制备工艺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452515A (zh)

Cited B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19036A (zh) * 2019-11-21 2020-02-21 厦门稻美橡塑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耐候pvc发泡板及其制备工艺
CN112014924A (zh) * 2020-09-07 2020-12-01 科竟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在聚合物光波导表面装饰纳米立方体的方法、由其制造的光波导、生物传感系统及应用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002530A1 (en) * 2003-07-04 2005-01-13 Nanon A/S A method of producing a silanized composite filler and a method of producing a composite material
CN107057322A (zh) * 2017-05-09 2017-08-18 东莞市亚仑塑料原料有限公司 一种pc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245234A (zh) * 2016-04-26 2017-10-13 宁波浙铁大风化工有限公司 玻纤增强无卤阻燃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312298A (zh) * 2017-06-29 2017-11-03 江南石墨烯研究院 一种阻燃型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Patent Citations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WO2005002530A1 (en) * 2003-07-04 2005-01-13 Nanon A/S A method of producing a silanized composite filler and a method of producing a composite material
CN107245234A (zh) * 2016-04-26 2017-10-13 宁波浙铁大风化工有限公司 玻纤增强无卤阻燃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057322A (zh) * 2017-05-09 2017-08-18 东莞市亚仑塑料原料有限公司 一种pc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312298A (zh) * 2017-06-29 2017-11-03 江南石墨烯研究院 一种阻燃型聚碳酸酯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0819036A (zh) * 2019-11-21 2020-02-21 厦门稻美橡塑制品有限公司 一种耐候pvc发泡板及其制备工艺
CN112014924A (zh) * 2020-09-07 2020-12-01 科竟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在聚合物光波导表面装饰纳米立方体的方法、由其制造的光波导、生物传感系统及应用
CN112014924B (zh) * 2020-09-07 2021-09-28 科竟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在聚合物光波导表面装饰纳米立方体的方法、由其制造的光波导、生物传感系统及应用
WO2022047848A1 (zh) * 2020-09-07 2022-03-10 科竟达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一种在聚合物光波导表面装饰纳米立方体的方法、由其制造的光波导、生物传感系统及应用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00556952C (zh) Pvc/微纳粉体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4212028B (zh) 一种合成多孔硅酸钙高吸附母料的制备方法
CN110452515A (zh) 一种改性塑料及其制备工艺
CN106750780A (zh) 一种硫酸钡透明填充母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7641206A (zh) 一种色母粒制备工艺
CN101456973A (zh) 一种upvc/级配复配无机粉体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8641388A (zh) 一种阻燃木塑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9940929A (zh) 一种夏季用双壁波纹管及其制备方法
CN109294117A (zh) 一种梅花管及其生产工艺
CN106189323A (zh) 一种高性能木塑复合墙板及其制备方法
CN108148235A (zh) 一种聚乙烯填充母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06751690A (zh) 一种高强度再生工程塑料改性制备方法
CN107400275A (zh) 一种可直接吹塑的高阻隔复合塑料及制备方法
CN109096777A (zh) 一种色母粒及制作方法
CN109838628A (zh) 一种冬季用双壁波纹管及其制备方法
CN105949807A (zh) 聚乙烯醇基木塑复合材料及其熔融加工方法
CN100592979C (zh) 聚烯烃全透明母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08641181A (zh) 一种增韧型母粒及其制备方法
CN106832930A (zh) Mt插芯原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832990A (zh) 一种高韧性pvc脂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6700199A (zh) 一种耐磨塑料袋及其加工工艺
CN109721800A (zh) 一种滑石粉增强hdpe复合材料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CN104910434A (zh) 一种高效隔氧隔水的共混型全降解塑料薄膜及其制备方法
CN108164907A (zh) 一种用于制作塑胶卡板的耐低温耐候性hips/pe合金材料及其制备方法
CN101585977B (zh) 一种聚丙烯增强增韧改性剂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RJ01 Rejection of invention patent application after publication

App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2019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