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N110423873B - 淬火油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Google Patents
淬火油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Download PDFInfo
- Publication number
- CN110423873B CN110423873B CN201910834373.1A CN201910834373A CN110423873B CN 110423873 B CN110423873 B CN 110423873B CN 201910834373 A CN201910834373 A CN 201910834373A CN 110423873 B CN110423873 B CN 110423873B
- Authority
- CN
- China
- Prior art keywords
- oil
- parts
- quenching
- quenching oil
- additive
- Prior art date
- Legal status (The legal status is an assumption and is not a legal conclusion. Google has not performed a legal analysis and makes no representation as to the accuracy of the status listed.)
- Active
Links
Classifications
-
- C—CHEMISTRY; METALLURGY
- C21—METALLURGY OF IRON
- C21D—MODIFYING THE PHYSICAL STRUCTURE OF FERROUS METALS; GENERAL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OF FERROUS OR NON-FERROUS METALS OR ALLOYS; MAKING METAL MALLEABLE, e.g. BY DECARBURISATION OR TEMPERING
- C21D1/00—General methods or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e.g. annealing, hardening, quenching or tempering
- C21D1/56—General methods or devices for heat treatment, e.g. annealing, hardening, quenching or tempering characterised by the quenching agents
- C21D1/58—Oils
Landscapes
- Chemical & Material Sciences (AREA)
- Engineering & Computer Science (AREA)
- Oil, Petroleum & Natural Gas (AREA)
- Physics & Mathematics (AREA)
- Thermal Sciences (AREA)
- Crystallography & Structural Chemistry (AREA)
- Mechanical Engineering (AREA)
- Materials Engineering (AREA)
- Metallurgy (AREA)
- Organic Chemistry (AREA)
- Lubricants (AREA)
Abstract
本发明涉及热处理领域,具体而言,提供了一种淬火油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所述淬火油添加剂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复配而成:高温催冷剂30‑60份、低温催冷剂10‑45份、分散剂10‑20份、抗氧剂2‑6份、清净剂1‑3份和基础油0.5‑5份。该淬火油添加剂可用于调配多种冷淬火油或热淬火油,为润滑油调配厂生产减少工序、简化操作、使用灵活等提供了便利;也可对运行的淬火油进行改造,既可保证淬火油稳定的性能,又可解决旧油处理的问题。
Description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热处理领域,具体而言,提供了一种淬火油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金属热处理是通过改变金属材料表面或内部的显微组织结构来控制其性能的一种工艺。钢铁等金属材料的整体热处理大致有退火、正火、淬火和回火四种基本工艺。在热处理工艺中的淬火是把金属材料加热到临界温度以上,保温一定时间使之奥氏体化后,再以大于临界冷却速度的冷速冷却,从而获得马氏体等组织的处理工艺。通过淬火处理后的金属材料的硬度、强度和耐磨性会显著提高。
热处理的淬火介质一般可分为油性、水溶液性和乳液性等类型。中国石化行业标准SH/T0564将热处理淬火油分为冷淬火油和热淬火油等,其中冷淬火油分为普通淬火油、快速淬火油、超速淬火油、快速光亮淬火油和真空淬火油,热淬火油又称为等温分级淬火油。现有的淬火油添加剂通常仅可用于调配一种或两种淬火油(普通淬火油、快速淬火油、超速淬火油、快速光亮淬火油、真空淬火油和等温分级淬火油中的一种或两种),不能满足可调配多种冷淬火油或热淬火油的需求。
有鉴于此,特提出本发明。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淬火油添加剂,该添加剂能够用于调配多种冷淬火油和热淬火油,实现“一剂多用”的效果。
本发明的第二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淬火油添加剂的制备方法。
本发明的第三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淬火油添加剂在调配淬火油中的应用。
为了实现本发明的上述目的,特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第一方面,一种淬火油添加剂,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复配而成:高温催冷剂30-60份、低温催冷剂10-45份、分散剂10-20份、抗氧剂2-6份、清净剂1-3份和基础油0.5-5份。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添加剂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复配而成:高温催冷剂32-60份、低温催冷剂15-45份、分散剂12-20份、抗氧剂2-5份、清净剂1.2-3份和基础油0.5-4.5份;
优选地,所述添加剂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复配而成:高温催冷剂35-43份、低温催冷剂34-40份、分散剂12-16份、抗氧剂3-5份、清净剂1.2-2.6份和基础油1-4份。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高温催冷剂包括烷基萘或聚异丁烯;
优选地,聚异丁烯包括分子量为1000-2400;
优选地,聚异丁烯包括分子量为1300-2400;
优选地,烷基萘包括十六烷基萘或十八烷基萘;
优选地,所述低温催冷剂包括C10-C25的烷基磺酸盐;
优选地,低温催冷剂包括C20-C25的烷基磺酸钠。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分散剂包括聚异丁烯丁二酸酯或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
优选地,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包括单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双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或多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中的至少一种;
优选地,抗氧剂包括酚型抗氧剂或胺类抗氧剂;
优选地,酚型抗氧剂包括双酚型抗氧剂或酚酯型抗氧剂;
优选地,酚酯型抗氧剂包括苯乙烯酚MX3433或Irganox L135抗氧剂;
优选地,胺类抗氧剂包括芳基胺或烷基二苯胺;
优选地,烷基二苯胺包括辛基二苯胺Irganox L57抗氧剂或二辛基二苯胺VanlubeDND抗氧剂;
优选地,清净剂包括烷基水杨酸盐或石油磺酸盐;
优选地,石油磺酸盐包括石油磺酸钙或石油磺酸钡;
优选地,基础油包括Ⅰ类矿物基础油或Ⅱ类矿物基础油;
优选地,基础油包括100SN基础油、150SN基础油或400SN基础油。
第二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上述淬火油添加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将各组分混合均匀,得到所述淬火油添加剂。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各组分的混合温度为70-90℃;
优选地,所述方法包括:将基础油、抗氧剂和清净剂混合均匀,再与高温催冷剂、低温催冷剂和分散剂混合;
优选地,将基础油、抗氧剂和清净剂升温至70-90℃混合10-20min后,再加入高温催冷剂、低温催冷剂和分散剂于70-90℃混合1-3h。
第三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上述淬火油添加剂或采用上述制备方法得到的淬火油添加剂在调配淬火油中的应用;
优选地,所述淬火油包括冷淬火油或热淬火油;
优选地,冷淬火油包括普通淬火油、快速淬火油、超速淬火油、快速光亮淬火油或真空淬火油;
优选地,热淬火油包括等温分级淬火油。
第四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淬火油,包括:上述淬火油添加剂或采用上述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淬火油添加剂,和调配淬火油用基础油;
优选地,所述淬火油包括冷淬火油或热淬火油;
优选地,所述冷淬火油包括普通淬火油、快速淬火油、超速淬火油、快速光亮淬火油或真空淬火油;
优选地,热淬火油包括等温分级淬火油。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调配淬火油用基础油包括60N基础油、2#基础油、4#基础油、150N基础油或250N基础油;
优选地,调配淬火油用基础油包括双龙60N、盘锦北沥2#油、盘锦北沥4#油、惠州150N基础油或双龙250N基础油;
优选地,60N基础油40℃运动粘度为7.117cSt;
优选地,2#基础油40℃运动粘度为7.320cSt;
优选地,4#基础油40℃运动粘度为19.62cSt;
优选地,150N基础油40℃运动粘度为29.72cSt;
优选地,250N基础油40℃运动粘度为43.89cSt。
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技术方案,所述淬火油添加剂在所述淬火油中的重量含量为5%-10%。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为:
本发明提供的淬火油添加剂通过采用高温催冷剂、低温催冷剂、分散剂、抗氧剂、清净剂和基础油的科学复配,使其具有以下优点:
(1)在选择不同基础油(指调配淬火油用基础油,与该添加剂中的基础油可以相同或不同)的情况下,使用该添加剂以特定加量调合成油品后,既符合多种冷淬火油的冷却特性要求也可以符合热淬火油的冷却特性要求,因而该淬火油添加剂可用于调配多种冷淬火油或热淬火油。
(2)该添加剂为润滑油调配厂生产减少工序、简化操作、使用灵活等提供了便利。
(3)该添加剂也可对运行的淬火油进行改造,即通常新油使用一段时间后如冷却能力下降,可在淬火油槽中加入该添加剂进行补强,如此既可保证淬火油稳定的性能,又可解决旧油处理问题。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实施例对本发明的实施方案进行详细描述,但是本领域技术人员将会理解,下列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发明,而不应视为限制本发明的范围。实施例中未注明具体条件者,按照常规条件或制造商建议的条件进行。
根据本发明的一个方面,在至少一个实施例中提供了一种淬火油添加剂,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复配而成:高温催冷剂30-60份、低温催冷剂10-45份、分散剂10-20份、抗氧剂2-6份、清净剂1-3份和基础油0.5-5份。
公知地,研究发现当已加热的工件投入到热处理淬火介质中通常要经过蒸汽膜阶段、沸腾阶段(蒸汽膜破裂发生)和对流阶段三个阶段,其中冷却速度在沸腾阶段最大。
本发明中:
高温催冷剂为一种具有增粘效果的化合物,能够有效缩短蒸汽膜阶段,即缩短了蒸汽膜破裂的时间,为沸腾阶段更早到来提供帮助。例如沥青、焦油沥青、褐煤沥青、甲基丙烯酸酯衍生物、烷基萘(苯环上连接有烷基的双环芳烃)或聚异丁烯等。高温催冷剂对提高特性温度和缩短特温秒作用明显,而且对低温冷却特性也有一定的拉动作用,能够缩短800-400℃的冷却时间。按重量份数计,高温催冷剂的含量典型但非限制性的为:30份、32份、34份、36份、38份、40份、42份、44份、46份、48份、50份、52份、54份、56份、58份或60份。
低温催冷剂指非离子活性剂或烷基石油磺酸盐,其作用是拉长沸腾阶段,使对流阶段的温度下降,以提高最大冷却速度。例如烷基磺酸盐例如可以为C10-C20的烷基磺酸钠。按重量份数计,低温催冷剂的含量典型但非限制性的为:10份、15份、20份、25份、30份、35份、40份或45份。
分散剂是指能够防止漆膜、积炭或结焦发生在被淬火的工件表面的物质。分散剂例如可以为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等。按重量份数计,分散剂的含量典型但非限制性的为:10份、11份、12份、13份、14份、15份、16份、17份、18份、19份或20份。
多数高分子化合物都可能与氧反应,导致降解后交联,尤其是在热加工时,氧化速度更快。高分子化合物的氧化是一种游离基链锁反应。抗氧剂可以捕捉活性游离基,生成非活性游离基,从而使链锁反应中止;或分解氧化过程中产生的过氧化物,生成非游离基产物。抗氧剂按作用机理分为抗氧化的游离基抑制剂和过氧化物分解剂,游离基抑制剂也称为主抗氧剂,包括酚型和胺型两系列。按重量份数计,抗氧剂的含量典型但非限制性的为:2份、2.5份、3份、3.5份、4份、4.5份、5份、5.5份或6份。
清净剂是指能够有效清除淬火油中油泥和积炭,并对工件有一定防锈作用的物质。清净剂例如可以为石油磺酸盐,石油磺酸盐例如可以为石油磺酸钙或石油磺酸钡等。按重量份数计,清净剂的含量典型但非限制性的为:1份、1.2份、1.4份、1.6份、1.8份或2份。
基础油是指能够促进各组分溶解的物质。按重量份数计,基础油的含量典型但非限制性的为:0.5份、1份、1.5份、2份、2.5份、3份、3.5份、4份、4.5份或5份。
上述淬火油添加剂通过采用高温催冷剂、低温催冷剂、分散剂、抗氧剂、清净剂和基础油的进行复配,使其具有以下优点:
(1)在选择不同基础油(指调配淬火油用基础油,与该添加剂中的基础油可以相同或不同)情况下,使用该添加剂以特定加量调合成油品后,既符合多种冷淬火油也可以符合热淬火油的冷却特性要求,因而该淬火油添加剂可用于调配多种冷淬火油或热淬火油。
(2)该添加剂为润滑油调配厂生产减少工序、简化操作、使用灵活等提供了便利。
(3)该添加剂也可对运行的淬火油进行改造,即通常新油使用一段时间后如冷却能力下降,可在淬火油槽中加入该添加剂进行补强,如此既可保证淬火油稳定的性能,又可解决旧油处理问题。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淬火油添加剂中还可以根据实际需要加入一定含量的光亮剂,比如二元酸。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添加剂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复配而成:高温催冷剂32-60份、低温催冷剂15-45份、分散剂12-20份、抗氧剂2-5份、清净剂1.2-3份和基础油0.5-4.5份;
优选地,所述添加剂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复配而成:高温催冷剂35-43份、低温催冷剂34-40份、分散剂12-16份、抗氧剂3-5份、清净剂1.2-2.6份和基础油1-4份。
通过进一步优选各组分的含量,使得各组分之间的配合更加科学合理,进而使得该添加剂的性能更加优异,在调配不同的淬火油时,上述添加剂的添加量相对更少。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高温催冷剂包括烷基萘或聚异丁烯。
烷基萘是指苯环上接有烷基的双环芳烃,烷基萘具有良好的热稳定性和氧化安定性,在合成油品中的稳定性较好,能够有效缩短蒸汽膜阶段和冷却时间。
聚异丁烯是由异丁烯经聚合得到的聚合物,其分子量可从数百至数百万。分子量为1000-2400的聚异丁烯可更有效的破坏蒸汽膜,故高温催冷效果更好,且能够改善油品的润滑性能,减少积炭的形成,另外对基础油的抗氧化性能没有不利影响。上述聚异丁烯的分子量例如可以为1000、1300、1400、1500、1700、1800、1900、2000、2100、2200、2300或2400。
所述低温催冷剂包括C10-C25的烷基磺酸盐,C10-C25的烷基磺酸盐优选包括C20-C25的烷基磺酸钠。上述“C10-C25的烷基磺酸盐”是指碳原子数为10-25的烷基磺酸盐,烷基磺酸盐的碳原子数例如可以为10、11、12、13、14、15、16、17、18、19、20、21、22、23、24或25。
“C20-C25的烷基磺酸钠”是指碳原子数为20-25的烷基磺酸钠,烷基磺酸钠的碳原子数例如可以为20、21、22、23、24或25。上述烷基磺酸钠具有较强的表面活性,低温催冷效果好且溶解性好。又C20-C25的烷基磺酸钠可最大限度的加长沸腾阶段,最大限度地提高了工件冷却速度。
优选地,分散剂包括聚异丁烯丁二酸酯或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
优选地,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包括单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双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或多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中的至少一种。
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是以高活性聚异丁烯为组分,采用热加合工艺复配的无灰分散剂,其具有良好的清净分散性,可抑制积炭和漆膜的生成。
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包括但不限于单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双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多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单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和双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的组合,双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和多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的组合,单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和多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的组合,或单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双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和多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的组合等。
优选地,抗氧剂包括酚型抗氧剂或胺类抗氧剂;
优选地,酚型抗氧剂包括双酚型抗氧剂或酚酯型抗氧剂;
优选地,酚酯型抗氧剂包括苯乙烯酚MX3433或Irganox L135抗氧剂;
优选地,胺类抗氧剂包括芳基胺或烷基二苯胺;
优选地,烷基二苯胺包括辛基二苯胺Irganox L57抗氧剂或二辛基二苯胺VanlubeDND抗氧剂。
呈液态的抗氧剂的优点在于易于与其它组分混合均匀,在基础油中的溶解性好,可有效延长淬火油的使用寿命。酚酯型抗氧剂是酚酯类化合物,能提高高分子化合物的抗氧化效果,且可以抑制积炭的形成。胺类抗氧剂即“受阻胺”抗氧剂的一个品种,为通过捕捉过氧自由基来阻止或抑制链引发反应和链增长反应,从而终止自由基链式反应,达到防止氧化的目的。酚酯型抗氧剂与胺类抗氧剂复合使用具有协同增效的作用。
烷基二苯胺(或称为“烷基化二苯胺”)是指以二苯胺和烯烃为组分合成的物质,包括但不限于双辛基二苯胺、辛基丁基二苯胺、丁辛基二苯胺、二壬基二苯胺或苯乙烯化二苯胺等。
辛基二苯胺Irganox L57抗氧剂是指德国巴斯夫生产的液态辛基二苯胺抗氧剂。Irganox L135抗氧剂是指德国巴斯夫生产的液态高分子量酚类抗氧剂。辛基二苯胺Irganox L57抗氧剂和Irganox L135抗氧剂的抗氧化效果较好,且与其余组分的复配更加科学,进而有利于扩大淬火油添加剂的适用范围。
优选地,清净剂包括烷基水杨酸盐或石油磺酸盐;
优选地,石油磺酸盐包括石油磺酸钙或石油磺酸钡。
石油磺酸盐是以石油及其馏份为组分,用磺化剂磺化,再用碱中和而制成的产品。石油磺酸盐不但具有良好的清除淬火油中油泥、积炭的作用,防锈效果好,还具有优异的热稳定性,与其余组分的相容性更好。石油磺酸盐包括但不限于石油磺酸钙,石油磺酸钡,或石油磺酸钙和石油磺酸钡的组合等。石油磺酸钙清理积炭的作用更好,而石油磺酸钡防锈的作用更好。
优选地,基础油包括Ⅰ类矿物基础油或Ⅱ类矿物基础油;
优选地,基础油包括100SN基础油、150SN基础油或400SN基础油。
矿物基础油是指主要由原油提炼而成的基础油,包括Ⅰ类矿物基础油和Ⅱ类矿物基础油等。150SN基础油是指40℃的运动粘度为30cSt的石蜡基矿物基础油。100SN基础油是指40℃的运动粘度为20cSt的石蜡基矿物基础油。400SN基础油是指40℃的运动粘度为50cSt的石蜡基矿物基础油。
以上基础油对于其余组分的溶解性能好,且来源广泛且价格低廉。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上述淬火油添加剂的制备方法,包括:将各组分混合均匀,得到所述淬火油添加剂。
上述制备方法工艺简单,适合工业化生产,复配所得淬火油能够用于调配多种冷淬火油或热淬火油,实现“一剂多用”的效果。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各组分的混合温度为70-90℃。上述温度典型但非限制性的为:70℃、72℃、74℃、76℃、78℃、80℃、82℃、84℃、86℃、88℃或90℃。在上述混合温度下,各组分更容易混合均匀,复配效率较高。
优选地,所述方法包括:将基础油、抗氧剂和清净剂混合均匀,再与高温催冷剂、低温催冷剂和分散剂混合。
优选地,将基础油、抗氧剂和清净剂升温至70-90℃混合10-20min后,再加入高温催冷剂、低温催冷剂和分散剂于70-90℃混合1-3h。上述升温后的温度典型但非限制性的为70℃、72℃、74℃、76℃、78℃、80℃、82℃、84℃、86℃、88℃或90℃;保温时间典型但非限制性的为10min、11min、12min、13min、14min、15min、16min、17min、18min、19min或20min。与高温催冷剂、低温催冷剂和分散剂的混合温度典型但非限制性的为70℃、72℃、74℃、76℃、78℃、80℃、82℃、84℃、86℃、88℃或90℃;混合时间典型但非限制性的为1h、1.2h、1.4h、1.6h、1.8h、2h、2.2h、2.4h、2.6h、2.8h或3h。
可选地,上述“混合”的方式可选为搅拌等。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上述淬火油添加剂在调配淬火油中的应用;
所述淬火油包括冷淬火油或热淬火油;
优选地,所述冷淬火油包括普通淬火油、快速淬火油、超速淬火油、快速光亮淬火油或真空淬火油。热淬火油包括等温分级淬火油。
将上述淬火油添加剂应用于调配淬火油中,能够减少淬火油的调配工序、简化操作、调配灵活。
需要说明的是,上述应用的核心在于采用了上述淬火油添加剂,至于淬火油的调配方法采用本领域可实现的方法即可,本发明对此不做特别限制。
根据本发明的另一方面,提供了一种淬火油,包括上述淬火油添加剂和调配淬火油用基础油;
优选地,所述淬火油包括冷淬火油或热淬火油;
优选地,所述冷淬火油包括普通淬火油、快速淬火油、超速淬火油、快速光亮淬火油或真空淬火油;
优选地,热淬火油包括等温分级淬火油。
上述淬火油包括上述淬火油添加剂,因而符合相应的淬火油(冷淬火油或热淬火油)的冷却特性要求。
上述“调配淬火油用基础油”是经矿物基础油加氢、精制得到的,用于调节淬火油的饱和蒸汽压和粘度等性能。
在一种优选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调配淬火油用基础油包括60N基础油、2#基础油、4#基础油、150N基础油或250N基础油;
优选地,调配淬火油用基础油包括双龙60N、盘锦北沥2#油、盘锦北沥4#油、惠州150N基础油或双龙250N基础油;
优选地,60N基础油40℃运动粘度为7.117cSt;
优选地,2#基础油40℃运动粘度为7.320cSt;
优选地,4#基础油40℃运动粘度为19.62cSt;
优选地,150N基础油40℃运动粘度为29.72cSt;
优选地,250N基础油40℃运动粘度为43.89cSt。
优选地,所述淬火油添加剂在所述淬火油中的重量含量为5%-10%。上述含量典型但非限制性的为5%、5.5%、6%、6.5%、7%、7.5%、8%、8.5%、9%、9.5%或10%。需要说明的是,可以根据不同种类的淬火油(冷淬火油或热淬火油)的冷却特性要求,合理调整淬火油添加剂在淬火油中的添加量,当含量在5%-10%时,既能满足相应的淬火要求,又能减少淬火油添加剂的使用量,降低使用成本。
下面结合实施例和对比例对本发明做进一步详细的说明。
实施例1
一种淬火油添加剂,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复配而成:分子量为1300的聚异丁烯60份、C12的烷基磺酸钠15份、单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15份、高分子量酚酯3份、石油磺酸钙2份和150SN基础油5份。
将实施例1中的淬火油添加剂分别以5%、7.5%和10%的重量添加量加入到盘锦北沥4#油中,得到淬火油,各淬火油的冷却特性典型值见表1。
表1
从表1可知实施例1中淬火油添加剂5%、7.5%、10%的添加量分别符合中国石化行业标准SH/T0564冷淬火油的普通淬火油、快速光亮淬火油、快速淬火油的冷却特性要求。
实施例2
一种淬火油添加剂,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复配而成:分子量为2400的聚异丁烯38份、C25的烷基磺酸钠40份、单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15份、高分子量酚酯4份、石油磺酸钙2份和150SN基础油1份。
将实施例2的淬火油添加剂分别添加到不同的淬火油用基础油中,得到淬火油,添加剂的添加量及淬火油的性能见表2。
表2
从表2可知实施例2的淬火油添加剂在不同基础油和添加量分别符合中国石化行业标准SH/T0564冷淬火油的快速淬火油、真空淬火油、超速淬火油及热淬火油中的等温分级淬火油的冷却特性要求。
实施例3
一种淬火油添加剂,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复配而成:分子量为1300的聚异丁烯30份、C25的烷基磺酸钠45份、单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15份、高分子量酚酯3份、石油磺酸钙2份和150SN基础油5份。
将实施例3中的淬火油添加剂以7.5%的重量添加量加入到盘锦北沥2#油中,以5%的重量添加量加入到惠州150N基础油中,得到淬火油,各淬火油的冷却特性典型值见表3。
表3
从表3可知实施例3的淬火油添加剂以盘锦北沥2#油为基础油,在添加量7.5%时符合中国石化行业标准SH/T0564冷淬火油的超速淬火油冷却特性要求;且在热处理用户非标要求下,使用惠州150N为基础油,在添加量5%时依然有较好的冷却性能。
实施例1-3中淬火油添加剂的制备方法包括:(a)将150SN基础油、高分子量酚酯和石油磺酸钙混合均匀后,升温至80℃混合15min;(b)将步骤(a)所得混合物与聚异丁烯、烷基磺酸钠和单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于80℃混合2h,得到所述淬火油添加剂。
对比例1
专利CN1364861A实施例2中的淬火油添加剂,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复配而成:烷基萘50份、C10~C20的烷基磺酸钠20份、2.6-二叔丁基对甲酚15份和二元酸光亮剂15份。
将对比例1的淬火油添加剂分别以4.4%和4%的重量添加量加入到惠州150N中。
表4
从表4可知,对比例1的淬火油添加剂可调制的淬火油种类仅有两种,相对于本发明实施例2来说,可调制的种类较少,如冷淬火油中的真空淬火油和超速淬火油,对比例1均无法调制。
尽管已用具体实施例来说明和描述了本发明,然而应意识到,在不背离本发明的精神和范围的情况下可以作出许多其它的更改和修改。因此,这意味着在所附权利要求中包括属于本发明范围内的所有这些变化和修改。
Claims (38)
1.一种淬火油添加剂,其特征在于,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复配而成:高温催冷剂30-60份、低温催冷剂10-45份、分散剂10-20份、抗氧剂2-6份、清净剂1-3份和基础油0.5-5份;
基础油包括100SN基础油、150SN基础油或400SN基础油。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淬火油添加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添加剂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复配而成:高温催冷剂32-60份、低温催冷剂15-45份、分散剂12-20份、抗氧剂2-5份、清净剂1.2-3份和基础油0.5-4.5份。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淬火油添加剂,其特征在于,所述添加剂主要由以下重量份的组分复配而成:高温催冷剂35-43份、低温催冷剂34-40份、分散剂12-16份、抗氧剂3-5份、清净剂1.2-2.6份和基础油1-4份。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淬火油添加剂,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催冷剂包括烷基萘或聚异丁烯。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淬火油添加剂,其特征在于,聚异丁烯包括分子量为1000-2400。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淬火油添加剂,其特征在于,聚异丁烯包括分子量为1300-2400。
7.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淬火油添加剂,其特征在于,烷基萘包括十六烷基萘或十八烷基萘。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淬火油添加剂,其特征在于,所述低温催冷剂包括C10-C25的烷基磺酸盐。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淬火油添加剂,其特征在于,低温催冷剂包括C20-C25的烷基磺酸钠。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淬火油添加剂,其特征在于,分散剂包括聚异丁烯丁二酸酯或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
11.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淬火油添加剂,其特征在于,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包括单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双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或多聚异丁烯丁二酰亚胺中的至少一种。
12.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淬火油添加剂,其特征在于,抗氧剂包括酚型抗氧剂或胺类抗氧剂。
13.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淬火油添加剂,其特征在于,酚型抗氧剂包括双酚型抗氧剂或酚酯型抗氧剂。
14.根据权利要求13所述的淬火油添加剂,其特征在于,酚酯型抗氧剂包括苯乙烯酚MX3433或Irganox L135抗氧剂。
15.根据权利要求12所述的淬火油添加剂,其特征在于,胺类抗氧剂包括芳基胺或烷基二苯胺。
16.根据权利要求15所述的淬火油添加剂,其特征在于,烷基二苯胺包括辛基二苯胺Irganox L57抗氧剂或二辛基二苯胺Vanlube DND抗氧剂。
17.根据权利要求10所述的淬火油添加剂,其特征在于,清净剂包括烷基水杨酸盐或石油磺酸盐。
18.根据权利要求17所述的淬火油添加剂,其特征在于,石油磺酸盐包括石油磺酸钙或石油磺酸钡。
19.权利要求1-18任一项所述的淬火油添加剂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将各组分混合均匀,得到所述淬火油添加剂。
20.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各组分的混合温度为70-90℃。
21.根据权利要求19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基础油、抗氧剂和清净剂混合均匀,再与高温催冷剂、低温催冷剂和分散剂混合。
22.根据权利要求21所述的制备方法,其特征在于,将基础油、抗氧剂和清净剂升温至70-90℃混合10-20min后,再加入高温催冷剂、低温催冷剂和分散剂于70-90℃混合1-3h。
23.权利要求1-18任一项所述的淬火油添加剂或采用权利要求19-22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得到的淬火油添加剂在调配淬火油中的应用。
24.根据权利要求23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所述淬火油包括冷淬火油或热淬火油。
25.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冷淬火油包括普通淬火油、快速淬火油、超速淬火油、快速光亮淬火油或真空淬火油。
26.根据权利要求24所述的应用,其特征在于,热淬火油包括等温分级淬火油。
27.一种淬火油,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18任一项所述的淬火油添加剂或采用权利要求19-22任一项所述的制备方法制备得到的淬火油添加剂,和调配淬火油用基础油。
28.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淬火油,其特征在于,所述淬火油包括冷淬火油或热淬火油。
29.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淬火油,其特征在于,所述冷淬火油包括普通淬火油、快速淬火油、超速淬火油、快速光亮淬火油或真空淬火油。
30.根据权利要求28所述的淬火油,其特征在于,热淬火油包括等温分级淬火油。
31.根据权利要求27所述的淬火油,其特征在于,所述调配淬火油用基础油包括60N基础油、2#基础油、4#基础油、150N基础油或250N基础油。
32.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淬火油,其特征在于,调配淬火油用基础油包括双龙60N、盘锦北沥2#油、盘锦北沥4#油、惠州150N基础油或双龙250N基础油。
33.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淬火油,其特征在于,60N基础油40℃运动粘度为7.117cSt。
34.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淬火油,其特征在于,2#基础油40℃运动粘度为7.320cSt。
35.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淬火油,其特征在于,4#基础油40℃运动粘度为19.62cSt。
36.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淬火油,其特征在于,150N基础油40℃运动粘度为29.72cSt。
37.根据权利要求31所述的淬火油,其特征在于,250N基础油40℃运动粘度为43.89cSt。
38.根据权利要求27-37任一项所述的淬火油,其特征在于,所述淬火油添加剂在所述淬火油中的重量含量为5%-10%。
Priorit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834373.1A CN110423873B (zh) | 2019-09-04 | 2019-09-04 | 淬火油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Applications Claiming Priority (1)
App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Title |
---|---|---|---|
CN201910834373.1A CN110423873B (zh) | 2019-09-04 | 2019-09-04 | 淬火油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Publications (2)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423873A CN110423873A (zh) | 2019-11-08 |
CN110423873B true CN110423873B (zh) | 2020-12-29 |
Family
ID=68417482
Family Applications (1)
Application Number | Title | Priority Date | Filing Date |
---|---|---|---|
CN201910834373.1A Active CN110423873B (zh) | 2019-09-04 | 2019-09-04 | 淬火油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Country Status (1)
Country | Link |
---|---|
CN (1) | CN110423873B (zh) |
Families Citing this family (5)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11020135A (zh) * | 2019-11-15 | 2020-04-17 | 山东硕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环保难燃淬火油的制备方法 |
CN111074045B (zh) * | 2019-12-30 | 2021-11-12 | 南京科润工业介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快速光亮淬火油及其制备方法 |
CN111304418A (zh) * | 2020-03-18 | 2020-06-19 | 马鞍山金泉工业介质科技有限公司 | 一种轴承专用易清洗光亮性淬火油及其制备方法 |
CN111471842A (zh) * | 2020-04-10 | 2020-07-31 | 南京科润工业介质股份有限公司 | 一种冷速稳定的超速光亮淬火油 |
CN113817904A (zh) * | 2021-08-11 | 2021-12-21 | 富兰克润滑科技(太仓)有限公司 | 一种低碳环保可生物降解的淬火油及其制备方法 |
Family Cites Families (1)
Publication number | Priority date | Publication date | Assignee | Title |
---|---|---|---|---|
CN1364861A (zh) * | 2001-01-11 | 2002-08-21 | 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大连石化分公司 | 淬火油复合添加剂 |
-
2019
- 2019-09-04 CN CN201910834373.1A patent/CN110423873B/zh active Active
Also Published As
Publication number | Publication date |
---|---|
CN110423873A (zh) | 2019-11-08 |
Similar Documents
Publication | Publication Date | Title |
---|---|---|
CN110423873B (zh) | 淬火油添加剂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 |
JP3812637B2 (ja) | 潤滑ベース油のための改良された酸化防止剤系 | |
JP3507914B2 (ja) | 高温の酸化安定性が優れたタービン用油 | |
CN106435110A (zh) | 淬火油组合物及其用途 | |
CN109022713B (zh) | 抗乳化型淬火油组合物及其用途 | |
CN111471842A (zh) | 一种冷速稳定的超速光亮淬火油 | |
EP1151064B1 (en) | Molecular weight reduction of olefin copolymers | |
CN102690706B (zh) | 一种甲醇发动机润滑油组合物 | |
CN102690715B (zh) | 一种四冲程摩托车发动机润滑油组合物 | |
CN113717773A (zh) | 一种钢丝绳润滑脂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JP4429725B2 (ja) | 急冷油組成物 | |
CN111074045B (zh) | 一种快速光亮淬火油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6590822B (zh) | 复合锂钙基润滑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059717B (zh) | 抗氧剂组合物、润滑油组合物及提高润滑油抗氧性能的方法 | |
CN108137494B (zh) | 二烷基硫化物、二烷基硫化物的制造方法、极压添加剂和润滑流体组合物 | |
EP0178354A1 (en) | Quench oils, quench oil concentrates, method of heat treating a ferro-metal and articles made therefrom | |
CN112119141B (zh) | 往复式压缩机油 | |
CN111100740B (zh) | 一种长寿命增效压缩机油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4927973B (zh) | 防锈油组合物 | |
WO2010016127A1 (ja) | 潤滑流体用添加剤、潤滑流体組成物及び硫化ポリオレフィンの製造方法 | |
CN115667469A (zh) | 具有改善的氧化和沉积物控制性能的润滑剂 | |
US7632900B1 (en) | Lubricating oil | |
CN106590819A (zh) | 复合锂基润滑脂及其制备方法 | |
CN108048633A (zh) | 一种新型合成酯类回火油复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
CN111088100B (zh) | 柴油机油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 |
Legal Events
Date | Code | Title | Descrip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PB01 | Public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SE01 | Entry into force of request for substantive examination | ||
GR01 | Patent grant | ||
GR01 | Patent grant |