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37059A - 一种从茯苓皮中提取制备茯苓酸a和茯苓酸b的方法 - Google Patents

一种从茯苓皮中提取制备茯苓酸a和茯苓酸b的方法 Download PDF

Info

Publication number
CN110437059A
CN110437059A CN201910901909.7A CN201910901909A CN110437059A CN 110437059 A CN110437059 A CN 110437059A CN 201910901909 A CN201910901909 A CN 201910901909A CN 110437059 A CN110437059 A CN 110437059A
Authority
CN
China
Prior art keywords
pachymic acid
ethyl acetate
fuling peel
extraction
acid
Prior art date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Granted
Application number
CN201910901909.7A
Other languages
English (en)
Other versions
CN110437059B (zh
Inventor
黄文�
殷梦舟
刘莹
张莉佳
王益
Current Assignee (The listed assignees may be inaccurate.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or warranty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list.)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Original Assignee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date (The priority date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date listed.)
Filing date
Publication date
Application filed by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filed Critical Huazhong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Priority to CN201910901909.7A priority Critical patent/CN110437059B/zh
Publication of CN110437059A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37059A/zh
Application granted granted Critical
Publication of CN110437059B publication Critical patent/CN110437059B/zh
Active legal-status Critical Current
Anticipated expiration legal-status Critical

Links

Classification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51/00Preparation of carboxylic acids or their salts, halides or anhydrides
    • C07C51/42Separation; Purification; Stabilisation; Use of additives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51/00Preparation of carboxylic acids or their salts, halides or anhydrides
    • C07C51/42Separation; Purification; Stabilisation; Use of additives
    • C07C51/47Separation; Purification; Stabilisation; Use of additives by solid-liquid treatment; by chemisorption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07ORGANIC CHEMISTRY
    • C07CACYCLIC OR CARBOCYCLIC COMPOUNDS
    • C07C2603/00Systems containing at least three condensed rings
    • C07C2603/02Ortho- or ortho- and peri-condensed systems
    • C07C2603/04Ortho- or ortho- and peri-condensed systems containing three rings
    • C07C2603/06Ortho- or ortho- and peri-condensed systems containing three rings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ring with less than six ring members
    • C07C2603/10Ortho- or ortho- and peri-condensed systems containing three rings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ring with less than six ring member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 C07C2603/12Ortho- or ortho- and peri-condensed systems containing three rings containing at least one ring with less than six ring members containing five-membered rings only one five-membered ring
    • C07C2603/14Benz[f]indenes; Hydrogenated benz[f]indene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Organic Low-Molecular-Weight Compounds And Preparation Thereof (AREA)
  • Extraction Or Liquid Replacement (AREA)

Abstract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从茯苓皮中提取制备茯苓酸A和茯苓酸B的方法,其采用高速逆流色谱进行分离茯苓皮乙酸乙酯提取物粉末;其中:固定相为: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混合物的上相;流动相为:所述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混合物的下相。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同时从茯苓皮中提取高纯度茯苓酸A和茯苓酸B的方法,其对于茯苓皮粗提物采用高速逆流色谱,设计了一种溶剂系统,能有效的将茯苓酸A和茯苓酸B分别从茯苓总三萜中分离,并且该溶剂系统分层迅速,能在两小时内即可从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出高纯度的茯苓酸A和茯苓酸B。

Description

一种从茯苓皮中提取制备茯苓酸A和茯苓酸B的方法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天然产物提取领域,更具体地,涉及一种从茯苓皮中提取制备茯苓酸A和茯苓酸B的方法。
背景技术
多孔菌科真菌茯苓Poria cocos(Schw.)Wolf在我国有着悠久的药用和食用历史,是一种传统的药食两用资源,广泛的应用于中医临床、中成药、保健食品原料。我国茯苓资源丰富,但茯苓的精深加工仍显滞后,作为茯苓加工的副产品,茯苓皮的综合利用率更低,造成大量资源的浪费。
茯苓皮,为茯苓菌核的干燥外皮。《中国药典》中记载其味甘、淡,平,归肺、脾、肾经,有利水消肿的功效。茯苓皮中的主要化学成分为三萜类化合物、茯苓聚糖等。其中,茯苓皮中的三萜类化合物的种类和含量远高于茯苓菌核。其中茯苓酸A和茯苓酸B是两种四环三萜酸,其结构类型属于3,4-开环-羊毛甾-7,9,(11)-二烯型三萜,其化学结构如:
茯苓酸A和茯苓酸B是目前研究显示具有明确药理活性广泛,具有抗肿瘤活性、抗炎活性、免疫调节作用的茯苓三萜有效成分。然而目前对与茯苓有效成分的提取,是直接提取总茯苓三萜而不是直接提取茯苓酸A和茯苓酸B。目前分离纯化茯苓酸A和茯苓酸B则需采用大孔树脂分离法、薄层层析法、硅胶柱色谱等方法对茯苓三萜进行分离纯化,由于茯苓三萜,尤其是茯苓酸的结构性质相近,使用上述方法进行分离纯化时往往需要进行反复进行,难以同时高回收率高纯度的提取茯苓酸A和茯苓酸B,导致操作过程复杂,溶剂消耗量大,除此之外,由于采用固相的载体,不可避免的会出现样品的吸附,损失,污染和峰拖尾等缺点。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以上缺陷或改进需求,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从茯苓皮中提取制备茯苓酸A和茯苓酸B的方法,其目的在于通过采用告诉逆流色谱,并对溶剂体系进行摸索,提供一种直接从茯苓皮中同时高纯度无损失提取茯苓酸A和茯苓酸B的方法,由此解决现有的从茯苓三萜中获得茯苓酸A和茯苓酸B的方法工艺复杂、样品损失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按照本发明的一个方面,提供了一种从茯苓皮中提取制备茯苓酸A和茯苓酸B的方法,采用高速逆流色谱进行分离茯苓皮乙酸乙酯提取物粉末;其中:
固定相为: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混合物的上相;
流动相为:所述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混合物的下相。
优选地,所述从茯苓皮中提取制备茯苓酸A和茯苓酸B的方法,其所述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混合物中正己烷的体积分数在15-25%。
优选地,所述从茯苓皮中提取制备茯苓酸A和茯苓酸B的方法,其所述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混合物中乙酸乙酯的体积分数在35-45%。
优选地,所述从茯苓皮中提取制备茯苓酸A和茯苓酸B的方法,其所述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混合物中甲醇的体积分数在20-30%。
优选地,所述从茯苓皮中提取制备茯苓酸A和茯苓酸B的方法,其所述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混合物中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按体积比例(1-2):(2.5-3.5):(1.5-2.5):1。
优选地,所述从茯苓皮中提取制备茯苓酸A和茯苓酸B的方法,其采用高速逆流色谱进行分离茯苓皮乙酸乙酯提取物粉末具体为:
将茯苓皮乙酸乙酯提取物粉末按照固液比1:100-1000(w/v)溶解于流动相中,作为高速逆流色谱的样品。
优选地,所述从茯苓皮中提取制备茯苓酸A和茯苓酸B的方法,其所述茯苓皮乙酸乙酯提取物粉末按照如下方法制备:
将茯苓皮采用正丁醇浸提浓缩获得的浸膏采用乙酸乙酯萃取获得乙酸乙酯萃取液;
将乙酸乙酯萃取液浓缩干燥并粉碎获得所述茯苓皮乙酸乙酯提取物粉末。
优选地,所述从茯苓皮中提取制备茯苓酸A和茯苓酸B的方法,其所述茯苓皮采用正丁醇浸提浓缩获得的浸膏按照如下方法制备:
(1)将茯苓皮洗净烘干粉碎得到茯苓皮粉末,将所述茯苓皮粉末按料液比1:10-50(w/v)加入正丁醇-水两相溶剂于40-80℃回流提取0.5-3h,过滤除去滤渣得滤液,分液得取正丁醇相;所述正丁醇-水两相溶剂中正丁醇和水的体积比例在0.3-3:1之间;
(2)将步骤(1)中获得的正丁醇相在40-70℃下减压旋蒸浓缩,得到所述茯苓皮采用正丁醇浸提浓缩获得的浸膏。
优选地,所述从茯苓皮中提取制备茯苓酸A和茯苓酸B的方法,其所述将茯苓皮采用正丁醇浸提浓缩获得的浸膏采用乙酸乙酯萃取获得乙酸乙酯萃取液具体为:
(3)向步骤(1)中获得的所述茯苓皮采用正丁醇浸提浓缩获得的浸膏中加入乙酸乙酯萃取,萃取两次,合并乙酸乙酯萃取液。
优选地,所述从茯苓皮中提取制备茯苓酸A和茯苓酸B的方法,其所述高速逆流色谱分离条件为主机正转,转速为780-850r/min。
总体而言,通过本发明所构思的以上技术方案与现有技术相比,能够取得下列有益效果: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同时从茯苓皮中提取高纯度茯苓酸A和茯苓酸B的方法,其对于茯苓皮粗提物采用高速逆流色谱,设计了一种溶剂系统,能有效的将茯苓酸A和茯苓酸B分别从茯苓总三萜中分离,并且该溶剂系统分层迅速,能在三小时内即可从提取物中分离纯化出高纯度的茯苓酸A和茯苓酸B。本发明能同时从直接的茯苓皮中分别提取茯苓酸A和茯苓酸B,具有成本低,效率高,重复性好的优点,此外,由于制备量大,是一种理想的茯苓酸A和茯苓酸B的制备分离方法。
附图说明
图1是实施例1提供的茯苓酸A和茯苓酸B的分离色谱图;
图2是实施例2提供的茯苓酸A和茯苓酸B的分离色谱图;
图3是实施例2中分离得到的茯苓酸A的高效液相色谱图;
图4是实施例2中分离得到的茯苓酸B的高效液相色谱图;
图5是实施例3提供的茯苓酸A和茯苓酸B的分离色谱图;
图6是实施例4提供的液相色谱图;
图7是本发明实施例4茯苓酸A的二级质谱;
图8是本发明实施例4茯苓酸A的1H NMR谱图;
图9是本发明实施例4茯苓酸A的13C NMR谱图;
图10是本发明实施例4茯苓酸B的二级质谱;
图11是本发明实施例4茯苓酸B的1H NMR谱图;
图12是本发明实施例4茯苓酸B的13C NMR谱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发明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发明,并不用于限定本发明。此外,下面所描述的本发明各个实施方式中所涉及到的技术特征只要彼此之间未构成冲突就可以相互组合。
本发明提供的从茯苓皮中提取制备茯苓酸A和茯苓酸B的方法,步骤如下:
(1)将茯苓皮洗净烘干粉碎得到茯苓皮粉末,将所述茯苓皮粉末按料液比1:10-50(w/v)加入正丁醇-水两相溶剂于40-80℃回流提取0.5-3h,过滤除去滤渣得滤液,分液得取正丁醇相;所述正丁醇-水两相溶剂中正丁醇和水的体积比例在0.3-3:1之间;
(2)将步骤(1)中获得的正丁醇相在40-60℃下减压旋蒸浓缩,得到所述茯苓皮采用正丁醇浸提浓缩获得的浸膏;
(3)向步骤(2)中获得的所述茯苓皮采用正丁醇浸提浓缩获得的浸膏中加入乙酸乙酯萃取,萃取两次,合并乙酸乙酯萃取液;
(4)将步骤(3)乙酸乙酯萃取液浓缩干燥并粉碎获得所述茯苓皮乙酸乙酯提取物粉末;
(5)将步骤(4)茯苓皮乙酸乙酯提取物粉末按照固液比1:100-1:1000溶解于流动相中,作为高速逆流色谱的样品,采用高速逆流色谱进行分离茯苓皮乙酸乙酯提取物粉末;其中:
固定相为: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混合物的上相;
流动相为:所述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混合物的下相。
打开高速逆流色谱系统,分别泵入固定相和流动相,待系统平衡后进样;分离条件为:主机正转,转速为780-850r/min
高速逆流色谱应用中最关键和最难解决的问题是溶剂系统的选择,溶剂系统的选择根据提取对象的性质、需要分离的目标成分不同而变化。不同的溶剂系统,具有不同的上下相之比,并且由于粘度、极性、密度等性质的差异,均会对相同的成分产生不同的溶解、分配能力,形成分配系数的差异,对分离产生影响。因此针对不同的目标成分,需要针对性的设计不同的溶剂系统,并通过大量实验结果进行溶剂系统的反馈修改。
发明人通过首先考虑到提取目标茯苓酸A和茯苓酸B的极性差异对多个中等溶剂体系的溶剂系统进行初步筛选,根据目标分子进行初筛得到选取以氯仿-甲醇-水为组分的溶剂体系或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为组分的溶剂体系,对以上溶剂体系并进一步考察溶剂系统的分层乳化性能、样品的溶解性以及对目标化合物的分配系数,实验证实由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组成的溶剂体系形成的上下两相分层迅速,较氯仿-甲醇-水体系时间缩短50%以上,且对多个不同的目标化合物的分配系数处于0.5-2之间,因此选择了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的溶剂系统。并且通过大量实验摸索四种溶剂的成分配比,以缩短上下两相的分层时间在30秒之内,进一步优化分配系数,调整两相对于目标产物的分配系数。
优选地,所述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混合物中:正己烷的体积分数在15-25%;乙酸乙酯的体积分数在35%-45%;甲醇的体积分数在20-30%;所述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混合物中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按体积比例(1-2):(2.5-3.5):(1.5-2.5):1,优选1.5:3:2:1。
(6)根据检测器采集的实时图谱收集茯苓酸A和茯苓酸B组分;
(7)将步骤(6)中收集到的组分分别减压除去溶剂后结晶、干燥,即得茯苓酸A和茯苓酸B。
以下为实施例:
实施例1
一种从茯苓皮中提取制备茯苓酸A和茯苓酸B的方法,步骤如下:
(1)将茯苓皮洗净烘干粉碎得到茯苓皮粉末,将所述茯苓皮粉末按料液比1:10(w/v)加入正丁醇-水两相溶剂于40℃回流提取0.5h,过滤除去滤渣得滤液,分液得取正丁醇相;所述正丁醇-水两相溶剂中正丁醇和水的体积比例在0.3:1之间;
(2)将步骤(1)中获得的正丁醇相在40℃下减压旋蒸浓缩,得到所述茯苓皮采用正丁醇浸提浓缩获得的浸膏;
(3)向步骤(2)中获得的所述茯苓皮采用正丁醇浸提浓缩获得的浸膏中加入乙酸乙酯萃取,萃取两次,合并乙酸乙酯萃取液;
(4)将步骤(3)乙酸乙酯萃取液浓缩干燥并粉碎获得所述茯苓皮乙酸乙酯提取物粉末;
(5)将步骤(4)茯苓皮乙酸乙酯提取物粉末按照固液比1:1000溶解于流动相中,作为高速逆流色谱的样品,采用高速逆流色谱进行分离茯苓皮乙酸乙酯提取物粉末;其中:
固定相为: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混合物的上相;
流动相为:所述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混合物的下相。
所述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混合物中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按体积比例2:3.5:1.5:1。
打开高速逆流色谱系统,分别泵入固定相和流动相,待系统平衡后进样;分离条件为:主机正转,转速为780r/min
(6)根据检测器采集的实时图谱收集茯苓酸A和茯苓酸B组分;
(7)将步骤(6)中收集到的组分分别减压除去溶剂后结晶、干燥,即得茯苓酸A和茯苓酸B。
本实施例提供的茯苓酸A和茯苓酸B的分离色谱图如图1所示,分离过程在180min即可完成,分别得到茯苓酸A15mg和茯苓酸B3mg,纯度分别为90%和92%。
实施例2
一种从茯苓皮中提取制备茯苓酸A和茯苓酸B的方法,步骤如下:
(1)将茯苓皮洗净烘干粉碎得到茯苓皮粉末,将所述茯苓皮粉末按料液比1:30(w/v)加入正丁醇-水两相溶剂于60℃回流提取2h,过滤除去滤渣得滤液,分液得取正丁醇相;所述正丁醇-水两相溶剂中正丁醇和水的体积比例在1:1之间;
(2)将步骤(1)中获得的正丁醇相在50℃下减压旋蒸浓缩,得到所述茯苓皮采用正丁醇浸提浓缩获得的浸膏;
(3)向步骤(2)中获得的所述茯苓皮采用正丁醇浸提浓缩获得的浸膏中加入乙酸乙酯萃取,萃取两次,合并乙酸乙酯萃取液;
(4)将步骤(3)乙酸乙酯萃取液浓缩干燥并粉碎获得所述茯苓皮乙酸乙酯提取物粉末;
(5)将步骤(4)茯苓皮乙酸乙酯提取物粉末按照固液比1:100溶解于流动相中,作为高速逆流色谱的样品,采用高速逆流色谱进行分离茯苓皮乙酸乙酯提取物粉末;其中:
固定相为: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混合物的上相;
流动相为:所述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混合物的下相。
所述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混合物中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按体积比例1.5:3:2:1。
打开高速逆流色谱系统,分别泵入固定相和流动相,待系统平衡后进样;分离条件为:主机正转,转速为800r/min
(6)根据检测器采集的实时图谱收集茯苓酸A和茯苓酸B组分;
(7)将步骤(6)中收集到的组分分别减压除去溶剂后结晶、干燥,即得茯苓酸A和茯苓酸B。
本实施例提供的茯苓酸A和茯苓酸B的分离色谱图如图2所示,分离过程在三小时内即可完成,分离得到茯苓酸A5mg和茯苓酸B20mg,对应的HPLC图谱如图3、4所示其,纯度分别为91%和94%。相比于采用大孔树脂,硅胶柱色谱的传统分离纯化方法,本方法上样量大,无需反复过柱和检测,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有机溶剂,大大提高了分离纯化的效率,因此,本方法具有成本低,步骤简单,可操作性强,重复性好,产物得率和纯度高的优点。
实施例3
一种从茯苓皮中提取制备茯苓酸A和茯苓酸B的方法,步骤如下:
(1)将茯苓皮洗净烘干粉碎得到茯苓皮粉末,将所述茯苓皮粉末按料液比1:50(w/v)加入正丁醇-水两相溶剂于80℃回流提取3h,过滤除去滤渣得滤液,分液得取正丁醇相;所述正丁醇-水两相溶剂中正丁醇和水的体积比例在3:1之间;
(2)将步骤(1)中获得的正丁醇相在60℃下减压旋蒸浓缩,得到所述茯苓皮采用正丁醇浸提浓缩获得的浸膏;
(3)向步骤(2)中获得的所述茯苓皮采用正丁醇浸提浓缩获得的浸膏中加入乙酸乙酯萃取,萃取两次,合并乙酸乙酯萃取液;
(4)将步骤(3)乙酸乙酯萃取液浓缩干燥并粉碎获得所述茯苓皮乙酸乙酯提取物粉末;
(5)将步骤(4)茯苓皮乙酸乙酯提取物粉末按照固液比1:67溶解于流动相中,作为高速逆流色谱的样品,采用高速逆流色谱进行分离茯苓皮乙酸乙酯提取物粉末;其中:
固定相为: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混合物的上相;
流动相为:所述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混合物的下相。
所述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混合物中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按体积比例1.5:3:2:1。
打开高速逆流色谱系统,分别泵入固定相和流动相,待系统平衡后进样;分离条件为:主机正转,转速为850r/min
(6)根据检测器采集的实时图谱收集茯苓酸A和茯苓酸B组分;
(7)将步骤(6)中收集到的组分分别减压除去溶剂后结晶、干燥,即得茯苓酸A和茯苓酸B。
本实施例提供的茯苓酸A和茯苓酸B的分离色谱图如图5所示。由图5可看出峰3和峰4已经重合,分离度较差,与实施例2对比可知原料浸提步骤和上样参数影响分离提取的效果。
实施例4
一种从茯苓皮中提取制备茯苓酸A和茯苓酸B的方法,具体操作步骤同实施例2,区别仅在于步骤(5):
所述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混合物中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按体积比例分别为(9:1:5:5、3:6:4:2、5:5:6:4)
四种溶剂混匀静置后分出上相两相,取相同体积的上下两相混匀测定两相分层清晰的时间。取少量的茯苓提取物乙酸乙酯部位溶解于等体积的两相中,用HPLC测定目标化合物在两相中的峰面积,峰面积之比即为分配系数。根据上述试验结果确定合适的溶剂体系进行上样操作。
HPLC检测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条件:色谱柱:InertSustainTM AQ-C18(4.6mm×250mm,5μm)。流动相A为水(含0.05%磷酸),流动相B为甲醇,梯度洗脱(0~15min,70%~75%B;15~25min,77%~79%B;25~40min,79%~90%B;40~65min,90%B),流速为1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42nm,进样10μL分析。采用面积归一法确定化合物的纯度。
乙酸乙酯部位样品的液相色谱图如下图所示,由图6可知,样品中的色谱峰较多,成分比较复杂,为了方便后续溶剂系统的筛选,选择峰面积较大的峰1-峰5作为目标分离成分。
根据上述方法测定不同溶剂系统的分层时间以及五个成分分配系数结果如表1所示:
表1
经液质联用鉴定峰1为茯苓酸B,其HPLC图谱如图4所示、二级质谱、H谱、C谱如图10-12所示;峰3为茯苓酸A,其HPLC图谱如图3所示,二级质谱、H谱、C谱如图7-9所示。
由表1可知,三种溶剂系统的分层时间都少于30s。A溶剂系统对5种化合物的分配系数均较大或较小,这表明目标化合物在溶剂系统中在某一相中溶解性较好,这不利于这些化合物的分离。C溶剂系统对目标物质4和5的分配系数过大,这会使得它们会较好的溶解在固定相中。溶剂系统分层时间较短,对5种成分的分配系数均在0.5-2左右,且分离度均在1以上,这保证了目标物质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分离纯化得到纯度较高的样品。
对比例
一种从茯苓皮中提取制备茯苓酸A和茯苓酸B的方法,具体操作步骤同实施例4,区别仅在于步骤(5):
所述溶剂体系为:氯仿-甲醇-水体系,其比例具体为4:3:2和2:4:3
四种溶剂混匀静置后分出上相两相,取相同体积的上下两相混匀测定两相分层清晰的时间。取少量的茯苓提取物乙酸乙酯部位溶解于等体积的两相中,用HPLC测定目标化合物在两相中的峰面积,峰面积之比即为分配系数。根据上述试验结果确定合适的溶剂体系进行上样操作。
HPLC检测方法
高效液相色谱检测条件:色谱柱:InertSustainTM AQ-C18(4.6mm×250mm,5μm)。流动相A为水(含0.05%磷酸),流动相B为甲醇,梯度洗脱(0~15min,70%~75%B;15~25min,77%~79%B;25~40min,79%~90%B;40~65min,90%B),流速为1mL/min,柱温25℃,检测波长242nm,进样10μL分析。采用面积归一法确定化合物的纯度。
表2
由表1和表2的结果可以看出,选定的氯仿-甲醇-水溶剂体系分层时间较长,这不利于溶剂在逆流色谱中的进行连续的萃取过程,降低了分离效率。一般认为,对目标化合物的分配系数在0.5-2之间比较合适。分配系数过高,分离时间会大大延长,而分配系数偏小,目标化合物又会与一些极性较高的杂质同时流出,达不到分离纯化的效果。因此上述氯仿-甲醇-水组成的溶剂系统并不适合作为茯苓皮中三萜类化合物逆流色谱分离的溶剂系统。
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容易理解,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发明,凡在本发明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Claims (10)

1.一种从茯苓皮中提取制备茯苓酸A和茯苓酸B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高速逆流色谱进行分离茯苓皮乙酸乙酯提取物粉末;其中:
固定相为: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混合物的上相;
流动相为:所述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混合物的下相。
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从茯苓皮中提取制备茯苓酸A和茯苓酸B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混合物中正己烷的体积分数在15-25%。
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从茯苓皮中提取制备茯苓酸A和茯苓酸B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混合物中乙酸乙酯的体积分数在35-45%。
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从茯苓皮中提取制备茯苓酸A和茯苓酸B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混合物中甲醇的体积分数在20-30%。
5.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从茯苓皮中提取制备茯苓酸A和茯苓酸B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混合物中正己烷:乙酸乙酯:甲醇:水按体积比例(1-2):(2.5-3.5):(1.5-2.5):1。
6.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从茯苓皮中提取制备茯苓酸A和茯苓酸B的方法,其特征在于,采用高速逆流色谱进行分离茯苓皮乙酸乙酯提取物粉末具体为:
将茯苓皮乙酸乙酯提取物粉末按照固液比1:100-1000(w/v)溶解于流动相中,作为高速逆流色谱的样品。
7.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从茯苓皮中提取制备茯苓酸A和茯苓酸B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茯苓皮乙酸乙酯提取物粉末按照如下方法制备:
将茯苓皮采用正丁醇浸提浓缩获得的浸膏采用乙酸乙酯萃取获得乙酸乙酯萃取液;
将乙酸乙酯萃取液浓缩干燥并粉碎获得所述茯苓皮乙酸乙酯提取物粉末。
8.如权利要求7所述的从茯苓皮中提取制备茯苓酸A和茯苓酸B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茯苓皮采用正丁醇浸提浓缩获得的浸膏按照如下方法制备:
(1)将茯苓皮洗净烘干粉碎得到茯苓皮粉末,将所述茯苓皮粉末按料液比1:10-50(w/v)加入正丁醇-水两相溶剂于40-80℃回流提取0.5-3h,过滤除去滤渣得滤液,分液得取正丁醇相;所述正丁醇-水两相溶剂中正丁醇和水的体积比例在0.3-3:1之间;
(2)将步骤(1)中获得的正丁醇相在40-70℃下减压旋蒸浓缩,得到所述茯苓皮采用正丁醇浸提浓缩获得的浸膏。
9.如权利要求8所述的从茯苓皮中提取制备茯苓酸A和茯苓酸B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将茯苓皮采用正丁醇浸提浓缩获得的浸膏采用乙酸乙酯萃取获得乙酸乙酯萃取液具体为:
(3)向步骤(1)中获得的所述茯苓皮采用正丁醇浸提浓缩获得的浸膏中加入乙酸乙酯萃取,萃取两次,合并乙酸乙酯萃取液。
10.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从茯苓皮中提取制备茯苓酸A和茯苓酸B的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高速逆流色谱分离条件为主机正转,转速为780-850r/min。
CN201910901909.7A 2019-09-24 2019-09-24 一种从茯苓皮中提取制备茯苓酸a和茯苓酸b的方法 Active CN110437059B (zh)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01909.7A CN110437059B (zh) 2019-09-24 2019-09-24 一种从茯苓皮中提取制备茯苓酸a和茯苓酸b的方法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Title
CN201910901909.7A CN110437059B (zh) 2019-09-24 2019-09-24 一种从茯苓皮中提取制备茯苓酸a和茯苓酸b的方法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37059A true CN110437059A (zh) 2019-11-12
CN110437059B CN110437059B (zh) 2021-07-23

Family

ID=6844061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Title Priority Date Filing Date
CN201910901909.7A Active CN110437059B (zh) 2019-09-24 2019-09-24 一种从茯苓皮中提取制备茯苓酸a和茯苓酸b的方法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Link
CN (1) CN110437059B (zh)

Cited By (3)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72507A (zh) * 2021-03-17 2021-06-18 华中农业大学 一种提高茯苓三萜抗炎活性的方法
CN112999248A (zh) * 2021-03-17 2021-06-22 黄文� 一种水溶性茯苓三萜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5057770A (zh) * 2022-06-09 2022-09-16 湖南农业大学 黑老虎果皮中三萜酸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Cited By (4)

* Cited by examiner, † Cited by third party
Publication number Priority date Publication date Assignee Title
CN112972507A (zh) * 2021-03-17 2021-06-18 华中农业大学 一种提高茯苓三萜抗炎活性的方法
CN112999248A (zh) * 2021-03-17 2021-06-22 黄文� 一种水溶性茯苓三萜的制备方法及应用
CN115057770A (zh) * 2022-06-09 2022-09-16 湖南农业大学 黑老虎果皮中三萜酸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15057770B (zh) * 2022-06-09 2023-06-13 湖南农业大学 黑老虎果皮中三萜酸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Publication date
CN110437059B (zh) 2021-07-23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Publication Date Title
CN110437059A (zh) 一种从茯苓皮中提取制备茯苓酸a和茯苓酸b的方法
CN104031013B (zh) 一种利用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纯化制备丹酚酸b和迷迭香酸的方法
RU2020118878A (ru) Способ выделения восьми компонентов из композиции на основе лекарственных средств китайской медицины
CN106866602A (zh) 一种应用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猴头菌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方法
CN1994997B (zh) 一种分离纯化6-姜酚的方法
CN104892687A (zh) 高速逆流色谱分离纯化十大功劳叶中单体化合物的方法
CN105367531B (zh) 一种采用循环高速逆流色谱从麦冬须根中分离两种高异黄酮的方法
CN106632546A (zh) 一种同时制备野漆树苷和柚皮苷两种化学对照品的方法
CN108840845A (zh) 从苍耳中提取苍耳亭的方法
CN106967136A (zh) 一种分离高纯度橄榄苦苷的方法
CN111171104B (zh) 一种以迷迭香油膏副产品制备熊果酸的方法
CN106957310B (zh) 一种山楂叶中黄酮类单体的高效制备方法
CN105111061B (zh) 一种抗肿瘤活性化合物的制备方法
CN103772478A (zh) 一种制备高纯度丹参酮化合物的单柱循环分离系统及其方法
CN114989152B (zh) 铁皮石斛叶中分离制备两种芹菜素糖苷的方法
CN100427501C (zh) 逆流色谱法从柿叶中分离制备熊果酸及其衍生物的方法
CN105085453B (zh) 一种利用高速逆流色谱法从马蔺子中分离制备低聚芪类化合物的方法
CN106831892B (zh) 一种山楂叶中黄酮单体的制备方法
CN108440612A (zh) 一种玄参中三种环烯醚萜类成分的分离纯化方法
CN111718318B (zh) 一种基于逆流色谱分离皂角刺中黄酮单体的方法
CN109369382B (zh) 一种银杏酸类成分的制备方法
CN104447720A (zh) 一种从溪黄草中分离新西兰牡荆苷-2的方法
CN103965276A (zh) 从野马追中快速分离纯化单体化合物的方法
CN114280201B (zh) 一种蒲公英中多酚类成分的高效分离方法
CN105037124B (zh) 一种selaginellin N的制备方法

Legal Events

Date Code Title Description
PB01 Publication
PB01 Public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SE01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GR01 Patent grant
GR01 Patent gra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