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46674A - 集装箱的仓储和在这种类型的仓储中操作运输车辆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集装箱的仓储和在这种类型的仓储中操作运输车辆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46674A
CN110446674A CN201880018163.9A CN201880018163A CN110446674A CN 110446674 A CN110446674 A CN 110446674A CN 201880018163 A CN201880018163 A CN 201880018163A CN 110446674 A CN110446674 A CN 110446674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region
storage
transport zone
haulage vehicle
gantry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880018163.9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446674B (zh
Inventor
阿明·维施曼
斯蒂芬·阿尔德约翰
海科·舒尔茨
扬-菲利普·施密特-埃维希
海因茨-克里斯托夫·艾希纳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Konecranes Global Oy
Original Assignee
Konecranes Global O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Konecranes Global Oy filed Critical Konecranes Global Oy
Publication of CN110446674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46674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446674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46674B/zh
Expired - Fee Related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63/00Transferring or trans-shipping at storage areas, railway yards or harbours or in opening mining cuts; Marshalling yard installations
    • B65G63/002Transferring or trans-shipping at storage areas, railway yards or harbours or in opening mining cuts; Marshalling yard installations for articles
    • B65G63/004Transferring or trans-shipping at storage areas, railway yards or harbours or in opening mining cuts; Marshalling yard installations for articles for contain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0VEHICLES IN GENERAL
    • B60PVEHICLES ADAPTED FOR LOAD TRANSPORTATION OR TO TRANSPORT, TO CARRY, OR TO COMPRISE SPECIAL LOADS OR OBJECTS
    • B60P1/00Vehicles predominantly for transporting loads and modified to facilitate loading, consolidating the load, or unloading
    • B60P1/64Vehicles predominantly for transporting loads and modified to facilitate loading, consolidating the load, or unloading the load supporting or containing element being readily removable
    • B60P1/6418Vehicles predominantly for transporting loads and modified to facilitate loading, consolidating the load, or unloading the load supporting or containing element being readily removable the load-transporting element being a container or similar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65/00Loading or unloading
    • B65G65/005Control arrangement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6HOISTING; LIFTING; HAULING
    • B66CCRANES; LOAD-ENGAGING ELEMENTS OR DEVICES FOR CRANES, CAPSTANS, WINCHES, OR TACKLES
    • B66C19/00Cranes comprising trolleys or crabs running on fixed or movable bridges or gantries
    • B66C19/007Cranes comprising trolleys or crabs running on fixed or movable bridges or gantries for containers
    • BPERFORMING OPERATIONS; TRANSPORTING
    • B65CONVEYING; PACKING; STORING; HANDLING THIN OR FILAMENTARY MATERIAL
    • B65GTRANSPORT OR STORAGE DEVICES, e.g. CONVEYORS FOR LOADING OR TIPPING, SHOP CONVEYOR SYSTEMS OR PNEUMATIC TUBE CONVEYORS
    • B65G2201/00Indexing codes relating to handling devices, e.g. conveyors, characterised by the type of product or load being conveyed or handled
    • B65G2201/02Articles
    • B65G2201/0235Containers

Landscapes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Transportation (AREA)
  • Warehouses Or Storage Device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一种集装箱(2)的仓储(6),包括至少一个仓储区域(6a)和龙门起重机(8),其中仓储区域(6a)布置在用于龙门起重机的两个行进路径之间,使得龙门起重机可以在所述两个行进路径上在所述仓储区域上方移动,并且其中转移区域(10、11)布置在所述两个行进路径之间、仓储区域(6a)的指向龙门起重机的行进方向的端部处,其能够由龙门起重机(8)和由用于集装箱(2)的运输车辆(7、13)到达,以将集装箱(2)放入仓储(6)或从仓储(6)取出。为了改进这种类型的仓储(6),根据本发明,在转移区域和仓储区域之间设置中间区域(29);转移区域和中间区域(29)以如下方式设计和布置,即对于运输车辆(7、13)通过转移区域并且在中间区域(29)中行进是可能的,并且在通过转移区域之前或之后在中间区域中行进是可能的。

Description

集装箱的仓储和在这种类型的仓储中操作运输车辆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所述的集装箱的仓储,根据权利要求5的前序部分所述的仓储以及根据权利要求12的前序部分的在这种仓储中操作运输车辆的方法。
背景技术
EP 2 637 954 B1和DE 102 12 590 A1公开了根据权利要求1的前序部分的仓储。仓储的转移区域或其转移车道被设计为尽头,因此可以在其面向仓储区域的长端和长边处设置边界,因此,在运输车辆进入转移区域并且为了转移集装箱的目的在该位置停止之后,需要改变车轮驱动方向,以便然后离开转移区域或转移车道。因此,在向前行进和向后行进之间发生变化,以便行进到转移区域,然后在同一点处行进离开转移区域。如果在这种情况下使用的运输车辆是具有铰接式挂车的挂车卡车,则这特别是在向后行进期间需要复杂的驾驶操纵。由于这些驾驶操纵(其在下文中参考图3更详细地描述)发生在与相应仓储区域相关联的龙门起重机的轨道对之外,因此该位置处的交通受到不利影响。
从DE 199 23 813 A1中也已知一种类似的集装箱仓储。
从欧洲公开文献EP 1 043 262 A1中已知一种包括龙门起重机的集装箱仓储,其的转移区域布置在仓储的长边上。
US 5,769,589公开了一种集装箱桥,该集装箱桥可在码头上经由轨道移动并且跨越用于运输车辆的车道和位于码头处的集装箱船。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改进的集装箱的仓储和在这种仓储中操作集装箱的运输车辆的改进的方法。
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的特征的仓储和通过具有权利要求5的特征的仓储以及通过具有权利要求12的特征的方法来实现该目的。各从属权利要求描述了本发明的有利实施例。
根据本发明,一种集装箱的仓储,其具有至少一个仓储区域和至少一个龙门起重机,其中仓储区域布置在用于龙门起重机的两个行进路径之间,使得龙门起重机可以在所述两个行进路径上在仓储区域上方移动,并且其中转移区域布置在所述两个行进路径之间、仓储区域的指向龙门起重机的行进方向的端部处,所述转移区域能够由龙门起重机和由用于集装箱的运输车辆到达,以将集装箱放入仓储或从中取出所述集装箱,通过以下事实得以改善,即中间区域设置在转移区域和仓储区域之间,转移区域和中间区域以如下方式设计和布置,即对于运输车辆通过转移区域并且在中间区域中行进是可能的,并且在通过转移区域之前或之后在中间区域中行进是可能的。
结果,运输车辆可以通过特别简单的驾驶操纵,特别是在向前行进期间具有恒定的车轮驱动方向来导航转移区域。转移区域的相应简单的导航包括接近和行进进入转移区域以及离开或行进出转移区域,以便在已经转移或接收集装箱之后然后移动离开转移区域。因此,运输车辆总是经由中间区域行进进入或出转移区域。
因此可以避免在现有技术中需要并且在下面结合图3描述的位于行进路径之间的区域之外的驾驶操纵。如果需要向后行进以离开转移区域或者将运输车辆安置在转移区域内而不与中间存储在仓储区域中的堆垛的集装箱碰撞,则这是以直线指向的方式并在龙门起重机的行进路径之间的区域中实现的(见图10)。这简化了自动引导的运输车辆在包括根据本发明的仓储的装卸工厂中的使用。即使当使用人工引导的运输车辆时,相应的中间区域的创建可以减轻驾驶员必须执行复杂的驾驶操纵并且可以节省时间并且因此实现增加的吞吐量是可能的,因为任何可能需要的运输车辆的操纵都被转移到中间区域,因此不会对行驶路径之间的区域外的交通产生不利影响。
因此,与所引用的现有技术相反,运输车辆不必在相同点处离开转移区域,而是替代地可以在与进入转移区域时不同的点处离开转移区域。在这种情况下,进入和离开所述转移区域的不同点不重叠,然而,优选地,进入和离开所述转移区域的不同点不被强制地布置在转移区域的相对端部处。在这种情况下,所述相对端部可以指向例如与龙门起重机的行进路径的纵向延伸部并行。然而,如果中间区域以如下方式配置,即在中间区域内,以恒定的车轮驱动方向在向前行进中执行180°转向(这将更详细地描述在下面)是可能的,则那么在同一点处进入和离开转移区域也是可行的。
由于根据本发明的中间区域布置在转移区域和仓储区域之间,因此运输车辆通过转移区域和在中间区域中的行进至少部分地在仓储区域的方向上实现,特别是在通过转移区域之后在中间区域中行进期间,或者以远离仓储区域的方式,特别是在通过转移区域之前在中间区域中行进期间。运输车辆以横穿的方式在没有与仓储区域或者与转移区域的任何可能边界碰撞的情况下以恒定的车轮驱动方向,优选地平行于龙门起重机的行进路径的纵向延伸部,向前行进进入转移区域并且进一步向前通过转移区域。换句话说,运输车辆可以从中间区域出来,向前行进到转移区域中,或者最初可以从转移区域出来向前行进,完全进入中间区域。为此目的,每个转移区域具有至少一个,但优选地具有多个转移位置。每个转移位置被限定为使得在转移位置上停止的运输车辆的至少集装箱的装载表面位于转移区域中,使得在集装箱转移方面,龙门起重机可以用于将集装箱向下放置在转移表面上以及从那里拾起集装箱,以分别将集装箱从仓储取出和放入仓储中。因此,转移区域或其转移位置都可以由龙门起重机和运输车辆到达。为了定义(多个)转移位置,可以例如通过道路标记和/或门和/或信号装置,特别是交通灯为每个转移位置定义停止位置或停止区域,在该交通灯处运输车辆必须停止以确保其被正确地安置在转移位置上从而在用于集装箱转移的转移区域中。在这种情况下,每个转移位置也可以限定在转移车道上或转移车道中,该转移车道优选地以其纵向延伸部在仓储区域的方向上而延伸,优选地平行于其纵向延伸部或在龙门起重机的行进路径之间与龙门起重机的行进路径的纵向延伸部平行地延伸并且邻接或合并到中间区域中。转移车道可以通过道路标记或障碍物来指定。
以有利的方式,在龙门起重机的行进路径之间设置入口区域,运输车辆可以通过该入口区域能够接近中间区域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尤其也到达所述中间区域,和/或在龙门起重机的行进路径之间设置出口区域,运输车辆可以通过该出口区域移动离开中间区域,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尤其也离开所述中间区域。此外,转移区域被分配给入口区域或出口区域。在这种情况下,设置在行进路径之间的入口区域或出口区域位于行进路径的相邻且相互面对的端部之间,所述端部相应地布置在相对于行进路径的纵向延伸部的同一侧上,即例如在码头侧上。因此,运输车辆通常使用入口区域进入仓储区域的行进路径之间的区域,并且运输车辆使用出口区域离开仓储区域的行进路径之间的区域。
因此,位于中间区域上游的入口区域或位于中间区域下游的出口区域用作转移区域。优选在仓储区域的方向上实现通过入口区域的行进。优选以远离仓储区域的方式实现通过出口区域的行进。这特别适用于入口区域和出口区域都设置在行进路径或其端部之间的情况。
然而,仅一个入口区域或出口区域设置在行进路径或其端部之间也是可行的。例如如果仓储区域是被称为边界仓储区域的仓储的最外面的仓储区域,并且其端部与在这个位置处布置的转移区域和中间区域一起,形成了仓储的角落区域,则这可以是这种情况。在这种情况下,运输车辆通过在中间区域中执行转向运动,例如进行90°转向可以接近转移区域。在这种情况下,所述运输车辆通过至少横穿龙门起重机的外部行进路径并在该行进路径上方行进,特别是在那个位置处的轨道上方行进,相对于中间区域横向于纵向方向而进入仓储区域和转移区域之间的中间区域。然后进行90°转向,随后在两个行进路径之间通过出口区域和在那个位置处的转移区域。类似地,反过来,入口区域也可以位于行进路径之间,并且在通过在那个位置处的转移区域之后可以跟随90°转向,以便通过出口区域、越过外部行进路径并离开中间区域。
此外,可以以有利的方式规定,设置两个转移区域,所述两个转移区域的第一转移区域被分配给入口区域,第二转移区域被分配给出口区域。因此,位于中间区域上游的入口区域和位于中间区域下游的出口区域都用作转移区域。因此以与实现行进出其他转移区域的完全相同的方式,经由中间区域实现行进至其中一个转移区域。在这种情况下,入口区域和出口区域两者都优选地布置在行进路径或其端部之间(参见图8至10)。如果如下面更详细地描述的那样,当将所述集装箱放入仓储时要考虑集装箱门的定向,则这是特别有利的。然后,根据在运输车辆上集装箱门的定向,可以选择两个转移区域中的一个,以便在将集装箱转移到龙门起重机之前将集装箱门朝向或远离仓储区域转动。
以有利的方式还规定了,以如下方式设计中间区域,即对于运输车辆,具有转向运动的行进在中间区域中是可能的,特别是90°转向,并且优选地沿着U形路线180°转向(也被定义为U形转向)。通过以恒定的车轮驱动方向实现的具有转向运动的行进还可以包括具有变化的转向半径的多个部分,其中在各个部分之间以直线指向的行进也是可能的。因此,即使例如在相同的转向方向上执行两个90°转向,并且在这些转向之间存在直线行进的一部分(参见例如图11和12),这仍被认为是被称为U形转向的180°转向。因此,U形转向不一定要求没有中断的半圆转向。因此,中间区域用作一种操纵区域或转向区域,其中在通过转移区域之前或之后可以利用上述优点实现具有恒定车轮驱动方向的相应的具有转向运动的行进。对于具有转向运动的行进或其路线,也可以设置并标记车道,所述车道邻近入口和出口区域或在那个位置处的转移车道。如果将运输车辆设计例如为挂车卡车,则需要相应的尺寸,因为这样的车辆可能具有例如约10米或以上的转向半径。此外,即使在转移区域也可以开始相应的具有转向运动的行进(见图10)。
根据本发明,一种集装箱的仓储,其具有两个相邻的仓储区域和至少两个龙门起重机,其中在每一种情况下仓储区域布置在其中一个龙门起重机的两个行进路径之间,使得相应的龙门起重机可以在所述两个行进路径上在相应的仓储区域上方移动,并且其中在每一种情况下转移区域布置在所述两个行进路径之间、所述相应的仓储区域的指向龙门起重机的行进方向的端部处,所述转移区域能够由所述相应的龙门起重机和由用于集装箱的运输车辆到达,以便将集装箱放入仓储或从中取出所述集装箱,通过以下事实得以改善:中间区域设置在转移区域和仓储区域之间,转移区域和中间区域以如下方式设计和布置,即对于运输车辆通过转移区域并且在中间区域中行进是可能的,并且在通过转移区域之前或之后在中间区域中行进是可能的。在这种情况下,相应地实现了上述对于包括仓储区域的仓储的优点。优选地,如下面更详细描述的,两个龙门起重机分配给每个仓储区域,使得总共四个龙门起重机设置在两个相邻的仓储区域中。
以有利的方式,在每一种情况下入口区域设置在龙门起重机的行进路径之间,运输车辆可以通过该入口区域接近中间区域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尤其也到达所述中间区域,和/或出口区域设置在龙门起重机的行进路径之间,运输车辆可以通过该出口区域移动离开中间区域,并且在这种情况下,特别是也离开所述中间区域,并且相应的转移区域被分配给入口区域或出口区域。在这种情况下,也相应地实现了上述对于包括仓储区域的仓储的优点。如果其中一个中间区域位于转移区域的上游而另一个中间区域位于转移区域的下游,则在这种情况下接近特定的仓储区域是可能的,该特定的仓储区域允许以集装箱门的期望定向放置到仓储中,因为如果需要,转移到龙门起重机是在中间区域中行进并在那个位置处进行的用于实现期望定向的转向之后实现的。
以有利的方式,还可以规定,多个中间区域彼此连接,使得它们形成用于两个相邻的仓储区域的公共中间区域。在这种情况下,优选地规定运输车辆可以通过分配给第一中间区域的入口区域到达公共中间区域,并且可以通过分配给第二中间区域的出口区域离开公共中间区域。这允许比在单个中间区域中更广泛的驾驶操纵。结果,特别是如果两个转移区域每一个仅分配给出口区域或仅分配给入口区域,则还可以在所述两个转移区域中建立和使用包括多个转移位置的更多转移车道,。这通过例如参考下面更详细地描述的图11而变得明显。在没有连接相邻的中间区域的情况下,由于运输车辆的大转向圆,在单车道入口区域和分配到出口区域的紧邻的转移位置之间以恒定的车轮驱动方向执行180°转向是不可能的,因此,在没有连接中间区域的情况下,不能将该转移位置或相应的转移车道分配给出口区域。
特别地,关于公共中间区域,规定公共中间区域在两个龙门起重机的相互面对的行进路径上方的交叉区域中延伸。因此,公共中间区域部分地与龙门起重机的运输区域重合或与龙门起重机的运输区域相交。
以结构上简单的方式,规定入口区域具有单个车道并且出口区域具有多个车道或者入口区域具有多个车道并且出口区域具有单个车道或者入口区域和出口区域具有多个车道。根据转移区域是分配给入口区域还是出口区域,转移区域同样具有一个或多个转移位置,所述转移位置可以分配给用作转移车道的车道。因此,转移区域也可以具有单个车道或多个车道。参考下面描述的附图更详细地解释单车道或多车道入口、出口和转移区域。特别地,多车道变型具有以下优点:至少一个运输车辆可以在继续行进到中间区域之前或者在继续行进到布置在龙门起重机的行进路径之间的区域之外的车道之前在每个车道中等待,直到相应的接续行进是可能的或允许的。特别地,龙门起重机的行进路径之间的区域之外的交通因此受到较小程度的损害。
因此,通过用于交通管理的系统被设置的事实实现了仓储的安全操作。该系统可以包括用于限制进入的传感器和/或机构,诸如例如信号装置、交通信号灯和/或门,以便如下面参考图9至13以示例的方式更详细地描述的那样管理运输车辆进入入口区域、转移区域、中间区域或交叉区域的行进,并且协调在中间区域中或中间区域上方或在交叉区域内所述车辆的运动与龙门起重机的运动,以防止运输车辆之间以及运输车辆和龙门起重机之间的碰撞。例如,可以允许要么运输车辆要么龙门起重机通过交叉区域。因此,当允许龙门起重机通过交叉区域时,阻挡运输车辆进入交叉区域,反之亦然。此外,可以停止运输车辆完全进入中间区域,特别是用于具有转向运动的行进的区域,而在该位置处,龙门起重机正在中间区域上方运输集装箱。也可以通过系统来管理或避免在相反方向上从两个中间区域出来的运输车辆的在交叉区域中发生的迎面而来的交通,以避免碰撞。此外,对于相反的行进方向中的每一个,可以在交叉区域中指定车道。
仓储的容量可以通过以下事实增加:在行进路径之间布置缓冲区域,使得中间区域布置在缓冲区域和仓储区域之间。。因此,不用于运输车辆的驾驶操纵的区域可以用作用于集装箱的中间仓储的缓冲区域。
以结构简单的方式,可以规定平台布置在中间区域上方。平台优选地在转移区域和仓储区域之间延伸,特别是在行进路径之间中央地延伸,因为在这上方移动龙门起重机以便在中间区域上方运输集装箱。如果集装箱掉落,则它将落在平台上而不是落入中间区域,因此运输车辆可以安全地在中间区域中行进,同时龙门起重机在中间区域上方移动集装箱。该平台还可以用作用于集装箱的中间仓储的缓冲区域。
根据本发明,用于在在如前所述设计的仓储中操作用于集装箱的至少一个运输车辆的方法通过以下事实得到改进:运输车辆行进通过转移区域并在这之前或之后在设置在仓储区域和转移区域之间的中间区域中行进。在这种情况下,运输车辆尤其以恒定的车轮驱动方向行进,因此以类似的方式实现上述优点。这种方法不仅对于前述示例性实施例中的运输车辆的操作是可行的,而且在下文描述的仓储的示例性实施例的构造中也是可行的。
以有利的方式,还可以规定运输车辆在中间区域中以转向运动行进,特别是90°转向并且优选地沿U形路线180°转向。这种具有转向运动的行进涉及具有恒定的车轮驱动方向的特别简单的驾驶操纵,这导致了前述优点。以同样有利的方式,还可以规定运输车辆在两个相邻的仓储区域的公共中间区域中以转向运动行进,特别是90°转向并且优选地沿U形路线180°转向。关于具有转向运动的行进,在这种情况下,上面已经提到的变型也是可能的。
以有利的方式,还可以规定运输车辆横穿龙门起重机的一条行进路径。在这种意义上,在如上所述的仓储的拐角区域的情况下,外部行进路径可以被横穿,以便不是通过转移区域或行进路径之间的出口区域而是代替地通过横穿行进路径来离开中间区域。在从第一中间区域进入相邻的第二中间区域的行进期间也可以横穿多个行进路径。在这种情况下,两个相邻的龙门起重机的相互面对的内部行进路径可以被横穿。
为了避免在仓储的操作中由此引起的冲突和中断时间,可以规定在仓储中交通受到管理。这尤其涉及多个运输车辆正在仓储中移动的交通,以及至少一个运输车辆和龙门起重机正在仓储中移动的交通。例如,在这方面如上参考适用于此目的的系统所描述的来管理和协调运输车辆进入入口区域、转移区域、中间区域和交叉区域的行进以及龙门起重机在中间区域上方和在那个位置处可能设置的平台上方以及进入交叉区域的运动。
根据本发明的仓储或方法的一个有利应用,运输车辆被设计为挂车卡车。由具有以铰接方式连接到其上的挂车的牵引车辆形成的挂车卡车可以具有例如10米或更大的转向圆,因此,中间区域相应地被尺寸设计,以允许以至少具有90°转向的转向运动的行进而没有与仓储区域碰撞。
附图说明
参考以下描述更详细地解释本发明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附图中:
图1示出了用于集装箱的装卸工厂的示意性平面图,
图2示出了在图1的装卸工厂中使用的用于集装箱的运输车辆的示意性侧视图,
图3示出了在根据图1的装卸工厂中的具有传统转移区域的传统仓储的第一装卸区域的一部分的示意性平面图,以及
图4至13分别示出了根据不同示例性实施例的在具有相关联的转移区域的图1的装卸工厂中的根据本发明的仓储和根据本发明的方法的示意性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图1示出了位于港口中的集装箱2的装卸工厂1的示意性平面图。在这种情况下,船4可以停靠在港口的码头3处以交付或揽收集装箱2。为了装载或卸载船4,码头3设置有也定义为船到岸起重机的集装箱桥5,并且集装箱桥5的臂一方面在船4上方延伸而另一方面在码头3上方延伸。或者,船4的装载或卸载也可以采用所谓的码头起重机来进行,在这种情况下,所述码头起重机的臂绕着竖直轴线在相应的船4上方旋转。集装箱桥5和码头起重机两者代表所谓的装卸装置。
集装箱2在已装载状态下可以重达40吨,并且可以具有例如10、20、40、45、53或60英尺的定额或至少标准化的长度。在这种情况下,集装箱2可以设计为ISO集装箱并且可以具有定额角配件。迄今为止,这两个最后命名的长度仅在北美被用作非ISO定额集装箱。就这一点而言,ISO集装箱被理解是用于国际货物运输的定额大容量或海运集装箱。然而,集装箱2也可以是其它定额的或至少标准化的装载载体,诸如例如交换箱体,尤其是交换集装箱或交换挂车。通常,集装箱2具有集装箱门,该集装箱门在那个位置处布置在集装箱2的长端或短边上。
装卸工厂1被设计为集散终端或码头集散终端,因此被边界1a包围,边界1a例如为栅栏或墙壁的形式并延伸到码头3的边缘。结果,装卸工厂1与外部周围区域分离和与集散终端外部的公共道路分离。装卸工厂1包括作为必要部件的在边界1a内的仓储6,在仓储6中集装箱2可以在它们从船舶4卸载之后并且在它们被装载到公路车辆或轨道车辆上以在装卸工厂1外部进一步运输之前或者在它们被所述车辆交付之后并且在它们被装载到船4上之前被中间仓储。此外,装卸工厂1在边界1a内具有水侧的具有布置在码头3上的装卸装置的第一装卸区域1b,和具有陆地侧的由仓储6从第一装卸区域1b分开的第二装卸区域1c。
仓储6具有至少一个但通常是多个具有矩形覆盖区的仓储区域6a。集装箱2可以放下以进行中间仓储,并且特别地可以以堆垛方式堆垛在每个仓储区域6a或其堆垛区域中。成行布置的仓储区域6a以它们各自的纵向延伸部沿纵向方向L或者与纵向方向L平行地延伸,并且在这种情况下彼此相邻平行地定向并且通过小通道彼此间隔开地布置。集装箱2可以堆垛在仓储区域6a中,其中集装箱2以它们的纵向延伸部同样平行于纵向方向L或相应仓储区域6a的纵向延伸部而定向。这在仓储6内产生了以行的形式和/或网格图案的堆垛的布置。
为了管理仓储6,即将集装箱放入仓储6或其仓储区域6a并从中移除所述集装箱,至少一个设计为龙门起重机8的堆垛起重机被分配给每个仓储区域6a。每个龙门起重机8可以在相应的仓储区域6a上方移动。为此目的,相应的龙门起重机8跨越在相关的仓储区域6a中堆垛的集装箱2,其中龙门起重机8的起重机梁8a水平地和横向地,特别是以直角延伸到仓储区域6a的纵向延伸部。在这种情况下,龙门起重机8设计为自动堆垛起重机或简称ASC。这种龙门起重机8可借助于它们的行走机构单元在一对行进路径上或沿这对行进路径移动,所述行进路径优选地在纵向方向L上或与纵向方向L平行地延伸,并且相应的仓储区域6a位于所述行进路径之间。每个行进路径包括用于与仓储区域6a相关联的龙门起重机8的轨道9并且限定龙门起重机8的行进方向。至少在本发明的一些示例性实施例中,导轨9没有升高,而是替代地嵌入到例如装卸工厂1的地面17中,因此行进路径大致位于地面17的高度处,以便能够被运输车辆穿过,这在下文中描述。仓储区域6a之间的通道可以尺寸设定成,例如为了维护和/或修理的目的,车辆可以在两个仓储区域6a之间或在一个仓储区域6a和边界1a之间并且因此在两个装卸区域1b、1c之间通行。如果车辆的通行是可能的,则在通道中行进路径或轨道9之间的间隔可以是6米,否则间隔例如是3米。通道中的间隔可以相应地交替,使得在每个第二通道中通行是可能的。如果集装箱2可以彼此相邻放置成十排,则仓储区域6a的行进路径或轨道9彼此间隔开例如大约32米(见图4至12)。但是,这些尺寸仅是示例。
为了在仓储6或其龙门起重机8与布置在码头3处的装卸装置之间运输集装箱2,使用设计为重载运输车辆的内部运输车辆13。运输车辆13仅在相应的装卸工厂1内部作为特殊车辆运行,因此未设计或授权在公共道路上使用。第一装卸区域1b内的内部运输车辆13的水侧或码头侧交通通过仓储6与第二装卸区域1c内的陆地侧交通分开。陆地侧交通可以由外部运输车辆7构成,外部运输车辆7被授权在公共道路上使用并且可以仅通过设置在边界1a中的通过区域1d进出陆地侧的第二装卸区域1c。通过区域1d可以具有用于登记到达和离开,包括对到达和离开的运输车辆7及其驾驶员的识别的安全检查点。外部运输车辆7可以是例如设计为挂车卡车的传统货车。在装卸区域1c中以这种方式到轨道交通的连接也是可能的。
为了能够从仓储中取出集装箱2或将所述集装箱放入仓储中,用于内部运输车辆13的第一转移区域10布置在每个仓储区域6a的码头侧或水侧端部处在那一位置的第一装卸区域1b中,,并且用于陆地侧交通的第二转移区域11布置在其相对的陆地侧端部处。因此,转移区域10、11没有布置在仓储区域6a的与行进路径或轨道9平行延伸的侧面上,而是替代地布置在仓储区域6a的指向龙门起重机8的行进方向并且横向于由行进路径或轨道9限定的龙门起重机8的行进方向而延伸的侧面或端部上。所述端部通常是长端,因为与图1的示意图相反,仓储区域6a平行于纵向方向L延伸得比横向于纵向方向L更长。在这种情况下,每个转移区域10、11布置在与相应的仓储区域6a相关联的龙门起重机8的行进路径或轨道9之间,以便为了将集装箱2放入仓储或从中取出所述集装箱,运输车辆13或陆地侧交通以及龙门起重机8都能够到达。当正在拾起或放下集装箱2,这在放入仓储或从仓储中取出期间发生时,龙门起重机8利用其起重机梁8a跨越相应的转移区域10或11,运输车辆13或陆地侧交通的车辆位于该相应的转移区域10或11中放下或拾起集装箱2。因此,转移区域10、11各自构成仓储6与陆地侧或水侧交通之间的接口,陆地侧或水侧交通在每种情况下也被定义为水平交通。
图2示出了在图1的装卸工厂1中使用的用于集装箱的运输车辆的示意性侧视图。运输车辆13例如设计为挂车卡车并且因此包括也被定义为集散终端卡车的牵引车辆14和半挂车15形式的挂车,半挂车15以铰接方式联接到其上。这种挂车卡车在重型版本中具有高达200吨的总重量。牵引车辆14以其本身并且没有半挂车15也构成运输车辆13。
设计为地面输送车辆的运输车辆13可以借助于车轮16在例如由码头3形成的地面17上自由行进,并且因此可以以地面限制但不以轨道限制的方式行进。因此,运输车辆13将与轨道车辆区分开。车轮16每一个均设有轮胎装置,所述轮胎装置优选地是轮胎意义上的充气橡胶轮胎装置。此外,运输车辆13包括行进驱动装置,该行进驱动装置具有至少一个设计为电动机的马达和变速器,以便由此驱动车轮16。出于提高清晰度的原因,未示出马达和变速器。代替电动机,内燃机基本上也是可行的。车轮16通常布置在牵引车辆14的区域中的两个轴18a、18b上。如果运输车辆13设计为挂车卡车,则车轮16也布置在非驱动半挂车15上的至少一个另外的第三轴18c上。基本上,如果需要,从技术角度来看,还可以提供具有相应数量的车轮16的其他数量的轴和轴装置。
运输车辆13或其牵引车辆14包括底盘19,车轮16通过前第一轴18a和后第二轴18b安装在底盘19上。此外,作为第五轮联接器的一部分的第五轮板20布置在底盘19的后部区域中。第五轮板20可以设计成能够通过液压驱动装置升起和下降,因此牵引车辆14可以主动且独立地联接和解开半挂车15。第五轮板20的液压升降机使得升起高达45吨的第五轮负载是可能的。在没有液压提升选项的情况下联接和解开半挂车15的不同方式也是可行的,例如,借助于可以手动致动的联接机构。第五轮板20也可以铰接的方式设计,使得牵引车辆14和半挂车15不是常规地分开,因此牵引车辆14和半挂车15作为固定单元以挂车卡车的形式永久地连接在一起。此外,底盘19支承电池21,电池21为运输车辆13的行进驱动装置的(多个)电动机提供动力并同时随其移动。电池21优选设计为可充电锂离子电池或铅电池,并且设置在底盘19上方或下方,例如在两个轴18a,18b之间,以允许用已充电的电池21简单地更换。替代地,用于为行进驱动装置提供动力的附加电池21也可以布置在半挂车15上并且为此目的可以电连接到该行进驱动装置。
此外,运输车辆13或其半挂车15在其车架22上具有用于集装箱2的基本平坦的装载表面23。在图2中,在运输车辆13的向前行进的行进方向F上看,两个被设计为ISO集装箱并且长度约为20英尺的集装箱2被一前一后地放置。集装箱2的角配件可以例如由龙门起重机8或集装箱桥5的被设计为所谓的吊具车架的负载拾起机构抓住,以便从装载表面23升起ISO集装箱或将其放置在这个表面上。
为了当要被运输的集装箱2正放下在装载表面23上时能够引导集装箱2并且在ISO集装箱的情况下特别是引导其角配件,并使其相对于装载表面23定向,装载表面23在其侧面处由多个引导元件23a界定。为此目的,引导元件23a具有以倾斜方式延伸的引导表面。在这种情况下,引导表面以远离装载表面23向上和向外指向的方式延伸,并且以朝向装载表面23向下和向内指向的方式延伸。引导元件23a优选地成对布置在装载表面23的相对侧,尤其是在两个长边侧和/或两个短边侧。一对引导元件23a的引导表面形成一种漏斗,所述漏斗的倾斜延伸部朝向装载表面23逐渐变窄,以实现引导和定向功能。因此,一对引导元件23a的引导表面在远离装载表面23的向上方向上变宽。
运输车辆13在所谓的自动引导车辆或简称AGV的意义上被自动引导,并且为此目的具有车辆控制器24,其在图2中示意性地示出。运输车辆13的驾驶操纵可以通过车辆控制器24来自动控制,其中执行例如通过管理系统规划的运输命令,并且通过控制技术将在这方面指定的行进路线转换成相应的驾驶操纵。在这方面,运输车辆13的转向过程和速度以及加速度都由车辆控制器24自动地控制,并因此运输车辆13自动导航。此外,运输车辆13可以可选地由驾驶员也在上述定义的意义上人工引导或控制,因此在运输车辆13的人工和自动引导之间交替也是可行的。对于人工变型,包括用于人工接合车辆控制器24的相应控制装置的驾驶室25布置在牵引车辆14的前部区域中。在这种情况,如果驾驶员也在所述车辆中被动地行进,但是在这种情况下不是在必须或者能够作为车辆驾驶员来主动接合运输车辆13的控制器意义上行进,则自动引导的运输车辆13也可以是有人驾驶的。无人驾驶但由车辆驾驶员手动远程控制的运输车辆13不被视为自动引导的车辆,而是替代地被视为手动引导的车辆。在专门自动引导的运输车辆13的情况下,驾驶室25可以保持无人驾驶,如图2所示,或者甚至可以被省略。运输车辆13的专门可人工引导的变型也是可能的。
图3示出了在根据图1的装卸工厂中的具有传统转移区域10的传统仓储6的第一装卸区域1b的一部分的示意性平面图。总共四个相同的转移区域10布置在图1的四个仓储区域6a的头侧并且面向码头3的端部上,并且可以通过运输车辆13经由横向于纵向方向L延伸特别是与纵向方向L成直角延伸的车道26到达。车道26连接到转移车道35,转移车道35布置在码头3处并且在该位置处通向装卸装置,例如集装箱桥5,以确保在该位置处集装箱2可以在运输车辆13和装卸装置之间转移。在车道26和转移车道35之间,车道26由缓冲车道27邻接。缓冲车道27由经由车道26到达的运输车辆13使用,如下文所述,用于在进入转移区域10时进行操纵,并且在这方面也用作等待区域。缓冲车道27横向于车道26延伸,并且优选地与车道26成直角延伸,因此与纵向方向L平行。
每个转移区域10包括至少一个转移位置,但在当前情况下包括四个转移位置28,其覆盖区在每种情况下均优选为矩形。转移位置28的覆盖区以它们的纵向延伸部在纵向方向L上,从在龙门起重机8的方向上的车道26和在仓储区域6a中堆垛的集装箱2的方向上的仓储区域6a延伸,因此,设计为挂车卡车的运输车辆13完全适配在转移位置28上。障碍物12设置在每个仓储区域6a的相应的相邻转移位置28之间和在仓储侧长端处,使得运输车辆13仅能从邻接的车道26到达各个转移位置28,然后,通过实现车轮驱动方向的改变,仅能在相同的路径上或在同一点处离开所述转移位置。
就将集装箱2放入仓储或将其从仓储中取出而言,两种用于在仓储6中操作运输车辆13的传统方法是典型的。在这种情况下将由运输车辆13执行的驾驶操纵在图3中示意性地示出。
在第一传统方法30a的情况下,运输车辆13从最初向前行进的车道26转向,以远离要接近的转移位置28的方式,转向90°进入缓冲车道27,停在该位置然后以与先前的向前行进相反的车轮驱动方向操纵,向后行进到该转移位置28上,其中需要穿过所有车道26。在这种情况下,例如如果与要接近的转移位置28相对的缓冲车道27被一辆运输车辆13占用,则也可能需要行进大致S形的路线。因此,如果要接近的转移位置28被占用,则缓冲车道27用作等待位置,或者在进入转移区域10之前,缓冲车道27还用作运输车辆13的操纵表面。在拾起或放下集装箱2之后,运输车辆13从转移位置28下来而向前行进并且与之相关联地从相应的转移区域10出来并且在继续向前行进的同时转向到其中一个相邻的车道26中。
在第二传统方法30b的情况下,运输车辆13在车道26中行进,直到其已经经过期望的转移位置26,停止然后操纵向后行进转向90°到转移位置28上。在这种情况下,可能也需要穿过至少一个车道26。
在两种传统方法30a,30b的情况下,运输车辆13因此在每种情况下均操纵向后行进到相应的转移位置28上。在这方面所需的驾驶操纵与用于精确向后行进到相应的转移位置28上的相当大量的操纵复杂性相关联。此外,与前向行驶相比,在这种情况下较低的速度是可能的。如果如图2所示,运输车辆13被设计为具有以铰接方式固定在牵引车辆14上的挂车的挂车卡车,则这尤其适用。在这种情况下,车道26也被阻挡。如下所述,在根据本发明的仓储6的情况下,可以避免所有这些。结果,根据本发明,还提供了一种用于操作运输车辆13的方法,通过相应简化的驾驶操纵来将集装箱2放入仓储中或者从仓储中取出所述集装箱。
图4示出了根据本发明的包括示例性仓储区域6a和其创新的水侧的第一转移区域10的仓储6的示意性平面图。关于转移区域10的以下陈述也类似地适用于陆地侧的转移区域11和在该位置处的运输车辆7。转移区域10包括至少一个,但在当前情况下作为示例为三个相邻的转移位置28,每个转移位置分配给转移车道28a并且在每一种情况下运输车辆13可以驾驶在转移车道28a上,用于将集装箱2放入仓储中或从中取出集装箱2的目的或用于放下或拾起集装箱2,并且为此目的所述转移车道28a也可以由龙门起重机8(未示出)或其负载拾起机构在上述意义上达到。因此,龙门起重机8的行进路径或轨道9相应地被引导远远超过仓储区域6a,因此转移区域10布置在其码头侧端部区域中这对行进路径之间。每个转移位置28或相关联的转移车道28a以以其纵向延伸部在堆垛在仓储区域6a中的集装箱2的方向上,优选地与纵向方向L平行地延伸,其矩形覆盖区类似于图3的转移位置28。此外,每个转移位置28被设计和布置成使得向前行进的运输车辆13可以驾驶到转移位置28上,并且在拾起或放下集装箱2之后,可以同样向前行进通过转移区域10而离开转移位置28。因此,在向前行进到转移位置28或进入转移车道28期间以及在从转移位置28向前行进期间,运输车辆13的车轮驱动方向是相同的。以这种方式,运输车辆13可以在仓储区域6a或堆垛的集装箱2的方向上行进,或者以远离它的方式通过转移区域10及其转移车道28a而行进,并且这样做尤其可以以恒定的车轮驱动方向穿过相应的转移位置28。
为此目的,转移区域10由中间区域29邻接,中间区域29布置在转移区域10和仓储区域6a或堆垛在其中的集装箱2之间。中间区域29设计并布置在位于龙门起重机8的相关联的行进路径或轨道9的端部之间的存储区域6a的所示端部处的头侧上,使得每个运输车辆13可以在通过转移区域10之前或之后在中间区域29中行进。
在这种情况下,如图4所示,中间区域29可以在行进路径或轨道9的水侧端部之间经由入口区域29a到达,并且可以经由与其分开的出口区域29b离开。入口区域29a和出口区域29b两者的车道都优选彼此平行延伸并且与纵向方向L平行地延伸,该纵向方向L与行进路径的纵向延伸部平行并且因此也与龙门起重机8的行进方向平行。入口区域29a和出口区域29b相对于彼此布置,使得通过以所谓的U形转向的方式执行沿U形路线R的180°转向来在中间区域29中在入口区域29a和出口区域29b之间执行向前行进期间恒定车轮驱动方向的方向改变。在这种情况下,运输车辆13自身的行进方向保持相同,即指向前方,并且仅就仓储区域6a而言及相对于仓储区域6a执行从接近到离开的方向改变。换句话说,运输车辆13不会进一步向前朝向仓储区域6a行进,而是替代地远离仓储区域6a向前行进。相应地,至少在方向改变之前,部分地在仓储区域6a的方向上实现在中间区域29中的行进,并且在方向改变之后,相应地在相反的方向上实现在中间区域29中的行进。
图4以举例的方式示出了三个U形路线R。每个U形路线R邻接同一单车道入口区域29a,但是在每一种情况下通向出口区域29b的多个车道中的在每一种情况下转移区域10的转移位置28被分配的另一车道,因此每个车道用作转移车道28a。因此,对于为了方向改变而执行的具有转向运动的行进,U形路线R可以具有不同的转向半径。特别是对于人工引导的运输车辆13或其驾驶员,可以例如通过道路标记或障碍物指定路线R的车道。
在图4所示的视图中,单车道入口区域29a相对于仓储区域6a的与纵向方向L平行的纵向轴线X位于左侧,具有转移区域10的多车道出口区域29b位于纵向轴线X的右侧。因此,运输车辆13行进通过中间区域29,并且在这种情况下,为了方向改变的目的的具有转向运动的行进是在左转的逆时针方向上进行的。借助于这种布置,在每一种情况下在进入转移区域10或其相应的转移车道28a之前实现了运输车辆13的方向的U形改变。
在纵向轴线X和入口区域29a之间布置的是缓冲区域31,集装箱2可以由龙门起重机8放下并堆垛在缓冲区域31以用于中间仓储。结果,特别是由于运输车辆13的转向半径原因而不用于U形180°转向的空间可以用作节省空间的仓储表面,因此可以增加仓储6的容量。基本上,缓冲区域31也可以省略,而替代地入口区域29a可以在左半部分具有多个车道,或者如在图11中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那样,左半部分也可以至少部分地用作具有限定在该位置处的多个转移位置28的出口区域29b。
下面描述的图5至13示出了本发明的可能实施例的示例,其中转移区域10或转移位置28和中间区域29的布置和设计在每种情况下也允许运输车辆13的类似驾驶操纵,特别是为了以恒定的车轮驱动方向穿过转移区域10或其转移位置28,以及特别是在集装箱转移之后向前行进。
图5中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与图4中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不同,基本上是由于入口区域29a、具有转移位置28或布置在那个位置处的转移车道28a的出口区域29b和缓冲区域31的相对于纵向轴线X反射布置。因此,在中间区域29中在右转向的顺时针方向上,但正如图4所示,在进入相应的转移位置28并随后通过相应的转移区域10前,运输车辆13执行U形转向运动以改变方向。
图6中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与图4所示的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运输车辆13通过中间区域29和转移区域10的行进方向是相反的。因此,纵向轴线X右侧的转移位置28和转移车道28a被分配给入口区域29a,因此为了改变运输车辆13的方向的目的的具有转向运动的行进沿如图5所示的逆时针方向实现。然而,与图4和5相反,在方向改变之前实现进入相应的转移区域10以进行集装箱转移的行进,因此仅在离开转移区域10或转移位置28并随后通过转移区域10之后才实现方向改变。因此,与图4和5不同,图6中所示的入口区域29a也具有多个车道,并且出口区域29b具有单个车道。基本上,在这种情况下缓冲区域31也可以省略,而代替地出口区域29b可以在左半部分具有多个车道,或者如在图12中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那样,左半部分也可以至少部分地用作具有限定在该位置处的多个移位置28的入口区域29a。
图7中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与图6中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不同基本上是由于具有转移位置28或布置在那个位置处的转移车道28a的入口区域29a、出口区域29b和缓冲区域31的相对于纵向轴线X反射布置。因此,在图7中沿逆时针方向,但正如图6中所示,在进入相应的转移位置28并随后通过相应的转移区域10之后,运输车辆13执行U形转向运动用于方向改变。
图8中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与前面的实施例的不同之处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在本例中为两个)转移位置28的转移区域10每一个被分配给入口区域29a和出口区域29b两者。因此,入口区域29a,就像出口区域29b一样,可以具有多个车道,并且可以具有用作转移车道28a的相应车道。由于在入口区域29a中和在出口区域29b中都限定了转移位置28并因此限定了总共两个转移区域10,所以在方向改变之前和之后,运输车辆13行进进入并通过转移区域10中的一个并且到达那里的转移位置28上。图8中提供的具有转向运动或方向改变的行进沿逆时针方向实现,但是,可替代地,如果入口区域29a和出口区域29b交换,则也可以一起沿顺时针方向实现,因此相对于纵向轴线X以反射的方式限定。
与先前示例性实施例相反,缓冲区域31没有布置在地面17上的中间区域29中,而是替代地布置在其上方的平台32上,该平台32在竖直方向上与地面17间隔开,并且为了这个目的,其可以例如,通过未示出的支承件升高。优选矩形的平台32跨越中间区域29的一部分,特别是在转移区域10之间以及在转移区域10和仓储区域6a之间。为此目的,平台32沿着纵向轴X在中间区域29上方并且还超出该中间区域29在入口区域29a和出口区域29b之间延伸。平台32在入口区域29a和出口区域29b或那个位置处的转移区域10的方向上横向于纵向轴线X延伸。结果,平台32提供下文描述的安全功能。在中间区域29中的具有转向运动的行进期间,U形方向改变的路线R在平台32下方延伸。由于具有自其负载拾起机构悬挂下来的集装箱2的龙门起重机8仅在仓储区域6a或远离该仓储区域的方向上移动,因此如果负载拾起机构和集装箱2布置在平台32上方,特别是在平台32的纵向轴线上方的中央,则平台32用于保护在平台32下方行进的运输车辆13,以防止可能掉落的集装箱2。借助于龙门起重机8移动的集装箱2的相应可能的运输路线T同样在图8中示出。自龙门起重机8悬挂下来的集装箱2根据运输路线T在中间区域29上方沿着纵向轴线X的区域并且在纵向轴线X的区域中移动,并且仅在横向于纵向轴线X的转移区域10的区域中移动。
在这方面,在人工引导的运输车辆13的情况下,出于安全原因,还确保正确安置在转移区域28上的运输车辆13的驾驶室25布置在转移区域10的外部,而装载表面23布置在转移区域10中。因此,在这种情况下,转移位置28比转移区域10长并且部分地已经在中间区域29中。为此,驾驶员相应地将运输车辆13安置在转移位置28上和转移区域10中。因此,借助于平台32,运输车辆13可以穿过中间区域29,并且龙门起重机8可以沿着纵向轴线X同时在中间区域29上方运输集装箱2。这确保了,如图8的平面图中所示,运输路线T和路线R仅在纵向轴线X和平台32下方的中间区域29中执行的具有转向运动的行进的区域中相互交叉,然而,在上述区域中沿着路线R行进的运输车辆13由平台32保护以防止可能下落的集装箱。除此之外,运输路线T和路线R在中间区域29中不相互交叉。基本上,在其他示例性实施例中,缓冲区域31也可以布置在相应的平台32上,并且运输路线T可以在平台32上方延伸,因此,运输车辆13在具有转向运动的行进区域以先前描述的方式被保护。
即使没有平台32,如果龙门起重机正将集装箱2放入仓储或正将其从仓储中取出,则确保运输车辆13免受来自在中间区域29上方行进的龙门起重机8的危险也是可能的。这从图9中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中是显而易见的。
入口区域29a和出口区域29以及在每一种情况下在其中被限定的转移车道28a和转移位置28对应于图8的布置。然而,与图8相反,缓冲区域31布置在地面17上并且仅在仓储区域6a的方向上延伸到路线R从而不受阻碍的程度。因此,中间区域29至少部分地布置在缓冲区域31和仓储区域6a之间。龙门起重机8的运输路线T同样对应于图8的运输路线,并且因此,如图9的平面图中所示,同样仅在中间区域29内在为了方向改变而执行的具有转向运动的行进的区域中与路线R交叉。由于中间区域29没有被平台32覆盖,所以运输车辆13不得位于中间区域29中以确保龙门起重机8被允许沿纵向轴线X移动集装箱2。这不包括正确地停在转移位置28上的运输车辆13的驾驶室25,因为在这种情况下驾驶室25布置在转移区域10的外部并且因此已经位于中间区域29中。只要运输车辆13位于路线R上并且特别是在纵向轴线X或运输路线T下方的具有转向运动的行进期间,龙门起重机8就不得在中间区域29上方行进。然后龙门起重机8在其从仓储区域6a或从转移区域10经由中间区域29行进之前停止。负载拾起机构上没有集装箱2的龙门起重机8的空行程被从这排除,因为在这种情况下不存在负载落下的危险。
为了确保满足龙门起重机8的操作或进入中间区域29的运输车辆13的上述边界条件,借助于传感器33监控中间区域29以检查运输车辆13的存在。传感器33可以是例如激光传感器、超声波传感器、雷达传感器和/或照相机。传感器33优选地布置在中间区域29中,使得它们各自的检测区域33a至少部分地检测位于入口区域29a中和/或出口区域29b中和/或具有转向运动的行进的区域中以及因此所有路线R中的运输车辆13。例如,入图9中示出的,可以提供四个传感器33。如果传感器33中的一个例如在具有转向运动的行进期间识别出位于中间区域29中的运输车辆13,则龙门起重机8可以在其在中间区域29上移动之前停止。在这方面,传感器33还可以用于确定运输车辆13是否已经完成了在中间区域29中的行进,或者至少是在运输路线T下方的具有转向运动的行进,并且因此可以允许龙门起重机8进入到中间区域29。传感器33是用于前述意义上,特别是在仓储6的中间区域29中的交通管理的系统的一部分。
替代地或另外地,用于交通管理的系统可以具有用于管理进入的机构,该机构可以被设计为例如作为信号装置、交通信号灯或作为用作障碍物的门34或至少一个可以降低到地面中的系柱。如果入口区域29的每个车道被另一运输车辆13占用,或者中间区域29被阻挡以确保龙门起重机8可以在中间区域29上方运输集装箱2,则这些装置可以防止运输车辆13进入入口区域29或中间区域29。在这方面,由于路线R和运输路线T事先交叉,因此用于进入管理的相应机构也可以布置例如在中间区域29内在具有转向运动的行进区域或与运输路线T的交叉点之前的短距离,因此,运输车辆13也可以在中间区域29内安全地等待,直到龙门起重机8不再位于中间区域29的上方。用于限制进入的机构也可以在控制技术方面与传感器33连接,并且可以根据它们的信号受到控制和激活或停用。如果没有设置障碍物而替代地仅提供一个信号装置,则如果龙门起重机8已经位于中间区域29上方并且运输车辆13忽略停止信号并且错误地进入中间区域29,则传感器33还可以触发龙门起重机8的紧急停止。为此目的,龙门起重机8的起重机控制器相应地结合到用于交通管理的系统中。车辆控制器24也可以相应地结合到用于交通管理的系统中,特别是在自动引导的运输车辆13的情况下,以便如同先前描述的那样协调它们与龙门起重机8的运动。
图10中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涉及龙门起重机8正在进行维护或修理的情况,并且为此目的,它被移动到该对行进路径或轨道9的一端到达端部位置P。当龙门起重机8处于端部位置P时,仓储区域6a由第二龙门起重机8管理,第二龙门起重机8可在相同的行进路径或轨道9上移动。这适用于所有示例性实施例,因为通常每个仓储区域6a被分配两个龙门起重机8,其可以同时管理仓储区域6a。如果没有龙门起重机8位于端部位置P但是替代地两个龙门起重机8都参与常规操作,则该两个龙门起重机8以协调的方式操作,使得一个龙门起重机8装载和卸载进入和停止在水侧装卸区域10中的运输车辆13,另一个龙门起重机8装载和卸载进入和停止在陆地侧装卸区域11中的运输车辆13。
如果龙门起重机8处于端部位置P,则必须在仓储区域6a的方向上以偏移的方式限定或布置具有其转移位置的转移区域10。转移区域10和相关联的转移位置28可以仅在维护或修理的持续时间内暂时偏移在龙门起重机8的端部位置P和中间区域29之间。通过偏移转移区域10,在转移区域10和仓储区域6a之间的用于方向改变的具有转向运动的行进的中间区域29中可用的区域至少减少在端部位置P的龙门起重机8占据的区域。在此基础上,如图10中所示,可能有需要的是,具有转向运动的行进必须由运输车辆13在通过转移区域10期间部分地在转移区域10内实现,并且此外必须在作为向前行进的具有转向运动的行进之前在转移区域10内进行向后行进。在这种情况下,具有转向运动的行进可以在转移区域10内开始或结束,并且还可以在相应的转移区域10的多个相邻转移位置28上运行。然而,向后行进可以实现为以直线行进,以便允许U形转向操纵,该U形转向操纵包括在根据本发明的意义上以恒定车轮驱动方向并且特别是向前行进地通过转移区域10。无论转移区域10是否限定在入口区域29a中和/或在出口区域29b中,这都适用。如果在入口区域29a中使用转移区域10,则在这个位置处停止之后以及具有转向运动的行进之前需要向后行进。如果在出口区域29b中使用转移区域10,则在具有转向运动的行进之前不需要向后行进,而是替代地在具有转向运动的行进之后和在转移区域10中停止之前需要向后行进,以用于正确安置在那个位置处的转移位置28上。如图10中所示,中间区域29中的行进也可以沿逆时针方向或者也可以沿顺时针方向(未示出)实现。
图11中示出了本发明的另一示例性实施例。在这种情况下,仓储6的两个相邻的仓储区域6a通过连接相应的中间区域29而可操作地组合,使得它们形成公共中间区域29c。左仓储区域6a的入口区域29a和右仓储区域6a的出口区域29b被分配给左中间区域29,右仓储区域6a的入口区域29a和左仓储区域6a的出口区域29b被分配给右中间区域29。因此,经由左仓储区域6a的入口区域29a进来的每个运输车辆13沿着路线R中的一个行进,从左进入右中间区域29并且因此经由公共中间区域29c和随后从右中间区域29进入到右仓储区域6a的转移区域10,并在这种情况下,在进入转移区域10之前沿逆时针方向完成180°转向。在右仓储区域6a的分配给那个位置处的出口区域29的转移区域10中,由龙门起重机8对集装箱2的转移发生,随后运输车辆13离开转移区域10或出口区域29b并且因此也离开行进路径或轨道9之间的区域。这个顺序相应地适用于沿顺时针方向相反地经由右仓储区域6a的入口区域29a进来的运输车辆13。举例来说,在图11中,为此目的以虚线示出了路线R',所述路线通向左仓储区域6a的同样地限定在出口区域29b中的转移位置28。
相应的路线R和R'或沿着这些路线R,R'穿过公共中间区域29c的中间区域29行进的运输车辆13,因此与两个相邻仓储区域6a的龙门起重机8的包括轨道9的行进路径在交叉区域K中交叉。特别地,交叉区域K是运输车辆13在相反方向上将要离开的路线R和R'上在迎面而来的交通中可能彼此相遇的地方。为了避免在这里碰撞,可以提供至少两个不同的车道,所述两个车道的一个车道在每一种情况下指定用于路线R而一个车道指定用于路线R'。或者,上述用于交通管理的系统也可以用于协调在公共中间区域29c中的路线R和R'上的运输车辆13的交替行进,因此可以特别是在交叉区域K中避免由迎面而来的交通引起的碰撞。在这种情况下,运输车辆13的行程也可以与通过交叉区域K的龙门起重机8的行程相协调,因此龙门起重机8被允许进入以在这个交叉区域中操作,其中,在这个时间期间,没有运输车辆13被允许位于交叉区域K中,并且防止运输车辆13进入交叉区域K。或者,如图13中通过相应的和部分删除线的双箭头所示,可以以下列方式执行协调过程,即允许运输车辆13穿过交叉区域K,其中在这个时间期间没有龙门起重机8被允许位于交叉区域K中,并且防止龙门起重机8进入交叉区域K。为此目的,起重机控制器或车辆控制器24可以结合到用于交通管理的系统中,以避免运输车辆13和龙门起重机8之间的碰撞,特别是它们的行走机构单元支架8b之间的碰撞(参见图13)。借助于用于交通管理的系统,以基于计算机的方式来处理和管理对运输车辆13和龙门起重机8的安置以及对进入交叉区域K、中间区域29、29c和入口区域29a的允许,并且在这方面控制相应的传感器33和用于限制进入的机构也是可能的。为此目的,运输车辆13和龙门起重机8本身也可以设置有称为上述传感器33的传感器,因此通过在用于交通管理的系统中对相应传感器信号的这种冗余和处理可以进一步提高安全性。
两个相邻的仓储区域6a中的每一个都具有转移区域10,车辆可以以已经描述的方式通过该转移区域并且该转移区域具有至少一个转移位置28。在图11中,转移区域10或它们的转移位置28各自分配给两个出口区域29b中的一个并且设计成具有多个车道,即五个车道,因此,相应地,许多转移位置28存在于用作转移车道28a的出口区域29b的车道中。入口区域29a每个都设计成具有单个车道,但也可以具有多个车道,因此相应地存在较少的转移车道28a和转移位置28。在这种情况下,单车道入口区域29a布置在相应的仓储区域6a的左边缘或右边缘上,但是也可以布置在仓储区域6a的两个转移位置28或转移车道28a之间,因此转移区域10被入口区域29a分开。而且,与图11相反,单个或多个转移位置28可以用作被称为前面描述的缓冲区域31的缓冲区域。
图12中所示的示例性实施例表示图11的示例性实施例的修改。转移区域10和它们的转移车道28a或转移位置28布置在相同的点处,但是与图11相比,车辆在相反的方向上穿过。因此,转移区域10每个都是入口区域29a的一部分,因此沿着路线R或R'实现的U形转向每个在通过转移区域10之后实现。在这种情况下,单车道出口区域29b布置在相应的仓储区域6a的左边缘或右边缘上,但是也可以布置在仓储区域6a的两个转移位置28或转移车道28a之间,因此转移区域10被出口区域29b分开。以与图11中的入口区域29a可具有多个车道的相同方式,这对于图12中的出口区域29b也是可能的。相邻的仓储区域6a在图11和12中在每一种情况下相对于彼此镜像对称。
当然,其他车辆类型,诸如例如包括装载表面23(该装载表面23设置在牵引车辆本身上并且是刚性的或者可以升高/降低)和引导元件23a的集装箱运输车辆,,也可以用作内部运输车辆13,其由于车辆对称性和缺少牵引杆或没有以铰接方式连接的挂车而允许更简单的向后行进。然而,即使在这些运输车辆13的情况下,由于本发明也可以避免在转移区域10中行进时车轮驱动方向的改变。
在将集装箱2转移到龙门起重机3期间,通常考虑集装箱门的定向,以确保所有集装箱2以集装箱门的相同定向放置在仓储6中,例如,指向陆地侧装卸区域1c的方向。为了在转移区域10中以集装箱门的期望定向交付集装箱2,在知道转移区域10分配到入口区域29a或出口区域29b的情况下,集装箱2将以相应的定向装载到运输车辆13上。如果例如放置在仓储中的集装箱2的集装箱门指向陆地侧装卸区域1c的方向,并且集装箱2已经以集装箱门的定向指向运输车辆13后方的方向而被装载到运输车辆13上,在向前行进期间,仅可能接近转移区域10限定在出口区域6b中的仓储区域6a中(参见例如图4、5和11)。但是,如果在向前行进期间要接近其转移区域10限定在入口区域29a中的仓储区域6a(参见例如图6、7和12),则集装箱2必须以相应不同的方式安置在运输车辆13上。如果在每一种情况下在仓储区域6a的入口区域29a中和出口区域29b中提供至少一个转移区域10或转移位置(参见例如图8、9和10),则取决于在运输车辆13上集装箱门的定向,使用两个转移位置中的一个转移位置是可能的,这确保集装箱以集装箱门的正确定向放置到仓储中。在这种情况下,集装箱2因此可以以集装箱门的任何定向装载到运输车辆13上。否则,在包括在入口区域29a或出口区域29b中以相应不同的方式布置的转移位置28的多个仓储区域6a的情况下,仅接近相应地适合于集装箱门的正确定向的仓储区域6a是可能的。
原则上,仓储6还可以具有前述示例性实施例的组合,因此,尤其可以具有入口区域29a,出口区域29b,中间区域29、29c和转移区域10相对于相应仓储区域6a的不同布置或分配。这同样适用于仓储6的陆地侧区域和在那个位置处的第二转移区域11,其类似于上述第一转移区域10设计,并且可以设置成借助于相应的中间区域29或公共中间区域29c与相应的仓储区域6a分开。因此,对于在陆地侧上行进的外部运输车辆7,关于将集装箱2陆地侧放置到仓储6中或者从仓储6陆地侧取出所述集装箱,用于其操作的相应方法同样是可能的。
附图标记列表
1 装卸工厂
1a 边界
1b 第一转移区域
1c 第二转移区域
1b 通过区域
2 集装箱
3 码头
4 船
5 集装箱桥
6 仓储
6a 仓储区域
7 外部运输车辆
8 龙门起重机
8a 起重机梁
8b 行走机构单元支架
9 轨道
10 第一转移区域
11 第二转移区域
12 障碍物
13 内部运输车辆
14 牵引车辆
15 半挂车
16 车轮
17 地面
18a 第一轴
18b 第二轴
18c 第三轴
19 底盘
20 第五轮板
21 电池
22 车架
23 装载表面
23a 引导元件
24 车辆控制器
25 驾驶室
26 车道
27 缓冲车道
28 转移位置
28a 转移车道
29 中间区域
29a 入口区域
29b 出口区域
29c 公共中间区域
30a 第一传统方法
30b 第二传统方法
31 缓冲区域
32 平台
33 传感器
33a 检测区域
34 门
35 转移车道
K 交叉区域
L 纵向方向
P 端部位置
R、R’ 路线
T 运输路线
X 纵向轴线
F 行进方向

Claims (17)

1.集装箱(2)的仓储(6),所述仓储(6)具有至少一个仓储区域(6a)和一个龙门起重机(8),其中所述仓储区域(6a)布置在用于所述龙门起重机(8)的两个行进路径之间,使得所述龙门起重机(8)能够在所述两个行进路径上在所述仓储区域(6a)上方移动,并且其中转移区域(10、11)布置在所述两个行进路径之间、所述仓储区域(6a)中的指向所述龙门起重机(8)的行进方向的端部处,所述转移区域能够由所述龙门起重机(8)和由用于集装箱(2)的运输车辆(7、13)到达,以将集装箱(2)放入所述仓储(6)或从所述仓储(6)取出所述集装箱(2),其特征在于,中间区域(29)设置在所述转移区域(10、11)和所述仓储区域(6a)之间,所述转移区域(10、11)和所述中间区域(29)以如下方式设计和布置,即对于运输车辆(7、13)通过所述转移区域(10、11)和在所述中间区域(29)中行进是可能的,并且在通过所述转移区域(10、11)之前或之后在所述中间区域(29)中行进是可能的。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仓储(6),其特征在于,入口区域(29a)设置在所述龙门起重机(8)的所述两个行进路径之间,通过所述入口区域(29a)运输车辆(7、13)能够接近所述中间区域(29),和/或出口区域(29b)设置在所述龙门起重机(8)的所述两个行进路径之间,通过所述出口区域(29b)运输车辆(7、13)能够移动离开所述中间区域(29),且所述转移区域(10、11)被分配至所述入口区域(29a)或所述出口区域(29b)。
3.如权利要求2所述的仓储(6),其特征在于,两个转移区域(10、11)被设置,所述两个转移区域的第一转移区域(10、11)被分配给所述入口区域(29a),第二转移区域(10、11)被分配给所述出口区域(29b)。
4.如权利要求1至3任一项所述的仓储(6),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区域(29)以如下方式设计,即对于运输车辆(7、13),具有转向运动的行进在所述中间区域(29)中是可能的,特别是90°转向,优选地沿着U形路线(R、R’)180°转向。
5.集装箱(2)的仓储(6),所述仓储(6)具有两个相邻的仓储区域(6a)和两个龙门起重机(8),其中所述两个仓储区域(6a)在每一种情况下布置在用于所述两个龙门起重机(8)的其中一个的两个行进路径之间,使得相应的龙门起重机(8)能够在所述两个行进路径上在相应的仓储区域(6a)上方移动,并且其中在每一种情况下转移区域(10、11)布置在所述两个行进路径之间、所述相应的仓储区域(6a)中的指向所述龙门起重机(8)的行进方向的端部处,所述转移区域能够由所述相应的龙门起重机(8)和由用于集装箱(2)的运输车辆(7、13)到达,以将集装箱(2)放入所述仓储(6)或从所述仓储(6)取出所述集装箱(2),其特征在于,在每一种情况下中间区域(29)设置在所述转移区域(10、11)和所述仓储区域(6a)之间,所述转移区域(10、11)和所述中间区域(29)以如下方式设计和布置,即对于运输车辆(7、13)通过所述转移区域(10、11)和在所述中间区域(29)中行进是可能的,并且在通过所述转移区域(10、11)之前或之后在所述中间区域(29)中行进是可能的。
6.如权利要求5所述的仓储(6),其特征在于,入口区域(29a)在每一种情况下设置在所述相应的龙门起重机(8)的所述两个行进路径之间,通过所述入口区域(29a)运输车辆(7、13)能够接近所述中间区域(29),和/或出口区域(29b)设置在所述龙门起重机(8)的所述两个行进路径之间,通过所述出口区域(29b)运输车辆(7、13)能够移动离开所述中间区域(29),且相应的转移区域(10、11)被分配至所述入口区域(29a)或所述出口区域(29b)。
7.如权利要求5或6所述的仓储(6),其特征在于,多个中间区域(29)彼此连接,使得它们形成公共中间区域(29c)。
8.如权利要求1至7的任一项所述的仓储(6),其特征在于,所述入口区域(29a)具有单个车道并且所述出口区域(29b)具有多个车道,或者所述入口区域(29a)具有多个车道并且所述出口区域(29b)具有单个车道,或者所述入口区域(29a)和所述出口区域(29b)具有多个车道。
9.如权利要求1至8的任一项所述的仓储(6),其特征在于,用于交通管理的系统被设置。
10.如权利要求1至9的任一项所述的仓储(6),其特征在于,缓冲区域(31)布置在所述两个行进路径之间,使得所述中间区域(29)布置在所述缓冲区域(31)和所述仓储区域(6a)之间。
11.如权利要求1至10的任一项所述的仓储(6),其特征在于,平台(32)布置在所述中间区域(29)上方。
12.用于在如权利要求1或5的前序部分所述的仓储(6)中操作用于集装箱(2)的至少一个运输车辆(7、13)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车辆(7、13)通过所述转移区域(10、11)并在通过所述转移区域(10、11)之前或之后在中间区域(29)中行进,所述中间区域(29)布置在所述仓储区域(6a)和所述转移区域(10)之间。
13.如权利要求12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车辆(7、13)在所述中间区域(29)中以转向运动行进,特别是90°转向并且优选地沿U形路线(R、R’)180°转向。
14.如权利要求12或13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车辆(7、13)在两个相邻的仓储区域(6a)的公共中间区域(29c)中以转向运动行进,特别是90°转向并且优选地沿U形路线(R、R’)180°转向。
15.如权利要求12至14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车辆(7、13)横穿所述龙门起重机(8)的所述两个行进路径的其中一个。
16.如权利要求12至15的任一项所述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仓储(6)中的交通受到管理。
17.如权利要求1至11的任一项所述的仓储(6)或如权利要求12至16中任一项所述的方法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运输车辆(7、13)设计为挂车卡车。
CN201880018163.9A 2017-03-15 2018-03-15 集装箱的仓储和在这种类型的仓储中操作运输车辆的方法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0446674B (zh)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3)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DE102017105561.4 2017-03-15
DE102017105561.4A DE102017105561A1 (de) 2017-03-15 2017-03-15 Lager für container und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s transportfahrzeugs in einem derartigen lager
PCT/EP2018/056579 WO2018167227A1 (de) 2017-03-15 2018-03-15 Lager für container und verfahren zum betrieb eines transportfahrzeugs in einem derartigen lager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46674A true CN110446674A (zh) 2019-11-12
CN110446674B CN110446674B (zh) 2021-07-20

Family

ID=61763953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880018163.9A Expired - Fee Related CN110446674B (zh) 2017-03-15 2018-03-15 集装箱的仓储和在这种类型的仓储中操作运输车辆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8)

Country Link
US (1) US20200102162A1 (zh)
EP (1) EP3595995A1 (zh)
KR (1) KR20190126123A (zh)
CN (1) CN110446674B (zh)
AU (1) AU2018235060A1 (zh)
DE (1) DE102017105561A1 (zh)
SG (1) SG11201908250XA (zh)
WO (1) WO2018167227A1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884422A (zh) * 2021-04-28 2021-06-01 河南科技学院 一种用于堆场仓储的起重机自动运行系统
CN114787053A (zh) * 2019-12-16 2022-07-22 阿莫瓦有限公司 用于高架仓库中外部交通工具的动态交通引导的方法
TWI777311B (zh) * 2019-12-16 2022-09-11 德商阿莫瓦有限公司 用於將標準化的倉儲貨物儲存在高架倉庫中的裝置及方法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2)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102017121496A1 (de) * 2017-09-15 2019-03-21 Konecranes Global Corporation Verfahren zur Steuerung des Befahrens einer Übergabezone für Container von Transportfahrzeugen in einer Umschlaganlage für Container, Steuerungssystem hierfür und Umschlaganlage mit einem solchen Steuerungssystem
CN113751330B (zh) * 2021-01-18 2023-06-23 北京京东乾石科技有限公司 物品分拣方法、系统、设备和存储介质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410986A1 (de) * 1974-03-07 1975-09-18 Mitsui Shipbuilding Eng Container-umschlaganlage
CN88101106A (zh) * 1987-03-03 1988-09-28 威玛公司 主要用于船舶装卸货物的传输装置
JPH09150957A (ja) * 1995-11-27 1997-06-10 Kawasaki Heavy Ind Ltd コンテナターミナルシステム
CN1200350A (zh) * 1997-05-23 1998-12-02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集装箱起重机
CN1498834A (zh) * 2002-11-06 2004-05-26 天津港第五港埠公司 十万吨级泊位装卸工艺方法及设备
CN1579908A (zh) * 2003-08-06 2005-02-16 上海振华港口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集装箱堆场高矮起重机接力式装卸系统
CN101556710A (zh) * 2009-01-22 2009-10-14 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集装箱全球跟踪管理方法和实施该方法的电子装置和读写装置
CN102439481A (zh) * 2009-04-15 2012-05-02 科尼起重机集团 用于集装箱处理机的识别和/或位置确定的系统
CN102971241A (zh) * 2010-04-30 2013-03-13 大卫·阿尔巴 用于联运集装箱的转移、储存和分配的系统

Family Cites Families (7)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NL9301982A (nl) * 1993-11-16 1995-06-16 Robert Marie Lubbers Werkwijze voor het transporteren van een container en transportmiddelen voor het uitvoeren van de werkwijze.
DE4444418C1 (de) * 1994-12-14 1996-03-21 Deutsche Bahn Ag Anlage zum Schnellumschlag von Transportgut, insbesondere von Ladeeinheiten für den kombinierten Ladungsverkehr
FR2791963B1 (fr) * 1999-04-09 2001-06-29 Nfm Tech Procede de chargement d'un conteneur sur une plate-forme d'un moyen de transport et installation de stockage et de manutention de conteneurs
DE19923813A1 (de) * 1999-05-20 2000-12-07 Mannesmann Ag Umschlaganlage für Stückgut, insbesondere für ISO-Container
DE10212590A1 (de) * 2002-03-15 2003-10-09 Demag Mobile Cranes Gmbh Optische Einrichtung zur automatischen Be- und Entladung von Containern auf Fahrzeugen
US7972102B2 (en) * 2008-07-24 2011-07-05 Marine Terminals Corporation Automated marine container terminal and system
DE102010060504A1 (de) 2010-11-11 2012-05-16 Gottwald Port Technology Gmbh System für den Umschlag von Containern

Patent Citations (9)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DE2410986A1 (de) * 1974-03-07 1975-09-18 Mitsui Shipbuilding Eng Container-umschlaganlage
CN88101106A (zh) * 1987-03-03 1988-09-28 威玛公司 主要用于船舶装卸货物的传输装置
JPH09150957A (ja) * 1995-11-27 1997-06-10 Kawasaki Heavy Ind Ltd コンテナターミナルシステム
CN1200350A (zh) * 1997-05-23 1998-12-02 株式会社日立制作所 集装箱起重机
CN1498834A (zh) * 2002-11-06 2004-05-26 天津港第五港埠公司 十万吨级泊位装卸工艺方法及设备
CN1579908A (zh) * 2003-08-06 2005-02-16 上海振华港口机械(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集装箱堆场高矮起重机接力式装卸系统
CN101556710A (zh) * 2009-01-22 2009-10-14 上海国际港务(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集装箱全球跟踪管理方法和实施该方法的电子装置和读写装置
CN102439481A (zh) * 2009-04-15 2012-05-02 科尼起重机集团 用于集装箱处理机的识别和/或位置确定的系统
CN102971241A (zh) * 2010-04-30 2013-03-13 大卫·阿尔巴 用于联运集装箱的转移、储存和分配的系统

Cited By (5)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4787053A (zh) * 2019-12-16 2022-07-22 阿莫瓦有限公司 用于高架仓库中外部交通工具的动态交通引导的方法
TWI777311B (zh) * 2019-12-16 2022-09-11 德商阿莫瓦有限公司 用於將標準化的倉儲貨物儲存在高架倉庫中的裝置及方法
TWI777312B (zh) * 2019-12-16 2022-09-11 德商阿莫瓦有限公司 用於對高架倉庫中的外部的交通工具進行動態的交通引導的方法
CN112884422A (zh) * 2021-04-28 2021-06-01 河南科技学院 一种用于堆场仓储的起重机自动运行系统
CN112884422B (zh) * 2021-04-28 2021-08-06 河南科技学院 一种用于堆场仓储的起重机自动运行系统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US20200102162A1 (en) 2020-04-02
EP3595995A1 (de) 2020-01-22
DE102017105561A1 (de) 2018-09-20
CN110446674B (zh) 2021-07-20
SG11201908250XA (en) 2019-10-30
AU2018235060A1 (en) 2019-10-10
KR20190126123A (ko) 2019-11-08
WO2018167227A1 (de) 2018-09-20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46674A (zh) 集装箱的仓储和在这种类型的仓储中操作运输车辆的方法
ES2846742T3 (es) Vehículo de transporte automáticamente guiado para contenedores y método para operar el mismo sistema con un vehículo de transporte automáticamente guiado
US11040839B2 (en) System for transporting containers using automated and manually driven heavy goods vehicles
CN110622082B (zh) 用于操作用于集装箱的自动引导的运输车辆的方法和系统
KR101923744B1 (ko) 선택적으로 무인 또는 유인 방식으로 동작될 수 있는 지상에서 주행하는 고무 타이어를 구비하는 컨테이너 운반 차량
US11524851B2 (en) System for transporting containers, particularly ISO containers, using heavy goods vehicles
US11518627B2 (en) Method for controlling travel within a transfer zone for containers of transport vehicles in a terminal for containers, control system for same, and terminal comprising a control system of this kind
US11702323B2 (en) Automatically guided lifting gantry device for containers and method for operating such a lifting gantry device
CN109952267B (zh) 用于装卸集装箱的跨运车形式的门式起重装置的导航系统
JP2004010284A (ja) トランスファークレーン、コンテナターミナルおよびトランスファークレーン制御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CF01 Termination of patent right due to non-payment of annual fee

Granted publication date: 202107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